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家政服务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政服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政服务概念

第1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家政服务 法律问题 劳务关系 立法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日益发展,曾经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现在的家庭小型化,中国老龄化社会已来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因此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伴随而来的家务劳动也日趋社会化。但对于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护的法律缺位,导致在家政服务中发生纠纷时处理困难,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利益受损现象严重。

一、我国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模式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

我国的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源于农村,少部分来源于城市下岗或无业人员,一部分来源于高校的毕业生。对于前两类家政服务人员她们无专业的教育培训经历,只是凭生活经验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最后一类家政服务人员拥有高校专业教育学历,主要从事家政服务中的入户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对于自主式家政从业的人员大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而来到雇主家里工作,因为家政服务工作与其他服务性质的工作不同,有的雇主需要24小时的家政工作人员,有的需求小时工,由于她们是在雇主家里工作,对于双方来讲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所以这种方式被广泛的应用。而且对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来讲,没有中介或家政服务机构的介入从经济利益上能够取得双赢。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

家政服务行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使家政服务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目前从事家政工作的人以千万计,相应的机构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部分家政服务人员把自己纳入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1.进入家政服务中介

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属于职业介绍机构的范畴。在我国,职业介绍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或其他机构开展职业介绍活动,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家政服务人员来到家政服务中介找工作,按次交费,中介负责为前来找工作的家联系客户,见面双方谈成后,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签订相应合同,中介组织只起到见证人的作用。

2.进入家政服务公司

进入家政服务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在自身权益保障上要优于其它就业模式。家政服务公司有培训能力,对招聘的家政服务人员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并相应获得一些资格证和上岗证。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合同,然后公司与客户之间再签订合同。三方的权利和责任会在合同中写清楚,但由于合同系家政公司方面所出,所以在公司的义务上有弱化现象。工资的支付由客户支付给公司,公司扣除佣金后再发给家政服务人员。

二、我国不同从业模式的家政服务人员的法律问题

(一)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形成劳务关系

对于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雇佣关系,有人认为是服务合同关系,还有人认为是劳务关系,笔者支持第三种说法。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根据如下:

(1)劳务关系概念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之间,依据民事法律规范,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方依约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

(2)家政服务劳务关系特征

主体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民。劳务合同内容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签订书面合同。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劳务服务,雇主支付劳务报酬,无需提供保险、福利等待遇,不存在人身隶属关系。

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劳务关系可能产生的责任一般是违约和侵权等民事责任。

2.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问题

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在履行合同中所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因劳务关系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至法院,不需要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处理应遵循劳务关系纠纷解决途径和法律适用情况。

(1)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

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劳务的过程中造成他人损害的,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规定中可以看出,应该由雇主一方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但对于侵权行为发生后,雇主是否承担责任要进行具体法律分析。第

一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损害行为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应该由家政服务人员自行承担。关于如何界定其行为是不是发生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可参考“执行职务说”;第二种情况是造成他人损害中的他人应包括除家政服务人员以外的所有人,即包括雇主的家人及本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将由雇主自行承担,这有违法律公平原则,所以应在劳务合同中明确此种情形发生时双方责权分担事项;第三种情况是家政服务人员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问题,虽然先由雇主承担,但之后应进行责任分担。如果雇主已清楚交待过注意事项,而家政服务人员违规操作,以致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应向家政服务人员追偿;如果雇主事先未交待工作的注意事项而发生的损害事件,应由雇主承担全部责任。

(2)家政服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第一,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建立时,雇主并未给家政服务人员买保险;而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的规定可以看出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不属于工伤保险范围,因此让雇主承担无过错的责任是显失公平的,最后按照规定应由双方过错大小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双方来讲是合适的做法。

第二,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是由第三方造成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雇主应在赔偿后可以向第三方追偿。

第三,家政服务人员所受的损害如果是由雇主故意造成的,应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并附带民事赔偿。

(二)机构组织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

1.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形成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通过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直接进行谈判,中介机构只负责双方的联系,并不直接参与交易,按次收取费用,所以家政服务机构只是居间人。雇主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与家政服务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居间合同法律关系。

当家政服务人员与雇主之间发生纠纷时,适用于自主式从业模式的法律问题处理方式。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并不承担责任。

2.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家政公司和雇主之间是劳务关系。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没有直接签合同,也就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但当家政服务人员被家政服务公司派到雇主家中进行家政服务时,他们之间发生纠纷时应怎样处理。

(1)家政服务人员在被家政公司派遣工作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如果是由家政服务人员的过错导致的,雇主可以向有过错的家政服务人员追偿。

(2)对家政服务人员在家政服务工作期间受损害的,应先由雇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果家政服务公司存在过错,应由家政服务公司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

三、完善我国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制度

(一)为家政服务行业立法

随着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问题也层出不穷,然而解决问题时却难找到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律欠缺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家政业的发展。家政服务关系各方的权益保障不能只靠诚信来维持,是该到了立法保护与监管的时刻了。

由于法律制度的欠缺,也导致了目前家政服务行为乱象丛生,缺少行业标准和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收费标准随意性强,价格高而服务质量低,家政市场相关各方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定,家政服务人员权益缺乏基本保障等。

(二)强化家政服务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家政服务人员缺口在1000万左右,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各家政服务机构招聘家政服务人员也出现困境,所以也就放宽了行业人员标准。现在不少的家政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年龄大、技能弱,有些人道德素质差,所以在工作中屡屡出现违反法律的事件,导致部分雇主对市场上的家政服务机构及家政服务员持不信任的态度。

因此应通过家政行业立法,对家政服务机构的管理进行规范,使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和谐。

(三)完善家政服务行业保险制度

第2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一、观点碰撞篇

【案例描述】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罗列出大班“谢谢你”主题中教材上的所有教学活动。请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采用贴粘纸方法对主题教学活动进行取舍与安排。其中,“服务到我家”“爸爸(妈妈)是牙医”这两个活动被大多数教师舍弃。主要原因为:“服务到我家”是让幼儿了解家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而乡镇几乎没有家庭请家政来家中服务,幼儿缺乏相关知识经验:幼儿的父母中没有人从事牙医工作,“爸爸(妈妈)是牙医”活动缺少有关的教学资源。

【案例分析】教师往往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教学资源条件等方面的考虑而决定是否删除某一教学活动。那么,上述被删除的教学活动是否存在教育价值呢?“谢谢你”的主题目标之一是让幼儿了解到各种不同职业的人的劳动和付出,从而体会到接受他人帮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服务到我家”教学活动恰恰能够充分地说明这一点。其实,细细挖掘家政服务内容,乡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接触。比如,每家每户都需要送煤气,部分家庭会订报纸或牛奶。因此,幼儿对家政服务还是有所了解的,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搞卫生、做饭菜等家政服务的其他内容又不了解,这对乡镇幼儿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挑战。既然教学活动存在着教育价值,那么轻易舍去的做法是否可行,怎样开展好被舍去的教学活动,体现其教育价值,就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研究点。 二、现场教学篇 【案例描述】在对“服务到我家”各活动环节讨论后,我们将该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比如,“服务到我家”原有的导入环节是情境表演活动:妈妈在家打字时电脑坏了,打电话请家政人员上门修理后电脑恢复正常,继续工作。考虑到我园幼儿缺乏修理电脑的生活经验,我们将活动的导入环节更改为课件播放:幼儿园阿姨在食堂烧菜,烧到一半时煤气没有了……通过“怎样帮助阿姨解决煤气”的问题引起幼儿思考,在幼儿自由回答后播放阿姨打电话请煤气站的工作人员送煤气来的课件……从而让幼儿知道这种上门为家庭提供的服务叫做家政服务,初步感受家政服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案例分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当教学活动的内容稍稍偏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有关活动环节,以使幼儿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分享感受篇

第3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社群就是一群人的集合;社区是包含社群和场景的集合:社区是虚拟的且具备一定承载力的场所,它能提供一定的场景服务。(PS.这里讲的社区当然是互联网社区即在线社区而非传统的社群就是居民小区之类的。)

1.什么是社群,互联网时代的社群

先具体解释一下社群,社群即人的群聚:从人的属性上而言,人是一种群居的社会动物,因而有社交需求。人与人之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包括现实的或虚拟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产生社会关系和连接,就形成了社群,它既可以存在于地域空间上,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空间中。

互联网时代以来,由于互联网本身具备的特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快,基于互联网的一个个虚拟社区比如贴吧、论坛、知乎被建立起来,形成了人的聚集进而形成社群的聚集。

在PC Web时代,社群的体现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聚集在一些在线社区中,比如天涯社区、豆瓣、贴吧、各种论坛、BBS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微信、手Q、nice、same等一系列的可以形成人聚集的地方都形成了社群,比如QQ群、微信群以及一系列的兴趣小组。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通过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把每个互联网用户连接到一起形成互联网社群,这些社群都有着其特定的场景,并且都是以场景主题为中心的即去中心化的(以人为中心的中心化),比如工作、学习、考研、购物、老乡等等场景都可以实现人与人的规模连接从而形成社群,这里场景就是社群中每一个人的信仰。比如前一阵子,伏牛堂的张天一做了一场号称覆盖50万的讲座,就是通过建立了某一种场景(分享及其主题)并使其成为共同的信仰聚集了50万人,并连接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社群。

互联网技术本质上就是降低了连接的成本,所以在互联网出现后社群才有机会井喷发展。

接下来分别从社群发展分两个阶段来说明社群的加法和减法。

2.社群的加法: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群

解释完了社群,那我们知道形成社群是因为大家拥有共同的信仰或者兴趣之类的,并且通过种种方式连接到了一起。

社群的加法是应用于一个发展历程的0到1或1到10的阶段(这里需要辩证的看),一方面社群本身在发展,我们就要不断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另一方面,长出更多符合社群的场景来延伸来吸纳更多用户连接,形成更大规模的社群。

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吸引来一批用户的时候,产品提供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形成社群连接的形式。例如小米社区最早以为发烧而生的slogan吸引来用户,那么围绕它定义的这个场景长出的就是一个发烧友的社群,在这个生态里面,小米推出了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并迅速的发展。这里就是定义了一个发烧友的场景,然后成为可以让一群发烧友产生连接,做社群的加法,也是场景的加法,不断让用户更好的接受、感知并参与到小米的生态中。

当形成一个社群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一个加法的问题。社群下的场景是多元的,比如上面提到的小米,软件硬件都推出了,社区用户也非常喜欢,这就是通过增加可以体验的场景即发散去做社群的加法,定义符合社群的场景,不断巩固社群的场景和用户。

场景就如同支撑社群的一个个元素,元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举个例子,百度贴吧中的魔兽世界吧当年可以说是社群界一哥,不同于其他游戏贴吧,它曾一度保持着非常高的活跃度,其原因并非来自贴吧本身,而来自背后的强大游戏元素即场景支撑点,就是暴雪号称开发10年的魔兽世界。但我们同样看到魔兽这个社群在坚挺9年后也还是衰落了,任何有限量的玩法构筑的社群距离完蛋都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如何找到符合社群的场景,并维持其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做好一个社群肯定不是一个单一场景就可以解决好的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一味地扩充场景,一直做加法,给用户好的体验就好了呢?当然也不是这样。

3.社群的减法:定义符合场景的社群

这一次的主题叫做:社群下的场景和场景下的社群,这是两种不同的包含关系:

社群下的场景是要求找到满足社群的场景;场景下的社群则是要求找到满足场景的社群。

在社群的加法中提到了满足社群的场景,这个时候相应的场景是否真的足以支撑一个社群生态即商业模式的形成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需要考虑做减法了,就像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先快速做加法,小步快跑(试错),到了一定的时候开始做减法,聚焦在某几个点上发力。这里就是通过现有的场景得到的社群进行逆推,找到符合场景的社群,做场景的减法,聚焦在某几个场景上给社群提供高质量且精准的解决方案。

社群的减法

减法的意义就在于对加法的一种优化和补充,对原有场景设定的某种扬弃和提升,聚焦在更精准的服务于场景下该服务的社群,为下一次做更好的加法而准备。

社群的加法和减法不是绝对的,不是说社群做完加法就要做减法,这个过程应该是循环往复不断修正的,社群的加法找到新的场景来扩大社群,而社群的减法是找到商业模式即支持社群生态的场景以聚焦落地,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以能够达到一个社群和场景的平衡为前提和目的的。

4.场景:社易的场所——变现

场景这个概念是需要辩证的看的,举个例子,一开始提到伏牛堂张天一的分享,场景就是分享及其主题,载体是各种群,通过这个场景连接集结了50万人的听众,但是这个社群的持久性就比较差,除非分享做成了系列形式而且这些听众形成的社群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场景且能够长期参与和喜欢(还得考虑落地成社区产品做承载容器),但很明显,这很困难。所以场景也是讲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并且场景是需要落地的,即社区,这个后面会提到。

接下来提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变现”,我们在做产品时候一定会想这个问题的。当一个社群无论是在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通过某些场景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场景本身就是连接社群中人与人之间的载体,那么,是否能够把具体的场景理解为可以形成交易的场所呢?

举个例子,社会化招聘,有一款职场社交软件叫脉脉,通过定义各种符合它所标的的社群的场景即一系列功能/服务:如职场行业的群、人才市场、聚会、招聘、投资对接等等,增加这一系列的场景以扩大补充其承载的社群,职场社交这个主题本身所囊括的就是一个很大的社群,我们可以理解为所有在脉脉上的使用者所连接成的就是一个社群,再找到能够服务于这个社群的一系列场景即刚才提的一系列功能,形成用户更高频的连接,找到场景中可以变现的环节。注意关键词“高频”。

再比如脉脉提供了猎头服务和付费约人服务,这就是基于职场这个主题的社群找到的变现场景,即提供支持变现的交易服务,服务场景中的社群,从而形成交易,这点非常重要。

小结一下所以,大家会发现,做社群的时候,做加法就是一个发散的过程,减法就是narrow down一个具体的精准的场景下,去服务产品所标的的社群,然后,再通过场景构建出来的场所,进行一系列的变现。

5.场景:社区类产品的用户、场景、服务

回到做产品本身,包括小米社区、百度贴吧、脉脉等产品,都是社区类产品,那么社区作为承载社群的载体,提供具体的场景形成社群中用户的连接。社群不是一个单一概念,我认为社群不是单一场景或单类场景的聚合体,比如如果有地球村,那么所有地球人就形成了一个社群,各种各样的场景把每个人连接到一块又形成了一个个社群,这些社群的概念都并不冲突——找到场景,形成连接,构建社群。

并且一个产品里面聚集的所有人都可以在产品提供的场景中形成连接,而非单一场景与社群的对应关系,在场景中提供服务,从而将场景落地。

现在很多O2O产品比如上门家政,就只是提供了一个服务,让家政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本质上只提供了服务,没有社区属性,不具备承载社群的能力。但如果有一个社区叫做给家政服务人员打分,即家政服务版的大众点评,并且可以形成讨论,那么这个社区就是为了找更好的家政服务,找家政服务、评价家政服务人员是场景,那么社群就会在这个社区上面形成。

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社区是可以让人具备虚拟身份的,这点要识别清楚,所以才会形成社群。否则如果不能够提供虚拟身份的平台,他是没有办法形成社群的,因为无法支撑场景,就像为什么比如手Q、微信这些大的平台上或有那么多不同主题的群,那就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份是OK的,无论是的还是虚拟的,都可以让大家形成连接聚集到一起,并且有机会认识和交流。

第4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宁波市老龄办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综合与分析调研情况,对我市市区老小区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同时基本摸清了市区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老小区的概念界定

理论上对“老小区”的界定还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各地对老小区的认定也各不相同。经过调查与分析,结合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老小区”的概念特征应该界定为:一个是“老”;一个是“小区”。“老”主要体现在:一是坐落老城区;二是建成时间比较早(一般应是在1997年以前建造的);三是老年居民比例较高。“小区”的概念比较模糊,为便于分析比较,本次调研把小区界定为社区,即把一个社区居委会管辖的范围认定为一个小区。据此标准,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本次调研把“老小区”的概念界定为:大约在1997年以前建造,老年人居住相对集中且比例较高,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短缺甚至没有的城区社区。市区老小区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情况

区 街道 社区

总数 老小区

(加的表示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备    注

海曙区 鼓楼 5 孝闻、文昌、苍水、中山、秀水 为鼓楼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江厦 3 新街、郡庙、天封 为江厦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月湖 7 梅园、太阳、县学、平桥、桂井、天一、迎凤 

 南门 11 澄浪、郎官、万安、尹江岸、朝阳、东站、红起、柳锦、马园、周江岸、迎春 

 西门 13 胜丰、翠南、翠中、钱东、汪弄、柳庄、文化、新芝、永丰、新高、芝红 

 白云 10 南雅、云乐、联南、白云庄、安泰、牡丹、安丰、宝善、联北、云丰 

江东区 白鹤 11 紫鹃、黄鹂、白鹤、王隘、丹顶鹤、丹凤 

 百丈

 10 划船、七塔、潜龙、舟孟、宁舟、朱雀、演武(辐射邻近老小区) 

 东胜 9 史家、庆安、曙光、王家、戎家、张斌 

 明楼 10 徐戎、明东、明北、徐家、明南、东海 

 东柳 11 东柳坊、太古城 

区 文教 7 育才、双东坊、大闸、翠东、范江岸 

 白沙 5 正大、白沙、桃源、北站、大庆 

 中马 5 盐仓、新马、槐树、外滩、浮石 

 孔浦 8 红梅、绿梅、孔浦一村、孔浦二村、怡江、文竹 、白杨、百合     说明:海曙区社区总数73个,江东区社区总数71个、江北区社区总数42个,合计186个。

二、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

通过调查归纳,目前没有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老小区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为老服务:

1、对特别困难的老人(即具备高龄、独居、行动不便、子女又无法有效照顾等条件),各社区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财政出资雇佣人员(主要为公益性岗位)或委托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派员工进行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和日常起居。

2、对那些独居、高龄但又没能列入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重点老人对象,各社区大多通过志愿者(义工)实施帮扶服务。如通过认亲养老、邻里守望、义工结对等方式,对空巢(独居)或病残的高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巡视、健康保健、权益维护等服务。这些助老志愿者队伍(义工)组织已经成为为老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一些社区依托社区和周边的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相关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健康讲座、心理疏导等方面服务。一些办得较好且已形成长效服务机制的社区效果很好,定期服务日大多门庭若市,业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老年之家。媒体对此也时有报道。

4、一些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向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5、少数社区依托小区内外邻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爱心企业等资源,通过委托或认养的方式向老人们提供一些居家养老服务。

6、少数社区借用邻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幅射功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送餐。

总之,调查显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 我市市区各区对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并没有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各区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内容和方式上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三、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查显示,这些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紧缺。即可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分匮乏,

第5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偏词理论是指,当搜索引擎关键词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此类稍偏关键词针对一些有明确目标需求的搜索引擎引入的用户,这类人群是对你网站内容能提高搜索的人群,这也是提高网站流量的一部分。大概占据网站整体流量的80%左右。通过网站业务扩展出来的关键词,模糊概念设计的关键词,提高访问人群。增加用户体验,提高网站转化率,是提高整站流量,塑造网站品牌的因素之一。

“偏词优化理论”可延伸,针对性强,范围广。偏词要与网站栏目内容相结合,如果只有偏词,没有内容,网站将要面对被搜索引擎删除快照的危险。所以说合理的优化偏词,是网站营销的关键所在。

如何选择偏词

选择关键词从用户角度出发,全面提高网站转化率。

什么样的偏词比较好,细而精的关键词比较好。细,代表能有稍偏关键词的流量。精,代表能精确定位用户群流量。好的偏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如“网络营销”与“网络营销策划”、“企赢网络营销策划”相比,前者过于广泛,而缺少了用户的专一性,而后者关键词有市场针对性,而且更容易SEO优化,带来市场效益。

偏词的安全性与针对性

有些时候,热门的关键词虽能快速提高网站流量,但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益。在推广热门关键词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长久,就遭到某些搜索引擎的人工处理。而偏词,达到排名后,排名稳定,长期能带来搜索流量。选择偏词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热门关键词流量虽高,但不一定能提高用户转化率,流量不是关键,有价值才是网站的关键。站在整站优化角度讲,推广一批偏词,能获取更大的流量,要比热门关键词所带来流量高,用户转化率高,更有力于搜索引擎优化推广,获取更多实质的流量,提高整站质量。

什么是网站转化率

当访客访问网站的时候,把访客转化成网站常驻用户,也可以理解为访客到用户的转换,不管是SEO网站优化,还是做竞价广告推广,初步的效果只能访客引进来,暂时性的提高网站流量。网站要做强做大,不但要把访客引进入,还要把访客留下来,这就要考虑如何提高网站转化率,这也是网站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

流量无论多高,提高访问者到商机的转化率才是企业最需要的,而整站优化能显著提高网站业务转化率。

整站优化策略

整站优化的作用显示在,对于模版的修改和链接结构的调整以及页面结构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搜索引擎的计算规则,同时更加对浏览者友好。这样进行整站优化后,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在排序计算中对关键字列表的提取原则,挖掘出很多关键字,使之获得好的排名。从而使得该站的流量大增。大多数是数倍的上翻。

整站优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是自己在指定某个关键字,是随着你的内容的增加,搜索引擎自动提取很多的关键字进行排序。这样的做法,极端地符合搜索引擎的计算规则,分析通过偏词提高网站流量与用户转化率。

整站优化关注偏词。偏词通常是指除核心关键词及次级核心关键词以外的网站关键词。一个网站除核心关键词可以带来很多流量以外,偏词也可以为网站带来很大的流量,甚至其总量比核心关键词所带的流量更大。

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第6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例如,滨江城市白领阿俊,在他儿子出生至今20个月内,他家一共换过19个家政“阿姨”,平均一月一个的更换频率。

另据报道,有一位老人,两年中换了无数个家政“阿姨”,仅今年5个月里就换了9个。电视剧《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讲述了雇主田丰前后更换了28个保姆的故事,其间还出现过雇主与保姆大打出手的状况。据统计,家政“阿姨”60%为小学文化水平,30%为初中文化水平。她们对城市生活缺乏了解,缺少相应的家政“阿姨”生活常识,也缺乏契约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因此,应当允许她们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期望值不能太高。遇到合适的、称心如意的确实比较难。那么,如何与家政“阿姨”和谐相处,保持家政“阿姨”工作的稳定性呢?根据我们捷邻家庭从业八年的经验,给读者一些建议和帮助:

雇用前先严格把关

首先,要寻找有资质、正规、信誉好、口碑也好的家政公司。挑选的“阿姨”除人品好、有爱心、有耐心及亲和力强等基本条件外,还要根据自己家庭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明确要求。如家庭有3岁~10岁孩子的,建议选择年龄30岁~45岁年龄段的女性,普通话标准、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比较适合;若“阿姨”年纪较大,虽然经验丰富但一些习惯已经难以改变,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也比较慢且困难,与孩子沟通会有问题。而年纪太小的,一般缺乏耐心和爱心。

建议选择家政员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要适合家庭的需求。

明确家政是一份职业

家政“阿姨”是一项职业,如同出租车司机、超市营业员等,是给消费者提供有偿服务的人,不能把她们当佣人或客人,应该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们的工作提出要求,将她们的工作职责罗列出来,同时明确每项工作应做到何种程度,如果事先没有提出要求,她们可能不知所措,而雇主会认为服务质量低而有所不满。如此一来,雇主和“阿姨”都很容易产生心结,很难和谐相处。

建议家政公司给“阿姨”提供上岗前培训,订立工作守则和职业道德手册。

双方事先约法三章

(1)休假安排,双方应约定“阿姨”服务的时间,休息的时间,国定假日的安排等;

(2)工资约定,约定的工资除数额外还要确定时间段,而之后工资的涨幅,则由雇主家与“阿姨”双方沟通达成共识后确定;

(3)“阿姨”没有征得主人同意,不要带陌生人来雇主家里;

(4)“阿姨”不要随便调整雇主家的摆设或乱翻抽屉等;

(5)辞退“阿姨”或者“阿姨”辞职都必须提前半个月通知,如有违约情况需作相应赔偿;

(6)“阿姨”有自己的隐私权,雇主不应干涉“阿姨”的私人空间,擅自挪动她的物品。

建议通过家政公司、雇主和家政“阿姨”三方协商后,出具一份工作清单、工作流程和工作要点表;最好是家政公司老师能陪同家政员上门服务,并且一起熟悉、共同工作几个小时。

讲亲情而非过分亲密

雇主与家政“阿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而不密”、“疏而不远”;家政“阿姨”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不能过分追求讨好雇主。

有的雇主雇用了“阿姨”之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主仆关系,对她们指手画脚,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自然难以相处;有的雇主又急于和家政“阿姨”亲如一家,第一次见面就家长里短地“掏心窝”,这样反而不利于长期相处。工作是工作,关心是关心,要让家政服务员有一个职业的概念。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雇主和“阿姨”之间才有和谐相处的基础。

建议不要带家政“阿姨”到不适宜的场所及介绍其认识过多的亲友。

定期面对面的沟通

融洽的氛围、和谐的关系不仅是服务者所渴望的,也是每一位雇主所期待的。有这个共同点做基础,只要“阿姨”克服自卑、羞涩、胆怯、猜疑等心理,以真诚、积极的态度主动与雇主交流沟通,并不断寻找、扩大双方在兴趣性格、为人处事、利益得失等方面的相同点,就一定能得到雇主的理解和信赖,逐步确立起融洽、和谐的相互关系,使一些生活中的小误会及时得到化解。我们相信,“阿姨”与雇主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在交流中形成,并在沟通中延续的。

建议雇主与家政员建立定期沟通的时间窗口;同时家政员休假时可以回到家政公司,与家政老师沟通,梳理心理“垃圾”和寻找适合的工作方法。

要加强管理而不疑心

第7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妇女生活

一、相关概念简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老龄化现状

第六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l 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而且女性老龄人口在总老龄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北京市2013年做的一次老龄人口普查为例:在百岁老人中,性别比例相差非常悬殊,其中男性仅190人,女性399人,男性不到女性的一半。而在60岁以上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92.7:100。事实上,80岁以上老人中,男性就已经只有大约女性的一半。除了复杂的性别基因等原因,有健康专家分析,男性压力普遍大于女性,男性更加不注重健康养生,也导致高龄男性大幅少于女性。

三、老龄化趋势下妇女生存发展状况

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等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同时,年轻的妇女其生存发展状况在老龄化的趋势下也讲遭受严峻挑战。

(一)老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龄妇女的数量也不断上升。因为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这些年老的妇女习惯了之前的忙碌与操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已经无法像之前那样为家庭和儿女忙碌。妇女区别于男性的心理敏感性,使得他们更易产生自卑心理,怕给儿女添负担。所以,这些老年妇女的心理压力相对于男性老年人口而言会更大。

老年妇女对亲情和情感的要求更高。所以,她们更多的关注子女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强烈的意愿想融入到子女的生活中。但是,因为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婆媳相处过程中,更易产生冲突和家庭矛盾。之前曾经有关很多案例,甚至因为家庭矛盾和婆媳关系最终导致命案。

(二)已婚青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

妇女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中的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那就是:这些已婚妇女既要工作,还要承担绝大部分的家务,同时要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责任。

而老龄化趋势的加强,加之目前很多青年人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一个家庭就形成了“一、二、四”的结构:上面有双方的4名老人需要赡养,下面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家庭中的男人一般只负责在外打拼,而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的重任便落在这些青年妇女身上。

来自家庭养老扶幼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会使得这些妇女在身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指导和宣泄。所以,这些青年妇女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不断上升,女性癌症患者的比率也不断攀升,生存现状堪忧。

(三)老龄化给妇女就业带来的机遇

人口老龄化使得需要照顾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为老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攀升。而女性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以及天生容易取得老年人信任的特点,使得妇女在老龄人口服务工作中十分受欢迎。

当今,对老年人的家政服务逐步兴起,而且市场需求逐渐火爆,工资收入也很可观。但是很多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岗位主要招聘的是妇女。如针对老年人生活的护工岗位、老年社区服务人员、老年大学工作人员等都比较偏向于女性工作者。所以,人口老龄化能够为妇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有助于实现女性的人生价值。

第8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新闻连接】

近日,高位截瘫的原体操运动员桑兰发表搏客文章《什么是家政服务?》,其针对家中小阿姨种种行径的沉痛“控诉”一举引爆网络,招来网友或同情或漫骂的一片嘈杂声,进而演变为结结实实的“保姆门”。一时间,媒体争先报道,最后连中央电视台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请来白岩松当嘉宾,严肃地针对此事展开了讨论。看似家长里短、丝毫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保姆问题居然能够酿成一“门”事件,实在是因为它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饭碗与生活。而若要细究“保姆门”的形成原因,倒正好引用我们日常所说的那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保姆门”之不专业现象一:缺乏职业道德

本地案例 家住望平街的吴女士家中有一个读中学的孩子,由于吴女士夫妇二人平日都工作繁忙,为了解决孩子的日常饮食问题,特意到黄瓦街请了一名保姆。保姆虽然年龄已有50出头,但动作利索,做饭味道也好。一开始,得到了吴女士全家人的认可。可好景不长,该保姆在吴女士家干不了还不到三个月,突然提出不干了。任由吴女士如何追问原因,保姆始终就是四个字:“不想做了。”最后,根本拿她没辙的吴女士只好草草结算了保姆的工资,当天就放她走了人。而突然发生的“人动”招致的恶果就是,后来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吴女士一家都处于人仰马翻的状态――大人无法安心工作,孩子无法规律饮食。

“报案人”有话说 结果后来我才知道,她之所以不跟我说要走的原因是因为她根本没有道理!她是被我们小区里另一家人用更高的工资挖走的。说走就走,根本不顾及我们,简直没有职业道德。问题是我还拿她没有任何办法!

女报点评 由于普遍缺乏合同约束,或者说即便有一些象征性的合同,但由于约束力不够,大多数保姆根本没有所谓“职业道德”的概念。他们也一般不会拿自己当“职业人”看待。“帮这家”还是“帮那家”,更多的情况下,是他们自由意志的体现,是他们靠个人喜好自行选择的范畴。

“保姆门”之不专业现象二:工作难以考核

本地案例 家住八宝街的卢女士提到自家请的钟点工就是一肚子的气。根据之前的约定,卢女士聘请的钟点工阿姨每天上午11点过来做午饭,午饭后,阿姨打扫卫生、洗衣服,下午5点半开始准备晚饭,晚饭准备完毕后她就离开。听起来这时间安排得挺合理紧凑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却哪哪都不对劲。首先,阿姨和卢女士一起吃完午饭后,时间已是中午1点左右,卢女士休息,阿姨收拾碗筷,耗时至少一个半小时;接着,阿姨会坐下来休息半个小时;这时时间已是下午3点过,距离阿姨做晚饭的5点半已不足2个半小时。于是,经常发生的状况是,阿姨做完晚饭走人。卢女士吃完晚饭就要着手收拾阿姨留下的残局――拖了一半的地板、洗了一半的衣物,甚至挂了一半的窗帘……

“报案人”有话说 面对这个阿姨,我头都大了。我心里清楚得很,她很多时候就是在磨洋工,但我也没有办法。你轻微地提醒她吧,她根本不当回事情;你要黑着脸去批评她吧,人家年龄比我还大,算是长辈。再说了,家务活这种东西,说起来根本扯不清楚,你说她磨工时,她还可以说她本来就动作慢呢!

女报点评 说一千,道一万,问题出在保姆行业缺乏规范的大源头上。具体到保姆工作的考核标准上,如果没有一个行业高度的标准来加以界定,仅凭雇主和保姆两方来对扯,这问题恐怕要扯到天明也扯不清!

“保姆门”之不专业现象三:未经专业培训

本地案例 家住踏水桥的蒲女士说起近日家中发生的一件事,依然心惊肉跳。近日,蒲女士一家三口应邀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留下80岁高龄的老父亲和保姆在家中。原本想着不会有什么问题,不料饭才吃到一半,保姆打来电话,说老人摔倒了。蒲女士赶紧问现在怎样了。保姆竟然回答:“我已经将他抱到沙发上躺好了。”蒲女士顿时就慌了神。80岁的老人摔了跤,即便可以肯定地排除中风、脑溢血的可能,那也保不准是伤到了哪里的骨头,无论如何也不能随便挪动的啊!

“报案人”有话说 太让我吃惊了。当初在中介公司请她回来时就说清楚了主要工作是照看老人。但她居然连这点护理常识都不懂,可想而知他们公司说对他们进行了针对性培训的话都是骗人的。幸好后来老人没有大碍哦,否则我真要追悔一辈子!

女报点评 这还是一个行业规范的大问题。但务实点说,也是一个既反映了保姆不专业,也反映了雇主不专业的小问题。既然明确知道自己的服务需求,那为什么不事先仔细考察保姆人选?随随便便将事关生命的重大责任压到根本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保姆身上,是保姆不够聪明,还是雇主假装弱智?

“保姆门”之不专业现象四:保姆与雇主间的关系问题

本地案例 家住八里小区的杨小姐家中有一位已相处近两年的保姆。该保姆工作认真、负责,帮助杨小姐把家里安顿得井井有条。但杨小姐最近还是在考虑换保姆的问题。不为别的,只因为“现在这个保姆知道得太多了”。一次杨小姐和朋友通电话时,刚说到自己因为宫寒导致难怀孕的烦恼时,一旁的保姆竟然凑上前来说:“难怪你们一直没有孩子,我还以为你们是自己不想要呢。”

“报案人”有话说 唉,你简直无法想象我当时的尴尬。她还不光是这个样子,周末的时候我和老公睡懒觉,她进来打扫卫生,门都不得敲的,好几次把我们两人弄得面红耳赤的。我找她谈,她还跟我说都住在一个屋子里了,有什么嘛!

女报点评 在那部名为《保姆》的电视剧里,有一句台词是这么说的:“你说保姆吧,不是亲人,却又跟你一个屋子里住着,像亲人一样地处着……”打住!看清楚了,即便是电视剧里,人家也只是说的“像亲人一样”,仅仅是个“像”,绝对不是“是”。说来废话,要真是亲人了,那还收钱干嘛?虽说亲兄弟也有明算帐的老话,但这雇佣关系一旦形成,那就是绝对的工作关系。是工作关系就得讲点职业道德,最起码第一条,不得侵犯他人隐私――而这个,好象不仅仅针对工作时间吧?

“保姆门”之不专业现象五:保姆的工作时间问题

本地案例 老家广元的林大姐以保姆为业已长达5年,在选择服务家庭时,她有一条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坚决不去有小娃娃的家庭里干活。据她说,保姆这个行当从来就没有什么工作时间的规定,由此甚至还模糊了工作职责的范围。她之所以不愿意去有小娃娃的家庭干活,是因为即便一开始说好了只做家务不带孩子,但真进到了人家家里,总难免有需要保姆搭把手带孩子的时候。“有时候明明自己的活儿已经干完了,但主人家又要要求你帮着看会儿孩子,这个时候你也不好拒绝嘛!”有时半夜孩子醒来哭闹,保姆也得跟着起来看看,“虽然说好了不带孩子,但人家主人家都起来了,你保姆还好意思稳到睡起啊?”

“报案人”有话说 你在餐厅当个服务员,也还有个上下班时间嘛。干我们这行的,除了吃饭、睡觉这些实在没有办法占用的时间,其余时间,主人家都看不得你闲耍起。其实也不光是主人家看不得,像我们这些自己比较自觉的,在主人家住起,吃人家的,用人家的,闲耍起自己都不好意思。然后不要说上班时间,就连节假日,主人家一般也不会主动考虑。他们觉得他们出去到哪里耍,保姆跟到一起去,就也是耍了。其实哪里一样嘛!

女报点评 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习惯性看法:干家务活不叫工作。于是,曾经,我们把那些辞职在家全心料理家务的女人叫做“家庭妇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妇女”的称谓早已换作“全职太太”。如果“当太太”也能算作一种职业,那么保姆的定性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吧?是份工作,它就应该有个明确的工作时间,进而对应出休息时间。人终归不是机器,劳逸结合的道理大家天天都能听到。可如此天经地义的事情,却偏偏为广大人群视而不见。怪保姆自己不争?还是雇主扮天真?说到底又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专业人士看“保姆门”

在最卑微的位置干最重要的事

张大姐 川内某知名家政公司城东分部负责人

“在最卑微的位置干最重要的事”是我对目前保姆行业的真实感受,也许语言稍过偏激,但很真实。保姆的工作范围通常包括看护孩子、老人,料理家务,这些都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这么说,保姆从事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后勤工作。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认识上得不到重视,保姆不仅仅在一个家庭里处于最卑微的位置,放在社会领域来看,保姆在休息权、学习权、生存权、工作权等等方面都没有享受到与其他工种同等的待遇,甚至就包括《劳动法》,保姆、家政服务业都并未纳入其中。而同时,仅以护理老人、孩子为代表来看,保姆还是一份高风险行业。但保障何在?试问,这样的条件,怎能吸引到具备雇主期待的“好保姆”潜质的人群来加入呢?

拜托大家都“专业”一点

近期讨论保姆问题似乎难逃“应景”、凑热闹的嫌疑,而大多数围绕保姆问题展开的讨论又往往最终集中于一个点上:家政行业的整体规范性欠缺。话是没有错,道理也是人人都能说,但我们不妨将眼界收拢一点,看看我们周围的现实状况。一方面,雇主大嚷“保姆难找”;一方面,保姆市场活力四射,过低的从业门槛决定了它很难出现真正的“人才荒”。是“保姆”不好找,还是“好保姆”不好找?你我心知肚明。但凡多了一个“好”字,那就是“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有个衡量的标准、有个淘汰的机率。而这一切,都是需要追加成本的。在不断提高对“好保姆”的期望值时,雇主们不妨回头数数自己手中的筹码。索取的同时,起码也想想付出了什么?

严谨点说,此次闹出的“保姆门”事件,与其说是“暴露了家政行业的问题”,不如详尽点说是暴露了“家政行业中低端市场的问题”。而一个市场的形成,终归是买卖双方共同意愿的体现。因此,在众口一词呼唤规范市场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对供需双方作出同样的提醒:拜托,大家都“专业”一点!

TIPS

网友自行制定的“家庭保姆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摘录

岗位说明

1、XXX家政公司派遣其雇员XXX到此岗位做家政服务工作,此岗位基本工资为X元,浮动工资为X元;

2、雇主为保姆提供正常的住宿条件、一天三餐的正常饮食,不提供水果、点心、饮料和其他食品;

3、保姆的个人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洗发水、沐浴液、化妆品及卫生巾等需自己准备;

工作职责

1、负责做饭(早、中、晚三餐);

2、负责打扫家庭卫生;

3、负责清洗、晾晒、熨烫、整理衣物;

4、工作时间7:00-20:00

5、其它;

具体工作要求

1、每天用专用抹布清洁桌面及地面卫生,注意打扫卫生死角;

2、床单每半月更换清洗一次;窗帘每个月清洗一次;

3、午餐、晚餐的标准:如雇主在家,三人做三菜一汤;雇主不在家,一菜一汤;(孩子的饭菜不包含在此标准内)

其它

1、注意防火、防盗;

2、注意节约:水、电、煤气、电话、食品等物品;

3、严禁带外人进入房间;严禁将家庭情况告知他人;

4、作息时间:早上6点钟起床,晚10点睡觉(暂定时间表,有可能根据情况调整),中午有一小时午休;

5、保姆每月的工资在第二个月15日发放;

奖惩

1、奖励:连续工作满12个月,可奖励1个月的基础工资;

第9篇:家政服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老年公寓,养老,发展方向,资金,服务,入住,认识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形势。2000年10月,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开始进入老年社会。不仅如此,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2%的速度攀升,老龄化来势凶猛。老龄化的来势凶猛,对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代际结构4:2:1的出现以及人口地域流动性的加强,家庭养老作用日益下降,难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社会化养老已成为大势所趋。社会化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住家养老加社区服务,另外一种形式是老年公寓养老。本文着重探讨老年公寓养老,对老年公寓养老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发展方向、资金保障、养老服务、人住方式、认识误区等加以分析与探索。

1发展方向

老年公寓养老是一种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以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养老方式。从国外发展实践来看,老年公寓养老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一是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三是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四是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指在一个社区中,专门划出一幢楼或几幢楼供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它的特点是:一是老年人居住采用住宅形式,住宅设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二是老年人生活自理,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如老年人的购物以及必要的家务劳动都可由社区代为服务。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实际上采取的是居家养老加社会服务、个人自理加社区援助的养老形式,与住家养老加社区服务较为相似,不同的是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也是老年人集中居住,但一般采取宿舍的形式。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实际上基本等同于医院与护理院养老,主要为老年人生命中的特定阶段或者生活难以实现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也是老年人集中居住,但规模较大,老年设施与老年服务齐全,从国外实践来看,大型养老综合体一般承纳老年人至少在千人以上,有的达上万人,而且整个社区主体为老年人。在大型养老综合体中,老年医院、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娱乐中心以及老年购物中心等较为齐全。美国的太阳城是最典型的养老综合体,我国目前缺乏大型老年综合体,截至目前,只有北京的太阳城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老年综合体。

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适应特定的老年人,在老年公寓养老发展中,属于相对固定的“恒量”。在另外三种老年公寓养老方式中,我国目前主要发展的是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笔者认为,我国今后应大力加强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以及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尤其要加强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与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相比,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有着更大的优势。

其一,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能够实现个人自理性与社区帮的有机结合。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强化“他养”,老人自身的能动性较差。对于一个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来说,不仅应依靠“他养”,同样离不开“自养”。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强调“自养”与“他养”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老年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我们认为,就老年公寓养老来说,在老年人能够自理阶段,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是首选;在老年人自理比较困难阶段,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是首选,在老年人生命特定阶段或者根本无法实现自理时,护理型老年公寓养老是首选。国外养老发展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一点。根据美国老年公寓及护理业项目投资中心的调查表明,住进服务型公寓的美国公民平均年龄是85岁,大多数年龄段的老年人都选择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而且,独立型老年公寓模式还能够发展老年人互助养老、“养老储蓄”以及邻里互助养老。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大多是“年轻型老年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的10%(见下表)。显然,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空间要更大。

其二,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能实现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有机结合。服务型老年公寓类似福利院以及养老院,与社会隔离程度较高,封闭性较强,形成“孤岛”。而独立型老年公寓具有开放性,老年人聚集到一起,但并没有与社会其他部分截然分开。老年人与社会生活与社区环境,尤其与儿童接触频繁,这对于老年人克服孤独感、失落感,大有裨益。

其三,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能够实现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有机结合。由于采用宿舍形式,服务型老年公寓私密性较差,由此引发的老年人之间纠纷在我国时有报道。独立型老年公寓采用住宅形式,老年人私密性方面有充分保障。而且由于相对集中居住,老年人能够参与社区为老年人组织的各种活动,公共性也有所保证。

我国目前主要发展的是服务型老年公寓养老,这造成了老年公寓养老发展的误区。一方面,大量的老年人需要老年公寓养老,有到老年公寓养老的意愿。据调查显示,在重庆市,经济属于中上等的老年人中,40%以上有到老年公寓养老的意愿;上海市的网上调查也显示,老年人希望社会化养老的比例达到64%。另一方面,许多老年人找不到合适的老年公寓。西方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却仅为0.8%。从逻辑上分析,即使只有3%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化养老,我国就应当至少有360万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但目前,我国各级老年公寓仅能人住120万人,而实际人住却只有70万人,老年公寓养老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让我进敬老院(服务型老年公寓)我不去,但如果让我进老年公寓(独立型老年公寓),我一定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老年人的心声。

至于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也不但具备了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的优势,另外,其更具规模效应,但其对用地以及人口规模有着一定的要求。随着我国郊区化的发展,一些大城市有条件也可以适当发展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

2资金保障

老年公寓养老对资金要求较高。其一,开发成本较高。老年公寓养老,尤其是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它们的发展更多的涉及到建筑的增量问题,即新开发建设,开发成本极高。以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为例,首先,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需要配有无障碍设施的住宅,细部要求比一般住宅更高更多,建筑施工水平也高于其他一般住宅,因此住宅成本相对较高。其次,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还要配套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适宜老年人需要的特殊室内设施、附属设施和室外环境空间。再次,发展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还要处理好老年设施与社区其他设施的衔接问题。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对设施要求更高,所需前期投入更为巨大。北京太阳城仅前期投入就在8亿元以上。其二,运行成本较高。老年公寓建成后,相关设施的运行以及社区服务的展开,所需成本也较大。总而言之,老年公寓养老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而同时,老年人群体又相对贫困,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这构成了高成本与低承受的矛盾。

笔者认为,老年公寓养老尽管是一种社会化养老,但更是一项公益事业,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尤其在开发建设环节,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国外,除非政府予以大力扶持,一般开发商不愿意趟老年公寓这个“浑水”。一些国家政府对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如在贷款方面大行方便,或者免收土地出让金、减免税费等,以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按照“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运行,走产业化道路。我国也是如此,尽管“银发产业”、“银发房产”的前景看好,炙手可热,但在现实的房地产开发中,却很少有开发商愿意涉猎这一领域,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各级政府对开发商开发老年公寓,应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在批地、引资、拆迁、税收等方面,提供条件或给予政策上的引导与扶持,以降低成本。

在运行环节,老年公寓养老需要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其一,政府对老年公寓社区服务应当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对社区服务产业在税收、贷款方面也应予以一定的政策扶持。其二,老年公寓的社区服务应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赢利后抽出一定比例补贴养老服务。其三,老年公寓所在社区应通过募捐、第三组织以及公共参与等途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3养老服务

老年公寓养老,尤其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对养老服务要求较高。老年人对日常服务要求比年轻人高的多,不仅需要日常生活服务,如做饭、采购、料理家务、饮食起居咨询等服务,同时也需要游览、精神慰藉、家庭护理、娱乐以及康复治疗等更高层面的服务。而目前,我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迟缓,专业人员缺乏,既有的老年服务工作许多都由农村打工者以及下岗女工承担。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尤其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性、职业人员,显然专业人员的匮乏已经制约了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成为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的制约瓶颈。下文中的北京市家政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调查表,就反映了我国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低下(由于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基本上隶属于家政服务范畴,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

从上表可见,在北京市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中,初中毕业以下文化程度占从业人员比例高达84.5%,文化程度决定技能水平,由此可见北京市家政服务人员的文化程度与技能水平极为低下。另据调查,北京94.6%的被调查者对家政服务质量不满,85.3%的被调查者对家政公司管理者及服务员态度不满意,这在另一侧面证实了我国目前从事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状况堪忧。

为此,笔者认为,大力推动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尤其大力推动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大型老年综合体养老的发展,就必须走养老服务专业化的道路。其一,实行准入制度。当前我国应尽快出台老年服务的相关法规,规范服务市场,严格就业门槛,实行资格考试,从业人员通过考试后方可从事相关职业。其二,加强学校教育。随着我国养老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对老年服务专业人士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学校教育应契合社会形势的发展,加大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力度。其三,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培训。如社区可以将下岗女工组织起来,集中培训。各职业学校也可以开辟这块阵地,从事培训,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以上方式,老年公寓养老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就能得以储备与保证。

4入住方式

发展老年公寓养老意味着老年人居住格局的改变。这种居住格局改变如何与我国旧有居住格局进行接轨,是老年公寓养老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难题。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年人已经拥有自己的住所,发展老年公寓养老,尤其发展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与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意味着一部分老年人放弃原有的住所,到一个相对较新的环境中生活,如何将老年人进行空间移置,也就是说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人住,对老年公寓养老的发展来讲,非常关键。

为此,笔者认为,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问题的解决,当前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其一,房屋置换。目前,随着住房产权制度的改革,不少老年人已经取得了住房的部分产权,而住房二级市场的启动,又使得这部分住房可以上市交易,这为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提供了一定的回旋余地。目前可以采取“以租换租”的形式——社区帮助老年人将原有住房出租,所得租金来支付老年人租住独立型老年公寓的费用;另外还可以采取“以旧换新”的形式——即老年人的现有住房与老年公寓的住房进行交换,如果老年人去世之后,收回公寓住宅再将原置换房折旧返还其子女。利用这些“差价养老”的方式,老年人不仅可以实现人住,还能为自己或后代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可谓一举两得。其二,“倒按揭”。在发达国家中,“倒按揭”是一种普遍的做法。退休后的老年夫妻买下或者用原有住宅交换老年公寓中的住宅后,与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在相关机构评估公寓价值和测算人均寿命之后,银行与保险公司每月支付老年夫妻一定的生活费,直到其故世,届时,该住宅归银行等处置。这种“倒按揭”的做法实际上还含有人寿保险的意义。在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我们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总之,我们应当以广阔的视野探索老年人人住老年公寓问题。

我们要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还必须设法把其同家庭养老结合起来。因为家庭养老的精神慰藉功能,是任何一种养老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在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以及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使老年公寓养老与家庭养老有机整合,这主要通过户型设计得以实现。独立型老年公寓养老以及大型养老综合体养老实现老年人集中居住,但并不排斥一定比例的年轻人人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采取多种形式,实现老年人与年轻人合住。这其中,我们可以采取几代人合住一栋住宅,但彼此以上下层分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不住同一住宅,但对门或隔门为邻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连体式亲情户型(这种形式的特点在于利用一栋楼中同一层,设计一套一居室和一套二居室相邻,三居室与一居室为邻或三居室与两居室为邻),这种户型若即若离,子女与老人可以减少磨擦又便于互相照顾。通过以上方式,老年人既可以享受聚合之趣,又可以享受家庭之乐,一举两得。

5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