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

第1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识谱教学;素质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不容许被忽略和小视的。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要让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但是识谱教学的课堂是很枯燥的,不但需要大量记忆,还要在课后不断地练习,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会让学生利用课上、课下的空余时间进行反复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焦躁和厌烦的情绪就会产生,导致对音乐失去兴趣,更不用说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了。所以,教师应该着重修改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积极,让识谱教学课堂便得更加丰富有趣,才能进一步对学生素质能力进行培养。

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

据我们所知,不论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还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都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要在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最核心、最重要的识谱教学,然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讲解人,必须要持有很认真的教学态度。首先要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纯讲解,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枯燥知识讲解,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解。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便让学生对识谱学习更有热情。识读乐谱作为“一种辅的、为表现音乐服务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演唱、演奏等其他一系列音乐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学生的音乐学习是盲从的,缺少自主性;掌握了这个工具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识谱作为学习音乐的一种辅助工具,是培养和发扬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为了更好地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创设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唱歌中提高识谱的能力,尽量较多地唱附带乐谱的歌曲,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核心。教师还可以将乐器加入音乐活动中,虽然演奏乐器会比唱歌难一些,但是乐器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好识谱,更是对他们音乐能力的培养,一举两得。

二、识谱教学中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识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课,不但对音乐聆听、演唱、创作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通过识谱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质得到更大提升。我们在音乐的学习中不难发现,多数音乐都是在听的基础上才会被哼唱,所以说聆听是音乐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学会了聆听就学会了对音乐的欣赏。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把握乐曲的整体曲风,而且也为学生在旋律的音准、节奏及速度等各方面提供了参照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识谱难度。这种先体验后认知的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先学歌谱,后学歌词”的模式,让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快乐。

此外,唱的能力是对学习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通过对识谱的学习对唱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多数人是通过唱来评价此人对音乐的掌握程度,所以说唱歌也是学习音乐素质能力的体现。学生在积累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创作了。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的创作教学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创作节奏或节奏短句;创作旋律或旋律短句;为歌曲选编前奏、间奏;运用线条、色块、图形、乐谱等,记录声音、音乐情绪或旋律。”创作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课堂上认识“mi、sol、la”三音时,教师可以给出一条四二拍的节奏句,要求学生用“mi、sol、la”三音按节奏编出自己的歌,唱一唱;在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可以通过节奏接龙的游戏要求每个学生编创出一条带有十六分音符的四小节节奏句。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创作节奏短句、为乐句选择半终止或完全终止音、创作上下句等练习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识谱教学作为学习音乐的基础,是不能够被忽视的。如果在音乐教学中缺乏识谱教学的话,我们的审美教育会像海市蜃楼一样不切实际,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就更加不稳定,更别说其他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说识谱教学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也是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踏实的教育方式之一。所以,教师更加有责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殿堂里尽情畅游,更加熟练地掌握音乐。

参考文献:

[1]曹元洪.探索创新优化识谱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4).

[2]马艳锦.识谱教学与新课改一路同行:浅谈小学中年级识谱教学新思路[J].海峡科学,2010(4).

[3]李艳婷.学生识谱教学的时期和方法[J].民族音乐,2008(4).

第2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基本技能训练 三维目标

引言

音乐知识是对音乐现象及音乐符号的逻辑性界定和诠注,是人们感情方式的抽象表达。音乐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艺术、陶冶学生情操、细腻学生感情的过程,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音乐的学习要从基础做起,即在小学的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普及学生的音乐知识,唤起学生的艺术细胞,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音乐学习,对小学教育中如何优化音乐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

1.深化小学生对乐谱的认识

乐谱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乐谱就没有音乐。所以说,乐谱的学习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识谱教学工作的开展,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识谱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超越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堂唱歌训练,领悟歌词含义,体会歌曲的细腻情感,让学生在演唱、领悟、体会中了解乐谱、熟悉乐谱,从而提高学生对乐谱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自己编谱,从他人的音乐作品中学习乐谱的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体验生活,为乐谱的书写提供素材;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及时查看纠正学生编谱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将知名音乐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对乐谱的认知能力、对音乐的点评、体会作曲者的情感,从而丰富自身的乐谱知识[1]。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笔者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讲座,根据现场分发的乐谱宣传册,聆听名家的现场演奏,感受现场氛围,然后让学生写出了聆听感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熟悉乐谱知识,激发创作灵感。

2.注重学生唱歌姿势的培养

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不仅要有专业的音乐知识,还有注重自身的穿着打扮,更要注重自身的唱歌姿势。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唱歌姿势,为他们以后的音乐道路奠定坚实基础。良好的歌唱姿势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歌唱者的表演心态,还能看清歌者的音乐功底。歌唱姿势一般包括坐姿和站姿两种,无论歌者选择哪种歌唱姿势,都应把双肩打开,身体挺直,回收小腹,放松自身状态,眼睛注视前方,直至进入最佳歌唱状态。例如,在讲解歌唱姿势的课程时,笔者首先在课堂亲自示范最佳歌唱姿势,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现学现卖,及时指导他们在学习歌唱姿势中的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2]。

3.教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

音乐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普及性目标。它包括歌唱时的吐字、发声、呼吸方法等等,所以,教师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奠定学生良好的音乐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发声练习的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即教师要熟悉掌握小学生发声方法的教学方案。在日常的儿歌欣赏中,可以了解儿歌是高位置头声发声,教师要秉持这一重要教学原则,开展小学生的音乐发声练习。在培养学生的发声学习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声音的质量,培养优美动听的音质。领悟高位置头声发声的方法,提高音量。笔者通过让学生练习“u”的发音寻找头声,然后加入其他音来进行发音练习。

在培养小学生的发声练习时,时间不宜过长,要制定科学的练习方法,精益求精。熟练掌握练声曲的内涵,由浅入深,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安排,及时纠正在发声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如喉音、颤音、漏气等问题。通过发声练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音色音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指导不同的发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练声曲。

4.采用分散式的教学方法

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教师要学会融会贯通,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等教育资源,吸引学生眼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知识更形象、生动、具体。例如在捉迷藏歌曲的音乐教学中,将学生组织成捉迷藏的游戏场景,将乐谱按节分配给不同组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放映一个优美的绿色乐谱动画,搭配捉迷藏的音乐背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填补自身对乐谱的认知,通过屏幕上闪现的乐谱旋律线,自由地认知和感受乐谱的精华。同时结合教师的课上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技能。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情景教学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沟通能力。

结语

音乐教学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对音乐的逻辑认知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感悟音乐,陶冶情操,细腻情感。所以说,在小学教学中开展音乐教学是一项亟待发展的关键问题。所以要改善现代教学观念,采用现代教育方法,根据音乐课程自身特点,充分实现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一、对视唱练耳课认知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视唱练耳是各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入学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因此,视唱练耳的学习不仅在考试中而且在实践活动中都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门课程具有积累时间长、出成绩效果慢的特点,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学习态度上的不重视,归根结底是对视唱练耳这门课没有全面地了解而造成的。

解决方法: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而且他们对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没有什么难的,临时抱佛脚就行,孰不知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现实的。

二 听觉惰性的产生

所谓听觉惰性,是指在音乐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下意识或无意识的听觉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通俗的讲,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没有积极的去感受音乐材料,也不注意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对音乐材料仅仅是“一听了之”,不去进行积极的音乐思维或者思维速度迟缓,听觉上的惰性也就随之产生。听觉惰性的产生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即:在音高、音程、和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觉上的训练时,总是在模仿中反复练习,给学生以基本的感受,如视唱中的范唱或识谱以及模唱听辨等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各种音乐知识及要素的认知,只是初步的了解,具有音乐听觉直观性和机械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被动性。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听觉惰性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教学方式的不得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是其主要原因。

解决方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 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思维能力的前提。

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以节拍的单拍子为例,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过去积累的各种节拍进行综合分析,把各个拍子(如二拍子三拍子等)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单拍子的节拍概念,当单拍子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学生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加强。

其次,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这也体现出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在初学音乐时,经常会遇见会唱谱但不会记谱的情况,这就是学生没有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突出表现。因此,在训练学生记谱能力时,应从从学生们感兴趣的曲子出发,先让他们哼唱出来并试着记谱,然后统一唱谱,重点纠正,使学生们能够对音符、曲谱有更直观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对音乐情感的忽视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为音乐实践服务。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视唱练耳课虽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但这一艺术目的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重视。

第4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识谱;音乐; 教学 The letter class changes the innovation type knows the spectrum teaching

Bi Xin-ying

【Abstract】 innovates the type to know the spectrum teaching is not merely must enhance the student to read the spectrum sightsinging ability, more importantly through the sightsinging and the sense of hearing training, enhances the student in the rhythm, the melody, and aspect and so on sound, music style, music analysis feelings, ability and the skill.

【Key words】 Innovates;Knows the spectrum;Music;Teaching多年来,音乐教学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传统识谱教学已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随着新课改的启动、深入,加上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识谱教学方法的选择来体现中学音乐教育观念创新,更好适应当今的音乐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1. “唱名音程感”的训练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的过程进行分析,识谱有三个心理过程:(1)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2)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 相应的音高的过程;(3)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 在这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准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 这个获得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观念,在音乐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也是识谱教学的十分重要环节。

记得在一次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我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 mi-re-do,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后来我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这说明学生们用 “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要进行 “唱名音程感”的练习,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补课”。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要考虑各年级段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歌曲的难易、长短、熟悉程度等因素。切不可因为强调“多唱歌谱”而违背了“唱歌教学首先必须把歌唱好”、“通过唱歌教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

因此,我认为在识谱教学中,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乐理知识的学习等,不能作为专门的知识点单独提出来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接受,而应该隐性地渗透在音乐课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对音乐的综合感受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掌握,去发展。

2. 唱名法的选择一般来说,现在常用的唱名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固定唱名法,一种是首调唱名法。 二者都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完善和提高的。而唱名法的逐步完善及提高,一方面说明了唱名法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它们还存在着缺陷。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的评价及科学的使用它们。

第5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情感是在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标志,音乐的美感直接进入了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学生心理最活跃的是情感的体现,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音乐教学要对学生情感的重视,激发学生情感的的培养,在审美中必须有情感的因素。歌曲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一首音乐带给学生一种感受,如果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那么对学生是有很大的益处,不仅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疲倦,而且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也有利于学生演唱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歌曲《念故乡》这首歌曲体现了一种凄凉寂寞和思乡的情感,在这首歌曲教学中我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解歌曲的内容和背景,而是让学生多欣赏,通过欣赏和自己演唱来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歌曲的处理方法和演唱技巧,通过这种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的听觉能力,通过歌曲的韵律、力度、旋律、音调的高低等等来让学生感知声音,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来辨别人和乐器的声音,从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视觉能力。在教学生学习发音和乐谱的时候,就让学生看识谱来唱歌,最好培养学生“一目数行”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视觉能力的和速视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换为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边讲让学生边练习,讲多少,能练多少,学到多少,掌握多少,运用多少。讲练结合,切记不能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不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放不开手,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这样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没有什么进步,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掌握技巧,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独立的来练习试唱,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收获,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提高了视谱能力。其实,学生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看法,老师一个鼓励和期待的眼神,一句夸奖、一种欣赏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激励作用,会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动力和兴趣,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赞扬,只要学生敢唱,勇于表现,就要给学生以鼓励。老师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流于形式,对不同的表现我们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老师的语言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自然的流露,让适合的评价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发声方法的能力

我们的音质本身都就一件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嗓音表现不同的奇妙的音乐,如果老师教给同学们要利用好这件乐器,把美好的音乐表现出来,要想用嗓音表现不同的音乐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嗓音,让学生了解嗓音发声的原理。我们的音质和音色都是经过腔体的共鸣而发声的结果,不管是民族的唱法还是美声的唱法,我们都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来唱歌,不能胡乱模仿,只用嗓子唱歌,这样会练出很多的毛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我们的音乐和语言文字不一样,语言有明确的意思和概念,但是音乐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感知,然后经过多作品的联想和想象,来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对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视,如果能把音乐课上好,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和想象都会随着音乐而展开,学生的情感和理解也会变得活跃,这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唱歌,认识乐谱,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欣赏课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扩大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老师可以用乐器演奏不同的风格的音乐,也可以提高标准,增加难度,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我们可以用唱和演结合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如果学生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很高兴,为学生以后对音乐的鉴赏和欣赏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第6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低年级的识谱要求不理解,认为到了三年级才教视谱,所以上课基本上不带课本。甚至在实行循环使用教材的地区,有的教师干脆不发课本了,因为有的学生对音乐课本的各种画面感兴趣,上课都容易分心;还有的学生爱在上面涂涂画画,不到半个学期书本就画的面目全非了。在有课本的地区,有的教师上课时将书本往桌上或脚边一放,到下课时要求学生课本带上,基本没使用或很少指导学生使用课本。

根据以上的现象和问题,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关注音乐知识和对乐谱的认识和学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对乐谱的感性认识

1、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观察教材的兴趣

课标中对低年级的演唱能力培养中的要求是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从一年级开始,教材的乐谱知识和读谱技能就有呈现。教师可以从学生爱好的观察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画面内容,从而发现熟悉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如有C、P、f等字母。随着学生对乐谱的感性认识逐渐加深对力度记号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使用几种力度记号进行练习。是学生很快发现和数学的数字有不少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如数学中的加减号没有,数字中不见8和9……

2、启发观察。加强节奏练习

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应初步认识读谱知识的小节和小节线、终止线等和几种不同长短的节奏和音符。如人教版二年级的音乐教材中多次有小节的认识和体验,如在《多快乐呀多幸福》和《其多列》等歌曲的教学中就有常用的换气位置,需要学生认识小节和小节线。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从画面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画面与乐谱的联系。有的节奏不标出乐谱,直接用画面的乐器声音出现,表示音的长短。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13页中响板和碰铃的画面以及25页的三角铁和铃鼓,听辨声音的长短和音色,就可以导入不同的节奏乐谱。如×-、×、××等。结合教学,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注意对乐谱的反复对比和练习。使学生更多的看到节奏谱的符号,加快对乐谱的熟悉和运用。

二、关注体验,加强模唱练习

1、音阶模唱。感受音高的变化

教师可以从音阶听唱练习开始,从三个音、五个音、七个音的音列到音阶的逐步进入唱名的练习,使学生对听辨和识谱有较好的体验过程。

2、短句模唱。逐步熟悉唱名

根据学生的识谱和歌唱的能力情况,教师可以加入不同节奏的短句模唱练习,使学生提高音准能力和识谱能力。也可先用“啦”模唱音高,相继加入唱名的练习。

3、关注乐谱。逐步认识乐谱的常用记号

在歌曲教学中,运用分句模唱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看谱模唱的习惯,使学生对乐谱的形状和演唱有感性的认识。如人教社二年级上册第7页设计了柯尔文的手势练习,对低年级的识谱和音准练习有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节奏训练,能较好的识读节奏乐谱

1、在教学中关注节奏的编创。加深对节奏乐谱的认识

根据教学内容加入打击乐伴奏的同时,教师将不同节奏的乐谱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使学生加深对节奏乐谱的认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编创的兴趣。

2、关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现象。培养节奏感

新课标中指出: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表演,是培养节奏感的好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有节奏的现象,也是提高节奏感的途径。如火车的运行摩擦声、钟声、不同年龄、性别的脚步声等,从力度和速度、音色、节奏分辨都有一定差异。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音乐记号和综合练习

可参考以下两个教学建议为例:

《小雪橇》教学建议:

(1)感受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说出速度较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的特点。

(2)视唱一、三乐句,模唱二、四乐句。(观察小节)

(3)第五乐句的音区较高,要指导学生注意唱高音时的状态。

(4)提示每四小节换气,最后一个字的归韵“ao”。

(5)可用最后一个乐句作为前奏,指导学生听前奏准确地起唱。

《哦,十分钟》教学建议

(1)歌曲演唱有一定难度,随音乐哼唱即可。(哼唱时关注谱面)

(2)分辨歌曲两个乐段的特点。第一乐段节奏紧密,第二乐段节奏舒展,为编创集体舞动作做准备。

(3)分组编创集体舞动作。(观察插图)

(4)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第7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1、乐谱识读。正确的识读乐谱是钢琴艺术学习中的重要基础。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对乐谱的音符、乐谱符号及休止符等各种不同的符号信息进行认真仔细的审阅,然后再进行分析与具体视奏。这一部分的学习只是视觉上的记忆,但是作品乐谱中每一段落的分布、基本结构、细节等都会在读谱的过程中印入学生的大脑中。因此,读谱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在规律与逻辑联系,让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对乐谱有更深刻的记忆。

2、乐谱分析。“解剖背谱法”属于记忆方法中的理解记忆方法,学生在钢琴艺术的学习中,他们对于作品的理解记忆程度与其思维活动是紧密相关的。而“解剖背谱法”的运用就是建立在理解作品上的。钢琴艺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对于钢琴弹奏者而言,钢琴的弹奏是一种灵活且变化万千的心智活动。其学习过程需要弹奏者长期对手指进行磨练,弹奏者的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在钢琴弹奏中,弹奏者思想能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弹奏者的弹奏水平,因此,养成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对于弹奏者而言是取得良好弹奏效果的重要保障。

3、作品回想。“解剖背谱法”中的作品回想也就是冥想,是学习者在无琴无谱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练习。这种联系方法要求学生首先要深刻的了解弹奏作品,并且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乐谱。作品回想的联系一般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学生需要看着乐谱在钢琴上进行弹奏练习;其次,以牢记乐谱为前提条件,扔掉乐谱在钢琴上进行弹奏练习;再者,抛开钢琴看着乐谱进行弹奏练习;最后,将乐谱和钢琴都丢开,进入无琴无谱的练习。其中第三步和第四步的联系最能让弹奏者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是最为困难的阶段,这需要钢琴弹奏者对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和深刻的记忆。

二、“解剖背谱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解剖背谱法”与传统的背谱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结合

教师在钢琴教育教学中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解剖背谱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乐谱的识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作品乐谱的背谱方法,并且在教学中将“解剖背谱法”与传统背谱方法中的科学有效部分进行结合。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此外,也不能因为太注重背谱练习而忽视看谱学习,二者要科学结合,交叉联系,以此提高练习者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

2、背谱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递进式教学

学生对于“解剖背谱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因此,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按部就班逐步进行,不可一味的求速度、求结果而忽略训练过程。“解剖背谱法”的学习与训练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也就是感知阶段、理解阶段、积累阶段与运用阶段。教师要善于根据在学生读谱阶段中产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学生的记忆规律并“因材施教”,进行合理运用

“解剖背谱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者要对学生的记忆特点进行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方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心理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学生注意力集中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记忆力培养,稳定其音乐情绪,让学生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能够做到冷静细致的好习惯。使得学生在进行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不骄不躁,不免不良的情绪或者心理因素出现记忆断片的问题。

三、结语

第8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像要求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1.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2.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3.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切。

第9篇: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关键词:竖笛;趣味;识谱教学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而竖笛①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成功的竖笛教学对于识谱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结合竖笛的识谱教学

音乐教学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听、唱、奏等基本要素,而竖笛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成功的竖笛教学对于识谱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竖笛的特点

竖笛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适宜学生吹奏,符合集体教学原则。竖笛参与课堂不仅仅是技术传授,更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它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课堂学习,课后吹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现在很多学校都已开展了竖笛、口琴、口风琴的教学,大多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学具,为歌曲伴奏。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还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这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用竖笛吹节奏,可以免于学生口念一大串的象声词,还可吹和声。多声部的节奏,每个声部所奏音高不同,又相对和谐,既让教师能清楚地监听每个声部所吹节奏正确与否,又培养了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力。

(二)借助竖笛,具体且直观

竖笛的学习必须融入识谱的整体教学中去,并借助其他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加深音高印象,同时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的并用,既协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促进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1.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自然音,或背对学生在竖笛上吹奏一个音,请学生听辨。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如果有竖笛,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笛子上试着把教师给出的音高吹出来,若不对,可先判断是高了还是低了,然后再找,直到正确。久而久之,学生对固定音高的记忆就会得到加强。

2.四年级课程中《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优美的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在演唱旋律过程中如发现自己唱音不准,就要及时根据笛声找出原因;如发现吹奏的声音与唱的旋律不和谐就要针对曲谱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正确的识谱演奏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流行元素带来的效果。

(1)聆听范奏《千里之外》,说说这首曲叫什么?喜欢吗?

(学生很兴奋地回答: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是流行歌曲。)

(2)出示第一乐段旋律及歌词。看看一段音乐有哪些音符组成?

(3)视唱曲谱,注意反复跳跃记号。

(4)学生自己吹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比任何一节课都吹得认真和投入,连平时不太爱吹的几个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5)分组合作。一半吹奏曲调,一半演唱歌词,并对调。

(学生做得棒极了!学生课后纷纷跟我说喜欢这样的识谱教学。)

二、小结

1.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器乐教学引入音乐课堂,把竖笛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也能为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实施音乐新课程的有益思路和可借鉴的教学实践方向。竖笛教学与识谱教学相辅相成,竖笛教学必须结合识谱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再加上竖笛在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的良好影响,其作用不言而喻。

2.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