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纺织业未来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业未来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业未来趋势

第1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13-02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已经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将是中国国民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导向。绍兴传统纺织业目前正面临着困境,借着国家大力倡导新兴产业发展的东风,深入了解绍兴纺织业在发展现状,分析其行业特征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对于正确引导绍兴纺织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绍兴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业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之一,这些年来一直发展迅速,对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绍兴市为例,绍兴的纺织产品近些年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但金融危机爆发后,纺织业经济增长整体下滑,行业存在问题日益明显,解决纺织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成为绍兴纺织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绍兴纺织业呈现出“二高二低”的特点[1] :进入门槛低。绍兴纺织企业的诞生率和退出率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居高不下,这和绍兴纺织业的进入低门槛有必然关系[2] ;产品的附加值低。绍兴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很低,从而导致赚取利润也很低,属于典型的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3] ;低端纺织品比重高。绍兴纺织品出口低档纺织品占有比重高,中高档的纺织面料较少,据相关的统计显示:绍兴的高、中、低档纺织面料的出口比例为1∶3∶6[4] ;纺织品壁垒高。由于国际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绍兴纺织产品又多为低端纺织产品,绍兴一直都是国际纺织品反倾销的重灾区,仅在欧盟第35类纺织品反倾销案例中,绍兴涉案企业就高达287家,占全国的34.6%。由此可见,绍兴传统纺织工业正处于发展瓶颈期,绍兴纺织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纺织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多重压力,现有发展方式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矛盾就更加明显了,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方式难以继续下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化解现有的矛盾,加快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七大新兴产业的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的相关性。通过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发现纺织行业几乎涉及全部七大产业领域,如新能源中的风能,在风力发电机的叶子的制作过程中,玻璃纤维、碳纤维等是必不可少的增强复合材料;新材料领域就涉及更为广泛了,在城市改造中,纺织新材料在减少热岛效应和减少辐射等方面也大有作用。30%~40%的电动汽车附件都与纺织品有关,碳纤维、高强聚乙烯、芳纶、高模等新材料产业化都是国家的重点扶持项目。另外,医药行业、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众多行业也都有纺织品的身影。由此可见纺织品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随处可见,产业用纺织品给传统纺织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是中国纺织产业从比较优势转型为竞争优势的选择,也是传统纺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点。所以绍兴纺织产业要取得新的发展必须顺应纺织品发展的潮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历史机遇,找到纺织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合点,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纺织业转型升级提出需求

1.纺织品需求及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以及环保、医药、信息等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和家纺上,纺织品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多功能的产业用纺织品成为新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业用纺织品与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联系紧密,与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也有广泛的联系,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绍兴纺织产品要突破瓶颈更深入的发展,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必由之路。

2.国际纺织业的发展趋势。相对绍兴纺织品面料较为单一低档的情况,差别化的产业用纺织品在国际纺织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纺织业转型提出了新的需求。如今国内很多企业也看到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市场和价值,开始注重医用、工业用等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利用,并已经掌握较为先进的技术,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通过对国内外纺织品发展的趋势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纺织产业和信息、生物等高新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而绍兴纺织行业从整体实力和竞争水平上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新兴产业的崛起为缩短中国与纺织强国之间的差距,抢占新的市场份额创造了机遇。

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经济正处于由“保增长”向“调结构”转化的过渡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中国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重点方向,将是国家长期重点扶植对象。“十二五”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调对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具有很宽广的发展空间。

四、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纺织产业更新改造建议

1.深化纺织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牢牢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纺织产业,提高产业用纺织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提升纺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纺织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开发应用,以满足水利、交通、新能源、环保和医疗等众多新领域的需求,深化纺织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纺织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

2.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与标准体系建设。以新能源、新医疗、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为重点研发新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业用纺织行业的进入门槛。根据上下游市场的需求拉长产业链扩大需求,扩大高端产业用纺织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产业用纺织品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质量规范,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产业用纺织标准的国际化水平,降低贸易壁垒。

3.建立完善的行业科技创新体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技术研发为支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用纺织行业创新机制。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建立企业内部技术研发机构,并通过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及高校的科研项目形成产业技术联盟,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鼓励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用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率。注重提高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能力,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并要及时将创新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有效推广应用。

4.注重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对多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企业寻求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纺织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储备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一。纺织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合作共赢机制,千方百计引进和留住各类人才,尤其是要重视核心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纺织企业应建立起良性循环的人才阶梯,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

5.创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政府要加强政策指导作用,积极出台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且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土地和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为产业的转移和集群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争取早日建成产业用纺织品园区,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同时要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满足园区内产业用纺织企业的共性需求。同时积极发挥产业园区内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优化整条产业链,寻求产业横向和纵向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已经成为调整纺织工业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也必将成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机遇,把绍兴纺织业和科技创新相结合,转换绍兴纺织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升纺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创新科技开发新纺织材料,提高附加值,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新型战略性纺织产业区域集聚,加速战略性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绍兴纺织业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朱民儒,张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9,(6).

[2] 孙琪.中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宁波为例[J].经济问题,2007,(4).

[3] 张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解读系列报道(一)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J].纺织导报,2009,(6).

[4] 毛夏红.浙江省纺织行业竞争力研究:下[J].经济师,2009,(11).

第2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从传统纺织批发商起家,涉足建立染整厂和织布厂,创立于1964年的和友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早期多以苎麻线、人造纤维和内衬为主要产品,后期才转而涉足时尚,制造皮箱及皮包用布、成衣用布以及工业用布。

近年来,由于全球环保意识逐渐抬头,和友纺织更积极转型为绿色企业,以“天然环保再生”概念,致力开发环保素材产品,持续锁定追求高质量、高价位的欧美市场,主力提供户外运动用品的帐篷及包袋等产品,营销全球。

不再画地自眼主动出击掌握趋势

“大家一开始比较记得的,大都是和友的醋酸纤维。”和友纺织董事长卓钦铭笑说。回想当年,醋酸纤维是较少人熟悉的新用料,一般纺织厂在未接触过的情况下,无法在短期内就制做出客户需要的产品。但和友纺织因为长期接触不同的原料,加上愿意投入研发,并且用心要求质量,做到成品完美,因此知名度也开始随着订单与产量水涨船高。

现任台湾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曾任纺拓会董事、丝织公会理事长等要职,经历丰富的卓钦铭表示,和友纺织曾有一度和许多同业一样,也走代工路线,当时对于客户的了解大都是通过贸易商而来,客户需要什么?流行的趋势是什么?只有通过贸易商单一管道得之,若是制作的产品不符合潮流,就很难再接到新的订单。

“过去公司不曾想过要参展,因为觉得短期效益不大,直到有一年完全接不到下个季度的订单,我们才惊觉不能只是画地自限,也开始了密集的海内外参展之旅。也幸好有了这个改变,才让我们能掌握最新、最快、最热门的市场及流行趋势。”提起当年,卓钦铭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

不断创新年年参展不缺席

因为深信危机就是转机,所以自1997年TITAS展开展以来,和友纺织就不曾缺席,年年在TITAS展上直接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听取市场的需求,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同时也投入更多资源研发,主导自己的产品开发和设计。

“参展的目的,不是要去抄袭别人,而是要去了解自己哪些不能做,要避开其他人已经发挥的部分,避开技术门坎低的‘地雷产品’,否则很容易就沦为比价竞争,这绝对不是经营公司的长久之计。”这些年到世界各地参展的经验,让卓钦铭更了解,唯有不断创新,走出自己的独特路线,才能创造出不被竞争对手复制的技术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走过世界各地,卓钦铭给予TITAS展高度评价,他说:“TITAS是国际级的盛会,不只是将台湾纺织业的优势及成果,充分展现给国际买家,大家也可以利用难得的机会,与本土厂商进行产品信息的交流。”一方面可以知己知彼,另一方面也可适应客户不同的需要,创造出互助合作的机会,以服务为先,为台湾纺织业争取更多国际品牌客户青睐。

关注环保全力打造绿色企业

近年来随着爱护地球的理念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友纺织也投入了大量心力改造生产工艺,朝绿色企业的目标前进。

“对一般染整厂而言,台湾的环保成本真的非常高。以和友为例,我们每年至少投入5%的费用在环保区块上。”卓钦铭指出,虽然关注环境保护不可避免地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落实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必要的投资,也是产业发展必然的趋势。

实践绿色企业的第一步,就是处理废水问题,其中最大难题,便是空间极度受限的厂区。和友纺织早在1987年,因为位于三重的原厂址无法扩地,为了构建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染织设备,和友纺织将整个厂区迁到现址桃园市观音乡。在占地7000多坪的宽阔场地上,全面打造规划最完整的环保厂房,轻松容纳污水处理系统,为环境环保尽最大的心意及努力,这份用心后来也获得了当地和国际的多项认证肯定。

用心思考锁定高消费、精致的欧美市场

“产业趋势的掌握真的很重要!”卓钦铭再次强调,“就像环保、回收的概念,也都是在几次参展时,与客户频繁接触后才得到的信息。”他也坚信,这股风潮是全球产业今后共同关注的议题焦点。因此,在实践绿色生产这条路上,和友纺织便以宝特瓶回收纱作为主力产品。

卓钦铭表示,“全台第一家量产宝特瓶回收纱、宝特瓶回收布的纺织厂,非和友纺织莫属!”和友纺织也是台湾少数具有整合中游织造以及下游染整一条龙作业能力的大厂,自2005年以来,即长期投入宝特瓶回收纱,并针对功能性特殊PET布进行研发,创立了环保纤维的自有品牌,持续朝绿色生产营销策略目标迈进。

此外,秉持着“高于客户标准要求的超优质量”,和友纺织坚持经营51年以来的核心价值,始终朝向“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是低标,提供超出客户要求的服务品质,对我们而言才是基本”。而和友纺织也锁定欧美市场中精致的顶级品牌,例如:TUMI、时尚精品LeSportsac等,提供高质量的面料产品与服务,走出自己独树一帜的道路。

发展优势坚持以质量创新

曾经历2000年台湾纺织业的出走潮,卓钦铭坦言,当时和友纺织也曾经试过想要接下平价、甚至廉价的订单。“但在质量这一关,自己就过不去,更别提实际获利并不高。所以,我们下定决心不做门坎低、原料获取容易的产品,若是别人一下就复制成功,和友纺织本身的差异性便无法凸显出来,获利当然就会受影响。”

“10多年前,和友纺织曾经协助客户到中国大陆下单、品管,当时也曾想过在中国大陆设厂。”但也有很多的例子让卓钦铭警醒,太多人满怀理想到中国大陆设厂,结果是中国大陆厂商技术成熟后,台商的优势立刻被取代。“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坚守台湾,运筹全球’的运营方针。”用心发展自身优势,创造无可替代的价值。

重视人才培肓鼓励老手带新徒

卓钦铭认为,掌握新商品的独特研发、质量的优良稳定,再加上反应灵活、交货速度快以及台湾企业讲求信誉等特质,这些都是目前台湾纺织业的优势所在,“台湾现阶段最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技术传承和人才的流失。”他忧心地说。

多年来,台湾纺织业一直被视为传统产业,加上信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发达,吸引许多年轻人竞相投入。而纺织学界对于人才的培育与专业衔接,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产业的需求,“不仅纺织专业的科系愈来愈少,即便是相关科系毕业的学生,也一窝蜂往电子业跑。以染整厂为例,现场工作环境高热嘈杂,年轻人投入意愿也不高,工厂内只剩年纪大的老师傅支撑,技术恐有断层之虞。”卓钦铭感叹道。

面临人才、技术严重流失的形势,和友纺织采取了“现场经验与理论专业并重”的师徒制做法,鼓励老师傅带领新手入门,不但传承技术,也关怀新人,期望能多管齐下为公司留住新血。和友纺织多年来也持续在企业内推动产学合作,年年招募新人,并做全面的重点培训。

卓钦铭说:“希望未来五年、十年之后,这群用心栽培手把手带出来的纺织人才都能成为公司、甚至是产业的中坚,与届龄退休的老员工们能够无缝接轨。”另外,在现场实务上,和友纺织也通过各种制度化、文字化的知识管理方式,希望能将老师傅们宝贵的经验保留下来,传承后人。

第3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中国纺织企业究竟怎么了?

纺织业面临挑战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前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虽然我们的纺织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坦率地说,我国纺织业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纺织业整体形态呈现“老化”趋势。

一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少。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至5%。此外,我国纺织品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加工贸易占比近30%,自主品牌只占10%左右,企业只赚取10%的加工费。

二是出口市场集中。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在日本纺织品市场份额一直维持在70%以上,已经饱和。

三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构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正在减弱。根据全球纤维纺织业国际管理咨询机构的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国沿海地区劳动成本不断提高,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0.36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内外因素双重影响

近来,业界不断有人将2008年称作我国纺织行业的“寒冬”。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纺织企业出口产品利润率下降,订单减少,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行业出口明显下降。

纺织服装行业是低利润的行业,大部分都是出口企业,以往也大多采用美元来结算,因此,人民币升值对这个行业的出口企业影响很大。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7关口,升值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经使很多出口纺织企业面临巨大挑战。据海关统计,去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增幅为18.9%,但今年前两个月,纺织服装出口仅有164.4亿美元,增长5.7%,其中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更是同比减少11%。纺织业长期努力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正在“拱手让人”。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出口最大的省份,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减少了11.3%,尤其是对美出口严重下滑,今年前两个月对美国出口额分别同比大幅下降了27.9%和41.9%。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也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今年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消费支出也在减少。

在我国国内,大多数中小纺织企业以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本来就不高,溢价能力很低,对于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承受能力很脆弱。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下降2%~6%。一件加工出口毛衣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约可赚到30元,而目前大约只有1元左右的利润,一些订单甚至会出现亏损。

另一方面,去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外贸调控政策,比如出口退税率下调、加工贸易保证金制度、棉花进口滑准税的征收等,对纺织业的压力过于集中。这些政策效果将在今年逐步展现,使得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在短期内无法消化这些因素带来的“阵痛”。

除了汇率,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也是纺织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市场分析认为,如果完全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人工待遇方面给企业增加的成本,比如加班费、社保等,核算起来,每件成衣就得涨价2元,平均起来每件成衣成本大概提高5%。给企业增加至少30%的用工成本,这还不包括工人健康、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而比较低端的纺织产品,本身利润率大概也就5%~10%。再加上政府连续三年最低工资每年要上涨12%的计划,用工成本将更高。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原来的征税水平大概是15%~20%,两税合并后,对内、外资企业均按照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纺织制造业中的外资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此外,美元贬值、原油价格上涨等也都影响着纺织品出口。在内外多重夹击之下,纺织业正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关头。近期一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调研结果显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只有0.62%。一个容纳约2000万工人的民生行业,正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痛中求变大势所趋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2009年是中国纺织行业最为艰难的两年,企业只要扛过这两年,到2010年中国纺织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有所好转。本轮次纺织产业转型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既有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必然要求,更有来自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但关键更要看纺织企业尝试怎样的改变。

在汇率变迁中求生存。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汇率波动的时期,政府并不需要刻意出面调整,而是应该靠市场来调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借此得以推动和实现。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可以放弃美元结算,而改用欧元等其他币种。另外,企业在最初谈判时,应该充分考虑汇率波动的因素,以防止因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在战略层面上,出口纺织企业应改变过去以成本导向竞争和以价格竞争的模式,转而靠服务、靠产品质量的提高、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位置。

自2005年人民币实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趋势明显。升值除了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外,更直接的是升值造成汇率损失,挤占了企业十分狭小的利润空间。因此,出口纺织企业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影响,可以要求对方提前支付货款以减少结算期内的汇率变化;提前预期未来一定时期美元的变动幅度,在出口报价里核算汇率变动成本,从而锁定汇率。另外,可以不用美元结算而用国际上其他主要货币进行结算,如欧元、日元,因为目前日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

有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而是纷纷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或是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至2个月缩短为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6∶1。

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从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除了放弃美元议价和结算,提价已成了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策略。然而,产品提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纺织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更是过度饱和,贸然提价搞不好非但得不到利润,反而会丢了市场;另一方面,出口退税、劳动合同法等政策调整,人民币加速升值,原材料成本飞涨等综合因素已使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以上,不提价无法生存。对纺织企业而言,提高出口价格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一张难打的牌。有人形容其为“不提价是‘等死’,而提价则是‘找死’”。

事实上,国外客户对我国近年来的政策调整可以理解,但只能接受小幅度提价,提价背后的代价就是不少客户转向其他国家采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出口纺织品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当然希望提价,可是空间已经不大了。”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加速跨国生产布局,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一方面,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消费市场的控制力,改善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配。要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顶尖的服装展示和国际纺织行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的设计、营销、管理理念,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要加速跨国生产布局。近几年来,由于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原因,陆续有一些中国企业到周边国家投资设厂,通过加速国际化布局和跨国生产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国的也近百家。已有一定纺织行业发展基础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吸引中国纺织企业去投资的条件主要是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以及享受最惠国待遇。例如孟加拉国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由于珠三角制造成本快速上涨,已有不少中小纺企开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国设厂。据了解,孟加拉国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多美元,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拥有比较充足的低廉劳动力,比较优势还可以维持较长的周期。

内外兼顾适时西进。到东南亚建厂不会成为大趋势。当地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较低,但配套设施、产业链都远不及中国。在东南亚办厂成功的很少。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多的劳动力,纺织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大量向国外转移。面对严峻的出口压力,我国纺织行业还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纺织行业本身就有75%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当前,我国纺织业内需增长很快,今年衣着类增长速度为28%,高于全社会零售产业16%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而言,扩大内需缓解纺织业当前困境不容忽视。

“今年,44.4%棉纺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转内销状况,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出口”。这是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今年2月的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主要是行业内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很明显的趋势是很多企业加大了内销,比如雅戈尔、七匹狼都加大了国内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开始积极拓展二三线城市。七匹狼近日公布的年报更显示,除东北、华东外,公司其他区域的市场增长速度均超过80%,华南、华北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了100%;同时,该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呈一定幅度的下降。

西进,也许最为现实。如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山东海龙在新疆建粘胶短纤基地,雅戈尔在重庆建服装生产基地。西部的劳动力、土地、市场优势很明显。纺织服装行业里面,成品的制造环节应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东部沿海的任务重点应该落在品牌培育、产品设计研发上。

可持续发展是根本。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要掌握核心的生产技术:开发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纤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量生产出口成品,扎实推进品牌战略,重视开发自有品牌,提升价值。

第4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最近一段时间频频出现的产业升级新闻里,有一条很让人注目。

2009年2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许坤元率领十几位纺织业的顶级专家、院士,来到山东济宁,为山东如意集团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承担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方法”技术,举办鉴定推广会。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倍受行业领导和专家们的关注。杜钰洲亲自下到到纺织车间,仔细察看了在电筒映照下才可发现的细若游丝的纱线。这种纱线纺织出来的面料滑若凝脂。在场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一项重大的原创技术;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杜钰洲随后连夜主持专家论证会。会上。这十几位纺织业的顶级专家分析认为,这项技术一举突破困扰纺织业的两大“瓶颈”:一是将理论和现有设备进行颠覆性改造,规模化生产纱支极高的极品面料:二是把纤维使用下限大大降低,将以往不能用、不好用的材料化为精品。

翌日,在面对全国大型企业的推广会上,杜钰洲说“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是:在传统的环锭纺、平行纺设备中,添加了一种“加捻三角区”装置,降低了纺纱机对纤维根数、长度和细度的要求:原来36根纤维才能满足的纺纱极限。现在18根甚至更少就能成纱;原来只能做低纺的原料能够做高纺;甚至落毛、落纱之类下脚料还可以再生利用;原来不能纺或不好纺的羽绒、木棉纤维可以织出漂亮衣物;原来爱起球的羊绒、羊毛面料陡然光洁靓丽……不仅如此,毛、棉、麻、化纤等各种纤维还可以任意组合,织出不同成分和功能的系列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该技术在国内推广,至少将增加纺织业上千亿元产值和上百亿元利润,对提升中国纺织产业内涵价值、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困境、加快纺织强国的建设步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表示,该项目方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在美、日、韩、欧盟等国和地区申请了专利保护。

杜钰洲进一步指出,纺织行业并非外界所认为的夕阳、限制类、高风险的产业。纺织行业要将创新深入到细节,扩展到系统集成。技术上的突破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

目前该技术已在山东如意进行试产,粗略估算可以降低20%的原料成本,此外还将带来工作周期的缩短以及效率的提高。

振兴必先转型升级

这次技术创新,传达着纺织行业振兴的信息。突显了纺织业已开始迈向科技创新时代。有望使中国摆脱用“8亿件衬衣换一架进口飞机”的尴尬境地。近期《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做出决策,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力图使中国纺织业未来3年达到三大目标:即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长速度,纺织工业生产保持13%的年均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20%的年均增长。如若此三大目标都能如期实现,中国将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和其他专家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而是深入到企业车间里和他们交谈,寻找技术和管理上的突破关键。杜钰洲表示,“尽管纺织业遇到不少困难,但大趋势没有变。我们应当把平台期看成转型期、机遇期,从容应对,顺势而为,这才是正确态度。”

不过,就此判断中国纺织业将实现V型反转也为时尚早,因为纺织业已经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政府居服务者的角色,对这一行业的支持引导只能四两拨千斤。

产业强则经济强。事实上,中国吸纳就业最大的行业之一――纺织业振兴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失衡局面,避免经济指标出现大幅度滑落,也是我国下一轮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因此,要振兴纺织业,发展、转型、升级在所难免。这几个词也就成为规划中的关键词。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近一年多来,从化纤到织造、印染,整个纺织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亏损、停产、倒闭逐渐成为目前中国纺织企业生存常态。

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的困难并非始于今日。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诊断。一种诊断认为,既有要素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原因。不仅要素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不可避免。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和劳动福利要求的上升,因此。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的底端。

另一种诊断则认为,在产品附加值过低,生产成本不再低廉的情况下,企业走向衰落乃至死亡,乃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产业升级。

在行业上高度集中。在资金上高度分散。如何改变这一现况。摆脱困境与危机。是今天的纺织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广东省政府的“腾笼换鸟”,就是这种思路下的政策导向。只有迅速完成产业升级的企业才能完成痛苦的转型。升级自然是大势所趋,转型却依然需要“寻路”。

不过,如何把握历史契机,实现转型升级?一种简明扼要的回答是:立足现有的资金、经验、人才、市场,整合力量,把零售的“连锁”起来,把零散的“规模”起来,把零乱的“标准”起来,最后形成永久性的“品牌”。

振兴之路不好走

危机中孕育着机遇。2009年将是继续充满着风险和危机,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一历史性机遇中实现浴火重生。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说:“目前国际需求下降的比较厉害,而国内市场其实仍有很大潜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目前,我国农村每年人均在衣着方面的支出不足200元。与城市1000多元的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

据悉《纺织行业振兴规划》亦建议,国家效仿“家电下乡”的模式,考虑相关措施促进纺织服装下乡。参与方案的人士说:“尽管家电下乡的模式不可能完全复制,但可以采取别的方法来刺激农民对纺织服装的消费,比如发放专门的纺织服装购物券。”

一切都在表明,《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带来了转型的契机。把握这一契机,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升级,将会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纺织企业所要全力以赴的关键之所在。

第5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在讲话中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环保改造将成为纺织产业的一个总体趋势。纺织环保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原料生产商和服装制造商以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共同开发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环保科技面料,并加以充分推广应用,在满足人们对时尚环保的追求的同时,完成纺织业的减排重任。天然集团作为一家科技型纺织企业,通过科技创造时尚,时尚创造价值,所获得的成就值得肯定和鼓励。

在本次会上最为引人瞩目还是无浆料织造技术。主办方在现场每位嘉宾面前摆放了新材料面料、无浆料生态面料供近距离观摩体验。其精美的花型、出众的手感和所蕴涵的科技、生态、节水等多方面价值令到场嘉宾和媒体交口称赞。

天然纺织集团董事长朱国民详细介绍并展示了无浆料织造技术成果。无浆料织造技术是通过特殊单根纱线的处理工艺来提高耐磨性,增加柔软度,配合合适的制造工艺,避免上浆、退浆工艺,达到最高效率的免浆料生产工艺要求。无浆料织造工艺与传统梭织织造工艺比较,减少了上浆、退浆的工序以及后整理过程中的烧毛工序,大大减少了水和能源的消耗,还可以有效避免服用面料上聚乙烯醇浆料残留问题,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提升面料的产品档次。在本次会上,天然集团还在全球率先提出“零排放”纺织品概念,并表示未来将努力挑战这一纺织业革命性命题。

会现场展示了天然集团研发的优质丝光纱线,以优质的埃及长绒棉为原料,应用汉麻、棉、桑蚕丝、天丝、竹纤维、莫代尔等多种材料混纺,生产出新型的优质丝光纱线产品,色泽鲜艳丰富,触感光洁细腻,适用于梭织针织等多种面料类型。据悉,目前天然集团拥有NATURE标志的优质丝光纱线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丝光棉产业规模居亚洲第一。

第6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化解结构性矛盾

化纤行业是纺织业的上游产业,也是我国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2000年后的10年间,我国化纤行业掀起投资热潮,盲目的产能扩张推动行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2011年末,行情陡然下滑,化纤需求明显下降,10多年快速扩张导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成为影响化纤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2012年起,化纤行业积极主动调整。“粗放式、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化纤行业必须控制产能放慢速度,着力转变发展模式,主动把握技术、品牌、生态等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化解内在结构性矛盾。”端小平说。

“经过调整,尽管化纤产业规模仍呈现惯性增长,但增速已经明显回落。”端小平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控制化纤产能,年均增速将保持在3.6%。

进一步减速,一是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整体发展将会持续放缓;二是由于化纤行业前期发展过快,基数已经很大。“增速的降低是在原来远高于国际增速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即便是3.6%,也将会略高于国际平均增速。”端小平说。

加强品牌建设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软实力”正逐渐成为化纤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化纤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是纺织业竞争力整体提升的重要支撑。深化基础学术研究,强化上下游联盟式发展,创新科技平台建设,成为我国化纤行业的必然选择。

作为首批36家科技部试点联盟之一,“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于2013年成为纺织业首家获评科技部A级的联盟,承担的“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技术研发”课题,成功开发出高亲水仿棉聚酯纤维、吸湿速干仿棉聚酯纤维和易染色仿棉聚酯纤维三大系列产品,于去年7月通过科技部验收。

加强品牌建设是化纤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针对化纤产品远离终端消费市场这一特点,化纤协会创新性地开展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研究与”。“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将目前中国最新的化纤新产品推荐给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品牌价值。”端小平说。

2012年以来,来自103家纤维企业的271种纤维产品在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活动中得到推介和展示,为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开拓下游用户渠道,打造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平台。

开拓增长空间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是化纤行业,而化纤的增长部分将主要由产业用纺织品拉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高性能纤维将迎来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国内外专家为化纤行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指明了方向:智能、绿色、高性能。

第7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中国上述三类商品2002年对美出口额为4.22亿美元,而同期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总额为90亿美元、全球出口总额为627亿美元,仅就贸易比例而言,美方此次设限对我方造成的影响并不太严重。但如果此种“保障措施”开了先例,今后中国对美出口的其他各类纺织品也很可能遭遇限制,且欧盟、日本等也可能效法美国,从而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全面打击。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出口部门,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涉及纺织原料种植、生产和加工的农牧民超过1亿,产业国际依存度约40%,如果出口下降1个百分点,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6万人失业。职是之故,对美方启动“保障措施”之举决不可轻言让步。

此次中美贸易纠纷其实早在2002年9月已露端倪,当时美国纺织业利益集团通过“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ATMI)”向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下属的“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CITA)”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胸罩、袍服、手套、布织箱包等五类纺织品设限,只是由于“程序原因”,当时美国政府并未受理。2003年以来,事情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变化:5月,CITA正式公布了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措施的实施程序;7月24日,ATMI将设限请求提交美国政府;8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正式受理该请求;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在结束访华之前宣布,美中双方已经同意建立纺织品贸易定期交流机制,以经常交换信息并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出现问题时寻求解决办法;11月12日,为了缓解中美贸易摩擦,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带队的中国贸易代表团同美方签订了价值超过60亿美元的汽车、飞机引擎和商用飞机的采购合同,而第二个赴美采购大豆、棉花、谷物、化肥、矾土以及电信产品的中国贸易代表团也原拟于11月19日启程;恰在此时,美国政府通过了对中国三类纺织品的设限措施。

美国政府何以“反复无常”、“以怨报德”?其实依美国政治运作逻辑,政府只是各个利益集团博弈和表达的政治工具,前述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的曲折发展表明,总统大选前夕,美国纺织业利益集团对布什政府的影响终于占了上风。ATMI关于“中国非法出口补贴”、“中国将其货币贬值40%”等耸人听闻之词自然不值一驳,而美国纺织业的严重衰退与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的迅速增长却也是客观事实,这既是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也是美国进口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结果。

第8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关键词】世界重心转移;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国际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4—0077—09

在从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有一种此前已经出现的趋势在加速发展着,这就是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趋势。由于这种趋势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以及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等等的发展变化以及世界的未来,因此,这种趋势的出现和加速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例如:

早在1995年6月9日的德国《时代》周报就在《亚洲——伙伴还是对手》一文中,提出了世界重心重新东移的发展动向。

在2006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指出这种转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变迁,其影响之深刻不亚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1]

据2008年10月13日法新社纽约电相关报道,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则指出这种转移对于改变国际格局的重大影响。他说,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地缘政治变革,世界的政治格局正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二战以来美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时代已经结束。”

2009年,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指出,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统治了世界长达五个世纪的欧美的权力秩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2]

2011年,在目击了世界重心东移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进一步加速的情况以后,阿根廷迪特利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胡·加·托卡特利安发表文章,强调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和推动了世界权力的重新分配,这是其最突出的政治特点。”[3]

那么,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的表现和内容是什么?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它是怎样加速的?西方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阻拦其发展?这种转移又怎样影响世界形势的发展?

一、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表现

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的转移,首先表现为世界形势的发展扭转了多少个世纪以来重心由东方向西方转移的发展趋势,开始倒过来呈现出世界重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发展趋势。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特·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发现,人类历史的重心在几千年的过程中日益由东方向西方转移,它起源于亚洲的内陆草原,然后转移到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再后又越过希腊和罗马,向西北欧转移,最后在2000年前跨过大西洋。而现在,这个发展趋向正在颠倒过来:世界重心正向东移动,即从北美重新移向太平洋—亚洲地区。

对于世界重心由东方向西方移动、再由西方向东方移动的这种情况,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大国的兴衰》一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曾经以印度的纺织业为例,作过生动的描述:

回顾18世纪,印度的纺织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是,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接着陆续出现一批拥有数百部蒸汽纺织机的工厂以后,情况就完全改变了。英国纺织机生产的布料比印度的手织布料更均匀,价格也更便宜,特别是在英国占领了印度次大陆以后,更是顺利地取消了当地原有的配额限制和各种保护,让来自英国的纺织品源源不断地在当地倾销。随着外国机械化生产的浪潮排山倒海地涌入,印度最著名的纺织业也难以匹敌,以致急剧萎缩。至19世纪末,单以英国兰开夏郡生产的纺织品而言,其中多达40%都是出口到印度去的。到了1900年,英国人均工业化比率(即一个国家的工业制品相对于人口的比率)竟然是印度的100倍!而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两国的发展还不相上下。

保罗·肯尼迪接着描述说,然而,时移势易,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世界局势的发展又倒转过来了。过去数十年来,富国不断地把纺织业与其他机械运送到穷国去,发达国家在全球多个地区投入资金和成立合资企业,迫使当地政府开放市场,从而使印度输往富国的纺织品又增长起来。时至今日,中国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0%和8%,两国进一步垄断全球生产,分占全球财富,继而享受全球权力,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趋势。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保罗·肯尼迪说:“当我们的读者、公众及传媒沉迷于伊拉克危机或等话题时,世界生产重心也同时出现急剧变化,从‘第一’世界转到‘第三’世界。风水轮流转,我们却仍懵然无知。”[4]

第9篇:纺织业未来趋势范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丝绸制品带到西方,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因此这条出使之路被命名为“丝绸之路”。如今,国外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的商品,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纺织工业也开始新的征程。

在快速增长的红利期过后,纺织业市场逐渐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增长动力日渐匮乏。当下,我国纺织业的优势已然弱化,由于东南亚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欧洲等国家的文化优势,我国纺织业处在被挤压的状态,能否冲出重围,则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找准“痛点”

凡是提到纺织业,大家脑海出现的画面便是众多纺织工人在机器前工作的场景。其实不然,廉价劳动力、世界工厂等符号早已不再是我国纺织工业的标签,取而代之的则是创新工厂、绿色环保的新纺织业。那么失去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我国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还存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不存在,但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远不止廉价的劳动力。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呈增长趋势,之前我国纺织业的优势体现在劳动力上,就目前而言,要从纺织业的整个产业链出发,往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去拓展,在更高的层面上寻找新的增长点,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陕西省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首批全国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试点园区、商务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确定的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该园区作为西北纺织行业的代表,为了提高园区的市场竞争力,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党工委办公室副主任赵明华表示,虽然劳动力的成本逐年上升,纺织业发展进程步履维艰,但是可以突破旧的传统格局,从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在纺纱、印染、服装服饰加工、家纺制品和纺织新材料、新面料方面的完整产业链来进行实施规划,实现一条龙服务,向更高领域迈进。

棉花作为纺织业的基础上游产业,它的变化直接影响整个纺织产业链。孙淮滨告诉记者,棉花在我国市场化竞争中处于相对缓慢的领域,由于对棉花实行时而放储、时而收储的调配政策,对进口的棉花实行配额管制,超配额进口实行滑准税,导致棉花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反观整个纺织行业又完全市场化,时常会出现体制不对称,尤其棉花价格受到波动时,对我国纺织业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棉价的波动会直接让纺织业进出口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孙淮滨表示,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包括金砖四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经济还未完全恢复,并且欧盟整体经济的不振,导致外需不足,恢复乏力,因此我国纺织业的出口形势面临挑战。在内销环节,增速也在放缓,尤其是实体店的销售受到网络零售的冲击。

Analysys易观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6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B2C市场服装交易规模达2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7%。第二度是春、夏服装换季时节,“4.19”、“5.20”、“6.18”等大型电商促销季,都带动了线上服装市场整体增长,天猫以77.1%的市场份额依然保持领先,京东以9.5%位居第二,唯品会以8.2%位居第三。

据悉,自2012年11月11日,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拉开大幕,每年在该日,网上零售额呈快速递增状态。在今年,更是打破以往的交易额,开始仅6分58秒,天猫“双11”交易额已达到100亿元。

在临近“双11”购物狂欢节之前,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受到网络消费的冲击,很多百货商场、超市等实体店都开始了折扣活动的预热,其目的就是减少网络销售对实体店的冲击。

克服“难点”

我国本土服装品牌在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导致发展缓慢之时,国外的服装品牌看重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它们进军国内市场,造成国内服装品牌“雪上加霜”的尴尬局面。

以国外Zara、H&M等标榜快时尚的品牌为主,它们抓住时下最流行的元素,主要吸引一批85后、90后的消费群体。快时尚又称快速时尚,其源自20世纪的欧洲,欧洲称之为“Fast Fashion”,而美国把它叫做“Speed to Maket ”。快时尚提供当下流行的款式和元素,以低价、款多、量少为特点,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孙淮滨表示,国外快时尚的品牌对我国本土服装品牌有一定的冲击,但这些品牌的供应商很多来自于国内的企业,因此它们进入中国市场也带动了一批前端的服装供应商。

据赵明华介绍,为引导入园企业走品牌兴企、品牌创新之路,新兴纺织工业园区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纺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建设,建立了奖励体系,加大了对纺织企业的扶持力度。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品牌的建设对抵御外来品牌具有一定的作用。国外的众多服装品牌能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主要依赖于对其品种的开发和品质的严格要求,品牌认可度高,从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Zara的400多位设计师每年会推出超过12000-20000款设计,平均每周会换两次新货,增加品种供消费者选择。国外的服装品牌发展如火如荼,国内服装企业能否改变一成不变的现状,取决于对品牌的建设。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部署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在孙淮滨看来,“三品”战略的实施对“十三五”时期纺织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引导推进的作用,通过丰富品种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树立质量为王的理念,品牌则需前两者共同来体现。还需有打造全产业链品牌的概念,从纺纱、制造、印染到终端产品都应有品牌建设。

要打破国外快时尚品牌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冲击,就需通过打造品牌来突出中国特色。纺织业对国民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的行业,在国内外服装品牌发展兴盛时期,该问题尤为明显。未来发展纺织工业,解决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迫在眉睫。孙淮滨充满信心地表示,在纺织行业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环节主要是印染产业,而该产业作为纺织行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乃至整个纺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为了攻克此难题,将会加大对排污末端的处理,尽可能地做到少水、无水印染,通过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能源低碳化的标准来建设绿色工厂。

创新“亮点”

纺织行业中的服装产业正在突破对服装最初的定义,从舒适性、保暖性来进行着重突破,衣服不再简单地只是蔽体御寒,还能监测身体,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美国知名牛仔品牌李维斯(Levi's)推出了音乐外套,它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温度和物理能源等可持续能源,外套的布料由丝质透明硬纱制成,音乐播放功能则由一个全布料电容键盘控制了,人们只需轻轻一按,衣服就会开始播放音乐。澳大利亚的Bionic Bra借助智能布料、3D打印和仿生肌肉等多种黑科技,就能够准确判断出人体的移动状态,自动对内衣的松紧度作出调整。

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不止于智能电器那么简单,而智能服装或成下一个新风口。用科技定义时尚,国内以柒牌为代表,一扫对传统男装的认知,推出多功能智能夹克,该夹克拥有精准记录运动数据、遥控拍照、睡眠监测以及清晨唤醒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