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范文

财务公司风险评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公司风险评估

第1篇: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财务风险;ST;分类

0 引言

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异常的基础之上。ST是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从而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实行ST制度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投资者信心,以维护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

1 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相关理论

1.1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通过把实例从根节点排列到某个叶子节点来分类实例,叶子节点即为实例所属的分类,树上每个节点说明了对实例的某个属性的测试,节点的每个后继分支对应于该属性的一个可能值。

决策树无需假设先验概率分布,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不仅可以利用离散和连续的数值样本,还可以利用“语义数据”;产生的规则集结构简单,有较强的解释性,计算效率高;能有效抑制样本噪音和属性缺失问题。不足之处:分类规则复杂;具有过度拟合现象。

1.2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简称SVM)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寻找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使得训练样本中的两类样本点尽量被无错误地分开,并且要使两类的分类间隔最大。

SVM方法的优点在于:适合有限样本或小样本的问题;能克服决策树过度拟合的问题;需要设定的参数较少(2、3个),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具有分类面简单、泛化能力强、拟合精度高等特点。不足之处:计算复杂度是(m^3),难以解决大数据问题;缺乏可解释性,难以依据信息选择核函数。

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及样本选取

2.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本文在考虑可操作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比性原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选取了以下四大类共21个财务指标,见下表。

表1 各财务比率的定义、分类及计算

2.2 样本选取

考虑到ST公司是连续两年亏损后予以ST处理的,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时(这一年记为第T年),其在第T-1及T-2年已经发生亏损,所以选取公司被特别处理前两年的财务指标来构造预测模型,会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尽早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经济损失,而一旦公司财务报表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才做出预测,则显然有些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采用第T-3年的数据来预测企业第T年的情况,这样将更好地判定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用价值。

ST公司样本选取标准是2007至2009年被ST(剔除金融行业以及由于其他异常状况被ST的)且具有T-3年的完整财务数据的沪深两市部分上市公司。根据这一标准,选取了74家ST公司。这些样本覆盖了包括机械设备仪表、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

非 ST 样本公司选取标准是与这些 ST 公司来自相同的行业、资产规模相当且具有 T-3 年的完整财务数据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74家。样本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2 ST与非ST公司样本选取数量表

3 基于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应用比较

3.1 数据预处理

3.1.1 数据变换

由于数据取值差距较大,在带入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之前,先对21个指标数据进行极差规格化处理,即

因此, [0,1]消除了数据之间的量纲,便于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

3.1.2 指标筛选

变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分类效果,但是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的指标。于是,利用随机森林可以在决定类别时,评估变量的重要性这一特性,选取具有较高重要性的变量,结果如下图;综合平均准确性下降和平均基尼指数减少量的情况,选取重要性相对较高的八个指标(见下表),剔除其余变量。由于ST股是指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后被特别处理,所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与利润情况息息相关,选取的这八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获利情况,符合我们研究的要求,于是利用这八个变量的信息进行下面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对ST与非ST公司的分类预测比较。

图3 随机森林变量重要性测度结果

表3 指标集

3.1.3 样本划分

按照软件中默认的比例,将原148个样本随机分成三部分:training dataset、validation dataset和test dataset,占比分别为:70:15:15。Training dataset是用来训练模型或确定模型参数的数据集;validation dataset是用来做模型选择,即做模型的最终优化及确定的;test set则是为了测试已经训练好的模型的准确性。

3.2 决策树分类应用

3.2.1 参数设置

在用决策树方法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CP(complexity parameter)即复杂参数,用来控制决策树的大小和选择最佳决策树的大小,如果在现有节点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新变量的损失高于cp的值,则停止建树。对于cp的取值,我们关注Xerror—交叉验证误差,从下表输出结果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cp的减小,xerror先减小后又增大了,于是可以找到一个cp值使xerror到达最小,此时cp值大概在0.058左右,于是经过反复测试,最后决定取cp=0.058。同时,为了产生更多的规则,将以下两个参数适当调小,每个节点上的最小样本数Min Split=15,每个叶子上的最小样本数Min Bucket=5。

表4 不同复杂参数cp取值的评价

结合经济背景,考虑到实际是ST公司却被判成非ST公司,相较于实际是非ST的被判成ST公司而言,其不仅对人们投资造成的损失更大,对公司自身运营管理也有很大影响,于是对预测不正确的、风险更重要的这一类定义较大的损失。损失矩阵(Loss- Matrix)定义为(0,FN,FP,0)=(0,5,2,0)。

3.2.2 结果分析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决策树中实际用到的属性有PE(市盈率)、Growth rate of operation profit(营业利润增长率)、Cash ratio(现金负债率)、Growth rate of operation profit(营业利润增长率)。属性“PE”的信息增益率最大,因此将此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对于每个分支根据信息增益率由大到小,建立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决策树(如下图)。

图4 训练样本决策树图

3.2.3 测试检验

利用前文建立模型,用剩余15%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检验,得到结果整理如下表,错判率为=0.3478。

表5 决策树分类测试结果

3.3 支持向量机分类应用

3.3.1 核函数及参数设置

SVM中不同的内积核函数将形成不同的算法,主要的核函数有三类: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S形核函数。本文选择默认的径向基核函数。

对于惩罚参数C的设置,其值越大,在分类面附近的样本点会越被看重。调试不同的C,用validation dataset进行检验,得出相应的错判率(见下表),于是选定C=10。

表6 不同惩罚参数C对应的错判率

3.3.2 测试检验

利用建立的SVM模型,用剩余15%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检验,得到结果整理如下表,错判率为=0.2105。

3.4 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测试结果对比

直观地,从两种方法测试的结果看出,支持向量机的错判率比决策树的错判率低,分类效果较好。进一步地,通过做出测试样本的ROC图比较。ROC,即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接收者操作特征,通过描述真阳性率(TPR)—y轴和假阳性率(FPR)—x轴来实现。其应用规则是曲线下的面积越大,则精确度越高。从下图5中可以看出,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大体相同,而支持向量机的要稍大些,所以从这种方法看,支持向量机分类的准确度也要比决策树高些。

表7 支持向量机分类测试结果

图5 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ROC图

4 结论

本文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构造是分别基于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技术。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且有的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但在本文的研究应用中支持向量机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决策树有更好的分类预测功能。今后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或者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此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其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估的预测能力,使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毓,蒙肖莲.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企业破产预测模型[J].金融研究, 2006 (10):65-75

[2] 邱玉莲,朱琴.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财务预警方法[J].统计与决策, 2006(8):153-155

[3] 蒋艳霞,徐程兴.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企业财务业绩分类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

[4] 李玉霜,张维.分类树应用于商业银行贷款 5 分类的探讨[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4):282-288.

[5] 姜明辉,王欢,王雅林.分类树在个人信用评估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21):86-88.

[6] 陈瑜.对我国证券市场 ST 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0 (6).

第2篇: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金融创新 实践

一、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金融创新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是指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来说,就是金融主体为增加盈利、规避管制、转嫁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信用等,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对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业务流程、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制度安排等进行创造性开发和改进活动,最终体现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务创新。本文“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探讨和实践也是围绕着金融业务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探索。

财务公司的金融创新是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整合集团金融资源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和开发活动。

二、“SPORT”金融创新模式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模式,即:以服务(Service)为核心,产品(Product)为营销,组织(Organization)为纽带,风控(Risk control)为保障,技术(Technology)为支撑的金融创新模式。

“SPORT”是运动之意,也寓意“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个动态模式,通过服务、产品、组织、风控和技术五方面核心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谋求公司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达到财务公司“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发展宗旨。

1.服务(Service)

服务是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核心和出发点。财务公司的客户服务优化目标不同于商业银行,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以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财务公司在服务优化方面有服务功能的适用性和业务流程的便捷性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2.产品(Product)

产品创新是财务公司面对客户的有效营销手段,包括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促进产品的多样性,和实现产品的多元性。

3.组织(Organization)

财务公司的组织体系并没有统一的模式,组织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组织体系是公司发展的重要纽带,贯穿于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⑴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组织体系中的决策机制是组织建设中的重点,是确保金融创新顺利进行的关键。

⑵搭建专业化管理平台。在公司发展的特定时期,打破横向部门设置的传统思维定式,对公司内部资源重新配置, 搭建跨部门机构。

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金融创新的成功依赖一个创新性团队,而创新性团队依赖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财务公司需要结合公司发展阶段,组织学习调研,强化创新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

4.风控(Risk Control)

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为财务公司规避风险提供可能,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风险,财务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员风险意识,全面内控体系以及有效评价体系,确保业务创新良性发展。

⑴实现风险意识全员化。财务公司应通过建立制度和实施考核,将风险意识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将风险管理理念固化到每一条规章制度中,并辅之以合规审查和绩效考核,逐步形成风险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⑵实现内控体系的全面化。全面的内控体系管理不仅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也是财务公司实现规范运作,严格控制运营风险的要求。

⑶实现评价体系的一体化。财务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对金融创新的实效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价,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创新业务的改进和提高,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

5.技术(Technology)

财务公司技术创新既包括信息化技术开发手段的提升,也包括产品开发技术的完善。

三、“SPORT ”金融创新模式在财务公司业务创新中的实践

1.依托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技术,优化资金集中管理业务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资金集中管理业务上更多体现在服务优化和技术开发。财务公司成立之初一般都需要依靠集团公司的行政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集团资金一体化管理,但随着财务公司业务日渐成熟,市场化服务必须跟上,使成员单位感受到在财务公司存放资金与商业银行一样便捷和方便,甚至更为贴心,使管理色彩较浓的管理型业务过渡为服务型业务。

随着信息化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业务衍生出若干创新业务,包括:账户集中管理业务创新、内部封闭结算业务的创新、结算业务的创新、贷款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合作银行集中管理的创新、票据集中管理的创新以及综合性资金信息服务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业务不仅可以提升集团资金管理效率,而且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解决资金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2.适应客户需求,推动存贷款产品开发

“SPORT”金融创新模式应用在存贷款业务,主要体现在细分客户群体和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存贷款产品多元化开发、个性化开发以及业务的创新,在强化客户服务的同时,扩大市场范围,实现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的双提升。以下为几项相关产品开发:

⑴开发循环贷款品种,实现授信额度的循环使用,在为客户提供更便捷融资服务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客户资金周转能力、降低财务费用。

⑵加强同业合作,实现银团贷款业务的推出,有效的分散信贷风险,为客户扩大融资渠道。

⑶促进信贷规模调整,实施卖断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从而促进财务公司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的调整,拓宽集团公司授信范围,进一步提高财务公司的收益水平。

3.加强个性化服务,加快中间业务发展

⑴发挥咨询服务功能,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熟悉集团内部情况,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具备金融专业技术水平,相对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服务优势。通过咨询服务业务财务公司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且能够为集团增加净收益。

⑵借助信托平台,实现低成本融资方式创新。以信托公司作为枢纽,联合商业银行共同为客户搭建融资平台。这种低成本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的综合融资服务功能,有效衔接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客户创造与市场价格最接近的低成本融资渠道。

4.以风险控制为目标,实现融资业务创新

“SPORT”金融创新模型的应用在融资业务上更多体现为流程控制和成本管理,包括在询价机制和成本控制上的创新实践。一方面,通过定期、定向的询价,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报价模式,确定合理的定价范围;另一方面,将内源融资成本和外源融资成本及时进行测算比价,优化融资方案,有效控制资金成本。

四、“SPORT”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趋势的日益变化、集团公司的战略调整,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还要不断的丰富和提升。下面对“SPORT”金融创新模式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1.提升服务水平,构建服务品牌

⑴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财务公司作为金融机构,需要形成全员的服务文化。全员服务文化的培养应由内而外,层层深入,体现在财务公司战略制订、业务发展、组织架构、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等各个方面。

⑵建立全面的客户服务体系。全面客户服务体系要求财务公司的服务从前台不断向中后台延伸,依托客户服务平台,建立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双机制的服务模式。

⑶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财务公司服务品牌的打造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无形资产不断积累的过程。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服务意识和手段共同提高,同时需要建立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进行检验。

2.加快产品开发,优化业务结构

⑴加强市场研究,推动产品开发。面对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必须主动出击,了解市场和行业,研究业务发展趋势以及衍生产品特点,积极尝试新业务并开发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增强财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⑵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财务公司必须立足“依托集团、服务集团”的根本,突出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拓展优势业务,发展成熟业务,挖掘潜在业务。

⑶加强需求分析,鼓励个性化开发。财务公司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客户服务的需求。财务公司应鼓励个性化开发,在政策允许和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

3.健全组织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⑴实现治理机制全面化。财务公司要积极落实激励与约束、授权与问责、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治理机制,确保财务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⑵实现专业平台实体化。随着财务公司组织体系的完善,专业化平台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甚至平台负荷已超出职能部门,财务公司必须考虑组建实体机构来承接专业平台功能。

⑶实现人才管理多元化。目前多数财务公司都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但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现状,加快高级人才引进,实施人才培养规划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完善风险管理,健全体系保障

⑴加强风险识别,实现报告日常化。财务公司要提高全员的风险认知能力,设计便捷、有效的报告路径,实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有不同的上报路径,防止因风险防范的疏漏造成的经营损失。

⑵加强风险计量,实现监测指标化。财务公司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侧重和发展阶段,细化和分解监控指标,尽量通过数值分布和趋势分析计量风险程度,同时根据指标波动区间设定安全区、预警区和控制区,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程度的变化。

⑶加强风险评估,实现控制系统化。财务公司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依据银监会2005年下发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分类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设计的自我风险监测与评价模型,从管理状况、经营状况等几个方面建立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同时借助系统平台,将自评模型和评估模型实现系统化,确保风险评价管理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5.加强技术开发,推进稳步实施

⑴明确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财务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客户服务网络化、经营管理规范化和决策分析科学化。

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化过程,需要把握节奏、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同时要保持建设队伍的稳定性。

结论

“SPORT”金融创新模式是我们以突出财务公司特有优势进行的创新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环境的变化,财务公司金融创新的内涵和模式还要适应环境、适应需求不断求新、求变。正如“SPORT”本意一样,通过“运动”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轨迹,只有这样,财务公司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的走向成熟和成功。

参考文献:

第3篇: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48 -05

一、提出问题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以提高运营效率,充分和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实现管理的既定目标,并组织约束和规范内部实施,计划,方法和程序。各种程序制约的各类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客体。主体是组织的领导者、管理部门及组织内全部成员。组织内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管理活动必须有控制制度,这一系列的控制制度是互为关联相互支撑的体系,执行这些互为关联的制度,才能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我国于2008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给出的定义描述是,是由经理、监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和全体职工负责实施,旨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

综上所述,内控是一种体系,一种管理体系,它是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阶段,它为了提高管理效能的先进方法,是实现组织管理高效化、专业化的基本条件。

几乎所有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内部管理侧重技术和市场,它们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当中小企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为避免运营管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水平。目前国内关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与应用的企业较多集中在上市公司或者是大型集团公司,中小非上市企业研究和建设内部控制的较少。

本文研究对象L公司是央企的孙公司,作为母公司央企必须按照规范构建符合自身风险控制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毕竟不能涵盖下属子公司和孙公司经营过程中所有风险,因此,作为独立经营主体的孙公司L在依托母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需要构建适合自己公司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二、 L公司基本概况及存在问题

(一) L公司基本概况

L公司作为D集团下属孙公司,是由D集团的二级子公司Z公司、无锡地方政府创业投资基金、创业管理团队于二零零九年共同出资组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设计公司,公司位于无锡蠡园开发区工业设计园530大厦。公司股权结构如表1。

1.L公司三级组织架构

L公司内部组织架构图如图1所示:

L公司作为D集团下属三级孙公司,在集团文件下达后积极响应,成立了以公司负责人为领导,财务部经理为具体联系人,各部门及各部门骨干人员为组员的组织架构,其中三级组织架构列示如下图2:

2.L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从组织结构层面分析,公司部门设置完整,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但是,L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还是存在如下问题:

(二)公司层面内控制度设计缺乏双向互动环节

1.企业管理制度方面

L公司有一套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文件并得到实施,但从完整性和系统性讲管理制度还是存在不完善和不完整的缺陷,在财务管理环节就存在预算管理制度缺失,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缺陷体现在个人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空白。此外,企业整体的信息系统也在缺失和失控状态,只有简单的财务信息系统。现有的内部审计、授权审批、职能岗位分离等内控手段,没有具体明确执行标准及标准流程,管理效果主要依靠道德准则的约束来发挥效果。

2.企业文化方面

公司内部还没有进行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知识培训,对相关概念还处于模糊的状态。由于D集团全部子公司都必须按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高层对建立以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态度积极,但占大多数的基层员工对整个L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所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是“自上而下”单向流向,缺乏“自下而上”的互动环节,因此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够好。

(三)业务操作层面管理风险控制薄弱

L公司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三级孙公司,由于它隶属于中央军工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是比较规范的,组织结构完整合理,企业治理比较规范。但是,由于公司的主要经营由总经理负责,加上公司处于研发成果刚刚投入大规模生产阶段,导致了虽然L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文件,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有些制度的缺失,会造成公司损失的风险都无法防范于未然,等待风险出现后才采取应对措施为时已晚,造成公司财物损失。

对于注册资本相对较少的中小企业而言,公司的供应链和资金链扮演着重要角色。供应链和资金链的流转稍有偏差有可能就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财库”――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制度健全,流程完全与否就显得格外重要。

L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健全、流程缺失的情况,因此,L公司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财务管理模块的构建。

L公司的业务运作方式是公司营销中心负责承接业务,再由销售后勤将订单信息传递给运营管理部的生产调度,由生产调度将订单信息转化为生产指令下达给外协单位,同时将用料需求发送给仓库保管员,仓库保管员将所需物料发给外协单位进行加工生产。外协单位生产完成后,直接按照销售订单的信息将产品发给L公司的客户。由于外协单位不在本地,因此,实行的是每月由外协单位上报材料库存数,每季度进行材料盘点。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L公司目前规模较小,财务人员配备为财务部经理1人,成本会计、材料会计及出纳各1人。财务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在资金调度、资产处理、重大投资及其他重要经济活动进行决策和执行。由于人员有限L公司在财务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纳只负责业务记账但不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三、 L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思路

为了保障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有序进行,L公司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其中内部控制专项工作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全面风险管理专项工作组主要负责开展内部控制体系评价工作及向Z公司报送评价报告。各专项工作组应全程参与、协同推进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运用“四位一体”的方法论来构建L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以风险为导向

防范避免风险是内控体系建设目的归宿,利用风险识别找出企业各环节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轻重评估,根据严重程度和频繁程度确定控制目标和对象,减少甚至避免风险的发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二)以流程为对象

流程是风险识别和控制的对象,流程是风险发生的主题也是企业内控的环节,业务流程是风险管理的落脚点也是内部控制的对象,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后都承载在业务流程各环节,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都发生在流程之中,借助通用业务流程目录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理,并在内部控制框架指导下,绘制各个业务的流程图,实现企业的流程再造。

(三)以控制为手段

控制活动作为手段,主要是针对风险点,在企业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措施。明确谁(岗位)通过采用哪些具体方法来负责对该业务执行控制,并且要留下控制实施的哪些证据。

(四)以制度为平台

管理制度是业务流程规范化的体现,也是控制风险的操作依据。全部的制度集合各业务环节风险及控制活动、关联环节的控制措施,制度是管理平台的工作界面,或者说是风险管理的措施集合。开展风险管理首先收集整理修正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然后开展风险的控制活动。

“以制度为平台”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支撑平台,管理制度涉及了业务流程的各环节,分岗位说明书、操作规范、权责关系等形式。其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包含容易控制的显性因素还包括不易控制的隐性因素。这些隐性因素包括权力和责任分配、企业文化、反舞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隐性因素,这些隐性因素的控制管理必须通过制度规范来达到目的。

四、构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L公司内部控制活动设计―资金活动业务流程

1.流程描述

资金活动是企业投资、筹资和资金营运等的总称。

筹资是为了满足生产经营、发展需要,通过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活动。

筹资管理包含筹资方案编制、筹资实施、筹资监控等流程及相关控制。

投资管理主要是股权形成或变更过程中所涉及的投资和有关管理。股权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一种盈利活动,是对筹资成本补偿和企业利润的一种贡献形式。投资管理包含股权投资、股权管理、股权处置等流程及相关控制。

资金营运是指企业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行为。

2. 主要风险描述

(1)方案编制不完善未经过充分论证,筹资方案未经过必要的审批、未能及时根据金融环境变化调整筹融资方案,可能导致筹融资成本过高或筹融资不足。

(2)财务公司贷款未经有效审批。

(3)财务公司贷款入账不及时、不准确。

(4)利息偿付不及时、不准确。

(5)财务公司贷款到期未及时还款,或未经有效审批。

(6)对外借款未经有效审批。

(7)还本付息不及时。

(8)投资计划不明确、不合理。

(9)没有取得符合规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证明文件。

(10)股权投资发生重大变化未及时报批。

(11)投资业务记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12)投资业务资料未及时、完整归档并妥善保管。

(13)未及时有效监控投资公司业务运行情况。

(14)利润分配方案未经有效审批。

(15)分红未及时入账。

(16)股权转让方案制定不合理、不科学,未经有效审批。

(17)未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18)股权转让交易价格不合理。

(19)股权处置收支未及时、准确入账。

(20)资金计划或资金需求超预算或未经有效审批。

(21)资金计划调整未经严格审批。

(22)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未经有效审批。

(23)银行存款资金支付未经有效审批。

(24)银行存款账实不符。

(25)网上银行开通未经有效审批。

(26)未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网上银行交易。

(27)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28)票据使用未经有效审批。

(29)票据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票据被遗失、伪造或盗用。

(30)票据出现问题,与实物不符。

(31)应收票据不是专人保存。

(32)未核对盘点应收票据。

(33)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未经审批。

(34)防止票据欺诈。

(35)出纳岗位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岗位分离和轮换。

(36)现金收款业务未经授权。

(37)现金收付未经有效审批。

(38)现金收入、支付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9)库存现金余额账实不符。

(40)库存现金超限额。

(41)往来科目金额列示不真实。

(42)长期挂账的款项未得到及时处理。

(二)建立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过程复杂,L公司对经营活动中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以确定应对措施。进行风险评估是为了了解和评价公司的经营状况、经营环境,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安全策略。L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由风险评估管理(进行评估的内容、时间、调整以及责任等)、风险评估反馈(反馈的方式、程序等)和风险管理应对措施(应对的方式、管理部门、应对程序和执行状况)组成。如图7所示。

L公司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公司有完善的风险管理程序文件,按照公司设定的目标,更新信息资源库。采取一定的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内外部风险。公司风险评估部门每年年初制定风险评估总体方案,经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发至各部门。各部室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小组讨论、征求专家意见、参考风险历史数据库等方法,进行公司风险识别工作,确定公司的经营活动及各业务流程单元中是否存在风险,有什么风险。评估管理部门根据反馈的风险信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等风险评价标准,对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类别。依据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各职能部门按风险类别进行汇总。在开展风险识别工作基础上,按要求实施风险反馈。各部门结合公司各业务情况、战略目标、不同发展阶段,收集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评价等活动,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

(三)健全内部信息传递体系

内部信息传递指的是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传递过程。内部信息主要包括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

(四)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指的是对构建的内控体系及持续改进情况、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的活动,目的是提高其有效性。

1.内部监督的分类:缺陷报告、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

(1)缺陷报告指的是缺陷报告建立健全机制,制定缺陷规范,向有关人员及董事上报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序。

(2)专项监督指的是在关键岗位员工、业务流程、经营活动、组织结构、发展战略等发生重大变化和调整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

(3)日常监督是对构建的内控体系持续改进情况、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2.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

(1)从缺陷来源而分,包括运行缺陷和设计缺陷。

运行缺陷指的是运行过程中缺陷,内部控制设计是有效的,但运行不当造成的缺陷。设计缺陷指的是设计环节中形成的,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达到控制目的,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必要的控制,或者是控制设计不适当。

(2)从对经营目标影响的严重与否来分,分为一般、重要和重大缺陷。

重大缺陷指的是缺陷可能会导致企业严重偏离目标。当存在任何重大缺陷时,应当在评价报告中做出“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重要缺陷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导致企业偏离目标,应当引起管理者的足够关注。

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之外其他控制缺陷为一般缺陷。

(3)从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非财务报告缺陷和财务报告缺陷。

(五)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是对内控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缺陷,持续改进的过程,包括缺陷报告、独立评估、持续监督等。内部监督包括自我评价、持续改进等。

五、主要结论

(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因“企”而异

由于企业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外部环境不同,所以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内控体系,设计出适合企业自己业务活动特点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结合大的经济环境和企业实际问题,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依据,从信息与沟通、风险应对、风险评估、风险识别、目标制定、监控、内部环境、控制活动等八要素出发,建立公司和业务层面的内控体系,通过具体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发现存在问题缺陷,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体系适合企业自身并为企业提供防护、调节和反馈等功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相互制约又统一融合的作用,以及促进和激励等作用,帮助企业更加重视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企业保驾护航

通过对L公司内控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会计部门的内控,而是对公司所有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管控。如今整体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了许多企业破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倒闭潮,分析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低劣的管理水平及各种舞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企业要在这些不利环境和状况下求得生存并发展进步,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抗击打的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内部控制体系要素缺一不可

通过对 L公司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八个要素是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的,各阶段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这些阶段包括内部控制体系的分析、构建、评估和改进等。它们之间既是自成体系、相互独立,又密切关联,前提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是根据,载体则是信息与沟通,而监督是保证、控制活动是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4.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8.

[3]张廷伟.以风险为导向的J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管理学院,2014.

第4篇:财务公司风险评估范文

关键词: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策略

“提质增效”已经成为了当前所有企业面临的共同话题,而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因此,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总体相对薄弱

在先前我国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各行各业的企业总体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少,发展机会较多,总体的利润也较为丰厚,导致很多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如何发展投入了非常多的经历,总体的发展也较为粗放,对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重视程度也相对较差。但是在进入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后,该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市场的总体需求,需要企业全面增强自身风险管理意识,若企业仍旧沿用这种粗放式的发展理念,仍旧秉持这种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必然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威胁。

(二)企业内部实行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相伴相生的就是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传统粗放式发展历史的影响下,企业所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总体也较为粗放,主要表现为:其一,很多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出专门的风险管理控制部门,但是在当前这个信息极度发展的时代,企业在整个市场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出现出陡增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虽然其总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强,但是其可能出现较大风险的可能性也最大,非常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来对自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出更多的数据支撑。其二,当前很多企业在自身经营的过程中,风险全面评估工作较为匮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能够准确帮助企业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更为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策略。其三,多数企业内部并没有设定出必要的控制监督机制,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于自身发展是较为重要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没有认识到在风险管理制度中,控制监督制度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对于企业内制定的各项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监管与控制作用。

二、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相关策略

(一)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够到位的情况,全面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首先认识到企业当前所处环境的变化,转变自身传统的发展观念,坚定不移的走精细型发展战略,而做好风险管理是精细型发展中必要走的道路之一。其次,在企业内部通过宣传、开会、培训等方式让强化风险管理逐步的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特别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生产的每个环节,让员工能够清楚认识到在自身的工作中,可能存在哪些风险因素,这对于较好增强员工的对于风险的控制意识是非常关键的。长此以往,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均能够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风险,并将发现的风险及时上报。

(二)全面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

针对当前很多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全面增强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对于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运行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应当首先对自身当前运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漏洞,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项进行全面细分,这对于从体系的层面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企业风险出现的概率是非常关键的。例如,可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氛围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部分,其中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为:企业发展战略风险、企业自身生产经营风险及企业日常运营的组织风险等;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为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等。对于这些风险,企业均应当采取针对新策略从整个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针对性采取策略进行控制。此外,这个过程中,对企业风险控制监管部分需进行针对性的完善,确保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风险控制工作均有专门的人员实施,特别是对于整个过程中第一责任人与具体责任人进行明确,从而更好提升企业内部从事风险管理控制人员参与到整个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风险管理控制工作的实际效能发挥到最大。

(三)强化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人员的培训

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均需要技术人员来执行,因此,企业结合自身工作需求全面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形成周期性培训加不定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将一些对于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控制效果有着较好作用的理念及措施等及时的传授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培训的方式应针对性加入实践培训的内容,更好保证整个培训的效果,必要情况下还需加入对应的考核工作。

结束语

综上分析,当前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仍旧较为显著,给整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威胁。为了更好获得市场生存空间,提升自身的总体发展活力,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策略全面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翕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能源集团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4):63-67.

[2]袁琳,张伟华.集团管理控制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基于10家企业集团的多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5,(05):35-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