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言文学的理解

第1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注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技能,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了解和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理念,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际意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师当中,绝大多数教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不能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培养方向,无法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观念,重视在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积极探索新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上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去研究自己喜爱的现当代文学作品,然后在课堂可以通过话剧表演,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小论文等方式,展示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知识内容。

2.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

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结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从大的角度思考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积极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整体效应。在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课程结构体系的重心,通过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实践探究,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结构体系,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深入领会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的要求中,高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创建活跃的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对汉语言文学课程专业技能知识教学,这和汉语言文学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冲突。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理念出现错误,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深入去领会汉语言文学在当今社会的教学理念,把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本质,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是由语言、文学等元素组成的一门课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工具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汉语言文学的知识能力[3]。

三、结语

第2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冲击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点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05:131.

[2]郭文平.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J].中国报业,2016,20:54-55.

第3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

汉语言文学都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们感受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方式。研究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不仅能够加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问题

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理论知识,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运用语言现象分析文章,也不一定会运用语言创作优秀作品。例如,部分教师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将精力放在了对其中修辞方法、汉字运用、文学原理等知识的讲解上,而文学作品的情感分析则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教师不仅要教授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文学情感进行培育。如果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这一问题将很难得到解决。

2.课程结构问题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课程不够完善,没有开设方法类课程和学科专业类课程。并且,很多高校在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时没有充分研究选修课的开

3.教学内容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例如,一些教师在未对学生实际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将国学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对象。虽说其文学价值较高,但对于文言文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而言,则仿佛是“听天书”一般,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其次,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时展联系不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出于分享的心理,喜欢将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解析。但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太大,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一,容易造成师生文学作品理解的差异化。如当今的大学生对个性化、多元化、新奇的文学作品更感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育观念滞后

部分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滞后,缺乏先进的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和学生观念,一味坚持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师生观念比较落后,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与学生的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思考习惯和问题习惯的培养。另外,还有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忽视多媒体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率不高。

2.心理惰性影响

虽然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新课改,对新课改的政策和要求也比较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并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应用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同时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成效持观望或怀疑态度,缺乏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心。另外,实施教学改革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新的教W方法和教学理念,并深入研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发展及汉语言文学教材。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汉语言文学教师认为实施教学改革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没有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

高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教学改革。为此,高校应积极宣传新课改,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的了解,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并且,高校应积极更新师生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每周举办文学作品推荐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喜好,向全班学生推荐好的文学作品,并说出推荐的理由。最后再由大家集体投票,选出得票最多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作为本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点对象,以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加强教师培训

首先,高校应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引导其学习最新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其次,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加强其对新课程改革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从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改革能力;最后,应积极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本校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整理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3.实施激励机制

首先,高校应积极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将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效果与教师的经济利益、晋升和评优评先挂钩,向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激发其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其次,应积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对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进行多种精神激励。例如,学校可以给予在教学改革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教坛新秀”“课改标兵”等荣誉称号,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提高其参与新课改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第4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汉语言是我国现用的母语,是我们现代生活的主要交流工具,在应用方面来说,在中国任何一种东西的应用都没有汉语言应用广泛,所以汉语言在我国的反战非常重要。

1.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在我国的汉语言我文化之中,其所包含的内涵是世界上各国的语言都无法比拟的,在现代的生活中,也从不缺乏对汉语深入研究了解的人,这些人无疑都在汉语言文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多年,他们内心的文化素养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都远远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所以研究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意境在多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步入了更高深的层次,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数不胜数,只要人们多了解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内涵素养非常的重要。

2.增强现代学生的文化水平。随着汉语言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发展,早已经是在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文化经典,在这其中有诸多的文学名著流传下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比如流传至今的四大名著等诸多的文学作品,不仅如此,流传下来的汉语言文学非常的多,这样一来这些汉语言文学就会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助力,因为汉语言文学之中包含了较多的文化知识以及传统,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文明古国的千年历史,无疑这些文学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在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提供巨大的帮助,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知识素养。

3.有效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之发展的历史之中,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这些文学已经摒弃其中所含有的糟粕,而文学的光华正在熠熠生辉。这些汉语谈文学在无论是在语言的应用还是在意境的发展进程之中都有着及其强大的力量,其中包含着对人文的基本礼仪和基本素养要求,更有古代圣贤令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如果将这些文学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一定能够在未来有效的遏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在逐渐加快,但是其中不乏风气的改变,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监督,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国的社会风气在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所以在现阶段对汉语言文学的宣传应用已经势在必行,引文汉语言文学中拥有着儒学等大量文学大家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这些可以对现代人浮躁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让本已经有些浑浊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清明澄澈。

4.有助于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多年来的建设发展之中,大多注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科技的建设,在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多数都是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建设而忽略了文化的建设,诚然文化是一个人、一根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支持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进程之中不竭的动力,是为之增添源源不断活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缺少了文化的支持也就缺失了发展下去的动力,所以在中国文化建设必不可少,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代表,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在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文化精髓中包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我国历史流传的结晶,对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些结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可以弥补我国多年来对文化建设忽略而导致的缺陷,从而帮助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给国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汉语言文学的语言应用

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之中占有主要位置,汉语言的学习目的就是进行语言应用,在现在的社会中语言的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报告文件之中,这些有声的和无声的都是语言应用的重要体现,下面简单介绍语言在汉语言中的主要应用。

1.用于人际交往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个庞杂的人际关系之中,人人际交往能力便是现在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能力。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交往也日渐增多,但是在现代社会之中我国因为应试化教育培养的人才只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缺乏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语言的培养和学习,才能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之中,人际交往能力不可或缺,只有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的社会之中站稳脚跟。

2.用于文学的理解。理解能力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语言对文学的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尤其可以提升现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对文学中的文字进行研究,理解文学内容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培养他们的文学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已经分析能力,曾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这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写作能力。写作是一种静态的语言应用,这种能力并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笔和纸中表现自己的情感,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之中极为重要,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少不了对写作能力的应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应用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应用也是极为广泛,语言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

三、汉语言文学应用与意境分析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角度来讲,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还不广泛,在这其中有诸多问题。1.现代人的学习意识不够。随着我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之中,很多情况下对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社会经济利益的突出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的提高但是现代社会浮躁的心也越来越多,人们都在着重提高生活的经济利益,没有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一旦自己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失去了自身的修养价值。这种情况一旦在大范围内产生也就阻碍了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的发展。2.对汉语言文学应用和意境分析了解的人少。汉语言文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传承,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对其进行研究和了解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多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半途而废,也有一些人遇到了挫折而选择放弃,到了现代,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更加没有人愿意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以及意境分析的研究极其乏味而枯燥,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研究需要非常平静的内心,然而现在人的内心已经被灯红酒绿的生活渲染的浮躁而奢华,现在能够静下心坐下来认真研究它的人已经很少,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广泛的发展与传播。

四、提高人们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能力的对策

1.培养学习意识,加强训练。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言应用和意境分析这方面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如果学习意识不够,在如何的学习与培养都不可能成功,在这方面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学校要加强相关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意识,在培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强训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加强他们对文学内容的意境分析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写作能力也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一种认知和培养,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提升意境分析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书本媒体相结合教学。在培养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意境分析能力时,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最能够使学生培养能力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传统的汉语言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进行创收,教师的讲课内容经常会被学生忽略,同时,学生对很多国代语言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解,书本知识所代表的传统的讲课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需求,所以要结合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模式结合书本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容,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两者的结合更容易让学生了解文学的时代背景,从而使意境分析的更加准确,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意境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史怡乐.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语言研究,2016

[2]庞华.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使用与意境分析[J].求知导刊,2014

[3]邱淦.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4

[4]任云霞.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

[5]潘家珍.解析汉语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文学教育:上,2015

[6]刘燊楠.试析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J].青年文学家,2014

第5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一、影响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学习成效的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接触比较多的语言种类就是本民族自己的语言,缺少练习汉语语言的人文环境。其次,汉语言本身的文字障碍因素。汉语文字符号相对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少数民族的学生要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加上汉语词汇丰富,声调变化与语法变化比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时候,只是理解一些笃定的含义,对于延伸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学习难度增加。再次,文学习俗的隔阂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信仰,也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这是隐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文学作品是社会习俗的反应,包含着多元化的文化因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其汉语言文学学习感觉到困难,一部分是来自于语言本身,还有一部分是对语言蕴含的文化因素理解不到位。最后,审美取向因素。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审美习惯也不相同。汉语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吸收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审美系统,这都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

二、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开展打基础。

教师在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应是积极的引导者、智慧的管理者和热情的鼓励者。要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效,首先就要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才能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做准备。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要关注自身的一言一行,用高尚的德行去感染学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工作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是表率作用,也是示范作用。在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性格特点中,有着明显的“向师性”,教师对待教学的行为能够影响学生的做事方式。汉语言文学教师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对待学生。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要对于那些不太听话的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文学知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少一点批评,多跟他们谈心。此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特点,找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少数民族学生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他们会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有的是智力方面的差异,有的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也有性格方面的差异。通过这些差异来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看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要求,深化对教学问题的理解,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纠正教学中的不恰当行为。总之,教师能够用一颗公平、公正的心对待学生,在课上营造民主、有爱的活动氛围,学生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会拥有乐观积极的情感态度,愿意主动接受汉语言文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教材与理解教材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现象还不是特别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汉语言文学教师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教材内容,引导他们学会阅读文章,不只是汉语言文学教材,还包括其他汉语课外书目。这样能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把握文学作品内涵的能力,还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还要重视实际教学过程,从教学过程中获取真实的感受,找出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找准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内容是什么。针对这些收集相应的资料,找出问题解决的方式。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要能够站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这些学生的民族信仰与情感体验,因为就算是同一个作品,不同的学生阅读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作品情感的交流,激发其汉语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快速的让学生理解到位,需要师生一起努力,为汉语言文学教材中的课文注入情感内容,进而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反思性教学,提高教?W成效。

反思性教学主要是汉语言文学教师针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明确教学优势,查找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重复问题的二次发生,让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提升。首先,可以记录成功的案例。当一节汉语言文学课上完之后,语文教师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结构等总结出来,尤其是学生反响比较好的课堂教学,可以作为成功的案例记录在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其次,记录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表现。教学不是单向活动,而是双向活动,教师需要记录的不只是自身在教学中的方法和表现,还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民族文化观念的差异,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许不在教师的备课范围之内。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比教师预想的多,这些都给汉语言教学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反思的时候要把学生的创新点和闪光点记录下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成效。

第6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 汉语言文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84-01

汉语言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发展,在新时期也具有相应的变化,其能够显示历史发展背景,展示中华民族历史的风采。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只有顺应国际化发展形势,才能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化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受到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国与国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市场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国外的文学作品也逐渐的进入到我国文学市场中,必将会冲击我国汉语言文学市场。因此,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正确的看待国外文学作品对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冲击,积极的面对挑战,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文言文理解难度较大

汉语言文学领域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在白话文出现前,文言文一直是我国语言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少,因此在现代化发展中逐渐的被人遗忘。可以说,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但是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人们接触较少,正面临逐渐被遗忘的威胁,如果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势必会造成我国文化断层现象,给我国文化史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2.2 汉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汉语言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时期也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心态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更加重视知识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地位等。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需要对面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各科学习,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成绩,对汉语言的学习甚少,还有很多学生觉得汉语言学习相对枯燥,不愿意花费更多的实践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

2.3 国外语言对我国汉语言文化造成的冲击

英语是我国素质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由于英语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语言,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无所厚非。为了培养更多的国家化人才,高校基本上都设立了英语专业,也提出了英语应该从小学习的理论,幼儿园也将英语作为重要的学科。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并非无意义,但是也确实给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策略

基于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现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具体对策体现在:

3.1 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只有不断的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为国内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升综合国力也是保证我国文化在国家上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文化传播速度极快的国家,这不仅仅与美国文化本身存在令人向往的特征有关,同时还与美国综合国力有直接的关系。在世界强国的大光环下,很多人都会抱着了解的心态去思考,去研究美国的文化与历史,可见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作用。

3.2 加强对汉语言的推广,加强文化保护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很多小语种国家往往更加注重自身语言的推广,都积极采用各种推广手段,扩大国家语言在世界中的影响力。我国地大物博,同时汉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形式,也需要借鉴对语言的推广,在世界各地设施孔子学院等。与此同时,在国内也需要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保护,建立有效的教育改革制度,加强对语文教育的重视,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汉语。

3.3 通过教育手段强化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文言文、诗词歌赋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很多对汉语言文化认识不到位的人,觉得汉语言生涩难懂,即使弄懂了也没有现实的意义,这种想法是极端的,更是错误的。为了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教育领域入手,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汲取,保证汉语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逐渐转变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看法,充分借鉴西方文学教育经验,加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传承,从教育入手,让国人更加了解中国古典文化,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健康发展。

在人文素养的教学中,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在各大高校中,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应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本专业课程体系将以文学类课程为主,语言类、写作类、实践类课程具体落实本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汉语言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针对现阶段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创新,重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推广,借鉴西方国家语言推广的经验,从教育、社会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为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棣棣.浅析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J].青年文学家,2014,15(2):114-115.

[2] 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5(2):99-100.

第7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一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1.古代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读过四书五经,更别说那些浅显易懂的古书,就算有很少部分人去精心研读,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真正的内涵,精读好古书中的每一句话并渗透其中。

2.现代汉语言文学

很多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偏离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轨道,再加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势,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汉语言文学就是会写字、会读书、会理解即可,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在汉语言文学上。

3.外国语言的冲击

学生学习其他外语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间,考学和进修都需要加试外语能力,凡是求职、面试大部分公司都会看英语四六级成绩,学生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外语上,往往忽略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学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一直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二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图像、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第8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审美教育;现状;策略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化、艺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在高校中开设汉语言文化专业,教授学生汉语言文化专业相关知识、思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将审美教育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力。使学生在注重自身“美”的修养的同时,为社会“美”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下面主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阐述。

一、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我国高校汉语言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时间较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建设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都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就审美教育在当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情况:首先,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专业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一些教师由于对自身教学实际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差,错误地认为自身才是教学主体,采取“一堂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向学生灌输汉语文学知识,导致学生被动学习,长此以往,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况不具备审美教育的实施条件,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无从谈起。其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部分师生为追求高成绩而开展学习活动,从最初参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动机上就存在问题。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审美教育,学生还是会因为学习基础知识而放弃审美教育。这种情况导致机械性背诵知识现象出现,学生为了记忆而背诵,对于其中的含义知之甚少。审美教育很难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影响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价值认知和理解。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1.丰富内容,培养兴趣

汉语言文学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老师要充分准备,各方面相结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切身感受文字中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认知和理解方面达到高度统一。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云帆、沧海,描绘出李白的美好愿景,他相信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但有一天终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对这首诗进行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下充分准备李白当时所处时代背景、身世概况以及李白自身的性格特点等资料,结合这首诗的内涵,以小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通过有感情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诗文故事的叙述过程其实就是审美情境的创设过程,把抽象的沧海、云帆等通过具体事物展现出来,能够促进学生理解,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李白的人格美、诗中的景色美。

2.创新方法,锻炼思维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开展审美教育中,要达到事半功半的效果,首先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充分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自身优缺点进行教育创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选取、实施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存在功利性等情况,我们可以将网络汉语言文学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微课程、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汉语言文学写作比赛、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文学审美内涵。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应结合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唐代兴.突破实践困境重构师资培养目标视野——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教学改革的当代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

第9篇: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宝藏,是我国悠久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学习汉语言文学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优秀历史文化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不再适用,探索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者的重任。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在当代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还在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基本是以教材为中心,很少有扩展。许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机械的讲解,对课文逐字逐句分析,再画出考试重点。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老师教授的知识,没有学习主动性,也缺乏学习动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习惯了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课堂上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记录,考试前背诵老师画出的重点内容,而很少有学生是真的爱上了汉语言文学,对学习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学生长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对学习出现抵触情绪。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标,对培养有文学素养的人才没什么帮助。

2.课程结构不合理

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者很少在课程结构上有所研究,很多都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没有考虑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只有合理的课程结构才能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人才。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会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很大影响,难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对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起到消极作用。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师还应该对课程结构进行仔细研究,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课程结构,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意见

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以前社会需要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人才,而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高素质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少。而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想跟随时代的步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接受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老师要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还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老师把文言文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选一两个学生代表,给些时间准备,之后在课堂上讲解,对于学生讲解不充分的地方老师再补足。

2.丰富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论讲解上,是无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如果汉语言文学教师想要培养出知识储备丰富、文学素养高的优秀学子,就一定要注重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传承,蕴含了几代人的智慧,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包含古代文人所有的作品种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应该进行补充,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作品时代背景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就是汉语言文学教师丰富教学内容的良好选择。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制作一些生动的图片,播放图片的同时老师在旁边配音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调动学生的课堂活跃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习的内容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下一代未来的发展。所以,为了切实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汉语言文学教育者一定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新教学方法的途径,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未来发展提供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郭延兵.现代汉语课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