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兽医的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兽医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兽医的基本知识

第1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萨班斯法案404条款; 制度成本; 制度收益; 制度净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3;F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4-0013-04

一、引言

美国于2002年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其中404条款(简称SOX404)就内部控制双重评价(即内部控制管理层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提出强制性要求,不仅要求公众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包含一份管理层就企业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结构及程序有效性的评价报告,还要求外部审计师每年就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鉴证,并出具审计意见。

SOX404颁布以来,关于其执行与变革的争论持续不休,而争论依据和焦点主要在于制度成本及收益(McVay,2011;Kinney和Shepardson,2011)。有观点认为SOX404产生了使投资者有效区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等制度收益,世界范围内的政策制定者都应考虑对公众公司强制执行与SOX404类似的法规,以提高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zee等,2012);但也有观点认为该条款导致了企业高额审计费用等制度成本,对于小型公众公司而言过于昂贵,带来的是制度净成本而非净收益(Iliev,2010)。在这些争论持续的同时,中国、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开始纷纷学习SOX404,并颁布一系列内部控制双重评价制度(简称双重评价制度)。随着双重评价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实施,其制度成本和收益问题,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执行双重评价制度、扩大其制度净收益问题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归纳近八年来(截至2013年7月)国际上关于SOX404的研究成果①及美国审计总署(GAO)政府报告,对SOX404制度成本及收益构成进行总结,发现私人成本高昂是SOX404制度成本高的关键,社会成本会受到私人成本的正向影响;同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存在一致性,都具有难以计量和远期收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SOX404制度净收益分析,获得扩大双重评价制度净收益的普遍思路以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具体启示,以指引未来理论研究及实务开展的方向。

二、SOX404制度成本构成

制度成本是一种广义的交易费用,即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Arrow,1969;卢现祥等,2007)。SOX404制度成本按照其承担主体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企业为执行SOX404所承担的私人成本,包括其投入的企业资源及承担的机会成本;二是由市场承担的社会成本,是SOX404造成的市场交易费用增加的负效用,如SOX404与非正式制度和其他正式制度间摩擦带来的资源损耗增加和效率损失。

(一)私人成本

SOX404私人成本中可由市场衡量的显性成本主要由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管理层评价成本除员工时间成本)、外部咨询及技术更新费用三部分构成(Krishnan等,2008)。美国财务经理人协会(FEI)2007年调查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占到执行费用的50.99%,但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则认为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仅占执行成本的24%。虽然公司利益团体与会计师事务所就三部分成本所占私人成本比重的估计结果存在明显差异,但相对于技术更新等一次性投入的内部控制建设成本,内部控制审计费用需每年支付且数额巨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特别是对于受到规模和资源限制的小型公众公司,SOX404下内控审计费用的巨额增加对其财务冲击更为强烈。Kinney和Shepardson(2011)发现,小型公司首次执行SOX404的内控审计费用是前一年度的两倍,虽然其2008年审计费用增长率下降到55%,但仍远高于同期未执行SOX404的小型公司10%的年增长率。虽然私人成本由于学习曲线效应、制度收益延后等原因,呈现出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特点(Coates,2007),但私人成本仍然高昂,引发了公司利益团体的强烈不满,进而正向影响社会成本。

难以计量的隐性私人成本主要体现在企业因执行内部控制双重评价所承担的机会成本,包括管理层时间和精力、管理层风险规避行为所导致的损失等(Coates,2007)。根据GAO2006年调查结果,内部控制管理层自我评价相关工作占用了财务总监及会计人员几乎90%的时间;47%被调查公司由于执行SOX404被迫推迟或放弃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改进,遭受了严重的机会成本损失。同时管理层所面临更严格的财务控制和更大的财务控制压力,导致其更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放弃风险和收益较高的投资机会,增加了企业的隐性损失。除了对当期收益的负向影响,显性和隐性私人成本所造成的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和权益资本的减少(Iliev,2010)、小型公众公司的非正常负向累计收益(Zhang,2007),更加剧了企业对于SOX404的诟病和制度实施阻力。

(二)社会成本

制度运行有效性还取决于其他相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强度(诺斯,2008)。制度间摩擦会降低SOX404执行效率和效果,增加市场交易费用,形成SOX404社会成本。一方面,SOX404就内部控制审计的强制要求对于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形成挑战,降低了其执行效率,特别是在显性私人成本高的情况下,有观点认为双重评价制度并非是经济的,尤其对于小型公众公司而言,制度收益难以获得的同时制度成本远远高于股东及管理层所获收益(Iliev,2010;Kinney和Shepardson,2011)。企业对于SOX404的质疑和强烈抨击不仅对制度权威性形成了巨大冲击,同时政府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以保证SOX404的顺利实施,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第五号审计准则(AS No.5)中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的缺失为管理层游说审计师留下了空间,导致了内部控制审计中职业判断公允性的降低,造成投资者对于内部控制双重评价报告可靠性的疑虑,增加了其信息搜集成本和验证成本等。研究发现:(1)不论管理层是否有意图影响审计师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分类的评判,审计师在作出判断时都会受到管理层影响(Earley等,2008);(2)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不同态度――承认和否认对于审计师判断均具有影响,但总体上承认态度比否认态度在劝说审计师上更有效(Wolfe等,2009);(3)审计师面对不同性质的内部控制缺陷受到的管理层影响程度不同,但审计师对于缺陷重要性和发生频率两个维度的判断都会受到管理层影响(Wolfe等,2009);(4)在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审计师受到管理层影响的程度不同(Bedard and Graham,2011)。审计师在职业判断上受到管理层影响是对于审计独立性的重大疑虑,降低了SOX404的执行效果,增加了市场交易费用。

综上,SOX404制度成本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是由企业承担的私人成本。私人成本高昂体现在显性私人成本和隐性私人成本两方面,其中显性私人成本中的内部控制审计费用部分,给上市公司特别是存在资源限制的小型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同时加剧了其隐性私人成本。而隐性私人成本在降低SOX404执行效率的同时迫使政府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正向影响了SOX404的社会成本,导致制度成本的增加。SOX404的社会成本是其运行给市场带来的负效用,体现在SOX404与其他制度间摩擦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投入增加,以及制度效率降低和效果偏差,进而造成市场交易费用增加。

三、SOX404制度收益构成

制度收益是不同市场主体所获得的制度服务以及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SOX404作为内部控制制度和广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企业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在于其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导致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Ashbaugh-Skaife等,2009),实现了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费用的节约,帮助其实现长远稳步发展;而就社会收益方面,SOX404使投资者具备了有效区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能力,使公司盈余信息质量得到提高(McVay,2011),实现了整个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一)私人收益

企业的SOX404直接私人收益在于其从内部控制缺陷修正的角度使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降低了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一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更具及时性。SOX404要求公司披露企业所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而这一重大负面事件会打破原有的公司治理平衡,引起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人员的变动和改进(Johnstone等,2011)。由于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密切相关(Hoitash等,2009;Zhang等,2007),就会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更早地被修正,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更具全面性。SOX404下,审计委员会往往会因公司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重大缺陷而受到惩罚,因而更积极地致力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报表可靠性的提高(Ye等,2013),更好地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量,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员工行为损失等内部交易费用。

SOX404的间接私人收益在于公司内部控制改进所带来的企业生产要素成本等外部交易费用降低,如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避免高贷款利率等(Kim等,2011)。间接私人收益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SOX404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了管理层行为的不确定性,从公司角度为企业资本成本降低提供了可能。SOX404通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区分出管理层素质的优劣,并通过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促使企业改进高层管理者特征(Li等,2010;Wang,2010),为增强决策合理性提供了主观上的可能;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有效约束管理层行为,客观上降低了管理层行为的不确定性,保证了企业日常经营决策(Feng等,2009)及融资决策的合理性(Shi and Wang,2012)。另一方面,SOX404通过向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上游的延伸,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企业未来盈余的预测(Singer等,2011),从投资者角度提供了企业资本成本降低的可能。可见,企业因执行SOX404而完善了其内部控制系统,降低了企业资本成本,分别从日常经营和财务两方面降低了企业内外部交易费用,促进其良性发展。

(二)社会收益

SOX404的直接社会收益体现在投资者具备了有效区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能力,保护其利益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市场投资效率。由于公司治理较差的企业在自愿性评价制度框架下,往往不会去发现和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Hoitash等,2009),而SOX404通过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融入外部监督,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披露动机(Hermanson等,2009),更有效地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公开披露,使社会公众更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情况,在保护其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帮助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SOX404要求外部审计师作为独立第三方,对管理层评价报告进行鉴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可靠性,显著地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Asare and Wright,2012),实现了股价定价效率(Burks,2011)和企业投资效率的显著提高(Cheng等,2013),提高了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

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使投资者获得更多公司信息增量,同时减少其信息验证成本等交易费用是SOX404的间接社会收益。公司盈余质量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应计利润操纵程度降低(Kalelkar和Nwaeze,2011;Ashbaugh-Skaife等,2008)、公司盈余持续性更强(Chambers and Payne,2011)、盈余稳健性更强(Iliev,2010;Lobo and Zhou,2010)。这一社会收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更可能存在操纵利润的行为及错误(Epps and Guthrie,2010),而SOX404下,更高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了管理层的蓄意误报行为,使得公司盈余质量得到提高,对于报表使用者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Chen等,2013)。除了公司盈余所导致的信息含量增加,SOX404还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使社会公众获得更多与企业价值相关的决策信息(Lopez等,2009),以及与借贷决策相关的信息增量(Kim等,2011),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投资者信心并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可见SOX404社会收益虽难以计量但真实存在,对于市场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SOX404制度收益中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存在一致性,都具有难以计量和远期收益的特点。私人收益直接体现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促使管理层理性决策,帮助实现企业资本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内部和外部交易费用的降低;同时私人收益具有正外部性,会通过约束企业盈余操纵等行为实现公司盈余质量提高的社会收益,提高投资者信心。SOX404通过内部控制双重评价信息披露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具备了区别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能力,获得了关于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信息增量,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和降低其信息搜集成本等交易费用的同时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帮助间接私人收益的实现。

四、基于SOX404制度净收益分析的启示

通过对SOX404制度净收益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了双重评价制度优化的普遍性思路,以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两大指引”)的启示。

(一)SOX404制度净收益分析

制度净收益为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之差。按照制度成本及收益两大主体的划分可以分为私人净收益及社会净收益,分别如下:

私人净收益=私人收益-私人成本 (1)

社会净收益=社会收益-社会成本 (2)

私人净收益是SOX404带来的企业交易费用减少,即内部控制质量提高造成的企业交易费用节约减去其为执行双重评价所承担的成本。从私人净收益的特点来看,SOX404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在数量和时间上不配比。国家立法机关作为SOX404的供给者和推动者,具有制度选择和变革的主动权,而企业只能在既定制度供给下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并承担主要的制度成本,为长期的社会收益而牺牲短期私人收益。同时,SOX404提供的内部控制双重评价报告具有公共物品特点,企业私人收益具有正外部性,难以量化且远期获得,使得SOX404与公司管理层利益不相符。

社会净收益是SOX404所导致的市场交易费用减少,即SOX404执行所导致的市场交易费用节约减去社会资源投入。从其影响因素来看,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不仅受到SOX404本身运行效率和效果的影响,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之间还存在正向联系。虽然SOX404旨在满足社会需求,通过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来实现市场交易费用降低,但由于SOX404的执行主体是企业,其私人净收益会影响其行为选择和制度执行效率,从而影响社会净收益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双重评价制度的优化思路

双重评价制度的优化思路旨在提高制度净收益。一方面,要扩大双重评价制度的私人净收益,关键在于调和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在数量和时间上不配比的矛盾,即扩大企业在短期内可量化的制度净收益。可以得出两方面的优化思路:一是降低短期内的私人成本,既包括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等显性私人成本的降低,也包括对管理层时间投入等隐性私人成本的降低;二是扩大短期内的私人收益,尤其是其中可量化且不存在外部性的部分,加大企业资本成本降低对于私人成本的补偿作用,通过提高私人净收益增加双重评价制度的制度净收益。

另一方面,为扩大双重评价制度的社会净收益,一是通过提高制度本身的执行效率和降低制度摩擦,直接降低社会成本和扩大社会收益;二是利用SOX404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间的一致性,通过扩大私人净收益来扩大社会净收益。从前一方面看,可以颁布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既强调维护审计师判断的公允性以维护评价结果客观性,又着眼于减少双重评价制度与其他制度间的摩擦,以帮助尽可能实现制度设计时所预期的社会净收益;从后一方面看,通过培养市场对于高质量内部控制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对于高质量内部控制的经济补偿,在扩大企业私人净收益的同时提高双重评价制度的社会净收益。

(三)对我国“两大指引”的启示

结合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和证监会2012年联合的《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2011年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情况分析报告》(简称《分析报告》),本文从扩大“两大指引”私人净收益和社会净收益角度,得到关于我国今后研究及实务的相关启示。

首先在扩大私人净收益上,我国可以从降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及扩大企业的双重评价制度收益两方面入手。就前者而言,可以加大对整合审计的研究,考虑能否通过这一途径实现企业私人净收益的提高。Wang和Zhou(2012)发现,整合审计在保证制度执行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企业节约执行成本,在理论上对我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学者可以更多关注整合审计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以及对于企业年度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其对于降低双重评价制度成本的作用。就后者而言,如何培养我国市场对高质量内部控制信息和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理论界有待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虽然目前尚无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对企业高质量内部控制信息的强烈需求,但蒋尧明等(2003)发现我国资产市场缺乏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培养对高质量内部控制信息和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市场需求,既是扩大对积极实行“两大指引”公司的经济补偿,也是提高社会净收益与私人净收益一致性和提高制度净收益的方法。我国在今后应加大对高质量内部控制信息与会计信息需求的研究力度。

在扩大社会净收益上,我国应关注内部控制审计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审计效率低下或评价结果偏差等问题。《分析报告》表明,67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为65份,但有66家公司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内部控制缺陷严重程度评价标准,但“两大指引”的效率及效果仍需要监管部门进行及时跟踪和考察。相关部门在加大对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抽查范围的同时,应考虑是否需要提高相关内部控制审计法规的法律地位,以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保持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投资者对双重评价结果的信心。

【主要参考文献】

[1] McVay S. Discussion of Do Control Effectiveness Disclosures Require SOX 404(b) Internal Control Audit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Small U.S. Public Compan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449-456.

[2] Kinney W. R.,Jr. and M. L. Shepardson. Do Control Effectiveness Disclosures Require SOX 404(b) Internal Control Audit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Small U.S. Public Companie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2):413-448.

[3] 卢现祥,朱巧玲. 新制度经济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57.

[4] Coates J. C. The Goals and Promise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7(21): 91-116.

[5] 道格拉斯・诺思.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 钟正生等,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5-51.

[6] Ashbaugh-Skaife H.,D. W. Collins,W. Kinney,Jr.,and R. LaFond.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on Firm Risk and Cost of Equity[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9 47(1):1-43.

[7] Johnstone K.,C. Li,and K. Rupley,Chang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ssociated with the Revel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Material Weaknesses and Their Subsequent Remediation[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1 28(1):331-383.

[8] Shi W. and R. Wang. Dynamic internal control performance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external financing[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2(8):92-109.

第2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都比较分散,主要是靠赚取股票买卖的差价等传统盈利方式来赚取收益,机构投资者的角色一般比较被动,很少参与公司的治理,但是80年代以后,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摆脱以前“用脚投票”来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更多参与到了实质性的公司治理中,其收益方式也转变为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投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从而通过帮助公司提升价值而获取收益。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对于减少大股东对于中小股东的侵害以及更好地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很多大型企业的股东都是“国有股一股独大”,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一般比较小,而且发展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健全。因此,如何大力发展和鼓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基于成本收益视角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分析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具备了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可以解决单个投资人“搭便车”的现象,机构投资的专业化优势也降低了信息成本。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可将治理总成本C分为两类,固定成本C(f)与可变成本C(v)。同时,假设投资者是同质的,即C(f)和C(v)对不同的投资者均相同,单位治理收益为M,持股份额用S表示,则治理总成本公式可表示为: C=C(f)+C(v)×S

S个体投资者持有单位股票与机构投资者持有单位股票的治理成本是不同的,投资规模越大,则平均治理成本越低。假设治理收益是每单位M,则满足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的激励相容条件可表示为:R(max)=M*S-C≥O

而对于单位持股股东来说,其治理收益为:R(min)=M-C(f)-C(v),仅当M≥C(f)+C(v)时,个体股东才有积极性参与治理。而对机构投资者来说,C(f)+C(v)÷S是其参与治理的持股临界点,规模越大,C(f)÷S越小,规模收益产生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

三、减弱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动力的原因分析

对于股份制上市公司,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很容易产生“问题”,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可以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往往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情况,容易产生内部人问题,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还不成熟,参与公司治理动力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在资本市场上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造成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动力的减弱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作为机构投资者,一般是通过投资公司的形式参与其他公司的治理,但是机构投资者自身的公司往往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由于投资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投资公司内部往往缺乏监督,很容易出现"内部人"的问题,有些机构投资者高管可能会因为私人利益,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渠道和方式达成协议,损害机构投资者和被投资公司的利益,追求自身和所代表利益集团的收益最大化。

(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需要考虑成本收益以及存在“搭便车”问题 机构投资者作为投资人参与公司的治理,无非是想扶持被投资公司,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进而从被投资公司经营效益提高中获得投资收益。但是投资一个公司,参与公司的管理和监督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被投资的公司最终都能获得价值提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投资一个公司的成本大于收益,而且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比较久时,那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就会锐减,继续投资该公司的动力就会减低,他们更愿意通过出售手中的股份套现,从而获得资金,寻找更有价值的公司投资。特别是当有公司想要收购被投资公司时,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收购协议达成,从而出售该公司的股份获利。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不会只投资某一个公司,被投资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也不会只有一个,那么对于被投资公司的监督权就会分散到多个机构投资者身上。这个时候,单个机构投资者主动去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动力就不足,都希望别的机构投资者更多的对公司进行监督和治理,自己从中得利,能够轻松“搭便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公司治理恶化。

(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受到法律约束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机构投资者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还比较少,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界定,机构投资者的业务范围以及作用机制等在法律中还没有出现明确的界定和规范,相关法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就不利于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如我国现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就有特别规定,对于基金的持有一家公司比例等都有限定;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更是对其进入股市做出了严格限定。这些规定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想要敦促机构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进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都比较分散,对于某一家公司的投资股份占的比重比较少,那么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就不足,降低了其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

四,增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的措施

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实践证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的治理,对于提高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的价值具有明显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也日益加快,但是受到体制性以及相关法律的制约,以及对投资收益和治理成本的考量,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对于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一)优化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结构,以增强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动力 机构投资者作为一个投资组织,是需要人来管理的,机构投资者组织中的领导者行使主要的权力和义务。但是,由于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股份是全体受益人的,他们之间存在信托关系,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在公司治理中虽然拥有主要股东的权力,但是不能享有主要股东相应的全部收益,因此在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结构中,就存在权力和利益的不匹配,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很难负起主要股东的职责,难以代表中小股东和受益人的全部利益,全身心的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治理。因此,只有优化机构投资者的治理结构,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能力,才能增强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动力。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改善和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能力:

(1)提高机构投资者管理人员的素质。机构投资管理者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构投资者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治理水平,以及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治理的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机构投资者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以及公司治理相关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只有专业素质过硬,而且拥有良好人格,才能发挥机构投资者管理人员的作用。

(2)加强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披露。由于机构投资者身份的特殊性,其内部往往缺乏监督,对于提高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水平不利。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和治理行为,必须要接受监督,因此,机构投资者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增强市场透明度,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从而减少机构投资者从业人员的违规行为,加强机构投资者从业人员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二)丰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手段,增强参与公司治理的技术性动力 机构投资者直接主动参与公司的治理,通过提升企业的价值从而获得收益,但是参与公司治理的形式也不局限于此,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通过其他间接方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诸如利用权、股票权等,以及通过股票市场、利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提高被投资公司的治理水平。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一般很重视其公司形象,对于信息的披露比较及时,非常重视与机构投资者的关系和沟通。所以,机构投资者往往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司治理方面的消息,那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对于中小投资者以及股票市场的散户影响很大,因此,应该发挥机构投资者在规范证券市场,促进股市投资结构优化的作用。

(三)推动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性动力 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比较完善,对于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法律规范。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而且限制较多,缺乏相应法律规范作指导,因此,为了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必须加强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为机构投资者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提供法律保证。首先,应该从法律法规层面,减少对机构投资者投资证券市场的限制。其次,应该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投票权的制度,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投票权制度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实施也非常成功。虽然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都对委托投票权做出了一些规定,却不够完善,缺乏指导性,投票权的概念和主体资格,以及程序、信息披露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三,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对于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界定、机构投资者的业务范围以及作用机制等相关的法律规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四)鼓励具有长期投资需求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以增强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市场动力 机构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并且参与到期公司治理,这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因为公司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过程。一些机构投资者习惯于短时间的投资,或者其规模不能支撑对某些公司的长期投资,因此,往往还没有等到被投资公司发展壮大,就被机构投资者出售股份获利。所以,鼓励一些具有长期投资需求和能力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于推动企业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在欧美发达国家,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上都是非常活跃的,两者往往扮演者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角色,也主动参与公司的治理并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由于养老和保险相关的体制问题,加之我国的证券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对于养老保险资金进入股市限制非常多,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还很难成为有效的机构投资者。所以,我国应该完善相关机制,鼓励养老保险类似的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增强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市场动力。

参考文献:

[1]钟建军:《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南方金融》

2004年第1期。

[2]张清、严清华:《机构投资者的介入与公司治理模式的演进与趋同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范学俊:《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上海经济研究》1998年年第1期。

[4]钱露:《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外界环境的视角》,《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期。

[5]卢晖 、肖婧、张伟:《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传导途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6]薛妮 、唐俐:《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障碍及对策分析》,《财会通讯:综合(中)》2011年第10期。

[7]韩莉 :《优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23期。

第3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第4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临床兽医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理论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诊断动物疾病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科学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印象,理解并能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仪器设备,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福利,对动物的健康及食品安全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这就要求动物医学的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学生们能否在未来兽医临床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取决于在兽医临床 诊断教学中获取的技能。

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往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补充修订原有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参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中,增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结合病例教学,增强授课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外,重点突出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各个兽医学课程中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应用,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内容为核心,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本校学生来源多为少数民族,由于语言和地区差异,在课堂上单纯采用引进病例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等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以提出问题或引进病例让学生自主回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验上学生都不适应。因此,针对本校学生来源及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课时较少等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方式,教师主动收集包括书本网络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媒体,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此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书原有的图片,以及采集的图片、影像、声音制作课件,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手段展现出来,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影像更加直观的讲解临床基本检查方法,而且还能展现许多典型的病例症状,如破伤风、狂犬病、新城疫等给学生们建立直观印象,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互助式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把教学大纲、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作业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助式教学,同时应用交流平台进行答疑,并将收集到的典型病例图片上传,让学生自由讨论,打破教学时间和地点,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相沟通,了解学习效果,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坦诚面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将实践所需用品等准备齐全,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所用的设备、实践过程、结果、以及与理论对比情况等整理出实践报告;而不是帮助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疾病,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又因学校资金不足、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实践教学越来越难。

1.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

要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改变课堂讲授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状况,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实践经费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兽医临床上看,实践教学更为突出,这就把学生培养成了学科全、单科弱,一般人才多、特殊人才少等等。这就需要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设校外基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

3.建立典型病例症状库

第5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一、成立扫除文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曾斌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王以华镇党委副书记

鲁仕旭镇长助理、中心学校校长

班永兵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成员:姜泽新中学校长

鲁飞中心校成职教专干

华靖中心校教科室主任

杨忠祥中心校总务主任

班永兵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林培胜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杨光明中心卫生院副院长

赵海林业站站长

紫映军司法所所长

李晓明镇计生办主任

王建廷兽医站站长

张有伟烟叶站站长

各村党总支书记、镇属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鲁飞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人为本、科教兴镇、特色富民、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到4月,使全镇扫盲工作全面展开,扫盲工作效益明显提高,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符合终身学习要求的扫盲工作体系,使镇扫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在不断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控制新文盲产生的同时,要对全镇所有脱盲学员进行全面测试(试卷由教育局制),测试不合格的继续开展扫盲教育,实现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以上,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3%以内,1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积极创建无文盲乡镇。

三、具体措施

1.以各村委会为单位,在4月底以前,开展扫盲测试工作。各村委会、各学校认真排查辖区内的所有脱盲人员并组织测试,经测试合格的由县教育局免费发放统一编号的《脱盲证书》,变更其户籍中的文化程度。

2.继续开展扫盲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脱盲人员,上报《测试不合格人员花名册》,根据人数多少确定办班规模和办班地点,在5—6月内完成扫盲工作,上报《脱盲证书发放花名册》。

3.做好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各村委会、各学校在抓好扫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严格控制复盲率,确保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7%以上,脱盲人员复盲率控制在3%以内。

4.积极创建无文盲乡镇。镇人民政府将加强督查,加强对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创建无文盲乡镇。

四、授课人员及 教案

1.各村党总支书记是扫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好职责,负责动员辖区内所有脱盲人员参加测试,测试不合格人员继续参加扫盲教育,协助学校做好扫盲工作。

2.各学校必须确定1—2名教师作为扫盲兼职教师。

3.授课以《成人初等教育教材》语文、数学为主要内容。

(1)数学:

①简单加减乘除计算(教案6个)。

②简单记帐(教案2个)。

③简单有规则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教案4个)。

(2)语文:

①国情、省情、州情、县情、镇情介绍(基本情况、人文景观、重大节日等)(3个教案)

②文明礼貌日常用语等(1个教案)。

③查字典(教案2个)。

④常用标点符号。(教案1个)

⑤常用汉字(基本笔顺笔画及规则、偏旁部首、同音字、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教案8个)

⑥便条:请假条、留言条。(教案1个)

⑦单据:领条、收条、借条、欠条、发票等。(教案1个)

⑧启示: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搬迁启事。(教案1个)

⑨书信、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履历表等。(教案2个)

4.镇农科站、兽医站、烟叶站:讲授四个内容(教案4个)。

①养殖、种植基本知识及技能。

②烤烟栽培及烘烤技术。

③种子、农药、化肥的识别与应用基本知识。

④家禽疾病预防、农作物病虫防治等基本知识。

5.中心卫生院:讲授两个内容(教案2个)。

①卫生、生活、保健常识。

②急救常识。

6.派出所: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教案1个)。

7.司法所:法律常识宣传教育(教案1个)。

8.计生办:计划生育政策、婚育知识教育(教案1个)。

9.林业站:林业知识、森林防火知识、经济林果种植知识培训(教案1个)。

10.授课计划、工作总结、验收请示、迎检资料收集整理等其他相关事项由中心学校成职教专干负责完成。

五、培训场所:

根据各村委会测试不合格脱盲人员情况决定办班规模和培训地点。

六、培训日程:

4月25日——5月20日,集中四周左右时间统一授课。

第6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动物医学是由兽医学发展而来的,中国动物医学教育始于1904年在河北保定创建第一所传授和研究西方兽医学为内容的“北洋马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专科学校。动物医学教育主要教授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畜产品市场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畜禽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之势,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因此,目前对动物医学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要求也有了重要的转变。

1动物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科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根深蒂固,在一些地方还尚未真正确立兽医的学科地位。在我国设有独立兽医学院的大学仅有4所,即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在其他院校则以动物医学和畜牧共同设院或被合并取消的形式存在。另外,目前对动物医学类研究生和本科层次上仍然授予的是农学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动物医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是很清晰,这对我国动物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1.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临床兽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有大部分院校以“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为人才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把“培养合格兽医师”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体现了各院校对动物医学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别。

1.3人才质量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具有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是建立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

2动物医学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少

在国外,学生一旦进入动物医学类院校,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专业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上,然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活动。但在我国,例如在一些5年制的动物医学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只有1420左右,仅占总学时的55%,并且最多仅有半年时间用于进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我国5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仅拥有3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及实践,这必然导致了相对于国外类似专业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校期间,由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组成的掌握不足,对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导致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存在迷茫的心态,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2.3教师教学动力下降

教师责任心的轻重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某些动物医学专业院校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培养起来的,其中大部分责任心重、上进心强。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把承担研究课题、当做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甚至还把这些指标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虽然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重要作用。但动物医学作为以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工作,从而积累经验。这样,教师在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方面发生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又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也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提高和应对眼前教学任务方面发生矛盾,无形中导致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应对动物医学教育问题的措施

3.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动物医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统观念,应在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与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为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产实践状况。

第7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牛羊病防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5-02

牛羊病防治课程是我校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学生对牛、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该课程将传统的畜禽普通病防治、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畜禽传染病防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牛、羊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掌握牛、羊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牛羊病防治课程因其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概念枯燥乏味,传统“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不仅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也使得不少学生对牛羊病防治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在牛羊病防治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的案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期达到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自20世纪80 年代引入中国后,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广泛应用在法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中。按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需要,结合牛羊病防治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授课中,我们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的设计与形成

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所有案例均来自兽医临床真实病例,通过对原始案例的整理和编写,设计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所选的案例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遵循针对性、真实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时,我们会给出下面这个病例:

金光奶牛场的一头6岁黑白花奶牛,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退,按感冒治疗两天后,病情好转,于是停止用药。两天后,发现病情再次加重。临床检查:体温为39.8°C,心跳为84次/min,呼吸数为50次/min;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鼻镜干燥,瘤胃蠕动音减弱,排粪较干,产奶量下降;呼吸浅表快速,听诊肺区见有捻发音。

(二)案例分析

1.提出问题

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病例的特点,从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病例,通过回答问题来解决病例。针对上面这个病例,我们会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此病牛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根据这些症状,此病牛最有可能是得了哪种疾病?

如果怀疑是某种疾病,可做哪些辅助检查或化验?其检查结果应该如何?

如何对该病牛实施治疗?

如何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生产中,如何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分析讨论案例

提出问题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以我校12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例,该班级共30人,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选出组长,组员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保证每人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该小组的观点和看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问老师,老师只做巧妙引导,不做评价。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各个问题,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通过讨论,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实际真实兽医临床病例,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等课程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既巩固了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兽医临床疾病诊断等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3.总结案例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对本堂课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归纳总结时,教师根据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主线,对上述病例提出完整的分析,并对发言学生所表述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特别是对奶牛其他系统及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的部分要重点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在兽医临床实际应用的效果。课后,由学生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讨论内容,更深入地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习,学生对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掌握了临床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评价考核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教学应采取多元的评价考核体系。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中,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教师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及讨论的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生采取自我评价,并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学生问卷调查表明89%反映良好。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兽医临床真实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牛羊病防治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对兽医临床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我们以兽医临床真实病例为案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牛羊病防治课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后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2004(11)

[2]李淑燕.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4(11)

[3]刘华,张通. 案例教学法在《 临床康复》 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9)

[4]李远翰,薛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1)

[5]郑淑芬.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 2008,3(4)

第8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浅谈 农牧 畜牧 教学 素质 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政策的放开,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与培养的方向、目标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以往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学历教育,学生是中考成绩较好的;而今中职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大多是中考成绩一般甚至没有参加中考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畜牧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师动手能力较差、实训指导能力薄弱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实训能力、水平,决定着实训的成效。目前,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且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较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实训执教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差已成为现实。

2、教学内容陈旧,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21世纪,我国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作为职业高中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教材却还是原地踏步,仍沿袭传统畜牧业的管理技术,现代畜牧业的知识内容占比例很少,让学生感受不到新技术发展的迅猛,更满足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

3、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大气候影响,招生和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工作重点有向招生、就业方面倾斜的趋势。职业学校在强化专业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和农村经济方面较为薄弱。师资素质和知识结构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相适应,在社会服务和信息调查反馈方面欠缺,先进技术不能及时转变为生产力,学校开门办学教学改革力度不够。

4、综合实训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实训教学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缓慢,校内实训基地规模小,设备简陋,只能开展一些传统兽医的实训,且校外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些学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很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畜牧产业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技能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5、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考核。

当前农村职业学校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办法一般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重点也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上,试题的题型基本是复习题的翻版,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学生通常被这种考试方式引到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路子上去,直接扼杀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6、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满堂灌”。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现场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由于资金等条件限制,有些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短缺。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中职学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学生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人文知识、心理及生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那么,中职学校畜牧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指的又是什么呢?具体来说,通过畜牧教学,让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文化素质方面:(1)正确掌握教材理论知识,(2)具有用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思想品德方面:(2)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3)有刻苦耐劳的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技能素质: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为以后更高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在中职畜牧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面对教学的困难局面,不应悲观丧气,而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解决它;

其次,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备一桶水。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勤于钻研,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加强自我进修,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再者,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师的灵魂,一切教育行为无不受其支配和制约。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就是牵马者。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劝导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及情感,正确地引导学生由未知达到已知的彼岸。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尽量多扬少抑,对学生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感受到热烈而积极的期待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动的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共鸣,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去实现教师的期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9篇:兽医的基本知识范文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基础学科。兽医药理学也是一门桥梁学科,既是动物药学与兽医学的桥梁,也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1]。该学科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为进行兽药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及研制开发新药和新制剂创造条件。兽医药理学具有知识庞杂、枯燥抽象的特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面对种类繁多的药物时,深感繁琐枯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教学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案例式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1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最先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取案例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进行研讨,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在实际案例中掌握学习的内容、方法、技能和规律[2]。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兽医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本科室在教学中进行了案例式教学法的尝试,以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兽医人才的目标。现就案例式教学法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 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以教师课堂讲解为基础,这种方法虽然有系统性、全面性的优点,但是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案例式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引出案例,并联系案例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复习教材、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充分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案例式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3]。将临床的病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病例讨论,让学生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发生的实际问题,分析用药过程,讨论药物作用,这会改变传统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兽医药理学的学习兴趣。

1.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式教学法能将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引出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给了学生提问和思考的机会,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会复习所学过的基本知识,因为兽医药理学必须以兽医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临床上需结合患畜的生理状态和疾病特点选择药物,学生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大量的查阅文献资料才能更好的回答和解决临床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得到了巩固。在课堂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整个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学生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能力提高的同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案例式教学法,能从多方面、多层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需要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不但是兽医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其他基础兽医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密切关注临床实践,收集更多样、更典型的病例资料来服务于案例式教学[4]。教师还需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前沿信息。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提出一些备课时预想不到的问题,涉及面会很广,而讨论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组织应变能力。不仅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和教师都获益匪浅,真正实现了“师生互补、教学相长”。案例式教学法对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5]。

2 案例式教学法的实施

2.1 案例选择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关键。在备课阶段,教师需收集大量的病例素材,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从中筛选出能紧密联系实际的、能突出教学重点的、诊断明确的、药物作用突出的典型性案例。然而仅有案例是不够的,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还需围绕案例,设计出一系列问题。问题的设计,需要由浅入深,难度适宜,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问题的设计要突出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和用药原则。比如在学习胆碱酯酶抑制剂时,选择了一例犬敌百虫中毒的病例,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有哪些,哪些是M样反应,哪些是N样反应,中毒的机理是什么,可以应用哪些解毒药,解毒的机理又是什么,不同的解毒药的解毒机理有什么异同,在应用解毒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等。

想要做好案例式教学,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收集和分析病例,所提的问题都要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计,这需要教师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2.2 课前预习

教师要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和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复习教材,利用教学辅助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对教学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为课堂学习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讲抗真菌药前,将一犬感染真菌的病例发给学生,并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感染真菌后患畜有哪些表现,常用的抗真菌药有哪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用药后病症的缓解程度如何,用药后生理指标有哪些改变,用药后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临床应用抗真菌药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学生如果有了充分的准备,就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程准备阶段,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改变了以往讲授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6]。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其表达,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于有争议的病例,可以让学生分组辩论,分别阐明各自的观点、依据和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论题的主要方向,防止讨论的内容偏离教学内容太远。通过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如果再遇到同类病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4 教师总结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