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想象力与知识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组织实践。
在近百年来的境况下,中国的学人所以要做中西比较,很大程度上还是要论证中国传统思想存在的合理性。
按照蒋庆先生的观点,20世纪上半叶的学人在学贯中西之时,正是为了解决体用分离、文化歧出的问题,以期能够确定中国传统思想是否能够、如何能够继续在中国发挥现实功用。而在做中西比较的时候,他们又呈现出了不同的比较思路。具体到中西关于管理方面的思想之比较,亦是如此。笔者在本次探索性研究的过程中,正是希望能理清这些比较的思路,试图区分各种层面的比较,讨论这些比较各自是否具有其可能性。然后,再从中找到一种最优的、最具价值的比较方法。这便是笔者的目的之一。更进一步地,笔者试图通过扬弃陷入误区的比较方式、选取最具价值的比较方法,从而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代组织实践中所能发挥的功用做一些发微,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下的存在价值。这便是笔者的目的之二。
笔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中的问题规律和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的解释,并对其中有关变量间关系进行了尝试性陈述。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人们往往习惯通过简单比附的方法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思想的进行比较。
简单比附,即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拈出一叶对应到西学体系之中。这种研究方法只是停留在了一个很浅的层次,或者只是某些人为寻求文化本位的民族自尊心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其一鳞一爪,终究不是做中西比较的良方,这点可以从老师们从不会停留在这个比较的层面上而见得。
而今一种较为有价值且合理的比较思路,是发现西方管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中西比较寻找能弥补其问题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能更为清晰地发现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价值,进而论证其存在合理性。
关键词: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
装饰工程项目中的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异类,其管理的对象是装饰工程项目。装饰工程项目有其特殊性,主要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因此我们所指的工程就其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建筑装饰工程项目。装饰工程项目又可进一步划分成很多的项目管理。本文谈论了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就装饰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一、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中长存的问题
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是需要建筑转世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来完成的,是所有人智慧的结晶,它贯穿于从项目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是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问题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装饰项目成本的升高。建筑装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中的常存问题分布在各个施工环节:
1、 投标环节
外部建筑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与水平双重制约着投标环节的成本:首先,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投标报价的风险加大。多数的投标单位为了提高中标率,在报价时相互压低报价,甚至以低于项目预算成本的价格竞标,这种恶性的竞争严重的制约了项目的效益水平。其次,投标的费用难以控制。由于建筑市场的管理规范不够完善,投标过程中存在着拉关系、找门路的情况,只是企业在投标环节的财务投入上难以控制,投标费用扎企业成本管理的费用比例上升,投标成本加大。
2、 评估环节
企业对中标的项目进行评估,其目地是通过评估来测算项目的效益指标,编制钟表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同时根据评估的结果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以明确利润指标及其他经济指标。受投标环节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同一目的投标成本与中标后实际操作的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的情况,着严重影响了目标责任成本的划分,主要体现在:首先,项目成本评估的标准不同统一。在中标后项目的评估过程中,常常会造成取费的标准不统一,这影响了评估结果的精确度。企业一方面没有建立自己的施工成本定额,在项目评估时依据的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定额进行,常常造成评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发生的项目成本核算成本的标准存在着差距,另一方面,企业虽然制定了成本的定额,但投标环节主要依据的是招标文件的规定的费用来收取,或者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定额进行。其次,项目评估在思路和方法上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采取成本倒置的方法进行评估,即留足了项目分摊的企业管理费用和利润后在进行成本的分解。此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评估的结果的精确度不高,说服力也不强,违反了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评估结果的考核跟落实。有的参照的是同类项目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与项目现场实际执行不够紧密,影响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
3、 施工环节
项目评估的结果以及所签订的目标责任合同为施工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标准及依据。项目的部门和项目的经理是项目最终经营效益的体现者以及最终的责任人,为此,项目的部门和项目的经理就要对企业项目的成本构成、划分情况、使用情况、与控制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作为准绳,结合项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目标责任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划分,讲责任进行量化、划分到每个劳动组或者是个体中,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首先,项目成本的核算基础工作薄弱,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或者是成本核算为落实到基层,成本核算的对象的确定不够具体,人为简单化成本核算的环节,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也不配比,导致实际成本核算项目与预算成本核算项目之间不相对应,不能够满足成本分析以及考核的需要。其次,成本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首先,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过于形式化,不能严格按照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来进行施工。例如,因投标环节的影响导致了未中标而投标,以至于投标环节的施工组织的设计方案的考虑欠周全,不能知道项目的实际施工和设计;任意对设计规范进行变更,在计价时得不偿失。分阶段的成本分析工作过于独立和肤浅,不能统一的整体工作中去考虑,不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4、 考核环节
在项目完工以后,由于各环节的种种原因导致决算工作比较滞后,有的一拖就是一年半载,应缴纳地各项费用都没办法清算、账目不清,责任不明,给绩效的考核带来很多困难。因为绩效的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也常常被忽视掉,费用支出时有发生,影响项目效益。
二、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1、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随着建筑装饰市场逐渐地规范,企业必须对成本加强管理,以低成本应对日趋激烈的建筑装饰市场的竞争。为此,要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建立相应的建筑装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体系。从而依照成本的计划,对施工项目的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实施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的事前控制、施工阶段的始终控制、竣工阶段的事后控制。这一瞠目控制和管理体系有利于装饰施工管理的企业转变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观念,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全过程的动态控制,施工企业也可以通过规范化地控制和管理使工作有序的进行,这有助于施工装饰项目的成本控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2、 改进成本管理的方法
目前,存在着装饰行业的项目管理人的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这致使先进的成本管理的理论以及方法在装饰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中的不到应用,为此,要针对项目管理人员组成专业人员小组进行培训,团结合作,从而充分的理解项目策划意图,避免各个环节的设计不统一造成的返工修改引起的浪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总体施工工程进行分解,确立出分项工程以及对应的人工费、材料费等,这样分段控制费用管理起来更容易,更容易发现问题和明确责任。同时依据分项工程的内同确立出相应机械的配备,可以避免机械闲置造成的浪费。
3、 加强施工组织的管理
要想建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就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来规范成本控制活动,结合装饰工程项目的性质和分项工程的基准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出施工的方案,并合理的排列施工的顺序,合理的确定施工的网络,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以使施工工作不闲置、不间断,有目的的削减高峰期工作量,减少临时设施的搭建,保障施工工作按照原定计划进行。
4、 建立规范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规范的责、权、利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建立梯级管理体制,理顺和明确考核的指标,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应该分为三级管理模式:一是公司对项目经理的宏观管理;二是项目经理对所属部门的施工队和各班组的微观管理;三是所属部门对部门人员的具体的管理。公司根据成本核算体系对工程项目部下达宏观的经济指标,项目部门在对各项目人员下达具体的经济指标。其次,应当实施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以后,为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还要结合着成本分析做到分阶段的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上的特点对工程项目的考核时间及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期间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为准进行划分。按时间分阶段考核,可根据分析期末成本的报表内容进行考核,但又不能局限于报表上的数据,要结合成本分析的资料和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的来定。
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时间,我们对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取得共识,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是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的立足点,出发点和着眼点。随着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管理的逐步改善,在行业环境逐步规范的同时,应该积极的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改进成本管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组织措施以使装饰工程项目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项目的成本最小化,从而提高效益,促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进一步提高建筑装饰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苏珍,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及其方法[J],2008(7)
[2] 刁杰,试论装饰工程项目管理[J],2010(3)
[3] 汪蕾,成本控制在装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2009(2)
关键词: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实施框架
0引言
自从1996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研究和讨论知识经济的热潮。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将引发人类生活的重大变革。知识经济倡导知识创新,强调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知识经济也要求花费更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劳动而创造更多财富。总之,知识经济必然促进创新,创新必然会带来更多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企业想要增强竞争力,必须整合自身的企业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项目这种模式进行运作。人们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所以社会生产活动逐步由以前的重复的活动形式逐步转化为项目管理的形式。重复的活动形式与项目管理形式有着显著的不同,项目管理的活动形式,具有明确的目标,项目开发过程具有过程性,组织项目具有协作性,不同的项目具有其独特性。项目开发是现代社会主要财富的生产手段,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将知识进行分类、共享、创新,将不同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循环。对知识的管理和沉淀,逐步形成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行为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
1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
知识管理和其他理论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中早已经存在,只不过对于这个概念,人们的理解只是了解他,并没有提高到理论层面。从1991年至今,通过分析现有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较少,知识管理处于早期发展阶段;1996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相关研究快速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知识管理研究成了研究热点,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相关研究成果也是大幅增加却逐年递增。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与国外有着类似的经历,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显示,1997年之前关于只是管理的文章数量在一千篇左右,1997年至2000年,相关研究数量得到增长,达到近3000篇左右,2000年以后,文章数量得到惊人的增长,已经达到上万篇,并且这个数量仍在增长。
2知识管理研究的东西方差异
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差异。通常将之划分为东方观点和西方观点两类。东方观点侧重于隐性知识和知识的创造,西方观点重视显性知识和知识的传递。这主要是由东西方企业采用不同的分工习惯造成,东方企业中比较重视企业员工知识的全面性,各个员工技能具有很大的重叠性,西方企业较重视员工的专一性,强调员工对某一项技能的深度。东方理论的研究学者认为,创新需使人员信息冗余,多种学术背景或者技能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可促使知识的相互交叉,这种交叉可促使员工向其他领域触及,进而推动知识共享,加速创新。西方理论的学者则不考虑知识的交叉,侧重强调知识的集成。西方理论学者认为东方理论需要花费极大的成本,而效率较低。通常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应该讲个人融入到一个集体中,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事实上,实现西方理论所说的,将个人集成到集体中,也并非容易的,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如果某个集体中的个体知识交叉很少,则知识无法传递,又比如集体中个体知识重复率过高,则集成毫无意义。同时在研究集成过程中,如何调动每个人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一些大型复杂项目更难操作,至于一般的情况下,采用企业的规定、规范以及例行程序则可实现。
3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1)面向对象的实施方案
面向对象的实施方案,是将员工的知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具备知识的组成和特点。通常情况下,又可将员工具备的知识分为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本专业所最基本的知识,每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专业知识、规则;中间层为了解专业知识的推导过程,系统了解本专业理论知识;最上层为任务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知识的发挥与企业文化、个人价值观以及企业绩效考核方案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改善知识环境、企业文化、个体价值以及管理措施等方法是促使各个层面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中心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以及管理目标,然后要完善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对现有的知识管理办法进行试验和评价,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积极调整,最后,对已形成成熟的知识管理策略进行积极推广最终形成知识管理的持续性发展。
(2)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
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是以项目的设计流程为依据,通过对项目要求进行分析,合理组织人员,将具备相应知识的人员安排到工作中去。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是以项目的流程为依据,分析各个流程中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将知识融入流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首先需要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建模,然后对现有知识进行评估,寻求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办法,只是管理办法目的是发挥知识的积极性,改善工作效率,最后用项目目标要求对知识管理策略进行评价。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以及主客观条件等等因素,会形成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
4结语
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将知识进行分类、共享、创新,将不同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循环。对知识的管理和沉淀,逐步形成了企业的发展历程。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行为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分为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不管哪一种方案,其核心是强调创新。
作者:王洁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彦忠.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J].经济论坛,2005,5.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知识化企业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1.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2.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3.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4.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5.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6.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
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
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
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
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
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三、施工项目管理和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两者的关系
1.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安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目的是缔造建筑安装的基础,确立建筑安装企业独立的生产建筑商品(施工项目)的承包商地位。根据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以下内容,且每项内容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使建筑安装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摆脱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于是建筑安装企业便可以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上获得施工项目,以卖方的身份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企业在施工项目中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2)知识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以加强企业作业管理层,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分离,使经营管理层强化经营和企业管理,项目经理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企业经理向项目经理授权,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经理的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企业为施工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市场,要使内部管理市场化等等。
(3)建立与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亦应在企业制度约束下进行,按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重点是项目经理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后两者。而施工管理制度的重点是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种制度都应注意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束缚。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因此要总结十几年来我国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吸收国外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精华,规范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起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构成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发挥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通过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条件和市场。
(2)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3)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了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切实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1)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管理者。
(2)企业进行两层分离、强化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知识化现代管理技术。
自安然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法案来治理盈余管理这一现象。政府力求监管以及控制盈余管理,各国的学者们也争相研究这一领域,以找寻出更合理的理论支撑最佳解决方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研究与盈余管理相关的公司治理的方向有如下几个: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董事会特征以及审计委员会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对盈余管理的具体实施所担任的监督效果;细分盈余管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等,从不同的分类上探讨企业的收益管理这一问题。Xie et al.(2003)通过研究得出结论:降低盈余管理的途径有数种,其中包括增加独立董事中具有财务专长的人数,聘请具有财务专长人员的审计委员会,增加董事会开会次数,增加审计委员会开会次数。
Roychowdhury(2006)首次将盈余管理用具体的模型表示成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将两者的定义与界限清晰地划分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在既定的会计准则范围内,通过熟练使用会计政策选择和采取最适宜本公司的会计估计变更来掩盖公司实际获得的利润或是虚增企业收益(Dechow and Skinner,2000)。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方式,报表上的现金流量并不会产生变化,但最终计算所得的账面会计利润与企业经营所得现金流量之间会产生巨大差值。真实活动盈余是通过现金流量表中三大活动,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项现金流活动的相对占比、交易时间所属的会计期间来完成的。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相比较而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操作较为简单,但造成的账面数值差距较大,容易被相关的监察部门所发觉;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实际内容较多,操作较为繁琐,但不易被税务机关及其他报表使用者察觉,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也将更深层次地危及企业(Mizikand Jacobson,2008;Mizik,2010)。进而可知,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渠道及程度,是目前公司人、股东、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等报表使用者所热切关注的话题,也是相关领域的学者所争相研究的对象。虽然国外文献中也有研究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文献,但研究背景是成熟的资本市场,所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市场。
在国内学者所撰写的文献中,盈余管理的实证模型大致划分为两种,单一模型、多个不同的模型并行表示。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模型划分为三种:单一指标代替公司治理、多个指标同时作为衡量标准、多个指标综合成某一指数来表示公司治理。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是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单一指标来指代盈余管理,用多个指标一同表示公司治理,进而研究两者或者是再加上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高雷、张杰(2009)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越好,企业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弱。黄世英、吴文芳、陈克兢(2014)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即公司治理水平越高,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将越少,盈余质量也将会提升。但目前的文献中,尚未讨论到公司治理水平对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具体影响程度,具体的作用机理。苏柯、杜金岷、张超林(2014)研究发现,正向盈余管理水平占公司资产比重的年均值达7.6%,高于经营现金流净额占公司资产比重的年均值5%。这些数据也说明了目前企业运用盈余管理修饰报表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具?w的选择标准以及运用机制与程度,是目前需要通过大量实证数据来研究与解决的。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政府对盈余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法规限制,也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可以依据一些报表指标来判断具体的公司报表是否值得信赖与进一步投资。
目前,现有的文献大多从股权集中度、企业管理者能力、公司特征差异、公司治理态度等某一方面来研究其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公司治理水平与两种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的文章还不多。已有的文献大多从数个指标的角度来表示公司治理,本文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表示公司治理,力求更加准确与可靠。本文将公司治理以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成一个数值,来研究与应计盈余质量、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盈余质量的关联,从而为监管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近年来,企业操纵盈余的方式逐渐多样化,不仅仅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这一方法。自国外学者Roychowdury(2006)提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这一分类至今,人们的注意力就从以往的仅仅注重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变到注重两者,甚至于更注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其原因在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所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在经营现金流量表与企业利润之间形成较大的数值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运用隐蔽的方法,调节实际的应收、应付款项等的交易时间,进而改变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的最终分布结构,使年度会计报告截止日期的账面数值更为可观。
现有文献中,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相关的文献方向有几种,分别是内部控制、避税、外部审计等方面。程小可、郑立东、姚立杰(2013)实证研究发现,不同企业的产权性质、规模会导致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产生不同的结果;有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的公司,更少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2011)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所有权性质、公司规模、债务率等控制变量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薪酬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有正相关关系,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同样也具有正相关关系。
Blair(1995)研究认为,狭义公司治理是指企业的所有者、董事、监事以及者众多角色之间的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治理机制。马忠(2011)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企业的所有者与者之间的矛盾会加剧、公司盈利能力会下降,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将使企业盈余管理减少、盈余质量提高。由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1:公司治理水平与应计项目盈余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治理能力越强,使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进行调控的可能性减小。
假设2:公司治理水平与真实管理盈余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治理能力越强,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相对减弱。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并对这些数据执行如下的筛选过程:(1)由于金融保险行业公司的财务指标以及会计科目的类别与其他行业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剔除金融、保险行业公司。(2)剔除被 ST、*ST 及S的公司,即特殊处理、退市警告、未完成股改的公司。(3)剔除2015年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4)剔除由于2015年未披露重要指标或者指标数据披露不全面的公司。最后,得到的样本为2 277个。本文中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与巨潮网。
(二)变量定义
1.公司治理的计量。通过阅读并借鉴陆正飞(2012)、蒋琰(2009)和 白重恩等(2005)等关于公司治理指数的文献,选取出适合本研究的公司治理指标,具体见表1。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系统默认方差大于1的指标为主成分,故只取前面四个指标。前四个指标的主成分累加占比总方差的58.84%。结果显示,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的方差分别是2.189、1.500、1.159、1.037。依照惯例,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的?稻葜校?将排列在先的命为第一主成分,在本文中即为公司治理水平指标G。分析第一主成分可得出,10个变量 Topratio、Cstr2_10、Mana、State、Dual、Indratio、HB_share、Parent 、Boaedsize、Boardmeet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447、0.508、0.479、0.338、0.660、-0.237、0.166、-0.536、-0.763、-0.004。上述载荷系数大小与符号各不相同,从大小来看,在所构建的公司治理指数中,股权结构(Topratio、Cstr2_10)、公司性质(State)、高管激励(Mana)这三个指标的数值较高,对最终指数的贡献较大。
2.盈余质量。
(1)应计盈余管理。经反复试验,琼斯模型中依据行业分类的横截面修正模型的应计盈余更为贴近实际(Young,1999;Dechow et al.,1995)。因而,本文也采用此种方法计量。具体模型如公式(1)。
CACCi,t/TAi,t-1=η0/TAi,t-1+η1(ΔSALESi,t
-ΔARi,t)/TAi,t-1+η2PPEi,t/TAi,t-1+ωi,t (1)
其中,DAi,t表示企业操控性应计盈余,数值上与模型(1)的回归残差ωi,t 相等;根据资产负债表法计算得出企业总应计盈余CACCi,t;企业营业收入的年度变化额表示为ΔSALESi,t;企业期初总资产用TAi,t-1表示;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用PPEi,t表示;企业应收账款变化额用ΔARi,t表示。
(2)真实盈余管理。借鉴 Roychowdhury(2006)的分类方式,本文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REMi,t)分为销售操控(EM_CFOi,t)、生产操控(EM_PRODi,t)和酌量性费用操控(EM_ EXPi,t)等三个类别。销售操控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而给予折扣或者降低信用底线。生产操控是指通过不断增加产量达到规模效应的最优点或者接近点,进而获得更低的单位固定成本,使利润表上的营业成本更低,进而计算出更大的利润额。酌量性费用操控是指通过控制并减少企业的期间费用,如销售费用中的广告费、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等来降低费用账面额。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总额用公式(2)表示。
REMi,t=EM_PRODi,t-EM_CFOi,t-EM_EXPi,t (2)
其中,EM_PRODi,t、EM_CFOi,t和 EM_EXPi,t分别是模型(3)、(4)和(5)的回归残差。生产成本表示为PRODi,t;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表示为CFOi,t;酌量性费用表示为DISEXPi,t;销售收入表示为SALESi,t;销售收入变化额表示为SALESi,t;期初资产总额表示为TAi,t?C1。
PROD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TAi,t-1+α3SALESi,t/TAi,t-1+α4SALESi,t/TAi,t-1+ξi,t (3)
CFO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TAi,t-1+α3SALESi,t/TAi,t-1+ξi,t (4)
DISEXPi,t/TAi,t-1=α0+α1×1/TAi,t-1+α2SALESi,t-1/TAi,t-1+ξi,t (5)
(三)模型设计
为了找出公司治理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具体关系,本文借鉴Cohen et al.(2011)和李增福等(2011)等学者的方法设定了如下模型:
ABDAi,t=β0+β1Gi,t+β2REMi,t+φCONTROLSi,t (6)
REMi,t=ρ0+ρ1Gi,t+μCONTROLSi,t(7)
公式(6)、(7)中,ABDAi,t表示操控性应计盈余的绝对值。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调节方向与数值无关,所以以绝对值表示。Gi,t表示公司治理水平,REMi,t为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体水平。模型(6)包括REMi,t,而模型(7)不包含 ABDAi,t,原因在于企业确定盈余管理的顺序是先真实活动后应计项目,所以前者影响后者,但应计项目盈余不影响真实活动盈余。模型(6)的估计系数β1表示公司治理对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
为了使实证研究数据可信度高,本文还选取了以下变量为控制变量(CONTROLSi,t):公司规模SIZEi,t用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当年净利润除以年末总资产表示为ROAi,t,资产负债率用LEVi,t来表示。
四、研究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从下页表2可知,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极大值为4.2053、极小值为-15.5635,均值为-0.0047,说明不同企业间的盈余管理水平差别较大。操纵性应计盈余的极大值为17.5666,极小值为0.0000,均值为0.4527,不同企业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同时也表明采用操纵性应计盈余的企业比采用真实盈余的企业数量更多。公司治理水平的极大值为2.139,极小值为-3.607,说明不同企业的治理水平有较大区别;均值为0.000,说明企业的治理水平目前处于无功无过状态,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相关性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公司治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验证了前文的假设,说明良好的公司治理会引致操纵性应计盈余上升;真实盈余管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负相关,表明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模式会有所?戎兀?采用一种时,另一种的使用就会下降;资产负债率与操纵性应计盈余负相关,总资产周转率与应计盈余负相关,企业规模与操纵性应计盈余也是负相关。
(三)回归结果
模型一中,操纵性应计盈余与真实活动盈余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在采用一种盈余管理的同时,会减少另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公司治理与操纵性应计盈余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越完善,企业越不会采取盈余管理,企业的盈余质量将越好。资产负债率与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越会采取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正面维护公司形象。企业盈利能力、规模与操纵性应计盈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取保守的盈余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品牌价值与商誉。
模型二是探究公司治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公司治理水平越高,企业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盈利能力与真实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说明企业在低负债时会更倾向于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高负债时采取的可能性较小;企业在盈利能力较强时,不易采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盈利能力低时采取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低。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是由于真实盈余管理更隐蔽,被发现的可能性更小,对企业的危害也将更大。
五、研究结论
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所采取的盈余管理将会给广大报表使用者带来巨大危害,也会给企业自身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为了保持更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广大股民利益,公司治理中股东会、董事会的约束能力功不可没,减少企业内部人员由于一己私利而危害更广大股民的利益,最终确保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所以希望借助本文,为公司治理实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一些项目施工片面去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以至于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建筑质量为百年大计,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如何有效的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通过对某市某几个项目施工的调查,归纳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现分析如下:
1.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有法不依,市场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甚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工程建设管理,招标投标,报健报批,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环节中,都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同时,随着建筑市场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竞争的更加激烈,从而导致建筑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以至于形成了以价格为核心的恶性竞争。
(2)工程质量监督、监理体系不完善
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的高低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工程质量监理制的实行,为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制本身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业主对于监理的授权度,也阻碍工程监理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论文参考网。
(3)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质量评价标准尚未系统地建立
有些项目施工过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质量管理工作,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保障,把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作为企业宣传的名片。内部审核的作用是通过内审,能发现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但是,许多企业并不重视内审,仅做做表面文章,未认真执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一线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在我国建筑业一线施工人员中,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农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刚刚放下锄头就上了工地的农民,据统计,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达九成以上。而且,在现在的农民工队伍中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论文参考网。他们虽然工作热情很高,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经常违规操作,造成事故多,影响工程质量,在管理人员中,既无学历又无职称的人员,仍占一定比例,专门人才年龄断层,老化的现象,仍然存在。
2.项目施工主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行事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所以一定要选择人员素质较高的分包队伍,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实行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训练,都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
(2)材料因素
材料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它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完工。因材料质量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有名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论文参考网。所以,一定要加强材料质量的管理,严把材料质量关。
(3) 机械设备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要的设施,对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如电梯.通风设备等它们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机械设备的购置,管理,检查验收,安装质量等都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同时,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还一定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方法和环境因素
施工方法和环境对工程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将对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万千,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技术环境,改进作业方法是控制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is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qualit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quality. Grasp modern quality control thought so as to achieve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but also as a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important work, but also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guarantee of important factor.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共建,其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作为现代工程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整体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关键。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成败在于质量,离开质量,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把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纳入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实施过程之中。实际上,没有比使用方更关心工程质量的了。但要保证施工质量,使用方有必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的质量管理队伍,对整个设计施工过程,包括对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建设用材、施工工艺以及监理工作等多方面的管理,还要包括指导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适时培训和有效地激励。
一、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针对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质量事故等进行的研究表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施工企业没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不能针对工程施工及情况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许多因素不处于受控状态,最终导致各项质量问题的出现。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工程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偏。
二、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
1.现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的深入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现代工程施工企业能够以质量控制研究理论为基础促进自身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开展,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施工规划管理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施工规划工作不当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生屡见不鲜,其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土木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交底过程中,施工企业即应组织相应的人员进行施工规划工作,对施工场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施工用材料存放、设备存放、设备养护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为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3.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以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保障施工质量。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加强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与旁站,保障施工过程各项控制要点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的巡检旁站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通过严格的现场管理为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为工程技术参数、施工工艺管理奠定基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1、工程质量管理
一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设计方案、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的质量进行会审。重点审核设计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设计方案是否科学、规范、合理,设计意图是否明确,建筑工程与周边的环境是否和谐。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检查,查看各种标准、数据是否相符吻合。另外,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正确反映设计方案、计算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有误、选用材料以及施工要求是否合理、整体设计中各个部门的设计是否协调等。二是对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可行性、施工技术的工艺,结构的稳定性、牢固性等进行检查。三是对施工人员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等进行质量管理意识培训,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应对施工人员在施工前首先熟悉施工操作流程要求,熟练掌握施工操作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意识。四是把质量管理与员工个人待遇联系起来,实现质量奖罚制度。对于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施工质量过硬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施工质量不合格,甚至导致返修的相关责任人应进行一定的处罚。四是着重把好工程材料质量的关口。对进场材料的质量实行三检制度。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确保材料入场质量关。
2、加强工程施工监理
一是工程施工监理人员应其实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进行全程动态监理,对重要部位的施工应严格执行旁监制度,确保关键部位的工程质量。对施工工序的交接、小项目的验收严格地对质量进行控制,并必须进行签字确认,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二是工程监理人员应加强与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质检人员进行工程质量检查落实。三是工程施工监理部门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监理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认真的管理,确保其监理工作落实得到位。四是提高监理人员的待遇,提高监理工作积极性。
3、加强对工程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一是建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提出检查、维护机制,确保机械检查设备维护工作常态化。必须安排专人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把常规检查和生产过程中的检查相结合,确保机械设备工作时的安全,尽可能地避免施工机械事故。装备是否安全可靠,施工设计是否能够满足完成要求;施工队伍组成是否合理,二是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安全操作的培训和管理,严防应操作不当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特别是应尽可能地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和健全机械设备检查维修台账。在进行质量检查时,应及时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后面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提高参考依据。
4、加强施工环节的效果抽样检查
一是各个施工班组长应在某一道工序结束的环节,应进行自我检查,争取尽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相关的整改。二是对每一道工序都应进行抽样检查,以便及时地发现问题,对于抽样检查结果应进行详细地记录和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施工单位。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要求其进行整改,确保再次检查质量合格
参考文献:
[1] 陈宏山. 土木工程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7年02期
关键词:水利项目 施工 项目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 特点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背景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特点
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需要与工程的施工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所开展的管理任务可以更高效落实,新背景下开展的项目施工管理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区分各个项目的特点,能够根据现场环境做出灵活的变动,这样既不影响工程的高效开展,同时也能将所总结的管理经验更好地应用在其中。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与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在管理期间均为分项目进行,在新背景下所开展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注重对环境的协调保护,既要保障施工质量,同时也要避免周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监管是同时进行的。在对工程进行设计时,会根据环境变化因素做出适当的预留设计,在施工建设任务开展期间一旦遇到环境下降的情况,可以快速启动预留方案,确保接下来的施工任务可以高效开展,将变动因素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搞好水利项目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并创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实现高效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需要针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以及各个系统的运行使用功能,以功能正常实现为前提对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探讨,针对期间落后或者不完善的部分进行改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为管理体系落实打下基础,所创造的管理环境也是接下来工程项目所需要的。在制度改革创新期间,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加强与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度创新制定后可进行一段试验应用,此时发现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要及时采取调整措施,这样能够避免制度落实期间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产生冲突,为工程建设任务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二)将项目管理与安全培训相结合
提升施工质量安全首先要确保施工人员的技能能够达到固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所开展的工程建设任务安全性才能达标。通过项目管理与安全培训之间的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制度在基层的落实效果,所指定的安全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员工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培训过程中也会体现出这种差异性,这样能节省时间,并在最终的培训效果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管理任务与之结合也会进行分层处理,这一点是传统管理理念中所不具备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性比较长,工程规模十分大,如果不能控制好每一阶段的质量安全,在工程竣工阶段会表现出明显的问题,甚至工程进行中后续任务难以继续开展。由此可见安全培训与管理计划之间结合的重要性。
(三)项目管理考核体系的完善
技术人员会定期接受教育培训,在功能能力上有明显的提升,但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对自身的工作管理能力进行检验,会出现管理计划落实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冲突矛盾。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体系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水利工程由于规模比较大,在建设期间会进行项目的分层次处理,分别承包到各个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对于这部分分包项目的管理,其管理人员技能考核更加重要,关系到系统的功能稳定性,以及建设后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1]。管理考核体系完善后工作任务开展也有了参照的标准,但在对考核标准进行制定时需要根据各个项目之间的规模来进行区分,达到更理想化的建设使用效果。管理人员应对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力也要重点探讨,这关系到接下来建设任务的落实情况,施工期间受环境影响很容易发生突发问题,通过加强各个系统的相互配合,管理人员之间经验的交流与互换,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更明显的进步提升。
三、开展新背景下的水利项目施工管理需要协调的关系
(一)处理好项目合同双方关系
在签订项目建设施工分包合同期间,对于管理范围以及质量安全需要制定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在施工任务开展期间才不容易出现混乱。对于合同双发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以及管理义务,均为合同制定期间需要完善确定的,在水利项目建设开展期间,针对常见问题进行探讨规划,避免在管理期间出现现场混乱或者因规定不明确而造成的管理效果下降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配合,工作人员之间可以进行更好沟通配合,达到理想的建设指标。安全性与生态平衡保障是管理首先要遵从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合同双方关系协调良好有助于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工作期间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地沟通,以免问题继续深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任何管理决策的制定都关系到现场的建设速度,总工程项目管理部分要对各个分包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重新施工,以免最终影响到工程建设管理的安全性。
(二)协调好设计、监理以及检测单位的关系
对于项目设计期间各个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关系到工程建设在资源利用上是否能够达到最高效率,传统管理理念中各个单位是单独进行工作的。相对独立的工作体系虽然在进展效率上比较理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配合,会出现一些隐藏的问题,施工期间难以被发现,也很难通过技术性方法来解决。设计、监理与检测单位都会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结果协调者几方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2]。可以从重要的数据信息方面入手,观察是否存在严重的信息缺失问题,补充完善后向质量监管部分汇报。各个单位之间有自己独立负责的任务,但同时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期间也有需要相互配合完成的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加强沟通,了解工程建设任务的开展状况,以及接下来建设任务所面临的难点所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关系协调处理上有明显的进步提升。
(三)处理好项目管理层与各部门关系
管理层需要负责管理计划的制定以及落实,而各个部门的主要任务则是对管理计划的执行。这之间关系协调相对复杂,原因在于各个部门之间所负责任务的不同,这种差异性会影响到监管工作的开展效率,具体落实执行时,协调关系首先要抓住重点,这样在资源利用上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掌握各部门所负责任务的不同后,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管理制度的落实速率来进行提升,观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分析整理出的结果采取有效的宏观调节措施,确保各个项目的建设计划也能顺利进行,为管理计划落实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些重点的管理计划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受施工进度的影响,针对这部分内容管理层工作人员要做好标记工作,以免在接下来的沟通管理中出现遗忘现象。
(四)做好施工环境的协调工作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施工周边环境保护来进行的,在建设施工期间,受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对于此类问题,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不断地观察所遇到问题,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当发现环境平衡指标发生变化时,积极地分析原因,并从施工计划调整角度来解决[3]。一些生态平衡变化是可以自行恢复的,这部分影响并不严重。但对于难以恢复的平衡影响要提升重视程度,深入探讨避免措施,施工任务与环境共同协调发展,才符合新背景下的水利项目管理标准。对于施工场地的协调也是重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利用以及施工物资材料的堆放处理,要求管理人员对现场做出合理的规划,为施工任务开展创造有利的现场环境。
水利施工企业是水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为水利部门下属企业,中、小水利施工企业存在冗员较多,流动资金、技术、施工设备不足的困难,经营机制僵化、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经济效益较差。随着建设市场的规范和招投标制度的执行,―个工程往往有几十家企业参与竞标,许多水利施工企业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水利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更新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作为项目的实施者、管理者,能公开、细致地做好分包企业的选择,详细拟订分包合同,加强物资材料的采购、使用管理,杜绝分包及采购过程中应得利润的流失,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紧抓变更、索赔管理不放松,则项目管理的效益就基本能够得到保障。然而,项目经营是立足于企业的宏观管理之下的,只有在规范、适当的体制约束下,有能力的项目管理者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能,才能最终确保项目经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陶卫华,胡爱龙.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吉林水利,2015(01).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原因 合理化建议
为了实事求是地了解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状况,找到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方向,我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作了一次“关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调查。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调查的对象是09级学生,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和无记名的方式,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821份,为了方便统计,对800份问卷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各位老师为了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作了一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仍然一般。例如:对于“你觉得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怎样?”这个问题,有10%的同学回答很差,有59%的同学回答一般,只有31%的同学回答很好;对于“你上课的表现?”这个问题,有31%的同学回答听课,有63%的同学回答有时听课(对于学生听课时间所占课堂时间的比例区别应该是比较大的),有6%的同学回答不听。这些统计数字反映了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因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原因较为复杂。例如:对于“你觉得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最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有12%的同学回答老师的教学水平,有46%的同学回答教学内容,有42%的同学回答其他原因;对于“你不听课的原因(多选)”这个问题,有51%的同学回答与自己的技能前途无关,有17%的同学回答不听课也能通过,有13%的同学回答教师教学水平一般,22%的同学回答高中已学过,38%的同学回答其他原因。
三、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在这一次调查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要求老师结合理论,多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例子,联系时事讲解,利用多媒体视频多放一些相关的材料,从而将课上得生动一些,容易被接受。
(二)教学方法方面
1.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具有声、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是比较肯定的,例如:对于“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必要开展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有82%的同学回答有必要,有10%的同学回答没必要,有8%的同学回答不知道。
2.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有些学生提出,老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深刻的理论性、鲜明的指导性和清晰的条理性。但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有许多重要观点只是作总结性概括,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必要的事例和论证。
有些学生提出老师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即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讨论式教学首先确定一个讨论主题;其次将学生分为几组,组织讨论,每一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集中发言,其余同学围绕主题进行提问、研讨,同时教师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总结,让学生对主题有一个明确认识。
有些学生提出模拟法庭法。模拟法庭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法律部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一个有典型教育意义案例中,由学生充当法庭相关人员、原告、被告和律师等角色,进行模拟法庭审判的一种教学方式。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和程序,而且可以通过仿真的法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实践性教学方面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概念,有的学者狭义地理解为,实践教学仅指社会实践;有的学者广义地理解为,除了教师课堂讲授以外的所有围绕《概论》展开的教学活动皆属于实践教学范畴,倾向于广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