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纺织行业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纺织行业市场现状

第1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咸阳;纺织产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182-02

咸阳市政府将纺织产业作为咸阳市的十大产业之一,纺织产业是咸阳市传统的优势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和出口创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咸阳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咸阳纺织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咸阳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

2009年,咸阳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7户,棉纺织行业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咸阳市纺织服装企业开工率基本处于正常区间,风轮公司由于企业改制减员较多,开工率不到70%,伟达星光纺织公司、永福祥纺织印染公司因市场原因2008年以来处于停产,其余企业都能正常开车生产。随着国家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对企业运行的正面影响已逐步呈现,表现为企稳、回升、向好,1―11月份全市纺织服装工业产值达34.84亿元,同比增长15.51%,全市拥有纱锭95.29万枚(其中乾县40万枚),各类布机7 660台,年产纱4.86万吨,年生产棉布、混纺布25 387万米,印染布9 000万米,年生产服装110余万件,包括西服、休闲服、工服、衬衫、儿童服装、针织服装和床上用品等。

二、咸阳纺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咸阳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咸阳纺织产业在发展中具有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和科技发展潜力大等优势,但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

(一)科学技术有潜力,但研发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

近年来,咸阳市的棉纺织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但重装备引进、轻产品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新产品开发的投入普遍偏小。企业在适应市场需求,结合装备优势研发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方面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先进装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产品研发上视野也不够宽阔,仅仅立足于企业自身技术人员,不注重借用“外脑”,也不注重市场调查,使研发的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机制导致企业经营不灵活,负担沉重

咸阳的纺织厂大都是20世纪建立的国有大厂,企业员工大都是终身雇佣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员工数量不断增加,在职员工和离退休员工的三险及福利开支无形给企业增加了负担。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依然存在,工厂生活区的物业、采暖、住房维修等支出仍是由厂里支付,同时厂里还要负责办学校、医院等。每年的巨额开支使用于生产的资金量减少,纺织企业微薄的利润面临近万名员工的生存只能负重前行。如,西北二棉作为咸阳纺织工业中的骨干企业,在职职工6 500多人,离退休职工有3 600多人,等于集团要养活将近10 000名职工的生存,企业负担过重,导致利润和经济效率低下。

(三)纺织企业的品牌优势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

咸阳现在拥有各类纺织企业90多家,产品总产值占陕西省纺织工业总产值的45%,咸阳市现有各类布织机2.5万台,从业人员4.8万,主要产品有床单、门帘、壁挂、台布、鞋帽、拎包、玩具等多种工艺品,产供销链条较为完善,已形成有礼泉“纤手”,乾县“秦彩”,武功“苏绘”,兴平“金梭子”四大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但在纺织工业产业链的下游生产环节的服装行业,并没有自己知名的品牌,更多是作为香港、上海、江浙和福建等许多著名服装企业的坯布供应地,内销产品也没有真正成为下游企业的直接供应商,依靠中间商定货来销售产品的方式仍大量存在。此种销售渠道对中间商的依赖性较大,在价格谈判时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不利于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市场灵敏度差,加大了营销工作的被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限制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原材料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逐步走高和工人工资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银行对纺织企业不仅收缩了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也压缩了流动资金的投放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缺已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二是纺织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依赖于银行贷款,没有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融通资金。

三、促进咸阳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延伸纺织产业链条

通过将咸阳纺织工业与陕西省的纺织工业、山东、福建等地的纺织工业的各种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在咸阳纺织工业价值链中,处于上游的棉纺织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技术装备更新速度较慢。棉纺织业不仅生产规模大于下游产业,其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成本竞争能力也都位于全国前列,是陕西省纺织工业的优势产业。处于下游的印染针织、棉制品、服装业的竞争力都比较弱。这些行业一是生产规模小,技术质量水平低,特别是花色品种和款式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开发水平较差。二是缺少品牌优势,特别是下游产业名牌产品少,市场号召力差。

因此,咸阳纺织工业在产业链环节上,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延长咸阳纺织工业的产业链,加强产业链生产下游的服装生产,并定位于生产功能性服装为主;二是可以介入江浙、福建、山东等地纺织行业的产业链,成为他们服装生产最主要的中间产品供应商;三是为了西咸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咸阳纺织工业与西安的纺织工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强强联合,做强做大西咸棉纺织行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西北棉纺织供应基地。

(二)加大对科研技术的资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发生在咸阳纺织行业的各个环节、各类企业层面上。国家重点支持的纺纱、织造、印染和化纤等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纺织装备的自主化水平,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能够从整体上改变咸阳纺织行业的面貌,提升咸阳纺织行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一旦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就可以在纺织行业链条中自主延伸,通过产业的集聚效应,扩大影响力,整合产业链,达到推进产业发展的目的。

(三)咸阳纺织行业要大力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陕西的农村市场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的扩大在保证纺织工业增长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衣着类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4.8%,高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个百分点,面向内需的纺织市场销售势头良好。2008年,陕西省和咸阳地区的农村人均收入分别是3 136元和3 511元,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纺织品服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咸阳纺织工业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流通渠道,转变营销模式,繁荣城乡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四)进一步推进咸阳纺织企业的体制改革,减轻企业负担

咸阳纺织产业可采取以下方式加快国有棉纺织企业体制改革:首先,通过产权改革将国有棉纺织企业转变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出资购买等途径,有计划、有步骤的变现国有资产;其次,积极发展个体、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棉纺织业体制结构的转变;最后,借助加入WTO后各成员执行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之际,改善投资环境,放宽对外资经营行业所有权控股、投资地区限制,充分利用外资,加快国有大企业的嫁接改造。

第2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纺织品市场上一些已经定型的产品,如西装和衬衣等,一般不可能对其款式进行再次翻新,因此也不太可能对这些方面进行进行保护,但是在设计中对各类时装类商品还存在较大的创新空间,保护条件也相对易于成立。对纺织品外观设计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为了授予和维护相关设计人员对自身创新和独创的外观设计在相应的法律期限范围内能够享有独立的占有权利,进而通过外观设计这一无形资产获取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而如果某一项产品外观设计与现存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中已有的外观设计没有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这外观设计不是设计者独创或创新的,而是对已经存在的外观设计的自行复制或模仿,则可以判定为设计者具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首先,我国纺织品外观设计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遭到破坏,甚至出现诚信危机,在知识产权保护日渐受到重视的国际社会逐渐丧失了相应的话语权,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处于受审地位,区域竞争优势被逐渐削弱[2]。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众多纺织品生产和贸易大国都积极调整自身发展政策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压力,而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的侵犯阴影无疑增加了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难度。其次,大量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纠纷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国对我国实施贸易壁垒的依据,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发展设置了新的障碍。在实质上,国际配额制度正式取消后,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贸易自由化,反而在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劳动标准、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限制贸易的措施,给纺织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发展障碍。在自由贸易体制的影响下,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贸易限制行为的“官方”理由,而我国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侵犯现象的频繁出现,成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限制的重要依据,对我国纺织品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最后,知识产权侵犯行为对我国纺织品外观设计的创新之路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相关产品失去品牌升级的机会[3]。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下,现代纺织品工业逐渐向着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新兴的纺织工艺与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纺织品外观设计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而侵犯外观设计知识产权的行为虽然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一定利润,却必然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不良带动效应,对外观设计行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品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限制产业升级的进一步发展。

三、以中国轻纺城为例探究走出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侵权困境的对策

(一)中国轻纺城应对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侵权困境的措施

位于中国浙江绍兴地区的中国轻纺城为应对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创造性的建立起“花样”登记保护体系以及省域间联动维权体系,切实推进浙江省的传统纺织业实现了“智造”性质的升级,外观设计侵权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首先,以花样保护应对花样抄袭。近几年,中国轻纺城的花样盗仿现象曾经一度泛滥,严重影响了外观设计企业进行设计创新的积极性。鉴于此,浙江省联合绍兴市县三级工商管理部门对侵权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针对侵权问题司法保护周期相对较长的难点,结合著作权法中的相关条文,将“花样”作为纺织品外观设计中的特有性质进行保护,最终通过版权以及工商部门的联合协作,扭转了恶抄风气。其次,由一地的本地治理转变为多地的联合维权,真正实现了多地联合知识产权保护,浙江省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我国其他各省市工商部门和纺织业相关行业组织,共同起草制定了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打开了我国跨省合作实施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局面[4]。第三,以智造引领行业产业升级。纺织品外观设计的知识版权受到相应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轻纺城兴起了创新“智造”的,推动了轻纺城纺织行业的发展。但是,同时,纺织品外观设计商业价值相对较低,创意附加值不能在市场机制中全面反映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为此,当地政府通过实施外观设计知识版权保护以及引入相应的市场交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外观设计的创意性发展,为纺织业行业的生机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二)我国纺织业行业走出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困境的对策

我国政府工商管理部门以及纺织行业的相关组织为应对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积极探索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够改善当前纺织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如加强政府管理力度、构建四位一体保护体系、强化教育宣传、严格版权授权登记流程、加强品牌建设、规范管理、助推创意产业、保护商业机密、鼓励企业创新、强化行业自律以及严格版权侵权纠纷处理等,下面本文选取其中几点进行具体分析:其一,积极构建四位一体保护体系。各省市纺织行业和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创建纺织品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各省市自身发展情况成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花样版权登记管理办公室以及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等,最终形成集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行业组织协会自律和司法部门司法支持于一体的三级部门联动机制。政府工商管理部门也应该在我国现有法律的支撑下制定相应的产权认定和保护规定,以政府工商保护为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相应的保障,最终形成上述三级联动机制与工商管理部门仲裁调解相联合的四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其二,加强教育宣传。在工作中应该坚持将提升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作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前提。政府可以联合行业相关组织积极组织各企业领导和设计人员开展知识讲座,进行集中性教育;同时,以市场座谈会为依托,开展阶段性教育;围绕纺织品外观设计这一主题开展专题性教育,积极联合相关媒体部门做好动态宣传教育,多方联动,保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能够深入人心,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行业氛围,激发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其三,加强规范管理。积极定制并广泛实施大户联系制度、信用公示制度以及信用黑名单制度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机制,进一步将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与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诚信度相挂钩,逐步改善单打订单的不良现状,多头并进,促使现代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以及常态化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完善工作人员保密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对商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实行长效管理。其四,推进行业自律。根据各省市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适当成立跨行业自律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中心,积极引导防止行业中的相关行业组织以及与纺织贸易相关的市场商会参加。通过加强行业日常管理,推进行业组织以及市场商会之间实现良性沟通,联合维护纺织品外观设计知识产权。同时,可以组织行业管理组织创立外观设计版权事务所以及维权中介机构等单位,为版权保护提供更为广阔的渠道,逐步促使纺织行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正式步入到专业管理轨道中。其五,鼓励纺织企业积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改善了我国纺织行业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促使纺织行业逐渐走出侵权困境,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各项成果的取得也极大促使相关企业开始加强对纺织品外观设计进行和创新,通过独创增加产品的商业附加价值,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已经有一大批企业成为国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试点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我国纺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化开展。

四、结语

第3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纺织行业;市场发展;管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也逐步实现创新探究,新型社会经济发展结构逐步打破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格局,现代经济发展结构多元化发展,纺织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实现产业市场结构的深入探索,优化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现代经济发展结构全面创新发展。

二、纺织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探究

1.经营理念滞后

现代经济发展领域中,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单一结构向多元经营模式转变。纺织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结构中的重要分支,是传统产业结构中的代表,但从纺织行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理念之滞后,一方面,纺织行业的经营理念,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限制,导致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处于萎靡的发展状态,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收益性低,纺织行业的销售市场开拓性低,对传统产业的新时期转型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阻力;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业的经营思想中缺乏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指导,纺织行业中商家经营为了达到各自的利益需求,无法达成共识的销售市场,导致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发展局面四分五裂,纺织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低。

2.市场信息技术性差

纺织行业中经营的市场需求分析不全面,单一的纺织行业信息结构严重阻碍了纺织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大众需求的把握,纺织行业的产品经营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如果纺织行业的市场信息资源的获取健全程度低,会导致纺织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的产业是否适应大众需求,是否良好的应用了当前的流行元素,要取决于现代纺织行业企业的经营结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完整性、灵活性复杂造成不利影响。

3.纺织行业的经营模式不健全

现代纺织行业经营发展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纺织行业的市场探索发展的经营模式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经营模式处于不稳定的经营状。例如:纺织行业现中存在经营销售市场的开拓广阔性较大,但纺织行业的产品质量管理结构松弛,无法达到现代经营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或者存在经营市场开拓完善水平低,产品质量上乘,但取得的经济利益较低的情况发生,对纺织行业的市场开拓与经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纺织行业市场发展与产品经营的脱节情况发生。

4.经营结构不完善规模局限性

我国纺织行业市场发展中存在市场经营不完善的经营局限性,一方面,纺织行业市场发展缺乏有力的营销发展模式,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营发展的需求,使企业的市场经营优势丧失,具有特色的纺织行业在营销模式处于劣势地位,从而缩小了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经营中,产业发展的经营中,传统的纺织行业经营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造成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格局处于相对劣势的市场经营趋势中,长期纺织行业的恶性循环,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甚至成为阻碍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

三、实现纺织行业市场发展及管理对策的探寻

1.转变经营理念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经营产业的表现形式,为了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发展环境中,纺织行业的市场拓展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必须转变现代纺织行业的产业经营理念,经营者要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经营理念,逐步开展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适应企业时展的需求,例如:可以将纺织行业与产业经营实现产业相关产业的合作经营,包括纺织行业与旅游产业、装饰品产业等多方面的联合经营,进一步拓展纺织行业经营者市场销售渠道,转变纺织行业传统经营理念;另一方面,我国纺织行业结构的经营市场的开拓,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要善于建立纺织行业经营者的整体经营市场规划,善于从理念上分析当前经营的需求,同时又能够实现对未来潜在经营市场的探索分析。

2.畅通市场信息

实现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市场经营探索的空间结构得到发展,必须保障纺织行业的经营市场信息畅通性,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例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国纺织行业的信息开拓提供发展空间,例如:纺织行业可以形成国内纺织行业经营市场发展的信息公布空间,或者建立网络信息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信息技术资源在纺织行业发展转型中的综合应用。例如:为了实现我国纺织的信息应用的畅通性提高,可以结合现市场经营开拓的新模式,O2O的行业市场经营管理,或者进行纺织产业经营市场需求调查,建立企业经营谈论虚拟空间,成分发挥现代新技术在纺织行业信息资源综合化应用的作用。例如:应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沟通软件,逐步形成纺织行业市场信息畅通经营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保障了纺织行业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的信息畅通性提高,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信息渠道。

3.完善经营模式

实现纺织行业市场经营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探究,完善行业经营模式,我国行业经营模式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的把握水平是否符合产业经营的需求,是纺织行业占领经营市场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产业经营中出现纺织行业经营质与经营模式不相符合的情况,一方面,保障企业经营中产品质量的检验模式完善。例如:从纺织行产品生产的原料,加工过程,产品运输等方面的控制,保障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开拓纺织行业的经营市场,市场信息的畅通为纺织行业的产品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营市场发展信息,善于应用产品挖掘潜在的经营市场,促进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时期的市场创新的经营发展。

4.市场销售方式的创新

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策略,需要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发展,现代产品营销模式中,产品经发展中,体验式营销是现代产品经营中主要的营销手段,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善于完善与发展,必须善于把握企业经营产品的优势,在新的营销模式中凸显纺织产品的最佳亮点,从而紧紧抓住大众购买的核心经营理念,进而挖掘经营市场;另一方面,从产品经营市场需求入手,纺织行业的产品种类多样,要善于、分析产品在大众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将“替代品”转化为“必须品”,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最大限度发挥产品经营的价值,扩展经营的纺织行业产品需求。

5.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进步

商品价值取决于市场需求量的多少,而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供应因素中,产品经营的个人产品生产速率大小,对企业产品经营的价值起到决定作用。为了提高个人产品经营与发展的经营速率,必须进一步开发纺织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的进步,优化纺织行业中产品经营发扎的生产技术水平创新。例如:纺织行业进行技术培训中,将现代自动化产品生产技术应用与纺织产品的生产领域,达到现代纺织行业的技术应用发展水平的创新探索。

此外,实现现代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的创新发展,需要对我国国家轻工业发展领域相关政策的把握,善于分析我国政府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提出的产业经营创新发展的新策略,并结合国内外纺织行业技术设备、经济发展等相应的经营资源,达到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与发展的开发。

四、结论

纺织行业的创新探究,为我国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提供发展新空间,结合纺织行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产业结构探索发展的整体创新发展对策,包括发展理念、发展结构,发展市场、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探索,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综合创新,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结构的科学性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媛媛.探寻新形势下资本市场与纺织行业的融合全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发展研讨会召开[J].纺织服装周刊,2010,30:11.

[2]张群祥.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心智模式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2.

[3]杨晓东.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与四川纺织工业发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0.

[4]周雪霖.四川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的反思及对策建议[D].西南财经大学,2000.

[5]黄洪燕.我国纺织服装类外贸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D].江苏大学,2009.

第4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尘埃落定,让处于寒意阵阵中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再次成为焦点。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在内的业内专业组织对此多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促进剂”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行业内企业的压力。

作为海外依存度高达30%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中国纺织产品此前量价齐跌,10年来首度出现全行业负增长。

显然,创新与转型已成为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谋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振兴规划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顺应和带动整个产业进行变革的切入点和出发地。

政策支持提振行业信心

支柱产业、纺织强国、强劲增速,这一系列词汇都是目前用来形容纺织服装产业的“信心标符”。而就在2月4日之前,限制性产业、夕阳产业、出口剧减、订单萎缩、亏损难关还是频频描述这个产业现状的常见字眼。

还不仅如此。在2009年经济放缓的预期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日前乐观地给出行业的三大目标,“未来三年中国纺织业将力图出口保持8%的年均增速,纺织工业生产保持一成三的年均增速,国内市场衣着类消费保持二成的年均增长”。而按杜钰洲的估计,在2020年中国能实现纺织强国的基本目标。

给纺企信心的是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振兴规划”中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要优化区域布局等几大要求。其中,最让纺织服装企业关注的则是规划中提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虽然并未能按照全行业预期的那样,不过在企业实行25%所得税情况下,因出口退税调整将让纺织业全行业增加约5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

同时,振兴规划还明确提出将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等几项具体措施。

扩内需市场成转型发展关键

当然,无论企业还是行业协会,都能明白的一点是,并非有了宏观政策的支持就可从此“高枕无忧”,纺织服装产业长期走出困境、持续发展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调整和提升,尤其在于内需市场能否提振市场。

虽然这次规划中的第一条就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但真要实现这一想法并不容易。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货值7779亿元,增长4.7%,回落9.5个百分点。

浙江汇隆纺织品公司谢威对出口困难深有感触。他说,由于外需下降和订单转移,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的体会是:单子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

实际上,金融危机对一些经营不善、管理不严、产品低劣的企业来说确是一个“难关”,但对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实行产业转型的企业来说则是难得的机遇。波司登男装就属于危机意识的“先知先觉”者。

业内人士指出,开拓市场已经成为纺织行业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在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也重点提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

事实上,目前我国纺织品国内消费占77%,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60%,人均纤维消费量在2000年仅7.5千克,而在2007年就已经达到了14.6千克。国内市场仍然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13亿人口都得穿衣服,这是纺织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内市场潜力仍然很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说。

协会、政府出手帮扶的“强心剂”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如何、是否将走入低谷,是被猜测最多、也是议论最多的话题。在此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各自出手相助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低迷的纺织服装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消息,今年春天将举办“三展一周”来开拓国内外市场,成为纺织服装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头响炮”。从3月25日开始,将举行以第17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2009)为中心,涵盖纺织服装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国际纺织面料展以及辅料展、缝制设备展、论坛、表演秀等“三展一周”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在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纺织服装业进行的首次市场大行动。

同样,由商务部支持,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主办的国内针棉织品行业权威性的内贸展会――第91届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第21届中国丝绸交易会则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开拓内销市场承担起服务责任,努力打造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

与往年不同的是,上述这些展会不仅仅要发挥贸易平台的作用,还更加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和产业上下游的连接,突出以创造力开拓市场。面对行业面临的困境,即将举办的第91届“中针会”把扩大内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办方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深入纺织品行业外贸出口企业集群地,邀请过去只做出口贸易的生产企业参加展会,主动询问参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买家和经销商,并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去邀请全国市场的经销商和商并组织洽谈,帮助他们开拓国内市场。

企业信心的另一针“强心剂”则是由地方政府在积极注入。为了推动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福建石狮,浙江杭州、宁波,江苏南通、北京等在内的地方政府纷纷出资扶持和出台措施帮助服装企业组团参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针会等纺织服装行业风向标的展览会。

从中国服装协会处了解到,正是有了诸多地方政府的大力帮持,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整体规模并未减小,很多企业也并未缩减参展预算,反而更加重视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品牌形象,“逆市而上”预订了比往届面积更大的展位,用“大手笔”来凸显企业实力,彰显企业信心。

第5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就纺织服装行业本身而言,优厚的政策支持以及长远的低成本高利润优势,使得服装专业市场的开发得到众多地产开发商的青睐。加上时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从东南沿海逐步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日渐明朗,纺织服装流通渠道也逐渐由粗放向集约进行渗透,这给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大批同质化较严重的服装专业市场在短期内纷纷涌现,投资减少、招商难、运营难的现实困境接踵而至。很多地产商为了维持短期内的资金回流,不惜采取盲目鼓吹市场前景,迅速实现商铺成交,之后就“甩手”不予管理的方式运营服装专业市场地产项目。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依靠行业各方的力量,实现这些新兴服装专业市场的中兴,避免“只生不养”导致已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夭折,成为当前服装专业市场本身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审视时局:转型升级之殇期待新模式出现

审视当前大批量涌现的服装专业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数目众多的服装专业市场“航空母舰”大部分只是徒有其表,它们沿袭传统的服装专业市场经营方式和定位特点,并未真正具备发展一个中兴的服装专业市场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这些新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往往强调短期利益的回收,经营方式单一以贸易为主,经营载体以实体店为主,采用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运营模式,交易模式以原始的 “三现”(现金、现场、现货)为主,难以适应新兴服装专业市场的变化。

近期,全国各地涌现的这些运营不和谐的服装专业市场崛起与建成往往声势磅礴耗资巨大,而衰落垮掉的速度也同样迅疾。整体而言,这些新涌现的服装专业市场在数量上的增加虽然提升了商界对服装行业本身前景的认知,很多人都看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但其崛起的高速和没落的迅疾也使得业内人士反思。无论是规划服装专业市场建设的各个地方政府,还是投资服装专业市场的开发商们都逐渐意识到,以往的服装专业市场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整体趋向。这些依靠商业地产销售策划方式建成的服装专业市场,对于新建服装专业市场需要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根本无法给予很好的审视,只是一味盲目地筹建大规模服装商城,而从根本忽略了中国服装行业消费市场本身的需求。

这些骤然成型的“庞然大物”大多不具备支持旗下加盟的商铺进行品牌化营运需求,无法为加盟的商铺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引导其实现品牌系统化营运升级。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前服装专业市场和纺织服装行业本身一样,对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产业格局都已经发生了转变,而是更加注重市场的因素以及销售渠道的因素,产业细分正在成为服装产业发展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服装专业市场具备有效整合服装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资源,借助渠道及运营服务提供,使得纺织服装行业具备更加有利的集聚优势。

“巨型”服装专业市场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纺织服装市场的这种基本需求。这样的格局下,当前我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建设与发展本身遭遇到了转型升级之殇。如何实现这些新兴服装专业市场的蜕变,寻找到新的服装专业市场规划运营模式,使其能够走上逐渐中兴,拉动整体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道路,似乎当前能够给出的答案只能是:尽快推出新的能够适应中国服装品牌消费市场现状与中国服装企业经营现状相结合的服装市场专业化品牌系统化营运模式,实现服装专业市场的整体转型升级。

探索出路:准确规划定位下的创新思维助力冲破迷雾

毋庸置疑,在我国社会整体转型的格局下,纺织服装行业的消费者本身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消费需求和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也推动着整个纺织服装市场发展方式的改变。专业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基于服装专业市场和纺织服装行业自身的特性和发展趋势要求,在探索服装专业市场合理转型的过程之中将市场的因素以及销售渠道的因素考虑在内十分关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服装专业市场在筹建之初的准确规划定位,以及建成后日常运营的创新思维及模式探索。

“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转型要突出重点,做强服装特色市场和相关的服装面料、辅料市场。服装专业市场在规划运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以及快速便捷物流系统建设的条件,缩短纺织服装产业整体供应链,打造科学高效的服装专业市场短流程终端。”河南省服装协会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在当前的纺织服装整体市场格局之下,“主题”、“创意”、“网络”、“商城”等关键词成为服装专业市场实现转型建设不可回避的要点。对于服装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品牌实体店和网店的有机结合是立足未来之根本。对于过去传统的实体服装专业市场内的商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要继续保持同时融入电子商务、三维商城、智能商业软件等新的元素,推进网络化数字贸易的普及。可以采取为商户同步开设网店的形式,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完善有形和无形市场的无缝对接。从整体上针对已有的传统服装市场商圈进行系统转型与提升,构建服装专业市场、服装主题商城、服装购物中心和服装商贸综合体百花齐放的服装专业市场新模式,务求实现服装专业市场的中兴及辉煌。

“在服装专业市场规划定位过程之中,拓展纺织服装销售渠道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展贸结合,通过举办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全球专业采购展会、品牌商与商对接会,为加盟的商铺及企业提供时尚品牌流行、时尚品牌加盟、时尚精品批发的全球采购中心,摆脱过去服装专业市场单纯贸易模式的格局。”该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指出,针对服装专业市场的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不断的升级改造,针对销售终端,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商铺采购服务台、电子导购系统、消费者投诉站等服务性设施。此外,准确规划定位下针对服装专业市场的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服务、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应用、现代化物流方式及商铺彼此之间交流的平台建设也是实现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的需要。

同步合唱:扎根专业市场携手打造品牌孵化基地

第6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家用纺织品与纺织品服装、产业用纺织是构成纺织产品和产业纺织品三大基本要素。近年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家用纺织品业将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点,中国进入了WTO后,给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因为我们很多家用纺织品企业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了民族品牌向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缺乏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力,面对这个局面,我们的民族品牌到底应该何去何从?这已经成为新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家用纺织品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目前,家用纺织品消费的市场空间巨大。据专家们预测,到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每年的增长率将不会低于20%,而人均消费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每年新增加的需求就是300多亿元。

家用纺织品行业作为纺织业的分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基本构成了一个现有的体系。但是我国的家用纺织品市场经济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由于不规范的市场操作和短视的市场行为,市场结构比较脆弱,稍有变量,整个行业就会呈现无序波动。家用纺织品行业的整合和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更需要一个统一明确的目标和运作。众所周知,现阶段中国家用纺织品市场仍然处于一个以基础需求为导向的初级市场,和国外有很大差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纺织品市场的产品潜力巨大。中国虽有近3万家初具规模的企业,但名牌产品寥寥可数,家用纺织品市场中产品“同质化”的倾向不仅模糊了品牌定位,也成为制约家用纺织品企业发展的瓶颈,现在市场的竞争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在消费者心目中,品牌是产品的诚信度,只有重视品牌经营才是品牌迅速成长的关键。

三、科学品牌发展观是家用纺织品民族品牌可持续化发展的核心

建立以科学品牌发展观为家用纺织品民族品牌可持续化发展的核心,努力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这不仅是提高家用纺织品制造业附加价值和实施内涵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凝聚国家认同度的焦点问题之一。

所谓科学品牌发展观是指“在放眼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深刻把握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运行规律,运用前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先进发达的技术手段,来锻造出能够引领世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等多元需求的优良品牌”。

其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科学品牌发展观的核心宗旨,是确保品牌的可持续化发展和树立牢固的市场主导地位,这是检验品牌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第二,科学品牌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行为艺术,它是有一套科学长效的机制模式来保障品牌的可持续化发展。它是体现在主业范围的竞争力,关键要靠企业自身创新,包括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

现今,家用纺织品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环境化、设计化,21世纪是“心经济”的时代,将企业理念和设计创新完美结合,一切以消费者为始终,来引领我们的家用纺织品设计。因为作为科学的品牌不论是在目标市场的细分、品牌定位、项目的可行性调研论证、项目的组织实施,还是品牌正式锻造时的管理流程的创新再造、产品工艺技术标准的制、市场导入契机的把握、整合传播策略的精心创意与传播实施、终端的营运策略、售后服务模式、营运组织的绩效考评等,无不体现出品牌创新的艺术性、运做流程的系统性、管理行为的科学性,所以,也正是因为具备了如此高效科学的保障体系,才有了品牌的可持续化发展。

第三,科学品牌发展观是以开放的全球化视野和心态为发展前提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品牌文化不能上升到国际都认可的文化”,那么它肯定是偏执狭隘的品牌发展观,所以也就谈不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世界著名家用纺织品品牌总是与欧美的印象联系在一起的,即使赞成中国企业要努力自创品牌,但是在实际购买决策时,也主要先选择国外的著名品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生产不出和欧美一样质量的家用纺织品产品,也不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欧美产品在品质上与欧美当地生产的产品之间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对世界著名品牌而言,品质只是消费的一个基本条件,制造地点和文化历史往往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品牌想象力、历史感以及品牌所代表的国家形象等。因此,中国家用纺织品企业自创品牌的战略,其实并不简单地是一个经济问题或企业策略选择问题,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国家凝聚力的重塑过程。

第四,科学品牌发展观是建立在丰富完善的产业资源、便捷高效的生产工具、上乘优质的原辅材料、先进发达的工艺流程、优美舒适的作业环境、前瞻科学的经营战略、凝聚高效的企业文化等条件之上的。因为,只有这些硬件的存在才能确保品牌本身的有形价值,再加上品牌文化在市场上的不断传播,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也就不断地提升,所以品牌的无形资产也会不断地随之提升。在有形价值和无形资产的聚合作用下,品牌才实现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价值认同。

四、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第7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纺织服装 专业设置 现状 改进方法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所受惠最为显著的几个行业之一,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或私营中小型企业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都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人才的吸收和利用,二是技术的创新与改革。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高等教育。通过高等教育,可以为企业培养有用的专业人才,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改造、数字化建设,加快纺织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转变。

大学的职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大学能否履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为例,从当前的专业设置现状入手,介绍了当前高等教育纺织服装的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试图提出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挑战性技术人才的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1.纺织服装专业设置现状

1.1课程设置现状

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创造为中心的高度信息化社会。高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紧跟服装发展的新动向,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纺织服装专业设置的不合理虽早已被提出,各院校也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但收益仍不理想,原因有多方面:第一,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超前,并且根据形势随时作调整,这样本科生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走向社会时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第二,专业间的知识体系很难形成。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综合的大体系,产业链长,价值链复杂且宽。从纤维的生产开始,到面料,到服装,再到销售。我国纺织服装院校根据专业划分进行课程设置时,只强调个体性,而忽略了整体性的协调。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性,影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知识面窄,市场意识薄弱,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第三,课程安排的顺序欠完善。大多数服装院校习惯于把立体裁剪放在平面结构设计之后,认为学生应该先学习理论的平面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立体裁剪。事实上,平面结构设计是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归纳得来的,如果让学生先学习立体裁剪,因为它是直观的、感性的,容易接受,之后再学习平面结构设计,就不会觉得枯燥,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四,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明显不足。纺织与服装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纺纱、织布、制衣到销售都离不开实践。虽然各院校都设置了实践课,但动手机会少,学时短,实际作用甚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始终停留在浅显的理论层面,无法深入研究。

1.2填取志愿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从进入高校开始就已经确定了专业和方向,然而绝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对于职业的意识很浅,几乎都是听从家人、老师或是兄弟姐妹的意见,更有甚者是在填报志愿时服从本科志愿的调配而被分配到一个自己毫无兴趣的专业,很少有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主动选择的专业,这种填取志愿的体制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3学分制现状

普通理工类本科院校的学制是四年,以学分制为主。在我国很少有学生因修满学分而提前毕业,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只要达到60分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同样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几乎无法体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都存在60分万岁的态度,只要拿到学分就能拿到相关证书,对于个人能力的锻炼及无法量化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则显得漠不关心。

1.4教学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教学法,以教师面授为主,结合讨论、参观、问答等多种辅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固定、陈旧,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或者使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在下面忙于记笔记。教师和学生都比较习惯于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师不能深入企业、深入实践,则缺少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参加工作,对专业生产前线的知识甚是缺乏,由此给学生上课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用理论解释理论,无法深入,缺乏对学生的启发,而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介绍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纺织服装专业设置改进办法

2.1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紧跟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及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要提高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研究当前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考虑将本科四年的课程浓缩在两年的课堂教学内,随后一年可深入企业学习并锻炼,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再返回校园补充理论知识的欠缺。

此外,学校还要结合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单位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或增加新生专业方向,如与纺织服装专业相交叉的服装贸易与检测专业,在服装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基础上增加贸易知识,还可以将贸易与语言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如服装英语专业、服装日语专业、服装韩语专业,各专业学生必须结合实际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国际日本语和韩语等级考试的资格证书才可以顺利授予学位证书。纺织工程专业还可以和机械方向、材料方向、化学方向等相交叉开设纺织机械专业、纺织材料专业等。

2.2灵活运用学分制

普通本科院校在授予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时需依据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每门课程首先必须及格,才能给予相应的学分,然后再根据课程的成绩排名采取末位淘汰的原则,即使每门课程都达到60分,但因为总成绩排名靠后也同样有可能拿不到相关证书。其次,积极鼓励有能力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即可办理校外实践环节,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进入生产部门,有效地检验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3改进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最有效办法。同一门课程配备多名教师,学生根据教学效果进行选择。对教师业务能力评估时,一方面要考虑其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所授课程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指导教学的方法,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工厂收集案例教学的资料,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得到更新。同时可增进与企业的交流,可以将企业中面临的一些生产技术上、管理上的问题带回研究领域。由此,可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

2.4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纺织服装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的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一来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企业的赞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二来可为高校提供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适时为在校学生开展相关讲座或报告,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市场和社会形势,以及培养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第三,可帮助学校培养和锻炼年轻的专业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获得感性的专业知识;第四,对于企业而言,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获得优秀毕业生,还可加快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因此,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是纺织服装专业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除上述之外,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应适当安排专业教育,提前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方向而有效地选择合适的专业,为积极调动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实现高等教育的职能而努力。

3.结语

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大学能否履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而且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学校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纺织服装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所担当的责任甚重,她能否为企业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的兴衰成败。因此我国应加快高等服装教育的改革,合理进行专业设置,有效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文泉.纺织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 课程改革的研究.山东纺织科技,2008.2.

第8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纺织贸易 对外贸易 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6 421亿美元,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进口17435亿美元,在出口规模方面,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但中国对外贸易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严重的制约了中国企业发展,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纺织企业为例,其高外贸依存度导致其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导致其关系到中国民生与就业,对外纺织贸易进出口贸易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业界所关注的。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欧债危机的蔓延,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的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行业出口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纺织贸易如何尽快摆脱困境,扩大出口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现状分析

(一)出口持续减少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2011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加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在对消费品的需求方面逐步降低,进而带动了我国出口产品的逐年下降,特别是对我国外需依存度较高的纺织服装行业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例如2012年1-5月,我国共出口对外纺织贸易90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4.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出口总额同比增幅6.64个百分点,如扣除价格上涨因素,纺织行业实际出口数量负增长。目前,我国对外纺织贸易所面临的外部需求萎缩的主要因素是输入国家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其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二)纺织行业竞争激烈

首先,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加,我国人力资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也逐步上升,特别是自2010年我国在超水平货币发放的拉动下,棉花价格一路高升,导致纺织业综合成本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东盟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其次,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加大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在科技的推动下,其产品科技含量增高,生产效率提高迅速,以及弥补了其劳动力成本高的竞争弱势,这些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不利。再次,发达国家利用区域经济集团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区域经济集团,强制定与执行统一政策,对我国设限贸易壁垒,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所的转移效应进一步发挥,从而部分取代我国纺织品对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出口。

二、扩大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我国对外纺织贸易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导致区域贸易依赖严重,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同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下,美国从亚洲进口数量逐步减少,因此,我国对外纺织贸易出口要降低市场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巩固现有贸易水平。要积极应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区域化贸易壁垒给我国纺织贸易品出口造成的阻碍,积极地开拓新兴市场,发展东盟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促进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努力培育自主品牌

目前纺织贸易出口中,大部分还是属于来料加工品贸易,我国国内纺织品生产企业很多都属于贴牌贸易,真正具有自己的品牌的贸易只有不到10%左右。这些贴牌生产的贸易中,企业的自主性和附加值不高。因此,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要大力培育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积极从税收、政策等方面大力培育中小民营纺织类企业,促进其不断的成长,进而为其走自主品牌道路提供有利的支撑。再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十七大以来,中央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创新型社会,对纺织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从中央角度来说,应加大研发力度和对纺织企业的资金支持;从企业自身来说,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只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 才能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减弱外国企业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压榨的势头, 进而与其展开竞争,以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市场竞争力。

(三)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纺织企业是劳动密集型号企业,其只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经济效益。目前,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纺织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不大。因此,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促使形成行业规模效应。其次,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不能单纯的依靠合并来做大纺织企业的规模,而需要在做大的基础上不断做强纺织企业,要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加大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推出,不断提高纺织产品科技含量增高,以及弥补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不足,不断提高我国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的出口。

参考文献

[1]罗琳.我国纺织业出口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1).

[2]张庆辉.对外纺织贸易出口对我国GDP增长的实证研究[J].毛纺科技,2009(8).

第9篇:纺织行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服装重塑 环保 产品设计 市场开发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衣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衣服的质量和款式,如果衣服上有一点瑕疵,如破损、污渍等,那么这件衣服很可能不再穿,可能被扔掉,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对此,研究者萌生了旧衣服重新改造利用计划即服装重塑计划,既节约资源,又存在商机。

一件化纤服装需要消耗大量石油,即便是一件普通的纯棉服装,也包括了棉花种植、施肥、收割、纺织和印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95%的纺织品都能回收,每使用1千克废旧纺织物,就可以降低3.6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升,减少使用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农药。因此,旧衣物二次使用,能继续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延长使用寿命,可以减少织物垃圾产生数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体现环保理念。

一、国外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现状

发达国家鼓励废旧衣服的循环利用,目前,已基本形成再生产品的投资较少、原材料丰富、收效明显的新兴产业。不仅缓解了纺织行业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降低了废旧衣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美国的废旧地毯再利用。美国每年大概要填埋200万吨废旧地毯,这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为此,2002年,美国地毯行业、各级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签署备忘录,要求建立一个废旧地毯回收再利用的系统,努力实现到2012年废旧地毯的填埋量减少40%的目标。从2002年到2007年,美国有45.4万吨的废旧地毯被回收利用。美国从事旧地毯再利用的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是美国常青公司,该公司建立的地毯回收网点遍布美国各地,公司通过旧地毯集中分类,再把它们送往加工厂再加工,其产品有黏合剂、汽车靠背等,获得了“摇篮银质证书”。

2.英国的废旧纺织品再利用。据统计,英国每年大约会产生200多万吨的废旧纺织品,其中大部分被填埋。为减少废旧纺织品的填埋或焚烧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制定若干个政策和法规促其回收利用,如《废物控制法规》(1992)、《废物减量法案》(1998)、《废物焚烧指令、废物框架指令》等。法规实施后,2010年英国共回收了7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废旧纺织品主要用于二手服装、擦洗布等,其中,二手服装是目前最有价值的利用方式。还有部分废旧纺织品流向农业、汽车行业、隔音材料、建筑材料等市场。此外,英国的许多居民通过互联网进行个人之间旧衣物的交易和赠与,每年通过网络销售的二手服装大约为1000吨。

3.中国每年都有大批量的纺织品被“浪费”。2015年上半年,我国的服装产量达到了141.98亿件,但每年却有26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被丢弃,且再利用率不到1%。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在这背后却是纺织资源无法回收的尴尬,中国在这方面缺少完善的旧衣回收体系。目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旧衣回收这一领域,2013年1月,住建部出台了新的行业标准,将废旧服装、床上用品等列入了“可回收物”类别中,规范引导“织物”纳入循环利用的渠道。

笔者认为,国外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可以给我国旧衣服回收、再利用提供参考,也是对我国环保事业提供借鉴。鉴于此,笔者着力研究服装重塑计划。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大众服装重塑行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和需求,研究人员自编了《服装重塑计划社会调查问卷》,通过网络和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960份,回收有效问卷1710份。本文数据均来自调查问卷。

二、基于环保理念下的产品设计

在服装重塑计划中,选用的产品用料基本上是来自顾客的衣料,调查显示,近50.7%的人不会穿有污渍或者破损的衣服。这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旧衣服。在旧衣服的改造中,研究人员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对产品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和款式。

1.产品类型和款式

2.样板与介绍

当前,市面上有不少新颖款式可以作为参考,以便设计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如下图所示。

3.衍生产品

在回收的旧衣服中,有些旧衣服是无法再改造成为新衣服的,但能发挥布料的作用,经过处理过的衣服布料制作的衍生产品,如布娃娃、玩偶、坐垫、地毯等。在现实生活中,衍生产品有较大市场发展前景,衍生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工艺品,另一种是生活用品。下面列举一些衍生产品实物,仅供参考。

4.产品优势分析

一是创意强。服装重塑行业在国内不多,竞争对手较少,公司比较容易生存。在成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顾客的需求,加上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使得每件衣服具有创意,这是服装的最大卖点,也是盈利的关键点。

二是质量有保障。根据调查显示,有近76.3%的人注重服装的质量,由于产品的原料来自于顾客自身的衣服,因此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障,不用担心改造过的衣服穿上有质量问题。

三是性价比高。物美价廉的商品一直是广大消费者所追求的,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由于经过重新设计,相当于顾客又买了一件“新衣服”,其价格比线上或线下销售的衣服便宜。

四是环保。循环利用废旧物品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保护,商家销售的不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份责任,我们相信这会得到更多环保人士的推崇。

5.产品劣势

一是卫生问题。主要针对由旧衣服制成的生活用品与工艺品,有些消费者会对卫生方面有所顾虑,当前新闻上曝光的黑心棉、死人衣料等负面新闻,导致有些消费者认为产品不卫生。

二是“衣服DIY”(在衣服上设计图案)与服装重塑项目有相似之处,可能使消费者忽略了后者的优点,无法使后者的特色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基于环保理念下的市场开发

1.服装重塑行业的SWOT分析

通过SWOT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国家大力宣传服装重塑行业、低碳环保观念,如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明星的宣传等,消除人们对穿着旧衣物偏见,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二是政府对从事服装重塑行业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同时鼓励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旧衣物改造上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三是中小公司通过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完整的旧衣回收、改造体系,形成规模化经营。

2.市场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对旧服装的态度和对服装重塑行业的理解,研究人员进行了市场调研。根据调研,有33.5%的人有网购衣服的经验,说明有网购经验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是潜在客户。当前处于电商的黄金时代,网络传播速度快,如果服装重塑企业在网上投放广告,那么网店就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通过网络销售其制作的产品,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调查还发现,有接近28.4%的人在出现撞衫情况后,将不再穿这件衣服。有50.7%的人对于一件有瑕疵或存在污渍的衣服不再穿,这些衣服无疑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但很多衣服都是可以被再次利用的,这也为服装重塑行业提供了产品的原料。

衣服重塑的关键在于款式要新颖,公司一定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对衣服进行改制,每幅设计图都要由顾客敲定后才开始制作,所以每一件成品都会符合顾客的审美标准。调查显示,有近40.5%的人表示愿意尝试把衣服重塑,这就意味着此行业存在很大的潜在市场。

3.市场与销售

第一,目标市场策略。一是大学生市场。大学生群体是服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都喜欢独特、新颖的服装,更换衣服的节奏快。据资料显示,大学生一星期购买一次衣服占到2%,一个月购买一次衣服占到12%,两个月购买一次衣服占到27%,一季度购买一次衣服占到59%,这说明了大学生市场比较大。二是成品市场。从市场调查来看,服装重塑过程中产生的衍生产品也有广阔的市场。调查显示,有近61.3%的人能接受经过再次加工制成的布制品,如布娃娃、玩偶、坐垫、地毯等。

第二,市场开发策略。市场是多变的,缺少市场开发策略一定会吃亏,策略实际上是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的产物,每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公司就要不断改变自己的产品策略。对于服装重塑行业,市场推出的衣物花色丰富,格纹图案和包装造型都特色,有些还迎合了中产阶层的喜好,能顺利打开市场。

一是休闲装市场。近些年,人们在快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压力下,渴望得到放松的生活,利用周末闲暇时光,人们可以到郊区散心,大都穿着休闲时装,使得休闲服装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服装重塑可以在休闲服装行业找到增长点,也是迎合人们对宽松、自由着装的追求。

二是童装行业。童装行业在整个服装行业中还比较分散,从整个童装企业的生存状况来看,中低档童装占的比例较大,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潜力很大,这就为服装重塑产业提供了契机,也是巨大的市场。

三是大学生群体服装。由于大学生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也不同,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参差不齐。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消费较为奢侈,追逐名牌服装,购买服装的周期短、花费多。大多数同学购买服装较为理性,购买服装趋于舒适、实用,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花费不多。对于改造成新款的衣服,具有价格优势,而且干净,产品富有创意,是众多大学生可供选择的产品。

第三,品牌策略。品牌服装的服务理念是尊重消费者的选择,理解消费者的要求和感受,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服装重塑行业也要树立产品的品牌,服装厂商对品牌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通过适当的品牌宣传,拥有了一定的消费群体,控制市场,掌握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自然就实现了营销的目标。

第四,创新营销渠道。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营销渠道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服装重塑行业,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方式,完全可以以更低的费用、更快的速度占领市场。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服装设计应运而生,消费者只要上传自己身材必要的数据,网站就会得出顾客的形体特征,提供相关款式,供顾客挑选适合的、满意的服装。这降低了成本,拓宽了消费群体。这种创新营销渠道具有快捷化、信息化等特点,将会成为市场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再只是保暖,而是紧跟时尚潮流,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由于人们追求时尚潮流,必然会导致人们频繁更换服装,产生大量的废旧服装,导致资源浪费。可见,大力推行服装重塑产业,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模式,既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又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政府大力支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对产品的绿色设计,要融入低碳理念,这在现实中显得尤为重要。总之,我们在实现服装重塑方面需要加大创新元素,使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欢,使它具有潜在的社会效应和市场经济效应,继而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正.服装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2]甘佳虔,杨以雄,邵家瑜,周琪瑶.旧衣时尚与城市文明――二手服装消费市场发展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2010(1):56.

[3]沈佳.“二次改造”在废旧服装“再利用”中的意义及方法[D].中国美术学院(硕士),2010(4):6-7.

[4]郭燕.英国纺织品服装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现状[J]纺织导报,2012(6):22-26.

[5]甘佳虔,杨以雄,邵家瑜,周琪瑶.旧衣时尚与城市文明――二手服装消费市场发展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56.

[6]张丽波,张仲轶.浅析现代服装的二次设计[J].广西纺织科技,2008(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