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

第1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员 培训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93-02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当前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日常教学和毕业生技能考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考证在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计算机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价值在于将符合现代信息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计算机行业中。计算机操作员是中职毕业生技能考证项目之一,它体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同时,计算机操作培训是毕业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一个重要途径,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是有必要的。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探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如何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

一、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在学生毕业前夕进行毕业生考证培训,目的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职业技能专业训练,使得学生掌握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的职位要求。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的职业资格培训,它在毕业生考证培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构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在日常教学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短期的培训。首先,在培训时间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培训的一个过程。其次,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和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相关技能,如计算机安装 连接 调试、文件管理、文字录入、通用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因特网操作等。通过系统的、短期的训练,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达到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等级的职业资格水平,满足文员等相关职业技能要求。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611万名研究生、大学本专科学生毕业。外加2012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10万,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中职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找到立足之地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即将毕业的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生经过短期的职业资格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针对相关的职业,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达到计算机类职业资格技能水平,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为了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计算机操作员是就业准入职业项目之一。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位(如文员、档案管理等)对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这些职位招聘必备条件要求具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获取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是就业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操作员作为计算机类职业资格之一,为了使中职学生计算机素养和技能水平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企事业单位技能要求,中职学校应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为之服务,培养现代信息化管理技能人才。

二、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之构建

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作为计算机类职业技能体现,各个专业毕业生都可选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工作量相对较大,要在短时间内有序地、按时按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需要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配备配套的实训室。为了使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培训组织机构必须配备配套的实训室,实训室配备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和多媒体控制台。中职学校要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在硬件设施上要建设计算机实训室,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实训室共7间,每间实训室计算机数量在49台至60台,可以满足3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技能训练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实训室不仅为日常教学服务,同时也能够满足毕业班15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的需求。硬件设施基本能够满足计算机操作员培训需要,为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配备配套的培训设备。

(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要求培训对象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培训组织机构不仅应配备配套的培训设施,而且应明确培训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考核通过率,中职学校应与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和标准对接,自行开发实用的培训教材。教材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中文Windows 操作系统模块、中英文录入模块、文字处理(Word 2007)模块、电子表格(Excel 2007)、PowerPoint2007模块和Internet模块等模块。教材以任务实例展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职业技能,同时也为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三)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传统培训方式是教师理论知识讲解和演示操作,学生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和模仿操作。教师通过考核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考核结果一般由教师阅卷来完成,这个过程既费时,又不能及时向学生本人反映其知识点掌握情况。为此,应搭建专用的培训平台,培训平台内容以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为依据,它分为四大部分内容:理论部分、操作部分、自动评分系统、结果解析。学生登录平台可以随机抽取题目进行训练并通过评分系统了解个人完成情况,还可以在结果解析获取答案。通过教师课堂指导和专用的培训平台训练相结合,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效果得到切实提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打破了常规培训模式,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管理特点。

(四)建设精干的师资队伍。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学校的发展也失去有形的支撑。配备精干的教师是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的软条件。计算机操作员培训是毕业班职业资格培训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活动,需要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完成计算机员职业资格培训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如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建设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以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职业资格考核通过率。

(五)建设良好的组织部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设施的支持,以及精干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组织部门在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学校与鉴定机构对接的纽带,也是培训学员档案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培训教学管理机构等多种管理者角色,担负着整个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协调管理工作。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部门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培训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培训处为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组织部门,主要职能是学生档案管理、教材管理、培训管理和培训申报及办证。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经过培训处的统筹安排能够有序地进行。

(六)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质量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及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它体现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才能构建良性循环的计算机操作员培训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提高培训的效果。

1.教师熟悉考核内容。计算机操作员是毕业班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职业资格认定项目之一,因而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培训教师作为培训教学的主体,教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对接,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但是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将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系统地传授,就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培训前应全面了解以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计算机操作员的考核标准、历年计算机操作员考试题型及题目。

2.教师严格考勤制度。计算机操作员培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特别强调上课以签到形式进行考勤。教师根据签到表了解学生出勤情况,通过严格考勤,目的是为了确保参加培训的所有学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如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标准。

3.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技能操作分为七大块内容:(1)计算机安装、连接、调试;(2)文件管理;(3)文字录入;(4)通用文档处理;(5)电子表格处理;(6)图形图像处理;(7)因特网操作。根据计算机操作员考核内容的特点,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培训,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培训教学模式根据其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模块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采用“一练一考一通过”的检查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对模块内容掌握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采用激励评价机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采用激励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能够及时反馈,对于学习表现突出的能及时肯定,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及时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廖庆扬.计算机操作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第2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一、按照知识结构划分单元课程

(一)操作单元模块。基本内容:教导正确使用计算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键盘操作,操作系统的文件操作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和文本输入法,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文字输入速度技能鼠标培训,主要作业系统环境配置操作。该模块的目的:研究和培训上面,快速熟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以完成式文字输入,工作,键盘实现和提供各种零件的操作系统通过熟练的学生在使用鼠标和功能。

(二)文字处理模块。基本内容:文档的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文档排版技能培训;表单设计技巧; INFOMATION技能培训;页面设置和打印技能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报告,如文件的输入和处理。

基本要素:技能培训的基本文件,排版技能培训,表格的设计技巧,INFOMATION,印刷和技能培训的页面设置。内容文字处理学生的能力,如处理和文件输入等多种上述独立训练,研究,完成报告,并完成该模块的操作。

(三)数据处理模块。基本要素:培训工作簿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的培训,培训的工作表培训图表数据,打印数据处理培训培训工作表的工作表被格式化。在此模块中的数据的学生的专家来处理上述的训练内容的目的,对未来的能力,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简单的进程统计。

(四)演示文稿模块。基本要素:在幻灯片的格式,操作培训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基本训练基本的操作,设置幻灯片母版,动画设置和移动插入的幻灯片,编辑,培训对象的筛选和培训的操作培训,对象解压和培训包培训演示滑动开关。该模块的目的:培训的内容上面显示的生产能力物体的运动和训练的动画设置滑动开关和筛选培训。

(五)网络模块

基本要素:通过培训信息,搜索引擎,培训进修的e-mail软件,是常用的工具,通过IE浏览器实时多媒体通信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这个模块的目的如上所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的学习和信息工作,使用互联网访问都涉及到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获取信息的工具,与他人沟通,并使学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通信工具和实时电子邮件。

二、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本环节中上,老师有相同数量的技能知识点。让学生独立工作,由子目标的各种设计工作。教育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为主要方式,技能培训,教师个别指导负责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在这个阶段,完全自然的教学,所需的讲座,老师指定目标模块的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践的实验室或在机器上教给学生的大部分技能。强调简洁,学到手,除非它是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作业设计的是标准化的,并利用综合技能训练集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学生们利用这些软甲来学习和操作,同时来执行相同的任务。教会学生把学习任的完成的过程是很考验教师能力的教育过程。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独立完成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惊醒个性化指导创造了相关的条件。

三、综合进行个性化考核的方法

考试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由于知识隐含在学生能力评估,而不是对知识的掌握在我们的主营业务的运营能力,这种评估方法被称为程序评估。评估考核是贯穿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这种方法是允许失败的,不只是要记录失败,还要提供相应的纠错机会,一直到它成功为止。在一个独立的模块,通过考试后所需的各种技能,根据学生模块设计部分的工作要求和自身的利益,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工作设计,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的,综合运用学到的技能和玩法,模块在电脑室的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的机器上。学生认可后,通过本模块末尾的机器设计和测试工作,就是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将被纳入整体评估之间的考试淡化期末考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后进行评估。在机上包括的组织,命题,确定考试形式,给出评估的评估过程。组织:评估一定要在教学部门的负责下进行。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上机操作,并且要参加指导。命题工作是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形式:以学生动手回答的方式,记录考试成绩由电脑评估。评估:评估结果分为分为两种合格与不合格,三考试合格的,以通过。学生谁没有通过个人参与这一评估下一版,直到它通过评估结果合格的学生毕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培养创业人才,是运营商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全面查清认证过程。近年来,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已成为垫脚石求职者,许多雇主和就业条件,在计算机应用评估方法的基本过程的第一个,你也可以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评估方法。模块化教学前,已通过学校老师教,学生学,然后在机器上完成学业,教师辅导这种模式,学生操作机器知道什么和怎么练,教师无法找到通过实践学生的疑虑和缺点。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第3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教师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各个学科的中学教师计算机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师进修学校中,对教师培训开展的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笔者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经验的总结,认为加强我国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基础设施,采取多种手段实现对中学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对我国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我国师资力量的增强,实现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中学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各个中学加强了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这就需要加强中学计算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其教学的专业化技巧,以此来使其更好地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得中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各个学科中学教师计算机教学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各个中学都必须加强对教师计算机知识以及应用水平的培训。尤其是通过进修学校对中学教师进行的培训,使其计算机的专业化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中学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增强了其教学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了中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为我国中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进修学校实现对中学计算机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进修学校作为教师计算机水平提高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的重要场所,是实现增强其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培训者,必须丰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以此来保证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受训中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

1.激发受训教师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受训教师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是促进计算机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进修学校的培训人员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学时,可以通过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学校网站以及组装电脑比赛等兴趣小组活动,来提高受训教师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培训人员要注意培训气氛的活跃,通过将受训教师进行分组,实现受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来达到活跃培训气氛的目的,使受训教师保持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

2.理论联系实践,注意精讲多练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进修学校的计算机培训人员,在进行对中学教师的培训时,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讲多练。在进行计算机培训时,通过对中学教师岗位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了解,要将对教师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中学教师的岗位特点中去,以此来促进受训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此外,培训人员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尽量简洁化算机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教师的实践操作,让受训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增强。

3.制定培训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在培训过程中制定计算机培训目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培训者通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提出目标或任务,将教学的内容隐含在每个培训任务中,受训教师通过培训人员的指导,进行具体的操作完成相应任务,实现培训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受训教师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受训教师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使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从而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能力的提高,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4.开展项目教学,注重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开展项目教学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促进计算机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计算机学习项目交给受训教师自己进行处理。受训教师需要自己进行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的项目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受训教师通过对每个环节的学习与应用,实现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课件制作的教学中,受训教师通过对课件制作过程的学习以及基本制作方法的了解,能够逐步将相关的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

总之,中学教师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进修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作为进修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培训人员,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学计算机课程的了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实现计算机培训的有效教学,从而促使中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促进我国中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米林.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2011.

第4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教师计算机;培训;策略

教育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繁荣昌盛的根本,随着全球一体化越来越深入,人们所要掌握的技能也越来越多,此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人们不能忽视的重点。在目前来说,利用计算机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办法,但是很多中老年教师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就算是年轻的教师之前所学习的计算机技术也可能已经过时。另一方面,几年前计算机还属于奢侈品,许多学校无能力大量购置,教师的实践机会得不到很好的实现,这也是导致教师不能扎实地掌握好计算机技术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计算机培训已经是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必要性

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的现在,教师的作用也开始有了微妙的转变,不再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达或教授知识,而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能够自己获取知识,使之终身受益。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也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

1.计算机培训能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当今社会,互联网跟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紧密,甚至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人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展开,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是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教育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应该走在潮流的前沿,但是现实中教师群里面有很大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技术有着恐惧心理,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不客气地说,有些只是坐井观天,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简单打字,而对更深层次的技术却毫不理睬。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了他们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没有足够的热情。这样就很难担任培养学生计算机热情和能力的责任,更加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会学习的新型人才。所以,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树立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正确认识,是计算机培训的主要任务。

2.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开拓了有效途径

网络信息充斥在我们的四周,书本、教师的传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上有信息量更加庞大的知识库可以让学生吸收,如果教师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那么在某些方面反而会落后于学生,造成一种尴尬的局面。这需要教师有自我不断学习的良好观念,而计算机能够成为促进教师学习的载体,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会给人一种感觉,如果不学习就会有随时被抛弃和落后于人的危机感。网络上有许多教师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和资料,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获得这些信息。而计算机培训能够让教学掌握文字处理、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基础技能,从而减少日常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培训方法

计算机技术对于教师的作用已经是毋庸置疑,但是如何能够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让教师顺利掌握计算机技术,却是重点。

1.确定计算机培训的内容

对于教师的计算机培训,不应该仅仅定位在计算机专业领域里面,而是要多线拓宽,尽力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例如: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常用的软件运用,等等。以培养教师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来服务教学质量的意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够主动探索真正符合信息社会的教学新模式。

2.计算机培训群体的差异性

除了对教师培训目的的确立之外,培训的内容还应该以不同的群体为划分的标准。一般来说,划分的群里应该归纳为三类层次:(1)针对领导层次的培训,主要让他们能够用计算机来收集学校内外的各种信息、了解学校的业务水平状况、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2)计算机学科教师的培训,这些教师从事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培训更应该注重质量。可以分为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让他们能够理解教材的内容、理解教学目的,这样才能获得上岗的资格。(3)针对非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这一类人员是最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他们的日常工作甚至关系到领导者能否顺利进行战略管理,因此对于他们的培训应该集中在信息意识和实际操作这两个方面。

计算机培训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不仅能够帮教师更新观念,让教师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在备课、作业时候能够主动使用计算机,形成一种崭新的管理形式。最后,在计算机技术掌握之后,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更能够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在学校良好展开。

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培训,应采取一切的手段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益,这不仅为了让教师具备熟练的操作、维护计算机的技能,也是为了能有一个科学的头脑,以能够随时获取现代教育信息。

参考文献:

[1]万文斌.教师计算机培训初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4).

[2]段志林.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天:乌苏一中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实践体会[J].教育信息化,2002(10).

第5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高职院校 教学理念 传统观念 建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说“电脑扫盲”已成为必要的技能,是提高学生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随着改革教学的深入,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遇到一些新问题,从中对教学的发挥是一种阻碍。本文就结合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改善教学的有效性做一些思考。

一、新背景下课题的提出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帮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电脑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和学习工具,电脑课程,并因此成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一些计算机专业人员深入培训。然而,我们的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院校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模式,教学完全按照原来的想法,所以发展相对缓慢,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扩大招生,所以新生地基不均匀,在整个低,和社会需求,这种人才缺口。有些学生普遍认为难以学习电脑,造成的恐惧情绪,以开始浏览网页的实际能力是很差的。再有就是一些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学生每天摄入的数据量大,专业技能的培训占的时间很少,严重影响有质量的电脑技能培训。所以,教学要是适应于真正培养人才的要求。以提高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高技术的专业电脑人员。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因为我们的重点在计算机教学,所以从一开始就专注于电脑培训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计算机不能有效地教学过程发展。老师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点,造成一些学生觉得太简单了较好的基础,但学生不理解水平较差课程。

(二)以上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教学

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纲可以被认为是完整的,一般分为选择和填空。学生在考试前背教科书可以不挂科,所以老师讲解课本重点内容。学生练习的时间在房间比较小,经营能力差,从而开创了计算机教学理论知识多解释实践教学。

(三)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般集中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训练和基本概念的操作,忽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简单地识别计算机,并没有深入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收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发展。

(四)单老师的教学方法

按传统观念,教学方式单一以满堂灌为主,以前的“单,钝器”思想是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特点学生。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教学改革,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更新教学理念,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模式

中国目前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的传统方式,在一般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和独立的学生的能力是很差的,这是在传统学科和计算机科学的划分成不相交的教学模式,造成骨折的接口之间的知识,增加教学难点。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目前的电脑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方式赶上教学进度和教师教学实现基于内容的教学大纲,但由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差异,所以我解释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 “每十个手指的长度,”一些学生从小家庭环境优越,更使电脑更加坚实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农村的孩子从来没有摸过电脑,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能进行统一要求。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指南

“谁知道那些不是很好,很好的知道谁是人不是音乐,”当学生充满兴趣,这将是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与激情。因为计算机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沉闷的感觉。因此,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探索电脑知识不请自来的神秘。

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也许是几句话就能恢复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生动的语言,他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频繁的师生互动,教学效率的时候都在增加,容易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幽默的形象。

(四)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考试模式

计算机操作时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的学生作业,以便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他们巩固回顾复制一些材料,让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考试我们不能全部依靠理论或试验确定,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应用科学,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考试或测试,以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情况。课堂实践和考核评估结果有三种方式相结合,和前两个分数的比例相对较大,使学生能够以这种方式,不仅在提高整体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探讨和培训,应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学校应该定期选拔,对专业人员精心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努力研究以及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年轻计算机毕业的老师,老师的电脑专业提升知识素养。

第6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与实践 教学融合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公共课在高职各专业中开设,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各专业服务。因此,把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融合,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

1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1.1 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之一,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最近几年基本上都采用项目、任务、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每所学校各专业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统一的教材,采用同样的项目、任务和案例进行教学,多数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上课,不懂其他专业知识。

1.2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发现的问题

近几年,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各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全校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统一的教材、同样的项目、案例和任务进行教学,存在不少弊端。具体表现在:(1)不同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各专业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上课,不利于专业的学习,达不到基础为专业服务的目的;(2)各专业都使用统一的教材,采用相同的项目、任务、案例进行教学,不能和专业结合,使计算机基础学习和专业脱钩,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3)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没有相关专业背景,课堂上不能和专业结合讲基础,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和专业脱钩。

2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融合

2.1 分专业制订课程标准,使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要改革一校一课程标准的做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有计算机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参与,并且要适时的修订课程标准,使计算机基础课既能达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素养又能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2 分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和专业相融合

在基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及学生所学习的专业,教师要认真选择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把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学而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从该专业的专业课内容中选择各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作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教学案例;在对数控制技术专业进行教学中选择该专业专业课中工艺卡片、产品说明书等作为教学任务或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而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从艺术的角度分析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总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和专业学习紧密联系,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开展教学。

2.3丰富教学资源库中的内容,使教学资源库和各专业相融合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共享教学资源,各学校都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库,但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单一,大多都是传统的题库组合,没有考虑专业所需。因此,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该深入各专业收集教学资源,同时吸收各专业教师加入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要涉及各个专业,并且要不断充实,按专业所需进行分类,以便于教学,从而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的基础地位和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2.4 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相融合

现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多数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老师,他们有较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很少,因此在教学中,很难做到和专业的融合。但如果选择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上计算机基础课,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又不系统,又很难把计算机基础课讲深讲透。因此,在教学中,仍然选择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老师进行教学,但对教师要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深入到专业教研室,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专业所学习课程,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够灵活的和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从而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目的。

2.5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评价内容和专业相融合

改变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评价内容各专业统一的形式,分专业大类或专业出题,评价内容灵活的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基础课的欲望。如:考核评价时按专业大类分类考核或一专业一试卷进行考核,难易程度根据各专业的教学标准而定,试卷的内容紧扣专业。

总之,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从各专业教学目标出发,分专业制订课程标准,分专业选择教学内容,分专业进行考核评价,要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了解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结合专业讲基础,使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和专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计算机基础课学习的欲望,达到了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满. 浅谈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7).

第7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案例教学

1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能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地贴近工作和生活,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领悟到其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体会到计算机office教学的本质,并对其产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1.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授课形式,在这种开放式的授课形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案例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沟通,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3]。

1.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先发现问题,再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探讨,进而将问题解决。在整个过程当中,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2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方法难以改变

正如前文提到,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存在着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没有被我国普遍接受[2]。近些年来,我国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许多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的授课老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无法很快地接受案例教学这一新型授课模式,这不利于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2.2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教师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就需要教师来把控整个课堂的方向以及讨论节奏,将学生往正确答案上引导。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不再单纯的承担着知识的传授者的工作,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由于案例教学还没有在我国广泛地应用,因此,许多教师尽管实施了案例教学,也只是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对授课的内容进行任何的改变,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3.1教师的要求和改变

要想使得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能够顺利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就要做出一些改变。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需要准备好上课所要用到的案例资料,并对其进行择优选择,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要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案例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授课结束后,及时的布置思考作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这些都是案例教学中对老师的要求以及老师所要做出的改变[1]。

3.2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适应案例教学的新型授课模式,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此次培训的机会,与同行相互交流,吸取经验。

4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4.1在新课授课时进行案例分析

首先,要对案例进行选取,选取的案例要是计算机基础office课堂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且经常出现的案例。这种通过分析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实践教学的学科,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与老师进行良性的互动。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不再是先给学生们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演示了,而是把这些东西都放到课前的预习当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对案例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并选取一些更贴合课堂实际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们,并对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及难点内容进行突出讲解,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将重点转移到实践上去。其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训,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掌握如何在实际应用当中合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4.2先讲解理论案例,然后进行上机实训

在计算机基础office教学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先对理论案例进行讲解,然后再上机实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首先,进行授课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来对实际的案例进行选择,在这个教学的案例当中,需要明显地体现出教学中的理论,与此同时,也要包含实训的具体内容。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对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随时掌控分析的方向,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施鼓励政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要求学生也要对相应的知识点有所掌握。在进行理论案例学习的过程当中,要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及时向老师请教,积极与同学们探讨,最后,通过上机实训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验证与检验,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也可以多与其他人交流经验,互相探讨,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综合素质,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做还可以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第8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技能大赛 常规教学 有机结合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背景

计算机应用专业目前对应的技能大赛项目主要有搭建企业网、网络安全、综合布线等主要赛事,目前诸多学校采用把优秀学生选,进行单独的训练,专用的实验设备,单独的教师,单独的培训时间,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两套教学班子,造成了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为了保障技能大赛出成绩,往往要求常规教学要让路,给技能大赛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保障,大多少数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教学资源,学习成效就没法保证,其实这种做法也失去了组织技能大赛的初衷。怎样才能把技能大赛的意义发挥出来,怎样才能把常规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机结合起来,现把本人长期教学工作中的探究,作如下的阐述。

二、技能大赛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没有一个衡量教学水平的标准,导致了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质量不高,社会的认可度比较低的现实,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国家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组织了各级各类不同专业的技能大赛,其目的不言而喻;通过实践证明技能大赛确实在中职学校形成了竞争,促使学校改变了办学条件,提高了老师专业水平,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加速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

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是少数优秀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明显在技能训练上得到了较大的收益,怎样把少数学生获得的良好的技能培训扩大到大多数同学的身上,这是要做的重点工作,方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成:在师资的培训上要加强,要让每位老师都有水平去培训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实验设备上要以专业为单位,配齐专业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实训的教学实验设备;要有一个合理的专业建设方案、专业教学计划。

三、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有机结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与技能竞赛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主要的技能大赛的项目有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网络综合布线项目,这些项目在学习内容上不是独立的,他们互相关联,如企业网搭建项目,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如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企业网搭建;网络安全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W络基础,交换机与路由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项目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

虽然竞赛项目不同,但他们学习的内容整体就构成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要学习内容的80%以上,这样就有利于整体安排,整体教学,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除了集训时要单独训练外,其余时间可以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上课内容,不需要过多单独训练。对实现技能大赛与中职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条件。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师资与技能竞赛项目培训的师资应用为一个整体

职业技术教育,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教师很难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拿着一本教材是教到什么地方就算什么地方,学生在职业教学过程中,学的知识也不会系统完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知识的完成性也缺泛,时间一长,专业教师的自我知识体系也比较薄弱。自2007年,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以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专业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内容基本的一致性,不能把常规教学的老师与技能大赛的老师分离开来,应组成一个团队,分工不分家,组成一个团队完成常规教学与技能竞赛的双突破。

(三)实现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

因此,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其次,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最后,在课程改革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已经开展得比较好了,技能大赛的辅导也是典型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技能大赛的教学与现在课堂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符合职中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将技能竞赛引入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来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合。

四、结束语

抓住技能大赛的契机,带动常规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广大提供一个条件优良的平台,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提高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合,这也是国家抓技能大赛的目的,以赛促教,带动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应的几个竞赛项目与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融合,实现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9篇:计算机基础培训目的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71-03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mputer Skills Competition

ZHANG Shu-feng, GU Rui, CAI Li-ya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services Outsourcing, Suzhou 215024,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puter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any years,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and effor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are still inadequate.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puter is the core in computer education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mpetence to excel in skills competition,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ies.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ve concept; practice ability

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抽象思维的人才,为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岗位培养专业技术和科研人才[1]。目前许多高校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教学改革,试以计算机技能竞赛为契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多年,所在学校专业已经关注计算机技能竞赛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出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能竞赛实际情况,探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机技能竞赛种类及特点

近些年来,面向高校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等活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计算机技能竞赛成功的要素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在竞赛中如果取得优异成绩就会在保研、就业上具有优势,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十分关注国内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手机软件作品大赛等,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效鼓励并培训学生参与大型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2]。当前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特点如下:

1)综合性强。一般竞赛主要分为学科赛、科技创新赛和职业竞赛。学科赛主要考核计算机程序、网络等相关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为主。科技创新赛和职业竞赛主要考核学生的程序设计作品,体现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制作周期长。参赛的程序设计作品是学生和指导老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立项、开发、调试、文档成稿最终的成果,需要以完善的作品策划和制作为基础,制作周期比较长。

3)实践性强。多数计算机技能竞赛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中现场赛环节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作品的设计、研发、调试和现场讲解,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实用性强。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仅是考核参赛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是考察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求解能力,还包括具有趣味性的逻辑题,将这些实用性强的问题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思维能力[3]。

2 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1 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计算机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技能竞赛主要包括计算机综合性知识题,这些题目主要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主题明确,内容创新,与当前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最新信息和知识相关,实际应用性很强,并且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收集、分析以往计算机竞赛的题目,合理运用至教学中,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制定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学项目,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的支撑是具体的项目,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的载体是竞赛,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分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特点,根据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和研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层次和不同模块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首先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实验,具体项目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其次构建综合性基础提高平台实验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验,主要是按照计算机不同的学科门类划分模块,提高学生解决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能力[4]。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上,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重点体现计算机思维方法,使基础知识精准具有逻辑性,又要生动具体、简单易懂,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技术和应用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实践创新,并紧跟社会信息技术的潮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就是项目的设计,教师创造的项目要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和竞赛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注重收集、整理、分析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的题目。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1)层次分明。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项能力和技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是从低到高、层次分明的。

2)突出主线。实践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课程开发,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两个教学目标[5]。

2.2 搭建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课程平台

计算机专业要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平台。学校要积极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搭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将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作为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和计算机技能竞赛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要以现有网络中心为基础,开放校内各项基础性的网络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设施设备,营造出创新实践的平台环境。构建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目前计算机竞赛主要分为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和职业竞赛,在不断改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竞赛,开阔教师和学生的眼界,重新定位新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通过实施项目和竞赛的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校园竞赛基地,模拟真实的计算机技能竞赛,重点是将每年各类型的竞赛题目进行归总,引导学生实行创新的技法,将竞赛基地建设成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场所[6]。目前,实践课程平台的搭建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产学研合作。由学院承担计算机科研课题和企业合作的项目确定计算机竞赛的参赛题目,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缩小高校计算机人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实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2)突出创新实践。引导和激励学生坚持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完成教学项目和参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为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创造出新型的网络实验室等外部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形成长效的计算机技能竞赛管理机制

重点根据计算机竞赛的培训过程,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活动管理机制,为选拔和培训本学校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学生代表打下基础,为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一般计算机技能竞赛主要采用院、校、省级的竞赛模式。首先,经过选拔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开发小组,不断培养团队精神。其次,在积极参加校级竞赛活动中选拔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最后搜集外省、国家级的商业竞赛和学科竞赛,组织优秀队员进行参赛。高校根据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管理流程设置本校的管理机制,主要可分为选拔、跟踪培养、激励、淘汰、传帮带这五个部分,首先针对计算机技能竞赛的要求,对有意向的学生进行挑选,主要采取动员、引荐、笔试、面试等方式;其次,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掌握学生的动态,指明参赛的创新方向,主动发现参赛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纠正在计算机实践过程中的错误;第三,根据参加竞赛的贡献度设置不同的激励措施,根据学生参赛的最终结果实施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第四,选拔出的参赛学员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淘汰较弱的项目;最后,实力较强的团队可以帮助其他团队软件的开发、设计等,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7]。

2.4 建立高水平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团队要为不同的学生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和专业的学生团队配备适合的指导老师,准确的引导学生参加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不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还要多学生的作品和参赛思路给出专业性和启发性的指导,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带的学生团队融入至具体的计算机科研项目中,在科研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研究水平[8]。这就表明指导教师在竞赛中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综合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用自身的创新激情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学院要积极加强计算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扩充自身的综合能力,建立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

3 结束语

总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国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深入发展,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并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瑞芳.高职《数据结构》课程与ACM竞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4(28): 177-178.

[2] 马海峰,宋井峰,袁海峰. 基于CDIO模式下JavaEE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22): 42-45.

[3] 刘渝妍,岳强,平大林,等. 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福建电脑, 2015(1): 127-129.

[4] 钱新杰,胡桂香.基于JavaEE的Web系统中数据库设计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4): 75-76.

[5] 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甘肃: 兰州大学, 2014.

[6] 熊蕾.竞赛平台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 软件导刊, 2014(10):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