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统计工作站情况
统计工作站办公室设在边昭镇政府三楼,和退役军人事务办公室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办公面积20平方米。
2、统计人员配备情况
设一名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各村委设统计协理员,
3、办公设备情况
有一台陈旧的电脑。有一套办公座椅是借用扶贫工作站的。
4、统计台帐建立情况
有每年按照统计局要求上报的季报和年报,不够全面。
5、统计资料保管情况
有一个档案柜,资料保管基本完好。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28-01
在国民经济核算工作中,部门统计所提供的统计信息和占有的基础数据对各级生产总值核算质量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大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也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新时期和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并取得了比较显著地成绩。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质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少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部门统计存在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业务培训不到位、统计方法滞后、统计手段落后等现象,表现在统计数据的采集、填写、汇总、审核等工作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数来源于基层,提高基层数据统计质量,强调固本,势在必行。
一、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建设存在问题
(一)人员少、负荷重,队伍不稳定
目前,县级统计部门一般是20-30人,镇办只有3-5名专职或兼职的统计人员,人员力量相当薄弱,一个人要负责上级统计部门几个专业处室的工作,除本职工作外,还需完成其他局委的经常性、临时性和突击性的任务,遇到大型的普查,很难适从。部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常常是才培训不久的统计员,又换成新人,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导致业务素质得不到保证。
(二)基层统计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统计业务基础规范化和部分专业网上直报的有序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增高。部分镇办统计部门虽然基本上都使用电脑,但配置相当落后,还有相当部分数据源头统计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与新时期对统计信息化的要求很不相称。基层统计人员对现行的一些基本网络知识缺乏,这些与现在的统计工作的任务相当不匹配。
(三)依法意识薄弱,执法检查不经常
近年来,各级统计部门在依法统计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大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依法抓好统计人员配备和上岗证的办理;依法抓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但依法统计意识和统计执法力度仍有待加强,偶有执法活动,也是蜻蜒点水的多,较真执法少。有的部门对统计工作认识有偏差,统计基础工作薄弱,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现象相当普遍。
(四)现行统计调查制度本身制约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一是现行的统计报表表种多、指标繁杂。相同的指标重复出现。二是一些指标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三是有的专业报表时间太紧,没有与基层单位(企业)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造成统计与会计核算脱节,只能预计或估计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实际数据不一致。四是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受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分层加快,贫富差距拉大,调查难度的增加,抽样调查的随机性难以保证和落实。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一)健全机构,夯实部门统计基础
统计数据来自基层,准确性依赖于基础。各级各部门要依据《统计法》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组织建设。部门应根据需要设置统计机构或制定有关机构承担综合统计职能,配置综合统计人员,并依法特证上岗。部门内部其他职能机构,应根据统计工作需要,配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二)注重培训,提高部门统计业务素质
各级统计职能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工作需要,每年定期举办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统计法律法规、统计专业知识。计算机操作技术和使用技术应用为主,通过培训使统计人员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广泛开展统计意识教育,树立诚信统计理念,营造每个调查对象自觉遵守统计法,自觉履行统计义务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统计规范化建设,完善统计原始记录,健全统计台账和统计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统计资料的相互衔接和源头调查数据的真实可靠,做到数处有据,基础扎实。同时,要进一步理顺统计调查渠道,完善统计资料调查管理制度,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查数据,必须依据《统计法》关于统计调查计划和统计制度、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的要求,统一组织调查整理、统计对外提供数据,做到调查范围统一,统计口径一致,计算方法统一,做到数出一门,管理规范有序。
(四)建立健全提高统计数据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经常性的统计调研制度。只有不断深入一线广泛调研,才能及时发现或验证统计方法、制度、软件应用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纠正谬误。二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宣传、学习和贯彻《统计法》制度,不断增强领导、统计人员进和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意识,筑牢统计违法思想防线,实事求是,为统计工作和数据维实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弱电控制
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its carrying a lot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how to ensure the fire safety of high-rise buil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fire control system in high-rise building,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the key contents of system design and key point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wea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促使建筑物正朝着高层化、密集化方向发展。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并蔓延开后,人民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周密完善的消防设计,可以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消防弱电系统是防火设计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弱电系统的自动监测和控制设计能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向消防控制中心报警,使管理人员能
迅速采取相关措施;在火灾发生时,能联动相关的灭火设备自动灭火或控制火势,联动相关的防排烟设备,应急疏散照明,保障人员的安全撤离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 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的设计要求
消防弱电系统是实现火灾自动报警功能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探测火灾隐患,并通过联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消防弱电系统是高层建筑及智能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层建筑中的火消防弱电系统首先必须符合GB5011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高层建筑的特点,合理选配产品,以达到以下要求:
1)系统具有可靠的火灾探测和报警功能,能适应环境变化,不漏报,误报率低。
2)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准确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3)系统适应性强,管理维护方便。
4)系统火灾信息处理、火灾判断识别能力较强,具有数据通信能力。
2.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的主要内容
2.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在目前楼宇建设中广泛应用,主要分为:防盗报警系统(红外、微波探测器)、闭路监控系统(图像监视)、门禁系统(IC卡出入控制)等。这些系统中闭路监控除应付突发事件、服务安全方面,同时也起到对火灾的监控作用。门禁系统主要对智能大厦正常的出入通道(包括主要出入口)进行管理,控制人员在楼内相关区域进行活动,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其中包括房间门、通道门,有些甚至是消防安全疏散的疏散门。这些门的控制方式设计直接影响着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2.2楼宇自控及联动控制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主要服务于楼宇的自动控制。如:制冷制热与空调设备的监测、控制,供水、排水设备的监测、控制。现代楼宇中,通风、照明(非消防电源)均作为火灾报警的联动对象,其处理的逻辑控制的优先权往往是楼宇自控中所忽略的。供水系统近年来发展的有恒压供水系统,甚至在理论上消防给水系统也纳入中央恒压供水系统,那么这些系统的控制、管理,特别是在用于消防灭火上,智能系统与消防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2.3集成系统
高层建筑中通过集成系统将各智能弱电子系统的信息汇总,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楼宇设备控制、通讯、办公、财务等建立在内部网络上,根据工作权限,进行应用。其中,许多系统设置、控制管理工作涉及消防设施,如照明的控制:可对照明进行控制的有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合理的,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就需要在设计中贯穿消防设计思路,便于今后更好地为大厦服务。
3. 高层建筑消防弱电系统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电气人员在设计时应与建筑、给排水、通风空调等专业密切配合,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在火灾初期及时准确报警,灭火时正确控制各种相关设备的启、停,最大限度的发挥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作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高层建筑中消防设计十分重要,所以设计必须全面贯穿消防设计的理念。
3.1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及设置
对于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性质进行考虑。出于对回路容量、总线隔离器的设置、电源布线等问题的综合考虑,一个报警区域不宜过大,避免由于回路容量过于庞大、总线隔离器设置不合理而不能充分的保护探测器、电源回路所控制动作执行元件过多从而降低系统可靠性的情况发生。火灾探测器的种类较多,常用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烟温复合探测器及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等。探测器的选择应根据探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的形式和发展特征、房间高度、环境条件以及可能引起误报的原因等因素来决定。高层建筑一般场所采用感烟探测器,车库、开水间等场所采用感温探测器,对有气体消防灭火场所,如发电机房、变电所、计算机房场合采用感烟、感温探测器组合,在无遮挡大空间宜选择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在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桥架、配电装置、变压器等处宜选择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这些细节的考虑都能有效的提高报警系统的可靠性。
3.2 消防报警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硬件结构首先是探测器,主要用来检测火灾用的感烟、感温型探头,或者用来检测盗窃之类非法侵入的红外线探头等。探测元件可以用来对超压、溢出、过流、温度越限等进行相应的检测。区域报警器控制巡回检测,不断地收集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并且把系统中出现异常的信号发送到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首先发出简单的声光报警,然后通过RS232串行通讯口把出现异常的探测器信号汇报给上位机。其次,优化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软件的设计功能。首先,在监控室内密切监视报警控制器发出的串行信号,并且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进而判断是否有火灾发生;其次,当火灾发生的时候要及时发出语音警报,防止大规模的伤亡情况;最后,提供平面图的绘制、查阅、修改、存档等图片管理操作功能。
3.3消防联动控制
消防系统中,绝大部分用来防火或减灾的设备都要与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并能在消防控制室实现设备的启、停,信号状态的显示,具体如下: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显示启泵按钮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控制自动喷水系统的启、停: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显示喷淋泵工作、故障状态;管网气体灭火,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与切断装置;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状态;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在延时阶段,应能自动关闭防火门,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防火卷帘;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收其反馈信号;发出控制信号,强制所有电梯停在首层,并接收其反馈信号;接通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消防弱电系统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集成设计,应针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特点,做好弱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将消防隐患最大限度的在设计阶段消除。由于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消防弱电设计人员在对待消防设计问题时要尤其谨慎负责,并在最大限度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条件下采用最经济节省的消防设计。
参考文献:
[1] 魏伟华.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设计[J].山西建筑.2009(06)
[2] 陈林忠.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5)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7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1-0115-03
1 引言
建筑常见的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1)独立基础:2)条形基础:3)筏板基础;4)箱形基础:5)桩基础。其中筏板基础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适用地基土质差,或当建筑物要求基础有足够的刚度调节不均匀沉降,筏板基础的形心宜与竖向荷载的合力中心重合。筏板基础分为梁式筏板基础、平板式筏板基。筏板基础设计需要根据地基土质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等条件来综合考虑基础的布置,筏板基础的厚度一般情况根据楼层的高度,筏板的计算跨度,建筑的功能使用荷载等情况来确定。所以实际工程中的筏板基础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筏板基础的设计中,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影响因素很多,设计难度大,沉降不均匀对基础影响尤为重要,因此,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技术含量。
2 工程概况
湖南某建筑工程项目,地下一层,地上由南北两栋高层建筑组成,南楼22层,标准层层高3.4m,为办公楼:北楼23层,标准层层高2.9m,为高层公寓;底部两楼之间设四层裙房,包括主楼底部四层建筑功能为商业,总建筑面积58640m2。主楼与裙房地下部分为整体不设缝,地下全长141.6m,宽44.6m,地上部分两栋主楼与裙房设伸缩缝。
本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简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lI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核心筒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3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分析比较与选择
本工程基础埋深6.8m,抗浮水位-1.0m,基底坐落在(12)层砾砂层,压缩模量35,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k=380kPa。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承载力宽度修正系数3.0。深度修正系数4.4。不考虑裙房影响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707kPa。经估算上部主楼地基反力为550Kpa,天然地基可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3.1 基础结构形式的分析
本工程基础面积较大。建筑结构体形复杂,主楼与裙房荷载及高度相差很大,结构刚度相差悬殊,为更合理的控制地基变形,解决主楼与裙房之间不均匀沉降差,基础选型尤为重要,为此选取了以下两种基础形式。
3.1.1 人工地基
采用桩基础,桩身直径800mm,桩长12m,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最大沉降值25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576KN,计算主楼为桩筏基础,桩间距为3倍桩直径距离,裙房为桩承台基础,忽略上部结构影响,通过控制单桩实际承载力,并考虑主楼桩筏群桩作用影响,解决上部结构的沉降差。
3.1.2 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主楼采用梁式筏板基础,办公楼底板厚1000mm,基础肋梁高1400mm,跨度8400mm。公寓底板厚900mm;基础梁高1300mm,跨度6600mm。裙房部分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由于抗浮要求防水板贴近独立基础底,防水板底附加50mm厚聚苯板。
3.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方案分析
3.2.1 基础结构方案计算分析
为减少地基沉降,考虑高层建筑荷载会向低层扩散,将高层部分基础向裙房延伸一跨,降低高层建筑基底反力。实际计算后基础地基平均反力为:办公楼285KPa,公寓290KPa。办公楼核心简处板厚1800mm,公寓核心筒处板厚1700mm,满足地基反力对基础底板的;中切验算,增强基础整体刚度,满足主楼地基变形要求。
同时地下室部分增加混凝土隔墙提高其整体刚度,对基础的刚度有所贡献。核心简厚板处支座负钢筋配率为0.7~0.8%,跨中上部板考虑控制裂缝为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0.2%(受力钢筋为新三级钢筋):其它处底板配筋率0.5%左右,跨中上部板配筋率为0.25~0.35。基础梁配筋率在0.254~0.8%。箍筋也采用新兰级钢,在基础梁支座处适当加密间距为150mm。以提高梁抗剪能力,独立基础采用分层总和法沉降计算值为11mm。
主楼基础采用建筑科学研究院桩筏有限元计算,考虑SATWE上部结构刚度影响沉降结果如图1,整体弯曲变形满足要求。
3.2.2 构造措施分析
独立基础与筏板中间防水板设沉降后浇带,为超前止水后浇带,在主楼基础外裙房基础内。待高层主体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浇筑,或根据实测沉降值并计算后期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浇筑。计算结果显示总的沉降量相对较小,且沉降差满足规范要求。
裙房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充分利用地基承载力,来控制其沉降量,解决与高层部分的沉降差,高层与裙房之间设沉降后浇带,由于基础底面坐落在砾砂层,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达到最终沉降量的80%以上。在后浇带浇筑后对地下室及基础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高层建筑部分基础概念设计成为基础设计的关键,梁断面高度为跨度的1/6,主体高层22层基础板厚也基本能能够接近每层50mm厚度要求。由于结构自身的框架核心简体系地基反力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地基变形也是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按相应的地基反力验算筏板抗冲切、抗剪均满足要求。增加核心简处筏板的厚度满足核心简对筏扳冲切要求,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控制地基变形。
从以上计算、构造措施等方面得出结论,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经济性。
4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的分析论证过程
在本工程中,天然地基情况下,筏板的设计工作相当复杂,常规设计方法将筏板布置在阴影区域。这样主楼基础反力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在以上提到的天然地基基础设计方法是否可行,需要解决哪些难题,通过下面试验结果,就本工程基础设计中的情况来分析。确定以天然地基进行设计。
4.1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的结构分析过程
文献针对主楼对称布置的二层地下室框架厚筏结构形式分别就主楼两端扩大部分挑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图2为主楼挑出三跨时的模型示意图,该实验模型地下二层。3.6m,柱跨8m的实际情况,按『:14的比例进行模型实验。模拟筏板厚度为柱
距的1/6。其中主楼扩大部分的三跨裙房时的筏板尺寸为5420x2270mm,高层部分尺寸为1710x2270。
图3~5分别为主楼两端裙房为一跨、二跨及三跨的变形和反力曲线。上述曲线表明,塔楼两端柱跨数为一跨时,在一定的荷载范围内,整个筏板下的地基反力呈均匀分布:随着裙房柱跨数的增加,从主楼边端至裙房的远端基底反力逐渐减小,当裙房柱跨数为三跨时,其边端的反力已经很小。随裙房柱跨数的增加,在主楼荷载的作用下,整个基础筏板表现出由刚性逐渐向柔性转化的变形特征。
图6表明,在相同荷载情况下,同塔楼两端无裙房的情况相比,塔楼两端有裙房时基础的最大沉降明显减小,这说明主楼与裙房整体连接时,增大了基底的受力面积,降低了基底压力,从而使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减小,换言之,框架厚筏基础起到了扩散主楼荷载的作用。当荷载在某一范围内时,裙房柱跨数增加对基础的最大沉降影响不大;只有当荷载超过某一值时,其最大沉降才出现差异。这种情况说明,主楼的荷载通过厚筏基础的扩散是有一定限度的。
文献针对二层地下室框架厚筏基础周向裙房挑出一跨的情况进行研究。图7为模型示意图,该试验模拟地下室为二层,层高3.6m、柱跨为8M的实际情况,按1:14比例进行模型试验。模拟筏厚为柱距的1/6。
图8为文献单楼周向挑出三跨裙房试验(KF-1)的荷载最大沉降曲线同2mx2m荷载板(FM)PS曲线的对比图,其中FM试验用模拟主塔楼无扩大部分的情况。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相同荷载下,KF-I的沉降值远小于FM的沉降值。该试验结果也证明。主楼地下结构与其扩大部分现浇在一起能够增大地基受力面积,降低地基压力值,从而减小建筑物的绝对沉降值,裙房基础起到了扩散主楼部分荷载的作用。
从以上试验研究结果,本工程将主楼基础向裙房方向挑出一跨,裙房上部结构为三层,以试验结果为依据,从沉降图中,基础仅布置阴影部分,主楼基底压力在558KPa、580KPa,实际如图布置基础底面积增加近一倍,基底平均减小反力为285KPa、290KPa。沉降计算结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基础后沉降比不扩大减小1.5倍还多。当采用基础不向裙房扩大的方案,造成的结果,基础内力也同样增大很多,总体沉降大,沉降差相对较大,筏基构件尺寸需要增加很多,且配筋量增大,施工难度大。这样,裙房独立基础部分的控制沉降范围面临难度很大。当主楼与裙房间设置后浇带,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仍然很难解决。
4.2 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
4.2.1 基础设计方案的优化
面对一系列的难题,尽管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地基反力要求,按常规设计解决的最有效的办法采用桩基础,地质勘察报告中也建议采用桩基础,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而且该地段其他建筑高度及荷载小于本工程的情况下,均采用桩基础。
但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勘查报告‘中地质条件较好,采用天然地基,可提前项目入市时间,加快资金回笼,经济效益非常客观。为此会同本地勘查方面专家,对当地实际工程情况作充分的调查,了解。多次讨论做出结论,采用天然地基具有可行性,并根据本地在工程实际经验,本工程的预期沉降范围在30~50mm,基本上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4.2.2 采用天然地基基础设计问题与解决措施
当确立天然地基的方案后,设计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难题:
1)天然地基基础的设计;2)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异。
对待这两个难题。最为主要的就是减小主楼的总体沉降,而这也是地基基础设计中最难解决的问题。综合本文中叙述的一些试验结果考虑试验的局限性,本工程与试验模型存在差异,实际设计中,主楼与裙房并没有全部设计为筏板基础,主要力求基础设计中利用实际试验成果,采取严谨的态度,保证好结构基础的安全可靠,才是结构设计的根本。
因此,在基槽开挖现场勘查后,对地基进行现场载荷实验,共对天然地基土进行9组静力载荷实验检测论证,以检验天然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试验采用慢速加荷法,用边长1m正方形载荷板,最大荷载为760、1000、1IOOKN,每隔5、10、15、15、15分钟进行观测记录,加荷共分10、11级加荷,每级稳定标准为连续两小时沉降小于0.1mm/h。检测结果总沉降量为3.28~8.08mm。经静力载荷实验检测,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
5 施工总体效果
在本工程结构封顶时,总体观测结果显示,主楼最大沉降27mm,主楼周边在20mm以内。裙房在变形缝处与主楼一致,裙房中间部位沉降在11~15mm范围,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沉降趋于稳定,说明本工程采用天然地基上筏板基础设计及优化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6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基础选型与建筑物结构体系密切相关,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适当增加基础底面积,减小地基反力,在工程中合理应用,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基础设计中利用模型试验成果与结构的相似特征,在计算结果适当的基础对薄弱、变形明显部位,提高配筋量,加强基础构造措施等,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为设计宗旨,实现基础设计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
[2]宫剑飞,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第7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信息时代 乡镇统计基础建设
基层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提,信息时代下,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对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对乡镇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也需要基于乡镇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构建,为乡镇发展提供更多的有效数据,使乡镇统计基础建设能够更加科学、规范。文章将基于信息时代的特点,分析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相关方式,希望能够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一、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纵观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以及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等方面问题。
(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由于受到固有观念影响,一些乡镇单位中比较关注乡镇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工作,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能够直接影响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乡镇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关心统计工作的过程。
(二)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
乡镇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统计工作人员却相对比较匮乏。很多乡镇单位中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普遍存在。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统计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难以真正展现出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不利于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
当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虽然能够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乡镇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但是实际的工作开展情况却不够理想。虽然乡镇单位中具有明确的统计工作流程制度、统计交接制度以及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等,但是制度却大多流于形式,实际的管理过程不够理想,统计工作系统化、制度化的管理效果不佳。
二、信息时代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的对策
信息时代下,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可以通过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以及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等方式全面展开。
(一)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
信息时代下,统计工作开展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整体乡镇统计工作开展的效果。乡镇单位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对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乡镇单位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乡镇统计单位需要基于统计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经费的支持、人员的配备以及基础设备的购置等方式,保证各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为乡镇经济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
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内容相对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乡镇单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方式下,势必会造成工作质量不佳、工作效率难以保证等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通过专门的统计基础部门,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工作的专业水平。
同时,乡镇单位还需要基于本地的实际统计基础建设需要,科学划分统计人员编制数量,配齐统计人员,加强对统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指导,注重统计管理工作的人员的全面管理。通过良好的环境构建,适当的激励机制等,调动每一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人员的热情度,提升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效率。
(三)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
严格的统计管理制度能够使各项工作规范性、有序性展开,有助于各项统计基础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也有利于乡镇经济的稳定发展。信息时代下,乡镇单位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统计岗位职责,通过数据采集审核报送制度、统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与管理的规范性开展。
同时,乡镇单位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机制等,保证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各项管理制度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避免使相关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真正实现统计数据管理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信息时代下,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单位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影响。通过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改善统计工作的环境以及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性等方式,改善传统乡镇统计基础建设中,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工作人员比较匮乏以及统计工作制度流于形式信息时代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等相关问题,促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乡镇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立勋.中国乡镇统计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全国13个地级市、县(区)乡镇统计建设调研报告[J].改革与战略,2011,11(15):90―93
一、发挥职能作用,抓好服务保障,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必须明确思路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更为推进“三基”建设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装备财务部门,我们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县局党委的关怀帮助下,一手抓自身基础业务建设,一手抓服务基层保障建设,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一是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理念。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警力不足、经费短缺制约着基层基础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盼安求稳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使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与社会和群众对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期望之间形成反差。公安工作发展慢了不行、不发展更不行。因此,在客观外因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理念。内涵式发展理念摒弃了构过去那种单纯靠投入、铺摊子的装备财务工作发展思路,而代之以科学整合人、财、物,以最大限度发挥各类装备、财务和人员的最大效能的科学发展理念。内涵式发展理念包涵提高队伍素质、优化体制结构、整合警务资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促进。整合警务资源是手段,优化体制结构是保障,提高队伍素质是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工作。
二是加大基层装备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全县公安基层装备实力。今年县局为加强基层装备建设,在前几年已经投入400万元用于基层一线单位装备配备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专门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基层一线单位科技装备配备和改善规范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此项工作已列入20__年度我局重点立项推进工作。同时针对各派出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局党委决定拿出部分资金专门帮助扶持经济基础较差的派出所用于基层亟需装备建设,整体推动全县基层装备配备工作。我局还将积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重点保证一线实战单位以及处置突发事件对警用物资的需要。
二、目前公安装备财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公安业务决定公安装备建设,公安装备财务基层基础建设必须对公安业务装备和机构经费等进行有效的调整,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公安装备财务建设仍有不少适应之处,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意识滞后,认为公安装备无非就是汽车、手枪、刑事勘查箱,搞装备无非就是买点东西发给业务部门。二是配备滞后,主要为机构、业务发生变化了,装备不能及时跟上,表现在装备种类缺少、数量不足和性能落后。三是管理滞后,尽管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但真正落实的不多,管理僵化,不够系统,与其他业务部门交叉较多。四是跟踪服务效能不高,装备配发下去后不管不问,缺乏跟踪保养、使用、培训、效能监督,致使一些装备没能发挥最大效能。近年来,由于对基层基础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缺少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随意性较大。机关业务科室对基层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管理、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致使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建设各自“为政”,各显“神通”,出现了基层基础工作封闭运行,自我发展,与现实斗争相脱节等问题。刑侦、治安等部门与派出所工作不协调,各搞一套,造成重复劳动和工作交叉,既影响管理防范、侦破打击,又不利于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和全局建设的整体推进,没有形成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三、装备财务要充分运用现代信__技术,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建设管理
一、切实加强统计普法教育
1.认真开展统计普法教育。根据省调查总队统计法制工作的要求,认真开展统计“五五”普法教育,组织本队和基层调查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普法培训学习,重点学习新修改后的《统计法》及与之相配套而修改的一系列统计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广大统计调查人员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准确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新的规定。
2.继续加大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各种会议、调研与检查、统计法制宣传日(周、月)等活动,采用广播电视、电子屏幕、横幅标语、大型广告牌等多种形式,继续广泛宣传《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制意识,提高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认真做好统计“五五”普法考核验收的迎查工作。2009年是“五五”普法的考核验收年,根据省调查总队下发“五五”普法工作考核验收办法,按照统一部署,认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真做好本队的考核验收迎查工作。
二、努力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4.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按照国家、省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结合我市调查队工作实际,进一步规范各项调查制度的管理和操作程序,确保各项统计调查制度科学、规范、有序实施。
5.积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活动。根据国家、省队数据质量检查要求,在全市开展好数据质量自查和大检查活动;要积极配合总队统计巡查工作,努力开展好统计执法检查活动。积极创新统计调查执法工作的形式,坚持统计执法工作与调查业务工作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与事后整改相结合,教育、指导与处罚相结合,努力提高统计调查执法工作的综合效果。
三、高度重视统计法制基础建设
6.努力开展好统计设计管理工作。及时修订统计年定报制度目录,规范统计报表签收、签领和统计调查范围;及时调整修订行政区划代码。
7.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认真组织统计执法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努力提高统计执法业务能力。
8.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和程序,认真清理统计行政权力事项,努力实行统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规范统计法律文书的使用,规范案卷制作格式,不断提高统计执法的水平。
9.建立统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规范办理的运行业务系统,实行统计执法全过程网上操作,并做好行政权力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及时申请、调整本部门行政权力变动的事项。
四、不断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
一、20*年上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综合治理统计数据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统计数据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各村委会、各企业。上半年村两委换届,配套组织也相应的变动,但为提高统计基层能力,保障统计基层数据质量,确保各村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我们建议各村统计员尽量不要更换,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2、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统计队伍素质。基层在统计工作中除了采用科学的方法外,还应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调查队伍。半年来,镇统计信息中心采取以会代训及专项培训村级统计员共4期,参会人员达32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村级统计员的业务能力,增强了统计信息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为我镇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我镇统计队伍素质,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动员村级统计员报名参加*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我镇机关统计人员2名,村级5名共7名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
3、依法制统。利用各项会议和检查指导等方式,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浙江省统计法管理条例》。抓住“五五”普法契机,广泛宣传学习《统计法》和《浙江省统计管理条例》。通过了学习,增强了懂法、执法、守法的法律观念,各村统计员对统计工作的法制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二)搞好统计服务
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搞好统计服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可行的统计数据。半年来,共撰写统计分析资料4篇,分别向镇有关科室及站所提供统计数据20多次。
(三)切实做好我镇20*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总体水平
20*年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强化年,根据市、区两级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的实际,我镇有*村、*村、*村、*村、*村、*村、*村、*村、*村等9个村和*市智升服饰有限公司、*市中瑞皮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列入*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创建单位。为了切实做好我镇20*年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总体水平,我镇成立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领导小组,由陈朝明镇长担任组长,姜瑞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开展指导该项工作。*年6月13日参加区统计基层建设强化年工作动员大会,会后,根据我镇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并于6月下旬组织我镇各创建单位有关人员召开动员会议,部署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四)积极配合区统计局搞好报表上报工作
1、农业生产统计
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549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689亩,小麦233亩,玉米793亩,豆类2541亩,番薯5971亩,油菜籽629,药材1660亩,蔬菜12626亩,花卉40亩,其他作物1357亩。预计稻谷产量5619.5吨,同比增长27﹪。小麦产量48.9吨,同比下降30﹪。玉米产量248.3吨,同比增长20﹪。豆类产量344.5吨,同比增长101﹪。番薯产量1970.7吨,同比增长7﹪。油菜籽产量60吨,同去年持平。蔬菜产量1393吨,同比下降8﹪。茶叶产量9.3吨,同比下降35﹪。
2、畜牧业生产统计
20*年上半年生猪出栏14356头,牛出栏1419头,羊出栏5336只,家禽出栏1*2057只。肉类产量2878吨,同比下降21%,其中猪肉1115吨,牛肉202吨,羊肉84吨,禽类1447吨。禽蛋产量102吨,牛奶产量88吨。
*年畜牧规模饲养户调查。我镇共有3个规模场被抽中,分别是*周哲通养鸡场、包岙村赵伯丰养鸡场和吴坑村吴建春养鸡场。按照区局要求,每季准时上报。
3、工业统计
*年1-10月份有关数据如下:工业总产值64112万元,同比增长11.9﹪;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4652万元,同比增长22.33﹪;出口产值15242万元,同比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14255万元,同比增长29.59﹪。
(五)做好工作线上的各类抽样调查工作
今年,我镇抽中工业企业样本调查2家;个体工业调查21家;规上企业能源调查6家;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星级以下住宿业、限额以下餐营业样本调查5家,其中有3家列入能源消费调查;服务业务、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5家。以上各类抽样调查均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六)按时保质完成20*年第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群众安全感调查、5‰人口抽样调查
1、*年第二季度劳动力调查抽中我镇吴坑村,*年5月6日-5月14日为清查摸底时间,5月15日-5月21日入户调查登记时间。
2、群众安全感调查,涉及3个行政村,共62户。
3、今年5‰人口抽样调查我镇抽到3个行政村,共5个调查小区,配备4名普查员,11月1日-8日入户调查,11月14日在统计局集中会审、编码。经区统计局和镇统计信息中心统计人员精心指导及村统计员的辛勤付出,按时保质地完成这些抽样调查工作。
(七)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了解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顺利完成这项重大的普查工作,镇成立污染源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两个分管副镇长担任副组长,设立一个专门的污染源普查办公室,由镇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向社会招聘7名普查指导员,其中2名环保组指导员,5名农业组指导员,分工负责5个片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污染源分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我镇生活污染源清查对象145家,普查对象58家;工业污染源清查对象916家,普查对象276家,其中176家是重点污染源。由于生活、工业污染源普查表涉及指标量多、科学专业性强,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的才能胜任,加之村级普查员相当多的普查员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所以生活、工业污染源普查由镇聘任的环保组2名指导员担任,村级普查员充当带路人,于20*年4月底完成普查登记工作。
我镇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全区的重点。种植业涉及81个行政村,畜牧业规模场、专业户60个。水产养殖户1户(小源村)。我镇耕地面积30582亩,农户总数16211户,共55种种植模式,达到抽样标准的共9种种植模式,87个样本(即87块典型地块)。为顺利完成这项重大的普查工作,结合我镇村多、分布散等特点,区级农业污染源第二期培训在我镇五楼会议室举行,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讲解。在普查登记时,结合我镇实际,镇普查办再次举办业务培训。经过镇指导员和81个行政村级普查员的共同努力,20*年5月底圆满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农业污染源普查进度走在全区的前列,受到区农业组污普办领导的好评。
(八)顺利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20*年8月下旬,根据区经普办统一部署,我镇第二次经济普查前期工作启动。我镇共81个行政村,分84个普查小区,因大部分村普查单位量少分散,结合实际,我镇外俜3名指导员,村级配备22位经验丰富、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能力强的普查员。9月25日参加区经普办组织的业务培训,9月26日-10月15日普查员*入户清查摸底,10月底镇指导员完成审核及电脑录入工作。至10月30日止我镇共清查出法人单位279家,产业活动单位30家,个体户1385家。11月至12月20日是清查摸底查漏补缺阶段,到时仍有个别单位需补报。
(九)其他工作
1、配合镇财政所、农办做好20*年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发放册的录入电脑、校对等工作。
2、酒类流通备案调查。经近一个月的入村入户调查,我镇共有28家酒类经营者,要求其到区行政审批中心备案调查。
二、存在问题
虽然镇统计信息中心的人员克服了任务繁重、统计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统计业务培训抓得不够,在统计新知识、新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不够。有部分统计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统计员是长期居住在外,对村了解不够全面,致使统计效率和统计质量不高。
2、上半年村级两委换届后,相应的配套组织人员也相应变动,统计队伍也相对不稳定,造成工作不连续。
3、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做得还不够,应督促好他们尽快地将统计资料归好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乡镇职能转变,基层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尽快落实统计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完善统计资料,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落实配备人员
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确定统计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并将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上报县统计局,经审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统一发文通知;同时,各乡镇要尽快发文,确定各行政村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村管辖地域内的统计工作
(二)落实办公设施。
各乡镇、各部门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配备统计专用电脑,并连入统计专网,落实办公桌椅、资料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三)做好统计资料查缺补漏工作
按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检查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协助统计人员尽快将本乡镇、本部门5年内的所有统计资料收集整理齐全,以备检查;主要包括:各乡镇、各部门已上报统计局的统计月、季、年报表,各级历年下发的统计文件、统计制度、统计年鉴资料等;各乡镇年报存档资料必须有村级上报乡镇的基础数据统计表。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各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立要求的各项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将由县统计局按要求统一制作;各部门和单位统计管理制度自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