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

第1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4—0088—0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基础课程。如何上好计算机课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授课老师思考的问题。

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随着学校教学计划的不断调整,如:2003、2007教学计划的出台,计算机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多媒体教学,是计算机课程当前改革的成果。

目前,北京体育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对象为全校学生,课程设置分为两个层次:

1)所有院系均开设一门《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32~64学时);

2)各院系根据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限选课程,如《可视化程序设计》等,课时数多为32学时。

虽然实现了分类教学模式,但没有实现分级教学。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逃离了原来的“零起点”,但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仍然较大。而目前的教学只是面向不同的院系开设学时不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没有对学生计算机水平进行分级考核,这就造成基础好的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现象,学生差别之大,给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使计算机教学更为有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学时数少、教学内容更新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教育部2008年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组织:三个系列、三个层次、两个要求(表1)。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的学时、学分要求见表2。对比教育部基本要求,北体大计算机课程主要问题在于计算机大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与教育部要求相差较多(64

因此,在当前大环境下(学时数不大可能增加的情况),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改变现有教学模式,解决学时不够而又达到教育部课程要求成为另一个研究的问题。

1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共计830份,其中有效问卷755份。

专家访谈,就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方法等问题向有关专家咨询。

2 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本科生。根据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计划,计算机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故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面向低年级的学生,按照教学班随机发放问卷共计830份,其中有效问卷755份,占91%。涉及全校八个院系,年级为2010级至2007级学生,男女生比例为1.66:1。学生基本情况(表3)。

2.2对学生入学前是否学过计算机课程的调查在对学生入学前是否学过计算机课程的相关调查显示(表4),34.4%的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65.6%的学生学过计算机相关课程。其中,武术学院90%的学生没有学习过计算机课程,艺术系42.9%也将近一半,其他院系只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少。造成差异的原因一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域,各地计算机教学水平有很大差异;另一原因是武术学院、艺术系学生属于特招生,学生大多是运动员出身,没有进行过正规的中学教育,从而导致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程度有较大差别。而目前计算机课程没有进行分级教学,只是根据学生专业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有些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接受过计算机文化教育,所以学生对学校目前所学课程感觉内容陈旧,所希望学习的课程没有开设,因此对计算机课程失去兴趣,对教师上课的内容、进度都有意见。而有些学生入学前缺乏计算机基础教育,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渴望计算机教育从零起步,教师多给予指导,并且希望更多的练习时间。而目前的教学,教师只能兼顾中间从而造成两端的学生学习的矛盾。若要有效地解决矛盾,分级教学成为必然。

2.3对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各模块学习情况的调查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网络及Internet五个模块。在对所有学过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Windows、Word学过的比例较大分别占65.9%,74.9%(表5)。主要原因是现在计算机已相当普及,大部分学生自备电脑,通常会使用电脑,所以Windows操作系统会使用,但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希望深入学习操作系统的内容。Word部分因学生经常接触,对基本功能有所了解,但学习不够系统,建议可以减少课时,讲解Word中的高级功能的使用,如学生论文中经常遇到的如目录的生成、长文档的有关操作。Excel模块像管理学院、人体科学学院、外语系学过的比例较高81.3%,体育教育学院47.6%、竞技体育学院11.0%比例较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部分学生虽然接触过Excel,但是缺乏对Excel的深入学习,只知皮毛,建议管理学院等基础好的院系可适当地减少Excel学时,体育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此模块学时不变。

2.4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喜好程度的调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人更多地接触该领域的内容;兴趣能够让人积极主动地寻找答案;兴趣往往能够让人提出很多问题,同时驱动人去及时地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你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吗?”的调查中显示(表6),34.8%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怀有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学生希望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54%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兴趣一般;14.2%的学生不感兴趣。对于不感兴趣的理由一是感觉计算机课程太难,学不会;二是觉得课程枯燥没意思。从调查中显示,88.8%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还是感兴趣的,这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地充实,紧跟时代步伐,将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实时地介绍给学生,使愿意学习的学生更好地、更多地汲取计算机知识。对于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手段上需不断地改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

2.5学生复习情况的调查在“除上课所学时间外,你在课外有多长时间用于计算机课的复习?”的调查显示(表7),我校高达57.6%的学生平时不复习。主要原因一是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课上就能掌握,例如康复系不复习比例82.2%,但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也可达到此比例。这也说明学习内容有待进一步加深。二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如竞技体育学院87.3%,武术学院82.2%,这也印证了这两个学院每年计算机课程不及格比例为何如此之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教学生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会学习。

2.6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对学生每周上网次数的调查显示(表8),70%以上的学生每周至少上网3次以上,说明网络已非常普及。在“上网做什么?”的调查显示(表8),39.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浏览信息,其次是聊天(27.4%)。这给予我们启示,可利用现有网络环境进行计算机教学,将课程放到网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

3 结论与建议

3.1分级教学模式是今后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方向现有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各层次的需求,分级教学已成为必然。因此,应根据院系特点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像武术学院、艺术系、竞技体育学院可按照现有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64学时)从零起步。其他院系由于学过的学生比例较大,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测试,实现分级教学,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凡是通过测试并达到76分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免修,建议学校将此课程学分直接给予学生,未通过的学生则必须按部就班地学习。

3.2基于网络环境实现分级教学的方法

3.2.1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来说,还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法、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建设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提高上机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对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做法:

1)利用数字化教学模式,即通过校园网,构建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开发多媒体教学素材库、课件库等教学资源,利用Web与数据库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共享文件系统,建设课程教学网站,配备完整丰富的题库系统和考试系统。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通过浏览器、NetMeeting进行教与学。此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之间随时随地的全面交互,包括备课、辅导、讨论、作业、考试等各种形式。以课后答疑为例,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系统向教师提问,以电子邮件等形式提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地安排答疑。课堂上由于学识有限,有些实验课留到课后完成,完成好的作业以邮件形式提交,教师通过BB平台给予评分。

2)互联网的普及可以使学生从网上课堂、科普网站上获取想要了解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需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讨论和辅导。这样,学生就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3.2.2具体措施

1)凡是计算机基础分级考试通过,但没有达到76分的学生可凭密码登陆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课程,查疑补漏,安排教师网上答疑,完成规定的作业,最后通过考核拿到学分。根本没有通过计算机基础分级考试的学生随班上课,但可借助网络平台辅助学习,弥补教学时数不足的问题。

2)建议将原32学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增加为48学时,所增加的16课时可变为网络课时,这部分课时不需要学生到课堂学习,但是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利用软件监控学生学习的网络时数。

3)增设网络学习评价机制,在网络学习中除具备大量的学习资源外还应引进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建议在学科成绩评定的平时成绩部分加入网络学习成绩,网络学习成绩=量+质。所谓量为上网学习的次数,量为网上回答问题的质量、作业的质量。此外,在网络教学中提供上机实验自动评分系统,一方面可帮助教师评阅试卷,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判断每一综合实验完成的情况,反复练习促进知识的掌握。

3.3分类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除分级教学外,还应按院系分类,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对于各院系建议计算机基础课程作如下调整:

1)现有64学时课程的教育学院计算机基础课学时不变,其中Windows、Word学时减少,Windows从现在8学时减少至4学时;Word的18学时减少至10学时;其他模块学时不变,增加PowerPoint及多媒体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表9)。

2)原32学时课程的管理学院、人体科学学院等院系,对于从零起步的学生现有32学时根本无法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建议增加为48学时,课程内容调整见表9,其中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学习这两章的内容,完成教师布置得作业。增加PowerPoint及多媒体教学内容。

3.4课程内容的分层次、分模块的设想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具体的解决方式是,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层次、在同一层次中分模块。

对于课程层次的划分,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层次(公共的、必修的):计算机基础(64~48学时)

第二层次(可选择的、模块化的,32~64学时):

计算机实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如Visu—al Basic等语言),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实用技术

另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开设更多的模块(如:CAI,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电子商务等)

3.5实施分级教学的效果

在学校计算机整体教学未分级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两个教学班的实验。具体措施:刚开课时,凡是自认为本课内容学过并能够掌握的学生报名参加免试考试,通过的学生,平时可不上计算机课,但必须参加最后的结业考试。结果两个实验班中,实验1班报名参加的学生有10人,但最后各个模块全部通过的却只有2人。其余学生中有4名学生只是Excel模块不会,经教研室批准要求他们在学习Excel模块时必须上课,其他模块可以不上。另4人是每个模块知识均有未掌握的部分,所以必须重新学习。对于其他未残疾考试的学生还按原有教学模式进行上课。在实验2班中,没有学生报名参加免修考试,但此班学生计算机掌握程度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几乎每一模块知识都基本了解,但不是所有内容完全掌握,所以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上课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而另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基本不了解,需要教师从零起步讲授。这样在一个班中出现两极分化,导致教学很难实施,为了能够兼顾这两部分学生,采用分级教学方式。具体方法是先将本节课大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也就是查遗补漏。每节课上课时基础好的学生可直接做练习,通过练习发现知识漏洞并由教师答疑。而基础差的学生则由教师将本节课内容详细讲授一遍,在这部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先对基础好的学生答疑,再给他们单独讲授一些课外内容,如学生希望学习的有关Photoshop知识。在好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再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是动员基础好的学生对其进行帮助,这样好学生所学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在班中也形成了互帮互学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友谊加深。经过两个实验班的对比,实验1基础好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他们希望学习新计算机知识的愿望没有满足。实验2班实行分级教学后各层次学生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生对此满意,但由于不同层次混编在一个班中,对教师教学及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3.6成果实施的难点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由于计算机课程是全校公共课程,涉及全校各个院系,它的改(上接第43页)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足以看出作者隐退全身的心态与伤时悯政的批判精神。怯弱不前者无尺寸功业可立,而贪婪冒进者最先断送性命,只言片语总结概括了刘向自身整个人生的艰难历程及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见解,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3 结束语

第2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网络化平台;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空前的重视。为了培养具有信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药学人才,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加快了计算机教学向网络化迈进的步伐。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层次不同、学生自学能力差别大、依赖性强、计算机教学中缺乏药学专业特色等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探索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并申请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设了基于Windows 2003 Server和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服务器,构建了功能齐全的Web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了适于网络环境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多媒体教学和无纸化考试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高等药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为系统地总结网络化教学模式规律,推进网络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发挥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优势,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的产物,它既要反映特定教学理念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指导教学实践,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构建基于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计算机教学具有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多、实验多、教学参考资料多样化、知识更新快、音视频形式的实验素材为主等特点,同时存在实验结果需要电子存档处理、学生间易于相互抄袭、学生随意上传资料造成服务器存储容量不足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设备有一定投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对教学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够,有些已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资源,已开发的多媒体课程或网络课程的结构模式、构架不尽规范,很难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

为了创建一个简明高效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我们先后尝试了Windows 2003 Server、Linu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后台服务器,同时分别尝试了NetUse模式、Windows工作组模式、Windows域环境模式、Linux账户管理模式和SQL Server + Web管理模式等多种管理方式,最终定位于Windows 2003 Server + SQL Server2005 + Web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共配置了三台服务器,构建了通畅的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每个学生设立一个独立账号、通过Web管理账号密码,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专属的磁盘空间,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等惰性现象的发生。该平台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网络化教学,在校学生作业及实验结果可随时上传/下载,学生也可异地访问教师教案、实验素材、参考资料等,学生还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讨论区及时相互展开讨论或由教师参与解答。在创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同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了开发,通过建设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把语音、图像和视听信息资源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这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构建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3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

成功的教学模式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以满足开放、网络、多种媒体、学生为中心等基本要求为目标,各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指导教学活动方面是统一的,但在具体方法、形式、模式建立的依据上又必须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性。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具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应用能力等特点,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途径。

网络化教学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则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适应性较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易于组织,具有适于应用,便于检验;干扰因素少,负面效应少,成果显著等特点。网络化计算机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借鉴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和课程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应各自的学习环境。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从低层次学起,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采用异步教学方式,课堂以外拓展学习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和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注重扩充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层次上增加难度大及应用广泛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及结合药学专业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既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信心,又增强了学习好的同学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了实事求是、注重发展、人文科学等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指导。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这种虚拟教学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让学生在课上共享教学资源以及课下利用业余时间上机,继续课堂中没有完成的有关开放性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知识;校外模式则是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在离开学校后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新型教育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是通过课件或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网络环境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解决;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网络平台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实现的;学生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化教学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室里先进行课堂讲授,课后学生再上机实践。我们对在教室里连续2个学时上理论大课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30%的学生反映由于缺乏计算机环境,理论教学枯燥,后一个学时的听课效果明显不如第一个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50%的学生反映由于不能及时上机或间隔时间较长上机,许多教学内容已经淡忘,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一方面将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机房中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边讲边练,理论和实验交叉进行,学生将所学内容及时消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把教学过程中主要知识点由一个更加贴近药学实际应用的实例来引出,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哪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规范、准确的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的实践凸现了较强的优势。

5引入网络无纸化考试,完善网络环境下题库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笔答试卷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过大比例的选择、填空、简答题只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不但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则要求学生了解一门编程语言,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由于编程语言中对语句的细节格式要求较为严格,在传统的笔答试卷中学生丢分率非常高,因此不得不降低编程的难度。而在实际的程序语言环境中不但界面非常友好,而且还有功能强大的提示、调试、诊断系统,程序设计者可以从繁重的琐碎记忆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程序功能的开发。传统的笔试考试模式对于计算机课程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不合适。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教学工作,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在自主开发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上又设计完成了具有沈阳药科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自主产权的计算机技术基础(Visual Basic)无纸化考试系统,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更全面的双向考核, 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测试。

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需要进行题库建设。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分别为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门课程设计了大量的考试题目,组成了适合各层次学生计算机课程考核的题库和管理规则,题库中的每一道试题都有相应的测量特征参数,用以保证试题的出处和权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试题出题策略和试卷模型,用以保证所组成的试卷与考核目标间的一致性,避免了人为经验命题带来的考试内容不一致

或出现各种偏差的可能,有效地减少了专家命题的繁复劳动,也保证了高质量的试题能够得到可靠的重复利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评阅功能也,也为试卷质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6结语

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信息科学课程更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及资源的优势,在狠抓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我校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它强化了教育工作者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学科内涵的发展,促进了师资团队的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1):49-51.

[2] 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195(4):116-118.

[3] 余善云.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4] 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3-7.

[5] 杨起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高教探索,2006(1):65-67.

第3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 教学实效

计算机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关系、原理变得具体化,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变复杂为简单,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按它们的规律表现出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以下从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征入手展开阐述。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我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和资料能得到共享。在教学上应用计算机,能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使其充分发挥自已的潜力,施展自已的才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会能力是有差别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针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教学的效果常常是优秀的学生、领会能力强的学生能掌握,而智力稍差的学生会觉得很吃力,学习产生困难,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悬念法,比喻法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

第4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一、道德教育为先导

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网上聊天、交友和网络游戏等,对于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的正确引导迫在眉睫。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

1.明确目的,辨别是非。应该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和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而不是让自己在网上虚度自己年轻而有价值的大好时光。

2.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学习网站。老师应给他们介绍一些有特色、新颖的绿色网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上网愿望和需求,使他们走向健康的轨道。

3.学会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喜欢玩游戏本身并不可怕,但过分的沉迷就有害无益了。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有益的网络游戏,或者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制作游戏的程序上来,这样有利于他们摆脱网络游戏的诱惑。

二、精讲多练,做好演示和辅导

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接受新知识是听讲和操作的有效组合,没有上机操作,计算机课就形同虚设。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信息技术课程,应坚持精讲多练。教师把主要知识内容讲完后,要把课堂的多数时间留给学生操作,这样学生更能在操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提出的问题也比在理论讲解中要多。教学时最好利用多媒体系统,演示主要操作步骤、要领,然后个别辅导答疑。上机操作时,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使他们彼此合作、互相帮助。

三、合理分配学生的上机时间

计算机课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与学生上机的时间比为一比二。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能够巩固知识,才能明白知识的内涵,所以必须让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老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2003时,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怎样插入自选图形,然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插入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加以修饰;还可以让他们在网上搜索一些图形等,插入到自己的演示稿件中,从而创造出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演示文稿。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将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放映给其他同学看,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把计算机课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第5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 现状 思考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对工人的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苦。对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但应该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而且应该具有学习和掌握使用新软件、新系统的基本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新生计算机水平良莠不齐。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脱离了原来的“零起点”,但是由于学生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教育水平、教育设施等差异,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已经渗透到了各个专业领域,使得各个专业领域对计算机课程又有了不同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计中并未考虑到这一点,仍然按照统一标准来安排课程内容,甚至把侧重点都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少数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3.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

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则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4.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地注重课堂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学生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包括游戏),却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

三、加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采用分级教学的办法,使学生都能各有所获。

在新生入学初期安排摸底考试,然后根据自愿原则施行分级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

2.根据专业需求灵活设置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执行不同的教学大纲。可在第一学期安排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网络使用等;第二学期的教学,则可根据专业情况,开设相关教学内容来满足专业需求,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3.利用网络平台解决学生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学习环境。建议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要制作得简繁得当,体现精讲的原则。同时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为了解决理论课教学信息量大,学生难以吸收的困难,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实时的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批改、网上在线测试,以及在线讨论等方法实现学生的课外互动。实验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详细设计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以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4.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教学和教材建设应特别注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率具体的计算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能开阔眼界,从方法论的角度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大力提倡“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学生有机时、有目标、有实效。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要作统筹安排,形成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第6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 高中 计算机 课堂教学 探索 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1.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2.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4.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第7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理论讲授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基础差,知识层次不一,对学习毫无兴趣。因此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便成为中专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担任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已有十多年,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结合计算机课程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方法。将这几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中专生现状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专学校的门坎降低。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大都出于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许多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落后不完备,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的能力能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又懒于练习思考,因此计算机的学习,总是达不到预定效果。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是引导法。所谓引导法就是指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的方法。引导法可分为理论引导法和实践引导法。理论引导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讲些有关电脑的奇闻事如电脑黑客、网上病毒,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再打开它。实践引导法就是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老师存电脑房里上课,让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电脑前,老师可以运用深蓝公司的易多思软件一一网络教室软件来控制学生机,然后老师进如下演示操作:开始一程序一附件一游戏一纸牌,这样,游戏就启动了,这时同学们肯定会很愕然,心里不尽会想:电脑也可以用来玩纸牌,真是新喜若狂。这里老师可以乘势而入,马上玩胜一局游戏,这样学生不仅想自己玩,而且还会对老师很佩服。然后老师把一些游戏规则及技巧讲给学生们听,再让学生们自己操作,这样,还有助于学生熟练使用鼠标。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也就尢然而瞿了。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操作实践出发,强调的是在学习的整个程中易消化、易吸收。

二是比喻法。所谓比喻法就是采用形象比喻的方法来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生动性和积极性。比喻法可分为故事比喻法和实物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计算机的软、硬而定的方法。故事比喻法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传授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初一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恿力,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就是个古代的人,然后呢,通过穿越时空,来到了现代,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老师停顿,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那么就要开电脑,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他们进入楼房后,来到个夫厅(windows的桌面)里,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打开“我的电脑”),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其中一个盘符)。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如此精彩的讲下去,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同学们定听得如痴如醉,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即把理论知识与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

三、理论讲授法,化难为易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而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计算机这门课本身比较抽象。有不少基本概念和理解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令学生感到枯燥、理解记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肓,抓住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特点,将抽象、费解、空洞的教学内容表述得生动、浅显易懂,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计算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8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37-01

进入21世纪,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已成为国家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发展过程中,许多高职学校都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高职教育,极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深化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入手。本文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

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同时它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企业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采用行业软件管理。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和处理专业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能。

2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院高职计算机基础大多开设一年两学期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讲授内容为计算机基本概念、操作系统、Office套件及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等应用知识。目前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造成我院计算机教师和设备资源比较紧张。某些专业开设的有关计算机课程,要么与专业无关,要么理论性太强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些后续课程目标不明确。

2.2授课时数偏少且得不到保证,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仅需要系统的理论教学,还需要充足的实验学时来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偏少,我们往往只能讲授基础部分。由于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不能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完成,影响到整个教学进度。到了学期后期学时紧张,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3改革的建议

3.1兼顾学生计算机知识的贫富差距

目前,职业学生来源广,有来自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也有来自信息不发达的偏远山区,来自城市的学生,部分已较熟练的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来自山区的学生则对计算机十分陌生,如果按同一本书,同一进度,对学生作相同的要求,必然使一部分学生感到“没有意思”,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学习起来吃力难懂。针对这种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巨大的状况,可以采用分级教学模式。以系为单位分为“零起点”班和“非零起点”班。“零起点”班按照正常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非零起点”班可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内容。教学方式可采用理论课合班上大课,而上机操作上小课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解决老师少的问题,又可以更好地在上机操作课时指导学生。

3.2根据专业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目前,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应用,而在不同专业往往使用的是不同的应用软件,所以在各个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非常必要。在一些专业中,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课程会融入本专业,例如,建筑、电子商务、广告专业等。所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课程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有些理科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为了与计算机教育的分级教学模式相适应,可以将与专业结合紧密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部分纳入专业基础课中,这样既不影响分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又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例如,会电专业可开设数据库课程以加强会计电算化处理的能力;国贸专业可开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以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电子化工作环境等。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能够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信息需求和应用管理问题。

3.3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

高职学院的毕业生要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有高职毕业生的特色,动手能力强,拿证上岗是其主要的特色。各种计算机证书,是学生求职的敲门砖,教学时可以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相应调整,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考试大纲与教学实施大纲相衔接,制定一个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计算机实施大纲。这一方面,我院在最近几年已经作了相应的调整。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中级证书的考证,考证通过才说明该课程通过。有些专业班的学生还要求参加“C语言”或“VF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考试。

3.4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和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实际问题为驱动,给学生布置目标明确的任务,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发建立我院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现学生的课后自学作业练习疑问解答等。这样既可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让同学们在网上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网上作业布置和网上批改等。我们还可以开展计算机专项课题学习,开设一些专题讲座,使有余力又想多学知识的同学能够有学习提高的机会。

4结语

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高职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种必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在教学中将而临更多的新问题,我们要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罗蓉.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第9篇:计算机课程网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1初中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在绝大多数城市家庭中得到普及。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和农村家庭也开始拥有计算机。这给计算机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当今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掌握好基础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意味着能够更快更多的获取有效的信息,为学习和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计算机与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就很难在当今的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有效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因特网不仅在工商业和政府机关中大面积普及,同时也在教育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城市中,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已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目前我国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初中毕业后有很多人直接开始步入社会工作,也意味着他们将面临着社会上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此时他们的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一定的手段来帮助他们自己建立对这个社会以及其自我的认知。而这些都能够通过基本的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育获得有效的帮助。(1)由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当今的工商业中得到了普及,如果这些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掌握好这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生存,或者将会面临更加巨大的工作压力。(2)初中毕业生的基本文化知识还不足,对社会的了解也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更多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将能够帮助他们通过上网获取更多的生活和工作知识,帮助他们充实自己,也丰富他们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3)面对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各色各样的信息都将充斥在这些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眼前,他们需要信息的基本判断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不健康信息的危害,同时也使其认识到网络的好处,促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对于初中毕业后升学的那部分孩子来说,计算机基础教育同样十分重要。首先,他们的年龄较小,而且又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由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和互联网对他们来说早已不再是陌生的东西。因此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接触互联网。正是由于他们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而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充满好奇和渴望,若不对他们加以适当的管教,就极有可能误入歧途,对这些花季少年们造成恶劣的影响。第二,正如上面所述,计算机由于其便利,信息获取方便,已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计算机备课,并从中获取对教学有益的资源向学生们传授或者分享。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的知识,辅助完成作业任务。这种教学过程,更加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那么一方面,良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有效获取所需知识信息;另一方面,良好的计算机信息教育也能尽量的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远离不良信息,避免沉迷游戏。

2当前初中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中配有电脑,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一新生科技,并且充满好奇跟渴望。因而对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渴望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希望能尽快的进行应用。然而,当前大多学校每周开设的课程中,计算机课程只有一节,最多的也只有两节。对于孩子们对计算机的渴求来说,远远不够。并且由于当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考试中都不考计算机,致使学校对计算机教育更加不重视。因而在学校安排的很多重要考试中,计算机科目所占的分值几乎为零。于是,计算机教育方面的老师也难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甚至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课程的老师,只是由其他稍微懂点计算机知识的其他课程的老师来代替,于是计算机教育很不专业。更有甚者,在面临升学压力时,很多学校取消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们的计算机课程,将腾出来的时间用于其它升学考试中涉及到的课程的学习。

2.2学校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日渐落伍,不能及时的更新

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日新月异。于是,就对教授计算机课程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及时的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跟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步伐,以免掌握的知识太过于落后。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计算机授课老师的计算机知识普遍落后。他们所讲授的计算机知识,可谓老生常谈,日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本来就十分稀少的计算机课堂时间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效率也十分的低下。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2.3计算机教育仍按传统教育模式进行

计算机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应用性很强。而当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进行,一味的照本宣科,逼迫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同时,这也为了应试教育的需要。然而,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还相对的较低,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在大学里才进行,中学教育只要注重计算机基础以及技能运用的学习即可。而且,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内容呆板,长时间不变,不能及时的更新,直接的影响到中学计算机教育。而且,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科目,计算机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来使用,同时需要很强的自学能力。而学校往往对这方面的教育较少。同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对计算机及其网络存在偏见,认为中学生暂时没有必要上网和学习计算机。并且极端的认为中学生自律性不强,接触计算机只知道用计算机来玩,不会学习,所以很多中学学校甚至有明确禁止学生上网,并协同其学生父母敦促学生远离计算机,远离网络。

3对计算机教育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首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应该提升。这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还需要家庭以及社会整体上的重视。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认识到计算机教育对学生们的积极作用,不能一味的排斥。并且,学校要规范化计算机教育,探讨和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需要社会学要的基础技能教育。对于家庭来说,孩子的前途十分重要,父母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教育,当孩子接触计算机时,父母应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感受到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另其对计算机科学产生兴趣,从而远离低俗的娱乐。对于社会来说,初中生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极容易养成关于上网的一些坏习惯,所以社会应对此承担一些责任,抵制恶俗信息的制造。让更多的人看到计算机的积极的方面。

其次,各方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为计算机教育设计一套合情合理合乎学生需要的教育方案。学校,家庭不能因计算机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而杜绝学生上网,而应该积极引导孩子上网,搜寻有益的知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丰富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能,经常了解当前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及时的更新必要的教学信息,能帮助学生激发高昂的学习热情;然后在课堂上,多通过上机边学边练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再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做一套完整的基础应用的东西让学生领略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应用中发挥的作用,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自己动手实践掌握技能;最后在期末考核的形式中应该通过笔试基础知识加上机演练基础技能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完课程后能真实的掌握这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