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图书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功能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
借书过程: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如果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断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
>借书处理: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关键词、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关键词、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参考文献
[1]EWinemiller,J.Roff,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郭盈发,张红娟.《数据库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通过为期5天的图书管理员培训学习与交流,但我觉得受益良多。从学习培训中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从这次培训中,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在业务知识上的不足,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在业务上的学习方向。因此,我首先要感谢市教育局领导对新学员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精心组织。而结束学习后会以这次的经历做为一个新的开始,努力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以便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
培训老师---XX医学院张XX教授为我们作的学术讲座,使我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对于我们来说,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基本上不是专业出身,对图书管理上的许多专业知识都从未接触过,欠缺许多图书管理的科学认识和方法,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图书管理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理念,使自己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多读书方面的有效方法和做法,还让我感受到了教授广博的胸襟、高度的责任感、毫无保留的育人精神,这些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我认为一个学校要成为“书香校园”,要经常开展师生共读的读书活动,比如每天中午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可以使学生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而且有意识的培养了孩子读书的良好习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的读书活动,一定慢慢也形成了各班的特色。具体实施可以是:
1.丰富学校的图书室的图书,建立健全各班的图书角。
2.开展配乐诵读经典,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弟子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等,每天中午的时间让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校园。
3.推荐阅读、自由阅读,引领孩子读好自己适合自己的书籍,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4.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开展小组阅读、小组比赛等形式的读书活动。
5.学校教导处组织开展各班读书特色活动方案交流会、各班读书活动观摩,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6.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教导处和少先队可以组织“铅笔、钢笔、毛笔书写比赛”、“读书手抄报评比”、“作文比赛”“班级读书文化评比”等活动,以活动促读,以书为奖励,积极促进各班读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我认为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思想,而且慢慢的对学生起到了内化的作用,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就会慢慢的探索到一条适合各班的读书之路。但是据我了解,学校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学校的读书活动还欠缺很多有效性的东西。比如:
1、图书室常年关闭,徒有摆设,原因有:缺乏图书管理员,学校害怕学生弄坏了图书……究其原因学校对图书室的作用认识程度不够。
2、对学生的有效读书指导不够。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许多孩子的读书之路在学校的引领下才是刚刚开始,所以孩子欠缺很多方法,许多孩子对自己读书目的认识不清,不会读书,不会做读书笔记,这就要求语文老师结合本班语文课上的实际情况,将语文课中阅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延伸运用,指导还在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习惯。
3、多媒体应运不够。在以前我从没有认识到多媒体在读书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次培训老师的介绍,我认识到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播放一些经典影片、故事表演让孩子感受文化的魅力,引领孩子的读书兴趣,丰富孩子的读书内容。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
科技进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用户希望获取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信息,这与高校图书馆从用户整体出发统一的服务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应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大大增加
传统高校图书馆由于场地,时间等限制,对于用户数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下,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用户, 一些远离信息服务机构或因交通不便无法成为现实信息用户的个人,家庭或单位都会因网络的发展而成为现实信息用户,这就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图书管理手段
在网络环境形成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突破单一馆藏限制,通过对馆藏信息和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以及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汇总信息,满足用户的全方面需求。
(四)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环境在将高校图书馆的大量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用户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出现使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众多用户检索文件的唯一或最主要的平台。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和信息的大量型,很多用户会选择放弃图书馆而采用网络检索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高校图书馆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服务内容,适应用户需求
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加强服务创新的步伐应适应用户更高层面的需求。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用户借阅日志和用户在图书馆网站上登录的信息等方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管理方法将馆藏资源细化,以保证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信息。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应将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扩大资源,建立数据库,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馆藏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催还业务、新书报道、图书报道等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特色馆藏
与网络环境相比,传统图书馆存在着时间,空间受限,信息量小,信息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如果想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强化自身优势。与网络相比,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图书资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很多保存多年的馆藏书籍,这些书籍信息在网络上是很难获取的;另外,高校图书馆保存的本校教师和学生的课题和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用户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此类资源从网络也是很难获得的;同时,虽然网络上的信息量较为庞大,但是网络信息也是相对杂乱和无规律的,用户要想通过网路获取所需信息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高校图书馆聚集了资源整合的专业人员和从事各具体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的配合可以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整理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整合的外部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特色数据库,最大化自身优势。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倡导全民读书的当前,我校历年来都以读书节为契机,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师生和学生父母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氛围。我们希望今年继续利用“六一”读书节活动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为了开展好此项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活动主题:“浓浓书香满校园”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活动目的
1.以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和好书交朋友。
2.通过读书节活动,构建富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读书节活动,推动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建设,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书香校园。
4、通过读书节活动,开展书香家庭、阅读之星、读书达人、诵读之星、故事大王、校园金话筒、图书管理之星、“家有好书”、班级读书板报的评比活动,用阅读引领学生成长,让阅读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用洋溢的书香感染莘莘学子。
三、宣传口号
1、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2、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3、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
4、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
5、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四、前期准备工作
1、布置校园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完成读书节海报设计。2、学校图书室保证开放,班级借阅图书照常进行。3、一、二年级各班推荐一到三名学生,参加“故事大王”评比。4、三年级各班推选一到三名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
5、四到六年级学生参加读书知识竞赛。(四年级:成语接龙;五年级:故事续写;六年级:名著我知晓)6、分低中高年段,由各年段老师推荐出五到十本好书制作成海报粘贴在校园内。7、少先队大队部评选出优秀图书管理员和校园金话筒。8、各班级完善班级图书角,确保每生每天都有好书阅读。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评选出68名阅读之星(含二部),通过自荐和推荐产生一名书香家庭候选人。同时,做好读书节板报大赛工作。
9、每位家长赠送一本好书,并写上赠言作为“六一”礼物送给孩子。
四、“六一”庆祝活动流程
活动时间:2023年6月1日上午8:30—11:30
地点:活动内容:
1、升国旗、奏国歌、唱国歌
2、总辅导员宣布开幕
3、校长致辞
4、学生代表发言
5、举行
“书香家庭”、
优秀图书管理员、诵读大王、读书达人、故事大王、“家有好书”、“阅读之星”、校园金话筒、“我和好书交朋友”板报大赛颁奖。
6、文艺演出活动:教师武术操、学生街舞表演等五个节目。
7、分班级进行与读书相关的班级活动。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发挥作用;探索思考
1、前言
这几年,政府对于建设农家书屋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每个行政村都建设有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国家重大公共文化服务五大民生工程之一,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对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能提供给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现实情况是,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并不高,每个农家书屋发挥的作用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的管理,政府应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才能让农家书屋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农家书屋基本情况
目前农家书屋的现状不容乐观。本人在乡镇文化站工作,督促管理好农家书屋也是份内的事。就我镇24个村居农家书屋现状来看,每个村居都按照标准建有农家书屋,一般不小于20平米,也配备了书屋管理员,每个书屋通过这几年的投入数量,已经达到6000余册,每年都要增加部分新书。各项制度齐全,借阅登记簿、出版物登记簿、需求出版物登记簿都有。但是各个村居书屋管理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村居的书屋是真正发挥作用的。首先村居主要领导重视,安排专人负责书屋管理工作,使得农家书屋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看书和借书,每周能保证开放40小时以上,借阅登记簿登记规范,图书整理规范,室内干净卫生,按照要求各项制度上墙。少数的村居书屋发挥的作用不大,由于管理员是兼职,所担任村居工作比较多,在抓中心工作的时候,书屋就不能保证正常开放,给前来读书和借书的村民带来不便。还有一些村居比较偏远,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在家的很多是老年人,本来文化程度就不高,很少有人来书屋看书借书。有的村居书屋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图书管理混乱,图书摆放不整齐,编号混乱,标签贴的不规范,书屋卫生状况不好等,有的书屋存在借阅登记簿登记不及时,图书丢失现象严重等等。有的村居图书管理员嫌待遇少,不想干,导致管理员更换平凡,往往新接手的图书管理员对业务不熟悉,少数村主要领导对书屋不重视,没有把书屋管理放在村居工作日程上等。有的村居上面来检查了,才重视起来,把室内卫生搞一搞,图书摆一摆,完全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所以要想书屋真正发挥作用,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针对农村目前的现状,如何让“农家书屋”长久地发挥其作用,必须抓好建管用的各个方面工作。
3、合理建好“农家书屋”
加强规范建设,确保农家书屋在选点、配书等方面布局合理、符合实际、运转有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在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首先镇村干部要提高认识,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要选好位置、场地。要针对每个村不同的地理环境,选准既比较适中,又方便群众就近阅读的场所。场地周围要环境好,面积比较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前期因为受资金的限制不可能建的一步到位,随着群众的日益需要,要考虑农家书屋今后的改造扩建发展方向。所以在农家书屋建设中,也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的形式、采取上面赠送、社会资助、帮扶单位投入、乡村补充、上级图书部门支持、书屋之间相互交换等办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尽可能的丰富农家书屋图书种类和数量,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另外,现在建设的农家书屋,不论人口多少的村都是一样配置,建议能否在人口多的行政村鼓励那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热衷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年轻人,带头自主创办“农家书屋”或书店,来弥补不足,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只有农家书屋合理布局,精心配置,才能充分发挥了其综合效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
4、规范管理“农家书屋”
总结几年来书屋建设和管理运行的经验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书屋管理人员才是书屋运行的关键。“农家书屋”建成后,建立了“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明确专兼职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建立了《图书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职责》,并做到统一规范挂牌、公布开放时间、制度上墙;完善了图书分类目录及财产登记、图书借阅登记、需求图书登记等,上级文化部门也多次进行检查验收。但是,为了确保书屋正常运行,真正管好农家书屋。我认为在图书管理员的配备上还需慎重。目前,各村配备的是村干部兼职。村干部事务多,任务重,工作比较忙,他们都是联组包户责任人,要干本职工作,又要管理书屋,很难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不能确保农民群众到书屋看书、借书的时间,群众就会产生不满,长期下去书屋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近几年,上级每人每年给400元的补贴,起不到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建议能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福利待遇,或者,确定公益性岗位人员为专职的图书管理员,不断加强他们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管理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的问题。真正把图书室管理、维护好,使“农家书屋” 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真正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5、有效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真正要农家书屋充分发挥作用,要不断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把农家书室的各项制度,借阅办法、对外开放时间等情况,及时通过镇村“组组通”广播向群众公布,要让群众知道,农家书屋是为他们服务的,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借阅。在借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书管理制度执行,不要让少数人一次性多借,防止图书周转不过来,要强调归还时间,在借阅登记簿备注栏里填写了借书人的联系电话,当归还日期到了或拖欠不还的,管理员就主动用电话催促。图书管理员要及时把需求图书登记簿整理好,积极主动想办法多方协调或向上级相关部门联系协调,想办法找到所缺的图书类型及时到位,补充空缺。只要是农民需要的也就是重要的。因此,要尽量满足群众对新知识的需求。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要长期放的就是那些书没变化,让农民到书屋只能看到老面孔感到扫兴。农民在使用图书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农民朋友养成随借随还,养成爱护图书、保护图书的习惯,让他们认识到农家书屋的书既是自己的也是广大群众的共同财产资源。真正要让书屋正常运转,还要加大执行《图书借阅制度》力度。借书时要交一定的押金,对损坏的一定要按价赔偿,到期不还的要收取一定的违约金,确保农家书屋的图书正常运转。同时,可以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投影设备放映农业技术光碟,开展一些农业技术讲座,也可请农业专家教授到书屋开展培训活动等形式,扩大书屋的影响力,增加书屋的吸引力,使广大农民能接受到高质量的知识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致富能力。真正把农家书屋办成农民朋友的知识宝库,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6、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图书馆;服务工作
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中学图书馆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图书馆中,管理员是学生与图书的联系纽带。故此,图书管理员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对学生开展优质的服务,以便让学校师生能够在图书馆中学到知识,提升自我。
一、中学图书馆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中学的图书馆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服务水平也不断的提升,然而,许多中学图书馆中的学生身影却非常稀少,很少有学生会前往图书馆看书学习,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学生都面临着中考或者高考的升学压力,一天到晚都需要不断的上课与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去图书馆进行学习。此外,中学生所学的科目众多,每天就这几门科目就已经让他们忙的不可开交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课外借书阅读。
第二,中学生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其实这个原因的形成还是与第一个原因有着一丝的关联,正式因为学生将过多的精力都用在课程的学习上,所以他们就更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当然,这还与学生家庭、老师的影响,有些家庭的父母如果一直喜欢阅读,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受其影响继而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还有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才会有学生前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第三,图书馆的藏书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与喜好。许多中学图书馆藏书较少,而且管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另外,图书管理员也忽略了中学生的阅读特点,所购置的图书不符合中学生的喜好与需求,许多图书馆中有许多国外的名著,也有国内的一些专家著作,这些书籍本身是非常好的,只是不适合中学生现在的年龄段。中学生主要还是以各科目的课程学习为主,所以图书馆中需要购置一些能够促进学生课程学习的书籍,此外,还可以围绕中学的性格特点,购置一些体育书籍以及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小说等,都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开展学生服务的思考
1.首先要争取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
要想更好的完成一项工程或者任务,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故此,要想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便更好的开展学生服务工作,那么就必须要争取校领导的认识,要让他们了解到图书馆对学校师生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学校的老师提供什么帮助,为学生提供什么帮助,还有什么工作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要让学校领导认识到要想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图书馆则是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要打破图书馆在学校教育理论上的华而不实的地位。只有取得了学校领导的重视,才会使图书馆的建设与完善工作提到学校的议程当中,要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使图书馆能够完善藏书,完善图书管理系统,使学生的借阅更加方便。
2.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非常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往往会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故此,对于老师的阅读指导建议,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知识点,为学生推荐相应的书籍,让学生通过翻阅这些书籍去寻找最终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既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了任务,又能够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在图书馆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而拓宽他们的见识。故此,要想搞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那么就需要与学校的老师进行紧密的联系,因为只有他们才更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支持与参与之下,可以通过举办“读书月”、“故事汇”等活动,刺激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学习。
3.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要想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就不能够忽略家长的作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我国众多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家长也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读书的必要性,甚至宁可穷了自己,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是,许多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对孩子的关注较少,对于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或者阅读要求等都不是非常清楚,也不知道中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才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故此,图书管理员就应该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为他们介绍多读书的好处,帮助他们掌握读书的方法。例如,可以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提升自己任务人文素养,也是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从而为孩子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组织家长前来图书馆进行参观,为家长介绍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书籍。只有当家长深刻的认识到图书馆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者用,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抽出一部分时间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去阅读,进而促成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要想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那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要将强图书馆与家长、老师以及校领导的联系,通过加强与校领导的联系,使图书馆的建设能够争取到必要的资金;通过加强与老师的联系,能够促使更多的学生去图书馆借阅书籍;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能够开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如此,才能够促使图书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高蓉.对中学图书馆开展学生服务工作的设想[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05:34-35.
关键词 农家书屋 阅读推广 基本文化权益
分类号 G258.23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3.014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Huang Dan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rural library as an example, combines the role of coordination and guiding of libra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carry out activities to promote read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library.
Keywords Rural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Basic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2008年起在全国推广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文化民生工程。多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已被纳入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网络建设之中。同时,此项工作已被列为地方政府文化考核目标之一。由于此项工程建设坚持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头实施、多渠道吸纳资金的方针,所以在由集中实施到平稳发展,开展惠民服务的后续时间里,“农家书屋”工程能否继续保持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本地区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协调与指导及经验做法,试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实践这一主题,与图书馆界同仁商榷。
1 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
丹东市振安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全区共有9个镇街,其中8个镇街位于农村。全区4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于2008年至2010年分三批建成,平均每个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全地区“农家书屋”藏书总量达10万余册,国家共投放文献、设施资金80余万元。如何使这些惠民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是摆在辐射农村的县、区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丹东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在经过初始阶段的运行后,业内逐步形成了建立“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的共识。丹东市图书馆根据县、区馆位于基层,掌握农村具体情况的实际,于2012年责成东港市(县级市)图书馆、振安区图书馆各自起草一份全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由于振安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起草的办法涵盖管理机制、人员制度、书屋设施、藏书建设、读者工作五大方面,因严谨周密、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推广,被采纳为《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样本,经修改审定后,以丹东市文广局文件下发实施。
1.1 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考核机制
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我馆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颁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想组织实施的原则。”提出“农家书屋建设要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原则,并纳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考核之中。”确立了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位。
在领导体系上,我们将“农家书屋作为我市农村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以行政村为服务区域,受村委会领导,同时接受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考核。业务上接受市、县区图书馆辅导。根据区域情况和需要,可采取资源整合的形式为群众提供综合化服务。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可办成市、县区图书馆分馆,以提高服务功能。”在管理考核上,“农家书屋纳入农村乡镇村级文化服务体系,纳入乡镇、村两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年终由县(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对所辖区域的农家书屋进行综合考评打分。”
1.2 确立定编定岗的管理人员
配备敬业守责的管理人员,是确保农家书屋正常有效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人员保障。结合本地区农村实际,要求“农家书屋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有能力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书屋管理员。结合农村文化公益岗编制名额,应优先为各村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配备,以确保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稳定性,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村级农家书屋“公益岗”的确立,为解决全地区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人员编制问题创造了条件。
1.3 制定规范实用的藏书建设标准
农家书屋作为直接为农民群众开展图书借阅的服务窗口,其藏书建设应参照公共图书馆的规范标准予以实施。我们在制定此项管理办法中,从便于管理、方便农民群众借阅的实际出发,在“图书分类与加工整理”这一业务环节中简化了细分类目,一般类图书分至二级类目,文学类分至三级类目,外国图书分至国别。在“书刊补充”业务环节,规定“农家书屋以国家配备的文献为主要藏书资源。各行政村每年通过采购、接受捐赠等方式自行补充新书不少于100种、300册,征订期刊20种以上、报纸10份以上,并纳入镇街对村级年度文化目标考核中。农家书屋书刊补充要突出地域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管理办法中还将制度、馆舍、设施、读者工作等方面的规范标准予以明确。
2012年丹东市文广局在各县(市)、区图书馆针对本地区农家书屋开展业务培训辅导的基础上,专门举办了一次全市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培训班,至此,《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在全市得以全面推广实施,为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提高农家书屋自身创新能力
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依靠国家外在动力的助推,更要依靠自身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市、区图书馆的积极协调指导下,我区45个农家书屋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在文化惠民的道路上脚步越走越实,路子越走越宽,呈现出综合型、村办型和家庭型三种“农家书屋”类型。
2.1 综合型农家书屋
我区同兴镇龙母村位于镇政府附近,经济条件较好,村里设有图书室、文化室、娱乐活动室及工会之家、农民专业协会培训基地等多功能的服务项目。农家书屋建成后,图书室藏书增至5000余册。文献资源丰富了,体量扩大了,村委会愈加重视文化工作,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于2011年将图书室扩建至300多平方米,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服务厅等。根据国家八部委提出的“农家书屋工程要与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和农民教育培训等各项惠农和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同步推进,逐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的要求,村里借力而行,市、区图书馆则乘势而上,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经区图书馆与镇文化站和村委会协调,采取资源整合的形式,将面积不足的镇图书馆整合到龙母村,形成村农家书屋、镇图书馆、农民专业协会综合体,藏书增至8000余册,形成一体多元、区分归类的藏书体系,优化了资源配置,强化了服务功能。在人员管理上村委会设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公益岗1人,镇政府设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公益岗1人,实现管理人员2人的编制模式。镇文化站长负责图书馆及农家书屋建设的监督考核工作,镇政府、村委会协调制定综合农家书屋建设经费保障等发展事宜。该农家书屋在管理和服务上做到单项业务分管,综合服务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农家书屋的综合服务水平。
在发挥镇、村资源整合优势,惠及农民群众的同时,龙母村还在全村6个村民组中分别建立了图书户,统一配置了书架,每户流通书刊300册,实行定期轮换。使服务网络遍布全村,辐射效应明显增强,农民们不出屯堡就能看上自己喜欢的书刊。2012年,在市、区图书馆的调研协调、镇村自愿的基础上,龙母村农家书屋被丹东市图书馆确立为“丹东市图书馆同兴分馆”,成为全市首个市级图书馆分馆,藏书达1万余册,实现藏书联合采购、统一编目、集群管理、刷卡借服务的现代管理服务模式,使资源整合的效应得到了全面升级。丹东市文广局以召开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将这一经验在全市推广。
2.2 村办型农家书屋
村办型农家书屋在数量上作为全区农家书屋的主体,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了如下特点。一是资源整合,功能多样。一些村的农家书屋与科普教育基地、各级图书馆设立的图书流通站进行资源整合,全地区的村办农家书屋除了得到政府的多次图书下拨外,每年还得到各级图书馆流通书刊5000余册,使文献资源得到不断更新。服务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二是集群管理,区域通借。在市、区图书馆的积极协调下,位于城区周边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村办农家书屋,已实现了藏书业务集群管理和区域一卡通借阅服务,并在资源共享、服务互补、效益共赢的一体化服务方向上开始了新的探索。
2.3 家庭型农家书屋
全区仅有5个农家书屋设在农户家中,虽然只是少数,但却充满健康发展的活力。鸭绿江街道鸭绿江村村民刘长宏,平时喜爱读书看报,擅长文学创作,热爱公益事业,家里收藏上千册图书,并免费向周围的群众借阅,曾被评为“丹东市十大青年藏书家”。我们结合实际,经与村里协商将农家书屋设在村民刘长宏家,实行个人藏书与农家书屋图书分架管理,并按统一标准进行规范、考核。刘长宏还根据农民渴望学到一门致富技术的心理,身先士卒,从书屋中的农业技术图书中自学了食用菌养殖技术,传授给邻里乡亲,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曾多次举办家庭农业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咨询服务。2014年刘长宏先后被授予“辽宁省最佳藏书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2015年刘长宏个人出资将原来8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扩建到160平方米,形成藏书、阅览、视听等多功能服务,藏书达1万余册,成为本村村民最可依赖的精神家园。
3 搭建活动平台、推进全民阅读
为了发挥农家书屋在满足农民文化知识需求、掌握致富实用技术、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作用,丹东市振安区图书馆在加强书屋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业务指导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工作部署和本地实际,积极为全区农家书屋搭建活动平台。一是组织以“农家书屋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多次在全地区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家”“农家书香惠民生”等征文演讲比赛,许多农民的作品被选送到省、市参赛并获奖。二是农家书屋与新闻媒体共同组织开展“图书互赠交友会”活动,将喜爱读书、藏书、写书的农民组织到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捐赠、互赠,交流读书体会,共启智慧人生,扩大社会影响面。三是利用农家书屋场所和文献资源,邀请相关人士为农民开展专题科普咨询服务活动。通过开展系列读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农家书屋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发挥为社会大众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科学技术信息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4 结语
实践证明,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与以下管理与服务措施相关:(1)依靠制度约束,建立分级协作的科学管理和工作考核机制,实现管控科学、上下一体、激励驱动;(2)依靠资源整合,推动农家书屋向复合型、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3)依靠现代管理,采取分级网络扶持,逐步形成区域间图书馆、农家书屋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服务,实现信息共享;(4)依靠业务协调,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为己任,协调各方,合力共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新农村这片广袤的沃土之上。
参考文献:
[ 1 ] 刘玉萍.农家书屋管理纳入图书馆体系的设想:以鞍山地区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1(4):15-16.
[ 2 ] 马骅,刘玉萍.大馆带动小屋实现图书流转的探索:以鞍山地区农家书屋并入“一卡通”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1):14-17.
[ 3 ]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S].2007.
[ 4 ] 丹东市文广局.丹东市农家书屋管理办法[S].2012:1-12.
李倩,预备党员、本科学历,自2002年参加工作进入中州大学图书馆采编部,担任数据编目一职,整整15个年头,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李倩同志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凡交给她的事情,她总会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保质保量的完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自己克服;在平时是一个特别热心,热爱帮助同事的好同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在生活中也乐于参加慈善爱心活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工作作风踏实上进,甘于奉献。
2002年12月,李倩被调进中州大学图书馆工作,风里雨里埋头苦干一待就是15年,从没喊过苦喊过累,对于有困难的同事,还会主动伸手帮助,对于自己的事情总会放在别人后面,因为她所在的图书馆绝大多数都是女人,而且工作中少不了打包、抗包、搬书等力气活,李倩从来就是主动来做这些工作,对于那些体弱的同事更是会予以帮助。
李倩同志对于被安排的工作从无怨言,在学校扩充期间正值暑假,需要安排人到东校区去负责图书数据及加工,好多同志因为种种不便而不方便前往,李倩同志却服从安排并积极配合。由于原电大部分图书年代久远,信息不全,给加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期间孩子高烧不退,由于没有及时到院医治,拖延了时间,后转为重度肺炎,并进行着监护,加上父亲因脑梗需要人照顾,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负责着东校区图书的加工工作,从没有给馆里提出过自己的困难。东校区的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都很差,空间比较封闭,加上6、7月份的炎热天气,里面的空调也因为长时间搁置而不能使用,她和数据员在里面一待就是一天,每天都是汗流浃背。虽然是旧书,但每一本书都要按新书的标准来加工,贴条形码、数据录入、打印书标、粘贴书标、色标、把胶带,每道工序都不能少每道工序都认真把关。特别是数据校对,大部分图书没有下载数据,又赶上学校更换新软件,在操作上也加大了一定的难度,再修改数据,重新再导入北校数据库的工作上也制造了一点麻烦,但她和数据员都耐心解决了。6月底开始,东校区唯一的食堂也关门放假。附近也没有其它餐馆,每天她都是自备一些面包、酸奶当自己的午餐,尽量克服一切困难。
在采编的这段期间,从开始的图书粗加工(拆包、盖章、加磁条、贴条码等)到后来的图书数据编目、校对,李倩同志一干就是15年,平时的她不善言辞,但内心却是充满着一腔热血,对于同事需要的帮助,她总是义不容辞。对待工作也是认真的。在一次突击整合图书数据进库中,为了赶在结算日期之前把图书数据全部加工好,她和部分同志不分昼夜连轴转,连着几天都是工作到半夜3点才回家,当时就是要配合图书馆把需要的工作做好,不能拖后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流失;诱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162-02
引言
人才的重要性,古代有“国之兴,长于正;政之兴,在得人”之说;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之说。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样如此。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人才市场的逐步建立,各类信息服务机构为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图书馆队伍建设受到严重的冲击,并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其突出表现为优秀图书馆人才不断流失,使原本进展困难的图书馆队伍建设更加步履维艰。因此,制定科学的图书馆人才发展政策刻不容缓。
一、校图书馆人才流失的诱因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图书馆更多的成为了解官太太、博士夫人、学校机关子女就业的场所。因此,图书馆中女性偏多,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继续学习的动力不够。而且,其中部分人员带有照顾安排工作的因素,她们虽进入图书管理队伍时间较短,但往往因工作资历较长构成了图书馆的中层管理队伍,从而影响了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笔者调查了华中地区某高校图书馆学系,从1980 年至今的毕业生共1 000 余人,这些毕业生中目前仍在图书馆工作的不到300人。优秀高校毕业生是目前各图书馆的骨干队伍,他们的相继调离,对图书馆队伍建设犹如雪上加霜。
(一)个人因素是人才流失的主观动因。按照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必定追求高层次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这种追求的动机来自人的内心深处,有较大的激励作用。从人才流失问题来看,图书馆管理中如果将人简单地看做只要求满足低层次需要的“经济人”,那就很容易进入职业管理误区。据笔者观察,中国图书馆员的职业需求与他们基本一致。不论是从工作满意度方面的调查,还是对工作压力的分析,都从一个角度分析概括了人才因自身因素进行流动的原因;(1)个人职业升迁需求或成就感不能满足;(2)工作单调、枯燥;(3)工作上缺乏自;(4)人际关系方面,与读者和同事不能和睦相处;(5)科技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给自身造成技能更新的压力;(6)弹性时间的需求,解决家庭困难。可见,人才的价值观念影响其流动偏好的倾向性;人才的初始财产影响其抗风险能力;人才的婚姻家庭状况也是人才流动的重要约束变量。
(二)社会环境因素是人才流失的根本动因。社会环境因素对人才流失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社会的总体经济运行状况、社会保障体制、社会文化观念以及社会的法律制度等因素,通过影响人才流动的预期收益、抗风险能力、流动倾向性、规则意识以及人才流动的社会效应等方式对人才流动产生影响。现实表明: 只有利益。人们之所以有社会关系, 并不是因为他们作为社会主体而存在,而是因为他们彼此有相互的需要。这种需要在现实的和逻辑的关系中就被称之为利益,离开了利益,人才就只能是单个的主体,这种主体不具有社会学意义,只具有生物学意义。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主体,人才必定具有利益。因此,人才的人力资本含量影响人才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而决定人才流动的潜在收益。
(三)图书馆因素是人才流失的客观动因
1. 图书馆员的职业高原问题。所谓职业高原,是指员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处于职业高原的人才可能已达到职业的顶峰,通常来说,到达职业顶峰的人才工作绩效可能会降低,当人才因个人发展受到阻碍而达到职业顶峰时,情绪就会变得异常,职业受挫感将会导致人才工作态度较差,工作绩效不佳。因此,组织在设计人才的职业道路时,应尽量避免人才进入职业高原。
2.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模式单一。传统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垂直运动。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能否在组织中的职务、职称阶梯上向上提升,便是评判成功与否的普遍标准。但由于管理层人数有限,所以依靠职务晋升的馆员普遍感到上升空间狭小,使职业不满度增大。如果图书馆组织依赖这种模式培养图书馆员中的骨干力量,则势必会造成机构臃肿、部门设置过多的现象。从业务职称方面向上提升也是图书馆员的发展模式之一。
3.图书馆员人才评价、绩效考评不合理。1965 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认为:当员工做出成绩取得报酬后,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在图书馆界,往往许多工作人员进行这种“公平”比较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这种比较是:将自己所获“报酬”(工资、工作安排、获得的赏识……) 与自己的“投入”( 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无形损耗……)比值再与其他工作人员比较,只在比较相等时,才认为公平。目前,有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深受管理者个人偏好、情绪所左右,随意性较强,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者不如善于交际者,甚至出现真正积极者不受表扬奖励,不该表扬奖励者反而得到表扬奖励。这些不合理现象,无疑产生消极影响,挫伤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甚至对领导不信任,导致消极怠工,效率低下。
二、人才流失的治理取向
(一)更新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图书馆人才流失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制,物质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劳动者本身而言,为了满足自己生存、荣誉、人格尊严和发展等需要而追逐物质利益无可非议;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行为主体选择的自由,人们自由生产、自由消费、自由择业、自由迁徙,特别是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是最值得珍惜的一种自由,没有劳动者自由意志的充分展示,就不可能有创造力的充分发挥。
(二)灵活运用人才开发模式――人才外聘
人才外聘是一种新兴的用人机制,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人才外聘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从时间上划分有:(1)钟点式;以小时为基本计价单位聘用特种人才;(2)双休日式;以周六、周日为基本计价单位聘用人才;(3)短期聘用式;(4)假期聘用式:高校图书馆之间或之内利用寒暑假期为完成一定的工作进行人才外聘,图书馆实施人才外聘模式满足了图书馆人才的挑战性、进取性心理以及价值创造的心理需求,提高个人的收入水平,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发挥高校图书馆行业自身优势。
(三)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来源于英文的“Career”一词,指一个人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其含义包括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 广义上讲,“职业生涯包括个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即从人生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狭义上讲,“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其一生,伴随与工作或职业有关的经验和活动,”将职业生涯锁定于仅与职业有关的生命历程。我们在这里偏重于狭义的解释。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地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兴趣会成为其事业成功的强大动力。职业生涯规划应根据员工的特点和特长进行配置和开发,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够使员工获得适宜性发展,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兴趣。
(四)国外图书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借鉴――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建筑物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在美国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Librian(图书馆馆员)组成的专业人员, 规定要取得双硕士学位,其一是图书馆专业;另一个是其他学科的硕士。馆员的工作除了像在国际资讯中心坐台咨询,解答读者的各种问题外,还要帮助读者查找网上研究资料,接受专题服务,课题研究查找网上的研究资料等等。另一个层次称为Clork(职员),一般是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生,行政人员、保安及图书管理人员。美国图书馆非常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早在197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 就提出了“人力发展”政策,特别阐明“只要所受的教育对从事的工作有好处,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其中包括给馆员创造继续教育的条件。”
三、结语
影响图书馆人才流动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所以,必须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人才流动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判断,全面看待人才流动的正负效应,促使人才选择合理的流动方式。同时,要公平看待进行流动的人才,保证人才有均等的机会实现预期收益。此外,还应加强对图书馆人才流动的引导,增强人才流动的规则意识,促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宁.国外图书馆的人才培养对中国图书馆的借鉴意义[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
[3]刘杰.图书馆人才流失动因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8,(2).
[4]李华伟,董小英,左美云.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423.
[5]汤珊红.新世纪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征、内容及相应的实现技术[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