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绿色设计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设计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设计报告

第1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 脱硝 改造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322-02

前言

为了还社会一个蔚蓝的天空、减少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使人民群众生活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下,张家口发电厂响应国家号召,从2012年开始对8台机组逐步进行脱硝改造,截止2014年11月,1、2、3、4、5、6、7、8号炉的脱硝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尿素公用区是张家口发电厂脱硝系统的核心设备,为全厂脱硝系统制备提供尿素溶液,作为脱硝还原剂供给锅炉溶解炉,保证脱硝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尿素公用区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锅炉脱硝的效率,作为环保设施,尿素区所属设备肩负着崇高使命。为了保证尿素溶液管道压力不发生波动,张家口发电厂设备部综合专业对尿素区设备进行了升级优化改造,改造工作如下所述。

下面将张家口发电厂尿素公用区设备的改造情况作简单介绍如下:

对一期1、2、3号尿素循环泵整体换型改造,并新增安装4号尿素循环泵

一、创新事由(实施背景)

1.张家口发电厂尿素区于2011年开始建设,2012年投入运行,一期尿素循环泵由同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形式采用为3台循环泵串联方式(2用1备)单循环制供一期4台机组SCR区尿素溶液的,供应管道为DN65。随着一期脱硝改造工作的深入进行,目前供一期尿素溶液管道需要按照单元制进行供液,分为一单元供1、2号机组脱硝;二单元供3、4号机组脱硝的方式进行。

2.因目前只有3台尿素循环泵串联运行(2用1备),不能满足今后一期4台机组的运行工况,因此需要新增4号尿素循环泵方可保证满足今后一期4台机组的脱硝系统按照单元制方式运行要求。

3.由于当初设计考虑不周,设计不合理、采用3台串联形式的运行方式供一期4台机组尿素溶液;并且采用的尿素循环泵制造质量不高,设备投运后缺陷频繁发生,无法保证整个脱销尿素溶液管道系统压力的正常运行,经常造成尿素溶液管道压力波动,使得机组脱硝系统经常被迫退出运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4.为了保证尿素公用区制备设备、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新增4号尿素循环泵,能够像二期4台高流量尿素循环泵一样,分为二个单元制的运行方式,保证满足每个单元一用一备运行方式供2台机组脱硝需要,为此特提出以下改造方案。

5.尿素区一期尿素循环泵频发缺陷统计

二、解决方案(技术改造方案及主要做法)

1.改造思路

张家口发电厂一期尿素循环泵由清华同方设计,3台尿素循环泵由串联方式供一期4台炉的尿素溶液,运行方式为2用1备,在具体运行过程中,3台泵因为泵的选型原因,造成电机经常烧损,泵体密封结合面发生泄漏、泵叶轮损坏。

2.改造方案

2.1由于当前运行模式不可靠,为了更好地保障机组脱硝系统稳定运行,经过研究决定新增一台尿素循环泵,按照单元制分别运行,即1、2号尿素循环泵供应一单元1、2号炉脱硝系统;3、4号尿素循环泵供应二单元3、4号炉脱硝系统。1用1备。

2.2在尿素区一期3号尿素循环泵东侧(预留4号尿素循环泵)位置,土建泵座基础制作,安装4号尿素循环泵入口管道、阀门及安装出口管道、电动球阀及手动球阀管道等项工作。

3.具体步骤

3.1综合点检工作范围:

3.1.1在现有3号尿素循环泵出口管道弯头处,更换为三通,焊接连接至一单元1、2号机组脱硝循环管线出口,与预留的4号尿素循环泵出口门对接。

3.1.2从室外北侧1、2号尿素储存罐至一期3号尿素循环泵尿素过滤器预留的阀门处,连(焊)接DN100变DN65不锈钢管道穿墙进入尿素区室内作为4号尿素循环泵的入口管道。

3.1.3完成安装4号尿素循环泵的土建基础工作,并做好二次灌浆工作。

3.1.4焊接、安装、调整4号尿素循环泵入口管道和出口管道。

3.1.5 4号尿素循环泵(新泵)安装好后,逐步对1、2、3号尿素循环泵进行新选泵型的更换安装。

3.2电气点检工作范围:

3.2.1安装4号尿素循环泵变频器控制柜(变频器控制柜的采购、选型、安装、组织接线、调试等工作)。

3.2.2 1、2、3号尿素循环泵更换新泵的接线、调试。

3.3自动化点检工作范围:

3.3.1负责4号尿素循环泵出口电动球阀控制部分的控制电缆线及DCS远方操作的接入、安装、调试等工作。

3.3.2 1、2、3号尿素循环泵更换后的出口电动球阀控制部分的控制电缆线及DCS远方操作的接入、安装、调试等工作。

4.配合单位职责

4.1综合点检:负责施工的组织协调。

4.2电气点检:负责4号尿素循环泵电机动力电缆电源接线及电机变频器控制柜的、采购、安装调试。

4.3自动化点检:负责4号尿素循环泵出口电动球阀控制部分的控制电缆线及DCS远方操作的接入、安装、调试等工作。

4.4土建专业:负责1、2、3、4号尿素循环泵的土建基础施工等工作。

4.5外车间:负责1、2、3、4号尿素循环泵的出、入口管道及阀门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5.设备清单

6.改造示意图

改造前示意图

改造后示意图

7.改造前后实际照片

三、实施后效果

通过设备改造,使得张家口发电厂一期脱硝尿素溶液供应得到了保证,原来的频发缺陷已彻底根治,不再发生。通过改造一期尿素溶液输送系统分为二个单元制的运行方式,保证满足每个单元一用一备运行方式供2台机组脱硝需要,提高了尿素溶液管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张家口发电厂通过自主创新和绩效管理走出了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前进步伐,通过设备改型,满足了张家口发电厂一期脱硝系统尿素溶液的正常需要量,提高了脱硝环保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了张家口发电厂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感,为还社会一片蓝天、减少雾霾做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辅控运行规程

第2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第3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设计 把关要点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绿色建筑是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在节约能源上,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风能、地热能等,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节约资源上,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力求采用可再生资源利用,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特别是加强建筑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的科学利用。回归自然,循环利用,各项设计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建筑实质意义。

3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的设计涉及到很多个系统,相配套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产品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专业都与设计绿色建筑的设计有关,例如规划、建筑、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全系统的设计。影响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在绿色设计过程中追求节能效果,可以通过调整建筑体形设计来达到。此外,还要对建筑物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进行合理设计,以增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绿色建筑对节水目标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紧盯节水目标,将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即回收废水、雨水,新建储水、处理设施,改进水环境系统 “供给――排放”模式的技术,重新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即“供给――排放――贮存――处理――回用”。在对小区建筑进行规划时,要将整个水循环系统纳入到规划范畴当中来,主要包括自来水、污水、雨水、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将这些水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进行有机整合。绿色建筑规划中,雨水的作用非常大,可以说雨水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绿色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在材料的选择上,,要坚持选择经久耐用的建材或新型推广材料,尽量减少材料的更换和维护,达到设计的最高性价比,还要充分考虑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问题。

4绿色建筑建设中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对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等品质提出要求,需要各参与方共同协作,以现阶段发展现状来看,绿色建筑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建筑规划、设计和建设方的策划并没建立起有效沟通机制,会导致策划和设计脱节。绿色建筑在没有施工图专项审查时,其绿色设计内容在施工图中的落实情况没有严格制度去约束与审查,容易产生假设计、乱设计情况。常规施工图审查是由各建筑专业完成,无法按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与设计规范将各绿色元素全面考核,特别是涉及交叉专业的条文时,容易误判或漏判,导致设计、审查、标准之间的脱节。

5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把关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审查,要从项目立项环节就要明确设计标准。建设单位必须把项目简介,包括项目设计单位、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建筑类型及绿色评级标准等加以明确。在项目申报时,提供设计满足项及设计措施、相关计算结果与证明材料,准确表达设计措施和施工图相应专业的做法说明,列出相关数据计算结果,并将有效证明材料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备审。施工图审查机构按照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一览表对各专业绿色建筑评价条文分别进行审查,对交叉专业的条文,需条文涉及到的各个专业共同审查。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必须关注建筑区域地貌、水系、生态等环境因数,重点控制总平面中的控制项和可选项,如:控制项中的当地基本生态环境控制线,项目场地区位图、地形图,场地水文状况分析报告,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报告,住区居住建筑间距日照要求,无障碍设施设置要求等。关注可选项审查,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充分利用表层土。对场地现状地形地貌,景观总平面图,给排水总平面图,场地雨水综合利用方案或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设置调蓄雨水功能池并设置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合理利用太阳能,在建筑屋顶、阳台、车库顶部覆土层等适合的部位设置太阳能热水集热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地下室采光系统,合理设置室外节能照明等,减少电能能耗,实现设计建筑的低能耗,零排放。

6 结语

随着人们对经济,环境,健康的新认识,加上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作为建设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建造等环节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促进人、建筑和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机械产品 绿色设计 设计原则

一、机械产品绿色设计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绿色己成为众多产品时代特征之一。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己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即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而今世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家电产品、绿色农业,竟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它已渗透到军事、科技、文化、生活、卫生、教育等方面。绿色技术研究已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概念

(一)绿色设计产生的背景

由早期的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

?偊b巴巴纳克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当时人们对此观点持怀疑态度。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不断发展,人类开始意识到适合人类生存的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办法,将严重威胁到我们生存的家园,所以必须找出破坏我们家园的源头。据统计,造成环境污染的四分之三来源于制造业。若能将制造业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化,势必会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利因素。所以设计者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理念也就应运而生。

(二)绿色设计的含义

近年来对绿色设计的讨论很多,概括地讲,在产品由设计、制造、包装、运输、运行、废弃和回收及回收再利用的生命周期中,设计时除考虑产品应有的属性外,还要着重考虑产品在由整个生命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三、机械产品绿色设计原则

人类对环保的意识愈加强烈,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节能与环保并存。就是要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设计制造机械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1.研究。在原有的产品设计方案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全面探索研究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自然环境和人的影响。2.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家园避免污染,尽可能减缓由于人类的消费而给环境增加的生态负荷,减少有毒、有害、降解低、回收价值低的各种技术、工艺对环境的污染。3.减量。尽量使用较少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达到减少物质浪费与环境破坏中的减小体量,精减结构,生产中的减少消耗污染,达到资源优化利用的目的。4.回收。将使用过的产品,废弃物中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加以收回,减少垃圾量,并将可利用的部分加以重复利用或再生。将无利用价值的废品经低成本无污染处理后排放到环境中,减少污染源。5.重复使用。产品重复使用率越高,废弃物产生的比例就会越低,还可以降低成本。可以将废弃产品的可用零部件拆卸后用于其他合适结构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如废旧的麻花钻经修磨过后要制成样冲,供划线用。也可以制造标准件,更换零部件,使原产品重新返回使用过程。6.再生。通过回收材料并进行资源再生产的新颖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个性特点, 在生产生活中营造绿色环境氛围,使得资源再利用的产品能进入市场,为消费者接受与欢迎,最终统领市场。

四、如何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设计机械产品

(一)绿色材料的选择

过去在选材时只考虑产品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忽略了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绿色材料除了考虑产品的性能,还综合考虑产品对环境的无污染性、可回收利用性、对人体无伤害性及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性等,使产品在制造、使用、废弃再生循环利用中与环境共存。所以要多开发无污染、可回收、能耗少的绿色材料。

(二)绿色工艺设计

在机械产品制造装配过程中,既要使产品零件数量尽量少,易于装配,提高产品质量和可维护性,也要充分考虑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可拆卸设计作为一种对产品的易装拆,可回收再重新加工利用,能将利润最大化的设计方法学,成为了绿色工艺设计的主要方法。当然,还有现在的干式切削、准干式切削、精确成形、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及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属于绿色工艺的新技术。

(三)绿色制造环境设计

不同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特点考虑对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在保证产品性能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对环境的要求。如生产电冰箱要求不用氯氟类的制冷剂和发泡剂减少或消除酸洗、磷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降低能耗,减少噪声。

(四)绿色产品包装设计

在原有的包装方案上,考虑产品包装材料与环境的兼容性,设计时选择能够处理、分解、可回收利用和再生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如竹类、木材等天然无污染可再生材料可用于产品包装。遵循当今主要工业国要求包装做到减量化、 回收重用、循环再生和可降解原则,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绿色包装与保护环境同步发展。

(五)产品回收处理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其材料的可回收性以及回收后在其它机械零件或产品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拆卸后的零部件的重新使用价值;产品回收成本估算,包括回收设施的投入、人力、工时等;回收再利用后与其功能相同的新零部件制造成本作对比,使产品成本降到最低;回收处理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产品回收的方法。

五.结论

综上,机械产品绿色设计是机械行业当今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的设计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保障,也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助推剂,更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人员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这样才能更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使人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最终避免和消除制造业恶性循环,顺应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祁红志.绿色设计的发展及应用[J].现代机械2004.04

第5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不久前,我主持了一项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 《推行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我又另外参加了一项中国科学院重大咨询项目《基础研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咨询报告,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这些项目中,我均建议将建筑科学列入国家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使得“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注重人居环境改善的绿色建筑事业能够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两份报告均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作出重要批示。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90年的26.4%上升至2012年的51%,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11年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建筑业产值占11.77万亿元。在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筑业的战略性地位将日益彰显。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伴随的是高能耗、高污染。据统计,我国目前建筑使用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约25%,若加上固化在建筑物上的其他能耗,比如钢铁、水泥、玻璃、砖石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与运输能耗等,与建筑业相关的总能耗将高达46.7%。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50%的资源用于建筑物,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50%也来自建筑物,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有40%来自建筑。现在我国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的建筑量有20亿平方米之多,可以说全球有一半的建设量在中国。因此,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无疑是最关键的领域。

我国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若建筑业不作为,则至少是半句空话。而且建筑业耗资巨大,许多大型公共建筑,投资动辄数亿、数十亿元,如央视大楼,投资50亿;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投资近40亿元。而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也不过投资14亿元,仅相当于广州大剧院一栋建筑物的投资额度。

建筑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与民生息息相关。

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把美好生活具体化为包括“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

而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都要靠发展绿色建筑与建设生态宜居的城乡人居环境来实现。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方针,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定,应充分考虑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在国计民生中所占据的分量,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节能减排可以从多方面开展,但是减少建筑能耗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比如,我国现在注重搞核电,已经建了很多核电站,但核电占我国能源的比例只有1.85%,即使我们继续发展大的核电计划,能达到总能源的4%5%就不得了了。但是我国建筑的运行能耗可以占到25%,所以只要建筑用能能够节约12%,那就比核电的作用大很多。

减少建筑用能可以采取多项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中包括绿色建材的制备与开发技术,太阳能与光伏技术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与洁净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与此同时,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遮阳、通风等的合理设计也非常重要。而既有拟废弃建筑的更新利用、建筑材料的循环与再生、建筑设备的能源管理等都是行之有效可以被更好采用的应对措施。

建筑节能应当明确区分公共建筑节能与住宅建筑节能两个方面。在着重做好新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我们应当积极推进对既有不节能建筑的节能改造,并提升其环境品质。

改善人居环境更是涉及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设计,也包括城市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原理与技术、室内空气品质、建筑声学与音质研究、建筑光学与绿色照明等。

发展绿色建筑,开展建筑与城市节能技术研究,应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政策优惠、制度设计上给予支持。

但目前,我国在推行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们在推行绿色建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没有一个好的顶层设计,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来统一协调推进。

不过一个利好消息是,最近,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已在这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给出了在顶层设计上的良好支撑。

另一个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仍然没有彻底转变观念,这里头包括一些建筑师、规划师,实际上他们还是在原来惯性思维指导下工作。而这种惯性思维一日不改,我们推进绿色建筑的事业就难以有质的飞跃。

第三,我们在建筑技术科学方面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过去,我国和各省市都设有建筑科学研究院。但现在,这些建筑科学研究院都改由各级国资委管理,改制为企业,削弱了城市与建筑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公益性研究。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仅有一家,与建筑业的规模与重要性很不相称。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实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将之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高度重视。前不久,美国的两家智库机构——美国进步研究中心与能源未来联盟合作制定了题为《重建美国——一个投资节能改造的政策框架》的报告。报告建议依靠市场的驱动,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改建运动,争取到2020年,重建5000万座建筑物。由此可以有效节能20%40%。

英国政府也“节热节能战略”草案,计划让英国已建住房到2050年前实现“零碳排放”,并建议改动建筑法案,增加节能措施,将推行绿色建筑作为达到英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大措施。再比如,德国已实施十万光伏屋顶计划。德国为什么准备放弃核能呢?实际上它的宝押在建筑节能上。他们注重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保温做得非常好,很多住宅都是三层玻璃窗,且气密性良好,使得他们建筑的热环境舒适,且能耗需求也非常低。

第6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由于传统发展模式及传统建筑设计体系往往带来污染环境的问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绿色文化理念的影响下,理念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并逐渐探索建筑设计发展的绿色环保道路。工业建筑可以说是建筑创作的一个重要类型。对工业建筑来说,除满足特定的生产工艺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之外,还要满足工作环境舒适度和精神愉悦的美学要求。目前,我国建筑师在借鉴国外工业建筑的成功经验后能对中国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世纪挑战,工业建筑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追求从来没有放弃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进一步推进了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工业建筑设计方法

1.工业整体环境的设计

工业整体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指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建筑当地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地形地貌以及动植物生长状况,就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做出的有效分析。

(1)引入绿色建筑理论为实现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建筑设计时应切实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力争实现设计时能够与当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以及资源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绿化及周围环境的芦花和立体绿化。

(2)构建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一直以来,我国工业建筑均采用线性的空间布局,并构建了园区开放和动态的空间体系。为实现资源的共享,保障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其生产内应采用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以此来促进工业整体环境的高效构建。

(3)协调住区内外环境工业建筑在进行设计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导向,从整体着眼运用借景、分景、组景以及添景等多种有效技术手段,切实实现科学设计、一次设计、远近结合、统筹考虑、突出重点以及分部实施,为促进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2.工业建筑单体的设计

(1)工业建筑设计提高工业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工业建筑设计时应切实确保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的灵活性,在管道的预留空间,各种电线空间表现出来,这样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上提升工业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和可变性。

(2)工业建筑设计要注意节能和智能工业建筑设计要积极开发二次可再生新能源,节约一次不可再生能源,提高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率。工业建设设计时应积极引入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力争实现智能化的建筑设计,以推进绿色建筑的高效能与低污染目的的实现。

三、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措施

1.强化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降低绿色工业建筑设计风险

应进一步强化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来充分披露因废弃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各种风险,通过降低绿色会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起到降低绿色工业建筑设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绿色经济工业建筑设计应积极开展计划工业建筑设计工作,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程序,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保障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和编制工业建筑设计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2.加强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

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业务的培训工作,培养复合型的工业建筑设计人才是加强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企业要构建专门工业建筑设计知识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工业建筑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另外,加强培养集工业建筑设计知识、环境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等为一体的复合型工业建筑设计人才也是必然选择。

3.基于环境保护条件下的工业建筑设计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加入全球化的环境体系,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是一个必要且必须的手段。由于绿色建设工作固有的复杂性,其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还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要从基础的绿色工业建筑设计工作做起,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

四、结语

第7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一、绿色营销的中心含义

一是市场营销的观念是绿色的。它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强调污染防治、资源的充分利用、新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的再生利用。二是绿色营销企业的所属产业是绿色的。绿色营销企业生产的产品是绿色的,其产业和产品应该有节约能源资源,或新型资源利用或促使资源再生利用等特点。三是绿色营销强调企业服务。它服务的不仅是客户,而且包括整个社会;考虑的不仅是近期,更包括远期。四是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绿色营销不仅要从大自然索取,更要强调对大自然的保护,即企业从生产技术的选择、产品的设计、材料的采用、生产程序的制定、包装方式的确定,废弃物处置、营销策略的运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体现营销过程方方面面的“绿色”形象。

二、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

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主要根据对消费者(Consumer)、竞争(Com-petitor)、企业自身(Company)和环境(Climate)进行分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4C研究”和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渠道(Place)策略、促销(Promotion)策略,即“4P组合策略”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尝试性提炼出一套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探索性理论——CIFC。CIFC是4个英语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是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Innovation(创新性)、Focus(聚焦力)、Consistency(持续性)。4个元素相互依存,形成一个闭环,指导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实践。

Connectiondegree(联系度)是指导企业自身情况跟体育运动本身的关联度,这是一个企业做好体育绿色营销的关键所在。找到一个组织(企业)与体育的切合点,通过对企业及产品进行立体式的分析,提出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包括:企业产品分析、企业品牌分析、企业文化分析、体育载体选择性分析、预期效果分析等。本环节旨在为企业找到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定位,找到了定位其绿色营销策略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自诞生以来一直是智者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不是直接的推销实物,而是营销一种回忆,一种联想,一种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审美情趣。

Innovation(创新性)是指组织(企业)在我国体育市场实施绿色营销活动要从模式上推陈出新,运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体育绿色营销策略。在进行联系度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将要进行的体育绿色营销活动进行全方面的策略,得出企业在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整体模式规划报告,而这个报告必须具有个性——也就是创新性。创新性的模式规划报告应该包括:体育载体的创新性分析(赛事选择要有新意),企业关于体育载体资源运用方面的创新性分析,企业借助体育载体进行绿色产品推广、具体方法上的创新性分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目标等创新性分析,即普及绿色知识、增强绿色意识、树立绿色道德、培养绿色行为、提高绿色技能,进而为企业找到创新的高校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模式。

Focus(聚焦力)是指相关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的主要特征。整合就是在模式创新性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报告将绿色营销过程中涉及的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并提高市场影响力。整合的对象包括资金、人力、媒体、体育社会活动等;整合的核心是体育载体;按照时间的承接性、资源的利用率整合依据,进行体育载体和产品文化推广的整合、体育平台宣传和其他宣传渠道的整合、体育载体的前期培育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运用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的整合。社会绿色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具有普及性、综合性、实践性三个特征,进而形成对社会绿色教育的总体认识。整合的目的就在于选择最有效的体育市场绿色营销实施手段,使我国体育市场绿色营销活动与企业的其他营销活动有机地融合起来。

第8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中国是唯一开始把气候限制纳入金融监管的经济大国(除非有人把斐济当作经济大国,其央行为斐济的银行贷款制定了强制性要求)。虽然这些新的调控政策仍处于发展阶段,但中国已经为未来几年的全面监管改革做好了准备,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金融界脱碳。

这些政策中,“绿色信贷政策”一直都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一政策启动于2007年,2012年修订为 《绿色信贷指引》。虽然许多绿色信贷政策针对的是过程(而非结果),但二者已经开始有关联了。如今,银行需要提供与《绿色信贷指引》有关的KPI报告。对于未能遵守这一规定的中层管理者,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可以据此阻止其在中国国有银行中担任要职。尽管银监会还未使用过这一否决权,但这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约束银行管理者,使其合规而行。

尽管《绿色信贷指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关注,但一系列附加措施已付诸实施。因此,中国的银行都必须向银监会报告跟其投资有关的所有环境法律责任和附加的大量“环境指标”。欧洲也有类似的做法:德意志银行除了要向德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联邦财政监督管理局,或最终向欧洲央行提交财务报告,还要提交环境指标和法律风险报告。虽然中国的银行目前正在努力应对会计和监管问题,尤其是在界定什么是“绿色”方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报告将会更细致。

有趣的是,中国某些行业的新“公共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表明,金融业的公开披露即将浮出水面。事实上,一些有关企业环保表现的报告已经有金融体系监管结果的内容了。某些行业的中国企业现在要面对“四色”环保信用评级。今后,不鼓励银行给获得“红色” (最差)评级的企业贷款。

然而现在讲改天换地还为时过早。许多政策仍在制定、微调和扩充中,与这些项目相关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常常最多只是个温和的鼓励,眼下仍然难以提炼这些政策的实际影响。举一个例子,中国的煤炭投资尽管从去年开始趋于平稳,但过去十年中平均增加了10% 。这表明中国金融体系仍是“高碳”的。诸如限制房地产行业贷款等调控政策甚至可能与鼓励向高能效产业投资的政策背道而驰。然而,这些措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领先了欧美的政策,欧美国家似乎完全忽视了“绿化”金融监管的问题。

尽管如此,事实上却存在许多针对金融系统气候友好型投资的不利因素。由于能效项目大部分的价值在于项目设计和非设备成本,因此贷款时,这类项目的抵押品要被打更多的折扣。《巴塞尔协议III》和《偿付能力监管标准II》将有可能从系统上对长期的“绿色”资产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在围绕气候和碳风险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所有这一切都与潜在的高碳“搁浅资产”有关。

第9篇:绿色设计报告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cad技术

绿色建筑亦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在建筑经济学领域,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降低建筑项目的风险。在规划领域,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辨识场地的生态特征和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的资源和能源,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与环境持续和谐相处。在设计领域,绿色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建筑的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在施工领域,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通过采用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施工方法,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能够显著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建造过程中消耗的自然资源数量,并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运行维护领域,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保证建筑规划设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合理的环境目标设定和智能化的系统控制,采用科学、适用的消费模式,保证建筑设备系统的安全和清洁运行屏降低系统能耗,保障室内空气品质和热声光环境,减少运行过程中污染物产生,提高建筑整体的运行效率。

因此,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生态建筑”新理念。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难以为继。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是反映绿色建筑发展的综合性指标,目前许多欧美发达国家已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控制改善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较完整的适合当地特点的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不少发达国家根据各自的特点,还通过建造各具特色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展示其绿色理念、绿色技术及产品等大量研究成果,引领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形式包括办公楼,住宅,学校,商场等,比较典型的如:英国BRE的生态环境楼和Integer生态住宅样板房等。这些示范建筑通过精妙的总体设计,结合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还开发了相应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通过具体的评估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以及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等指标,从而可以指导设计,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影响较大的如国际可持续建筑环境促进会的GBTool评价工具,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LEED评估体系等。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各国发展生态建筑评估工具都注重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吻合;随着绿色建筑实践在各国的不断发展,评估工具也由早期的定性评估转向定量评估;从早期单一的性能指标评定转向综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性能的综合指标评定。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1994年我国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也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并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基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研究和应用实践。例如北京的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锋尚国际公寓,广州的汇景新城,上海的万科朗润园等。以“上海生态世博”和“北京绿色奥运”为背景的“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和“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业已建成并向国内外开放,成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展示、教育基地和后续研发平台。

总体上我国绿色建筑尚属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技术政策法规体系,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规范尚未正式颁布,本土化的单项关键技术储备和集成技术体系的建筑一体化研究应用均需进一步深化,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交流还未全面展开。真正意义的绿色建筑尚未进入实质性推广应用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设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师的挑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决定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建筑的体型、方位及围护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因此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能量性能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能耗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别。单凭经验或者手工计算,很难正确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目前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简称CAD)技术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在AutoCAD占据统治地位的2DCAD时代,只能通过手工输入的方式将建筑设计的相关数据输入到相关软件中,才能进行能量分析。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具备复杂的能量分析基础知识,而且本身也是专业化的程序,必须由专业人士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操作。大量的专业数据、繁琐的输入工作使得能量分析与模拟对于建筑师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是建筑师无法在设计过程中直接对设计方案进行建筑能量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传统的2D设计模式中,能效计算通常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和分析、模拟,但此时建筑设计方案已经很难改变。于是,能量分析就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姿态,对绿色建筑设计起不到什么作用。

在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节能设计成为强制性的设计标准,而传统的建筑能量分析方法却无法满足广大建筑师和建筑设计的需求。根据调查分析,能效设计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为建筑师所接受和使用的、在建筑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初始阶段进行的能效设计方法和软件。如果能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建筑师能够随意的在设计的任意阶段,特别是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毫不费力的对整个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生态效应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得到关于建筑能量性能的宝贵的反馈信息,那么建筑师就能及时准确的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自动化、数字化。这就需要一个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和一个能识别这些信息的建筑性能分析工具。

但更重大的变革现在正在进行,CAD技术经历了二维平面图形设计,交互式图形设计、三维线框模型设计、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自由曲面造型设计、参数化设计、特征造型设计等发展过程。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先进技术,如变量化技术、虚拟产品建模技术等。随着互连网的普及,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协同化(Collaborative)成为CAD技术新的发展特点。使CAD技术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发展成为支持协同设计、异地设计和信息共享的网络CAD。从电子绘图到所谓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实际构件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搭建,与此同时(自动实时)链接到报告生成(数据库)引擎,根本上产生人们所说的“智能几何”。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在CAD中的应用也已经开始,可以进行各类具有沉浸感的可视化模拟,用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还可以在设计阶段模拟零部件的装配过程,检查所用零部件是否合适和正确。在概念设计阶段,支持人机工程学,检验操作时是否舒适、方便,可用于方案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