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的困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研究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显示,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教师及“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是其客观现象,地域劣势及管理职能缺失是其建设困境,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组建“社会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以及利用对口支援政策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学术水平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土木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解决工程实际”,即真正意义上的“硬工科”,强调的是学生走向社会后解决工程实际如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导致的社会后果远比其他“软学科”影响大,如一项设计上或施工上有缺陷的工程,一旦投入使用,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巨大经济损失,同时许多后果是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举足轻重,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则是该专业的专业老师,由此凸显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现状
2.1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对较晚,具有“科班”身份的专业教师不多,且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教师不多,相当比例的基础课程是由一些相近专业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进修后担任的。这种师资配置仅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低年级教学的基本需求,高年级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师资明显不够,严重制约专业发展。
2.2“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偏低
对于应用性极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师梯队是所有高校都渴求的。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资队伍目前呈现两种趋势:①部分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要么来自于毕业分配,要么来自于相近理科专业教师转型。这部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或职称,但不能指导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②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这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或相关行业机构, 虽然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未能较好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更不能指导学科建设或科学研究。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困境
3.1地域劣势导致难以引进高学历人才
西部地方高校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多数远离省会,毫无地域优势可言。无论从办学实力还是学校经济实力,西部地方高校都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各类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西部地方高校年年都在花“大价钱”搞“人才引进工程”,但收效甚微。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要么不愿来,要么会附带一些学校无法解决的条件。造成人才引进困难的主要原因有:①待遇上,不能保证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教师一样丰厚;②专业上,不能保证先进的实验条件;③职业上,不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因素都直接与经济落后捆绑在一起。
3.2人才管理职能缺失难以留住人才
人才相互流动应该是正常现象,但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流动现象是,流出去的多流进来的少,这就值得深思了。西部地方高校人员管理归口至人事处,虽经多次改革,但管理职能仍“万变不离其踪”,某些管理职能缺失至今存在[1]。西部地方高校教职员工定额相对较满,在人员管理上应分别对待,不能一套模式针对所有人员。对于那些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应该针对他们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其“乐不思蜀”,不再“见异思迁”。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十二字方针中,“待遇留人”西部地方高校是难做到的,只能从后二者着手。
4.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4.1制定培养“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规划
由于引进理想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难度较大,所以制定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长远计划并尽快落实应该是首选策略。具体做法有:①选送自己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到重点院校进行“硕博连读式培养”;②鼓励具有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读博深造;③激励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④搭建高学历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际的平台,使其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及注册工程师等相关资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节能环保;技术
1我国土木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作用
1.1有效推动我国土木建筑施工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环保节能技术在我国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全面促进土木建筑行业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源使用量的降低,全面推动土木建筑工程造价的减少。我国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凸显了节能技术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节能技术能够起到保证土木建筑施工质量的作用,除此之外,因为土木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地点高度复杂以及施工周期较长等多种特点,所以在土木建筑施工中想要良好的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1.2全面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目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能够为人们创造出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环保效果,应当积极立足于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并结合时展需求,及时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所以现阶段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大力使用具有高度环保性的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有效提升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
2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常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致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所以在节能环保技术的实际操作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变,以保证节能环保技术具有实时有效性。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要考虑到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也要结合节能环保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以保证施工方案和节能环保技术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优化施工方案中,工作人员应根据施工需求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及物理资源,从而降低资源浪费的可能性,也有助于后期的监督管理,避免机器空转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工作人员应制定施工作业的规范标准,不仅要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也要规范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标准,从而避免施工人员应意识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现象。
2.2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通常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中都会进行挖掘工作,在挖掘施工中就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草坪破坏等等。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之前,应做好环境勘察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设备手段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绿色面积,并通过测量绘制技术将环境破坏控制到最低点。同时,如果是在城市中行人来往众多的地段,应考虑到出的土方会产生扬尘,这些扬尘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健康,所以在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土方覆盖施工,尽可能降低施工环节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此外,在土木工程完工之后,在条件允许下应进行环境修复工作,通过植物栽培和回填水善现场环境。
2.3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常都会消耗多种资源,例如化石燃料、电力能源等等,其中有些能源可以通过其他可再生能源代替,从而在节约能源的时候,也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就目前来看,太阳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在机械设备层面上的应用已经逐渐趋向成熟期,如果将太阳能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的施工中,不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消耗,也可以取代电力能源的庞大消耗。同时,太阳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不会产生环境污染,能够有效解决化石燃料的空气污染,而且土木工程的施工常常都处于较为空旷的区域,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中能够给予充足的能源供应,由此可见,太阳能技术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2.4太阳能技术的充分利用
目前作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并且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论其原因主要是太阳能的充分使用能够全面降低我国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减少了因为化石燃料使用而带来的多种污染。在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太阳能技术除了维护简单及使用简洁等多种的优势,与此同时,因为在土木建筑施工中太阳能的全面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太阳能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充分利用。
3结论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一直是我国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节能环保技术的推行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在实际施工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积极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从多方面因素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凌冰,潜光华.探讨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22.
[2]何剑树.节能环保技术在土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152.
关键词 土木力学 模拟实验 改革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51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Basis of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ZHAO Chonghui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School in Fuzhou, Fuzhou, Fujian 350007)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Foundation" i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for building professional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curriculum. Due to the abstract concept of the course, to calculate more logical and strong features, vocational students generally feel a greater learning difficulties. Simulation courses teaching pedagogy is an appropriate blend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under simulated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framework, which according to the imag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thinking better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bstract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intuitively grasp the hands-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mechanical knowledg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post civil mechanic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need for mechan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combined with specific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aching, to compare experimentally analyze simulation teaching method, but will of simul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teaching mature "basic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simulation experiment; reform; application
传统的中职“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枯燥。教师不爱教,学生不愿学,课堂教学不佳。学校专门成立力学教学改革攻关小组,编写《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模拟实验化教材,开展“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模拟实验教学改革,开发力学模拟实验教学用的教具和学具(实验元件),边改革创新边课堂实践,把模拟力学实验结合多媒体技术,将难于观察到的杆件受力与变形进行模拟再现,较好地解决了力学理论概念抽象、计算多、逻辑强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实现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迁移,从而有效提高力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1 力学模拟实验教学改革的缘由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是国家规定的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的平台性课程,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着概念抽象、计算多、连贯性强的特点。力学课程自身“难”的问题,使中职学生学习普遍感到困难,笔者曾对某年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百多名学生进行摸底,其中仅有10%左右学生能跟上教师进度,近60%的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力学期考卷面成绩及格率不到50%。同时,任课教师普遍感到自己像是在台上唱独角戏,无法体会教学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面对这一困境,如果教师只会发牢骚、怨天尤人,而不去从自身教学策略上找原因、想办法,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方面,那是永远无法突破力学教学的困境。因而,寻找一种既能适应力学学科特点,又能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为此,我们从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和力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总结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新方法――模拟实验教学。用实验来模拟构件的受力与变形、揭示力学原理,让学生从抽象思维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2 力学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特点
传统力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台下听、看和算,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因此,结合力学教学的特点,利用小实验模拟,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直观观察到的力学现象在课堂上直观展现出来,同时又能让学生动手模拟操作,这样既能解决力学理论抽象、枯燥、不易理解的问题,又能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现象,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1 模拟实验直观地诠释力学原理
我们研发了与《土木工程力学基础》教材配套的模拟实验用元件盒(教具与学具),元件盒里面配备相应的力学模拟实验器件,通过力学模拟实验将构件受力变形效果放大(如图1、图2),这样结构构件受力与变形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构件的受力原理就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直观化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直观学习优于抽象学习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获得成功感,体验学习快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抬起头,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手机上,主动参与学习,真正“动”起来。
图1 纸板放上链条,纸板向下变弯,体现力与变形一致性原理
图2 对不同约束的钢片施压,来模拟不同支座约束与压杆变形的关系
2.2 模拟实验灵活地创建教学情境
除了利用实验元件盒中的元件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外,而许多模拟实验教学的器件取自日常用品,教师及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教与学的特点,开发与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去模拟结构构件的不同受力方式,巧妙创建教学情境。例如学生学习“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模拟实验:用一根尼龙绳子绑住学生课桌,让学生设法借助教室里其他构件,使自己用最小的力气用绳子拉动课桌,这样的设计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寻找要借助的东西,课堂气氛因此活跃了。这时,学生可以将绳子的另一端头绑在一个固定点上(例如教室的窗栅),然后从绳子中点垂直于绳子方向用力拉动,就能很轻松地移动课桌,通过这样的现场体验,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概念及其应用有了初步认识,再深入学习该章节的内容就容易多了。
2.3 模拟实验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
中职学生普遍对于生活化、工程化的教学内容兴趣较大,对于理论化教学内容比较抵触,他们上课时经常会问这些内容学了有用吗?用在哪里?利用多媒体虚拟技术展现工程背景和模拟场景,形象地回答学生的学习疑问。同时,也能抓住中职年龄段学生普遍对虚拟技术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将其兴趣与爱好迁移到学习上来。
2.3.1 影像技术再现真实场景
我们利用影像制品与动画仿真制作等手段,模仿构件受力现象,呈现隐蔽或微观变形。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工程生产场景中,打破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从而获得更多的直观性知识,同时也可避免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例如在介绍“低碳钢拉伸力学性能”时,由于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可以制作“低碳钢在拉伸过程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五个阶段强度及变形变化”动画,用动画再现真实情境,剖析低碳钢在拉伸五个阶段的受力特征与变形特点,同样取得真实效果,让学生既能直观地观察受力变形,又能提高学习的安全性。
2.3.2 动画技术实现反复学习
利用多媒体动画能实现反复学习,它可实现暂停播放的功能,这有助于教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利于难点突破;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能力与掌握程度在电脑上进行自主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
3 模拟实验教学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的要求,合理应用模拟实验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力求学习效果实现最优化。下面以“直杆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教学为例,说明模拟教学法在“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表1)。
4 模拟实验教学的成效
教学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法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模拟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下,通过实实在在的模拟实验操作,来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让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变得直观、易学。它符合中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阶段学生的认识正处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期,模拟教学法能在抽象思维培养与具体实践技能之间把握平衡,帮助学生实现认识形式上的过渡。我们采用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前、后测实验法,从2012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中选择“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半期考成绩相近的两个班12(18)与12(20)为研究对象,恰巧这两个班级人数以及其它班级状况也比较接近(见表2)。
表2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两个班的半期考成绩(前测)
用抽签的方法确定12(18)班为实验组,12(20)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个老师担任土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实验组用模拟实验法教学,而对照组仍按原来的模式教学。
经过半个学期实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由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力学学习成绩接近,故暂不考虑前测差异的影响,直接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土木力学期考成绩。由表3可知,实验组的力学期考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14.3分,及格率提高15.7%。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考成绩(后测)
除了对比土木力学成绩外,实验期间课题组成员每个月以听课老师的身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课堂观察(每组各三次),并填写观察表,在观察表中设有“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注意力集中状态”、“学习参与度”、“学习合作性”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六个观察项,为方便比较,每个观察项按“较好”、“一般”、“较差”分别赋予“3”、“2”、“1”分值。
由表4、图3可知,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表现都明显地高于对照组。任课教师也反映,采用模拟实验法教学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到课堂上,同时,每节课不同的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高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学生明显少了,且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进入新的境界,学生容易学,教师容易教。
图3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堂学习状况观察对比
5 模拟实验教学反思
(1)中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生易活跃过头,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易控制,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所以要求教师加强教学组织与引导工作。(2)学生长时间在课件环境下学习,影像与动画的画面快速变化,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安排好多媒体使用时间,并重视加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3)部分模拟实验可进一步优化组合,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卢光斌主编.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多学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
【关键词】土木工程,生产实习,实习效果,实习基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不断应用于土木工程中,对从事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紧迫任务。而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的锻炼,可以系统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习经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如下几方面措施,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实习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果。要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实践基地结构,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应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到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中参加生产实习。由于实习工程是学校内部的,由学校负责,从而可以节约实习费用,指导教师也便于指导、管理和协调关系,保证实习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要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并且长期在本地区施工的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实习工地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实习费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协议单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周末讲座、短训班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种待遇,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点,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实习内容和方法上指导学生,并且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条件的准备工作,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德、智、体诸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在按计划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工作。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选择集中实习,要避免学生的实习固定在一个工地,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一个工地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打桩或装修等,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
隧道工程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零散,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该课程特点,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和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传统施工方法模块、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管理与维护模块等。此外,还提出按照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来划分课程模块,进一步丰富了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关键词:
隧道工程;模块化教学;学习迁移理论;教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交通、市政建设领域对隧道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培养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及解决能力实际问题较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之一[1-2]。笔者在隧道工程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且较为零散,采用按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模块化教学”[3]方法,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是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基本原理,把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再将具有相同或相近主题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模块并进行教学[4-6],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例,探索模块化教学方法在隧道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一、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内容覆盖面广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彭立敏、刘小兵主编的《隧道工程》[7],同时参考了丁文其[8]、覃仁辉[9]、朱永全[10]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包括:绪论、隧道勘测设计、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工艺及技术、高速铁路隧道、隧道常见病害及处治方法、隧道施工组织与管理、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可见,隧道工程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包含了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过程的各个方面,既有基本概念和理论,又有施工工艺和方法;既包含技术层面问题,又包含管理层面问题。
(二)主要内容之间独立性强
隧道工程课程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其主要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如隧道勘测设计、围岩分级、围岩压力等,主要涉及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岩体力学等知识;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主要涉及建筑结构等知识;隧道施工,主要涉及工程爆破、工程机械等知识;隧道支护,主要涉及岩土工程、建筑材料等知识。
(三)与先行课程关系密切
隧道工程课程一般在第七或第八个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应修完所有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方向课,掌握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先行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四)教学困境
综上,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庞杂,涉及土木工程专业大部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存在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等问题,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授课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另一方面,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如将这些零散的内容按照某种属性或规律进行适当归纳、分类,使之成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模块化教学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模块化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隧道工程课程主要内容归为基本概念、地质及力学问题、施工方法、新技术新方法、运营管理与维护等5个模块,具体分述如下:
(一)基本概念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的定义、分类、发展历史、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建筑等。隧道工程是地下工程的一种,有别于一般建筑工程,该模块主要介绍隧道工程中的名词、定义及相关基本知识。
(二)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工程勘测设计、围岩分类、围岩压力、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等。隧道修建在岩土体中,其支护结构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围岩的工程特性,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核心问题是围岩力学特性及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即围岩的地质力学问题。
(三)传统施工方法模块
主要包括钻爆法施工、掘进机法施工、隧道辅助施工作业、新奥法等。根据隧道工程所在岩土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岩质隧道和土质隧道。岩质隧道多采用钻爆法或掘进机法施工,土质隧道多采用盾构法(掘进机法的一种)。新奥法不是具体的施工方法,但目前几乎所有隧道的施工都采用新奥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
(四)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
主要包括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城市地铁隧道工程、海底隧道工程等。近年来出现了上述特殊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隧道工程,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新方法也日趋成熟,其占有重要地位。
(五)施工管理与运营维护模块
主要包括隧道施工组织管理、运营阶段的养护与维修等。隧道工程是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作业空间有限,作业环境危险性高,且各工序之间相互干扰大。在正常运营阶段,车辆冲击、废气排放、地下水、围岩等因素对衬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隧道交通事故、火灾等更是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均需要通过实施管理来解决。上述方法是将隧道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来进行探讨,包括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此外,和桥梁工程、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一样,也可以将隧道工程作为工程项目的一种,相应的课程主要内容围绕隧道工程从规划到设计、施工,再到后期管理等。按照该思路,可以将隧道工程课程的内容划分为:隧道工程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隧道工程规划选址与设计、隧道工程施工、隧道运营管理4个模块,这4个模块则直观反映了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大体流程。
三、模块化教学实施及效果评价
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2年,是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省级品牌专业。该学科现设有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以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隧道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课。2014年开始,将上述模块化教学方法应用于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中英班)、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及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隧道工程课程。首先,从内容属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模块划分,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之前,提醒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讲授的内容涉及哪些专业基础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在每一个模块内容讲授完毕时,归纳总结该模块的主要内容,详细分析将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模块的原因,让学生理解同一模块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在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完毕时,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思维,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最后,采用上述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模块,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并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年多的模块化教学探索和实践,该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普遍提升。学生反映,在学习隧道工程课程过程中,较全面地回顾了先行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四、结语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基本原理,按照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隧道工程课程内容分为基本概念模块以及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传统施工方法模块、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管理与维护模块等。此外,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阶段,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规划选址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4个模块。二者联系紧密,互为补充。实施该模块化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需要指出的是,模块化教学方法绝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内容划分模块分别讲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划分模块的依据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站在教材编者的角度去分析课程的内容构成,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应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布置课程作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实现师生之间互动。
作者:王章琼 黄民水 余浩延 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73-77.
[2]路江.浅析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2):74-77.
[3]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8,24(3):70-72.
[4]赵超.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探索[J].教育评论,2014,30(12):125-127.
[5]李向农,万莹.留学生预科汉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6):176-181.
[6]王淑青,雷桂斌,熊正烨,等.基于模块化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4):100-104.
[7]彭立敏,刘小兵.隧道工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8]丁文其,杨林德.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关键词】城市化 基础设施建设
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现存融资方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政府是基础设施资金的供给者,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决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均由政府统一包揽。虽然财政拨款具有无偿性、无风险的优点,但是目前政府财力有限,所提供的资金无法从根本上改善资金短缺的局面,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资需求。 199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各地区和大小城市纷纷组建了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事权和财权不统一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政府从投融资具体行为中剥离出来的作用。它为政府从投融资活动的具体操作者向管理者的过渡提供了途径。在投融资公司的平台下,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投融资行为的市场化有了实现的可能。尽管以政策性投融资公司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与传统投融资模式相比,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它仍然有弊端:第一,投融资公司缺乏投融资主体地位。第二,单一融资渠道。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发展趋势
综合考察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将会继续扩张,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交通、水资源保护、城市环保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由市场主导的投融资活动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作用的范围将会逐步扩大,但从近期看,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和政策银行信贷融资在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活动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部门为确保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国家将会采取多种融资手段增加投入力度,同时政府从大部分竞争性领域退出,也为政府大力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目前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融资中,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占主导的形势仍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和投融资融资方式的多样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场化进程加快和对内外开放度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垄断和控制将会有所放松,这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活动,融资渠道多元化将进一步扩大。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利用外资并促使外商投资向城市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倾斜,调整外商投资结构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之一。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建设管理体制将继续推进。今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要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由其对政府投入基础设施投资承担全部责任,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对外商和国内民间企业的开放程度等;然后努力拓展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渠道,重点是拓展市场性融资渠道;强化项目建设领域的市场化,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三、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
(1)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现存的融资方式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能提供的资金量有限,而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由于行业限制、行政壁垒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又很难直接进入。建设资金短缺所造成的基础设施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为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开辟新路,以解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困境。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就是解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就是以城市基础设施的未来收费权产生的现金收入流为支撑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的信用等级要求低,能够实现低成本融资,而且风险较低。我国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收费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有效地保护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所有者权益和控制权,同时也开辟了一条吸引外资的新渠道。(2)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根据我国当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国急需重视和利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这一融资手段。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是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显著社会效益,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理应成为各类产业投资基金中优先发展的基金品种。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构成一般由政府的财政资金、与城建产业相关的法人出资以及居民个人投资三方组成。它的类别,则根据具体需要,既可以逐个设立项目基金,也可以设立综合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综合性投资基金的构成与一般项目基金一样,也由以上3部分出资组成,但出资比例可根据市场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综合性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的设立为投资人选择了广泛的投资领域,非凡是那些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但又未能确定具体类别的投资人,更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其投资于多种类型的基础设施,有效地分散了投资风险,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参与。应该引起注重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应该成为一种新的圈钱行为。为此,必须加紧制订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使信托投资公司及有关各方能充分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更为良好的运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德敏.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7,23(1).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融资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建筑施工需要庞大的资金链维持,足够的资金保障是保证工程进度按预期要求、施工人员及环境安全高效和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前提。然而,随着经济建设高速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土木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资金链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各种工程延误和工程事故出现。这种情况下,企业融资成为了很多建筑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解决途径。鉴于国内目前常常出现的建筑企业融资问题,本文在做出的一些总结后,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建筑企业融资需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来自内部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外部市场对于土木建设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资金紧张的三角债关系之中。融资需求主要是原有的传统房建业务和新的业务对于资金的需求。首先,建筑企业一直对资本有着依赖。第一,建筑市场要有资本的需求;第二,建筑工程招投标、履行约定、工人工资和各种保函等都须提供保障金;第三,当今很多项目的启动都需要建筑企业大量垫资。若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或者强大的融资能力,很容易短期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巨大影响,更谈不上长期的业务拓展。另外就是不可忽略的各大建筑企业的大规模扩张。一方面传统房建业务利润率偏低,很多企业效仿国外建筑行业经验,将自身企业向一体化模式转型,整合自身资源,以求提高利润,这样大规模的改革需要充足的资金周转,如设备材料购进等。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建筑行业蒸蒸日上的业务需求使得各大建筑企业工作业务量剧增,资金投入同比增长。
二、传统融资方法及存在问题
融资方法总的说来就是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内部经营的税后剩余利润和计提折旧金现金流重新注入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就是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的形式,主要指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和不通过银行直接向社会投资者发行信托产品和股票公司债券两种形式。
融资的特点和融资的形式决定了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国内多项融资实例也暴露了不完善的体制下融资手段急需改革的多项弊端和困境。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资金有限,很多中小型企业甚至是资金匮乏。随着建筑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原本就不高,物价不稳定特别是建筑材料的价格如钢材等更是大幅度变化价格,此外建设投资方对于工程款项常常拖欠。这些情况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可移动自由资金十分有限,无法通过内部融资达到良好的企业经营效果。其次,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外部融资存在很大困难。施工企业因其自身特点,难以拓展融资通道,难以像金融业或其他制造业企业那样大量销售自有债券股权。因为对于公司上市等各国都规定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从准备上市到获得批准至少三年,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巨大的,限制了建筑施工企业转型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六万多家建筑施工企业中仅有股份制上市公司20加左右。再次,银行贷款融资困难。建筑施工企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可以用于向银行抵押和担保的固定资产,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又不可以提交作为抵押产品,迫使大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从银行拿到合法贷款。
三、建筑施工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渠道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解决自身融资难题,就应该从自身体制到向社会体制全方位突破改革,一方面完善自身融资管理体制,合法合理经营,另一方面加强加大同地方政府合作,互利共赢,从政府等得到信用资产,从而易于寻求银行及信托机构的融资帮助。
企业最保险最可靠地还是要科学自我运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扩大利润,做好自身各个项目的资金预算、决算款项划拨和资金占用费用等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在其他行业有一种内部激励约束体制交项目模拟股份管理模式,操作方式是将具体项目按照股份制管理模式分配给项目部利益人和责任人,让其按一定规律认股,最终按项目效益对认股人进行分红。这样既可以解决短期资金问题,又可以提高多方面的工作工程效率,使得相关项目收益达到最大化。
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为地方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解决大量工人工作问题,甚至为地方财政创造巨大收入,因而可以也应该从地方政府寻求多方面合作,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力度。2007年11月14日经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深圳市20家中小企业合资发行面向境内机构投资者的10亿债券,这是通过政府组织协调的一个好实例,政府还可以为一些为其创造巨大价值的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为那些缺乏资金但有良好运作能力的企业向银行和信托机构提供信用证明。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各地地方政府都有大量土木工程项目上吗,信用良好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为政府作出巨大贡献,政府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
四、总论
建筑施工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自身的发展和客观的国情造成的企业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技术性难题,对其应采取立体的、多维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相关部门要落实好建筑施工企业融资相关配套法律法案和操作规范,地方政府应对为社会有巨大贡献的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合理的支持。作为企业本身,要时刻坚持改革创新,从自身的长远发展制定规划。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艺流程 地连墙 泥浆质量 钢筋网吊装
1 工程实例
1.1 工程概况
某大厦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墙厚 800mm,标准段墙长27.5m,盾构端头井段 32m。其中异型地下连续墙数量占到了总量的 15% ,其中多为 L 型、Z 型和 T 型。
1.2 施工设备的选择
依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施工场地的条件和异型地下连续墙成槽要求精度高的特点,我们采用履带式全液压抓斗成槽机施工,它成槽精度高,效率高,成本较低,且其抓斗又分为几种尺寸,拆卸方便 。另外用一台 QUY-50B 型 50t 履带式吊车及一台150t 履带式吊车进行钢筋网的吊装及辅助工作。
1.3 异型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
1.3.1 异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测量
异型地下连续墙的线形控制中最主要是控制导墙的精度,所以在导墙施工之初先定出几条导墙轴线(比结构边线长),使基线端点参与导线网平差或用其它测量方法(比如前方交会等)多次检核,使轴线具有很高的精度,误差在±10mm 以内,并且使导墙净距在±5mm以内,这样就可以确保在异型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不会偏位超过限差±30mm。桩的中心位置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定。
1.3.2 异型地下连续墙的导墙和槽段的开挖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其挖槽土壁形状基本上决定了墙体外形,精度又是保证地下连续墙质量的关键之一。
(1)抓斗安装后,应检查抓斗本体悬吊后的垂直性,禁止使用不垂直的导板抓、斗挖槽施工。检查仪表是否正常,液压系统是否渗漏等;
(2)挖槽机就位:挖槽机停靠在异性导墙内侧,使抓斗自然平行贴靠在基坑开挖面一侧的边线,若有旋转或和导墙间出现偏角,应调整抓斗偏角,使导板能平行贴靠导墙面自然入槽,不能用人力推入槽中挖土;
(3)为了保护附近的地下管线的安全,必须慢降、慢升。装满土的抓斗提升到导墙顶后应将泥浆沥去,防止泥浆污染场地。开挖时导墙口泥浆及时铲入小手推车运走处理,抓斗中的土必须弃入翻斗车转运(或用轮式铲车运至渣土堆放地点)。
1.3.3 护壁泥浆
泥浆主要以固壁为主,并有携砂、冷却和的作用。异型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槽壁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护壁泥浆的质量好坏,对地下连续墙整个过程的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泥浆处理采用机械处理和重力沉降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从槽段中置换出来的泥浆流入沈淀池进行重力沉淀,经重力沉淀16小时稳定后,抽走表面清稀部分浆水到过滤池,并通过四层滤网过滤,将废水排除,余下的浆体再重新利用。废弃的泥浆和残渣按有关泥渣土排放管理规定执行。
(2)泥浆质量的控制在异型地下连续墙施工中为检验泥浆的质量,使其具备物理和化学的稳定性、合适的流动性、良好的泥皮形成能力以及适当的相对密度,需对制备的泥浆和循环泥浆利用专用仪器进行量控制,对不合格的泥浆应及时处理。
(3)泥浆的制备
配制泥浆主要由水和膨润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为了使泥浆的性能适合于异型地下连续墙挖槽施工的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加入适当的外加剂,如增粘剂(CMC),分散剂(FCL)、烧碱(Na2CO3),并经检验合格才投入使用。初步定的配比(占水的百分比)见《泥浆配比初定表》。
泥浆配比初定表
水 膨润土 CMC Na2CO3
1 10% 0.05%~0.1% 0.05~0.1%
施工期间,槽内泥浆液面必须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并且不低于导墙顶面0.5m。砂层施工时,适当提高泥浆粘度,增加泥浆储备量,备有堵漏材料。
1.3.4 清槽
(1)刷壁:用刷壁器对混凝土接头端部上下反复刷洗,以清洗先施工的槽段接头面上附有的石子、砂、泥皮和土渣等杂物。
(2)清底:采用抓斗或潜水泥浆泵进行清底,置换出槽底沉淀物及比重大的泥浆,清底完工后,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毫米,并将接缝面的泥土、杂物用专用刷壁器清刷干净,以保证墙体质量。
1.3.5 钢筋网制作与吊装
异形钢筋网根据单元槽段按设计尺寸加工制作一个整体。在制作时钢筋网的下端 0.5 米范围内按 1:10 收成闭合状,以防吊装时擦伤槽壁。其钢筋网主筋外侧保护层厚 70mm,内侧厚 50mm。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在纵向主筋上每 3~4m 设一排垫块,每排每个面不少于 2 块,垫块用扁钢制成。
(1)异形钢筋网制作是在特制的水平平台上进行。钢筋网的纵向横向钢筋在平台上定位,钢筋网制作采用焊接形式进行制作。
(2)异形钢筋网制作应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考虑导管的尺寸,钢筋网制作应配合开挖速度进行。
(3)考虑地下连续墙的异形钢筋网钢筋多,假如采用两节进行加工,在下网时进行焊接,这样时间较长,本工程采用的钢筋网均一次加工完成,异型钢筋网采用搭脚手架的方法绑扎,高度与钢筋网相同,在钢筋网验收合格及槽段清孔换浆符合要求后应立即吊放钢筋网,为使钢筋网起吊时不致发生过大的弯曲变形采用 150t 和 50t 履带式吊车配合吊装。
(4)异形钢筋网制作均采用焊接成型,焊接必须准确坚固,保证起吊时不变形、脱散。制作预留砼浇注导管孔,导管孔边任一点离导管接头外径的净空不小于 0.1m,保证导管上下不受阻。标准槽段内每根导管的间距为 3m;非标准槽段,导管距槽段端部的距离在槽段长度的 1/4 处;
(5)异形钢筋加工使用钢筋切断机加工,主筋采用对焊接头,在同一水平面的接头应小于 50%,接头错开距离 35d。对焊接头轴线偏移不应大于 0.1d,抗拉强度及冷弯符合同级钢筋的要求;预埋件应与钢筋网主筋连接牢固,外露面包扎严密;
(6)纵向钢筋底端稍向内弯折,以防止吊放钢筋网时擦伤槽壁,但向内弯折的程度以不影响灌注水下混凝土导管的插入为准。
2 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多媒体教学;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关注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是中职、高职教育院校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高、中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且该课程又是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我认为,课堂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转化,就一定能够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而且项目管理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专业课,很多老师在讲授时都反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发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场景,设计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画面,运用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慢慢的很多学生上课变的很专心,争先恐后的要求参与进来,愿意扮演角色,积极的回答问题。例如,在介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时,谈到了08年的经济危机,先用漫画的形式给同学们介绍了关于理财的一个案例。就是关于经济危机以前和经济危机以后人们理财的变化,这样由个人理财自然过度到施工项目理财---也就是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完成进入要学的新课内容的导入。有时是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来介绍,先入为主,让学生看的津津有味,首先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具有实效的课堂效果。在讲解第六章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时,利用动画效应,让网络图上表示的每个工作变成“活”的图像,一个一个的在屏幕上闪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比直接拿一个完整的网络图直接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计算步骤也采用动画,讲完了一个步骤再单击鼠标,出现下一个步骤,让学生对每一个步骤都清清楚楚的掌握。课堂上充分利用相关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充分展示,生动、形象地说明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叙述性、概念性课程的学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死板的相关知识;职业类学校本身又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完全可以打破应试教育使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假如我们将所有专业课学科中枯燥、抽象的理论、原理用形象直观、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呈现出来,学生还会因为理解困难而畏惧这些课程吗?还会因为内容枯燥而讨厌学习专业课吗?电视是家喻户晓的多媒体,观看电视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因为多媒体能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活泼愉快。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并制作出科学、规范、新颖、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做到以学生为本 创新教育新理念
首先,我对备课进行了改革,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传统的备课考虑教材、教法较多,即如何教、如何讲解,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新型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等多种因素,即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如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并传递教学信息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课堂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其次,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全新的认识、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备课时创设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视野,加大专业课课堂教学容量,把教师从上课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集合多种教学媒体的导播者。由于备课时准备充分,这样可以使教师在课上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方面,观察学生上课的反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再者,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方面,生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发现、参与、探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在项目管理课学习(包括文字、表格、图象、动画、声音)的方式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成为本项教学创新实验的切入点。具体操作如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概念、法规条文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并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密切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了教师认真备课、细心讲解、耐心辅导以外,还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找相关的工程案例实际案例。或是教师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再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讨论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
总之,在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捕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创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育手段,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手段之一,通过实现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鲁新民. 基础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探索[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泽俊 应用型本科实践性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教师》2010年30期
[3]郭庆军 刘慧萍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1期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高、中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和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如何加大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普遍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因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以学生为本,创新教育新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支持,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正是本文的主要宗旨。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多媒体教学;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关注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是中职、高职教育院校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高、中职业技术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和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而且该课程又是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的地位也日益彰显。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我认为,课堂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转化,就一定能够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谈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听听、看看,不如动手做做。只有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产生感性认识,发生兴趣,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而且项目管理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专业课,很多老师在讲授时都反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感觉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后来经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发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场景,设计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画面,运用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慢慢的很多学生上课变的很专心,争先恐后的要求参与进来,愿意扮演角色,积极的回答问题。例如,在介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时,谈到了08年的经济危机,先用漫画的形式给同学们介绍了关于理财的一个案例。就是关于经济危机以前和经济危机以后人们理财的变化,这样由个人理财自然过度到施工项目理财---也就是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完成进入要学的新课内容的导入。有时是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来介绍,先入为主,让学生看的津津有味,首先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具有实效的课堂效果。在讲解第六章网络计划技术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时,利用动画效应,让网络图上表示的每个工作变成“活”的图像,一个一个的在屏幕上闪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一来,比直接拿一个完整的网络图直接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计算步骤也采用动画,讲完了一个步骤再单击鼠标,出现下一个步骤,让学生对每一个步骤都清清楚楚的掌握。课堂上充分利用相关图片、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充分展示,生动、形象地说明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其实,学生并不是天生就讨厌叙述性、概念性课程的学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死板的相关知识;职业类学校本身又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完全可以打破应试教育使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假如我们将所有专业课学科中枯燥、抽象的理论、原理用形象直观、五彩缤纷、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呈现出来,学生还会因为理解困难而畏惧这些课程吗?还会因为内容枯燥而讨厌学习专业课吗?电视是家喻户晓的多媒体,观看电视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就是因为多媒体能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和活泼愉快。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并制作出科学、规范、新颖、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做到以学生为本 创新教育新理念
首先,我对备课进行了改革,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传统的备课考虑教材、教法较多,即如何教、如何讲解,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新型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教师、教材、媒体、学生等多种因素,即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如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并传递教学信息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课堂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
其次,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过程全新的认识、全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作为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备课时创设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视野,加大专业课课堂教学容量,把教师从上课单纯的讲授者转变为集合多种教学媒体的导播者。由于备课时准备充分,这样可以使教师在课上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方面,观察学生上课的反应,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再者,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方面,生动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发现、参与、探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在项目管理课学习(包括文字、表格、图象、动画、声音)的方式显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成为本项教学创新实验的切入点。具体操作如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化枯燥为有趣,化烦琐为简炼,将一个个生硬的概念、法规条文转换成实情实景,便于学生理解,并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密切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了教师认真备课、细心讲解、耐心辅导以外,还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查找相关的工程案例实际案例。或是教师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是采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在课堂上再将它们演示给学生看,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作为讨论的话题,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有了让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的表现欲望,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情绪。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参与,不能仅有教师的演示,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
总之,在工程项目管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捕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意创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教学取代着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育手段,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手段之一,通过实现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鲁新民. 基础教育现代化实施策略探索[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泽俊 应用型本科实践性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教师》2010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