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防爆安全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机电设备问题对策
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正常、可靠运行,同时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发生。随着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更趋复杂,加之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追求生产指标、忽视安全教育,极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这给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做好矿山安全工作是非常必要和十分紧迫的。电气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从选型、采购、入库检验、安装调试、使用、检修、事故调查、处理等生产全过程。
一、煤矿机电设备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广泛进步的同时,煤矿开采行业也开始走向了自动化生产道路的舞台。煤矿业一体化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机电设备运用,机电设备能够降低人工操作所遇到的诸各种困难及事故。由于各方面因素,在使用机电设备开采煤矿时还存在许多安全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正是我们日常生产管理中所需要重视和解决的。
1、对机电标准化认识不足
机电标准化管理人员虽然不存在矿井管理内部,但兼职管理人员居多,对电缆管理、电气管理、设备管理、防爆检查、油脂管理、配件管理等等管理不到位。标准化意识差在部分机电职工中随处可见,如标准岗不规范,标准活不明确,未能对流动设备和固定设备进行标准化管理,致使机道、机房铜室的达标率减低。
2、机电设备防护不周全,隐患较多
环境非常恶劣,湿度高、粉尘大、有腐蚀性气体是煤炭企业所存在的。所以在井下运输、存放机电设备过程中,要坚决注意井下存封,使用防锈、防尘、防潮等相关措施,这样就不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损坏现象,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认识不清,会经常发现此类事件。安全措施、保护装里不全,设备带病运转是常见现象,这样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有较大差距。
3、机电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安全培训走过场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不适应高新技术、排除故障难是煤矿机电队伍员工中弊病,达不到现代化矿井的需要,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是部分人员未学习的,只凭借经验进行,未达到科学管理水平。
二、加强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机制
1、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设备的定期维护,能够缓减设备零部件的损坏,减少大修工作。维护设备包括日常维护,小修(一级保养)、中修(二级保养)、大修维护。在日常煤矿生产中,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迫使机电设备的运行强度过大,所以要将工艺化作为维护保养时的重点工作,并依据设备特性,研究切人点,然后将检查结果和项目编出序号存档,编制检查固定流程。以天为单位,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并对保护安全装置的测试进行注意。例如过堆煤保护和防卷装置等等,针对防爆电气维护要特别注意,长期运转的防爆电气要频繁开停,这样会产生瞬时过载、部分零件会出现磨损和不好现象,这些都是维护的重点项目。在安全生产的同时要定期对防爆电气设备进行防爆性检查,避免电气失爆带来的经济损失。
2、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者,首先要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同时,定期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三、强化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提高技术素质,加强技术培训。从事运行、设备安装和维护的技职人员,应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培训安全技术,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证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坚决杜绝无证上岗;并鼓励员工学习业务、专研技术,从而达到“懂原理、懂性能、懂设备结构,会维护、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设备故障”。进而达到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开展,真正提高生产安全意识。使工人充分认识到机电工作的重要性、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同时要增强员工责任意识、自主保安的能力和保安的教育的能力。
四、加强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作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者,首先要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选用、精心维护设备。并根据矿井类型、设备的工作地点和生产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配备设备的种类、规格、型号和数量。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
五、加强电气的制度化管理
关键词: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问题;对策
中小型化工企业是指生产、加工、储存化学原料、化工产品且投资较少、规模小的企业。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是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物质。生产大多在高温、低温、高压、高速、毒性、腐蚀等严酷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和物料的输送来完成。而生产条件简陋,工艺简单,操作控制条件不严格,安全管理意识差,无有效防范措施,极易发生跑、冒、漏、滴和火灾爆炸事故。其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大、政治影响大的后果已成为当今消防部门及整个社会安全防范的重要对象之一。因此,认真分析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现状、火灾事故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火灾事故原因,积极落实火灾预防措施,控制火灾事故发生,减少火灾事故损失,是当前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现状
(一)观念、技术管理落后,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规范
近几年,小型化工企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转产快的优势,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火灾事故频发让人们对其促进经济发展作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充满担忧。一是大多分布在农村、远离城镇,点多面广、分布分散。这就对火灾事故的及时救援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是生产条件简陋,技术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低。很多企业根本没有消防审核、验收意见书,工作单位人员缺乏消防培训,消防工作基础薄弱。企业人员消防观念薄弱,消防知识匮乏。三是消防设施落后。很多中小化工企业建厂时并未考虑消防救援用水、消防设施常规检查,到期更换等疾病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为火灾事故的扩大埋下了隐患。
(二)生产原材料大多易燃易爆,火灾隐患严重
从消防角度出发,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原料都有各自特定的化学性质、燃烧方式和火灾危险性,且许多物品具有强烈的毒性和腐蚀性。有些化学物品相互接触即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高温引起燃烧或爆炸,有些物品受到颠簸碰撞即发生爆炸,这些给原材料的储存、运输和生产过程中的配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生产要求高,设备、人员现状却不容乐观
有室外生产装置的中小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化学反应,且大多在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下进行,对反应温度、压力、投料顺序、投料比例、投料速度、反应时间等各种反应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两种现象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存在管道破损、压力容器超期使用、联接装置不密封的问题;二是作业人员不稳定,外来民工、本地老年职工居多。
二、中小型化工企业火灾事故特点
(一)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
由于中小化工企业生产、加工、储存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本身具有高度的易燃易爆性、易腐蚀性、和有毒性,一旦发生火灾或泄漏事故,常伴随爆炸、复燃复爆,立体、大面积、多火点等形式的燃烧。不但导致生产停顿、设备损坏,也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难以挽回的影响。
(二)造成环境污染
化工生产所使用的原料,生产的产品、中间体、副产品及其中的杂质和生产中的“三废”排放物均属工业毒物,具有毒性、腐蚀性。一旦泄漏到大气或排放到江河中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大气、水资源污染,影响持久、治理难度大。
(三)灭火救援难度大,易造成救援人员伤亡
化工安全事故一般来说现场都很复杂,常伴随着燃烧爆炸,火势蔓延猛烈。如出现有毒气体时,会严重威胁到灭火救援人员的安全;出现的腐蚀性物质,会灼伤救援人员的皮肤和灭火救援器材;发生建筑物倒塌,会造成救援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这些都会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中小型化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一) 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中的人员问题
1.企业法人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严重。企业法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和管理制度不到位,只要在未发生火灾事故之前,多数的负责人都会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或者强调理由而不整改隐患,或者被动整改而不彻底。
2.消防安全管理不落实。中小型化工企业多为个体经营,没有完善的消防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无人问津,普遍存在管理混乱。大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减少人员、资金投入,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甚至有的业主既当老板又当消防安全管理人,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落实。
3.从业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中小型化工企业多为个体经营,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能相对固定,因而许多从业人员未能及时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不懂化学物料的特性,不熟悉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就匆匆上岗操作,极易违章操作造成事故,且事故发生后又不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火灾扑救方法及逃生办法,极易形成小火酿成大灾的局面。
(二)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中的设备问题
1.不符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小型化工企业中有较大部分属于家族式企业,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企业经营者法制意识差,随意性大。在厂区内随意新、改、扩建危险品车间、仓库或其它配套设施,均不主动申报消防行政审批手续,致使不符合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小型化工企业大量存在。
2.生产厂房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短期投资租用废弃厂房生产,未按化工工艺流程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来设计厂房的结构和布局,在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
3.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多数中小型化工企业缺少或根本没有消防器材、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等消防基础设施。个别企业虽然设置了给水系统,但由于厂区设置地点比较偏远,市政供水管网压力也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用水的需要。
4.电气设备选型不准确。化工生产的原料均有易燃易爆性、反应性和毒、腐蚀性,其加工工艺方法基本是在反应釜等压力容器内采取混合搅拌、淬取及一些化合、分解等反应,有些原材料及反应中间产物均为易燃易爆物品,呈液态或气态形式存在,极易发生泄漏,一些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或气体遇机械摩擦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5.防静电措施不到位。防静电处理是极易被忽视的方面,化工生产行业的管道多为钢管丝扣连接,化学溶剂在管道和设备中流动会因磨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四、中小型化工企业产生火灾的原因
(一)生产厂房不符合消防规范
有些中小型化工企业领导消防安全意识差, 对生产厂房都未按化工工艺流程的需要和国家有关规范要求来设计厂房的结构和布局。对选用的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 因而在防火分隔、通风、防泄漏、防爆泄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对火源管理不到位
化工企业和普通企业不同,引起火灾的点火源特别低,甚至连一些化危溶剂在管道和设备中流动,因磨擦而产生的静电,这些静电如果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会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化工企业的火灾。但有些中小型化工企业对防火安全责任制不重视,落实不到位, 对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措施也不到位,为企业埋下了火灾隐患。
(三)、消防设施不到位
有些中小型化工企业由于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经费缺乏等原因,因而大多只配有少量的灭火器等,这与危化品 火灾的危险性及消防设施配置标准的要求很不相适应。一但发生火灾,灭火设施不能够对初起火灾进行有效控制,极易造成火势的失控和蔓延扩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四)对人员消防安全培训不重视
一些中小型化工企业多为私营或联营,因为用工制度的放开,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不能相对固定,因而许多从业人员未能及时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不懂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不熟悉操作规程及应注意事项,就匆匆上岗操作,甚至会违反操作规程。而且事故发生后不懂得消防设施的使用、火灾扑救方法及逃生方法。
五、中小型化工企业火灾预防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消除先天隐患
对中小型化工企业的选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散发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位置、风向、安全距离、水源情况等因素。中小型工企业必须严格依照有关防火设计规范以及当地城市消防总体规划,根据化工企业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 泄漏、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在防火间距上尤其要留足留够,并具有一定前瞻性,防止在今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要局部扩建时,出现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防火间距不足的问题。企业的总平面,应根据工厂的生产流程及各组成部分的生产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和电器线路的防爆处理要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二)强化企业领导消防安全意识,健全消防安全管理
中小型化工企业的领导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针对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领导或企业安全责任人负责的消防安全管理领导组,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停车检修,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严防违章操作和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级和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真正把火灾预防措施落实到实处,为企业的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配全消防安全设施,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
中小型化工企业要抓好防火工作,除了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外,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安全工作产生的隐性效益,根据企业化工产品本身及生产工艺流程的火灾危险性,投入足够资金,配足配够消防器材设施,且设置并维护好消防设施。
常见并广泛使用于小型化工企业的防火安全装置有:阻火设备,如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闯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防爆泄压设备,如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装于压力容器、管道等生产设备上,起降压防爆作用;火星熄灭器,安装于产生火星的设备和装置,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当超过一定值(浓度)时自动报警,起动联锁装置自动停车并启动自动灭火设施,及时运作,快速灭火。
在消防设施方面要以早发现及有效控制为出发点,在容易产生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泄漏处应设置浓度报警设备,厂区内应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设置室内外消防给水设施,在重要危险部位配备足够的灭火器等。同时企业在防止引火源方面应采取控制使用明火源,正确选用电气设备,设置良好接地 等防止电火花、静电火花产生,为企业的安全打下基础。生产设备的管理包括设备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停车检修及系统的安全评价等几个方面。一般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受高温、高压、腐蚀影响,设备材料就会性能下降、焊接老化等,可能引发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炸引发事故。此外还要做好生产装置系统的安全评价,提前预见设备事故多发期的到来时间,及时弥补系统缺陷。
(四)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
中小型化工企业的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人员要相对稳定,对员工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使之熟练把握本行业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同时,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灭火演练,使他们熟悉本行业火灾 扑救和逃生的基本方法,可按一定的比例选拔精干力量,在不脱离各自生产、工作岗位的基础上,成立义务消防队。当火灾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扑灭,避免小火酿成大灾。消防法基本知识中小型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要确保相对稳定,企业要严格职工的操作纪律,制定并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要进行全员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并持证上岗、处置事故培训等,要制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提高职工事故状态下的应变能力。
(五)消防部门要强化消防执法监督
消防部门要针对中小型化工企业加强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备案)、验收(备案)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隐患。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高温季节、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日假日的监督检查,积极主动地介入火灾隐患的整改。要突出案件处理中对法定代表人的责任追究,强化对“三停”和隐患单位的跟踪监督力度,有效地防止以罚代改、不停不改、隐患长在的问题。对隐患严重、无法整改的小型化工企业要坚决执行“关、停、并、转”。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和火灾扑救对策与研究文集[C].1998, 23-45.
[2]李广华.谈加强和改进化工企业的消防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4).
[3]王余斌.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环境构建之初探[J].皮革与化工,2009,(5).
[4]莫秋杰, 祁建钢. 化工企业安全教育的探讨[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5,(2).
关键词:电气工程 地位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38-01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电气时代,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材料与设备、吊顶层内配管、电线管敷设、接线盒和配电箱体预埋、连接与防爆、导线穿管、防雷接地等众多问题。只有以这些问题为根据,联系实际,才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安全管理亦是极其重要的一大环节,直接关系着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随着迅速发展的建筑智能化,电气工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地位愈加重要,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极其预期效果。工程质量会对建筑整体设备的节能效果、安全运行及投入使用后的功能,包括生活、工作在其中人员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电气工程安全管理分析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总结实践经验,可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1.针对具体工程进行安全技术和措施的制定,使其形成经常性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以此为依据来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集中学习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警惕性和安全观念得到持续的激活与刷新,从而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有效地扼杀在摇篮里,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2.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员来负责对施工人员安全学习进行定期的组织和检查监督,保证其持证上岗,将人为安全因素最大程度地缩小,确保电气工程的安全第一。
3.具体到电气工程施工实际,其安全管理细则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建立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用电编制和审批制度,同时,还应建立安全技术相应档案;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各类用电人员、专业电工介绍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内容、总体意图和注意事项,且应在技术交底的文字资料上注明交底日期,履行签字手续;建立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对用电人员和专业电工定期进行用电安全的培训和教育,严格履行上岗制度,禁止无证上岗,新调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后才可批准予以上岗;参照上述做法来建立动火作业和机械作业各自的安全档案和管理体系,从而有效杜绝火灾与机械伤害的发生。
4.电气设备管理应同临时用电相关规定相符合。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一般情况下,临时用电采用 TN-S 供电系统,其优点在于正常情况下 PE 专用保护线无电流,确保了对其装置动作的保护。需要强调的是 PE 线不允许断线,在较远距离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对其作重新接地处理。(2)漏电保护器设置时,应坚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和 3 级保护的原则。施工现场的分配电箱和总配电箱至少应设置 2 级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和额定漏电电流应配合合理,使其具备分级保护功能。(3)在特殊场所应以相关要求为依据,使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供电。安全电压即指接触时不装备任何防护设备亦不会对人体各部位造成损害的电压。当电气设备电压超过24 V 时,必须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来避免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位置、安装与防护、配电分级、选择导线与布线、接线等都要同临时用电的规范要求相符合,由专人来操作并负责对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5)电气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应在经正规培训取得上岗证书后才可上岗操作,各类用电人员应对所有设备的操作规程、性能及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准确掌握。
三、电气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对于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应以“加强预防,安全为首”的理念为原则,根据以往管理的实践探索,可采取以卜措施进行管理。
1.加强岗前安全教育
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对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基于此,在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一整套科学。全面的岗前安全教育,对电气工程的特点及主要工作内容进行详实的介绍,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能。安全防护。安全组织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以确保施工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章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得以顺利开展。加强施工人员的岗位前安全培训,对于工程队伍整体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安全防护技能的掌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全面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有效落实安全措施
为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电气工程的安全施工,在管理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根木出发点,将过往的安全事故作为范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使安全措施得以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应主要针对施工人员的职责划分。用电系统的相应规定以及漏电保护等相关内容进行制定。对电气工程从设计到安装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遵循用电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以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倪蓉.浅谈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2,(12)231.
[2]金淼龙.浅析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J].民营科技,2013,(09)132.
关键词:硫磺粉尘;硫酸工艺;风险;解析;防治
硫磺是化工领域的常用材料,是当前我国普及推广的制备硫酸的常规工艺原料。硫磺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其危险性以及预防火灾与爆炸的必要性。硫磺在装载、产出流程中极易生成硫磺粉尘,并且粉尘起爆能量低、爆炸浓度无法管理,如果硫磺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攀升到30克/平方米、点火极限攀升到3mJ,就会出现火灾隐患,引发爆炸。产生硫磺粉尘的根源,首先是气候燥热,空气湿度数据不达标;其次,是凌晨静风效应,空气不流通导致硫磺粉尘堆积造成的。
1.硫磺制酸生产工艺简述
固态硫磺通过胶带运输到熔硫槽消解后在传送到粗硫槽。精制粗硫泵经过焚硫炉流进进料泵、液态喷枪等输送到燃化炉中,在燃烧塔中,通过筛滤,干化的大气与硫磺反应形成二氧化硫气态物,二氧化硫透过废热炉吸取热量后转化成中压饱和蒸汽。二氧化硫在转化设备中转换为三氧化硫、混合气态物质,混合气态物经过三段转换设备、换热设备,二氧化硫被转换成三氧化硫,并在省煤器内冷凝。最终,冷凝的三氧化硫在烟酸塔内与循环盐酸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制备工艺过程图见下图。
2.硫磺制酸关键化工品危险特征分析
硫磺制酸流程中牵涉到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包括原料硫磺、中间生成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催化元素五氧化二钒、成品硫酸。(1)硫磺(主要成分)的危险特征分析硫磺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硫,其比例大于等于99.5%;外表是黄色的微粒状、片状或块状固态物;熔点是113摄氏度,自燃点达到260摄氏度,燃点是248-260摄氏度,闪点达到160摄氏度;在大气中的起爆下限数据30克/立方米,极限爆炸压力能够达到2.97千克/立方米。其风险性阐述如下:硫磺的毒理物质并不多,然而硫磺粉尘爆炸却不得不防。硫磺是《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编号GB6944-2012》内明文指出的易燃易爆品,与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时燃烧温度急剧攀升,与氧化剂混淆能够转换为爆炸性混合物,遭遇火灾、气温高的环境时会失火;粉尘会携带.达到几千伏或几万伏的静电,碰触形成的高温与火焰会让硫磺粉尘爆炸事态失控;通常状况下,硫磺粉尘比易燃气态物更容易爆炸,然而燃烧速率与爆炸压力相较于易燃气态物偏小。硫磺在装载、生产流程会形成粉尘,极易在货仓地表、房屋、墙壁以及其他建筑部件上堆积,并且硫磺粉尘爆炸下限很小(30克/立方米),最小点火能量小(3mJ),一不留意就会形成火灾爆炸隐患。例如,2008年某化工企业硫酸厂在装载阶段,因为空气湿度不够,夜晚空气对流性不强,导致胶带运送中心坑内硫磺粉尘汇集,在外界能量的影响下,导致粉尘炸裂。该事件导致7人丧生,32人受到伤害。(2)火患爆炸危险性硫磺的生产厂房大部分区域均为火患严重、极易发生爆炸的区域。首先,生产区域涉及的火源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主要是明火、设施设备修理火源、地区外生活火源、高温表面与静电火花等。另外,厂房中车辆的烟火等。发生火灾爆炸事件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维修过程违反制度规程引起的明火、抽烟等,因此导致的损失不计其数。另外,生产工艺中牵涉到的电气设施品种很多。包括变压设备、配电开关、电气设备等。使用包含220伏、380伏的低压配电系统、电气传动设备、照明设施、防雷接地设施、线缆等。而电气火花是一类常规的火源,在供电、变电、配电、用电系统中的电气设施、线缆,在不正常的状态下会诱发电气故障;处理不当会导致火患演变成灾难,导致人员生命财产受到波及。例如,硫酸罐中液态硫的气温通常应管理在130-150摄氏度,假如液态硫的气温攀升到255摄氏度就会形成火警。并且,硫磺在燃尽之前,会释放二氧化硫与氧化物中的毒性气体或侵蚀类气体。与强氧化剂形成剧烈的化学作用,这也是导致火患或火警甚至爆炸的主因。(3)对身体的威胁硫磺对身体有着巨大的侵害,其粉尘扩散阶段会形成大气中的毒害性微粒。硫磺粉尘极易吸入喉管,并通过食道流入身体中,导致身体出现灼热感。呛咳、咽喉痛等伴有发生,吸进硫磺粉尘会诱发鼻炎或呼吸道感染。
3.硫磺粉尘威胁在硫酸生产工艺中的预防
燃烧形成需要兼备三大基础元素:可燃物、助燃物、火灾源。硫磺粉尘燃烧爆炸理论也相同。就是说,可能存有的可燃粉尘与大气发生反应编程爆炸性物体,并且硫磺的爆炸浓度会攀升到极值(爆炸下限30克/立方米),点火能源会降至最小点火能源(3mJ)。硫磺粉尘在点火源上反应流程是:热能作用于硫磺微粒表层,气温逐步攀升——硫磺微粒表层的分子热消解或干馏反应,在微粒四周形成气态物——形成的气态物与大气作用,形成可燃物质——因为区域爆炸,爆炸冲击波让集聚的粉尘扩散,构成爆炸性混合物,进而发生二次爆炸。在生产工艺中,随处可见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的威胁,如果通过对燃烧、爆炸的原理与环境解读,消除其中的一种因素就能够阻止爆炸产生。助燃物氧气与空气的清理时最为艰难的,唯有从消灭火源与可燃物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才能够收到效果。(1)清除可燃物的有效措施①减少生产工艺中硫磺粉尘的浓度,让其无法达到爆炸极限(30克/立方米)。强化工艺中的密封性。从硫磺捣碎、储蓄情况入手,最大程度地保证密封化操作,让生产现场与库房的硫磺粉尘浓度能够得到控制。②强化通风排气与粉尘的清理了解硫磺粉尘的威胁,硫磺库房应使用全面通风与区域局部通风的方法,让硫磺粉尘无法汇集,减小硫磺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对生产现场与库房实施改进,强化通风排气效率,库房应增加窗门,改善通风环境;强化对硫磺库房、硫磺拆卸、投料、运输等地区的清洁力度,第一时间将汇集于设施、钢架、防卫栏杆、库房房顶、墙壁等位置的硫磺粉尘清除。(2)清除点火源的预防措施清除点火源是硫磺制酸工艺中预防爆炸事件最为有力的措施。参考硫磺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3mJ,爆炸下限30克/立方米,这两个数据较小、威胁程度大,所以,需要尽量消除点火源,强化火源的管理力度。①消除与管理火花电气设施与缆线应与防火防爆需求相符,避免形成电气火花、电弧火花等火源;在现场工作需要佩戴防爆服,使用铜质器具,禁止运用铁设备形成撞击火花;工作人员不能穿着能够形成静电火花的工作服进行作业。②消除与管理炽热事物熔硫磺的工艺是使用在迅速熔硫罐中,通过蒸汽管间接热化,将硫磺固态物消融位液态硫磺,液态硫磺的气温通常应管理在130-150摄氏度为最佳;蒸汽盘中的气温应管理在160摄氏度;假如液态硫的气温超出预期,应第一时间调节蒸汽压力,消除火灾隐患。工作现场应配备光照设备(例如卤钨灯),其表层气温因为灯具的功率不同而不尽相同。例如150W阶段,表层气温能够达到150-230摄氏度、200W阶段表层气温能够达到160-300摄氏度。所以,选取光照灯具阶段,需要权衡到这部分元素,避免汇集于灯具表层的硫磺粉遇热燃烧。③加强管理焊装、切割等工艺的力度高位焊装、切割,需要兜装火花的设备。乙炔与氧气反应时,火光的气温能够达到3100-3300摄氏度。焊装、切割洒落的焊渣气温能够攀升到数千度,因此动火工作需要申请《动火许可证》,使用高效、科学的预防措施后才能够工作,并在工作现场配备专门人员看护。④强化设施维检与作业的管理力度定时维护与清理电气设施、机泵等传动设备,保持的效果,避免因为机器摩擦而致使环境中硫磺粉尘遇热爆炸;定时使用人工除尘,设备现场应配备专业的除尘用具,每日清理地表、墙体与打扫死角位置的粉尘,从根源上杜绝爆炸源;库房与厂房区禁止火焰的使用,严禁没有防爆保护措施的机动运输车行驶。采用了上述措施,硫磺粉尘爆炸威胁将大幅度下降。然而,粉碎工艺自身的工艺特征,会形成数量庞大的粉尘。所以,硫磺粉碎应挑选成套设施工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要动用氮气维护。(3)安全管理措施①健全工艺流程与设施操作流程面对已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设施,需要对其工艺流程、设施操作流程等健全与修正,遵照储存操作规程进行管理。②健全安全体制面对目前的生产工艺操作与设施保护现状,需要对安全操作流程、安全管理体制实施健全。健全应急处置方案与培训教育的管理体制。例如设施维修与用火管理、个体的保护等制度。强化对本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比如消防安全培训、操作安全培训、电气操作培训等。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我国相关危化品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要让持有合格作业证的人员担任对应的职位。③强化对员工职业安全卫生的宣讲力度,构建员工健康保护文档让员工形成优良的作业卫生习惯,形成自保理念,准确地运用作业保护装备,遵守规则,降低职业伤害。
结束语
1.xx至磨憨线xxx隧道施工图设计文件;
2.昆明铁路局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新建xx至磨憨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行业、铁路总公司现行的法律、法规、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准则及有关文件;
4.对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5.我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6.新建铁路xx至磨憨线YMZQ-8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7、铁道部2003-3-28的《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9、《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铁路瓦斯隧道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和瓦斯突出细则》。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目标
始终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落到实处,杜绝瓦斯隧道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总体要求
⑪铁路瓦斯隧道的施工除符合《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外,还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⑫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探或施工检测表明隧道通过地层含有瓦斯时,该隧道定为瓦斯隧道。根据地质情况,本标段瓦斯隧道为天然气瓦斯隧道。
⑬瓦斯隧道施工期间,按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复查工作。必要时钻孔埋管实测瓦斯压力,以及通过通风和瓦斯检测计算全坑道的瓦斯涌出量,根据检测结果核对施工工区和煤系地层的瓦斯等级,必要时进行修正,同时相应修改设计。
⑭瓦斯隧道施工管理等级要根据瓦斯检测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当低瓦斯隧道或低瓦斯工区施工中瓦斯监测结果显示为高瓦斯时,及时调整为高瓦斯隧道进行管理。
⑯瓦斯隧道施工前,严格按照设计和相关验标、指南、规范进行准备,并配足、配强专业人员,加强对瓦斯隧道的施工管理。
3、制度管理
建立和完善瓦斯隧道方案审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日常安全检查制度、瓦斯监控管理制度、有害气体监控制度、通风管理制度、进出洞管理等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重点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4、组织机构
成立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由指挥长任组长,主管生产领导任副组长,安全质量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部有关人员任成员。下设瓦斯检测、通风、防突、防爆及应急抢险等机构,瓦斯检测机构成员必须经过地方安监部门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各机构应明确职责和分工,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5、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围绕“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及时救援”的原则;成立瓦斯应急抢险组织机构,明确应急职责;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配备救护队,针对各种瓦斯险情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方案,组织险情培训,进行相应的险情应急演练;进行瓦斯危险源分析,明确危险源位置和危害程度;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抢险人员和救护队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抢救工作。
6、技术交底
严格落实安全技术逐级交底制度,使施工技术和作业人员了解设计要求,掌握安全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科学组织施工,确保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
7、安全培训
开工前必须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全员的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培训,作业人员必须持瓦斯安全培训合格证上岗。
三、编制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新建铁路xx至磨憨线YMZQ-8标xxx隧道DK155+040-155+580段低瓦斯隧道施工。
四、工程概况
根据《DK151+254xxx隧道设计图》DK155+040-155+580段穿越二叠系上统泥岩、砂岩夹碳质泥岩、灰岩、煤线,可能赋存瓦斯等有害气体,为低瓦斯工区(三级瓦斯地段)。
五、瓦斯隧道施工方案
1、瓦斯超前预测预报和瓦斯预处理
⑪超前预报的目的
明确瓦斯隧道超前钻孔探测瓦斯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标准,规范瓦斯探测作业,预测瓦斯涌出、突出危险,防止瓦斯事故发生以及减小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⑫超前探孔布设
隧道正洞进行全断面全洞长做超前探测,探孔布设图如下。
2号探孔
隧道中心线
1、4、3号探孔
143
56
5、6号探孔
正洞超前探孔布置图 每个断面布设6个超前探孔(辅助坑道为3孔),孔径为89mm(辅助坑道为75mm),单孔长度为30m,搭接长度不小5m。探孔处设置检测点,以检测是否有瓦斯涌出。若探测有有害气体,应记录详细确定有害气体涌出位置、压力、浓度、有害气体成分等。根据浓度及涌出量决定是否进行压力测定,并给出施工建议。
当探测钻孔使用完毕后应及时用封泥或水泥浆封孔,以防止放炮时引爆钻孔内瓦斯导致隧道瓦斯爆炸。
⑬瓦斯压力测定要求
隧道开挖中,在含瓦斯地段,利用直径Φ89mm的水平探测钻孔,测定瓦斯压力,并详细记录有关参数。瓦斯压力的测定可采用专用的机械装置测压、液体测压、水泥砂浆封孔测压及黏土测压等方法。
⑭钻孔过程中异常现象处理
当发现有以下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上报有关部门:
①当检测孔瓦斯涌出量大于5L/min,瓦斯压力大于1Mpa时,必须停止掘进,在涌出孔附近施作排放孔,进行瓦斯排放。若24h内不能使其降低,则立即封闭,另做专门处理;
②钻孔时有夹钻、顶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
③瓦斯浓度突然增大或忽高忽低,工作面温度降低,闷人,有异味等。 ⑮瓦斯探测后的预处理
利用已有的超前探孔进行注浆预处理,把有害气体可能顺着岩层构造裂隙逸出的通道最大限度的封闭。
2、瓦斯监测
⑪目的
防止在施工过程中有害气体浓度超限造成灾害,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的正常进行;根据监测的洞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大小,及时调整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瓦斯隧道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⑫人员配备要求
每个瓦斯隧道施工工区配备专门的机构进行瓦斯监测,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每班有两个及以上的瓦检员进行检测。瓦斯检查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后在有经验的瓦斯检查员带领下工作不少于10天后,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上岗资格证上岗。
⑬监测仪器配备要求
瓦斯隧道专职瓦斯检查员应配备光学瓦斯检测仪,工班长、放炮员、入洞检
查的管理人员应配备便携式瓦斯检测仪;所有瓦斯隧道都按规定安装瓦斯自动监测报警断电系统,实行瓦斯电闭锁。
瓦斯监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定期进行调试、校正。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催化元件的设备,每隔7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样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校一次,每隔7天必须对甲烷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①手持式瓦斯检测仪器:采用光学瓦斯检测仪、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和有害气体检测仪等配合使用。
②固定式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也叫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布置在隧道上方,垂直悬挂,距离顶板不大于250mm,距侧壁不小于200mm。
⑭瓦斯检查要求
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建立瓦斯检查管理体系,体系中应包括瓦斯检查管理机构、瓦斯巡回检查及台账管理制度、瓦斯分级检查及管理制度。瓦斯浓度检查应覆盖隧道内所有区域。
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和一炮三检制度,并认真填写瓦斯检查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记录手册、现场牌板,报告洞口值班室人员,并记录在值班室专用记录薄上,如遇瓦斯异常应及时通知现场人员撤离至洞外。
瓦斯隧道的重点检测部位:掌子面拱顶、二衬台车端头拱顶、横通道位置、隧道断面变化部位、坍腔部位和综合洞室部位等。
3、钻爆作业
⑪瓦斯工区钻孔作业必须采用湿式钻孔,且要先开水后开气;当作业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钻孔作业。
⑫瓦斯工区装药与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
②爆破地点20m内,矿车、碎石、煤碴等物体阻塞开挖断面不得大于1/3;
③通风应风量足,风向稳;
④炮眼内煤、岩粉清除干净;
⑤炮眼封泥不足或不严不得进行爆破。
⑬瓦斯工区的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低瓦斯工区岩层掘进,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一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②低瓦斯工区揭煤和煤层、半煤层掘进,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③高瓦斯工区爆破,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
④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地段爆破,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⑭瓦斯工区爆破应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并使用防爆型发爆器起爆。不应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从起爆到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应超过130 ms,不得跳段使用。
⑮瓦斯工区爆破炮孔必须进行填塞封泥,填塞封泥采用粘土或粘土砂子混合物等不燃性材料,填塞封泥材料中不应含有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炮孔的填塞长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炮眼深度不宜小于0.6m;在特殊情况下,当炮孔深度小于0.6m时,必须采用特殊的安全措施,并封满炮泥;
②炮孔深度为0.6-1m时,封泥长度不应小于炮孔长度的1/2;
③炮孔深度超过1m时,封泥长度不应小于0.5m;
④炮孔深度超过2.5m时,封泥长度不应小于1m;
⑤光面爆破时,周边光爆炮孔应用炮泥封实,且封泥长度不应小于0.3m; ⑥工作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面时,在煤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得小于0.5m,在岩层中最小抵抗线不应小于0.3m。浅眼装药爆破大岩块时,最小抵抗线和封泥长度均不应小于0.3m;
⑦炮孔用水炮泥封堵时,水炮泥外剩余的炮孔部分采用粘土炮泥封实,其长度不应小于0.3m;
⑧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孔严禁爆破。
⑨严禁反向装药。
⑯爆破网路和连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⑪必须采用串联连接方式。线路所有连结接头应相互扭紧,明线部分应包覆绝缘层并悬空。
⑫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若必须在同一侧时,母线必须挂在电缆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间距。
⑬母线应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母线的长度必须大于规定的爆破安全距离。
⑭必须采用绝缘母线单回路爆破。
⑮严禁将瞬发电雷管与毫秒电雷管在同一串联网路中使用。
⑰电力起爆必须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得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
⑱在低瓦斯工区和高瓦斯工区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30min后由安全员和瓦检员共同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瞎炮、残炮等情况,遇有危险必须立即处理。瞎炮和残炮的处理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在瓦斯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解除警戒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工作。
⑲对于爆破器材的购买、运输、入库、发放、使用、退还、销毁和保管等工作,按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爆破器材统一管理、发放,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使用。火工品进洞必须有专人进行管理,确定爆破器材数量,远离危险源,严禁非爆破人员进行爆破施工,现场监炮,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施工,做好监炮记录。
4、施工通风
⑪一般规定
①施工通风设计考虑各工区贯通后的风流调整和防爆要求,隧道施工的任何工作面不得存在通风盲区。
②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建立瓦斯监控、检测的组织机构,测定环境参数、瓦斯(如H2S、CO和粉尘)浓度、风速、风量、温度、湿度等参数。低瓦斯工区、
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配置便携式瓦检仪外,还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配备专职安全员和救护队。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的安设应符合《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附录B的要求。
⑫通风系统
①非瓦斯工区的施工通风方式宜采用压入式或混合式。低瓦斯工区的施工通
风方式应采用压入式,也可采用巷道式。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施工通风方式宜采用巷道式。
②瓦斯隧道各工区在贯通前,应做好通风和安全协调工作。贯通后,应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③瓦斯隧道各开挖工作面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④瓦斯隧道需要的风量,必须按照爆破排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以及瓦斯绝对涌出量分别计算,并按允许风速进行检验,采用其中的最大值。独头坑道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可按《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附录L的规定进行。
⑤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风量时,对于低瓦斯工区,应将洞内各处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对于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其长度较大的独头坑道,应将开挖工作面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稀释到0.5%以下;平行导坑仅作巷道式通风的回风道时,其瓦斯浓度应小于0.75% 。
⑥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1 m/s。
⑦瓦斯隧道施工中,对瓦斯易于积聚的空间、衬砌模板台车附近和综合洞室区域,实施局部通风的方法,消除瓦斯积聚。
⑧瓦斯隧道在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并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地点附近l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均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动局部通风机。当停风区中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回风系统内还必须停电撤人。只有经检查证实停风区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的坑道中一切电气设备的供电。
⑨采用平行导坑作回风道时,除用作回风的横通道外,其它不用的横通道应及时封闭。留作运输用的横通道应设两道风门,防止风流短路。
⑩人字坡隧道贯通后,应继续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局部积聚。
⑬通风设备
①压入式通风机必须装设在洞外或洞内新鲜风流中,避免污风循环。瓦斯工区的通风机设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一路电源停止供电时,另一路
应在15 min内接通,保证风机正常运转。
②瓦斯工区,必须有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通风机,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③瓦斯突出隧道掘进工作面附近的局部通风机,均应配置专用防爆型变压器、专用防爆开关、专用供电线路、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装置。
④瓦斯隧道必须采用抗静电、阻燃的风管。风管口到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保证通风效果达到防瓦斯要求,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宜大于1%。
5、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
⑪一般规定
①瓦斯隧道施工的运输方式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合理优化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不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及时撤出洞外,以保证施工安全和通风效果。
②非防爆型行走机械严禁驶入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装载机、挖掘机、汽车司机应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仪,当瓦斯浓度超过0.5%时,机械应立即熄火,停止作业,进行瓦斯处理后方可再行作业。
③隧道内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
④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供电应配置两路电源。工区内采用双电源线路,其电源线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负荷。
⑤瓦斯工区内各级配电电压和各种机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压不应大于10000V;低压不应大于1140 V;照明、手持式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话、信号装置的额定供电电压,在低瓦斯工区不应大于220 V;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不应大于127 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应大于36 V。
⑥瓦斯工区内的配电变压器严禁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洞外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瓦斯隧道内供电。
⑦凡容易碰到的、裸露的电气设备及其带动机械外露的传动和转动部分,都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栏。
⑫电缆
①瓦斯工区内高压电缆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敷设的电缆应根据作业环境条件选用;移动变电站应采用监视型屏蔽橡套电缆;电缆应采用铜芯。
②瓦斯工区内低压动力电缆的应选用符合下列规定:
固定敷设的电缆应采用铠装铅包纸绝缘电缆、铠装聚氯乙烯电缆或不延燃橡套电缆;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缆,采用专用的不延燃橡套电缆;开挖面的电缆必须采用铜芯。
④瓦斯工区内固定敷设的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铠装电缆、不延燃橡套电缆或矿用塑料电缆。
⑤电缆的敷设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应悬挂。悬挂点间的距离,在竖井内不得大于6m,在正洞、平行导坑和斜井内不得大于3 m;电缆不应与风、水管敷设在同一侧,当受条件限制需敷设在同一侧时,必须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间距应大于0.3 m;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时,其间距应大于0.1m。高压与高压、低压与低压电缆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05 m。
⑥电缆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必须使用与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相符合的接线盒。电缆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连接。
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内,电缆之间若采用接线盒连接时,其接线盒必须是防爆型的。高压纸绝缘电缆接线盒内必须灌注绝缘填充物。
⑬电器与保护
①瓦斯工区内的电气设备不应大于额定值运行。
②瓦斯工区内的低压电气设备,严禁使用油断路器、带油的起动器和一次线圈为低压的油浸变压器。
③瓦斯工区照明灯具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衬砌地段的固定照明灯具,可采用Exd II型防爆照明灯;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明灯具,必须采用EXd I型矿用防爆照明灯;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
④隧道内高压电网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得大于20A。
⑤瓦斯工区内禁止高压电线路单相接地运行,当发生单向接地时,应立即切
断电源。低压电线路上,必须装设能自动切断漏电线路的检漏装置。
⑥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内的局部通风机和开挖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设风电闭锁装置。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应立即自动切断局部通风机供风区段的一切电源。
⑦为了防止雷电波及隧道内引起瓦斯爆炸,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隧道内的供电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避雷装置;由地面直接进入隧道内的轨道和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隧道洞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集中接地;通信线路必须在隧道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⑧隧道内36 V以上的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都必须有保护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下列要求:
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2 Ω; 每一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与接地网间的保护接地,所用的电缆芯线的电阻值不得大于1Ω。
六、施工安全及事故处理
1、施工安全
⑪开工前必须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技术培训。爆破、电工、瓦检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⑫瓦斯隧道应成立瓦斯监控组进行通风、防突、防爆及瓦斯检测工作,设置消防设施。在瓦斯隧道施工中,安全员和瓦检员必须全程跟班作业。高瓦斯工区及瓦斯突出工区应配备救护队。
⑬在揭开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①开挖工作面出现下列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报警,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上报有关部门:
瓦斯浓度忽大忽小,工作面温度降低,闷人,有异味等;开挖工作面地层压力增大,鼓壁,深部岩层或煤层的破裂声明显、响煤炮、掉碴、支护严重变形;煤层结构变化明显,层理紊乱,由硬变软,厚度与倾角发生变化,煤由湿变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裂、波状起伏等;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
②石门揭煤爆破时,应在洞外起爆,洞内必须停电,停止一切作业,人员撤
至洞外。在煤层中开挖时,可在洞内远距离爆破。
③揭煤爆破15 min后,应由救护队员配戴防毒面具或自救器到开挖工作面对爆破效果、瓦斯浓度等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通知现场施工负责送电、开动局部通风机。通风30 min后,由瓦检人员检测开挖工作面、回风道瓦斯浓度,当开挖工作面瓦斯浓度小于1.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时,方可通知施工负责人允许施工人员进洞。
④揭煤时,主风机正常运转,备用主风机及二路电源应保持待启动状态。
⑤揭煤工作应由揭煤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挥。揭煤时救护队员及设备在洞口待命,一旦发生险情立即抢救。
⑭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建立瓦斯检查管理体系。体系中应包括瓦斯检查管理机构、瓦斯巡回检查及台帐管理制度、瓦斯分级检查及管理制度。瓦斯浓度检查覆盖隧道内所有区域,检查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低瓦斯工区每班至少2次;高瓦斯工区每班至少3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地段,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地段,设专人检查;长期停工重新复工的作业面、处理隧道塌方的作业面,作业前必须先检查瓦斯浓度。
⑮在瓦斯隧道顶部进行作业时,应随时检测作业范围的瓦斯浓度,尤其应注意检测塌空区、拱顶、脚手架顶、台车顶、综合洞室等易于形成瓦斯积聚且风流不易到达的地方,当瓦斯积聚体积大于0.5m3,浓度大于2%时,附近20 m范围内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⑯在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开挖过程中,除加强通风外,放炮前后在开挖工作面附近20m内必须喷雾洒水。
⑰隧道内动火作业(包括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切割、防水板焊接、止水带接头焊接、热熔垫片焊接等)应纳入工序管理。高瓦斯工区及瓦斯突出工区,不应进行电焊、气焊、喷灯焊接、切割等工作。当情况特殊不可避免时,进行任何一项动火作业必须编制相应安全施工方案,并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监理分站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施工时由安全员进行检查和监督。在焊接、切割等工作地点前后各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并不得有可燃物,作业点应至少配备2个供水阀门和灭火器,并在作业完成前必须由专人检查,确认无残火后方可结束作业。作业完成后喷水浇洒,并观察1h。
⑱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应符合表6.1的规定。
表6.1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⑲在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施工期间,应利用避车洞或横通道设置避难所,并应有向外开启的隔离门和电话,所内应有安全设施和足够数量的自救器。
⑳机电设备应符合下列防爆安全规定:
①瓦斯工区使用的光电测距仪及其他有电源的设备,应采
用防爆型,当采用非防爆型时,在仪器设备20 m范围内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
②安装后的机电设备,必须经过外观、防爆性能、操作性
能的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③机电设备应重点检查专用供电线路、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瓦斯浓度超限与供电的闭锁、局扇与供电的闭锁情况。供电线路应无明接头,无接头连接不紧密或散接头,有漏电保护装置,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防护装置齐全等。 ④电动装碴、开挖等作业机械在操作中,防爆开关表面温度过高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⑤瓦斯工区使用蓄电池机车应遵守下列规定:
司机离开座位时,必须切断电动机电源;机车和矿车必须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防爆性能良好;机车的闸、撒砂装置,任何一项不正常或电气部分失去防爆性能时,不得使用该机车。
⑥蓄电池机车及矿灯的充电房应距洞口50m以外。
⑦瓦斯隧道使用的机电设备和电缆,在使用期间,除日常检查外,还要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其检查周期应符合表6.2的规定。
表6.2 机电设备和电缆的检查周期
⑴瓦斯工区施工应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规定:
①消防设施:
瓦斯工区必须在洞外设置消防水池和消防用砂,水池中应经常保持不小于200m3储水量,保持一定的水压;瓦斯工区内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并每隔100 m设置一个阀门(消火栓);瓦斯作业区内应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②火源管理:
严禁火源(如打火机、火柴、手机、非防爆型手电筒和其他电子产品等)进洞,洞口、洞口房、通风机房附近20 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当通风机房不在洞
口作业场内时,需另制订防火措施;瓦斯工区洞口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检查设备,作业人员进洞前必须经洞口检查人员检查确认无火源带入洞内。
③易燃品管理:
瓦斯工区内不得存放各种油类,废油应及时运出洞外,不得洒在洞内;瓦斯工区内待用和使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张等,必须存放在密闭的铁桶内,并由专人送到洞外处理。
⑵瓦斯工区进洞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进入瓦斯隧道的人员必须在洞口进行登记;严禁穿着易于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瓦斯工区;进入瓦斯突出工区的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个人自救器。
⑶由于停电、停风造成瓦斯聚积的处理
首先制订专门的瓦斯排放措施;所有参加瓦斯排放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在排放瓦斯前,指挥人员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检查瓦斯,当通风机及其开关点附近10米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启动通风机;在排放过程中,控制风量,分段、分节由外向里依次排放,严禁通风机发生循环风;经过排放人员检查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不超标,并稳定30分钟后,再经专职电工对停风区域电气设备检查确认完好后,其他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开展工作。
⑷瓦斯隧道辅助坑道中的防撞墩宜改为避难洞。
2、事故预防及处理
⑪发生瓦斯事故后,应尽快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遇难人数和事故地点所在的位置,以及洞内瓦斯及通风情况,并立即制订抢救方案。
⑫瓦斯工区处理塌方、冒顶应遵守下列规定:
对塌方体上方聚积的瓦斯应进行局部通风排除;对塌方地段的岩隙应加强监测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险情报告;塌方地段应尽快衬砌,封闭瓦斯。
⑬火灾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瓦斯爆炸引起火灾时,不得停风,但应控制风向、风量;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灭火时,必须设置防火墙封闭火区。
⑭火区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防火墙应编号并在附近设置栏杆及警示牌,并经常检查,做到封闭严密;封
闭的火区确认火已经熄灭,达到启封条件方可启封;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必须制订安全措施;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一氧化碳浓度,当发现复燃征兆时,应立即停止送风重新封闭火区;启封火区及火区初期恢复通风等工作由救护队进行,火区回风流经过的坑道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出。
七、质量检验及工程验收
1、质量检验
⑪喷射混凝土和模筑混凝土掺气密剂后的质量检验应包括抗压强度及透气系数两项指标;其抗压强度的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透气系数的检验可采用在位测试或试件检测。试件检测应每50m衬砌制做不少于1组(6块)试件,测试的透气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掺气密剂后透气系数的测定按《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附录M的规定。
⑫混凝土掺气密剂后施工缝应严密平整,不得有蜂窝、孔洞、疏松裂缝等现象。
⑬混凝土掺气密剂后施工缝气密性的测试,在混凝土硬化两周后,宜采用在位检测法或取芯样检测法抽点检测;每三条施工缝或每100延米(纵缝)制作1组(6块)检查试件。施工工艺变化时,另做1组。
⑭瓦斯隧道除按以上项目进行质量检验外,其他项目按《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7-2003)和《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的规定检验。
2、工程竣工验收
⑪瓦斯隧道竣工验收时,应达到瓦斯设防标准;在内拱顶以下25 cm处的空气中瓦斯浓度不得大于0.5%。在有运营通风条件下,通风后应达到以上标准。
⑫运营通风设施及自动监控系统功能的各项参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字: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煤矿生产实践中,机电设备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制约,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还对整个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探讨分析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的现实意义
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技术的运用和管理策略的实施。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加强技术运用和管理策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生产是一项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如果设备管理不善,技术运用不合理,往往会造成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加强技术运用和设备管理,能够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性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2、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维护生产的良好秩序,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
三、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满足煤矿开采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煤矿企业都十分重视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运用,始注重加强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因素的制约,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电设备老化。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在利益的驱动下,煤矿企业往往将生产任务放在首位,忽视相应的安全工作和管理工作,对机电设备缺乏相应的保养。一些机电设备工作时间过长,负压过大,出现老化现象,而煤矿企业却没来得及维修和更换,给煤矿生产留下安全隐患。
2、机电设备安全隐患较多。集中表现为机电设备老化严重,旧的机电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不全面,未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例如,提升系统缺乏缓冲装置,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井筒装置锈蚀严重,井下电气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等等,都给煤矿的生产留下很大的隐患。
3、机电技术比较薄弱。一些煤矿企业的人员配备不足,供电技术十分落后,供电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或者忽视设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忽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措施不到位,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测,导致一些设备、仪器仪表不能正常运行,给整个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4、深部开采机电管理困难。随着煤矿开采的进一步深入,地温和压力不断的增大,这给开采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巷道、泵房、变电所等底鼓出现变形现象,致使管路、电缆受到挤压,给机电设备管理带来困难,也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5、机电技术人员素质偏低。一些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水平低,专业技术不够,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查,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
四、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的策略
为了应对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加强管理,促进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更好的发挥功效。
1、重视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第一、做好检修工作。对于隔爆电气设备检修,当检修完成之后,要保证每台设备都符合要求。当设备上井之后,还要进行检查,对于容易损坏的器件要立即更换。如果防爆面出现变形现象,则需要进行整形。第二、做好验收工作。在电气设备上的验收工作中,应该由技术人员、防爆检查员共同负责,测定好隔爆技术参数,并做好验收的记录工作,在标签上填写好验收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库存。第三、做好入井验收工作。对于入井电气设备应该做好验收工作,应该具备相关的合格证,对于没有合格证的设备一律不得下井使用。
2、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现场管理。第一、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运行中的机电设备、电缆、电气进行定期检测,对于安全保护装置应该每周至少全面检测两次,发现问题应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每次检查完成之后,应该填写检查报告,并报告给相关负责人,以统筹安排,集中处理。第二、每个月应该组织不定期的机电设备完好检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三、使用单位需要积极推行自检。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和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3、提高安全保护性能。对于井下供电,一定要保证设备的安全,零件必须完好无缺,并注重对继电器、低压馈电开关等的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性能。对于继电器应该每天试验一次,半个月进行一次远试。如果是运行中的馈电开关,每个月应该进行三次全面的检查,并核对保护系数。对于煤电钻综保,应该坚持每班做一次接地试验。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试验风电联锁装置,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查。
4、重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关键是人,因此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做好教育与培训工作。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在岗作业人员,需要实行持证山岗制度。此外,还要采取定向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专业工种的培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高水平的机电技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5、注重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还必须加强技术改造和更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运用。例如,使用大功率采煤机、综掘机、相关的检测监控系统等等,能够显著提高煤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利于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企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五、结束语
总之,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对整个煤矿企业的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当前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技术的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雍治国.矿井机电设备安全技术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6)
[2]郑慧颖.论煤矿电气设备管理问题和维修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1)
[3]郑海鹏.煤矿机电管理问题浅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
[4]高玉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14)
[5]贾作峰.煤矿机电设备技术与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风,2010(6)
一、总体要求
对全镇涉粉尘爆炸企业进行全面整治,辨识管控企业粉尘爆炸风险,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加大整治力度,健全监管台账,强化责任落实,督促涉粉尘爆炸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制定防控措施,有效防范和遏制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及重点
整治范围:全镇涉粉尘爆炸企业,特别是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发现的隐患问题但未进行彻底整改实现闭环的涉粉尘爆炸企业。
整治重点:
(一)建构筑物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
(二)除尘系统
2.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3.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4.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5.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6.镁等金属粉尘及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锁气卸灰装置。
(三)防火防爆
7.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20区是指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在正常运行时,空气中的爆炸性粉尘云持续(长期或经常短时频繁)存在的场所,如粉尘容器内、料斗、料仓、施风除尘器和过滤器、粉料传输系统、搅拌机、研磨机、干燥机等)。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9.木制品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规范设置火花探测报警装置。
(四)粉尘清理
10.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三、工作分工
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镇安监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现将工作分工如下:
镇安监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辖区内涉粉尘爆炸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各级领导要坚持“一岗双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周密部署,严密组织,做好管线工作中涉及粉尘作业企业和使用场所的爆炸检查工作。
四、整治步骤
涉粉尘爆炸企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拟制方案
1.镇安监办公室结合涉粉尘爆炸企业数量和行业分布,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搞好协调分工,精心组织安排,增强排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相对本行业涉粉尘爆炸企业全面彻底进行排查摸底,特别要核准粉尘作业场所人数,排除非涉爆企业。
(二)业务培训,提高素质
督促企业开展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涉粉尘爆炸专题安全培训,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熟知并严格落实有关操作规程和标准规定, 有效防范和遏制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三)自查自纠、整改隐。
涉粉尘爆炸企业要依据粉尘防爆相关法律规章、标准规范等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有关专家,围绕建构筑物、除尘系统、防火防爆、粉尘清理4类10项问题、隐患,认真组织对本单位涉粉尘爆炸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作场所、岗位人员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建立隐患整改档案,防范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四)集中整治。
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继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集中整治。要将粉尘涉爆企业执法检查纳入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采取专项检查、交叉互检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作用,逐条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明确整改责任和任务及完成时限,加强跟踪督办,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对未落实专项整治要求、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从严处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或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提请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摘 要:对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火灾隐患;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267-01
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
(1)建筑施工现场总体布局不合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工地周围随意搭建工棚,堆放建筑材料。施工现场虽然作业分区,但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作业分区不明确。经调查,一部分施工工地没有进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与动火作业区(电气焊割区)的划分,还有一部分施工工地虽然进行了区域划分,但未进行有效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无法阻止火灾蔓延。
(2)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可燃废弃物没有进行统一处理。据调查,很多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没有专职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也没有设置集中场地临时存放,更有甚者会对这些废物进行焚烧处理,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火灾隐患。
(3)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据调查,少数建筑工程单位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部门审批,但施工单位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大量选用可燃材料,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偷工减料现象严重,选用的电线、吊顶、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有的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且擅自减少消防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数量和设计宽度,从而遗留了先天性火灾隐患。
(4)由于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在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一些搭建的工棚,如办公室、库房、厨房、人员宿舍等连成一片。这些建筑,一般为钢结构,建筑耐火等级较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每间宿舍内入住的人员很多,这些人员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而且消防安全意见淡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和群死群伤的不良局面。
(5)建筑工地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消防通道不畅。据调查,在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没有任何消防器材,一些施工人员为了图方便,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造成消防通道不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 消除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公安部第61号令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有总承包单位负责。分包单位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总承包方应加强对分包方的监管力度,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签订责任状,对建筑物局部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在订立合同中明确各方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
(2)加强施工现场平面规划布局,曾强消防安全意识。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放场地,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要求与其它建筑物保持至少15米的间距,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
(3)加强消防审核和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检查。一要限制可燃复合材料的使用量,特别是建筑物内部装修材料,在审核中一定要准确适用规范对各类建筑物内部不同部位应采用的装修材料。二要对内部装修是否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有无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三要把好建筑装修电气审核关。主要是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和可燃隔断夹层内而未穿防火阻燃管保护。四要依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和危险品的储存情况、职工宿舍的消防安全、消防器材配备情况等。
(4)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施工单位要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5)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首先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防止焊珠四处喷溅;其次要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刨花、锯沫、油漆下脚料等易燃、可燃材料,派专职安全员应当督促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清理,集中场地临时存放、统一处理,严禁焚烧,临时堆场需设立防火标识,配置防火设施。最后要在工人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关键词】煤矿机电;分析原因;技术管理
1 我国对煤炭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一直对煤矿安全生产是十分重视,近几年来,重点提出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重要思想,实行安全生产专业管理与业务保安相结合,使安全工作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并通过提高安全技术设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设备、管理和培训三管的原则,扭转安全生产不稳定的被动局面。
死亡事故主要发生在设备维修、检修和建设工作中。相反, 发展国家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煤矿, 其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中比例却较小。从1997~2006 年统计, 近10 年我国煤矿生产事故中,以死亡人数计算,煤矿机电事故死亡人数平均占总事故死亡人数的2.14%。
2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事故的分析
2.1 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管理组织不完善
当前煤矿所制定的制度规范不能得到统一,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另外对煤矿的机电管理制度也不够全面,甚至检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相关的专业也是很缺乏的,需要有待提高。煤矿的机电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素质, 要求对相关的行业知识有全面的掌握。监督的难度增加,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就不强,检查的深度也就不够,这是面临的问题,也没有提出系统的整改指导意见。
2.2 机电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规范,更新改造的速度不快
现在煤矿形势日益好转,大多数煤矿更加重视煤矿的深处,而忽略了对煤矿的投入,尤其是机电设备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煤矿的机电设备更新速度不快。由于国家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力度的大大提高,致使这些问题日益明显。但是由于当前部分煤矿重产出不重视投入,从而导致煤矿机电设备改造滞后,这些日益凸显的问题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力度的提高而不断清晰。
2.3 职工培训工作不到位、机电监管监察力度不够
加强《岗位作业标准化标准》的学习,规范职工的作业行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岗为本, 以岗位作业标准化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的培训机制,使职工安全素质得以不断提升,确实能够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标准化标准》进行有序规范的操作,杜绝“三违”,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有一定的差距,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煤炭企业中,有相当多的监察人员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
2.4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参差不齐, 掌握作业技术不娴熟
据不完全统计,17 起机运事故中当事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40%,他们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机车司机不稳定,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2.5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是满载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 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3 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由于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的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得到:“ 一通三防”和“ 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大意疏忽,如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了保证。所以,要想把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握在手里,就必须紧抓“ 一通三防”和“ 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工作,将“ 一通三防”和“ 地测防治水”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坚决控制瓦斯、煤尘、水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 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的方法
4.1 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的素质
(1)在企业管理中要以人为本,留住优秀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并挖掘一些责任心强,学习能力强的员工进行培养,同时结合员工的根本利益与企业利益,寻找平衡点。
(2)煤矿企业要邀请专业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企业员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培训那些因没有技术证书而不能上岗的人员,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得到提高。培训内容要符合本企业发展, 使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责任心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的职业素质及上岗技能得到提升。
4.2 提升管理人员的理念,加强科学化管理
科学合理的制定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和岗位标准, 明确责任、做好各岗位、工序之间的密切配合,防止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及维护、保养措施。对所使用的机电设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方位的检修维护,使机电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转状态。
4.3 正确、合理、安全的使用机电设备
具有足够的强度、严格的防爆和防触电是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要求,也是煤矿电气设备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漏电事故的存在会使雷管提前爆炸,漏电和短路故障又容易导致瓦斯、煤尘爆炸,因此,矿井电气设备必须采用可靠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乃至矿井的安全,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只有措施得当,事故就可以避免,正确选择和安装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设备才有防爆性。
4.4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健全技术管理制度系统,完善技术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广泛开展技术攻关;采用多样化培训提高素质。
5 结语
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煤矿机电安全技术管理,加强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机电系统现场安全检查,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严防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如何减少煤矿生产中机电事故的发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04).
[2]俞佳.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煤炭,2009(08).
[3]马新华,陈国立.浅析煤矿机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煤炭工业.
[4]高英,李志强,杨保良.掘锚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煤巷快速掘进中的应用[J].巷道掘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