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质综述范文

生物质综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质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质综述

第1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生物资产 资产评估 评估方法

一、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背景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工业原料和服务。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生物资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生物资产本身的一些特性,其在人的劳动与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生长的,受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另外每种生物资产的生长、发育、成熟、结果都不同,因此,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不管是从会计角度还是评估角度都是比较重要的。从会计角度看,全球范围内不管是组织、协会还是个人已经认识到生物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在这方面研究最早的是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ASB)于1998年颁布的1037号(AAS35)会计准则,即自生和再生资产(self-Generating and Regener-atingAssets简称SGARAs)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IAS41)对生物资产的研究从概念的界定、初始确认到后续计量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我国在借鉴国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

但从资产评估的行业讲,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的研究很少。目前具体的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准则,这给从事生物资产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不便,制约了其快速发展。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一些有用可靠的信息,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为了保证会计与评估的相互协调与合作,进一步体现评估对会计的补充和完善作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大潮中,生物资产的租赁、重组、典当、保险、交换等经济行为的不断增多,不能仅依据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反映,还要借助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资产评估结果重新确定其价值。

二、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生物资产的企业与日俱增,探讨生物资产价值的评估问题,对评估行业和企业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讲,首先,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做出理论贡献。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对其他行业,尤其是农业资产评估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价值评估理论,可以得出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目的、依据和方法。在评估范围越来越细、越来越广的情况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和评估方法、模型提供参考,对于推动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可以推动会计学相关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从实践上讲,有利于建立全行业统一的评估准则,使评估机构能够很好的按照规范行事,使生物资产的评估更加明朗化;有利于持有生物资产的企业更好地掌握本企业的资产价值情况,促进企业加快生产,提高企业资产价值;有利于不同地区企业持有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性;有利于生物资产的信息使用者获得全面、详实、可靠的评估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和完善评估准则,加快我国评估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发展;有利于协调有关评估各方的经济利益。

三、西方国家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英国《评估指南》(红皮书)1996版指南12――森林与林地资源评估,提到了关于资源类植物价值评估的一些方法。《欧洲资产评估准则》(EVS)2000版指南5

贷款为目的的农业资产评估中将农业资产划分三个大部分来说明:第一部分介绍农业资产包含的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评估方法以及市场价值的确定;第二部分介绍了多年生植物的存在形式――正在生长着的、培育中的、收获的和其他形式的,还介绍了一些牲畜;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在评价这些动植物时影响因素和多年生植物的评估方法。《IVS指南10――业资产评估》2005版该指南中指出了生物资产是活的动物和植物,评估中将其划分为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和非附着地的生物资产,将其区别于农业资产和个人财产进行评估,要求根据农业生物资产的类型和周期性按照市场法对农业资产进行评估。《澳大利亚评估准则与实践》对乡村资产评估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对生物资产相关不动产的阐述,如果园的建设投资、养殖设备、设施等评估。国外学者进行很多有关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类型、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国外比较流行的是条件价值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福利经济学对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非市场化商品与环境等公共产品价值的思考,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将评估方法分为三类,即实际市场价格法(市场分析)、模拟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

从上述国外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国际评估准则和发达国家的评估准则中对农业资产评估的研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相对于其他资产评估研究来讲,起步较晚,而且也不成熟。各评估准则中只是粗略介绍影响生物资产的自然因素,都没有详细说明生物资产具体的评估依据、评估原则和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评估方法及一些参数的选取,未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评估的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有的国外的理论与方法不能满足生物资产发展的需要。

四、我国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兴行业。1989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国有资产产权变动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若干规定》,这是我国首次提及资产评估问题的政府文件。1993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项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2001年又颁布《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具体准则。但目前关于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文献很少,而且部分都是从森林资源或者森林生物多样性角度进行的,尚未对生物资产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生物资产概念、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和果园资产评估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2006年以前,一些专家学者们借鉴IAS、《澳大利亚自生和再生资产会计准则》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给出了生物资产的定义:生物资产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为了研究方便可将生物资产划分不同种类:按其生物学特性分为动物和植物;按其生长周期长短分为一年生生物和多年生生物;按价值转移方式的小同,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

性生物资产;还可划分为成熟生物资产和未成熟生物资产(何梦圆、马慧,2006)。

另外,我国学者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总结出生物资产和其他资产相比,具有下列基本特性:一是生物资产形成的特殊性。一般资产完全是依靠人们的生产劳动取得的,而生物资产是通过人的劳动和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生物资产的价值形成除凝结有人类劳动以外,自然力作用的生长、发育会形成其增值;生物资产的经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遵循自然规律,生物资产就会顺利地生长、发育,不断再生,反之则会消亡,失去其价值。二是生物资产的多样性。生物资产的种类繁多,这使其各自的生长、发育特点差异很大,增加了计价难度。三是生物资产经营周期的既定性。生物资产的投人、生产、经营、回收的周期完全决定于生物的生命周期,不同于工业生产周期以及资产价值转化的周期可人为控制。生物资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资源类价值评估资源类的价值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森林资源价值评估。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尚未制定有关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关规定,1996由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林业部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适应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林业部、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局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制定的,具体规定了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对林木资产评估、林地资产评估、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及整体林业企事业资产评估作了详细规定,规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按照大范围森林资源包含的经济林也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此《规范》中指出了森林资源中林木、林地、森林景观及整体林业企事业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侯元兆等(2005)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评估了中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出了生态服务价值,即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净化大气的经济价值三项生态服务价值,首次得出了森林的这三项环境价值远大于立木价值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王强(2006)按照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以及影响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因素的复杂性,详尽的介绍了各类森林资源资产的具体评估方法,包括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市场价倒算法、年净收益现值法、年金资本化法、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序列工数法、历史成本调整法,重点介绍了运用收益现值法时应考虑的折现率问题和质量调整系数。该项研究中还按照不同种类介绍了各评估方法的应用,其中林木资产评估中从用材林、经济林、竹林、防护林和特护林方面,详细介绍了评估方法的应用及评估时涉及的影响因素。何梦圆、马慧(2006)研究指出,按照生物资产的特征,消耗性生物资产采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场倒摊法进行评估,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生长阶段确定评估方法。邹继昌(2006)采用收益现值法对用材林林木资产进行评估,给出了评估参数及评估公式,说明了采用收益现值法的理论依据。谢德新(2006)提出了经济林按照生长阶段产前期、始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进行评估,指出成本法主要适合于产前期,市场法理论上适合于任何长阶段,但现阶段因前提条件不具备限制了这一方法在经济林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经济林的收益年限在整个经济林寿命中所占比重最大,故经济林的资产评估主要以收益法为主。

(2)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北京大学教授张颖开创性地利用市场价格法、机会成本法和支付意愿法,对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核算,得出了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成果。吴火和(2006)研究认为,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不同价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评估方法,主要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假想市场法)。为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在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辅助系统(ESEFBA)。而且文献还列举了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资产类价值评估,从木材生产价值评估和林副产品生产价值评估角度对直接实物资源资产进行评估,其中林副产品采用的是市场价值法。李银霞(2002)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从直接使用价值评估方法和间接使用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两方面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进行论述。

(3)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彩梅(2006)在对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概念、价值属性、价值特点、价值分类、价值内涵以及价值评估方法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作物种质资源的价值构成分类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作物种质资源价值评估的原则和依据。其中涉及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市场法的应用。

(4)果园资产评估。应容枢(1998)在对果园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果园的特征、经营果园面临的行业风险和涉及到的果园时间价值补偿因素,得出果园应采用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

从以上对国内的生物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生物资产的概念界定问题从会计上已基本达成共识。由于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对生物资产的分类还是还存在争论。我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农业资产评估准则,就生物资产的角度,对植物经济价值的评估的文献还是较多的,具体有经济林及林副产品,但没有涉及到其它植物,如蔬菜、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且对动物的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较少。

第2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本文总结生物质秸秆焚烧电厂的用地现状调查及厂址选择、规范的执行、总图功能布局、秸秆称量系统、秸秆堆场做法与排水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调查;厂址选择;规范;功能布局;称量系统;堆场;排水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内外生物质发电技术也趋成熟,传统的富余秸秆田间焚烧成雾霾帮凶,也亟需遏制。所有这些因素促进生物质发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投产。

秸秆电厂总图运输设计并不复杂,但由于燃料有所特殊,为了设计少走弯路,影响生产运营,笔者特对容易疏忽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

一、 用地现状调查及厂址选择。

秸秆电厂一般设在乡镇,靠近秸秆燃料来源。选址的重要性突出,最关键点:1、交通。交通是命脉,秸秆电厂的赢利主要来源于原料收集的成本控制;2、排水。80年代后农村乡镇地区沟渠塘堰水利系统,年久失修而积满淤泥,泄洪能力不断下降,内涝强排泵站运行也无保障,为了厂区安全及尽量避免秸秆潮湿,必须重视秸秆电厂厂区洪涝威胁,对排水系统沿程实地踏勘;3、电力。秸秆电厂的电力供应和送电上网是影响秸秆电厂建设成本的主要方面,也是造成工期拖延的主要原因。目前农电与水利同为农村发展短板,一定要实际调查清楚;4、土地。土地使用证的用地情况一定要现场独立调查核实,注意避免占用墓地、影响农户灌溉和区域行洪通道。所有这些都是要设计人员亲自独立排查,不要人云亦云。

以上关键点均需独立调查,不得囿于规划、统计、许可证等现有资料。

二、 规范的执行。

《秸秆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762-2012)适用于单机容量为30MW及以下的电厂设计,2012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

秸秆电厂生产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基本上都是丙丁戊类。但如果设置了点火轻油站,则轻油站按乙类火灾危险性考虑,当储存0#轻柴油(闪点55℃)时为乙B类,储存-35# 轻柴油(闪点45℃)时为乙A类(参考GB252-2000《轻柴油》)。

上表出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无特别处。

三、 总图功能布局。

秸秆电厂主要功能分区组成:

a、行政生活区;

b、主厂房区(含配电装置、主变压器、汽机跨、除氧跨、锅炉跨、除尘器、引风机、烟囱、脱硫脱硝装置、灰库及灰渣堆棚等)

c、辅助生产区(含循环水站、净水站、脱盐水站等)

d、秸秆输送区(含秸秆仓库、上料栈桥、转运间)

e、中心收储区(含秸秆堆场、破碎机械、汽车衡、地磅房、停车场等)

总图布置见如下四个示例:

1.中节能XX秸秆电厂 2.国能XX秸秆电厂

3.凯迪电力XX秸秆电厂4.武汉都市环保XX秸秆电厂

通过实际运营比较,总图布置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处理秸秆仓库和秸秆堆场之间的关系,布置2和布置3中,仓库基本靠近堆场中央,便于燃料从堆场倒运入仓库,或皮带输送进库。

2.燃料上料系统越简单越直接越好越可靠,中转环节越少越好。布置2皮带通廊中转多,容易堵。

3.为了尽量减少厂用电率,循环水管线应尽量短捷,上面四例均合理。秸秆电厂循环水冷却塔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主要是考虑到其运行费用低。韩强在《生物质发电厂循环水系统冷却塔的选择》一文中计算得,当发电成本小于0.48元时,采用机力通风冷却塔总费用更低。如果采用机力通风冷却塔,则应着重考虑风向,好的布置促进冷却。

4.为了尽量减少厂用电率,秸秆输送距离应短,降低提升高度。

5.秸秆堆场、堆垛布置均应考虑风向影响,特别注意秸秆堆场不要布置在行政生活区、生产区的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四、 秸秆称量系统。

秸秆称量系统包括汽车衡、汽车衡房。汽车衡由地上式改成基坑式,是为了避免地上式汽车衡秸秆运输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效率低下、效果不美观等缺点。汽车衡采用地上式布置形式时,两侧坡道长、坡度大,冬天结冰,部分农用运输车辆(如拖拉机)通过时易滑落侧翻、过磅效率低下、效果不美观、秸秆易洒落缺点;故推荐采用地下基坑布置方式。但地下式汽车衡也有因排水点低造成基坑易积水、秸秆掉入基坑缝隙中不便清理等缺陷。所以当用地排水条件不太好时,综合考虑地上、地下式利弊,也可改为半地下式。

按照汽车衡供应商提供的地磅图纸进行本工程设计,基于正规运输车辆设置通道宽度,没有估计到大量农用车如拖拉机的超限装载秸秆的状况,电厂实际运行中,秸秆运输农用车辆较多,车况参差不齐,秸秆运输也未采取捆扎措施,基本上都超宽、超长、超高、超重运输,结果造成过磅通道相对超宽的秸秆农用运输车而言非常狭窄,难以通过,许多秸秆电厂均有此教训。如下图:

因此,按照中国农村现有国情,农用运输车较多,秸秆运输车多超宽超高,不宜套用标准图纸,应根据现有实际情况确定通道宽度,如汽车衡中心线与汽车衡房最外侧突出物(如雨棚)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3.5~4m。另外,假如运输车辆不固定,汽车衡智能自动称重系统AVS并不适用。

根据目前的运输现状,运输树根、木材的大型车长度达15m,总重超过50t。故设秤台长20m、80t汽车衡能满足一般要求。另外,物流入口大门的宽度也应与运输车辆相适应,必要时可按《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关公式核算通道宽度。

五、 秸秆堆场做法与排水。

堆场地坪宜硬铺,主要考虑是操作方便、避免秸秆混入杂质影响燃烧,目前秸秆电厂基本上都做了混凝土面层,该花的钱不能省。

堆场应布置在地势高处,并且应中间高,四周低便于排水,在四周设置雨水沟,人工清理。另外,有条件的可在堆场边缘设置2米左右挡墙,既可以增加堆场的高度也可以防止原料飞散与流失。挡墙下每隔10m设泄水孔,设置速排笼或盲沟接入堆场外雨水沟。

避雷针的设置必不可少,结合高杆灯布置,尽量设在堆场边缘。

第3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1 农业与物理防治

1.1 实行轮作倒茬,水利条件好的重发生区,可实行水旱轮作,恶化害虫生存环境,尽可能降低虫口密度。

1.2 利用村边地头、沟渠附近的零散空地,春季点种蓖麻,蓖麻中含蓖麻素,可毒杀取食的蛴螬成虫金龟子,降低成虫基数。

1.3 火堆诱虫。6月下旬至7月底,成虫盛发期,傍晚时分选择成虫比较多的树下,堆积作物秸秆或干草等可燃物,点燃后摇动树体,成虫就会飞进火堆。

1.4 收花生犁地时,及时捡拾蛴螬,集中处理,既可减轻其对下茬作物小麦的危害,又可大大减少来年虫量。

1.5 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精耕细作,氮磷钾肥合理配比,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及微肥,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花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杜绝未经发酵腐熟的作物秸秆和家畜、家禽粪肥直接还田。

1.6 利用金龟子的趋光性,在成虫发生盛期,即6月中下旬至7月底,采用“佳多”频振式杀灯诱杀,每33350平方米安置1台杀虫灯,统防统治,可大大减小虫口基数,控制其危害。

2 药剂防治

2.1 药枝诱杀 将新鲜的榆树枝条截成50~70厘米长,3~5枝捆成1把,用90%晶体敌百虫500~800倍液均匀喷在枝条上,傍晚插于花生田内,每667平方米插4~5把,第二天早上收取并保存于阴暗潮湿处,傍晚拿出再用,一把药枝能连续用2~3天。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虫发生盛期,广泛发动群众,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措施,效果显著。

2.2 根据金龟子产卵之前具有取食花生、大豆等作物叶片补充营养的习性,在金龟子发生盛期,在其喜食的果树、苗木和农作物花生、大豆上喷施48%乐斯本(毒死蜱)EC1000倍液,减少产卵量。

2.3 在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EC500毫升或48%乐斯本(毒死蜱)250毫升对20~25千克干细炉渣撒施,并浅锄入土内,可有效毒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如果干旱少雨,施药后及时浇水;如雨水偏多,下雨前用药。

2.4 防治蛴螬幼虫 蛴螬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期,即7月15日至25日,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可用48%乐斯本EC每667平方米25~500毫升或2%白僵菌杀虫剂DP1.5千克,拌细炉渣或大沙20~25千克沟施或穴施,施药后立即浇水(用水情况同2.3)。

2.5 播种时种子处理 5%辛硫磷EC100克加水500克处理花生种子5~7.5千克,或2%白僵菌1千克拌种子15千克,可有效保护种子和幼苗免遭蛴螬为害。

2.6 秋季麦播前,深耕土地时,进行土壤处理 方法为每667平方米用40%甲基异硫磷EC500毫升,制毒土20千克均匀撒施于犁后土壤,然后耘耙。

3 注意事项

3.1 抓住两个关键时期,及时防治 对于黏土地等有机质含量高的重发生地块,结合农业防治措施,在两个防治关键时期,及时用药。第一个防治关键时期为6月底至7月上旬,以防治成虫为主。第二个防治关键时期为7月20日前后,以防治幼虫为主,最迟一般不超过7月25日。如到8月份才进行防治,防效差,已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沙土地等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发生比较轻的地块,结合农业与物理防治措施,在7月20日前后,一次药剂防治即可。

第4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内容摘要:无边界职业生涯代表了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产生背景、概念架构、意义和影响,以及组织和个人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 无边界职业生涯 雇佣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组织结构和形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而引发了职业生涯的变化和发展。传统职业生涯因组织内严格的层级制度和稳定的周边环境而呈现出稳定性、可预测性和线性发展的特征。但是,随着组织系统的改变,职业生涯逐渐呈现出动态性、难预测性和多向性发展的特征,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始进入易变性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产生背景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科层体制向更具柔性、更扁平的组织形式发展,出现了分散化、虚拟化、小型化等多元发展趋势,无边界组织结构逐步显现出来。

美国管理学者汉迪(Handy)认为,无边界组织结构像一株三叶草,第一片叶子对于组织的存续最为重要,即核心技术和管理人员。这种人员在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拥有高超的技能,组织期望他们能有较高的组织承诺,并且对组织有认同感。第二片叶子为合同工,其中包括专业化人员和组织外部的公司,服务于组织的各种需要,包括供货、分配和日常管理控制等功能。因为如果让那些更具专业化和自主性职位上的人员来做这些工作,通常会做得更好、更快、更节省。第三片叶子为应急劳动力,属于临时性员工,其作用在于补充企业主要劳动力的不足。这种简洁灵活的组织结构是为了适应组织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存在的,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势必要改变传统的长期雇佣,而代之以更具弹性的雇佣形式,如雇佣短期化、员工派遣等,而日本企业长期坚持的终生雇佣模式也产生了动摇甚至崩溃。对个人来讲,环境剧烈变化引起的组织变革促使他们不断变换工作和职业,应用并发展着多种能力,逐步形成了无边界的职业生涯轨迹。

无边界职业生涯概念架构

(一)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内涵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Arthur于1994年在组织行为杂志(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特刊上首先提出来的,是指超越单个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Bake和Aldrich(1996)丰富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他们认为对于一个趋向无边界职业的人会表现出3个职业特征:所经历雇主的数量、知识积累的程度和个人认同的程度。也就是说,除了公司内部的移动,可转换能力的积累和个人认同同样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追求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重要因素。Arthur(1996)进一步修正和丰富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内涵,从而使无边界职业生涯成为了一个颇具影响的概念。

无边界职业生涯自产生起便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或许是因为它恰好出现在一个对职业前途不确定的时代。不同于传统职业生涯的原则,无边界职业生涯被普遍认为是组织职业生涯的对立面,表示否定传统雇佣假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职业生涯形式。Arthur用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概念描述了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不再是“绑定”或者受组织约束的事实,罗列了职业生涯无边界的一系列方式。无边界职业生涯表达了一个更加柔性的框架,将超越组织边界的职业生涯概念化,满足了长期以来对更加宽广、更具包容性的职业生涯概念的需求。

(二)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类型

Arthur和Rousseau(1996)在其经典的《无边界职业生涯》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六种不同类型的无边界职业生涯。第一,最典型的是像硅谷职业生涯那样,跨越了不同雇主的边界;第二,像学者或木匠等职业那样从现在的雇主之外获得从业资格的职业;第三,如房地产商那样受到外部网络和信息持续支持的职业;第四,打破关于层级和职业晋升的传统组织设想的职业;第五,出于非职业本身或组织内部原因,而是个人或家庭原因令其放弃的现有职业机会的职业;第六,基于从业者自身的理解,认为是无边界而不受结构限制的职业。所有这些类型中一个共同的因素是独立于而非依赖组织的职业生涯安排。因此,可以说,无边界职业生涯是一种多角度的概念,包括甚至超越了多种边界,而且涉及了实体和心理、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分析层面。

另外,有学者从是否自愿的视角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划分为自愿无边界职业生涯和非自愿无边界职业生涯。自愿无边界是指当听说或者找到一个能够获得更多发展和回报的机会时,人们主动选择离开现有组织而进入一个新的组织。非自愿无边界则是指当发生比如缩小规模、淘汰、重构或者裁员时,人们被迫去寻找新的工作。这种划分,更加体现了环境和结构因素在无边界职业生涯中的影响,有助于界定不同职业生涯转换中的实质,为现实世界中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分析框架。

(三)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的区别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显著特点就是个人跨越单一组织,来往于多个组织中而表现出的流动性和跨边界。与之相对应的是,无边界职业生涯在雇佣关系、组织承诺、个人学习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职业生涯的特点,如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雇佣关系强调可雇佣能力换取绩效和灵活性。表1列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与传统职业生涯的区别。

无边界职业生涯产生的影响

(一)雇佣关系的变革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下,雇佣关系将发生变化。雇佣保障是传统职业生涯管理方式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而组织内存在的专业的职能部门和多个层级则是传统职业生涯管理模式运行的组织基础。组织结构变革使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丧失了基础,员工不得不在多个企业间寻求受雇机会。Altman和Post (1996)通过对25个财富500强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员的访谈发现,这些经理人员已经注意到了旧有(心理)契约的消亡,开始认识到一种基于可雇佣性和雇员责任,而不是工作安全性和家长式公司体制的新型契约。

(二)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变化

与无边界职业生涯转变相一致的是员工对个人职业生涯成功标准认识的变化。传统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主要是作为职业生涯结果的薪酬增长、职位晋升,以及外在的社会评价因素,如社会称许等。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标准则发生了方向性变化:从看重结果转变为看重过程;从看重外在评价标准转变为个人内在感受标准,如工作是否与兴趣一致、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

丁秀玲(2007)从知识创造和心理感受两个角度探讨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成功标准。无边界职业生涯在多个组织中演绎着知识生成的循环模式,个体以自身的职业经验和知识基础为背景来调节在组织间的流动,确立自己对组织的贡献。与传统职业生涯相比,无边界职业生涯更为重视个人心理感受的职业成功,更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双重满意感。

职业生涯成功标准的转化既是无边界职业生涯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无边界职业生涯产生的原因。无边界职业生涯成功标准中无疑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向,重视过程和自我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生涯成功标准既是结果又是原因。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管理策略

新的职业生涯的变化,必然会对员工与组织的职业发展观念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职业生涯的管理。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从员工和组织两个方面探讨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应对管理。在组织与员工共同管理的前提下,更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而组织发挥的是客体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赢,这一管理模式被视为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通用模式。

(一)个人的应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个人只有恰当地适应变化日益剧烈的竞争环境,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在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的影响下,个人只有迅速做出反应,调整以前依赖组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建设,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情况下,员工个人不仅需要为获得技能以及管理自身职业生涯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Khapova和Wildetom (2005)认为,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组织或工作线上,而是通过抓住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价值回报的机会来进行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张颖(2005)提出了明确以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避免短视行为,自我承担更多的责任、有效挖掘自己的职业锚、指导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充分运用人际关系网络的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组织的应对

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组织与个人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虽以个人管理为主,但并不意味着组织从此就可以放弃对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相反应积极为员工的技能发展创造重要条件,构建以提高员工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的协助型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组织通过协助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可以实现组织与员工的责任平衡,并实现员工由关系型心理契约向交易型契约的转变,从而达到员工个人与组织的互惠发展,构造出员工对组织的新型承诺。

已有研究证明,职业生涯管理活动与组织承诺之间有一种紧密的互惠关系。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员工组织承诺的开发 (Sturges、Guest、Conway& Mackenzie Davey,2002),而组织承诺则对组织绩效和员工流动、个人的幸福感有潜在影响(Meyer& Herscovitch,2001),因此实施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协助将对组织与个人有共同的益处。动态的环境已经使组织无法向其员工做出终身雇佣的承诺,因此,组织应改变原有承诺,建立新的雇佣心理契约。员工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追逐,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因而,企业可以在组织内创造无边界的环境,建立多维职业生涯通道(张颖, 2005)。

结论

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时代的产物,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强调职业生涯发展呈现出的无限可能性,以及怎样识别并利用这些机会取得成功。大部分研究者在研究无边界时,着眼于迁移,但事实上,无边界职业生涯并不等同于盲目、无效地迁移,它更强调跨越。这是因为,人们的职业迁移是由意愿驱动的,并且这种迁移更强调对各种边界的跨越。就我国而言,针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为了理解越来越复杂的职业生涯环境,还需要做更多理论构建工作和实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Arthur,M.B.and Rousseau.D.M.The boundaryless career as a new employment principle.In M.B. Arthur&D.M. Rousseau (Eds.).The Boundaryless Career:3-20.[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丁秀玲.略论无边界职业生涯及其管理策略[J].现代财经,2007(9)

3.张颖.雇佣关系变化引发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思考[J].人才开发,2005(12)

作者简介:

第5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农作物防治技术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基础上,采用各种相关的抗性产品来提高栽培技术管理,以及改造周围生产环境等方法或者手段来拟制或者减轻植物内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方法对于现代农业生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农业防治所采用的各种措施都是恶化有害生物的营养条件和发生状态,以达到抑制其繁殖速度或者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骨架新颖、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人们寻找天然产物的热点,是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技术措施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上有着重要的优势与作用。

1.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与分布

1.1内生真菌的概念

内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根茎和叶子之内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这类真菌有许多种类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速生植物上形成的孢子不容易被人们识别,真菌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内部或者细胞之间,与原病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真菌几乎对植物不存在威胁与危害,它和植物之间可以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或者也可以称之为不太密切的共生体。

1.2植物内生真菌的分布

在草本植物内部内生真菌能够感染其种子,并且在播种的过程中会随着种子的生长而繁殖,在种子发育成熟之后,这些真菌没有吸器,而是出现在植物的种子、茎干和花序等相关组织,而不出现在根本。这一点上与植物的真菌有着巨大的区别与不同。而在侵染的植物体中,由于在生长阶段各方面营养表现点的不同,使得这些组织容易被内生真菌侵染,同时这时候内生真菌具有着不易察觉的特点,但是当植物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受到侵染的真菌。

2.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在目前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的过程。在现阶段农业防治中首先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农作物种类与种子质量,同时要选择能够适用于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的种类。

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手段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农业防治采用的各种措施,主要是恶化有害生物的营养条件和发生生态环境,以到达抑制其繁殖或使其生存下降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是现阶段农业生产中防虫害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方式来保护和利用自然界各种害虫的天敌来繁殖天敌,发展性激素防治病害的方法,是现阶段人类采用高科技来对农作物中各种病虫害进行处理和预防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保护与利用自然界天敌是农作物以生物防治的关键,其应用的过程中具有着效果好、环境影响地、成本低和节省农药的作用。

以菌治虫是80年代新兴的生物防治技术。它是利用昆虫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害虫。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物等,对人畜均无影响,使用时比较安全,无残留毒性,害虫对细菌也无法产生抗药性,因此,微生物农药的杀虫效果在所有防治技术中名列前茅。昆虫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苏云金杆菌等十几科类型,它能在害虫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毒素,使害虫食入后发生肠道麻痹,引起四肢瘫痪,停止进食;有的细菌进入害虫体腔后,大量繁殖,引起害虫败血症而死亡。苏云金杆菌防治玉米螟、稻苞虫、棉铃虫、菜青虫均有显著效果,成为当今世界微生物农药杀虫剂的主要品种。

3.植物内真菌病虫害防治原理

内生真菌是指在植物寄主中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是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寄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两者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一方面内生真菌可从寄主中吸取营养供自己生长所需,另一方面内生真菌在寄主的生长发育和系统演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自1898年guerin等人从一种黑麦草中首先分离得到内生真菌以来,截止目前所研究的植物类群数量并不算多,约有数百种。实际上内生菌在植物体内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几乎每种植物都有内生菌或共生菌的存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内生真菌在医药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在农业中应用的可行性。中草药中各类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我们应紧跟世界发展大趋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发挥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使用那些具有较高农业药用价值的植物内真菌。

4.植物内真菌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虫害内真菌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转贴于

它是以防治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为中心,以防治作物-病虫害-天敌食物链关系为基础,以综合、优化、设计和实施等生态工程技术为保障的一项复杂的病虫害管理的系统工程。病虫害内真菌防治措施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防治病虫害的自身种群密度因势利导地利用病虫害种群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抓住薄弱环节,抑制病虫害种群的发生;使用性信息素等行为调节剂,诱杀和干扰成虫的行为,压低虫源的基数;应用昆虫忌避剂、拒食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等“防治型”农药,防治病虫害种群的密度,适时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特异性农药,着重于提高防治效果。

(2)防治病虫害-天敌关系:种植诱集作物或间、套作等过渡性作物,创造天敌生存与繁衍的生态条件;减少作物前期用药,让天敌得以繁殖到一定数量,发挥自然天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使用选择性农药和各种生物制剂,如病毒,bt等,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结合农事操作直接消灭病虫害或促使病虫害自投“罗网”,提高天敌的捕食效率。

(3)防治作物-病虫害关系:调节作物播种时间与栽培密度,减少病虫害对作物时空上的为害程度;充分利用作物的自然抗性和耐害补偿功能,放宽病虫害防治指标;人为诱导作物的超补偿功能和诱导抗性,化害为利,增加作物产量。

(4)防治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区域性的作物布局,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进行作物的轮作、间套作,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选用适应于当地生物资源、土壤、能源、水资源和气候的高产抗性配套品种。

第6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中图分类号] R2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b)-0109-04

Study on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LU Ziming1,2 LIU Wenjuan2 YU Xianghong2 YANG Zhiyun2 LIANG Junqing2 TU Pengfei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2.Beiji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Beijing 1000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Methods The absorption amount and desorption ratio were taken as the investigation indexes to evaluated 12 kinds of resins. And the process and parameters of purific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Corydalis yanhusuo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ere studied. Results The dynamic adsorption and isolation effect of D141 type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was the best, with the drug solution concentration was 0.35 g of medicinal material/mL, ratio of diameter and height was 1∶6, velocity of absorption was 4 BV/h, solvent and volume of removing impurities was 0.3%NaCl solution 7 BV + purified water 1 BV, solvent of elution was 4 BV 60% of alcohol +4 BV 90% of alcohol, velocity of elution was 5.5 BV/h. The purity of total alkaloids in the final product was 82.0% afte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Conclusion The process is rational, feasible and suitable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Key words] Corydalis yanhusuo; Total alkaloids;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Tetrahydropalmatine; Purification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延胡索具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解痉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2]。延胡索生物碱包括叔胺碱和季胺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大孔树脂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本文旨在优选出一种适合纯化延胡索总生物碱的大孔树脂,并对优选出的大孔树脂纯化延胡索总生物碱时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研究。

第7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 生物技术;科研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68-02

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农业、环保等领域。对于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掌握生物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如何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共同的努力方向。

1 生物技术专业在吉林医药学院的发展现状

生物技术是吉林医药学院新开设的专业。针对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实验教学覆盖率高,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对专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2 教学改革思路

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增强教学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2]。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在教学工作中,积极鼓励他们担任本科班次主讲教师、课程组长等,为他们到国内院校进修或参加教学研讨会议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在科研工作中,积极协调他们申报各级课题基金,定期选送拔尖人才到国外对口科研院所进修,定期邀请名师大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通过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措施提升师资力量,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采用实践实训模式培养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量从事技术操作工作,如在生物医药公司、医院中心实验室等从事实验和技术操作,面临所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些都充分验证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借鉴同类院校相关专业实训教学的成功案例[3-4],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背景现状,将实践实训模式教学法引进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①平衡基础性实验和专业性实验的比重,注重课程的顺序和渐进性,优化校内实验室实训教学平台。重视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要求熟练使用相关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实验教学,遵循“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②引入高水平演示实验。生物技术领域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实验中心搜集一些高水平的演示实验视频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播放,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国际最新的仪器和技术研究进展,开拓学生视野,并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③建立新型培养制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培养机制,做到因材施教。如建立实验室选修课制度,加入实验性选修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教授,提升综合素养。

2)前沿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大纲规定的基础课时之外,加入以前沿成果研讨会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将院系部分教师完成的相关项目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感。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后,教师可以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紧跟时代前沿,把握学科发展动态。

3)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思维和思路后,需要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构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建立网络虚拟实训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平台上沟通彼此的想法,进行交流。另外推荐资深教师进行在线答疑,让学生问有所答。院系定期组织学术报告,邀请生物技术企业相关资深人员进行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同时开阔眼界。

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把“熟悉科研”“参与科研”“自主立项”教学模式引入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1)熟悉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接触常规设置课程所不具备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向教师咨询相关知识,了解实验大致流程,了解先进的实验方法以及前沿的研究领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素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选拔的方式,让其较全面完整地参与研究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的工作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水平。

2)学生自主立项。实验中心建立了学生研究基金,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独立阅读文献,了解前沿进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审批通过后即可开展研究,大大提高学生独立动手和创新设计能力。通过申请学生研究基金,使学生充分了解整个科研课题申请过程,能够真正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科研,投入其中,将所学方法和培养的思维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化实验于创新,化知识于能力。教师根据情况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训论文和毕业设计,进行答辩。在项目结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规范研究论文的写作。通过这样的措施,实验室不仅限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同时加入探索性实验。

3 结语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来进行,采用科研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学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科研思路的交流,达到为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目的。

吉林医药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四期间进行实习,挑选合适的实习单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的综合能力在实习期间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都会更有优势,实习单位也更愿意收取这样的学生作为实习生,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军,许金廉.加强基础医学中青年师资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Z1):28-29.

[2]钱峥,何军,等.以学科科研优势促进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1030-1033.

第8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他汀药物;研究进展

颈动脉是人体脑组织中最为核心的供血通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A)是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虽然CAA疾病自身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但通常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他汀类药物具有血栓抑制作用,有助于斑块稳定性的提高,对CAA炎性反应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因而其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

1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

医学研究人员早在19世纪之初就对纤维斑块与脂纹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脂纹可能发生在儿童阶段,是血管内膜上沉积脂质所导致的一种现象,这也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所一直认可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成年人动脉中一般容易形成纤维斑块,这也是临床认可的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特征[2]。在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LDL) 和胆固醇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单纯脂质堆积并非患者出现粥样硬化现象的唯一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血管内皮功能减退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近的医学实验结果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炎症性疾病的一种。动脉管壁局部炎症平衡是控制粥样硬化斑块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3]。内皮型一氧化氮(NO)合酶所发生的错义突变是导致患者发生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及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质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会导致脂质堆积成为斑块,进而增加血管内膜厚度,提高平滑肌细胞的繁殖率,使血管表面损伤部位黏附大量的凝血物质、血小板和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处出现较多的细胞分子,对巨噬细胞和炎性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同时,血管下会聚集大量的淋巴细胞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造成血管基质成分降解作用[4]。受到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常易发生在患者的动脉弯曲处、动脉分叉处以及动脉分支开口处等部位,且发生斑块的部位受到剪切力降低等作用的影响,其血液的流动速度也会逐渐减缓[5]。

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和分型

临床实验结果证实,冠状动脉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来源,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率先将颈动脉粥样硬化划分为6种类型,主要包括:I型指的是动脉内膜上出现脂质沉积,主要表现为血管内膜等部位分散分布的泡沫细胞,其主要来源为巨噬细胞刺激影响下所产生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6];II型指的是肉眼观察可见的脂纹,主要由含有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和多层的泡沫细胞所共同构成;III型病变属于II型与IV型之间的过渡,一方面表现为II型病变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还会诱发内膜平滑肌细胞的断裂,产生细胞外的脂滴聚积;IV型病变临床上也称为粥瘤,指的是细胞外堆积大量的脂滴并形成较大体积的脂质核心[7]。V型病变指的是在较大体积脂质核心的基础上,还会形成一个厚度较大的纤维帽,并向管腔部位凸出[8]。V型病变又包括几种常见亚型,其中,V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纤维粥瘤,同时会形成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与脂质核心,而Vb就是其他病变组织结构或脂质核心钙化所形成的一种病变类型,Vc亚型是脂质含量较少但纤维组织含量较多病变演变而来的一种类型。从V型病变起,患者的动脉管腔会逐渐变窄,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出血和血管断裂等问题,所以V型病变对于患者CAA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9]。

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位置较强,因而超声检查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因此,部分临床医师提出,可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通常包括下述几种类型:①混合斑:斑块表面平整性较差,同时具有硬斑和软斑的回声特征;②硬斑:通常表现为钙化灶与显微组织,近似于周围外膜组织中的纤维回声,并伴有声影和强回声[10];③软斑:血管内膜下形成脂质的大量沉积,斑块向管腔方向突出约1.8 mm,组织内存在较少的钙盐和纤维组织以及较多的脂质,检查结果证实存在低至中等度回声,且低于周围外膜组织的纤维回声,表面出现连续的纤维帽回声[11];④内膜增厚:但通常厚度不超过1.2mm;⑤扁平斑:血管内膜下存在脂质斑块和脂质条纹,局部弥漫增厚或隆起,出现相似于内膜中层的低回声;⑥内膜无增厚:即内膜厚度小于1.0mm[12]。

3 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和发展

他汀类药物能够生物合成胆固醇,进而逐步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血管中的浓度,提高LDL的摄入量,降低血液的总胆固醇含量,对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抑制酶B-羟B-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的影响[13-14]。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还有助于斑块稳定性的提高,改善炎症反应的影响,增强斑块表面纤维帽的稳定性,对胶原酶活性的提高产生抑制作用,使斑块脂质核心中氧化LDL含量逐步降低,进而增强斑块的稳定性[15-16]。

他汀类药使斑块消退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斑块减小的可能机制主要有:①调脂效果。首先,LDL 的降低造成斑块内外胆固醇的浓度梯度,有利于斑块内脂质的清除,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和 LDL-C 对内皮细胞的毒性;其次,HDL 的逆向转运用,HDL 的分子质量小,能穿过动脉内膜,并在经过细胞膜时可作为游离胆固醇的合适接受体,将游离胆固醇携带出血管壁,返回肝脏降解。②其他生物学效应:首先,抗氧化作用;他汀类药物可通过 HDL 抑制金属离子介导的 LDL的氧化修饰,并具有摄取、贮存、转运及清除过氧化脂的作用;其次,通过成熟胶原的牵引作用,使斑块变得致密,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最后抑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种无法逆转的疾病,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则有助于逆转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预防一、二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且随着近年来临床上对于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必然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熹延,何吟绵,娄彬,等.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04,19(1):48-51.

[2]刘玉昊,王晶,王旭,等.瑞舒伐他汀治疗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123-124.

[3]王海艳,郝玉明,李涛,等.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4,9(4):282-285.

[4]段胜杰,李昆屯,任旭,等.立普妥治疗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23(2):114-115.

[5]宋军,吴爱峰,王德帅,等.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与机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3-64.

[6]张玮,王世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128-131.

[7]姜秀龙,张旭,雷慧欣,等.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22-123.

[8]耿亚兰,郑江欢,宁丽浩.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J].贵州省医学会第八届神经病学年会论文集,2010,10(15):23-24.

[9]冯亚丽.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1(23):25-26.

[10]周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30-332.

[11]张新颜,张建平,方岩.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13-14.

[12]李凤莉,张丽娜.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6-28.

[13]李丹丹.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20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2,1(31):233-234.

[14]杜瑞雪.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抗炎作用[J].中国人民军医进修学院,2010,1(1):520-521.

第9篇:生物质综述范文

【关键词】 黄柏/化学;总生物碱/分析;大孔树脂;动态吸附;分光光度法,紫外线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关黄柏)phelledendron amurense rupr.或黄皮树(川黄柏) phelle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树皮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碱为主要药效成分[1]。目前对黄柏药材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研究较多,提取方法有超声—酶法提取[2]、醇提[3]、碱提[4],分离纯化方法有高速逆流色谱法[5]、离子交换法[6]、大孔树脂吸附[7]等,其中大孔树脂吸附技术用于黄柏提取液的分离纯化主要集中在静态吸附研究方面,动态吸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对大孔树脂动态吸附黄柏总生物碱的工艺进行研究,旨在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仪器与材料

uvmini?124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ab?8树脂(天津欧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柏(广东健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1201,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黄海波老师鉴定为关黄柏phelle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2方法与结果

2?1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2?1?1标准曲线的制备

2?1?1?1检测波长的确定分别吸取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和经适当稀释后的黄柏提取液,在200~600 nm之间进行波长扫描,两者在265 nm波长处呈现共有吸收峰,故确定检测波长为265 nm。见图1。

2?1?1?2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质量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11?1 mg,置50 ml量瓶中,用0?1 mol/l hcl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准确量取盐酸小檗碱标准品溶液0?2、0?4、0?6、0?8、1?0、1?2,1?4、1?6 ml,分别置25 ml的量瓶中,加0?1 mol/l hcl定容至刻度,在265 nm处测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得直线方程为:y=0?014 9x-0?000 1,r=0?999 9。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浓度在0?001 8~0?014 mg/ml之间,浓度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2?1?2黄柏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取黄柏粉末20?0 g,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剂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真空浓缩至无醇味。将提取液转移至1 000 ml的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备用。

2?1?3黄柏提取液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取黄柏提取液0?2 ml,用0?1 mol/l hcl稀释至25 ml,在265 nm处测吸光度为0?374,计算总生物碱的浓度为0?684 mg/ml。

2?2动态吸附工艺研究

上样量和流速的确定:取预处理好的ab?8树脂,湿法装柱(柱内径约11 mm,柱体积约10 ml)。加入黄柏提取液(上样浓度为0?684 mg/l),控制流速20 ml/h,每30 ml(1个流份)收集1瓶,经适当稀释后测吸光度,计算其中总生物碱的浓度,结果见表1?a和图2?a。

同法操作,取黄柏提取液,控制流速分别为40、50 ml /h,每25 ml(1个流份)收集1瓶,经适当稀释后测每个流份中的总生物碱的浓度,结果见表1?b,表1?c,并绘制出泄漏曲线见图2?b,图2?c。表中吸附量和累积吸附量的计算公式如下:mi,吸附量=v(0?684-ρi),其中i为瓶号,v为流速(ml/h),ρi为第i瓶的浓度(mg/ml);mn,累积吸附量=?ni=1mi,吸附量。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流速越小,树脂的饱和吸附量越大,20、40、50 ml /h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38?610、321?350、312?530 mg。因为流速越小,树脂与样品的接触时间越长,传质越充分,吸附越完全。但流速过小,处理量低,产量下降,故选取流速为20 ml/h。同时,从表1?a可以看出,到第18个流份时,即上样体积到540 ml时,流出液浓度高于上样液浓度的一半,也即样品经过树脂后,流出的总生物碱比吸附的还要多,树脂开始出现比较严重的泄漏,故选择上样体积为500 ml,即50 ml样品/ml树脂。表1?a流速为20 ml/h的动态吸附穿透实验表1?c流速为50 ml/h的动态吸附穿透实验

2?3洗脱工艺条件研究

2?3?1杂质洗脱剂水用量准确称取黄柏粉末50?0 g,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剂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水定容至2?5 l。取0?2 ml的样品溶液,加0?1 mol/l hcl定容至25 ml,在265 nm处测吸光度为0?379,得总生物碱的浓度为0?718 mg/ml。

取预处理好的ab?8树脂,湿法装柱(柱内径约11 mm,柱体积约10 ml),以20 ml/h的流速加入500 ml的黄柏提取液,待上样液面与柱表面相平时,加入杂质洗脱剂水进行洗脱,每10 ml(1个流份)收集1瓶,经适当稀释后测其中总生物碱的浓度。同时将每瓶收集液干燥至恒质量,称其固形物的质量。表2结果显示:当洗脱用水至30 ml时,除去的杂质中总生物碱占很大的比例,故选择杂质洗脱剂水的用量为30 ml(3个柱体积)。

2?3?2洗脱剂的浓度和用量水洗之后依次用体积分数40%、60%、80%的乙醇各50 ml(相当于5个柱体积)洗脱,每10 ml(1个流份)收集1瓶,经适当稀释后测吸光度,计算每个流份中总生物碱的量。

将洗脱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见图3。

由表3和图3可以看出,50 ml(5个柱体积)的40%乙醇能将80%以上的总生物碱洗脱下来,40%、60%、80%的乙醇依次洗脱后,95%以上的总生物碱能被洗脱下来。据此,选择洗脱剂的种类为40%的乙醇,用量为60 ml(6个柱体积)。

2?4大孔树脂吸附试验准确称取黄柏粉末100 g,加体积分数6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8倍量的溶剂提取1 h,合并3次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用水定容至5?0 l。取0?2 ml的样品溶液,加0?1 mol/l hcl定容至25 ml,在265 nm处测吸光度,计算总生物碱的浓度。同时取1?0 l的黄柏提取液,干燥至恒质量,称固形物的质量,计算总生物碱的纯度。表2杂质洗脱剂水洗结果表3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结果

2?5 l的黄柏提取液,收集流出液,待上样液面与柱表面相平时,取流出液1?0 ml,定容至25 ml,在265 nm处测吸光度,计算流出液中总生物碱的量及吸附和残存在树脂内的总生物碱的量。加样完毕后,先加入150 ml(3个柱体积)的水洗脱,然后用300 ml(6个柱体积)的体积分数40%的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部分。取0?01 ml的洗脱液,用0?1 mol/l hcl定容至10 ml,在265 nm处测吸光度,计算解吸量。同时取50 ml的洗脱液,干燥至恒质量,称固形物的质量,计算总生物碱的纯度和转移率:p纯度=m总生物碱/m固形物;p转移=m总生物碱,洗脱液/4?6[其中4?6为100 g药材中总生物碱的质量(g)]。结果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采用ab?8树脂对黄柏提取液中的总生物碱进行了动态吸附的的工艺考察,得到吸附的较佳条件:上样量为每ml树脂上样50 ml样品,上柱流速20 ml(2个柱体积)/h,杂质洗脱剂水的用量为30 ml(3个柱体积),洗脱剂采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用量为60 ml(6个柱体积),按照此工艺条件,得到总生物碱的纯度为40?06%,比上柱之前的纯度提高了2?56倍。此方法简便可行,纯化效果好,能为有效部位研发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在进行上样流速考察时本实验结果显示:(1)上样后,一开始就有泄漏,且因上样浓度很小,即使少量的泄漏在图中表现尤为明显。考虑到黄柏中的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没有对样品进行浓缩以增加上样浓度。(2)流速越大,泄漏越明显,可能是因为流速越大,传质越不充分。(3)泄漏曲线并不是一条很光滑的曲线。因为操作过程中流速很难控制恒定,并且收集的每个流份体积较小,流速的微小变化就会对每一瓶收集液的浓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导致曲线呈现波浪型。(4)流速小时,绘制出的泄漏曲线并不是标准的s型,而是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能是因为流速小,吸附效果好,流出液的浓度变化比较平缓,而不会出现陡然的递增。为了得到较为美观的泄漏曲线,首先要保证上样液比较澄清,防止随着加样时间的延长,固体杂质堵塞固定床空隙,上样液流速逐渐减小,且最好采用蠕动泵加样,流速才能保持恒定。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关黄柏化学成分的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3.

[2]徐艳,刘少霞,孙娟.超声—酶法提取黄柏中小檗碱的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l8(6):1460.

[3]马建红,聂继红,邢建国. 关黄柏提取工艺的优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29(4):289.

[4]曾荣华,陆海勤,丘泰球.双频超声强化提取黄柏中小檗碱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769.

[5]颜继忠,褚建军,金洁.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黄柏中的小檗碱和巴马亭[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32(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