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兽医的介绍与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

第1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关键词:兽医内科学;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140-03

《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1]。是一门解决内科疾病的应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动物内科病有难度。《兽医内科学》的教学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较少,最终考核成绩主要依据期末书面考试成绩,在学生中出现了“理论巨人,实践矮子”的现象,所以,加强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2,3]。研究性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按照本校研究性教学要求,本教研室在《兽医内科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开展了基于问题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兽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

动物医学这一专业是技术型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是很好的一种途径。研究性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4,5]。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动物内科病已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兽医内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具体介绍的是这些内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该课程介绍的内容是兽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是从事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直以来,《兽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只有拓宽教学思路,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内科疾病诊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性教学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精心选择,首先,要选择能体现各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病例;其次,选择的病例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简单,没有争议,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也不能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选择临床发生率高的病例。对于选择的典型病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如动物胃肠炎病例,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因错综复杂,可作为典型病例进行研究性教学。首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如“胃肠炎的病因”、“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炎表现的特征临床症状”、“胃肠炎的鉴别诊断”、“胃肠炎的治疗措施”,再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

2.信息收集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由组长向组员分配具体任务,学生结合提出的问题,利用网络资源、书籍和报刊等一些信息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到动物医院搜集统计病例(如3个月之内来动物医院就诊的表现胃肠炎症状的病例)等途径搜集相关学习资料、图片和视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交流、讨论形成提纲和讲稿,经老师审阅后制作精美幻灯片。

3.成果汇报:各小组制作精美幻灯片,每组推荐1名同学作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课堂汇报及答疑来展示研究成果。围绕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汇报人阐述要介绍的某动物内科病的具体内容,可全面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也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如只选择某内科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详细介绍。在介绍的过程中结合临床搜集到的具体病例来加深对该内科病的理解和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汇报和讨论, 难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或解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兽医内科学知识与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基础知识的纵向联系,及与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相关科目的横向联系。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又加深了其对新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最后,教师总结该内科病的重点难点,对某些存在偏差的知识点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认识问题。

4.总结评价: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并根据汇报内容和表现,给出该组的成绩。各成员的成绩由组长和教师根据该组成绩并结合个人表现进行评分。研究性教学的成绩计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三、兽医内科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实施效果

1.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兽医内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问题引导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若干问题,让学生通过理论查找和实践,独立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对于“如何鉴别诊断动物胃肠炎”这一问题,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首先了解临床表现为胃肠炎症状的疾病有哪些,这些疾病还有哪些其他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有什么变化,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动物胃肠炎的常见病因、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断手段等方面知识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式教学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临床病例讨论是以病例为基础,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可使学生从理论提升到实践的高度。教学中发现有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即有些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很优秀,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实践证明,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中,临床病例讨论法在临床课教学过程中将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6]。扬州大学动物医院为兽医专业学生接触和了解临床病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在动物医院可以真实地接触到动物内科疾病,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内科疾病的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治疗,对相关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全面了解疾病的始终,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病例讨论中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的内科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讨论过程中做出的一些结论, 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再查阅资料、再分析、再讨论,或者让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引入病例讨论,能极大地拉近理论教学和实际情境的距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2.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它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畜禽的养殖技能、动物的防病与治病的能力、经营能力、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这些技能是无法直接讲授的,必须从切身的体验中去获得。在基于问题引导和临床病例讨论的研究性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真实、富有挑战性等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为了寻找答案,学生必须主动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其上进心及求知欲,产生寻求答案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分析、讨论、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训练,逐渐培养临床创新能力;或通过教师的科研工作把学生带入研究领域,使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直接深入教与学的每个环节,能促成学生养成查阅文献、参与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的好风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改变了学生纯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解决问题走出课堂。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兽医内科学》的兴趣,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家畜内科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6):44-48.

[3]刘纯.“研究型教学”之我见[J].商业文化,2010,(12):172-174.

[4]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6):62-65.

[5]谢秉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2):21-23.

[6]窦学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66-67.

Exploration on Research Teaching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

YUAN Yan1,2, LIU Xue-zhong1,2, GU Jian-hong1,2, BIAN Jian-chun1,2, XIONG Gui-lin1,2, LIU Zong-ping1,2

(1.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2. Jiangsu Co-innovation Center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mportant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Zoonoses,Yangzhou,Jiangsu 225009,China)

第2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8 月26 日,由兽医导刊杂志社和中国执业兽医网联合主办、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协办的2014 兽医发展高层论坛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兽医系统和兽药企业的代表共240 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这也是自2005 年以来,兽医导刊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届兽医发展高层论坛。十年来,每年论坛都会就当前兽医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邀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及专家进行解读。今年论坛的主题设为“防疫模式转型与畜禽屠宰监管”,正是契合了当前我国畜牧业转型时期兽医职能发生的变化与工作模式的创新。

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农业部,畜牧兽医系统亟需建立新机制。2013 年12 月,农业、商务两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正式交接,生猪屠宰监管成为了畜牧兽医系统责无旁贷的职能之一。本届论坛邀请了农业部兽医局黄伟忠副局长就权利移交以来农业部针对屠宰监管出台的政策以及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制定印发一系列监管计划与方案,并且积极与其他合作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屠宰企业、行业协会沟通,建立了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屠宰统计监测数据等新机制;截至7 月5 日,全国省级有16 个省如期完成屠宰监管职责交接,11 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在进行中,其余4 个省尚未开展;市级职责划转率约23% ;县级职责划转率13%。黄伟忠副局长还就生猪屠宰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总结:挑战包括屠宰场点“多、乱、小、散”并存、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难以有效落实、行业规划执行不力、相关扶持和引导政策缺乏;机遇是产业链条进一步整合,发展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兽医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最后,他就生猪屠宰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提出“不能‘就屠宰看屠宰’,需要‘跳出屠宰来管理屠宰’”的监管思路。

推广动物福利,建立动物疫病防控新思路。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动物福利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很多的误解与抵触,导致动物福利的推广进展缓慢。本届论坛邀请到长期从事农场动物福利研究的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时建忠副主任就在养殖动物中推广动物福利的意义进行了重新解读。时建忠副主任提出:动物福利是在规模化养殖模式下商品生产,尽可能为农场动物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满足其生理和精神需求,以提高其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减少兽药、疫苗的实用,养出健康无药残的动物,最终实现人类的畜产品安全。时建忠副主任就他对当前养殖动物中所能做到的动物福利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进行了介绍。他认为,作为兽医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推广适当的动物福利,这是实现动物疫病防控目标的最佳途径。

重新明确目标,调整机制,适应畜牧业转型。近些年来,我国兽医行政系统与畜牧业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兽医行政无法跟上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在本届论坛上,陕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长龙主任结合当地实际,同时也代表了我国的普遍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张长龙主任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新时期兽医工作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着五大挑战:滞后的疫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复杂的疫病流行现状不相适应;落后的疫病防控理念与养殖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疫病防控能力与严峻的疫病流行形势不相适应;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滞后的畜牧业转型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他认为新时期动物疫病防控任务艰巨,针对诸多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新情况和下一步防控工作的新挑战,需要加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明确防控思路。

依靠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也开始被引入。陕西省宝鸡市畜牧兽医局就结合当地情况,开发出了一套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本届论坛上宝鸡市畜牧兽医局胥学智副局长就这套软件的应用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介绍:宝鸡市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由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和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构成。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平台共设置了疫苗管理、耳标管理、统计管理、免疫效果评估管理等9个功能系统。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共设置了动物检疫、公路检查、证章管理、电子出证、等10 个功能系统。胥学智副局长表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保证了免疫密度,提高了免疫质量;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管水平;规范了动物防疫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及时掌握畜牧业发展动态。

第3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药理;教学改革;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47-02

一、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重要性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兽医全科类考试科目有基础、临床、预防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400题,总分值400分。考试内容包括动物生理、动物药理、临床兽医等16门课程。考试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题量大、考点细、通过率低等特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动物药理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知识点分布广,主要考察考生对药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在2010―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中,动物药理考试知识点覆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且知识点较偏,占基础科目总分值的15%左右。动物药理是链接基础兽医和临床兽医的桥梁,在高职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并解决临床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往一些考生因动物药理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技能欠缺,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据统计2013年执业兽医全国平均通过率在12%左右,可见通过率很低。

二、动物药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动物药理是高职动物医学、动物防疫与检疫等专业的基础课,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当前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存在教学大纲陈旧,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实践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当前考试制度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在课程考核上存在过度单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考察,这与当前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重实践的要求相差较远。动物药理课程知识点烦琐,较难记忆,在以往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实践教学中也是以模仿为主,课程缺乏创新力,不能真正理解并在临床实践中去运用。在课程考核上往往只注重基本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这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点考核考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旨相悖,也是导致学生毕业后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导向的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为依据,合理调整动物药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规范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不但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每年5月考试大纲,并组织报名考试工作。因此,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对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做相应的调整,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满足高职动物药理实践课教学的需求,确保动物药理的教学内容能全部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使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接轨,实现良性循环。近年来,本人在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中,每年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及时进行修改。围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动物药理课程中的13个章节,选出10个章节作为课堂重点讲授内容,其余的章节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在课程讲授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不同分为“熟练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明确,学习针对性强。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融入高职动物药理教学大纲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动物药理的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适应能力。

2.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动物药理考核改革。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核重点为方向,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点,出题思路、类型、难易程度建立动物药理试题库。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真题作为典型例子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并针对例子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达到学习效果,并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特点。通过建立试题库,并在课堂中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通过真题讲评和随堂模拟测试,使同学们提前了解和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升了学生考试的信心。科学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动物药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课内外平时的练习,学期中侧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成绩比例占60%。在期中、期末考核中模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模式,注重实践的考核以客观题为主,保留一定比例的主观题,适当增加病例分析题型,考核成绩占40%。课程考核改革,使学生适应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动物药理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理论联系实践要求很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特点,对高职动物药理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增加实验课教学的课时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教学实训基地中。如在讲授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时,把课堂搬到动物医院药房中进行讲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摆放的各类药物,查阅不同药物的说明书,使同学们对药物的保管与贮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讲授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时,把同学们直接带到校外养殖基地中,结合临床生产消毒要求,完成常用消毒药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等。借助动物医院、实训基地等教学平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特别是当有临床病例时,诊断和治疗过程作为教学材料直接演示给学生看,既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药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的教学效果。根据授课内容创新设计几个动物疾病的模型,通过临床现象,让学生按照疾病诊断治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治疗,并开出病例处理结果、处方和注意事项,再由教师对病例进行诊治和点评。以问题为导向对整个病例的诊治,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加强学生的分析诊断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动物药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贴近生产实践教学,避免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法,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开发网络媒体教学资源,打造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动物药理知识点比较琐碎,记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影像,对临床病例进行直观教学,可使动物药理教学跳出了文字表达的局限,从而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形象生动、动态地展示药物作用的机理,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过程简单化。同时课程组利用网络媒体,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课程的教材、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试题库、考试系统等制成网络资源库,建立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的课程体系,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义务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研发,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攻关等合作。经校企合作锻炼,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案例、图片素材等,回来后,将实践中的案例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拓宽了教师眼界,又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企业部门经理、岗位负责人等定期到校给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专题报告,向同学们介绍课程发展的最新前沿,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通过专题报告讲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思维,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落实。

四、思考与展望

动物药理课程的改革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相接轨,是提高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也是检验高职农牧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之一。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纳入高职农牧院校教学改革范畴,参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案,加强实践课教学,使高职动物药理课程教学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靠拢,是全面提升农牧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教学评价的标准、临床综合应用能力的建设,对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封海波,李前勇,王庆华,张德志.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家禽,2013,(15):54-55.

第4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关键词:中兽医学;实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7-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素质化”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兽医临床教学,包括中兽医学出现了因学时被压缩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兽医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畜、禽病证防治问题的能力,能应用中兽医理论和病证防治技术,开展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和科研活动,发挥中兽医学的实践医学特点,是临床兽医学及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加强实践、促进教学,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临床上却不会用,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68-69.

第5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8-02

近年来的研究生复试面试(动物医学专业)给面试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了解个别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通常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的,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有不少农业院校的兽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融合点,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基本要求调整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和比重,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今后必须要走的路。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和不断优化,现将各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指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特点是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每个实践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短,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1],而且课程间的有效联系较少,学生只能接受单一、分散的临床课程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贯通和灵活应用。

目前这种状况在很多高校仍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直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需要相应机构或单位的再次培训。以我国推行的执业兽医制度来说,我国原计划于2014年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2012年,我国约有五万人已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并获得兽医师执业资格证,但由于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时间推迟到2017年,但2017年能否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仍没有充足把握。[2]其原因是获得资格证的人数不够,而且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虽然通过笔试获得了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缺少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虽有执业兽医师资格但仍不能“执业”,于是出现了“租证”等违规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获得了该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到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开展工作。这同时反映了执业兽医资格证属于行业准入资格证,而不是“技术专业资格证”。可见,专业实践对兽医师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多数毕业生反馈大部分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后就忘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需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减少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或将其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一些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合理编排实践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就业方向和生产一线的新需求,设置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专业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从研究生面试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往往对自己曾经参与的教学实验或在动物医院见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较为清楚。鲜活的实例有助于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患病动物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少急性病如犬产后缺钙引起的抽搐、高热等症状在用药后迅速消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认知体验。此外,现场教学还容易建立职业认同感。在诊疗现场,学生除了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外,还能感受到动物主人对治疗手段和疗效的肯定,以及诊疗前后的情绪变化,这些知识或技术之外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观察或者参与诊疗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要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应在某类疾病治疗或抢救成功后的间隙或抽出专门时间,将现场观察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体系串联起来解说,从而使学生对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动物医院每天下午安排值班教师在固定时间为见习学生进行病例总结,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当天自己参与的病例为素材与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回顾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

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医患间的沟通艺术。在现场诊疗过程中,除了望诊、切诊或触诊、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宠物及其主人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对疾病病因、性质、甚至预后等的判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对宠物主人平时饲养管理、护理等方面的适当建议也是在恰当的沟通中完成的。这种沟通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疗效,还会影响到宠物主人对诊疗的满意程度,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定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基层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基层生产实习的多元化、复杂性,并不是校内单一、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单纯课堂教育所能比拟的。因此,要将经常性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交流融入实践教学,并形成工作常态。

坚持“走出去”了解现状。例如我院为加强2014级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先后安排他们参观了三家知名实验动物企业,经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实验动物发展的前景和医学意义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对光明奶牛场和天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参观学习也让学生们对兽医专业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学生们的惊叹足以说明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比课堂说教要强得多,而这种与生产一线企业或相关基层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有侧重主题且分批次的贯穿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水平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加强教师与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还应考虑国外相同专业和行业的实践。近年来扬大兽医学院开始每年选派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同、学习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经常“请进来”进行现身说法。学院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兽医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等来学院开展主题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现状、发展动向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等信息。这种主题讲座更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实施并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或者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应积极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科研素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并独立实施试验、得出结论并结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科研“自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避免“只挂名不做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或校内授课,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及完成质量均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实践不仅是兽医学专业,也理应成为大部分农科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肉、蛋、奶食品安全,提高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构建并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司淑梅.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第6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自2011年起,我们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循序渐进的改革,主要改革的措施如下。

1.1合理调整了教学大纲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大纲,该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和复习的依据,更多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实践性,注重知识的运用。因此,我们把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根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学生适应执业兽医考试。比如原来的教学大纲将几乎所有教材中的疾病种类都包含进去,要求掌握,但是考试大纲要求考生主要掌握水生动物一、二、三类疫病的诊断、处置、防控与治疗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只保留了一、二、三类疫病,其余的不列入讲授范围。

1.2编写了新颖实用的教案,制作了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目前国内编写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材有多本,各有特色,但是内容都不是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适当修改,编写了新的教案。新教案对授课内容进行3个等级的划分,即“全面掌握”、“重点掌握”和“一般性掌握”,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为了制作出新颖实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课件,我们从多方面收集资料:我们将现有的水产动物疾病学相关文献、书籍、图谱收集起来,将其中典型的图片扫描编辑,作为教学案例的插图;从电视新闻、网络、专业期刊、会议资料等搜集教学素材;在生产一线的诊断现场摄录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以上途径,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将临床病例、病原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特征以及防治过程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使学生可以通过视听感觉获得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良好效果。

1.3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我们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注重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较为直观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直观的讲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带给学生丰富的图像和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速度过快、笔记困难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将一些重点难点采用板书教学,放慢节奏,重点讲解,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2)注重创建师生互动平台。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弊病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尽量让学生以主动学习为主。除在讲授中经常以问答方式与学生沟通外,我们还引入了学生上课教师听课的模式,挑选出10余种较为重要的疾病,每3~4个学生一组,将资料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己补充资料,组织资料,制作课件,练习讲解,最后派出一个代表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授。教师听课后给予点评,并补充讲解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响应;(3)聘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我们每年邀请3~4名本专业的专家学者、企业成功人士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和生产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认真听取专题讲座,开展课堂讨论,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发了学生思维。

1.4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教学改革水产动物疾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改善了实验条件,更新了实验设备,丰富了病原标本。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的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实验室,配备了齐全的、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制备了疾病标本,为实验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2)调整了实验大纲,增加了实验课时和内容。原来的教学大纲实验课为16学时,现在我们将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设置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共开设10个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3个,技训性实验3个,综合实验4个,总学时32学时,外加2.5周的课程实习。通过本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得到病体解剖、病原生物分离鉴定、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技能;(3)实验教学采用了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2~3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实验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器材设备;实验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去实施,记录实验结果,验证预设实验目标;实验小组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提炼,撰写出条理清楚、简要而全面的实验报告;(4)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进行。实习期间带队教师对实践中发现的病例及时给予现场指导,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5完善了考核评价体系我们把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在理论考核上,按照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更新理论考试内容。由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期末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考核时要相应地对试题库进行适应性调整,增加选择题所占比例,适量保留主观题,以利于学生能在执业兽医考试中适应考试形式。临床实践考核必须在临床现场和实验基地完成,考试内容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并且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占临床实践考核的70%,期末考核占30%。

2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第7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中图分类号:DF4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20-02

动物解剖是研究认识正常动物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积极推进动物解剖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认真总结了经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介绍了在动物解剖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及体会。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做好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有效衔接,进而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这门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一些经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尤其近年来社会上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如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发生,使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信任危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意识、认真负责的工作、学习态度,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于从业者来讲是不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也同样重要,所以在教学中随内容穿插一些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思考,针对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提问时采用请学生走到教室前面,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结合教具、挂图、标本等来讲解重要器官的结构、名称,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让一些怕脏、怕味的学生去触摸活体动物的骨性、肌性标志,以培养锻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增强职业责任感,教导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态度。

2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照本宣科等于浪费时间,如何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及效率,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

2.1 以学生为中心,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只能成为教科书的奴隶。因此,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针对动物解剖学中名词、概念较多,学生难以掌握的特点,按解剖学名词的命名原则进行总结,可减轻学生负担。如学习关节的内容时,先简单介绍关节命名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基础进行开拓性学习,做到举一反三。在每个系统或章节学习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考核,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介绍完一个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之后,要求学生在挂图、标本或图片上找到相应的器官并说出结构名称,使学生通过不断重复和强化记忆掌握重要内容,以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课堂进度和节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用桶给犊牛喂奶易发生腹泻?为什么大量注射生理盐水、5%葡萄糖等等渗溶液会导致尿多?这样巧设悬念,唤起学生求知欲。有时临近下课时,故意设置一些问题、悬念留作下次课程的开场白,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讲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用设问的方式布置下一次课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3 改进教学方法,注意重点难点教学方式分两种

一种是传授知识;一种是传授方法。常言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教学改革的方向已由过去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针对动物解剖学名词多、概念多、术语多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有时将概念或术语分解开,运用说文解字的思路来理解相关内容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如鼻旁窦就是鼻腔旁边的窦,即鼻腔旁边骨的内外骨板之间的腔隙,主要有额窦和上颌窦。再如,在介绍神经系统中关于突触的概念时,突是指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触是接触,到底是怎么接触的呢?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后一神经元的树突或产生反应的效应器的接触。好多概念和术语都可以这样去记忆和理解。

(2)针对动物解剖中各器官的位置、形态构造比较复杂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尽量结合挂图、标本、尸体、活体等素材,并与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紧密联系,多观察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切忌死记硬背,有时可结合大家熟悉的成语来帮助理解,如肝胆相照、唇亡齿寒等,以便学懂、学活。

(3)各器官的组织构造比较抽象,细胞组织部分始终是学习的难点。介绍器官的细微结构时,因肉眼看不到,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显微镜,抓住所要观察器官部位的典型构造,先从低倍镜再到高倍镜,从笼统到细微进行认真观察,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动物解剖是由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组成,其理论是从对动物的解剖实践中获得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对实物标本进行触摸和辨认,配合挂图、图谱、模型等,加深对实体形态结构的掌握。

首先使学生认识解剖课作为形态基础课程,其特点是要注重实物的认识、学习和掌握。有些实验的实物标本是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的,会挥发出强烈的刺激味,观察时部分同学会远远地躲开,有的女同学因胆小害怕而不敢用手摸。对于这一现象,教师自己要有意识地不戴手套来触摸讲解示教,同时从思想上加以引导,重申标本的示教学习是为了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准确理解,引导学生动手触摸、仔细观察,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自2003年畜牧兽医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来,学院开展了以老带新、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每周二下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教学理论学习和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经常利用周六、周日、寒假、暑假等休息时间,深入到养殖场、兽医院等实践场所进行锻炼,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8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内蒙古华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天制药)成立于2007 年10 月, 位于赤峰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开发区试验区。2012 年11 月9 日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公司注重科研工作,拥有五项专利技术,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稳定性好。经过5 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兽药企业之一,6 900m2 的研发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公司成立自己的研发基地,形成以新兽药研发为主的研究开发中心。研发中心拥有18 个实验室,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有成果的学子共同创业,争取形成18 个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孵化器,把科研成果在这里达产,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兽医导刊》:翁总您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华天制药的发展历程。

翁伟平:内蒙古华天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 年10 月,注册资金5 000 万元,占地133亩;2008 年2 月通过粉剂、散剂、预混剂车间的GMP 验收;2012 年通过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2013 年4 月通过兽药GMP 复检和生产许可;同年,内蒙古兽药研究开发中心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研发中心;2013 年4 月9 日获“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3 年12 月荣获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 年12 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验收。

《兽医导刊》:华天制药建立这么多年,您认为华天制药在兽药市场最大的成功点在哪里?有别于其他兽药企业的特点是什么?

翁伟平:华天制药发展至今,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严格执行GMP 兽药生产标准,对产品的生产从原料到成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稳定,广大养殖场(户)买的放心,用的放心。另外,近些年来,公司注重中兽药产品的开发,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了深入的兽药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合作,为企业的发展蓄积了新的动力。

《兽医导刊》:华天制药主要依托丰富的中药资源,坚持发挥中国传统中兽医理论,但是针对现在的中兽药市场,有人说现在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因为处方药监管严格,但是也有人说现在是最坏的时期,因为兽药市场一下子涌现很多中兽药产品,导致养殖场很难辨别真伪,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华天制药又是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的?

翁伟平:当前,整个兽药市场的确有比较多的问题,中兽药产品的应用更是如此,一个好的中兽药产品必须达到以下几点:

(1)优质的中药原材料。中药原料的优劣是中兽药产品的前提。

(2)中药原料合理的炮制。针对不同中药组方中药原料需要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3)中药组方的合理性。通过传统的中兽医理论指导中兽药的合理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选择合理的组方,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不同中药剂型合理的选择。中兽药常用剂型有散剂、丸剂、颗粒剂、口服液等,不同的药物剂型对于药效的发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兽医导刊》:您认为中兽药和西药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翁伟平:中兽药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中兽药是以草本为主,附以矿物药和动物药,每种药物从形态、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上都有其独特性。在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畜禽的病症不同随症加减而灵活运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兽药的应用是以动物为整体,根据不同病症,辨证论治,且中兽药的毒副作用小。

西药在动物上的应用大多数是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见效快,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毒副作用比较大。

第9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关键词 动物防疫;问题;对策;安徽宿松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26-02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规模效益的日益显现,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快速的转变,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生产方式转变的需要。但由于受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养殖者对动物防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加上我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现阶段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影响动物防疫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笔者根据长期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和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理解,探索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从而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 宿松县动物防疫基本做法

宿松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82万人,国土面积2 391 km2,耕地4.3万hm2,山场4.9万hm2,可养水面5.6万hm2,境内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丰富的地形地貌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1年生猪出栏35万头,家禽出栏600万只,肉蛋总产6万t。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强化措施,科学防控,已连续8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1.1 改革管理体制,构建基层防疫网络

由于历史的原因,宿松县兽医“三权”经历过四下四上,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均受到较大冲击。为改变原有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状况,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从抓基础工作入手,对基层动物防疫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不断完善[1]。一是建立健全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成立了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畜牧兽医局、行政执法功能的动物卫生监督所、具有技术支撑功能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定员定岗。二是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与管理。收回“三权”归县管理,定性2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层事业单位,均由原财政差额补助转为全额供给,原乡镇兽医聘干由乡镇兽医站留用,实行合同制管理,原大集体兽医人员全部进入新成立的乡镇兽医院。三是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对166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资格认定和持证上岗,并加强管理与考核。四是解决基层兽医历史遗留问题。县财政一次性支出400多万元,将退休老兽医、兽医聘干、大集体兽医共计195 人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五是强化制度建设。县畜牧兽医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奖惩分明。

1.2 多措并举,提高防疫工作质量

为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要将防疫任务明确,细化职责,分工到人,使基层动物防疫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具体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双轨管理,建立防疫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政府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分别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为乡镇工作年终考核内容[2]。二是完善防疫办法,突出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4种病的强制免疫,同时做好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其他常见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加大日常补栏补防工作力度,做好耳标的佩戴和防疫档案的建立。三是健全动物防疫政企、技企联系制度,对规模养殖大户由政府和业务部门各指派1名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指导和督促其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对小型规模养殖场,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由村干和防疫员对其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四是制定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的防治应急预案,在人员、物资等方面做好疫情发生的应急准备。

1.3 建立投入机制,推动防疫工作开展

近几年,各级政府对动物防疫高度重视,宿松县财政每年投入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均超过200万元,主要包括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村级防疫员配套经费、聘干上岗补助和后续保费等,此外各乡镇安排了常规疫苗、药械和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经费,合计20万元之多,这些经费有力地保障了动物防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1.4 落实动物疫病“预防为主”的方针

动物疫病特别是动物传染病和人类的传染病一样,在防疫方面有共同的规律,即要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健康群体3个方面的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才能取得较好成效。为此,一是加强对规模养殖户、村级防疫员的法律、法规和防疫技术培训的力度[3];二是加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监督指导力度;三是引导养殖户朝种养结合、猪鱼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四是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管理,抓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等常规性的防疫措施。

2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宿松县的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强制免疫按照上级要求实现了应免尽免的目标,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容忽视。

2.1 基层动物防疫机构队伍不稳定

一是由于受人员编制约束,县、乡2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即将进入青黄不接阶段;二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低,目前国家、省和县级配套经费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3 600元,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导致人员流动比较大,影响动物防疫机构队伍的建设。

2.2 投入经费少

县级财政在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出现疫情时病死畜禽死亡处置等方面没有安排经费预算;在乡镇,除突击性的紧急防疫任务外,一般都未将防疫工作经费纳入预算,致使防疫人员工资和基本的设备设施无经费来源。

2.3 配套政策法律不完善,无法保证定期免疫程序落实

我国实施强制免疫制度,但在实际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常难以落实,尤其是对规模养殖户防疫的监管缺乏强制手段和措施。目前的强制免疫措施,每头猪要注射3种疫苗,还要打挂耳标并用识读器输入防疫信息,发免疫证并做好防疫档案的登记,劳动强度大,涉及范围广,效率低[4-5]。另外,动物防疫中常出现免疫反应甚至死亡,但对这种意外风险缺乏补偿政策规定,使畜主、兽医矛盾加大,导致基层防疫人员出现畏难情绪,从而难以全面落实动物免疫程序,达到适时定期免疫的目的。

2.4 变态反应的问题

强制免疫的4种疫病免疫注射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变态反应现象出现。有数据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接种后出现变态反应的死亡率0.4%左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0.14%左右,口蹄疫0.22%左右,猪瘟0.05%左右。而这方面,国家对养殖户的补助并没有标准。此外,针对变态反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施用的药物等,更缺乏经费支持,而且会影响到部门形象和免疫进度。

2.5 短饲养周期动物和产蛋禽类禽流感的免疫问题

目前,禽流感免疫使用的几乎全是灭活苗,必须通过注射途径免疫,工作量大,应急反应多,免疫效率低,对于短饲养周期家禽和产蛋禽,由于免抗体产生时间和停药期之间的矛盾,养殖户往往抱有侥幸心理,不按时免疫或不免疫,造成免疫空档。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1)适应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继续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使用与管理,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核定区域内执行法定动物防疫公益事业的人员定额,在现有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中选择技术过硬、政治素质较高的人员依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进一步加大对动物防疫的扶持力度,在疫情和免疫抗体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出现疫情时病死畜禽死亡处置等方面在预算中安排经费,同时根据防疫工作的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经费调整,促使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畜牧业比重大、防疫工作重的地方,国家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动物防疫工作与养殖业同步发展。

(3)深入贯彻《动物防疫法》,完善配套法规,逐步将强制免疫、计划免疫的实施办法进行细化,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监督管理有法可依。

(4)充分发挥现有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的作用。农业部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平台已建立多年,但网络平台的容量需扩大,网速需提高,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终端设备识读器的使用效率,这样防疫员就没有必要在打防疫针时还要去做防疫登记的工作,从而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还要出台防检结合的管理办法,使这个体系真正发挥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的可追溯作用。

(5)建立动物防疫风险基金,化解动物防疫风险。为提高防疫人员、畜主对防疫工作的积极性,由国家出台动物防疫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化解动物防疫风险的机制与运行办法,明确补偿范围、标准、资金来源、储备、使用申请、审批办法等。对免疫反应死亡的问题,可以由供苗厂家出资建立补偿基金,不仅可以快速解决注苗反应死亡时与畜主的矛盾纠纷,而且还可以促进厂家不断改进技术工艺,提高疫苗质量。厂家出资多少可以根据各地购苗数量和常规的反应死亡率来确定。

(6)加大对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研制的投入力度,并尽快投入生产,以解决短饲养周期动物和产蛋禽类禽流感的免疫问题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效果不佳的问题。

(7)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与动物防疫工作有较大差距,导致动物防疫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阻碍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6]。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建设,提升基层防疫设施水平,以满足新形势下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志,文平.浅析刚察县动物检疫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8(23):6-7.

[2] 赵丽花.浅析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1(6):24.

[3] 韩凤娥.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52-353.

[4] 周寒,马维明,任渊章,等.陕西省绥德县动物防疫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52-15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