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民族文化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文化的特征

第1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特征

世界民族音乐就是融合每个民族的文化,同时又反映本民族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具有一个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音乐,根据民族音乐家与历史学家的有关意见,同时加以考虑民族音乐文化具体的特征,世界上现存的民族音乐按照区域大致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东欧、西欧、黑人非洲、北美、拉丁美洲与大洋洲等几个民族音乐文化区域。世界上每一个区域的民族音乐文化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各区域的民族音乐都会受到每个区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产生民族音乐时的特定的民族物质文化,他们之间并没有落后与先进的区别,只是当时所处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不同而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民族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只有从民族文化特征方面去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去欣赏世界民族音乐。

一、黑人非洲民族音乐文化特征

非洲面积比较大,同时包含的部族也比较多,每个部族的语言与信仰又各不相同,最关键的就是每个部族的习俗有不同,这就造成了黑人非洲民族音乐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但是此地区的民族音乐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节奏感特别强,同时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黑人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但是整个黑人非洲地区在音乐中的统一性并不受黑人非洲民族音乐的多样性的影响,黑人非洲民族音乐风格上的共性在音乐的乐器与旋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黑人非洲民族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宗教与社会的政治功能,并且常常在各个方面上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黑人非洲音乐在狩猎、在各种仪式与农耕等生产活动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黑人非洲民族音乐活动是适应于各种各样的需要所产生的,更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例如,在黑人非洲一些比较古老的部落的治病仪式中,部族的人民就会唱歌并且伴随着激烈的鼓声,进而使病人身上附有祖先的灵魂上而治愈伤病。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黑人非洲民族音乐与自然环境、历史、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欧洲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

欧洲素有音乐之乡之称,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为音乐名人,产生过许多比较有名的音乐,其中民族音乐占有很大一部分,它们往往会含着欧洲许多民族的文化因素,无论是那些古典乐派的作曲家还是一些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深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进而在音乐的创作中都会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一些民族文化。例如在欧洲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基本上都是运用本民族所喜好的表现手法与创作技巧,在题材内容上面主要反映了本民族的实际生活,反映了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与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赞扬本民族劳动人民及民族英雄主义的业绩,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的愿望与性格,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民族传统风格与艺术爱好。并且欧洲民族音乐语言上基本上都是各个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或者就是以每个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然后进行加工改编在创造的,同时在音乐体裁形式方面同样自觉地继承了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满足各民族的特殊兴趣与审美习惯。

三、东南亚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

亚洲自古以来就是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作为亚洲特色的民族音乐更是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其中东南亚民族音乐是是亚洲民族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其他区域民族音乐的发展。东南亚民族音乐开始时就只受到印度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又受到后周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东南亚民族音乐拥有着十分丰富的旋律,并且大部分都是采用的五声音阶,乐器种类也比较多,拥有着多种多样民歌、戏曲、说唱和舞蹈等民族音乐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些民族文化特色。例如以我国的蒙古族民歌为例,蒙古植被以牧草为主,所以牧业十分发达,因此音乐主要来源于生活,音乐多为牧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演唱,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内容有赞美家乡、怀念故乡、倾吐纯真的爱情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草原辽阔无垠的气势,也比较充分的表现出蒙古人爽朗、质朴与热情奔放的性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的地域特点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有着很大关系。

四、拉丁美洲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

在古代由于大量的黑人奴隶流向拉丁美洲,这些奴隶为拉丁美洲带去了丰富的非洲音乐艺术,随着世界的发展大量欧洲的音乐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了拉丁美洲,于是也就导致了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深受印第安民族音乐文化、欧洲民族音乐非洲民族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拥有着比较独特的节奏,浓郁的和声与美妙的旋律等特点,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基本上保留欧洲民族音乐与非洲民族音乐体系的基础,但是它那激荡人心的气氛与热情洋溢的风格,已经根本不同于欧洲与非洲的民族音乐了,形成了比较含有本地文化的民族音乐,总而言之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文化色彩。

五、结束语

民族音乐不仅与它所在的自然环境、语言有关,还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有密切的联系,世界不同区域的民族音乐都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文化特色,因此只有在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去欣赏世界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安平.世界民族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陈自明.世界民族音乐地图[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3]饶文心.世界民族音乐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第2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一、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类型和狩猎文化的呈现

鄂温克族民间舞蹈音乐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生产中的情景,将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于鄂温克族是以狩猎为生,所以在民间舞蹈音乐中充满了狩猎文化的特征。从音乐形态的表现形式来看,可以将民间舞蹈分为呼号型和歌唱型两种类型。呼号型民间舞蹈与鄂温克族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中,可以感受到浓烈的狩猎氛围,所用的舞蹈元素中大多比较质朴。在舞蹈创作中,呼号声、拍手声、跺地声以及人们的欢笑声都是重要的舞蹈元素,其节奏比较鲜明,力度的强弱以及速度的快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具有独特的舞蹈韵律。呼号型舞蹈对人的感官会造成非常震撼的冲击力,其舞蹈元素中大多是鄂温克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形态,具有非常原始的特色,这也是其表现狩猎文化特征最直接的形式。歌唱型的民间舞蹈由于加入了歌词,所以在音乐旋律方面表现的更加明显,在现代的鄂温克族民间舞蹈中还加入了器乐的伴奏,艺术特色有了进一步的升华。由于受到原始狩猎文化的影响,所以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音乐也具有浓厚的狩猎文化氛围。不论是带着原始呼号声的爱达哈喜楞(公野猪搏斗)舞、巴勒那?晕瑁ㄌ?虎)、聂那肯舞(犬斗舞),反映近现代用猎枪打猎的狩猎舞,节日庆典的奴克该勒舞,还是围着篝火边唱边跳的伊堪舞,都带有鲜明的狩猎文化特征。

二、舞蹈音乐的文化基因

鄂温克族的人口较少,其语言文化比较特殊,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其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是依据口头传承。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作为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音乐承担了艰巨的使命,在舞蹈中所承载的狩猎文化在实用功能以及教育功能方面要大于娱乐功能,所以说民间舞蹈音乐是鄂温克族传承狩猎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了鄂温克族人民对古老文化的全部寄托,所以民间舞蹈音乐中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从目前的流布范围来看,鄂温克族游猎舞蹈不仅流传于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这样“最后的狩猎部落”之中,而且还广泛地流传于已长期告别狩猎生活,习惯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农区、牧区。从舞蹈动作等方面来看,阿罕拜舞、奴克该勒舞等节日庆典舞已经融入了很多近现代的生活内容,但是其音乐内涵与舞蹈内容仍然传递着古老狩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与多位鄂温克族朋友的交往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狩猎文化对于鄂温克人的影响之深,感受到鄂温克人对大自然那种无以言尽的热爱和深厚情感。无论是鄂温克族的哪一个分支,也不论他们现在从事驯鹿饲养业、牧业、农业还是远在他乡,抑或融入城市,狩猎歌舞和狩猎文化都承载着他们最原始的民族记忆,是他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是鄂温克族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文化符号”。

三、族群文化基因的流变

游猎舞是鄂温克族民间舞蹈的代表,在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历史比较久远,从呼号型的游猎舞中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内容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是对原始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能够明确的展现出狩猎生活中的各种情景,所以其是原始狩猎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在经过后期的艺术加工后,形成了歌唱型的舞蹈,在舞蹈元素中加入了音乐,在艺术形式上更加的生动活泼,能够赋予原始狩猎生活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思想,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成熟。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民族来说,其初始、古老的艺术形态通常都是歌舞一体的乐舞形式,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才会出现歌与舞的分化。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游猎舞应该是鄂温克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其渊源最为久远,这一点从其表现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狩猎生活即可得到印证。尼玛罕(以及礼仪舞、节日庆典舞等)的产生应该晚于游猎舞,其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宏大的叙事风格,使其在传承本民族历史文化和教化方面的功能已远远超过原始游猎舞,具有中古音乐文化承前启后的阶段性特点。也就是说,在鄂温克族音乐历史上,反映狩猎生活的游猎舞、带有说唱和叙事特点的尼玛罕和具有山歌、小调性质的扎恩达拉嘎,这三种艺术形式虽然长期并存,但却是先后产生并“各领数百年”。

第3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犯罪;特征

在对本文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明晰民族地区这一概念。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狭义的民族地区指民族自治地方,广义包括未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本文所指的小凉山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它是大雪山的东南分支。西北方为大、小相岭,东南方隔金沙江与五莲峰相望,东北方没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为金沙江、马边河的分水岭。以黄茅埂为界,东为小凉山,西为大凉山。本文具体调研地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聚居较为集中的乡镇。

一、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

(一)地理环境方面的特殊性

就本文所讨论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相对来说地处边远,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这也有民族其自身历来的居住文化,彝族历来都被奉为高山上的民族。故其居住选择地较为偏远,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但是这些地方却具有丰富的可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水利、矿场、森林、土地等资源。

(二)农业人口多,居住分散,社会关系具有家族式的特点

全县近2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居住呈现的仍是其他民族地区居住的特点,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该县最具特点的居住形式是有“上三区”与“下三区”之分①。所谓“上三区”为彝族同胞较多的地区,这些地区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彝族。“下三区”为汉族同胞居住的较多。“上三区”易是本文考察的重点,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该地区,以乡、村组为行政单位进行行政上的管理。除去乡政府所在的街有些许汉族民众在此经商外,其他村组几乎百分之百为彝族同胞。在村之下,虽没有保留彝族传统的家族式的村落,但在一个村里,本姓、同姓的大多紧挨着居住。当地人会很熟络的指出哪个姓氏的大多住哪个方向。这些地方可谓是真正的熟人社会,在行政划分的村的形式下依旧坚持着以家族为本的特性。在这些地方亲属关系准则主导着他们的道德规范、宇宙信仰、权利义务、社会阶级、甚至婚姻与居住地点。

(三)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情况

就本文所调研的地区而言,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小学,村里面也有村小。但现实情况是,在国家大力鼓励职业中学教育的同时,地方践行教育方针时,出现了问题。地方教育在初中毕业之际就以分数为划分标准,自动分流学生,继续上高中与职中全由考试分数而定,然而在这个县城里仅有一所职中,因为乡镇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对于初中未能顺利毕业的考生显然是大于这一职中的饱和度的,且当地的彝族民众有着读职中没有意义,还不如让孩子尽早的外出打工挣钱的思想,从而促使了很多初中毕业未有一定的社会谋生技能的青年过早的进入社会的现象发生。另外就城市化而言,随社城市化的进程,大多以往高山上的彝族同胞现如今大多搬迁至河谷平原地带,有着高山的往下搬移,以往乡镇的往县城周边搬移的现象。形成了一定的居住圈。城镇化进一步加强,小区居住人员繁杂,随即带来了许多问题。

二、民族地区的犯罪概述与犯罪特征

犯罪率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者与人口总数对比计算的比例。反应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犯罪程度,通常以十万分之比表示。我国官方大多以立案率表示。同时也要考虑法院判决定罪率。就相对汉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率是相对较低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低就漠视它的存在。相反,我们应该从中看出,其是有固有的缘由的。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这些特性来更好的治理,巩固现有的安宁。

就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而言,其对于非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是有共性的,在此我们不重点论述,我们重点讨论的是通过对这一地区的调研,分析出其不同点,从而探析民族地区因其有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不同于非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率低,犯罪类型相对单一,轻罪较多、重罪较少

就该地区而言,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各乡镇派出所的了解,在这些彝区的犯罪类型而言,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贩卖、贪污贿赂等类型。值得一提的是以“死给”案引发的家族之间的械斗,这类现象在彝族同胞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时有发生。而在这些地方经济犯罪,盗窃犯罪几乎不会发生,就盗窃来说彝族人历来以此为耻,再者也许也是“熟人社会”在起这监督的作用。

对于纠纷的调处,对于一些轻微犯罪来说,他们较多的通过习惯法调解处理。不会主动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抵触司法机关的处理结果,自己私底下在通过习惯法予以解决。

(二)犯罪人

少数民族人口犯罪与少数民族在该地区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农民是犯罪的主要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外出打工者,在缺乏谋生技能的情况下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在这些地区较少有流动人员犯罪。犯罪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上文也提到,就现在的新一代,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因受自身抑或外力各种条件的影响,大多上的初中毕业就在家或外出打工,文化水平是相对较低的,更何况对法律知识的熟知。

(三)追逐经济利益

因在这些地区祖祖辈辈都以农作为生,随着社会的变迁,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也随之而来,这从现在的村里平时大多只有妇女、儿童、老人就可看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也因外流性的加强,这其中的一部分外流人员,因利益的趋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尤其是犯罪。这是近几年凸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历史缘由,在彝族人的观念当中,对于一开始接触时,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吸食在历史当中是身为身份、地位、贵族人的象征,所以一开始接触,吸食时没有防范意识,具有一定的猎奇性心理,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的,甚至以此为傲,认为在外混的好的才有资本去碰。所以很容易掉进“以贩养吸”犯罪这一犯罪道路。

三、民族地区犯罪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想以此分析,“管中求窥”来论述下民族地区犯罪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在民族地区就犯罪率而言,因受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与汉族犯罪相比较,少数民族犯罪受到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作用,就犯罪率而言是相对较低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形式也随之变化,比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其犯罪也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在传统的犯罪类型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类型,经济犯罪的比重逐渐加大,在犯罪主体方面,青少年犯罪严重,流动人口犯罪逐渐增长,女性参与犯罪值得重视,犯罪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贩卖、运输、偷牛盗马等犯罪在特定的地方较为突出,犯罪危害性也不断增大。

注解:

①马边彝族自治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纲要.吴大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

[2]杨靖著:《犯罪治理――犯罪学经典理论与中国犯罪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3]杜宇:《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4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一、我国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这一变化有利有弊,文化在发展也会有失传的情况出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两个显著的问题,内容的多样性减少,传承的时间出现断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状况不容乐观,如果不加以重视,民族体育文化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民族文化的传承包含两个方面,“传”是以研究对象为基础,并对研究内容充分理解和掌握;“承”是在认识研究对象后,以“传”的价值为基础,“传”主要是研究,而“承”更多的是价值的依据[1]。因此我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准确的把握历史的流变。

二、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运动形式和所处区域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区别,肖宁根据这一体育文化现象进行划分,比如家族血缘性传承,收徒拜师性传承,宗教信仰性传承和地域民俗性传承。

(一)家族血缘性传承

我国维吾尔族的特色突出且历史悠久,是一种文艺体育项目,表演者多穿戴自己民族的服装配饰,伴奏是维吾尔本民族的音乐。“达瓦孜”的传承中主要是在新疆和田地区的墨玉县,目前“达瓦孜”也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达瓦孜”和杂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使得“达瓦孜”的艺术性和整体难度都有了较大提高。“达瓦孜”的学习也让它本身走出了家族血缘的领域,而且,这一体育活动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类似的项目还有许多,如太极等。

(二)收徒拜师性传承

“艺”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占相当大比例,比如“武艺”就是一门深厚的学问。而且,还有很多与“艺”相关的体育运动都比较博大精深,如口技技艺中的“艺”等其余形式的“艺”。我国历史中,“艺”也有是为了谋生而不得已进行的活动,如“卖艺”。因此,教授和讲解的内容不仅是一种技艺,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收徒拜师这种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宗教信仰性传承

宗教一般都以具体的某些身体活动相联系,体育中也有宗教信仰的起源这一说法。宗教的形式不管是原始的或是现代的,大多在祭祀时都需要借助很多的身体活动,但是也不排除将其作为防身护教的情况。在我国的道教和佛教中对此都有较突出的表现,道教的内丹,佛教的内功等。宗教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一定规范意义的标准下进行传承的,况且原始宗教的一些武术正存在着挑战。

(四)地域民俗性传承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域表现出来的文化习惯也存在着差异,民风民俗中的风土人情和习俗都有不同。比如乡村中的体育文化活动与城市地区的体育文化,偏僻地区与繁荣地段的民风民俗,内陆与沿海的民族传统体育在进行实践训练和发展传承的过程中,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2]。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和竞技一般都能衬托出节日的热闹与活跃气氛。这种传承方式中也存在拜师学艺的情况,但还是大多以休闲和娱乐的目的为主导。

三、如何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因此维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任务也刻不容缓,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构建良好体系:

(一)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优秀的,良好的传统体育文化以文字,图像,音频等方式保存下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历史的沉淀,体现着各个时期的风貌,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最好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民,同时还有必要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喜好程度进行有关研究。

(二)学校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设一些课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出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引入教学体系,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需要将具有本民族艺术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引入课堂,使得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能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完整,有序发展,让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健康传承。

(三)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可参入旅游业的成分,建设有意义的体育文化项目。如把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存于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庄,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发展。体育文化村的建立让民族传统文化在该地得到一些民族体育文化的熏陶,对村民体育意识的增强和附近地区体育事业的扩大都具有重要意义。设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让民族传统成为一种流动的文物在民间传承,提高人民的文化保护意识。

(四)在企业或政府下设民族体育文化表演队,可以在某些民俗节日中起到渲染气氛,活跃民情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丰富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更多的了解和发现,仅保存在乡村是不够的,城镇同样需要了解。通过设立民族体育文化的表演团队,能激发更多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与欣赏,并宣传企业与政府积极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表现。

(五)在体育院校增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内容,以专业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水平。体育专业生是人民群众中能够对体育文化有更多了解的人士,体育专 业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程度一定意义上影响到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提升水平[3]。因此,高校应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加设这一学习内容,增强人民体育意识,进而提高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祖先留给后世不可多得的财富,怎样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是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方式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传承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另外在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式的研究应该注意到我国体育的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来考察研究,通过正确合理的方式才能科学,全面的归纳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应用的传承模式也必定有所区别,但是,传承的始终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研究的过程,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4-37.

第5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内容,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民族文化产品是文化的延续,自然也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审美功能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在加工、包装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产品的支撑,同时民族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文化产品的审美。以民族歌舞为例,自然、朴素、原生态是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共同特征,这是民族歌舞与众不同的特征,也是在此类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上开发文化产品的优势所在,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保留了这些特征,民族文化产品中所保留的民族元素塑造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别样美感。这种美感在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快节奏、喧闹的城市压力生活反衬下,更凸显了其纯真质朴,从内在上迎合了民众对自然纯真的审美追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民族文化产品也会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加强文化产品的审美。以贵州的文化产品《多彩贵州风》为例,该产品在贵州境内民族文化艺术采撷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舞台艺术进行改造,最终使得作品形成了朴素、华丽、原始的美感,在原有美感的基础上增加其可审美性。[4]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象是民族文化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强调产品功能是市场营销的主要工作,因此基于产品的立场,在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把文化和审美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二、深层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领文化关怀

民族文化产品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文化产品,虽然有民族属性,但民族文化产品同样有文化产品的基本特征,如市场性与非市场性、价值的非消耗性、效用和价值难以估量等特征,但和其他产品一样,民族文化产品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顾客需求特征来调整自身的定位,并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市场营销环节进行相互协调,使各个环节围绕顾客需求来进行活动,顾客对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需求便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所需要强调的价值取向。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其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在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中必须强调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把文化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价值导向才能使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清晰的认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逐渐成为民众消费的重要项目,对大众消费者而言,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别样的民族风情和民族韵味,和大众消费者所经常面对的主流文化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民族文化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同时也可以使消费者认知民族文化,这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普遍心理。另外文化产品的消费往往是消费者表明自身身份地位的标识,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产品定位选择消费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产品,与民众对温饱消费的需求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民众在温饱之上的消费,通过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来使自身精神感到愉悦和满足是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基本要求,因此强调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相当部分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产品的共同价值需求。市场营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市场,特别关注“顾客需求”,以满足顾客需求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也就是“如何给予满足”的思考方式。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并不是想消费、使用和取得产品本身,而是通过消费、使用、取得产品,获取一定的利益。产品又分五个层次:中核利益、产品形态、产品属性、售后及未来的可使用性。其中,中核利益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民族文化产品而言,民族文化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最关注的问题,民众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方向便是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导向,在市场营销中突出文化自在情理之中。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源自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在信息量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容易做出决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无处不在,剧增的产品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各种产品选择无所适从,特别是文化消费产品,从源头至过程在信息传递上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混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因此突出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点是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的关键。在民族文化的市场营销过程中,强调文化价值也可以使产品与目标消费者更准确快捷地发生关联。

三、“眼球”消费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刺激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产品与人的关系是微妙的,富有审美观感的产品往往更容易刺激人的眼球,更容易和人的情绪达成良好沟通,刺激人的消费行为发生。一句话,审美是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也是其消费行为发生的主要动机之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主要是为了达成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产品的审美则是消费者精神愉悦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受时代、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从时展来看,虽然文化以经济为基础,但一直以来两者都是以平行线的状态保持发展,并无太多纠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审美文化开始受到多方关注,经济审美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德国学者提出“审美经济”概念以后,审美经济便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审美经济时代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到了经济活动中审美要素的更多干扰,审美也因此为消费者消费增加了产品新体验和新的消费理由。审美经济形态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也表现出了审美对文化产品消费的影响。在审美时代中,民众的消费行为表现为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消费行为受消费对象的审美所影响,文化产品的消费同样也不例外。从文化产品本身来看,审美是文化的本质属性,因此文化产品的开发自然也延伸了文化的审美,但是由于文化产品并不具有审美这一种特性,还有娱乐性、使用性等特性,如果在文化产品中其他特性超出了产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消费者更关注其他特性,则产品的审美特性便不能为产品的持续生命力提供支撑。一旦产品的娱乐性或其他特性完成,则产品也随之终结。如果文化产品能够恒久追求其审美品质,文化产品也将超越时空和环境条件限制延续其产品生命。文化消费所关注的是消费者的精神满足,因此文化产品的发展必须吻合民众的审美心理,并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才能使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审美需求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族文化产品源自民族文化,和大众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文化产品中蕴含着民族审美意识,而这种审美和大众的审美观是不一致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功能可以使消费者在原有的审美观念上带来新的元素,并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持续影响下,提升消费者的审美能力。主观上的审美需求及客观上带来的审美效果促使审美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民族文化产品的审美性。消费者需求是市场营销的方向,消费者在审美方面的需求要求民族文化产品在市场营销上要突出其审美功能。四、市场营销价值:民族文化产品引导文化消费与审美消费市场营销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综合过程,在这个综合过程中,产品是逻辑起点,没有产品的配合,市场营销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起点的市场营销同样也结合产品的特性来进行。文化和审美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基本功能,文化和审美的民族性决定了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服从产品的民族性,在此基础上来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营销。民族文化产品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是产品的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必须突出产品的特性,并在营销过程中服从产品的文化和审美的民族限定性。[5]从审美方面来看,市场营销的过程是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对产品所进行的定位、包装、营销的过程,加强产品的可审美性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工作。民族文化产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功能奠定了市场营销在产品包装和美化方面的良好基础。而民族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民族审美意识奠定了产品营销在美感上的基调。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强调文化价值对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效果达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市场营销本身而言,市场营销的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此产品与彼产品区别开来,尽快锁定目标消费者,并发生交换行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无论是营销策划或营销策略制订都是以此为出发点,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审美意识是其与其他文化产品区别开来的特殊之处,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和审美性的强调可以使市场营销的产品区别效果更加突出。民族文化是产品的特色之处,民族文化是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民族文化植根于民族肥沃土壤,拥有勃勃生机,经过时间的打磨,民族文化历久弥新,形成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开发的民族文化产品也因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勃勃生机支撑而与其他产品区别开来,市场营销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性强调可以使营销过程的合理性得到强化,并因为民族文化的浸润,而使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形成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市场营销形成持久的文化效应。

四、结束语

第6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民族文化;保护;研究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的水融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在漫长的五千年发展历程中,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存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各式各样的人文景观,以及保存在图书馆和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及典籍。并且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是无法估量和无比珍贵的。如何采用数字化手段保护和研究这样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1]。

一、民族文化的内涵及新时代特征

什么是文化,很多人各执一词,其中被大众所广为接受的一种认知和定义便是泰勒所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和习惯”,这对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而民族文化它所包含的内容和特征又是极其广阔的,而且随着生活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同样引发了民族文化的转变,并且还伴随着很深的时代气息,其新鲜的时代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发展飞速的民族文化旅游业带动了整个民族文化的保护,为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帮助,而且当前的民族文化保护也不能缺少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帮助;其次,经济价值正在逐渐取代文化价值从而占据民族文化的核心地位。伴随着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大好前景下,旅游经济发展速猛,而旅游经济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正在向经济方向靠拢,而民族文化中的反映民族生活的民族性正在下降,而民族文化中的伪造情况也越来越多;再次,国内的民族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创新的速度与日俱增。民族文化产业的重心应以民族文化为主要核心。注重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维持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力,关键就是看创新;最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利益驱使的目的越来越突出。文化竞争竞争的是各自的文化价值,只有文化价值提升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文化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竞争,是对各种资源的追逐竞争。而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很重要稀缺的资源,如何在现代商业化和旅游经济的催化下转变出最大的经济价值来,将各地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整体来推动当地的发展,构成了整个民族文化新发展的核心内容[2]。

二、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冲击,很多珍贵的民族文化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和措施,正在面临越来越危险的环境。我国绝大多数的民族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相对贫困落后的农业区范围,这些地域的经济发展是很落后的。但是,随着近些年,由于这些地域的特殊民族文化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民族文化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从政府到民间都希望通过这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实现本地域的脱贫。但是旅游经济却是对民族文化发展造成危害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一旦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由于旅游经济的带动越来越知名,会逐渐对当地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逐渐破坏当地的民族文化特性,丧失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由于这些民族文化价值大都不是物质性的,是以一种精神性所存在的,一旦遭到破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发现,特别是那些经济特别落后的地区,这种破坏也是最严重的,因此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有效的处理好对我国目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立即解决的。如果采用相对传统的保护方法,其前期的准备和实施阶段过于繁琐和漫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我们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能。合理的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将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记录保存下来,建立相应的保障数据库,切实的保护好珍贵的民族文化特性,为今后的文化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三、在数字化技术下保护民族文化与传承的具体运用

1.运用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等技术。

目前数字化方向的保护技术主要为数字录音、录像等手段。数字化录音及录像相比于过去的采用磁性材料录音、录像的手段要更加精密,而且效果也更加逼真和出色。出现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才用数字化技术中的计算机中介是采用二进制信息来表示的。而二进制信息是通过离散的方式来表示的,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表示方式比传统方式更加容易实现、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等。这种表现方式与计算机信息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使之能够很方便的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运算。同时,可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记录精度进行很方便的调整,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音频的记录模式:分别有电话(3 KHz)7位取样模式和CD(44.1 Hz)16位取样等各自不同的音频模式。都可以根据记录音频时的当时环境和需求分别加以区别,保证录制效果的完整和逼真性。数字录音和数字录像技术可以用在保护民族文化和传承中的歌舞、绘画、民族剪纸等等[3]。

2.运用数字三维成像技术。

数字三维成像技术也就是常说的3D技术。大众所常接触的3D技术即是3D电影,3D电影就是一种立体电影,为观众呈现逼真的电影环境,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置于真实的世界中。三维成像技术的高超所在便是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平面成像技术,它能使人产生立体的感觉,平时大家采用的数码相机和以前的光学相机并不能排出立体的效果,那是因为在记录图像的过程中,相机只是保存了长度与宽度这两个单位,而深度这个单位并没有保存记录下来,所以大家看到这种技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时并没有三维立体的感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三维立体的,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物体也是三维立体的,那是因为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是通过我们的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的距离一般在6cm所有,正是因为这段距离,使我们在观察世界和物体的过程中产生了视差,就是说在观察物体时每只眼睛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结果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使之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的图像。这种技术手段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早已问世,这种早期的技术手段就是模仿我们双眼的视差这种生理特征,在记录图像信息的过程中,采用两部机器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拍摄已达到立体的效果,而放映时同样用两部放映机同时工作,再通过一种特制的眼镜,使人们在观看时产生立体效果,进而达到三维成像的要求。这种早期的拍摄手段过于繁杂而且后期的工作量也十分大,已经不能被当前的社会所采用。目前所采用的是很先进的数字化模拟3D技术,这种数字化3D技术大大缩减了影片制作的周期,减少了工作量,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利用数字3D技术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一台摄影机,通过一条影片就能产生两台摄影机达到的效果,这种新的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大众一致认可。这种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的出现为保护我们民族文化和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三维成像可以对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比如民族曲艺和歌曲进行全方位的记录,记录下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三维立体影像资料,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可能。

3.运用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及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化多媒体数据库,这种多媒体数据库可以大容量的储存大量的音频和图像以及视频等等,是目前现代科技的研究前沿之一。民族文化遗产中具有大量的带有民族特征的剪纸、刺绣、马尾绣等等,这种民族文化形式的图案都有很多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对研究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这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图案不会消失,应该采用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将这些鲜明独特的艺术图案保存下来,一旦保存下来,可以方便的进行查询、检索以及传播,是保护图案类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如果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与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这两个先进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图像进行查询、检索等,再根据数据库中庞大的数据量对图案进行开发设计,使传统文化形式得以保存延续,甚至得以发扬光大,不仅能达到保护民族文化和传承的目的,而且对于当地民族文化艺术的产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

四、结论

我国具有56个民族,具有很多的民族文化资源。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变化中都产生了大量的不同风格的民俗和文化,这些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各个民族文化融合脚步的不断加快已经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大量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正在接近濒临消亡的边缘,对它们进行保护是每个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每个民族交流创新的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加快了整个社会前进的脚步,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在信息化背景下进行数字录音、录像技术;数字三维成像技术;数字图案媒体数据库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手段的保护,相信正确的研究方法和保护手段一定会对民族文化和传承起到正确良好的积极影响。(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卓么措.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兰台世界,2012(35):97-98.

[2] 蔡群,任荣喜,邱望标.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6-49.

第7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艺术设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的影响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随着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形态的不断传播和影响,我国艺术设计也相应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艺术设计的影响和冲击,缺乏相应的创新性和民族性。只有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艺术设计中,才是促进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发展的必然道路。这是因为,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我国的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增加我国艺术设计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使相应的艺术设计彰显出我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从而增强了我国艺术设计的创新性和国际影响力。

(二)有利于解决我国艺术设计中的相应问题

我国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其能够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民族文化能够为我国艺术设计提供比较丰富的素材。我国民族文化对很多领域都有相应的研究,在艺术设计需要的图形和色彩方面也是有着丰富的内容,且风格和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都能够解决我国艺术设计素材缺乏的问题。其次,民族文化能够丰富我国艺术设计的内涵。民族文化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涵丰富,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将民族文化应用到艺术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还能增强其生命力,从而解决了我国艺术设计思想底蕴匮乏的现象。

二、民族文化在我国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一)思想内涵的传承和发扬

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也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其中“天人合一”“和谐”等思想主张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也得到了相应的应用和发展。这种对民族思想内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和产品及其包装等领域。建筑设计上的对称和建筑物与风景之间的协调,产品设计上的比例协调和造型、色彩的和谐等,都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形态上的沿用与发展

形态是对一个地方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综合体现。不同地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而这些都能通过相应的艺术设计的形态体现出来,或表现在图形的形状上,或表现在线条的粗细和搭配方式上。与此同时,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艺术设计中的形态进行了相应的发展创新,从而产生了包括力量和张力在内的形态特征。此外,很多艺术设计将传统民族民族文化中的形态和现代的艺术形态进行了恰当的结合,使一些艺术设计产品的形态,既能够体现出民族文化中的相应内容,也能表现出很多现代化的特点。

(三)色彩上的沿用与发展

色彩是艺术设计的基础,对艺术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运用恰当的色彩能够使相应的艺术设计作品更具有美感和表现力。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色彩文化不但丰富多彩,还在历史发展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如瓷器、服装等,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代艺术设计不但对传统文化中的红色、黄色等颜色进行了恰当的引用,还依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产生了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色彩,推动了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四)质感上的沿用与发展

质感是一个物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其在人们对相应物品的认识和应用中产生了相应的文化意义,如丝绸的光滑细腻,玉器的通透光亮都被视为是高贵典雅的象征。现代的一些艺术设计便沿用了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应质感意义的物品。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具有新的质感的材料被研发和制造出来,并具有了相应的新的文化内涵,如钻石等。这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结果。

三、我国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

在西方文化思潮和设计艺术的冲击下,我国的艺术设计逐渐走向了摆脱传统文化,大量借鉴西方文化的发展道路。这不仅导致我国的艺术设计不具有独创性,也没有相应的民族特色。为此,只有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活力和发展前景,也能够使其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和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我国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

(一)将民族文化作为我国艺术设计的基础

我国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重要体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我国的艺术设计也要对我国的民族文化进行相应的合理的沿用和发展。首先,我国的艺术设计应从民族文化中寻找相应的文化素材,并把握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规律,以使相应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其次,我国的艺术设计要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使其与我国的现代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推动民族文化和艺术设计的共同发展。

(二)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民族文化中很多素材的应用虽然具有相应的独特性,但不能使大众有效的认识和接受,从而对艺术设计作品的传播有一定的阻碍。作为社会的群体,大众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形态,其在社会发展中有着相应的影响和作用。我国艺术设计要将民族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一些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的文化素材进行相应的设计,如戏剧素材、色彩素材等。但是,只追求民族文化而不顾及大众感受的艺术设计和只从大众文化出发而不进行更多的民族个性化创作,都是比较狭隘的且具有局限性的艺术设计。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进行恰当的平衡。

(三)中西文化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各国文化都受到相应的影响和发展。艺术设计是从西方发展而来的,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要比我国优良,我国在相应的艺术设计中对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进行适当的借鉴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设计者可以在借鉴西方艺术设计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发掘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使其具有更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此外,设计者可以在艺术设计中对西方文化和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这样,我国的艺术设计才更有发展性和民族性。

四、结语

第8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元素;当代动画;动画题材;角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6.11.052

纵观当代,以欧美及日本动画为主的动画充斥着中国青少年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以中国民族文化元素为基础的动画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远近闻名的艺术文化有国画、书法、剪纸、皮影戏等。这些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珍宝,在动画中结合民族文化元素自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追溯到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为代表的国产动画充分采用了中国古代神话题材、中国水墨等浓厚的民族文化元素。这些动画都曾在世界动画宝库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中国动画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当代动画中,我们应充分挖掘与运用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努力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

1动画题材的选取

动画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①艺术性。表现在创作形式、绘画技巧上。②深刻的娱乐性。表现在提炼幽默、温暖等的故事题材,传达故事的本质内涵上。③广泛的功能性。通过动画故事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以欧美动画为例说明。欧美动画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英雄主义及童话故事,例如《辛普森一家》《丑小鸭》等。这些动画具有浓郁的欧美风格色彩,并在全球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默默影响着全世界的观众。目前,中国动画在表现形式、制作技术等方面也逐渐向欧美动画、日本动画等学习。在近年动画电影中,逐渐出现了中国民族文化题材的优秀作品,例如《大圣归来》等。中国拥有5000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历史题材、古代神话、名著典籍等蕴含着丰富的故事素材,例如《西游记》《荆轲刺秦王》等。当代国产动画应充分运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故事题材,一方面将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另一方面将中国的博大文化推广至世界。

2动画角色设计

动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式。而动画角色设计是整个动画中的核心,它关系着动画的成败,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内涵。动画角色是一种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上的视觉符号,它包括角色性格特征、色彩运用、服装设计、动作语言等方面。中国民族文化有着大量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剪纸、皮影、水墨等多种艺术运用在动画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动画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另一方面可以将民族文化根植于当代世界文化中。在中国经典的动画角色设计中,《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的角色设计充分运用了传统艺术中的木刻、剪纸、京剧等,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装饰艺术的卡通形象。在性格设定上,孙悟空完整体现了原著《西游记》中的角色性格,聪明机灵、俏皮可爱、神通广大;在角色设计中,运用弧线来呈现角色顽强的生命力,并设定咧嘴笑容来展现孙悟空顽皮、天真的性格特征;在服饰设计上,采用红、绿、黄三种传统颜色,设计出了红色软帽、翠绿色围巾、鹅黄色上衣等,塑造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卡通形象。

3动画场景设计

动画场景设计是运用线、形、色彩等元素构建出动画所需传达的思想感情的场景,从而烘托动画故事有的环境。动画场景设计往往是以民族文化、地理特征、时代风格等为依据进行创作。我国的传统艺术注重气势、意境、神韵,从而在场景设计中侧重于画面的写意。例如,《小蝌蚪找妈妈》采用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场景中采用留白,并侧重对角色主体的刻画,画面虽仅有简单的墨色,却生动地呈现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情感性。而西方的传统艺术则着重写实。例如,《玩具总动员》就是渲染成较为真实的多维度的场景与角色,烘托出整个故事现实的历程与氛围。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画面布局、色彩设计、艺术风格等方面可以结合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比如古代画中的线条与色彩、独有的民族建筑等,呈现出中国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在美国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场景设计中,大量借鉴了中国民族建筑、地形地貌等,传达出了十分地道的中国韵味,从而在故事情节、角色设计等方面都满足了观众的视听需求,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4结束语

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来在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沉淀,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中国动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过辉煌,其本质是基于中国强大的民族文化,动画作品中蕴涵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影响着全世界动画的发展。动画承载着艺术性、娱乐性和功能性,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在当代动画中,挖掘与运用民族文化元素,使其在价值观念、风格特征、审美理念中显露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动画角色形象,从而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推向更远、更高的世界市场。

参考文献

[1]陆小玲.论“中国动画学派”的探索与创新[D].苏州:苏州大学,2009.

第9篇:民族文化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新民歌;文化内涵;文化特征;文化价值

新民歌是指突破传统演唱风格和演唱方法的民歌。新民歌大多为民通结合,大胆创意并突破传统演唱方法,采取新式光电及舞美技术进行表演,歌唱新时代,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新民歌包括幸福万年长、家乡美、好运来等,与此同时,也涌现出很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新民歌歌手。新民歌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不仅仅在于其鲜活的内容,时尚的音乐元素以及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传承了传统民歌的精神内核,融汇了浓郁的民族特色,汲取了时代精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时代气息,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文化魅力。新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所展现出的文化价值,正是中国新民歌保持其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一、新民歌的文化内涵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内涵,则是指通过一定的载体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新民歌的文化内涵,来源于传统民歌,继承了传统民歌的文化基因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所发展,因而,深刻把握和了解新民歌的文化内涵,离不开对传统民歌文化内涵的考究。

传统民歌是与新民歌相对应的范畴,新民歌来源于传统民歌,因而,无论是传统民歌还是新民歌在本质上都是民歌。民歌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财富,是特定地区、特定民族的精神文化现象,反映着人们的情感、愿望和追求。同时,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民族特色,对民歌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民歌也体现着特定文化环境和民族精神,两者相辅相承,相互作用。传统民歌的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民歌这种载体,以及歌唱的内容、歌曲的旋律以及表演者精彩的演绎,从而所体现出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文化内容。新民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民族传统。新民歌的文化魅力,正是来源于新民歌鲜明的时代特征、浓厚的文化传统和各具有特色的民族精神。研究新民歌的文化内涵,就是要通过新民歌这一载体,探究新民歌所体现的精神文化现象。

二、新民歌的文化特征

准确把握新民歌的文化内涵,需要对新民歌的文化特征进行准确的把握。新民歌之所以不同于通俗、美声等歌曲,除了不同的演唱技巧、演唱内容、表现手法之外,新民歌所具有的独特文化特征,使新民歌与其它歌曲根本不同。

1、新民歌代表着我国主流文化和价值

新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能够被广大人们接受并喜爱,具有较强的流行性,根本原因在于新民歌充满了“正能量”,如新时期我国新民歌主要以歌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和典型人物,赞颂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忠诚的先进事迹,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新民歌集中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

新民歌来源于传统民歌,是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新民歌传承了传统民歌的文化基因,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如新民歌演唱的内容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内容,在体现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带有传统农业文化的特色,在表现形式上传承了地方小调与各戏种的表现手法和曲式,因而,新民歌的内容既现代又古朴,演唱风格既恬静优美也充满生机动感,大雅而不失通俗,唯美而富有诗意,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3、新民歌集中体现着我国的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因如此,我国民歌种类繁杂,在不同的民族地区,甚至在相同民族的不同地区,都有着各具特色的本民族民歌或地方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歌相互交流和发展,在相互融合中不断汲取新时代内涵和精神财富,新民歌也逐渐发展成熟,也使得新民歌能够以较为活泼和多样的方式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促进我国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

4、新民歌代表着时展的潮流

中国新民歌将复杂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信息简化为人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形象的符号,通过精彩演绎使蕴含其中的复杂民族文化信息充分展现,对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新民歌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现代化的舞美效果,使得新民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展现形式,也决定着新民歌不断突破传统,创新形式,勇立在时代的潮头。

三、新民歌的文化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价值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新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基于其本身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传播、应用、宣传等实用性的存在,文化产业化大潮的冲击,在世界、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今天,新民歌基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散发出的文化价值,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新民歌文化价值的存在,更是增强了新民歌的无穷魅力。

1、新民歌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是体现国家、民族的文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载体。中国新民歌,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正是这种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新民歌卓而不凡的个性,反映着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新民歌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在新民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

2、新民歌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新民歌在体现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同时也在不断的宣传和扩大特定民族的影响,不断的丰富自身民族的文化内容,促进包括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方面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正是由于新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特定的表现形式,使得新民歌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新民歌促进和深化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化对民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冲击着传统民歌的存在方式。新民歌新的时代元素的增加,丰富的舞美效果,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迎合文化产业化的需要。同时,文化产业化以及蕴含于新民歌中的巨大经济价值,也促进了新民歌的市场化发展。然而,新民歌在根本上不同于通俗歌曲,由于新民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决定新民歌不会过度低俗化和过度产业化,也正是新民歌的文化品质和有限的产业化,更增加了新民歌的文化魅力,深入的影响着新民歌的文化内涵。

4、新民歌不断丰富世界文化的内容

最是民族的文化也最是世界的文化,新民歌作为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思想内容的载体之一,正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和灵活的形式,不断走向世界,让世界加深对我国精神文化的了解。在不断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新民歌以其独特的形式,轻松愉悦的表现手法,向世界充分展示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通过新民歌的广泛传播,也不断丰富着世界文化的内容,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