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呼吸保健与急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保健与急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保健与急救

第1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系统重构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对智能电网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现代化电网得到不断发展,就要加强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下继电保护系统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重构。对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重构进行分析,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意义深远。继电保护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对面向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构已经成为当下相关人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的重要性

近几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不断提升,但是运行过程中的继电保护系统属于刚性结构。在链接方式以及网络应用条件上,均需要提前设定。这些因素的存在降低了继电保护系统的自适能力。另外,要不断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可靠性。这充分证明了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从而极大的改善了我国智能电网运行效果。对继电保护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完整性,重构后的继电保护,要起到保护系统的最作用。(2)低速重建,当一次性系统和继电保护相脱离时,导致其运行不正常,致使电网产生较大的事故,这就要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重建,重建过程中利用最低功能,进而避免电网云心过程中出现故障。(3)进行系统重构的过程中,需要将系统进行重新组合,进而满足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指标,使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2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方法

2.1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准则

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建时,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1 功能完整性。一般情况下,已经重构的继电保护系统应当和原有保护系统的功能相同或者超过原有的功能。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对部分功能如保护工作速度或者选择性进行降阶或者解除,进而使系统最低安全指标得到满足。

2.1.2 重构的快速性。因为一次系统不能和继电保护系统脱离,因此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本着高效快速的原则。对多套保护需求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应当对最低功能进行维持,进而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2.1.3 重构的可靠性。继电保护重构时,需要对设备组合进行重新选择,因此对于重构的新系统而言,一定要保证其的可靠性指标能够满足相关要求。

2.1.4 重构的经济性。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资源进行重新划分。因此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减少对资源的占用。

2.2 继电保护重构通用模型

如上所诉,继电保护的重构也就是进行保护资源重新组合,其中包括资源、组合资源以及怎样组合三个要素。

2.2.1 继电保护资源。结合继电保护系统的组成,可以把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划分,使其成为不同功能原件集合。例如,在重构过程中,可以将继电保护系统划分为互感器、通信通道、测量以及比较原件等功能原件。一般情况下,可以对继电保护系统内部的资源进行共享,尤其是数字化变电站,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特点,这些因素为资源的多种组合提供了方便条件[1]。

2.2.2 继电保护资源组合的实现。进行继电保护资源的组合,可以按照给定原则进行继电保护内部原件的重新连接,或者对内部信号进行重新分配。传统的继电保护原件很难满足重构需求,但是数字化原件实现起来较为容易。例如,电磁性电流互感器在传输过程中,采用的是固定的连接方式,这就导致无法在线对其链接方式做出改变。但是光电子式互感器在输出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交互实现再分配功能。

2.2.3 资源组合的方法。怎样对继电保护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是继电保护重构的关键性因素。在此过程中需要结合一次系统信息和继电保护装置状态对信息进行综合性决策和诊断。结合以上三个核心要素,可以将其分为功能原件层、重构执行层、协调层等。

很多变电站将继电保护功能称为继电保护重构所需功能原件层。信息采集和分析决策计算机共同构成状态检测和重构执行层,主要对各个继电保护原件的状态信息进行采集,结合所采集的材料对运行状态进行诊断,从而对故障的异常原件进行确定,并明确代替原件的重构方案,再向各个功能原件下达重构命令。可以根据电网拓扑结构对多个区域设置决策处理中心。大部分情况下,区域内处理中心的计算机可以使这一区域对继电保护重构决策的要求得到满足,如果涉及跨区信息,则可以使决策层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对其进行协调[2]。

3 促进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策略

由于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为继电保护运行效果提供保障,进而使电网使用状况得到一定改善,对其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3.1 不断强化故障诊断功能

为了实现继电保护系统的重建,提升智能电网构建速度,进行设备重构的过程中,电网运行工程中可能发生异常状况。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判断这些状况,并对故障进行适当检测,从而将存在的隐形故障查找出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利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我国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诊断功能,当对设备进行重建之后,降低故障的发生率,进而预防电网运行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同时,需要不断提升电网运行效率,进而建立安全可靠的系统。

3.2 完善继电保护的系统功能

为了使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得到加强,需要使系统的自动化诊断和故障的排除功能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对继电保护系统功能进行完善,从而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对现代化领域中通信技术进行应用,为智能网络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的重构,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3]。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提升,并充分的发挥保护作用,进而使智能电网的科学性得以实现。

3.3 继电保护系统重构的发展方向

为了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效果,就需要不断加强继电保护功能的单元和原件诊断。利用继电保护的重构,进而实现系统所要求的保护功能,为信息提供开放性接口。进行功能原件诊断的过程中,注重隐性故障的诊断。进而及时判断出硬件失效问题和动作行为错误等问题,使每个单元进行相互协调,使继电保护故障带来的电网故障被降低,提供安全可靠的电网运行环境,保护电网安全运行的同时,为人们的安全用电提带来一定保障。

4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实施智能电网,进行继电保护系统的构建是关键部分之一。进行电网保护系统的重构,可以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发挥各个功能时,需要加强继电保护系统的重构,进而提升系统自动检测作用和异常故障的检测能力,这样可以及时转换电网运行方式,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从而减少对电网正常运行的影响,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37-138.

[2]汪敏.关于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系统的探讨[J].通讯世界,

2013,11:159-160.

第2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我校一直采用教学大纲来指导教学工作。虽然知识目标要求比较明确,但对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明确的要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根据教育部规定,响应学校号召,围绕继电保护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对“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进行开发与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电力生产及用电单位生产第一线,从事继电与微机保护的运行、维护、调试等技术工作。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职业岗位群调研,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指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革新高职教育理念,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标准。

二、课程标准构建的各个要素

通过对国家职业标准、职业岗位(群)人才能力结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相关构建职业标准要素逐一研究,构建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基本要素。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依据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继电与微机保护运行维护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起支撑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继电与微机保护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着重培养学生从事继电与微机保护的职业能力,达到从事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课程的基本思路

(1)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强化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在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底蕴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职业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来组织课程内容,构建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模式。

(2)构建知识、技能、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相应的教学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知识、技能、态度并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将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3)构建与“能力本位”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实际操作技能,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技能鉴定标准,将这些方面综合来构建评价体系。

3.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三个方面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继电保护装置常用基础元件;学会常用基础元件的的整定、接线、调试技术;掌握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和电气元件保护的基本原理、配置及整定计算原则和解决继电保护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微机保护的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常见的与继电保护有关的仪器和仪表,能看懂各种保护装置的原理图、二次展开图、简单的安装图,并能检查其回路接线的正确性,获得电力系统生产一线的二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获取新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检查与评价的工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敬业爱岗、认真细致、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等社会能力。

4.教学内容

对继电与微机保护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将教学内容分为课程基础模块、基本技能模块、设计应用模块、综合技能模块。课程基础模块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理论认知问题;基本技能模块解决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元件中的设置、配合问题;设计应用模块解决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与现代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问题,学生将按照操作工艺与规程,实际安装保护屏、控制屏,模拟学习现场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综合技能模块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现代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5.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材选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环境要求等六个方面。实施建议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的教学方式,采用以“学生为主、按项目内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以岗位需求为指导,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跟踪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入课堂。

三、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践体会

围绕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初稿并请有关专家、教师审定、修改,在电气自动化专业1211级试行。

为达到课程标准制定目标,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评价工作落实至关重要。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础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硬件条件,学校与长炼机电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3个职业技能强、高新技术应用广、对学生毕业后顶岗工作确有帮助的教学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教学活动,由学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现场教学,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础上,要新建微机保护实验系统,自动装置实验系统和变电站仿真系统等,实验实训系统所采用的设备与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的设备型号一致,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角色。

师资力量、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条件。从事本课程的教师应该经常深入电力企业进行培训锻炼,了解行业的发展,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工程实践经,这样才能为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知识和技术基础。

搞好课程评价工作是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实践考核、综合能力考核。

第3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关键词:通信系统串行通信微机保护以太网

Abstract: with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of gradually applied, certainly will request the secondary equipment in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gradually realize network. The microcomputer relay protection device as substation important secondary equipment,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ts forward very high deman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ed by Ethernet and ser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rdware struct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levant driver an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writing of the softwar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ial communication microcomputer protection Ethernet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与建设中不仅中低压变电站采用了自动化技术实现无人值班。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太网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开发性、稳定性、易维护性、传输速度快、价格低廉、易于实现与上层管理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因而,在微机保护中可采用以太网构建通信系统,同时,为了兼顾传统的通信模式,设计中仍然保留了串行通信接口。本文以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系统为出发点,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二、硬件构成

(一)、串行通信接口

装置中,考虑到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数字算法的计算量大,因此在保护CPU的选择上采用的是TI公司的新一代高性能32位浮点DSP芯片TMS320VC33。由于在VC33的内部结构中没有集成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所以当保护系统与厂站局域网、远方调度进行数据通信。本装置采用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芯片是TI公司的TL16C752,它具有低功耗、高速度的特点,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5Mb/s,且接收器与发送器相互独立,可进行DMA操作,控制灵活方便,同时还具有回读功能,可以在线诊断。

在装置中设置了两个串行通信口,其中串口1固定为RS-232,在实际应用中用来实现串口打印实时数据和各种参数,串口2可以通过跳线选择为RS-232或RS-485模式,用来组网通信。装置中的CPLD芯片主要是用来产生片选、读写等控制逻辑;加入光隔则提高了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二)、以太网接口

在装置中选择好DSP芯片和网络芯片之后,关键在于DSP 处理器与网卡控制芯片之间的接口设计。基于DSP与RTL8019AS组成的以太网,DSP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接口主要实现的功能有:

1、主处理器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芯片进行控制,包括对网卡的逻辑控制、读写控制、复位等;

2、主处理器与网卡之间的数据交换,DSP通过接口电路对网卡接收数据进行读取,将需要发送的数据写入网卡缓存。

三、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

(一)、串行通信的软件设计

对于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TL16C752的驱动程序设计,就是对与DSP芯片通信相关的内部寄存器进行操作,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寄存器的情况与设置。

1、线路控制寄存器(LCR)

线路控制寄存器(LCR) 存放串口传送的二进制位串数据格式,LCR 是一个8位的寄存器。在本系统中,使d0d1=11,选择的8位字长;d2=0,选择1位停止位;d3=0,校验有效;d4=1,选择进行偶校验。

2、波特率因子寄存器(DLL&DLH)

两个8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构成一个16位的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在TL16C752的内部具有波特率发生器, 产生发送数据的时钟信号。波特率因子可以通过下列算式求出:

波特率因子=基准时钟频率/ (16×波特率)

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的基准时钟频率为1.8432MHZ,先将LCR中的d7置1以便访问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再将波特率因子寄存器写为16,将波特率设为9600。接着将LCR中的d7写回0,以便访问其它寄存器。

3、FIFO控制寄存器(FCR)

这个寄存器用来设置FIFO的允许/禁止、清除FIFO、设置接收FIFO的触发级别和选择DMA模式。先将FIFO的d0写1,以使能接收与发送FIFO;将它的d0d1全写1,用于复位接收与发送FIFO;将d6d7两位写1,设置接收器FIFO中断的触发标准为60characters。

2、通信的软件设计

除了发送接收程序段在定时器中断中执行以保证稳定的通讯速率外,保护软件通讯模块的大部分工作在主程序初始化后的死循环中进行。使用了串口芯片的FIFO功能以提高通讯的速度。

在约定的监控系统与保护系统之间采用主从方式进行通讯,因而保护系统总是被动接收指令,即始终为从动站。保护系统的通讯模块在完成初始化工作后随即进入接收状态。当通讯接口收到完整的链路规约数据单元(LPDU)时将对其进行校错,出错丢弃这个数据单元。

(二)、以太网通信的软件设计

通过对DSP编程, 来实现RTL8019AS初始化、发送数据、接受数据,嵌入式TCP/IP协议等功能,在处理数据步骤之前,还需要对网络控制器进行必要的检测、复位和初始化。网络接口通过2个DMA操作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本地DMA完成RTL8019A S与其内部FIFO队列之间的数据传送,远程DMA 完成RTL8019AS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1、RTL8019AS的初始化

要进行网络通信就必须对网络控制芯片初始化,初始化比较烦琐,但是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决定着网络通信的一些重要参数。

2、数据的收发

通过对地址及数据口的读写来完成以太网帧的接收与发送。要接收或发送数据包就必须读写网络控制卡RTL8019AS内部的16KB的RAM,必须通过DMA进行读和写,网络接口通过2个DMA操作来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1)、数据包的发送

数据包的接收大体包括三个步骤:数据包的封装,通过远程DMA将数据包送到数据发送缓存区,通过RTL8019AS的本地DMA将数据送入FIFO进行发送。下面讲述发送的具体操作:

首先,数据包在发送前按规定的格式封装好,在封装时我们采用的是一个标准的IEEE802.3以太网物理传输帧格式。

其次,把按以太网帧格式封装好的数据包通过远程DMA写入RTL8019AS的数据发送缓存区。

最后,启动本地DMA将缓存区内的数据发送出去。即待发送的数据包存入芯片RAM后,给出发送缓冲区首地址和数据包长度(写入TPSR、TBCR0,1),然后启动发送命令(CR=0x3E)即可实现8019AS发送功能。8019AS芯片会自动按以太网协议完成发送并将结果写入状态寄存器。

(2)、 数据包的接收

以太网数据包的接收过程和数据包的发送过程刚好相反。首先是将网络上的电信号变成数据存入芯片的接收缓存中,然后主机设置好远端DMA开始地址(RSAR0,1)和远端DMA数据字节数(RBCR0,1),并在CR中设置“写数据”,从远端DMA口寄存器里把数据从芯片RAM读到系统RAM中。接收缓冲区构成一个循环FIFO队列,PSTART、PSTOP两个寄存器限定了循环队列的开始和结束页,这两个寄存器的设置是在以太网控制芯片的初始化中完成的。

3、嵌入式TCP/IP协议选择

TCP/IP协议实质上是一系列协议的总称,TCP/IP协议是一组不同层次上的多个协议的组合,包含十几个协议标准。本文介绍的以太网接口是专门为继电保护而设计的,不要求实现所有的TCP/IP协议,所以选择的嵌入式TCP/IP是对TCP/IP协议族进行选择并简化而形成的协议集合。

(1)链路层中实现了ARP(地址解析)协议。它主要是将32位的IP地址动态地映射为48位的以太网地址,从而保证网络的正确传输。另外,在设计中把IP地址存储于本地存储器中,不必从其他服务器得到IP地址,这样就无需实现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2)在网络层中主要实现了IP(网际)协议和ICMP(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P协议是TCP/IP 协议簇中最核心的协议,它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服务,所有上层协议都要以IP数据包格式传输。

(3)在运输层实现了UDP(用户数据报)协议。运输层中包括两种不同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但其时延难以把握,不利于实时数据的传输;UDP协议是一种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只是简单地把数据报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但其有实时性强的特点,能在同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所有节点。因此,在微机保护装置中考虑快速性的要求,选择了UDP协议。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微机保护的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采用以太网通信与串行通信相结合的方式构成。文章设计了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编写了驱动程序与功能软件。设计的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以太网组网的要求,也可以兼容传统的串行通信要求,将大大地促进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习伟.新型高压线路保护装置的管理与通讯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 李正天.新型发电机保护装置及其通信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吴在军,胡敏强,杜炎森.嵌入式以太网在变电站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3,27(1):71-75.

第4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急诊医学和重症医学在最近10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其在广度和深度上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急诊和重症医学人才也不断聚集,但是儿科急诊医师还非常匮乏,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作为省级妇女儿童医院,肩负着维护全省妇女儿童健康的重任,而且在全省范围内普及国际统一标准的儿科急诊抢救技术是降低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将通过PALS培训考核作为岗前培训及资质考核标准。由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专为从事儿科急诊和儿科重症医学的医护人员创办的培训课程,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并且定期更新技术指南。该课程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式,通过前期理论授课,分组分模块提问-讨论-演示-回示-总结-考试-再总结的方式让学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挥,接受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达到统一规范抢救技术的目的。国内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开展PALS培训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统计,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始开办PALS培训班以来,培训前有61.3%的学员从未见过这些抢救设备,经过8个模拟工作站的反复培训,93%的学员掌握了各种抢救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通过对培训合格学员进行电话回访,有97家医疗保健机构新配置了抢救设备或仪器;有7家医疗保健机构共36例患儿成功运用骨髓输液及时纠正休克;有7例患儿被及时诊断出严重心律失常,进行了有效的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有15例头部外伤患儿采取了保护颈椎的措施;有78名学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112例危重患儿成功实施了气管插管术。可见,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能够普及国际统一规范的儿科急救技能,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对危重症患儿的救治能力。

PALS课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儿科急诊和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普及统一的抢救技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我省人口多,处于偏远落后西部地区,在边远山区还有较多的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急救医疗服务,因此在我省开展PALS培训,使规范统一的儿科急救抢救技能培训成为切实降低我省新生儿和儿童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保障之一。

培训所使用的理论课本是由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组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翻译的《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概述以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协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学员手册(1997-1999年版)为蓝本并结合《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最新观点,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讲述了儿科急诊医疗服务、呼吸衰竭和休克的识别、儿科基础生命支持、气道与通气、血管通路、液体治疗和药物应用、心律失常、儿童创伤复苏、新生儿复苏、复苏后的稳定与转运、儿童心肺复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等11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教具为PALS课程专用模具,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气道异物阻塞模型、气管插管模型、喉镜及气管导管、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带储气囊的自动充气球囊活瓣面罩复苏器、各种面罩、心电监护仪、心律失常模拟器、除颤仪、儿童骨髓穿刺模型、新鲜公鸡大腿(用于骨髓输液的穿刺练习)、骨髓穿刺针、深静脉置管套件、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引流瓶等。

培训授课的专家组由北京儿童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心连心”国际组织推荐的美国医师、我院参加全国PALS师资培训班并获得资格证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儿科重症专业医师组成,定期承担每年的PALS培训。

培训方法:每期学员30-40人,分为4个小组,培训时间为三天。

第一天为理论授课,理论授课每期都使用标准的PPT课件,内容包括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确诊与心跳呼吸骤停的预防、心律失常与心脏除颤、产房外新生儿急救、儿科创伤急救、液体疗法及药物治疗、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患儿的稳定与转运、儿科病例分析。

第二天为操作实践课,分组轮转进行培训、每组7-10人,先由教员对各种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讲解并根据不同的病例进行演示,而后再由每位学员进行回示。

第三天考试,上午进行操作考试,学员根据不同病例和场景模拟完成患儿的救治,教员根据学员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性等对每位学员进行评分。下午参加理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制定,主要涉及对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导致的休克、创伤急救等地早期认识和基本处理原则,并调查学员对各种抢救设备的熟悉程度。为保证评价培训效果的客观性,考试的试题及评判标准完全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联合推荐的PALS培训课程教员手册(1997-1999年版)进行,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统一收回,以成绩>=75分为合格,理论及操作考试均合格者颁发唯一编号的合格证书。

每期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授课内容、实际操作指导、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和培训课程对临床各种帮助程度等。

第5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1 沟通及联系

接到保健任务的通知后,应及时与主办方具体负责人取得联系,明确保健任务的规模要求,详细了解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同时确定出发的时间地点,保健任务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协调是否需要院前急救部救护车到场,若无需急救车到场,应联系急救部告知院外保健任务的时间,以便出现紧急情况随时调用急救车参加抢救任务。

2 药品及医疗器械的准备

2.1 急救箱及器械的准备检查急救箱的物品是否齐全如: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绷带、止血带、注射器、输液器、敷贴等。便携式氧气瓶中氧气是否充足。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药品是否过期,如参加会议人员或外出调研的同志为高龄老人,还应常规配备心电图机及电除颤器等抢救设备。

2.2 保健药品的准备 院外的保健任务脱离了常规的医疗环境,因此要根据会议的规模,参加的人员情况,保健任务的时间,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准备足够的保健用药。一般按以下几个系统准备用药:①抗感染药物: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奎诺酮类及甲硝唑类药物各准备2~3种;②呼吸系统用药:常用的感冒药、止咳药、平喘药,化痰药,特别要备好常用的解痉平喘的气雾剂如可必特、舒利迭、舒喘灵等;③心血管系统用药:各类降压药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心绞痛用药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④解热镇痛药如感冒退热冲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⑤消化系统药物如吗叮啉、奥美拉唑、达喜、多酶片、思密达、消炎利胆片等;⑥其他用药如镇静催眠类药如安定、思诺思、多虑平等;⑦抗过敏药:开瑞坦、扑尔敏;⑧外用药如眼药水、止痒药膏、创口贴,消毒药水碘伏等。

2.3 注意准备中的细节问题 熟悉所带药品的功效,用法、不良反应。检查医疗器械功能、保证完好性。抢救药品要归类,摆放有序,以免抢救时混乱。各项药品份量不要太多,够应急使用即可。特别注意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3 在执行保健任务中的具体工作

3.1 大型会议 进入会议驻地后,应对参会人员的年龄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脏疾病重点随访并记录下他们的房号。目前保健对象中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者相对较多,也是保健工作中的重点。对有高血压病的人员每天两次监测血压,并督促按时服药,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对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者,帮助进行胰岛素注射。冠心病患者注意询问是否有胸闷、胸痛等不适,如有则配合保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3.2 老同志的保健 参加老同志调研的保健工作时首先要对老同志的健康情况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应针对老同志的健康要求和工作生活中的矛盾处上抓住重点,节省时间,不影响老同志休息和工作为宜。

4 保健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在医院外执行保健任务经常要在陌生环境中开展工作。当遇到突发危机事件时与紧急救护性质相似。如果没有必要的准备,在遇有突发的患者需要抢救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忙乱现象,因此保健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4.1 心理素质 保健护士必须具有危机意识,时刻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事件,以确保抢救时沉着、稳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迅速进行抢救。

4.2 技术素养 保健护士的临床经验要丰富,责任心强,平时应加强现场救治能力的训练,扎实掌握止血、包扎、通气、徒手心肺复苏训练。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

4.3 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重大的保健危机往往发生在陌生而复杂的环境中。此时脱离了自己日常熟悉的工作环境,给保健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出于工作的需要,往往需要与第三方的医护人员沟通协调,与非专业人士沟通协调。除了上述的心理素质及技术素养外,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保健护士来说亦十分重要。而沟通组织能力的培养又是建立在良好的技术功底及稳健的心理素质上,在实践的洗礼中得到提升。

4.4 保密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保健工作多涉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动,故保密工作十分重要,保健护士应恪守这一原则,做好保密工作是保健护士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第6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者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抢救,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所以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现就我院39例产后出血达1000ML以上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6年1~6月份在我院住院的产后出血达1000ML以上的患者为39例,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11例,未做产检8例,院外转入5例,其中破腹产12例,顺产27例,子宫切除1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9例(48.7%),胎盘因素4例(10.3%),软产道损伤16例(41.5%),合计39例,以上病例经过精心治疗,悉心护理,全部安全出院.

2 产后出血的预防

2.1 产前检查,加强健康教育

对社会成员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自测胎动,识别胎动异常,掌握产检时间,预产期等)尽可能提高孕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医务人员要特别注意识别高危因素,对高危产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

2.2 产时监护

2.2.1 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定时肛查,了解宫口扩张和胎儿先露下降的位置.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如需要手术助产或破腹产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缩宫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2.2.2 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的变化及科学接生,特别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要注意监测出血量,采用容积法收集出血量.

2.2.3 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和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软产道是否有损伤,及时缝合。

2.2.4 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全身情况,检查宫底,和阴道出血 ,掌握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临床症状:口渴,打哈欠,眩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胸闷,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 产后出血的抢救

3.1 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建立双途静静脉通道,使用留置针尖,密切监护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调节补液速度,以免过多过快而导致急性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最好面罩吸氧,流量4~6L/MIN,观察氧疗效果,如面色,指甲是否转红,呼吸是否平稳.

3.2 产后出血易发生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护理人员一定要冷静镇定,在采取保暖吸氧积极促进子宫复旧的同时汇报医生,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立即采集血标本,验血配血。在短时间内补充血容量,并做好护理记录.协助医生做好一切抢救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 出血停止,休克纠正后 ,要做好心理护理,安慰产妇安静休息.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情况,出血量等[2]。

4 讨论

4.1 产妇出血高危因素与孕妇保健水平有密切关系.保健水平越低,危险越高.同时产妇高危因素与人流史也有关,频繁人流人为地提高了产后高危的发生[3].因此要加强孕妇的保健意识,定时产检.自觉接受保健服务.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意义。

4.2 产后出血往往有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存在.本文显示39例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而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除病理,生理因素外,还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要做好孕妇的心理疏导和护理,使孕妇以最佳心理接受分娩.

4.3 减低剖腹产率也是产科医务人员要关注的问题,术后患者除子宫出血外尚有腹部伤口出血,产后出血的危险就更大.因此,必须掌握好剖腹产的适应症,做好剖腹产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尽可能减低剖腹产率.

4.4 产后出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产科工作人员要掌握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才能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处理.产科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态度,认真仔细做好病情观察,同时必须掌握各种急救常规,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设备,仪器的使用,才能确保抢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第7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命名:大家都知道人中穴的位置在人的鼻子下方,鼻唇沟中间靠上的部分。这个位置可谓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可它又为什么叫“人中”呢?原来,人中上面是鼻子,人体通过鼻子吸进自然界的氧气,然后在人体内走一遭再通过鼻子排出去,因此鼻子是通天气;而人中的下面是嘴,嘴巴可以饮食地上的水谷,这也叫通地气。天在上,地在下,人正好居于天地之中,所以鼻子和嘴中间这个部位叫做人中。

人中还有一个别名叫水沟,这里的水就是人们俗称的口水。古代养生家认为口水最能养生,所以经常紧闭口舌,以收藏口水,使其下行通过喉咙进入脏腑,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人中穴处在口水吞咽向上翻转的地方,所以也称之为水沟。古人说“水沟近鼻长流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不能干涸,要经常保持水润。人们要想身体健康,就要经常学会吞咽口水,而不要将其当做无用之物,随意吐出。

定位:将鼻唇沟的长度分为三等份,从上往下的三分之一处就是人中穴。

功效: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某人突然昏厥不醒,另一个人伸出手在昏迷之人的人中位置用力一掐。那人顿时如得神助一般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睁开眼睛。

其实这并非艺术手法的夸张,人中穴的确有急救的奇效,是身体特殊情况下的保护神。说起来,人中穴被用来抢救一些急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开始人中穴常被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等紧急状况的抢救。后来人们发现它对抢救各种昏迷急症也特别有效。那刺激人中穴为何有急救作用呢?这是因为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能使动脉血压升高,而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肌体各个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此外,刺激人中穴位,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保健方法]

一、急救:掐人中也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是掐人中的人最好选择男性,一是因为男性的指甲一般不太长,二是因为男性比较有力。

此外掐的时候要注意手法,要把大拇指指端放到人中穴上,其他四指放在下颌处就是下巴颏下面,这样就比较容易使劲。把大拇指放好之后,先从中间往上顶推强行刺激,此步要注意不断活动大拇指,不能一直放在穴位上不动。或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用力掐,给人中穴一个强刺激,可以很快地让人苏醒过来。

第8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关键词:学龄前;住院患儿;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健康教育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98例学龄前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98±0.13)岁;患病类型:支气管肺炎29例、高热惊厥27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胃肠炎16例。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问卷调查,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52±3.89)岁,男性家属48例、女性家属50例。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健康需求、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两部分:(1)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共包含20个条目,包括常见疾病护理、儿童健康行为,医学急救、科学育儿等知识;(2)患儿家属知识获取来源及相关需求,共包含7个条目。由病区护士长发放本病区调查问卷,并向患儿家属说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耐心讲解问卷内容及填写方式,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本病区共发放98份调查问卷,回收98份,其中3份未严格按要求进行填写,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4%。

1.3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并对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χ2、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男性家属、女性家属儿童健康保健知识整体水平偏低,女性婴儿喂养方式、人工喂养首选食物、婴幼儿佝偻病预防、辅食添加时间、婴幼儿营养性贫血好发年龄段等知晓情况优于男性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健康需求分析

男性家属与女性家属营养知识、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医学急救技能、科学育儿等方面健康教育需求无明显差异,P>0.05。

第9篇:呼吸保健与急救范文

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个月至5岁零10个月,平均3岁,烧伤总面积5%~37%,平均16%。烧伤原因热液12例,火焰烧伤3例。烧伤至入院时间6~12 h,平均19.2 h,误吸发生的时间在烧伤后3~24 h,平均14 h。

2 临床表现

大多表现为烦动、脉快、呼吸困难、三凹症明显,呼吸节律改变、发绀及表情淡漠,呼吸音低,肺部大量湿性啰音,或布满干性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在74%~90%之间。

3 急救与护理

3.1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用吸引器迅速吸除口腔咽内异物。同时持续低流量吸氧、吸痰,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推注。

3.2 对常规治疗后呼吸困难无改善,血氧饱和度降至75%以下者,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

3.3 病情变化,掌握误吸的临床表现,严密观察患儿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唇周和指端循环、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儿能否有效咳嗽,咳出痰液,记录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和粘稠度。

3.5 加强饮食护理:病情许可的让患儿进食时尽量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避免进食过急,待口腔内食物完全咽下后才进第二口。

3.6 加强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日早7:00、晚20:00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2次,并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3.7 加强健康教育: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儿家属,增强家属正确的保健意识和行为。为患儿家属讲解发生误吸的先兆及表现,使之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变化。一旦发生误吸和窒息,能及时发现和抢救,挽救生命。

4 预防

根据小儿烧伤误吸大多与饮食相关,因此预防误吸首先要指导患儿家属正常喂养,大面积烧伤患儿休克时应禁食,对于年龄小的中小面积烧伤患儿,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应禁食。若患儿因饥渴而哭闹时,可用棉签沾水湿润口唇,再用安抚奶嘴。对于年龄小的小面积烧伤患儿,在没有休克且一般情况良好时也应嘱咐家属不要频繁过多的喂养。

总之,小儿烧伤后早期,应避免大量饮水和母乳,避免给予镇静药。对误吸及时发现及早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于误吸时间长,严重低氧血症,伴有心肺脑损害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