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

第1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严重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新生儿窒息、休克、细菌感染、喂养不当等引起的肠道炎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严重者甚至坏死、穿孔,随着对该病的认识的加深和护理,死亡率有所下降,我科从2008年----2011年3月共收治1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8年----2011年3月共收治19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NEC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胎龄

2 临床观察要点

2.1一般观察 面色、神志、体温、呼吸、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呼吸及外周皮肤花纹及肢端冰冷、体温不升、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等。

2.2密切观察呕吐的情况 呕吐物的颜色、为鲜红色、咖啡样色、白色粘液、胆汁,呕吐量增多还是减少。

2.3注意腹胀的变化 观察腹胀的程度,如腹胀如鼓、稍腹胀、腹壁张力是增高还是腹软,严重者腹壁可出现红斑及板结。腹部可触诊有压痛感、腹壁肌张力高有念发感。胃肠减压对腹胀减轻的作用。

2.4大便的改变 观察的颜色,如大便果酱色、墨绿色、无鲜红色。大便的次数等。

3 护理要点

3.1一般护理 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体温护理等按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常规

3.2胃肠减压 主要目的改善肠壁血液供应,减轻腹胀,防止呕吐物引起的窒息。保证引流管通畅,各连接处准确,装置密闭,压力保持在正常范围。注意观察引流颜色,如咖啡色、鲜红色、胆汁等,引流液的量,是进行性的胃内容增多还是逐渐减少。每日膈1-2小时捏挤引流管避免出现阻塞和扭曲,每24小时更换引流瓶一次,每周更换胃管一次。

3.3预防感染 接触婴儿时要洗手干净,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的板一次,做好保护性隔离,拒接床边探视。

3.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因禁食而使口腔干燥,容易引起口腔感染,每日用生理盐水或50%的碳酸氢钠溶液做口腔护理。

3.5皮肤护理 每天用温水清洗患儿的颈部、腋窝、会阴、,大便后及时清洗臀部,预防红臀的发生。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2℃--24℃之间,湿度在55%-65%之间。

3.6液体疗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由于禁食,呕吐等引起脱水、酸碱平衡紊乱及贫血,要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禁食期间营养的补充,一般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防止发生肺水肿、心衰。应用高静脉营养时,要经常观察局部穿刺部位的情况,防止药液渗出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监测电解质的变化。有无四肢肌张力降低、抽搐、等低钾、低钙、低镁的表现。

3.7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出量包括呕吐物、排泄物、大小便量、胃肠减压量,入量包括静脉输入量、母乳、或牛奶等。

3.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必须严格禁食,轻者禁食7天,重者禁食7-14天。临床症状消失、无呕吐、无腹胀、大便隐血阴性、x线腹部平片肠道恢复可进食,其原则是从少到多,一般以母乳喂养为主,如没有吸吮力或吸吮弱进行鼻饲母乳,喂奶量根据情况进行调节,残奶量为喂奶量的1/3时,停喂奶一次。没有母乳的进行奶粉喂养,按容积1:4计算配成全奶。喂食后注意观察呕吐、腹胀、便血情况等。

3.9神阙贴敷药治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是一种於症,神阙穴为经脉之中枢,可通过经血上下、内外、五脏六腑,药物敷脐后可通过血运行而达到病所,使人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进而调整脏腑的功能。[2]贴敷部位为脐部,每4小时更换一次,贴敷期间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有无发红、肿胀等。

参考文献:

第2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8.79±1.32)mg/dL、(13.29±1.10)mg/dL均高于干预组(6.08±1.76)mg/dL、(8.24±1.24)mg/dL、(9.06±1.20)mg/dL,第1天与第3天黄疸指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治疗效果;黄疸指数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5-8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 and its impact in the icteric index. Methods 46 neonates with jaundic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of hospital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gener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On this basis,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The clinical effect,icteric index and the family’s satisfac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general group 65.21% was lower than that of intervention group 86.96%(P

(8.79±1.32)mg/dL and (13.29±1.10)mg/dL.And the icteric indexes for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08±1.76)mg/dL, (8.24±1.24)mg/dL and (9.06±1.20)mg/dL.The resul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first days and third days,P>0.05.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jaundice for genera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intervention group (P

[Key words] Neonatal jaundice;Nursing intervention;Clinical effect;Icteric index

新生夯起阋庵噶俅采铣錾后未满28d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情况,是指患儿体内血胆红素出现异常,呈升高表现,机体呈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特征[1]。新生儿黄疸可划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类型。生理性意指新生儿机体出现短暂胆红素升高,一般在10d之内可自行消退,且无合并其他症状;而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病时间较早、多在出生后24h内,胆红素呈持续升高表现,血液检查中每日血清胆红素指标升高超过5mg/dL,超过2周以上不能消退,甚至表现为病情加重等情况[2-3]。本研究针对黄疸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黄疸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一般组与干预组,每组包括患儿23例,一般组包括患儿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5.02±0.15)d、平均体重为(3.04±0.01)kg,患儿经检查发现血清胆红素平均水平为(290.20±34.01)μmol/L;干预组包括男14例、女9例,年龄(4.78±0.20)d、体重(3.11±0.10) kg、血清胆红素水平为(287.20±33.46)μmol/L。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产妇在分娩时无出现感染、窒息等情况,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受早期母乳喂养、将幼儿与母亲尽早接触,增加感情交流,实施抚触护理,指导家长新生儿护理要点,早期训练新生儿的吸吮能力,做好皮肤护理措施,为一般组患儿提供常规治疗措施与疾病护理,包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常规对新生儿做好皮肤护理,与患儿家长进行深入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常规用药。干预组:(1)护士应与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告知黄疸疾病知识宣教工作、观察其内心紧张感及其他不良情绪状况、需及时开导患儿父母,对其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告知其疾病相关表现、后续症状及治疗基本过程、普及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及蓝光疗法的治疗作用。嘱咐家长多与新生儿进行接触,进行皮肤抚触、母乳喂养,促进情感交流[4]。(2)护理人员需对患儿进行全面病情监测,及时记录基础体征变化,如体温、呼吸及清醒状态等。应仔细询问家长患儿出现黄疸的时间、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是否出现其他并发症情况等、遵医嘱进行及时治疗,观察并记录黄疸是否消退。嘱咐家长记录患儿排泄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包括粪便及尿液的颜色与性质、护理人员及时记录,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3)遵医嘱为患儿进行蓝光疗法,首先治疗前应将幼儿衣物去除、将重点部位进行保护,使用眼罩将眼部遮盖以保护视网膜、下身与会阴、男孩等部位均使用尿布完全遮盖,露出其他部位皮肤,调节好光疗箱适宜温度后,将新生儿置于其中,根据需要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进行照射,遵医嘱规划照射时间,一般不建议光疗超过4天,停止治疗以胆红素指标是否恢复正常为标准[5-6]。(4)遵医嘱进行服药,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药物剂量、浓度等,监督幼儿服药,服药时指导家长将幼儿抱起,头部抬高,缓慢进行喂药,避免出现呛咳症状。(5)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抚触、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每日为患者进行皮w抚触2次,注意保持力度轻柔,按照标准抚触流程实施[7]。(6)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告知其新生儿生长发育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疾病、嘱咐其按照适宜时间为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告知新生儿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抚触、洗澡、促进神经发育等知识,协助家长科学性的照护幼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指标划分为痊愈出院:新生儿全身黄染症状全部消退、各项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儿黄疸皮肤症状基本消失、血液检查胆红素呈明显下降表现;效果不明显:经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皮肤黄染情况消退不明显、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胆红素轻微下降[12-13]。计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别观察患儿接受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后1、3、6d的黄疸指数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足月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正常值最高范围在51.3μmol/L(3mg/dL),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观察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比较

一般组治疗有效率为65.21%,干预组为86.96%,干预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黄疸指数变化情况比较

一般组病发后第1、3、6天时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但第1天及第3天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用时较少,一般组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家长对于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一般组满意度为69.57%,低于干预组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出现黄疸病因较为复杂,需要接受及时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护理人员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控制胆红素水平,给予疾病早期监测[13]。临床针对黄疸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全面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帮助患儿在较短时间内减轻黄疸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需为患儿提供关键性护理措施,如为幼儿进行用药时,注意调节输液速度、时刻观察幼儿生命体征变化,协同家长协助观察,行蓝光治疗时注意皮肤关键部位的保护工作,执行任一操作必须坚持无菌原则,告知家长应多与幼儿接触、增加皮肤抚触护理,及时告知家长幼儿治疗现状,缓解家长的不良心理并提高配合度[14]。通过健康知识宣教,让家属积极理解临床护理操作意义,并积极配合,为幼儿提供蓝光治疗,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大部分患儿临床疗效均较好。

有研究显示称[15-16],对于新生儿黄疸在院内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发病后第1、3、6天的黄疸指数较低,黄疸消退时间较短,家长对临床服务表示满意。本研究得出,一般组接受临床常规新生儿黄疸蓝光疗法及药物治疗,提供普通护理措施,患儿治疗有效率低于干预组,且家长满意度不高,患儿黄疸指数均高于干预组。干预组在一般组基础上增加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家长满意度较高且治疗有效率较好,黄疸指数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一般组。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除做好一般疾病基础治疗工作,如蓝光照射疗法、口服药物等,同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提供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与家长进行疾病现状与治疗过程等知识宣教、缓解家长不良心理、指导进行新生儿喂养、增加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近度,进行皮肤抚触工作,做好皮w护理。大部分黄疸患儿治疗情况较好且黄疸消退时间较短,黄疸指数不高,幼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较好,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有效治疗患儿黄疸表现,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Aydin D,KaracaCiftci E,Karatas H,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newborn mothers regarding jaundice in Turkey[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4,23(3/4):524-530.

[2] 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3] 王存艳.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9-240.

[4] Harrison S,Nowak M,Devine S,et al.An intervention to discourage australian mothers from unnecessarily exposing their babies to the sun for therapeutic reasons[J].Journal of tropical pediatrics,2013,59(5):403-406.

[5] 王亚珠,贾少军.新生儿黄疸5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内科,2014,9(6):766-767,744.

[6] 扈秀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09.

[7] Wells C,Ahmed A,Musser A,et al.Strategies for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A literature review[J].MCN:American Journal of Maternal-Child Nursing,2013,38(6):377-382.

[8] 孟庆艳.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08-209.

[9] 李茂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8):942-943.

[10] 张芹.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光疗中的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91-92.

[11] Fei,Shalin Lee Wan,Abdullah,et al.Effect of turning vs. supine position under phototherapy on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5,24(5/6):672-682.

[12] 李棚,高海燕.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5):142-144.

[13] 赖丽芸.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黄疸指数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2(4):477-478.

[14] 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4(9):2549-2551.

[15] 贾承英,崔彦敏,张青,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26-2728.

第3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干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以未成熟儿发病率高。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在新生儿受寒时刺激时,皮肤容易发生硬肿。其新生儿严重感染和缺氧、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会造成循环障碍,而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其临床表现为皮肤症状:冷、硬、肿、颜色改变(特点:暗红色、发硬、发凉

部位:皮下脂肪集聚的部位).以有效的临床治疗时基础,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硬肿症辅助效果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注意总结我

院对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硬肿患儿88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各44,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体重21004900g,其中伴有新生儿肺炎19例,脐炎者20例,败血症1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体重26004500g,其中伴有新生儿肺炎17例,脐炎者18例,败血症5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以及办法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观察组护理方法

1.2.1复温方法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观察组采用快速复温法将轻度患儿送入预热至30℃的温箱中,每小时升高0.5℃-l℃箱温,不超过34℃,每6_12小时复温。将患儿放置调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复温。重度患儿,先置于比其温度高1℃―2℃的温箱中,每小时升高0.5℃-l℃,不超过34℃,12―24小时恢复正常。也可用热水袋、热炕、或电热毯复温。

1.2.2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薄弱,极易产生感染,因此,对硬肿症患儿要实施保护性隔离,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空气定期通风,并为患儿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利于感染的预防,特别是要精心做好眼、口腔、皮肤的护理和对症处置。

1.2.3加强监测患定期检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1.2.4吸氧患儿多有呼吸浅弱或不规则,哭声低弱,颜面青紫的表现,此时,应早期给氧气,以提高肺泡含氧量,减轻因代偿新增加的呼吸和循环负担,氧浓度以30%-40%为宜,采取间断吸定量吸氧,可根据病情1次/1-4h,每次30mmin,但不宜持续吸氧。

1.2.5给予营养支持保障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轻症能吸允者可经口喂养,吸允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通过静脉营养输入,提倡母乳喂养,护理上可辅助将产妇母乳寄出后置于冰箱内,并掌握按需喂养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喂养过多,造成患儿的反流,呕吐,同时,在每次喂养前,将患儿胃抽空,以了解其胃排空的情况。

1.2.6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预防知识,注意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容易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发生,要指导家长做好简易的保暖方法,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长每日为新生儿测量体温4-5次,维持腋温36-37℃。重视孕期保健,定期做检查;尽早母乳喂养,保证足够的热量,指导产妇学习育儿知识,消除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减少发病率。

1.2.7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体温、脉搏、硬肿范围及程度,详细记录

尿量、奶量。尿量是估计患儿预后的重要指标,防止肾衰竭,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出血是引起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随时备好抢救器材和药物,如有病情突变,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有效地抢救。

3讨论

新生儿出现硬肿症,多是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早产所致,因此可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本病四季均发生,多发冬春寒冷季节,一般生后1周内发生,出生后3d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严重者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重者时休克,DIC、肺出血、机型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因此,对于此类患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了主要的护理干预方法:如预防感染,吸氧,保暖、更换,防止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因皮肤破损引起的感染吸氧、喂养的护理以及定时做好孕期保健检查,通过科学对比值发现:观察组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1.8%,因此,临床反馈信息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意义十分显效,值得实践工作的额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菊敏,李小霞,吴晓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要点[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2).

第4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光疗;不顺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116-02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的原因为血清末节胆红素增高,当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光疗照射治疗。新生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容易表现出哭闹、大汗、烦躁等,导致光疗不能顺利进行,影响治疗的效果。为了探讨新生儿黄疸光疗治疗时不顺从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黄疸光疗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不顺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5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74例,女76例,出生日龄2—17d,出生体重均大于2500g;其中新生儿肺炎67例,新生儿败血症28例,母乳性黄疸3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由主管医生根据患儿情况进行光疗照射治疗的计划,照射时间为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不等。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光疗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鸟巢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照射时间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光疗照射治疗方法

1.2.1 蓝光箱的准备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荧灯进行单面光疗照射;首先对灯管进行清理,擦去灰尘,检查是否全亮;将湿化器加蒸馏水至2/3处,调节箱内温度、湿度适中;蓝光箱放置在通风处。

1.2.2 患儿的准备在患儿入箱前进行体温、脉搏、体重、呼吸、大小便及母乳情况等检测和记录;对指甲进行修剪,防止患儿抓伤皮肤;带好双层黑布眼罩,对眼睛进行保护;对会及部进行遮盖,其他地方保持全身,保证全身受到广泛的蓝光照射;对于烦躁哭闹严重的患儿,在入箱时可进行镇静剂处理;将患儿放入箱中后开始照射,记录照射时间,连续照射2~3d。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1 不顺从性原因分析

2.1.1 生理不适箱内温度、湿度不合适、患儿饥饿、眼罩过紧、尿裤尿湿等因素,导致患儿出现生理不适感,导致哭闹;新生儿对母亲的依赖较大,在治疗中长时间离开母亲,导致哭闹;患儿自身疾病原因,导致患儿身体不适。

2.1.2 疲劳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会导致患儿疲劳,因此产生哭闹。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定期的翻身及抚摸,对于病情允许的患儿尽量安排间断性的光疗照射,缩短患儿一次照射的时间。

2.2 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和鸟巢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2.2.1 加强病情监测 责任护士对患儿进行每日定时巡视,对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了解患者有无腹泻、皮疹等光疗并发症,对黄疸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与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儿的近期表现;若患儿出现光疗后嗜睡、精神萎缩、肌张力下降、吸允无力等表现,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对光疗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2.2.2 加强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属介绍光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信任,积极配合安抚患儿进行治疗;患儿在光疗过程中的哭闹大多是由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造成的。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儿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抚摸,既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又可以通过适当抚摸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增加食欲,起到促进胆红素排出,增强营养,预防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作用;保证语气温和,操作轻柔,对患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

2.2.3 鸟巢护理采用大浴巾卷成条状,围在患儿四周,形成类似鸟巢的环境,可以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减少陌生环境对患儿的影响,增加安全感,减少患儿哭闹;鸟巢式护理还能够促进患儿身体伸展和弯曲,利于患儿进行自主活动,减少无意义的肢体活动,减少哭闹[2]。

2.2.4 及时更换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更换,特别对于哭闹的患儿,应增加更换的频率,并给予轻声对话及抚摸,促进患儿安静;采取俯卧与仰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照射治疗,俯卧位与新生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相近,能够使得患儿感到舒适,减少哭闹。

2.2.5 合理喂养长时间的光疗治疗导致患儿饥饿、口渴等,是导致哭闹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在光疗期间安排好喂养,保证患儿营养和水分的充足。喂奶后患儿采取侧卧姿势,护士加强对患儿观察,防止误吸导致窒息危险;在2次喂奶之间进行一次喂水,防止由于患儿哭闹、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引发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对不能进行口服的患儿进行静脉补液。

2.2.6 皮肤护理对患儿皮肤加强观察,防止瘀点、斑疹等出现;及时更换尿布,对会及臀部进行清洗,保证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3 结果

4 讨论

综上所述,生理不适、缺乏安全感、疲劳、心理恐惧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黄疸光疗不顺从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强舒适护理,给予患儿人性化关怀,才能保证光疗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彩侠.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I):62—6.4.

第5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6

新生儿黄疸作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常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超过正常值,导致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造成患儿神经系统严重受损,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发生率增加、催产素的应用、感染等因素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呈现阶梯式升高态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在30%~40%[2];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光照治疗等,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者予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的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患儿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相关诊断标准,即出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胆红素水

平>6 mg/dl,早产儿>9 mg/d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水平>12.9 mg/dl,

早产儿>14.9 mg/dl或每日升高水平>5.0 mg/dl;血清结合胆红

素>1.5 mg/dl[3]。68例患儿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7 d,平均(5.20±0.40)d,体重2.40~3.50 kg,平均(3.00±0.20)kg,胎龄34~41周,平均(37.50±2.00)周;在所有患儿家属同意前提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先天畸形、发育不良;(2)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溶血性黄疸等其他病理性黄疸;(4)新生儿脐部感染和溶血症;(5)喂养不当或是难以耐受及因疾病24 h内无法开奶;(6)病例资料不全或依从性差、中途无法坚持完成本次观察。

1.3 方法

1.3.1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68例新生儿病历资料,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干预观察表》,指定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加以观察与详细记录、分析,研究前制定统一标准,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体重、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及相关护理方法、护理满意度、黄疸持续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不同时间段胆红素水平、初次胎便排出时间、胎便转黄时间等。

1.3.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给予同样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母婴同室、洗澡、母乳喂养指导、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方法,包括:(1)身心安抚护理,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腹部、背部、全身抚触,自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及上下肢、背部、臀部依次进行,其中腹部及背部采用指揉法进行抚触,上下肢采用挤捏法进行,时间以两次喂奶间为宜,10~15 min/次,2次/d,动作温柔、力度适宜,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哭闹及肤色改变等情况,一旦异常,停止操作,告知医生;(2)健康宣教,利用板报、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向家属宣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原因、发病机制、治疗和护理方法、预后及护理中注意事项,同时相互交流沟通解答疑问,安慰与疏导患儿家属以稳定其心理状态,消除其顾虑;指导患儿家属定期复查,争取其积极配合,提高护理依从性;(3)病情观察,由专人负责对患儿神志、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进行监测,加强精神、肌力、双眼、反应能力、肤色、二便颜色和性状等情况观察,以为临床治疗提高依据;若是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及肌张力改变、两目斜视、腹胀、腹泻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查找原因,对症处理;(4)舒适护理,营造一种安静、温馨、温暖的病房环境,保持其卫生清洁,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以22 ℃~25 ℃为宜;同时及时更换尿布,保证患儿皮肤清洁干爽,以免红臀、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出现;(5)排便护理,针对36 h内即发生黄疸者,利用无菌橡胶尿管插入患儿2~3 cm,动作轻柔、转动10 min,若肛周刺激无效时,可利用生理盐水予以灌肠,同时按摩患儿腹部,促进大便排出;(6)治疗护理,例如光疗护理,光疗前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清洁、良好的通风条件,利用热水进行洗澡、抚触,箱内进行消毒;光疗时,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箱内温度30 ℃~32 ℃,患儿全身裸露、戴好眼罩(及会阴需遮盖),抚摸其背部以稳定其情绪、减少基础代谢等;单面光疗时,每1~2 h变更一次,全身均匀照射,详细记录进食量、排便时间及排便量等;同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面色、哭闹及皮肤色泽等,勤喂水,擦拭清洁灯管和反射板,一旦异常及时停止光疗;(7)用药护理,口服药物时,掌握药物浓度和剂量,严格遵循医嘱,喂药时,温度在30 ℃~40 ℃,一旦出现呕吐,取其侧卧位,予以拍背;必要时,可予以低压吸引器吸引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加强巡视,一旦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关爱情况、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护理服务质量、心理支持等内容,满意为80~100分,基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0~59分[4]。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取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观察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早产儿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5]。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虽然临床予以蓝光治疗、药物干预、人工通便等处理,其效果得以肯定,但蓝光照射费用较高、药物干预依从性差、人工通便家属难以接受[6]。因此配合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6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1.凡住院分娩(阴道或剖宫产)的产妇及新生儿,除不宜母乳喂养者外,均应收住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暂不宜母乳喂养,待病情好转后酌情转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如儿科无条件提供母婴同室,可继续留住母婴同室。如新生儿,则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将母亲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传染病需隔离时,应将母婴共同进行隔离治疗。

二、工作人员职责

1.产、儿科医师工作职责:

(1)产、儿科医师分工合作,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等全面工作,24小时有人负责。

(2)产、儿科医师与护士密切配合,指导母乳喂养。

(3)每日查房至少2次,做好相应诊治工作。

(4)认真书写病历,包括有关母乳喂养记录。

2.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1)实行母婴责任制护理,认真执行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2)医护配合共同做好母乳喂养工作。

(3)产房及待产室护士协助产妇做好早接触及早吸吮工作,并同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4)产房护士或助产士与产后母婴同室护士认真交接母婴情况。

三、护理常规

1.产后6小时内母婴观察及护理:

2.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伤口、宫缩、阴道出血和排尿情况。

(2)核对新生儿姓名、性别、住院号。

(3)观察新生儿呼吸及皮肤、脐带有无渗血、婴儿有无呕吐并注意保暖。

(4)协助剖宫产的母亲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并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及按需哺乳。

(5)协助并指导母亲生后6小时内再次喂奶,按需哺乳。

2.产褥期的观察及护理:

(1)每日检查恶露、伤口愈合、子宫复旧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每日检查情况(胀度、乳量、形状),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含接姿势及挤奶手法。发现异常情况(如奶胀、皲裂、副乳等)及时加强指导和咨询。

(3)加强心理护理,针对产妇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使母亲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4)指导并提供母亲科学膳食,保证充分营养。

3.新生儿及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记录新生儿及患儿的一般情况,每日测体温、体重、大小便次数及性质、黄疸情况并做好记录。

(2)了解新生儿的吸吮次数及吸吮情况。

(3)每日洗澡一次,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脐带护理、预防接种工作。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5)加强巡视,了解母亲及新生儿情况,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四、简易人乳库

鼓励有需要有条件的爱婴医院设立人乳库,收集人乳的对象应为无传染病身体健的母亲。

1.人乳库供奶范围:

(1)产妇不能用自己的乳汁哺喂的新生儿及患儿。

(2)有医疗适应症的新生儿及患儿。

2.人乳收集:

(1)备好消毒奶杯,以有盖的透明广口杯为宜。

(2)清洁产妇的,采奶前洗手。

(3)挤乳方法:手法挤乳为主,消毒器具(吸奶器或奶泵)挤奶为辅。

(4)将收集好的人乳汁贴上瓶签,准确记录供乳者姓名、收集日期、时间、分娩孕周。

(5)采奶后入乳库前消毒。

①消毒条件为恒温水箱62.5℃30分钟,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待用。

②冰箱内保持4℃,储存应在24~48小时内使用,-20℃储存可在3个月内使用,库奶使用时需复温。

(6)若乳母挤出的奶用于哺喂自己的新生儿,则不需要消毒,但容器外应标明姓名、日期、床位号,置于4℃冰箱内保存,24小时内使用。

3.人乳库应由专人管理:

(1)对各病室收集的人乳进行检查。

(2)管理人员对乳库的人乳做好时间标记,储存及使用时应作记录。

(3)每日检查乳库,应保证先入库的先供应,并及时清理过期的乳汁。(4)设专用冰箱储奶,冰箱应每周清洁一次,每月对库存奶检菌一次,并有记录。

五、探视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探视制度,以确保母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治疗。

2.为防止交叉感染,有传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视。

3.严格控制探视人数,每次不超过2人。

六、消毒隔离制度

1.母婴同室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15~20分钟,应注意母婴保暖。

2.保持病室清洁卫生,安静温馨,严禁吸烟。

3.每日常规进行母婴床单位消毒一次,用5‰洗消净擦拭。

4.母婴出院后,母婴床单位应做终末消毒处理。

5.探视后病室进行通风换气。

七、基本设施

房屋环境应舒适、清洁、明亮、安静,温湿度适宜,每一母婴床单位的面积应不少于6平方米。

1.室内设备:

(1)每个母婴床单位应设有产妇床、新生儿床各一张,床头柜1个,靠背椅1把(方便产妇哺乳)。婴儿床应在产妇床旁,以便产妇随时可以观察新生儿及哺乳。

(2)室内有通风、保暖装置,室温应保持在22~24℃。

2.病区内设备:

(1)有治疗室。

(2)婴儿洗澡室。

(3)流动水洗手池及盥洗室:

(4)热水供应设备。

5.宣教室或必要的宣教设施,如电视机、录像机、示教实物、宣传画、板报等。

6.厕所及污物间。

第7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00例早产儿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30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24例,感染发生率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医院感染者平均胎龄为(32.65±2.60)周,与无医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

随着对医院院内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管理已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1]。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现将我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病例

收集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300例(男160例,女140例),记录住院早产儿围产期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及抗菌药物应用和肠外营养等治疗情况。怀疑感染时行各种相关病原学的检查。

1.2 感染标准的界定

(1)血培养阳性。(2)胸片明确的肺炎或明确的其他部位感染表现。(3)实验室检查,WBC8mg/L。(4)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呼吸暂停、体温波动、皮肤发花、残余奶增加、反应差、顽固的代谢性酸中毒等。符合(1)、(2)中任一项或同时符合(3)中的两项或符合(3)中的任一项并伴有(4)中的任两项可诊断为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果

300例发生医院感染患儿24例,感染发生率为25.9%,平均每例感染1.2次,医院感染者平均胎龄为(32.65±2.60)周,与无医院感染者(34.55±1.9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P

3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

3.1感染因素[2]

①皮肤因素: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儿抵抗力低,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而易发生感染。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②体重因素:新生儿有相当一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体重从侧面反应了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发生率为0.5%,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

3.2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3]

3.2.1加强NICU的消毒管理新生儿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所以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新生儿病房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我院每日通风换气,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并使用空气清菌片,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NICU内设一名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室内的地面、家具、医疗器械(各种暖箱、新生儿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液盒、病例夹、门窗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放置,并有醒目标志。

3.2.2加强患儿使用物品的管理每位患儿床单位的所有物品,包括衣服、包被、枕巾等,每日先高压灭菌后再使用,保证一人一套,不得共用或挪用;新生儿食具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早产儿使用的暖箱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严格按规定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前后做细菌培养;暖箱内的水槽每日清洗后更换蒸馏水。

3.2.3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①皮肤护理: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预防臀红。每24小时更换,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皮肤压伤。在胶带下使用皮肤保护剂安息香酊,防止表皮脱落。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每4 小时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②口腔护理: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日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为防止鹅口疮的发生,喂奶后预防性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每日两次。③眼部护理:胎儿通过产道时,沙眼衣原体可定植于其结膜部,因此,为防止结膜炎的发生,每日用泰利必妥眼药水滴眼1~2次,并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④脐部护理:每日认真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消毒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如果发现分泌物及时做培养,及时处理。⑤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增加抗体含量。鼻饲的患儿,鼻饲用的注射器每次更换,鼻饲管隔日更换。人工喂养时做到一次一瓶一奶嘴,每日做好乳器具的消毒工作。⑥对于有侵袭性操作的患儿,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动作要轻柔,减少粘膜的损伤,同时加强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机会。插管导芯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两次进行消毒;气管插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物品,随用随弃。⑦加强个例院内感染的隔离控制:当发生有个例院内感染时,将患儿放置单独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护理人员相对固定,隔离区做明显标志,根据不同细菌定植情况采取不同隔离措施。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因此,监测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控制NICU的院内感染,不但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有严格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抗感染意识,将之列入常规工作日程,做到人人重视[4]。医护人员自觉地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家人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讨论

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是NICU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一个主要挑战,明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正确制定防控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本结果提示NICU医院感染与皮肤因素、体重因素、侵入性操作、胎龄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要加强对早产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高喂养耐受性,尽可能缩短其达到足量喂养的时间,要严格无菌操作,慎用侵入性操作及治疗,对呼吸机治疗及中心静脉置管等装置进行定期消毒并加强对感染的监测[5]。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 童笑梅,王新利,诸慧华,等. 12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5):279-282.

[2] 周敏,丁爱国. 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3]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 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2378.

第8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加强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易感因素及对策总结如下。

1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

(1)环境因素建筑布局不合理,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2)医护人员因素通过医务人员污染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均是发生感染的途径。(3)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为微生物侵入机体提供了途径,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2 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2.1 成立专职科室 医院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制度,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系统全面监控、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探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

2.2 病区建筑设计与布局 新生儿病房应位于医院清洁环境中,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设计注意通风、采光、向阳。室内墙壁天花板无裂缝、地面防滑、便于清洗消毒。新生儿床与床之间应保持0.5~1 m间距,设普通新生儿室、隔离室、办公室、治疗室、配奶室、新生儿沐浴室、母婴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杂用室、储藏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等。在区分管理上,非限制区,在最外侧,包括母亲哺乳室、出入院处置室、工作人员沐浴更衣室、值班室、杂用间。半限制区,在中间,包括办公室、治疗室、配奶间。限制区在最内侧,包括各类新生儿室、新生儿沐浴室。各区应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3 加强医疗、护理管理措施

3.1 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牢固树立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常规。

3.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的消毒规范,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3.3 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等各项操作及规定每次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出入隔离室,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 污染的物品时均要洗手。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后擦手的干净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定期抽检。

3.4 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鼻、眼的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被服应经过高温消毒后备用,包裹婴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被服放带盖的桶内,不要随意扔在地上,更不能与其他污物混放,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和消毒处理。新生儿奶瓶用毕及时清洗,一人一瓶一消毒,牛奶要现吃现配。婴儿毛巾、手帕需一人一巾。

第9篇:新生儿皮肤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21-02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 CS)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1]。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2岁以内为早期,2岁以上者为晚期,病死率25~30%。近年来。随着我国性病人数的增加,先天性梅毒患儿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梅毒的表现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4例为本院出生,8例来自外院。男12例,占54.5%,女10例,占45.5%,男女比例为1.2:1。胎龄

1.2 临床特征

22例中有皮肤粘膜损害12例,以四肢末梢脱皮多见,表现为四肢皮肤皲裂、脱皮、斑疹、斑丘疹。呼吸困难12例,病理性黄疸6例,贫血6例,肝脏肿大4例,发热2例。

1.3 实验室检查

依据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新生儿和母亲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血清学检查为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22例患儿血RPR及TPHA检查均阳性。

1.4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青霉素钠针剂(5~10)万u・kg-1・d-1,分2次静脉滴注,连续10~14天驱梅;同时对于伴发病及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综合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消除护理人员心理障碍

护理人员在护理梅毒患儿时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部分护士不愿接触患儿。因此消除自身心理障碍对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主要经性传播或胎盘传播,其体外生存力较弱,在干燥环境和阳光直射下可迅速死亡,100℃时立即死亡,普通消毒剂短时间内可完全杀灭。护理人员应根据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征正确进行消毒、隔离[2]。同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皮肤破损者避免接触患儿,以免造成直接感染。

2.2 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护理人员在常规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性隔离,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接触患儿前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在脱去手套后,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尤其要注意在为患儿治疗和各项操作过程中,应防止针头、锐物等刺伤自身,也要防止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皮肤黏膜,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将患儿置单间新生儿隔离病房。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室温 25℃,相对湿度 55%~65%,病室通风2次/d,30 min/次,用苍术煮沸消毒空气 1次/d。患儿所用过的衣物,褥套等物品先用l: 500的“84消毒液”浸泡 1 h后才能进行清洗;暖箱、蓝光箱用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紫外线照射1 h,再用 1: 200的“84消毒液”擦洗箱内外,使用一次性中单,一次性尿布;用过的一次性物品要集中打包焚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患儿用过的监护仪探头用3%的过氧化氢棉球擦洗消毒;出院时所用过的床单位用 1: 200的“84消毒液”擦洗消毒,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2.3 皮肤的护理

患儿有皮疹及不同程度的皮肤破损,做好皮肤护理极为重要。入院后予更换消毒柔软棉内衣,预防疱疹擦破。同时每天用1/5 000高锰酸钾液洗澡后脓疱疹处涂以百多邦软膏,3次/d,使脓疱疹干燥结痂、脱落。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臀部更换尿裤防止红臀、尿布疹。各种操作动作应轻柔,静脉穿刺选用静脉留置针。

2.4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反应、面色,有无出现发热,皮肤有无出现皮疹或斑疹,口腔黏膜有无红肿、糜烂,有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梅毒性鼻炎为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特殊症状[3],患儿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如出现鼻塞,可用呋嘛滴鼻液或敏芬滴鼻液滴鼻,每次1滴,3次/d,同时给予头高侧卧位。喂乳时少量多餐,防呛咳,喂完后竖抱起患儿轻拍背部片刻后才放下以防呕吐。

2.6 健康教育

家长看到患儿身上的皮疹,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羞愧,特别是有不洁性生活史、吸毒的家长更是感到愧疚,甚至刻意逃避。要针对不同家长的心态,主动与之交谈,宣传梅毒有关知识及防治措施,劝其积极治疗,不要悲观失望。在与患儿家长的说话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公共场合,态度和蔼,语言温和,注意保护隐私,不能有歧视的态度。经过我们的心理护理,有20例患儿的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但仍有2例患儿的父母放弃治疗。

2.7 出院指导

经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好转,皮肤斑丘疹完全消失。体检后予以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出院后继续认真隔离,避免接触传染病。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第2、4、6、9、12个月追踪观察血清学试验,根据临床复发现象可重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94-39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