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

第1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经济功能

在安全得到初步保障后,城市河流的经济功能逐渐引起重视,它是指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所发挥的功能,包括供水、交通运输、农田灌溉和

水产养殖等作用。

景观功能

河流景观侧重水景观,以水为中心轴线向两岸扩展,包括水域景观、过度区域景观以及岸上景观等。现代城市河流是由若干人工设施和自然存在物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各种组成部分形成密不可分的系统关系,充分研究发挥这些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利用,可大大增强河流景观建设的效果。

生态环境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指水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于趋于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一个完善的城市河流生态体系,应该具备改善水质及水体的自净能力、调节局部水温变化、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态多样性等功能要求。现代的城市河流修复不仅要考虑河流生存的需要,更要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安全,因此,如今河流整治工程必须兼顾安全、经济、景观与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其中安全、经济性是基础,景观、生态性是体现现代人追求“自然”、“亲水”的基本要求。与河流的自然状况,以及分析河流整治状况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1989年,Pabst提出了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要靠外界的自然力来恢复的理念,强调河道要有生态自然修复的功能;1991年,日本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多样化河流形态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于此同时,国外也开展许多大型的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如1987年,德国莱茵河流域管理委员会提出了重塑莱茵河的生态,使鱿鱼重新回到莱茵河的“莱茵河蛙鱼2000计划”,随后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工CPR)又进一步制定了“莱茵河蛙鱼2020计划”;在密西西比河上,Juliann等[5〕在CapeGirardeau附近主河槽内对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了研究,John等对河上游鱼类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1987年,为解决斯凯恩河(SkjernRiver)的水环境问题,丹麦通过了退耕2200公顷,恢复河流洪泛区地的决议,并于2002年基本完成修复工程。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1国外研究进展

人们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修复的认知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在德国Seifert首先提出“亲河川整治”概念后,EmstBittmann于1965年首先在莱茵河用芦苇和柳树进行生态护岸实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Schlueter认为河流近自然治理要在满足人类对河流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保护或促进河流的生物多样性;1980年,瑞士州河川保护建设局将生态护岸法发展为“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对河流的治理重视恢复植被和建设自然护岸[3];1983年,Bidner提出河流整治首先要考虑河道的水力学特性、地貌学特点

2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有关生态河流治理理念方面,董哲仁首先提出了“生态水工学”的概念,指出改善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河流生态环境的工程措施及思路德孙宗凤认为生态水利是我国新时期水利建设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如何把生态建设和水利工程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孙东亚等在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恢复研究中,指出我国现阶段河流修复中的首要任务是遏制流域内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水污染。在河流生态工程实践方面,尤其是河道生态护坡的工程应用上,我国在近二十年来做了许多尝试,如工程中分别采用了植被护坡、格宾网石笼(蜂巢网箱)护坡、生态袋护坡、连锁式铺面砖护坡、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护坡、三维土工网垫护坡、混凝土植生块护坡、绿色混凝土护坡、土壤固化剂护坡等。总结国内外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可知,当前国内外展开的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仍着眼于河流某一方面的功能,如国外在兼顾景观的同时,更侧重生态修复和重建等方面的工作,而国内则较多地考虑护岸措施生态化,对于生态修复理念与生态功能实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由前述的河流功能划分内容可知,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己然成为现代城市河流建设的两大重要评价指标。

1生态功能修复

河流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物理组成包括河岸、浅滩、潜流带和生物栖息地等,它们是河流生物生存及完成河流生态过程的基质,其稳定和健康发展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河流生态功能的修复工程应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需涵盖河流的形态、水体水质、生物群落及栖息地等修复内容。

(1)河流形态修复

自然河流的横断面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主河槽、洪泛区和高地边缘过渡带(见图1)。

河流形态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构建近自然型的多样性河流形态,它是流域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核心,亦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对于河道形态多样性的修复,高永胜等针对我国目前一些中小河流健康受损的实际情况,提出从纵、横两方面来提高河流形态多样性的修复方法:在纵向上,修复河流蜿蜒性,在河床上创建深潭一浅滩序列;在横向上,构建包括主河槽和洪泛区在内的多样性断面形态,并采用生态型岸坡防护结构,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

(2)水质修复

水质的修复可分置换净化水和河流水体内修复两种方式,其中净化水可通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湿地修复工程等方式获得;而水体内修复可采用能够增强河流净化能力的相关技术实现,如曝气、引水稀释、添加试剂、生物操控、恢复水生植被、水体内生物强化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底泥疏浚、底泥污染物控制等方式实现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

(3)生物群落恢复及栖息地修复

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恢复包括水生植物恢复、底栖动物、浮游生物、鱼类等。在河流的形态及水体水质得到改善后,河流生物群落的恢复就变得相对容易,可通过自然恢复或进行简单的人工强化,必要时采用人工重建措施。另外,恢复河流的生物群落还需要对生物栖息地进行改善,如营造适合生物生存的河流环境和形态,如多样化的流速、弯曲且深浅不一的河道、合适的水深、温度和生态状况。

2景观功能修复

河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河流景观与一般意义上的园林景观、地理景观不尽相同。河流的景观侧重水景观,以水位中心轴线想两岸扩展,包括水域景观、过渡域景观及岸上景观等。,图2为河道景观构成示意图,可见,现代城市河流是由若干人工设施和自然存在物组成的组合体,而研究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予以应用,则可以大大增强河流景观建设的效果。在城市河流景观建设时,要根据河流所处的位置,结合城市规划,遵循格局连续性、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共享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等原则,确定合理的景观布局。具体构建思路为「17〕:(l)查阅分析河流修复前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准确地定位城市河流功能;(2)在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和亮点;(3)综合考虑河流的功能多样性要求,对河流进行合理的形态规划;(4)完善运行管理措施,以保证景观的可持续性。

第2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1内容林业生态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国内林业生态项目的整体策划,六项林业生态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以及特征,国内林业主要的散布情况,生态环境项目开发发展中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其前景策略,树木生长地方的区分以及适合种的树种,不一样的地质地貌要根据所要造林区域的环境、条件、水土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栽植,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准备以及造林措施,恰当的密度以及密度掌控,对友邻采取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不同的林分使用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以靠山、靠水等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系统的组成以及特征,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养护水资源、农业与林业结合、保护农田建造林业、保护河流建造林业、恢复已被破坏的植被、保护海岸线等保护林的构造以及建筑措施,对于造林区干旱、风沙、盐碱、含碳酸钙聚积的矿质土层等措施手段。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从1949年后,我国开始建设生态园林项目,到1978年东北、西北、华北三个地区的防护林项目的建设,代表着我国的林业生态项目已经步入了大范围的建造阶段。几十年以来,伴随着此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改善,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建筑覆盖更广泛、构造合理、功能完整的林业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互相发展的作用。但是从项目执行的情况以及效果来讲,现在,国内林业生态项目的开发依然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现在的经济前进计算方法对政府投资林业建设起不到推动的作用,林业生态项目还有很多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等,对于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国内林业生态项目发展的难点。所以,我们要在重视林业建设的同时,还要使用各种科学措施以及方式推动林业生态项目的建设。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3.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首先,增加资金投入,政府为最主要的投资,从各个方面以及渠道筹集社会资金进行投资,指引相关单位以及有能力的个人进行投资;其次,在林业生态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应该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及补贴,为其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提升对公益林的补贴金额,扩大公益林的别贴范围,引导相关单位以及个人增加对林业生态项目的投资。

3.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首先,全力复原丘陵岗地区域内的植被情况、沿海地方林业的建造,着重对黄土土质易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其次,在我国实行的一些好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鼓励发扬,支持其发展,例如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提升建造水准,保证建造品质;再次,推动城市环境中绿化的建设,城市乡镇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绿化,例如,隔离带、城郊公园、农田以及农牧区建造绿化等。

4结束语

第3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现在,当我们面临一个城市规划或者城市设计时,我们经常不得不遇到一个棘手但是很普遍的话题,那就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可持续”这个单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生态和可持续”在不同的情形和不同的条件下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含义。

“可持续”,最被人熟悉和了解的描述,就是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然和人文的环境,它不但能够确保我们自己一个平衡、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保证我们今后的子孙后代同样一个正常、健康和完整的生活环境。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够仅仅考虑我们目前的短期利益,而且还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能够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自然、人文环境。在那个环境条件下,我们的后代能够拥有永远与我们同样生活质量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甚至能够有比以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首先就是要有按照自然界的规律,以一种合作友好的姿态去对待环境。以这种理性的工作方式,我们人类就必须尊敬地对待大自然,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既可以从大自然的完美生态循环系统中学到许多知识,而且还可以应用在将来的规划设计中。这并不意味着因为大自然的伟大,我们完全不能够去接触和触摸它,反而,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只是严格要求我们不能够试图去做一些伤害大自然和谐存在规律的事情罢了。

去追求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粗暴地采取一切不合理的行动简单地对待环境。人类现在有许多恶心的行为必须停止。假如我们发现人类这样一些行为对环境是非常破坏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得不认真地消除和坚决地扔掉它。我们经常能够作出一些不可理喻的行动和举止,在多数情况下,这样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对环境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应地,它便带来相关的城市空间往往伴随着大量环境质量的恶化、下降和损失。

可持续发展往往带来发展和保护两个方面的经常性对立和矛盾。在城市空间的创造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与矛盾,比如如何保证城市经济的有效系统性, 同时又要坚持保护自然、人文景观的环境质量,并且以此作为带有积极意义的地域空间可识别性的重要部分。

在做一些有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发展的项目中,我们必须严格思考城市发展的这样一个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过程。在坚持尊重当地自然和地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找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和环境质量的最合理的方法。比如,在山城重庆的一个新城规划项目里,我们发现,这个正在被发展为新城的区域,现在是一个典型的山地自然人文景观场地。在现状地形地貌上,有许多稻田、蔬菜用地和有许多翠竹和绿树围绕的小山村,一条河流在旧城和新城自由地流淌。现存的景观格局非常好,包括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的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景观要素之一是场地周边围绕的山地地形特征。因此,在思考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必须付出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去尊重和关注这样一些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富含地方性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征,然后进一步应用于在今后的新城规划和具体设计中。这里,我们有三个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去探索和追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城规划与设计。

1.保留一系列的自然原生的景观要素

把自然的基本元素与城市的基本元素结合起来,在城市空间的塑造中保持这些即使很细小但是非常有趣味的自然人文景观部分。城市形态的这些一些现状部分,应该保留但是相应的城市功能可以发生调整变化。今后新城的居民将来可以使用这样的城市空间去休闲、休息或者仅仅就是观赏和回忆自己过去熟悉的文化和环境。它们应该是今后新城公共空间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当然它会与开发、建设前的现状发生变化,带来相应的区别与不同。比如这样的自然人文基本元素和城市元素,它们不同的比例、尺度,不同的方位、定位,不同的功能与位置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能够帮助去为整个新城创造一个合理的、有理由、有因果关系和城市可识别性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健康城市发展景观。

2.规划一系列开放的缓冲性城市公共空间

可持续的城市,需要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缓冲空间,来区别和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以此区别独立开自然与城市这样一些基本元素之间的特征。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用自然的元素去创造一个清楚逻辑的城市系统。这两个系统应该用一个明显而强烈的缓冲地段区别开来,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这两个不同主题的城市设计要素和系统之间,应该是非常容易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的。自然景观区域,公共开放的城市空间区域,应该象其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项目一样有相应的具体功能以及有机地生存和存在的理由,尽管不同的项目、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也许是不同的。

城市各部分的功能在具体项目设计中通常都应该拥有一样的城市地位,但是应该按照它们不同的空间特征而设置不同的设计要素和不同的空间层次。用自然元素的不同位置和处理手法,我们在城市组织结构中便能够创造多样性的城市层次空间,这包括道路交通系统、私人和公共空间系统和城市的其它重要要点的塑造。如果我们能够联系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的自然、人文景观要素,以此为相关重要的设计依据,来设置不同层次和空间下的城市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的高度等,这样原理塑造出来的城市,本身便具有当地地方特征的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它本身就是一个健康、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所必须具有的要素。

3. 吸收独特的地区文化,塑造一个谐调的多样性城市层次空间

在详细考察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材料和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就应该尊重这些当地的地方材料和色彩等。例如,当地的红砂石、青灰色民居小坡屋顶、白色竹编墙等。我们应该能够从当地的地方民居、古老旧城、老街中吸收、提取这样的城市细节,作为我们将来的设计母题,然后转换运用到新城的规划设计上。确实,有许多木材、石头、竹子等材料和类似的城市基本元素,以及它们的饰面装饰形式包含了许多传统的当地自然人文文化格局、技术。它们会给规划以及城市设计带来强烈的地方文化特征,从而为城市带来应该具有的城市可识别性。

第4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在于生态设计和低碳城市规划,对两者进行协调处理。生态设计是构建园林景观的基础,各生态元素的构建,要符合城市的生态基础,以及城市文化。而低碳城市规划,是对于园林景观生态体系的保障,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结构。

1.1 关于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矛盾点,基于生态建设的城市设计,要对于城市效率、环保、交通等方面,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而且,城市生活逐渐分散化,基于综合性城市功能的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且,城市的综合建设,要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城市的发展趋势,融入其中。这样,城市生态设计的动态性满足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尤其是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城市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建筑结构的环保化,尤其是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型,是城市空间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绿色设计的实质所在。

1.2 关于城市低碳规划

城市低碳规划的重心在于经济发展形式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理念绿色化。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实现社会的低碳建设,尤其是设置好规划蓝本,将经济建设的战略价值上升至社会功能之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尤其是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城市经济价值的创造。因此,城市低碳规划的进程中,需要基于低碳理念,打造低碳的产能结构,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城市低碳规划,在于城市发展的定位,低碳的理念要落实至产业发展和居民的实际生活之中,尤其是基于居民的生活理念的转变,有助于低碳规划落实至实处。同时,城市在空间布局和功能的规划中,关于低碳理念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各项低碳指标的制定,以规范的规划思想,确定城市低碳规划的定位。加之,将低碳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发展走向,确保低碳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并且,基于社会、政府、市民的一体化模式,是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2.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构建的原则

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进而进行有效的生态工程的建设。而且在规划的当中明确好规划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2.1.1经济建设应该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园林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即为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好物质资源基础。同时,经济的建设需要服从城市生态建设的控制和分配。

2.1.2在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在城市的建设中,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建设的基准,尊重生态工程建设中,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要在不改变原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进行。

2.1.3注重体现生态系统的实际功效。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态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关系质量。

2.1.4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城市的生态建设不只是单一的植被种植,而更多的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要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规格做到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进而确保生态工程的功能。

2.1.5生态系统要整合好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结构。现在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突出本土文化的特点,在进行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时,依据这些文化特色做到合理有效的规划。

2.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

2.2.1山水结合的景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这种生态系统的规划主要依据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特点,注重城市文化底蕴的突出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生态规划在广西的柳州、桂林做的比较成功。

2.2.2观光旅游的生态规划。现在的城市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在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注重人们的审美要求,打造出适合休闲旅游的景观园林。

2.2.3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保留。因此,现在的城市景观园林生态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的打造。

3 结语

当代的城市发展,不仅仅要求经济发展,而更多的要求城市的生态工程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工程建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规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步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着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降低。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环保的现代化城市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发现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解决,找出适合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新途径。对城市进行绿化及改善,并努力使城市园林规划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现代城市建设现状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人文、景观、风情等于一体的巨大综合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的速率也在大幅度增长,城市已经成为最大的人群聚集的地方,城市的建设更加广泛的包含建筑、绿化、城市空间、城市道路、铺地、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雕塑以及城市色彩,随着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在逐渐突出,而且基于经济的发展,城市中的工厂、发电站也日益增多,空气质量也不断恶化,而且针对于人们更注重发展而往往忽略环境的保护,城市的绿化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所以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对于园林绿化、规划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二、城市园林规划的必要性

1、保护生态与环境

经过多年的城市的发展,让我们了解到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了发展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甚至于完全脱离了自然,,以至于城市的环境的严重恶化,相对应的也就阻止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使得城市中存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提高,还通过人工绿化的方式扩展了自然环境的范围和空间,为城市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建立了坚固的后盾。

2、提高城市化程度

城市中的绿色主体就是园林绿地系统,而绿色植物又是关乎人们生存、文明、生命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它在城市中占据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园林绿化的实行和园林规划的不断规划使城市化的程度不断地提高,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城市中园林的规划、绿化间接上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3、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众所周知,植物都是具有特有的光合作用的,具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一定量的分成等作用,而园林绿地正是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而且在城市中不仅能够阻挡、吸收、过滤污染空气,还能够较少空气中因为人后密度大产生的过多的细菌,以及减轻噪音污染等,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作用。

4、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相对于物质的需求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都是有着规律的生活,而且工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又美观又实惠的取出就要数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带了,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感受大自然,达到放松身心,消除疲劳的效果。

三、现代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趋势

1、走向区域、生态的设计

城市中园林绿化,园林建设很大一部分上还是取决于具体城市的条件,园林绿化带的大小要考虑城市整体的环境,当然不同尺度和层次的景观设计项目所处的生态系统全层也不同,但是这其中还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的,那就是“生态设计”,[1]也就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要建立最适合这个城市的生态系统,选择的树木和绿草等植物都是要严格考虑,只有正确的选择才能够让城市的园林绿化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走向文化的设计

城市园林的规划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这一作用,城市的园林设计还要根据具体城市分文化和历史,根据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园林更古香古色,更体现这个城市的文化特点,同时如果有相关的观光景点,这些古典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给游客们提供了一个观今思昔的空间,让其更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我国古典园林的优良传统。[2]在筑建古典园林景观的时候,还可以相应的引进设和当地生长的珍稀树种,这些珍稀树种不仅可以比普通树种更大的发挥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更给城市园林增添了传统的文化气息。

3、走向人性化的设计

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在园林景观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充分展现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展现出来的原则,例如在小区中就要充分的体现和谐、友好、温馨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在小区内设置一定的硬质景观,还要在小区内建设做够用来交往及活动的中心场地,除此之外人性化的建设还要注重空间的层次和序列,还有环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等。[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园林的发展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在城市建筑不断增加和越来越多聚集的人群使得城市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只有不断地增加园林绿化的范围和强度才能够快速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城市园林的规划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对于园林的规划,同样也是增进城市人群感情的一种场所或者说是方法,只有真正发挥了园林绿化与规划的作用才能使城市的生态趋于平衡,有效地提高城市化的程度,推进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保证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等;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和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第6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字:生态城市;规划;生态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越来越苛刻,当下,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甚至生态村的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生态规划亦在全国各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对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探究,并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理念,对生态过程、景观格局、生态风险以及土地质量等进行相应的生态学评估。

一、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述

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将社会――经济――自然等各要素融为一体,并结合生态学的相关原理、理念,将规划科学和系统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去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关系,从中找出最佳生态位,进而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二、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1、调查生态要素

该工作主要是通过实地取证、测试与遥感技术应用等方法调查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等方面的资料,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便于以后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将会指导城市规划方向的发展。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统称,通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等,在参考和借鉴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具体城市的生态系统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长期目标与近远期目标,同时,要使相应的年限同城市总体规划的近、远期目标相一致,这样可以将形成一个协调、同步、互补的规划体系与方目标。

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将整个城市划分许多为不同类型的小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及其承载能力等情况,进而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依据。区划的方法一般采用数值聚类法等,操作过程中,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综合分析与功能分区。

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布局将直接影响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所以,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与设计中都必须结合当地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的布局。同时,还要对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并按照城市的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5、进行与人口相适应的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分析探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只有分析人口分布、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以及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进而确定近、远期的与人口状况相适应的生态城市规划,才能科学地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措施与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和把握生态人口规划的方向。

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进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例如对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等,并通过数学模型来定位生态城市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7、规划生态资源利用与保护

从调查分析可知,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随处可见,同时,掠夺式的开发将会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所以,生态城市规划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具体城市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环境现状,制定出相应对大气、水、土地资源、动植物物种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措施,进而确保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8、规划生态城市的绿化带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必须放在重要的地位,将治理污染与绿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城市中的生态区域,并根据城市的地质特征、气候、河湖等情况,科学地规划城市绿地,给城市各类绿地制定出相应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体系的布局形式,还要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合理布置物种结构,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进而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三、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学原则

作为一个复杂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市具有波动性大和依赖性大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所以,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去探究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开发传统城市中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使得城市居民处于一个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中,同时,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1、整体性原则:①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不仅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还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而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土地容量、绿化容量以及人口容量等。同时,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布局;②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要强调区域性,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的区域,所以,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进程中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再生与节能原则: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交换,两者息息相关,同时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而另一方面则是旧物资的不断被分解为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这样反复地循环进行,进而构成了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促使生态城市的发展。

第7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个性化;方向

引言

目前,衡量城市规划设计先进合理的标准正在发展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其中以自然生态视角下的平衡理念,以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实用化理念最为突出。很多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也均是从上述视角展开的,体现出了以下几种发展方向。

1 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的方向

城市是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城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求无论位于何地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公平均等。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对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完成对人的服务的时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在各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上要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帮助。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关注好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生命线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气象灾害预防等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人口生活质量,使之城市发展相适应。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关注点。

2 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命题。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时,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在完成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上,要认真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宗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和城市特点。运用生态建筑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形成的物质生活环境、社会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基本的设计原则,一是要要坚持节能低耗无污染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布局;二是要充分利用生态技术对城市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三是要利用好原有生态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上提升生态系统的实践价值。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当前最为突出的发展趋势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从实践经验上看,更好地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是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的的关键所在。

3 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差异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环境中的日照、湿度、风向、温度、风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质等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文化特征中的社会体系、生活方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依托社会文化特性、自然地理环境、突出地域特色,也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会在城市规划设计者的手中,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其中更好地利用城市现有的地域特色,科学分析的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条件,区分优劣,博采众长,发展与自身优势条件相适应的特色城市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选择。城市不仅是居住地,更是一个活的文化遗产,如何使其更加和谐,更具生机和活力,并且不同伤害原来的脉络和空间是地域特色城市规划设计的现实命题。对于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规划和设计要放眼全局,协调好改造与保护间的关系。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来定位与发展最为最终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观的保护内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调整空间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设是连续的过程,很多规划和设计无法一步到位,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具体。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现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4 结语

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应该遵循的相关原则和要求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者在实际规划中把握方向,拿出更具特色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孟欣慧.城市绿地中园林建筑及小品规划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2]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3]邵雅静.规划生态城市.发展城市建筑[J].山西建筑.2006,1.

第8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现状;发展趋势;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持

城市在飞速的发展,环境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树立环保理念,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良好城市园林建设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是十分有利的。

1.2 城市园林建设,有利于发展民族文的化特色

在网络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的今天,由于标准化和商品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城市的特色。一个城市想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就得借助自然的力量设计城市园林景观,使得城市当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沉淀色彩。

1.3 良好的城市园林景观,有助于丰富城市居民生活

城市居民每天忙于生活奔波,所以城市园林景区可以提供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身心的放松,并且缓解压力,是一个绝佳的生活休闲场所,所以,良好园林景区,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2、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

2.1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不遵循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浪费

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的有: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人文、地形地貌、资源等等因素。有些设计师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只注重高档次的要求,忽视了城市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增加了大量资金的投入,当时却得到了不理想的社会效益,如此巨大的反差,就不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投资,浪费了成本。

(2)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追求形式主义,缺乏立体和层次的实用性

有些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的的时候,优先对对园林风格、手法和形式进行考虑,但是对功能方面的重视程度就不会太高,所以在设计园林景区设施的时候就只会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对基本便民设施的功能就忽略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就无法满足,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失去真正的使用价值。

(3)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雷同,设计简单

随着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很多西方文化开始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所以人们开始憧憬欧式浪漫情怀。所以很多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的时候就开始效仿西方简约、浪漫情调,但是缺乏了解文化本身的内涵,所以设计就只停留在不断简单复制的层次上,这样的话,很多城市园林景观在风格上趋于雷同,简单粗糙的设计,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根本就不能体现出文化的涵义。

2.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的特点

(1)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时候结合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一些城市当中受到重视,优先坚持生态环境原则,在布局园林景观的时候力求科学地布置,均衡的发展了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进行完善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有些城市结合了创新发展和科学管理,依据该城市的发展现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等实际状况,逐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性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并且保持科学性和独特性。

(3)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开始探索和推广园林节约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当中,很多多城市自觉与不自觉地开始探索园林设计节约的理念,推广和运用乡土树种进行园林建设,生产生活污水和天然雨水进行回收、净化和利用,分类循环利用生活垃圾,使用RED 和太阳能照明等等。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树立符合当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

按照当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做到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应该走生态城市建设之路,使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既达到美化城市、推动旅游、增进经济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以开放式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工业园区之中,让城市不再是一个个绿色区块,而是弥漫于园林城市整体的“绿色液体”。政府要主导,民众要参与,家家要栽花,户户要绿化,使阳台、屋顶、甬道、墙面、门前、屋后,无不披上绿色的盛装。

3.2 立足当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当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最优秀的人才激活最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要把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正在进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的推动作用。

3.3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适地适树,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3.4 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植被、乔木、灌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3.5 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让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3.6 多学科高度综合应用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特征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是园林学、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艺、林学、文学艺术等自然与人文科学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城市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自然与环境,要用科学的手段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师还必须密切与资源、生态、生物、水保、哲学、社会学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者们的交流与合作,产生新观点与新思路,博采众长,以不断提高整体规划设计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利于我国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同时,未来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已经是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在设计中了解发展趋势,遵循设计原则,从而保证园林景观建设真正符合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9篇:生态城市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园林景观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一直在不断提高,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使人们享受自然、放松心情,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结合

我国部分城市把生态环境问题列为城市发展的第一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体现很明显,通过科学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将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二)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逐步完善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些城市将管理和创新结合的较好,通过仔细分析本地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自然风景等实际情况,对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促使环境规划更好的实现。

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忽视园林景观建设的地域性

我国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盲目的拿来主义,很多园林景观大同小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考虑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发展特点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不仅增大园林景观建设成本和后期维护难度,还不能满足当地城市的实际需求,失去园林景观应有的作用。

(二)园林景观缺乏个性

部门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追求更快的建造速度、更高的经济效益,将园林景观批量化生产,并制定统一的标准,使园林建设像工厂的定型开发,如此标准化批量生产是导致很多景观“千城一面”的重要原因。园林景观设计属于艺术的一种体现,硬性将其标准化,会严重损害其应有的艺术特色和个性化特征。

(三)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合理

一些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时,对植物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考虑不周,或者在园林里种植上百的树木,价值昂贵,虽然增加了数量,但是没有考虑到周围环境和土壤情况,忽视植物生长的实际条件,使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四)对园林景观重建设、轻管理

一些城市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忽视了完工后对园林景观的日常维护工作,因日常管理不到位,园林景观很快就会失去活力,许多植被会在短期内枯萎,甚至死亡,使园林景观成为“一次性”工程。

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园林景观生态与城市本身生态的完美结合

园林景观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可以实现,与城市本身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城市自身生态发展的需求,使园林景观生态和城市本身的生态系统完美结合,这样,园林景观设计能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有利于树立新的城市形象,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为了满足人们对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应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绿地,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而且还能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放松心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与城市长远规划保持一致

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节能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工艺手段、高科技材料,来降低城市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几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城市长期发展的规划目标,确保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使得城市将来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保持一致。

(三)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

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慮周围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者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使园林景观和环境较好的融合,更要使人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景观的别致、美好,使他们心情愉悦,全面提升现代城市的科学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促进现代化城市的综合发展。

(四)向着多学科、高综合性方向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会应用到建筑学、规划学、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判断,更要调动感性的一面,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要加强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沟通,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设计思路,综合各领域知识,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未来园林景观设计必定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准,集合众多学科领域的先进知识理论,并体现生态与艺术的特点,实现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五)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以本地物种为主,在选择多样化物种时,要注意他们之间相互搭配的科学性、艺术性,让乔、灌、草三者有效的结合,促进植物之间的和谐生长,在满足设计者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肖蕾.试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江西建材,2016,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