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体育活动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活动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活动特色

第1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第一部分:常规课外活动

这一部分打破了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进行选项活动,不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项目为单位,班主任不再主抓自己的班级,而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项目进行组织。班主任在一周内指导并完成学生的选项工作。

参加人员:按计划进行课外活动的班级学生。

组织人员:班主任及部分体育教师。

活动项目: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健美操及特色项目(推铁环、踢毽子)及毽球等。

活动时间:周二~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

管理办法:我校对常规的课外活动进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总结,政教处把每月的评分情况纳入班级的量化管理,并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如下:

(1)体育委员集合队伍,小组长把学生带到各项活动的场地;(2)学生出勤情况;(3)班主任负责组织项目的活动情况;(4)按规定的时间活动;(5)器材的归还情况。

第二部分:体育社团活动

根据自愿报名与教师推荐相结合,体育教师面试,选取身体素质较好、有一定技术基础和发展前途的学生组成。要求在每次活动前指导教师要精心备课,安排好每次活动,根据社团中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法,分类进行指导。

参与人员:社团组成人员(15~20人)

组织人员:专职体育教师(1~2人)

活动项目:篮球、田径、排球、兵乓球、健美操、武术(包括散打和跆拳道)。

活动时间: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三次。

管理办法:在社团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提高组、发展组和基础组三个等级,每学期依据考核情况在三个等级中实行“等级升降”。

第三部分:效果检验

我校为了活跃校园气氛,推动师生体育活动的开展,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学校特在每年的最后一周开展体育节活动。

参赛队伍:各年级部教工代表队、校运动队、体育社团代表队。

比赛项目:篮球、足球、排球、兵乓球、拔河、跳绳等。

组织单位:校工会、体育教研组。

第2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一、本土教育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还原幼儿的真实生活

幼儿园活动要取得应有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幼儿的认知需要。活动应该围绕幼儿熟悉并感兴趣的事物开展,这样有利于幼儿原有经验的迁移和运用,有利于幼儿对知识营养的吸收与升华。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能够更积极地去探索、发现、尝试。

(二)强调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整体的学习有利于知识、经验及相应的学习策略的迁移,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成效。主题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的环境,能兼顾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贴近幼儿的兴趣,并具有时代性,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在丰富的活动中,在真实的环境里去体验、尝试、发现、收获、表达。

(三)突出幼儿发展的主体性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问题与发展的需要作为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亲身感受、触摸,在探究中获得新知,更加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二、本土教育资源在创设教育环境中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其学习时常需要借助实物呈现和材料操作,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

(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大自然中可以让幼儿用来操作的材料比比皆是。随处可见的花草、树叶、种子、果壳、石子、泥沙、贝壳都可以变成教学活动的原材料,给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这些材料可以随着季节或者农时的变化不断更新。借助这些材料,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展示、创造,尽情地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

(二)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多变的玩教具

本土资源中丰富的天然素材蕴涵着无尽的教育价值。在捡落叶时,幼儿可以学习点数;把柳条弯成圈,可当作做操用的轻器械;贝壳、稻草、秸秆、莲蓬等系列玩具,也别有一番本土风味。它们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幼儿纷纷投入到用本土素材进行制作、探索的过程,愉快地获得了发展。

(三)丰富的本土教育资源,创设出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时时处处可感受、触摸、欣赏的特色环境,使幼儿真正置身于本土特色的氛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幅幅反映洪泽湖风光及渔民生活的图片,一个个龙虾、大闸蟹的玩偶,为幼儿创设赏心悦目的本土教育环境,不断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与幼儿产生互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利用本土资源创设特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创设特色环境,营造本土文化氛围

最有特色的环境,应该是最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在主题的开展中,我们试着引导幼儿结合本土文化和本地地域特点创设环境。在“洪泽欢迎你”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商量确定了大墙饰“美丽的洪泽湖”。由于孩子们都去过这个景点,有亲身的经历、体验,所以他们的兴趣非常浓,积极性也很高,都主动参与到创设活动中。孩子们找来洪泽湖的图片、资料,和老师共同商议出设计图,之后便开始了分工合作。经过孩子们的共同参与和精心创作,一个美丽的“洪泽湖”便出现在了教室里。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此的美丽、逼真,孩子们不知有多高兴。孩子们在创设活动中,学会了分工合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创造性思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让我们教育者真正体会到了“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的内涵。

我们还通过各小主题(家乡文化、家乡的主要特产)的开展,对各区域的材料投放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和增设,努力展示本土文化教育的特征,让幼儿共同参与到创意和设计中来,并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深远的意义。在以“我是小导游”为主线的小书制作活动中,家长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带上照相机、摄像机带孩子游览家乡,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出了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书。我们将其投放到区角中,供幼儿欣赏。

(二)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又要有效地将幼儿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主题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从幼儿的兴趣及当地的特点出发,我们确定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文化遗产”及“家乡的名人”等主题,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许多小主题。在“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中,孩子们经过调查发现:洪泽的大闸蟹远近闻名,于是产生了“大闸蟹”这个小主题。我们带孩子们来到大堤观察大闸蟹,听渔民讲大闸蟹的民间传说,展开了蟹壳巧制作工艺活动,画出了孩子们心中的“蟹王”“蟹后”。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帮助收集蟹壳,师幼双方始终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中。

(三)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随着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及需求开设充满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1.利用洪泽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的材料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是区域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材料的收集由过去的老师收集改为发动家长、幼儿与老师一起收集材料。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洪泽湖大堤,捡拾堤边退潮后留下的小贝壳;来到渔家,看渔民撒网捕鱼、捉虾、抓螃蟹,听老渔民讲洪泽湖的民间传说;荷花开了,带孩子到洪泽湖边欣赏湖光美景……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亲身的感受,并收集了各种材料。幼儿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并初步形成了家乡的意识、概念。

2.以洪泽湖特色资源进行区域设置

第3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一、创设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利环境条件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创设有利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时间、场地、器材以及人员调配等方面。从时间上保证,通过调整课表,合理安排体育课、体育大课间活动等方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在升学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有的老师和学生往往会忽视体育锻炼,随便挤占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对于这种情况,学校通过制度规范、理念引导,让老师自觉杜绝文化课占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的做法,保证孩子们每天锻炼一小时。

阳光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作保证。有些体育教师或主管人员往往以学校场地小、器材不够为由拒绝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校长一方面要调动财力尽可能解决活动必需的场地器材,另一方面,要教育老师改变观念,并不是场地空间小,没有什么器材,就不能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校园场地不够,可利用校园场地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学校经费有限,可因陋就简,创造条件自制简易经济的器材,甚至长短绳、沙包、矿泉水瓶、旧车胎、废报纸等都能利用起来。场地器材不够还可改变活动形式和花样,进行小场地大课间活动。

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在体育师资不够的情况下,学校可组织班主任上大课,一个体育教师同时指导多个班的学生,班主任辅助管理,确保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另外,在人员配备上除了调动专业体育教师外,还可发挥教师中的体育爱好者参与到学生体育活动组织工作中来,形成体育活动多方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重视教师培训,形成校本特色

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体育教师是促进学校阳光体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决定了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学校领导要重视发挥体育教师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学习运动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提高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的责任意识的,提高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内容设计中的开发能力以及创新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因地制宜、群策群力,设计和开展孩子们喜欢又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编写校本教材,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活动为主。还可考虑选择开展民间传统的体育特色活动项目,比如跳方格、跳圈圈、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跳绳、滚铁环等项目。

三、制定可实施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规划和方案

学校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坚持上好四(三)课两操两活动,发挥体育课、眼保健操、课间操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法定体育教学和锻炼时间的作用,落实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其二,开好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学校体育节,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其三,抓好两项体育技能,要求每位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掌握两项有锻炼价值的体育技能,如篮球、足球、跳绳、、毽球等。其四,创建体育特色,结合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传统或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设置一到两个校级体育特色项目。如乒乓球、韵律健美操等,以普及带动提高,最终形成学校特色,产出高水平的运动员,提升学校竞技体育水平。其五,开展不同主题的阳光体育活动。如冬季越野跑、班级自编操比赛等。

阳光体育活动方案在内容上要有目的、有流程、有分工、有评价,应结合学校体育特色设置合适的丰富有趣的运动项目,做到时间、场地、器材、人员四保证。

第4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阳光体育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它要求学生每个学习日都要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标准,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但是,通过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乡镇学校活动的开展效果非常不理想。首先是学校没有重视阳光体育活动,教育的重点依然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同时,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模式没有凸显体育活动的阳光性。体育活动内容严重违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宗旨,相应的运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和现实的教学现状契合度不高。此外,很多乡镇学校的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教师没能真正把握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精髓,体育活动缺乏针对性。

二、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并成为支撑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教育界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体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我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乡镇学校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弥补乡镇教育中的漏洞,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弥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将教学资源引向乡镇地区,以体育活动教学为抓手,逐步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统筹化和均衡化。

三、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

1.强化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认知。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首先要强化对于体育活动的认知,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争取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广泛认可,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师要以身作则,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带领学生完成体育活动,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广东某乡镇学校中,新任校长以组织学校春季运动会为契机,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了爱运动、敢比拼的体育作风,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水平、创新活动模式。乡镇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支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一些乡镇学校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维。因此,乡镇学校要积极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任职,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再者,阳光体育活动要凸显乡村特色,乡镇学校的活动场地比较充裕,学生可利用的活动空间较大,但是体育教学设施却很难配套,对此,学校可以将体育活动引申到娱乐性和游戏性较强的项目上,例如,广东某乡镇学校组织女学生开展了踢毽子活动,并选择较为平整的场地设置了简易的足球场,让学生沉浸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欢乐中,实现了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3.教师参与、弘扬特色活动。教师是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观。乡镇阳光体育活动要和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集成本地的体育资源,将宝贵的传统资源和现代化的体育精神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太极拳发祥地,河北地区就将这一古老的功夫技艺和阳光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操场上练太极拳,这种古为今用的体育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探究热情,也起到了强健体格、塑造人格的作用。

第5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我校被评为“市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凭借这一荣誉称号,大大激励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各项体育活动将竞争、健身、趣味与娱乐性融为一体,这使体育成为我校广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车王镇小学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访谈法:访谈高年级学生获取相关信息。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参考相关图书和文献资料,结合一份调查问卷,向我校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发放520份,回收49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50份,有效率为91.8%。

(3)数理统计分析法: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心理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

2.我校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分析。

(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现状:从调查看出,31.1%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37.8%的学生能参加体育运动,这两部分占据大半的比例,而偶尔参加与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占30.9%。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引导已经初步有了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然而,9.3%的学生表示不参加体育运动,所占的比重不大。即使如此,我校也应借此契机引导学生们重新认识体育运动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

(2)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兴趣爱好与强身健体共占了53.6%的比例,说明我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满足自身兴趣的需求和对体育运动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功能有很高的认同,也可以说明我校学生有着较强的体育锻炼意识。此外,切磋技艺占了19.3%,与同学切磋运动技能,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社交能力。

(3)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在调查人数中有66%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体育运动,24.7%的学生表示对体育运动呈一般的态度,仅有9.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运动。由此可见,体育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激发了学生爱好体育的热情。

(4)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取向分析:从学生运动取向调查发现,排在第一位是篮球,有117人,占被调查者的26%。篮球运动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本校篮球场地设施比其它运动项目设施更充足,使学生把篮球运动作为首选运动项目。足球、乒乓球、田径占有基本同等的比例,这与我校对这几项运动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其它运动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这对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起到重要作用。

3.我校学生对镇运会、县运会比赛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观看有关体育比赛的节目。

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三球”运动会是我镇每年必须落实的两次重要活动。我校作为比赛场地之一,对体育赛事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表1.体育特色学校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统计表

调查所得数据显示(见表1),有80.7%的学生表示体育特色学校对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会产生影响,54%的学生表示影响非常大,还表示倘若以后有活动,会经常参与到运动中去。有很大一部分人建议学校多举办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体育活动项目众多,因此,可以提倡学生通过观看比赛,学习各项活动的技术,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将自己的技术展现出来。

表2. 各项体育活动比赛的举行对学生的影响统计表

体育竞赛拥有着“自信执着、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形象魅力,这一巨大魅力吸引着我校众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通过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体育特色学校的引领下,各项体育比赛的开展对我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影响。这表明我校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5.体育特色学校的命名对我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助于我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一切与运动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体育文化。

第6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节庆体育是从节日文化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中间且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形式,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逐渐具有全民性、集体性、开放性、交融性等特征,是一种自在的、传统的、民俗的体育活动。而节庆体育在增强人们身体素质、提供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包括旅游业的发展、农副产品销售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节庆体育的形成及其功能

1.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节庆体育来源于民间的节日文化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在魏晋时期传统的节庆体育也基本成型。与许多传统文化活动一样,节庆体育形成之初,与民间祭祀、巫蛊、祓禊等神秘的信仰有关。到唐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节庆体育的神秘气息日益减少,逐渐完成了从娱神到娱人的社会功能的转变,成为一种在节日期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节庆体育。

2.增强体质,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中国古代农村,由于田间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且缺乏科学引导等原因,人们很少会专门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农业逐渐代替了手工农业,农民的空闲时光增加了,但缺乏专门的体育锻炼的传统却没有改变,因此,节庆体育从传统的娱乐性中又衍生出强身健体的功能,在丰富了农民闲暇时光的同时,也使农民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二、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节庆体育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1.节庆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地区生产力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该地区的生产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提高生产力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生产力的过程中,人是其中的第一要素,因此,要提高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就必须保证该地区的劳动力不流失不损失。在我国农村,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对于广大农民群众而言,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是脱贫保证自身劳动付出的重要因素。正如前面所说,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缺乏体育锻炼的传统,而节庆体育活动恰好有效地填补了这块空缺,使农村居民在娱乐中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保证自身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地区生产力。

2.节庆体育的发展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

节庆体育来源于民间的传统节日。这期间,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劳作,共同准备节日活动。这些节庆体育活动大部分都具有集体性、合作性等特点,需要人们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方能完成,如舞龙、舞狮、赛龙舟、扭秧歌等。此外,这类活动往往带有一定的竞技特征和鼓励机制,能够激发参与者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培养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性、创新性以及百折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种团结进取、百折不挠、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对人们创业热情的激发,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3.节庆体育的发展能够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经过一系列的策划和宣传之后,必然能够提高其知名度,形成知名品牌,从而带来明星效应。广大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必定会带动当地消费的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湖北省宜昌市通过“国际龙舟拉力赛”的成功举办,将“赛龙舟”作为该市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一笔无形的资产,不仅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大大提高,而且还带动了该市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除了吸引大量的游客以外,还吸引了大批投资开发商的进驻,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节庆体育的影响

1.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节庆体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节庆体育虽然是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加的体育活动,但其组织发起却需要政府的支持。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政府资金更多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方面,用于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的,这对节庆体育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备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节庆体育的文化娱乐功能和强身健体功能逐渐突显出来,政府有充分的经济条件来建设节庆体育所需的场地设施,能更好地宣传当地的地域特色,提高当地节庆体育的影响力。

2.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节庆体育输送更好的人才

节庆体育活动说到底是人参加的活动,需要有观众和参与者,而只有当人们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兴趣去参加或者观看节庆体育活动。如果一个地区经济条件落后,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而留守的居民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则必然没有人参加节庆活动,节庆体育活动就无法组织和开展。所以,只有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状态下,农民能够在家乡安心工作,并有足有的闲暇时间,才能够组织开展农村节庆体育活动,培养更多专业优秀的节庆体育活动人才。因此,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间接为节庆体育输送更好的人才,促进当地节庆体育的发展。

3.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节庆体育提供了隐形保障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只有在解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之后才会进一步地追求自己的精神需要。因此,只有当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解决了自己及家人的温饱问题时,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追求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才会对节庆体育活动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另外,大型的体育活动集会需要消费的支撑,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仅够温饱,也就很难再为了节庆活动增加更多的支出,这显然也是不利于节庆体育发展的。因此,唯有农村的经济发展较好,才能够顺利开展节庆体育活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节庆体育本身的特点,出现了不少问题;近年来,随着节庆体育的不断发展和外化,这些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1.形式单一,缺乏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地域性文化,每一块土地上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节庆体育活动脱胎于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而地域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人口流动的加速,各地的传统文化大面积消亡,民俗活动趋于统一和单一,缺乏鲜明的地域特色,造成审美疲劳,降低了人们对节庆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节庆体育活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功利性强,活动过于商业化

节庆体育和农村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节庆体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居民带来了利益。但是,我们强调的是良性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节庆体育活动和农村经济的共赢,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粗暴型发展。但是,随着节庆体育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的扩大,许多地区为了牟取利益,将节庆体育活动打造成纯商业化的活动形式,引起不少居民和游客的反感。这种形式也是不利于两者的相互促进发展的。

3.时令性强,不能可持续发展

节庆体育活动往往与传统节日密不可分,这就导致农村节庆活动有很强的时限性,不适合随时随地开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在每年的七八月间举行,会期在7―10天之间。但是,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讲,这段时间并非法定假期,无法出行,而过了这一时间,就只能错过这一盛会,节庆体育活动也随之停止。再比如,“赛龙舟”一般只在端午前后举行,其他一些比较大众化的项目如舞龙舞狮等也只有在节日到来时进行等。节庆体育活动的时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功能的发挥。

4.娱乐性强,削弱了节庆体育的健身意义

我们一开始就提到,节庆体育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两大主要功能,即娱乐功能和健身功能。但是,就目前而言,人们更关注的是它的娱乐性而非体育性,完全把节庆体育活动当做娱乐观赏活动来进行表演,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发展节庆体育活动的初衷。

四、如何解决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互动发展中的问题

1.保证节庆体育活动的地域特色

保证节庆体育活动的地域特色要从当地的地域性文化保护做起,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特色和精华,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综合发展,使节庆体育真正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只有这样,才能在宣传推广中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价值,提高竞争力,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2.扩大节庆体育活动的规模

农村的节庆体育活动往往会受到?r间和场地的限制,但是,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以扩大节庆体育活动的规模、增加体育活动的形式,活动形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一方面,解决居民健身问题,发挥节庆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节庆体育活动的影响力。

第7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1内部因素民族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它具有健身性、娱乐性、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反映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民族体育却只在民族运动会期间得到大力宣传,运动会过后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它的发展。研究中发现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民族体育活动只有在闲时举行。即在农闲时和节假日候举行,供大家娱乐交流和祭祀活动等,没有形成具体的民族文化氛围,它的价值没有得到整合和利用。(2)民族体育活动形式单一,一个地区虽有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但是由于受场地,设施的影响,往往只能开展几种活动,只有较大型的活动时才能聚集不同民族的人们聚在一起,活动的主题和精神没有得到弘扬,没有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文化自觉。(3)缺少专门的民族体育传承人才。民族体育活动基本上是大家自发组织的在闲时或节假日举行的庆祝和娱乐活动,缺少专业的组织人才和教学人员,大都靠先人的经验和记忆传承下来,缺少了原本的核心文化精神,使得民族体育文化得不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2外部因素中国民族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不断洗礼中,形成了具有“以和为贵,注重礼节”的儒家思想内涵。在民族体育活动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注重团结,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一种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在发展中遵循了我国“以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一度得到国人的推崇。文化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样遵循自己的规律,但是并不代表不受外界文化的影响。首先在20世纪初,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西方的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和经济一样对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奥林匹克下的竞技体育宗旨提倡“更高、更强、更快,”的口号,主张冲破极限,不断挑战自我。这颠覆了我国注重团结意识,注重娱乐性质的民族体育文化,使得我国民族体育活动受到了“冷落”,失去了主要的参与对象。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的关注竞技体育比赛,参与竞技体育活动。这种文化的冲击对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是致命的,它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其次,经济的发展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城镇化速度加快,一方面经济发展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设施,更有利于各种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加剧,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更多的农村青壮年更愿意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让民族体育的主要活动组织者和传承人才逐渐消失。民族体育活动正慢慢濒临失传,民族体育文化即将失去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结论与建议

第8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一、学校现状

我校是一个乡镇学校,占地面积21800平方米,由于离县城较近,有88个学生,三个教学班,土质操场,操场面积8000平方米,有部分体育设施,器材齐全。

二、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要达到的目标

1.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2.班级特色体育建设,人人掌握特色体育项目技能,展示丰富多彩。

3.处处体会运动的气息,人人参与快乐的体育活动,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快乐工作,让运动长伴我们左右,让健康陪伴我们成长。

三、具体方法与措施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让全校师生“动起来”

要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校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校园媒体进行多渠道覆盖,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功能的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提高参与体育的频率,让他们真正“动起来”。

2.加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让校园“美起来”

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也影响着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一个好的体育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学校的操场由于办学规模、建设、环境、地理位置等限制,操场越来越小,达不到活动的需要。而场地正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操场,合理布局,把场地利用最大化,处处体现运动的乐趣、处处体现运动的氛围,让校园变成运动的舞台,真正“美起来”。

3.建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运动“活”起来

我们要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把师生的运动兴趣调动起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让运动“活”起来。

(1)新型的学校体育运动会学校人数少,竞技性就不会很强,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竞赛活动,多组织一些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项目,让所有人都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2)小型比赛展风采除了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各班级也要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型体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小组建设,班级的运动特色等,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体育文化的氛围。

第9篇:体育活动特色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1―0086―01

一、研究对象

从兰州市城关区的八所学校(白银路小学、飞天小学等)四五六年级中抽取了若干学生,还包括学校的部分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家长。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研究结果

1. 对八校“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的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体育课能够完成占83.4%,基本完成占8.4%,而不能完成仅仅占了8.2%。学生不出汗的占12.5%,少量出汗的占62.4%,出汗较多的占16.7%。说明八校大多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上足体育课;从出汗量可以知道,训练内容起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

另外,从对学生及体育教师的调查反映出,八校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把大课间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并且具体落实。上下午进行的占了66.5%,其中30分钟以上占到了91.3%。

2.对八校学生身心状况的调查结果

(1)八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是否喜欢锻炼的调查结果。小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的占66.7%,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好的占29.2%,有81.9%的学生表示喜欢每天锻炼一小时。说明八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效果比较好。而不喜欢一小时体育活动与一般的占到了18.1%,这也说明各校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方法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八校学生喜欢的项目及是否进行了科学锻炼的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学生基本能确定适合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主要原因是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另外,会运用心率来控制自己运动强度的学生为62.6%,占多数,表明学生的体育活动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方法化。

(3)影响学生每天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结果。表示学习负担重的占52.6%,而活动内容是否有趣占32.4%,组织是否新颖占22.6%,是否有运动场地器材占40.6%,这说明学业负担依旧较重,学生在活动时有了选择性,对于内容、形式、场地器材有了要求。

3. 形成的特色

(1)学校领导重视,创新“大课间活动”品牌。通过访谈了解到,各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非常重视,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并延长课间操时间,拓宽教育功能,构思设计版块模式,组织进行全区的评比、观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大课间活动”已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靓丽风景线,成为城关教育对外交流的名片。

(2)打造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城关区深入挖掘体育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优势,引导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优势项目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各自的优势体育项目和特色运动队,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全区涌现出一批教育教学与体育教育交相辉映的特色学校,传统球类、田径运动、棒球、垒球、健身操、花式跳绳、毽球运动等特色项目不断壮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3)有较强的体育师资队伍。八校里有城关区体育中心教研组长4名,兰州市教学新秀5人,城关区教学新秀2人,这些学校有4人参加了金城名师工作室、7人参加了城关区区名师工作室的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城关区八校从体育与健康课、两操活动、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竞赛等多种活动渠道来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成品牌优势,但是好看花哨掩盖不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不突出的问题。调查的八校有部分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证明“每天锻炼一小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也有学校呈下降态势,说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还反映出,大学校没有小学校体质健康成绩好,其主要原因是:班额大,场地小,人数多,不能让更多的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包括班主任对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理解不到位,活动中有效练习时间和持续强度不足;一部分学生不积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部分时间被挤占。

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