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

第1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一、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一)然生态系统复杂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复杂,有不同演替时期的多种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冰川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这些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镶嵌组合,形成了适宜多种动植物、昆虫栖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环境基础。在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系统内生物成分复杂、物种丰富、种群数量庞大。

(二)生物物种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现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95科451属1311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4.8%。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286种。保护区已采集命名的昆虫有16目175科1609种,目数占世界昆虫33目的48.5%,占甘肃森林昆虫23目的69.6%。

(三)珍稀、濒危物种多样

祁连山保护区有雪豹、藏野驴、斑尾榛鸡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鸟类8种、兽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9种(鸟类26种、兽类13种),濒危鸟类占全国濒危鸟类的17.49%,兽类占全国濒危兽类的19.14%。甘肃省保护动物6种(鸟类2种、兽类4种),甘肃省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24种。保护区内保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半日花、星叶草、绵刺4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桃儿七、瓣鳞花、黄芪、蒙古扁桃4种。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兰科植物12属16种。

二、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依托

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联系的间接使用价值,占其总价值的约95%,这一部分价值也正是生态旅游存在并大行其道的资源基础[3]。生物多样性是祁连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和依托。如果丧失了生物多样性,就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保护区生态旅游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形成的生物及其生境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为游客提供了最为原始、最为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环境,让游客在感受大自然神奇奥妙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和休憩,促进了身心健康,满足了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

(三)生物多样性增加了生态旅游经营者收益

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为经营者带来的不仅仅是门票收入,野生菌类和野菜为游客提供了别具风味的美食,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名贵的补品和药材,为生态旅游经营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以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为欣赏对象,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生态良好,物种多样,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生物多样性既是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又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果失去了生物多样性,就丧失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生态旅游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境遭到破坏

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活动,以及大量游客的活动干扰,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景区内游客活动频繁的地区已经没有野生动物栖息。

(二)植被遭到破坏

由于游客的过度踩踏,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的植被遭到破坏,调查发现,保护区金露梅、紫花针茅、疏花针茅等主要低矮植被的高度和覆盖率都低于景区外草原,保护区景区内植被覆盖率比景区外平均低26%。

(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内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减少,景区开发之前活动在景区及周围的马麝、马鹿、盘羊、岩羊、棕熊等野生动物,目前在景区及周边5千米范围内已找不到活动踪迹,血雉、兰马鸡、雉鹑、斑尾榛鸡、草兔、中华鼢鼠等野生动物在景区的数量下降了68.4%。

(四)生物遗传资源流失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保护区部分物种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遗传资源流失。景区内的山丹花因游客过度采摘,分布面积锐减91%,植株数量锐减87%。

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游客管理

及时加强对游客的管理,规范游客的行为,尽可能减少游客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二)严控旅游设施建设

加大旅游设施审批监管力度,旅游设施建设必须遵照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严格审批,坚决杜绝随意建设旅游设施,破坏景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生境的现象。

(三)严格执法

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对破坏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

第2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因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各地盲目开发、过度开采、放牧,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林木资源枯竭、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并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如干旱、洪涝、泥石流、山体花滑坡、雾霾、沙尘、地震等等。同时,因林地资源、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又直接影响了大自然的生物链,使许多珍惜动物、植物物种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因人类过度砍伐、开垦,使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可供的食物逐渐减少,出现野生动物进村、进屯觅食伤人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各地、尤其是山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林业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始终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林木植被不仅能够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更能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的林副产品,既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还丰富了林副产品的种类,确保林业经济的长足发展。同时,科学加以保护林木植被的种类,能够有效保护自然生物链,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科学、永续的发展。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m3,林地保有量达到3.09亿hm2,”建立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

不难看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林业基础性资源的发展力度,建立了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使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初具规模。其中包括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防护林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和城市森林生态屏障。

第3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当前,随着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模养殖已成为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搞好现代畜禽养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本文作者通过亲身实践经验总结几点要领,具体措施如下。

一、全进全出制

全进全出是现代养殖生产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全进全出制的采用可有效中断畜禽传染病的传染连,减少疾病,有利于安全生产,不但种畜禽场要采取全进全出制,商品畜禽饲养场也应当采取全进全出制,这是发展现代养殖业、保证仪器安全使用的前提之一。

二、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殖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动物保健准则,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也就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各种疫病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传染给畜禽,它的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如养殖场地外来车辆的出入及参观人员要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购入的种畜禽要单独隔离20天以上,方可混群饲养。

三、疫苗接种和免疫检测

选择畜禽疫苗的理念是:用世界上最好的,必须是spf动物生产的,以避免疫苗污染,同时选择正规渠道供应的、储藏运输条件有保证的供苗单位供应疫苗。

免疫检测就是对以免疫接种的畜禽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接种该疫苗,通过检测还可对畜禽疫病进行诊断。

四、种畜禽疫病的净化

对种畜禽疫病的净化是搞好供种质量的前提,如种猪场向养殖户提供的种猪就是不能带有萎缩性鼻炎、猪瘟、蓝耳病、伪狂犬、喘气病、传染性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等。种鸡场提供的鸡苗不应带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马立克病等。

五、有效药品的选择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养殖场在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用药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和药物检测,养殖生产中使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以及其他治疗和预防药物)都必须经过认真检测和选择。选择的要求:一是必须有良好药效;二是不含有违禁的化学成分和药物残留,以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三要结合用药成本。

六、消毒与卫生

消毒不仅是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和保障,还是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缺陷的补充,通过消毒工作减轻外界病原对养殖场的压力,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以防止疫病的发生或防止传染病的扩大与蔓延,减少疫病危害的机会,保证畜禽健康成长。空舍期消毒是打破传染链的最佳时期,消毒前要打扫干净畜禽舍内的粪便、电料和赃物,用水冲洗掉一切污垢和粉尘。按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配制药物进行消毒,种畜禽舍要用化学消毒药物连续三次,空舍一个月以上方可购入种畜禽。消毒的对象还包括畜禽舍周围的道路、饮水、车辆、人员衣帽、鞋子和双手。正确的观念是:只有洁净的环境才能保证畜禽的健康,才能生产出安全卫生的食品。

七、杀虫灭鼠

老鼠不仅盗吃饲料,而且还携带、传播、沙门氏

转贴于

菌、大肠杆菌、禽流感以及附红细胞体病等,蚊蝇及一些吸血昆虫也是疫病的重要传播者,定期灭鼠和驱杀蚊蝇是养殖场卫生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八、畜禽养殖场的环境保证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立现代畜禽养殖场特别是大型养殖场中,必须将畜禽污染治理纳入项目规划之中,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采取合理地饲料配方,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先进的清粪工艺和污水资源化处理方法,力争达到养殖场粪污的零排放。

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死畜禽及产品上市流通事关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政治大事,必须加强监管,严肃对待。做到病死、死因不明的畜禽严禁出场、转让、出售、抛弃,在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地方销毁;病死动物及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执行相关规定,分别采取销毁、化制、高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方法;要建有动物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大型养殖场可采取统一收集、集中化制,但要严格收集、运输、处理手续,并接受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的监督检查。

第4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表的《东喜马拉雅――世界在此碰撞》的报告列出了新发现的242种植物、16种两栖动物,16种爬行动物、14种鱼,两种鸟、两种哺乳动物和61种无脊椎动物。1998年至2008年期间新发现的物种所展现出的物种宝藏规模、质量及多样性使这片山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热点。

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区紧邻着一些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该地区还拥有世界上最北端的热带丛林,温带森林,高草草地,热带稀树草原和富饶的高山草原。大部分崎岖地区(其中包括中国及缅甸小部分地区)很难进人,使得生物调查极其困难,因而大部分地区的生物环境未经探索。而作为勇敢探险的丰厚回报,进人该地的人得到了无数新发现。

由于该地区位于两个大陆板块交汇的生物地理性的十字路口,它拥有两个大陆千姿百态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印度一马来亚低地居住着亚洲象、云豹、野水牛、白肢野牛、犀鸟、眼镜蛇及壁虎。北部抬高的古北区则是豹、小猫熊、黑熊及狼的栖息地。

蓝钻凤仙花(blue diamond impatien,学名lmpatiens namchabarwensis),是在过去十年中新发现的242种植物物种之一。这种非常具有地方独特性的深蓝色花是由中国植物学家在一次史诗般的探险中发现的。他们从最近的公路出发跋涉96公里进入南迦巴瓦大峡谷,这个峡谷长达647公里,有些地方深度是美国大峡谷的两倍。这种珍稀植物能长到60厘米高而且一年四季开花。这种花也许是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影响的最佳象征,它的颜色会随着温度及光照的变化而变化。在凉爽气候下它呈纯蓝色,但随着温度升高它会变暗,逐渐呈现出紫色。

在2007年有过记录的一种全身翠绿,足部红色的树蛙被称为“飞蛙”,因为它长长的蹼脚可以使它在下落时滑翔。位于缅甸遥远北方的一个琥珀矿场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新发现:一种有着一亿年历史的壁虎,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蘑菇及蕨类植物都被保存在琥珀里而随之出土。

第5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设计

1 水利工程与环境

1.1 水利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工程是以防治水害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目标的基础建设项目。其本身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如防洪、除涝工程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灌溉、城市供水工程能够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水资源保障;水电工程可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调节性能的水库,通过调节在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可提高下游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改善水质;在血吸虫疫区,水利工程结合灭螺,血防效益显著;水土保持工程本身就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开发目标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如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环境的改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2 水利工程环境问题的特点

水利工程将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使之满足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水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环境要素,如果在水资源重新分配中,忽视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环境问题就必然发生。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水资源方面,由水资源条件的改变对局部地区可能带来诸如河道断流、湖泊萎缩、下游绿洲消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破坏环境问题,以及水库下游环境恶化问题,或由于水土资源开发不当而产生的生态退化问题。还有工程施工、移民活动对当地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等。这些环境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反过来又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利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

1.3水利开发与环境保护

正因为人们注意到水利既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又会对环境产生负效应的双重作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在尽量发挥水利工程改善水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已成为当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把环境需求贯彻到工程规划设计中,体现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则。因此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水利工程环评中的环境角度或环境需求

环评专业就是从环境角度来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同于传统的工程经济角度。环境需求也就是环境保护的需求,是环评的依据,只有明确需求才能进行评价其合理性,而环境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常常是矛盾的,环评就是在两种需求中寻求统一,即寻找开发与保护的最佳结合点。

2.1防洪工程的环境需求

兴建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标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是水利工程最主要的功能。但从环境角度,洪水这一自然现象同样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环节。洪水对湿地以及某些水生动物是必需的。因此,在这些地区兴建防洪工程就必须考虑其对生态的影响。

2.2水资源开发的环境需求

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而水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维持自然界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元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必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在水资源开发中强调合理开发利用,而不是充分利用。在考虑经济及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还必须为生态环境以及水环境留一定的用水份额,提出合理的环境需水和生态用水量已成为共识。但具体到每个工程,目前还不能像经济发展需求那样给出较为具体和合理的生态需水和环境用水,以此作为工程的环境约束条件,这是水利工程环评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准确定量的问题。

2.3土地资源开发的环境需求

水利工程为灌区建设提供了条件。水利工程往往要淹没、占用大量土地,其中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需要通过开发土地、提高土地承载能力等多种方式安置移民。对涉及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环评专业有着与移民专业、规划专业不同的要求和提法。移民专业主要从土地承载能力、环境容量、解决利益重新分配带来的社会问题。规划专业重点从开发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考虑。而荒地、林地、湿地等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分等多种维持生态平衡功能,对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工程方案,环评专业应从资源和物种多样性角度评价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和灌区土地开发方案的环境可行性,从环境角度对开发提出要求。

3 工程规划设计各阶段环评工作侧重点

3.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与工程规划设计中环评工作的关系

目前环境管理已纳入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需要环保部门单独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工程设计各阶段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都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是互为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首先,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评是贯穿工程设计全过程,直接参舆工程设计。

其次,报批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执法的依据,其在评价的基础上,侧重环境管理,明确建设者的环境责任,重点为建设项目环境“三同时”管理服务。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评侧重为工程优化设计服务,把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到工程设计各阶段方案中。

3.2规划设计各阶段环评工作侧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开发建设者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为工程优化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任务概括起来有:明确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拟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估算环境保护投资,制定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计划等。

工程规划设计各阶段的环评更强调与各阶段设计工作深度紧密结合,和其它专业一样,不同阶段环评工作深度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项目建议书是为立项的设计文件,环评应着重分析工程影响区域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是否涉及诸如自然保护区、文物、珍稀动植物、供水水源地、城市取水口等环境敏感点,从宏观上作出是否存在制约工程开发的环境因素,对现状环境问题的影响趋势,并对重要环境因子作出初步的预测评价,为项目立项提供环境依据。所谓环境制约因素,是指那些工程建设对可能涉及的重要环境因子的影响是不可逆的、长远的、和不可接受的。

可行性研究阶段,则进人环境管理程序,大型工程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型工程可以填报环境影响表,并进行专项审查。在明确没有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后,报告书(表)将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全面论证工程的环境可行性。可研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在《报告书》评价基础上,更注重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环保措施与工程设计紧密结合,强调环保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保证环保措施得以落实,并按工程概估算办法估算环保投资,列入工程总概算。

初步设计阶段,一般不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具体落实环保措施,包括措施的方案比较,工程量计算和投资估算,这部分应视为工程的组成部分,设计深度与工程相同。这个阶段是环评各阶段中工程特性最强的。管理措施应与工程管理深度一致,具体明确环境管理责任人、执行人和管理内容,以及与工程管理的关系,分清与环境行政管理的界线,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提供验收依据。

4环评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找准评价工作的落脚点

明确环境保护责任,弄清环境需求,是环评工作的落脚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不同于环境质量评价,首先应分清哪些环境问题是由工程开发建设引起的,哪些是环境本身就存在的。因为环境保护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保护”的原则,环评的关注点是开发建设可能产生的次生环境问题,或加重原生环境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明确开发建设者应负的责任,集中解决开发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忌泛泛谈环境问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环境需求是环评最重要的工作。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目前环境需求的定量化尚处在摸索中。

4.2树立为工程优化设计服务的思想

作为工程规划设计中的环评,更强调为工程设计优化服务,即把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到各阶段工程设计方案中。只有牢牢树立环评为设计服务的思想,使环境需求与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作为工程规划设计一部分的环评专业的发展才有生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设计方案从规划指导思想、方案选择、施工方式、移民安置等进行评价,不仅分析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更要对现行方案进行评价,不能离开工程谈环境。只有对推荐设计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评价,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为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优化设计的环境约束条件,以及需采取的环境保护专项措施。

分清环评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也是环评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因为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各专业都有各自的角度和工作范围,界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才能成为工程有机的一部分。环评与其它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与移民专业、水土保持专业、规划设计专业既有分工又有交叉。不充分了解工程建设特性,评价就成为无的放矢,最终导致环保措施失效。

目前环评工作和工程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尚不能起到优化工程设计的作用。另外存在重评价轻措施的倾向,常常在作出大量评价之后,却没有相应分量的措施支撑,环保投资更给人以不可靠的感觉,环保措施和投资的工作深度落后于同阶段工程设计深度。而项目前期工作中环评的最终目的除有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外,绝大部分都应是在工程开发的同时落实环保措施和环保经费。因此,要求环评人员要与规划设计人员加强联系,把环境需求真正落实到工程设计中。

第6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常见的有:

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的照射,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刚患病时仅感到双眼有异物感和轻度不适,重的会感到烧灼、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如反复发病,可引起慢性眼睑缘炎和结膜炎。

白内障,黄斑退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00~1500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估计其中300万例与暴露在紫外线中有关。此外,年轻时曾晒伤10次以上的人,10年内出现黄斑退化比例也比没晒伤的人要多出一倍。

皮肤红斑反应:紫外线照射可灼伤皮肤。受照的皮肤潮红,有痛感,严重时会形成红斑甚至水泡。几天后红斑消退,皮肤开始脱屑,并有色素沉着。

光感性皮炎:在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沥青的同时,再肥到紫外线就容易发生的光感性皮炎。

基因诱变和致癌作用:紫外线照射哺乳动物可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皮肤癌。

特殊族群应尽量加强防护

有些人对光特别敏感,因此需要加强紫外线防护。

■孩童:孩童的皮肤、眼睛组织脆弱,过度曝晒容易受伤。

■肤色浅:肤色浅的人对光较敏感,容易晒伤。这也是黄种人罹患皮肤癌几率较白种人略少的因素之一。

■光敏感:如果你发现身体皮肤暴露在阳光的地方有脱皮、红肿或脱屑现象,可能是对光敏感。

■药物性光敏感:服用以下药物,也会让皮肤对光较敏感:如抗生素、磺胺药、利尿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口服避孕药、降血压药、人工甘味剂等。

■眼睛问题:使用散瞳剂治疗近视的小朋友,白内障手术后、角膜炎、戴隐形眼镜的人等,会让眼睛对光线变得敏感脆弱。

■紫外线特别强的地点:高山、海底、水面、沙地、混凝土建筑物或雪地易反射紫外线,要特别注意。

抗紫外线=健康

全身动员对抗紫外线:

1、长时间外出应适当保护自己,涂上防晒油,戴上帽子,避免紫外线伤害。

2、不要迷信防晒产品:尽管抗紫外线产品及技术日新月异,但仍无法完全阻隔紫外线的侵害。使用遮阳产品,并非保证可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它们只是降低阳光对皮肤的直接伤害而已。即使高系数防晒乳液,也无法100%挡掉UVA,只能当成第二线防护措施。

3、第一线的抗紫外线措施,是避免早上10点到下午2点外出曝晒,非不得已也尽量找阴影遮蔽。专家特别提出“影子”理论,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或影子短过自己身高,表示阳光正强,应该要赶快找地方躲避。

4、出门前看看气象部门的紫外线指数预报,如果紫外线指数为5以上,表示中度紫外线,呆在太阳下30分钟就会受伤,出门要有适当抗紫外线装备。

躲避紫外线只是消极抵抗,最重要的是珍惜资源,停止继续破坏臭氧层的行为。所以对抗紫外线,你可以从省电节能开始做起:

1.三楼以下,步行上下楼,少用电梯。

2.多用电扇、自然风取代冷气空调。

3.可在建筑物四周种植花草植物,降低温度,减少使用空调。

第7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景观;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

一、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此,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地球之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生态系统是三大生态系统(海洋、陆地和湿地)中唯一的一个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其与人类生存关系的密切程度更令人吃惊。

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处于关键位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首脑们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反映了在这一领域达成的共识。就是在这样一个永恒的环境与发展热点问题上,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保护湿地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在调节水分循环维持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上有它特有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生态学会在生态学研究纲要中指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大部分存在于半自然的森林,放牧地,河流积沼泽之中。沼泽,河流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也体现在湿地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湿地生态系统所处的独特的水文、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态位为丰富多彩动植物群落提供了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湿地生活的动物群落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以及无脊椎类等。湿地特殊生境的重要性特别体现在它是许多濒危野生动物(如丹顶鹤、天鹅、扬子鳄、云石斑鸭、河马等)的独特生境,因而,湿地石天然的基因库,它和热带雨林一样,在保存物种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湿地的特殊生境为各种徙禽、游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造了避敌的良好条件。保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湿地的国际保护

1.保护湿地的国际公约――《拉姆萨尔公约》

湿地确实是国际财富,各国政府协作对之进行保护是必要的。良好的湿地生境依赖供给它的水的质量和数量来维持的。湿地是脆弱的,极易受到影响。在湿地内生存的动物种类是迁徙种类,它们需要国际上协作起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拉姆萨尔公约》是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订的。该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以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和它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公约宗旨就是承认我们人类同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护并加以充分利用其资源。目前,《湿地公约》已从最初的十几个缔约国发展到现在的80多个国家,各国列入《湿地公约》名录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已达到648个,总面积4300多万公顷。该公约规定的保护范围也从起初单一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扩大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并大力提倡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因此,《湿地公约》作为一个国际间的由各国政府缔结的组织,正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拉姆萨尔公约》是旨在全世界参与的第一个保护条约,也是第一个只涉及生境的条约。非洲公约和西半球公约等早期条约,尽管也包含了保护生境的规定,但它们的重点仍在物种保护上。《拉姆萨尔公约》倾向于“合理利用”的政策,因此,它非常符合现代社会持续发展概念,这比绝对保护概念更容易接受。为此《拉姆萨尔公约》要求成员国履行为了合理利用本国湿地资源而制定的计划。湿地合理利用,即不仅是保护自然,而且还包括持续开发利用。在某些开发规划中,公开承认保护湿地生物学特征的重要性,与传统相比,无疑是重大的进展。

2.拉美国家对湿地的保护

美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湿地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和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的国家。无论在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避难所),还是在城市的市区、郊野公园、海边等地,野生动物随处可见,天鹅、野鸭、大雁、骨顶鸡、白鹭等水禽成群取食、求偶、繁殖;数以百计的海豹集聚海边岩石,使我们感触更深的是在城市居民院内、人工湖中、绿地上松鼠、野鸭、大雁、鹿等“旁若无人”,自由活动。在美国,国家有若干个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各州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法律法规,公民的法律意识很强,绝大多数人都能自觉遵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能打猎、不能钓鱼的规定对他们都有强大的约束力。对野生动物及其环境的保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地自觉自愿、大量涌现的群众志愿者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定期开会,提供有关湿地和野生动物的情况,研究保护对策,商讨环境教育问题,制订工作方案等等。对湿地和野生动物进行检测管理,实行宏观控制。通过卫星图来确定湿地方位和面积,并辅以地面和飞机调查,三者结合,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输入电脑。从绘制的图中和统计的数据很容易看出湿地面积的变化,动植物数量的消长情况,为制定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教育。他们把环境教育视为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生命线。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一样,他们曾在搞经济建设时,忽略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了大片的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繁殖地,导致了环境恶化。经过很长时间的保护,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资金,使已遭到破坏的湿地又重新得以恢复。美国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占用、开发破坏、认识、恢复、保护是值得我们深思借鉴的。现在,美国环境教育重要的是从儿童做起。在全美七个地区、五十个州和每一个湿地及野生动物管理机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都无一例外地把环境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和重点。不管是什么人,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是来者不拒,一概竭诚欢迎,热情接待,并进可能提供方便,分文不取。

美国与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共同签订了保护侯鸟协议,还同墨西哥、加拿大共同制订了《北美湿地管理和水禽保护计划》。各个协议都有若干项目,根据这些内容在国内外寻找合作伙伴保护湿地。

三、我国的湿地保护

1.保护现状

据《中国湿地》介绍,我国大约有湿地2500万公顷,包括1100万公顷沼泽、1200万公顷湖泊和210万公顷滩涂、盐沼地。湿地在全国各省均有分布,面积较多的有黑龙江占25.06%新疆占20.9%、占14.2%、江苏占7.49%、青海占4.31%内蒙古占4.19%。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少,耕地负荷中,不少易于开发的低洼湿地经过历代广大农民的努力,已经开发改造成耕地。据最近全国土壤普查分析,全国耕地约有756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0.2%。这些湿耕地的分布特点:以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区为主,分别占湿地面积的30.7%和24.5%,其它如华北区占21.6%,西南区占9.1%,华南区占6.5%,黄土高原区占3.9%,西北旱区占3.7%;中国湿地以平原湿耕地为主,占74.3%,丘陵山地占25.55%,高原占0.02%;季节性积涝湿耕地占71.8%,常年积涝占28.18%。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东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虽然已经建立各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30余处,但长期以来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研究水平低下,部门之间缺乏配合,资金严重不足,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沿海一带,经济发展迅速,盲目开发和占用湿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致使大片湿地在短短时间失去了,野生动物特别是大量水禽丧失了栖息环境,数量下降,甚至有些鸟呈濒危状态。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中国政府在保护湿地及其动植物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建立机构,划分自然保护区,制订各种自然保护法规和条例,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开展湿地研究和湿地动植物的考察,取得显著的效果,如建立重点湿地保护区37个,土地24万公顷。我国与WWF、AWB、UNEP、IUCN、ICF等国际组织在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湿地调查、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合作。认真执行了中日和中澳侯鸟保护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侯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并在重要水禽自然保护区内对中日、中澳共同保护的侯鸟进行了科学研究和保护。我国湿地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已为许多国际组织所赞许,有效第推动了我国的湿地保护事业。

总之,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鹤实验基地。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作为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的角度看,中国湿地在世界湿地及全球生物多样性、全球生态环境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存在不足及对策

中国现阶段对湿地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对一些濒危的有价值的物种进行了研究,如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子鳄,目前以在安徽省人工饲养繁殖成功。又如中国培育高产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湿地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而成。湿地保护还存在问题:(1)民众对湿地的各种功能和价值尚未缺乏全面了解,对湿地保护意义认识不足,意识不强。(2)立法不足,执法不严。就全国而言,国家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方面的法规或条例。对已颁布的法规,由于认识管理等原因,有些地方也未能很好地执行。(3)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许多急需开展的湿地保护工作尚未展开。已建的湿地保护区也由于经费等原因,管理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人员不足,素质较低,缺乏培训。(4)全国湿地资源家底不清。目前,尚未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现状不清,给湿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湿地资源要开发,因为不开发就不能创造新的价值。这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尤其重要,单纯保护的观点不符合国情,行不通,开发资源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开发和保护要相结合,因此,必须尽快制订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合理利用湿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现有的湿地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繁殖地。

根据我国湿地和生物资源及其管理状况,制定具有方针政策和法律效力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行动计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组织实施。特别失对那些不能建立自然保护区但又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不论其面积大小,要以法律的形式作出规定,确保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前提下,不再减少其面积。因此建议: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尽快编制一部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湿地保护属外部效益的工作,需要列入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责,制订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法保护湿地。当前,我国自然保护法规中还没有一项关于湿地保护的法规,因此,在湿地保护管理中无法可循,一些国家或地方批准的保护区由于产权或管理权限不清,经常受到侵犯而难于解决。另外,也要制订湿地保护的方针政策,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魁义.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湿地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湿地百科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第8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珠峰自然保护区,珠峰雪豹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跋涉在喜马拉雅绵延起伏的山脉上,寻觅着雪豹留下的踪迹

2014年5月,陈鹏举第一次来到这里参与了珠峰雪豹保护项目为期 14天的预调查工作。

半个月后,珠峰雪豹研究中心正式筹建招人,陈鹏举毫不犹豫地递交申请。“我一直以来对大型猫科动物非常感兴趣,虎、豹身体线条特别美,给人以力量,雪豹更是神秘的高原‘幽灵’,能有机会做深入研究,绝对不能错过。”陈鹏举说。

2014年6月,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珠峰雪豹保护中心正式成立,陈鹏举的申请被通过,他作为青年研修生正式加入珠峰雪豹保护中心,开始了他在珠峰两年多的雪豹研究与保护工作。

不少人眼里,雪豹是大型猫科动物中最具魅力的一种,目前主要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高山地区。这些地方往往人迹罕至,而且相当一部分位于国际边界线上。目前科学家只能粗略地根据栖息地面积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全世界约有 3500~7000只雪豹。

中国是雪豹最为重要的分布国,雪豹栖息地的60%均位于中国,范围从喜马拉雅北麓横跨青藏高原,一直绵延到帕米尔、天山、昆仑、阿尔泰、祁连山等地。喜马

陈鹏举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学院研究生,在珠峰雪豹保护中心进行两年多的雪豹深入研究。临近 10月23日国际雪豹日,本刊记者在北京林业大学采访了这位雪豹研究人

拉雅山脉是雪豹的重要栖息地,而该地区雪豹的相关调查从上世纪90年代后,就没有任何资料了。

在为期14天的预调查中,陈鹏举和同事们在珠峰自然保护区一个

3.4万平方公里的工作区域内,进行雪豹数量、生活状态、食物资源情况等方面的调研。14天行车2278公里,徒步166公里,在保护区内的4个位点,共发现雪豹足迹、粪便、刨痕、尿液和毛发等痕迹 293处,同时还在雪豹频繁活动点架设了44台红外相机。

预调查之后,基本确定了要进行保护的四个区域,也就是珠峰雪豹保护中心工作的重点区域。

巡山是个技术活儿

雪豹栖息地偏远、海拔高,喜欢独行,敏感机警,很难为人所见。为了寻找雪豹出没痕迹,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巡山”,去发现雪豹留下的脚印、刨痕、粪便等痕迹。

雪豹高冷的个性,也决定了它不走寻常路,珠峰山脊、倒七型沟谷,悬崖峭壁,岩羊走的极窄的小道,是它们最喜欢的,而这样的路只能徒步。陈鹏举简单概括,巡山就是“走走走,找找找”。但研究绝不是旅行,看看风景就完了。怎么走?走哪条路?怎么找才能更多地发现雪豹的行踪?都是学问。

20014年9月,陈鹏举又一次来到喜马拉雅山脉,回收预调查所布设的红外相机,结果发现, 2014年5月红外相机就拍到了喜马拉雅山中国这一侧第一张能够证明雪豹在此真实存在的照片。“这一天恰逢中秋节,这仿佛是冥冥中上天送给我们的一份中秋节礼物。我们都很兴奋,直到现在我还能说出那台相机的位置和编号。”陈鹏举说。

陈鹏举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得到雪豹出没的影像资料,跟他在祁连山一年的野外调查经验分不开。 2013年7月他去甘肃祁连山帮师姐做红外相机更换电池、取回资料卡等工作,那时候他就跟着当地向导学到了很多寻找雪豹的方法,比如看山体形状(特别陡峭的)等。另外,他之前在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的研究资料中对雪豹生活习性做的了解,实验室里面帮大师兄做过的雪豹粪便分析工作,都给发现雪豹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陈鹏举认为,野外研究最重要的是观察,“得学会观察、懂得观察、善于观察。我在野外非常敏感,听到石头动的声音就会反应,这是风刮的还是动物碰的?在山里随时都在关注哪里有岩羊在吃草,有几只”陈鹏举说。观察大自然是他的生活习惯,走在路上他会观察树池里面开了几朵小花,听到鸟叫会判断这是什么鸟,出游时听到野鸡叫别人没反应他就能准确判断,野外那些“噪声”在他耳朵里面常常变成了有用的信息。

在野外,动物种类很多,怎么去分辨雪豹留下的痕迹呢?“首先了解这个区域生活几种大型动物,比如狼、猞猁、雪豹,它们的爪印和粪便看着相似,实际上是有区别的,狼的爪印是椭圆的,雪豹是圆的,狼的咬合能力特别强会把骨头吃进去,所以粪便里面含钙就特别多,在外界时间久了就会变白色。但雪豹不吃骨头,它的粪便时间久了也不会显白色。”陈鹏举介绍。

脚下是千米深渊

野外调查的危险和意外无处不在,特别是面对高冷的雪豹。“我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有时候有人问我你是从事什么行业的,我就直接说,做户外探险的。我是一个为了取数据不顾自己的人,因为取数据而冒生命危险的事情很多,因为这样的事情,我的向导劈头盖脸骂过我好多次,但是没办法,科研的担子在我身上,最难的路我也要走。”陈鹏举说。在寻找雪豹的路上,悬崖峭壁走多了,陈鹏举也练就了技高人胆大,但有一次永远也忘不了。

“那次真的很可怕,海拔5400米落差1000多米的山路,一边是流石一边是山涧。”陈鹏举激动地讲述起来。“第一次被两个向导搀扶着走,那是在特别陡峭的流石上走那种隐隐约约才能发现的道路,脚下就是千米深涧。走或不走都很纠结,走就要面临危险,不走,今天已经做的工作就不算数了。两难之下,转头就跟向导(向导是藏族,听不懂汉语)比划,走!现在想想,玩的真是心跳。当时走的每一步腿都在发抖,脚下的碎石都在往下掉。你不知道哪一脚踩不稳,就会跌倒甚至跌下去。走了十几米,额头和后背都渗出了汗,我喊住向导,向导回头看看我,瞬间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他向我微笑,并伸出了一只手。常年在外放牧,风水日晒,那双手已是老茧横生,但我那时真的感觉那只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手。我走在中间,前面一个向导,后面一个向导。我时而蹲下,时而用屁股蹭过去,有时候全靠他们二位的力量。不过短短百米的距离,却走出了生死的感觉。”

走过之后,他们发现那简直是另外一个世界。雪豹的痕迹几步一个,甚至发现了岩羊的尸体,是雪豹的密集生活区域,他们布设了红外相机。果不其然,在这里,雪豹、狼、岩羊的影像资料全部都有拍摄到。

自然调查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状况发生,比如常常会有红外线相

2014年5月27日,珠峰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线相机拍下的雪豹

机丢失等情况,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2016年8月雨水特别多,对环境的影响不说了,给研究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为了了解雪豹种群密度布设的 120多台红外线相机,被冲走了十多台”。陈鹏举介绍。

见到真身

2015年11月,陈鹏举和同事第一次见到了雪豹的真身。他说:“这已经非常幸运了,有些当地的牧民一辈子也就见到两三次。研究者也经常是五六年一次都见不到。”陈鹏举总共见到雪豹 3次。2015年见到 2次,2016年又见到一次。

谈起第一次见到雪豹,陈鹏举现在还很激动:“是三只,一个雪豹妈妈带着两只幼豹。”“那天傍晚,当地人说去那里可能会找到雪豹我们就又出发了,就在一条公路上,两边都是非常陡峭的山,我们慢慢开车来回巡视。两只小豹很快穿过公路跑到另一边山上,母豹就在这边一直徘徊。我们赶紧拍视频,大约 5分钟时间,母豹就趴在石头上观察,等着我们离开,因为担心小豹没有母豹的保护会有危险,我们很快就走了。这段珍贵的视频后来在央视播出。”

China Campus49

旅大学

2016年那一次更巧,临出发时候陈鹏举还跟拉巴科长(保护区管理局的一个科长,有别的事情当天没办法一起巡山)开玩笑说:“有强烈电波向我发送信号,今天走的这条路一定能见到雪豹,你可别后悔哦!”那天他跟一个向导两人走路进山,走进去很远正有点疲惫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雪豹在休息,距离只有 5米!

发现雪豹让他们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点的范围也从三四条沟扩大到20条沟,面积逐步扩大,现在扩大到四个村500平方公里。

发现是为了保护

雪豹是顶级捕食者,在高海拔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气候变化,雪线上升,人的触角无处不在,这些都压缩着雪豹的生存空间。了解清楚雪豹生活状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然而保护又不仅仅只从生态学角度。必须把动物生存、人的生活、政策的影响融合在一起去思考。

陈鹏举和同事们在了解雪豹

2016年2月,刚过了悬崖,陈鹏举与两名向导合影,身后的雪山和脚下的悬崖是他们工作最好见证者

生存状态的同时,还去了解当地人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他得知,当地人主要信奉藏传佛教,雪豹在藏传佛教被认为是神灵的化身,所以他们对雪豹捕食家畜其实有一定的容忍。但如果狼吃了羊,当地牧民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态度。自然过程是相互依存的,保护雪豹同时他们还在思考:如何去保护狼、猞猁、旱獭等其他动物。

到底用什么方式保护才是对的呢?“我们再怎么研究也是外来人,只有当我们了解当地风俗、当地文化、当地环境的情况下拿出适合当地的措施去保护,那才能最大可能地产生成效。”陈鹏举说。

在了解当地人对野生动物的态度和村民需要的基础上,珠峰雪豹保护中心采取的方式是以投入换保护:选四个点,每个点投入几万块钱,帮村民做一些他们真正希望做的事情,然后告诉他们怎样去保护野生动物,遇到什么情况该去怎么处理,不要去伤害它们、不要去打击它们。

“比如我们在一个村子修了一条两公里长的路,这条路既是他们去朝圣,也是去农田的必经之路,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这样村民既有热情保护这条路又有热情去保护野生动物。”陈鹏举认为这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他们还在另外一个村子修了三座桥,让村民更容易到达放牧区。

当地的野驴、藏原羚在春天的时候可能会去吃村民的青稞苗,他们希望把农田围起来,当地政府同意了,在保护区分局帮助下,给村民修了围栏。但修围栏保护了草场同时又给野生动物造成困扰。陈鹏举说,前两天刚收到保护区的人发来野驴被围栏困住,后蹄被围栏缠断的照片。

第9篇:动物保护最重要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河口湿地;鸟类;晋江

中图分类号:Q9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11-0056-04

1 引 言

晋江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依山临海,东北连泉州湾,东接石狮市,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南与金门岛仅一水之隔,西和西北与南安市接壤,北邻泉州市丰泽区,位于北纬24°30′43″~24°54′00″,东经118°24′12″~118°46′42″之间,东西距离37km,南北长达42km,全市土地总面积665km2。

2001~2008年,晋江市多次组织对晋江河口沿岸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调查这个地区有鸟类13目33科123种。本文对晋江河口湿地的123种鸟类进行分类、分析,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及湿地鸟类威胁因素,提出保护措施。

2 晋江河口沿岸自然概况

晋江河口湿地面积占晋江土地总面积25.64%,是泉州湾河口的重要组成部份。土壤为非地带性的隐域性潮土土类和盐土土类,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21℃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911.7~1231.0mm之间,海岸线长达114.7 km,有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等重要河湾,属滨海平原海岸类型,潮间带5m以下,地下水质为矿化度小于1g/L的中性水,浮游生物繁茂,是鱼、虾、蟹、贝类生殖繁衍的天然场所。

由于具有河口湾、湿地、滩涂、海岛、大洋五大生态系统,生物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据初步调查,主要分布的生物物种有:蕨类植物有9科10属10种;裸子植物8科16属19种;被子植物有86科260属454种;药用植物有沙参、杭菊、甜叶菊、玉文、生地、百合、川弓、玫瑰茄、芡实、芦荟、金银花、一见喜等12种;花卉品种400多种;水生植物有秋茄、水浮莲、日本水仙、红萍、细绿萍和藻类等;昆虫类57科101种;鱼类78科240种;各类水生动物44种。

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充沛的咸淡水资源,宽阔的沼泽滩涂,丰足的食物资源,使晋江河口湿地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繁殖地和停歇地。鸟类资源是晋江河口湿地野生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类群,具有种类多、数量大、受重点保护种类较多的特点。

3 鸟类的分布和生境调查

从2001年开始,晋江市河口沿岸的鸟类资源展开调查,调查范围按行政区分为青阳镇、陈棣镇、池店镇、安海镇、磁灶镇、内坑镇、紫帽镇、东石镇、永和镇、罗山镇、英林镇、金井镇、龙湖镇、深沪镇、西滨镇和良种场等16处。包括上述各镇在内,整个晋江市范围都有记录的鸟类有戴胜、普通翠鸟、喜鹊、斑鸫、家燕、家麻雀、树麻雀、白n_、白鹭等9种。这些种有水鸟的优势种,也有陆鸟的优势种。

在海洋河口水面和潮间带(泥、沙、石砾)生存的鸟类,记录的有57种,在池塘和垦区沼泽栖息的鸟类,记录的有44种,在城镇田园和乡村生存的鸟类有51种,在山林生存的鸟类有77种。123种鸟中,鹊鸲、家燕、家麻雀、田鹨和白腰文鸟在上述4类生境中都有记录(详见表1)。

水鸟42种,包括鸭科4种、翠鸟科1种、翡翠科1种、鱼狗科2种、秧鸡科6种、丘鹬科9种、a科3种、鸥科6种、Gf科1种、鲣鸟科1种、鹭科6种、潜鸟科1种、鹱科1种。81种陆鸟中,鹰等陆鸟也兼吃水中生物,白n_等也经常在海边觅食滩涂的小型无脊椎动物。

4 晋江河口鸟类的珍稀濒危性

4.1 拥有多种珍稀濒危鸟类

晋江河口及湾畔海岸带拥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体现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珍稀濒危性。在123种

鸟类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03)附录的共有23种,其中属附录Ⅰ的2种、附录Ⅱ的17种、附录Ⅲ的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88)的有Ⅱ级保护25种。此外,属于国家保护的有效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98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6种,一般保护鸟类82种。

4.2 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候鸟

晋江河口鸟类特别是湿地鸟类中,大多数属于长距离跨国迁徙的候鸟,候鸟的多样性保护,由于需要开展国际合作而深受国际社会重视。晋江的鸟类特别是晋江河口湿地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其中,“中日协定”保护候鸟有39种,占“中日协定”保护候鸟总数的17.1 %,“中澳协定”保护候鸟有15种,占“中澳协定”保护候鸟总数的18.5%。

总体来说,晋江在泉州地区属于珍稀濒危野生鸟类资源分布比较丰富地区。但是,部分珍稀濒危物种仍然较为罕见,有的几乎没有踪迹,仅可从历史资料或标本中找到记录,整体上资源的脆弱性较明显,急需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

5 鸟类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因素

5.1 围垦

期间曾一度地把晋江陈埭河口滩涂修堤坝围垦用作农业综合开发,其结果是,由于缺少沼泽湿地,海水入侵,加大了地下水含盐量,使200hm2围垦的耕地变成盐荒地,蛏苗埕地的潮区长度变短,堵塞了许多鱼类的回游通道,破坏水生生物栖息、繁殖的生境,造成大量物种濒危。

5.2 乱捕滥猎

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不够,非法对森林中的兽类、鸟类、蛇类等野生动物进行捕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海洋、滩涂、淡水、湖泊的鱼类及水生生物的过量捕捞,造成浅海区沿岸和湖泊的经济鱼类和水生生物资源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出现衰退。

5.3 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工业的发展,其污水大量排放水域,污染物排进大气中,加之农业使用农药,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野生动物遭毒害,很多生物物种消失。

5.4 栖息地减少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飞速发展,飞机场、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都在晋江落户,大量征占用林地,使原本是鸟类的栖息地都被破坏。特别是飞机场为了飞行净空安全,出现驱鸟、捕鸟的现象,致使机场周边鸟类数量急剧下降。

6 对鸟类资源的保护措施

6.1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通过公众保护意识的提高,转变其资源利用的观念,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鸟类资源。

6.2 规划保护地带,创建良好栖息环境

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进程,特别是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力度,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同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污染,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工业废气废水排放污染,为鸟类构建良好的繁衍栖息环境。

6.3 建立鸟类监测站点,加强鸟类资源监测

在一些重要地区建立鸟类监测站,在鸟类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鸟类的迁徙进行重点观察,对鸟类主要繁衍栖息地区进行资源监测,并开展鸟类研究,针对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变化情况,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作为观鸟点开展生态旅游。

6.4 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投入

开展对鸟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鸟类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重点研究,为保护鸟类和科学利用打下规划基础。建立相应执法队伍,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查处。

6.5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保护措施

充分运用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日常管护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对人为破坏活动坚决予以打击。建议尽快制定国家保护湿地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保护湿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