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投资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决定在这一期的专栏里写关于股票投资的内容时,我的心里实在没谱。一方面,那些国内证券及基金行业的朋友们在喋喋不休地告诫我投资界的海归们是如何地因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而业绩平平,因此根本就不具备资格对国内投资者宣扬所谓的理性投资理念,云云;另一方面,我的一些海归朋友(包括几位在国内最有名的商学院里教金融投资的海归教授们)则向我抱怨国内股市有太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动手投资,即使心动也无法手动。这两种现象不仅反映了成熟的理性投资理念在中国的普及难度,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股市的巨大发展潜力。
实际上,如果站在个人投资者财富升值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美国等发达股票市场同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有相当多的共同特征,美国市场上一些行之有效的成熟投资理念也同样值得中国的投资者们借鉴。同时,个人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等发达市场的海归也应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在中国国内的股市上来进一步多样化投资组合,以获取降低风险或者增加收益的效果。如果我们相信某些人声称的中国股市正在重演美国上世纪90年代“黄金十年”的历史并想成功分享其成果的话,我们就应该遵循几个在美国市场行之有效的简单投资法则。
法则一:对股市的回报和风险要有理性预期
尽管目前国内股市“涨”声不断,但是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大多数的投资者恐怕还没有解套,更不用说赚到钱了。这是因为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在1993年12月31日至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Dow Jones ChinaTotal Market Index)的年化回报仅为4.04%,但是其年化标准差(风险)却高达42.08%。相比之下,尽管经历了2000-2002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及9.11恐怖袭击的影响,美国股市的表现仍然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道琼斯美国指数(Dow Jones U.S.Total Market Index)年化收益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图1),并不能掩盖其收益能力低下这一事实(图2)。
实际上,该时期道琼斯美国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同金融学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得出的美国股票资产11%左右的长期预期回报相近似的。中国的股票市场尚处在初生阶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不能够对中国的股票这一资本资产的预期回报值和预期风险提供明确而又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借鉴美国的一种股票回报归因分析的话,我们也许可以用每股现金红利收益率、每股税后盈利增长率以及股票的市场估值变动率三者之和来预期中国的股市回报。因此,在非常长的投资期限里,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将主要取决于现金红利收益率及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个人投资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将风险当成预期收益,比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数中国投资者被国内股市快速的波动频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这些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动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动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规避了非系统风险的整体市场的收益风险特征,而那些每日沉溺于证券营业部或者网上交易终端屏幕前的股民还要因为投资组合不够多样化而面临额外的非系统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已接近历史新高而我们的多数投资者们仍然深潜水下的原因。
笔者绝对无意贬低中国股票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远景,也无意打击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笔者同意,随着股改的逐步完成和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不断上升,中国的股票投资者们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此,以过去区区十几年的历史回报设为未来的长期预期回报,既不符合统计上的显著性要求,也不能反映出中国股票市场正在发生的本质上的积极变化。但是,那些梦想通过股票市场每隔一两年将自己的财富翻番的投资者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投资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朝着理性和现实的方向修正。只有有理性预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态坚持长期投资,从而成为股票市场的真正受益者。
法则二:清晰了解自己的投资目标,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的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更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想必中国的投资者对前些年将雇主买断工龄的补偿金投资到股市中的部分中老年下岗职工的悲惨个人财富结局并不陌生。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火爆场面和一片“多”声,无疑又让一些本来对股市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适于投资股市的人蠢蠢欲动了。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刚起步,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准备新参与股票市场或者加大参与度的投资者们尤其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成为股市向下波动的下一个悲剧反面教材。
法则三:实现投资组合的充分多样化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除了对冲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样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聚焦投资策略,其投资组合都是相当(如果不是充分的话)多样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其投资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经营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资本、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上。尽管巴菲特将约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配置集中在约10只股票上(表1),但是全部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只占全部投资组合的30%左右。
理论上,充分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投资顾问实践界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作核心组合(Core Portfolio),主要投资于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风险;金额较小的那一部分被称作组合(Satellite Portfolio),主要被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者超额利润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方式上,核心组合主要以指数或增强型指数类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而组合则主要采用主动投资策略。
笔者认为,在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逐步控制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一”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国内的个人投资者们借鉴的。我们不妨将主要的资金投资在那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垄断着行业经营权或者占有大部分国家经济资源的企业上,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满足自己展示“炒股天才”的虚荣心。
法则四:坚持长期定期投资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至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 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703元(图3)。由于缺乏统计,我们无从知道同时期内在各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盯着大屏幕的散户们和享受特殊包间服务的大户们的具体投资绩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还有“黄金十年”,定期投资能够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参与股市并分享其长期回报。
法则五:慎对专家建议,适当运用逆向思维
股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己是股市专家连资金的门槛都没有。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各怀鬼胎,其最终目的在于让投资者为自己实现特殊目的来买单。例如,为了赚取经纪手续费,作为卖方的券商专家们倾向于鼓吹所谓的“波段操作”、“产业轮替”、“板块”、”题材”、“概念”等让投资者频繁交易的建议。为了赚取管理费,作为买方的基金经理们则容易鼓吹所谓的“基金养老”、“策略投资”、“稳定增长”、“红利优势”等让投资者长期持有其基金的建议。投资学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场,即在一定时间段里所有投资者的回报总和等于该期股市指数的回报。但投资实务界的警言是,对所有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实际上是一场“负和”游戏,因为投资者还需要承担股票市场的监管维持成本、交易成本、投资管理及市场营销等费用。所以,投资者在决定听取专家建议时必须仔细审视可能带来的成本。
股票投资者不仅可以对大多数的专家建言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增加自己的收益。比如,多数的专家在股市下跌时建议投资者卖出头寸,而在股市上涨时建议投资者加码。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下跌时买进更多,而在上升时拒绝加码,投资者的收益将要好得多。前面我们所举的每个月向道琼斯中国指数投资100元例子中,投资者的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Return,即IRR)为5.04%。如果一个有纪律的长期投资者给自己定下一条“任何一个月指数跌幅超过8%,我将追加100元投资”的预设操作指令,那他的内部收益率将被提升为5.66%。反之,在任何指数涨幅超过8%的月份追加100元的另一投资者的内部收益率将会跌至4.96%(表2)。
关键词:股市指数;年化收益率;投资收益
一、 年化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指的是投资期限为一年所获的收益率,仅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的,是一种理论收益率,并不是真正的已取得的收益率。
指数化的投资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现资组合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投资者在进行每一项投资之前,必定会考虑到其投资的收益情况。
各指数的几何收益率为下图表示:
上证成分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
收益率14.34%9.66%0.73%2.81%
计算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通。上证综合指数的起点时间从1990年12月,直到收盘时间为2013年6月,该时期的上证综合指数的几何收益率为14.34%。深证成分指数的起点时间从1994年4月到2013年6月,该时期深证成分指数的几何收益率为9.66%。中小板指数的起点时间从2005年6月到2013年6月,该时期中小板指数的几何收益率为0.73%。创业板指数的起点时间从2010年5月到2013年6月,该时期创业板指数的几何收益率为2.81%。
二、对不同的指数进行比较
计算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通。
在时间相统一的情况下,对深圳成分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要和前面较长的几个指数相比较。从上表可以看出,比较时间统一的情况下,深圳成分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的年化收益率相比为9.82%。中小板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收益率相比为7.77%,与深圳成分指数年化收益率相比为13.52%.创业板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收益率相比为-8.17%,与深圳成分指数年化收益率相比为-8.53%,与中小板指数相比为-1.28%。
进行比较之后,各个指数的年化收益率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创业板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与其他三个指数相比,都是负的年化收益率。
三、对比较结果进行金融分析
1、代表的行业特性
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除了与计算起点不同有关,还与各个指数的具体股票有关。上证综合指数是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 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成份股为蓝筹股,这些蓝筹股多指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 深圳成分指数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综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价走势。中小板指数选定的股票是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的A股。创业板指数的股票选定的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交易的A股。正是由于各个指数的代表行业的不同,造成了年化收益率的不同。
2、市场规模的大小
与其他几个指数规模相比,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规模是最大的。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扩张一直是新股发行的结果,或者是依赖于外延式增长。如果一个股票市场主要依赖外延式增长,在市场规模变化和现存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会变弱,现存股票的收益率远远落后于市场规模的增长。新股票发行较前一年的有所增加,则市场将会上升,反之,市场将会减少。
在1999年之前,上证综合指数将新发行的股票第一个月不计入指数,待其上市满一个月,于上一交易日收盘后进行指数修正。由于新发行的股票并不马上被包括在指数中,所以尽管它们的价值会反映在市场的总价值中,但是,在指数中并不能马上的反映出来。对于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由于其规模的不同,在进行比较时的年化收益率就会产生不同。
首先,新股票的发行会减少投资其他股票的资金,会引起原有股票价格的下降。其次,增加新股票发行的数量也可能会引致其他相关股票价格的上涨,因为新发行的股票在第一个交易日内没有价格上的限制。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新发行的股票对现有价格产生的正面效应―指数的上升会拉动其他股票价格的上升,从这个角度看,新发股票数量有助于提高指数的收益。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同一起点时间后,各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出现不同。创业板指数同其他指数相比的年化收益率为负的收益率,其原因可能就是由于规模的不同造成指数收益的减少。
3、起点和终点特殊性
由于计算年化收益率的起点和终点的日期不同,指数化的年化收益率存在差异。比如上证指数1994年和1995年进行了两年的调整,1996年后,上证指数出现了大幅的上升。有时,具体的月份也决定指数业绩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在1996年12月实行了10%的涨跌停板限制,但是这个限制只适用于个别股票,对整个大盘的指数走势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周期性的因素和政策性的因素。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时,GDP增长率、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变量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预期,对于股票价格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时,由于GDP和物价指数增长,但是指数可能会下降,这些因素对各指数的年化收益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马骥,指数化投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兹维.博迪,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关键词】价值股;股价;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股票市场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投资手段和投资理念,在欧美市场兴起和发展,并也在最近数年我国股票市场中逐渐开始张崭露头角,投资者和研究者也越来越重视。笔者拟从价值投资的股票投资理念出发,对价值投资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联系,从而为有关投资者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价值投资理论
1.价值投资概念
价值投资理论诞生于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及其后证券市场长期萧条的背景之下,以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证券分析》为标志。价值投资,是指对影响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因素、行业景气度、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和成长性价值等作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
2.价值投资理论
(1)前提假设
价值投资理论是为了指导投资者更好地进行证券投资而产生的,该理论的成立依据于对金融市场的两点假设:
①金融资产的价格在短期或中期内受经济社会各种复杂多变、影响深远的因素作用,经常偏离于其内在价值,且不同的时间段波动的幅度可能不等。
②金融资产本身存在一个稳定且可测量的内在价值,当上述偏离发生时,市场会出现自我纠正的趋势,所以从长期来看,证券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趋同。
(2)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理论认为投资领域既存在收益,又存在风险。所谓风险,就是投资资本损失的大小和可能性。投资者要想降低风险,做到不亏损,只有当证券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时才能买入。格雷厄姆认为当股票的价格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时,股票就存在一个正的安全边际。价格比价值低得越多,安全边际越大。拥有了安全边际,投资者就拥有了一种更容易取胜的优势。
(3)价值评估
Irving Fisher在1930年提出了确定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从理论上讲任何资产的内在价值等于该资产能为其所有者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但理论上正确的东西未必能运用于实践,因为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极难估计。价值投资理论接受现值的概念,但为了避免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弊端,提出了新的估值模型。该方法以对公司所处的经济条件的全面把握为基础,将重点放在确定的公司财务信息上,在估值时坚持理性和保守的作风,这种方法就是三要素定价方法:资产价值、盈利能力价值和成长性价值。
二、样本选择及模型设计
1.样本选择
本研究分析的数据均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本次研究的样本范围是从2008年到2014年,在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中遵循如下条件筛选各年价值股:①所有年份:P/B≤5;②所有样本:EPS≥0.1元;③样本市盈率选择:P/ E≤30。
2.模型设计
模型设计分为三步:①根据P/E、P/B和EPS值,筛选出历年我国证券市场符合价值投资的价值型股票;②计算价值股的市场价格与反映基本面因素的主要财务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③选取相关性较强的财务指标作为自变量,以股票价格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运用Eviews分析软件,通过对历年大量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输出模型中各自变量前的系数和各检验值等。其中检验值代表方程的对于股票价格的解释水平的高低,而各自变量前的系数则代表各个基本面因素对于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和影响程度。
三、实证研究结果
1.样本概述
按照研究样本筛选条件,得到样本数为3645个:2008年376个,2009年448个,2010年494个,2011年532个,2012年547个,2013年585个,2014年663个。
从上表1可以看出,样本数量逐年增加,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股市从熊市逐渐开始转向牛市的过程,市场投资价值不断增加。
2.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研究中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2008-1014年选取样本的所有财务指标与当年年末收盘价格的Pearson相关系数,将至少有一年的|r|≥0.3的指标加入统计表(下表2)
除上表中所列7个指标外,利息支付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以及主营业务利润比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绝对值均有年份在.2和0.3之间,但总体看来并不显著。同时由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三者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因此为避免模型出现多重共线性,后期建模中将净资产收益率从建模指标体系中予以剔除。
3.线性回归分析
以股价为因变量,流通A股股本、每股净资产、主营利润率、每股收益、经营净现金流、每10股派现金额作为自变量,用views统计软件对样本做回归分析,所得结果经整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4年这7年间所有年份线性回归方程的R2值都在0.7以上,而各模型中自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总体上说明该线性模型基本能够有效地解释价值股股价。总的来看,价值股样本6个自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基本符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价值股股价与流通A股股本存在负相关性,与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及主营业务率存在正相关性。
(1)除少数年份外,流通A股股本对价值股股价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总体上这个解释作用趋于弱化。随着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价值投资理念的增强,投资方对股市风险变得更加谨慎,加上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使股票市场趋于理性化,价值股的流通盘大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能力得到弱化。
(2)除少数年份外,主营业务利润率对价值股股价亦起到了一定的解释作用,这种解释作用在整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这说明了市场开始增加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竞争力的关注度。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相对来说更关心庄家、炒作概念等,而不是关注上市公司本身,但随着投资理念的理性化和成熟化,上市公司产品服务和盈利能力在价值投资选择时得到重视,成为极其重要的参考指标。
(3)每股收益各年均进入回归模型,且对股票价格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这点和价值股市场表现的特点十分吻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进行价值投资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市场对价值投资理念的认同。价值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只有在掌握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正确预测每股收益这类价值型指标,才能理性投资,长期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4)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解释作用也非常有效,这也十分符合价值股市场表现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进行价值投资的有效性。每股净资产各年均进入回归模型,且对股票价格的解释作用仅次于每股收益。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处在风险较大时的市场基本价值,是投资者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重要参考依据。
(5)经营净现金流量只有在2012年和2013年进入回归模型,且系数均为负值,表明这两年经营净现金流量对股票价格具有较弱的负面影响,这在理论上来说是不太正常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个指标在我国股票市场没有起到有效正面影响作用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特别是众多散户缺乏财务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无法对该项指标作出有效解读。同时由于市场的盲目性和我国股民的跟风氛围更是拖累了价值股市场表现。
(6)每10股派现金额除了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未进入模型,说明该指标对股票价格基本没有影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结果属于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分红过多时,看起来会受到股东的欢迎,但用于公司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必然会减少,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分红过少时上市公司的投入在生产能力会增强,但会影响股东的短期利益。正因如此,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为辅,股票股利分红为主。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价值股股价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基本面因素,虽然在不同的年份,某些指标在回归模型中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来看,各主要变量均在回归模型之中,这说明影响和决定股票价格的关键点是资产价值和盈利价值。
参考文献:
[1]Benjamin Graham & David Todd. Security Analysis[M]. McGrawHill,2008.
[2] Janet Lowe.The Rediscovered Benjamin Graham[M]. Wiley,1999.
关键词:深圳股市;均值-方差模型;投资组合有效边界
0 引言
1952年,马柯维茨(Markowitz)在《金融期刊》上发表了《投资组合选择》论文以及在1959年出版的同名著作,标志着现资组合理论的诞生。马柯维茨在文章中阐述了资产收益和风险分析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MV Model)的基本框架,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在随后几十年的迅速充实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为投资者如何选择最佳资产组合提供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方法。具体来说可分为四个步骤:(1)投资者首先要考虑他所面临的各种资产以及可能组成的资产组合,以便为其寻找最优资产组合提供选择范围;(2)对这些资产进行分析,计算出这些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方差、协方差以及相关系数;(3)根据约束条件,运用微分法或二次规划等方法计算出有效资产组合及其集合-有效边界;(4)反映投资者主观态度的无差异曲线和有效边界的切点即使为最佳资产组合。
论文以2005年8月到2006年8月深圳交易所上市的10只股票为研究对象,以均值-方差、Markowitz理论为基础,以二次规划为研究工具,在上述样本股范围内找出样本有效投资组合,并由此作出深圳股票市场10个股票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在此基础上,引入无风险借贷求出在无风险借贷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
1 10只股票相关数据
1.1 基本信息
所选的这10支股票都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来自于深圳证券交易所40(现有38)个成分股的10个。这10支股票的名称、代码详见下表1。
样本选择日期是从2005年8月12日-2006年8月4日共45交易周,数据来源于搜狐网。
表1 10个股票名称及代码
2 数据分析
2.1 周收益率的计算
其中:Rit为第i种股票在t周的收益率,Pit为第i种股票在t周的收盘价;Pi(t-1)为第i种股票在(t-1)周的收盘价;Dit为第i种股票在第t周所获红利、股息等收入,Dit=每股现金股利+Pit(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每股配股价×每股配股比例。
2.2 周平均收益率
各样本股45个交易周的周平均收益率的计算采用算术平均法,即周平均收益率为:
其中:ERi是第i只股票的周平均收益率;Rit是第i只股票在第t周的收益率;N是周数,N=45。
2.3 标准差
表2 样本股预期收益率和标准差
各样本股在样本时限内周平均收益率的标准差为:
其中:N是周数,N=45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的周平均收益率及其标准差如表2所示。
然后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计算出10只股票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具体结果如下表3、表4所示。
表3 样本股的方差-协方差矩阵
表4 相关系数
3 有效资产组合的计算
计算出深市各个样本股的周平均收益率和标准差后,就可以计算10只股票的可能的有效资产组合了。在目前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在论文样本所选取的数据基础上,深市有效边界的数学陈述为:
其中:σp为资产组合的标准差;xi为第i种股票在组合中所占的投资比例;σij为(i种股票与第j种股票之间的协方差(当i和j相等时,这里就是方差了);Rp为资产组合的周平均收益率;Ri为第i种资产的周平均收益率。
这里目标函数是二次的,约束条件是线型的,可以通过二次规划的方法确定(x1,x2,x3,…,x10)找出有效资产组合了。这里运用数学软件matlab求解的10组组合如表5所示。
由所得的10组收益值-风险二维数据可以得到股票组合的有效边界,如下图1所示。
表5 投资组合比例
图1 10只股票的预期收益-风险图
可以看出,随着预期收益率增加,风险先是增加,到达某个点后就逐渐减少。里面有个临界值,其中,我们的选择范围就是随着上图中的上半部分,随着风险增大,收益率增大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高平.沪深股市资产投资组合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32(3).
[2] 杜晗晗,何琪.股票投资组合实例研究.股票投资组合实例研究.金融经济.
关键词: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行为金融学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他国家股市中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点,导致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系统。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股市投资交易中,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速度和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股市的不完全市场导向和发行人截至导致中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比较明显。另外一个,投资者对于非公开的信息以及政府的干涉的期望,也是其他国家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股市中非公开的信息和政府的对股市的干预效果显著。这种偏好,决定了更高程度中的自由放任、自我处置效应,同时这种处置效应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股市交易模式。由于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局限性,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缺乏,中国股市的卖空机制比较缺乏,因此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形式。使得中国股市具有市场流动性过高和市霾ǘ性过大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要想实现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必须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的出现时间只有最近几十年,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方向。对于金融理论的定义和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因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学者认为新闻系行为金融理论与心理学紧密相连,投资者的金融行为都是基于人的心理因素。因此,造就了行为金融与单纯的标准金融理论研究有着巨大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为金融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美国金融学专家 Hsee认为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科学与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三者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对行为金融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被认为是行为金融理论中最为基本的学科,这种理论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其中,行为金融学出现较晚,出现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左右,在此之前,行为学已经比较成熟,作为行为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行为金融学主要厂商发展表现为两个时期,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对行为金融学都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始,认为人类是一种理性的经济动物,但是心里现象对人类的行为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自从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确定了经济的研究前提,每个人对财富的偏好不同,认识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的金融行为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后来的马歇尔经济学当中,他认为经济学是人们对生活运动相关的意识形态的研究,马歇尔甚至一度认为,人对心理是动物性心理,是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发展到近现代。凯恩斯流派成为当今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认为,在人的经济行为当中,蕴含着动物精神,也就是对传统理性的一种否定,他解释了动物精神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的周期性原因,动物精神指的就是人们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的不理。在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进一步提出了效用,最大化和消费偏好等等一系列概念,并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的理论,这就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前提产生了有力的挑战。
二、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的特点
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伴随着上下不断波动的价格,面临的交易压力也十分巨大,交易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人们要想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定,投资者往往要使用一些直觉。对于交易者的直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往往会逐渐形成一系列自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和规则,他们帮助投资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投资者一般认为这种直觉可能是最为接近真正答案的正确行为。在二者之间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偏差。因此采用相关的框架研究。但是因为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进行不同的解释,学者对于这种现象称为框架依赖性,无论是直观的偏差还是对这种框架的依赖性,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投资者所具有的普遍观念偏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在具体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无论是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都往往会认为它们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面临投资决策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他们会倾向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和分析师,因为他们认为,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但是往往实践证明,这种自我的信心和实际投资的成功之间没有相关的必然性。学术研究表明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一般都往往高估了他们自身的许多领域之中的能力,包括运动技能和领导能力,在股票市场下,资金管理者和投资顾问往往因为这种能力过分自信,导致失败。
另一种是心理偏差是遗憾的规避。所谓的遗憾的规避指的是投资者在作出错误判断之后会产生相应的悲伤,痛苦的心理行为,而这种痛苦,悲伤的心理行为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理性决策和判断,投资者往往避免可能会发生更大的痛苦,从而不合理的改变他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
锚固偏差。所谓锚定指的是投资者在进行未来估计和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的建议带影响。在相关专家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房地产交易中,初始价格比较高的交易要比初始价格比较低的交易更容易成交,当外界有人提出相关的建议时,投资者往往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而改变自己当初的投资决策。
三、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相关建议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制度的特殊性,中国股票市场往往受到非公开信息和政府干预市场干预因素的显著影响。这种认知行为在投资者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非理性因素依赖较高,在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往往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受外界的干预,常常,改变自己当初的投资决策行为。在这张,影响下,投资者往往采用对风险的回避,常常会急躁地卖出股票来兑现利润,但是这种行为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不断上涨,使股票投资者往往受到更大的损失。这是投资者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投资者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金融理论不同,投资者的行为研究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的相关学说,在进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往往要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个人的心理角色,对投资者投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在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采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投资者的股票投资行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向,投资者在投资市场的行为是一种约束下的理,在这种约束下,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要想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必须要结合中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制度。
参考文献:
[1]卢华.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投资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
[2]申隆.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
[3]宋倩倩. 涨跌停板下投资者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股票市场 联动性
一、前言
作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两大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投资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广大投资人投资组合中重要的两大领域。由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投资市场不仅影响居民资产投资,而且在其投资运营中的风险严重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投资市场的联动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政府调控两个市场指引方向,对于其更正确地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有效制定相关经济制度和政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股票市场与房地产投资市场联动性理论研究
根据众多国内研究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联动性的文献可知,股价与房价之间的影响关系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一)投资组合理论效应
根据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某一资产收益率上升或下跌导致投资组合总盈利发生改变的同时资产组合风险也会随之改变。投资者会按照个人的预估风险偏好,调整目前现有的投资组合,降低个人资产组合的风险。这样,房地产与股市的关系像个跷跷板,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二)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当现有资产组合中任一资产价格上升,投资者或投资机构总财富或信心上涨,从而使个人或投资机构对资产组合中其他资产的投资及消费支出,当大量资金流入时,该资产价格上涨。
由此可知,财富效应下的楼市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同向关系。
(三)信贷扩张效应
房地产或者股票价格上涨,对资金需求方即企业来说,企业拥有的总资产价值上升或企业的现金流得到改善,从而资产负债表得以改善。因此,房地产或者股票价格上涨均会导致企业信贷能力加强,企业将会申请得到更多的贷款额,从而增加两大市场投资额,最终导致房地产投资及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
当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对资金的供给方即金融机构来说,其资产增加,从而银行信贷增加,随之市场利率降低,从而进一步促使股票市场与房地产投资市场价格的上涨。
三、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研究
(一)数据选择与说明
本文选取每月末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指数作为股票价格指数月度指标(SHZ),每月的国房景气指数作为房地产投资市场价格指数月度指标(GFZ)。样本共120个月度数据,选取范围为2006年1月~2015年12月,全文在Eviews7.2平台上进行计量分析。
(二)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联动性实证分析
1.协整检验
(1)平稳性检验(如表1)。根据结果可知,股票市场与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原时间序列在1%显著性水平下是接受原假设的,即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之后在1%显著性水平下为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
由此可知,LNGFZ与LNSHZ为同阶单整,股票市场与房地产投资市场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协整性检验。采用EG两步法,做向量回归后,考察回归残差的平稳性。若残差项平稳,则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如表2)
2. VAR向量自回归模型
为保证稳定性,在此将LNSHZ,LNGFZ一阶差分,得到DLNSHZ、DLNGFZ进行VAR双变量向量自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LNGFZ被其滞后一期、滞后二期项正向影响,被LNSHZ滞后一期、滞后二期正向解释。LNSHZ被其滞后一期负向影响,滞后二期正向影响,LNSHZ被LNGFZ滞后一期、二期正向解释。
3.脉冲响应分析
由图1、图2可知,对于GFZ一个标准差的冲击,SHZ起始出现负向接近0的响应。第一期的响应为负,并在第二期达到负向峰值0.005附近,在第三期响应为正,正向峰值在0.002左右,随后收敛于0。对于SHZ一个标准差的冲击,GFZ第一期时响应为0,随后出现正向响应,于第3期时达到正向峰值0.00154左右,随后减弱于零。
4.方差分解
根据表4可知,样本为整个样本区间时,在国房指数的波动中,来自国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影响分别占到81.2700和18.73000,即国房指数的波动中81%以上波动可以被自身解释,上证指数对国房指数波动的最终解释率为18%左右;在上证指数的波动中,来自上证指数和国房指数的影响分别占到99.65793、0.342073。由此可知,国房指数变动对上证指数产生的影响更大。
四、结语
根据本文实证分析可知,在近十年内,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在不同阶段,由于两者间产生的主要效应不同,导致联动关系不同,存在我国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共同涨跌的局面,以及背道而驰的局面,并且双方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总观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对股市价格变动相对于股市价格对房地产市场有更大的影响力,且股票价格变动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动主要起正向作用,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对股票价格变动起负向作用。
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中要注意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性,避免出现两个市场相互作用导致价格过度膨胀或过度收缩而引起宏观经济的巨大波动和社会经济的不稳定。
(作者单位为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红.房地产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70-388.
[2]巴曙松,覃川桃,朱元倩.中国股市与楼市的联动关系[J].系统工程,2009(9).
[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6-157.
[4]赵建.中国楼市和股市价格变动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138(2):110-114.
一、机构投资者多元化结构
机构投资者扩容和结构的多元都将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股票市场的容量和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是呈正相关关系的。机构投资者的大笔资金量进入股市,使得股票市场容量变大,规模变大,此时股票市场将会越稳定,波动率越小。
我国投资机构多元化结构将机构投资者又分成了几类,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来源不同,所以其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也都不尽相同,比如社保基金要求更高的安全性,不会追逐过高的收益率。保险资金财力雄厚,如人寿保险的资金有较长的兑保周期,只要在保证短期保费支出,经过精算后的资产负债予以匹配,未来的现金流入流出平衡后,保险资金可以使用大量的资金用于长期价值投资的。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与保险资金进出的时点和持仓变化数量,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保险公司更倾向与负反馈交易,在市场最弱的时候,保险公司已经进场去发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而基金的行为则相反,更倾向于正反馈交易行为。两者的资金来源、对风险和收益的要求、投资理念等都会对其投资行为和策略产生影响,正是两者的同时存在,才能保证市场的价格不会因为单边的看空或看多而造成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相对熨平了市场的波动性。引入的QFII具有崇尚价值投资,重视公司分红,倾向绩优股等特点,也降低了市场的投机氛围。
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也使得市场中更多的是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的博弈,还有各种投资理念与投机力量的对决等。基金顺应趋势的正反馈交易造成了市场上大量的噪声交易,而多元结构中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的行为往往反映出负反馈的倾向,往往可以消减正反馈交易带来的噪声交易,这种噪声交易的相互消解,将使市场的价格逐渐趋近于内在价值,这样更容易使我国的股价反映市场中的更多元化的信息,消除我国因信息不充分造成股价的异常波动,使我国股票市场更趋于向有效市场转化,使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更强。
二、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主义行为
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行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得以体现:
一方面,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特殊的股权结构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失衡,使得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大股东的股息回报率远高于中小股东,甚至发现某些上市公司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转移资金,甚至通过采取“异常分红”,关联交易等办法来掏空上市公司。众多小投资者由于所占股份份额较少且相对分散,当所持股票由于大股东一股独大或者侵犯小股东的利益的事情发生时,小投资者只能在股市二级交易市场中采用“用脚投票”卖出该只股票。近些年来,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府监督日益加强,再加上机构投资者队伍的迅速扩大,我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场运作模式日益发生转变,他们开始尝试介入上市公司治理,从原先的“消极股东”转变为“积极股东”。机构投资者联合起来集中持有某些股票,将在公司治理决策当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除了在二级市场上可以“用脚投票”,也可以直接采用“用手投票”捍卫自己的权益。机构投资者作为众多小投资者的代表,行使投资者的权力,通过参加股东会投票、私下沟通到采取公开的股东提案方式,甚至直接与公司对抗或诉诸法律,对于制约大股东行为以及保护其他众多小股东的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力防范了股价的异常变化。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拥有较大规模的资金量和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而且可以用其机构身份与众多的行业和公司接触,具备较专业的行业及宏观研究体系,及规范的公司规章制度流程,可为公司提供明晰的发展规划与预测,以及不同阶段详细的投融资方案等。例如机构投资者在准备持有某支股票时,往往预先对宏观经济、行业及竞争对手等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公司实际经营及管理层团队状况。投资后,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上种种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咨询意见,提醒并帮助上市公司避免各类可能的失误,还能对公司形成有效监督,进而为企业顺利实现未来的现金流量,及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只有上市公司自身能保证持续经营与发展壮大,公司的股价稳定才能有未来可靠的现金流做支撑。
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不仅可以有效防范大股东的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还为上市公司提供一系列有益的外界援助,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减少了由于非经营因素导致公司的基本面变动的问题,使公司的内在价值得以稳定,股价的异常波动得以减少,从而保证了上市公司股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选择
根据资产需求决定因素理论,对资产需求具有决定性影响因素有预期回报率、风险、流动性等。股票作为一种资产,同样符合该理论。股票流动性表示一种股票变现的容易程度和速度。如果某一股票的交易市场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也即拥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则该股票就具有流动性。可以认为一种股票比其他股票的流动性越强,它就越受人欢迎,对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从我国机构投资者组合中可以看出,其重仓股基本为市场中流通市值偏大的股票。这些股票不仅具备较好的行业背景,而且每日交易量也不是小股票可以相提并论的。
可见,机构投资者针对流动性选股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公司规模。规模越大,机构投资者买卖该股票时对价格的影响越小。二是交易量。交易量越大,表明交易越活跃,流动性越强,成本越低。三是买卖价差价。较低的买卖价差说明了流动性越强,价格冲击引起的成本越低。这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追求行业增长而带来的长期回报率前提下,流动性成为资产需求的关键因素。
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选择对于市场稳定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队伍越来越壮大,机构博弈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模式,如何保持在市场中进退自如是机构投资者优先考虑的问题。拥有大资金量的机构投资者如果选择持有流动性差的股票,其进出该股票的过程一定是比较漫长的过程,而在此期间对股价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大量的追逐趋势者将会跟随趋势行动,将造成该股暴涨暴跌,加剧该支股票的波动性,同时也加大了机构投资者的行动成本;拥有大资金量的机构投资者若持有流动性好的股票,机构大资金量的进出对于股价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由于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数量远远多于一般投资者,其买卖行为往往会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机构投资者由于流动性压力及价格冲击成本的存在,不会很频繁地改变投资组合,否则会引起股价的较大波动,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机构投资者经常采取买入并持有策略,该策略显然有利于股价的稳定。
我关心时事吗?
自己平时是否关注时事政策,自己是否经常并能看懂财经新闻。沪深股市是政策市,炒股既要了解大形势(既能正面听,也要能反向听),这都是老股民熟知的常识。政策是决定沪深股市行情的第一重要的因素。如果对这个问题,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具备了入市炒股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你可以把本文继续读下去。
我懂企业经营吗?
自己是否懂得企业经营管理那一套学问,是否懂得企业的投资、财务、生产、营销等等,这些关系到你能不能选到好股票。股神沃伦・巴非特曾说:“我们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也不是证券分析家。”此言即是在强调股票投资过程中分析企业的重要性,有志于炒股发财的朋友一定要理解这句话的真谛。如果你懂得企业分析,你可以接着看第3个问题。
我了解股史吗?
自己是否对世界股市300年的演进史及中国沪深股市17年的发展史有个大致的了解。古今中外,股票市场没有新鲜事,虽然炒股游戏的花样层出不穷,但其规律是有章可循的。可以说,今天沪深股市上的操作样式早已发生过N次,如果你知道了一些以往股票投资中的案例,就会发展出自己的投资策略。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当天沪深两市成交4100亿元天量。原因无它,买的和卖的都很多,有经验的可以逃顶,无经验的在高处接最后一棒。可见经验是很重要的。
我的心态够好吗?
自己是否有一个悠闲的心态。股市不倒翁杨百万先生总结的炒股成功公式是:七分心态+二分技术+一分运气,这是很有道理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讲,炒股要有“闲钱、闲时间和闲心的三闲境界”,说的是相同的意思,有志于炒股赚钱的朋友要仔细琢磨个中三昧,并提升自己的修为,优化自己的心态。
为深入研究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对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行使知情权、诉权的情况以及不同职业股民的法律意识差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 中小股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分析
对股票投资中可以行使的权利的了解程度,反映了中小股民行使权利与维权的意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82%的中小股民明确表明了解知情权,知情权比较浅显易懂,被熟知的可能性较大;72%的中小股民了解分红配股权,该权利都与收益紧密挂钩,因此较多的股民对此的了解比较深;48%的中小股民了解投票权; 39%的中小股民了解诉权;而了解回购请求权和剩余资产分配权的只有30%,这两种权利得以行使的前提比较严格,相对于前几种权利,在股票投资中行使这两种权利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我国中小股民对股票投资中可以行使的权利的了解仅局限在与自身经济利益关系更紧密的几种权利,对于其他行使几率较小或行使难度较大的权利了解较浅,甚至不清楚有这种权利。中小股民绝不能因权利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机会较少,就放弃该权利,如果连有什么权利都不知道,就更不可能实现权利的行使。
对于股票交易中的知情权,中小股民认为“没有必要行使”的占11%,“不知道自己可以行使”的占14%,认为有必要行使但“不知道怎么行使”的占63%,觉得“自己很好地行使了知情权”的占12%。可以看出,大约七成的中小股民有行使知情权的意识,能够认识到知情权在股票投资中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如何付诸到实践上,而少数中小股民对权利的无知或轻视令人忧心。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政府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之间。在这些不对称的信息中,中小股东均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因此极易受到“掠夺”和侵害。维护知情权意识的匮乏,无疑是放纵了控股股东凭借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掩盖了中小股民无法了解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现象。
对于在股票投资中受到侵害后可以行使的诉权,65%的中小股民从未有过行使诉权的想法,31%的中小股民有过该想法但认为不会成功便放弃,只有4%的中小股民行使过该权利。事实上,中小股民权益受到侵害是普遍现象,无论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证券公司,都能以多种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压制中小股民,甚至恶意侵害中小股民的权益。然而能够认识到自身权益受到过侵害的中小股民占39%,这些中小股民能够意识到作为弱势群体的自己与处于优势地位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真实关系,41%的中小股民对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表示不清楚,还有20%的中小股民觉得在投资中没有受过侵害,这类中小股民必然会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利用品。在调查中我们还对中小股民提出了假设“如果您投资的股票因存在违法行为退市,会怎样做”,表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与证券维权业内律师联系”的中小股民占27%,“想要求索赔但不知道怎么做”的占54%,“自认倒霉,不再追究”占19%。能够认识到可以诉讼维权是股民实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第一步,但是已经迈出这第一步的中小股民只是少数,大部分中小股民放弃维权或不知道可以维权。
2 不同职业中小股民法律意识差异及原因
不同职业主体自身的利益、思想观点、知识素养和社会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他的法律意识。各中小股民所处的不同职业环境会影响其对各类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在股票方面就会体现在他们对股票投资中权利的认识和对法律在股市中作用的评价等。
我们选取了八种职业,并根据职业和中小股民对自己在股票投资中拥有何种权利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对法律在股市中的评价的交互统计,得知法律意识最健全的是学生和从事法律、政府部门、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小股民,其次是在私企、金融企事业单位、科研教育单位、建筑制造企业工作的中小股民。
首先,我们谈一谈从事政府部门和法律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这部分股民律意识普遍较好。他们绝大部分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股票投资中拥有的权利,也对法律在股市中的评价持肯定的态度。一方面因为这一群体作为社会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高的学识和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开展的“依法治国”思想最先普及到这一群体。他们接触了太多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酿成惨剧的情况,而其较高的法律素养折射到其作为股民这一身份时,亦是如此。他们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中国法制道路的探索者,无论是从学识素养还是职业要求,这一职业股民的法律意识都非常的高。
其次,我们分析下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问题。这部分股民整体法律意识也很高。虽然他们工作任务重,自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的时间、精力较少,但是近年来关于医疗方面的法律相继出台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促使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法律意识,继而这一类中小股民会赞同法律在股市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我们谈一谈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现如今许多企业为了建设企业法治文化,注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企业会要求员工自主学习法律制度,甚至会组织培训活动集体学习。企业对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视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甚至包括普通职工。企业员工会在企业学法用法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当这些员工参与到股票市场中,就会成为法律意识较强的中小股民。
从次,从事金融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虽然与上一群体比起来略显逊色,但整体也呈良好状态。金融类职业的工作内容或多或少与股票有关联之处,大部分工作人员比较熟悉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就能更为理性,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会让他们更在意经济利益,很容易忽视除了赚钱以外的事情。这类中小股民虽然是最可能了解经济方面法律内容的,但是法律意识的缺失会让他们丧失这方面的优势。毕竟,如果没有经过自主学习和了解,从事金融工作的中小股民接触这方面法律规定的几率就很小,这也正是为什么过半的金融工作者不了解自己的权利的原因。
另外,从事科研教育的中小股民,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他们的法律意识有些模糊。各中小学响应国家法治精神,在校内宣传法治精神,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常识水平,但是在校园内的法律知识宣传都比较简单,在校职工对法律的认识只停留在能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更深层次的认识就比较模糊,而且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工作性质比较单一,职工对问题的认识不会过于复杂化、社会化,对于与自身职业联系较远的事情常会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因此对于将法律与实践的联系认知较淡薄。
除此之外,从事建筑制造工作的中小股民的法律意识与其他人相比是最淡薄的。建筑制造类的企业中,上至公司领导、中层骨干下至一线工人,只对施工技术、工程生产、财务管理予以重视,对法律法规所知甚少,他们之中很少能有人认识到法律事务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企业的许多重大决策也不会向相关法律认识咨询,更不会注重引进法律人才,有些施工企业甚至连外部法律顾问也不聘请,只在打官司时才想到要请律师来受理。企业法律意识的淡薄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员工,在缺乏法律意识的环境下,员工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低,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只会少之又少。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股民,即炒股的大学生。现如今,大学生炒股日益盛行,不过投入股市的大学生大多是金融、经济、财政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金融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法等专业课程,有些学生还参加过模拟炒股比?,在掌握股票交易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所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对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也比较清楚。大学作为股票市场中最年轻的力量,未来社会上的新鲜血液,他们的认知和行为都会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健全显得尤为重要。
3 提高中小股民法律意识的政策和建议
(一)增强法律宣传
1、增加证券公司的职能
证券公司就像上市公司与普通股民之间的通道,作为帮助投资者赚取利益的平台,在为买卖双方提供服务业务的同时应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上。各上市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法律顾问,而中小股民往往缺乏法律方面的素质,那么证券公司应该对中小股民提供帮助,特别是在新股民开户的时候,证券公司应向新股民说明,如若遇到侵权事件,应怎样寻求法律救济。使中小股民初入股市时就接受法律意识的培养。
2、运用H5页面宣传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H5几乎成为了移动端宣传的主要方式,许多商业活动和品牌广告都会选择H5页面来进行宣传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将H5的功用拓展到法律宣传上,借助它新颖的形式和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吸引用户主动关注法律方面的事情。特别是微信,微信本身就拥有大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用户,他们的每一次转发和分享,就是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将宣传股票投资方面法律知识的链接,放进股票类的公众号菜单中,这样用户只要在公众号相应的菜单栏目,就可以快速的浏览到法律知识宣传页面,而且借助H5平台普及法律知识是一个低成本高传播的选择。
(二)提高中小股民自身素质
一个成熟的股民,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知识、管理和使用资金的方法、控制风险的能力、良好的投资心态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还需要拥有法律意识,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会懂得如何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中小股民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的加强,可以增加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是对上市公司和股市操纵人员的行为的制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