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10-02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对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管理及员工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升电力员工人力资源质量是电力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针对培训工作实际和员工素质状况,采取多举措加强培训项目管理水平,使培训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一、实施两级评审,提高培训项目针对性
建立地市公司级培训项目储备库初审制度。甘肃电力公司严格按照国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和培训项目管理相关要求,组织开展年度教育培训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要求所属单位在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本单位“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业务发展需要和员工绩效考核等核心内容开展方案设计、编制可研报告,必须聘请生产一线技能专家对项目进行初审,严格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规定未经本单位初审的项目不能参加省公司复审,此举有效保障了培训项目更加满足生产一线员工的实际培训需求。
建立省公司级培训项目储备库复审制度。为了加强对地市公司培训项目储备库建设的监管,保证培训项目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省公司人资部出台了相关培训项目复审管理办法。要求复审时必须聘请省公司及以上级别专家人才担任评委,评审前研讨制定统一的评审标准,评审时根据专业特色划分各专业评审小组分层、分级、分专业对公司级、地市公司级的培训项目进行复审。复审结束后,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复审意见继续完善培训项目设计方案,编制可研报告,并按照紧急、重要程度确定进入公司年度项目储备库的项目。
二、六个环节控制,强化培训项目实施管理
控制培训项目进度安排环节。注重统一统筹省公司现有的培训资源,加强与培训项目主办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不同专业工作忙闲特点确定培训项目举办时间,使培训项目的实施计划制订更加科学合理,与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周期达到高度匹配。
控制培训项目方案编制环节。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加强了对培训项目方案编制环节的督导、审核。要求培训实施机构和主办专业部门需认真编制培训方案,从培训内容、师资遴选、学员分配、经费预算等方面严格把关,力求达到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科学、经费使用合规。
控制培训项目开班准备环节。在每个培训班开班前,要求培训实施机构精心做好培训开班准备,开班前15日内必须下发培训通知;班主任必须认真检查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正常运行;提前与培训师联系沟通,确保培训准时到位;加强后勤服务设施准备,落实好学员实宿问题。
控制培训项目实施环节。培训班实施过程中,实行班主任全程跟班制度,通过日巡视、两级干部听课、学员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培训班全过程监控与督导,保证课堂纪律,保障教学效果。
控制培训项目费用支出环节。严格执行国网“六不一禁”要求,培训费用实行“三控”,即单项费用不超标准,人天平均费用不超标准,培训班总费用不超计划费用,确保培训经费支出合理、合规。
控制培训班结班环节。培训班结束后,要求3天及以上培训班必须组织考试,并进行一级和二级培训效果评估;培训班结班7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培训班材料归档和信息系统资料录入工作,保证培训班资料完整和信息准确。
三、提高培训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
深化应用国网SG-ERP培训项目管控系统。按照国网公司培训项目信息化管理要求,扎实推进信息系统应用力度,定期组织培训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培训班,及时交流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实用技巧。经过系统培训,各单位和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使培训项目信息填报质量显著提高。为提高信息化辅助决策能力,自主开发了培训项目实施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了培训项目动态监控和系统分析培训数据功能。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培训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学员反馈等情况,并能对培训数据进行自动汇总、统计、分析,为培训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
建立培训项目信息管控指标体系。为了推动各单位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的提升,建立完善了信息化应用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有力促进了各单位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四、强化培训效果评估
建立柯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所有的培训班都进行了一级评估(反应评估),从师资水平、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后勤保障等方面全面了解学员的培训满意度;对3天以上的培训班,全部实施二级评估(学习评估),测量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公司重点培训班学员开展行为评估,通过本人、下属和同事判断受训时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改善程度;从组织的高度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四级评估指标体系,对培训是否能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具体而直接的贡献作出了初步判断。
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效果评估。为克服评估人数多、任务重、数据统计与分析难度大的困难,在评估过程中引用了先进的光标读卡机,同时开发了相应的评估软件。通过先进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学员评估数据自动录入计算机,自动统计出评估结果,自动分析评估信息,显著提升了培训评估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五、加强培训项目考核管理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国网公司培训工作以项目制开展的管理思路,建立了以培训项目为主线的年度培训工作考评体系,每月对各单位培训项目计划完成率、费用完成率、结班及时率、资料完整性等指标进行通报,及时督促培训项目开展,同时将各单位培训项目实施情况纳入了各单位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
将培训项目指标作为同业对标月度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国网《SG-ERP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模块》和公司《培训项目管理监控系统》两个培训项目管理监控平台,对各单位培训项目管理的8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排序,纳入同业对标月度考核。
加强培训项目督导调研。每年专门成立培训工作督导调研组,深入各单位生产一线,督导基层培训工作开展,了解调研基层单位和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征集培训项目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培训项目管理和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了依据。
六、开展培训创新研究,搭建成果共享平台
加大培训创新开发经费投入力度。为了鼓励培训创新,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要求培训开发项目组必须吸纳公司级专家加入,使优秀专家人才的示范、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经过近年来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涌现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性强、论证严密的培训软课题,培训多媒体课件设计精巧、内容精良、形式多样,紧贴生产现场。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为公司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搭建成果共享平台。积极开展成果共享活动,定期举办“培训大讲堂”活动,邀请国内培训行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培训师传授先进培训理念和经验;定期召开公司内培训经验交流研究讨会,交流培训心得与体会;及时征集培训典型案例和优秀管理论文并予以。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大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创新成为公司培训工作者的指导思想。
通过各举措的齐抓共进,公司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在国网公司培训项目评审会上,公司培训项目准备充分,方案设计和可研编制工作扎实,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公司培训项目全部一次性通过评审。人资管控系统信息系统实用化指标验收成绩良好,满分通过国网公司SG-ERP人资管控系统实用化验收。在国网公司进行的SG-ERP人资管控系统实用化指标验收中,公司培训项目管控指标全部达标,以满分通过验收,评为A类单位。
目前,甘肃省电力公司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电力培训项目管理体系,以项目计划引领培训业务开展,以项目管理支撑培训体系运转,培训质量持续提升,受训学员满意率、培训质量满意率等指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准。
参考文献:
[1]石伟,陈显坪.电力培训教学质量控制浅议[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Www.133229.COM《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关键词: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知识;护理态度
众所周知,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1]。手术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本地区要求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而手术患者应配戴标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志以便核查[2-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临床护理的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变得更加广泛而深刻,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参与,为此对于护理质量管理的要求更高。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县级医院也不例外[4]。本文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6月~11月,选择我院的24名护理人员纳入调查,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10名。年龄19岁~45岁,平均年龄(34.39±2.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57±2.19)年。
1.2 护理质量管理措施从2013年6月开始,我院加强了护理质量管理,①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管理组织,定期研究手术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及时制定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并在职能部门督导下落实。②认真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常规。③重视院感管理,加强对手术室的监管,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同时建立以手术室为中心,各部门联动形成整个集中化的管理。通过信息标准的调整,或者确认,来确定手术室是否正常运行。手术科室也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同时加强设备维护、检查和功能确定,通过维护来确保手术室大型设备、精密设备正常的运行。积极进行病房相互核对记录,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不要接错患者,不要开错手术部位,核对后做好记录,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开展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工作,在术后回访时让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的医德医风、医疗服务、医疗技术操作等进行满意度评估,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重视,不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
1.3 观察指标所有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管理前后进行相关知识与态度的评价,结合我院护理人员具体的特征自行设计。其中护理知识包含21个条目,满分46分;而护理态度包含10个条目,满分为38分。得分越高,越趋于积极的知识与态度。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知识与态度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观察,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中,手术室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手术室作为外科领域反映高度治疗医学水平的工作环境,应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为医务人员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创伤感染。为此对于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发挥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特长,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也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但是当前很多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由于思想和思维功能出现偏差,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失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也会导致护理风险增加[5]。
护理工作是由护理人员执行的,要想提高护理质量,就要调动护士主动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的全过程,根据护士的能力和职责要求进行重点管理,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岗位必须重点管理,根据实际工作进行合理分工,优化组合,做到强弱搭配,新老搭配,以保证手术配合及护理质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加强学习卫生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新的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法律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和“慎独”精神[6]。同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工作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定期检查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只有提高质量管理的认识,才能使护理质量迈上更高一层次。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区域,保证各项措施和制度的实施是质量管理的关键,新毕业或调入的护士,从上岗的第1d就必须有计划地组织规章制度的学习,并将其纳入培训计划中,使她们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操作按规范进行[7]。当发生偏差或差错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改和完善,属于手术或新业务、新技术方面的要及时请专科医生讲课,属于新仪器、新设备的必须请厂家技术人员讲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知识,做到每项工作,每个操作都有章可循。才能使质量步入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轨道,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才得以提高。
在我院实行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医院始终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体系,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人的管理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及质量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法制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心,重视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工作中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常提醒,警钟长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只有人人参与质量管理,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本文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分别为(40.26±3.38)分和(24.25±4.16)分,而护理管理前分别为(34.26±4.45)分和(19.28±3.56)分,护理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基层医院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与态度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鹭鹭,李静,徐祖铭.高级医院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45.
[2] 王彦,廖金萍,晁云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临床与实用医学杂志,2008,10(5):88-89.
[3] Sen L I, Ling W, Ying Z.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J].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2012, 11: 026.
[4] 樊兵.护士能级评分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9,4(3):101-102.
[5] 林少芬.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讨论[J].临床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7-188.
质量管理工作属于基层研究所基础管理工作,文章围绕PDCA分析思路,结合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开展工作时面临的困境,构建了质量制度建设(P)、质量过程控制(D)、质量监督考核(C)、质量持续改进(A)的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关键词:
质量主管;PDCA;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一、引言
自管理学之父泰勒提出科学管理,质量管理概念开始广泛流传,至今已100多年,其发展主要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随着国际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也越发明显,更代表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品质量对于航空材料而言,不仅代表了企业价值、代表了核心竞争力,更代表了航空人的生命。那么,如何做好航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本文从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的视角,围绕质量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运用PDCA分析方法,浅析了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希望对目前质量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
二、质量管理相关定义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本文所指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在航空产品科研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三、基层研究所质量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质量主管不能深入现场、不熟悉技术
橡胶与密封研究所产品种类繁多,质量主管一般不直接参与项目或产品的开发生产工作,更不能实现多产品全流程跟产,对各产品技术和生产过程不熟悉,因此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各工序控制情况不熟悉、对关键质量控制点不是小,对于哪个环节容易出现什么质量隐患或问题不熟悉,这样不利于质量工作的开展,甚至往往觉得没有工作思路。
(二)科研生产人员质量意识薄弱现象依旧存在
研究所人员构成复杂,不同人员之间质量意识不一样,依旧有部分人员没有正真树立现代质量管理概念,认为只要把产品生产出来即可,对产品生产过程没有控制,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理解不到位,认为质量管理工作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流程繁琐化,甚至抵触质量管理相关的工作,形式大于实际。
(三)质量信息不对称
质量主管不在生产科研一线,对产品交付后顾客使用情况不了解,假设发生产品质量问题,顾客一般直接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员,若项目负责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或者自认为不是质量问题而未能及时传递信息,往往容易导致信息滞后或上报不及时,不利于质量主管后续质量归零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模式
“PDCA”分析法,即过程方法,是指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对这些方法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本文针对目前橡胶与密封研究所质量主管工作面临的困境,利用PDCA分析方法,构建了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的PDCA模式。
(一)质量管理制度建设(P—策划)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P指做好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每个研究所的产品特点和生产过程均不相同。质量主管,作为一座承上启下的桥梁,既要协助主管质量领导做好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又要监督科研生产人员执行生产过程中满足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质量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质量主管在熟悉全员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研究所实际情况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精细化、简单化,主要形式包括:工作流程表格化。根据院科研、生产质量管理程序文件总体要求整理形成表格,将文字表格化,使整个科研生产过程通过填写表格内容的形式进行,更好地让科研生产人员理解整个工作流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产品或项目技术指标表格化。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或成品件建立技术指标控制表格,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原材料性能和制品出厂或顾客要求的技术指标,表格依据每一项任务的指标要求设立相应栏,内容包括指标范围、控制方法、质量控制环节、所需设备及计量器具、检验方法及抽检频次等等,即涵盖了所涉及的全流程相关的信息要求。表格可以由项目组质量负责人填写也可让质量主管填写,并在质量主管处备份,这样不仅使项目要求一目了然,而且即使在人员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快速了解顾客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质量主管对项目的跟踪检查。2.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体系建设。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想生产过程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有效运行,人是关键,人的质量意识的高低保证了整个生产流程能否顺利按要求进行,因此要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体系的建立,推进质量文化宣传力度,主要包括:第一,加强岗前培训。研究所人员构成复杂,对于新入职在编和技能合同员工,在开展工作前要对其进行总体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培训,让其熟悉科研生产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第二,定期开展质量管理知识专题培训。每个月开展一次质量专题培训,开展形式采取多样化,可以是案例交流、现场参观沟通、主题培训题、各流程质量管理要求,也可以是平时工作中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逐级分层提高各级人员质量意识。第三,建立质量案例数据库。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对研究所历次检查、审核发现问题的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形成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质量培训内容打好基层。
(二)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方法(D—实施)———统计工具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D指质量主管可运用统计工具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产品质量不能靠检验来“事后把关”,产品质量合格与产品质量稳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是产品生产过程,不管操作者、设备、原材料、生产条件、试验方法如何一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点差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质量波动,而这种波动属于正常还是异常,可以利用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分析,作为基层研究所质量主管,在不可能对每个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生产的基础上,可利用SPC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具体步骤包括:制定SPC控制计划;按计划收集数据,整理后输入Mintab,如某橡胶制品截面直径的SPC控制图;对SPC控制图进行分析,若控制图中出现异常点进行分析进而及时召开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隐患,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可控。运用SPC图控制,可以给质量管理人员相关的管理信号,发现异常点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能作为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的数据来源(证据),让顾客更放心。
(三)质量监督考核(C—监督检查)
质量管理工作模式的C主要指质量主管在开展工作时,还要对产品全流程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反馈各流程运行时存在问题,有效预防,为质量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垫下良好的基础,质量主管质量监督考核形式主要包括:1.定期现场检查机制。针对全流程,质量主管针对研究所产品特点建立工艺纪律检查表,表格内容涵盖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不定期去每个工作环节抽查其具体运行情况,比如原材料库房管理、模具管理、生产现场运行情况、不合格品管理,每次针对具体某一环节进行,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并可以作为质量培训的议题,举一反三;也可以组织专项检查,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检查。2.内部审核机制。在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的同时,每次迎接内外审核之前开展研究所内部审核,形成研究所内部审核流程,主要包括:(1)内部审核知识培训,质量主管负责院内外审之前的审核知识培训,内容可包括历次审核发现问题回顾、审核条款和审核重点,让各相关负责人更加了解审核过程,同时也能进一步增强质量管理意识;(2)成立研究所内部审核小组,审核成员可以由各组质量兼职人员组成,也可以由研究所内审人员组成;(3)开展现场审核和文件审核;(4)形成审核报告并及时发给相关人员;(5)质量主管组织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跟踪验证。
(四)质量持续改进管理(A—处置)
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模式的A是指质量主管对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和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管理。
1.质量问题归零的管理。
质量问题归零是指产品质量发生问题后,从技术上、管理上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机理分析、过程追溯,并采取纠正措施和举一反三,避免类似的问题重新发生的管理活动。质量主管要组织做好质量归零工作,对于顾客发现的问题,彻底搞清问题的根源,不仅从技术上还要从管理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预防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对于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分析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举一反三,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质量持续改进模式的管理。
过程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持续改进,使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主管要积极推动质量持续改进活动的进行,主要包括:第一,总结分析历次内外部审核发现的问题或各类评审提出的意见,看能否从管理上进行完善,进一步细化研究所制度,从管理源头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第二,现场质量问题快速响应机制,只要现场人员提出技术质量问题,积极召集相关人员响应,现地现物,并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三,积极推广QC小组活动、六西格玛项目、精益工程师项目、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并按阶段督促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各项目报告进行汇总评价。
综上,本文以“PDCA”过程方法的视角,从质量主管质量制度建设、过程控制方法运用、质量监督考核及质量持续改进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所质量主管工作模式,希望对今后质量主管工作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作者:史海燕 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适用性,而且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坚持质量的把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建造放心工程。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本身是一项涉及氛围广泛,涉及时间长,包括施工、监理和验收等阶段的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些环节之中,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把关主要是集中在施工阶段,把握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也就抓住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核心。正是因为建筑施工建设的工序繁杂,涉及的范围广,牵涉的关系众多,对于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对于重量的管理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仅是验收合格而已,而是对于建筑建设施工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符合标注的要求。对于全过程质量的控制和把握,既是难点更是重点。比如,对一栋建筑物的验收实际合格,但是因为建筑建设之中的几根钢筋的强度和拉力系数方面不符合标准的要求,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之中就可能出现质量方面的隐患,给建筑使用者留下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和隐患。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长,环境方面多变,建筑施工之后随着建设的进展,对于技术的要求不一,实际建筑建设之中,建筑工人方面的流动性大、技能水平高低方面存在差别,这些都需要依靠质量管理进行协调,来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方面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
质量管理时现代管理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的核心,是工程建设的根本,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建筑建设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可行性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还需要质量评价制度和机制,保证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筑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建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方面是有章可循的,需要编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条例和方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品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编制,是是秀安质量管理的根本性措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一般包括六个部分,首先是确定施工的目和最终的计划,其次要明确施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再次,给施工对提供工程建筑需要的物料,然后以建筑目标为出发点了设立施工检查的办法,之后做好一些事故预案,最后按照预定的规划进入到前期小规模实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加大对于建筑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力度。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和控制,不仅仅是相关的管理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和企业的领导以及质监以及监理有很大的关系。实际施工的项目部门和施工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的按照质量管理的条例进行施工和管理工作,保证实际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
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不能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仅仅依靠自律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够的,相关的领导首先要加强对于工程建筑管理每一环节的重视,和建设的监理部门以及质监部门对于质量管理的条例和内容进行切实的核实,对于具体的施工进行检察,构建起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把实际使用的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把落实责任和实际的建管义务作为自己的使命。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这直接体现工程项目的合同和相关的文件,在签订这些文件时,要把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细则和章程列举出来,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之中,以这个合同作为导向,依照合同之中明确规定的相关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重量管理,不要错用和乱用其他的方法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这三个阶段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有详尽的计划和相关的处理原则,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
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促进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还会提高实际的管理效率。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之中,要大力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这就从硬件上保证了建筑工程重量方面的高效准确。
实际管理之中,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媒介,来不断的改善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体系。通过运用这样的信息化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还可以了解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的具体工作,这样有利于提升监管机关依法办事的效率,还可以促进监管工作的规范,让相关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可以落到实处,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达标率,最终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科学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国外企业采取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我国的建筑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时,我国建筑企业必然取长补短,在管理方面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实际的管理水平,还需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本身,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模式。
2.3 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
首先可以采取学习的方式,比如采取一些短期的速成培训,还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加大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的力度,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对工程重量方面重要性的认识,这就能在实践工作之中自觉和自愿、积极的参照相关的规定办事,有效的提高工程监管的功效,这就让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其次,还要加大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知识方面的普及力度,如果实际施工建设的人员在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下,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管理知识缺乏,这就很难把一些质量管理落实到工作的细节之中,这就需要对一线具体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管理是知识和普及教育。举办培训班等一些活动让质量管理理念植根在你一线施工人员之中,这就让具体的施工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但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适用性,甚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适时规范市场管理,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对建筑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和管理,这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峰.国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施工,2011,,05).
[2]刘涛,落云彬,郝瑞苹,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毕洪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4]邬伟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1,(08).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医院管理成效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中,相关的学术领域已经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在医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培训的基础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加强培训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培训;医院;质量管理
医疗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决定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以及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促进医院自身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化,就必须对所有员工加强医疗质量意识教育、医疗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培训[1]。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使得医护人员的视野更加开阔,观念不断更新,综合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医院质量管理成效的明显提升。
1.加强培训的必要性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日新月异,应对这些变化最有效的方法即是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于医院质量管理等进行改善创新至关重要,组织医院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能够使医院的医疗质量得到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更好地推动医院的发展进程,从而促进其价值意义和现实意义得以实现。
1.1医院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的管理理论知识培训医院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出身,主要从事临床一线的业务工作,通常情况下都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医院管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因此在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部分管理人员虽然身处管理工作岗位,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过于坚守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够全面,同时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面临突发的状况以及实际的管理挑战时,并不能切实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将问题进行解决处理,从而造成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知识缺乏,管理方法相对简单,管理水平也会出现明显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将管理者和普通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的默契,推动医院的业务工作开展效率,并且使得医院全体的工作人员能够形成相同的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1.2管理者的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医院的管理者要将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长期不断的更新,将传统的观念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化,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管理知识以及管理模式进行学习与应用。在医院质量管理建设方面,必须通过长期不断的强化培训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毅力耐心、综合素养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从而保证质量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实现开展培训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意义。
1.3开展培训与日常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还有一点,从事培训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他们没有对相关行业进行普遍、深入的调研,存在着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的理论指导,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提高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指导性,故而会出现纸上谈兵或为了培训而培训的问题。如此一来,实际的培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选择相对专业的培训老师对员工进行有指导意义的培训。可以利用继续医学教育、岗前培训、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专业方面加强以"三基"为重点的业务训练,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要在做好学科定位、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主要靠选送外出进修、参加专业学术活动、鼓励攻读高级学位以及聘请学术名家指导等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提高医疗质量奠定基础。
2.培训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意义
通过前文对培训必要性的分析,来进一步展开其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相关作用意义
2.1推动医院质量管理的持续发展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人力资源的作用非常关键,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才能保证医院的质量管理持续性发展。新入职员工在学校接受的大部分是基础性医学理论知识的教育,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所以在进入医院工作后,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很多。因此医院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切实对刚进入医院工作的学生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同时在新型的理论知识和医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有效地融入到培训工作中,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认知掌握,从而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医院开展这种技术教育类型的培训工作可以促进工作人员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使得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了核心竞争实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2培训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在医院培训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完成医护人员的岗位培训,使其满足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使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与医院的未来发展结合在一起,以更好的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潜能。因此培训工作不仅对他们技能的训练、知识补足,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员工全面发展。此外,系统的培训还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自信心,从而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医疗事业,为推动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2.3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定期对员工组织相关的培训,不仅可以向员工灌输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能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在培训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每位员工的实际情况,并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工作不仅能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引导医护人员将个人目标与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一个融洽、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培训,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管理人员、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2.4培训有利于改善员工绩效培训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还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医院的工作绩效一般是由具体工作而决定,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医疗行业要想提高医疗水平和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就需要尽可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励员工。医院通过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外出进修机会,定期组织相关的专业技术、管理类培训等,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的主动性,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此同时,在工作中适当地为医护人员提供培训机会,还能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满足感,从而使他们更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3]。通过培训操作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医疗技巧,避免工作中出现较大的失误。此外,还可以加强员工的专业技术知识、综合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责任感。通过定期的培训,可以改善员工的综合素养和员工绩效,从而为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总结
总体来说,医疗机构的相关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质量管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以及业务水平等都取得了高效的进展。只有不断加强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指导性,才能促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提高,推动医院整体医疗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意红.加强中层干部培训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J].人力资源管理,2013,(4):135-136.
[2]高艳,杨春林.县乡两级医院联动培养在提升护士长管理能力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7):135-135,136.
关键词:消防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消防建设市场潜力巨大,充满了各种机遇和诱惑,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面对新局面,企业只有通过好的质量产品来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继续生存与发展,否则会被市场所淘汰。目前,许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意识到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抓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虽有部分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行业市场经营不规范
在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领导者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注重工程项目数量轻质量,许多精力放在了项目的承揽上,关注的是项目数量和企业的最大利润。企业往往采取项目分包、外包或让他人挂靠本企业等方式来经营自己的企业,达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分包外包工程项目时,未对分包方的实力及情况进行认真的考察和了解,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直接让对方进入工程项目的施工工作状态,以此满足工期完成需要,而未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施工环节进行精心的部署,导致分包方未按消防施工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工程施工工作常出现返工、窝工、甚至出现事故等现象发生,施工质量不能完全得到保证,给建设方、企业本身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失。其二,企业资质挂靠现象严重。部分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只要挂靠者按企业要求缴纳挂靠费,企业领导者随意同意他人挂靠,缺少对挂靠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了解和监管的有效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不同区域的挂靠者,企业对挂靠者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挂靠者无视企业管理要求,对质量管理工作漫不经心,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唯利轻质,甚至挂靠者在未征得企业的同意又允许第三方、第四方等挂靠,收取挂靠费,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第二方、第三方、第四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或因管理经验不足,致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为后期消防设施交付使用埋下诸多隐患,甚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给整个消防施工行业带来乱象,影响市场秩序,也严重违反了国家禁止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的有关规定。
2、质量管理工作意识淡薄,缺少紧迫感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衍生了许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业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质量管理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质量意识淡薄,极大影响了企业管理效果。
(1)企业领导者综合素质不高,质量管理意识不强。部分企业领导者由于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企业管理经验,缺少接受再教育的经历,学习能力不强,导致领导者在抓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追求的是工程项目的数量和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内部质量管理工作。
(2)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
由于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一样,加之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对员工的宣传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各层次的员工普遍存在质量意识不强,缺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工作表现为敷衍了事,不踏实、不仔细、不主动,图方便,凭想象做事,不按规范和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导致许多施工环节粗糙,不细致,施工质量经不起使用考验,给今后防灾和减灾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质量管理工作执行能力不强
由于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的特殊性,目前,各地大专院校针对消防行业设置的专业较少,导致消防行业的从业人员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行业市场发展的需要。许多从业者,因缺少行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只能边干边学边积累。人才的匮乏,极大影响了各个消防施工企业消防质量管理建设工作,也造成了从业人员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执行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许多管理者是从基层做起逐渐成为企业的管理者,虽然部分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施工管理经验优势,但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因此,缺少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管理意识和系统方法。在制定本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时仅凭自己的经历经验,来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致使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与实际要求有偏差,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影响管理者的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二是消防工程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不强。由于消防施工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有高有底,施工经验存在差别,加之企业施工人员的不稳定,工作表现随意,施工方法简单,工艺粗糙,技术不过硬,缺少技术培训,使得企业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环节的把握上,流程和工艺的执行上,不能较好的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造成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按要求达标,甚至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为今后的使用埋下了诸多隐患,同时也给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推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4、质量管理工作保障性措施不到位
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人、财、物、环境是几个重要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企业需要投入,需要成本支出,因此,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存在重利轻质,放大利润的现象,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给与的关注程度不够,人财物投入较少,保障措施不到位,蜻蜓点水的现象较多,造成质量管理人员缺乏,施工机械设备陈旧落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施工工艺差,影响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
5、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系统性不强
目前许多消防工程施工企业,由于质量管理工作人才的缺乏,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和目标不清晰、不明确,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简单、薄弱,也未建立相应的完善的、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致使质量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滞后、难以深入,成效不大。主要表现在,工作方法简单、粗放;组织机构建设不到位;内容上:偏重施工质量管理环节,忽略内部质量管理工作;注重施工进度管理,轻施工检测管理;注重事中管理,忽视事前和事后管理;注重自主控制,轻监督控制环节;制度上不完善等。
二、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结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从上至下,给与重视,树立质量意识,在人财物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企业人员的执行力度,推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建设。
1、规范行业市场经营行为,促进消防建设市场健康发展
秩序良好的行业环境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每个企业都要认真履行企业义务,要有责任和社会担当的意识,不断规范自身经营行为,认真谋事,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一是消防工程施工企业在外包和分包的工作环节上,要做好工作质量的监管,对分包外包人员的实力、诚信、责任、职操进行认真了解和考察,建立其信息登记和备案制,签订分包项目协议和质量保证书,并派专人对其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人员组织、材料购置准备、施工进度、施工工艺、质量检测、调试等方面进行现场监控和管理,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当地消防行政监管部门的作用,吸纳和接受社会信誉良好的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进入,建立诚信备案制、资质审查制、行业准入制、网上质量监督和公式制,通过行业协会的引导和监管,严禁企业挂靠,避免恶性竞争,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使消防建设行业市场得以健康和持续发展。
2、增强企业员工质量管理工作意识
在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企业全员统一思想,增强企业员工质量管理工作意识,才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建设和发展。一是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号召、驱动力的作用,积极树立质量管理工作意识和工作理念。因此,企业领导可通过自学、定期参加企业管理培训、省内外参观、考察优秀企业等方式,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积极涉猎企业管理知识,拓宽视野,增强质量意识,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作为企业的员工,企业要加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宣贯力度,来引导和树立企业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
3、加强企业员工的内力修炼,提升企业员工执行力
企业质量管理工作重在落实和执行。它需要企业员工的上下支持和贯彻。因此,员工的素质决定了执行效果。目前许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因此,企业面对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要重视用人机制的建设。在招的来,留得住的情况下,一是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大内部培养人才的工作力度,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外送优秀的员工参观、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管理知识、专业技能,从而提升整体的作战能力和基本素养,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合理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二是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施工技能考核工作,可通过内部施工技能评比,奖优罚劣等方式来带动和激励企业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三是充分发挥地方消防行业协会的作用,定期组织行业技能比赛,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企业员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力。
4、积极构建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构建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体系,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核心任务体现。企业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目标,从管理方法、组织、内容、制度上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及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1)在质量管理工作方法上,改变粗放、简单的工作方法,积极借鉴PDCA循环的工作方法和因果分析图法,认真查找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制定质量管理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回访,固化跟进。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过程环节的把握工作。
(2)在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建设上,企业领导要给与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合理组建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职责,继而承担本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策划、体系建设、监管等任务,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在机构建设上,避免机构臃肿,职责不分,分层过细,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影响质量管理工作成效。
(3)在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的理解和实施上,改变片面、传统的质量管理认识和做法。一是避免只强调和重视施工质量管理而忽视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和内部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都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应齐抓共管,给予同样关注和重视。二是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避免只关注进度管理而忽略质量检查管理工作。在合理设计消防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质量管理工作要及时跟进,加大对消防隐蔽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检测,加强企业质检部门与施工部门、管理者与施工人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时间、空间、节奏等方面的布局、配合、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质量。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中,既要重视事中管理,也要强调事前和事后管理。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管理者,要对工作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个过程缜密思考,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及时检查和纠正问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过程控制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四是注重自主控制与监督控制的有机联动。在质量管理工中,企业平时要加大对项目经理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他们各自的监管、自控能力和基本素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企业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通过有效沟通和配合,及时纠错,共同治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盼盼.浅析建筑消防设施质量管理[J].科学之友,2010(9)
【关键词】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1、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概述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时刻。但是与此同时,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电子信息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山寨电子对电子市场的冲击,使得电子信息行业面临更大的竞争。质量管理在此背景下受到了电子信息行业大大小小企业的广泛重视。
针对质量管理,不同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是总体而言,不乏是涵盖以下两个要素。首先就是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质量符合顾客要求,其次质量管理要求企业产品是通过企业经济的生产方法生产制造而来。纵观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子信息行业都已将质量管理全面的运用至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在国际化趋势的带动下,也纷纷开始效仿国外的质量管理模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理念落后
虽然质量管理理念在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存在已久,但是真正正视并深入了解其理念存在的电子信息企业却并不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电子信息企业,质量管理理念更是落后。这就导致了目前电子信息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些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尽可能的运用质量管理,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显著。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虽然将质量管理尽可能的运用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去,但是对质量管理的内涵并未透彻的了解,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落后。从而不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2.2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纵观中国目前的电子信息行业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质量检验阶段,而没有真正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虽然许多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高举全面质量管理的牌子,但其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追求利益所喊的口号。企业的整体运作并未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这就导致了企业为了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名声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其实践中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大量成本被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是舍本求末,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2.3质量管理重心偏颇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如今的电子信息行业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确确实实地将质量管理全面的运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项目当中,但是效果仍然不尽人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心只集中到了企业自身,却忽视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而市场的支持又是源于顾客的需求。因此,当企业将质量管理的重心全部投入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运作以及管理时,很容易忽视市场的需求。这时企业必将面临顾客满意度降低、市场份额下降等尴尬的处境。
2.4质量管理结构不合理
质量管理作为电子信息企业的重心,自然应当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这也就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投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电子信息行业的许多企业都忽视了员工参与的重要性。而是单单将质量管理工作交给企业专门成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如此一来,便会出现只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也只有质量管理部门承担责任的现象。质量管理得不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这难免会使得质量管理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
3、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质量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目前的状态,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而言是势在必行的。如今许多电子信息企业都已经初步建成了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功能。以往的经验提示我们,单纯的技术质量管理或者检验控制管理对于电子信息企业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做到技术、管理和法规健全的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将技术、管理和法规全方位的结合,才能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实践中,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企业制度,有效的进行管理,落实质量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多参考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2加强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
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因此,加强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对于企业贯彻全面质量管理至关重要。日本的池泽辰夫教授也曾有过相似的论断。这就要求企业在实践中,管理者必须要充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具体而言,领导者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质量第一,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质量管理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企业环境。其次,领导者要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规范,以约束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制定质量管理规范时,领导者应当充分听取各个部门的意见,以使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全面性。最后,管理者应当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以监督管理,从而保证企业质量管理的正常进行。
3.3积极组织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若想质量管理能够在企业中全面贯彻,那就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参与。而员工们的质量管理知识则主要依靠企业的培训。质量管理不同于企业的其他业务,其需要相关知识,也重视相关知识。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增加员工质量管理知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这是成功实施质量管理企业最显著地特点。电子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企业要想在质量管理方面获得成功,就必须重视质量管理的教育工作,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最基本的工作重点抓。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时,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针对企业不同层次的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管理,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时,必须注意带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得员工愿意真正投身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之中,而不是单纯的应付工作。只有这样,质量管理才能深入到企业基层,并以此为基础向上延伸,最终蔓延至整个企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4强化质量管理创新
美国现任质量协会主席曾不止一次的强调过质量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所谓卓越质量,是在原有质量管理的基础经过创新所产生。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最终的目的也无非是制造出更好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占领市场份额,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美国质量协会对卓越质量的提出,刺激了整个市场,使得质量管理即将迈向更高的台阶。已有的质量管理强调通过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达到高质量层次,以获得较高的顾客满意度。而卓越质量则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生产制造出具有企业特征的产品,让产品更具个性和吸引力。然而企业要想达到卓越质量,必须要注重创新。特别是在电子信息这种更新速度极快的行业,要想保持产品的特色和个性,不被其他产品模仿,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3.5关注顾客需求
顾客的需求是电子信息行业的导向,也是该行业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虽然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想的,但却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是这么做的。即便是企业确实这么做了,也不都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若想真正做到满足顾客需求,以顾客满意度为企业的第一要旨,那么必须要将其体现在方方面面。具体到质量管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客户数据方面,企业若想追求高度客户满意度,就必须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然后针对客户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制定专门的产品质量方案。其次,就是针对客户的需求调整企业的相关战略目标,并针对目标作出具体安排。最后,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数据体系,通过该体系随时调整企业内部的相关动向,从而通过提升顾客满意度获得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l]菲利浦・克劳士比,质量免费一确定质量的艺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柴邦衡,1509000质量管理体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马林,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4]约瑟夫・M・朱兰,朱兰质量手册(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Abstract: As the plastic window is very important building material in construction, plastic window manufacturers are mostly small businesses, thei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relatively weak, low level of product quality, to improve the product quality, based on years of audit experience, this paper try discuss on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plastic window manufacturers.
关键词:塑料窗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要点
Key words: plastic window manufacturer;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3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08-02
0引言
塑料窗是以塑料型材按规定要求使用增强型钢制作的窗,其主要优点为:保温节能性好、密封性能好、隔声性能强、防腐性能好而被称为节能、环保绿色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几年塑料窗生产企业增长较快,但大部分企业为小型企业,其人力资源和质量管理体系较为薄弱,塑料窗是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其生产企业可按照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点
1.1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设计要点
1.1.1 对企业各个层面的干部和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确定适合塑料窗企业特点的质量方针,制订满足塑料窗产品要求的质量目标。
1.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1.1.2.1 质量手册的编制应结合塑料窗的特点、部门质量职能分配进行,应识别外包过程:如安装过程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过程确认应包括型材焊接过程等。
1.1.2.2 程序文件可以包含在质量手册中,也可以单独编制,应编制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等适合企业运作的程序及相应的记录。
1.1.2.3 企业生产运作所需的第三层次文件,如:管理制度、操作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及相应的记录等。
a)操作作业指导书应包括型材焊接过程参数控制要求等;
b)检验规范应包括《进货检验规范》、《生产过程检验规范》、《出厂检验规范》。进货检验规范应明确塑料型材、玻璃、增强型钢、滑轮、半圆锁、密封条、执手等原材料的验收项目、判定标准、检验方法等。生产过程检验应明确型材和增强型钢下料、焊接角破坏力、玻璃装配等检验项目的判定标准、检验方法等。出厂检验规范应明确五金配件装配、开关力、外观质量、高度尺寸、宽度尺寸、对角线尺寸、相邻构件同一平面度、窗框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窗框窗扇配合间隙、窗框、窗扇搭接量、密封条毛条装配、压条装配、紧固件、排水通道、中梃联接处的密封等检验项目的判定标准、检验方法等。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点
1.2.1 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2.2 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后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1.2.3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应组织内审员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编制内审计划和内审检查表,通过内部审核,发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1.2.4 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结束后,总经理应组织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应包括内部审核情况、质量目标达成情况、顾客投诉、顾客满意度分析、产品质量分析、供方供货业绩、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质量方针的适宜性、改进的建议等;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形式,参加人员包括管理层、业务骨干、内审员等;通过会议讨论,对体系及过程的改进,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如:质量方针、目标及其它文件等),薄弱环节的加强、有关产品的改进,资源的调整、充实(如人员调整,设备配置,资金的投入等)。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
2.1 人力资源控制要点由于塑料窗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根据《建筑外窗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人力资源要求:企业领导应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企业技术人员应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检验人员应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检验技能;工人应能看懂相关技术文件(图纸、和工艺文件等),并能熟练地操作设备。因此应安排以上相关培训并进行考核,以满足要求。
2.2 基础设施控制要点由于型材焊接过程为特殊过程,因此应重点安排对自动焊机的定期维护保养。
2.3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要点
2.3.1 在提交标书、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应明确塑料型材的种类、物理性能的指标,特别是有节能要求的塑料窗,应事先向顾客说明应采用的玻璃种类和结构,塑料型材、增强型钢的厚度等。
2.3.2 当标书、合同或订单的有关要求发生变更时,应由顾客提供变更书,并由顾客签章,涉及设计变更由设计单位提供设计变更书。生产企业应对变更内容进行评审并通知相关部门。
2.4 采购控制要点
2.4.1 对供方应进行供方评价,要求供方提供营业执照、体系认证证书的复印件,中空玻璃供方应提供3C证书的复印件。
2.4.2 在进行采购时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重点关注塑料型材、玻璃、增强型钢的型号规格,并要求供方确认。
2.5 生产过程控制要点
2.5.1 塑料窗生产流程(如图1):
2.5.2 塑料型材在进行切割前调整好双角锯锯头的角度和定位标尺再进行切割,以保证下料尺寸的精度。
2.5.3 型材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
a)加工环境不得低于18℃,在进行焊接前检查焊机夹具是否完好,检查型材侧面与靠板接触是否可靠;
b)控制好型材锯切误差,并将对接面的杂物清理干净;
c)焊接余量控制在2.5mm~3mm/单头;
d)加强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焊接温度:245℃~265℃(加热板表面温度);加热时间:20s~35s;加热焊接压力:0.45MPa~0.75 MPa;焊接保压时间:35~45s(冷却时间)。
e)及时清理焊布并按时更换。
2.6 特殊过程的控制要点由于塑料型材焊接后的焊接角破坏力测试为破坏性试验,因此该过程为特殊过程,需要对型材焊接过程实施确认,首先要对焊接角破坏力测试,使其符合标准要求。确认方法可包括:
a)根据塑料型材的技术参数计算焊接角破坏力,制定合格判定准则;
b)根据要求配备自动焊机(三位以上),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对操作工进行培训并进行岗位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
c)编制塑料型材焊接操作规程,明确焊接工艺参数:如焊接温度、加热时间、加热焊接压力、焊接保压时间等。
d)定时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并予以记录;
e)定期或设备维修后对该过程进行再确认。
2.7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要点
2.7.1 进货检验按照《进货检验规程》对采购的塑料型材、玻璃、增强型钢、滑轮、密封条、执手等进行检验或验证。塑料型材应注意主型材的壁厚、焊接角破坏力等;玻璃应注意中空玻璃的尺寸偏差、密封性能等;增强型钢应注意最小壁厚、与塑料型材的配合尺寸等;滑轮应注意型号规格、运转灵活性等;密封毛条应注意毛条的底板宽度、毛条高度等;执手应注意型号规格、操作力和操作力矩等。
2.7.2 生产过程检验按照《生产过程检验规程》对重点关注型材窗框、窗扇的下料尺寸及角度误差、增强型钢的下料尺寸误差、水槽孔的位置和尺寸、型材焊接的焊接角破坏力及外形尺寸和对角线尺寸、玻璃装配尺寸、五金配件的完整性等。
2.7.3 出厂检验按照《出厂检验规程》对从每个工程中的不同品种、规格分别随机抽取5%且不少于三樘窗进行检验,重点关注五金配件装配的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开关力:推拉窗≤100N,上下推拉窗≤135N,平开窗、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合页≤80N,摩擦铰链不小于30N不大于80N;外观质量无严重影响外观的擦、划伤等缺陷,颜色基本均匀一致,无裂纹、气泡;高度尺寸、宽度尺寸、对角线尺寸、相邻构件同一平面度、窗框窗扇相邻构件装配间隙、窗框窗扇配合间隙、窗框、窗扇搭接量应符合标准规定;密封条毛条装配后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压条装配后应牢固。压条角部对接处的间隙不应大于1mm,不得在一边使用两根(含两根)以上压条;紧固件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不少于三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应大于100mm,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得松动;排水通道应能使浸入框、扇内的水及时排至室外,排水通道不得与放置增强型钢的腔室连通;中梃联接处的密封应加衬联接件,该联接件与增强型钢应采用紧固件固定,联接处的四周缝隙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2.8 不合格品控制要点
2.8.1 采购材料不合格品的控制常见的不合格情况有:塑料型材可视面壁厚不达标,表现在平开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小于2.5mm,推拉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小于2.2mm;中空玻璃尺寸超差、密封情况不良等,增强型钢最小壁厚小于1.5mm、与塑料型材的配合尺寸超差等;密封毛条的底板宽度、毛条高度超差等。对以上的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并作退货处理。
2.8.2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控制常见的不合格情况有:型材下料尺寸、角度不合格,焊角强度不合格、紧固件安装不合格等,对以上的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返工或报废。
2.8.3 成品不合格的控制常见的不合格情况有:宽度和高度尺寸、对角线尺寸、开关力、气密性能、水密性能、保温性能、抗风压性能不合格等。对以上的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返工、报废。
2.9 纠正措施的控制要点采取纠正措施的来源包括:顾客投诉、采购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及委外检测、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安装后出现缺陷、内部外部审核发现的不合格,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要求等。采取纠正措施要根据不合格产生的主要原因制订可行的纠正措施及完成的期限。并做好纠正措施的监督和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如型材焊接角破坏力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a)在焊接过程中,型材对接焊接余量过小;
b)型材锯切误差造成;
c)因型材对接面污染;
d)焊布上结有焊渣未及时清除造成型材焊面夹渣;
e)焊板温度过高或过低及加热时间不当,焊接时进给气缸气压低压紧力不足。
采取的纠正措施应根据具体的原因分析采取,可包括:
a)型材焊接余量控制在2.5mm~3mm/单头;
b)控制好型材锯切误差;
c)将对接面的杂物清理干净;
d)及时清理焊布并按时更换;
e)加强焊接工艺参数的控制,焊接温度:245℃~265℃(加热板表面温度),加热时间:20s~35s,焊接保压时间:35~45s(冷却时间),焊接气缸气压:0.45MPa~0.75 MPa。
2.10 预防措施的控制采取预防措施的来源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采购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及委外检测、监督抽查中出现潜在的不合格等。采取预防措施要根据潜在不合格产生的主要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及完成的期限。并做好预防措施的监督和验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由于塑料窗为节能、环保绿色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塑料窗生产企业增长较快,但大部分企业为小型企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因此其质量管理体系较为薄弱,通过对塑料窗生产企业具体应用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方面的要点和关键控制点,以促进塑料窗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