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

第1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家政服务部)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目前采用的经营方式为“中介式”,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转型为“员工制”,提倡以人为本的优质生活新理念,为人们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家政服务。包头市家政、保洁服务每年有近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但是,目前家政、保洁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家政、保洁专业知识少。因此,我建议通过建立培训部来解决此问题。建立各社区的营业网点来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争取更为广泛的潜在客户群。

公司应注重短期目标与长远战略的结合,中长期目标将逐步拓宽高级家政服务及大型项目商业保洁的市场领域,涉足社交礼仪、家庭秘书、幼儿智力开发、涉外服务、家务管理、接待客人、特色营养、护理知识、安排家庭宴会、宠物服务、大型项目商业保洁等方面……形成以普通家政为基础,高级家政、大型保洁为特色的多元化经营的大型连锁性公司。

在从事家政、保洁服务的人员中,像运动健康咨询、家庭专业医用护理、营养师等高级家政从事人员数量几乎是空白,因此,家政、保洁将就这一切入点推出高级家政服务进入市场。

公司将在全市逐步设立社区营业网点,第一年,先行建立大区制,每个区设服务站一个,到第三年力争成为全市家政、保洁行业三甲企业,后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第五年,树立起包头市全新的家政、保洁行业领头人形象。

在建立大区制,每个区服务站设立后,可开始逐步的转型为加盟连锁形式,吸纳更多的小型的、非正规的加盟商,以利于扩大公司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网点由加盟合作者出资,合作者只有经营权,总公司统一管理、核算,每年支付网点赢利的50%作为投资回报。

家政、保洁服务公司下设总经理,市场部(负责业务拓展),财务部(归总公司财务统一核算),人力资源及培训部(负责人员招聘、管理、培训等事宜,招聘培训高级家政人才可以直接联系市、区人才市场)

二.服务概要及保障

1.家政公司服务内容一览表:

培训婴儿看护(普通/高级)---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合作

幼教---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合作

宠物服务---宠物医院合作

传统家庭卫生打扫

婴幼儿看护(含胎教、婴儿按摩、膳食营养、幼教等---市妇幼保健院业务合作

高级运动健康咨询

理财咨询---专业理财师(银行、保险、投资合作)

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合作

家庭专业医用护理---社区、专业医院

宠物服务(含防疫、代管等)---宠物医院合作

家庭医生---社区、专业医院

大型大型项目的商业保洁

2.目标市场

从服务的内容来看,我们服务的对象是面向社会各个收入阶层的家庭。但是,在高级家政服务这个服务领域,我们还是把目标市场重点放在中高收入的家庭。

3.竞争状况

易能公司中介公司

优势1.人员素质高

2.高级服务的市场潜力大

3.公司经营规范

4.对客户负责

5.员工有劳动保障1.公司承担风险较小

2.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劣势

人们对高级家政服务的观念

有待转变1.人员素质、服务质量没有保障

2.没有高级家政

3.公司经营不规范

4.没有员工的劳动保障

4.市场进入与市场扩张

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需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打入市场前,需要先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弄清客户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和价格。然后在不同城区的高档小区中租房(底商优先),创办服务部。同时根据已经定好的服务内容进行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培训过后,公司开始要打入家政市场。为了赢得第一批顾主,建议公司先在全市几个人员较为高档的小区搞一个员工一天的免费试用的活动。活动期间,我们的员工将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为顾主们免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人们知道、了解、接受。活动过后,如果顾主认可我们的服务,就可以按着公司已经制订的价格,正式开始聘用我们的员工。这样,公司既开辟了市场,又能通过顾主和别的人群之间的联系起到 宣传的作用。赢得了第一批顾主,我们就开始向其他的社区宣传我们的服务。每个大区服务站经过一年的发展,当下辖服务网点到达或超过5个以上时,公司进入暂时稳定发展期。

大型项目商业保洁则需业务部专人逐步拓展,积极联系学校、医院、商场、工厂、办公楼宇等大型项目,推出整体保洁、维护服务。

5.发展战略

1)初期(1—3年)

以优质、周到的服务挤占传统家政的市场分额,以特色的服务占领大部分的高级家政服务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累积无形资产;收回初期的投资,加大宣传力度,准备扩大经营范围。

第一年、第二年:

服务进入市场,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逐步建立经营网点

挤占传统家政服务的市场,打开并初步占领高级家政服务的市场;

累计客户约达到1000户,大型项目客户5户

第三年:

提升品牌形象,增加无形资产

增加网点数量,继续扩大市场分额

累计客户约达到1500户,大型项目客户10户

服务基本成熟,重点挖掘新的服务项目,拓展市场

2)中长期(4—6年)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营业网点

重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

市场占有率居于主导地位

巩固、扩展全市的家政市场

建立其他城市的营业网点

6.市场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无论是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离开了市场营销规划,都是不可能在商界立足的。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营销中制订了下列策略。

1.公司形象策略

对于家政这种服务性的公司,公司的形象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怎样树立一个良好鲜明的公司形象,已经成为公司在步入市场时必须考虑的头等问题。

我们的经营理念是要打造全面高素质的家政服务。易能的员工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精神饱满、热情、勤劳、有亲和力,严格遵守公司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时时刻刻准备为顾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为大部分员工的工作是在顾主家中及大型项目,所以在工作期间,要求员工统一服饰,公司会不定期抽查。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对顾主进行一次调查,以确保员工的服务质量,保障顾主的权益。这种针对员工服务质量的信息反馈工作会在公众中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

2.价格策略

家政、保洁提供的服务大致分为两种,其一是专业性不强的,如家庭卫生打扫等。还有一种是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如理财、法律咨询、婴儿看护、家庭医生、大型项目保洁等。根据专业性的高低,我们在价格上也有所区分。对于专业性不强的服务,我们的价格预计将与现在市场上通行的价位相同,但要尽可能地保证服务质量。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我们定的价格相对偏高。这样做首先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的服务都请的大都是是专业人士,所付出的成本比较高。第二,也是为了让顾主能感觉到“一分钱一分货”,也就是“物有所值”。

为了使公司运作稳定,我们的价格定下来后,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的波动。对于使用我们服务的老客户,我们会实行会员卡的优惠政策。凡使用会员卡的顾客,在不同时期将享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如会员卡用户预先交纳100元,我们将为他提供10+1次服务——也就是免费赠送1次服务,这样既方便了用户,公司也提前收取了费用,保证了资金的回笼,同时固定了一部分客户群。我们也会在节假日精心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这些老客户,让客户感受公司的人性化服务,这也能起到对公司宣传的作用。

3.品牌策略

公司发展的速度与好坏,是和宣传紧密相连的。我们的目标是要以品牌至胜。公司决定在品牌宣传上采用“三步并行”的战略。

第一步是要通过媒体的广告宣传。

企业形象广告:

在大众媒体和专业媒体上制作精良的企业形象广告,他们的宣传可以使我们在大众中留下初步的良好印象。

服务品牌广告:

品牌广告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播、电视广告虽然信息传递时间短,可以用来提高知晓度,但媒体的广告费也极其昂贵,尤其是在电视台、杂志做广告,费用更是让我们觉得高不可攀。所以在创业初期,我们暂且不与电视台、杂志合作,而是利用报纸、dm单制作一些寓意深刻、高品位的广告,来提升品牌形象。待公司有了一些成本之后,再在电视台做广告,扩大宣传。

公益广告:

同时我们也会搞一些免费为老年人服务一天、去打工子弟学校等公益活动,吸引更多的媒体关注我们,既可提高公司形象,也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第二步是采用在社区内部举办家政服务咨询会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推广我们的服务。

第三步是通过在公众之间的连锁宣传。公司最终要为之服务的群体是公众,所以由公众作为媒介为公司宣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么能让公众担当我们的“宣传大使”呢?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我们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让享受过我们服务的顾主满意了,他们才会向其他的人群中称赞我们的产品,达到正面宣传的效果。

大型项目的宣传除业务部逐家拓展外,有一特别之处就是“口口相传”,进入一个行业后,积极服务达到“交口称赞”则很容易垄断一个行业的保洁工作。

7.关键性风险与化解方法

a.关键风险:

序号风险名称风险特征描述风险原因风险后果

1

进度延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项目整体进度不能按时完成1.计划设计不合理

2.资源调度不合理

3.人员素质不高造成间接费用增加。如时间延后过长,会造成项目取消等后果。

2

客户需求降低因客户需求降低使公司亏损

1.员工服务质量不高

2.服务价格偏高

3.宣传不到位客户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公司营业额的降低,造成亏损

3总体费用超支项目总费用增加,超过预算1.设备价格上涨

2.人员工资上涨项目费用超标,毛利率降低

4人力不足风险因人力资源不足而造成的项目问题1.公司项目过多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足

2.人员费用投入太少项目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质量隐患

5

组织结构风险因组织结构造成的项目实施问题1.项目经理中途换人

2.公司上层架构发生重大变动,造成对项目的组织结构发生问题项目无法顺利进行,在费用、时间及质量方面出现严重问题,严重时会造成项目取消。

如图列出了公司的风险评价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风险2是最大的风险,风险3的风险值也是是相当的高,风险4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而其它各风险相对于风险2、3、4来说,风险较小。

b.关键风险解决办法:

(1)客户需求量减少: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把关,定期反馈信息调整价格,以总公司为中心进行网点选址及宣传,再以网点为中心进行宣传,这样就形成了多层宣传网络。

第2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一、现阶段我国各地智障生职业技术教育的种类

目前,智障学生因自身能力所限,所能从事的职业主要有:简单的缝纫、中国结等工艺制作、电子元件的简单加工、客房家政服务、厨艺面点和简单的园艺操作。

二、智障生进行园艺技能职业培训的优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建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一系列口号相继提出,需要定期维护的城市绿化、苗圃正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一些简单的园艺技能,如插花、简单盆景的制作等可以为智障生自主创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智障生园艺技能职业培训的方法

1.明确的职业培训导向

智障生的职业培训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因此,智障学生的职业培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2.智障生园艺技能培训需实用化、社会化

对智障生进行园艺技能职业培训,是为他们自力更生、立足社会而准备的。因此,培训学校应事先与市政管理局、园林公司等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本校智障生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作准备,然后根据其岗位要求对智障生进行针对性园艺技能培训。这种“按需培训”的方式能更好地保障智障生的就业。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实习相结合

园艺技能培训虽然更多的是技能操作,但技能操作必须最终内化为操作理论或操作程序,这样才能被智障生长期掌握。此外,智障生的职业教育必须与单位实践相挂钩,让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就能接触并熟悉将来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更能为学生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4.智障生园艺技能培训的多元化教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智障生也不例外。如果对智障生的园艺技能职业培训只局限于简单的修剪与浇灌,那就大大缩小了他们的就业空间。

5.岗位跟踪与继续教育

走上工作岗位并非智障生园艺技能培训的终止。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的问题远比在学习环境中遇到的多,很多问题是他们在学习中从未遇到过的,因此,他们遇问受阻的情况就比较多,甚至可能因处理不当影响工作。此时,他们需要老师的跟踪指导和继续教育,一方面让他们学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并融入工作中。

园艺技能虽然相对来说较容易被智障学生学习并掌握,应用范围也较广,但仍需要团结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等诸方面的力量,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理自立、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黄建行,雷江华.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SWOT分析

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大关,还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不断增长,1990年65岁以上的老龄化人口占全部人口的5.6%,2000年上升到7.1%,2020年将达到10.6%。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相关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现实矛盾和未来需求的巨大缺口使得完善现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任务刻不容缓.在此基础上对于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寻也迫在眉睫。

一、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从开始出现、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的主要服务模式是包括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农村幸福院等。截止到2013年,我国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13万个,社区服务志愿人员2100多万,从规模收看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如果从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上去考察,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水平整体上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尤其是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非常不平衡。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多数的老年人主要还是依靠配偶及子女照顾,事实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1.社区养老服务主体存在的问题

从社区养老服务主体来看,社区作为其服务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居委会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力都是有限的,无法分配出更多的资源应用到社区养老服务上。(2)缺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启动资金,这从根本上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3)社区居委会本身的管理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的合理需求。这类现象说明,社区养老服务仅仅依靠社区居委会是远远无法满足服务的需要。

2.社区养老服务客体存在的问题

从社区养老服务的客体的角度来说,老年人作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客体自身存在许多差异性,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主要包括:(1)收入状况。许多老人由于没有足够的收入支付养老服务的费用,因此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养老服务。(2)身体状况。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参差不齐,因此所需要的养老服务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状况安排适宜的社区养老服务,这就给社区养老服务带来的了更大的困难。(3)家庭状况。有些情况下,如果老人属于失智、丧偶、独居等特殊情况,因此就需要特别的照料。但是现实情况下由于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有限,使得个性化养老服务的提供举步维艰。

3.社区养老服务环境存在的问题

最后是社区养老服务的环境。社区是老年人开展文娱活动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撑和载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严重缺乏供老年人进行交往和活动的室外活动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于生活的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和穿暖,而是更多的转向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提供更多的适合老年人参与的室外活动空间,不仅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体力促进身体健康。(2)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增多,除了基本的生活照顾需求,还需要精神的,文化娱乐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目前政府和民间组织对养老设施的支持力度较小,特别是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社区福利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社区养老机构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3)人人尊老,人人敬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文化氛围还没有形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高度崇尚的社会美德,但是在很多社区中还没有形成一种浓厚的帮助老人、爱护老人的文化氛围。更有甚者有些社区竟然出现了歧视老人和虐待老人的事件,从文化的角度来讲,缺乏尊老和敬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文化氛围不失为是这种事件最好解释。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SWOT模型分析

1.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养老服务的优势在于:(1)不脱离老人原本的生活环境。“百善孝为先”是中国自古以来所崇尚的美德,子女对于老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是不可或缺的。忙于工作的子女可以在回家看望老人时尽到孝心,而在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时放心的托付于社区养老服务进行料理。对于“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鳏寡孤独”老人可以得到更加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在子女不能达到完全赡养的情况下,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实现对老人的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所有生活需求[5]。(2)随着“银潮”的凸显,各种老年人群社区养老服务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对于失智老年人有专业的失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对于独居老人社区会专门提供一对一“结对子”的服务为帮助其解决生活的难题,在农村会有专业的农村幸福院为老人各项服务。(3)各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按月按人头发放的补贴可以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2.社区养老服务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主要表现在:(1)社区养老服务的活动和空间不足。许多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活动地点与社区居委会办公地点重叠,因此会差生交叉影响。(2)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政府提供的资金主要是针对高龄、特困老人支持和照顾,可以说还没有能力顾及到大量普通老人。只有在个别社区所提供的服务是面向本社区全体老人的。因此存在明显的供求差异。(3)大量社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老年人服务人员。首先是资金上无法满足大量高薪聘请的需要,其次是目前来说专业的从业人员较少,没有足够的从业经验是无法胜任照顾老年人的工作的。

3.社区养老服务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社区养老服务是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许多地方社区与所在地家政服务公司大量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个性的、专业的服务。在这种长期合作下,一种新的、更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已经逐步形成。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成果和优秀经验,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探索提供宝贵经验。

4.社区养老服务的威胁(threats)分析

随着民办养老机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民办养老机构,因为其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更加吸引老年人群,因此从一定比例上吸收了部分的市场份额,因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传统的子女应尽孝的思想根深蒂固,还是有相当比例的老年宁愿选择要求儿女在身边照顾,从思想上将社区养老拒之门外。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文范.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战略意义[J].城市管理,2004(6).

[2] 周伟文,等.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1(4).

[3] 黄艺红,刘海涌.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6(2).

[4] 赵东霞.基于SWOT分析的城市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研究_赵东霞[J].党政干部学刊,2012(1):52-55.

第4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就业;社会公平;矫正路径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4)01―0030―06

引言

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比例的不断提升,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中国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总量已超过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左右,所占比例已超过了农民工总数的60%,而且每年以600~8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在各个行业分布广泛,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餐饮服务业中普遍存在,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水平,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仍不绝于报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的就业服务水平过低,农民工就业中信息渠道的缺失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这种信息缺失导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农民工求职到顺利就业过程中的信息断裂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民工信息弱势进行考察。

一、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分析与

研究理论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是由美国的三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三人并因此同时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一文,以二手车市场为例探讨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他认为买卖双方对二手车质量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对称的。卖方具有信息优势,因为卖方对车的质量情况肯定比买方清楚得多,而买方则处于“劣势选择”地位,因为买方只能从表面情况上来判断车的质量。因此,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将会导致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经常做出“败德行为”,也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如以次充好、不讲诚信等;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则要承担风险,使自己面临交易中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即某一市场上劣质品排斥优质品的现象,结果造成市场萎缩。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掌握信息较少的市场一方如何进行市场调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而迈克尔・斯彭斯则对人们如何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以谋取更大收益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信息不对称”的涵义可以归结为,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当一方无法得知另一方行动的完全信息或要了解对方信息成本太高时,交易双方便会在信息掌握上处于不均衡状态,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少的信息,从而处于信息优势或劣势地位。

目前学术界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会计、房地产、汽车、银行、进出口、工程技术、教育、人才招聘、网络消费等多个领域。然而,应用该理论分析就业问题的还不多见,且多数都集中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的探讨上,而对其他群体的就业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更少。据此,本文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内涵加以延伸,应用于探讨农民工就业问题。在就业市场中,按照农民T和用人单位对双方信息的掌握状况,可以把就业市场信息流动划分为如下四种状态(见图1):即信息完全对称(A+B+)、单位处于信息优势(A+B-)、农民工处于信息优势(A-B+)及信息双盲(A-B+)。第一种情况是信息完全对称,即招聘单位和农民T都对双方的情况完全了解,信息公开透明,这是就业市场中的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实现;第二种情况是单位处于信息优势,即当买方即招聘单位拥有更多信息时,表现为农民工不知道招聘单位的真实情况、诚信度、工资发放情况、工作环境、职业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具体表现为工资经常被拖欠、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时间长且无休假、职业安全性低等;第三种情况是农民T处于信息优势,即当卖方即农民工拥有更多信息时,表现为招聘单位不能全而掌握在关农民工身体健康、技术水平、文化程度、劳动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影响招工进度和以后的生产效率;第四种情况是信息双盲,即招聘单位和农民工都对双方信息缺乏了解,表现为用人单位招聘不到适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农民工,农民工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近年来的“民工荒”就属于此种情况。本文在此不对第一、三两种情况予以考虑,而主要侧重于对第二、四两种情况,即农民工就业中信息缺乏及“民工荒”问题进行探讨,力求从农民工的角度分析其就业信息掌握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危机及

社会公平诉求

将信息不对称与社会公平问题联系到一起研究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首先就必须要考虑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而不能忽略对当前宏观社会结构的分析。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在孙立平在《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书中,曾借用法国社会学家图海纳(Touraine)有关“马拉松”的比喻来说明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马拉松”赛一种有别于金字塔式等级结构的运作机制。因为人们在金字塔中虽然占有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但始终处于同一结构之中,而在马拉松赛中,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即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甚至已经不再是社会结构中的底层,而是处于社会结构之外,剩下那些坚持跑下去的就是被吸纳进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就业者。在这个意义上,继续赛跑的与被淘汰的就处于结构性的“断裂”之中,这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社会分化趋势。

农民工进城务工,跨出了“农门”,实现了职业上由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增加了家庭收入,但却没有真正改变其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呈现出既不同于农民也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性”特征。他们因信息不对称而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进而导致其在社会机会的获得和社会资源的占有上,都难以与城市居民保持平等。他们往往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被抛向城市公共政策和城市管理的社会边缘,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工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劣势的职业地位又导致其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各种权利,进而导致其更加贫困、更加边缘化,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而危及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见表1)。因此,研究和探讨农民工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促进农民工就业、提高其社会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本文主要利用2009年8~9月在河南郑州、新乡、焦作以及安阳等地对300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就业与收入、职业安全、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子女教育、社会适应及定居城市意愿等方面,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部分相关数据,用以分析农民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主要将农民工在就业中所缺乏的信息概括为四大方面,即就业信息方面、用人单位信息方面、政策信息方面和法律信息方面,下面将结合实证调研数据逐一对其进行分析:

(一)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民工求职的过程中,以老乡和亲友推荐的途径为主,占样本总数的64%;自己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有14人,占样本总数的6%;用人单位人村招的有8人,占样本总数的3%;而通过政府或中介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只有5人,占样本总数的2%;另有61人以其他方式就业,约占样本总数25%。

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主要借助以老乡亲友为代表的强关系进行,运用强关系能迅速帮其找到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传统社会关系网络的各种局限性,由此决定了该网络所能获得的就业信息具有数量少、同质性高、重复性强等特点。农民利用强关系获得就业信息,可以有效缩小其就业的范围,节省信息获取的风险和成本,同时,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由于是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为联结方式,导致农民工交往方式呈现内倾性的特点,从而阻碍了其对城市社会的认同与归属。

(二)不能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农民工在就业之初,往往对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在信息掌握上处于劣势地位,从而使处于信息优势的用人单位一方经常做出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而对农民工权益造成损害的败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801~1200元问的有80人,占样本总数的33%;其次为601~800元,占样本总数的26.3%;收入为1201~1600元的占样本总数的15.6%;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样本总数的10.7%;收入在1601~2000元及以上的占14.4%。

对于最低工资水平,80.7%的农民工表示“不了解”,表示“了解”的仅占19.3%。据了解2008年河南省城市居民月均工资为1 200元,调查发现,仅有三成的农民工达到这个标准,大部分农民工还无法达到与城市市民同工同酬的水平。农民工不仅工资收入低,而且有63.7%的农民工表示在工作中“偶尔”或“经常”存在着工资被用人单位拖欠的情况,而表示没有发生此种情况的仅占总数的36.3%。由于对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关注不足且缺乏应有的了解,使得农民工在进城务工过程中难以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导致利益受损情况的不断发生。在“现有收入水平能否保障个人的基本生活”这一问题上,回答“勉强可以”的占35.4%,“无法保障”的33.7%,“比较紧张”的占23.9%,只有7%的农民工回答“完全可以”。

(三)对国家相关政策信息关注不足

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农民工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认知,对给自己不能带来直接好处、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政策信息关注不够。由于这种心理倾向的存在,导致农民对于国家政策采取惰性处理方式,不闻不问,冷淡漠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07位农民工表示“不知道”国家出台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政策,占样本总数的85.1%,表示“知道一点”的有31人,占样本总数的12.8%,而“知道”国家出台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政策的被调查者只有2.1%。

对于国家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有213位农民T表示“不了解”,占样本总数的87.7%,极少一部分人表示“了解”。在参与养老保险问题,有171位农民工表示“不了解”,占样本总数的70.3%,“了解一些”仅有64人,占总数的26.6%,在进一步访谈中还发现,在农民工中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他们不仅对参与养老保险不感兴趣,而且认为“单位给我缴纳保险费不如按时将全额工资发给我”,这说明,农民工自身的利用考虑缺乏长远性,同时由于不了解养老政策,农民工退出养老保险领钱走人的现象也层出不穷。

(四)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信息不了解

调查中发现,由于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条文不了解,大多数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例如,在被调查的243人中,有近200位农民工不知道有关伤亡补偿标准的规定;并有近一半的农民工不知道《宪法》和《劳动法》,有六成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人不知道《工伤安全条例》,更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职业病防治法》的农民工超过的八成。因此,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农民工依然选择找亲戚朋友或者老乡帮忙,而表示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人则是微乎其微。因为对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信息不了解,他们才会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现象。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仅占18.1%。在问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愿意是时,58.3%的人表示是由于临时用工时间较短;22.4%的人表示“自己想签但单位不给签”,另有15.6%的人表示“自己和单位都不想签”,“自己不想签但单位要求签”的占3.6%。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动因,52.3%的人表示是由于单位要求签,40.9%的人表示是出于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考虑,4.5%的人表现出从众行为,认为“大家签我也签”,认为是“集体合同必须签”的占2.3%。由于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因而大部分农民工也就无法均等的享受到各项城市职工普遍享有的社会保险,从而导致其社会地位低下和受歧视现象的存在。同时,也可以看出,农民工在保护自己权益方面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还不是很强,在求职和工作过程巾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耐受性。

根据上面的调查分析可知,当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问题之所在会在农民工就业中广泛存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土观念的制约,缺乏广泛的社会资本;二是国内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尚处于低层次、不合理状态,就业信息服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对于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传播渠道不畅,还没有真正普及到农民工中间;四是农民工文化技能水平低,维权意识不高;五是职业教育培训专业化程度不高,力度也不够。

四、农民工就业信息不对称的

改进对策

为减少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安全地就业,以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要我们在如下几个方向进行努力:

(一)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扩大其社交网络

以血缘、地缘和亲缘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强关系网络,以信任为基础,注重人情、面子和缘分,强调关系的亲疏远近,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却由于高度信任的存在,他们更愿意依赖这种强关系,越是重复性的信息,他们就会越相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认为是多余的,从而使农民工感到心理成本最小,更容易为有意外出务工者所接受。大量研究也证明,在农民工的社会流动过程中,乡土社会网络起着重要作用。李培林认为,流动民工在社会位置变动中对血缘、地缘关系的依赖,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节约成本,相对于他们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选择。赵延东也提出,在农民工经济地位获得过程中,社会资本所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其作用可能比人力资本等因素更为显著,甚至连他们拥有的人力资本也可能要依靠其社会资本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农民工利用他们的强关系获取就业信息,是一种节约求职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理性选择,求职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主张在巩固原有社会资本的基础上,打造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市民进行互动和交往的文化环境,以扩大农民工的社会交往范围,帮助其顺利地找到工作,以便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二)完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农民的认知能力

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成功率。相关研究表明,文化水平高低是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劳动力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对转移后职业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文化水平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职业稳定性越强,完成职业或技术转换也更容易,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也越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可通过发展与改革农村教育的方式,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阵地。同时,加强对社会就业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政府可考虑采取无偿或低收费的方式,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对技能、技术的要求,定点、定向地开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能掌握一些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技能,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另外,在具体的教育层面上,还应加强对农民工进行相关网络信息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农民工的信息获取和使用能力。

(三)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首先,政府要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可以综合利用宣传单、报刊、广播、书籍、电视、互联网、咨询专场等方式,拓展信息渠道。如发展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性的网站和监督型网络平台等等,都有利于国家政策法律信息的有效传播。其次,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力度,这将有助于农民工认知信息的本意,了解与其自身利益的相关度,进而提高农民工的关注政策的热情。再有,还应在社会中建立相应的公共服务组织,通过提供法律政策咨询以及法律援助等途径,帮助他们更好的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可通过文艺演出、法制电影、板报、标语、橱窗、展览等多种手段,经常性的开展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工宣传劳动、治安、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以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养,增加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四)创立和完善就业服务机构,提高农民的就业质量

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可以农民工就业搭建“信息桥”,弥补因“弱关系”缺失而导致的就业范围狭小等问题,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健全和完善建立起相关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方便与农民工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为其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以帮助农民工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同时,还要规范劳动力市场,积极发展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降低职业介绍费用。这样就可以使农民工能够通过正规渠道找到工作,从而降低他们对原初社会关系网络的动员程度和频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农民工突破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的封闭性与内倾性,与城市居民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社交网络,可以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多信息和资源,从而增加农民工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民就业的质量。

(五)加强法制背景下的社会监管,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的强力干预是维护农民工权益最有效的手段。政府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出台农民工权益维护的相关法律,制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要求所有用工单位在雇用农民工时必须按照《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接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对农民工权益造成损害的单位,要责令其进行赔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要对私营、民营企业和重点行业如建筑、服务行业等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信息监督机制,对于信息传播的路径、地方政府的传播中介行为以及农民工的信息接受效果进行追踪监察,从而促进农民工实现相对稳定的就业。信息相对对称的流转。

参考文献:

[1]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去年总量超2.5亿[EB/OL].[2012-04-27].http:∥/nongye/nygd/20120427/164211945526.shtml.

[2]李俏,张波,王建华.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超越――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调查发现[J].城市发展研究,2010(1):80-86.

[3]李坚.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具的设计[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12(1):90-95.

[4]李红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信息获取渠道中的断裂现象[J].青年研究,2011(2):15 22.

[5]杨利娟.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J].北方经贸,2009(5):20-22.

[6]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

[7]季文,应瑞瑶.农民工流动、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J].江汉论坛,2006(4):63-66.

[8]牛喜霞.社会资本在农民T流动中的负面作用探析[J].求实,2007(8):51-54.

[9]蔡晓芳.不了解养老政策1688民工退出养老保险领钱走人[EB/OL].[2005-08-11].http:∥.cn.

[10]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社会学研究,1996(4):3-6.

[11]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J]。社会学研究,2002(4):44-54.

[12]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重”约束: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8(6):16-23.

第5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关键词:4G时代;P2P模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该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和产业当中,其中,P2P网络信贷模式的发展便深受其影响。事实上,自2007年国内企业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到2010年P2P呈现大规模增长趋势,从中不难看出,P2P网络信贷模式的发展拥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无论对于新型融资渠道的构建,还是推动金融信息服务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当4G时代如期而至,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必然对P2P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以上情况,深入研究与探讨4G环境下的P2P模式发展很有必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4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

1.1移动电子商务及广告业务

4G时代的降临使得移动广告的业务量与日俱增,并且有望成为以后4G时代移动互联网运营发展的主要经济盈利来源之一,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而电子商务近年来更是互联网领域的新兴产业,在3G时代就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恰逢4G时代的良好机遇,不但能够继续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资源、娱乐服务,商品交易等业务项目,而且必然会向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向发展,势必成为主流发展业务。

1.2定位服务及移动支付业务

4G时代的发展,让移动定位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尤其在快节奏的都市社会里,电子商品的使用普及率较高,具有个性、针对性的定位服务满足了人们移动性的要求,同时,在电子商务的引领影响下,电子移动化的支付手段逐渐流行起来,并且呈现出一种主流趋势,使得金融行业与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入结合到一起。

2.目前国内存在的几种主要的P2P模式及优劣势

2.1无抵押无担保模式

典型代表:拍拍贷,运作模式:国内较典型,采用竞标方式实现在线借贷过程。利率由借款人和竞标人的供需市场决定,一般在15%上下。网站仅充当交易平台。审核方式:对借款人提交的书面资料的扫描件进行形式上审查,并根据提交的书面材料对其申报的信息的一致性进行审查。保障方式:根据逾期的天数,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逾期90天后,将所有资料,包括借款人曝光信息。出借人可以进行法律诉讼程序或者找催收公司进行催收。优势:(1)竞标方式使得借款人和出借人有较大的交易自由。(2)规定借款人按月还本付息。还款压力小,风险也小。(3)信用审核引入社会化因素。缺陷:虽然有黑名单公开曝光,但并不赔偿出借人的经济损失,对于逾期不还的情况,拍拍贷只退还出借人手续费,所以资金回收的潜在风险只能由出借人自行承担。

2.2 无抵押有担保模式

典型代表:宜信。运作模式:以债权转让交易模式为主,出借人把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产品,销售给多个理财客户。审核方式:宜信对借款人采取全程掌控,出借人不参与审核,并且与借款人没有合同。优势:(1)采取面审和实地调查方式。(2)分散贷款和每月还款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有效还款。(3)采取还款风险金保证措施。缺陷:债权转让模式虽然让多个小额出借人不用承担过多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让小额出借人并不了解借款项目的真实情况,产生信息不透明的情况。

3.4G时代带给P2P模式的影响

3.1 P2P经济流行,互联网的魔力

4G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对于P2P2模式的发展十分有利。PP租车面向的租车应用是一个大市场,它帮助没有车抑或在某些场景下无法使用自己的汽车的人,可以便捷地使用被闲置的车。P2P模式统一被归纳为“协作经济”抑或“共享经济”,就是说,让闲置资源,抑或资源的闲置时段被共享给需要的人。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被提高。通过App让资源与需求无缝对接,之前曾被我总结为“我要我有”模式。即一方发起需求,另外一方响应需求,提供资源或者服务的过程,它是一个本地的需求对接平台。打车App、租车App、家政服务App以及二手货转让App,均属于“我要我有”。

4G移动互联网时代P2P的模式的应用场景正在变得丰富。让项目去寻找资金的众筹模式和P2P金融便是典型应用,最近甚至出现了一款众包的送快递App,你可以临时充当快递员帮助快递公司揽件、送件。P2P最适合的场景必须是一方拥有稀缺的资源,另一方则有相对紧急的需求。可以看一下P2P最早出现的地方:网络下载。P2P下载突破突破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和脱离其内容管制,让人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资源,将稀缺的带宽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基于P2P存储的比特币利用闲置的计算资源进行“挖矿”。众筹、打车App、租车App和PP租车,均是帮助人们获取到紧缺的资源。没有互联网之前,信息不对称,紧缺的资源必须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第三方分发到需求者手里。每多一个环节意味着更多的流通成本,最终使用资源的人付出自然更加巨大。而互联网的魔力便在于打破信息不对称,加速信息和资源的流通效率。电商网站、小米模式、去哪儿机票,均是利用这一点打掉了传统行业的中间环节,进而颠覆了传统。P2P模式将信息透明做到极限,它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增加流通成本,需求与资源直接相连。当然,PP租车这样的平台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比例不会太高,尤其是在竞争者云集的背景之下。因此,P2P经济会日益流行。

3.2基于4G时代P2P模式发展的思考

首先,是信任的问题。淘宝之所以可以颠覆传统零售组织,在卖家与买家之间建立其联系,是因为其建立其了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P2P创业者需要提供对应的认证服务、交易保障制度和信用更新机制。PP租车面临这样的问题更为严峻,因为汽车很容易产生纠纷。PP租车通过引入特殊险种、与公安网和交通部合作和系统集成获取已有数据、安装智能追踪设备以及租赁双方的互评机制来建立这样的信用机制。更依赖信用体系的还有P2P借贷、众酬、教育等业务。其次,是平台的角色。如果平台不收取服务费,自然是消灭了中间环节,让资源拥有者和需求方的利益都最大化。PP租车目前的租车价格约为传统租车公司7、8成,为了教育市场,暂不收取服务费,但以后可能会收取三成服务费。也就是说,还是会有中间角色的存在。其他的P2P经济模式均是通过收取中间的服务费来获利,且大多是面向资源拥有者。最后,是服务的质量。PP租车、P2P借贷、P2P媒体以及P2P教育领域均存在这样的问题。私家车在检修、还车等服务上的专业度比不上专业租车公司;个人借贷者在借款之后的讨债能力没有传统金融机构强,会更加弱势。

总结

总之,移动互联网尤其是4G时代,人们随时随地连接网络,随时随地发起、响应需求,连接变得容易,P2P经济盛况空前。58同城始祖,分类信息网站创始人克雷格・纽马克早在2005年便提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理念,P2P在做的事情,正是让自由人可以自由联合,让需求自由地与资源低成本、高效率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张书利.4G环境下的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和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第6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电子商务是未来报业的蓝海

随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趋向常态化,网络零售业务日常化,网络购物市场主体日益强大。当下网络购物火爆的一个突出事件发生在2010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举办“全场5折免邮费”的特卖活动,这一天的销售额高达9.36亿元。

电子商务的商机如此诱人,对于许多报社来说,能否从中分得一杯羹呢?区域报纸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 品牌优势。报纸品牌可信度比较高,延伸建设网上超市,可以获得大多数网民的信赖。

2 宣传优势。报纸拥有版面资源,可以通过硬广告、软文的形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同城购物网站的品牌知名度;报纸还可以开设互动栏目,开展团购等活动,吸引读者参与,渐渐培养读者的网上购物习惯;报纸的手机报也可以附加网上超市的促销信息。

3 发行网络的优势。报社的发行网络是待开发资源。利用发行网络送货,一方面可以减少一般购物网站的物流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发行员的收入;发行员通过上门服务,与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扩大网站的知晓率。

4 广告捆绑优势。报纸广告可以捆绑网上超市的广告,为网上超市增加收益;报纸在与客户洽谈广告时,可以采取换物的方式,在网上超市上销售;为报纸的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网销通道,比如赠品促销、试销体验等。

B2C模式更适合报纸

近年来,国内许多报社纷纷试水电子商务。他们介入的形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类:一是B2B,如羊城晚报的金羊网、新疆经济报的中亚信息网;二是C2C,如新疆经济报的亚心商城;三是B2C,如华商报的96128都市购物网、福建日报的海都购物网、杭州日报的杭网商城等;四是B282C,如新京报的京探网“聚乐淘”、石家庄日报的“WO社区晚报商城”等;五是团购类网站。

进入电子商务领域较早,且取得一定规模并初见成效的是华商报的96128都市购物网(省略)。该网站创建于2006年,是由华商报黄马甲发行配送网络升级而成,和“黄马甲”配送队伍、“黄马甲”呼叫中心、“黄马甲”目录销售相整合,形成了“黄马甲”特有的“96128城市快捷配送电子商务平台”。他们配送的产品已形成12大类,20000多个品种,并在陕西形成了60多万人的稳定家庭消费群。到2009年,该平台开展的线上与线下业务,每天可接到订单2000多个,票务在线最多时达到4000多张,通过平台达成的交易额超过1亿元。

金羊网也较早地开始了电子商务的探索。他们开展的电子商务业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彩票,二是旅游,三是商城,四是信用公告(金羊首岸),五是交友。目前金羊网的电子商务收入占网站收入的三分之一。

海都购物网是一个以“同城配送网+便民服务”为主要概念的电子商务网站,成立于2010年8月。它们配送的产品种类涉及图书、音像制品、生活日用品、数码产品等,多达十万种以上。另外,它们还有以“968111便民服务网”为补充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涉及家电维修、家政服务、航空票务等方面。由于海都品牌的号召力,很快聚集了一批有良好信誉的服务商家加盟,并初步打造成福州较有知名度的服务平台。目前,968111每天电话总量在1500个左右,其中400个为便民服务需求电话。刘德华在福州的演唱会门票,通过968111售出的数量达总票房的1/3。

尽管报业进入电子商务的模式纷繁复杂,但做得最多、且前景最好的当数基于B2C上的同城网购。这是因为:

一方面,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正向B2C转型。当前我国的C2C平台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经营商家门槛低,没有注册资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导致了假货、水货的横行。具有正规的经营资格、完善的售后服务的B2C,能够让消费者建立起强烈的信任感。在这一形势下,众多著名的互联网企业,如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B2C市场。

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商务巨头如淘宝、当当、凡客诚品等大多集中在一线市场,二三线市场还有待开发,而各个地方报社在这一市场优势明显。

“纸上淘宝”的困境与尴尬

撇开表面的喧哗,众多报社创办的购物网站无法回避的一个尴尬是:网站烧钱厉害,盈利困难,倒闭的不少。扬州日报的扬网商城(省略)和温州日报的久优网(91.省略)都已经打不开。

与成熟的B2C网站相比,报社创办的同城购物网站存在着许多劣势。

一是人才缺乏。同城购物网站虽然是做网站,但本质是做商品销售,相当于做一个网上的超级购物中心。同城购物网站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有传统商业销售经验,也要有网络营销知识。而这样的人才在报社内部是很少的。

除专业人才缺乏之外,许多报社的购物网站连一般工作人员也配备不足。如中山日报在筹备网上商城时,只有一个是专职负责,其他人员都是兼职的――电脑室做网站框架,发行中心做配送和客服。毫无疑问,以这样的人才队伍参与市场竞争,是很难立住脚的。

=是产品少。同城购物网站(非垂直类)相当于网上的超市,需要大量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支撑,否则很难营造消费氛围,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通常而言,三线城市的同城网购需要的商品规模在5000种以上,二线城市在10000种以上,一线城市在20000种以上。而许多报社同城网购的商品数量仅有1000种左右。截至2010年12月15日,中山日报的惠乐购上线商品两大类,电器类商品共227件,家居类商品共58件;苏州日报的商报网购上线商品四大类,其中健康食品258种,日用百货92种,数码家电202种,家居家纺142种。

三是营销方式单一。对于购物网站的营销推广,报纸具有诸多天然优势。然而,许多网站仅仅是在报纸上做一些广告,或者在自己网站上做一些打折促销或团购活动,而专门针对互联网的营销活动极少。

四是服务欠缺。服务细节决定着网站的成交量。当前,许多报社购物网站对细节服务还没有足够重视。比如,在商品配送上,多数网站还做不到即买即送,免费配送。

一些报社网站的商品由加盟商提供,并负责送货。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网站无法监控。只要任何一个商家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消费者对商家的不满转化为对网站的不满,极

大地影响网站的信誉。

应对之策

在百货业、超市业非常成熟,网络渗透率还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吸引市民放弃传统的购物方式到网上购物?这对网站的外在要求是;低价格、多品类、优服务;内在要求则是: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运营效率、更高效的供应链、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资金使用率、更丰富的商品种类和更好的用户体验。报社必须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加大投入。对于一个实体购物中心来说,投资几千万元是很平常的。虽然网络可以省却大量的场租费、人员工资、卖场设备费用,但其采购费用、运营管理成本以及仓储费用差不多,而且还增加了网站运营成本、商品配送费用以及网络营销费用。所以,在三线城市,创办一个上规模的同城购物网站,投资额至少在300万元以上;二线城市则需要1000万元左右,一线城市在2000万元以上。华商报的96128购物网共投入了6000多万元。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丰富商品种类,完善产品结构,提高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整合报社内外部资源,丰富网络营销手段。当前许多报社的购物网站虽然名义上整合了报社的各种资源,事实上报社的资源远没有用足。比如网站与采编部门仍有很大隔阂,新闻版面支持不足;广告资源没有利用好,用广告换来的产品少得可怜。真正的整合,应该把网络购物当做报社赢利的另一个渠道来重视,就像重视广告一样。采编必须全力配合,如在版面上开辟专门的版面或栏目,介绍网站,宣传产品,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或团购活动,介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广告部门可以把网站当做推销的筹码,对新发展的广告客户可以实物抵扣广告费用或进行销售分成;发行部门可以为网站专门制作DM或销售目录,随报纸发行,发行员可以上门推销网站购物卡。

网络营销的形式就更加丰富了。有人曾总结出100多种营销推广方式,其中比较实用的有: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网站资源合作营销、免费信息推广营销、网址营销方法,等等。另外微博和SNS(社交网站)亦是很好的营销工具,美国76%以上的B2C都进行微博和SNS营销。

三是提升服务,让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消费体验。同城购物网站可以利用报纸与网络的双重手段,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升服务质量。方法主要有三种:

1 提供全程服务。网站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与顾客的沟通,告知订单的执行情况,甚至在订单完成后,要及时取得顾客对订单服务的评价。互动服务要形式多样,除了电话沟通外,还可以在网上开设即时聊天窗口,设置订单流程反馈功能,在报纸上开设问答栏目等。

第7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为此,我们深入市区、南皮、献县等地,对老年人及现有的养老机构,采取发放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调研。

一、养老的现状

目前我市老人(包括对五保老人和少数寄养老人在内的福利养老)的主要养老方式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其中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人数占老年人的1.05%,居家养老占老年人的98%以上。调查显示80.27%的老年人最愿选择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只有11.56%选择机构养老。

二、目前养老模式分析

目前多数老年人没有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一是多数老年人生活尚有人照料。二是多数机构养老职能尚不尽完善。相当多的养老院拒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这也导致多数老人只能选择在家养老。

(一)传统养老模式分析―――家庭养老型

养儿防老这一传统的养老观念已是根深蒂固。许多老人视子女为精神支柱,执意同子女朝夕相处,享受天伦之乐,因此都希望在家中安度晚年,家庭养老仍然是许多老人向往的模式。而不少晚辈认定,把老人送养老院是不负责任和不孝之举。为了父母,他们可以在单位、家庭、医院、药房间疲于奔命而在所不惜。

这种传统养老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地体现上下辈的亲情;在家更方便、更自由,更有安稳感,经济上也很实惠;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可是,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家中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重病在身需要长期护理,那么即使子女有一片孝心也会力不从心。

(二)机构养老模式分析―――机构养老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模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由过去的“居家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分两种:一是 “三院”(敬老院、光荣院和福利院)养老,一是社会机构养老。

这种养老模式的好处在于老人可以享受全方位的服务: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检查身体,也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打扫房间卫生、进行心理康复,还有各种老年活动场所,在这里有很多老年朋友,可以一起聊天、下棋、打牌,不会感到孤单。但也有不足之处:

1、“三院”养老

“三院”为政府兴办的一所全额拔款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光荣院一般负责重点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管理,中心敬老院一般负责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而社会福利院则接收孤儿和城市“三无”对象的集中管理供养。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虽然目前经费由财政足额支付,但实际上标准低,一般敬老院、光荣院每人每天按5――8元拨发,在现有的物价水平下,运转困难;管理人员工资低,一般县级三院中的护工工资在每月700元上下,虽市区较高,但相对于外出打工或其他行业处于劣势,且假期少,每月一般为3天(夜班相对多一些),导致大多数服务人员不安心工作。且没有编制,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敬老院的发展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2)服务水平较差。一是服务人员配备不足。二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护工均为临时人员,大多从农村招聘,而且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总数的27.5%)且多为妇女,缺乏相应的基本专业知识,虽进行培训,但仍难以承担繁重的服务老人的任务。

(3)集中供养率低。目前三院的供养人员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进入,想进的进不来,入院率低,不仅不利于改善院民的生活条件,也降低了使用效率,同时增加管理成本,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4)医疗卫生服务欠缺。在现有的养老机构中,有的未设立以治疗为主的老年病房,也有的虽然有老年病房,但医疗条件欠缺或没有行医执照。一旦突发大病、急危病仍无法应付;同时由于经费不足,老人看病费用的前期垫付资金又成敬老院管理的难题。

2、社会机构养老

(1)养老机构缺少功能定位。调查中发现,由于目前相关政策不系统、不完备,导致老年人的收住范围不明确,养老机构的利用出现错位。如不具备条件者也收住一些重病人或完全不能自理者,致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还有些养老机构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上不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老年人把老年护理院当作养老院来住,而一些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住护理院的老人却不得不住在养老院。

同时养老机构的功能雷同、类型单一,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大多数养老机构收住以养老服务为主的老人,对入住老人的养护工作大多数处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温饱水平,距离老人的实际需要和老年护理的先进标准有很大差距,整体护理模式尚未很好贯彻,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条件好的养老机构供不应求。目前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偏少,大多规模偏小,档次不高,设施不完善,老年人入住率较低。条件好的养老机构都有一系列的完整的配套设施,能为老年人提供较全面的服务,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现有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高投入、收效低的问题普遍存在;服务内容不够丰富,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另外民办养老机构多数是因陋就简办起来的,由于实力不足,在设备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等许多方面还达不到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4)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养老服务业缺少有法可依。政府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许多养老设施陈旧,从业人员待遇很低;政府对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起来难度很大,导致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事业的速度迟缓,少数民营养老机构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同时由于有关老年人的法制建设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在处理一些涉及到社会化养老服务方面的民事纠纷时,缺乏专项法律法规和执法依据,老年人和养老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总而言之,养老问题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以期推动我市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建设步伐,逐步构建新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三、整合资源,创建居家养老社会化新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服务社会化需求急剧增长,目前居家养老型社会化养老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十二五”期间,我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分两个阶段:2010―2012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街道(镇)级全覆盖、城市社区全覆盖,并逐步向农村社区(村)延伸,使农村社区(村)覆盖率达到40%,到2012年底总数达到160个。2013―2015年,全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0%。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吸取了“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的优势和长处,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不离开原有的居住环境,在自家居住或在社区提供的居住场所,除家庭成员照料外,主要依附于社区,以居委会、社区为中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政府(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按户籍、是否居住在本地,生活能否自理和年龄分为不同档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由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方式,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第8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就业;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

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本文通过对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及流动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难度和制约因素,为今后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出路问题提供思路。

一、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结构情况

近年来,由于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延安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延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加之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全市返乡农民工人数达到3.07万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1.12万人;在返乡的农民工中目前仍未就业的还有2.44万人,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后仍未就业1400多人,故延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1.农村从业人员总量及结构

延安市乡村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农业。到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214.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71.38%。其中,农村从业人员700022人,适龄男劳动力39.69万人,占56.7%;女劳动力30.31万人,占43.3%。全市农林牧渔从业人员532461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76.06%,其他从业人员分布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仓储邮政、商贸餐饮以及其他行业。其中的延长县、富县、甘泉县、宜川县和黄龙县的农村从业人员的80%以上都在第一产业从业。

2.农村劳动力就业变化

从农户调查也可以看出延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集中在第一产业,给据调查870户有2495个就业劳动力,有89.49%的农村家庭就业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且此比例在增加,3.4%的从业第二产业,其中劳动力主要其中在建筑业,其次是采矿业,只有少数劳动力从事制造业,7.09%的从事第三产业。当前延安市按着“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实施“能源化强市、绿色产业富农、红色旅游兴业”的三大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村经济影响仍然是间接,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大致变化——从业非农化现象明显。

3.农村外出劳动力行业状况

全市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4823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13.27%。其中男劳动力87217人,女劳动力47606人,分别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59和4.69%。从外出劳动力的年龄结构,21~30岁占外出劳动力的38.6%、20岁以下的占16.2%、31~40岁的占23.9%、41~60岁的占21.3%;从文化程度看,初、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外出劳动力总人数的69.6%,整体外出劳动力素质偏低;从全区外出劳动力行业情况看,以从事第三产业为主,共97747人,占72.5%,从事第一产业的1753人、第二产业的35323人,分别占外出劳动力的1.3%、26.2%。

4.农户收入结构状况

农户收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生产活动和就业情况,从下列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延安市农民纯收入总体上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占到81.7%,比上年增加21.6%;工资性收入占到纯收入的25,6%,比上年增长49.88%。其中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获得的收入为554.61,占到全部纯收入的15.6%,增长幅度最大。外出从业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8.3%,说明延安市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工资性收入中主要来源于在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所得。

二、当前延安市农村劳动就业状况存在的问题

1.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县域收入差距较大

延安市农村经济总体上说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一般来说,农村农民收入的高低取决于农村非农业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51元,增长24.8%,非农业产业纯收入只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3.9%,收入总量较低,增加速较慢。从收入构成看,主要是第一产业的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81.7%、25.6%、13.8和5.8%,其中转移性收入在北边县区,尤其是子长、安塞、志丹、吴起要高于南部县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县区退耕还林面积较大,农户获得的补助款较多。南部县区的富县、洛川、宜川黄龙和黄陵各县的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比较高,因农业收入为主。延安市应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

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还有一部分劳动力等待再就业

(1)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外出比率低

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据农业普查,延安市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外出从业的人员仅占16.0%,从业地点在乡外县内的有人81029人,到县外市内32762人,到市外省内有13213人,到省外7820人。

可见宝塔区农村有80%多的从业人员仍立足本地为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各县之间差距很大,流向省外的农业为主的富县和黄龙县人数居多,能源大县的志丹、吴起外出人员主要集中在乡县内。

(2)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多,需要转移的任务很重

根据催玉玲的《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就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变大,每增加1万KW的总动力就会增加0.89万人的转移劳动力。延安市农用机械总动力从2007年到2008年增加了1.94万KW,可以看出就一年农机械总动力的增加就有1.78万人农村劳动力剩余需要转移,这与从劳动力资源统计中还有17.0%的劳动力剩余基本吻合,也就是说,随着农村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农村将有60.78%的劳动力都要寻求非农业类的就业之路,劳动力隐性失业与剩余劳动转移压力越来越大。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延安市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使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就近转移的特点和各县区之间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不均衡的现状,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合理有序的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要根据各县区域经济的特点,发展第一产业再加工和特色农业区域经济,充分利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利用能源优势进行工业园区建设等工业建设,积极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工作,外出内用的方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延安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1.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

从农民流到农民工的发展过程给社会带来的发展来看,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因为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牧业、小型加工业等,如果能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生产,可以使农村劳动就地就业,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是要利用当地资源,在城郊和乡镇政府所在地,优先发展集种植、养殖、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劳动密集型休闲观光高效农业。例如以洛川塬为中心的苹果种植带,以黄龙为中心的核桃种植区,以宝塔区为中心的山地苹果种植区。北部各县应以种植小杂粮为主,着力打造品牌产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搞活地方经济,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当然要在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逐步形成一批规划合理、效果明显、劳动就业密集的城郊发展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再有充分利用延安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家政服务业和餐饮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民离开土地向城镇集聚。

2.利用第二产业发展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农民工创业园,积极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3.利用红色旅游扩大就业渠道

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吸纳劳动力数量大,劳动转岗适应快,具有安置农民就业优势。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集休闲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如延安旅游集团在开发经营万花山、枣园革命旧址、凤凰山森林公园时,通过组织劳务、旅游服务、旅游景区聘用、工程施工等方式为安置农村劳动力找到了出路,到目前为止,共安置景区农民近 12000人。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安排一些小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给农民,吸纳部分农民从事工程劳务。延安市各县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独特的旅游资源。根据现代社会发展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时间区域差等综合因素,设计建设沿线点上城镇或农村以冬暖夏凉的陕北土窑洞风格为形式的住宿区和陕北风味家常小吃点,像洛川圪崂的风味小吃值得借鉴。

4.积极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工作

从延安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查中,延安市外出劳动力主要通过自己找工作,其次是亲友介绍,自我创业的劳动力较少;82.9%的农民工没有劳动技能,有组织的劳动力输出只占13.5%,要积极探索就业培训资金的合理、充分利用途径,强化技能培训。据有关部门透露,目前我市劳动再就业培训资金积压高达3000多万元,但由于再就业资金使用门槛过高,一方面是资金积压,冲减下年度预算;另一方面是就业培训资金短缺,劳动力培训严重不到位,专业型人才太少,农民工一直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地位。建议以市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再就业培训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利用再就业资金,切实把农民工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增大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延安市统计年鉴(2000~2008)

第9篇:家政服务的优势和劣势范文

一、基本动因

乡位于县东北,人口16032人,城镇居民851人,间隔县城43公里,集镇人口稀少,基本设备前提掉队,招商引资难度大,第三产业基本单薄,集镇规划和环境已不能知足群众物质文明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要加速集镇建设措施,完善基本设备建设,落实优惠的投资政策,发明优越的人居、投资环境,切实发扬集镇辐射效应,加速乡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力度,拓宽生产要素流通渠道,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才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

1.增强集镇建设是转移乡村人口的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资源城乡分派不均衡的态势逐步加剧,农民盼望跳出乡村搬家到城镇寓居的志愿愈增强烈。但是集镇现有规划小、基本设备前提掉队、功能不完善的毛病日渐凸显,已无法知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生活的需求,所以只要进一步拓宽集镇骨架、加大基本设备建设、发明优越的人居、贸易环境,吸引更多乡村人口到集镇寓居、就业。

2.增强集镇建设是提高当地消费程度的需要选择。我乡集镇人口较少、规划较小、第三产业基本单薄、市场消费程度不高,然则我乡拥有16家企业,企业员工2467人,其中外地人口2083人,携带家眷1677人,这类人群每月生活消费就达200万元之巨。但是现有集镇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和市场供给量无法知足此类人群的消费所需,此项持久、不变、大额的物资消费就被逼分流到他处,这关于提高当地消费程度,推进集镇第三产业发展是项宏大的损掉。处理这一难题最直接有用的方法是加速集镇建设措施,拓展集镇骨架,发扬集镇辐射效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商铺、服务人员数目,带动影响更多的人投资和消费。

3、增强集镇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先决前提。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权衡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主要筹码,是改善民生的主要路子。只要完善集镇基本设备建设,加大环境综合管治力度,从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等各方面完善集镇服务功能,营建康居宜业、安全和谐的人居环境,才干使百姓安身立命。

4、增强集镇建设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主要保证。一方面我村夫口稀少,区位劣势影响较大,交通前提较差,与其它兄弟乡镇比较,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我乡工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开采煤矿资源,对周边生态环境毁坏较大,而煤矿亦属于不成再生的资源,招致我乡工业可继续发展前景堪忧。所以必需增强集镇建设、完善集镇服务功能、落实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发明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创业。

二、主要做法

1、科学规划结构。结实坚持“小集镇、大发展”的运营理念,坚持贯彻“有利生产,便利生活”的准则,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程度治理,统一规划,统一结构,量入为出,分步施行,使集镇各项建设协调发展,到达功能健全,交通安全,乡容整洁的全体结果。一是因地制宜,打造集镇框架。依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要求,标准街道通信、电力线路、自来水管道的架设与装置,大力施行旧房革新和道路硬化等工程。投资310万元完成531米集镇街道延长工程和新建二桥工程,投资90万元完生长190米防洪堤工程,投资163万元完成沿河公园、路灯装置、街道绿化及周边环境革新工程。构成以解放路、发展路、云台路和沿河路为主的“二纵、二横、四线”集镇发展框架。二是打造特征,提高集镇内在。为防止“千镇一面”,全力打造集镇光鲜的特性特征。依据集镇本身的天然环境、资源前提、历史沿革和产业特点,极力打造解放路贸易一条街,留念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而定名的云台路食品加工一条街,发展路休漫步行街,沿河路喷鼻菇加工一条街,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完善功能,提高集镇品尝。不断完善道路管网、给排水、供电、邮电通信以及农贸市场等基本配套设备,齐备卫生、电力、公安、邮政、电信、计生、文明等中心站所服务功能,加强集镇对产业、人口的吸纳才能。投资110万元在一桥和二桥间新建街心公园,为居民供应休闲文娱场地,进一步坚持“小而全、优而雅”的集镇形象,提高集镇品尝。

2、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坚持做到争夺上级资金扶持与招商引资并进、引进外资与激活内资并举、引资与引智偏重,逐渐坚持各类成本一起建设集镇的多元投资体制。一是县政府主导发掘资金。结实坚持“运营集镇”的理念,用市场经济的运营理念、运营机制和运营办法来建设集镇,不断提高土地应用率,保证土地增值,最大限制地皮活集镇用地,使之成为集镇建设最大的“财路”,做到以地生财。二是落实政策吸引资金。具体落实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办法,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准则,鼓舞受益单位和个人筹资建设。切实增强观念指导、项目指导、政策指导,堆积民资、民智、民力,积极吸引有经济思想、成本雄厚的经济人士来集镇投资创业,培植新的经济增进点,鼓舞企业发展肉成品、农特产品加工业、仓储业、商贸业、旅行业,加大农业科技合用技能的推行力度,促进集镇二、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三是对接项目争夺资金。紧紧抓住中心扩展内需、国家产业构造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机遇,立足当地实践,认真研讨政策、研讨乡情,想方设法将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市、县投资的“大盘子”,争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乡紧抓政策时机,09年投资新建文明站和计生站,共向上争夺资金30余万元。

3、综合管治环境。打造舒适合人、功能完全、便利快捷、安全和谐的集镇环境既是群众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客商投资创业的基本,必需要多管齐下加大对集镇周边环境的综合管治力度。一是加大生态环境管治力度。高度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以发明优越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绿化美化集镇环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强集镇天然环境优势和生态承载力,使居民、建筑物、集镇融入四时常青、桃红柳绿、山清水秀的生态气氛。二是加大卫生环境管治力度。增强对集镇周边卫生整治,新建1个公共茅厕,新建两处垃圾池,新增放6个垃圾桶,安排专人执行定点倾倒、准时清运垃圾,加大对河道垃圾、水草、淤泥的清算力度,经过门前三包(环境、绿化、次序),指导群众积极参加到集镇“脏、乱、差”整治中来,努力构成大家维护集镇卫生环境的优越风气。三是加大治安环境管治力度。成立集镇安保队执行24小时巡查排查准则,对中小学、信誉社、卫生院、变电站等重点单位进行特别维护,果断取缔黑网吧和带有赌钱、性质的文娱场合,大力打击地下“”,着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建设,营建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近两年来,乡集镇治安环境优越,无严重事故和恶劣刑事案件的发生。

三、主要成效

1、集镇相貌面目一新。经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渐完善集镇基本设备建设,加大集镇卫生、治安环境综合管治力度,集镇相貌面目一新。集镇持久以来存在的“脏、乱、差”环境已获得基本处理,到达“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要求,已消除一桥、街道人群拥堵、车辆梗塞景象,社会和谐不变,人民安身立命,集镇住房、人口逐步增加。近两年,集镇共新建住房46栋,新增住户46户2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