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传媒行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媒行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媒行业研究

第1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传媒行业;融资;发展;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6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开放的程度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传媒业的发展与创新与科技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新传媒技术不断更新及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必要的投资建设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在该方面已有相关的风险投资,旨在促进创新型传媒企业的发展,现已逐渐成为我国诸多传媒企业进行融资及促进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传播行业在近年来也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将其作为朝阳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风险投资属于一类的权益资本,可促进企业创新性的发展。本文就其发展及融资的新途径进行探讨。

一、我国传媒行业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情况

(一)传统媒体的投资缓慢。就我国目前传媒行业的整体情况而言,传统媒体因在经营模式方面受到较大限制,在财务方面较难实现大幅度的提升。外加传统传媒行业当中固有的问题,包括效益低下、体制僵化及数量众多和结构失调等问题,导致传统传媒行业当中的风险投资发展缓慢。近几年来,大多传媒企业已由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产权关系也逐步明确、优化了资产结构,已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在此发展环境下,传统媒体也趋向于成熟及稳定的发展。同时,传统传媒企业完成相应的体制改革之后,能够较好地运用体制外的资本,也因此而受到了风险投资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另外,部分传统媒体也逐步转型为新媒体,或是开发新媒体业务,该类企业大多能够得到政府在资金方面的优先支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新媒体的投资良好并处于不断的增长当中。我国的传媒行业目前正处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交叉、相互结合并相互促进的阶段,属于转型的特殊时期。以期刊出版、报纸和图书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得到快速增长的同时,以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企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其增长程度甚至已经超越传统媒体,尤其在近年来深受投资者的青睐。我国在2000年之后,互联网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传播的能力也得到强化,网络逐步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新媒体也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下而迅速增加。

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之下,我国新媒体的数量也处于快速的增长过程中,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2010年互联网网民已达到4.5亿,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处于不断的增长过程当中,甚至其用户已经超过了互联网网民。由于新媒体的发展较好、用户数量庞大,外加高额的回报率,所以参与风险投资的人群较多。以我国的土豆网为例,该传媒企业成立于2005年,截至目前,一共获得过5次风险投资,融资总额高达1.35亿美元。到2011年之后,传媒企业仍在接收大量的风险投资,且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

(三)风险投资在我国传媒行业融资及发展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风险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的可预见性。目前,传媒行业当中的风险投资仍旧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并且投资资本的数额也在不断的增多,甚至已成为风险投资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重点投资领域,这对于传媒企业增加融资及实现创新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传媒企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已形成,且在应用中不断发展成熟,所以其融资较为方便。但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需对自身企业发展的可预见性进行充分的考虑,需结合企业自身及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分析,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并最终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对于具备成熟商业发展模式的传媒企业,一般均具有明确的、规律的发展轨迹,可预见性较强。尤其对于采用其他领域成功商业模式,以及借鉴国内外成熟商业模式的传媒企业,很受投资者的青睐。在对该类传媒企业投资时,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预见到所投资金能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并能够预见性地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能够获取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2、传媒企业应根据相应资源决定资本的应用。相关投资者在对传媒企业进行投资时,通常对传媒企业具备的资源较为关注,其可作为投资者是否对其投资的重要依据。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传媒企业已经基本明确了该行业的发展商业模式及发展方向,尤其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一类传媒企业。同时,其还具备诸多优势资源。具体而言,传媒企业的资源构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其也是影响传媒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的任何一项资源均可对资本流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传媒企业应结合该类资源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3、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趋向于理性化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热潮始于2003年,之后投资的数量及数额均处于不断增长过程当中。但在整个过程当中,风险投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逐渐由保守发展到开放,再到目前的理性投资。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风险投资者对传媒企业的投资更加的慎重和理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投资者逐步缩减了投资规模,单个机构一般不会进行一次性的大额投资,其投资数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大额投资也减少,甚至是消失,目前常见的投资额介于5,000万元至2亿人民币之间;其二,传媒企业风险投资形式主要表现为初步小额投资、多家机构联合投资及跟投等,且已成为传媒行业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原因在于投资者担心传媒企业的创新性发展所致的风险。对于具备投资文化产业经验或是缺少投资传媒行业经验的投资企业,一般会采用跟投的方式;其三,目前,风险投资者对传媒行业的风险投资仍旧处于成熟期,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在近三年的发展中,其应持续处于成熟期和扩张期。为此,传媒企业应根据投资者的投资需要,对企业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以获取更多的融资。

4、处于上市准备期间的传媒企业成为投资热点。传媒企业正在争相上市,投资者也较重视该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准备上市的传媒企业,已成为投资的热点。究其原因,首先,与我国所设立的创业板具有较大的关系,其将企业上市的标准降低,这给传媒企业创造了上市的机会,促使其成为上市企业的后备成员。同时,我国的传媒企业在大量并购及集团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使得大量中型传媒企业迅速发展为大型企业,并满足上市的条件;其次,我国已有多家上市的传媒企业,且有在国外上市的企业,为传媒企业在国内外的上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熟悉相应操作的基础上,为传媒企业上市提供新的目的地及方法;最后,我国已给出明确的规定,在未来的3~5年当中,将会支持、帮助近200家传媒企业上市。由于传媒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自身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其在未来的几年将会成为风险投资的重要领域。

二、结语

在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之下,传媒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且在目前,无论是传统传媒企业还是新媒体企业,均已成为风险投资者的新宠,风险投资也成为了传媒行业发展及融资的新途径,其对于传媒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小伟.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6.

第2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传媒业;资本运营;创新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00-02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传媒业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处于与市场基本绝缘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传媒业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运营方式从事业模式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1]。

一、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内涵

资本运营是指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资本增值目标。资本运营的目标在于资本增值的最大化,资本运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

资本运营是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扩张为经营目的,是一种以价值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经营方式,是对传统的生产经营的突破,是现代企业一种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管理理念。资本运营的范围非常广泛,实现途径多种多样。首先,资本运营既包括企业内在的经营管理活动,又包括企业为了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采取的战略举措;其次,资本运营不仅是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还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经营思想的创新,它是以资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活动。

传媒业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般原理在传媒领域的具体运用,基本原理与形式和其他行业的区别在于运营主体的特殊性。传媒业以传播媒介与经营实体的双重身份存在,因此,对于其资本运营的研究,既要有初级的产品资本运营,又有高级的原型资本运营。

综合相关理论而言,传媒资本运营,就是将传媒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新闻业有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出版等产业,也包括传媒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都可视为有经营价值的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井、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传媒资源配置,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二、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现状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传媒业政策也逐步松绑的背景下,传媒资本运营不断传来利好的消息:自从首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集团组建之后,全国几十家报业集团先后组建,如青岛报业集团等等。一些有传媒背景的公司相继上市,传媒企业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1999 年《成都商报》收购四川电器,采用借壳上市的策略,实现了报业资本经营的边缘突破;同年,湖南“电广传媒”的上市掀起了一轮传媒投资的热潮。河南省的《销售与市场》杂志,引进战略投资,进行市场化运营,于2005年12月通过美国证监会的批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着资本运作的逐渐到位,《销售与市场》又确立了走集团化发展之路的发展目标,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营销类第一品牌期刊。

可以看出,在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好,产业的雏形已经基本上成型,传媒业正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但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性失调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与深化,外国传媒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在电视媒体方面,日前,已经有超过30个境外电视频道获准在中国有线落地。今后,传媒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市场壁垒的不断降低,国外传媒巨头绝不会满足于打球的方式,这一切都会为中国传媒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体制束缚。传媒同时具有商业及文化事业的双重属性,在中国,这种“双重属性”被表述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喉舌,媒体的政治属性一直被放在第一位,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传媒的核心领导由来自上层建筑的行政权力决定,资本运营对核心领导的影响相当有限,越是接近于传媒运作的核心部分,其构造的市场化因素就越少,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传媒产业的发展。

2.产权主体不清。目前,中国传媒内产权关系十分模糊,传媒资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责任不明确,国家对传媒资产的监管制度尚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媒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极需大量社会资本的流入,以突破阻碍自身发展的资本瓶颈。

3.开放程度有限。虽然,中国政府颁布了一些有关文化领域投资、融资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但是,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圈层,尤其是核心圈层中的传媒产业上,基本还是严格控制非公有资本的进入,迟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禁。

4.行业政策限制。由于受到行业政策限制,传媒业上市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较为复杂,使得上市传媒公司的业务远离传媒核心业务。例如,“中视传媒”也是影视城的房地产和旅游资产,“歌华有线”是以网络工程为主,“赛迪传媒”主要是影视制作和信息咨询,这种模式的弊端导致传媒企业关联交易多、业务透明度低、业绩易受操纵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3]。

纵观国内外传媒业发展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步伐仍然比较慢、规模比较小。如果具体到单个传媒单位,难以看到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势传媒集团,中国的传媒产业并不强大。现代传媒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传媒产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以迎接国际媒体行业集团日益临近的竞争与挑战,实现跨媒体、跨地域的飞跃发展。

三、传媒业资本运营的创新性思考

中国传媒企业具有社会与经济的双重属性,追求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效益。与一般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同,传媒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不是其最终目的,还要实现传媒的社会效益。因此,对于中国传媒来说,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

中国传媒业多年来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如何根据传媒的属性和特点,结合国内传媒市场的经营实际,借鉴国外优秀传媒集团的运作经验,进行创新性的资本运营管理,成为中国传媒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1.创新体制,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到体制束缚、政策限制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传媒业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传媒业要加快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发展的步伐,就要进行体制创新,体制问题不理顺,既有悖于传媒产业存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又有悖于市场和资本流动性的规律。在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和具体措施。从管理体制上,减少多头管理、明晰行业所属、杜绝条块分割,为跨区域、跨媒体发展清除障碍。

2.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本运营的人才体系。传媒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同一般企业相比,传媒行业身兼事业和企业的双重属性,既熟悉传媒业务又精通资本运营管理的人才,对于构建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要求传媒业改变以往“重采编轻经营”的观念,在具体的聘用机制上有所创新,调整传媒行业的人才资本需求结构,引进和重视精通传媒资本运营和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南方报业提出在人才发现和使用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人力资本库,以保证后续媒体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4]。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创新治理机制。上市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最关键的是企业要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资本运营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上市之外,还有资本及产权的流动与重组、兼并、联合等方面的运作。在这些方面,国外传媒企业进行过有效地尝试和探索,已经有成功经验可循。传媒业完全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媒业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解决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和机制问题,在多方权益主体的情况下,实现国有资本权益分散和风险平摊。同时,资金的引进会伴随着智力资本和资本运营管理理念的注入,能够提供传媒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传媒业资本运营服务机构。针对中国传媒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传媒行业专业的资本运营咨询服务机构,为有意投资传媒的出资人和需要融资的媒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资本运营风险,实现双赢[5]。

中国传媒业具有特殊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咨询服务机构的组建,需要精通国内传媒行业生存环境和国内外资本运营理念的专家队伍,通过深入全面地把脉诊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际运作的有效嫁接。咨询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可以开发专业化的资本经营方式,如信贷创新融资模式、阶段性股权融资模式、无形资本运营模式等等,充分发挥传媒业资本运营的潜力,实现资本的优化高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赵渊.传媒资本运营的路径抉择: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北方经济,2011,(11):87-88.

[2] 陈东升.资本运营:理论·方法·案例[M].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3.

[3] 陈立新.中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存在问题及对策[J].记者摇篮,2011,(4):70-71.

第3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在研究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效率时,计量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方法被经常采用。胡志勇、王首程、李祥伟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我国传媒产业2001~2005年发展状况的经验分析表明,无论是从市场预期层面还是从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绩方面来看,传媒上市公司都优于其他上市公司,传媒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朝阳产业[1]。刘宗林、程静薇以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为例,从获利能力状况、运营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选取行业标准值和评价系数进行行业横向对比分析,结合中视传媒2005~2007年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进行年度纵向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与分析体系[2]。邓建商选取12家沪深两市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为样本,利用样本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年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分化现象且呈一般的正态分布。他举例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绩效分化的原因[3]。庞万红、赵勋从传媒上市公司成长性、获利性、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考察了传媒上市公司运营绩效[4]。

采用DEA方法对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对整体绩效缺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对引起结构的动因缺乏分析,难以提出改进业绩的途径),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函数关系和预先计算投入产出综合比率的前提下,能更客观、有效地对同类企业的效率作出评价。采用DEA模型,无需事先人为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权重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结果的影响。刘玉丽利用2003年10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当规模收益减少时,压缩资本规模不符合传媒行业长远发展,为此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益[5]。闵素芹、李群选取能够从各个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输入、输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对我国11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和规模效益分析,从模型出发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葛妍对我国沪深两市13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综合评价排名,进行分类并评价了其综合业绩和特征[7]。戴新民、徐艳斌利用我国沪深两市2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效率较低,绝大多数公司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规模无效率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8]。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年报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基本原理和数据说明

(一)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能够客观地对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比较,作出综合评比。DEA是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有很多种模型,如CCR模型、BCC模型、CCGSS模型、CCW模型、FG模型、ST模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cale,CRS)的CCR模型和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变动(Varia-bleReturnScale,VRS)的BCC模型。本文主要选取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利用CCR模型得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利用BCC模型得到纯技术效率,根据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本文的决策单元为34个,而投入产出指标为5个,适合应用DEA方法。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员工数量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做DEA分析以表1中的3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根据这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这34家公司主要分为出版业(书、报、杂志、资料和影像制品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广播、电影和电视业)以及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3类。

三、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一)效率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表2显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表示这3家公司是最有效率的单位,即其在整体运作上处于最佳状况。根据本文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划分,3家公司综合效率为1的公司分别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广播电影电视业。没达到1但综合效率在0.9以上的3家公司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文化都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结合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可见,广播电影电视业的整体运作状况良好,特别是电影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目前的发展处于一个有效经营的水平,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较高。低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0.724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共有18家。其中,属于出版业的9家公司是皖新传媒、中南传媒、时代出版、出版传媒、中文传媒、粤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和天舟文化,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只有中视传媒1家,属于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的8家公司是上海钢联、电广传媒、华谊嘉信、广电网络、华闻传媒、北巴传媒、歌华有线和华数传媒。

2.纯技术效率。表2显示,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达到0.883。其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ST传媒、中南传媒、吉视传媒、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人民网、百视通、蓝色光标、华策影视、省广股份。数据表明,从行业整体来看,传媒类公司能够较好地利用各项技术要素来更大可能地创造产值。拉低整个行业纯技术效率均值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一个为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垄断者,另一个则为央视控股的影视广告公司,这两家在行业内享有优势资源和各种便利条件的公司,在投入的要素和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无效率。

3.规模效率。规模效率表示该部门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是否达到最佳状态。与纯技术效率方面相比,规模效率值达到1的公司仅有3家,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其中两家属于影视剧制作公司,1家属于新媒体中的互联网公司。但与纯技术效率不同的是,在规模效率方面,文化传媒行业内多数公司的水平比较集中,在0.82左右。只有中文传媒一家公司规模效率值仅为0.541。表2显示,在纯技术效率中取得了1的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因为规模效率分别仅有0.686和0.541,导致整个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的降低。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比存在着较大问题。

4.效率整体情况分析。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行业内最高。首先,2012年我国境内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72.4%,这个结果意味着文化传媒产业的效率还有17.6%即超过1/4的提升空间,而且该数据是由国内34家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得到,这也代表着1/4的差距仅仅只能代表着平均水平与国内最好水平的差距。而与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只会更大。其次,平均纯技术效率为88.3%,规模效率为82.1%,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大于平均规模效率水平,这代表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规模效率较低,从而拉低了技术效率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不改进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单单考虑各企业规模效率水平,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效率也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规模报酬分析

1.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2显示,只有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ST传媒、天舟文化、新文化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这6家规模报酬处于较高水平的公司中,占1/2的是广播电影电视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显示了影视剧制作公司在2012年全年的业务安排较为合理且未来发展潜力大。其余28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模式下生产。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难以有效地协调经营管理关系,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这28家规模效率递减的文化传媒类公司都是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它们过分追求市场的主导权和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公司高投入低产出。

2.规模报酬整体情况分析。表2显示,在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3家规模报酬递增,3家规模报酬不变,剩下28家规模报酬递减。影视剧制作公司、网络和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而成立时间较早、上市期较长的出版业、有线电视技术文化传媒企业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经营较稳定。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不高。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3家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在0.9以上,居较优水平,而其余28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都较低。纯技术效率方面,有1/3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方面,仅有3家上市公司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可以说,即使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条件下,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2.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内部各子行业效率存在差异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文化传媒行业中最高,出版行业整体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拥有垄断特权和政府背景的公司因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其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3.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型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已经经历过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下过度规模扩张。

(二)政策建议

1.深化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同时,努力提高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员工素质。

2.调整业务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应剥离低效率业务,扩充优势项目。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应考虑将低效益业务剥离,缩小资产规模,提高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司应扩大投资。

第4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凤凰传媒;SWOT;财务分析;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4 -03

凤凰传媒是当今国内最大的出版发行集团中的一个,不仅持续两年在国内出版业经济总量拿到第一,图书发行规模持续十九年蝉联首位,还是除去人教社之外,唯一具备完善的自有产权教材产品系统的企业。企业于专业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等皆在国内占据着重要位置。按照2015年最新排名,凤凰出版传媒排在五十强中的第六位,在国内所有的出版社内名列前茅。

一、凤凰传媒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适合于综合评价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与威胁几个方面,全面分析之后再把集团的策略和内部资源、外在环境融合于一体得出的就是此研究方式。本文重点利用SWOT分析法,寻找凤凰传媒的优势与劣势,研究市场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与威胁,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作用,避免其产生的危害。

(一)凤凰传媒的竞争优势

1.品牌优势

凤凰传媒是由江苏出版传媒集团发展而来的,历史悠久,旗下的新华书店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代表着质量保证,自然而然,由此发展而来的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也就顺理成章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2.具备完善的产业链

集团隶属凤凰国际文化中心,占地约为十三点五万平方米,信息化标准为5A级,早已变成我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出版场所。具备完善的自有产权教材系统,为国内图书出版行业的领头者,其子企业为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省内连锁书店一千二百一十五个,省外五百零六个。说到国内最大、科技最先进的图书配送中心就要提到新港物流了,海南凤凰新华发行公司为我国第一个跨省并购重组之后的发行企业。集团还拥有占地214亩的纸张物流中心,11万平方米的印务基地。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热点把握准、减少中间环节的优势。

3.具有教育出版的有利条件

凤凰集团在国内规模排行仅次于第一名的中小学生教材出版机构,目前包括二十三类国家规定的标准课程教材。全国 29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 4000 万学生使用凤凰传媒的教材。在教育出版数字化的进程上,以教育资源为主导,初步形成覆盖教学全线的数字教育体系,打造凤凰云校园。所属的学科网,为教育信息化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当前注册的用户已达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面向国内三万多所学校提供服务。

4.国际化发展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已于2014年以8000万美元价格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JRS及其某些关联方拥有的全部儿童图书业务等相关资产,并在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全资和合资子公司,展现其国际化野心。

5.多元化经营

凤凰传媒凭借着新华书店门店的地利条件,开展文化mall建设、文化酒店建设等;凭借着旗下大量的图书资源,深度开发,跨入影视业;收购游戏公司游侠网、在线网络教育学科网等,将传统的出版公司向多元化传媒出版集团迈进。

(二)凤凰传媒的竞争劣势

1.主营业务的竞争能力优势不明显

传统图书市场出版企业众多,转体改制后各大出版传媒集团都融入激烈的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辟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道路。凤凰传媒即使排名第一,然而其自身并非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主导行业的竞争实力在行业中的排名也不算太好,并且其综合竞争实力也呈下降趋势。

2.出版领域容易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影响

中小学教材出版与发行招投标假如需要变革,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江苏凤凰传媒作为本省唯一一家为中小学出版发行教材的单位,它的特殊地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3.受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传统出版、发行模式也许会终结

一方面,由于新科技例如亚马逊kindle、苹果pad的出现,传统纸质书籍可能被电子产品客户端取代。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网上书店例如京东,亚马逊等瓜分了新华书店零售图书的销售额。以全国的销售数据为例,2014年网上图书销售额是全国新华书店的一半,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4.企业的壮大依存于所处地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的特殊民族文化使得此类出版传媒企业被贴上显著的地域性标签。凤凰传媒于其他行业经营时,主要将当地的发展放于主导位置,因此如果想在其他城市生存或者得以发展是相当困难的。然而伴随集团的持续壮大,不断向外扩张,这就使得开辟新市场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5.跨行业经营技能技术不足

所谓“隔行如隔山”,在跨入一个新行业后,技术壁垒是最大的障碍。去除其主营业务以外,涉及众多行业,文化地产、在线教育、游戏、影视等,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技术是其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而技术的竞争力正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目前发展中的劣势之一。

(三)凤凰传媒的机会

1.国民经济保持快且稳定的发展,民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国家教育经费的不断提升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全面放开二胎,将加大对于教材的需求,这些都带来图书消费的发展。

2.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跨行业,甚至是现在发展迅速的网络应用等,任何一方面都能带来新的机遇。

3.政府扶持政策的提出,包含产业支持、税收优惠等等,给出版单位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4.施行“走出去”的方针。国内提倡出版集团走向国际。凤凰集团构建国际拓展机构,向非华语区域版权输出量不断提升。

5.跨越区域与跨越行业的发展形势,凤凰集团依赖内容资源,陆续进入文化地产,网络游戏等业务。

(四)凤凰传媒的威胁

1.国内出版公司均在大面积扩展。这些年中,各省包含中央级文化出版企业在内均在大幅度扩张,皆想用最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目的,再加之政府扶持政策的提出,促使兼并重组,竞争越演越烈。

2.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国际出版巨头的进军将冲击国内市场,对我国文化出版企业威胁较大。

3.受网络科技冲击,传统出版行业发展受到威胁。重点为阅读习惯与销售途径的改变。盛大开始的阶段是中文,可以越过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约,这一跨度完美地改变了以往的旧流程,这对出版社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4.在跨行业进行经营活动时,会受到市场的制约,也会同时面临到其他行业强大的市场竞争。

凤凰传媒属于上市公司,不能避免的就会陷入经济危机中,加之这些年在国际的发展形势比较消极,进而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拉低市值。

凤凰集团于经营方面皆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提高跨越行业之后于新行业内的技术技能水平,抓住数字化和互联网这一时代潮流,提升竞争力,在国际化发展中,寻找更多的提升利润点。在跨行业时,要考虑到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避免跨入极易失败的行业,这样才能进行长远的发展。

二、凤凰传媒的财务状况分析

2015年全球出版行业中的巨头排名出炉了。在不放松营业额的前提下,将注意力转移至世界书业向数字与全球化过渡上来,同时调查统计在行业中出现的并购新形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首次进入名单,并长驱直入前十之列。证明凤凰传媒采取多元化资本运作发展战略收效颇丰。凤凰传媒涉及面极其广泛,不论是影视、游戏还是地产,皆有业务,这些年中资金规模发展相对稳定,特别是2013年至2014年,资产规模显著增加。

(一)偿债能力

从偿债能力来看,凤凰传媒在2011~2014年资产负债率平稳增长,普遍维持在30%-40%的中等水平。速冻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3.05迅速降低到2014年的1.5,负债水平却在持续上升,未来需要注意债务风险。

(二)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与销售毛利率为正比关系。即使企业销售毛利率降低,销售净利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所提升,然而速率却是非常慢的。从业务结构来看,它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新媒体业务:影视行业受成本控制影响,2014年毛利率增加了36.76%,同年新增的游戏行业也获得了72.26%的毛利;而传统出版的发行业务销售毛利则不断下滑。相对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说,集团于成本掌控领域存在一些不足。净资产收益率能够直接反映出集团盈利能力的大小。之前几年中,集团净资产收益率不稳定,直到2014年才趋于良好。主营业务利润率代表着上市公司主导业务的盈利能力,为体现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标志。201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在整个领域中排在平均值以上,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每年都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不妥当。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就会导致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的降低,集团应该增加主营业务的投入力度。

(三)运营能力

资产周占率与资产周转率呈正比关系,资金利用率高,表明集团资本能够较快的增值。应收款项由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等共同构成。2014年凤凰集团总资产周转率为0.61、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9.79,与整个领域的平均值相比要高,总资产周转率呈现增加趋势,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降低趋势。存货周转率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以及资金周转速率呈现正比关系。凤凰传媒资产构成中存货占用的比例为百分之八点六五,在整个领域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企业应该有效避免存货滞销的问题。身在出版领域中,资金周转与偿还能力必然会受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影响。凤凰传媒的资产运营能力十分强大,然而也应注意增加存货周转率。

(四)成长能力

总资产增长率由资产扩张状态体现出了企业的长时间的发展能力,体现出了集团整体经营规模的发展状态。凤凰集团总资产增长率从2012年起稳步发展,2014年达到良好值,2011年达到62.24%的原因是受上市影响,其货币资金比2010年翻了一翻。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体现出了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状态与市场占有能力。凤凰传媒于2010年至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速率相对稳定,2014年才明显增加,重点归功于新媒体业务的收入水平,但是利润增长率于2013年明显降低,至2014年才得以平复,由2014年年报能够得出企业针对各种经营成本进行合理的掌控。从成长能力指标来看,凤凰传媒发展十分稳定且前景乐观。

(五)市场预期分析

此为常见的用于评价股价是不是公平的重要标准。凤凰集团在最近几年中的盈率市场平均值相比较低。市净率表现为增加的涨势,然而却比整体水平要低,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凤凰传媒的基本每股收益呈逐年递增趋势,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三、结语

按照SWOT分析,凤凰集团于之后的经营内应当把握机遇,将自身的有利条件充分展现出来,比如文化地产的开发、数字印刷的发展等领域。第二步就需要通过已经抓住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比如于跨入网络新媒体期间,就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以及自身主业的优势,克服自身在新媒体中技能水平低以及竞争实力低的劣势进行发展,增加跨越行业之后于新行业内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并预防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长远的发展。经营绩效因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波及,各种凤凰传媒的盈利能力表现都非常乐观,而且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是相当可观的。然而在财务领域,提出下面几个建议:1.保证较小的存货周转率。例如优化销售流程,建立高效的销售方案,选择优质销售渠道和分销商,加快出版物在各级分销商之间的流通,提高回款速度。2.强化对成本低掌控。3.增加主营业务的竞争实力。凤凰传媒即使是出版领域中的龙头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却为其他的业务。因此作为出版公司,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主业上来,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严佳乐.新闻出版上市公司近五年经营绩效分析研究―以凤凰传媒、新华传媒、浙报传媒为例[J].科学与出版,2015,(10):20-23.

[2]王雅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跨行业经营研究[D].河北大学, 2013.

作者简介:

第5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所谓有效市场,即在市场中,价格完全反应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可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种类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其中,弱式有效是股票市场有效理论的最低程度。股票市场的弱式有效是指当今的股票价格能够完全反映股票市场的所有历史信息。

2 有效性检验实证

2.1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文化传媒行业所有上市公司近三年的月末收盘价共864个数据,运用游程检验和时间序列检验对我国文化传媒行业的资本市场有效性进行分析。

2.2 文化传媒行业资本市场有效性检验

2.2.1游程检验

2.2.2时间序列检验

下面我们用Spss中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图(Autocorrelations)来绘制文化传媒行业近三年来的股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1(数据来源:锐思数据) 文化传媒股价Autocorrelations

图1中,有相关系数的值不仅超过置信界限甚至超过0.5高达0.7左右,与前面整个股票资本市场的相关系数一比较就会发现,文化传媒行业资本市场的股价并非是随市场随机波动的,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而有效的资本市场的股价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从时间序列图也可得出我国文化传媒行业资本市场没有达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由上述两种检验可知文化传媒业的资本市场尚未达到弱式有效。

3 问题与对策

3.1 文化传媒业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3.1.1股权结构不合理

要想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首先得创造条件使资本流通起来,在我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主要由国有股、法人股以及社会公众股三大部分构成,而由于一直以来文化传媒企业都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控,被政府严格控制,由下表可知,54.17%的公司是国有控股或者法人股,社会公众股还有一大部分控制在少数大股东手中,同时从已上市流通股占总股数的比例来看,仍有41.67%的公司这一比例值低于50%,这都极大地限制了股权交易转让、资本的流通,无法很好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分配资本资源。

3.1.2信息不对称

在文化传媒行业,存在着很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而想进行融资,但筹资过程举步维艰,首先经证监会批准就会花费巨大财力,同时聘请金融中介机构的佣金手续费也很高昂,此后还得被社会群众所认可,但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通使得投资者无法及时、准确获取到文化传媒公司集资的消息,或者投资者获取到信息但由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不真实而不敢投资,这些都不利于完善资本市场的构建。

3.2 增强文化传媒业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对策

3.2.1制定相关法律,加强金融监管

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比较晚,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部门监管力度也不大,这就为很多上市公司钻孔子、走球路线提供了“便利”,稍有不慎就会使众多投资者蒙受损失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因此政府应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制度规范的同时也要加大金融监管,让资本市场在阳光下运作。

3.2.2积极进行股权改革

我国上市的文化传媒公司大都为国有企业,或者为国企刚刚改制,而众多周知,国企部门结构冗杂,办事效率低下,因此要想建立有效的资本市场,需进行大力企业改制,减弱国有股的权重,加大上市流通股中社会公众持股比例,加快资本转让速度,让市场来分配资本资源,众多社会投资者的加入将有利于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加强。

3.2.3完善信息披露

本文将信息分为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两大类。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其特点是真实、及时,但很多文化传媒公司为了抬高股价,树立公司形象而粉饰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有失公允,迷惑投资者,易诱使投资者盲目跟风。另一方面,非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很重要,有的文化传媒公司13年底已经进行了股权变动但直至来年4月份才披露,这不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公司情况,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努力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完善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第6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协同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服务社会

高校与部委、地方、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协同创新,不仅有利于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更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传媒高校面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亟需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大力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校台协同创新为传媒高校推动协同创新提供了一种新形式和重要途径。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开展北京电视台节目评价与改版研究项目,开创了传媒高校与主流电视媒体协同创新的先河,获得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好评,为其他传媒高校与媒体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校台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校台协同创新是指传媒高校依托自身的特色优势资源,发挥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作用,与传媒行业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合作共建以进行有组织创新的新模式。此模式能够吸引和聚集优秀创新团队和优质资源,形成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的战略联盟,以加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从而创造丰富的创新成果,为传媒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乃至文化传媒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和技术引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作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校台协同创新作为传媒高校推动协同创新的一种路径,不仅有利于学校立足自身优势,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以“协同”的理念推动科研改革,打破封闭分散格局,发挥多学科多功能优势,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有利于高校自觉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促进地区教育与经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媒体吸收引进创新元素,共享创新成果,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电视台通力合作、协同创新,完成了总计14个分项、20余万字的《北京电视台节目评价与改版研究》,不仅对北京电视台内容生产存在的现实问题、战略目标、整体布局,以及频道栏目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梳理,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北京电视台、各频道以及代表性栏目进行了严谨的分析,而且还对全台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提出了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操性的发展建议,对北京电视台更好更快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国传媒大学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得到了收获和启示。

校台协同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协同创新理念指出,大学应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谋求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功能活动效率、水平和质量。[1]只有参与协同的各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景和需求,具备参与协同创新的条件和能力,愿意彼此信任、共担风险、实现共赢,才具备了推动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校台协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即传媒高校和主流电视媒体等参与各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望,具备开展协同创新的优势特点、资源储备和创新能力,能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及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以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电视台合作开展校台协同创新,首先得益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宏观指导,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整体的统筹协调,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第三方综合评价及校台合作研发对策,不仅有利于北京市委宣传部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电视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也有利于针对问题“寻根究源”“对症开方”,加强管理。

此外,校台双方具备开展合作的能力和意愿。中国传媒大学作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不仅具备了协同创新的研究基础和能力,通过长期服务行业发展,逐渐形成与行业密切相关,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学科体系,行业背景深厚、高端人才荟萃、研究基础雄厚,能够快速汇聚优势力量、集中学术资源、形成研究合力;而且学校与媒体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北京电视台等主流电视媒体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传媒复合型人才,奠定了较好的合作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主流媒体协同创新,有助于激发对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再思考,为内部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明确自身定位;有助于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最大限度地利用创新教育资源,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建立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此造就一批未来学科领军人物和一大批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电视台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主流电视媒体之一,在频道数量、节目制作能力与水平、经营收入等诸多方面,在省级电视台中居领先地位,在实践操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明显优势,对自身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具有深刻认识和了解。但是,面对来自技术革新和新媒体迅猛发展、产业发展、电视同行激烈竞争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北京电视台在节目创新、广告经营及频道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与首都新发展对北京电视台的新要求相比,与建设“首善媒体、大美品质”的发展目标定位相比,北京电视台还不能完全适应,迫切希望引进创新力量,借助“外脑”,不断增加创新元素,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

校台协同创新的实现途径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高校协同创新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类别,内部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外部协同创新的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当前无论哪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其参与主体都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以及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2]

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传媒高校有着天然的协同创新优势,在进行校台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其实现途径也有内外之分,即所谓的“小协同”与“大协同”。“小协同”是指传媒高校内部不同学科、部门、教师之间的协同,一般采取的科研组织模式为根据研究项目需求,打破学校内部行政院系壁垒,组织精兵强将,组建跨学科团队,搭建跨学科科研平台,整合共享校内各种资源,创新科研模式,为推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提供基础。“大协同”是指传媒高校更应认真审视当前协同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加强同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如与主流电视台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北京电视台节目评价与改版研究项目不仅需要具有深厚学术理论研究基础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大学教师、具有丰富电视媒体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还包括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团队协作的研究团队。为此,中国传媒大学在推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校内“小协同”和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大协同”的实现途径。

1.推动校内“小协同”,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

中国传媒大学改变了传统的科研理念、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整合优势科研资源,组建了学校层面的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形成校内“小协同”。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并在全校范围内挑选在电视节目策划与运营、节目制作、收视率调查与分析、广告、主持人等研究领域具有研究经验的高水平专家团队协同攻关,组建了一支由100多位师生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研究领域,针对北京电视台各个频道相关情况分成了14个工作小组。通过反复收看北京电视台各频道、各栏目的节目,多方面收集有关资料,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广泛进行国内外电视节目的分析比较和借鉴,研究团队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北京电视台的节目,提出符合北京电视台实际、符合电视节目发展方向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北京电视台改版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报告。在校内专家组成员的指导下,研究团队完成了北京电视台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播音员与主持人评价与队伍建设、卫视频道、新闻频道、文艺频道、生活频道等 14份研究报告,形成了校内意见的共识。

2.加强“大协同”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协同创新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尤其是在“大协同”过程中,要使协同创新顺利进行,就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大协同”中各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的合作问题,加强统筹协调。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协同”,此次项目由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整体统筹协调,为校台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校台双方实行资源深度共享,项目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以此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校台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协调。为了更好地组织校台各自内部、校台之间的创新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协调各方利益、整合优势资源、推动项目进度、把握项目要求,中国传媒大学特意委派学校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工作,宣传部部长作为学校专门协调人,协调配置项目运作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为不同单位部门以及教授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北京电视台由其研发部主要负责电视台该项目组成员的组织协调工作,研发部主任作为电视台专门协调人,并与学校专门协调人形成对接,共同组织校台之间的会议、研讨等协同创新活动。

3.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在协同创新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制订总体研究路线,明确各参与主体的任务和责任,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与北京电视台讨论通过了《北京电视台节目评价与改版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机制、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由双方共同组成了“领导协调小组”“联合专家组”和“联合工作小组”。“领导协调小组”由校领导和台领导组成,主要负责领导联合专家组和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确定工作方案,及时协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行政层面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与管理。“联合专家组”由北京电视台选派的台内外专家与传媒大学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主要负责为领导协调组提供咨询建议,指导各专项工作组修改完善评价报告、制定改版方案,会审各专项评价(研究)报告和改版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对终稿进行审核把关。“联合工作小组”是项目具体的实施者,是产生创新成果的最核心“部门”,这就需要优化以创新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研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人才、学科和资源优势,激发创新潜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强有力的、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此,校台双方根据研究项目需求形成“一对一”共计14个联合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双方组长共同担任,组员包括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明确和细化了校台双方的工作职责及工作重点:中国传媒大学小组负责从学术理论层面对专项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北京电视台从实践操作层面制定改版方案,双方小组在各自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接”交流研讨,发挥专长,协同攻关,激发创新思维和潜能,产生创新成果,并随时根据“联合专家组”的会诊意见及时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各专项节目评价与改版报告。

校台协同创新的启示

此次项目的成功完成为高校校台协同创新提供了启示:一是政府积极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包括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以及为高校与国内外其他创新力量建立合作信赖关系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协同创新各方具有强烈的合作愿景和需求,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集中优质资源,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汇聚作用,配置最强人力资源,联合组建创新联盟,实现协同创新建制化和可持续发展;三是高校担负着协同创新的设计、策划、组织、协调和保障的作用,应当主动进行制度改革,突破内部以及与外部的体制机制壁垒,[3]把人才作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要素;四是高校要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和条件,尤其是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社会等方面的投入与支持,以创新聚人才,以创新谋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使高校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 [J]. 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2]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第7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 of digital media time and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editing and publishing industry at the new era. And on this basis, it discussed the new challenge of digital media era for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and analyzed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skills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Key words: digital media;editing and publishing;network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75-01

1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

因特网的出现和大规模流行标志着数字传媒时代的来临,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海量化、传播的自由化、读者的选择多样性和阅读成本的低廉性。信息的海量化是指当前互联网上音频、视频及图形文字信息数量十分庞大,形成了知识的爆炸。传播的自由化特点则是指的信息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在例如论坛、博客和个人网页这样的平台上和传播信息,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这一点和传统媒介时代是不同的。读者的选择多样性是和传播方式的自由化紧密联系的。

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我国的网民人数为3.24亿人,在总人口中占的百分比达到24.6%.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超过了2.5亿,手机上网人数也超过了1亿。而且目前我国的网民增长率及网络普及率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预计在今后的数年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由传统阅读模式向数字阅读模式或者混合阅读模式转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媒介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观念上的转变又决定了传统媒介否能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通常所说编辑出版一般指的是纸质媒介的出版,其主要工作范围包括分析图书市场、提交选题、组稿、图书编辑、包括版芯及封面设计印刷等在内的后期制作、最后是图书的出版和营销过程。

分析图书市场是出版的前期工作,要进行严密的分析和周密的市场调查,确定读者群体的需求,提交选题则是在前期分析图书市场的基础上确定出版的主题。组稿则包括确定作者或者写稿人并向其提出约稿,对收到的稿件进行校正和修改等。图书编辑、后期制作属于出版印刷厂家的工作范围,编辑行业虽不直接负责,但应该随时跟进并对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出版营销则指文化产品的推出和市场销售等过程。以上说的是传统媒介时代编辑出版行业的基本要求,在新的数字媒介时代,这些工作流程显的内涵和外延显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转变。

在数字传媒时代,读者拥有更自由的选择范围,更低廉的阅读代价、更广泛的信息渠道。这些特点对于编辑出版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编辑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者,则应该认真分析这些特点,从容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3.1 大众阅读形态的变迁在数字传媒时代,大众的阅读习惯已经悄然的发生了变化,这种改变不但包括阅读习惯的改变,更包括思维习惯上改变。大学以上学历的高知识人群,特别是年轻一带的高知人群,已经习惯了用电脑和手机进行阅读和信息的获取,信源结构的改变也同时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高的自主性使得读者可以选择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组合。

3.2 网络化生存概念的提出伴随着数字化传媒时代的到来,媒体从业人士和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思索如何将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结合起来。主要形式包括:用传统纸质出版物来承载互联网上的信息,以及利用现有的出版资源为读者提供互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传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收到了以互联网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形式的冲击,但其巨大的惯性作用仍不可忽视。换句话说,很多人仍然保留了对纸质阅读的喜好。

利用现有的出版资源为读者提供互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则是指充分利用出版业已有的丰富社会资源,结合网络这一工具,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在这一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有的出版社在推出相关图书的同时推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网站,为读者与作者建立沟通的渠道,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如何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及内涵的思索面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挑战,编辑出版行业应该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力争形成规模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障碍、优化生产的流程、共享和整合新技术发展的成果,都是我们应该认真思索的。而要整合合内部资源,在工作上实现有效的协同,一个值得研究的方法就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和流通,从而为传媒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4 传统纸质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要求网络化的阅读方式以面对海量信息的浅阅读为主,虽然一方面能够更多更快的获取信息,但缺乏深度思考的空间。在这一方面,传统纸质出版物却有用武之地。传统纸质媒体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结合数字传媒时代的特点,更好地实现为读者服务的目标。

在传统传媒向数字化传媒转变的时代,对编辑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出版的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新的数字传媒时代,编辑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仅是在文字表达方面的规范和正确,更体现在如何更好的向读者展示信息和知识,而且显然后者的价值更重要。

在这样的条件下,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建立起数字信息在结构、表达、索引等方面的通用规范标准,提倡和加强知识产权上的保护等。

5小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化传媒时代的特点,分析了新时代下对编辑出版行业的一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出版提出的新挑战,包括大众阅读形态的变迁、网络化生存概念的提出、如何建立统一信息平台、以及传统纸质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化传媒时代的要求。最后,对新条件下对编辑出版技能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田胜立.数字传媒时代对编辑规范和人才的要求[J].编辑之友,2007,(6).

第8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媒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传播只能以单向传播的形式进行,而新媒体技术可以让媒体实现双向传播,创新、丰富了媒体传播的方式。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传媒行业的运行成本,例如,各种社交媒体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用户与媒体间的互动成本,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传媒行业的交易成本,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使交易过程变得简单安全,交易过程采用互动会谈和第三方支付,缩减了业务洽谈的时间,交易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传媒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媒企业的规模扩大,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强化管理,不断创新,以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传媒行业的深度变革。

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特有的丰富性和交互性,同时又保留了媒体的专门性和个体化,其传播成本与其他形式相比较低。比如,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媒体的传播结构,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人人都是传播者,媒体也成为了信息的受众。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变得丰富而迅速,信息的传播与接收不再是单一地由媒体向大众传播,媒体与大众的角色变得灵活、可互换。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又或者成为信息的受众,这使得社会话语权结构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变得多元化,从而促进了跨平台媒体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媒体进行新闻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和社交软件进行交流。新文化的产生便是大众与媒体互动的结果,比如网络流行语言、网络文化等,比如“菜鸟”“大虾”等词汇,都产生于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同时,公民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机构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新媒体使传媒行业变得更具包容性,媒体互动性大大提高。

第三,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传媒行业的发展壮大。

传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很大,据统计,传媒行业在去年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达数千万亿元,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行业之一。新媒体时代,传媒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贡献了力量。同时,新媒体技术使得传媒行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元化、高自由度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大大提高,因此有利于传媒行业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形成良好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第四,新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处理方式。

互联网的超链接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和广度,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更具自主性和可选择性,提高了受众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传媒行业信息传播理念的发展,促使传媒企业接受新的理念,建立新的多位一体的新闻模式。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新闻采编方式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新闻采编的效率。

第9篇:传媒行业研究范文

目前,传媒网站(频道)的板块格局相对稳定,大致可分4类: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等。此外,还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实践、新闻记者等新闻核心期刊的电子版网页。本文拟在大致分类的基础上,梳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竞争态势,总结发展经验。

国内主要传媒网站(频道)发展现状和特点要述

1.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创建较早、发展稳健,但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是指具有门户网站架构、内容专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立网站。1999年,首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频道——“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创建,在其后一两年内点击率剧增。随后,中华传媒网、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媒中媒、慧聪报刊资讯网、中国广告传播研究网、每日传媒视点、媒体资源信息网、中国广告网等网站纷纷创建。

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已探索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第一,定位准确、频道细分。内容设置、网站设计能够满足目标受众的喜好,是这类传媒网站的成功法宝之一。比如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频道创办时,旨在展示新闻传播学者学术成果,在形式上通过建立学者个人频道来体现,并在首页中间以编辑眼光设置头条学术文章,分别以“焦点话题”、“业界新闻”、“网络传播研究”、“新闻业务研究”、“个人频道区”、“传播译作中心”等板块展示最新内容,一度成为学者浏览寻找资料的智库。第二,更新及时、突出原创。中华传媒网-资讯网日均更新传媒新闻、市场资讯、影视娱乐资讯各有100条,成为传媒网站的范例。同时,通过原创主题策划引起关注。第三,数据营销,市场化生存。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多数依靠数据库营销,市场化生存。如华文报刊网“报刊信息查询”栏内,汇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近万种报纸和期刊的详细资料,供网上查询、订阅,并经营报刊市场专项调查、零售配送、代订、发行监测、宣传推广等业务。慧聪报刊资讯网,则监测全国80多个城市中的1000余种平面媒体,覆盖包括IT、家电、化工、房地产等25个行业,拥有全国最大平面媒体广告数据库,提供报刊广告数据、广告报价、研究报告在线定制等。

可以说,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作为这一领域的探索者、先行者,不论内容质量,还是创新互动,都处于稳健发展中,点击量、知名度稳中有升。但与2003年前后的“黄金期”相比,市场份额已大幅缩水。

从点击率看,据Alexa数据显示,2009年10-12月份新华网传媒频道日均访问人数是中华传媒网的数百倍。从现状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模式、受众构成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数十个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术网站已经停止更新,实际退出竞争。从这样的发展趋势看来,综合性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未来不容乐观。

2.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势头强劲,并有望成为竞争优胜者。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是指以新闻媒体所办的母站为依托,以整合业界学界信息为主的网络频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南方网以及一些省市级媒体的传媒频道逐渐形成亮点,标志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规模形成。

媒体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受众广泛、内容兼顾。与其他传媒网站相比,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的内容更丰富、栏目更细化,以兼顾受众多样化需求。从栏目设置看,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多,上述四大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栏目数量都达到20个以上;从栏目内容看,既有针对学界受众的专业性、资料性强的栏目,又有针对业界受众的实践性、数据性强的栏目,还有针对普通受众的新闻性、争议性强的栏目,各类读者都能在传媒频道各取所需。第二,品牌栏目效果突出。内容同质化是传媒频道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这一瓶颈,新闻网站传媒频道都采用增加原创、打造品牌的方式,获得较大成功。例如,人民网重点打造的三大品牌之一——注重原创报道的“传媒视线”(2004年7月创办),聚焦业界某一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迄今已出250余期。第三,资源整合,互动充分。新闻网站传媒频道十分重视实时充分的互动:一是与网友互动,如新华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博客”、“传媒论坛”,在提供最新传媒资讯的基础上为受众搭建交流平台。二是与其他媒体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与新闻记者联手揭批假新闻,并专门开设“曝光台”和“网上举报箱”。三是与专业人士互动,如凤凰网传媒频道开设“传媒学院”,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开讲新闻时事。四是与新闻院校互动,如人民网传媒频道举办“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为频道内容注入一股青春活力。

总体看来,作为母站分支,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摆脱不了母站痕迹,但正是依托母站影响力,这些传媒频道才会出现高流量、高点击率和高访问量的人气维持,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正因为媒体网站传媒频道自身的很多优势,笔者预测,未来传媒网站(频道)的竞争将主要是不同媒体网站开设的传媒频道之间的竞争。

3.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强势发展,未来可望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形成差异化共存局面。

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包括搜狐传媒、腾讯传媒,还有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网等传媒社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或依靠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或依托大量人气,后来居上,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第一,特色各异,效果相同。商业网站传媒频道的特点之一就是本身的差异化。搜狐、腾讯传媒频道近似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架构,天涯社区、西祠胡同传媒板块则采取网络社区建设的方式。它们模式不同,却承担了相同功能,满足了各类受众需求。要全面了解传媒动态,可以选择搜狐等门户网站传媒频道;要参与传媒热点探讨,可以在天涯社区传媒江湖发表观点等等。

第二,突出新闻性、话题性。不管是门户网站型的传媒频道,还是BBS互动型传媒频道,商业网站传媒频道主要以极具时效性、争议性的传媒话题作为聚拢人气的亮点。像天涯社区传媒江湖,传媒话题、社区头条基本按照点击率、关注度排序,话题实现充分互动。

第三,重转载与整合,透过传媒看新闻。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比,商业网站在占有媒体资源上相对处于劣势,它们往往采用转载和整合其他媒体信息的方式,筛选头条。如2010年1月19日搜狐传媒频道的头条《首席技术官李一男挥别百度高管团队面临巨大变动》、《2009年中国广告业十大事件广告限播令入选》、《2010年东莞将组建报业集团》,分别来自第一财经日报、新华网、广州日报报道。另外,从头条内容可以看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往往选材更宽、透过传媒现象说新闻事件,比如百度技术官辞职是新兴媒体领域的新闻,但更确切地说,是关于新兴媒体的新闻。

正因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有其生存策略、发展模式,尽管几年来内部此消彼长,但始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受众影响。笔者认为,商业网站传媒频道应该积极探索新型模式,不能与媒体网站传媒频道相同(新浪传媒频道早已关闭),像天涯社区、西祠胡同、豆瓣的传媒频道反而因为自身的差异化,受到市场青睐。

4.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潜力巨大,可培育区别于其他传媒网站(频道)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类型的传媒网站主要包括中国记者网和中国记协网等。虽然它们起步晚,且时效性、丰富性、服务性、设计性不够理想,但凭借权威性、服务性,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权威性是其核心竞争力,为业界人士服务是其主要目标。中国记者网建立了数据库查询系统,主要提供记者证申请、审核、发放,以及年检、挂失、注销、吊销等管理工作。中国记协网依托“三项学习教育园地”,开设通讯、特别关注、高层声音、媒体公益等子栏目,提供权威资讯。中国记者网在履行行业职能的同时,充分履行政府窗口职能,将所有合法记者证上网,方便社会公众网络查验记者证真伪及持证人身份,督促公众举报、投诉不法分子的欺诈活动及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等,加强对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管理。而中国记协网凭借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的品牌,扩大社会参与度,所有参评作品和参评材料以及评审结果,先后在中国记协网和新华网公示,接受监督。

新闻传播管理和行业组织机构网站的创建和发展,扩展了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的作用和功能,不再囿于提供咨询和网络互动,而是逐渐走向窗口服务、社会化服务阶段。而且,其强大的站内查询系统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还为准确方便地管理记者证、建设专业数据库、专业搜索引擎等提供了范例。在媒体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该类型传媒网站发展前景乐观。

国内主要传媒网站(频道)竞争优势分析

1.发展空间广阔

日益活跃的新闻实践,为传媒网站(频道)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媒介进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体系,产生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这种内在冲动促进传播内容与手段不断更新,进而导致新闻理论与观点层出不穷,这是传媒频道出现和发展的逻辑所在。随着媒体社会功能增强,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传媒网站(频道)就像活跃的“风向标”,时刻反映着国内媒体新闻实践现状。

持续升温的“传媒热”,使传媒网站(频道)备受业界与学界的关注。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大批业外资本酝酿进入传媒产业。正是顺应了传媒业兴盛发展的大趋势,才有更多的投资商热衷于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积极介入业内市场,希望从“传媒热”中分得一杯羹。与“传媒热”同时升温的是,新闻专业教育不断谋求创新和新闻从业人员人数急剧增加,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传媒频道热”。

2.繁荣之下的发展软肋

(1)独家研究内容欠缺。传媒频道是专业频道,目标受众“专”必然要求主要内容“专”。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频道在研究性资料方面大多转载专业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独家内容,致使互相转载成风,内容重复率高,不利于长远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