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绿化设计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城市绿化现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是指公共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化)、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在这五类绿化中只有部分是由城市园林绿化专业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养护,而其他部分则分布在社会各个部门。就我市而言,“社会绿化”包括海昌经济开发区管辖的绿化、公路部门、铁路部门、水利部门管辖的含门前三包的绿化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管理的绿化等等。这些绿化现在除了部分有规范管理之外,很大一部分只有建设没有管理,或者管理不善不到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一)、绿化建设方面
园林是一门造型艺术,绿化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和艺术的原则来组织,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及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而目前绿化建设领域的主要问题有:
1、在绿地的规划、建设、管理中都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各行业部门的绿化建设自成体系,一些部门和单位将绿化简单理解为种树,对绿化效果及景观效果不加考虑,设计和施工未经园林部门审核(设计施工资质、绿化规划设计),存在随意设计施工及应付现象,部分还是无证设计或挂靠设计,根本达不到专业设计水准,加之业主多头,对绿化不熟悉,影响了绿化美化水平的提高。
2、绿化建设标准低,植物配置不合理。目前,按园林部门标准,平均建设1平方米绿地约需投入30-50元,而我市有些部门采用的建设标准仅10元左右。某些房产公司片面追求利润,绿化建设投入与房产价值不匹配,纯粹为了应付绿化规划条件书;少数业主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乱子,大不了死几棵树,把投资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谁的报价低谁中标。这无意中迎合了社会上一段时间所刮的“投低标”风,给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使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乘虚而入,造成其绿化质量差、标准低。
3、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通常程序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施工,其结果是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自然地被、自然土壤条件受到极大的破坏,更有甚者,用大量的建筑垃圾充当回填土,不难想象,这对日后植物生长及养护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二)工程管理方面
如果说,任何建筑都讲究美观的话,那么,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比如假山堆叠、黄石驳岸、微地形处理等,同一张设计图纸,由于施工人员技能、训练程度不同,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就完全不同。更何况一些素质较低的施工单位为达到利益最大化,利用业主单位不熟悉绿化建设、管理的弱势,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在苗木规格、质量上钻空子,通过工程变更做手脚。而目前园林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及业务水平普遍不够,工程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另外,一些建设单位在报规划时,各项指标匀符合要求,但是到施工时,一些配套设施就发生了“计划赶下上变化”的现象,待到投入使用时,问题接踵而来,例如停车场问题、商业配套设施问题等,为了缓解矛盾,建设单位不得不考虑扩建,而补扩建的唯一办法就是挤占绿地。
(三)、绿化养护方面
1、全市绿地没有统一的养护标准,管理养护水平参差不齐,随意性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交通部门建设的绿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0.6-1.2元/平方米;水利部门绿化建设面积13余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0.8-1.2元/平方米;海昌经济开发区管辖的绿化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1.0-1.2元/平方米;园林部门日常养护的绿地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养护标准为2.5-3元/平方米,由于绿化维护经费过低,很难维持较好的绿化效果和绿化质量,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的发展。
2、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单位缺少具备园林常识及养护技能的专业人才,缺少园林机械。他们把绿化养护理解为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防病治虫等,是技术含量低,谁都能操作的工作。有些绿化养护人员缺少植物生理的基本常识,在绿化养护的具体操作中缺乏技术性、针对性。许多新建的绿化景观养护管理不善,植物成活率不高,或生长发育不良,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二、对策及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城市绿化的意义。
城市绿化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搞好城市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这项公益事业,要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加以重点发展。结合我市“以东山建设为核心、以万亩片林为基础、以大树入城为点缀”的工作思路,注重打造园林精品工程,使全市园林绿化综合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以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城市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园林绿化技术规程》等相关法律规范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健全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理顺城市绿化管理体制,牢固树立大园林意识。
要坚持城市绿化“一盘棋”观念,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职能,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状,延伸行业管理覆盖面,提高行业管理广度、深度和力度。在重视公共绿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居住绿地、单位绿地、滨河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等的规划和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建议采取以下五条对策:
1、前期参与制
从项目确定、设计定位、标准要求到招投标文件拟定等工作由相关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前期参与,进行设计交底。市区所有范围内(包括海昌经济开发区),凡具有影响城市节点的重大绿化建设项目,要先请市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可以邀请省内及国内专家组参与评审,通过方案公示,征求广大市民意见,集思广益,提升园林绿化设计水准。
2、设计审核制
园林绿化设计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因为园林绿化设计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的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宜“掩”则“掩”,宜“露”则“露”,起到其它建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要搞好绿化,提高绿化档次,就一定要加强绿化设计。为了确保绿化设计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园林绿化设计的管理:一是市有关部门要制订园林绿化设计招标的一整套程序,以规范其设计市场;二是园林设计部门要着重在绿化细化上下功夫,以提高绿化的艺术性;三是要加强对园林设计的审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筑工程方案时,应要求将绿化设计方案纳入审查范围。审核重点包括:设计、施工资质;绿化建设指标;与绿化规划是否统一;景观效果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符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等。要求建设单位在不迟于主体工程建成后的第一个绿化季节完成绿化任务。
3、市场准入制
结合《海宁市招投标市场准入暂行办法》,规定绿化市场准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所有进场的施工单位实行资质评定、复审和确认制度。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企业不良行为档案,把企业执行强制性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与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动态的市场准入管理。市场准入的审查内容,包括守法经营、诚实守信、履约情况、施工质量、完全措施等方面,从而限制不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条件的施工单位进入绿化市场。
4、施工管理备案制
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核准的经营范围承包园林绿化工程,领取施工许可证。绿化施工企业,包括监理单位都要进行备案,由行业主管部门对绿化工程实行质监管理。工程的设计按审批权限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变更,确需进行重大变更的项目要重新进行审核。对未经行业主管部门重新审核批准擅自变更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通过市场准入予以限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组织施工,并接受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程竣工后,必须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未达绿化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5、养护统一制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三条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
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美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作用
城市绿化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宽阔的道路绿化带起连接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影响很大。由“片”、“团”、“块”、“带”不同形式组成的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三门峡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结构是城市地处丘陵山区,山环水抱,生态绿地顺延山体,水系两侧蜿蜒伸入城区,基本上形成以中部组团所在的黄土台塬生态绿地为城市绿心,以南北走向的五条黄河支流为城市各组团分隔的生态绿地(包括水系)格局,规划中应强化该自然分隔的格局,以生态绿地为主体,以风景区绿地,各级公园绿地,组团防护绿地等为重要组成部分,以黄河湿地、城市周围黄土台塬、山地为背景,形成自然绿地与人工绿地交融,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凸现山水格局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将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区和城区周边自然山体,共同纳入到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一心两带”的城市绿化体系。
“一心” :以城市中部生态组团为核心,围绕苍龙涧河及山体台地等自然要素集中建设的大尺度城市生态绿心,作为湖滨、陕县两大城区间的绿色生态屏障。
“两带” :由城市绿心向两城区东西方向延伸出来的带状生态区。根据地处面向水、背靠山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和发挥自然环境将全市绿地划分,通过宽阔的道路绿带使之相互衔接,构成生态绿地系统。
城市各干道的绿带成网络,将风景林区产生的清新空气通过道路绿地流向“热岛”。
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原则
要与城市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交通已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系统组成不同的路网,从功能上有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和政治性的区分;从道路种类有大体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小区路、园林路、步行街等。根据道路的级别、性质、用地情况和道路宽度、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的不同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绿化的布局形式是采用规则式、自然式还是综合式。三门峡市根据两大城区与中部组团的自然条件、建设现状以及用地功能布局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分别采取不同的绿地系统结构。
三门峡市的湖滨城区绿地系统采取网络状布局方式。沿崤山路、黄河路和春秋路等城市干道形成绿化廊道网络体系。重点建设青龙涧河两岸的东西向景观绿化带,并向南北两侧逐渐渗透,形成多个公共绿地节点。规划在城区北面黄河沿岸,结合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黄河风景区,突出黄河文化及湿地景观。
陕县城区绿地系统采取“环状―网络”的复合型布局方式。结合陕州大道、世纪大道、高阳路、兴隆路等城市干道的绿化带,高阳山风景区、大营公园、王寨公园等集中式块状公共绿地以及多层次绿化节点,构筑网状绿化体系。
中部绿心生态组团结合周围自然山体,加强景观绿地和生态保育绿地建设,形成天然生态绿地系统。内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采取集中布局公共绿地的方式。
2、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规定:
(1)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2)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a)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b)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c)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d)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化覆盖率面积(平方米)=[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树数(株/公里)*已绿化道路总长]+草地面积
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的面积与道路总宽度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道路绿化质量的指标。
绿化覆盖率面积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木植物的覆盖面积,可按树冠垂直投影测算,但乔木覆盖面积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再重复计算。
分车绿带设计
(1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缘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2 )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3)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分车绿带宽度小于l.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行道树绿带设计规定:(1)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2)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3、树种选择的原则: 由于城市道路环境受许多因素影响,不同地段的环境条件差异也较大,选择树种的先决条件是能生长、绿化效果稳定、能体现城市绿化风貌的树种,要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及市树市花。
三门峡市辖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三门峡市境内主要表现为深山峻岭、浅山丘原和河川盆地等。 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行道树宜选择荫浓、有观赏性、适宜三门峡城市生长的树种,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行道树基调树种:槐树、白杨、柳树等。
三、城市道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1、主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城市的主干道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交通枢纽、主要工矿企业和全市性公共活动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100米不等,以交通性为主,车速快,车道宽,可绿化面积相对较大,绿化要求较高。
主干道的树种选择标准要高,可在生长速度中等的种类中选择;次干道可选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步行街应选观赏性好的种类。
选择的一般标准是: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耐修剪;发芽早,落叶玩;没有飞絮,落果少。
选择树种应在可能条件下使用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速生树绿化快,但寿短,宜用慢生树更新;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四季之中,均有绿化效果;可以稳定景观效果。此外乔、灌、草结合还可以创造复层结构的景观。
2、次干道的绿化规划设计
次干道是联系城市中各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红线宽度为25-40米。为生活型干道,主要满足生产货运和上下班交通要求,行车速度较低。路面多为一块板式。根据其具置,可以分为居住区次干道、商业街等。居住区次干道位于居住区内路面较宽,须满足居民日常上下班、机动车、自行车等车辆行驶功能,两侧主要种植行道树。可在有些便道较宽的地方设置街头小游园,主要供居民休憩,因此须设置一些坐凳等服务设施。
商业街为满足购物行人较多而两侧便道较宽;而在便道上加设条形种植池种植乔灌木,也可以结合树阵形式以加大绿量。
3、支路的绿化规划设计
支路是街坊间联系的道路,红线一般宽12-15米。支路路面、便道很窄通常只可载植行道树。
支路在居住区内为主干路,可结合楼间绿地和街心花园,栽植具有小区特色的行道树,并把整个小区的绿化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小环境。
4、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规划设计
(1)平交路口的绿化设计要考虑视角三角形。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的安全视距而在交叉口绘出的平面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从司机发现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好能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距离。一般城市道路的安全视距采用30-35米。根据行车要求,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任何的建筑物和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规范规定:(a)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b)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c)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d)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相关设计原则: (a)在距交通信号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设施的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应有树木枝叶遮挡;同时绿化不应遮挡路灯照明。(b)分隔带与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的枝叶不得侵入道路限界。弯道内侧及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种植高于最外侧机动车道路面标高1.2米的树木;弯道外侧应加密种植以诱导视线。(c)快速路的中央分隔带上不宜种植乔木。植树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5米。考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的要求,株距4-10米。
四、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与管理
道路绿化建设工程作为建设项目的一种,也遵循建设项目所遵循的程序,要经过项目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施工管理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评价阶段。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树木是有生命的机体,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长习性。有些树木喜欢光照充足土壤肥沃,而有些植物则适宜在冷凉的环境下生长,有的在春季栽种成活率高,而有的则必须在秋季种植,民间谚语“秋载牡丹,春种树”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种植树木要因地因时、因树制宜、科学栽种。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城市街道树木种植后,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树木的成活和发育,绿化管理部门要对道路绿地如浇水、中耕(即用人工方法松动土壤表层)、除草、施肥、防寒、防雪、防病虫害等方面精心管理,才能达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杨晓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指标 三层指标控制体系 二级指标多维度控制
中国人多地少,城市建设用地非常紧张,而城市道路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般为20%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道路建设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解决交通问题,把道路沿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保、视觉景观等多重因素综合考虑,不仅可以避免城市空间资源的浪费,缓解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而且对提升城市形象也大有裨益[1]。
如何正确的引导和评价城市道路绿地建设,一直以来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政府决策部门对于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
一、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指标的制定情况
我国在1991年由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就提出了“道路绿地率”的概念。但当时道路绿地率仅粗略的规定为15~30%,不够具体。而且由于我国在建设初期的道路设计中,过分注重车道数,因而道路绿地率往往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因此,1998年5月1日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颁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其中在城市规划部分,把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中的城市道路绿地率列入强制性条文,并针对红线宽度不同的道路类型分别制定绿地率指标,使之更具有操作性。
2001年7月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各大、中城市再度掀起了以细化绿地控制、提高生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的。然而,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的控制指标却依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调整和完善。
由于我国开展城市道路绿地研究的时间不长,就一般城市规划用地而言,从规定性的指标到指标的要求,国家都有明确的控制标准,而对于道路绿地,则缺乏明确的控制标准。城市道路绿地的指标确定的合理性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城市绿地规划的制定者。一方面,原有指标的制定多来自于经验估计,并无科学性;另一方面,现有指标的制定,当时并非从改善和维护城市的生态功能角度考虑,多为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需要,因此它是否能完成其担负的城市环境生态服务功能是值得商榷的[2]。
二、道路绿地指标的制定依据
从我国绿化规范的制度程序上来说,道路绿地指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在在一些城市调研和参考有关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的。目前基于城市道路绿地的需求考虑主要有以下相关研究成果:
(一)碳氧平衡理论
碳氧平衡论是利用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将城市地区排放的CO2转化为O2,以维持城市基木的供氧需求。城市道路空间是城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场所,城市道路绿地率的控制能在道路边界范围内有效维持碳氧平衡。
(二)污染荷载量理论
污染荷载量理论的提出是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使人们想到利用植物消除污染。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抗性等研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将其成果用于城市绿地面积的确定还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加大道路绿地的建设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三)温室效益理论
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面临用地紧张、土地价值悬殊的问题,因此大多城市绿地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造成绿地系统的不合理布局,使热岛效应加剧。不少学者的研究表明,道路绿化对调节道路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降低风速都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补偿一部分由于城市化而受到损失的自然环境功能。
(四)降低交通噪音
城市绿化对于噪声具在明显的减弱作用。城市道路绿地大多数情况下还承担着划分空间的功能,因此通过对道路绿地的合理规划和控制可以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
(五)改善视觉环境
根据视觉心理学的原理,人往往对边界很关心。尤其是在道路行驶或行走中,人们对环境绿化的感知就依靠道路绿地来平衡。因此,道路绿化面积、绿化模式以及绿化结构的不同都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表1城市道路绿地指标需求分析
Table 1 Dem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roads’ afforestation index
分析角度我国现有研究究成果
Aspectsof analysis Research achievement
维持碳氧平衡 陆贵巧等(2006)从城市生态角度出发,对大连市主要行道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功能进行研究,为今后行道树绿化结构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3]。
净化大气污染 韩素梅(2001)采用人工熏气试验方法对沈阳地区主要树木净化SO2潜力进行研究,表明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树木每天最高可净化SO2 13.28kg[4]。
缓解城市热岛 吴菲(2007)以北京四环以内绿化覆盖率相当、面积不同的园林林绿地作为标本,进行了绿地面积与温室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5]。
降低交通噪音 施燕娥等(2004)研究了绿化对噪声的减弱作用以及减噪效应与绿地结构宽度、稠密程度的关系[6]。
改善视觉环境 日本环境心理学研究专家大野隆造教授(2005)研究表明: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皮肤温度可降低1~2℃,脉搏每分钟可减少4~8次,世界上几个有名的长寿区,其“绿视率”均达15%以上[7]。
综合因素考虑 李敏(1999)结合苏锡常地区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提出使用“生态要素阙值法”进行城市生态绿地的总量控制。他以苏州市为例,运用市域农业的土地承载力和碳氧平衡两组生态要素作为绿地规划的共扼限定因子进行了规划[8]。
三、城市道路绿地指标体系试拟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指标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90年代的研究成果,与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不能同步。对于城市道路绿地面积该达到怎样的覆盖水平才能满足城市景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的需要还无定论。
因此,对现有方法的缺陷进行改进,结合具体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和需求,构建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耦合相渗透的指标体系,确定满足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指标标准,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城市道路绿地评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定位
城市道路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个子系统,对其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和定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从土地利用的范围限制来说,道路绿地在我国城市规划专业范畴中专指公共道路红线范围内除铺装路面以外全部绿化及园林绿地、交通安全岛和分车带等绿化空间。由于城市道路绿地立地环境的特殊性,其绿化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市政管网、建筑界限、安全视空间等因素,因此,道路绿地相比其他专类绿地的土地利用更具有局限性和原则性。
从城市生态的功能需求来说,城市道路绿地在有限的空间内几乎囊括了园林绿地所能承担的一切生态功能。不仅具有改善道路本身和道路两侧地段的气候、卫生状况,使行人和道路两侧建筑房间内免受阳光过分的曝晒、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功能,而且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方面尤为显著。城市道路绿地的网络型布局,把城市的生态建设蔓延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大动脉。
从人居环境的质量保证来说,城市道路绿地作为人居环境中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它是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根本保证。据调查居民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达2~3h,因而城市道路绿地的质量会直接反映到大众日常的生活中去。
如何从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的阶段就开始实施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耦合、同时面向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城市道路绿地规划控制,就是本文所提出的城市道路绿地指标制定的基本准则。
(二)基于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定位,构建三层指标控制体系。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涉及植物景观长期的生态演替过程,因此,基于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定位,建立不同现状条件下的不同控制重点,由强制控制向引导控制演变,尝试建立三层指标控制体系。
位控是保证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的首要前提, 是基于土地利用范围要求的强制性控制,是指对用地范围和绿化位置的控制,依赖各种“控制线”和“规范条例”来实现;量控是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需求, 是基于城市生态功能的数量上的控制,是由一维指标控制向二维指标控制的演变和发展,通过一些指标值,如绿量、绿化覆盖率、绿地结构指标等来实现;质控则是基于前二者基础之上理想的城市人居环境, 是针对人居环境质量的指标控制要求,对建设后所达到的使用效果和视觉效果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对前二者的贯彻执行基础上的质量控制。
(三)基于对城市道路绿地的需求分析,引入二级指标多维度控制(表2)
绿地率指标源于城市建设行业,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其易于用普通方法统计,且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个阶段都易于控制,能准确反映城市绿地状况和大概反映城市下垫面绿化状况,因此与国外同行业指标的可比性强,该指标已经上升为城市绿地规划控制的主要指标。
但是在实施管理中,道路绿地率并不能全面的对绿地规划取得有效控制,只是对城市下垫面绿化状况的一个土地利用的控制,而这一指标标准距离满足城市的生态需求及城市景观发展需求等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建议引入一些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道路绿地指标。因此建议在城市道路绿地指标中引入二级控制指标,以协调道路绿地的多维度控制。对于城市道路绿地的规划控制,从统计方法和与国际接轨的统一性来考虑,道路绿地率指标仍应作为一级控制指标,统领和反映二级指标。
表2城市道路绿地指标体系
“位”的控制――城市土地利用的限制
该类指标是道路绿地规划所必须满足的一系列强制性规定,通过道路红线和用地边界确定用地范围即规划范围。为使道路绿地更好发挥其生态功能,协调道路与相关市政设施的关系和行车安全要求,对于道路视距、视线及绿化栽植与管线的关系作了统一的相关技术规定,以期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为道路空间创造更多的绿地空间。
“量”的控制――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于城市道路用地而言,绿地面积多势必影响到其组织交通的能力,道路绿地亦非越多越好,只有也交通空间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发挥城市最大的综合效益。因而,绿地的结构形态组成反映绿地生态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需要引入绿量、绿地覆盖率、绿带宽度等指标来反映道路绿地的生态效益。这一类指标的总量值体现为绿量最低阈值,即估算并确定城市生态环境所要求的最小绿化量值,这是确定一系列规划指标的基础和依据[9]。
“质”的控制――城市人居环境的保证
道路绿地涉及到的是生态景观演替和生物群落功能完善的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城市道路绿地的质量是一个动态的衡量因素。城市环境的主体是“人”,城市道路绿地是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公共绿地空间,因此衡量城市道路绿地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还应该是人的感受。在基本达到生态平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人均道路绿地面积”和“绿视率”指标,以期能直观的反映人均道路绿地享有量和视觉环境质量。与“绿地率”等指标相比,“绿视率”更能反映绿化环境的质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绿视率”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绿化质量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衡量角度,为城市景观绿化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真正地实现了景观绿化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0]。
结语
本文提出了以“位控”+“量控”+“质控”为核心的控制引导体系,上述指标有其可操作性的一面,但某些指标的实现显然会受到场地条件的限制,例如:在某些高密度的城市道路路段,在道路红线的有限范围内难以平衡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因此,在用地面积难以达到需求的情况下,开发道路立体绿化形式或改善道路绿化结构模式,来缓解环境压力。
很显然,城市道路绿地的特殊性使其绿地控制指标的建立更具有紧迫性。但伴随着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高密度中心城区绿地与城市道路绿地面临着类似的环境压力,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既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月菡. 基于生态功能的城市森林绿地规划控制性指标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 南京林业大学,2004
[3]陆贵巧,等. 大连市主要行道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功能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6): 50-51
[4]韩索梅,等. 沈阳地区主要树木绿化定额初探.辽宁林业科技,1998(2):174-179
[5]吴菲,等. 城市绿地面积与温湿效益之间关系的研究. 中国园林,2007(6):71-74
[6]施燕娥,等. 城市绿化降噪初探.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4(1):40-43
[7]邓小军. 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 广角镜,2002(6):75-78
[8]李敏.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刘滨谊,等.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市规划汇刊,2002(2):27-29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已成为最为关注的内容。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求我们坚持设计原则,利用发展战略,规划合理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1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1.1城市道路
城市的形成产生城市道路,城市道路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方便,便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与城市的外部道路联系[1]。城市道路可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它是城市的骨架,连接城市的各个领域。
1.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指在道路的两侧、绿化分隔带以内等种植树木、花卉等,达到隔离噪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2]。
1.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1)绿化功能: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高绿地率。(2)生态功能:城市绿化景观的主要因子是植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具有遮阳功能,提高空气湿度,促使城市系统之间的空气流通。(3)美化功能:植物具有丰富的品种和季节变化,能降噪、除尘、空气净化,具有动感效果,提高城市质量。(4)规划功能:植物种植具有分化交通路线的功能,使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得到保证[3]。…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
2.1植物品种单一
据调查显示,植物种植单一是普遍现象,特别是行道树一般选择香樟、桂花、栾树,品种单一,植物群落不稳定,缺乏生态效益,同时,观赏性植物缺乏,景观效果差。
2.2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外来植物品种可以增添植物的丰富性,但没有经过深入研究而盲目引进外来植物,由于植物不同的生活习性,导致引进植物存活率低,甚至死亡,浪费资源,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3缺乏丰富的季相景观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四季有景是现在植物种植所缺乏的,春天观赏性的花灌木少,秋天观叶的植物少,植物的观赏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展现城市的生机活力。
2.4忽视城市的安全性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时,没有充分进行现场调查,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和比较,种植时,植物与电力线路、排水管线发生冲突时,导致植物根系没有伸展之地,导致植物长势慢,甚至是死亡。若在刮风下雨天,有可能导致电线断落,使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4]。
3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原则
3.1功能原则
不同等级道路绿化植物的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快速路植物种植以人们的生命安全和保护为前提,绿化带具有适当的分级,建议临路一侧道路绿化带厚度为20~30…m,临边建筑的绿化带厚度为15~20…m,对30…m范围的中间部分,活动场地衔接环道,穿插其中。同时,深入研究道路的现状,创造一个舒适、合理的道路环境。
3.2生态原则
植物的生活特性是进行绿化景观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科学挑选植物品种,构成合理的结构。不同的区位环境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在医院、疗养院种植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为主的树木;街道绿化选择易成活,对水、土壤和肥料要求不高,抗烟尘、树干通直、枝叶繁茂健壮的树木;滨水景观选择耐水湿植物,与水景协调等。
3.3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体,任何一种景观设计的物理空间形式都不以环境设计为目的,最终它是针对人们的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行人的存在。在以机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人性化设计主要考虑车行的安全感,同时体验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实现“景为人用,人为景迷”的效果。
3.4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所追求的,既能展现绿化的美感,又能通过绿化彰显个性,是文化的象征。城市道路作为一个文化内涵的生态走廊,能让人通过行车、步行了解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特点,实现“车上的路要走,人在画中游”的完美景观效果。
3.5协调原则
道路绿化的协调原则有2层含义:一是在不同植物之间的协调,如植物之间的颜色、形状、高度和适应性;二是把控道路的基础设施,如排水、燃气、电力等,控制与绿化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冲突。《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中主要内容如下。(1)树木与架空线。设置在汽车的架空线,不应在大街绿地。当必须设置时,应确保增长空间不小于树木的生长空间。在架空线路的树冠下,应选择开放的剪切品种。电力线导线与植物最小垂直距离见表1。(2)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见表2。(3)有关树木及其他设施的道路绿化及最低水平距离规定见表3。
3.6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
城市中的每一条道路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一种共同的东西,形成城市的整体特征。从整体上看,不断寻求差异,实现统一的景观效果的变化。同时,两边的道路绿化景观将街道周围的景观小品、景观建筑、自然山水等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相互补充,切忌对道路绿地进行隔离封闭的设计。这样,它会产生一个良好的秩序感和整体性,创造标志性景观[6]。
4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发展对策
4.1安全需求是绿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城市道路绿化以提高植物物种的科学性为主旨,避免使用的物种和现有设施的城市之间的矛盾。同时,可以提高景观的遮光、防眩光、除尘、降低噪音和其他影响。此外,在交叉路口和机动车车道外避免种植超高的植物,以免产生误导和遮挡等。
4.2增加城市景观绿化选用的植物种类,实现
景观季相为了实现城市景观的季节性丰富,增加对街道树种的选择量,例如可以增加观花乔木和灌木树种,使城市道路景观丰富多彩。通过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开花植物的差异,增加景观效果。
4.3对绿化中选用的植物品种进行科学配置
减少城市道路污染,可以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抵抗力强、耐修剪的树种,此类树种易于管理,而且有很强的抗辐射和耐灰尘能力。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时,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和城市整体需求,引进外来植物品种进行科学栽植,丰富城市植物品种,为城市增添活力,提高城市的品味。
4.4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原则”是道路绿化设计的核心原则,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特点,不断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从而展现城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7]。
5结语
关键词:城际交通干道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城际交通干道是连接不同城市或组团的交通要道,其定位与功能有别于公路和城市道路。那么,在这类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如何灵活、合理地应用技术指标,并兼顾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交通需求,做到近远期结合,即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托株洲铜塘湾至湘潭板塘铺道路(以下简称“铜板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对城际交通干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展开思考。
1 项目背景
铜板路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规划的城际交通干道,连接株洲、湘潭两市,路线全长约15km, 规划路基宽度42m,设计速度60km/h,全线按双向六车道城市I级主干路标准控制规模。其建成是长株潭地区交通同网建设的需要,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行车条件、提升服务水平的需要。
2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概念区分
城市发展,使得各城市间联系加强,各城市组团间距离缩短,原来是联系两个城市或城市组团之间的公路逐渐兼具城市道路的功能,并向城市道路转变。而城市道路与公路有诸多不同之处。就功能而言,城市道路服务城市内部体系,广义上,紧密型城市组团间的道路也属于城市道路范畴;而公路则是联系各城市或各个大型城市组团的道路。从交通组成上分析,城市道路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但基本不会出现重载交通,公路则与之相反。就设计过程来说,公路设计如大泼墨,城市道路似小写意。前者主要考虑线形的流畅、结合地形、地质情况设置构造物;而后者在设计时,由于线形受较大限制,与周围建筑和构造物的衔接成了设计的重点。再者,两者的服务功能不同,城市道路服务的是人和车,并应兼顾道路两侧商业发展,所以在细部的设计中应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公路服务的主要是车,则主要强调驾乘感受。此外,城市之间的公路采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建设运营模式,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当城市发展,公路变成城市道路时,收费将制约两个城市中心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大,公路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何准确定位城际交通,在设计中如何兼顾其功能,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
3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平曲线半径取值
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并从行车安全与舒适角度考虑,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铜板路除起点段约2.7km和终点段约3.0km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其他路段均经过农村,具有明显的公路特点。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不是平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对于设计速度为60km/h的城市I级主干路,圆曲线半径取值见表1。
表1城市道路圆曲线取值情况(60km/h)
而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当设计速度为60km/h时,圆曲线半径取值见表2。
表2公路圆曲线取值情况(60km/h)
本项目为城市主干路,为便于与沿线多条道路平交,尽量不设超高。那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应取到1500m以上为宜(本项目路面横坡为1.5%),局部困难路段,可按600m 控制。对于无平面交叉、且两侧征地拆迁代价与难度较大的路段,满足表1要求即可。
3.2纵断面设计
铜板路联系株洲、湘潭两市,沿线经过多处城镇、工业区及港口码头,混合交通特征明显,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交通需求。考虑到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较差,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应对最大纵坡和坡长进行控制。为方便沿线商住群体进出道路,道路应尽可能采用整体式路基设计。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当道路纵坡较陡,坡度较长时,难以满足非机动车道纵断面设计要求,就需考虑机非车道分离设置。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类交通的需求,其次,应考虑道路两侧以后的发展,做到近远期结合,并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3.3道路绿地率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交通规划、株洲市交通规划以及湘潭市交通规划,并结合地方政府意见,铜板路路基宽度为42.0m。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预测末年小时交通量达到了2612pcu/h,计算得出需修建双向六车道才能满通需求。经横断面多方案论证,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方案图如下:
而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该横断面形式未达到绿地率要求。考虑本项目只有部分路段位于城区,大部分路段位于郊区,路侧绿化较好,道路绿地率计算时,可将路基边坡绿化以及路侧绿化考虑在内。并将道路两侧用地进行预留,远期可作城市绿化用地。
3.4构造物设置
本项目起点接株洲响石路(城市主干路,四车道),先后下穿武广客运专线,下穿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下穿湘黔铁路,下穿芙蓉大道二期(规划城市快速路),终点与板塘大道(G107,城市主干路)相接。控制性构造物较多,这不光是工程建设难点所在,也是控制投资的重点工程。鉴于此,项目起终点与城市主干路的交叉在工可阶段均按平面交叉控制规模,建议在下阶段进一步优化交叉形式,并进行平交与立交的比选论证。与铁路交叉路段,尽量做到线路与铁路垂直交叉,保证道路净宽,并落实防撞措施,保证安全。与规划快速路的交叉尽量采用互通形式,修建简易匝道,保证安全行车和理想的服务水平。
3.5公共交通设施
铜板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里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内,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推进,株洲与湘潭之间联系日益紧密,融城发展后劲较大。加上现有通道已通公交车,因此,有必要在项目前期将公共交通设施考虑进去。工可报告基于近远期结合考虑的思路,全线设置公交车站。其中,城区段公交车站设置距离为500~800m,非城区段公交车站间距为1~2km,基本覆盖沿线重要交通源,保证公交站点服务半径在合理范围内。
4结语
城际道路有别于公路,与城市道路也不同,设计思路应更加灵活,深入解读公路及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并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到项目自身及相关路网的功能需求,研究成果才能符合项目实际,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株洲铜塘湾至湘潭板塘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管理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一座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好坏,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植物具有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城市小气候等功能,因此对人们所处的环境质量好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园林绿化工程应遵循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不断追求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层次园林景观,重视植物多样性,大量不同品种的新优园林植物应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一些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在施工完成后却不能很好地展现其应有的景观效果,也不能完全表达出设计者心目中那一份自然与美的结合,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技术管理工作,协调设计方与施工方的合作,成了当前园林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目前园林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计划与实际相脱节
城市园林绿化是近年来才蓬勃发展一个行业,企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经营的管理,特别是不重视对施工现场管理的规范性管理,因而企业管理较为落后,在施工前,也不制定符合业主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施工时质量的好坏直接由项目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所决定,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监管。
2、苗木规格本身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由于绿化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大规格苗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新优园林植物苗更是抢手。如果按设计要求的规格进行施工,代价昂贵。为此,施工企业从自身利润出发,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设计景观的立体感和稠密度,直接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质量。
3、施工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对园林绿化的认识
园林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来讲,进入门槛较低。而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又不同于建筑工程,其所需要的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大量从业人员对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栽培技术和地理条件的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在工程施工完成后苗木死亡率高。在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人员迟迟不到位,多数由包工头直接指挥施工。有的人员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技术规范的不完善
园林绿化的蓬勃兴起,但由于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少,加上绿化工程多附属于其他建设项目中,所以造成绿化工程的施工监理多由建筑或市政工程的监理兼任。同时在《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强制性条款较少。施工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5、建设单位主观意识上的缺失
部分建设单位认为园林绿化工程不会出大问题,树死了可以再补,把造价往往控制到不合理的程度,主张低价中标。无限制的最低价中标,给后继的工程质量监管留下了严重隐患,更使管理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6、缺乏专业的绿化监理公司。
绿化施工监理很多都是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 的强制性条款很少,,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放样、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从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绿化工程品位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景观效果、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因此加强绿化施工管理,规范绿化市场势在必行。
1、建设单位方面所须承担的责任
建设单位要积极介入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中,认真对施工单位的真实情况进行抽查摸底,依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尽可能选择素质好、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并协同制订现场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由建设单位组成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对工程的建设过程实施动态控制,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2、强化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方面而言,必须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树立牢固的服务宗旨,防止工程不合格现象的发生,以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提升外部形象。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及项目经理负责制。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3、制定和完善园林绿化专业的规范标准
对于地方政府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园林绿化地方性标准或是行业标准。随着园林行业的迅猛发展,制定和完善规范而可行的园林绿化专业标准已是实事所迫。通过制定及完善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园林绿化标准,使园林施工、监理、验收有据可依,明确设计部门和项目经理、施工队伍之间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关系,规范苗木调配、种植、养护和验收,必须协调好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更好地完成园林项目,提高园林景观质量和突出效果。
4、严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关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各单位采取一切可能的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隐患,尤其对苗木栽植、养护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把关要更为严格,否则可能会加大苗木的死亡率,这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有可能损害工程形象,甚至公司的信誉。
5、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要维护业主的利益,又要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产品和工序,及时整改,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运作流畅,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6、开拓创新出新的工程建设模式
长期以来园林建设行业都把设计与施工以两种不同形式进行阶段划分,在这种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工程建设运作缺乏主体控制,往往产生设计方案与竣工现状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开拓创新出新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深度交叉和内部协调,促进承包商主动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完善,从而有利于建造出经典的城市园林绿化作品。
7、实施绿化施工市场的准入制
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即便是小规模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四、结束语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完善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应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公共课题。解决和克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需要企业自身的重视,同时也需要业主单位的理解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杨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5.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设计;绿化景观;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和命脉,道路绿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城市面貌,反映着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道路景观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载体[1]。因此,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给城市居民营造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改善城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意象、组织城市交通和增强城市综合影响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切实需要。
1东北三省城市道路绿化常见问题
1.1 道路绿化基础条件恶劣
城市道路绿化用地主要是在公路两侧用地界限内,可利用空间有限,如土路肩、边坡、中央分隔带、互通区、立交区、立交交叉的上下边坡和收费站以及服务区等场地。这些场地往往空间狭小,土质条件极差,常掺有大量的水泥、混凝土、砂石料等,不利于植物生长小环境的营造,换土或土壤改良等措施受空间、财力等因素影响,难以彻底改善。
1.2 道路原有土壤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道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重破坏地表植被,使原有表土与植被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少量植被单一,且被大量硬质覆盖紧包密裹,留存土壤对降水截留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极易流失[2],加剧土壤贫瘠。此外,使用除雪剂等行为污染土壤,造成植物脱水而死,导致道路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1.3 交通污染影响植被的正常生长
城市道路大量的车辆尾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侵害植物机体,有毒气体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道路扬尘、废水、噪声、振动及热岛等其它污染源和恶劣环境,也严重影响植被正常生长发育。
1.4道路绿化配置影响功能发挥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过分强调“立竿见影”,移植大树作行道树,存活率不高,频繁换植,反而事倍功半。道路绿化往往轻设计随意施工,导致配置不合理,造型不美观,不符合生态学和景观美学要求,影响绿化功能的充分发挥。
1.5 道路绿化养护影响景观效果
道路绿化往往重建不重养,修剪、施肥、浇水等日常管理严重不到位,加上东北干燥气候,使绿化植被更显得荒废,尤其是小街小路更疏于管理,不注重细节,使景观效果不佳。
2对人性化需求的考量
城市道路和园林绿化建设的核心是要为人服务。因此,要突出考虑人性化需求,包括行为、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行车视线要求[3]。(1)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能影响视线通透,保证视距;(2)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行车视线;(3)在交通运行空间内,树木不得进入,保证净空范围。其次,要通过植物层次和空间合理变换,满足人的实用、宜行和安全等心理需求。用园林植物科学化配置,体现道路空间序列性、边界性、标志性、集中性、区域性等不同特性,适时适地营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形成令人愉悦的心理顺势感受。
3对城市道路园林绿化设计理念的理解
东北三省以大陆型气候为主,多数城市水资源馈乏,因此城市绿化应更加注重增加绿量,减少草坪等耗水植被,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地被、花草等植物;绿化种植采用群体与单体结合,横向与竖向结合,乔灌与地被结合的多种形式,勾勒立体丰满而通透的绿化景观;适地适树合理种植,以抗逆性强、耐干旱、抗污水、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为主,配以多层次、多龄期的伴生植物形成稳定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划定保护范围;对不宜绿植的土壤,要改善后绿化;绿植与市政设施的统筹排位,保证植被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绿地系统配备节水灌溉设施;道路绿地设计坡向、坡度既要符合排水要求,也要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好,防止绿地内积水或水土流失污染道路。
4对加强统筹设计的深入思考
4.1注重视觉感受
城市道路景观环境的美学是视觉的艺术。东北地区冬季长达半年时间处于枯枝败叶之中,因此行道景观树宜选择枝干形美的树种为主,比如国槐作行道树,落叶后,枝干的造型仍给人以飘逸轻盈的美感。城市道路景观应注重动态系统的打造。动是它的特点,在道路上活动,绿化感受可以使我们获得大约80%以上的周围环境信息,传统的道路景观或城市道路景观,多是从静态的视觉概念来讨论,而在现实中道路上的车辆是运动的,应更加看重观察者以不同的运动速度,通过在道路上有方向性和连续性的景观活动,观察到道路环境印象。
4.2调节色彩搭配
色彩是道路绿化景观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影响很大,而人们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又与人们随之而采取的行动息息相关。因此,在道路景观中合理的使用、搭配色彩,可以大大增强道路的美观效果,有效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注重掌握色彩明暗、冷暖、胀缩、进退感等特点,以此改善局部的不良状况,趋利避害,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美观、舒适环境。
4.3优化景观结构
绿化景观的观赏性、艺术性不可或缺。为此,要优化道路景观线条、形体、色彩、材质等构成,使景观结构从时间、空间上的艺术组合,给人以美的感受。
观赏者身处于高速行驶状态时,对道路与沿线景物景色的认识难以把握全部细节,只是有整体概貌与轮廓特征认识。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应保证两侧绿化带具有连续、平滑、自然、通透的特性,力求轮廓清晰、醒目、色彩协调、风格统一[4]。
城市道路及绿化在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与造价要求下,线形设计不应单纯满足于几何位置的布局,还需要研究人的视觉分析及景观地形的规律,特别是心理及心理预估,使造型具有令人心情舒畅的感觉。线形构成,应在平面和纵面线形及横断面初步确定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性、舒适性,使道路线性与周围绿化环境协调一致,再对平、纵面线形进行修改,使平、纵面线形更加合理地组合,成为连续、圆滑、顺适美观的空间曲线景观结构。
5对细化施工环节的几点建议
5.1抓紧做好施工前准备
东北地区除去雨季和冰冻期,适宜施工期限较短,为此,应抓紧时间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熟悉、审查设计图纸的内容;在做好道路“四通”(即水通、电通、道路通畅、通信通畅)基础上,做好“一清”,即场地清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还要去除杂草、灌木、建筑垃圾等影响植物生长的杂物,为地形施工和种植施工早做准备,创造条件。
5.2严格规范绿化施工环节
东北地区适宜冬季或早春组织绿化施工,一般时间确定在3月下旬~4月上中旬。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场地定点、放线、挖穴和选材、起苗、运苗、卸苗、假植、修剪、种植及后期养护等诸多环节。植材要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
5.3注重细节以微地形造就大环境
在绿化工程中,微地形处理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景观层次、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道路绿化中,由于空间有限,要以小见大,适当造景。通过微地形的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创造出丰富的地表特征,施工时要注意从水平和垂直两维空间打破整齐划一的感觉,创造更多的层次和空间,以精巧微地形造就街道大花园[5]。
参考文献:
[1] 《通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苑翠柳. 走出城市绿化的误区[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
[3]宋石坤等.cjj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关键字:标准、变化、重视、设计、有限、效果、科学管理、监督、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日益严峻,尤其2013年严重的雾霾等气候灾害对市民生活影响很大,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具有改善气候、防尘、降噪等功能,为了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我们更应该在道路绿化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加以重视,为市民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为规范道路绿化,国家住建部委托中国城市规范设计研究院主编,由住建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出版的《城市道路绿化规范与设计规范》,并批准此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并于9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由于此规范的实施,道路绿化的设计和规划就有了新的标准,城市道路绿化程度以及水平都有着稳步发展。下面就道路绿化的设计以及施工该注意的问题做一下阐述。
道路绿化设计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合理分析现状条件,根据功能需求定位城市道路绿化
了解植物现状、土壤的生理性分析、地上及地下管线的分布等,做好设计的前期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应结合近远期的规划情况,确定其生态需求和景观要求,并与各个城市绿地做好衔接。
行道树绿色设计
在道路两侧为给行人提供舒适的步行空间,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可单纯种植行道树,另外,行道树的种植间距最小为4米,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米,优先选择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以落叶、深根性、开展型树冠、耐修剪、寿命长的树种为主。
交叉路口绿色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的绿化设计时,为了行车安全,需要留出一定的安全视距。根据所选用的安全视距,在道路交叉口平面绘出视距三角形,在此视距三角形内不得设置任何影响行车以及行人视线的物体,若是进行美化设计,可以在此处种植一些较低的植物,比如丛生花草或者灌木,但是植物高度不能超过小轿车司机视高(0.65米至0.7米)。
在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型时,设计人员对协调植物种类间共处生存环境考虑不周
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存空间。有些设计人员把植物密植,尚未考虑到植物间的生长空间和竞争性。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为了合理利用空间以及考虑到植物的竞争性,可以在阳性植物下种植少许的阴性灌木或者地被。通过这样的搭配,可以充分利用了植物间伴生的生活习性,同时也丰富了道路绿化的竖向层次,增强了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绿化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市建筑物、道路占用了城市较大的面积,城市道路规划的主要区域便是分车带、人行道、道路两侧,为提高绿地利用率,通常会采用乔木、灌木、草坪搭配植物,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互相搭配,喜欢攀援的植物靠墙根种植,高大乔木与蔓生植物种植,这样一方面利用了城市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绿化更加层次化,提升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档次。城市道路绿化应该秉承远近期结合的原则;采用不仅考虑近期绿化效果,还要考虑长期绿化功能的长期沿用。有些设计人员部分原因采用“南苗北用”,以解决北方常绿植物品种单一,但由于气候的差异,会导致植物的死亡,因此,应该采用经当地驯化后的苗木,在合适的季节栽植,以提高成活率,解决北方常绿植物品种单一的问题。
道路绿化施工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
城市道路绿化工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且繁琐,这就需要提高道路绿化工程施工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绿化工程的需要,需要了解每一种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长特性。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也要严谨、任劳任怨,不偷奸耍滑,不弄虚作假。讲科学,重实效,不搞不切合实际,违背自然规律、劳民伤财的所谓“面子”工程。科学管理,从严要求、为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科学管理,从严要求,有效监督。
施工单位的选择
道路绿化施工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相应施工资质、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装备先进齐全、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施工单位。由于他们自身实力比较好、职业素养比较高、能够遵守招投标管理制度、也能遵守施工以及检测规章制度,在材料使用上面也不会偷工减料,所以道路绿化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成本能够满足业主的要求。
做好施工前的现场清理工作
施工场地会有一些垃圾或者影响道路绿化效果的杂物,在道路绿化施工前,应该清除杂物并对场地的土壤做理化分析,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以及土壤硬度等数据检测,发现不适合道路绿化的土壤,需对场地土壤进行改良处理,可以通过施肥、换土、掺沙掺土方法,对酸性土壤,可以采用添加碱性物质,使土壤酸碱度中和。
做好苗木定向培育和新品种引种等驯化工作
为解决道路绿化大批量订购苗木的难题,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求,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定向培育以及新品种引种等驯化工作,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使用新方法、新技术做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另外还需做好新品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要求,达到绿化多样性。
确保城市道路绿化施工的资金到位
在城市规划中,道路占地约为绿化占地的20%以上,而城市道路绿化资金往往会占到整条道路绿化资金的5%以上,只有确保道路绿化资金的到位才能保证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和进度。
道路绿化施工不要过度影响市民生活
由于城市道路绿化所处环境一般是居民多、行车多地带,为了不过度影响他们的生活,绿化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该做好规划,合理安培材料进场、人员进场施工,尽量缩减绿化施工工期。为尽量不影响当地生活,施工单位应该提前告知附近居民,取得他们的谅解,听取他们的意见,尽量减少矛盾纠纷。
三、设计的现场服务和后期养护问题
1、设计现场服务的重要性
设计人员应做好对设计图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严格按图施工,若是道路改造及提升类的项目,设计人员应进行现场服务,做到现场设计与现状进行很好的衔接。
2、“三分栽,七分养”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针对一些项目施工后缺乏养护管理,致使景观较差的现状,应加强道路绿地的后期管理力度,施工与养护不能脱节,重视水肥的管理,并做好植物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植物长势就好,道路绿化才能体现生态和景观的双重效果。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优美的街景和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绿化设计与施工人员应做好本职工作,全民也要树立绿化生态环境观念,为城市绿化、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保健 城市街道绿化之我见【J】现代园艺,2010,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