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对孩子的教育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孩子的教育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孩子的教育计划

第1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

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者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是主要面向学龄前幼儿为由国家教育部所提供给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它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社会发展对孩子的要求,在幼儿园在进行教育中循序渐进的制定出相关的目标任务,再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组织和目的性的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智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和交流实现良好的合作能力、通过老师的教育和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此可见,通过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培养每个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符合时展的要求。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中,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而得到共同成长的过程。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即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达到指引和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子莫若父”,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本身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由此了解孩子们的思维逻辑并分析他们的行为语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分工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所长,通常教师们首先通过参考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所以每个幼儿对环境的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而由家长作为主要教育引航者的家庭教育,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且孩子与父母之间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孩子在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始终在一个熟悉和稳定的环境进行中,所以比起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幼儿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无法和家庭教育相比较的地方。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父母实施家庭教育工作

通过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非常容易就能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般制定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教育方案,而家庭教育则相反,由于父母不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培养孩子,所以父母不能通过很好的掌握教育方法去实施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相当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根本没有计划性可言,它的教育内容是封闭和片面的,这就导致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家长们面对一些个性异常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幼儿的全面进步,也是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局限性。所以,尽管幼儿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和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但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导航者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两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园的发展

尽管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幼儿在家长那里受到的教育对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具有反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是根据我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但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实施的教育计划。而父母在制定幼儿成长计划时是随意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色,有时甚至与幼儿园制定的教育计划相违背,这样下去,由于两者的教育愿望相互矛盾发展,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发展,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政策和目标,与其密切结合。否则,家庭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幼儿的教育水平,抑制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两者相互配合的方式

(一)学校举办父母与孩子能相互沟通的活动

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第一,亲子活动为父母与教师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或相互配合完成一项任务的活动,是促进父母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的桥梁,是使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幼儿教育问题本身的最直接的方式;第二,父母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与互动;第三,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这样促进家长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改进家庭教育的培养计划,从而使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保持密切的结合与一致性;第四,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可以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在教育上交换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教育水平的更具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

(二)父母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应在私下多交流,彼此信任对方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共同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参与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理解、幼儿教师执行教育计划的实际能力以及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保证幼师实施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并顺利实施往往占据着的决定性的地位。对此,家园共育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两者必须做到相互支持,时刻保持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体系,再通过互相交流后充分了解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较上次有无进步、接下去应该如何做等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园合作计划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作用与效果。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策略要想取得最大的成效,两者在发挥各自作用时需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能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幼儿园方面若想要使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优缺点,通过与孩子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作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计划时必须要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为导向和导航者。只有这样,两者才能保证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苏俊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现状及发展思路[ J] .中国成

人教育, 2003, (05).

第2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幼儿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组成教育的三大部分,这三者缺一不可,同时相互作用。幼儿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奠基作用,所以,只有不断完善家庭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克服不利影响,方能确保幼儿家庭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国家与民族复兴作出重要贡献。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陈旧观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老的观念认为孩子小,还用不着进行教育,等到长大后就自然会懂;或是赞同“棍棒下面出孝子”等观点,运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以上观点是错误的,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是严重的。因错失教育的最佳阶段,在以后想要得到发展就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不利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父母和其他的家庭成员的品德、思想以及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带来影响。同时,家庭成员结构差异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四、二、一”结构(即四位老人、两位父母、一个孩子)中,老人们通常对孩子十分溺爱,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他们通常也会“越俎代庖”,而且过多、过度褒奖孩子的优点,而对他们的缺点却很少甚至根本不指出或是做出批评。孩子的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对某些事情只能迁就,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会让孩子产生出娇气的性格,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而且人际关系较差等等。

(三)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儿童期因为是孩子心理和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对精神营养与物质营养的需求都较大。不同家庭的环境是不一样的,一些家庭只顾着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物质环境而忽视了精神环境的提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一些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得不到完整的爱而感到非常沮丧。长期抱有这种沮丧的心情容易扭曲孩子的性格。总的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

(四)家庭成员不良品性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孩子接受感性知识的最佳阶段,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孩子缺乏分辨能力,会无差别模仿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假设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大吵大闹,恶言相向,拳脚相加,这样的环境会使得孩子形成许多不良个性。某些家庭中一些家长因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常表现出抑郁或是烦躁的表情,性格怪异,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因意见不相同,或是明明知道不对还固执己见,这样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五)不重视早期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 不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一些家长有计划、有目地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依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不断调节教育方式;而有的家长则是不顾孩子学习能力,无计划、盲目地开展教育活动。不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家长也不在少数,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单一,通常人云亦云,忽视孩子良好品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二、幼儿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将幼儿家庭教育纳入政府日常管理的范围 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家长们在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时能有章可循。个别高校,也可以开设家庭教育的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教育人员。同时在各地创设专门机构负责提供幼儿家庭教育的咨询、指导工作。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可运用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幼儿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应定期检查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与监督。而那些农村地区与偏远山区的幼儿家庭更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制定合理的幼儿教育计划并得到有效实行。

(二)联合NOG(非政府组织),全面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工作 政府协调,利用NOG的资源全面推动幼儿家庭教育工作。例如制定教育计划,利用工会、妇联、社区志愿者等组织、协会开展具体的教育工作,同时教育部门或是高等院校相关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

(三)为幼儿建立和谐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想要建立和谐社会,就要先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和谐的家庭必然拥有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家长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这样便为孩子做出了表率,同时也克服了“四、二、一”家庭结构带来的不足,不会过分溺爱孩子。

(四)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合理的教育手段不但可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还能够让其更好地接受教育。个体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所接受的教育。只需具有健康的器官与头脑,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下,谁都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人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不断跟外部环境进行信息、能量、物质交换的一个过程。同理,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不断筛选、接纳的一个过程,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而那种埋怨“先天”忽视“后天”或是揠苗助长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姜超.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2):46-48.

[2]罗玉兰.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华(下),2012(3):71.

第3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愿望树”教育综合保障计划有以下两大显著特点:

一是突出了对投保人的保障。

计划中推出了贴心的“每年生活保障金”。父母为孩子购买中意“愿望树”教育综合保障计划后,如果不幸罹患重大疾病、身故或全残,孩子每年都可以得到一笔津贴补偿,直到年满22周岁。同时,保费免缴纳,而保单继续有效。这样,即使父母无法抚养儿女,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无着落。

二是提供少儿健康保障。

以往的许多保险产品,保障范围相对单一,健康险只提供健康保障,教育险只提供教育保障,而中意“愿望树”教育综合保障计划则是把健康和教育保障涵盖在一份保单中。在保障期内,孩子如果不幸罹患重大疾病,即可按合同约定获得保险金。

投保案例:

艾女士为自己半岁的宝宝购买了一份中意“愿望树”教育综合保障计划,其中包括中意“愿望树”高中、大学以及深造教育金,还附加疾病豁免保费利益和相应的子女生活保障利益。设计方案:

从孩子15岁开始领取每年5000元的高中教育金,共持续3年;在孩子18周岁时开始领取10000元的大学教育金,每年在基本保险金额的基础上以10%的增幅递增,领到21岁;22周岁领取5000元的大学毕业金以及10万元的留学深造金。除此之外,还有该教育保障计划的现金红利,可分享中意人寿的经营成果。如果家长不幸患上重大疾病,家庭的经济支柱倾塌,“愿望树”可为孩子提供每年10000元的生活津贴直到年满22周岁,同时豁免全部保险计划的保费,保单的利益持续有效,不会妨碍孩子教育计划的完成。

第4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 幼儿园 生成性教学 存在问题 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生成性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观念认识上,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把握片面肤浅

1、对生成性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

访谈中涉及一具体情景:班上有个小朋友带来几条蚕,引起了小朋友的关注。几天来他们经常围着观察蚕宝宝,并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蚕宝宝身上好多脚”“蚕宝宝吃什么?”“它有牙齿吗?”等等。这时作为教师您怎么做?是按照您的教育计划开展课程还是把它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当遇到这类问题时,很多教师坦言道,“如果让我单纯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给以肯定地回答。”但是在现实情境中,幼儿园教学都是按照教学计划来的,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因此经常会采用否定、忽视、转移注意力或许空愿的策略。可见很多幼儿教师还未意识到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产生的,而不只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成为“计划”的奴隶。

(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1、在教学实践中,对生成性教学的价值判断把握不透,错失生成时机

访谈中问到:“您有没有生成性教学的经验,您觉得符合哪些标准就可以作为生成性教学的资源?”很多教师感觉难以回答或干脆说根本不知道生成的时机对不对。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这方面确实有所不足。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是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素质的深层诉求,因此教师面对幼儿随时迸发的想法,产生的疑问,激起的兴趣等应能及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2、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教育机智,生成回应策略有待提高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预先选择的教学内容,环境材料的设置等会不符合孩子的兴趣,而孩子的兴趣又不能及时为老师所注意,因此会出现老师忽略生成因素中隐藏的教育价值,从而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回应,没有做到根据生成的情景进行策略选择。

3、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反思要求教师是研究者,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从访谈中发现教师把反思当作任务去理解,只是简单地写进教案,变为形式。因此在教学中会出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总是重复同样的问题,毫无改进,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一)加强幼儿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

1.强化生成性教学的意识

(1)针对教师生成课程意识淡薄的问题,通过对生成课程概念内涵的分析,从理念上帮助教师理解生成课程的涵义,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组织课程,这样做的意义价值在哪里,特别是生成课程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强化教师生成课程的意识。

(2)教师理解了生成课程的理念和价值后,在制定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引进生成性教学的思想。比如在考虑教学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付。

(3)在实际教学中,当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工作;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教学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应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

2.转变生成性教学的观念

“生成”作为一种课程的基本观念,与传统中的预设性教学并不矛盾。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园教养目标为导向,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进行预设。另一方面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是在幼儿园特殊的教育对象和环境下,幼儿园的预设必须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广泛的生成性教学的资源,利用教学机智建立动态健康的生成课程观。

(二)提高幼儿教师生成性教学的能力

1.提高教师生成性教学价值判断的能力

幼儿园教学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因此价值判断作为教学中关键的环节,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价值判断能力,做幼儿生活的有心人。

2.提高生成回应策略的能力

当孩子生成问题时,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热情,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教育目标与教育策略。

(1)对幼儿进行鼓励引导的策略

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需要所主动提出来的问题,是幼儿个体对自己活动的知觉,教师对此应加以积极的鼓励和引导。比如在开展“香香的蔬菜”这一活动时,幼儿对玉米的皮、须、玉米粒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玉米外形特征的同时,他们尝试着把玉米身上的米粒剥下来。由于生玉米比较硬,嘟嘟在多次尝试后仍找不到剥玉米粒的缺口,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教师,教师暗示他:“看看别的小朋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当涛涛提出大拇指有点痛时,教师提醒她:“有很多手指可以帮忙”;当杰杰小朋友无法坚持把一个玉米剥完想离开位置时,教师加入他的活动中:“老师也来试试……真的不好剥,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当他看到老师还“不懂”方法时,来劲了:“应该这样剥……”孩子们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教师。

(2)设置悬念的策略

当判断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教师应采用强化、鼓励的策略,必要时还可灵活调整原有计划,开发孩子的思维,求得意外收获;亦可设置悬念,以引发他们对此问题更大的关注,鼓励幼儿探索问题。过程中可创设幼儿探索、实验的条件与机会,引导幼儿自主收集资料,在实践体验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

3.提高教师生成性教学的反思能力

教育反思就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由此可见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学不断进步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反思这一步,需要教师结合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反省教育行为。教师最好坚持写教育反思笔记,内容可以是记录教学情境,对值得深思的问题进行摘录,同时也可以捕捉教育灵感等等。

参考文献

第5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融合教育,强调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尽量使特殊儿童在最接近正常化的环境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开始,是特殊儿童社会融合的基础。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以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入园率。

河北省石家庄市于2015年被确立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提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实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4月印发了《石家庄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幼特融合、普职融通、双擎驱动、协调发展、先行实验、全面推广”的原则,实施学前教育“幼特融合”和中等职业教育“普职融通”两大工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现状,主要从师生接纳度、无障碍环境与设施和学校支持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当前石家庄市在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一、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政策支持方面

2015年4月印发的《石家庄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石家庄地区确定了16所幼儿园作为融合协作试点幼儿园,以及20个幼特融合试点班,以此为试点,面向社会招收学校特殊儿童入学。

(二)幼儿园支持方面

幼儿园要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提供的支持应坚持无障碍、个别化的原则,从人员上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支持;从内容上需要制定适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教材教法;提供无障碍的环境设施与辅助器材;根据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需求,提供康复治疗或相关资讯;提供亲职教育或家长培训等。

通过对石家庄市融合协作试点幼儿园及幼特融合试点班的的了解与走访发现,其中大多还并没有能真正地接收特殊儿童入园学习。具体分为三类,一类幼儿园表示可以接收特殊儿童,但还没有特殊儿童入园。第二类幼儿园表示,有个别的特殊儿童在园学习,但这些学生障碍程度较轻,最初入园时也并非以特殊儿童的身份入园,所有的教学与生活服务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别。第三类幼儿园是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允许特殊儿童入园开展集体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谈不上针对性的课程、教材、配套服务、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支持,即使从最基础的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条件来看,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学场所与户外活动场所设施缺失。教学场所和户外活动场所的建筑无障碍现状参考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幼儿园均无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如入口没有设置坡道或是无障碍的通道、走廊的地面不具有防滑的特性、户外没有铺设盲道等,教学场所与户外场所无障碍环境基本为零。其次,无障碍的教学设施与资源缺失。如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只有个别增加心理辅导的课程;在师资上面,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在特殊和进入学校后无法提供教学支持等。

(三)普通幼儿家长与社会支持

要在幼儿园实现融合教育,除了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幼儿园各项条件保障,还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普通幼儿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否则,融合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对石家庄市普通幼儿园的家长进行《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记态度的调查问卷》的调查进行分析 。

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主要调查对特殊儿童的总体态度,例如他们对特殊儿童的类型与特征是否了解;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作用的看法,例如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以及特殊儿童的作用的看法;对学前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的作用的看法等。问卷在面向石家庄市普通幼儿园的家长中展开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为77%。问卷结果显示:

在关于是否了解特殊儿童及类型的问题中,72%的家长基本了解什么是特殊儿童,89%的家长愿意接受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一起玩耍。在关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问题上,19%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特殊儿童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班级或者幼儿园,35%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但接受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为轻度,46%的家长保持中立态度。在接受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类型相关问题中,对于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这三种类型的特殊儿童接纳程度最低。89%的家长认为有特殊儿童在班级里生活,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65%的家长认为有特殊儿童的班级里的教学活动会影响普通儿童的教育质量。

普通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还是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与质疑的。虽然大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进行接受与玩耍,但却对特殊儿童完全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支持态度并不积极,这也是各类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最大的心理顾虑与外界阻力。在能够接受特殊儿童入园的家长中,对于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选择有较明显的倾向性的,对于智力障碍、自闭症和学习障碍的学生接纳程度最低,而对于肢体残疾、语言障碍、听视障碍的学生接纳水平较高,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与交往能力会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发展。

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

(一)政府支持体系

教育需要依靠教师、家长和学校多方合作,还需要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支持。

1.加强政策和法律保障。支持系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依靠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支持系统和保障支持行为, 一方面对幼儿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提供法律执行过程中的保证,另一方面明确幼儿园、家长、教师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既要各行其责,又要相互配合,保证特殊儿童应享有的权益。

2.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幼儿园提出接纳特殊儿童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专门的师资,普通幼儿教师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园引进特殊教育专业师资,更重要的是要让普通教师能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3.保证融合教育的资源和经费投入。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因此应该给予融合幼儿园更充分的资源和经费投入,保证幼儿园在无障碍环境设施及师资培训、个别化教学与康复等方面有物质保证。

4.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在融合教育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特殊儿童评估、入学等方面有一套权威的评量体系,以此作为判断融合教育开展实效、幼儿园制定教育计划的标准,从而能够及时反馈融合教育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只有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充分调动起融合协作幼儿园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为他们具体的融合教育提供指导。

(二)幼儿园支持体系

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这些学生在融合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学习能力差、情绪行为问题、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需求提供合适的支持服务和相应的措施,使他们在学校中用更好的适应性。幼儿园应提高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整合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教育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的调整与教师的素质。在编制、调整与选择课程时,课程应该具有弹性,体现学生能力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与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普通教育中的部分内容最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便特殊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课程的选择中要考虑课程的统整性。在学生计划上面,教要掌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给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学校要提供学生相关的服务,让学生有适当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方法上面可以用互助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

2.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引进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进行适当康复训练,还应建立与之相配的支持、评量体系,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同时针对原有的普通幼儿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辅导资源,开展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同时定期对承担融合教育的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3.幼儿园要加强对普通幼儿家长开展融合教育的知识普及与宣传,要让普通儿童的家长更多的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了解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家长的接纳程度。

(三)特殊儿童家长支持系统

引导家长如实向幼儿园说明孩子的真实情况,调整好心态,正视孩子的特殊之处,遇到困难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特别是要与所在班级教师充分地沟通与合作,家长参与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融合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家长应与教师建立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互相合作。家长要尽力配合教师要求,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家长也要不断学习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方法,把教育及康复训练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四)社会支持体系

整个社会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与引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帮扶特殊儿童的成长。要让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认识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开展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真正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关键与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郭军,牟映雪. 融合环境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 (10).

[2]陈瑾,曾凡林.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问题[J]. 基础教育. 2011 (04) .

[3] 连福鑫,贺荟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11 (04) .

[4] 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9 (07) .

[5] 李永,陈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的困境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36).

基金项目:

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Q161069)。

第6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我班现有幼儿30名,其中男孩、女孩各有15名,这些孩子中有8名幼儿曾在其他幼儿园入托过,其余孩子平时都有长辈照顾,没上过托儿所。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长辈的宠溺,脾气比较骄纵,生活自理方面缺少锻炼。

开学后,从对幼儿日常工作的观察中,对幼儿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现在,在生活方面幼儿基本上都能愿意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一份饭菜,经老师的提醒,能主动的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米粒,但对与饭后要做哪些事情还不甚了解,做事的次序性差。在需要入厕时会请求成人帮忙。午睡习惯较好,能独立入睡的幼儿占大多数,还能自己脱鞋,上床入睡,小部分孩子还会整理自己的服装、自己叠毛巾毯。总的说,我班孩子的大肌肉发展较好。在学习能力方面,小部分孩子还不能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来。大部分孩子对音乐、舞蹈活动感兴趣,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在晨间桌面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的专注性较强,在老师的提醒下,愿意捡起掉落的玩具,但有敲打玩具和抢玩具的现象,玩具爱放在地上玩,有时还会放在嘴巴里。

二、学期工作要点:

本学期我班三位保教人员依照《规程》精神和园部学期计划,结合本班幼儿存在不足之处,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工作:

1、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有计划地结合幼儿具体地掌握情况和季节特点,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合理的分解到本学期各月、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专门的生活指导中、并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巩固练习。

(2)教师在向幼儿示范、讲解时,力求语言浅显、有趣,示范动作、步骤清楚,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注重日常工作中的检查、督促,发现幼儿不正确的地方及时个别指导。

(4)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幼儿练习的机会,如给幼儿提供可练习的扣钮扣的玩具、“给小动物喂食”的玩具等。

(5)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明白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成长有所不利,争取让家长在家多给孩子机会锻炼。

2、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良好品质:

(1)组织专题性的谈话,从拟人化的玩具宝宝口气向幼儿讲述玩具宝宝被扔在地上用力的敲打、投掷会发生怎样的后果。引起幼儿对玩具宝宝的同情,从而懂得玩具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要爱惜它。

(2)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幼儿,如看见玩具掉在了地上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它捡起,发现玩具放乱了即使整理好。

(3)进行桌面或区域活动前提出要求, 中间多提醒,结束做评价的时候不断强化幼儿爱护玩具的行为,并逐渐养成习惯。

3、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能力: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交谈、商量,通过专门的礼仪交往与品行辅导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玩具要和大家一起玩,不能独占,也不能硬闯,玩时可等一等、让一让,会有礼貌用语与人商量,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协商语言。

(2)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

(3)对幼儿在交往中的好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孩子向好样子学习。

(4)对班内攻击性强,喜欢动手的幼儿要加强个别指导,在活动中多关注他们的言行,发现有矛盾激化的倾向时要引导他们友好的解决争执。

(5)鼓励孩子每天带一样玩具来园放在柜子中,点心后,饭后可以玩一玩,还可以与同伴交换玩,这中间可以培养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更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4、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绘画练习是一个直观性很强的活动,孩子在绘画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情或是意愿传达给别人,从而享受表现的快乐。

(1)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设一个美的环境,鼓励孩子去欣赏自然景物,周围环境或美术作品,培养孩子对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敏感以及初步的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

(2)注重教育新视角,尝试新的绘画表现能力,在绘画练习中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

(3)突出活动多元化、在活动中关注师生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让幼儿多动脑、动手、动口。

(4)遵循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逐步教给孩子简单的绘画技能。

(5)重视幼儿的个性化表现,允许与众不同,善于抓住机会让幼儿拓宽思路。

三、家长工作: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熟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促进改革孩子全面发展以及更好的组织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所以我班保教人员在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我班的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家长园地和家园信息栏的功用,详细公开展示我班的教育计划,活动安排以及部分内容,需要您配合的事情,让家长了解我班活动的进程和要求,以便更好的配合我们开展活动。

(2)对部分是家中长辈来接孩子的情况,我们不仅会口头传达,还会根据情况留便条或主动与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以免出现传话不清或口误情况。

(3)家长会中,请家长留下各自想要的家园联系方法,以便我们有计划的进行家访、通电与家长保持沟通。

(4)在“家园信息栏”中,经常刊登一些能体现我们工作最新理念的文章或做法,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思想和理念,以便更好的与家长沟通,共同协商教育孩子的方法与途径。

第7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那么,家长的这两种态度,对特殊孩子的教育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呢?答案显而易见。举我校的例子来说,3年2班的王培杰和林锦辉两名自闭症学生,年龄相仿,刚进校时各方面能力相差不多,但因为双方家长的关注程度大大不同,2年以来,王培杰同学在生活自理、劳动卫生、写字各方面的进步明显比林锦辉同学多很多。

特殊儿童的特殊性,要求特殊儿童的家长比普通小孩的家长对孩子要花更多的心血,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因为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低水平的,他们的进步是缓慢的,是需要外界和自己的一丝不苟的努力的。这外界,不仅包括学校和老师的力量,还有家长的力量。

拿我从教的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适应课程来说,语文课要培养孩子对文字的认读、书写和语言各方面能力,生活课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劳动、动手操作等生活适应中的各种能力。无论是对生字的认读,还是让学生学习一个单一的穿鞋的过程,对这些特殊的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和目标,如果仅靠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孩子会很快地遗忘。而且课堂上由于老师资源和精力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某些学生,或者无法做到多遍的巩固。例如学习穿鞋子,老师在示范后一个一个教,一节课下来,平均每个学生最多1-2遍。但如果有家长陪读的学生就不一样了,在老师关注其他学生的时候,家长可以指导自己的孩子多练习穿鞋的步骤、动作,来巩固学习的内容,这比他们待在位置上发呆要好得多,因为他们大部分注意力是极容易走散甚至是没有注意力的,特别是自闭症的学生。

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特殊教育的很多课程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从课堂延伸到了生活和家庭中。家长如果关注孩子的学习,就能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实物和事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学习《厕所》这一课,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男厕所、女厕所的各种标志,老师也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辨了学校里的男女厕所。但这是否就代表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呢?他们可以在离开学校以后,在外面的超市、饭店等公共场所辨认这些男女厕所,从而正确地运用吗?这时候家长就可以很容易地发挥作用,在放学回家或者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这些公共场所,指导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漫长的寒暑假生活中,更是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和巩固所学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大好时机。

又如《毛巾 肥皂》一课,在课堂的学习结束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里面指认毛巾、肥皂,并运用它们洗脸、洗手,巩固对二者作用的认识。

可以说,家长是改变特殊教育教学中学生“学用脱节”现象的良药。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都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积极的配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更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取得长远的进步。

在特殊教育学校,许多孩子需要教师对他们制定专门的个别教育计划,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参与了。在个别教育实施的每个阶段,孩子的进步程度、能力表现,家长需要与教师经常保持沟通,介绍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让教师在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和做总结评价。

家长的心态积极与否,对教师的影响也很大。如果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松自己的教育职责,使得教师也会忽视与家长的沟通。这就会失去许多重要的信息。

第8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关键词】聋校音乐“学困生”个别化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64-02

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聋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与众不同。听障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正常儿童有着一定的区别,其目的是为了借助口风琴这一特殊的吹奏乐器,让他们的气息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聋校的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一样,课堂也存在“学困生”。音乐“学困生”是指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部分特殊学生中的特殊生,更是一个都不能少。如何让这部分音乐“学困生”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在聋校的音乐课堂中对“学困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是帮助这些除了听障缺陷之外还存在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个别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基石,它既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对聋校音乐“学困生”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本文浅谈对这一计划实施尝试采取的较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后面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一 从教师本身出发,加强对个别化教育与音乐教学相关理论的认识

1.加强对“学困生”理论知识的认识

所谓“学困生”,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对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补救或矫治的学生。音乐“学困生”指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口风琴的实际吹奏中,对于正确的呼吸方法的运用和内心节奏掌握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

2.加强对个别化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

所谓“个别化教育”,是指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育,使儿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最佳的途径之一。对音乐“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重塑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加强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培养

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够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只有加强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有机地将各种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因此对聋校音乐学困生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从学生情况入手,筛选符合进行个别化教育条件的音乐“学困生”

根据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可以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2)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3)理解能力存在偏差;(4)无法完成课堂所布置的任务。有一个学生,上课时目光总是无法与老师形成交集,他的目光总是四处游移或者喜欢把自己的小玩具藏在课桌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他来吹奏某个音符时,他的气息总是无法控制,没有气息作为基础,音乐课的学习对他来说存在的很大难度,而气息的掌握和控制能力的培养才是聋校音乐课真正的教学目的。这样的孩子就是音乐“学困生”,这部分孩子由于听力的丧失,听觉受损的原因、程度、时间和身体状况不同以及治疗、早期干预、家庭教育等外部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智力、听力、语言发展、各种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停留在原来固有的大班化的教学模式上,而应该选择其他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学习。

三 从筛选结果分析,制订适合音乐“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的计划

针对音乐“学困生”如何开展个别化教育,需要根据具体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计划。从备课入手,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由浅入深地制定区别于大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等。如在《让我们的小手来歌唱》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部分的学生认识DO、RE、MI,“学困生”认识DO、RE。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掌握DO、RE、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唱名音名以及在口风琴琴键上的位置,“学困生”能够掌握DO、RE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在教学重难点的安排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DO、RE、MI的相关知识并在口风琴上灵活运用,“学困生”能够掌握DO、RE在口风琴琴键上的位置。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可在教学内容教授完后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给这部分“学困生”多加练习。从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让他们摆脱“学困生”的行列。

四 从制订计划开始,选取针对音乐“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的方法

有了计划,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是成功的关键。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1.保持平等的关系

教师和蔼可亲、充满热情的态度能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他们的世界。教师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特别要更多地走到“学困生”的身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当这些孩子与你有了眼神的交流,感受到你的真诚与热情之后,离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走近了一大步。

2.激励学习的热情

善于挖掘“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多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哪怕完成的结果不尽理想,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多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融入集体的学习中。

3.循序渐进的方法

学习要循序渐进,对“学困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在对无法吹响口风琴的“学困生”的问题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1)让他感受气流从哪里来,将他的手放在老师的腹部让他感觉当老师吸气的时候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2)将他的手放在老师的嘴边,对着他的手背呼气,让他感受到气流对手背的冲击;接着让他对着老师的手背吹气,感觉到他的气流之后给他一张小纸条试着吹动它。(3)让他对着口风琴的吹管呼气。有了之前一系列的练习作为基础,他终于吹响了口风琴,感受到了琴身因为他的气流的通过而带来的振动,最终他露出了兴奋的笑容。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动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努力终会走向成功!

4.丰富多彩的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能吸引学生。“学困生”在某些方面能力的欠缺并不代表他们其他能力也欠缺。如在学习乐曲《小蜜蜂》之前让孩子们根据乐曲的题目把想到的东西画下来,大部分的孩子只是画了一只小蜜蜂,被我认定为“学困生”的孩子画了一只挑着两个小水桶的蜜蜂,在小蜜蜂的旁边还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总是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更能够挖掘到音乐“学困生”的潜能。

五 从实施过程总结,归纳有效于音乐“学困生”的个别化教育的反思

对于聋校音乐“学困生”个别化教育的尝试还处于初期的摸索阶段,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问题,只有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发现孩子的个性、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发展他们的潜能,寻找更加有效地个别化教育的方法帮助音乐“学困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一定可以寻找出一条适合聋校音乐“学困生”个别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他们最终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孩子的教育计划范文

20XX年9月,30名幼儿入住附属幼儿园小一班,30个家庭被冠以小一班的名义凝聚在一起,就像哨子一样吹响我们对孩子的安全警钟,幼儿园小班班级安全工作计划。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和新希望,让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一直刻在心上的职责。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根据入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具紧密和全面,在传授孩子科学知识、培养行为习惯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会保护别人、保护自己,安全教育被列入我班开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工程。

为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学习简单的安全自救方法,避免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开展,我班制定了一份安全教育计划。

1、生活安全全面考虑小班幼儿特点,尊重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安全的意识渗透下,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差异性地发展需要。班级教师齐心协力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动插座、电板,以防触电;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防夹伤;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以防撞伤、碰伤。

2、进餐、午睡安小班幼儿习惯把很多东西塞到鼻孔、耳朵、嘴巴、肚脐等有洞的地方,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仔细留意,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不吃不洁净、变味发霉的食物;进餐时注意带刺带骨食物安全,以及乘热菜热汤时的安全事项。午睡时不玩衣物(如:扣子、珠子、发夹、拉链等),不蒙头睡觉,不拿玩具、物件睡觉,进餐、午睡时来回巡视。

3、活动安小班上学期对幼儿园环境不尽熟悉,幼儿在适应环境的探索过程中容易新奇。平时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浅显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常规培养中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危险物品参与活动(如:剪刀、玩具等尖锐物件),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如: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不攀爬等),不擅自离开集体,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挤不撞,不(打、推、咬、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