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湿病的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造成风湿病的成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外因,感受风寒湿邪;一是内因,表里之阳气虚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筋骨脆弱,筋脉失养。正虚是发病的关键,外因是发病的条件。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发热多汗,纳呆、便溏,消瘦乏力,鼻衄,腹痛,贫血等症状。
局部症状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身体痛烦不能转侧。其关节痛的特点一般为多发性、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多累及大节,如踝、膝、腕、肩、髋等关节,但也有少数累及小关节。游走性,一个关节疼痛消失后,另一关节肿痛又起,因“风善行而数变”,但若寒湿偏胜则疼痛固定。 心悸、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脉数。
治 法 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总的治疗原则,以微微发汗照顾阳气及利小便法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禁用大汗、攻下及火攻。
寒湿在表偏表实证者,症见湿家身烦痛,发热恶寒无汗等。用麻黄白术汤散寒解表化湿,方中用麻黄汤散寒解表,而白术既制麻黄过汗,又能行肌表之湿。
风湿在表偏虚证者,症见一身尽痛,发热日哺所剧者,用麻杏苡甘汤祛风化湿,方中麻黄配杏仁宣肺祛风,苡仁配甘草化湿,和中调脾胃。
表气虚风湿在表,症见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用防己黄芪汤固表除湿。方中防己利水除湿,白术健脾利湿,黄芪益气固表,姜、枣、草补中调和营卫。
表阳虚风湿相搏,症见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初期风寒湿俱盛时,先用桂枝附子汤温经助阳祛风散寒化湿,方中重用桂枝祛风,附子温经助阳,散寒化湿,姜枣草调和营卫,以理表虚。服本方后风气去而寒邪未除尽时,仍不能自转侧,可用白术附子汤散寒化湿,方中白术去皮间之水湿,附子温经助阳,散寒化湿。
表里阳气俱虚,风湿两胜者,症见风湿相搏,骨节痛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微肿者,用甘草附子汤助表里之阳气以祛风化湿。方中用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两方合并使用,祛风化湿,兼走表里。
风湿历节者,可用桂枝芍芍知母汤祛风化湿清热行痹,此方适用于关节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消瘦,恶心呕吐等症,属风湿流注于筋骨关节,阻碍气血运行,且郁而化热伤阴。方中用甘草附子汤及麻黄、防风去风化湿,兼走表里;知母配芍药清热行痹,止痛;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寒湿历节者,乌头汤主之。此方适用于关节疼痛剧烈,不能屈伸,局部不红不热,全身发热也不明显者,此为寒湿流入经脉,阻碍气血运行,可用乌头大辛大热,温经驱寒止痛。
【关键词】 风湿病;关节肿痛;二草二皮汤;熏洗;虚邪瘀;经验;娄多峰
娄多峰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风湿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70年,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医风湿病“虚邪瘀”理论[1],总结出治疗顽固性风湿病的有效方药和康复、调摄方法,形成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中医风湿病诊疗体系。二草二皮汤是娄多峰教授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治疗风湿病关节肿痛的经典外洗方,现将该方及临床运用经验总结如下。
1 病证概述
风湿病是由不同病因(已知的或未知的)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的慢性疼痛和(或)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表现的一大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及脊柱关节疼痛、肿胀、重着、僵硬、麻木、活动受限等。风湿病因关节肿痛难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是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乘机侵袭所致。其以皮肉筋脉骨,甚或脏腑的经络气血不通不荣为主要病机[2]。
娄多峰教授把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正虚”“邪侵”“痰瘀”3个方面。正虚为气血、阴阳、脏腑亏虚,邪侵指风、寒、湿、热、燥等邪气侵袭,痰瘀指痰浊、瘀血阻滞。“虚邪瘀”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不可分割[3]。
2 治疗方法
风湿病所致的关节肿痛,熏洗治疗当以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为主,再结合关节所表现的寒、湿、热、瘀等症状,佐以祛邪或化瘀药,灵活施治,娄多峰教授自拟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效果明显。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海桐皮各60 g。加减:患处肿胀明显、肢体沉困者,加萆Z、防己;患处发冷、肤色淡暗者,加细辛、川乌、草乌、桂枝;患处红肿热痛较重者,加大黄、芒硝、栀子;关节肿胀、僵直属顽痰凝结者,加白芥子、半夏;患处刺痛、肤色紫暗等症状者,加苏木、丹参、生乳香、生没药;肌肉萎缩、关节内有响声等症状者,加木瓜、威灵仙、老鹳草。操作时用纱布包上药(或散煎),置搪瓷盆(桶)等容器内,加水2500~5000 mL,用大火煮沸,再用中火煎15~20 min,趁热用药液的蒸气熏蒸患处,并用2条毛巾浸药液交替热敷。若手足小关节肿痛,待药液的温度降至能够耐受时,可将药液倒入电加热足浴盆中,温度设定为38 ℃,直接浸洗手足。患者自觉微微汗出即可,不可过汗,每次熏洗30~
60 min,每日1~2 次,翌日仍用原药液加热熏洗。药液少时,适量加水。每剂药在春秋两季可连续使用2~3 d,冬季可连续使用3~5 d,夏季可连续使用1~2 d。连续用药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可休息3 d,然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时需注意水温,避免汗出过多,多汗可致体虚,使病情加重。老年人、儿童及病情严重者,需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以免造成烫伤。皮肤敏感、有外伤性创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病患者,禁用本方。熏洗后立即揩干皮肤,勿受风寒侵袭。本方适用于肘、膝及其以下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的风湿病。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45岁,2014年5月20日初诊。渐进四肢多关节肿痛1年。患者1年前因受凉出现双手近指关节肿痛,渐出现双腕、双踝、双膝关节肿痛,经西药治疗,效果一般。现症见:双手近指关节肿痛、局部色暗,晨僵半天,双腕、双膝肿痛,肿处发热,下蹲及上下楼梯时,双膝疼痛明显,乏力,盗汗,口干苦,易上火,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
60 mm・h-1,类风湿因子130.69 IU・mL-1,抗链球菌溶血素“O”169.86 IU・mL-1,C-反应蛋白22.25 mg・L-1。双手、双膝X线片:双手部分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间隙狭窄,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及双腕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双膝关节间隙狭窄,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顽痹(湿热瘀阻、阴液不足)。治宜清热除湿,滋阴祛瘀。予口服药热痹清片[4]3~
8片、舒督丸[5]5 g,每日3次。外洗方:伸筋草60 g、透骨草60 g、五加皮60 g、海桐皮60 g、大黄45 g、芒硝60 g、丹参30 g、生乳香30 g、生没药30 g。2剂,水煎外洗患部。每日2次,每剂2 d。
2014年5月26日二诊,关节疼痛及肿胀明显减轻,双手近指关节晨僵时间缩短,肤色变淡,局部温度降低。中成药继服,外洗方守方5剂外洗以巩固治疗。
2014年6月8日三诊,关节肿痛消失,局部无热感,双手近指关节肤色接近正常,双膝关节可下蹲。1年后随访症状无复发。
按语:本案为顽痹,证属湿热瘀阻、阴液不足。从虚、邪、瘀三者来看,邪为主,虚、瘀为次。其中邪以湿热为主,瘀为血瘀,虚以阴虚为主。所以口服热痹清片养阴清热通络,舒督丸滋补肾阴,并且在二草二皮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基础上加大黄、芒硝清热利湿、消肿以缓解关节肿胀及局部发热症状;丹参、生乳香、生没药活血通络止痛以缓解关节疼痛。二草二皮汤外洗可活血消肿;患者阴虚症状亦明显,故加内服药以补虚清热。补虚清热、化湿祛瘀相结合,收效显著。
4 小 结
风湿病致病因素多样,病理属性复杂,病变部位深浅不一,单靠一药一方往往疗效欠佳。外治法多适用于关节肿痛即“邪、瘀”明显的患者;若患者正虚较明显时,需与扶正药同用,以提高正气,增强抗病能力,因而强调内服和外治相结合。二草二皮汤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效。方中透骨草味甘、辛、温,入肺、肝经,具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伸筋草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海桐皮味苦、辛、平,入肝、脾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五加皮味辛、微苦、温,入肝、肾、脾经,祛风邪、除水湿、定痛消肿。中药熏洗疗法是利用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进行熏蒸、淋洗、浸泡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治疗通过蒸汽和热水的渗透途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发挥药物及物理温热作用,而使风寒湿等邪驱除于体外,从而治疗疾病和改善关节功能。娄多峰教授所创二草二皮汤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如乔磊等[6]应用二草二皮汤熏洗可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症状;余志玲[7]运用二草二皮汤外洗治疗骨关节炎,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根据二草二皮汤的功能主治,随症加味,可广泛运用于风湿病局部肿痛、功能受限,且效果明显,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等.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10-15.
[2] 娄玉钤.风湿病诊断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3-46.
[3] 娄玉钤.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37.
[4] 李满意,娄玉钤,贾军辉.热痹清片治疗虚热型类风湿关节炎138例临床报告[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45-46.
[5] 刘雅敏,李振国,张黎莉,等.舒督丸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50-1451.
[6] 乔磊,李慧英.二草二皮汤熏洗治疗跟痛症32例[J].河南中医,2008,28(12):64.
误区一:产后风湿必须在百日内治疗
目前提倡母乳喂养,分娩后百日,女性处于哺乳期,口服药服用后会进入血液,通过母乳喂给孩子。治疗产后风湿的药物一般是补气补血或补阳补阴的中药,同时会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婴儿的身体不一定需要这些物质,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婴儿为“纯阳之体”,可损其阳不可损其阴,产后风湿的患者多是阳虚,服用后不免对孩子会有影响。同时,目前中药成分不能定性,如果症状不重,建议用常用中药做药膳(指可以当药物又同时可作为食物的中药服用)或使用外用药治疗。产后风湿可以在患者停止哺乳后治疗,从临床上看,疗效不会有太大差别。
误区二:产后风湿可以采用发汗法治疗
产后风湿多系感受风寒湿邪气导致。中医治疗外感病的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发汗的方法,驱除外邪。但前提是患者的体质较好,否则在使用发汗药的同时要加用补气补血药。产后风湿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原因系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再感受外邪导致,如果只是一味地发汗,会更加损伤阳气。有些患者使用大量的发汗药,全身大汗,甚至不能停止,有的能把被子湿透,这样更加不可取。很多患者大汗后关节不能活动,生活不能自理。中医认为汗为阳气所化,大汗后会亡阳,阳在外失守,会导致持续流汗不止。
误区三:产后风湿一定要多穿衣服
很多患者就诊时,穿很厚的衣服,即使是在夏天也如此,这样不可取。产后风湿的患者阴阳不相协调,容易出现自汗,如果过多地穿衣服,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因此建议患者适当穿衣,只要不觉得冷就可以。同时带上一件外衣,冷时穿上,运动和热时脱去;最好带上1~2条干毛巾,如果出汗,把汗擦干,因为人体在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开放的,风寒湿邪会随之进入,同时出汗后内衣会是湿的,用身体捂干衣服会很冷,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四:产后风湿一定要卧床休息
产后风湿的患者需要适当运动,提高体质。中医讲“久卧伤气”。人体需要运动,加强新陈代谢,一般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运动方法,每次活动不要太长。同时运动方式不限,慢跑、快走等都可以,一般以运动后晚上正常睡眠第2天体能恢复80%为合适;如果比较疲劳,就减低运动量,反之增加运动量。
误区五:产后风湿可以通过生第二胎治愈
笔者遇到多例患者在生育第二胎后病情明显加重,曾有一位患者听信民间“月子病月子养”的说法,特意怀孕5个月后引产,结果术前本来还可以生活自理,术后卧床不起3个月。从中医讲,患者之所以出现产后风湿,系患者自身体质虚弱,如果怀孕,孩子的先天之气会不足。同时,孕妇身体提供给自己的能量尚且不足,再孕育胎儿,岂不是雪上加霜!
在实际临床中不排除在生育第二胎后病情好转的女性,医学上肿瘤也会有自愈的情况,但需要了解它的概率。
误区六:产后风湿可发展成为类风湿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病因不清,同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没有证据支持此观点。从临床上看,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无产后风湿的病史。
误区七:症状缓解后马上停药
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马上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其实患者看到的“好转”只是表象,产后风湿很多是气血不足等,需要遵从医嘱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因此,在这方面应做好患者教育。
链接:产后风湿的诊断要点
有产后或人流后感受外邪史。
患者表现为肌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不适,重着,自汗怕风、怕冷(阴雨天加重,晴天缓解),并伴有头痛、眼眶痛等,受累部位无红肿、不变形,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165-03
风湿免疫性疾病,其并发症主要就是呼吸系统性和血液性的疾病,呼吸系统性的感染容易引起很严重的肺部的疾病。对于患有风湿性疾病的患者,其并发症对于患者治疗后的后续伤害很是严重,该研究的主要就是针对于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对于现代的临床医学来说,护理干预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该研究中具体谈及的就是关于风湿性免疫疾病中的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住院患有风湿性免疫性疾病的100例患者,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50.8±1.87)岁,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有60例,干燥综合症的患者有4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51.6±1.07)岁,其中患有干燥综合征患者有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50例中男性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9.9±1.22)岁,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有32例,干燥综合症的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首先做好患者病房的环境处理,控制传染源,患者的病房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告知家属,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探访,同时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时进行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避免出新交叉感染的状况,尤其对患者使用过的床头柜、卫生间等要注意经常清洗,保持消毒。以下是观察组患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1.2.1 疾病的预防方法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疾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其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两点:首先就是对于患者周围环境的保证措施,其次就是对于这种疾病的的宣传和保健知识的传输。对于环境的保护主要是从传染、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等方面来讲的,对于患者所在的病房,医护人员要严格控制传染源的扩散和传播,对于室内温度要保持较为的温暖,避免因为病房的室内温度过低引起患者其他的疾病的发生,还有就是空气质量的问题,要保证病房室内的空气质量,时常进行通风换气。第二点就是关于疾病的宣传和保健知识的宣教,这对于患者及其家属都很重要,让患者和家属对于风湿免疫性的疾病有个明确的认识,这样让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让家属做好自我保护的措施,保持加重卫生的整洁,对于患者家里和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家属和周围的朋友等最好戴口罩,防止疾病的传染[1]。
1.2.2 疾病的护理干预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是对于皮肤血液运行的观察,对于移植的皮肤其色泽应该保持红润,其温度应保持在33~35 ℃之间,如果发生色泽的变化或者是皮肤温度的下降,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此时患者很可能患得血循环危象,此时医护人员应使用棉棒或者用手指对移植的皮肤进行挤压,使之变回红润,若依然无法改变皮肤色泽,则考虑患者出现血液循环的障碍,此时,使患者抬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静脉的回流,同时时常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轻度的压迫[2]。
再有就是对于血液危象的护理干预,血液危象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出现血液危象主要是因为其皮肤的张力下降,皮肤的温度下降,肤色变得苍白,静脉回流的障碍引起淤血[3]。对于血液危象的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于病因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镇痛,以免出现因为严重的疼痛而造成血管痉挛,适当的抬高患者的,促进静脉的回流,若患者出现严重的肿胀情况,可对肿胀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拆线,多对患者进行按摩。
然后就是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在这点中首先要对患者做的就是对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以免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出现过于焦躁、不安的情绪,让患者对于疾病有个整体和具体的认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多于患者进行交流,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要对于疾病有太多的负担和压力,若患者长期出现过多的负面情绪,一旦爆发,可能会引起血管危象[4]。
最后就是对于患者的恢复性训练,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功能性训练,患者在术后5 d,可进行适当的活动,但动作幅度要小。术后1个月后可进行皮肤的感觉功能恢复性训练,让患者适当的感觉温度,同时采用触摸的方式对物品进行辨认[5]。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疾病并发症进行比较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比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疾病并发症的患者有1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患者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的复杂,但这些风湿类疾病基本上都是多系统的损伤,特别是对患者的肺部损伤尤其严重。故此,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的几率较为的大,这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的严重[6]。
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在患者进行移植手术后一般会出现血液类的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和疾病的恢复,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该研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患有风湿免疫疾病的患者出现的肺部并发症,与通常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均不同,因由于风湿免疫疾病出现的肺部并发症不是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故此,采用传统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手段和常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并不明显[7]。
病因新认识
国外有学者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发出错误指令,导致免疫细胞群中的AHR(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蛋白质)过量,最终引发风湿病。从这个原因出发,如能研发出抑制AHR功能的药物,就能治疗风湿病。
我国学者也有研究认为,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下,致病抗原在体内发挥作用,进而造成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目前,我国研究发现新型风湿病自身抗原,深入了解这些新抗原的结构及功能,就能找到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关键。
抗原是一些属于自身正常物质之外的异种或异体物质,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素等。这些抗原能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由此产生抗体。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拖住抗原,帮助免疫细胞吞噬、清除抗原。抗原和抗体,犹如敌人和卫士。
治疗8要点
风湿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早诊断
调查显示,患风湿病2年的人群出现骨侵蚀的几率约为50%,5年患者则升至75%。其致残率10年为50%,15年为80%,20年的患者则高达90%。患者预期寿命则缩短10~15年。
风湿病患者在发病2~5年内,关节软骨尚未破坏前,有10%~15%的治愈率。而一旦病情进展,骨和软骨受到侵蚀,引起严重的滑膜炎,其治疗要困难得多。显然,早期诊断能使风湿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有不少患者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是“首次就诊走错了门”,因为80%的风湿病患者首次就医的科室为骨科、内科等而不是风湿科。虽然都是穿着白大衣的医生,但非专业医生对风湿病的认识多少还是有些不足,未必能第一时间明确诊断。患者也就失去早期确诊、及时治疗的机会。
早期给予抗风湿药物
对于诊断为风湿病的早期患者,单用或联合应用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在初起阶段得到控制,显著改善不适,并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与稳定。
个性化治疗
由于风湿病患者年龄、病情、病程和对药物反应等不同,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少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足量用药和足够疗程
甲氨蝶呤等病情缓解药物剂量过低或疗程不足,对病情的缓解效果多不明显。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加大起始量和维持量(编者注: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擅自加大药量);对于病情较重者,当用药后病情得以改善,即应减少剂量,并以最低有效量维持。当症状明显缓解时应果断停药。
慎用激素
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激素适用于急性活动期伴有高热、多关节严重肿痛、病情急剧进展、存在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药物无法控制的部分患者。激素应用时应小剂量、短疗程的口服给药。
加用生物制剂
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是风湿病的元凶,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炎症反应,进而使组织受损。肿瘤坏死因子本身需要与体内正常细胞结合,才能产生破坏作用。而以恩利(伊那西普)为代表的全球首个应对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制剂,可以阻碍二者的“亲密接触”,阻止病变的发生。
这类生物制剂不仅能持续有效地缓解症状,还可以在疾病早期阻止病情进展。但生物制剂也不是灵丹妙药,还需配合一些传统的免疫抑制剂,才能发挥作用。
“自杀式”疗法
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哈里斯,在风湿病杂志上著文称,其研发了一种“自杀式”分子类似物,可以悄无声息进入那些导致风湿病的免疫因子中,并将其杀灭。这种分子能消除风湿病症状,并阻止其进展。
中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起“风湿”就“色变”,认为“风湿病是不死的癌症”,“得了风湿病就会残疾”。还有一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风湿病分风湿和类风湿两种,抗‘O’和类风湿因子高可分别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狼疮是脸上长斑的传染病”等。人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和认识,使江湖郎中有了生存的土壤,他们自制的“包治风湿的祖传秘方”不知坑害了多少人,因此,普及风湿病的基本知识很有必要。
现代医学则认为,“风湿病”是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以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风湿病”是一大类疾病,包括数百种具体疾病,大致可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含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和干燥综合征等)、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及骨性关节炎等十大类,其中最常见的约二十多种,而并非“仅有风湿和类风湿两种”。
关节及软组织疼痛要引起警惕
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起源于关节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疼痛最可能提示风湿病。有关节、颈肩、腰背和足跟等部位疼痛的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另外,不明原因的肌痛、肌无力、皮疹、光过敏、口腔和外阴溃疡、口眼干燥、指(趾)端遇冷变白(雷诺征)、多系统损害和发热等也提示患有风湿病的可能,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每种风湿病的特点和治疗各不相同,其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和特殊检查等综合判定,而并非根据某一实验室指标即可诊断。风湿科医生看病的主要目的是诊断有风湿症状的患者是哪种具体的风湿病,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预防感染,加强保健,远离风湿病
风湿病的病因是遗传、环境、感染、自身免疫及内分泌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与肠道和泌尿道感染及遗传基因HLA-B27等有关,因此,对于父母和兄弟姐妹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健康人,平时最好能预防各种感染,如不进不洁净的食物,避免感冒、腹泻和尿痛等。
有过敏体质的朋友则应尽量少染发,免受强烈紫外线照射,少接触有毒化学品,注意家庭装修的环保等。另外,保持良好的情绪及避免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下长期居住也较重要。
正规治疗后与病共存
已确诊的多数风湿病包括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均难以彻底治愈,但正规治疗完全可控制病情的发展,病情活动期也许服用药物较多,但病情控制后完全可减少服用药物种类和剂量,使患者在服用维持量药物的情况下保持“无病”状态,长期过着正常人的生活。风湿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尤其是出院后需定期来医院复诊,最初几个月可来得频繁一些,如半个月到1个月来1次,以后随着病情的控制和药物量的减少,可逐渐延长间隔。复诊的主要目的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病情活动情况,随时调整药物。
江湖郎中的话信不得
风湿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专科就诊。很多“江湖郎中”利用患者的心理,打着“药到病除”的旗号,大肆吹捧,误诊误治,坑害了不少的老百姓。最近有人对所谓的“治风湿灵丹妙药丸子”进行成分检测发现,内含“地塞米松(激素)、炎痛喜康、保胃药和维生素”,这些药物均为治标不治本的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包括股骨头坏死、肥胖、胃肠溃疡和穿孔等。
另外,患者一定要按医嘱服药,不能自作主张,自行调药或停药,尤其是服用激素的朋友,更不能突然停用。不同疾病的朋友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如有雷诺现象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局部和全身的保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睡硬板床,保持良好的姿势,多进行功能锻炼和游泳。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期患者一定要多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畸形。长期服用激素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电解质、血脂、血糖、血压、眼内压和骨密度等,并服用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风湿病,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累及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等组织的一大类疾病。其包括范围甚广,国内外将其分为十大类200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大部分西医风湿病的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病的西医药物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双氯灭痛、消炎痛、扶他林、西乐葆、奈普生等,这类药物多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以恶心、胃痛、烧心等为主要副作用。
第二类为慢作用药或叫改变病情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环磷酰胺、青霉胺等。本类药物多对造血系统、肝脏、肾脏等有毒性反应,如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肝肾功能损害。第三类糖皮质激素,若长期、不正规使用,会造成虚胖、满月脸、水牛背,还会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西医治疗的特点之一是辨病(病名)论治、对症处理(指症状)。擅长于依赖现代检测仪。当西药的副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所认识,当西医对风湿病等慢性病束手无策时,中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西医学的另外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对某个病的机制没有搞清楚,那就意味着西医临床无从下手。就如风湿病的病因病理西医至今不清楚,所以无法对因治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的东西(如针灸和中药等)非常值得挖掘和利用。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
风湿病也称痹证、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邪为患,痰浊瘀血留滞,引起的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等,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病变部位多在皮肉脉筋骨。临床多有慢性、反复发作性、渐进性特点,属疑难病证之一。“痹”作为病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病邪闭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狭义之痹即指“痹证”、“痹病”、“风湿病”,其又可分为风痹、热痹、湿痹、痛痹……多种痹病。如《黄帝内经》称风湿病为“痹”,而汉・张仲景倡用“风湿”一名。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娄多峰教授将其基本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
中西医治疗风湿病的不同
中西医的最根本区别不是在于形式,而是治病的思想方法的不同,即理论体系不同。两者具体的区别在于整体和局部、宏观和微观。中医(属传统医学)把人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始终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有机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本身有自我防御、自我修复功能。因此,中医的主要工作,就是激发生命体的潜在能量,发挥人体自身力量来治疗疾病。而西医(现代医学)则把每一个病症看成具体而微的,仔细研究每一个病症的特点,并针对病因进行直接治疗。
5月14―1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并同期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联盟会议,制订常见风湿病中西医诊治专家共识。现将会议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①重点征文领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痛风、白塞氏病、系统性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②中
药制剂治疗风湿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再评价研究;③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风湿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实验设计;④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风湿病的科研设计、临床研究、经验体会;⑤疑难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个案报道、临床经验总结;⑥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标准、中医治未病技术制修订标准及中医疗法的研究成果;⑦常见风湿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建议、草案;⑧风湿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经验体会、临床总结;⑨其他有关中西医结合在风湿病领域的热点问题。
2、征文要求:①稿件应为未公开发表的论文,要求论点鲜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②稿件全文限4000字以内,并附400字以内的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关键词;请提交电子版至投稿邮箱,不受理手抄及复印文稿;③稿件一律用Word文档排印,标准A4版面,标题用宋体三号字,作者及单位用楷体小四号字,注明单位科室、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摘要与关键词用宋体五号字,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课题者请注明;④录用文稿纸质版须加盖单位公章邮寄;⑤论文经审评录用后,将收入“会议学术论文集”,组委会将给作者发送会议论文录用通知;⑥欢迎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3、截稿日期:2016年3月31日(以邮戳日期或电子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4、联系方式:①联系人及电话:李略15566080836 岳月15604008885 固定电话024-31961263;
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 邮编11003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科 岳月收
未病先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平素应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饮食调养、情志调摄;顺应四时,躲避邪气,注意保暖。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内养正气,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避外邪侵袭,从而预防风湿病的发生。久居潮湿之地或以水为事之人适时使用一些汗利之法以随时驱散体内之“伏邪”。应避免外伤,若不慎外伤,除治外伤外,还应使用一些活血理气之剂,以除伏着之瘀血。体胖湿盛之人,应节饮食,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酒类等。减肥有利于减少中老年人患下肢风湿病。有风湿病家族史者,更应谨慎调理。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结合临床资料,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汗出当风、受凉、接触冷水等病史,说明这些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要卧居湿地等,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汗出,里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劳动或运动后,不可乘热身便入冷水洗浴,勿当风吹;特别是在夏天,不要在风扇或空调下长时间吹拂。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做保健体操、广播体操等,以强健体魄,均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
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风湿病人是在患了扁桃体炎、鼻窦炎、咽峡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易发本病。所以,预防和控制体内感染病也很重要。
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忘作劳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方式。过度劳累,正气易损,风寒湿邪可乘虚而入。临床上多见因劳累而病情加重或复发者;但也见到不少因不活动不锻炼而关节残废者。因此,要注意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即不要过度劳累,也不要过度安逸。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心理状态异常如精神受刺激、心情压抑、过度悲伤而诱发;而在患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中医学认为,七情太过,能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使气机升降失调,气血功能紊乱,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情舒畅免疫能力增加,反之,抗病能力下降而发病。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类风湿有重要意义。
既病防深
不少风湿病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可渐深入骨骱、深入脏腑或反复发作使疾病进入急性活动期而病情日益深重,出现不可逆损害。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正确治疗、综合治疗为既病防深的重要措施。患者就诊时,病情可能处在不同的病期,关键是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控制病情进展(深入、深重),然后再进一步精心调治,使之尽可能的康复。骨痹宜益肾、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等为既病防深之常法。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为重要的治疗原则。
另外,要重视护理:①精神护理:有的风湿病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或家庭生活,从而带来种种问题,需要家人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②生活护理:家庭环境保持清洁、安静,患者使用的物品要方便易取,桌椅、床铺、马桶或浴池等设施要适合患者的需要。可口的食物,丰富的营养,有规律的室内、外活动以及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都会使患者减少病痛。
慢病防残
风湿病造成的残疾包括两个方面:身残、志残。这些残疾多是缓慢发生的。“慢性”这一特点,既给治未病提供了机会,又为治未病带来了难度。身残包括肢体残疾、脏腑功能下降等。多数风湿病患者心理活动丰富,当久病尤其是出现某种身残表现时,更易出现明显的心理反应。严重的心理反应不但不利于病情稳定,反而易促使病情发展,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有些风湿病残疾者的心理问题,可造成部分或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可谓之志残。有时志残比身残更可怕。积极控制病情进展是防止身残的关键。对已有身残者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能提高生存质量。对志残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总之,在治“身”的同时不忘治“心”。
对于身残来说,要督促按时服药,指导协助其进行关节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必须坚持生活自理。切不可由家属代办日常活动。患者和家属要了解长期卧床不起,四肢关节不活动,不仅不能治好风湿病,而且会使有可能完全恢复的关节变成永久残废。对于心残的患者来说,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气氛尤为重要,对风湿病患者的治疗与恢复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瘥后防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