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

第1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脉搏;血氧饱和度;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 R72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86-02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临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在活产儿中占6%~8%[1],为我国城市0~5岁婴幼儿的死亡的首要原因[2]。我国每年约有13万新出生的新生儿患病,如不及时治疗,约30%的患儿会于出生后30 d内夭折。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3],但任然存在许多漏检病例,如何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是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就我院产科利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筛选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做了回顾性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3 212例。

1.2 仪器

筛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器为血氧饱和仪及心超仪。GE公司vividE9型号。

1.3 操作方法

用75%酒精擦净新生儿所测位置的羊水、血迹、胎脂等,待干燥后将SpO2探头缠绕于手指、手掌、脚掌的任何一个位置,SpO2探头的发光侧与感应侧对准。

1.4 确诊标准

手与足部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小于98%或手与足部的血氧饱和度差异大于±3%初步诊断为先心患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筛选的先心患儿进一步经心超检查确诊。

2 结果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3 212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筛查率为100%,其中41例为阳性患儿。通过进一步对这41例患儿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37例确诊为先心患儿,确诊百分比为90.2%;排除4例,假阳性百分比为9.8%,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先心病为胎儿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畸形,是幼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每年约有13万患儿出生,在总体新生儿中比例较高,现状不容乐观[4]。如未经及时治疗,约有1/3患儿于出生后30 d内夭折;其中复杂的、目前治疗手段尚不能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或易出生后早期死亡的先心病约占20%,是新生儿及儿童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5-6];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室间隔缺损[2,7]。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给患儿带来无尽的痛苦。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能有效降低先心病新生儿的死亡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已逐步应用于临床,国外有学者提出,SpO2作为儿科第五生命体征常规监测,有助于护士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的变化。最近,有英国学者报道了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在筛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8]。本研究利用血氧饱和仪对所有我院出生的新生儿SpO2进行检测发现,先心患儿占据了一定的比例,检测的3 212例新生儿中,共发现了41例阳性患儿,占1.28%;对筛选的阳性患儿进一步利用心脏超声检查加以确诊,发现有37例可明确诊断,确诊百分比达到90.2%,但SpO2检测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41例初筛阳性患儿中有4例经心脏超声排除为先心患儿,假阳性为9.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应用血氧饱和仪对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在新生儿出生早期筛选先心患儿;而且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是一项安全的、非侵入性的、可行且合理的检测技术,其灵敏度要优于产前筛查和临床检查,值得临床产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arbosa MM,Groeha CM,Katina T,et al.Prevalene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n oral cleft patients[J].Pediatr Cardio1,2003,24(4):369-374.

[2] 刘薇延,宁寿葆,华邦杰,等.上海市杨浦、徐汇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其特点[J].中华儿科杂志,1995,33(6):347.

[3] 吴明昌.先天性心脏病在围产期的评估[J].中国医刊,2010,37(3):4-6.

[4] 陈树宝.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段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2):105.

[5]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37.

[6] 贾德勤,王星,伍捷阳.围生期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287.

[7] 全国儿科病理协作组.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尸体解剖2659例病理分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7,15(4):208.

第2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干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细菌或者是病毒所引起的,病情发展速度快,易出现并发症,并且死亡率高,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再加上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并发循环系统疾病,是致使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需加强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降低病死率。现选取我院从2013年1月~8月所收治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3年1月~8月共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6例,女性患儿占24例;年龄2~25 d,平均(11.61±8.72)d;其中足月儿29例,早产儿21例。对照组患儿50例,其中男性占患儿27例,女性患儿占23例;年龄2~26 d,平均(11.59±8.81)d;其中足月儿28例,早产儿2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的5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和对照组的50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

1.2.1由于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多数患儿家属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需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从旁加以科学指导,避免患儿家属产生不良心理。当患儿的病情稳定之后,医院要组织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使其正确面对疾病[2]。

1.2.2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童年时,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果患儿的分泌物粘稠,可以给予患儿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促使痰液排出。由于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对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是否出现呕吐、腹胀等现象,注意患儿大便变化以及肠鸣音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儿腹胀严重,容易致使膈肌抬高,使得患儿的肺部受到压力,加重患儿呼吸困难现象,需要及时给予处理[3]。

1.2.3由于患儿头皮静脉细小,影响穿刺,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科学设置两条静脉通络,保证顺利输入机体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原有水电解质平衡,保障液体流畅度。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准确记录输液速度以及输液剂量。对于重症患儿,其多数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现象,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输液速度,密切注意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意识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同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

1.2.4新生儿主要是依靠棕色脂肪而产生热量,速度较快,耗氧量大。当患儿出现感染性肺炎,棕色脂肪产热受到限制,散热大于产热,致使患儿的体温降低。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用热水袋,里面装有50℃左右的热水,在热水袋外边套上毛巾,然后放置在患儿的四肢末端以及两腋下,注意随时查看,避免烫伤,每隔2~3 h,换1次水。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现象,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若患儿体温超过38.5℃,要及时给予患儿解热药物降温或者是物理降温;若患儿持续高热不退,则给予患儿冰枕、头部冷敷以及乙醇擦浴等措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患儿体温下降过低或者是过快,表现出大汗淋漓现象[5]。

1.2.5由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消化功能低下,饮食不合理容易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进而加重病情。对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儿病情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严重的程度,合理制定出科学的饮食计划,如果患儿处于高热期,需要给予患儿流质饮食,比如果汁、牛奶、米汤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不要混参,两种食物的间隔时间要>2 h。等到患儿体温恢复到正常之后,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蒸蛋、粥等半流质食物。如果患儿吸允无力,容易出现呛奶现象,所以,要耐心、定时、多次、少量喂水、喂奶[6]。

1.3统计学方法 对于资料中的全部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高热、鼻翼煽动、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缺氧、呼吸音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很有可能会并发其他严重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给予患儿常规治疗的同时,加强患儿的护理工作,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7]。

在本次的研究中,通过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心理护理,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性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总的说来,对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及早康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建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43-144.

[2]刘桂枝.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5):85.

[3]高群.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30-31.

[4]张素珍,邱秀蓉.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21):138-139.

[5]王俊兰,桂红,董会民,等.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5):116-l17.

第3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整体护理干预;高压氧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患儿在围生期内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临床新生儿病死率变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儿在出现窒息症状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致使患儿的发育商相对低下,对患儿正常生长造成研究的不利影响。本次研究中选取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对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样患者为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就诊的76例接受高压氧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日龄1至9天,平均3.2天;治疗组患者男22例,女16例;日龄1至8天,平均3.6天。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在氧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的制度执行要保证严格,预防出现交叉感染;使室内保持清洁,每天要对病房进行2次通风处理,每日用浓度为1:200的84液对地面进行3次擦拭,使室温保持在22-24℃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每日用浓度1:200的84液对暖箱进行擦拭,工作人员在与患儿进行进出前后应该注意洗手。使患儿皮肤保持清洁,及时对尿布、被褥进行更换,每2小时帮助患儿翻身1次。鼻饲喂养者每日应对其口腔进行2次护理,加强对患儿脐部和臀部护理。②保暖和喂养:体温升高幅度不明显的患儿,应该立即置保暖箱中进行复温,复温过程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升温速度过快而导致患儿出现肺出血症状。通常情况下每小时提高1℃,复温后腹部皮肤的温度应该维持在36-37℃。对吸允反射明显减弱患儿,可以采用小滴管进行喂奶。要保证少量多次,每次1m1左右。病情程度严重且吸允及吞咽反射基本消失的患儿,不仅仅要对其进行静脉营养外,还应采用胃管喂奶方式。喂奶后要对患儿肤色的变化、呼吸、心率、肌张力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③给氧护理:及时吸氧可以使血氧含量明显提高,使脑水肿程度得到明显改善,使继发性脑损伤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是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给氧前应对呼吸道黏液和分泌物进行低负压吸取,使其气道通畅保持,吸氧时要有专人对患儿进行监护,对口周、皮肤颜色及呼吸频率、深浅度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吸氧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待患儿的病情稳定后接受进行高压氧疗,治疗前对要对氧舱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入舱前对患儿病情,禁忌情况进行了解。入舱前的一个小时要喂好奶,更换纯棉衣服及尿布,对进行固定,保证有专人对其进行监护。④康复护理:病情稳定后,对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视觉刺激,床头可以悬挂颜色鲜艳的物体,并坚持每天对该物体进行多次移动,对患儿的视觉进行刺进。听觉刺激的方法为反复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每天3次左右,每次持续30分钟[1]。对两组患儿的脑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发育商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有效:患儿临床症状表现有所改善,发育商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表现和发育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2]。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

2 结 果

2.1 脑病改善效果 对照组患儿经过高压氧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改善效果: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76.3%;治疗组患儿经过高压氧疗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改善效果: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4.7%。两组患儿高压氧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儿在进行高压氧疗过程中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治疗组患儿在进行高压氧疗过程中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体 会

新生儿脑部缺血缺氧在临床上可以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变化,即坏死型和凋亡型,缺氧缺血状态出现后由于能量发生急性衰竭而导致细胞发生坏死,数小时后会出现迟发性的神经元死亡现象,细胞凋亡是导致该类患儿神经细胞死亡的一个主要形式。减少该病发生重在预防,症状发生后应该进行早期治疗,并且给予适当的护理,对各种并发症进行监测,使患儿的伤残程度降低,使新生儿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优质护理管理),各7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新生儿身体素质差,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护理风险较多,且新生儿不能言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督[1]。在临床中若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则可能增加护理缺陷事件风险,提高黄疸、感染等疾病患病效率[2]。此外在新生儿护理中部分产妇参与度不高,导致其对相关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护理能力较差,这一现象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3]。新生儿外界抵御能力较差,需予以精细的护理,不仅仅护理人员要实施全面的照护,还要提高家属护理能力,确保出院后新生儿能够得到悉心的护理[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难以满足当下要求。优质护理管理以患者为对象全面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得到护士、医师、患者的肯定[5]。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9例。纳入标准:(1)单胎。(2)新生儿胎心正常。(3)产前检查无头盆不称。(4)阴道分娩。(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生儿重要器官疾病功能不全。(2)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婴30例,女婴49例,日龄3~15 d,平均(6.37±2.45)d。研究组男婴31例,女婴48例,日龄3~16 d,平均(6.80±2.41)d。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新生儿病房各项工作开展护理活动,密切监护新生儿体征,进行喂养、脐部护理等,家属进行产科常规宣教。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1)护理:密切监督新生儿情况,帮助新生儿更换,交替平卧位、俯卧、侧卧位的摆放。新生儿床上用品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避免造成损伤。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5°,将毛巾垫于肩下,保持肩部与外耳道处于同一水平。俯卧位床头抬高,保持下肢、腹部、胸部以及头部呈三阶梯状。侧卧位用布卷成鸟巢状,用海绵作为底垫,柔软面部制成包套,将水枕垫置于幼儿头颈部。加强护理管理,每隔2 h更换一次,预防压力性损伤。(2)信任支持:我科收治生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住院没有母亲陪伴,跟产妇接触很少,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往往担心新生儿状况。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解释我院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获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3)饮食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属普及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鼓励母乳宣教,指导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正确姿势、新生儿、哺乳技巧等。实施催乳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4)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 h排便情况,排便量、排便颜色,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除,若24 h后新生儿迟迟不排便需进行检查。记录小便量,观察小便颜色,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清洗后擦干臀部,穿好纸尿裤。若为红臀患儿需待臀部自然晾干,涂抹护臀膏,穿好纸尿裤。(5)脐带护理:脐带脱落前需观察脐带状况,出生24 h内包扎脐带,24 h内后打开纱布,促进脐带干燥、脱落。洗净双手捏起脐带,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周围,清洁分泌物及血迹,每日清洁两次。穿戴纸尿裤时勿遮盖脐带,避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时常有分泌物渗出,用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消毒纱布遮盖脐带,在创面愈合前避免盆浴。(6)细节护理:保持新生儿床单整洁,病房空气良好,暖箱温度适宜,晨间、晚间加强护理,按时对新生儿肚脐、皮肤进行拼接,定时更换纸尿裤,避免臀红。新生儿喂养期间加强护理力度,预防呛奶、吐奶等。(7)疾病护理:护理期间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皮肤状况、意识等变化,保持皮肤干燥,积极预防黄疸、湿疹。早开奶促进胎粪及时排尽,避免发生母乳喂养性黄疸。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清新,家属探视时做好防护措施,谢绝患病人员的探视。(8)健康教育:对家属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强调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的优势。宣讲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咨询师指导方法技巧。围绕脐带消毒、沐浴、穿衣等方面事项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一对一演示,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座谈会,就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提高家属的理解。(9)延续性护理:出院后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由家属进行,为了在院外予以悉心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就饮食、洗浴、日常生活管理等事项发送推文至微信群,及时解答家属问题,及时通知预防接种事项。1.3 观察标准以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疾病发生率、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家属护理正确率为观察标准。(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常见缺陷事件为跌倒、坠床、延误检查、用药不当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事件例数/新生儿例数×100%。(2)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常见疾病为臀红、黄疸、湿疹、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例数/新生儿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n(%)]2.2 疾病发生率研究组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相比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身体素质更差,身体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差。因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6-8]。对新生儿实施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正常发育,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护理质量是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人员较为被动,工作独立性差,且家属参与度不高[10]。在常规护理中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且家属因护理知识的匮乏,护理技能的不熟练,出院后难免手忙脚乱[11]。由于人们医疗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有更严格要求,常规护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若护理不当导致缺陷事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胡婉妮等[12]报道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缩短了新生儿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刘芳芳等[13]指出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多项研究对优质护理予以肯定态度,应用优质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满足了护理需求[14]。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掌控新生儿护理风险,制定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安全性[15]。在本试验中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优质护理为维护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与葛文萍[16]报道一致。优质护理强调了家属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参与度,这一举措同时保证了新生儿在院内和院外的护理[17]。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这一护理办法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林小燕,邓小霞,李小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05-106.[2]吴瑞.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31.[3]王静宜.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7):143-145.[4]杨静,顾娟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84.[5]金二丽,邱卓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29-130.[6]陈建香,胡蓉.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8):64-65.[7]丁磊.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23,126.[8]李桂琴.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00-103.[9]付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48.[10]韩学娟,户志银.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0-232.[11]齐福莲.优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168-170.[12]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14):84-85,93.[13]刘芳芳,罗旋旋,王辉,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5):92.[14]劳丽明.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5):185,198.[15]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2):315-317.[16]葛文萍.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84-85.[17]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

第5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9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儿童保健,对儿童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个社区都应配备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

1.1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指导按需哺乳并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成分合理,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婴儿免疫力。此外喂养简便、安全卫生、温度适宜,还能增加母婴感情交流,并利于母亲产后恢复与身体健康,指导产妇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3.1此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常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国北方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日照短,严寒季节缺少户外活动有关。其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夜间惊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头部,致使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严重者可出现骨骼改变,如鸡胸、肋外翻等。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1.3.2指导产妇为预防佝偻病,出生后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加强室外活动,每日不少于1小时。此外,生后1-2周开始,作为预防,应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岁。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对体重增长不足500g者应查找原因,按体弱儿进行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3.1满月后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力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3.2幼儿膳食指导:4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添加的原则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需选择细软食物,同时注意均衡选用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儿挑食。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3]

6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出板报、发传单等。

7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儿童保健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卫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促进与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第6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33.99±3.93)g/L、(62.97±24.15)mg/L、高组结果分别为(54.07±4.40)g/L、(36.66±2.74)g/L、(66.70±19.24)mg/L。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新生儿; 总胆红素; 总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新生儿期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多数黄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1],患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引起患者皮肤、黏膜及巩膜发生黄染。胆红素的代谢需要白蛋白的参与,使之成为水溶性胆红素-蛋白的结合物运送至肝脏经胆汁排泄,所以根据《儿科学》中新生儿黄疸的定义把不同胆红素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2]并对TP、ALB、PA进行检测分析,以期能发现各组之间蛋白水平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足月产,排除肝内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出生日期1~7 d。所有新生儿均进行TBIL、TP、ALB、PA的检测,并根TBIL浓度不同将新生儿分为三个组:低

1.2 方法 仪器采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试剂由迈克公司提供的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每天对以上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过程中,ALB、TBIL均能较快的反应临床症状,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指标,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3]。TP由ALB与球蛋白(GLB)组成,其增高或降低均与ALB、GLB的变化有关,本文中其变化同ALB相一致,从图1中可看出,胆红素浓度高时,其TP的散点图向高值区聚集,这可能在发生胆红素血症时肝脏代偿合成增加存在一定的联系。从不同浓度TBIL分组对TP散点图来看,高浓度组TP点以高浓度侧聚集为主,而低浓度组TP向低值处集中,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均值来看,高胆红素组其TP、均值均高于中、低胆红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PA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ALB的前方,其半衰期约12 h,所以检测标本应新鲜快速检测。临床上测定PA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有较高敏感性。当肝功能障碍时,合成减少,可以对患者肝脏是否发生损伤做出诊断,还可以反应患者肝脏疾病的发展程度,同时也为临床治疗提供评定依据[4]。本文在不同浓度下P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结果均偏低(64.47±22.05),说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完善所致。目前对不同胆红素是否影响前白蛋白结果的研究不多,并且高胆红素浓度下PA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为新生儿的TBIL会受到新生儿生理以及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增加,血液中大量的ALB与间接胆红素(IBIL)接触后会被肝细胞内的丙种色素受体摄去,血浆PA因此会被分离,所以在临床的观察中并不会发现血浆中PA水平有明显改变[5],这与魏红[6]所报道相一致。

ALB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及与各种配体结合的作用,半衰期为20~25 d,从ALB散点图2中可看出,高浓度组ALB点以高浓度侧聚集为主,而低浓度组ALB向低值处集中,见图2。高胆红素时ALB增高,原因可能是胆红素与ALB未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致使体内浓度增高。根据统计结果分析,高TBIL组与低TBIL组及中TBIL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图1 不同TBIL浓度TP散点图

图2 不同TBIL浓度ALB散点图

图3 不同TBIL浓度PA散点图

总之,对不同TBIL浓度下对3种蛋白的检测均有互补性,PA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肝功能不全,比ALB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15],在高胆红素时检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A更能及时、敏感反映肝细胞的合成功能,是反映肝脏细胞合成蛋白能力更好指标。但是ALB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6-18],因为ALB联合蓝光光疗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所以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对新生儿黄疸患者3种蛋白检测结果,做出及时的评估和干预,及时通过治疗、预防。避免引起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叶安青,洪涛,黄春芬,等.高危因素联合经皮测胆红素对新生儿黄疸的评估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99-100,107.

[2]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5.

[3]余楠.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4):556-557.

[4]陈淑芬,金福顺,陈远洋.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指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1,11(17):44.

[5]汪洪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白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70-71.

[6]魏红,范广来,仲跻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前白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57-2158.

[7]刘艳龙,刘铁莲.血清白蛋白、非结果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120-1121.

[8]余木焕.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3):125.

[9]黄敏.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374-376.

[10]刘烽,杜燕.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49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7(13):63-64.

[11] Erdem S S, Kurban S, Altunhan H, et al. Ischaemiamodified albmin levels in newborn jaundice before and after phototherapy[J]. Cell Biochem Funct,2011,29(6):521-525.

[12]谭倩文.白蛋白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124.

[13]郑卫娟.58例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7):78-79.

[14]赵瑞斌.加用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例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44.

[15]牛会晓.血清白蛋白与非结合胆红素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3,33(2):93-94.

[16]庞新丰,乔静.新生儿不同类型黄疸与CRP,前白蛋白相关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5):107,15.

[17]黄冬梅.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9):1298-1301.

第7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56-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良反应[1]。故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治疗过程中,配合严密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该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2例,其中,38例,女24例,日龄2~30 d,平均为(18.3±2.5)d。Apgar评分8~10分,平均为(9.2±1.1)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LED蓝光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治疗前健康宣教、仪器准备、心理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及处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观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儿家长宣教 因缺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及光照疗法的正确认识,患儿家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部分家长甚至拒绝诊疗操作。应加强对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安全性、优势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以赢得其理解、信任和配合。

1.2.2 环境护理 暖箱应严格消毒杀菌,定期更换箱内灯管,湿化器水箱内的水应加至2/3处,使箱内温度维持在30~32℃左右,箱内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严禁在箱上以及箱内放置杂物,以免遮挡暖箱的光线。维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每天进行通风,维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注意室内光线应柔和,严格限制探视时间。每天应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进行拖地,2次/d,对于存在体液或者血液污染时,应采用2 000 mg/L的有效氯作用30 min以后再以拖把将其拖干净,每天均应以紫外线进行消毒,1 h/次。

1.2.3 抚触护理 行抚触护理者以强生润肤油进行双手,并依次按摩患儿的头、面、胸、腹、四肢以及背部。其中,头部以及背部应使用揉法,四肢则使用挤捏法,注意动作应轻柔且力度应适宜,每次进行3~5次动作,切勿过多地重复,2次/d分别在上下午执行,15~20 min/次。注意观察患儿在抚触过程中是否有不适或者是异常反应。在抚触过程中,应多与患儿作语言和目光交流,并可播放一些较为舒缓的音乐。在蓝光照射治疗后可重复上述操作。

1.2.4 病情观察 在每次治疗前应密切监测患儿的体重、体温等,患儿全身裸露,以眼罩遮眼,以黑布遮盖会阴,将患儿置入光疗箱中。每隔2~4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注意观察患儿的脉搏、呼吸、反应及精神状况等,一旦出现嗜睡、反应差以及拥抱反射减弱等症状,应警惕发生黄疸。

1.2.5 皮肤护理 在光疗前应先将患儿的指甲剪短,以免其哭闹时将皮肤抓破。暖箱内部四周有机玻璃均应以布类分隔,以免患儿在哭闹时撞到箱内硬物而导致皮肤损伤。光疗过程中,患儿的排便次数将增多,尿液、分辨等排泄物可产生氨类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臀红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应勤换尿片,并予以抗感染治疗,还可于臀部涂抹红霉素眼膏,以免排泄物刺激臀部肌肤,有效预防发生臀红。

1.2.6 补充水分及能量 每2 h予以喂水1次,视患儿的具体情况控制喂水量。对于进食不良者,应予以静脉补液,确保水分及能量供给充足,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及大小便次数等。

1.2.7 呕吐及窒息预防 患儿容易哭闹,且其胃部解剖位置呈现水平状态,极易发生呕吐,此外,新生儿的反射能力相对较差,在呕吐时极易发生呛咳而引起窒息。故应使患儿取头高脚低位,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患儿哭闹时,可予以皮肤抚触,使其安静后再予以喂食,可有效预防呕吐。

1.2.8 感染预防 因新生儿的免疫能力低下,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各项治护措施前后均应洗手,并以消毒液进行消毒,佩戴帽子、口罩等。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者,应避免与患儿接触。加强患儿皮肤、口腔、脐周及臀部护理。光疗箱以及室内均应严格消毒杀菌,湿化器内用水均应为灭菌蒸馏水,光疗后应将水箱内的水倒出,彻底清洗、消毒、干燥,以备下次使用。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3 d后皮肤黄染症状消失,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好转:治疗3 d后,皮肤黄疸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但尚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或者症状加重,胆红素上升。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新生儿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哭闹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新生儿恢复情况比较(x±s)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2例(6.5%)发生并发症,1例呕吐,1例轻度皮疹;对照组有5例(16.1%)并发症,其中,2例呕吐,2例腹泻,1例皮疹,两组均无感染及青铜症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第8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科 健康教育 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各界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尤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新生儿科是全封闭、无陪人的科室,在长期见不到婴儿的情况下,家属的焦虑及担忧心情可想而知。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新生儿是生命力极其脆弱的个体,需要家庭悉心照顾,这就需要其家人有相关育儿知识支持【1】。

张素珍等[2]人的调查显示,新生儿科的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方式需求主要是护士个别指导与专家集体讲课为主,这与我们科调查的结果一致,所以我科自2011年8月至今开展了系统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623例,,愿意接受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的家长共468人,选择作为实验组,患儿父亲346 人,母亲54人,(外)祖母37人,(外)祖父5人,其他26人。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536例,全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选择作为对照组,患儿父亲415 人,母亲85人,(外)祖母17人,(外)祖父3人,其他16人。两组患儿家长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观察组468例,对照组536例。观察组按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入院时简单告知住院规则,出院时进行随机出院指导。

2.1 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2培训与考核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及评价方法,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

2.3实施

2.3.1系统化健康教育

2.3.1.1专家授课 在患儿入院时,由入院护士告知家长,每周二、五下午科室会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是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观察的方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等,方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和现场示范。并且在课后对家长的掌握情况进行提问并登记,当然授课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2.3.1.2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是由科室编制,经过医院审核之后,制成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或单张,内容主要有防病育儿指导、住院指南、出院后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疾病病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等。因为健康教育小册子则便于携带,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重要的内容便于查找,而且可反复参阅。

2.3.1.3录像 在医院病房的多媒体视频上播放相关的录像。主要内容①安全教育,如防止婴儿跌倒、丢失、坠床等,我院是专科医院,住院的绝大部分是儿童,其次是孕产妇,这两种高危人群的安全都是社会与医院关注的重点,所以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②用药教育,自卫生部开展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标准以来,很多病人不理解,所以加强用药知识的宣教,使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也是我们目前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③消防安全,告知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万一发生火灾、停电、水浸、地震时应该如何处理等。④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医患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医护人员在做所有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病人的知情权及参与权,方能在沟通、协调方面取得主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3.2个性化健康教育

2.3.2.1入院宣教 入院护士接收患儿后,对病情作初步了解,介绍自己及主管医生,告知亲属探病时间、大概住院天数及费用。视患儿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X先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该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可能要给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给予安慰、鼓励,减轻焦虑情绪。

2.3.2.2住院教育 住院过程中,利用探视时间或是电话沟通,配合医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目前的病情进展,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辅助检查结果,向家长指导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方法,让家长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并咨询住院期间的家属的特殊需求如给婴儿拍照、摄影等,进一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放费用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收费项目进行解释, 促进护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3.2.3出院指导 与家长一起给新生儿做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方法及各项生理反射等,并告知其代表的意义。告知其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小孩发热的处理、用药方法、皮肤、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等,并预约复诊及保健的时间。同时请家长对我们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评价、征询改进的方法等。

2.4统计学方法

第9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71-0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于1993 年开始实行母婴同室,经过10 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母婴同室不仅有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但还有很多隐患。

1母婴同室在未实施健康教育前的健康隐患

1.1发生新生儿窒息

根据观察,婴儿刚出生后几天内,还有一些羊水残留于胃肠道内,加上喂奶、喂水量掌握不适当,极易引起呕吐,另外,由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贲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且自主神经调节差,易引起幽门痉挛,导致呕吐,若呕吐物处理不及时,而引起呛咳,甚至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因此,婴儿的很重要,要保持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溢出,但大多数产妇和家属并不懂得这一点,也做不好,甚至不少家属为了让婴儿躺个好看的头型,专门让婴儿取平卧位,这就更加重了呕吐时呛咳的危险因素,实行母婴同室以来,一些初为人母的产妇,得子之后的兴奋无可比拟,即便是睡觉,也舍不得让婴儿单独睡,加上缺乏做母亲的经验,睡觉时把孩子搂在怀里或干脆抱着睡,一旦产妇熟睡,新生儿很容易被产妇的身体所压迫,或者因为被服过厚而堵塞新生儿呼吸道,导致新生儿窒息。

1.2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在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高者达14%,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少有报道[1]。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生后6~12 h内血糖值最低[2]。

1.3 医务人员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管理后,一大部分医护人员思想上有了一种错误认识,即婴儿在母亲身边,母亲是第一监护人,出了问题自然由母亲承担,与医护人员无关。这是非常危险的认识。事实上,产妇和新生儿既然住在医院里,又付了住院费,和医院就有一个合同关系,如果出现意外,家属追究,医院也有一定责任。

1.4 传统的错误认识

实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几乎是由产妇和家属照顾。有些老人总认为孩子怕风、怕凉,把孩子从头到脚全部裹住,一点缝隙都不留,加上被子盖得太多,这就无意中让孩子处在温度较高,空气污浊的环境里,而影响呼吸,有的新生儿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甚至发展成脓疱疮。

1.5母婴安全问题

由于新乡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地处县级市,闲杂人员多,加上当地风土人情,产妇分娩后要看望三天,大量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中午、夜间时,产妇和家属都非常疲劳,几乎都处于睡眠状态,看护婴儿警惕性放松,这样就等于没有人看护婴儿,也很难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更谈不上及时处理,曾有媒体报道,医院有丢失婴儿事情发生。

1.6 产妇饮食问题

诸多的产妇都是初为人母,有的一味听从传统,只喝小米汤和鸡蛋汤而不吃青菜,有的为了身材苗条,一味地控制饮食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产后恢复。

1.7 问题

有的剖宫产术后病人害怕进食后会发生腹胀,等排气后才进食,而导致乳汁分泌不足;有的因腹部切口疼痛,活动量明显减少,主动给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次数减少,造成乳胀;有的因婴儿含吮不正确,哺乳方法不当或过度在上使用肥皂等而发生皲裂。

2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母婴同室管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重大责任,产后母婴健康是每个家庭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准,护理人员要按照护理程序向产妇及家属作健康知识宣教。

2.1 一般知识宣教

由于产妇多数初为人母,不同程度地缺乏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为此,一方面医务人员要加强与产妇交谈,解释疑问,另一方面要以实际行动取得产妇信任,加强巡视,要求产妇在产后0.5 h内与新生儿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30 min,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哺乳8~12次,间隔不超过3 h。介绍生后最初几天新生儿取半侧卧位的意义及原因,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如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婴儿含接姿势等等),让产妇及家属学会相关的护理知识。

2.1.1脐部的观察与护理观察脐部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应立即消毒重新结扎,如果脐部有渗液、红肿,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撒上抗生素粉,要保持脐部干燥。

2.1.2 颜面部及皮肤的观察及护理认真观察婴儿颜面部及口唇是否紫绀,如有应及时处理,观察和鉴别婴儿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大部分足月儿在生后2~3 d出现的黄疸,5~7 d最重,10~14 d消退,早产儿延迟至3~4周,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包括:①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黄疸出现较早,24 h内出现,且呈进行性加重。②新生儿病毒性肝炎,常在生后1~3周缓慢起病,此时生理性黄疸已消退或又出现甚至加重。③新生儿胆管闭锁性黄疸,新生儿尿色深,粪便呈灰色或淡黄,血清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④有无皮肤感染征象,新生儿感染或败血症可致黄疸或加重黄疸。

2.1.3 观察婴儿体温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根据室温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1.4 观察婴儿大小便婴儿出生1~2 d内为黑色胎粪,3 d以后可转为黄色软便,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如果婴儿一天大便次数频繁且为稀水样便,考虑肠道感染,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

2.1.5产妇饮食宣教由于产后机体的需要,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芝麻、血糯米、枸杞、当归等,只要饮食调配得当,不仅能使产妇的体力迅速恢复,还能促进乳汁的分泌,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对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根据具体情况,在术后6~8 h后可适当进汤汁类食物,早期进食有利于早期排气,有利于机体康复。

2.1.6护理哺乳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洁及,若发生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 min,并按摩拍打抖动,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产妇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还可扎针灸、服中药等,若发生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哺乳前湿热敷3~5 min,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以利于婴儿含吮和大部分乳晕,先在损伤轻的一侧哺乳,皲裂严重者应停止哺乳,可挤出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2.2专业知识宣教

2.1.1 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黄疸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致婴儿死亡。国内外医学专家的研究证实,接受抚触的婴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其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并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从而降低高胆红血素症的发生率[3]。提倡尽早喂乳,让母亲尽早接触到自己的宝宝,多餐喂养,尽量让婴儿多吃,促进胎粪的排除;有条件的还可以让新生儿进行游泳,游泳可以增加消耗,促进进食,同时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加快新生儿肠道正常细菌的产生,使胆红素还原为尿胆原,进而排除出体外。

2.1.2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脑组织对能量需要量却很大,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新生儿生后第1 d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且均发生在12 h内,尤其以生后2 h左右为低血糖好发时间,主要考虑新生儿糖储备来源于母体,出生后来源中断,生后初期摄入不足,体温偏低,糖耗增加,而新生儿糖代谢不稳定,致生后血糖迅速下降,如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尤其对于低血糖高危儿,如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出生婴儿,在生后早期给予适量糖水,加强保暖,早期喂养,要详细记录新生儿大小便次数,通过观察大小便次数及全身状况,判断摄入奶量是否足够,对早期喂养确实不足的新生儿采取适当的补给严防低血糖发生。

2.3 定时对母婴同室进行消毒

加强对陪护人员的管理,限定探视时间和人员数,每天用爱尔施牌消毒片500~1 000 mg/L空气喷雾消毒和擦地面、擦拭床头柜等物品,0.5 h后适当开窗通风,每次30 min,以避免空气污浊,减少呼吸道感染,向产妇及家属宣传有关医院感染、新生儿感染方面的知识,使产妇及家属主动配合母婴同室的管理,严禁患呼吸道疾病的工作人员及探视人员进入母婴同室病房。

2.4 提高安全意识

2.4.1 为了新生儿的安全,母婴同室之新生儿接送,以母亲身份证及手圈确认辨识,新生儿推回母婴同室交给戴识别证的护理人员,不交给不认识的人。

2.4. 2 拒绝推销人员进入病房,如发现有推销人员骚扰,立即通知护理人员。

2.4.3 第一次将新生儿和母亲实施母婴同室,由护理人员指导母亲及人处理新生儿常见问题,如呛奶、溢奶、发绀等。

2.4.4 勿让新生儿离开母亲视线范围,须随时有人陪伴,避免将新生儿单独留在病房,如暂无人须通知护理人员。

2.4.5 护理人员至少每2小时巡视房间一次,房间内备有灭火器及监视系统监控进出之人员。

2.5 产后指导

鼓励产妇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 h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第2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待拆线后伤口不感疼痛时,尽早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避免腹壁皮肤过度松弛[4]。

2.6 出院指导

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应通风,注意休息,至少3周后进行全部家务劳动,于产后42 d起应采取避孕措施,原则是哺乳者以工具避孕为宜,不哺乳者可选用药物避孕。

[参考文献]

[1]李春涛,盛辉.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三天血糖、体重的监测[J].新生儿杂志,1998,(13):74.

[2]吴明远.214例正常新生儿血糖测定[J].新生儿科杂志,1990,6:266.

[3]陈旭维.探讨早期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05,6(6):643-644.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