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第1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一、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同一个班级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程度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在授课时,对同一个教学内容,就会存在一部分学生兴趣浓,一部分学生感到厌烦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让他们感到学习的枯燥。因此,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就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情景,以景激情,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强、好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或走出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等等,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趣味性、实践性的教学,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格外高涨,整个课堂气氛轻松热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知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增长知识改变观念,近几年笔者注重自己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各种提高有效课堂效率的书籍,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新的教学方法。同事之间经常探讨教学方法。珍惜出去学习的好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跟上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现在提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笔者以前的教学方法有些陈旧,要想按现在的要求去上课,自己首先做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争上好每一课,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教给学生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指导学生自学能力,出示自学指导,学生看懂然后带着明确任务去学,教师起引导作用。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一定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做到当堂训练扎实有效。

四、想要提高数学质量最主要的还是转化学困生工作

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一直是常抓不懈,不歧视他们,使之感受到生活在有人关心爱护,与其他同学平等的环境里。其次是鼓励多问,捕捉其闪光点,我班有一位学困生叫史杨,不会的题笔者耐心给他讲解,直到把问题弄懂,有进步时笔者就在班上给予了鼓励和表扬,还采取一帮一活动,使学困生慢慢提高。

五、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力求“严、实、活、新”,坚持常规教学,把好质量关

如部分学生做计算题时,正确率不高,经常出现错误,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发现计算上的错误并非学生对原理的不理解或对法则没掌握, 而是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和不认真出现了错误,演算不规范所致。对此,笔者采用了严格要求,像有的学生口算不准确,计算不准确,笔者就让家长每天给出20 道口算题,计算题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口算、计算能力提高了,平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听题目要求再去完成。使我班几名马虎的学生有一些进步。但是还是有马虎现象,还要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六、教师要学会多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 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七、让数学走进生活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摸到数学,能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困生慢慢提高。

八、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是一样师生交互的过程,为此,要使得小学生更好的入门,小学数学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都能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教师教的有激情,学生学的有兴趣,教学质量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由喜欢一位教师到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入门教学时,要逐渐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2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13-01

农村小学,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多数处于比较偏僻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从教学质量来看,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和城市相比较,差距越来越大。具体来说,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而大多数农村教师对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缺乏了解,导致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这也成为了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结合多年来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几点看法。以供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学生的农村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农村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兴趣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重视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给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而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够探究,成绩差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则难以参与探究。为了提高探究性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无论是哪一个学生都可以提出疑问,对于提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此外,教师应该适时开展探究式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形这一概念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挂画为学生展示几张画面,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寻找图中的三角形,看看哪组找得多,找得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这样一来,所有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都被激发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发言,课堂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四、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农村小学,给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信息技术集图、文、声、色、像于一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数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化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五、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第3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一、创设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泾渭分明,教学中应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能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打破教师唱“独角戏”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自己进行表达讨论,交流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讲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我由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一文引入,通过整个日出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直线和圆之间存在着三种位置关系,从上课一开始就充分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数学学习应该通过新型的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或学习环境,以诱发他们进行探索与问题解决活动,从而构建积极的生态课堂,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当中的寓意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表现得更加民主、灵活,学生的学习开始趋向于主动、合作、探索和创新,生动活泼的课堂面貌正在形成。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模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模式的完全摒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当教材内容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模式;当教材内容具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应采取“自学―指导―理解―巩固”的模式;当教材内容具有从假设到验证的特点,宜采取“问题―讨论―建摸―拓展”的模式;当内容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的特点,宜采取“情境―探究―总结―反思”的模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相互间的动静结合,更能促成学生的成功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突破静态学习很有必要。同时,教师也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求知、一起探究,让学生感悟失败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社会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行为不可。由此可知,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同时,也悄然解决了数学问题。我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实例调查》(苏科版八下第76页)一课前,先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不同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生活中的具有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实例,上课时各小组推选代表走上讲台,将自己在课余时间内找到的实例展现给大家。在一片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更能促进学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点,数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素养。如:调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体育比赛等)、调查社会中的各种投资(如储蓄、买彩票、基金等)应掌握的知识。另外,调查与研究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教学知识,如: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房”,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到售房处了解、计算各种不同户型的价格,然后认真分析,仔细对比,进行“选购”,并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写成调查小报告。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按揭购房、分期付款等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教师通过大量阅读和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教学资源。

四、利用资源优势,构建和谐课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现代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程资源。多媒体、视频展示台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性和动感性等方面的不足。用形象的图象取代手画的框图,用生动的动画代替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变化,能够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一扫数学课堂上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让课堂教学最终变成相关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查询资料。数学史上出现的数学问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讲述数学发展的历程和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一些著名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比如我在讲“勾股定理”一节时,重点之一便是挖掘勾股定理的历史文化背景,将数学史融入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告知学生勾股定理的证明最早是我国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在《周髀注》一书中给出的,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理念,实践新教材。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要作调整,教师身份要转变,教师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提供一个正确有效的引导途径,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时把“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服从学”的观念,吸取传统教学法的优点,融入到现代教学法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林益生主编.数学教学实施指南(初中卷).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第4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学习主观能动性 自学能力 因材施教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许多中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不太好,就是因为以前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他们这边丢一个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怎样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起飞的开始。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而愧于见教师,更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提问,长此以往,问题就会越聚越多,思想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就越来越困难。因此教师要关心和理解学生,平时要常找他们交心,多给他们一些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学生传递亲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新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诸环节的落实情况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备课时应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合理新颖的问题,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获得知识的较好方法之一。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课前提问。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内容时,我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根细木棍,使之拼成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其中一根折断,使之剩余部分与其他两根不能拼成三角形,提问学生:现在这三根木棍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呢?吊住了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课间提问。课间提问,随机应变,时机把握得好,能使学生产生惊诧感,又能切中问题实质,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如在学习“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提问:连接长方形各边中点,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如连接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当学生解决完以上问题时,又进一步提问:当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矩形?正方形?引导学生不断展开想象,不断解决问题。

(3)讲课结束,善用“伏笔”。为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教师要设法在新课结束前设计有悬念的提问,为下一课设下“伏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y=ax■的图像和性质这一节后,教师在小结时让学生回答y=x■的图像和性质,然后提问:若原二次方程式变为y=(x+2)■,请问这两个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可否画一画图像,从中发现两个图像的位置有何关系?这种新旧知识的过渡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联系教材,激发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如讲解相似三角形时,可设疑:如何测量大树、铁塔、大山的高度?讲应用题时可设置市场经济中应用问题,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就越会产生“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度,就会产生越学越有劲的主动学习动力。

3.运用类比,揭示本质。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与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方法和知识解决新问题。类比有利于发展求同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能解释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能自信地正视问题。

4.题型分类,归纳方法。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在单元讲完之后,首先要求学生归纳出单元的知识点,就课本上配备的练习、习题、复习题分门别类,总结出应掌握的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各种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这样做是交给学生“猎枪”而不是“猎物”,所以每个单元每类题型的常用解法,都要通过例题详细讲解,让学生真正掌握,并能保证较熟练地使用。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做好示范,对课文内容逐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清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忽,从而进一步顺应合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它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大都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太相信自己会成功,他们很少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而更多归因于运气和任务容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发现学生个体的特点、优点和潜能,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愉悦和满足,创造让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才能使他们更喜欢数学,对学生进行成功心理的激励,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分类辅导,因材施教

由于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必然会随着教学工作的进行而被分成好、中、差几个层次,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数学学优生的培养。一般来说,学优生在班上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思维较活跃,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带头轻松完成。对学优生的培养,应有两个明确的目标:一是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得到满足,使他们的学有能力能得到更多的发挥,使他们的数学才能得以更充分的施展;二是通过学优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较好的学习方法去影响和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发展。我们可把他们看做是帮助老师开展工作的“小老师”,从中既使学优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系统的把握,又使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得到提高。

2.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一般来说,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智力发展水平低,观察想象、分析能力较差;二是他们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较差,求知欲不强,学习信心不足,对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兴趣。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必须深入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在发展学困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工夫,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寻找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每个学习环节中做一系列的学法指导。

3.启导。教师在讲解时,要启发学生的思维,随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开动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动脑思、动手做、动口说,与老师密切配合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彻底解决,努力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一般要求师生共同点拨,从中发现规律,找到方法。

启迪的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通过自学,学生对部分问题还不能得到充分解决,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及时出场,通过三言两语,点透学生的迷惑,给学生以恍然大悟之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点拨要适时、适度、适量。教师的点拨力求点明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出知识的联系,点出方法和规律。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争论,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争论。真正达到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的境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4.指导。此阶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结合练习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分析,学会整理,学会归纳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是让学生仅仅满足会做一、两道习题,而是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及时整理、归纳知识,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说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做文章,真正做到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迁移训练,形成技能”。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虽然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是其指导思想是固定不变的,那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维互动为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所以,编制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真正让学案发挥其载体的作用,在上课时更要坚持这一思想,充分显示“导”和“学”的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第5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兴趣;学习;背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029-02

我所从教的学校是一间城乡结合部并靠近海边的农村中学,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长以出海打渔为生或是从事小生意,平时跟自己的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对孩子缺乏管教,特别是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小孩只要认识几个字,会算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行了。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学校有许多教师也有这样的同感:对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我自问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竟然。针对农村中学生的特点及对教师在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薄弱环节,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缘故,平时都要帮助家里做家务和农活,极少有机会学习,即使不用做家务和农活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帮助,对学习也不够重视。另外,多数农村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很低,也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更不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学习,甚至还有的农村家长倡导儿女的是“学会写字算数就行了,没必要学太多”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些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因此,首先我们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诫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并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知识中和他们在生活中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所要应用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并和每人的生产、生活等密不可分,不再有学习无用论的思法,使学生自己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另外,我们教师多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抽出时间去多做家访,转变部分学生家长的观念,让家长也帮助老师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在小学时数学基础学得不扎实,到了初中更觉得数学难学,提不起兴趣,不喜欢学习数学这一门课。对于存在的这个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培养耐心。在思想上,我们老师首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感化他们的心灵,把我们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在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耐心,对每一个学生的提问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毫不厌烦耐心讲解,一遍不懂讲第二遍,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老师态度和蔼耐心这一点对学生十分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心里承受能力都十分脆弱,也容易受到老师情绪的感染,若是教师对学生不闻不问,还经常打骂他们,或是用尖锐的语气讽刺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成见,害怕老师,使学生对老师避而远之,并产生拒绝认真听讲这位老师所上的课的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肯定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关爱学生是我们每个老师的必须俱备的道德情操。

2.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一门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学起来要是感觉无味,这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中可以在课前讲有关数学的历史发展,还有有关数学的幽默笑话,或者说其他的笑话,增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集中精神,愉快地去学习数学。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上新课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并能很好的认识到老师所要上新课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在看不懂地方打上记号,到老师上课时,特别认真听老师讲解自己在预习时弄不清楚的知识点,从而真正能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3.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章节中不懂之处,多想多问。课后作业独立完成,坚决做到不抄袭别人,哪怕做不完也不要抄袭,每天订正好当天不会做的和做错的的题目,不懂的问老师或同学都可以。考前复习平时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四、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慨,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却不知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实际。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是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背景。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百分率的实际应用时,课本中具体例题:两年前生产一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一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一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一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些药品的年平均下降率大?我在分析这一例题时怎么讲学生都难理解。我觉得这一例题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烦,也比较难理解。后来我把它换成跟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把问题简单。例:2009年猪肉价格是每公斤12元,到了2011年每公斤20.28元,这两年猪肉的年平均增长率是多少?这样一转换学生们马上弄明白了。所以说创设符合学生的教学背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情感交流

第6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2、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要求来制定和选择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

3、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时间,最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准备教案、课件、教、学具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教师自我心理上的准备;

5、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要想设计出流畅、简洁,且重难点突出、新颖的教案,钻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6、上课时老师要创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怀着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面对课堂。只有学生想学、乐学了,课堂才会有效率,效率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第7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育 数学活动 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学前教育中的数学教育研究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幼教工作者只有善于观察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把握时机,及时引导幼儿的认知、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技能等能力,才能使幼儿各种能力不断发展渐进提高。学前幼儿的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生活中挖掘隐含的数学教育内容,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如何激发学前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幼儿的学习更受兴趣的支配。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数学活动比较抽象,孩子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能让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只有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才会积极参与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一)让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中

教育游戏化是学前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学前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知识。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我设计了游戏――“聪明的小军人”。我为幼儿设置了很多问题,幼儿只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过关,幼儿积极主动地通过序列数数找地雷、挖地雷最后取得胜利。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体味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二)让数学教育融入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在生活环境中挖掘隐含的数学内容引起幼儿的注意。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花、树等,分餐时人幼儿分碗和筷子,吃午点时让幼儿自己数点心,等等。将数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生活中,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存在于他们身边,是他们用得到的知识。

(三)让数学教育融入区角活动中

我们深知只有选用与教育目标相同的区角材料,才有利于幼儿的数学发展。我们在班里专门设了一个“数学工作室”,根据日、周、月教育目标投放材料,有的在活动前投放,以此让幼儿丰富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在活动后投放材料,巩固幼儿对已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三、了解幼儿兴趣使数学教学趣味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由此可见,兴趣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基础。大部分幼儿在看图书时对书上的走迷宫游戏都非常感兴趣,玩得特别起劲。针对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设计了很多走迷宫游戏,在游戏中渗透了一到十的数序。为了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我们设计的迷宫线路有多种路径可以到达。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所走的线路各有不同,同时产生了问题,发生了争论。有的孩子说我这条路最近,有的孩子说最先到达终点……因此我又引导他们找寻走得最快的路,把迷宫游戏推向。正如《纲要》所要求的:“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点的挑战性。”使孩子们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四、善于观察学前幼儿的需要,使数学教育内容层次化

有些孩子在游戏中数学区玩一天就离开了,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孩子并不是对该活动“不专注”,而是活动材料自身出了问题,要么太难,要么就太简单。这充分说明原来的游戏已经跟不上孩子思维的需要,于是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将以往单人游戏的形式改为合作游戏的形式,通过两个孩子互掷骰子,由双方在底板中找出和自己掷出来的数字相等数量的图片,并且用卡片盖上该图片的相应位置,如此一来大大激发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提供了孩子们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检查的机会。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经常更换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启示我们应该用耐心和慈爱观察孩子们的活动,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相互作用的准确信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得。

五、各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数学教育内容整合化

《纲要》指出:“各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各种活动应具有整合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教学游戏时,也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其他方面的内容。例如在趣味绘画中,幼儿先要看看图画左上角有几个点,然后找出画中点子一样多的小格子并涂上颜色,这样就逐步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在涂完颜色的基础上,还可以把这幅美丽的图剪下来,这样不仅巩固了孩子对数量之间等量关系的认识,还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包括涂色和剪纸的方法)。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潜能,融入数学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依据学前幼儿的兴趣点、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教学上的需要,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精心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乐趣。

六、积累生活素材使数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进入“我喜欢的食物”主题活动时,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食品,同时要求教师在角色区给他们提供货架摆放分类各种食物,可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货架上进行分类,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时,他们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看上去整齐。”“看上去舒服。”“超市也是这样放的。”“我们买东西时候容易找到要买的食物。”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已有了去超市购物的经验,并将在超市看到的现象迁移到创设的区域中,通过分类,幼儿都亲身体验到“分类”后摆放的东西除了看上去整齐外,更为游戏活动带来方便。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让幼儿感到数学是他们身边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知识。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使幼儿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从而树立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幼儿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七、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

第8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关键词:教学时间;发挥特长;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251-01

我认为在美术课教学中应把握住几点:首先是要时刻注意学生实际情况,尽快使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它是美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教师应查找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做好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首先要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准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无论从"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 还是"欣赏 评述"、和"综合 实践",每一节课都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宝贵的45分钟里,教师课堂实际教学引导时间就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时间,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美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2.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教师不仅课前要做好准备。胸中更要有教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心中有个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只有心中有课标,主枝干清晰,低中高层次才能明了,到了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目的明了,不至于教学活动琐碎影响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胸有成竹,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其次是运用激励性评价提优补差,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往往重视对教学的引入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方法的优化。教师往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或等级,以"优、良、中、差"等形式,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后进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部分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后进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

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就要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改变"后进生"的失败心态。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可以在课内运用多种形式的适合"后进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

第9篇: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范文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数量化进程的加快,数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医用高等数学》是医科类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由于其学科特点,历届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对部分内容往往感到抽象,难于理解和不易掌握,因此,如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医学院校数学教师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圆满完成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充分备课,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完整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一名优秀教师应该从授课初期就在整体上安排如重点、难点、章节之间的关系及学时的分配等教学内容。对每次要讲授的内容,培养的技能、技巧及这些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前后呼应。例如讲极限时,备课就应考虑到和微分、积分的关系;讲定积分时,就要为讲重积分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2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提高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呢?除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以外,也不能忽视以下两点:

① 讲课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活动保持一致。讲课速度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听课吃力,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过慢则使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占有学生的意识,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一些不相干的意识,注意力也就开始分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把握自己授课的速度。

② 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安排,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松有驰。数学学习是一种艰巨的劳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往往需要学生尽最大努力去观察、思考才能突破,这样就会使脑力消耗过多而引起疲劳,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重点、难点不能过分集中,应使学生的注意有松有驰,劳逸结合。

3 在教学中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医用高等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课程,教学内容多,解题技巧强,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平铺直述,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讲透,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做作业时只能生搬硬套相关定理、例题,其结果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也不好,导致学生的负担重,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了在规定的学时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及掌握程度,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这样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不但突出了重点、难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用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自由提问或互相交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并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双向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向,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直观主动地理解每次课的重点与难点。

② 做好答疑和辅导的工作,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该课程的重点与难点。课后单独辅导或答疑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学习的努力程度不同等原因而产生的大量的个性问题。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所要求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答疑和辅导工作,首先要树立不怕麻烦的思想,要把答疑和辅导工作当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来实行。其次要了解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在单独答疑中,不但要就具体问题进行辅导,更重要的要从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给以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树立信心和端正学习态度。

4 注重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数学本身主要是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它们的应用问题组成。数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否定“过程”就是分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习惯于套公式、定理,死记解题方法,机械模仿,用简单重复过程代替丰富多样的知识发生过程,结果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知识发生的思维过程,注重逻辑思维,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开展科学推理,即: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静”态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因此,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法,不仅使学生了解来龙去脉印象深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加强数学与生物医学的联系,开设数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行高中数学教育中,已经完整深入地将极限和导数这一部分知识做了介绍,同时高考中数学考试也对极限和导数这两部分知识所要考察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在《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对这两部分知识的教学进行改革,不讲或少讲,同时针对有部分学生忽视数学课的学习,认为不学数学一样能当好医生这一问题,就可以适当地选取生物学或医学中的数学模型,对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学习文化。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的数学基本上是“数学成品”,学生很少有机会尝试、实验或探究,找寻各种不同的问题答案。而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加强学科综合的学习,这样做既可以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从中窥视到数学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可能,明了学习的目的,提高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建立简单数学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6 在教学中将数学与人文知识联系起来

数学是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如果教学中只注重纯数学知识的阐述,会使学生很难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内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产生数学难学和枯燥的感觉。因此,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嵌入数学史料和专题资料,将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通过课堂展现在学生面前,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增长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除以上几点外,还可以通过使用符合学生数学水平的教材执教、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教学参考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总之,《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内容抽象的基础理论课,它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运用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帮助他们把握住这门学科的重点、吃透难点,激励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医学问题,把所学的抽象的知识变成实际能力,真正的化抽象为具体。相信通过我们《医用高等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的探索改革,古老的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广泛,医学数量化的进程必将加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