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第1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护理 新生儿窒息 复苏抢救

新生儿窒息是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时无窒息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1],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我们医护人员正确、及时的抢救和精心护理非常重要。2009年6月~2011年6月对我院1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的抢救和护理,治疗效果良好。

临床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0例住院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25.5岁。胎儿是因缺氧发生呼吸衰竭,其中男新生儿6例,女新生儿4例,依据Apgar评分标准[2],新生儿轻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3例。住院天数6~12天,平均8天。

新生儿窒息的因素

母亲因素:孕妇年龄>35岁或<16岁,孕期合并心肾疾病、高血压、严重贫血、糖尿病、多胎或孕妇既往有全身性疾病,本组1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母亲是高龄(37岁)且严重贫血的初产妇。

子宫因素:子宫痉挛或出血等。

胎儿因素:如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儿和巨大儿等[1,2]。

脐带因素:脐带绕颈,打结等。

胎盘因素:胎盘早搏,前置胎盘等。

难产:胎头过大,胎位不正,产程延长等。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

清理呼吸道:护士准备抢救用物要齐全,保证功能和性能的完好,当胎儿头娩出后,若评分4分,新生儿发生无呼吸或疑有分泌物堵塞气道者,立即用喉镜检查,在最短的时间气管插管,用导管将粘液分泌物吸出,要求护士熟练、敏捷、配合清理呼吸道。

建立有效的呼吸:胎儿娩出断脐后先不要结扎,立即清理呼吸道。胎儿一般会自主呼吸,若哭声小立即轻拍底、臀部,要有足够的肺泡通气和换气,保证患儿O2的供应和CO2的排出。轻度窒息者进行间断性吸氧[3]。采取积极措施,逐渐建立自主呼吸改善全身状况。

建立循环功能:严重患儿开放静脉通道,心率慢,pH<7.25时用5%碳酸氢钠2~3ml/kg加10%葡萄糖液缓慢静注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心音弱,心率<60次/分可做心脏按压,给予1:10 000肾上腺素0.5~1.0ml静注,胸外心脏按压要方法正确、熟练、及时,防止新生儿颅内出血。

保暖:护士要注意新生儿在抢救过程中的保暖,室温保持在32~35℃,在保暖平台上进行抢救,注意不要在吹风口处,新生儿取侧卧位,抢救过程中注意新生儿脐带结扎情况,随时检查,避免脐带结扎套脱离出现漏血。

新生儿复苏后的护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宝贝,复苏后的护理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医患矛盾。另外,新生儿窒息后,产妇的情绪会发生一定波动,这对产妇健康不利,护士要做好产妇和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解除产妇焦虑恐惧的心理,避免影响乳汁分泌,因此护士应做好新生儿的复苏后临床护理的同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耐心地介绍配合要点。

⑴临床护理和生活护理:①吸氧吸痰:轻度窒息氧流量最好1~2L/分,重度窒息氧流量最好2~4L/分,一般可持续给氧2~5小时。要及时给予吸痰,在吸痰时护士动作要轻柔,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吸净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预防窒息的再度发生。护士要时刻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变化,吸管不要插入太深,以免刺激咽喉壁引起反射性咳嗽、呕吐。待新生儿呼吸恢复正常面色转红后30分钟停止给氧。护士要经常为患者拍背变换,促使痰液尽快排出。②控制感染:复苏后患儿的抵抗力较低,生命随时存在着危险状况,很多不利状况都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患者搬人新生儿室,对有感染患者,护士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用药,剂量准确,不得马虎大意,护理上遵守消毒隔离室守则,每日1次对患儿行皮肤清洁护理、脐部护理,动作轻柔、敏捷,注意操作时护士的指甲不要划伤新生儿皮肤,积极控制感染。③保暖和合理喂养:将患儿置于暖箱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隔离消毒制度,保持新生儿温度在36.5~37.5℃,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大小调整好暖箱的温度与湿度。对于一般早产儿适宜的温度为32~36℃,相对湿度在55%~65%。体重>1 500~2 000g者,暖箱温度调节在30~32℃;无条件时可采取包被,也可使用热水袋等保暖,并适当变换,告知患者家属经常检查,热水袋1~2小时换水1次,不要过热防止烫伤患儿。应延迟喂奶时间,重度新生儿窒息建立静脉补液。

⑵并发症观察和处理:窒息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要密切注意,缺氧对新生儿的脑细胞影响损害最重,可引起脑水肿,颅内出血,伤残和死亡率较高,工作中不断评价及时处理,疑似者头部CT排除,维生素K1预防出血,颅内出血给予1~2mg/kg,3天肌注。注意心脑肾的损害、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缺氧时胎儿深呼吸,吸入大量羊水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要密切注意临床表现并仔细观察做好防治工作。

⑶出院指导:新生儿出生的时神经细胞坏死很难恢复,但受损脑细胞缺氧性坏死患者,早期进行智力和肢体运动训练,可以不显现出发展的异常。家长要做好新生儿日常护理,早期充分训练,注意日常保暖,调整好家里室温、湿度,注意预防新生儿感冒发生,患儿病情恢复后可指导产妇母乳喂养,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叮嘱产妇按母乳喂养,定期随访新生儿状况,发现新生儿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置和诊治。

讨 论

根据我科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结果得出,新生儿窒息患者在抢救治疗上应及时、准确,凡影响母体与胎儿间血液和气体交换的因素,我们医护人员都要高度重视。临床胎儿一旦发生宫内缺氧,宫内窘迫,出生1分钟无呼吸、仅有心跳,就会引起呼吸衰竭及一系列并发症[3]。因此,成功抢救窒息需要团队协作,积极及时进行复苏抢救及复苏后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护人员积极抢救,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可提高新生儿日后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1-212.

2 乐杰.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第2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075-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颅损伤,是由产伤和缺氧引起,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愈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病,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脑细胞及预防感染。护理工作关键在于要抓住重点,分清缓急,帮助患儿顺利度过危险期,以减少病死率及脑后遗症。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由于注重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均为我院住院患儿,均由头颅CT确诊,其中男32例,女16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36例;硬脑膜下出血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0例,小脑出血1例。

1.2 临床表现

意识改变48例,颅内压增高表现26例,眼部症状16例,肌张力改变39例,原始反射消失或减弱40例,呼吸改变9例。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经正规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意识基本恢复正常,颅内压增高表现消失,眼症状基本改善,肌张力明显改善,原始反射出现,共31例;有效:意识障碍仅部分改善,颅内高压表现减轻,肌张力轻度改善,原始反射出现但较低下,呼吸尚平稳,共11例;无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包括自动出院5例,死亡1例。

2 护理程序的应用

2.1 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整个护理程序的基础,其首要工作是收集资料。包括胎次、产次,胎儿宫内有无缺氧、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史、Apgar评分为多少,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其母妊娠时情况,其性别、病史、症状及体征等情况。依据已取得的资料,做出客观、适当的判断,提出准确的护理问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护士必须在最短时间取得最准确、及时、可靠的资料,以期对护理计划及其实施发挥最大的应用价值。患儿入院后,护士应立即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包括面色、体温、呼吸、意识形态、前囟、瞳孔、四肢肌张力、原始反射等。详细询问病史及发病时的情况,直至取得较全面的资料。

2.2 护理计划

以收集到的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定出适合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均不一样,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

2.3 护理措施

根据护理计划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意识形态改变、眼症状、前囟、瞳孔、面色、呼吸、四肢肌张力、各生理反射以及有无黄疸和贫血等。所有颅内出血患儿均应绝对卧床,头偏向一侧,尽量少搬动,体温不升的患儿应置温箱中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之间,抽搐、激惹应给予止痉、降颅内压药物,多利用速尿,大量高渗液输入反而加重颅内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增多立即清除,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呼吸道比较狭窄,黏膜比较娇嫩,故动作一定要轻而快。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颅内出血患儿大多不能进食或进乳量少,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应鼻饲牛奶,严格掌握牛奶的配制,密切观察胃排空情况,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同时要做好眼部、面部、口腔及全身的皮肤护理,观察四肢肌力、肌张力变化、各生理反射情况,监测血液生化指标,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而且要向家属交待病情,以配合好医疗护理工作,当患儿进入健脑期治疗时,护士应与其配合,做好高压氧的治疗,并动态记录:新生儿的行为能力6项:①对光的习惯形成;②对格格声的习惯形成;③非生物听定向反应;④生物性视听定向反应;⑤非生物视定向反应;⑥安慰。被动肌张力4项:①围巾症;②前臂弹回;③下肢弹回;④窝角。主动肌张力4项:①颈屈伸肌的收缩功能(头竖立反应);②手握持;③牵、拉反应;④支持反应。原始反射3项:①自动踏步;②拥抱反射;③吸乳反射。一般反应:①觉醒度;②哭;③活动性。为日后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

2.4 效果评价

当患儿度过危险期,进入康复期时应回顾总结一系列护理活动的效果。如果患儿病情好转、稳定,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效果评价为有效或部分有效,否则应找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改进护理措施。

3 讨论

整体护理藉此而演绎为医学领域的一种普遍价值观。它唤起了整个医疗服务系统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这种个性化的有效的照顾模式,追求的是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整体的满足,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学分科的日益细化,护士需要深入学习不同专科知识,从而在某一专科领域具备较高水平和专长,独立解决该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整体护理,可增强护士的责任感,要求护士应具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患儿能尽快地高质量地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幕逖.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

第3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HBV;妊娠结局;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目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HBV携带者数量众多,属HBV感染高流行区[1]。母婴传播是HBV的主要传播途径,不仅增加了大量慢性感染者,也大大增加了妊娠期危险性,对母婴预后结局影响较大[2]。临床研究表明,HBV感染可引起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可造成早产、新生儿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增加了产妇和新生儿死亡风险[3]。因此,正确处理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及新生儿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分析和评价了妊娠期孕妇伴有HBV感染对新生儿与产后感染的影响和治疗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妊娠期伴有HBV感染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伴有HBV感染孕妇98例作为干预组。两组孕妇的年龄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治疗方法1.2.1围产期的护理孕妇进入围产期后,一方面注重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卫生宣教减轻或缓解孕妇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尤其要监测凝血功能各指标,做好输血、输液准备,必要时给予吸氧,以保证能量供给;待宫口开全后行阴道助产,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另外,要做好抢救新生儿休克和窒息的准备工作,规范执行各种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1.2.2母婴阻断措施HBV母婴传播约50%发生在产期,所以在新生儿处理方面应特别关注。当胎儿抬头娩出后,立即挤出鼻腔内黏液和羊水;前肩娩出后,及时吸出鼻腔内黏液和羊水,降低HBV的传播及预防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出生后经评分检查完毕,及时给予沐浴,彻底清除体表黏液和羊水,减少感染机会。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200U,待第2周时再肌肉注射1次,并分别在新生儿出生时和出生后第1,2和6月接种乙肝疫苗10μg。1.2.3严重并发症的护理严密监测胎儿,勤听胎心,了解胎动,每日2次给予其间断低流量吸氧,如胎心>160次/min或<120次/min,胎动12h<10次,羊水呈黄绿色,均应立即给予其左侧卧位、吸氧治疗,并立即报告医生,准备抢救新生儿窒息的一切用品。妊娠期孕妇伴有乙肝者易并发产后出血,对孕妇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素治疗。对大出血者,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宫高及腹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按护理治疗后两组孕妇的羊水、血压、产后出血程度和有无新生儿窒息、黄疸指数、乙肝血清标志物等。比较两组孕妇护理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HBV感染率的变化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数据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发生胎膜早破、妊高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见表1。2.2两组孕妇治疗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出生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新生儿的相关指标,见表2。2.3两组孕妇治疗后HBV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比较干预组孕妇治疗后出生的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率为3.06%低于对照组为26.19%,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治疗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感染率,见表3。

3讨论

第4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妊娠期;甲减;护理效果;研究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该病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或不足或对其不反应致机体代谢活动下降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病。甲减在妊娠孕产妇中的发病率比较低,发病率大约为4%~10%。本文对妊娠合并甲减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2013年的妊娠合并甲减症孕产妇80例,年龄20~4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至大学不等,其中有两例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其余均无其它并发症。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将80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未干预组两组,比较实施护理后患者和新生儿的变化。

2 结果

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本干预护理组的40例临床案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甲减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孕产妇的身体素质和各项指标都基本达到正常范围,新生儿的甲减发生率大大降低。

2.1妊娠结果两组产妇自然流产、围生儿死亡率及早产剖宫产率,见表1。

2.2新生儿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缺氧及甲减发生率,见表2。

3 护理方法和注意问题

由于妊娠合并甲减对于孕产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影响都比较大,因此产科的医护人员要密切护理和监测产妇的甲状腺功能,特别是孕前就有甲减症的患者,更要仔细的观察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1收集资料,评估患者 接诊患者后,通过检查详细了解并记录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通过与患者及家属倾心交谈,收集除疾病外的资料、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对医疗和护理的需求等。

3.2一般常规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该疾病的危害性和如何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来治疗疾病,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讲解各种检查、治疗的意义、注意事项等。护理时要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症采取对症处理。

3.3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护理措施

3.3.1焦虑护理 入院介绍,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消除紧张陌生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回答。孕期TSH监测:在孕期内要求患者至少每隔1~2个月监测TSH值1次,依据患者的激素水平来指导调整药量,并告诉患者每天定时测量脉搏和胎动次数,注意观察身体是否出现乏力或心慌多汗等现象,如有就应当及时就医。

3.3.2饮食护理 ①纠正贫血,供给丰富维生素:有贫血者应补充富含铁质的饮食、补充维生素B12等;②膳食调配:因缺碘引起的甲减,需选用适量海带、紫菜、可用碘盐、碘酱油等,炒菜时要注意碘盐不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挥发而降低碘浓度;③供给足量蛋白质。蛋白质可选用蛋类、乳类、各种肉类、鱼类,植物蛋白可互补,如各种豆制品、黄豆等;④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如动物内脏、咸鸭蛋、猪脑等。甲减患者往往有高脂血症,这在原发性甲减更明显,故应限制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供给占总热量20%左右;⑤增加高纤维类食物,防止出现各类便秘现象。

3.3.3药物护理 随着妊娠月份增加,甲状腺激素需要量也相应增加,应在医师指导下增加剂量,切不可自行减量或加量。

3.3.4产后护理 加强对母亲、孩子进行产后监测。甲减患者几乎要终生用药,研究证明,产妇口服的甲状腺药物基本上不会通过乳汁传递,因此在产后可以母乳喂养。

4 结论

从对8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护理中总结了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经验,纵向展现了对甲减孕产妇的护理方案,给未来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提供了临床借鉴和支持,新生儿预后生长发育也不错。

参考文献:

[1]史兵.当怀孕遇上甲减[J].大家健康,2011,(7):21-23.

[2]王晶荣,张志利.关于亚临床甲减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医学,2010,(7):38.

[3]张红真.当孕妈妈遭遇甲减[J].家庭医学,2011,(11):21.

[4]山秀杰,孙中华,韩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94-98.

[5]郭海芸,周迎东.亚临床甲减致流产漏诊一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1,(4):7-9.

[6]王允锋,杨慧霞.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8(1):75-76.

[7]王冠庭,朱良法,唐振铎.消化系统与甲状腺[J].国际消化病杂志,1981,4.

[8]岳颖.甲亢经治疗后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1,2.

[9]蒋季杰,钱桐荪.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误诊病例分析[J].新医学,1983,11.

[10]陈毓钵,边霞君,萧树东.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和昏迷一例报告[J].上海医学,1983,7.

[11]李之源,王永才,王跃民,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特点(简报)[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4,3.

[12]瞿正万,陆学义.锂盐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报告[J].上海精神医学,1985,4.

第5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护理 健康教育 产妇 新生儿 产后访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47-03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产后保健对于母亲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做好产妇产后和新生儿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产妇产后和新生儿的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喂养及护理新生儿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社区健康教育指导,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利于母亲身体恢复健康。我院自2008年7月挂牌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社区卫生服务要求推出产后上门家庭访视保健服务,产后访视保健服务重点围绕“四看四问四听四查四指导”进行。四看:一看孕期、产时的第一手资料,有无高危情况,现为产后多少天;二看休养环境如何,产妇和婴儿的被褥是否合适;三看婴儿一般情况,精神状态,吸吮能力等;四看产妇的一般情况,精神面貌、情绪状态是否良好,有无贫血面容。四问:一问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大小便及一般情况,二问产妇及婴儿有关内容,三问上次访视后、本次访视前有无异常情况;四问近期疾病发生情况等。四听:一听产妇的有关情况;二听婴儿有关情况;三听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解答。四听增进母婴沟通和亲情交流情况。四查:一查婴儿体温、体重测量,面容是否红润、黄疸有无消褪、有无湿疹、脐带有无出血、有无分泌物渗出、有无红臀,大小便是否正常;二查母乳喂养的、含接姿势是否正确等;三查有无红肿、硬结、有无裂伤、乳汁量的多少;四查身体恢复情况。四指导:一是指导产妇及家属开展婴儿抚触。二是指导产褥期卫生保健知识;三是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合理膳食知识;四是指导避孕知识,心理调节知识,形体康复知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始开展产后社区访视工作。范围是社区中心所辖区域内且在我市各级医院住院分娩出院回家休养的产妇386例,年龄在21―40岁的初产妇及经产妇。文化程度最低为小学,最高为本科。人群包括城镇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工薪阶层、个体户等。民族包括汉族、彝族、回族、白族、苗族、等11个少数民族。居住面积从10―350平方米,环境从建筑工棚至别墅不等。新生儿390人(包括4对双胞胎)。分别在产后7天、14天、28天进行产后上门家庭访视保健服务。

1.2访视内容:

1.2.1 产妇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子宫复旧情况;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及分泌物,恶露的颜色、量、性状、气味是否正常;剖宫产者,检查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母乳喂养的是否正确,有无红肿、硬结,有无皲裂,乳汁量的多少、乳腺管是否通畅等情况。

1.2.2 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了解新生儿体温是否正常、面容是否红润,精神和反应状况;询问并检查黄疸程度,黄疸消退时间,皮肤有无湿疹、感染和臀红;口腔是否正常,食欲、喂养、营养及生长发育情况,大、小便及睡眠情况;脐带是否脱落,有无出血及感染。

2 结果

2.1产妇存在的问题: 子宫复旧不良19例,占4.92%,产妇大便干燥15例,占3.89%,乳汁不足38例,占9.32%,皲裂5例占1.29%,乳汁瘀积9例,占2.33 %,腹部切口愈合差5例,占1.30 %,会阴切口愈合差4例,占1.04%,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9例,占2.33%,产褥感染2例,占0.52%。

2.2 新生儿情况:消化不良11例,占2.82%,臀红26例,占6.67%,体重不增加12例,占3.1%,黄疸31例,占8.03%脓疱疮2例,占0.52%,鹅口疮1例,占0.26%,脐部感染3例,占0.77%,头颅血肿1例,占0.25%,新生儿硬肿症1例,占0.25%,母乳喂养374例,占95.9%,混合喂养14例,占3.59%,人工喂养2例(乙型肝炎大、小三阳各1例),占0.52%。

3 健康指导和促进

3.1产妇社区健康教育指导

3.1.1环境及个人卫生指导: 因产妇文化背景, 风俗习惯及经济条件, 年龄职业不同,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不同,针对访视中发现部分产妇以遵循传统“坐月子”的习惯 ,门窗紧闭,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帽子,只见面部露在外面,在“坐月子”内不梳头、不洗头、不洗澡等。针对这些情况,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产后修养环境及个人卫生对产后康复的重要性。产妇需要一个冷暖适宜、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并维持室温在22―24 ℃为宜。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经常通风换气,但应避免直接吹冷风。产妇出汗多,应经常用热水沐浴,但禁止盆浴避免上行感染。坚持每天梳头,选用软牙刷温水刷牙,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及牙周炎。清除口臭,增加食欲,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并发症。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会阴垫,便后用温水冲洗,会阴有伤口者可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每日2次。每天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轻柔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每次哺乳前应清洁双手及。

3.1.2饮食指导:产妇经过怀孕和分娩,能量消耗大,需要有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同时为促进乳汁分泌,满足泌乳活动所消耗的热能及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产妇的饮食应为高蛋白的平衡饮食,不需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因产妇活动少,孕期体内储备了一定量的脂肪。但也不能过少,因为高质量的脂肪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产妇应多吃汤类,如鱼汤、鸡汤等也应摄入一定的纤维素等饮食补充热能、蛋白质、钙、铁、脂肪等。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烈性酒,禁烟、禁饮咖啡及禁忌药物。

3.1.3心理保健指导:由于产后激素分泌的剧烈变化,分娩的疲劳和痛苦,感情脆弱,依赖性增强,产后对孩子的担心,生活环境的改变,家庭关系的变化等因素,使一些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抑郁症。因此指导产妇注重休息和营养,尽快恢复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家人随时关心和理解产妇的心理特点和变化,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等,防止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发生。

3.1.4帮助产妇顺利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有的产妇会因胎儿娩出的生理性排空而感到心理上的空虚,可能因为婴儿的外貌及性别不能与理想中的孩子相吻合而感到失望,也因现实母亲的太多责任而感到恐惧,还可因为丈夫注意力转移至新生儿而感到失落。因此为了使产妇早日进入母亲角色,指导产妇对新生儿的喂养及日常护理,鼓励产妇亲自护理新生儿,给婴儿换尿布等,对产妇的一些母亲角色行为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对该新生儿给予恰当的赞美,这些都会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与兴趣,激发产妇积极的心理反应,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

3.1.5产后活动与锻炼指导:产后早运动能促使产妇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加快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锻炼腹壁和骨盆底肌肉,促进肠蠕动,增加食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后即可起床做轻微的活动,如上厕所等。于产后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再按时做产后保健操。行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等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也应做产后保健操。产后保健操包括能增强腹肌张力的抬腿,仰卧起坐动作,锻炼骨盆肌肉的缩肛动作,锻炼腰部肌肉的腰肌回转动作,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膝胸卧位,以预防和纠正子宫后倾,产后15天可做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产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活动。

3.1.6计划生育指导:产后6周内禁止,6周后采取避孕措施。告知产妇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3.2新生儿健康指导

3.2.1 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指导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2次,若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送医院就诊。另外告知产妇每天给新生儿沐浴1次,以清洁皮肤,同时进行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皮疹、脓疱疮等,新生儿黄疸是否消退等。每次沐浴后把新生儿头上及身上的水擦干,尤其是皮肤皱折处,然后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抹上爽身粉。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次沐浴后,脐带用75%酒精消毒,一般新生儿脐带于生后3―6天脱落,脱落后仍需护理3天,观察脐周有无红、肿。若发现臀红,用鞣酸软膏涂擦患处,及时更换尿布。另外时常保持新生儿眼睛,面部的清洁,若双眼出现分泌物可用生理盐水棉签从内向外清洁,出现脓性分泌物,到眼科就诊。观察口腔有无鹅口疮。沐浴后,教会产妇给新生儿进行抚触。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有利于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3.2.2新生儿啼哭的观察指导:新生儿刚娩出时,因环境温度突然改变,产生本能的反应―啼哭,以后随着大脑皮层和感觉器官的发育,啼哭逐渐和情绪联系在一起,如饥饿、过暖、声响、受刺激等皆能引起啼哭。当新生儿伴有导致机体痛苦不适的任何疾病时,亦可出现不同形式的啼哭。如面色正常,哭声洪亮,哭久后声音逐渐变弱,哺乳后哭声立即停止,此系饥饿性啼哭。如出现烦躁而颤抖的尖声哭叫,并有难产或分娩损伤史者,常提示颅脑损伤。哭声低弱、伴有面色青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应警惕有心肺功能异常或衰竭的可能。根据哭声高低、强弱、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其他伴随症状,分析啼哭的原因,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常能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生命。

3.2.3新生儿大小便的观察指导: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喂养,而大便的性状能提示喂养情况。故每天更换尿布时都要观察大小便次数,大便性状及量,如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绿色、稀薄状,次数多且粪少分开;如摄入蛋白质多时,大便硬结、块状,粪臭味浓;进食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次数多;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溏薄或水样,或带黏液,脓性,粪便腥臭,此时新生儿厌食、呕吐、腹泻、烦躁不安,发热甚至嗜睡脱水。

3.2.4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和最适宜的天然食品,既经济、卫生、方便、温度适宜,又宜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抗体,保护婴儿预防感染;婴儿吸吮可刺激宫缩,有宜于产妇子宫复旧,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母子感情。指导产妇按需哺乳,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进行哺乳,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婴儿吸吮时要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防止皲裂。若未排空,用湿毛巾热敷,柔和地按摩,并用手挤出乳汁,预防肿胀及乳汁瘀积。

4 体会

产后访视及健康教育指导是护理工作的延伸,它克服了产妇住院期短的不足,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产褥期结束甚至更远。护理人员深入社区、走出医院、步入家门,使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鼓励并指导产妇及家属参与健康护理,使产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帮助,有效解决各种健康问题,让产妇、新生儿真正受益,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产后访视的开展满足产妇及家属对产后健康保健和育婴知识的需求,解决了产妇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产后访视力度,不仅融洽了社区医护人员与产妇和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社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彰显了社会效益,真正体现了公共卫生均等化的服务需求。同时还能让产妇出院回家休养期间得到科学的健康指导,减少母婴患病机会,提高围生期生活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第6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孕产妇;健康指导;内容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46.1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3(c)-135-02

孕产妇健康教指导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开展高水平的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帮助孕产妇做好自身保健及帮助她们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医务工作的一件大事。如何做好健康指导,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孕产期的护理质量,已广泛引起重视,现根据我院产前门诊及产科病区实施孕产妇健康指导的情况做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产前门诊就诊情况

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产前门诊就诊患者37 620人次,平均每月1 140人次。

1.2 孕产妇收治和分娩方式情况

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共收治孕产妇4 328例,年龄22~38岁,平均26岁,孕周28~41周,分娩总数4 056例,其中剖宫产术2 515例,剖宫产率达62.01%。

1.3 孕产妇文化程度分析

共收治孕产妇4 328例,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92例,占11.37%;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 832例,占65.43%;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 004例,占23.20%。

2 实施健康指导内容、方式

2.1 孕期健康指导

我院门诊设产前检查诊室,除正常孕期检查外,还开设了孕妇大学,每周一次由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责任主治医授课,孕妇及家属一起参加学习,讲授妊娠生理、心理变化,孕妇饮食及其营养补充,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通过学习,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包括初次产前检查应该做什么,中期妊娠以后应该检查什么等。

2.1.1 正确指导孕妇做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妊娠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产前检查可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及时处理,在孕妇妊娠28周前可每4周检查1次,妊娠28周以后至36周前,每2周检查1次,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或有妊高症症状时可增加检查次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产妇,对于孕期保健重视不够,所以直到分娩也未曾做产前检查,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接触一些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及药物等,而致胎儿畸形或先天发育缺陷,有的到足月分娩时才发现,给产妇及家庭带来痛苦,所以医护人员在孕妇做第1次产前检查时,就向她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并指导她们定时到指定医院做好产前检查。

2.1.2 饮食指导妊娠早期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如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的孕妇这种反应可持续到分娩,而在这期间是胎儿各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大量营养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如不及时补充营养可影响胎儿器官发育,这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少油腻,可多样化,对呕吐频繁孕妇,可少量多餐,注意营养摄取,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生长过快,这期间应适当增加含钙、铁的食物,如黑木耳、紫菜、海带、动物肝脏,多吃新鲜蔬菜防止贫血,如发现贫血可应用叶酸加铁剂,因重度贫血可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

2.1.3 孕期卫生指导及护理①休息:体质好的孕妇正常工作,妊娠32周后,可适当减轻工作量,避免体力劳动,保证睡眠,防止早产,保证孕妇精神愉快。②孕期卫生:孕妇衣服要宽大,注意保暖,如在寒冷季节应注意防止感冒,尽量少到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防止传染病,注意皮肤的清洁,因妊娠后期孕妇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应勤洗澡、勤换衣,不易盆浴。经常用肥皂水或温水擦洗,以免哺乳时发生皲裂。内陷的应经常用手向外牵拉。③孕妇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避免应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禁烟禁酒,防止流产早产等不良反应。④做好心理护理,妊娠后特别是初孕早期,孕妇常有心理紧张及恐惧心理,这期间孕妇情绪不稳定,依赖性高。晚期随着胎儿发育到足月,孕妇各脏器对妊娠的负担也明显增加,加之由于行动不便及接近分娩,故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也逐渐增加,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这就需要家属对孕妇要温柔、体贴,多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医护人员要多向孕妇宣传孕期保健知识,从心理及身体上给与关心,多与她们交谈,解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2.2 产时的健康指导

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同时医务人员给予正确的产程指导,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2.2.1 入院后指导孕妇入院后在接受助产士检查时,精神紧张,恐惧不安,从内心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此时医务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注意倾听孕妇的陈述,仔细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尽量回答各种询问,详细告知如何去做。这样孕妇会觉得医务人员是负责任的,是可依赖的。

2.2.2 孕妇在第一产程中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这一期孕妇盼望尽快分娩。因此医务人员要根据自制力强弱分别做好心理护理,对自制力强的要多鼓励,并劝导及时反应自己的不适,以免忽视意外情况发生。对自制力弱的则多巡视,多安慰,尽可能留在身边,稳定情绪,从而使孕妇获得安全感。随时提醒孕妇及时解小便,以免膀胱充盈阻碍胎头下降,尽可能让孕妇保存体力。

2.2.3 孕妇在第二、三产程时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胎盘娩出。这一期孕妇被送上产床,此时医务人员要让其明白自己是分娩的主人,医护人员仅能帮其助产而已,要教会孕妇正确憋气,用力方法。当胎儿娩出异常或所生孩子的性别不合产妇理想时,暂不告知,待胎盘娩出后加压按摩子宫直至收缩良好后方将实情相告,这样会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

2.3 产后的健康指导内容

2.3.1 合理锻炼促进子宫复旧指导产妇正确按摩子宫、适当锻炼,促进子宫复旧及身体康复。

2.3.2 合理的饮食营养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饮食,以促进产妇的体力恢复及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2.3.3 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喂奶的具体姿势,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新生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黄疸的观察,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最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游泳、抚触等。

3 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

实施健康指导可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可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水平。

4 讨论

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产前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知道,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也使家属了解了围生期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对孕产妇实行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又使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顾,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使之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分娩期并发症。

在产后对产妇进行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惠爱玲.浅谈孕产妇心理健康与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9,7(3):54-55.

[2]任朝芝,刘霞.240例临产孕妇产前教育的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9):52.

[3]潘朴芬,吕晓芳.妊娠期营养的健康教育[J].职业与健康,2008,24(9):97-98.

[4]曲淑光.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J].职业与健康,2006,22(12):31-33.

第7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论文摘要: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本社区内育龄期妇女的情况,对孕妇进行优生、优育、早检、健康教育,及时掌握社区内新生儿的出生情况,对每一个新生儿都要进行新生儿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的复查,建立、建全系统的儿童管理卡片,建立、建全系统的免疫档案,对儿童的表、卡、证进行系统管理。禁防早种、迟种、漏种现象发生。对各种原因造成迟种或漏种者,通过免疫系统管理,及时进行补种,有效防止传染病在社区内暴发流行。新生儿出院后,都要接受社区保健人员的访视与保健指导,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要求我们必须从早做起。

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是整体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基础〔‘〕。几年来,通过对。一6岁儿童的系统管理,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新生儿期保健管理

新生儿在出生后3一7d内进行第1次访视,详细询问新生儿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如:是否足月、顺产、有无窒息、出生体重、阿氏评分,吃奶及排尿情况、疫苗接种情况等,详细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检查,指导护理及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12一14d左右,测身长、体重,观察黄疽情况及脐带残端愈合情况。指导家属对新生儿加喂VDz (5 000u,丸),直到周岁,宣传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提高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满日访:新生儿后28 d时,测量身长、体重、满月体重,与出生体重比较增长不足600g者,应找出原因并给以相应指导,访视时先访早产儿、新生儿,后访感染儿。

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多胎儿、阿氏评分7分者、黄疽儿、感染儿、先天畸形并影响生存能力者应进行垂直管理,增加访视次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供最佳服务。

2婴幼儿期、学龄前儿童系统管理

2.1建立建全档案制度

满月后,建立系统管理大卡,儿童定期进行四、二、一体检,即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4次体检,l}3岁,每年进行2次体检;;3一6岁,每年进行1次体检,根据体检情况,指导喂养知识,及时添加辅食,并对适龄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为人学做好准备工作。

2.2计划免疫制度

按国家规定的儿童计划免疫制度和程序,出生首先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建立计划免疫登记表、卡、证。28 d一1岁内婴儿期:计划免疫包括: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乙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等。1一3岁幼儿期:要完成麻诊复种、百白破加强和A群流脑或A+C流脑、甲肝疫苗、水痘疫苗、麻风腮、流感疫苗等疫苗接种;4一6岁前儿童要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加强,百破二连、麻疹、A群流脑、复查乙肝、个别儿童接种乙肝疫苗转阴者,可重新免疫(接0,1,6程序进行)对抗体减弱可直接加强1次。

第8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年龄20~43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例,风心病12例,妊高征20例,先心病10例,心肌炎8例,心肌病10例,心功能1~2级44例,3~4级16例,发生心力衰竭时孕28~30周8例,30~33周24例,33~36周12例,36周以上16例。发生心力衰竭时间产前22例,临产20例,产后18例。剖宫产44例,产钳助产6例,胎头吸引6例,自然产4例,其中早产儿14例,新生儿窒息4例。

2护理技术研究

2.1加强孕期保健和监测

2.1.1及时做出早期诊断:本组资料显示,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均为妊娠前患者有各种类型心脏病,因此,我们对产前已知患者有心脏病的高危妇女,产前全面了解病史并做检查,了解心脏病类型,病变程度,损害程度,心功能级别以及医疗护理条件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对于病情不允许者,应于妊娠12周以前人工流产,对心功能1~2级的妇女,可以考虑继续妊娠,并在妊娠期给予良好的孕期保健:①加强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指导。有条件者应在预产期1~2周住院待产,心功能3级或以上者,均应住院治疗。②饮食指导。提供高蛋白、含铁量高的饮食,妊娠4个月起限制钠盐摄入量,一天不超过4~5g。③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至少10h睡眠的时间外,有条件者白天安排2次休息机会。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强调保证休息的重要性。④药物治疗。除补充铁和维生素外,按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剂及抗生素,必要时与内科共同监护用药剂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发现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⑤限制活动量。卧床休息,减少用力机会,预防发生疲劳,以免诱发心力衰竭。⑥加强监护措施。妊娠期总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至32~34周时心脏负担最大,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要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尤其注意识别早期心力衰竭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诱发心力衰竭发生的因素有心房颤动、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产后发热或过度劳累等。心脏病孕妇如有气急、发绀、端坐呼吸、咳嗽或痰中带血、肺底部持续性啰音,颈静脉过度充盈,肝脏肿大及压痛等症状和体征时,均为心力衰竭的表现。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气急及心悸,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分,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半夜常有胸闷而需起床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等现象应警惕,并考虑是否有早期心力衰竭。⑦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心脏病的资料,促进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减少焦虑心理。同时为其提供有关分娩准备的指导,增强自信心。

2.1.2对已发生心力衰竭的孕妇护理:给予专人护理,24h监护。按医嘱给予利尿,强心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应用利尿剂要严密观察利尿剂不良反应,注意观察血电解质、脉搏和血压变化。每日要严格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适当应用利尿剂可减轻水肿和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但易出现低钠、低镁血症、碱中毒,胎儿可出现低体质量。血管扩张剂容易引起血压骤降甚至休克,应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注意调控好滴速,避免发生低血压,洋地黄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毒性反应。

2.2分娩期护理:分娩期由于宫缩,腹肌和骨骼肌的活动,腹压加大等,引起回心血量大量增加,尤其是第二产程,心脏负担最大,极易发生心力衰竭。本组有12例在此期发生。因此,第1产程着重在宫缩时监测心脏功能并经常听取胎心音;第2产程嘱产妇勿屏气用力,一旦宫口开全,及时应用产钳,胎头吸引等方式尽快结束分娩;第3产程在胎儿及胎盘出后,应立即予腹部沙袋压迫,并用腹带包扎24h后取下,以防腹压力骤降而诱发心力衰竭。产后立即皮下注射吗啡0.01g或苯巴比妥钠0.2g,必要时加催产素(禁用麦角),需要输血补液时,应控制输注速度。对有心力衰竭先兆的产妇,及时与医师联系考虑剖宫产。

2.3产后护理:产后有生理重新适应过程,特别是产后48h内心脏负担最重,再加上产后肿胀疼痛等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对于有心脏病的产妇,产后是个关键阶段。不应因产妇已度过分娩期而放松警惕。本组有10例发生于产后。因此,产后宜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垫高头和肩部,绝对卧床休息,加强巡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按病情需要记录出入量,加强会阴伤口护理,完善各项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而引起心力衰竭,产妇心功能3级以上者不宜母乳喂养,按心脏功能情况,安排渐进式活动计划(由护士提供全面生活护理,逐渐转为本人自理生活项目)。指导母亲育儿技能,定期来院复诊,注意避孕,对心功能3级、4级的产妇,在充分控制病情后应劝其择期行绝育手术。

第9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

【关键词】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临终关怀;营养支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2-02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40天。G1P1,胎龄31+1周,于2013年04月10号因胎膜早破并宫内窘迫剖腹产娩出,出生体重2.0Kg,出生时Apgar评分:1分钟5分,5分钟8分,10分钟未评,羊水Ⅲ°污染,量少,双上肢垂腕,脐带明显水肿,胎盘正常。出生后即行气管插管下气囊加压复苏。尿常规(4.12):隐血3+,尿蛋白3+,红细胞2+/HP;肝功:总蛋白44.4g/L,白蛋白22.8g/L,肾功:尿素氮8.75mmol/L,肌酐75umol/L;予以清洗尿道后复查(4.14)尿常规:隐血3+,尿蛋白3+,红细胞+/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607mg;肝功:总蛋白30.2g/L,白蛋白14.7g/L,肾功:尿素氮3.55mmol/L,肌酐33umol/L;4月15号出现呼吸费力,为进一步治疗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后查白蛋白16.0g/L;电解质:低钙血症,(4.21)血脂:总胆固醇7.07mmol/L;甘油三酯2.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56mmol/L(.4.22)超声:双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补充白蛋白后(4.24)复查:血白蛋白15.0g/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77pmol/L;游离甲状腺素10.34pmol/L;促甲状腺激素22.10uIU/ml;(4.28)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80mg。4.25加用优甲乐片,4.30加用骨化三醇软胶囊。5.5出现呕吐,消化道造影显示:胃食管轻度反流。病情告知家长,家长辗转多家医院咨询,被告知治愈希望渺茫,于5月20号要求出院。出院诊断:①先天性肾病综合征;②新生儿肺炎;③新生儿窒息;④新生儿贫血;⑤甲状腺功能减退;⑥低钙血症;⑦双上肢畸形;⑧胃食管反流;⑨早产儿。于5月20号鼻导管吸氧下转入我院要求进行临终关怀。入院查体:T36.6℃,P180次/分,R46次/分,BP78/50mmHg,Wt2700g。早产儿貌,全身水肿,反应可,面色苍白,口周及额头皮肤发绀,皮肤弹性差,散在脓疱,以眼睑、足部和会水肿明显,前囟4cmx4cm,颅缝分离约1.0cm,眼球无凝视,鼻翼扇动。外耳外形正常,口腔黏膜光滑。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音。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无肠型,未触及腹部包块。肝肋下1.5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脐带已脱落。脊柱无畸形,双上肢垂腕,肌张力正常,耻骨联合处皮肤硬性水肿,包皮水肿明显、皮薄如蝉翼,皮纹消失。神经系统检查:觅食、吸吮、吞咽、拥抱反射可引出,握持反射、踏步反射未引出。

2 治疗经过

入院后通过计算患儿的院内营养量并应用,专人负责每天使用新生儿量表测量,记24小时出入量,行尿常规检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加强皮肤护理,每天进行洗浴、油浴、抚触,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经口微量喂养早产儿配方奶,60ml/天,均匀分成8次喂养,视耐受情况循序渐进的增加奶量;准确计算营养素,静脉输入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的量、促进追赶生长。停吸氧哭闹时,指脉氧56,安静时,指脉氧98。间断鼻导管吸氧。水肿明显尿少时,(5.22;5.23;5.27;6.1;6.5;6.7)给予白蛋白2.5g+呋塞米2mg;每天给予碳酸钙D3颗粒1/5包口服;于6月9号查尿常规时尿蛋白+,复查尿蛋白+,尊重家长意愿每天和孩子单独见面1-2小时,皮肤完整无皮疹及出血点,患儿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应人应物能力强,容易安抚。于6月10号,患儿家长要求出院。出院体重2.76Kg,水肿较前减轻,尿量仍然较少。出院时给予出院后喂养的指导数据,使出院后喂养有章可循。出院时医生和护士向家长交待护理及喂养要点,及随访计划。基本随访原则为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根据随访中的问题确定下次随访时间。

3 结 论

近20年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问题很少得到重视。[1-3]美国儿科学会营养委员会(AAP-CON)强调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简称特殊婴儿)的喂养应当得到特别的重视[4]营养支持疗法对特殊婴儿在特殊年龄阶段的重要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发育不成熟的、脆弱的特殊群体,其营养需求不仅要考虑所有必须和条件必需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健康问题,还要关注营养对促进早产儿成熟和人体功能的作用。院内的医疗目标是给予最佳营养投入,促进追赶生长,使其在短期内迅速具备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宗一.婴幼儿早期喂养回顾。中华儿科杂志,2007,45:955-957.

[2] 丁宗一.高度重视早产儿、低体重儿出院后喂养.中华儿科杂志,2009,47:484-48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