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电磁辐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辐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磁辐射相关知识

第1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磁辐射;环境监管;策略探析

电磁辐射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环境污染物,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从而也就让环境监管难度变得更加困难。在我国,主要是运用双轨监督和分级审批的方式来应对豁免水平之上的电磁辐射体,也就是借助于国家和省级环境保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监督权交由行业主管部门来实施。有关基站电磁辐射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危害,而且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有关基站电磁辐射特点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大都是呈现一种均匀的平面阵、直线阵或者圆阵,在有效组成成分当中,基本半波振子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常情况下,将2D2/λ的距离作为天线近场距离远场的分界判定准则,当中“D”表示天线尺寸的最大值。工程上900MHzGSM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基站定向天线,以此为例,远、近场分界距离大致在10米,因此,基站天线一般情况下都是处在天线的近场内天面上。从环境保护视角上来看,移动通信基站远场电磁辐射水平最为常用的是理论预测方法,但基于近常评估期间,使用的最为普遍的测量方法为现场测量方法。针对理论预算完成相应的计算工作时,通常是用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加以计算。由于计算公式的复杂程度较高,本文不对其进行详述。如果根据一般角度分析,基于GSM以及WCDMA等系统进行基站远场电磁辐射水平估算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方法为天线轴向电磁辐射水平测量;而针对于TD-SCDMA系统基站时,由于其自身具备智能天线,与此同时还不存在固定模式的发射方位;因此,基于系统满负载监测过程中,以及多波束赋形监测过程中,通常会采取估算电磁辐射水平的方法[1]。若以较为典型的GSM、CDMA基站为例,它的电磁辐射水平、高差以及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为:离天线水平距离15m以外的区域电磁辐射水平小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中0.03~3GHz频段公众照射功率密度导出限值40W/cm2,随着高差的增加,上述距离逐渐减小。此外,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广东广州市主城区域移动通信基站周边,基于公共区域,电磁辐射水平通常是百分之八十;但处于0.80W/cm2内,大致为94%,则在4.0W/cm2以内。介于此,我们能够看出,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中电磁辐射水平并不是很高。

二、有关基站电磁辐射防护与环境监管的策略探析

首先,一般情况下,公共场所和居民楼相对比下,前者天面借助于加锁。设立警示牌,而且还有专人管理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群众进入到天面中,相对于居民楼天面而言,公共场所天面群众的活动可能性要小很多[2]。介于此,在架设基站的时候,应该更加倾向于选择公共场所。因为基站天线周围都会伴随着非常高的电磁辐射水平且都是在天面上集中,而居民楼天面所处地区很多居民都能够轻易到达,所以针对于高于电磁辐射水平管理目标值的相关基站,应在整改时尽可能的不借助于加锁的方式,而应该借助于基站发射功率来约束天线的架设位置、角度以及高度等,从而让公众能够到达的天面区域中所存在的电磁辐射水平在管理目标值内。其次,对存在较高电磁辐射水平的天面各个监测点位的站点,应该对其周围的电磁辐射源进行着重调查,并及时实施分频测量;针对于共建共享站,倘若存在基于监测点位当中的电磁辐射水平要远远高于项目管理所设定的目标值的情况下,那么则需针对天面上每一个基站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进一步明确分频测量方法及成果。第三,要明确的要求验收基于验收环节,需明确的内容包括:(1)时基站变更的数量;(2)是不是属于共建共享站;(3)天线属于何种类型,天线采取何种架设方式;(4)基站所处区域的类型以及基站变更的发射机参数类型以及应如何处理未验收的站等方面;严格规范典型站的抽测比例和典型站的选取原则。第四,针对基站发射功率来说,基于环评以及验收批复过程中,需明确的是绝对不可高于核准功率。倘若需对天线角度进行调整,并对相关功率进行调整,则需做好该基站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的检测工作,并交由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进行备案和记录。第五,从基站的建设性质的视角上来看,尤其是对界定扩建、改建以及技术改造等进行明确的过程中,将对基站的各个参数进行填写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参数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在改建或扩建基站的过程中,应该在基站信息表中记录好改建或扩建之前的基站信息。最后,要详细的解释室内基站和微蜂窝基站分布的原因,并明确给出能否可以将其设为评价对象,如果需要评价,则应该严格的规定它的监测和评价内容;倘若对室内分布基站完成了相对应的评估,同时对微蜂窝基站完成了相对应的评估,那么基于验收监测期间,应该明确规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验收,如需验收,验收方法选择哪一种[3]。

三、小结

随着当下相关基站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对其所带来的便利进行享受的同时,也更加重视电磁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只有国家或省级环境保护相关机构对电磁辐射水平做到严格监测,在建设、规划和维护相关基站的过程中,严格规范电磁辐射防护措施的实施工作,落实贯彻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让公众和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

作者:吴俊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艳春,晁晓会,耿德军,贺金龙,彭燕,吴永红,李志慧,高艳,李雨,张成岗.复杂电磁环境作业人员对电磁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分析[J].军事医学,2014,01:57-61.

第2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问题。本文浅析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

一、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

辐射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还有一种解释是热的传播方式的一种,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光线、无线电波等电磁波的传播叫辐射。其实从对辐射的解释不难看出,辐射是一个中性词,辐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辐射都会觉得很可怕,因为人们不能够正确理解辐射的含义,其实辐射并不可怕,当然这个前提是辐射是被控制在一定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那样就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二)移动通信中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

在移动通信中,基站的天线根据方向可以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顾名思义全向天线就是指那些可以全方位地均匀地辐射并且在平面图上还有一定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宽度越小那么它的增益就越大。全向天线在移动通信中一般是应用在大范围的地方。与之相反的定向天线一般是应用在小范围的地方,虽然它的覆盖面积比较小,但密度是相当大的。定向天线表现在平面图中时是有一定的角度范围的,不同于全向天线是360度的,不过与全向天线相同的是它们都有一定的宽度。

二、移动通信基站的现状

当前越来越发达的通信技术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方便快捷,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在充分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基站时,人们就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是阻扰施工,更有甚者会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等等,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企业在建设无线电通信基站时都要对周围的环境作出评估报告,而这个报告往往会涉及多个基站,这也就涉及成本以及周期的问题等。而且根据环境评估报告对基站进行定位选择地址难度是很大的。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环境评估报告中对基站的选址往往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如果等到批文到手之后再进行建设,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是无法正常建设的。这些问题都让基站的建设变得困难重要。

三、对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改善措施的探讨

首先对于基站的建设要进行合理的选址,以新的基站带老的基站。在基站建设中选址是非常重要的,要符合最优化的原则,切实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及网络覆盖的情况来决定选址,还要统筹兼顾整个区域的信号情况,最大限度上避免场强叠加的问题。此外,基站的选址还要考虑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避免对居民和周围环境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在这一方面运营商还要注意加强宣传以此来化解矛盾。首先运营商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要将基站建设的详细情况公开告知群众,对相关知识加强宣传,让群众了解,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群众的疑虑,确保电磁辐射环境水平在国家限定的标准范围内。

四、实现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特点可以知道,其实电磁波并不可怕,此外,基站天线的电磁波辐射造成的污染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只需要根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结构去安排基站的位置,然后做到在基站的方向上尽量避开环境敏感的建筑物等,就可以实现在发展移动通信的同时又保护环境,即实现移动通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群,李永卿,陈静,周美玲.110kV高压输电线路电磁场分析及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

[2]张雄,李敏,窦丹若.纳米六角晶型吸波铁氧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3(S1).

第3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城市 变电站 选址 问题 对策

变电站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即存在电磁辐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且无法从根本意义上杜绝的。因此,这一特性也正是社会大众对于变电站选址存在比较大疑虑根本原因所在。但,仅仅依赖于已建成的变电站运行,始终无法与现阶段整个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规模、以及用电需求的扩展性发展趋势相适应。更加关键的一点是:由于电网建设相对于电力供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可能会导致用电紧张以及变电站建设质量降低等方面的问题,整个城市的供电需求存在极为严重的隐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本文在对变电站选址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完善城市变电站选址工作的几点措施,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1 城市变电站选址面临的问题分析

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很难被人觉察,而又因电磁辐射的相关知识专业性强、普及不够,公众对其陌生,因而也就容易产生误解和疑虑,认为“电磁辐射是隐形杀手”,几乎是谈“辐”色变。城市里四处林立的发射塔、变电站和密集的高压线,让不少居民患上了电磁辐射污染恐惧症。同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购房人在选择住房时除了考虑地段、价位、户型、园林、物业等因素外,尤其关注环境质量,电磁环境也自然成为了很多人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变电站建设大多由于其选址在一些居民密集区而备受争议和阻挠,小区居民普遍质疑规划部门和电力部门的变电站选址方案,以各种方式抵制变电站落户,使政府对社区管理和下一步的电力建设变得更为被动。

2 城市变电站选址的完善对策分析

在有关城市变电站建设问题的研究与分析过程当中,还是应当以国内外城市的先进做法以及成功经验作为借鉴与参考,在城市电力设施建设过程当中,对规划选址进行科学性的规范。同时,还需要针对变电站建设状态下,对周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实现对整个电力结构及电力布局的优化、完善。同时,在城市变电站选址过程当中,还需要重点处理相应的矛盾与问题,以对社会大众利益实现的维护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而言,在有关城市变电站选址过程当中,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矛盾与问题:

2.1 立足于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构建一种平等且和谐的管制思路及沟通渠道。在有关变电站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增加相关项目规划选址以及建设作业的透明性。相关的建设公告、以及建设规划需要以公示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同时,在有关变电站选址问题的研究方面,还需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的方式,使公众对于变电站建设选址的了解更加的充分,并定期且积极参与到变电站选址规划的决策工作当中。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特别重视面向社会大众的宣传工作,从而为整个变电站项目的建设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具体来说,在有关电力规划以及城市用地规划的方面,需要将所涉及到的相关资料提供给社会大众进行查阅,使其知情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相关的环保批文也应当及时地在政府网站中公示,使大众对于变电站项目的选址与建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2 需要以变电站选址建设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使变电站项目建设选址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而言,此环节工作过程当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针对居民买房过程当中,房地产开发商在市政设施用地信息方面存在的隐瞒以及欺骗现象,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提高这部分用地的资源信息使用情况的透明度。在组织上要求相关的工作部门与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工作力度。针对房屋管理工作部分而言,除需要重视对房屋销售的监督控制以外,还需要将监控工作面扩展至规划管理工作机构当中,重视对相关部门在建设项目方面的监督与管理。②结合相关实践工作经验以及调查资料来看,社会大众对于变电站选址存在一定疑虑,其根本性问题在于对电磁辐射存在相当大的恐惧。而导致社会大众对电磁辐射的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宣传存在一定的混乱性,相关法规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我国而言,现阶段还没有出台有关国家电网环保性的政策标准,应当将其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措施之一,以科学且真实性的数据来赢得大众的信任。

2.3 需要重视相关部门、工作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确保对变电站项目建设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变电站选址过程当中,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相关资料表明:社会大众对于变电站选址方案缺乏足够的信任,由此可能引发大量的纠纷,并要求变电站迁址。而由此所产生的损失是不可预估的。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导致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大众对于变电站在选址规划方面的科学性、合理性存在一定的怀疑。针对这一情况,要求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方式,提高选址的科学性水平。其中,要求变电站建设规划部门需要与电力部门加强合作,对城市用地资源信息进行及时的梳理,落实相关的电力设施用地,为变电站的选址、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还需要变电站规划建设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卫生部门进行通力合作,加强对变电站选址周边医院、学校、居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内,环境敏感性的评估工作,列出相应的敏感点,并评价电力设施相对于以上区域的影响情况,避免其对生态环境产生过多的不良影响,均衡变电站项目的环境效益。

3 结束语

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发展与提升带动着城市对于能源消耗量的增强。变电站作为电能商品传输过程当中的最根本性载体之一,不可避免地会建设在居民聚集区域内。但,随着社会大众自我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所存在的变电站项目是否会对社会大众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一问题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做好变电站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的选址工作。总而言之,本文针对城市变电站选址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展开了简要的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杨丽徙,王家耀,贾德峰等.GIS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变电站选址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18):87-89.

[2]牛卫平,刘自发,张建华等.基于GIS和微分进化算法的变电站选址及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8):82-86.

第4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室内环境 污染问题 危害

通常人们较关注室外环境污染问题,而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则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比室外低,有时甚至比室外更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装修已成为新的时尚,但是由于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的使用,以及过度装修使室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而现代成年人70%―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老弱病残者在室内待的时间更长,可达90%以上,每人每天要吸入12―15立方米的空气,可见空气质量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清新的空气使人精神焕发、身心舒畅、不易疲倦、工作效率提高,而不洁净的空气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一味强调室外环境空气质量,而忽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是不科学的。有专家认为,在经历了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煤烟型污染”、19世纪石油和汽车工业带来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现代人已经处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第三污染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我对呼和浩待市几个区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想提醒人们重视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1.内容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呼和浩特市市区内,以整群抽样为原则,随机选取住户,对常住在家人员进行人口问卷调查(包括居室环境、装修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共调查了1000户,3700多人,其中赛罕区(包括宾馆)403户,2100多人,回民区(包括宾馆)201户,408人,玉泉区、如意区、金川开发区共398户,1200多人,男性2000人,女性1700人,平均年龄39岁,高中、中专、大学学历者占有比例较高,初中以上学历者占80%。

1.2居室环境调查

居室环境调查包括一般情况调查、房屋基本结构、装修情况(如门、窗、地面及厨房等装修情况)家更新及材料使用、燃具、家庭中吸烟情况,使用化学品、化妆品情况及入住后的生活习惯(采暖、空调、冰箱的使用情况及饲养宠物)等。

1.3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史。疾病史,公共学习情况场所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疲劳、头重、恶心、头晕、胸闷、气短)、眼部、皮肤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2.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一千户,在被调查的人中,除询问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外,还选择了几个常识性问题,回答正确率不高,只有31%的人基本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认为室内空气污染有害,但是申请检测的人数极少,这种意识与行为的反差,表示市民对室内空气污染有害健康的认识较肤浅,缺乏提高自身生活环境,以保护健康的意识。

本次调查显示市民对相关知识的综合知晓率在60%以上但仍有部分居民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存在认识误区。如有人认为只要选择了环保材料就不会有污染或装修完工没有气味就很安全等。且被调查者关于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的慢性、潜在性危害认识不足。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自家居住的环境表示满意且居室中都不同程度地装修过,家中有吸烟者的占60%。此次还对家中装修情况进行了调查,水性涂料占80%。地面一般用的是瓷砖和实用木板,门一般采用模压门、实木门。家中不同程度地使用化学品、化妆品、洗涤剂、防臭剂,等等,而且有些爱美女士有烫发的爱好,有些人家里喜欢养宠物。调查显示,60%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眼部不适、干涩、咳嗽、头晕、头重、胸闷,皮肤干等问题普遍存在(不适率比30年前有明显升高的现象)。

3.分析讨论

3.1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

室内空气污染可理解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室内环境,呈现足够尝试,持续足够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因物理因素,如电磁波、噪声、振动,以及不合适的温度、风速和照明等引起的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因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系物、氨、氡及其子体和悬浮颗粒物等引起的污染。生物性污染是指因生物污染因子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包括细菌孢子)、花粉、病毒、生物体有机成分等引起的污染。话筒性污染物是指由于话筒性物质所引起的污染。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人为污染,以化学性污染最为突出。

3.2室内空气污物的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是相当广泛的,而且一种污染物可以有多种来源,同一污染源也可以产生多种污染物。只有准确地了解各种污染物来源,形成原因,以及进入室内的渠道,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措施保护室内环境。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人体排放物、香烟烟雾、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等。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生活垃圾、室内植物花卉、宠物,等等。话筒性主要来源于地基、建材、室内装饰石材、瓷砖、浴具等物理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们使用手机、电脑及家用电器,等等。污染物的来源可以更为细致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含有很多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建筑装修材料自身彩旗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氨、氡。氨产生于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氡的建筑材料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材料自身氡的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石材、瓷砖、土壤、泥土,等等,石棉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住宅和商用的防火隔(吸)声和管道的内衬层。还有一些材料释放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吸附从其他污染源释放的污染物。室内装修时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中的胶粘剂等以甲醛为主要成分,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加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3.2.2居室内人的活动

人的生理活动和生活活动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人每时每刻都要吸入新鲜的空气,呼出人体代谢主要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如氨、二甲基氨,等等,人在说话打喷嚏时可能将口腔、咽内的微生物以飞沫的形式传入大气。再有就是人类吸烟的过程中可释放上千种化学物质,甚至有较强的致癌作用。人类养花、饲养宠物及各种家用化学品也是污染的来源,室内燃料的燃烧、家庭取暖、炊事活动使用各种燃料、产物多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及特殊的办公设备。

3.2.3房基地

房基地地层中的可逸出或者挥发性的有害物质,可通过地基的缝隙进入室内,如地层中有的污染气体,由于环境化学的原因在地域的演变过程中造成某一地区某些元素分布过高或是建房以前已被工业废弃物污染,又没有彻底清除而盖建房屋,一些农药、燃料等或者是宅基地中使用那些蓄积性强的农药。

3.2.4来源于室外空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可通过门窗、建筑物等进入室内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烟雾、颗粒物、氨、硫化氢、花粉,等等,这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工具、花木树木及住宅周围的锅炉、煤炉、垃圾堆,等等。

3.2.5质量不合格的生活饮用水

除烹饪、饮用外,人们生活在很多方面需要水,如打扫房间、沐浴,等等,而且这些水都可形成水雾。

3.2.6人为地带入家中

人们每天都要进出居室,容易将室外的污染物随身带入室内,如苯、铅、石碑,等等。

3.3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物种类多样、来源广泛。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3.1甲醛

甲醇来源于建筑装修材料、家具、各种粘合剂、涂料、合成织品,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甲醛释放入环境或被人体摄入的情况一般是在一些板材(三夹板、刨花板、中密度板)塑料、涂料等的生产和制造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为防腐、防蛀和快干等目的,向这些材料添加了甲醛所以新居室的地板、家具、塑料、贴面等都可能随时向室内释放甲醛气体,造成室内空气甲醛从中释放出的期限可达3―15年。其次甲醛可作纤维助剂,在将棉、人造丝、地毯等加工衣料时的工序中,掺加甲醛,可防止衣物皱折。但是,在洗涤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甲醛。再有在香烟的烟雾中含有甲醛。这些情况呼和浩特市普遍存在,甲醛对人身体健康存在危害,且甲醛已被WHO确定为致癌、致畸形物质,对人的眼睛、鼻子、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导致头痛、恶心、失眠、咳嗽、多痰,以及皮肤过敏。甲醛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甲酸、甲醇等,对视力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这就是近年来人们患眼病的比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甲醛中毒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和肾功能异长,甚至于死亡。

3.3.2氡

氡是唯一的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被WTO确定为主要的致癌物之一,自然界中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来自不同的镭同位素,可能对人体产生放射毒性的是氡222,几乎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受到氡的照射,因为从他们的居室中含有铀、钍的建筑材料中,不断会有氡气体释放出来,而氡衰变后会相继形成一系列放射性子体,氡及其子体对特别有害于人体健康。因为它们可依附于空气中的水汽或灰尘,进入人体呼吸道,沉积于肺组织及其邻近部位发射α射线导致癌变。此外在香烟中也含有氡及其子体,所以香烟致癌的原因也在于氡。

3.3.3氨

建筑施工中为了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和冬季施工防冻,在混凝土中常加入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含尿素与氨水的混凝土防冻等外加剂,这些外加剂的存在造成墙体会向内释放氨,此外人造板材加压成型过程中,使用的含甲醛和尿素成分的粘合剂,人的代谢物也会释放出氨,走了呼和浩特市几家烫发店发现都有强烈刺鼻的氨水味,这也是氨的主要来源。氨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中毒。

3.3.4石棉

从陶器到建筑石棉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石棉不可燃烧,并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用来生产消防员的救生衣和绝招产品,石棉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比如建筑材料、沥青、纺织品、涂料、喷气机部件、防渗漏剂、刹车衬面,等等,与室内污染总是有关的是石棉绝热材料的使用,石棉绝热材料可以向空气中释放微小的纤维,有的比人体细胞还要小。这些纤维不能被生物降解,被吸入肺部后永远地留存下来,长期积累导致肺癌的发生。

3.3.5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人们既看不到又听不着,但确实存在,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空中就有电磁波存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很多电子产品、手机,以及家用电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给生活环境造成了电磁辐射污染,电磁波具有一定的生物效应,长期接触使机体组织温度上升,从而引起蛋白质变性、酶活性改变、工作效率降低、记忆力减退,长期处于低强度的电磁辐射中枢神经会受到影响,会头晕、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

3.3.6其他

除上述几种主要室内空气污染物之外,不宜微生物、霉菌、尘螨、多环芳香烃、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以及一些烃类都是室内大气污染物均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4.结语

从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看,市民的文化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了解的相关知识就越多,对室内空气中的浸染物及其来源了解的也比较多,并知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但是,由于室内空气污染概念新,市民正确认识率并不高,了解相关知识的途径并不多,为此针对特定对象加强宣传指导,在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市区内污染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大部分家庭(70%)对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了解不够,对于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来源、危害更是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装修豪华、舒适的生活,而忽视了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由此引发的室内污染日趋严重。市民对相关知识了解滞后,认识上存在误区,以及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市民的文化程度成为控制室内污染的制约因素。随着我国的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室内从业人员的比例将大大上升,人们在室内渡过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受到各种室内污染的几率将会大大的增加。为此从人们的健康的长远角度出发实验室内环境的治理已成为必须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吴冰.环境污染治理[M].科学出版社,2004,(4):25.

[2]张金良,郭新彪.居住环境与健康[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9-11.

[3]朱天乐,郝吉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0.

[4]汪群慧,王雨泽,姚杰.环境化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4:15-17.

[5]时常明,王春霞,金龙珠.21世纪的环境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2-57.

[6]白雪涛.生活环境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1.

[7]王撷秀.生活环境与健康杂志[J].北京:环境健康杂志,2007:226-228.

[8]钟格梅.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4,3(1):49-50.

[9]袁道光.环境科学技术[J].环境科学技术杂志,2007,2(30):61-64.

[10]李景龙,马元.环境科学与管理[J].环境科学管理杂志,2007,4,(32):49-52.

第5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网络 信息 安全

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功能,使它成为信息保管、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存贮在内存贮器的秘密信息可通过电磁辐射或联网交换被泄露或被窃取,而大量使用磁盘、磁带、光盘的外存贮器很容易被非法篡改或复制。由于磁盘经消磁十余次后,仍有办法恢复原来记录的信息,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提取原记录的信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出修理,也能造成泄密。如何在保证网络信息畅通的同时,实现信息的保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立完善的网络保管制度

1.1建立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机房,网络系统的中心控制室更应该有严格的出人制度。同时机房选址要可靠,重要部门的机房要有必要的保安措施。

    1.2规定分级使用权限。首先,对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数据划分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秘密信息不能在公开的计算机中心处理,密级高的数据不能在密级低的机中心处理;其次,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情况,规定不同使用级别,低级别的机房不能进行高级别的操作;在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员、程序员和操作员应职责分离,使知悉全局的人尽可能少。

    1.3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录有秘密文件的媒体,应按照等密级文件进行管理,对其复制、打印、借阅、存放、销毁等均应遵守有关规定。同一片软盘中不要棍录秘密文件和公开文件,如果同时录有不同密级的文件,应按密级最高的管理。还应对操作过程中临时存放过秘密文件的磁盘以及调试运行中打印的废纸作好妥善处理。

    2从技术上保证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

    2. 1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这是防止计算机辐射泄密的根本措施,这些设备在设计和生产时,已对可能产生信息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和等采取了防辐射措施,把设备的信息辐射抑制到最低限度。

2. 2屏蔽。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件加以屏蔽,检测合格后,再开机上作。将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用金周屏蔽笼(法拉第笼)封闭起来,并将全局屏蔽笼接地,能有效地防止计算机和辅助设备的电磁波辐射。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可将计算机辐射信号的区域控制起来,不许外部人员接近。

    2. 3干扰。根据电子对抗原理,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利用干扰器产生噪声与if调:机设备产生的信息辐射一起向外辐射。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一于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可将处理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在中间,四周置放处理一般信息的计算机。这种方法可降低辐射信息被接收还原的可能性。

    2.4对联网泄密的技术防范措施:一是身份鉴别。计算机对用户的识别,主要是核查用户输人的口令,网内合法用户使用资源信息也有使用权限问题,因此,对口令的使用要严格管理。二是监视报警。对网络内合法用户工作情况作详细记录,对非法用户,计算机将其闯人网络的尝试次数、时间。电话号码等记录下来,并发出报警,依此追寻非法用户的下落。三是加密。将信息加密后存贮在计算机里,并注上特殊调用口令。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

第6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电磁感应与人体活动。在电子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辐射与物体静电产生电磁感应。还有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接触的过程中产生摩擦后分离都会有静电。

2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静电的危害也影响着正常的生活。例如常见的影响吸尘工作、复印件。甚至比较大的危害—医院麻醉蒸汽爆炸、飞机在航空过程中出现失联现象。在电力通信系统,因为电子设备在微电条件下工作的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较多,静电的危害也是常见的,若没有正确的防护措施,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2.1电弧电流

在静电发生时,静电导体间的电压超过存在电压时,就会产生电弧。在尖峰的电弧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甚至会产生几十甚至上百的电弧电流。聚集过多的电流,会使局部产生高温,损坏通信设备。严重甚至会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

2.2静电放电对电力通信设备的危害

在机房内,由于电磁辐射的干扰,很容易通过物体的接触产生静电反应,这些静电对电子通信设备有着很大的影响,容易受到威胁。

第一:在通信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了静电的干扰,使信号改变,发出错误的指令,影响着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二:通信设备有着很多半导体的组成器件,它们有着细微的结构,这些细小的组织却对静电下的放电现象极为敏感,很容易给运用过程中带来一些麻烦,易损坏、烧毁器件组织,通过数据显示,器件的损害有大部分是由静电放电影响的。第三:电磁波受到静电的干扰,造成信号数据紊乱。会使部分数据造成间接性数据损失,静电停止干扰,设备就会恢复到原始状态。这种干扰虽然没有造成机器上的损害,但也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造成业务上的失误,工作人员查找数据也会非常困难。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根据以上所说,静电对电力通信的运行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做好静电防护措施。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将损失减到最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静电防护措施

对于静电的防护需要加强管理,虽然不可能做到没有静电的产生,但还是要尽量减到最少,将危害的损失也减到最少。因此,我们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静电的防护。

3.1环境防静电

控制好机房的温度与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电荷的产生。机房的湿度与温度控制得当,不可以过大也不能过少。湿度过大,容易短路;因此,在充分考虑温度、漏电的情况下,一定要在温度控制在20℃~25℃中间,湿度在50%~65%中间。

3.2人体防静电

人体防静电必不可少的有防静电工作服、鞋,防静电电腕带等,还有防静电工作帽、手套等辅助工具。这些防静电装具材料使用导电材料,具有接地连线,在与皮肤接触的过程瞬间将电压放到最小,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遵守防静电章程,在使用工作装具后才可以接触电子通信设备。

3.3其他防静电措施

电力通信系统为了保证防静电的良好运行,还可以使用其他途径。例如: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反电荷,能消除通过摩擦产生的电荷,可以减少人体、设备通过移动产生的静电。还可以在设备的表面安装防静电的工具,例如:在机房门口安装除尘器。另一方面,在健全电力通信网络的同时,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的素质,规范相关知识,完善相关体系,保证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4结论

第7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在当今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趋势下,国际抗癌联盟第二次将“世界癌症日”的主题定位于儿童,专家认为,防癌控癌必须要从娃娃抓起。

“第二大杀手”

一般人眼里,肿瘤应是大人,尤其是老年人得的病吧。其实不然,不知不觉中,肿瘤早已成为一种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了,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而且还危及到了孩子的生命。

目前,幼儿所患的癌症有50多种,发病部位也包括了全身各个系统,最主要的是白血病(占第一位),其次是脑肿瘤、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小患者当中,55%〜60%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致死率相当高,已成为威胁孩子生命的“第二大杀手”。

儿童恶性肿瘤的5大特点

1.年龄特征明显

急性白血病(又称血癌)的发病高峰多在3〜5岁;视网膜母细胞瘤、胚胎瘤多发生在2岁以下;肾母细胞瘤常见于1〜2岁;脑部肿瘤、恶性淋巴瘤、骨瘤等则多见于4〜6岁。

2.症状典型

视网膜母细胞瘤多有视力不佳、斜视、眼球突出、瞳孔呈“猫眼”样等症状;急性白血病常有发热、面色苍白、皮肤及牙龈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病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

癌细胞出现肺部转移往往要比成人快3倍。

4.特殊的好发部位

儿童肿瘤的好发部位与成人有所差异。成人肿瘤多位于内脏,而儿童肿瘤则主要好发于淋巴系统、造血组织、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

5.缓解及治愈率高,预后稍好

一般来说,儿童脑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很好;小患者对抗癌的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均较敏感,只要治疗方案适当,并且治疗及时,常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为什么诊断和治疗时有延误?

发病时孩子年龄尚小,不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究竟有何不适。

家长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

部分非专科医生容易忽视某些症状。

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早期发现较困难,等发现时往往延误了病情,有50%的患儿就诊时已有转移。

一些容易忽视的早期症状:

脑肿瘤可引起呕吐(与胃炎的症状相似)、腹痛型癫痫(与肠道寄生虫病的症状相似)、嗜睡(貌似精神不振)等。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多在4〜5岁之间,临床表现为发烧、贫血、腿疼,不易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医生也容易按照血液病治疗。

恶性淋巴瘤患儿多为六七岁,其症状与结核病、淋巴结炎相似,容易被误诊。

如果孩子无故出现脸色苍白、嘴唇没有血色,无故出现皮肤瘀斑或紫红色出血点,原因不明的全身或局部的淋巴结肿大,原因不明的发热、疲乏,无故的清晨喷射性呕吐、头围增大、烦躁不安、哭闹、烦渴、走路不稳、视力减退、瞳孔异常、四肢关节痛或腹痛,无故出现的肿块等,爸爸妈妈须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孩子身体的这些异常变化,或许就是肿瘤的蛛丝马迹。

TIPS

男孩子如果有性早熟,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某一器官长肿瘤引起的假性性早熟。一旦发现有各种异常情况,应尽早到医院外科或肿瘤科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防患未然细节始

医学研究已证明,许多癌症的种子是在幼年时期播下的。因此,防癌控癌要从娃娃抓起,有四成以上的癌症是可以早期预防的,具体如何抓则要从细节入手:

重视孕前保健,爱的种子请在健康时播下。

孕期需精心呵护,尤应避免接触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不适当的药物、放射线、电磁辐射等)。

父母都要做好职业防护,远离污染,包括“二手烟”、新居装修和新置家具污染等。

倡导合理营养、平衡的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也别给孩子服用各种补品、保健品。

第8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字 检验科 工作人员 危害因素 职业安全防护

正文

如今现代医院的诊疗数据主要从医院检验科获得,但是检验科的工作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检验科本身的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为了确保检验科日常工作的进行,我们应提前做好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

一 . 检验科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一) 检验科本身的因素

现在的人们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的几率也逐步增加,进而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又因检验科工作人员人数的不足,导致他们一直处于工作的状态,尤其在值班时候。长时间的工作,不仅会超过身体所能承受的压力,还会磨灭检验科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一些急于完成工作的人,超额的工作量会导致他们缺乏对相关职业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无菌观念等等(比如不进行消毒就开始操作,不戴帽、手套或者口罩,操作完后不及时处理污染物而是到处乱碰、乱走等等一系列不规范的动作),与此同时,可能会有着急、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致使工作中出现失误。

(二) 化学性危害因素

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从头到尾都会接触到很多的化学药品,比如常用消毒灭菌剂、过氧乙酸和“84”消毒液等等化学药品清洁工作台;含有浓硫酸和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的清洗液清洗玻璃器皿等等。生化或免疫工作时,常会用到强腐蚀性或者挥发性的化学试剂。同时由于一些挥发性的试剂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所形成的气溶胶将会对人体的皮肤、视觉系统、神经系统等等造成危害。

(三) 生物性危害因素

医院尤其是检验科实验室是一个存在很多传染源的工作场所。若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检验科工作人员受到感染的几率很大甚至会成为医源性感染扩散的源头。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等都是生物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检验科工作人员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病原微生物的液体不慎溅入口中或者被划伤处处理不当都会造成获得性感染。生物性危害因素中包含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四) 物理性危害因素

物理性危害因素包括机械性伤害、实验室工作噪声和电磁辐射(电磁波或者射线)等等。机械性伤害指的是工作人员不小心被处于污染区的硬件物品刺伤,硬件物品包括针头、玻璃器皿、医疗仪器设备或者是医疗废弃物。这些物品含有潜在的病原微生物等等污染物。这样的话,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就会面临很大危险。如今,噪声已经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害之一,检验科实验室的噪声主要由一些大型设备操作中产生,比如振荡器、高速离心机或者自动生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纯水机供水时,高压泵工作将会产生大于70dB的噪声,已经超过了我国所制定医院环境噪声标准值,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就会导致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失常。

二 . 检验科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的措施

(一) 加强管理培训,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因检验科的工作比较特殊,相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比如: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等等,同时应指定专业人员布置、检查和落实生物安全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岗前培训、考核等一系列的检查。还要重视检验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做定期的检查并将健康情况写入档案中,便于随时检查。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应该对检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二)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检验科分很多格局,比如: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等等。这些格局应合理分配。洗手实施中,需配备一些生活用品和设备,手消毒液、洗手液、一次性手巾、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紧急喷淋设备等等。检验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戴上专用手套才能进行采血或者做检查,并且要求规范洗手;第二,工作区含有很多污染物甚至在空气中,所以严格禁止进食、饮水和吸烟等等。第三,进入微生物、艾滋病初筛的工作室时,应先穿隔离衣,戴好帽子、防护眼镜和口罩,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第四,各个科室应该有固定的清扫工具,不能随意交换使用。第五,对于医用废弃物,应该由专门指定的人回收、登记、并进行无害化统一处理。

(三)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检验科应设置一个专门放置化学药品和消毒液的房间,并有专门人员进行保管,工作人员使用前都应该进行登记。使用前后都应检查瓶盖是否盖好,目的是避免有害气体的挥发,同时使用者应了解药品和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四)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检验科应该制定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管理和保养设备。对于一些比较旧的设备,我们应该及时更换,以便消除噪声的干扰。实验室应含有通风换气设施,以便实验室内的空气流通。

(五) 避免心理和生理的疲劳

目前,检验科的工作量比较大,会很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烦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医院检验科应进行合理的排班并且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使得工作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疲劳现象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是一个高污染源的工作区,面对职业危害因素(检验科本身的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物理性危害因素),医院检验科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比如:加强管理培训,强化自我防护意;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化学性危害的防护;物理性危害的防护和避免心理和生理的疲劳。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和预防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2]陈亮,张敏,缪剑影.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3):167.

[3] 丁新梅.检验科医用垃圾的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87.

第9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一、当前我国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各地发展也不均衡,许多领域尚未涉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开展环境审计重要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被社会所公认,也没有被广大审计人员所深刻认识。就审计项目安排来看,审计机关每年列入计划的环境审计项目并不多,尤其是基层机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安排一个项目;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审计项目的开展也不均衡,导致实施环境审计监督的面比较窄,审计对保护环境的作为还没有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化和推广。

(二)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审计工作准则和评价标准。资源环境审计是新的审计工作,具有其特殊性。自环境审计工作开展以来,各地都还是在不断地摸索,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规范的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作指导。再加上资源的种类和环境污染的类型又很多、很复杂,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水环境保护标准、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标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污染控制标准、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等,各种环境保护标准众多且专业性强,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审计风险。

(三)环境审计缺乏充分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关于环境审计的规定主要是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而在法律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缺乏具体明确认可或规范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而已颁布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等法规中,都没有环境审计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使环境审计实施缺少法律支撑。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从非资金角度对环境领域进行过深的检查监督,难免要受到职责范围扩展的质疑,从而使得这项审计的权威性或多或少地受到争议。

(四)环境审计的层次较低,基本上仍局限于资金财务。环境审计包括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和环境绩效审计三部分,环境绩效审计正逐步成为各国环境审计的发展重点,西方国家环境审计更侧重于环境的绩效审计。而我们已进行的环境审计,主要还是从保护环保、生态建设财政资金安全这一角度出发的,基本上还停留在对项目、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层面上的监督评价,而从技术的角度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损坏、污染程度,追根究源地进行工程技术的、权威性的监督评价还做得不够,环境审计的档次较低。

(五)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环境审计的需要。环境审计方法与环境审计质量密切相关,是决定环境审计质量的关键。国际上,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结果导向分析和问题导向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调查问卷、询问座谈、延伸跟踪等审计方法。而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为主线,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检查环境保护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情况,主要运用的还是一般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方法,对于环境效益审计方法应用不多。尤其是环境效益审计更多的是对环境相关指标的评价,需要用到大量的环境业务数据,如水质状况、空气质量等,并需要对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传统的审计方法是无法完成的。

(六)审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环境审计需要。环境审计涉及环境专业技术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和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统计学、工程学、社会学、化学等),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审计的技能方法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着显著区别。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财会、审计、法律、财税、经济等知识为主,对环境管理的知识与专业技术了解较少,缺乏与环境管理相关的业务经验以及必要的设备、技术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强化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经济卫士、免疫系统,在建设“两型”社会中责无旁贷。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审计机关做好环境审计工作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拓展与创新。

(一)不断拓展环境审计范围和内容。近年来,政府实施的环境审计项目中,覆盖面相对较窄,审计的层次较低。因此,政府审计一方面要拓展环境审计范围,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扩大绩效审计的覆盖面,不仅仅局限于资金财务审计,而要把环境审计的内容拓展到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对政府监督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实现环境审计监督的全面化。同时要加大对重点环境审计项目的“环评报告”及其审批意见的审计力度。

(二)建立健全环境审计标准体系。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重点应包括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等内容。鉴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工程技术性要求,操作准则应有别于现有的审计准则。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审计所需要的各类评价标准,大都是由环境保护、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等专业主管部门来制定的。环境审计准则、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ISO14000系列标准和我国已制定的系列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管理指标同审计指标结合,推动建立既满足审计需求,又符合行业规范的评价标准,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的国际接轨和增加适用性的需要。应争取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早日出台,在实践中边试行边完善,便于规范审计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注重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由于环境审计尤其是环境绩效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加上审计人员专业的局限,继续探索聘用外部专家与审计人员结合审计的方式,在审前调查时外部专家可以提前介入,对审计方案的讨论、对审计调查目标、内容和重点的把握等,提前咨询专家的意见;对现场实施过程中,对关键的业务数据和测量由专家直接负责等。审计方法上除了继续使用面谈询问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分析复核法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外,审计人员也应该注意调整思维定式,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开展工作,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延伸跟踪、全程跟踪等审计方法;不断尝试和采用先进的环境绩效审计技术和手段,增加审计评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