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颈椎术后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35-01

颈髓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损伤,往往伴有机体运动感觉的全部或部分障碍,具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颈前路手术是治疗颈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1]。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颈椎骨折伴截瘫患者共26例,我们对其中20例病人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7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入院时脊髓功能按美国脊椎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分级:A级4例,B级8例,C级5例,D级3例。其中C4以上节段4例,C5-7节段16例。病人经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及积极的护理,本组病例两例自动出院,余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护理并发症,术后随访2-25个月,除两例病重死亡外,其余病人脊髓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肌力不同程度恢复。

2护理体会

2.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测,术后监测BP、P、R、SPO2 ,仔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4 h 内每15 min 记录1 次,4~8 h 每30 min 记录1次,8 h 以后每1 h 记录1次,连续监测1~2 d。尤其在术后12 h 内应注意患者四肢神经症状,避免发生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2]。特别是C4以上节段颈髓损伤的病人,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

2.2 呼吸道护理颈髓损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3]。颈髓损伤病人由于呼吸肌麻痹、胸式呼吸减弱、咳嗽无力、术后切口疼痛惧怕咳嗽、全麻插管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不能咳出等原因易并发肺炎或肺不张,重者基至引起呼吸衰竭。故在术后应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术后5-7持续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3L/min,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观察颈部切口,引流量及颈部情况,术后6小时进食温凉流食,减少咽部充血、水肿而引发的呼吸困难。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每日三次,每次5~10分钟,如病人感觉伤口疼痛,可用手轻按颈部伤口处每次翻身时即给予拍背,每次1-3分钟,方法:五指并扰,手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下,用腕部的力量轻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两次,每次20分,雾化吸入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翻身、拍背,帮助排痰,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待全麻清醒、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以增加潮气量,帮助肺扩张。可嘱患者全身肌肉放松,静息缓慢呼吸,吸气时由鼻吸气,呼气时上腹部鼓起,由口呼出,切记胸廓尽量保持不动,3 次/ d ,15 min/ 次,逐渐加大次数。咳嗽时嘱患者腹肌收缩,腹壁内缩, 1 次吸气,连咳3声停止,缩唇时将余气呼尽。术后24 h内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与吸痰器,密切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是否出现缺氧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2.3 心理护理 由于颈髓损伤患者大多为突发事故意外受伤,且病情较重,同时多伴有四肢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病人会出现恐惧、绝望等心理反应,据有关资料报道,颈髓损伤后患者94%有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焦虑和抑郁[4]。故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且要贯穿疾病的全过程。护士应主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要。维护患者的自尊,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力,消除其悲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将病情相类似的病人安置在同一病房,相互鼓励、吸取经验,并向患者提供成功康复的病例,树立病人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的信心。

2.4 皮肤护理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骨突出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清洁卫生,避免引起褥疮感染或其它并发症。平卧时,肘、足、臀部置软枕,每日擦身两次,擦洗后背部及臀部涂爽身粉,以减少皮肤与床单间的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无屑,潮湿的床单及衣服及时更换。尿管妥善固定,防止尿管盘曲在臀部或大腿根部而引起皮肤损伤。

2.5 高热的护理 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体温调节障碍,热量持续产生而散热受到障碍,导致高热发生。术后每天按时测量体温,每天4次,体温超过38.5℃,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以物理降温为主,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大动脉处置冰袋、头部置冰袋等。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还可以采用冰毯、冰帽实施物理降温。

2.6 加强功能锻炼颈椎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实现生活自理,重返社会,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护理的重要工作。在颈髓损伤的早期,即急性损伤2-4周内,此时虽经手术固定,但脊柱仍不能完全稳定或刚刚稳定,故此期的康复锻炼多以预防为主。向患者讲解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使患者积极主动对瘫痪的肌肉和关节进行锻炼,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机能恢复。按摩方法包括瘫痪平面以下肢体关节的向心性按摩,上肢运动包括握拳、伸屈运动,下肢运动主要包括直腿抬高训练、伸屈运动。锻炼时动作应掌握力度,切忌粗暴,运动部位从手指、足趾等小关节到髋、肩、肘、膝等大关节逐步进行,循序渐进。

2.7 并发症的护理

2.7.1 低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颈髓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且低钠的程度与颈髓损伤平面、程度有关,血钠浓度越低,预后越差[5]。同时低钠血症也是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容易被忽视的严重并发症[6]。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低钠血症的关键。

术后及时检测,第一天应进行血电解质的化验,了解血钠情况。认真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及进食情况,观察四肢有无浮肿、有无腹胀等。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预防用药。有研究表明颈髓损伤后的低钠血症可能系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所致,而SIADH治疗的关键在于限制水的摄入及补钠[7]。从病人入院后即指导病人在每日饮水中加入少许食盐,也可进食腌制的食物,并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入量,同时,每日预防性的静脉补钠4-8克。如已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还应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水分的摄入。

2.7.2 预防泌尿系感染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用消毒棉球擦洗会2次,注意保持外清洁。采用抗返流尿袋,每周更换一次。留置尿管按时夹闭,每2-4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的充盈和排空。定期进行尿常规检验,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3 小结

综上所述,颈椎骨折手术大,危险性大,同时颈髓损伤的术后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医院、病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20 例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手术,通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管理、康复锻炼,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预防发现并发症,使大部分患者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说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及观察,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护士应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以上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渡过难关,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 [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3-554.

[2] 王少波,蔡钦林,党耕町,等.颈椎椎管扩大术后硬膜外血肿[J] .中华骨科杂志,1999 ,33 (6) :336-338.

[3]校柏年,徐德艺,屈继华.截瘫患者心理康复体会[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71.

[4] DeVivo MJ,Stover SL.Long-time survival and causes of death in spinal cord injury[M].Gaithersbury,MD:Asen,1995(6):289-316.

[5] 韩卢丽,王凤英,孙群周,许利辉,李良业,邓江海. 急性颈髓损伤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19-2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