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里污水处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里污水处理方案

第1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污泥含水率 合并深度脱水 调理—压榨干化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2.3]文献标识码:A

一、南平市城市污水、污泥处理现状概况

南平市中心城区目前设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即塔下污水处理厂和南庄污水处理厂。根据规划,该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近远期均不再扩大,其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概况如下:

表1-1现有污水厂处理规模及工艺汇总

二、存在的问题

含水率80%的污泥直接填埋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经过稳定化处理,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散发浓烈臭气,运输中对沿途环境影响大。

(3)增加污泥运输费及垃圾填埋的污泥处置费。

(4)会增加填埋场负荷,缩短其使用年限。

(5)粘度大,难以进行推平、压实、覆盖等填埋工艺。

(6)填埋后使填埋体易变形和滑坡,成为人为的“沼泽地”,给填埋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政策背景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23485—2009)的规定, 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应小于60%方可进行卫生填埋。该两座污水处理厂含水率80%的污泥不满足直接填埋的要求。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发文明确指出:目前已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尚未满足要求的,应加快整改、建设,确保污泥安全处置。2014年底前,全省所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安全处理处置。

为满足这一要求,经技术比较,推荐采用“调理—压榨干化处理技术路线[1]”对该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并安全处置。

四、合并深度脱水的必要性及建设规模

4.1污泥量

南平市塔下污水厂目前的产泥率为0.93吨污泥(干重)/万m3污水左右,南庄污水厂目前的产泥率约为0.86吨污泥(干重)/万m3污水。

据统计,我国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的产泥率大致在1.2-1.75吨污泥(干重)/万m3污水之间[2] [3]。由于历史原因,南平市目前截流制排水管网较多,导致污水进水水质偏淡,使得污水厂的产泥率较低。随着南平市排水管网的完善,污水厂的产泥率会有所提高。

考虑到该两座污水处理厂不再扩建,污泥深度脱水工程需一次到位,为留有余地计,该两座污水处理厂的产泥率均按1.2吨污泥(干重)/万m3污水进行设计及设备安装。

表4-1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表(以80%含水率计)

4.2合并处理的必要性

南庄污水处理厂相对于塔下污水处理厂,其规模小、污泥量少,若考虑两座污水处理厂各建一套污泥深度脱水设施,则投资较高,不经济;另一方面南庄污水处理厂未预留污泥深度脱水用地,即使拆除原脱水机房,也无足够用地设置污泥深度脱水设施。相反,塔下污水处理厂预留有相关用地。

综上分析,考虑将南庄污水处理厂带式浓缩脱水机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80%)外运至塔下污水处理厂,后与塔下污水处理厂污泥一并处理。南庄污水处理厂到塔下污水处理厂运距不足5km,合并处理处置满足相关规范规程。

4.3工程规模

为满足施工期间该两座污水处理厂能正常运行,考虑保留其原有脱水机房及相关设备。

通过以上污泥量预测及分析,考虑在南平市塔下污水处理厂建设50m3/d的污泥深度脱水设施一套,服务于该两座污水处理厂。

五、深度脱水处理工艺流程

深度脱水(调理-压榨干化)工艺原理——通过向污泥加入专用污泥调理剂,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改善脱水性能,使污泥更容易脱水;调整pH,降低污染物的活性;固化/稳定重金属,使其浸出率降低。调理后的污泥输入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干化后的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再外运进行后续处置。流程如下:

图5-1 “调理—压榨干化处理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图

六、工程内容

塔下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泥浓缩脱水车间难以满足污泥压榨机的安装要求,因此考虑在塔下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内新建污泥深度脱水机房及配套设施。主要工程内容:

(1)污泥接收池,平面尺寸为4.80×10.80m。配套搅拌设备及污泥输送设备。

(2)污泥调理池1座,有效容积:150m³。配套搅拌设备。

(3)污泥脱水压榨车间1座。

压榨机进泥含水率:97%,出泥含水率:小于60%。

选用2台压滤机处理,每台处理4T绝干污泥,加药25%,则加药量为4×(1+25%)=5m3。压滤机选用过滤面积:180m2/台,压滤机的滤室容积:3.6m3/台,工作时间:16h/d,单台N=11.5Kw。另配套各类泵及出泥输送机。

七、结语

为满足南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卫生填埋的要求,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的目标,考虑在塔下污水处理厂建设50m3/d的污泥深度脱水设施1套,服务于塔下污水处理厂及南庄污水处理厂。

深度脱水工艺为“污泥浓缩污泥调理污泥压榨干化污泥外运处置”,经深度脱水后的泥饼可直接进入填埋场填埋,也可作为建材的原料。

参考文献:

[1] 夏志祥,游建琼. 污泥调理压榨深度脱水技术工程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18)

第2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在大城县,这两个渗坑并不是“秘密”。

按照大城县政府的说法,从2014年起,县里就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对两处渗坑污染水体进行治理,但治理工作一直未能完成,主要原因是水质出现反弹,没有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渗坑周边曾聚集多家化工企业

2015年夏天,大城县南赵扶镇南赵扶村村民徐军、孙振、孙桦等人拿着3瓶水样,前往大城县环保局举报村里的白马河污染和污水渗坑问题。

3瓶水样分别取自白马河、化肥厂渗坑和砖厂渗坑。

这两个渗坑正是近期被“两江环保”曝光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一个17万平方米、一个3万平方米。

据当地多名村民介绍,这些大坑开挖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面近17万平方米的大坑(即砖厂坑)是村民集资修建砖厂时取土而形成,南侧靠近村子的大坑(即化肥厂坑)是因村民取土垫宅基地形成。

年过七旬的村民孙进说,20世纪70年代初,村北的砖厂刚刚建成,周边的土地下挖两三米,就会有地下水涌出。没有污染前,两个大坑水质较好,冬天,露出冰面的芦苇就有一人多高。周边的玉米地也都用坑中的水来浇灌。

20世纪70年代,村北侧又建成了化肥厂、磷肥厂。“一刮西北风,大烟囱排出的红白烟雾就会飘进村里,那味道噎嗓子。”孙进说。没过几年,两个厂子在村民的反对下接连关停。后来,化肥厂附近又建起了生产树脂的化工厂。

2010年前后,更多工业企业聚集在了村北侧。孙进说,当时电镀厂就有五六个。

孙振的家就在化肥厂污水渗坑二三百米开外的地方,“没有人处理污水,都是直接排在地表和坑里。”他说,两三年前,电镀厂逐渐搬走。

让南赵扶村村民真正开始关注“污水渗坑”,则是源于那一罐罐外来的废酸。

4月19日,大城县政府情况说明,称被曝光的两个渗坑污染系由该县旺村镇村民李某某叔侄将废酸倾倒进坑塘所致。

李某某叔侄于2011~2012年从外地拉来废酸倾倒于坑中。经调查,二人共计倾倒废酸6.1吨。

村民郭强家就在砖厂渗坑附近。他清楚记得有一天早晨,他照例来到坑边看庄稼和树苗,闻到一股刺鼻的酸味。为确定气味来自坑里,他从坑里舀水浇在土上,霎时泛起了白沫。

“以前这坑边都是我种的树,后来全死了。”他指着坑边光秃秃的黄土说。如今他的田地只种了些耐旱作物,不灌溉,靠天吃饭。

孙进说,渗坑被污染后,明显感觉到井水更咸更涩了,煮开后会漂起白沫,煮一锅稀饭,能捞出半碗白沫来。

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再用机井里打出来的水。村民孙桦一家6口人,只有老两口喝着井水,儿子一家4口则用电动三轮从五六公里外的县城,买每桶2元的桶装纯净水喝,只有洗澡洗衣才用井水。

对郭强来说,即便是用买来的桶装纯净水,他也要用净水器过滤一遍。这台机器花了他7000多元。

未能完成的渗坑治理

大城县政府从2014年着手开始治理两个污水渗坑,但一直到被“两江环保”曝光,治理工作也未完成。

大城县政府表示,2014年3月,经过调查比较,选定龙淼公司对砖厂渗坑进行治理,选定碧水源公司对化肥厂渗坑进行治理。

前往大城县环保局举报渗坑问题的孙振和孙桦,此前也受雇参与化肥厂污水渗坑的治理。

在砖厂渗坑治理方面,第一次治理时间为2014年4~7月,合同约定水治理后pH值在6~9之间,色度≤50,无异味。乙方完成治理后,经县环保局监测站验收合格,并出具了报告。但当年8月底水质出现反弹,到2015年11月又进行了第二次治理。2016年9月,水质再次出现反弹,南赵扶镇政府要求治理公司继续进行治理,龙淼公司以各种理由拒不执行。

对于参与治理砖厂渗坑的“龙淼公司”,有多家媒体报道称,可查到河北龙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北龙淼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两家企业,但两家公司均否认与大城县人民政府曾有过合作。

大城县政府称,化肥厂渗坑于2014年4~7月进行了治理,合同约定,治理完成后,水的pH值6~9,色度≤50,无异味。由于技术等原因,第一次治理未达到要求。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南赵扶镇又分两次与碧水源公司签订《补充合同》,该公司均未达到治理要求。

据央视报道,近日,环保部与当地的联合调查组在河北省大城县渗坑现场采样监测,两处渗坑共14个点位中,pH值小于3的有12处,有部分点位铜、锌、铬、镉、铅等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相关限值。

碧水源公司经理王卫华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家前期预估时,没想到水污染程度那么大,该渗坑属于高浓废水污染,里面的铁、磷、氨氮等都严重超标。

王卫华说,当时治理使用了生物沥浸法,主要用生石灰调pH值,再撒入氮磷钾肥和芦苇根系,然后投入鱼苗,他们用这个方法治理好了西边的小坑。

针对孙振和孙桦“治理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说法,王卫华表示,当时雇佣两人只是干一些边角活,更多的时候,是公司自己找人处理。最多时工地上同时有20多个工人在干活。

对此,孙桦说:“没有见过那么多人,也没见过种植芦苇和养鱼。”

4月22日中午,孙振带着笔者来到处理过的小坑,坑里没有水,表层的土壤呈红褐色,局部土壤为黑色,坑里未看到长出的芦苇。

显然,这是一场没有完成的治理。

镇政府治污企业获赔

因治理未达到预期效果,2016年9月,南赵扶镇政府将碧水源公司至大城县法院。

笔者拿到的一份河北省大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6)冀1025民初2445号】显示,法院经审理查明,2014年4月14日,南w扶镇政府、碧水源公司就原化肥厂北侧西大坑和东大坑签订了《大城县南赵扶镇污水坑污水处理污泥处置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

合同约定,碧水源公司对东西两大坑进行污水治理并达到标准,工期为3个月,工程总价款55万元。合同签订后,南赵扶镇政府于2014年4月和7月先期共交付给碧水源公司15万元。

因碧水源公司2014年10月下旬仍未按期完工并达标,为加快治理进度,双方于2014年10月又签订一份补充合同,约定在补充合同签订后45日内碧水源公司应治理完毕。补充合同签订后,南赵扶镇政府给付碧水源公司10万元。

南赵扶镇政府称,碧水源公司直至2015年5月仍未完工。2015年9月25日,双方再次签订补充协议书约定:为促进早期完工,南赵扶镇政府增加工程款10万元,即治理工程总款为65万元。碧水源公司须于2016年6月10日前完工并达到治理标准,逾期不完工南赵扶镇政府不给付碧水源公司第三阶段治理款10.5万元,并要求碧水源公司赔偿南赵扶镇政府经济损失22.75万元(即合同总价款65万元的35%)。

南赵扶镇政府于2015年9月和2016年4月又交付碧水源公司共计18万元。加上此前的25万元,南赵扶镇政府已总计交付碧水源公司43万元。

“小坑的土壤污染不严重,西边的大坑情况更加复杂,时常出现反复。”正如王卫华所说,由于公司对污染情况评估不足,加上水质出现反弹,治理工作一直未达标。

2016年6月15日,南赵扶镇政府向碧水源公司下发了关于渗坑治理整改意见的通知,明_表明碧水源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治理要求,南赵扶镇政府也按期拨付了治理款项。但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碧水源公司未能完成第三阶段的治理要求。

同年9月,南赵扶镇政府碧水源公司。11月14日,大城县法院做出判决,解除南赵扶镇政府与碧水源公司签订的合同,由碧水源公司赔偿南赵扶镇政府经济损失19.5万元,并承担3795元的案件受理费和保全费。

针对这次诉讼,王卫华表示,治理后期公司发现水污染程度太大,治理成本过高,因此主动走法律途径“退了出来”。

王卫华对笔者说,当时针对大坑制订了治理方案,大城县环保局的专家也同意了,但财政拨款就那么多,追加拨款需要重新招标,亏损之下,只能主动请求政府公司,让公司退出治理。

大城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大城县的GDP在廊坊市排名靠后,对于该县城来说,把这些渗坑完全治理过来很难,钱不富裕。

据笔者查阅相关资料,2016年,大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18.2亿元,财政收入达11.78亿元。该数据在廊坊各区县排名中垫底。此外,南赵扶镇2016年财政总收入为1824.2万元。

笔者从大城县政府了解到,2016年年底,县政府已将两个渗坑治理工程列入2017年县政府重点工程,投资预算3848万元,对渗坑污染进行彻底治理,并尽快开展治理招标有关工作。

专家称污水、土壤治理成本较高

在环保专家彭应登看来,污水渗坑治理除了成本高,还面临一些难点。

“当地政府曾委托专业治污公司对渗坑内的污水治理过,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就是因为对污水的来源与水质状况摸得不彻底,所以没有制订出一个很精准的治理方案。”彭应登说。

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当地都将面临修复时间长、资金投入大的考验。

“估计仅污水处理就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周期更长,快则3~5年,慢则5~7年。”彭应登说,以17万平方米的污水渗坑为例,据他估算,要完全恢复生态面貌,资金投入可能超过2亿元。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吕锡武表示,如果污水已经渗透到地下含水层,要治理的话,得看当地含水层换水需要多少年能换过来,还要先对这片地区的含水层进行评估,视情况而定。

彭应登认为,季节因素也是渗坑污水处理的一个难点。“北方冬季约占4个月时间,坑中污水在低温或结冰的时候无法进行连续修复,导致短时间内即使处理也不能根治。”彭应登说。

除了技术因素外,污水渗坑治理的难度还在于责任主体不清晰。“如果追究到责任主体,就按‘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处理;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时候,或者责任主体没有赔付能力,由政府先行为治污买单。”他说,环保部门和司法部门需尽快建立污染损害的评估、赔付机制。

据他介绍,对这种难以追究责任主体的污染,国外有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的解决方法是让现有的污染企业交一定份额的资金,组成一个污染修复的超级基金,遇到责任主体不清晰时,由超级基金来解决。”

面对污水渗坑的治理,4月19日,大城县政府表示,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举措,不管任何困难,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将污染渗坑治理到位。

这些举措包括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环保、公安和有关乡镇为成员的渗坑治理领导小组,加快推进渗坑治理工作。由环保、国土部门对渗坑水样、土样进一步检测,查清污染物主要构成,为制订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积极联系国内顶尖治理公司对污染水体进行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

河北省表示,立即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治理,在全省范围内对所有渗坑进行自查自纠,全面彻底排查治理,严厉打击违法倾倒行为;高标准整改治理,根据检测结果,聘请专家立即制订科学的治理方案。同时要查明原因,依法依规问责处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3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开春劫难

诸般复合因素使得白洋淀生态循环链断裂,陷入持续近十年的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已经不再是人们记忆中的“华北明珠”了。

3月24日凌晨5点,河北省安新县端村镇河南村。清冽的晨风挡不住刺鼻的腥臭味。湖水呈墨色,每隔数米,就可以看见数百条银白色的死鱼漂浮在黝黑的湖面上。

3月的白洋淀,本应是芦绿荷红,但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一片惨淡凄。

湖面上,渔民撑船的暗影穿梭往来。“早上4点开始捞鱼。死鱼一浮出水面就要赶紧打捞,否则就沉到水底,整个白洋淀都会发臭。”渔民冯永祥对记者叹息道,“今天捞了上千斤鱼,亏了多少钱啊!”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部,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包括143个淀泊。白洋淀水域涉及河北保定地区和沧州地区的四县一市,其中85%位于保定地区的安新县。安新县端村镇河南村,正处于白洋淀的中心地带。

从今年初开始,白洋淀遭到严重的水污染侵袭。随着春暖冰融,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湖水已经变黑发臭,死鱼随处可见。其中,尤其以保定地区的安新县和沧州地区的任丘市损失最为惨重。

3月下旬,《财经》记者来到白洋淀,走访受损最为严重的安新县大张庄、圈头乡、端村镇等地,以及沧州地区的任丘市。在发黑发臭的湖面上,目睹了一场场渔民们从污水中抢救鱼苗的激烈但又徒劳的争夺战。

大多数国人对白洋淀的印象,大概仍然停留在小学课文《荷花淀》中的描绘:密如织网的沟渠,星罗棋布的绿洲,纵横交错的芦苇丛和荷花田……电影《小兵张嘎》描述的淀区游击队抗日故事,更为淀上风光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然而,河北当地人却深知,白洋淀早已不复当年胜景。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气候干旱、上游断流、大量水库修建、上游和周边城镇工业的兴起等等,诸种复合因素,使得白洋淀陷入了持续十余年的干淀和污染的恶性循环。从2000年开始,白洋淀死鱼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爆发于2006年的,只不过是最新一轮污染恶果而已。

此次新发污染,究竟污染面积有多大、水质变化到何等程度、死鱼数量多少,至今未见官方公布。但许多当地渔民对记者说,今年的水污染感觉比往年更为严重。大张庄的渔民们告知,今年开春冰化开时就发现了大面积死鱼,全村15户渔民无一幸免。

“我养了4500斤,现在只剩下2000斤了。”大张庄渔民刘麦子神色黯淡。

就在记者到达河北当天,位于白洋淀上游的保定市政府宣布了对污染原因的初步分析以及处理意见。保定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凤枝称,死鱼的主要原因,一是上游生态环境影响了地表水的水质状况;二是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了淀区水质;三是冰层开化导致水中大量缺氧;四是淀内生活污染以及部分水域渔业高密度养殖。

同时,河北省政府动作迅捷,宣布了对保定市新市区环保局局长王义恒等四名相关负责人的处分决定;142家排污企业被关停或限产;同时实施补水方案,紧急调运位于白洋淀上游的王快水库和安各庄水库共9600万立方米水输入白洋淀,保证入淀水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

当地媒体记者告诉《财经》记者,尽管白洋淀几乎年年水污染,但此次保定市政府惩治失责官员力度之大,关停企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可谓罕见,也确实显示了地方政府的决心。

但《财经》的调查显示,白洋淀污染的成因远较官方公布的情况更为复杂。“补水,关厂,撤人,以前也是这么干的,但水还是越来越黑,鱼还是越死越多。”一位渔民一脸漠然地对记者喟叹:“白洋淀已经完了。”

“死循环”

白洋淀水污染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缺乏天然水补给。白洋淀已经成为一个失去了自净和循环能力的死湖

在采访中,许多水资源专家――包括保定市环保系统的人士――异口同声地将白洋淀水污染最核心的原因,归结于“缺乏天然水补给”。

“浩淼,势连天际”,这是明代人对白洋淀的描述。历史上的白洋淀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000平方公里,水量丰富,上游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清水河、萍河和白沟引河等河流注入,史称“九河入梢”;下游湖水,则经淀东的赵北口东流,与海河相通。

但是,白洋淀的危机因素一直存在。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最深处也不过3米,水量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在丰水年或汛期,水多得盛不住;枯水年入淀水量又不足,有干淀的危险。因此,“九河入梢”对白洋淀具有关键作用。

在干旱少雨且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华北地区,像白洋淀这样的大型湖泊尤其珍贵。它不仅滋润了方圆数百里大地,造就了一方鱼米之乡,还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泄洪蓄洪的重要功能;对减轻气候干燥、调节降水、补充地下水,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堪称极其重要。也因此,白洋淀一直享有“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的美名。

这样的胜景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50年代。此后,干旱的气候,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游大大小小100多座水库陆续修建,导致白洋淀入水不断减少。同时,上游水土流失和淀内围堤造田使得白洋淀泥沙淤积加速,淀区水面日益缩小。上世纪50年代,白洋淀尚有561平方公里,如今已锐减至366平方公里。

目前,历史上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之中,漕河、孝义河、瀑河仅部分季节有水;潴龙河、唐河、清水河、萍河长期断流;惟一流入白洋淀的府河,却成为保定市排放生活和工业污水的主要渠道,水质为劣V类。

按照地表水国家标准,水质分五类,类别越高,水质越差。劣V类水的污染程度更甚于最高的V类,已超过国家标准的范围。

由于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不能作为饮用水源。昔日“九河入梢”的胜景早已不在;而为了防止干淀,又不能开闸放掉污水。于是,今日的白洋淀,便成为一个只出不进、失去了循环能力的死湖。

除了缺水,白洋淀的无序围埝,对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构成了破坏。

旅游是白洋淀周边各县市大力发展的产业,2005年,淀区旅游业总产值共计4亿元。为了“发展旅游业”,环白洋淀四县一市纷纷在白洋淀开展“圈地运动”,导致白洋淀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并被割裂。白洋淀著名景点鸳鸯岛、荷花大观园,其实都是违规建筑。

“整个淀区目前有100多处非法建筑,都是当地围埝造成的。”白洋淀管理处处长李清禄告诉《财经》。

大量违规建筑把白洋淀分割得七零八落,令其自净能力大大降低。一位专家指出:“白洋淀的分割,加剧了死循环。”

府河功过

府河的源头一亩泉渐趋干涸。失去活水的府河,逐渐成为保定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

在白洋淀当地,府河扮演了一个非常复杂和尴尬的角色。

缺乏天然水补给,是白洋淀最大的困境。因此,作为惟一流入白洋淀的河流,府河对维持淀中的水量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府河,白洋淀就根本没有水。”保定市环保系统一位人士直截了当地说。

但问题是,府河本身已经沦落为一条没有自然源头的排污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博士毛战坡对记者说:“补水与治污,两者都不可缺少,其中治污应该是根本。”2003年,在白洋淀面临干淀危机时,毛战坡曾经到白洋淀考察水污染问题,他认为,污水不断流入,给白洋淀水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

那么,为什么府河会成为一条污水河?府河能得到治理吗?

府河因流经“保定府”的城下而得名。上个世纪40年代之前,府河的源头是保定市西部的一亩泉河、候河和清水河;其经保定向东流去,直入白洋淀。那时的府河水流清澈,是保定市的饮用水源。

今年3月23日,记者溯流而上,找到了当年府河的源头――位于保定市西郊与满城县交界处的一亩泉。当年这个曾经滋养了保定全市的源头,如今只留下一个七八平方米的池塘;塘里,一洼雨季积下的污水。池塘边上立着一块一米高的碑,上书有“府河源头一亩泉”字样。

村民们告诉记者,一亩泉早已干涸。事实上,这个池塘也是后来村民们集资重新修葺的,为的是留下一个“历史遗迹”。

“我小时候一亩泉水可甜呢,传说当年康熙在保定府的时候还专门让人来这里担水。”年逾60的村民贾太和记忆犹新。在他的印象里,一亩泉从1965年开始渐渐枯竭,到1968年就已经基本不再出水。

一亩泉的干涸恰与周边工业的崛起同步。据《燕赵都市报》报道,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保定市在一亩泉河附近设置了包括化纤、造纸、蓄电池、胶片等“西郊厂”,多为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数年后,一亩泉渐趋干涸,而失去活水的府河,也逐渐成为地地道道的排污河。

据保定市环保局官员介绍,目前保定市日污水排量达25万吨,其中极少量排入唐河污水库,大部分――约有20多万吨――则排入府河,并直接进入白洋淀。

当然,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排放之前必须经过处理。目前,中国城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均用以处理城市地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径流污水,以城市管网汇集进行处理后排入水体。由于工业污水成分复杂,在排入城市管网前须首先在厂内进行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管网接口标准;而对于无法接入管网的工厂或者重点污染源则由其自建污水处理厂(站)单独处理,有关设备须由环保部门验收。

但是,目比前保定市只有两家日处理能力共1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显然无法满足全市每日25万吨左右的污水排放总量。此外,保定市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并未铺设完毕,“这直接造成一部分污水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直接进入府河。还有一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水则不经府河,直接进入唐河污水库,通过蒸发等方式自行排放。”一位保定市环保总局的官员对《财经》说。

据这位官员称,目前日污水处理能力为16万吨的银定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付使用;管网也在建设之中,并且实施雨污分离。届时,保定市将形成32万吨的日处理污水能力,“应该可以满足需要。”

近年来保定市区不断扩张,周边县的一部分地区被并入保定市,如青苑县的一部分并入南市区,满城县的一部分并入新市区。这次白洋淀污染事件发生后,保定市区被关停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市区和南市区。这些地区集中了大批造纸企业,虽然属于保定市区管辖,但污水排放并没有全部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以新市区为例,据保定市监察局调查,现有造纸企业41家,其中28家造纸企业长期超标排污,终于在这次保定市的环保整改中被断电停产。“对于设施达标和排放达标但排放量大的企业,我们只是要求限产,少排放一点;对于污水处理设备简陋,或者没有达标的企业,我们先关停。然后要一家家排查,验收合格了才让他们恢复生产。”保定市环保局一位官员对《财经》说。

3月23日,记者来到新市区南奇乡贾庄被关停的兴华造纸厂。停产后的工厂一片冷清,大量废纸浆置于院内。处理完的污水存放在厂房南侧一个五六平方米的大坑里,颜色乌黑,散发出阵阵恶臭。该厂污水处理设备建于1998年,一直使用至今。在环保部门的要求下,2005年该厂投资200万元新建合格污水处理池,但一直尚未完工。

“这些污水有的时候就直接排了。”一位自称为“股东”的村民告诉记者。兴华造纸厂系由附近村里15位村民集资兴建,已有20年历史。

记者走访多家造纸厂后发现,在保定市政府关停企业中,小型造纸厂为数不少。按照国家规定,5000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是必须关闭的。2000年保定市曾经关闭过一批小造纸厂,显然,这些小厂早已死灰复燃。

不过,即使按理想方式,经过治理的污水仍然和天然水有巨大差别。保定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凤枝在谈及此次死鱼事件原因时承认,淀区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但她又说:“工业污水虽执行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仍远劣于地表水环境标准。”言外之意,是白洋淀这样一个依赖府河污水的死湖,本来就无法达到一般湖泊的水质要求。

“补水”何益

补水并不能治理污染,只是稀释污染,更何况还会把沿途的污染带入白洋淀

此次白洋淀污染,是继去年松花江苯污染之后又一个公共卫生大事件。不久前,监察部、国家环保总局实施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前车之鉴尚在,保定市的反应和行动相当高效。

除了处分责任官员、关停限产企业,保定市采取的另一个紧急措施是“补水”――宣布从安格庄水库和王快水库共计调水9600万立方米,并力保5000万立方米水量入淀,以稀释污染。

安格庄水库和王快水库均位于保定市境内,归保定市水利局统一调度。3月15日、16日,两个水库先后开闸放水。安格庄水库通过南拒马河、白沟引渠注入白洋淀,王快水库则经过王快干渠、孝义河注入白洋淀。据保定市政府估计,这次补水至少持续20天。

然而,《财经》调查发现,随着“补水”进入白洋淀,新的污染和死鱼事件却发生了。

3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白洋淀西缘的安新县端村镇西堤村,尚未走到淀边,就听到加氧机的马达轰鸣。这片水域渔民各家的加氧机都正在全负荷运转,“污水来了,得赶快加氧,希望能多保住点鱼。”渔民郭金钩在自己的小船上对岸边的记者大声说。

污水竟是突然来临的。

村民告诉记者,西堤村离府河入淀口尚远,今年2月时,并没有发生圈头乡那样严重的死鱼事件。但近几天情况突然变化。3月23日下午5点多钟,西南方涌来一股污水,很快就侵入整片鱼塘。第二天早晨五六点,一部分鱼就开始“打蔫”了,不断浮出水面。

“昨天上午的水还能看见水草,你再看今天的水都黑了。”渔民冯永祥向记者抱怨,“平常的水有味那是鱼腥味,但现在这里闻的完全是臭味。”

3月26日早晨5点,记者再次来到西堤村。天蒙蒙亮,渔民们已经在各家围栏内忙碌着,每家鱼塘都有数百条鱼漂在水面上。有的鱼已经死了,有的奄奄一息。

“鱼死得越来越多!”郭金钩一边捞鱼,一边痛心地说。

端村镇东面的河南村,也在同一时刻遭到类似的污水突袭。村民们说,府河污水是常年流入的。平常,村民们凑钱买了很多双面放水的编织带,用芦苇杆撑起来堵住了上游河水的必经之地,以保住自己的养鱼塘。但这次污水来得突然,水域又太宽,一时无法阻挡,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鱼塘遭殃。

郭金钩告诉记者,一个围栏大致放养1.5万斤鱼苗,每年大致能赚上3万元左右。污水一过,会导致至少四分之一的鱼死亡。“补水补水,为什么不补进好水,反而给咱们污水?”

这股污水来自何方?渔民们分析,是王快水库在向白洋淀注水过程中,途经孝义河,把高阳和蠡县等地原先淤积在河道内的各种污水带了过来。渔民王伯昌指点着,在白洋淀周围,有大量高污染工厂集聚。包括安新县的羽绒厂、高阳县的毛纺印染厂以及蠡县的皮革厂等。“污水平时都存在附近的深沟里,一来水了就被冲进白洋淀了。”

白洋淀管理处李清禄处长告诉记者,在补水之初,保定市也曾意识到补水线路沿途污染的问题,并曾要求相关各县预先将淤积河道内的污水清理干净。但从记者的调查看来工作并不到位。

任丘渔民也遭受同样的命运。任丘处于白洋淀下游,有三个乡镇40个村庄坐落在白洋淀边,管辖的白洋淀水面有60多平方公里。过去白洋淀的出水口就在任丘辖内的枣林庄,通过赵王河泄入海河。然而,随着白洋淀成为只进不出的死湖,位于下游的任丘既不能像安新等地村民一样将污水排至其他地方,也无法放闸排水,因此往往成为污染的重灾区。

此次任丘同样受损严重。《财经》记者看到一份由任丘市市长宋有洪签发的文件,其中对补水提出意见,认为两股新水入淀,会把淀内污染水体冲至下游,进一步加剧经济损失。文件称,现在的补水途径,会使原来污染程度较低的白洋淀任丘境内南部水域受到严重污染。

他们恳求水利厅有关部门对该方案做进一步论证,并建议变更王快水库引水线路为沙河-王大引渠-小白河-白洋淀线路,因为该线路沿途的水体污染程度较轻。

“这很难做到。”河北省水利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调整引水路线,意味着水要多走20公里,一路上水分的蒸发更快。”

其实,补水也并非今年采取的新办法。在1983到1988年,白洋淀曾经连续五年干淀;从1997年到如今,对白洋淀的补水已达15次。其中2004年的“引岳济淀”尤为著名。这是在2003年白洋淀陷入干淀危机时,由国家水利部直接指挥采取的措施,四个多月补水超过1亿立方米,曾经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在短期内迅速改善。

但是,补水毕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且不说补水耗资巨大,关键是补水并不等于治理污染,只是稀释污染;补水能够维持水体清洁的时间,长则一两年,短则两三月。更何况,补水还可能一路把新的污染带到淀中,反而加剧了局部的污染。

“致富”代价

许多地方官员都承认污染之严重和治污之必要,但同时都强调“工业不能放弃”

“补水”之所以为患,还在于白洋淀周边乡镇工业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上游以及周边乡镇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打产业。如满城县的造纸业,高阳县的毛纺印染业,蠡县的皮革制造业,安新县的羽绒业等等――不幸,这些产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环境杀手”。

记者走访了安新、高阳两地,发现这些地区的工业污染相当严重。安新县大张庄发展羽绒制造业已经有20多年历史,现有80余家羽绒制品厂。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厂房后面都有大小不一的坑或沟,洗羽绒后的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最后汇集到村后的大沟渠。沟内浓黑的污水已变得非常粘稠,水面漂浮着各种垃圾。

“现在还算是不错了,夏天这里的水能熏死你。”一位村民愤愤地说。

目前大张庄的羽绒厂也全部被关停,等待环保部门的检查。施工人员正在沟渠旁清淤。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平日,羽绒厂的这些废水通到安新县东郊的大沟渠,七拐八拐就会流进白洋淀。

白洋淀另一处威胁,则来自安新县南部的高阳县。高阳县是华北地区著名的纺织印染基地,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纺织企业近4000家。纺织本身并不会产生污染,但中间环节漂染行业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在保定市这次关停企业环保整顿中,高阳县有38家企业榜上有名。

“我们在河北被称为‘纺织特色县’,老实说,水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属于重点污染县。”高阳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高恒文对记者承认,高阳县纺织业为高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一直没有自己的公共污水处理厂。过去企业一般都是将污水存在厂房附近开挖的污水坑里,于是形成了“一个企业一个坑,一片企业一个大坑”的独特排污局面。

在高阳县东郊杨屯,记者观察到一个典型的排污渠――那是一个3米宽的臭水沟。沟旁集中了40余家印染企业。此次被关停的万达染厂也在其中。员工告诉记者:“我们有自己的排污设备,是1998年左右建的,现在已经跟不上企业增产后的需要了。”

当地人告诉记者,除了高阳县,位于孝义河流域的蠡县、博野等地的皮革业污染也相当严重。孝义河已经枯竭,不少企业平时就偷偷把污水排放到孝义河的河道上。而孝义河是王快水库给白洋淀补水的必经通道,一遇到补水,这些污水便跟着一起冲进了白洋淀。

从地图上看,西堤村刚好正对着孝义河的入淀口。河北省水利厅相关人士向《财经》介绍,孝义河入淀口是今年3月21日到水,但24日晚10点从河口取得水样的化验结果表明,水质依然属于劣V类水。

入淀四天后的水质依然如此恶劣,可见沿途污染有多么严重!

与府河流域污水治理相比,白洋淀周边乡镇污水处理一直没有走上正规。满册大城营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于1998年,但一直遭遇日常运营资金困难;高阳县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安新县虽然自2005年3月7日开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但至今尚未竣工。

专家指出,即使建成污水处理厂,是否能够长期运营也是问题。在国内,由于污水处理成本高昂,不少地区和企业即使建了污水处理厂,也不愿满负荷开工,只将其作为“通过生产审批”的摆设。

对于基层环保部门来说,最大的困扰来自当地政府。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很多排污企业往往是当地的纳税大户,环保部门关停该企业,往往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至于罚款一项,对企业影响不大。目前的行政罚款最高仅5万元,远低于企业利润,许多企业宁可选择交罚款违规排放。

生死抉择

这是真正的危中之“机”――白洋淀生死存于一线,而求生之路已相当狭窄,求生之门尚待开启

许多年来,白洋淀一直是华北大地的一块隐痛。从上游的水土流失、入淀河流的枯竭,到湖泊的分割、工业污染的加剧,白洋淀积重难返,已入绝境地。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刘存歧博士在2004年对白洋淀的生物物种和生态功能进行了调研。他向记者介绍调研成果说,1995年时,白洋淀的维管束植物还有48种,到2004年已经变成32种;浮游植物原来有406种,2004年仅剩106种,并且都是耐污种,而只能在较好水质下生存的种类都已经被淘汰;鱼类从1958年的54种下降到2004年的31种,且主要以养殖鱼类和小型杂鱼为主。

刘存歧认为,白洋淀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沥洪泄洪、调节气温、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生态系统功能,还能够为人类提供芦苇、鱼、虾等经济功能,以及娱乐、美学以及科学研究价值等。然而,随着污染的深入,白洋淀的功能逐渐丧失。

不能说有关各方对白洋淀治理不倾心尽力。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毕竟已持续了十多年,其方式不外乎治污、补水、水土保持等等,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依然每况愈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绝处逢生出路何在?

武汉大学教授、环境资源法博士生导师吕忠梅认为:“白洋淀的根本问题是管理体制问题。”她对《财经》表示,目前的水管理体制严重违背了水的自然属性,是一种典型的“九龙治水”方法。与水相关的各部门都对水有一定的管理责任和权限,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地域分割(行政区域),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和衔接,造成了污染的失控和治理的失效。

吕忠梅建议,一方面要建立流域性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应该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水处理和水资源分配。她认为,可以借鉴太湖的环境保护模式。(参见评论《突破“九龙治水”瓶颈》)

地处四省的太湖专门设立了太湖流域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治理太湖污染,“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这也是特殊机构。国外也有先例。比如莱茵河,就是由12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河道管理委员会来管理。”吕仲梅说。

白洋淀管理处处长李清禄也持相近的观点。他告诉记者,早在七年前,当地就曾成立过一个负责白洋淀综合管理的部门。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张润身领导白洋淀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各厅局的负责人。管理小组下设白洋淀管理办公室,负有七项任务,包括管理白洋淀周边水利工程、执行省防汛指挥部的调水计划、分配淀内水资源、征收水费和水面使用费、编制白洋淀治理和开发规划,以及监督防止淀内污染等工作。这就是目前的白洋淀管理处的前身。

随着张润身不再担任副省长,该领导小组也相应解散,白洋淀管理处只负责管理白洋淀周边的30个引水闸。

“白洋淀治理的根本,在于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统一管理的机构和管理办法,光靠补水或者治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白洋淀管理处处长李清禄说,曾经有设立“白洋淀县”的说法,但并未真正提上日程。

2005年底,河北省提出《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文件提出,从2005年到2014年,历时十年时间,将投资80.5亿元,实施26项治理工程,彻底改变“华北之肾”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态环境。到2010年,使保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将达到3200平方公里。保定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以上,县级城镇达到60%;建立白洋淀补水机制,确保白洋淀水位枯水年不低于7.3米;在水位不低于8.4米的情况下,淀内大部分水质达到并好于国家三级水类标准。

在这个雄心勃勃的总规划中,目前最被看好的,是保定市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又称“白洋淀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工程”,将包括绿色输水廊道建设、污水处理厂、供水建设等28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其中拟利用亚行贷款96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350万美元。

然而,据《财经》了解,无论规划总经费的80亿元还是亚行项目的15亿元,目前均未落实。就亚行项目而言,双方只是在2006年签署了一个谅解备忘录,目前刚刚启动的是五个月的技术支持项目,即由亚行专家为该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然后才能够决定亚行是否投资。

考虑到白洋淀环境的严酷性,亦有不少环境专家对白洋淀的未来表示悲观。

他们认为,鉴于白洋淀已经成为一潭死水,失去了自净能力,其对环境变化的承受力已经相当脆弱,因此,已不可能继续承担那么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也就是说,如求白洋淀绝处逢生,需要作出抉择:如果仅选择前者,放弃经济功能,就需要痛下决心,严加监管,坚决停止各种排污;如果奢望经济功能与生态文化功能的两全,将无法摆脱“补水-污染-再补水-再污染”的循环,其结果是得不偿失。

但是,放弃白洋淀的经济功能并非易事。在采访中,许多地方官员都承认“污染之严重和治污之必要”,但同时都强调“工业不能放弃”。环保问题并非执法严格就能解决,它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尤其涉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利益协调。

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利最有意味:白洋淀周边城镇中,高阳、蠡县等以工业为主的县城,其经济实力远高于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的安新县。与安新县内瓦房平房林立相比,高阳县不乏装饰华丽的高楼。

第4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生态文明;莱芜市;生活质量;统筹城乡

Abstract: It is a major event concern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improv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masses. We should really d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well by implementing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of Laiw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circumstanc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ofLaiwu Cit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aiwu City; life quality;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中图分类号 : F3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必要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农村生产条件,焕发农村社会活力。

一、莱芜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莱芜市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和雪野旅游区,共20个镇(办事处),1070个行政村,1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万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莱芜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生态产业发展富有特色,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整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自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来,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2007年党代会上,莱芜市委、市政府就把“生态建市”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2008年出台《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2011年4月份,召开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后每年的责任目标和推进措施,并成立了由市住建委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制定政策,提供保障。下发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部门单位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各区按1:1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部分镇、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相应投入了配套资金,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示范带动,打造亮点。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三清、四改、五化”的总体要求,各镇村根据各自实际,全部制定了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任务,确定了整治重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铺开。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开展,按照下发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城市建成区以外、《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保留的、近期未列入拆迁范围的村庄,每年选择100个村庄进行重点扶持,开展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的综合整治。

(三)部门帮扶,形成合力。根据莱芜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文明城市创建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在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选择100个重点打造的村,采取市直、区直部门单位帮扶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帮扶部门工作扎实,积极主动,在帮助村里制定整治方案的同时,强化了具体帮扶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实施主体存有畏难发愁情绪。部分镇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村庄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有的村以农忙或者以村庄即将改造为理由,整治力度不够,整治标准不高;有的面对一些实际困难束手无策或者办法不多,存有等待观望,畏难发愁情绪。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工作开展不平衡,经调查,今年全市还有30%的村庄进展缓慢。

二是资金紧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生态文明建设,镇村是实施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的整治资金。但从莱芜市的实际来看,镇财政比较困难,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区镇配套资金不足,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作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资金紧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三是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还没有按照新的办法运营。有些镇还存在保洁员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农村新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的76个农村新社区,配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只有40%。

三、建议和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政府为民办的一件惠民实事,是广大村民所支持和欢迎的,各级建设部门要会同当地镇(街道)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整治比较好,面貌改变大的村庄,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引导、提高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二)先强后弱、抓两头带中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有一定的次序,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第一批整治重点村要以经济好、地理优的村庄设点,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村,以便让其他村有样板可循;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放在村经济最差的一批村庄进行;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庄进行建设。这样做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兼顾成效,一是可以分散工作难度。按照经济强弱,安排整治顺序,第一批是整治工作最容易的,基础好,建设速度也快的村庄,它们能给其他村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经济稍强的村一般会效仿,自行进行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样政府和建设部门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薄弱的村庄,集中力量来来整治。因为经济薄弱村没有多少财力,必须本着少花钱,干实事的原则来进行整治,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更加经济实用的方案,以达到整治的效果和目标。二是可以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新农村建设是要普及几亿人口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不要把当地村与村之间的差距再次拉大,差距拉大不利于镇级政府管理,会产生更大的矛盾,差距小,矛盾就小,新农村建设工作才会顺利进行。

第5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在新型城镇化、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一体化等等理念的冲击下,人们似乎忘了即便城市化进程完成,也还是会有乡村存在的事实。不管城市化怎么发展,农民、农地、农业都不会凭空消失,城乡终将并存。我们不能任由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失去吸引力,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把农村变成大的垃圾堆。

主流社会很少会追问未来的农村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思考了。2011年,生态画家孙君、“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等长期从事乡村建设的人士,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院(以下简称乡建院),开展了对此的积极探索。

在乡建院设计打理的样板村里,孙君的典型形象是披着军大衣、胳膊夹着画夹、手里拿个罗盘晃来晃去,跟个风水先生似的,时而看到了什么就停下来画几笔。

孙君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讲城市文明未必优于乡村文明。比如他说城市生活方式是要制造垃圾的,乡村生活方式相反,在城里是垃圾的东西,在农村就是肥料。所以,乡建院做的样板村,首要一条就是消灭垃圾,办法一是打通既有水系,让生态流动起来,并且建设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二是加强观念宣传,让村里人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

盖房子是农民的大事。在帮助农民盖房子方面,乡建院的理念是不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把现代化的生活引到房子的内部,使之更舒适、适合人居;外观上则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加入地方性的传统文化元素,让房子更漂亮。

乡建院的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这要靠农村生态系统重构和建筑升级改造来呈现。而呈现的具体方式,就是建造示范村。

李昌平把账算得很清楚:现有的农村,10%将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并入城市;60%的农村会凋零、消失,人口迁出,村子变成农场或者其他;只有30%的农村会永久性保存下去。所以乡建院选择做的示范村要属于这30%,而且要是大的中心村,也就是说工作成果既不能白费,又要发挥示范作用。

乡建院开发了完备的理念和一整套的工作方法。他们理想中的新农村,是“三生共赢”的,“三生”是生产、生活、生态的意思;更具体地说是五句话:我村我素,我村我品,我村我业,我村我家,我村我根。

“素”是元素,“品”是品位、品格、品质、品牌,也就是说,每个村子都要有自己的风格。比这更实在的是“我村我业”,也就是说住在自己的村子里可以就业,有事做有钱赚,这样才能不用惦记着跑到城市打工。在这个问题上,乡建院把中国即将要面临的另一个社会问题纳入了考虑,那就是老龄化问题。

乡建院致力于推动将他们承接的样板村建设和养老联系起来,吸引城市里的老人下乡养老。这样,村里人有了事做,有了就业,城市老人来农村养老,既能享受更优美的环境,花费也相对于在城里养老更便宜。

乡建院还有一套关于乡村内置金融的方案,即乡建院工作人员可以协作者的身份帮助村民成立资金合作社,为村里提供金融服务,这同样可以跟养老结合起来,以村内的老人作为资金合作社的发起人和受益人。

第6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健全机制

根据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8—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编制了《xx乡xx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我村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工作要求。明确了近期的目标任务,以实施“净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居民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规范工程”为重点,以开展创建文明乡村、卫生乡村、环保模范乡和园林乡村、环境优美乡村活动为载体,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推动我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健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自然村,签订责任书。制定了《“门前五包”管理制度》、《卫生检查评比标准》、《马安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细则》、等管理考核办法,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清扫保洁人员的工资,并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机制。

(二)注重实效、强力整治

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我村7个村干部、11名清扫保洁人员和志愿者40余人,对马安村的公路沿线以及鄱阳湖的周边垃圾,及卫生死角开展了多次集中整治清理活动,共清运垃圾140余车,整治卫生死角50余处,清理“牛皮癣”120余处。按照“属地负责”原则,落实目标责任。各村民落实“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责任制到位率100%,共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200多份,“门内达标”责任书100份,在农村开展了“三清”工作,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严格治理“污水乱倒、垃圾乱放、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和秸杆乱烧”的现象。同时在各自然开展了最清洁、清洁、不清洁评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开展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专项治理,出动执自查人员30人次,对辖区单位、居民住户、公共场所进行春秋两次灭鼠、灭蟑和环境消杀活动。除“四害”灭鼠工作通过了省爱卫会的达标验收。认真开展了全村的污染源调查工作,按要求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

民房道路美化、亮化、净化等工作情况: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合理,符合村庄卫生标准。

一、村庄整治情况

1、村庄改厕、改水率达100%。村内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

2、修建垃圾池10座。

3、洁净能源、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太阳能普及率30%。

4、村庄内的道路两旁、水塘四周、屋场空地、住户庭院种植了桂花树、广玉兰、四季青、桔树、树苗,绿化面积近千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完成工作;

1、村里每户都建设化粪池,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2、胡勇自然村已建下水道7500米。排头戴工程在待建中;

3、以前我们村是吃鄱阳湖的水现在我们共花费10多万元打了个深水井,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三、组织专人负责,分工如下: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1、各自然村都组办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板报(墙报),完善和制定了《马安村村民文明卫生公约》、《马安村村民文明卫生公约》。

2、狠抓街头宣传活动,环境综合治理义务宣传员共50余人次举行了“爱护环境、规范行为、我是马安文明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以片区为主,综合治理观念做到深入人心。

3、以小学生为主动点,积极的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并要求学生要把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宣传到自己的家长、兄弟、姐妹,大家一起来做文明开放的马安人。

4、召开村民会议,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到家喻户晓,做到人人参与。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里。

(四)公共场所。全村农村养猪户基本上实行了拴养和圈养,禁上敞放家禽。规划区内企业全面达标排放。

(五)马安村周绿化面积300多亩,共15000株。

(六)狠抓干部教育

切实抓好村干部的宣传教育。自去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胡永自然村,排头戴自然村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提高认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起好表率作用。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与群众关系和蔼相处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如胡永自然村的人行道硬化、路灯安装,下水道直排,氧化塘的建设,排头戴自然村的垃圾池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2、无经费来源。村委会无收入,严重缺乏经费。

3、村民爱卫保洁和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村民教育难度大。

4、长效机制建立难,特别是保洁员的安排。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压缩一切非生产性支出,挤出资金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落实责任,确保进度。安排分管领导和专人对进度进行督查。

第7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一、干群联动,齐心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领导干部有担当、统筹部署扶贫工作。为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我局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结合单位实际,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扶贫工作与职能职责同步推进、合理安排。全年利用党组议事会传达区脱贫攻坚会议精神1次;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扶贫工作讲话精神,省市领导关于扶贫工作讲话精神及扶贫政策,传达区级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方案共计12次;结合单位例会,统筹部署扶贫走访任务9次,不断提升帮扶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领导班子以高要求、严标准,对扶贫工作常抓不懈,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认真落实好春夏秋冬四季攻势,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二)扶贫干部有干劲、精确落实扶贫工作。扶贫干部严格落实“干部包帮到户”责任。2名优秀干部分别前往和平村、五楼村驻村帮扶,并全力配合村里工作开展。全局局包保干部共计34人,包保范围涵盖5个乡镇、街道6个村社,合计包保174户。包保干部在全面践行好“1号工程”的基础上,开展贫困户走访排查工作,包保干部入户与贫困户深入交流,认真核查相关信息,详细了解政策落实情况、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脱贫成效等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诉求。疫情期间,包保干部积极主动电话联系贫苦户,沟通慰问贫困户家中生产生活、外出就业、身体状况等问题,掌握贫困群众及家庭切实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帮扶。包保干部入户认真核查统计农副产品,积极主动帮助推广宣传,帮助贫苦户解决销路难问题,助力脱贫攻坚。

(三)贫困群众有动力、积极响应扶贫工作。脱贫攻坚重在扶志,幸福是不是伸手张嘴要来的,而是靠自己奋斗争取来的。贫困户积极响应产业扶贫,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家庭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很多贫困户积极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鸭、养鹅等项目,发展重点的特色产业,种植桃、梨等。贫苦户积极响应就业扶贫政策,疫情过后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共有11位贫苦户积极参与就业;文旅体局开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也有10人参与其中;113人到区外务工,享受区外就业补贴。贫困户积极就业、发展产业,稳步提升家庭经济收入,全面助力进入小康。

二、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基础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一是住房改造,有安全住房。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进行了全覆盖的民房安全排查,确保所有贫困人口都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二是日常保障,水通电通。全村贫苦户用水用电难的问题都已全部解决,用水用电不在犯愁。三是重点工程项目完成,生活更美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一处,亮化绿化道路15公里,“八小水利设施”17处,实施大桥重建项目,“厕所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二)产业、就业大力发展,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全村共有111户均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种养殖产业,通过政府支持部分贫困群众鸡苗等生产资料,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先后引进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2家,种植晚秋黄梨和春雪红桃等6100多亩,薄壳山核桃900亩,油茶600亩,华农科技、亿万牧业已经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后,解决20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就业11人,3月初村级开发公益岗位41人,区文旅体局开发旅游环境提升工程10人,全年申报区内就业补助84人次,申报区外一次交通补贴113人次,参加技能培训7人次,有力解决贫困群众就业,稳步提升家庭经济收入。

(三)教育医疗得到保障,群众获得幸福感。教育资助落实到位,完成雨露计划补贴发放10人,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66人。医疗保障方面,签约家庭医生,全村实施低保55户120人,五保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17户21人,精神药补10户11人,重度残疾人生活求助70人,残疾人护理补贴37人,为我村141户贫困户(423人)全额代缴了医疗保险,4人享受了“351”政策。

(四)包保单位出谋划策,着力解决实际问题。6月17日,联合党委到为贫困户协调房屋修缮使用砂石问题,帮助争取企业捐助资金共计19000元整。结合消费扶贫工作,采取单位内部购买和向部分企业推介的方式帮助和平村销售扶贫桃共2780斤,合计金额10500元。开展节日慰问。联合党委本年度结合春节、七一等重点节日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党员20户,合计金额5000元。主动认领扶贫项目,认领和平村“新风爱心超市”运营项目,金额1万元,加强爱心超市商品质量监管,确保爱心超市产品质量。

第8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Abstract:For the better desig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vestig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in the Beijing region, and analyzes it with the national rural residential area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响应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完成农宅设计方案,我院几位同志在三所总建筑师唐琼的带领下对北京地区现代农村住宅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很多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为了在以后的农宅设计中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本人总结了调研的成果,以国家的农宅发展要求为主线,并利用手中掌握的第一、二手材料逐点展开综合比对及系统分析。

(一)坚持城乡联动,发展宜农产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村庄。

通过调研农村现状,我们注意到北京的高速发展带动京郊农村,农村经济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来补充城市先天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对农村现状的了解及对农宅的设计概念也应跟上形势,随着各种变化带来的问题作出相应调整。

一、旅游方面:

北京及周边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及燕赵特有的雄浑而不是秀美的自然地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北京人也越来越频繁地到郊外度假。这就给周边地区的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大兴区利用北京野生动物园、团河行宫、万亩原始次生林等景区为中心形成生态旅游区;昌平区有世界闻名的长城及十三陵;密云区及怀柔区则是依托燕山山脉众多自然旅游区及自身秀美的山川开展旅游业建设。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帽湾村坐落在群山叠翠之间,亮澈的白河从村边寂然流过,初到这里便觉山外的红尘烦恼在瞬间滑落,精神释然而快乐。如此景致给这里带来游人,“农家乐”在山村中兴起。所谓“农家乐”是指农民腾出自家住房的一部分来为游人提供食宿。其实这种形式在多年前在一些未开发旅游区周边农村就已具备雏形,不同之处在于游客少,这种现象并不普及,然而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农民自发搞“农家乐”或许已不再适应旅游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的心理需求从质和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游客更需要的是一家人或朋友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找一个世外桃源,体会久违了的宁静与闲暇。这就需要相对独立的居住环境,而与村民们共居一院显然是不安静与不自然的。这样的居住条件又是村民们力不能及的。通过对这种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是在乡村规划是根据游客流量统一考虑“农家乐”住所,并由村里进行统一的建设、管理;在由有能力及有富余劳力的村民们承包。这样虽提高了些专用成本,但由此具备了以下优势:

1:提升旅游资源品质,形成可持续发展局面;

2:农民在建造房屋时,不需再考虑多建客房满足“农家乐”,而在旅游淡季由于闲置而造成浪费。这是一重点考虑在农宅里实施“农家乐”的方案,可以看出既不能很好满足农宅的功能,又使提供给“农家乐”的条件显得十分简陋,只是多出很多卧室而已。

3:节地。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考虑“农家乐”的村庄每户农宅所分土地达到四分多,而规划局规定为三分地,由此可以看到如果失去控制,土地资源的浪费是惊人的。

二、多样性的宜农产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宜农产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方式不再只是种地和饲养牲畜,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性的产业结构。如种植果林,放养水库鱼,承包山地开发林业的同时放养柴鸡,利用自身水力资源发电,种植西洋参等经济型作物,开村办厂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等。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势必对自身的住宅提出新的要求,使农宅朝着更加美观、舒适的方向发展。

2:以往农民把家禽、家畜养在家里,现在由村里统一饲养,这便使农宅的环境质量有了质的提高,我们在作农宅设计时不必再考虑诸如牲畜粪便、不良气味等带来的不利因素,能够较为顺利地把许多城市住宅的设计概念引入其中,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

3:农民对于土地有着千年不舍的情结,对于农民来说有了土地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农宅里通常都会留出一块种植地来种植各种果树、蔬菜和花木。据说,地里产出的蔬菜可供农家全年食用。这一点提醒我们的设计应尽量充裕和完整的为农宅留出种植地。

三、考虑农民工进城打工后的现状

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也给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那么缺少了这部分人口的农村是怎样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设计应作出怎样的调整就成了必须进行研究的新课题。在我们走访的怀柔区汤河口镇东帽湾村这种情况就非常普遍,有的农户子女全部进城打工,只有老两口留在家中。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的冬季取暖基本靠做饭烧灶时火炕的热量(火炕设置在老人的卧室之中),而不需另外启动农宅整体的暖气系统,每年可以节省1000~2000元。由此我们想到集中供暖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是不适用的。另外应将卫生间移入室内,并应将农宅内所有房间以连廊连通,本文将在后面章节详述。

(二)因地、因时制宜,切实完善配套,改善环境,建设宜居的村庄。

通过对村庄的走访与观察,我们从总体环境上得到的印象并不尽如人意,感觉上缺乏整体和细节上的设计处理。具体如下:由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为了跟上建设速度和体现经济效益,我们的设计周期大大缩短,这使我们缺乏充裕的时间去深入考虑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规划到单体设计都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所以村庄的规划从整体看开来有些古板,而单体则趋于单一化。不如一些历史悠久的村镇,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依势而建,创造出富于变化,趣味无穷的空间与意境,形成历史的缩影;但总体有统一的文化与形式控制并不显纷乱。这并非是单一的设计问题,很多是设计师无能为力的,但设计应多从细节入手,尽量使这一缺憾得到弥补。

一、应提供驻足空间:

如今农村的街道虽然宽大整齐,却缺少了节点的设计,缺少了驻足空间。农民的生活并不像城市人那样紧张忙碌,有许多空闲时间,而他们的活动范围又不是很广,这就决定了节点空间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提供给使用者休闲、娱乐、与邻里增加交往的空间,丰富、美化街道环境,并对村庄的安保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应注重公共区域的绿化:

由于村庄的周围和每户农宅都有绿化,街道等公共区域的绿化在不知不觉间被忽略了。很多村庄的街道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小树或干脆没有,除了院墙就是路面,如同黄沙古镇,感觉冷漠而异样,很不舒服。

三、应有健身场地:如同城市中一样,每个村庄应设置一集中的健身娱乐场地。

(三)坚持“四节”方针,建设节约与集约发展的村庄。

“四节”是指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四节”方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原则,任何一项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在本文中我们只讨论节地方面内容。

1:切实控制好农宅宅基地面积,原则上不应以任何形式及原因扩大宅基地面积。

2:大力发展二层农宅,节省占地面积。

3:精心作规划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节约使用土地。

4:充分利用原房屋基地。应将村内的废塘、废沟、吭地和洼地填平,并将其他闲散地、废宅地一并纳入规划,使其土质或建房屋,或植树绿化。

(四)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建设安全的村庄。

在兴建村庄的过程中消除公共安全隐患的重要性应放在首位。从实际调研中,我们并未发现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我们只是把在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列举如下:

一、村庄用地不应选择在洼地、沼泽、死水塘、墓地、水库和水把虾、洪水沟道、溶洞断层、滑坡、山间风口一级河流最高洪水位以下等地段,以避免自然灾害及环境污染的影响。

二、水源的清洁是另一重要条件,并应注意污水、雨水的排除和去向。有的村镇自建污水处理中心,对保护环境起了积极作用。

三、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建立合理的功能分区,分区应符合环保、卫生、防火安全等需要。使生产区排污量降到环保条例所规定的指标以下;使生活区不受生产区排出的废水污染,不受臭味、烟尘和生产中有毒气体的侵袭,不受生产区噪音干扰;使水池、水井不受污染,有利于环境卫生等。分区时还应考虑当地风向、河流流向以及防火、卫生间距等问题。

四、应尽量避免农宅中饲养家禽、家畜而改为集中喂养,以避免禽、畜的卫生问题等带来疾病。

五、搞好绿化。树木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杀菌、除尘、减低噪音、调节湿度、改良气候、遮荫蔽书等多种卫生功能,在院落、宅基旁、道路边、河滨等处,凡是能种树的地方,都要植树绿化。

六、厕所。不论公厕和私厕都应远离水源,以防止对水源的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最好是私厕建于室内,用冲水厕所。这样有利于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所有厕所应设屋顶,要做到不渗不漏;公厕应建灭蝇厕所。

(五)传承历史文化,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有特色的村庄。

(六)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

由于形式及功能是建筑的一体两面,既有外在表象的不同,又有内在实质的统一,互为表里,难以分割,所以我们把(五)、(六)两大问题放在一起讨论。

北京周边地区农宅基本从形式上分为两类,即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现有绝大部分农宅都应用了传统模式。传统模式又分四合院式(四合院在农宅中比较少见)、三合院式及二合院式(只在正房一侧有耳房)。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些缺憾。

一、厕所。大多数农宅的厕所设置在室外并缺少相关的卫生措施,使得厕所的方便性和卫生成了问题。既造成了夜间及冬季使用的不便,又造成了传播疾病的污染源。所以应引入城市住宅中冲水卫生间的概念,使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习惯冲水马桶。

二、由于传统农宅平面布局上的局限性,使得农宅中某些房间到另外房间必然要通过室外。这种情况使得家中的老人在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会感到不便。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法是在室外加一条外廊,既可防风、防雨、雪又可使房间冬暖夏凉。

三、很多传统模式农宅在形式和功能上也经过一些改造,但在设计人员的看来这些改造带有部分随意性及不合理性。

现代模式在农宅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通常只有有经济实力的大户有能力建造出比较像样的现代农宅,所以我们应注重将现代形式推广到有代表性广大农民的住宅中去,以合理性、舒适性、经济性、美观性的农宅提高农民的居住质量,以满足现代农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包括:

一、新型农宅从节地观念出发多设计成二层(三层农宅一般不被农民普遍接受),腾出的空地可更大程度满足农民种植及进行室外活动的需求。

第9篇:村里污水处理方案范文

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早在一年前,这里遍地是工业垃圾,下雨天污水横流,晴天则蝇蚊乱飞,臭味难闻。

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武义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

工业园区成了“垃圾区”

随着武义县“工业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近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分别达395亿元、489亿元、554.5亿元。

可随之而来的,是每年数万吨的工业垃圾。以门业企业为例,武义县现有门业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0多家,年产工业垃圾2万吨,其中很大一部分被随意堆放在园区内道路和边角地带,或者倒在一些征而未用的田地里,整个工业园区犹如一个大型垃圾场。

“工业园区内垃圾乱倒、乱堆,一些清运垃圾的人常把垃圾直接偷倒在附近村道旁,周边环境不堪入目。”

“工业垃圾堆积成山,工业园区成了垃圾区,不仅挡了园区道路,也挡了发展的道路。”

“这些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如果不好好处理,肯定会严重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后果不堪设想。”

…………

2012年2月17日下午,在武义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团讨论时,白洋街道(开发区)代表团像炸开了锅,郑法祥等代表就工业垃圾处理问题直抒胸臆。

与此同时,同属工业乡镇的第五、第六代表团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县人大代表应宏标说,现在很多工业企业都习惯于自行处理工业废品、边角料和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有些直接找个地方扔掉,有些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点把火一烧了事,所产生的烟雾、气味熏得周边厂区职工数次逃离。应宏标曾向县人大常委会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附上了5张随意堆放和焚烧工业垃圾的照片。

在这次人代会上,郑法祥等11位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当年度重点督办建议。

此外,2012年3月初,在武义的金华市人大代表也就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开展视察,实地察看了壶山街道、桐琴镇等工业功能区。在北岭新区湖滨路板栗山前段,视察组看到马路一侧是风光秀丽的银湖,另一侧靠山的人行道旁则堆满了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大煞风景。一些当地群众见有代表来视察,也纷纷围上来一吐心中不快:“他们垃圾乱倒,这里倒,那里倒,还倒到我们村里来,没人管,真害人。”而在工业园区内,更是工业废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看到这些场景代表们痛心疾首。在3月14日召开的金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们一起向大会提交了相关建议,要求金华市政府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垃圾处理问题。

齐心协力找“出路”

收到代表建议后,武义县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县监察、经济商务等17个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业功能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出台了相关整治方案,决定在门业转印纸、小冶炼、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规划建设等方面开展整治和建设。

自此,一场以清除工业垃圾为主的园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拉开了序幕。

自2012年3月24日开始,武义县政府组织开展了“集中整治月”活动,集中清运了陈年垃圾6000余吨,并在人力、经费上建立长效机制,使园区环卫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可工业垃圾不比生活垃圾,它涉及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简单运到填埋场一埋了事,尤其是数量巨大的废热转印纸。据了解,该县现有门业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每天产生50吨左右转印纸,如果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不仅永久性占地面积大,而且造成污染的潜在危害大。如果通过焚烧方式予以处置,虽具有垃圾减量和热能再利用的优势,但建一个日处理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需投入资金七八亿元,已超出武义县财政所能承受范围。

为了解决这些垃圾的最终出路问题,武义县政府又组织召开了一次工业垃圾处置协调会。会上,来自县人大城建环保工委和环保、经济商务、发改、财政局、各相关乡镇工业园区等15个部门代表,纷纷就如何处置工业垃圾献计献策,有的提出垃圾应由企业自行打包集中存放、处理;有的建议让企业出资建焚烧炉;有的建议今后不再新批门业生产企业,且要限制其生产规模等等。当时,县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邹远宏提出的“门业废热转印纸应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提及回收,县环保局副局长柳青一肚子苦水。他说,他曾联系过一些造纸厂,可由于转印纸较硬、腐蚀溶解难,现有设备和工艺难以打浆等原因遭到了厂家的拒绝。最后,政府通过给予回收企业放宽限电要求的优惠措施,落实新世纪纸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攻关。该公司耗资600万元引进了新技术、新设备,终于克服了热转印纸耐高温、耐腐蚀、难溶解问题,董事长陈沛群介绍说:“技改完成,设备新添后,每天至少能清理解决四五十吨废热转印纸垃圾。”

自此,县政府明确要求所有门业企业自行将废热转印纸送至新世纪纸业有限公司,统一由该公司负责免费处理,并由政府贴补垃圾清运费用。

打通垃圾新“出路”

眼看热转印纸处置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2012年6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再次就工业垃圾处置问题开展调研。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园区环境已有较大改观,虽然个别地方仍有焚烧垃圾的痕迹,但主干道两旁已不见成堆的垃圾,垃圾乱倒现象初步得到了遏制。

可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新世纪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沛群的一番话再次令调研组成员心情沉重。他说,他投资600万元,改进了技术,增添了设备,正准备好好干一场,可新问题又冒出来了,现在每天回收的转印纸竟不到10吨,离当初设计的50吨处理能力相差甚远,“我花几百万钱买来的机器放在厂里空着,既影响了公司正常运作,又没解决转印纸污染问题。”原来,大部分门业企业将垃圾清运外包给个体清运工,可清运工为节省运费,常常不把垃圾运送至新世纪纸业,而是找个地方偷倒了事。

2012年7月3日,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赴白洋街道百花山工业区、壶山街道黄龙工业区,以及桐琴镇、泉溪镇等工业重镇,就工业垃圾处置情况进行视察。在听取相关单位汇报后,视察组成员认为,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虽在此前做了大量工作,也有一定成效,眼看工业垃圾处置问题有望得到解决,结果却卡在了清运环节上,如果就此功亏一篑,实在可惜。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朝华也提出,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破解这一难题,加快工业垃圾有效处理进度。

在人大的持续监督下,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要求新世纪纸业有限公司建立台账制度,详细登记各企业送来的转印纸数量,然后再由县政府根据登记数量对各园区所在乡镇、街道进行补贴,以督促其将转印纸运送到位。同时,个体清运工也得凭新世纪纸业的联单回执领取清运费。

此外,各工业功能区所在乡镇、街道也纷纷在本辖区建了废热转印纸中转站,各门业生产企业将废热转印纸集中打包存放,由园区安排车辆统一转运至新世纪纸业进行再处理利用。

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截至2013年3月,除桐琴镇工业园区的废热转印纸打包运至永康处理外,其他工业园区的转印纸已全部送至新世纪纸业有限公司。这些昔日的棘手垃圾,处理后变成了制作明信片、包装纸、衬衣衬板、酒瓶包装盒的“涂布白板纸”,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2013年3月中旬,武义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专门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对其进行满意度测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园区环境整治建议的办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最终都投出了“满意”票。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良提出:“园区环境治理是一项难度大、跨度长的综合性工程,稍一松劲就会死灰复燃。我们还要继续监督,希望政府部门也建立长效机制,继续抓下去。”县人大代表施天冬也表示:“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