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发表经济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表经济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表经济研究

第1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商标产权 商标权纠纷 法经济学 商标权许可使用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全国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机制,中国加入该组织以后,更加深入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观念,并逐渐将其渗入人心,同时,对各行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了立法上的保护。由于与商标权相关的群体很多,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和销售者,因此,政府的立法需要不断根据各个利益全体的需求以及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商标的存在能够使消费者减少其搜寻的成本,为整个消费者群体和生产者群体均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如果商标权的界定不明确将会在商业界引起极为强烈的争议。在引起争议的同时,需要对该争议进行解决,涉及到商标权维护的问题,商标权关系到权利的问题,因此必须依附法学以及经济学的理论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具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一、商标概况

(一)商标的内涵

对商标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理解商标的含义。其具体含义为:上表示某商品或服务表明是某具体个人或则企业所生产或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显性标志。一般用以证明商品或者服务所产的地点、制造的方法、使用的原料以及质量标准,包括字母、文字、图案、声音等多种形式,同时必须经过正规的渠道进行注册方能够使用。

商标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基本原理,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上边应该是将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相互联系的一种有效符号,可以令消费者通过该符号进行商品的快速挑选,令生产者通过该符号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宣传,增加其销售量。先进的同类产品众多,若能够抢得先机,争取到商标的注册权,将能够抢先对商品进行宣传,抢占商品市场。在此竞争激烈的过程中,便会出现商标被侵权、假冒的情况,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

(二)商标的功能

商标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能够将获取商标的产品与同类商品进行区分,表明其服务或者商品的产地、用料、日期等,向消费者显示了其合法性以及安全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商标能够利用低成本向消费者传递其拥有的相关信息,令消费者在诸多的竞争产品当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挑选需要的商品。若商标足够优秀,则能够为商家赢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使其收获更多的利益。

二、商标权内涵经济学分析

(一)商标权经济学内涵

商标权是每个企业或者个人所拥有的无形的知识产权,即商标注册人、使用人或者企业法人对所申请的商标拥有专用权。该商标专用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允许他人进行侵害,包括使用、处分、收益和续展等。

从产权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商标权与有形的知识产权不同,对其进行衡量、界定和保护的程序更加繁琐。由于商标的特殊性,是商标注册人通过我们常用的语言知识当中所选择出的特殊符号,经过注册后具有了相应的法律保护,是自身不会受到权利的侵犯。在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分解为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以及处置权,在使用当中为商家增加声誉,并能够进行增殖。

(二)商标权界定

商标与其他一般的物品是不相同的,具有其专有的属性,因而,商标权的界定应该根据其专有的属性进行界定。

第一,商标权的专有性。商标权是申请者和使用者专有的,可以说商标权具有垄断性和独占性,若非商标权合法拥有者同意,任何人不允许对其商标进行冒用和伪造。第二,商标权的时间性。该时间性亦可以表达为时效性。商标权并不是永久有效的,而是具有一定时间的实效限制,因此,商标权持有人的专属所有权才能够收到法律的保护。一般,我国的商标权有效期限为十年,在超过十年期限后,该商标权利便会被终止。第三,商标权的地域性。商标权的使用受到地域的限制,在我国申请的商标权不能在国外进行使用,国外对该商标权亦不予承认。若要实现商品的跨国界生产,则需要在生产国进行商标的申请,如此,方能受到该国法律的保护。第四,商标的转让性。商标虽然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产权,但依然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转让。但是,现今学术界存在一种争议,对商品的生产配方是佛普应该跟随商标权一同进行转让,该问题仍在探讨当中。

(三)商标权获取

现今世界上对商标权的获取方式界定为三种,分别为注册制、“先占原则”、注册制与“先占原则”相互结合。

商标权的注册制类似于专利以及版权的申请制度。而“先占原则”使用的方位比较少,只在野生保护区当中野生动物的保护,或者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开采当中需要用到该原则。另外,第三种方式可以在注册商标的同时实行“先占”,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实行的便是该方式。

三、国内商标权纠纷问题研究现状

(一)商标权纠纷问题概述

商标产权的纠纷问题目前可以分为主要的两大方面,一是商标产权的假冒、仿冒等问题,一是商标权在许可使用时期面临的权利纠纷问题。

(二)仿冒和假冒商标问题

仿冒和价盲商标属于商标的侵权问题,一般表现为在商品经营当中所使用的商标,是其他商户应经进行注册过的商标,或者使用的商标与其他商家所使用的商标极为相近。一般包括四种形式:第一,销售同一种商品,使用他人正在使用或使用过的商标;第二,销售同一种商品,并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其商标或极为相近的商标;第三,销售类似的商品,使用他人正在使用或使用过的商标;第四,销售类似商品,使用于他人商标性类似的商标。其中,第一种为假冒商标,其余为仿冒商标。

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确认需要两条必备条件。第一,进行假冒或者仿冒的商家必须是未经过商标权真正拥有者的同意,确定其为擅自进行伪造或者假冒。第二,商标权真正持有人确定通过仿冒或者假冒商标行为受到了利益上的侵害。在具备上述两种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

(三)商标权许可使用中的权利纠纷问题

特许经营在十九世纪中期便已经产生,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现今,特许经营已经成为成为了各个行业当中比较重要的经营模式,同时亦进入了“第二代特许经营”的时代。其中,商标权的许可占据了特许经营产业中各类知识产权的第一位。

商业权是商业当中最重要的无形知识产权,对整个商业的商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商业的商誉会随商标权的升值而增强,因为商标权会为商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在商标权许可使用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权利纠纷问题。例如,商标权在特许使用时期,签订合约的双方对商标许可使用权分配不均,因而产生利益上的纠纷。或者商标在其持有人手中遭受了贬值,其持有人对其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

(四)国内商标权纠纷问题现状

商品产权纠纷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竞争激烈所必然发生的问题。截止2013年,我国商业商标注册申请已经达到了1060万件,因此,我国必须加大对商标权等无形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我国现今的商标假冒、仿冒案件特点为:第一,商标侵权的范围逐渐开始扩大。对商品进行假冒可以是其商家扩大一定的生产规模,特别是对知名商标进行冒用,可以使其商品具有更高的销售量,使商家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无论是个体或是私营,甚至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均产生了假冒商标的现象。第二,商标假冒、仿冒产品向更加高端的产品发展。高端的产品其林润比较大,能够在假冒当中榨取更高的经济价值。第三,商家假冒商标额技艺越来越先进。先进的假冒伪劣商品繁多,其商标伪造技术已经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为真正商标拥有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商标权纠纷问题法经济学分析

(一)商标侵权问题经济学分析

(1)商标侵权行为产生的原因。商标的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仿冒、假冒等行为,因为经济学当中认为经济人应该以利益最大化为商业目标,因此,在商标侵权行为当中最根本的便是商家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产生侵权行为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信息不能够对称。一方面,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另一方面商标真正持有者和假冒、仿冒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第二,存在大量的“搭便车”行为。商标的真正持有者进行了商标的合法申请,为其他商家做了“嫁衣”。

(2)商标侵权行为对经济市场产生的影响。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购买了假冒商标的商品,其质量将会大大不如真正商标持有者所生产的商品。消费者在发现该问题后便会在众多仿冒的商标当中寻找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商品,浪费了消费者时间和金钱。对真实商标持有者而言,仿冒的商标会为其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会损坏一个知名商标在商业当中的信誉。对整个经济市场环境而言,影响了整个经济市场商品的正常销售,有损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商标权许可使用中权利纠纷问题经济学分析

商标权许可使用合约存在不完整性。首先,经济市场的商品繁杂,并且不可预测,所有参与经营的商家俊不可能将商标的许可使用合约想得太远,并根据预测制定相应的计划。其次,假使商家做出了相应的计划,但是商标的可使用合约需要与他人进行合约的签订,但是签约的双方很难根据各自的计划达成共识,并将其融入到合约当中。最后,即便是制定了计划,签订双方意见能够达成一致,但是在和玉当中仍然很难将出现纠纷等问题详细纳入合约当中。

五、商标产权纠纷问题的完善解决对策

(一)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产生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商标合法持有人和仿冒、假冒者之间。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滞后性损失,公分商标真正持有人需要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完整的、高效的信息平台,在商标注册成功后,第一时间便将其消息进行公布,同时要及时进行更新。

(二)增加查处概率,提高商标侵权的成本

商家进行侵权行为主要是通过商标的侵权可以获得更加高的经济效益,著名的商标更可以为其带来巨大的利润。若增加商标侵权的成本,从法律上对该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并加大整个商业市场商标侵权的查处力度,仅能够令侵权的商家有所忌惮,减少商标侵权的概率。

(三)规划商标使用的权利范围,明确增值收益分配

商标许可使用纠纷案件众多,但是我国目前的商标法对商标许可人和被许可人的全力维护不同,较倾向于权利许可人,导致商标被许可人在付出了人、投资后却收获不到利益。因此需要对商标许可人与被许可人的权利进行划分,对其增值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

综上所述,商标产权纠纷问题主要包含的便是商标的仿冒、假冒等侵权问题和商标在许可使用当中出现的权利纠纷问题。商标权涉及到了法学和经济学,因此在解决商标产权纠纷问题时,应该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条规,对商标权进行维护,保护消费者、销售者以及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奉晓政.虚假诉讼的法经济学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4,(04).

[2]刘燕.论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认定的标准及原则[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吴翔,苏雨桐.商标显著性再读―以“双十一”商标之争为例[J].中华商标,2015,(01).

[4]黄细江.论商标使用与诚实信用原则―“荣华月饼”与“海尔”两案矛盾判决引发的思考[J].中华商标,2015,(01).

[5]薛明华.商标显著性和知名度在近似商标判断中的运用―以“淘宝”维权案为例[J].中华商标,2015,(01).

[6]杨巧.商标法上公有领域的保护―对“双十一”商标合法性的质疑[J].中华商标,2015,(01).

第2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 竞技表演市场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BA和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的举办迈出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对部分大学生联赛的决赛进行了转播,提高了高校体育的影响,促进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如清华大学组建的跳水俱乐部,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同济大学组建的手球俱乐部并都分别挤进了全国联赛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名帅”金志扬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打进了职业足球联赛,开创了职业教练进军高校体育的先河。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承担了部分奥运项目的比赛;2009年全运会,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也承办了部分项目的比赛。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竞技表演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站在全局的角度,国内没有几所院校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受体制限制,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基本靠学校教育经费拨款。由于运动水平低,观赏价值不高,像国外高校那种靠门票和电视转播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他赞助也有限。据调查,近几年高校的足球、篮球联赛的门票低至几元一张,甚至免费观看,观众的上座率也非常低,这限制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赛事组织运作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体育竞技经营人才的人数少且素质偏低,学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组办各类比赛时工作安排不周全,没有充分地与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高校在承办运动会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比赛顺利开闭幕,甚至敷衍了事,而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正是中美高校体育竞技市场最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异常冷清除了与组织承办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吸引观众,从而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同时学校运动队和观众交流太少,很难使观众成为自己拥趸。

(三)主要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有限,对体育的热情不够。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高校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除了少数兼职的大学生外,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体育的热情不够,给开发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带来了难题。

(四)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除了单纯的打广告,就只有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

二、发展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思路及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尚未触及的一个,我国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部分高校高水平队的组建,招生运作以及比赛的举办均受制于教育部、体育局和学校等行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竞技体育的管办分离,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才能培育、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开放程度较低,从每年的CUBA可以看出,联赛基本上是完全针对大学生,比赛在大学举行,电视很少转播,造成大学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基本与社会脱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影响,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必要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上做一些协会演出,促进彼此交流。另外,在不影响高校运动队学习的情况下,校际间应加强交流,制定相应的队员交换及转会机制,以求共同繁荣。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优势互补,一方面达到企业宣传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运动队有效解决经费问题。

(三)提高高校竞技比赛质量,增强比赛观赏性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提供的是体育竞赛产品,因此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使球员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好习惯;打破地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转会机制和选秀机制使各队的实力相当;重视后备人才开发,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观赏性;改进比赛规则,鼓励学生运动员个人表演,采用先进的战术打法,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

(四)以大学生为核心,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学生是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需求主体,培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要改善供给体系,更要完善需求体系,学生应被置于核心单位。首先,在发展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球迷至上”的观念,宗旨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观赏性竞技娱乐产品。其次,在联赛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强调球迷参与,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球迷组织的代表参与联赛组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最后,要倡导并实践“取悦球迷”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球迷服务机构,明确高校运动员为社区服务和为球迷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球迷对高校体育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编者.2008-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第3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国际物流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大生产、大流通、大贸易、大循环的经济格局逐步形成,与世界经济接轨、与国际惯例同步是物流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各国物流的标准无疑需要与国际一致,不能违背国际统一标准。如果一意孤行,最终将作茧自缚。此外,物流标准化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在各国物流发展初期就把标准化工作抓好,防患于未然,对各国物流业以及世界物流业的长远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国际物流标准化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全球贸易的保障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所有的国际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所以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衔接,在本国物流管理发展初期就力求使本国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若不如此,不但会加大国际交往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就很高的关税及运费基础上又会增加因标准化不统一所造成的效益损失,使外贸成本增加。同时,在运输、包装、装卸、仓储、信息,甚至资金结算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实现国际物流标准统一化,能够打破各国或地区标准不统一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加速国际贸易的物流过程。

1.2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

物流标准化可以为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在生产、仓储、销售、消费等环节间的流动提供最有效的衔接方式和手段,可以使企业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物流效益,如运输、装卸搬运的时间节约,中间环节的压缩以及所带来的货差货损的减少,仓储货物周转加快、库存降低、仓储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等。

1.3 国际物流标准化是促进世界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由于经济的不同步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物流发展的水平并不一致。对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进行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各个国家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在此时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国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新的物流技术、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方法等在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同步推广,同时能够快速推进世界各国整体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水平提高。

2 国际物流标准化的现状

随着贸易的国际化,标准也日趋国际化。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标准,已经成为WTO对各成员国的要求。物流标准化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全物流系统的贯通,提高物流效率。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有两大标准化体系是ISO和EAN.UCC。

2.1 ISO

目前,ISO/IEC下设了多个物流标准化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全球的物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经制定了200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基础模数、物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在ISO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2 000条左右,其中运输181条、包装42条、流通2条、仓储93条、配送53条、信息1 605条。

2.2 EAN.UCC

EAN就是管理除北美以外的对货物、运输、服务和位置进行唯一有效编码并推动其应用的国际组织,是国际上从事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要国际组织,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是北美地区与EAN对应的组织。近两年来,两个组织加强合作,达成了EAN.UCC联盟,以共同管理和推广EAN.UCC系统,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物流信息标准化。

2.3 发达国家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先进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EDI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的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美国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物流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出了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EDI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1 200余条,其中运输91条,包装314条,装卸8条,流通33条,仓储487条,配送121条,信息123条。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ISO/TC104、 ISO/TC122、ISO/TC154管理、商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JIS)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它们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400余条,其中运输24条、包装29条、流通4条、仓储38条、配送20条、信息302条。

3 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对策

世界各国物流标准化步伐不一或者物流标准不统一,都将严重影响全球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生产、全球采购、全球营销等都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必要目标,为了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各国物流与国际物流的顺利接轨,增强本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物流标准化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从根本上在国际范围内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问题,推动世界物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3.1 政府部门高度视物流标准化研究、制定和推广工作

一方面要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及时研究和制定物流相关标准,尽快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和规范国内物流发展并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积极推广与应用国家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强《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物流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增强企业执行、贯彻物流标准的自觉性。

3.2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现象,切断了物流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利于高效率的多式联运体系的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协同工作,不利于物流标准化建设,所以必须加大流通体制改革。

(1)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目前我国陆路、水路、航空、邮政归属不同部门管理,严重阻碍了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应当成立大交通综合协调机构,打破运输部门的横向割据和部门利益,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调整基础设施,整合运输资源。

(2)加快推进陆路、水路、航空、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竞争格局,提高其市场竞争意识。

(3)推进仓储管理体制改革,要弱化仓储部门管理,打破条块分割,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3 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

物流标准化的核心任务是为不同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也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先进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等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将原属于不同行业部门、不同产业领域的,运作体系相对独立的节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整个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要加强国际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及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包括商品信息在内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条码化和信息采集自动化。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物流速度。

3.4 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

要形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中寻找一个基点,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物流的主导形式,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基于物流基础模数的物流设施的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基础,物流设施标准化的基础是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衔接、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就有了依据。

3.5 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应与国际接轨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我国在促进和推动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既能加快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建设步伐,也不失为与国际物流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靳伟.最新物流讲座[M].北京:中国物资版社,2003

第4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冻结法凿井;快速施工;普通钻爆法

引言

冻结法凿井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冻土进入开挖荒径,导致人工掘进施工难度大,施工进度慢,劳动强度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而冻结段普通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效率问题,有效保证现场生产进度。

1 施工概况

某矿副井井筒设计净直径Φ7.5m,井深1000.7m。冻结深度725m,表土段厚536.65m。井筒施工掘砌至冻结段外壁绝对标高-443.75m处时,每模循环时间超过67小时。根据现场对井帮温度及冻土入荒实测数据分析,该段井壁井帮温度达到-16℃以上,井筒已完全冻实。拟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替代人工掘进施工。

2 爆破参数及爆破方式

2.1 爆破参数

冻结段普通法爆破参数表

冻结段普通法预期爆破效果表

2.2 爆破方式

使用直眼掏槽,中深孔光面爆破。每循环放炮、出矸时间控制在16个小时左右,正规循环时间不超过40小时。

3 配套设施

采用FBD-8.11伞钻打眼、配备Φ49mm麻花钻杆、Φ55mm金刚石钻头钻眼,CX55小型挖掘机及中心回转抓岩机装岩、出矸。

4 保证措施

(1)严格按照爆破图表标定眼位开眼。(2)严格控制钎子偏斜和炮眼深度,以保证各炮眼之间的平行度。(3)掌握当前阶段冻结管的偏斜状况,控制周边眼成孔角度。(4)放炮期间严格控制盐水管路关闭与开启,并观测盐水漏失情况。

5 问题与处理

爆破期间炸药受低温以及炮眼中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乳化炸药的静压减敏从而导致拒爆现象频现,致使无法达到预期爆破效果,施工过程中采用如下措施,成功解决拒爆问题,取得良好效果。(1)将炸药放入PVC管内后再放入炮眼利用PVC管隔绝炸药与外界接触。(2)在地面利用温水对炸药进行加温,运送炸药过程中使用棉被保温。(3)缩短炸药在炮眼内的停留时间。

参考文献

第5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一、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概述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市场竞争工具,但其在市场竞中到底是什么却基本无人知晓,不利于地理标志开发利用。地理标志是舶来的知识产权,我国及多个国际条约对其都有规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其地理标志下位概念,指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声誉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该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可上升为知识产权高度,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比较地理标志与品牌,不难发现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预设的市场竞争本质属性是品牌。唐•舒尔茨在《论品牌》一文中提到,品牌有真假之分,消费者知其名,且相信该品牌具有某种或某几种消费者看重的品牌属性才是真品牌。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并不只是一个名字或是象征,品牌表达了消费者对一个产品以及其性能的认知和感受,……建立强势品牌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消费者的偏好和忠诚。[1]据上述定义真品牌或者说强势品牌包含两大构面,一是可感知标志,二是消费者认知结果。比较地理标志定义不难发现,我国法律法规创造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概念也包括两大构面,一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二是产品品质、声誉或其他相关特征,前者是可感知标志,后者是消费者认知结果。由此可推知法律创设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真品牌。WTO于2013年在国外的一项问卷调查支持该论断,调查显示,有43.14%的消费人群知晓地理标志农产品,愿意花较同类商品较贵的价钱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问及其原因,多数肯定地理标志类产品品质1。但在中国消费者对地理标志认知度不高。利用百度做地理标志知名度调查,在其搜索引擎输入地理标志四个字,搜索结果显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63,000个”,输入中国地理标志网上商城,得到的显示结果是“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600个”。而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消费者熟悉的品牌名,如普洱茶、五粮液、可口可乐、汇源果汁、淘宝等,搜索结果都超过百万个。两相对比,显然地理标志知名度待于提升,说明相当部分中国消费者不了解地理标志,在市场竞争中我国地理标志只是一个准品牌,与法律预设有出入。

二、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为契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应将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置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广阔背景中,着眼于以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带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带活农村经济。真品牌对于消费者影响力显著,当今社会消费者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较高有能力与意愿购买品牌产品。众多调查显示,知名品牌与普通厂家的同款品牌,消费者在选购上较为倾向于知名品牌。对消费者有影响力的品牌还具备渠道影响力,它们既能说服渠道机构让其主动销售本企业产品,也能教育消费者让他们知晓、信任、乐于购买本企业产品,让他们向渠道要求进货,从而影响渠道让其代销本企业产品,显然真正的品牌意味着稳定的顾客群体,持续资金流与未来发展机会。如果中国农村有一大批具备渠道影响力和消费者影响力的品牌,微观层面上,农产品价格可以上扬;中观层面上,农产品、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将具备长足发展潜力;宏观层面上,农村经济就可以带活。然而,多数农民、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是竞争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力量过于弱小,既缺乏渠道影响力,又没有消费者影响力,直接创建自身品牌非常困难,没有实力在一个较为宽泛的市场中发挥影响力。这意味着他们的顾客群体难以扩大,销量有限;意味着他们在渠道控制与反控制冲突中常常处于下风,毫无定价能力,抗风险能力,需要突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世间万物皆有其生存之道,弱小如蝼蚁者抱团而行,可以啃噬整头大象,因而弱小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牌化策略与路径。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理论是协助塑造农产品品牌的手段。农产品地理标志实际上就是把松散的农户、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业企业在市场上团结起来的有效方式。同一地区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相同,其产品属性与质量也必相似,以地区背景为支撑,以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品牌,介入市场,不仅力量庞大,而且独特的品牌个性更容易鲜明完整凸现而出。正如西湖龙井并非一家企业所产,而是多家企业共同使用的地理标志,已经成为中国名牌,成为消费者认可的优质茶叶代名词。但是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如西湖龙井这般幸运,能够完全依靠该地区茶叶、茶农、茶厂、茶商的实力发展壮大,如果能有外力协助,譬如能够以品牌背书方式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影响与促进,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化会更加容易,农产品品牌化可能会更加顺利。因而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品牌化从而影响消费者与渠道获得稳定顾客群可能是多数农产品早期发展的最佳选择,农产品可以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品牌越过渠道商与顾客直接沟通,还可以借助产地地理标志广告等媒体在商场之外与顾客沟通,如能达到该境界农产品在市场上就具备了比较超然的地位,会逐步拥有自己稳定的顾客群体,持续现金流,慢慢地还可以在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之下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于我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尚不是真正的品牌,我国还必须重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通过建设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消费者认可产地地理标志农产品质,确保其形成独有的品牌效应,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稳步提升。

三、以品牌背书方式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农产品品牌化

第6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1标准国际化发展对石油产业的影响

(1)国际化石油企业的竞争日益演化为各个国家相应的公司、集团之间的权利、财富的竞争与摩擦。众所周知,目前全球经济正在以高科技的发展为契机,以跨国公司为其相应的载体,努力进行调整与创新。无疑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会更加紧密频繁的进行巧妙的结合与联系,所以,要如果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与经济实力,就主要在于这些个大公司、集团间的实力竞争上。

(2)就目前国际形势来看,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力将是跨国石油企业的主导性竞争。就全球石油产业来讲,石油资源在地理的分布上极其的不均匀,而且,由于产品的标准和产业资金等问题,此时跨国化的石油公司就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显得尤其特殊。长期以来,由于市场油价持续走低,而企业对石油的勘察却少之又少,这就对石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巨大冲击,于是,各国际石油公司合并成了大势所趋,但是这些年来,大型的石油公司的经济增长方式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革,过去通常都是单纯靠投资规模扩张,以此获利。现在却是通过资产并购来进行低成本的获利。

(3)全球石油市场壁垒依然大量的存在。早期被人们提出来的“石油资源枯竭论”曾引起世界石油界很大轰动,如今时过境迁,按目前状况来看,截止2020年世界石油供给还基本上能保持平衡,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乐观,因为石油资源分布极其的不均匀,而中国所拥有的不是很多,所以这必将使我国的石油市场向国际化发展。然而,我们得清醒的知道通往世界石油市场的路却并不是那么通畅,一方面,拥有大量石油企业的国家有利的竞争结构会对其他相应的跨国公司的加入产生直接的威胁,另外,该国政府可能采取相应的政策、技术指标等都可能对将要进入该企业的公司造成不利。加之几年来每个国家对石油大量的需求,对中国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由此不难看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形成,石油标准国际化发展必将是一场难打的硬仗。

2标准化的目的

2.1统一化

标准化的实质即是统一化,目的是为了规范全球的生产技术,而标准化是为了建立最佳的秩序,从而实现全球石油市场效益最大化。

2.2互换性

制造商可以生产尺寸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零部件,用以统一替换装于不同产品中的零部件,其中又包括:尺寸互换(如规定直径、尺寸公差相等的钉螺母互换)、功能互换(如电动机、规定电压和功率)。

2.3模块化

具有独立功能的组件或部件称为模块,成套产品具有多功能性都是由多个模块来共同完成的,模块在结构上能够通用,可互换用于不同产品系列的零部件上。

2.4系列化

用最少的品种,供给大部分机械的需要,采用IS0/R3标准来降低产品的等级,实现经济实惠的产品利用,完全可以根据产品利用率来调整生产数量。

2.5简单化

标准化是为实现产品品种简单化服务的,用标准使得人类生活变得简单化,最简单的方法有互换性、系列化、模块化。

2.6安全性

一切为安全服务,标准化也不例外,安全第一,它包括持久性、可靠性、无毒性,确保工作人员在生产中不受伤害。

2.7专业化与成套性

石油企业制造厂包括两种生产模式,一是大而齐全,什么产品都在一个厂生产,譬如前苏联钻采设备制造厂,另外是配件在各个专业化厂生产,得到的再产品提供给专门的成套设备厂统一组装,目前很多国家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2.8科学性和先进性

为了提高标准化车间的工作效率,能第一时间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的生产线,不断的增加高端科技元素,以达到国际化的先进、科学性,标准化不仅要求适应当前科技经济的发展,还要对未来的发展有领引作用,最终目的为节约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石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与此同时减少废品,那里通过各种改进缩短研发周期,以降低石油产品的成本和市场成本,进一步国际化的进程。

3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的优势

3.1拥有广阔的消费者和广大的石油消费市场

因为石油产品的需求量大,会对石油企业的竞争造成积极的影响。在往后长时间内,中国石化方面的很多产品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可观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消费大国,仅仅08年中国进口的原油量就达到1.79亿吨之多,其进口需求量超过二分之一。不难看出,我国石油不仅需求与供给间的差距有巨大矛盾,同时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然而巨大的需求又面临广阔的市场,鉴于此中国石油企业完全可以大力的开展国际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这种需求矛盾。

3.2人力、油气等资源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人力资源极其的丰富,所以在劳动力供给上有优势。中国的劳动力都能吃苦耐劳、所以毫无疑问,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3.3上游的勘探和开发有技术上的优势

这么多年来大量石油方面的专家的研究探索,中国石油企业的研发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程度的提高。现在,我国在勘探开发主体方面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油气地质论,在其他很多技术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4炼油能力在世界石油界遥遥领先

随着不断的探索发现,我国石油企业的炼油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

3.5拥有很好的外部环境

由于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为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口碑。那些石油资源国与我国几乎都有较好的外交,这对我国石油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很好的对外平台

4面对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1)实施规模经济战略。把大型的石油化企业规模化经营,根据合理的市场需求确定企业规模。

(2)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战略方便进行核心技术的交流,石油企业应该培养更多的复合型经营人才,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与跨文化管理理念。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优势,实现资源开发多元化、石油产品贸易多元化、石油产品品种多元化等。

(4)构建多层次战略联盟。a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建立联盟b与国外石油公司联盟c与国际投融资机构联盟。

(5)实施规模经济战略。

(6)建立灵敏高效的国际市场信息网络。5结语

第7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关键词: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营单位;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咨询法

中图分类号:S750;S718.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076-07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urban fores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index system of urban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ing with the management conditions of Guangzhou urban forest,the index system of urban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which contains 30 indicators at 3 levels was set up for forestry management unit based on target method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Key words: urban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forest management uni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在森林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林业发展模式。无疑,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林业的必然选择[1]。制定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是建立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国内外直接针对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在国际水平、国家水平、地区水平和森林经营单位4个层次上进行[2-6]。国际、国家和区域水平的标准指标体系只能是给出在森林经营活动中以及森林经营计划制定中需要考虑的方面,提供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逻辑框架[7]。标准指标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应该是经营单位水平的标准指标体系[8]。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来看,突破点是有关的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和定性的分析,很多都已经涉及到指标的具体量化处理方法和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同时都对具体的案例进行了研究[9-19]。但指标选择与定量化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如何全面科学地反映城市森林多方面的功能结构特征以及如何定量化反映不同方面的功能价值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一些指标尤其是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缺乏定量的系统数据资料,资料来源或统计口径不一。因此,研究以城市森林为对象的经营单位级的可持续经营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概况

广州市位于东经112°57′~114°3′,北纬22°26′~23°56′,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2012年广州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表明:全市总面积743 440 hm2,其中林业用地293 289.6 hm2,有林地278 679.1 hm2,林地利用率达95.02%。截至2012年底,广州市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49处,总规划面积达52 043.84 hm2,其中:国家级1处,面积9 182.7 hm2;省级7处,面积5 261.27 hm2;市县级41处,面积37 599.87 hm2,占广州市林地总面积的17.74%,基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不同层次森林公园相互协调发展的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体系。自然保护区共建有2处,总面积为8 914.79 hm2,其中省级7 054.36 hm2,市级1 860.4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04%。省直属国有林场建立有5处,共8 661.4 hm2,占林地总面积2.96%(表1)。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市县级森林公园中大夫山森林公园知名度较高,国有林场中大岭山林场面积较大,因此选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大岭山林场和大夫山森林公园这3个经营单位作为广州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研究案例。

1.2研究方法

专家咨询法是一个使专家集体在各个成员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对某一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看法的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指标的选定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专家:首先建立备选专家库,主要由3方面的专家组成:①广州市从事森林经理教学与科研的人员;②发表过类似的文章引用次数排在前十位的作者;③通过相关专家推荐。然后参照Delphi法确定专家选择标准:具备高级技术职称;从业年限至少5年;在所从事的领域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对森林经理、城市林业、林业经济和森林生态等相关领域较为了解。

2)确定专家人数:Delphi法的预测精度随参加人数增加而提高,但当参加人数接近15人时,进一步增加专家人数对预测精度影响不大[23]。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15~50人为宜,但考虑有些专家可能中途退出,因此应适当多预选一些专家。本研究选择30名专家进行Delphi法咨询(表2)。

3)确定评价指标: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初步拟出评估体系框架及指标,通过“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4个维度去咨询专家意见,保留均值x≥3且变异系数CV≤0.25的指标[11],进而最终确定广州市城市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轮专家调查于2013年7月4号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全国30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截至2013年9月1号共收到22名专家回邮件。第二轮专家调查共遴选了15名专家,2013年10月16号发放,截至2013年11月16日全部收回。2轮专家参与度分别为73.33%和100%。

2结果与分析

2.1第一轮专家咨询

2.1.1拟订评价指标体系草案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广州市城市森林实际情况,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测量性和综合性的6项基本原则,收集尽可能多到能够评价森林经营单位级的评价指标,形成第一轮广州市城市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草案(表3)。

2.1.2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与分析

将该指标体系框架发给30位专家。请各位专家对指标体系草案的合理性、评价指标的必要性进行评价判断,提出评价指标整合和补充意见。问卷共收到22位专家意见,第一轮专家回复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保护价值的森林面积”,“由生物廊道相连的保护区面积”,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单位没有意义,建议删除;“针阔混交林面积”和“人工林中混交林面积”都是表示树种结构,选择一个指标反应即可。“天然林面积比例”和“林分起源”含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可将“森林类型多样性指数”、“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天然林比率”、“针阔混交林面积比例”、“珍贵乡土树种的培养面积和蓄积”合并为生物多样性。

2)由于城市森林经营目标与传统概念的不同,不以木材生产为主,建议删除“用于主要生产林产品的森林面积及其比例”、“木质与非木质林产品的产量与组成”;考虑到基于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政府全额拨款的公共事业来看待的背景下,即将森林充分地养护起来,因此将“年森林消长比例”予以删除。可将“林地利用率”、“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乔木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比例”、“造林保存率”合并为森林生产力的维持。

3)建议将森林健康与活力修改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干扰包括“病虫害危害的森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森林火灾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气候和其他自然灾害破坏的森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人为因素干扰状况包括“人为破坏的森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人为干扰的森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比例”。

4)充分考虑到资源数据获取口径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删除“树冠状况”、“枯枝落叶层”、“林产品生产量和消耗量及其贡献”、“城市森林提供的社会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

5)可将“水源涵养林面积比例”、“水土保持林面积比例”合并为水土保持。建议增加土壤方面指标,如“土壤侵蚀严重的林地面积比例”。

6)城市森林经营的目标与一般森林有所不同,不以木材生产为主,而是追求生态效益和林业建设,侧重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挥生态和社会的效益。既然将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公益事业来看待时,不需要在盈利方面对森林经营单位提出过多要求,建议弱化经济指标,可合并为“经济产出效率”和“资产负债率”2个指标。可增加“社会保险参保率”和“职工工资保障率”2个指标,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7)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条件和机制方面,在国家水平应强调相关法律的制定;而对于一个经营单位来说,关键在于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建议修改为“林权证发证率”、“林权纠纷调处率”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情况”等指标。

2.2第二轮专家咨询

经过第一轮专家咨询,确定广州市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总体目标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保持水土资源、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保障条件和机制7个方面,具体指标由原来的70个指标缩减为35个指标,并构成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表4)。

根据上述35个指标,制定经营单位水平广州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邀请森林经理、林业经济管理、生态学等相关专家、教授以及林业部门管理人员等对指标框架和各级指标的构成

进行表态,按照“非常重要(4分)、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进行选择,根据重要性判断,确定这34个指标的离散程度(表5,图1)。

2.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专家咨询的结果,保留算术平均数≥3且变异系数≤0.25的指标,从而最终确定了经营单位级广州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确定为评价的总体目标,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水土保持、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保障条件和机制7个标准,然后分别从这7个标准将其分解为更为具体的30个指标,建立一个3层指标体系(表6)。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明确界定经营单位级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目标法结合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以充分发挥公共效益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水土保持、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保障条件和机制7个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3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3.2讨论

1)评价指标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森林经营是一个广泛动态过程,指标体系研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特别是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分析有赖于长期的调查研究以及多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另外,研究用同一个指标体系去评价不同的经营类型的适用性,还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探讨。

2)评价指标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不同城市的较大的环境差异将导致其城市森林建设的要求不同以及城市森林建设发展的演进规律不同,相应地也将会有不同的属性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分别给出不同评价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研究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对其他地区不一定具有适用性,如需推广还需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广东省国有林场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2]叶绍明,郑小贤,谢伟东.桉树工业人工林林分水平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2007(7):31-34.

[3]KONIJNENDIJK C C.A decade of urban forestry in Europe [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3,5:173-186.

[4]HUNTER I R.What do people want from urban forestry? -The European experience [J].Urban Ecosystems,2003,5:277-284.

[5]TYRVAINEN L.Economic valuation of urban forest benefits in Finland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1,62:75292.

[6]GERMANN C,SEELAND K.Are urban green spaces optimally distributed to act as social integration? Results of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pproach for urban forestry research [J].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2004,6:3213.

[7]张守攻,朱春全,肖文发.森林可持续经营导论[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8]国家林业局.LY/T1594-2002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郭建宏.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3.

[10]郭峰.北沟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11]JIM C Y.The urban forestry programme in the heavily built-up milieu of Hong Kong [J].Cities,2000,17 (4):271-283.

[12]刘昕,孙铭,朱俊,等.上海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988-994.

[13]王蓉丽.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44-49.

[14]丁俊.成都城市森林指标体系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0):360-361.

[15]门可佩,周萍蒋,梁瑜.构建和谐城市评价体系探讨――以南京市为例[J].统计教育,2008(3):34-36.

[16]刘婷.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17]韩明臣.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

第8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人类创造建筑以抵御外部威胁,不同的区域气候所也造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建筑地域风格,不仅建筑,所有的人工构筑,都与气候有关,人们尽自己全力将居住范围内的小气候进行调节,以使自己感觉更加舒适。本文基于成都地区近标准年气象数据,利用Mahoney列表法和生物气候分析法对成都地区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可使用性并得出设计策略。

关键词:

成都,气候,设计策略,Mahoney列表法,生物气候分析法

1基于Mahoney列表法的成都地区2014年气候条件分析

Mahoney列表法由O.Koenigsberger等(1971)提出,通过一系列表格分析,得出建筑设计的气候应对对策,被称为"Mahoney列表法”。包括四个阶段:气候参数分析、热舒适分柝、气候指标分析、设计方法建议[2]。

1.1 分析地区室外气候条件

分析参数包括月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波动、相对湿度和降雨(本文采用成都地区典型气象年气象数据[1])。将结果制成表1.1.1。

1.2 热舒适分析

将舒适区按照年平均温度值高低分为三个温度范围:>20℃、15―20℃、

1.3根据气候分析结果和热舒适范围的规定判断每个月的冷热情况

月平均温度超过舒适区的温度范围,记为“H”;月平均温度低于舒适区的温度范围,记为“c”;月平均温度在舒适区间内,记为“N”。

为提出设计策略,Mahoney方法建立了设计策略和室外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见表1.3.2。统计每个月的指标(H、C、N)的总数,见表1.3.3。

1.4提出气候设计具体措施

Mahoney建立了气候指标和建筑具体措施之间的关系,见表1.4.1。

表1.4.1 Mahoney指标数与设计策略 来源:自绘

基于上述表格,得出成都地区设计策略,即表格中带的选项:

a建筑朝向为南北朝向(长轴为东、西向);b空间开敞,但注意防止冬季冷风渗透和夏季热风侵入;c单侧布置建筑,以利空气流动;d大开口,开口面积40-80%;e轻质墙体,时间延迟短;f轻质保温屋面;g考虑冬季保温;h防止大雨侵袭

由上述分析知成都全年舒适的时间为 20.8%,热不舒适为33.3%,冷不舒适为45.9%。由于Mahoney 列表法主要是针对炎热气候环境下的分析方法,因此方法用于评价成都的气候环境时候,会较如实反映成都夏季的环境条件,但成都为夏热冬冷地区,人们对于夏季和冬季有一定的耐受力,因此冬季的热不舒适性低于45.9%,但是成都的冬季在保暖上缺乏一定的解决措施。

2 基于生物气候分析法对成都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

本文采用Ecotectt Analysis分析软件中的WeatherTool工具获取成都地区典型气象年数据,选取逐月范围数据,生成焓湿图,选取静坐活动强度,得出舒适范围,勾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高热容材料、直接蒸发降温、夜间通风、间接蒸发降温六种措施,得出气候控制区域,如图2.1。由图2.1计算成都地区气候控制策略各月有效时间对比,得出表2.1。

表2.1成都地区气候控制策略各月有效时间对比 来源:自绘

由上述分析可知成都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热,一年中需采暖的时间占全年的51%。从9月至翌年3月、4月需要采用主动式采暖采暖问题,占全年的50%。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可利用时间短,仅仅1%。一年中有6%的时间是舒适的,6,7,8月最热,被动式策略无法满足要求,需采用主动式降温,如图2.2。

分析可知,在6、7、8月可采用主动式通风策略作为补充达到热舒适,所占时间约为全年时间的10%。综上分析可得出适宜于成都地区的气候设计对策:传统采暖(或主动式太阳能)+夏季自然通风+高热容材料+主动式通风+蒸发冷却

3总结

结合上述分析及设计策略,结合景观设计实际情况,得出相应设计策略:景观建筑朝向为南北朝向;空间开敞,但注意防止冬季冷风渗透和夏季热风侵入;利用地形,植物组团等引导气流,形成良好的风场,以植物组团阻挡冬季寒风,创造导风口和风道,在夏季时引入风,适当在上风口水体,引入湿润空气降温;设置座椅时考虑太阳光照方向,充分利用植物投影进行遮阴;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考虑冬季对太阳辐射的需求,适当增大落叶树的比例;适当设置景观建筑供避雨;场地延伸入水面,利用水面蒸发降温;设置密林区小组团,冬季时提供避风处。

3.1 Mahoney列表法的优缺点

Mohoney列表法分析使用简单,实用性强,对设计有很强的指导性。分析步骤清晰,易于实现程序化,减轻了设计者的分析工作量,易于推广应用。同时它在分析气候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时,考虑了地区气候的差异和人们对气候的适应性[4]。局限性在于:

1.设计策略多针对场地内的建筑,设计师需要将其转化为适用于室外活动的设计策略。

2.主要针对炎热气候地区,而对寒冷地区的气候分析过于粗略,对于成都这种冬冷夏热地区,冬季的气候设计策略不到位。

3.直接给出气候分析指标和设计具体措施之间的关系,未说明依据,中间过程不清楚,无法判断所得出的建议和措施是否正确,及如何有针对地更正或改进。

4.景观设计需要更多考虑太阳辐射、风向和风力的影响,但Mahoney列表法未涉及。

3.2 生物气候分析法的优缺点

生物气候分析法将建筑设计方法和室外气候分析、室内人体舒适三者结合,分析过程清晰,数据来源准确,科学严谨,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1.适于内热源很少的住宅类建筑,提出的设计策略也针对建筑设计,进行景观设计需进行转化。

2.利用围护结构蓄热性获得室内热舒适的条件是:白天关闭门窗,室内风速近于零的情况下,未考虑室外活动及室内外交换的干扰因素。

3.数据多是基于大范围地域测算而得,运用于局部地区可能有偏差。

4.分析软件不易于快速掌握和推广。

3.3 对比

运用两种方法对成都地区的气候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过程和得出的设计策略,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方法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运用便捷性来说,Mahoney列表法较为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方便推广,而生物气候分析法则需要掌握专门的分析软件并基于准确的气候数据,不易快速掌握和运用。

2.从准确性来说,生物气候分析法是基于大量严谨的测量数据和专业的软件分析而得,考虑的气候要素种类也更多更全面,准确性大于Mahoney列表法。

3.从得出的设计策略来看,Mahoney列表法更注重细节,而生物气候分析法则更加概括。

4.两者都是基于建筑室内设计进行分析,运用于室外景观设计需要进行取舍、转化。

参考文献

[1]窗体顶端

1.张晴原, Joe, Huang. 中国建筑用标准气象数据库[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杨柳.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1-50

3.杨云云.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学微气候因素的调节设计[D]. 南京:南京工业大学, 2013. 34-45

4.唐一峰. 生物气候图与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D].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2010. 8-11

5.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 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8-89

第9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

>> 浅析传媒经济研究 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问题 本土传媒经济研究的创新意识 大数据时代对传媒经济研究的影响 当前我国传媒经济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传媒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长链条+大视野 近十年中国环境经济研究进路分析 传媒经济的规模发展趋势与进路 民营经济研究的硕果 微信带来的经济研究 西方学者的明代经济研究 我国传媒热点现象的文化研究进路 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 林业循环经济研究 虚拟经济研究综述 广州空港经济研究 崛起中的河南区域经济研究 产业集群视角的小城镇经济研究 国外休闲经济研究的历史与进展 信息时代的注意力经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李仁贵编:《24位诺贝尔奖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12~1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④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第34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⑤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第3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⑥陶长琪主编:《信息经济学》,第177~181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⑦Researching Media Managementand Media Economics: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nd Issues,by Gillian Doyle,University of Stirling,United Kingdom Simon Frith,University of Stirling,United Kingdom,参见第6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网页cem.ulaval.ca/6thwmec

⑧(加拿大)文森特・莫斯科、胡正荣等译:《传播政治经济学》

第77、83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