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工程专业知识

第1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Discussion o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BAO Xuan, CAI Li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how t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five aspects consist of orientation of market demand, basis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post function as the goal, teacher's ability as a support and students' ability as a fundamental.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full employment and perfect career.

Key words: bio-medical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knowledge;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作为一个理工医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崛起于上世纪60年代,并从80年代开始,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类产品销售额每年保持6-10%的增长率,因而被誉为产业界的“常青树”,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如此大的规模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大多医科类院校都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于是新开设的专业,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经济社会的求贤若渴、高校教育的捉襟见肘、专业人才的凤毛麟角互相矛盾的局面。所以,有针对性地作好思想教育疏导工作,并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根据主客观条件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圆其成才梦,是新设专业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经过调查研究,学生在不同阶段身心状态的突出表现为:初期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导致思想困惑迷茫;中期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加大;后期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缺乏学习动力[1]。为了帮助学生消除以上的顾虑,本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对如何使学生对于未来求业择业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认识作了探讨。

1 以专业特点为基础,培养什么人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方向)是一个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新兴专业。所学跨学科的课程,既有医学成像原理和电离辐射防护的知识,又有图像重建算法和图像后处理内容;既有理科工科知识,又有医科内容。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培养方式以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可以从事各类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毕业生具备在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的能力。

此外,当今的医学影像学科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高级人才也要与时俱进,掌握专业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富有科学思维能力,勇于在专业前沿领域探索与创新,应具有使用新型功能设备和应用新颖科学技术的能力。

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需要什么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指为开展医疗或医学研究,以非侵入方式获得人体某部分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2]。其中出现最早的装置是X线机,随着影像技术在不断地探索中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为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涵盖了解剖、病理、功能、代谢等多个领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变,也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评价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具体体现在:现代医学影像率先建设并实现了数字化与网络化体系,成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数字成像技术将数据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从传统的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映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为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从单一的诊断学过渡到了诊断与治疗并举的临床学科[3];从简单的信号传导跟踪到实现定量成像;电阻抗成像作为无创无放射损伤的成像技术,既能显示形态改变又能反映功能变化;利用多模成像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活体病理成像;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根据医学的放射性核素示踪原理实现影像;无创、无害性的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辐射剂量的控制逐步得到强化等等[4]。时至今日,医学影像的应用领域已经遍布人体主要的器官和疾病类型,从神经疾病、代谢紊乱到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疾病,肿瘤诊治方面的应用也有相当进展。医学影像技术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可靠工具和活力平台。

3 以岗位职能为目标,从事什么工作

总结近些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分析可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械企业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3.1 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放疗科、设备科、核医学科

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具有常规放射学、超声医学、核磁共振及CT等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②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电子学等有关理论知识;③在疾病诊断中比较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④比较熟悉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2]。其中,理论知识内容在本科教学过程能够充分体现,而技术应用及操作技能则必须在各功能科室第一线长期工作并积累经验才能够获得,两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前沿技术的关注是医学影像技术工作者对自我提升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为良好开展工作必须做到的知识储备。

3.2 中外医学影像设备研发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教育培训机构

相关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市场和销售、研发和技术支持,产品注册和产品质量检测。前两者对从业者个人能力的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如沟通交际和处事应变能力,从事产品营销和市场推广等工作;中间两者看重专业素质,从事产品研制、开发设计、维修保养等工作;后两者主要是在品管部门,需要熟悉产品质量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质量检测、控制和监督工作,了解产品注册要求和撰写标准并能独立完成产品注册、申报、体系认证等工作。

3.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标准、分类规则、命名规则和编码规则;拟订医疗器械注册许可工作规范及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要求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拟订医疗器械互联网销售监督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监督抽验及安全风险评估;拟订问题医疗器械召回和处置制度等[5]。

4 以教师能力为依托,具备什么知识

生物医学工程本身是一门多交叉学科,教师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对于研究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注重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的同时,将生物医学与药学、化学、统计学、材料学、电子信息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入到生物医学领域中来,并将这种优势带到学生的学科设置以及综合实验当中,去启发学生的思维。理工科背景的教师深入临床接触病例,医科背景的教师参加理工科理论培训,任课教师深入行业调研,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充分利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优势进行教学和科研,为共同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5 以学生能力为根本,锻炼什么技能

理工医相结合是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在知识结构上培养既懂医学又掌握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也是社会的需求。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医学电子仪器的系统设计、医学影像设备的系统设计以及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接受典型医疗器械应用的训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他们的特点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6]。

第2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类;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26-02

一、引言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以生物界的各种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把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到生物科学领域,经济而又高效地设计试验方案,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达到用较少的试验次数和最短的试验周期而优化试验方案的目标。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已成为现代生物科学领域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开设本课程,为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生物工程类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今后科研及就业方向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1]。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类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总结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课程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和内容多”、“难教、难懂、难记和难用”的特点。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统计分析的原理,教师要应用大量的数理统计学知识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虽然公式推导有助于学生理解统计方法的原理,能加深学生记忆公式,但对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生感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和掌握,失去了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由于学生上课的时间有限,为确保学生修完全部课程,只能将部分课程的学时进行精减。尤其是《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由原来的54学时减少到36学时课堂教学后,学时、教学内容及实践操作之间的矛盾使得当前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突出:(1)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兴趣度低。(2)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和计算过程的解析,而数据处理的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忽略了应用环节的讲授。(3)课堂主要由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一个单向的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4)当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课件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虽改变了传统板书的教学形式,但这种教学手段目前已在广泛应用,学生已司空见惯,无特色之处,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5)考核方式过于教条,当前的考核方式是以平时成绩(20%)和卷面成绩(80%)作为考核的最终成绩,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学生在大四做毕业论文(设计)时,多数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本课程的统计方法去处理实验数据,能将本课程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今后的科研及工作生活中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修满学分而能保证顺利毕业,完全背弃了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鉴于此,笔者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三、教学改革之思考

1.强调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学生重视度。本课程理论性强,学生首次看到教材的内容,就有一种“知难而退”的心理,“只要能保证及格”是大多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认为,本课程对考研、今后的就业及科研关系不大,学好与否对将来的前途无任何影响;而且,河南工业大学开设本课程是在大四的上半学期,正处于考研复习的关键阶段,对本课程学习态度更是“雪上加霜”,处处在应付,甚至部分学生无故旷课。由于这门课的连贯性、逻辑性比较强,若缺一节课,之后又不补习,下节课根本无法听懂,由此,递增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对本课程的学习,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教学思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上第一节课就着重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扭转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错误意识。

2.简化理论推导,重视应用环节。《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中涉及较多的枯燥的统计学理论,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为了节省教学课时,将对公式和定理的分析、推导过程仅作简单介绍,不做重点讲解,相关内容可让学生课后自学,把重点放在阐明关键统计量的含义、判断的标准、各统计量间的关系、常用分析方法的条件及其应用背景等知识点,最后要把精力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多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如何去解析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下的实际问题。只有简化理论的讲解,加强实例环节的应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关键内容。

3.启发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重视教师讲授为主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启发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联系或引用一些生物工程类专业的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授课过程中,举出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例如:利用多个实验指标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的讲授过程中,以生物工程专业的“优选酿酒酵母菌性能”的实验为例,用耐高压、高酒精、高糖、高温等多个性能指标进行正交实验设计,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问。提问之后,教师可针对问题逐步地解析,指出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及其原因。通过启发与实践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牢固地掌握了学习内容,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增强了教学的效果。

4.丰富教学手段,突出内容特色。《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听课的时间过长,单一的教学手段势必导致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疲劳。因此,针对本课程的特点,运用当前的多媒体、板书、网络等有机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多媒体课件容量大、内容展示方便,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广阔的信息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换课件中的背景图案、字体颜色、线条粗细、图形和动画等内容,使学生时刻感觉每张幻灯片的制作都是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美观大方而又别具一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没有开设电脑实验课程的条件下,可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演示。例如:在多重比较中的新复极差法(SSR)分析中,结合SPSS软件的应用介绍,可以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掌握抽象的概念及数据处理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较,虽然比较费时,但对于一些重要的统计学原理及其公式的证明方面(如:正态分布、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原理等),却突现出多媒体教学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板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思考、及时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网络信息的应用。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需要,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和介绍一些主要的统计学网站和论坛,灵活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最新教学信息及其前沿知识;同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查阅最新的统计学前沿知识及应用软件,并定期检查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可促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双赢”效果。

5.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巩固。考核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力求避免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而为应付考试造成死记硬背的弊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的,笔者进行了多种考核方式的探索和总结,认为实行平时成绩(20%)、课后作业(10%)、技训报告(20%)和卷面成绩(50%)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要重视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正确性等,把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力。第二,加强课后练习,每章讲完后要将本章节的知识点融入到习题中,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复习和巩固学习的内容。而且,要加强实践报告的考核,实践报告主要侧重于试验方案的设计、统计方法的运用、分析软件的操作及数据处理的结果分析等。运用以上三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课程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最后,为避免学生对本课程的不重视而学习浮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应选择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卷面测试。总之,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相互补充,从而能够全面、综合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几点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尝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兴趣明显增加,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互动能力也显著增强。通过多元化的考核结果发现,学生能较为牢固地掌握学习内容,而且能灵活地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提升。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改进,将会面临着更多的新问题值得去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博览群书和总结各家所长的基础上,更要深刻领会《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内容,透彻把握各章节的逻辑联系,遵循数学逻辑编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消化新知识,形成适合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要的知识体系,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这样才能适应本课程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生物工程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31-33.

第4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1加深对课程设计作用的认识

鉴于生物工程属于综合型工科专业,多数大学面向于生物工程专业所开设的主干课程主要分为机械类、化学类及生物类等课程[1-2]。由于所学的课程较多,同时,各类课程是由各专业老师单独教学,限于专业教师的知识面,因此老师在教学环节中无法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也导致学生很难将其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理解并加以掌握,也就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工程内涵的深入理解,而课程设计的开设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课程设计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内容涉及生产工艺设计、工艺计算、设备选型及三废处理等,学生只有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才能完成课程设计工作,因此,通过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经过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能力和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为整个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化工原理、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及机械设计等诸多课程内容[1]。另外,课程设计对毕业环节中只做毕业论文,不做工程设计的同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有可能是其工作前最后一个工程实践环节,为今后从事生物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3]。

2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根据课程设计的作用,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任务。只有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课程设计目的,才能依据目的有针对性的布置设计任务,只有合理的设计任务才能有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得到工程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完成设计任务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就达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继而体现课程设计的作用。即以作用明确目的,依据目的规划任务,以任务体现目的和作用。因此,在设定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时,要让学生能使用到所学到的大部分专业知识,并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比如,通过《发酵工厂课程设计》后,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发酵产品生产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与化工原理等知识,掌握发酵工厂设计的任务、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使其初步具备发酵工厂工艺设计能力、设备设计能力,提高工艺计算、设备设计和绘图技能;通过该设计,学生可以对发酵领域的前沿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予以了解和熟悉;在整个设计环节,学生会不断遇到问题,如在工艺计算中对物料特性不了解导致其工艺计算结果不合理、在设备设计中对核心设备不熟悉导致其对关键尺寸的漏算等,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因此,该设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相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得到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合理安排设计的题目与内容

课程设计的时间一般为两周,因此,指导老师一定要合理安排设计的题目与内容。首先,难度要适中。教师在题目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难度要求,要保证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能够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如果设计难度较大,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设计任务;其次,课程设计选题要考虑专业特点。巢湖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方向为发酵工程,因此,我们设计题目主要为发酵领域,如啤酒发酵工厂设计、淀粉原料酒精发酵工厂设计、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工厂设计等,这些选题都是结合生产实际、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选题。第三、设计工作量要合理。规定的设计内容要能充分体现设计题目所包含的信息,使学生在两周时间内能够按时、按质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一般要包括以下核心环节:

3.1生产工艺的选择及论证

生产工艺设计是整个工艺设计的基础,是发酵工厂设计的关键。学生需按照确定的产品方案设计出先进但要合理可行的工艺流程路线,并对该工艺流程进行阐述论证,确定工艺过程的重要参数。

3.2工艺计算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掌握关键生产环节中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耗冷量计算、水衡算等工艺计算的方法与步骤。

3.3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主要对专业设备的工艺条件、工艺参数进行计算,掌握专业设备设计与选型的依据。

3.4工艺流程图

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一张,该图要能明确表达各生产环节的具体联系,主要包括设备、物料管线、主要管件、控制仪表等内容,按化工制图的绘制要求完成,最好是Autocad制图。

4改进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

在很多高校中,设计成果(说明书、图纸)所占的成绩比例较大,一般为80%,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设计成果进行打分:创新性或合理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工艺计算的正确性、设备参数计算及选型的合理性、说明书的质量及格式、工艺流程图质量[1]。但作者认为,在成绩评定时应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成绩的评定要客观、公正,除了要依据设计成果外,还要能体现出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态度是否积极。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课程,要体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作用,就要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设计环节中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完成课程设计。所以,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将“组间评定”引入到成绩评定中。所谓“组间评定”,就是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打分,因为课程设计是每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努力完成的,所以他们更能了解成员在课程设计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因此,最终成绩也更加合理。引入“组间评定”也会更加激发学生参与设计的积极性,也会使小组成员更好的协作,设计成果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5结语

第5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高等院校

面对生物工程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各高校均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为该产业提供了不少高级专业人才。但是受经济条件和地方背景影响,高校在专业教学体系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一些高校在教学设置上缺少特色和经验,从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和人才的输出,因此高校必须就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必须要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产业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在培养人才时,除了要求其掌握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创造能力。但是当前高校在该专业的教学体系方面仍旧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为了实现为社会输送高级专业人才的目标,促进自身生物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结合新时期发展背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对此,高校首先应该对传统的“以书本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拓宽专业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坚持“开放式”教学理念,营造愉悦且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1]其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当结合当下生物工程产业的发展形式,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修订,继承传统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融合国内外先进技术理念,有机整合生物工程教学知识点,实现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目的。最后,高校必须明确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由于生物工程是一个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学科,人才的需求情况会随着产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必须与生物产业实际相结合,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应该根据最新产业进展现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此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结合实际生产应用,改革专业教学模式

生物工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高校的实践体系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如果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疏漏,就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另外,生物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如果不能与实际应用结合学习,就容易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与生物工程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严重脱离。为了能够为生物工程产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优秀的专业人才,高校必须结合实际生物生产,优化教学实验项目,安装新型先进实验设备,结合当前应用技术改革专业教学模式。在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时,教师应当跟紧当前生物产业的热点应用技术,及时优化、更新实验项目,减少单一的、陈旧的且重复性、验证性较强的实验,多选择技术含量高且操作技术强的“新”实验,令学生能够将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不会与生物产业实际应用脱节。[2]除此之外,高校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物行业的实际生产服务,所以高校在进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时还应当重视实验的情景设定,尽量将真实生产情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与生产实践能够紧密相连,从而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目的。例如建立微生物资源与发酵实验室,将真实样品作为实验对象,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和流程,营造真实市场和生产情景,令学生能够从企业的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一毕业就快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三、加强高校企业联合,提升师资教学水平

生物工程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技能的应用性,所以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拥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生物产业要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改革专业教学体系,派遣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并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生物技术,或者聘请企业的一线专家为学生讲授实际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知识,努力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如此,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技能素质,还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有力推动了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另外,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还应当保持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随着时展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第6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1.1专业课程衔接性差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衔接性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课程孤立,不能体现课程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造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失去体系性。例如某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有工程制图课程,本意是想让学生掌握识读工程图纸的技能,以便后续工程类课程的学习。但由于这些高校工程学教学力量弱,导致工程类课程偏少甚至缺失,如此一来,工程制图这一门课程就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失去了作用及意义。二是课程之间内容存在重复现象。由于教学计划不够完善,课程教师之间缺乏沟通,教材存在重复内容,导致部分课程在讲授内容上存在重叠现象。实验教学中,部分工程类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往往用生物类实验替代工程类实验,使得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中生物类专业通用的实验项目比例过大。

1.2教学师资队伍薄弱

生物工程专业教师缺乏是一些新开生物工程专业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生物工程学科属于较新的学科,学科人才不像其他较成熟学科那么丰富,从事高等教育的更是奇缺。高校往往通过引进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专业的硕士、博士从事生物工程教学,或是利用本校一些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生物工程专业骨干课程的教学,导致整个教学体系远离生物工程专业“工科”一端,偏向于其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的“理科”一端,使生物工程专业与其他生物学专业产生趋同性,丧失了自身专业的特色,培养出的人才专业优势不明显。

1.3缺乏必要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

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是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支撑平台。实验教学被认为是当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实验教学主要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偏少,实验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该更多地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教学与生产应用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实践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到企业参观学习和以验证性实验替代实践性教学的层面上,缺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自然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4教学研究不系统

我国生物工程教学研究还是以相对独立的课程教学研究为主,缺少从生物工程专业整个教学体系出发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教学研究成果大多是描述性的结论,缺少实证性的调查分析数据支撑,这使得很多教学研究浮于问题的表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工程教学中的问题。

二、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完善教学计划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成员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成员间共同协商,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课程之间出现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实现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衔接性,体现课程的延续性。教学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专业建设早期办学条件不够完善的条件下,更要注意经验的积累。实际工作中,通过兄弟院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专业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互通有无,实现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2.2鼓励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革

课程教学是整个人才培养的核心,授课方式应该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答疑为辅,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ThomasR。Harris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这是生物工程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2.3鼓励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资源共享

加强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程教学上的应用,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呆板的文字生动起来。高校应该对自制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素材等教学行为进行嘉奖,从而提高广大教师探索的积极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技术优势,开发独有的优势资源,通过一定的机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共享,更好地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

2.4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7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一、生物工程专业就业现状

生物工程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综合了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考生的吸引力也很大。但是,由于国内高校扩招,不但综合性大学开设了生物院系,很多地方性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也都开设了生物院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多,与化工、机械等传统专业以及IT等热门行业相比较而言,我国生物技术行业的产业化不足,生物制药、生物保健等相关产业并不发达,不足以吸纳过多的毕业生,生物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一方面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硕士或博士学历,另一方面需求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只具备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即可,导致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专业对口率较低。因此从就业角度看,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前景黯淡。

二、小学期情况简介

小学期又称暑期学校(SummerSchool)。自美国哈佛大学1871年首次开办暑期学校起,小学期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我国高校现在正在流行的暑假小学期,就是向美国学习的产物[3]。所谓暑期小学期就是利用暑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成立“暑期班”,开设选修课,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报名参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各校所开设的小学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学期,是开放式的,课程内容、具体要求不一而足,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灵活性、机动性强。因此,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每年暑假,将小学期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就业技能训练,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小学期应该有多长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目前各高校也是长短不一,但普遍是将小学期安排在暑假。蚌埠学院就将小学期设置在每年暑假的第一周到第四周,为期近一个月。国内高校学生在选修小学期时,会获得一定的学分。蚌埠学院对于选修暑期小学期的学生,也会给予一定创新学分的认定。目前,结合就业现状并综合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发酵工程方向、生物技术方向以及生物制药方向,学校在不同阶段,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在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小学期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素养与技能,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项目制,指导老师提出项目,由学生负责实施完成,最后再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总结。这样,教师可有效利用小学期,有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可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效益[4]。从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除近20%的学生读研深造外,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主要进入企业,从事生产第一线或参与产品检测以及科研等工作。所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能体现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即要形成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专业实践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素养的实践体系,因此,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在设置小学期课程体系时,以就业为导向,在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实践等四方面进行课程设置。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生物工程专业小学期课程设置

(一)基本操作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专业素养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基本操作技能。在对用人单位进行满意度调查时,发现有企业认为部分学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基础实验训练不充分的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小学期课程设置时,有意识地通过基础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本实践结合学生的相关课程开展情况,利用大学一、二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内容主要主要包括“五大化学”实验以及物质的提取以及生化分离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专项操作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结合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引导进行各种专项专业实践(如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跨专业综合实践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具体生产实际、生产条件及工艺路线,为后续实践打下基础。本实践利用大学二、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部分安排在学校的专业实验室,部分安排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完成。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将重要的、对动手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课程融会贯通于实验,以加强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如酶工程实验研究的是微生物发酵产酶生产工艺,要求能熟练地对酶进行提取与分离,测定酶的活力。学生通过在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对比,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微生物发酵产酶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参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验室操作与生产实际的区别,培养从事发酵实践的技能技巧,有利于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

(三)综合能力技能实践

该项实践内容主要是指引导学生结合顶岗实习、科研训练等活动开展综合能力技能实践,通过该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本实践利用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已具备专业基本技能的条件下,被安排在企业完成。学生到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学校派出的指导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开展工作,进行锻炼。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同学,安排参加科研训练,让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或者鼓励他们申报校级或院级科研创新项目,通过科研工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学习科技论文写作,以此开拓学生的学术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四)创新创业技能实践

在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至关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该实践,引导学生不断地开展技术改造革与新,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本实践利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暑假小学期开展,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可引导开展创业实践,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引导他们在大三年级的暑期小学期开展创新实践,鼓励他们“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各级各类创新竞赛,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四、有效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主体明确的责任制

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暑期小学期实行项目制,指导老师全权负责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全程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强化动手能力,勇于面对困难,通过主动学习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二)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向来很难给出科学又明确直观的分数,因此**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暑期小学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占50分,总结性评价占50分。在小学期期间,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小学期结束后,指导老师在根据学校所制定的评价表对学生参加学习的结果进行打分,最后计算总分。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以前,蚌埠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虽建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但企业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合作流于形式。在将小学期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后,由于学生的小学期课题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指导教师的紧密参与,可给提供一些免费的技术指导与咨询,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小学期的教学质量。

五、结语

第8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工程;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优化

1实习的分级

本专业对社会实践实习环节进行分级,具体包括认识实习环节和生产实习环节,总共4学分。认识实习是培养工科型专业人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从基础课程学习转向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确立课程工程应用背景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1]。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期进行,均属于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认识实习,拟达成以下培养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工生产实际流程,建立对化工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逐步建立化工过程的系统概念;(2)初步了解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生产设备及操作特征和控制方法,初步学会看、画工艺流程图和设备图;(3)结合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4)在实习中向工人、技术人员学习,培养工程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劳动观念和纪律观念。生产实习是培养工科型专业人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在认识实习使学生获得化工生产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1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增强劳动观念,群众观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心,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13]。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三学期进行,生产实习相对于认识实习,内容加深,主要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巩固已学专业理论,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生物工程生产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进行的实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生物化工生产过程、管理措施、经营状况和环保安全等情况,巩固、加深和理解生物化工单元过程的原理,以及典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进一步增强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毕业论文、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的模式

认识实习采用“校外实习基地参观”的模式进行,而生产实习则采用“校内实习基地实操”和“校外实习基地参观”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在实习环节中,每次实习都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同时企业也专门配备了专业的实习指导人员。

3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实习教学环节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实习基地建设得好与不好,有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实习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生产实习的校内实习基地为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生物技术教学实训基地,该基地位于漳州校区生化大楼的一楼和三楼,现已投入经费约670万元,其中进口设备共约300万元。一楼主要建设了发酵、粗制和精制三个车间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如空气压缩净化室,远程监控室(学生值班室),配料室等。主要设备包括成套发酵设备,分离提取设备及产品包装设备。三楼建设了菌种室、化验中心、生物技术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等。该实训基地的建成,可以提供生物制药生产全过程的模拟演示,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和药学专业的生产实训提供良好的场所,从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该基地生产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褐黄孢链霉菌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经过菌种制备、培养基配制、发酵罐实消灭菌、接种、发酵控制及产物的萃取分离、干燥等流程,最终获得粉末状的纳他霉素。本专业还建设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与实习基地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建设的实习基地为国有大型石化与化工企业、民营大型生物化工及生物制药等企业,其生产工艺先进、管理规范、工艺流程成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践平台。为了保证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达到实习的目标,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做了如下的要求:(1)入厂培训并听取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进入生产车间之前也需要进行理论指导。实习开始时,由实习单位指派人员向学生介绍本单位情况及进行安全保密讲座。为了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在实习期间还可请实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做技术报告,介绍该单位产品的结构及特点、生产装备及加工工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等、生产中的技术革新成就、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及问题等。(2)参观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有关车间,由工厂的工程师带到现场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详细讲解各装置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以获得更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向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3)阅读实习教材:在实习中,学生应结合实习内容及要求,预习和复习实习教材以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实习不断深入地进行下去。(4)实习记录:在实习中,学生应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记入实习日记。实习记录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主要资料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实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每天必须认真填写实习记录。(5)实习报告:在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撰写并提交书面的实习报告,包含主要工段流程图的绘制等。

第9篇: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生物工程 产学研联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根据教育部的课程设置要求,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括生命科学、化学化工和工程科学三个方面 。依托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天津科技大学具有特色鲜明的学科和产学研合作优势。社会需要生物工程专业输送大量从事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目前虽然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完全,但由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互动不够,削弱了其执行力,造成部分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大批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教育部也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建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协作机制,探索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大批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无论对高校还是行业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滨海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需要,通过生物工程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专业建设与改革“亮点”和特色,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及深远的意义。

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调整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工程学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基础扎实,专业上可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生物制药工程专业领域一展身手的创新型人才。将原专业以微生物体系为主,拓宽至包括酶、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内的整个生物体系,并适当增加了上游技术(如基因工程等)和下游加工过程(如分离工程等)的内容。建立并完善了由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厂设计、生物工程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设计组成的工程学训练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学设计能力。

2、强化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一方面,在进行毕业论文前,增加生物工程课程设计,工艺设计和设计图的绘制等。另一方面,加强生物工程工艺实验以及实习基地建设,适当扩大单元操作试验规模,使学生获得工厂生产过程的基本训练。强化毕业环节训练,毕业设计与论文课题选择应考虑科学性、创造性,需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与专业知识,且必须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或设计。

3、深入学科前沿。在高年级设学科前沿讲座,介绍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了解生物工程学的理论前沿,有关生物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开设生物工业专题讲座课,讲授当前生物工业中各种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最新技术和发展前景。

4、积极发挥科学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解决学生实习困难的问题。其次,搭建良好的科研教学平台,使科研工作成为提升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中试实验以及产品放大生产过程,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工程意识,为就业后从事科研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再次,通过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计、动手能力。

5、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业后更适应工厂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6、针对年轻教师多数缺乏在相关企业工作、进修、锻炼的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情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研究所进修、培训,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总结

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生物工程专业特色,利用天津科技大学地处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区域优势,抢抓机遇,重在培养在生物工程专业方面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实施科研、学科和专业一体化建设。以产学研合作优势,立足科技发展最前沿,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结合学科发展,不断发展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优势,培育新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良性互动,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编号:B05-0817):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作者:张艺,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路福平,郭艳,王岳,王巨克,天津科技大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