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初级电工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级电工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级电工教学

第1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个专业基础课程,是各类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点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电脑主机板维修、电器产品中的单片机控制、数控设备中的PLC控制,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为总教学目标服务不够。包括电工电子在内的各项课程,都要实现模块化,以求各门课程互相结合、互补长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老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专业理论课老师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指导老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电工职业鉴定内容的最新操作技能,只能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与实践相脱节的教材内容。

4.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和理解,或者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移而大都忘却,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在技能实习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也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

5.学生在学习理论专业理论课时,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实际应用时又都忘记了,而在技能操作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工种人才不再受欢迎,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保证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具活力,必须实施模块教学。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生产实际需要为依据。模块式教学就是把专业工种某一特定技能和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明地表述出来,原理尽可能形象化,操作技能尽量实际化。模块式教学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亲身实践操作,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制出成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突出能力培养。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纵向有层次。各模块教学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原则,循序渐进。

4.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有用的人才。

5.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作了大幅度调整。

四、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学习(这也是模块教学的特点),又要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

1.自我研读、自我领悟、自作。采用自学加指导的教学形式,学生依据学习单元,自己探究、按图索骥、归纳总结、动手操作,老师引导,环环相扣,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除了强调安全事项,激发学生兴趣外,教师还要根据相关知识的检测情况分组,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阅读学习单元教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要素,理解后,按教材要求进行初步的技能操作训练。

(3)老师指导、示范操作。老师指导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各模块单元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学生(或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纠正―老师讲评(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学生纠正、讲评―老师引导的方式,以较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完成单元教学任务。

(4)演练。演练分模块单元进行,每个学生都要按学习单元的教学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检查,直至达到学习目标,完成进度检查(成绩考核)。老师可根据需要与分组情况,采取巡回指导,特别是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检测成绩较差的小组或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督促学生加速掌握操作技能。

(5)应知考核。这是对学生在每个单元教学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所进行的考核,以便给学生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自己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技能或知识)。根据各模块单元技能复杂程度,教师可以是一个单元一检查,也可以几个相关单元作合并检查,检查的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学生自测、分组检测、同组互测与老师客观分析相结合,还可采用老师出题集体检测等方法。

(6)应会考核。完成每一模块的学习后均要结合职业(工种)标准进行技能考核。

2.深入浅出、注重应用。在理论单元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简化公式推导过程,突出实用结论,本着“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结合电教手段与教具、示教板、挂件、挂图、模型、各种电器元件实物等,将直观教学获得的感性认识渗透到抽象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去,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第2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1先做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出理论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很多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实验,是门实验项目很多、与实践过程紧密联系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并没有将实验教学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听过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大家都知道当我们亲眼看到某个现象,或者亲自动手某件事的时候我们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同时,当学生看到了具体的现象或者亲手完成了某个实验项目的时候往往非常兴奋,此时他们对课堂的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所以只有通过亲自去做,亲眼去看,才能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形象丰满起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先做实验再讲理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介绍电阻等基本元器件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看各种电阻的实物,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电阻的伏安特性,并且记录实验数据,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规律,此时老师再进行答疑即理论教学。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比起从定义到定义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整个过程也可以边做边讲地进行,注意“讲”、“做”结合,在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下面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为例介绍下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1.1.1实验需要的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2)2.恒压源(双路0~30V可调);(3)EEL-53组件。1.1.2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源US1用恒压源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6V,US2用恒压源II路0~+30V可调电压输出端,并将输出电压调到+12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开关S1投向US1侧,开关S2投向US2侧,开关S3投向R3侧。实验前先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并熟悉线路结构,掌握各开关的操作使用方法。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各个电流值。按规定:在结点A,电流表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入结点,读数为‘-’,表示电流流出结点,然后根据图3-1中的电流参考方向,确定各支路电流的正、负号,并记入表1中。

1.2分析基尔霍夫定律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完成实验同学们得到很多组数据。我们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分析,观察自己测量出来的数据有什么规律。(此处老师会在旁指导)例如测量数据如下(表2)。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不难发现I1+I2+I3=0。

1.3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上一步的讨论结果实质就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在此环节老师开始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详细讲解。此时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听课就会更加认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

2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不论是以先实验的方式引导教学,还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分组讨论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会有更多交流。从上课开始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布置一个任务,然后学生开始进行分组讨论。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基础,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需要布置一个学生通过一些努力可以解决的任务。同时,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在旁穿插引导。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个归纳总结或是进一步深入讲解。例如,在上面介绍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做完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找看自己的测量结果有什么规律,并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培养自己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个任务难度不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电工基础的信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被激发了,能力被培养了,信心也被提高了。

3结语

第3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 演示实验 多媒体 对比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TM1-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90-02

一、引导启发教学法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它既可以用于直流、交流电路的分析,还可以用于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是学生必掌握的知识。但学生接触的一些概念、知识、规律和分析方法都是全新的,在分析计算上会遇到困难,必然给教学上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实际,联系学过的简单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运用思路启发式教学原则再设计独特的板书,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先画出下图所示电路,让学生求解流过各电阻的电流I1、I2、和 I3。

那学生一看这就是老师前面讲的简单混联电路,运用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分流公式,很容易计算出结果。然后紧接在R2支路中用醒目的红笔添画电源E2,简单分析后设问:同学们想一下,这时流过各电阻的电流I1、I2、和 I3。又是多少呢?在学生们无从回答的情况下,我会及时点出一句“像这种不能用串、并联的方法简化成简单回路的电路叫做”复杂电路“,接着再以直流电桥不平衡时是复杂电路为例作进一步说明。对复杂电路,单用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并联关系无法求解已无法求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习一些新的分析电路的定律,然后再板书标题,再依次详细讲述复杂电路、求解复杂电路的理论依据、基尔霍夫定律的适用范围和电路结构名词等内容。

二、表格对比教学法

谐振电路因其具有选频特性在电子技术中广为应用本节内容与专业课联系密切,是重点之一。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电路成对偶关系,在学生学完串联谐振基础上继而引导学生列出表格对照记忆相关内容,为后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三、作诗+幻灯片教学法

采用作诗+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扩充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育传播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比方色环电阻识别不像固定电阻器那么简单,以下左图是四色电阻环,右图是五色环电阻,如果查表对照每环所代表的数字似乎太麻烦,如何快速读出电阻值。那么请记住下面这首诗:

首先背熟此口诀,其次是搞清第三环所表示的数量级,即第三环表示第一、二位有效数字之后加“0”的个数,再加上最后一环,金色为I级误差(±5%)、银色为Ⅱ级误差(±10%),这样就能迅速读出阻值和误差了。精密电阻(误差为±2%)用五条色环表示,可与上比较总结,记忆其规律。

这种教学效果经学生反馈还不错,那么在讲到后面学到的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电子元器件时同样采用这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化解了教学难点,使得抽象难懂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四、演示实验教学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采用演示教学法,使教学效果更生动直观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例如,在讲解自感现象时,可以通过线圈与灯泡并联,再与开关、电源串联作一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会发现,当把开关断开时,灯泡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突然变得更亮之后才熄灭。等到学生们先对这一现象有一直观的印象,教师再引出“自感”这一概念,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

刻。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并不是单一使用的,我一贯认为,电工基础的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电工基础》.(第二版)

[2]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类专业《电工基础》教学参考书

[3]王俊峰《诗画学电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第4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我认为: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可以是:

一、 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下面以“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具体教学过程,印证笔者对探究式课堂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这样,学生立即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情绪高涨,思维一下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还要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小灯泡的亮、暗反映了流过电路的电流大小,而电流的大小和电路的阻抗有关,学生可以根据公式推导出并联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的条件。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二、 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它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1)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的模型。

(2)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3)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能些参数?(4)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5)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那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三、 善于质疑、敢于想象。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讲到电容器串联时,题目如下

已知电容器C1:40μF,150V ,C2:60μF,400V串联在500V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能否安全工作。学生先求各电容器实际分到的电压,然后与额定比较发现C1分到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而C2分到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学生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C1被击穿,C2能安全工作,那此时有一部分学生怀疑总电压500V加到什么地方了?

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 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有可能做出新的发现。

五、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知识、经验、形象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究性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开始,学生可能一度思考不下去,如在“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教学中,学生一下很难想出单相电源与三相对称电源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时引导教给学生思考方法。

第5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1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展开教学,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合理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以求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解、分析,学生易于接受,而且能培养学生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

1.3 案例与任务相结合

教与学,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这种互动双边活动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是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载体,任务是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只有二者的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1.4 情境教学法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1)要让学生独立思考;(2)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放开思路;(3)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2 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直观、兴趣性强、生动活泼等特点,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关。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不可见或可见度很小,这样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动画功能及相关设备(大屏幕显示器,液晶投影仪等),可以解决许多用常规手段难以演示或可见度低的实验。

多媒体教学的恰当运用,将大大简化教学过程,同时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改变教学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管理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提倡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活自己的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观点或想法并进行评价。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4 改变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第6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多媒体;仿真;实验;考核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中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这对于中职院校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改进、提升我们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中职院校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目前中职院校这一学科的教学情况来看,虽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较之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偏低的现实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生源的不理想导致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电工电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就目前这一学科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这一学科因为涉及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为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知识较为抽象,且理论性较强,往往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所讲解知识其理论性强而略显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感觉课堂上听不懂,从而感觉本学科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课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导致问题和困难重重。新时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存在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调整我们的教学。

一、适当降低理论难度,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目前,选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在初中时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成绩不理想、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他们选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很大的因素是想避开对理论知识,特别是相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在选读专业时,是根据该专业的名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即就业的难易程度去考虑,而没有更多的根据自己的能力,甚至兴趣去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沿用旧的教材,学生就会感觉学习难度高,上课像在听“天书”,放弃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去考虑,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及方向去制订教学目标,将理论要求尽可能降低,着重要求抓好关键的必需的理论要求,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我校的学生就业方向一般是从事电子、电器工业企业的生产工作,诸如流水线生产工、电子产品的组装、质检等工作,一般要求对电工基础及电子线路等基础理论知识及一般电器的基本结构、电路、原理了解掌握之外,还要求他们掌握对电子元件的识别方法、焊接技术及对常规仪器使用等基本技能即可,教师可根据这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多媒体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多媒体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热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认为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音等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显得生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控制线路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对着原理图进行分析,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会分散,但是采用Flash和PowerPoint把整个控制过程制作成课件后,在演示过程中就会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且印象很深。当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件中容易出现大段的文本信息,学生学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疲劳,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容易走神,而且有时学生也会被课件中的画面所吸引,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开展多媒体教学,但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必须注意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阶段的特点,教学的具体内容,培养技能的具体目标要求,有计划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以优化教学。

三、重视和加强实验环节

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弥补实验仪器、元器件短缺以及规格不符合要求等因素,还能利用软件中提供的各种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并能熟悉常用的电工电子仪器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代替不了实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遇见一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尝试

第7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程观念;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

电工基础是电学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适应市场人才的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经过实践的锻炼,能迅速成长为高技能的人才。鉴于此,我围绕职业教育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效果显著。下面谈谈我在电子线路教学中的几点探究性学习尝试。

一、学会思考,而不仅仅是题目、学科的累加

受传统教学模式或学生基础等问题的影响,我们以前总是把结论、方法直接告诉学生,反复让他们练习,直到能够解题即可,他们既不明白来由也不明白所以,蒙着头依葫芦画瓢,瓢也画得似是而非,这还是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同学茫茫然,什么都没有收获,甚至还增长了害怕和厌恶的情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能不能在有限时间内既收获了“鱼”又收获了“渔”呢?特别是“渔”的收获是更为重要的。

如,在学习电阻串并联知识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所给电路,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式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扩大电表(电压表、电流表任选其一)的量程?要求:(1)明确扩大电表量程应确定哪些数据?(2)如何确定这些数据?(3)实际用电表与你所计算的理论数据是否相符?为什么?(4)你能否制作一电表(可能的话)?并用所制作的电表进行测量?(5)如何尽可能地减小测量误差?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先让学生初步明确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后面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作好准备。当学生在近一周的准备、实施、讨论、查阅资料、教师指导等这些工作后进行分组总结时,每组的总结报告都很精彩,通过自主学习不但总结出了分析的方法,而且在此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学会了思考,更可贵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二、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电工基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操作性、实验性和应用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动手的能力,实现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么做的:首先,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在课外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练习题、实际问题、电子电工制作的选择与设置,都应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用实践来巩固课本知识的掌握。

三、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化解难点、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本章中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问题。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教学中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性实验,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并逐步弄清以下一些问题:(1)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2)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3)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4)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5)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探究意识和创造才能。

四、改革技能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元器件的识别方法时,笔者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色环,并用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元器件,学会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理论教学中,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以上是我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电工电子专业知识内容较深、较广,学习难度较大,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电工电子教学尽量跟得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还需要电工电子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路上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春茂.电工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建设与实施.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2]梁红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践探索.芜湖市职业教育研究室.

第8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工基础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26-01

中职学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 ,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于《电工基础》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学习,更会引起学生厌学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一些方式、方法都正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在电工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有利于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1.中职生现状

1.1学习兴致不高、基础偏差、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当今,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初中起点,属于中考的失利者,他们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耐性和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力,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而且,存在一部分学生连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由此可见,学生的基础普遍偏差,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1.2难于管理、无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阶段,不愿服从父母以及老师的教导,再加上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和不健全的家庭的影响,缺失了父爱或母爱,导致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缺失了父母的关心和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的将来更是感觉到渺茫。

1.3思维灵活、好动

中职生在初中阶段不重视学习,比较贪玩。他们专心于人际交往,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因此,中职生普遍具有性格开朗、外向,思想比较开放,思维比较灵活, 胆子大、好动等特点。

2.根据当今中职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中职《电工基础》教学的探讨

2.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1.1多设疑问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的活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而巧妙地故设疑问,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使学生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从而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具有较好的效果。【1】如可以提问:为什么把一个铁钉放在磁铁附近,铁钉会受到力的作用被磁铁吸引?为什么一只麻雀站在、带电的电线上安然无恙?再例如:为什么在购买灯泡的时候要确认它的电压等级?为什么把几盏灯串联在一起,再接到原有的电源上,每盏灯的亮度会变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进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1.2采用比喻法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与定理多、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中职生而言,学习起来更是困难。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电工基础的心得:理论难懂,公式难记,习题难解。针对这种情况,要将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适当的采用比喻的手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1.3开展趣味实验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2与时俱进,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因材施教,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进步

2.2.1将《电工基础》课堂转入实验室

《电工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对课程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际技能;管理者重理论教学效果,忽视实验教学管理,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2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教师在讲课前的备课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吃透教材”才能精心地设计课堂,细心地研读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学习并联电阻的分流公式时(以三个电阻并联为例),学生只知道背诵公式:I1=■,而不知道其得来的原因,老师的回答也只是告诉学生熟记公式。针对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3切合学生生源质量,使用自编校本教材

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材的选择不应过难或过于简单。过难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学懂,抵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过于简单、内容过度压缩使学生很容易学懂,但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出现“吃不饱”的现象。我校根据近几年学生生源的质量情况,自主编写的《电工基础》教材,穿插着实验内容,不但内容充实,章节衔接循序渐进,而且符合我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师生反响良好。

2.2.4订单培养,以就业为导向,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时刻要与社会需求同步,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才能够与时俱进。我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大胆实践、小心求证,组建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关键在于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电工教学课程,不断丰富、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专业方向倾向于企业需求。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委派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去学习,使授课内容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连接。

2.3走出去,鼓励学生、教师参加电工类的技能大赛,丰富、更新知识水平

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的制订者,一般是在本地区或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管理者或是学术、技能带头人。他们制订出的内容和标准,一方面结合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使技能大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技能大赛的方案在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并注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切实突出与时俱进的技能性,使技能大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

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着中职电工教学课程的效果,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中职电工教学的水平,使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和应用型人才转化,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牛丽云:浅谈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F718.5],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月。

第9篇:初级电工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子专业 教学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1-0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应进一步淡化学科色彩,适当弱化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应用,对有关电路的定理、定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或理论推导,突出正确理解和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上较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着重安排巩固基本概念以及锻炼实用技术的练习。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必备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面向多个相关岗位群和职业群,拓宽学生从业范围,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采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方法弊端诸多,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内容枯燥而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再上实训课时,理论知识又忘记了,甚至会出现理论和实训内容相脱节等情况。因此,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上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我校电子专业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施行了围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主要措施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教材的改革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原来的教材大多理论知识居多,实践动手环节少,也有一些新编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材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又很难开展。因此,自主编写一本合适的校本教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校电子组教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做了仔细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学生和实验设备实际情况把教材主要内容分为十个项目,教学内容由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两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又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学习,电路连接、焊接、调试、测试,故障检测,电路分析。每个项目各自独立又互相兼顾,难度由浅入深,基本涵盖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批专业能力和实践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也能带好实训课。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熟练操作和使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的又一项重大基础性建设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组建青蓝工程,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了新老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厂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工艺过程和岗位特征,增强教师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年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力量。

三、理实一体化的硬件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一个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要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完善的实训设备,充足的实训材料三者缺一不可。

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室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实训演示过程,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电子实训台,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检测仪器,焊接设备以及实训耗材等实训设备是完成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必备保证。在每学期开始前,就要根据教学计划把一学期的实训材料采购齐全以满足在校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甚至不同水平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固定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们应探索追求的目标。

教师可以先讲授知识点再让学生动手实践,也可以先让学生实践再总结知识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完成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提高难度的任务。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模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再进行小组评定。对于一些暂时缺少实物的项目可以采用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如multisim完成模拟仿真实验,在软件的仿真应用过程中,同学们即获得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对电路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过程化综合考查的方法,消除了过去一张试卷决定分数的弊端。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理论考核成绩,与他人合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考核。在评价方式上,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效果的反思。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把教学场所由原来的教室搬到了实训场,把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论和动手能力更为扎实,还使得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能力得到锻炼,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浅谈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设想”[J].科技传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