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地理教学cai的教学设计,力图发挥计算机这一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优势,注重选题。对于那些用传统教 学方法,如语言文字、静态图形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微细结构等,cai通过 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教学效果很好。例如高中地理上册中褶皱、断裂的形成一节 ,可将这一变化过程设计成如下屏幕显示:
(附图 {图})
画面一
画面一:
不同颜色表示不同年代的岩层,呈水平状态:两侧移动的箭头代表受力作用。
(附图 {图})
画面二
画面二:
水平岩层受到作用力的挤压出现褶曲,随两侧挤压力的不断加大,波状弯曲也逐渐强烈,显示出清晰的背 斜、向斜,同时向学生展示出明确的新老岩层排布规律。
(附图 {图})
画面三
画面三:
当受力进一步加剧时,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发生断裂、错动,形成断层面。断面两侧岩块相对错 位,形成地垒或地堑。
(附图 {图})
画面四
画面四:
在进一步的外力作用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这一系列连续运动过程,单凭语言表述或板图板画,或投影片都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而依靠cai演示,短短 几十秒钟时间,学生便一目了然。
另外,象诸如火山爆发及其能量的积累过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矿物的富集以及成矿过程 示意等,均可用cai技术将其清楚地显示在屏幕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i不追求教科书式的系统性,而是要 尽量做到实用化、系列化。也就是说,cai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2、地理教学cai的设计是以图形和动画为纲,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符号。从刺激一反应的心理学角度出发 、动画效果最强,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在保持教学严肃性的前提下,教学中选取适当的色调,合理组织 画面,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再通过“强刺激”就能给学生留下准确的、深刻的、美的印象。如笔者在世 界地理讲述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气候成因这一难点时,就尝试编制cai动画软件。
此外,象高中地理的水循环、天体运动、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等课题均可应用。由此可见,传统的地理课 堂教学处理图形的能力较差,而cai恰恰能弥补这一缺欠。
3、地理教学cai的设计还可充分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长,对复杂的过程、繁琐的计算或是动态的 图形提供高速处理。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可为学生提供快速的、可变参数的、可重复的、不厌其烦的练习机会 。例如在对高中地理上册“承压地下水”这一课题讲述时,可在计算机程序中设定必要的参数,学生只须在画 面上选择不同的地点按键“掘井”,就会在补给区、排泄区及承压区等地显示出不同的地下水露头。(如下图 )
(附图 {图})
此外,在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随机组合),世界时差计算,地图的比例尺、高程计 算换算等均有应用的可能。因此,cai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变化在提高教学的强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 出极大的潜力。而传统教学在这方面已显得捉襟见肘。
4、在条件较好,拥有微机联网的学校,地理教学cai还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实行双向教学。这 一点与一般的电化教学手段不同。一般的电教都是单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能主动地发挥。而以cai形 式的习题课,是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相结合,不但画面清晰,信息反馈及时,而且通过人机对话,学生能发 挥主动性和灵活性。又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所以又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在进行时区计算的习题课上,教师可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一系列练习。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操作,题目 答对,就进入高一层次的练习;答错,则给出错误信息,并再重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也可在程序中加入小的 奖励和惩罚措施,使学生象打电子游戏一样努力进取,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为此,我们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在应用其他教学媒体的同时,不断地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和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作出了积极地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在制作教学软件,寻求一套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模式和样版及配套的系列教学软件,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
《高中地理》重难点知识,我们认为主要指那些空间动态的原理性的内容: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这些内容应用常规的媒体,很难有效的表达。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特别是应用画面可控制的动画影片,以适时插入的方式来揭示重难点问题,能有效地突破并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应用动画软件“制作包”,完全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绘制各种原理示意图并在其中闪烁箭头和画块,移动相对位置;显示碰撞式运动的特点,用线段或颜色指示运动循环的方向、作画面帧幅运动或图与图的转换;显示空间线段的位置及物体运动方向、相对位置等,这些以往需要专业设备、人员、较大投资,才有可能完成地教学动画影片。
如我们在制作“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节的教学软件时,用三维动画再现地球运动的景况;用几何画法的方式可再现黄赤交角及“地轴倾斜”的空间意义;用太阳光束投向地球的角度变化(动画模拟图可清晰的显示出来)充分揭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这样,在培养学生立体空间观念、特别是显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态特点,及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形态,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都很难达到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旨在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集合式”教学效果我们知道不同的教学媒体,有其不同的教学功能。如地图对于展示地理空间分布,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幻灯片在展现自然景观,有其独到之处;动画影片在揭示地理原理方面,可以说透彻而生动;电视(影)片及音响效果不仅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音响更可烘托场景氛围。正是因为有了计算机著作编辑软件系统,完全可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不同的媒体有机的集中合成为一体,形成一幅幅叠加、整合、静动结合的画面,应用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加强对地理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综合表现能力,这是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教学软件时,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如我们在制作第五章第四节自然带一节的教学软件时,将展示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的动画影片(MPEG压缩文件)设置在主画面图“理想大陆”及世界大陆自然带主复合图的功能键中,按动功能键后,马上在主画面图上显示纬度方向、垂直方向的箭头,并同时开启一窗口用影片展现此方向的自然带更替的实景情况。在此基础上,再用反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地表实况图,叠置在主画面图上,这样进一步证明“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构成了极其复杂的地理环境”(见《高中地理》课本原文)这一较为抽象、很难理解的结论性知识。通过系列“集合式”原理图组的设计和制作,使我们的教学软件,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制作平台的功效所在,它能将以往基层单位无法制作的可视教学载体,变得相对容易。
三、制作具有“智能型”的教学软件,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应该说“智能型”的教学软件,它首先必须符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知识内容的设置上,充分利用超文本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教法的教师的需要。整个课程的编排程序能适应各种课型如新课、复习课、练习课的需要。为此,我们近期设计、制作的教学软件完全是按教学大纲的知识点来进行编排的,知识内容和素材也大大丰富了。一个问题从概念到原理,我们都采用了多角度、多侧面、剖析的方式,设计制作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因果的多媒体教学模块,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使用,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我们也作了更动。如我们将原来的同步讲解配音,分离开来,设一开关键供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使用。其次,我们理解教学软件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就要遵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软件中编存一些相关知识的疑难解答及学习方法的辅导内容,使这些软件在应用时,不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翻版,而是源于教材、基于技能培养、开拓学生潜能的“教学专家系统”和知识学习的辅助工具。另外,在设计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时,考虑到“智能化”的问题,更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本身具有的数据处理的“智能潜力”。如我们制作的“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的换算系统”;“世界时区和区时的实时换算显示系统”;“地球的公转及不同节气太阳高度角计算系统”这样一些教学软件。其共同特点是可在课堂上“随问即答”,不仅能及时反馈正确答案,更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的能力。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版权所有
四、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练习软件,对于强化学生的练习,消除教学的薄弱环节,有着难于替代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以其显著的优势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新的天地。它以声、形、色等表现形式刺激感官,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纵观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过程会发现,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操作环境,解决了传统手段不能解决、不易解决的诸多问题,显示出明显的正面效应,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生听到、看到了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增大了地理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弥补了传统地理教学手段“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的不足。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材的实际、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完成课件开发研制,通过图文声像并茂,友好的交互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容易无意记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例如:教学中设计的CAI课件,引入大量的国内、外各种地图、图表、音乐、电影片段、动画等素材,学生感到很有兴趣,产生了想看看的欲望。课件中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对学生的感官产生良好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慢慢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创设情境,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景,设计背景音乐、配声讲解,同步字幕,不同颜色的闪动提示及有较强互动性的练习等,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段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在很多的场景中,学生如同亲临其境,从而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学生有了追求知识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1.变复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直观、易于理解。例如,八年级地理《中国在世界》一节,利用富有特色的中国古代建筑、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图以及割地赔款、卫星上天、巨轮下海等图,引导学生理解近百年来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文明古国”——“东亚病夫”——“东方巨人”,课本五自然段的文字也就一目了然了。利用多媒体CAI进行动态模拟,设计制作动画,使静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CAI在地理教学中优势
1.突破地理规律、抽象地理概念等教学难点。地理规律和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一般说来,地理规律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很大,单凭文字的描述或挂图,学生理解是非常困难的。而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我们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原理的动画,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2.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做到面向个别学生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乏因材施教的灵活性,而CAI则能做到利用计算机对各个学生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实时调整该生学习内容,使得教学活动既符合面向全体的要求,又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CAI由于充分利用了多种媒体,故而能够提供比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得多的知识内容,使得一堂课的容量很多,特别是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大大加强。伴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其他媒体的辅助,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被充分刺激,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掌握得也比较牢靠。
5.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CAI,只要有必要,每一节课教师都可以使用所有地图,因此学生识图读图能力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并且利用CAI还可以提供更多模式的识图读图训练,如填图或指图、地理名称对号入座等。
二、CAI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题。CAI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一定适合每一节地理课。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更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有的课题可能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授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还好。因此,要想让课件在实际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有必要认真选择课题。一般来说,具有下列特点的课题非常适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讲授:教材阐述的是具体生动的地理事物或涉及地理变化过程,而教材只有文字媒体或静态的图片;教材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材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很多内容难以用语言描述。
2.不要喧宾夺主,注意CAI的辅。前面提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不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否定,而是扮演一个辅助的角色。在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许多教师在课件制作中往往求大求全,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演示,教师一刻也不离开鼠标或键盘。在一节课中将传统教学方法和课件演示有机地结合,有时候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辅”,不可喧宾夺主。课件主要用来解决一节课中难以用传统方法讲解的内容,这样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又可以减少课件制作的工作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各自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 高中 地理教学 策略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做好最充分的课前准备,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长时间的学习注意力。
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地理学科的内容多、范围广,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大家看不到的、无法想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由静到动使学生感知大量无法观察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突破教学难点。
3.运用多媒体,可以及时反馈,集中交流
地理课中有大量的图片需要学生记忆,例如大洲大洋图,中国政区图,主要铁路干线图等,训练后需要了解学生完成情况,一节课结束前需要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所以说即时反馈是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环节。利用多媒体可以逐个或一批批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回答后,计算机判断其正确情况,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反馈,以促进学生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技巧。借助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快速处理能力,实现大量的训练,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训练的容量,节约为出示训练材料而花费的时间。
二、高效使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情境, 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上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愉悦感,有效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成熟的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发挥“清障机”的作用,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难点,掌握学习重点,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在声音、图像方面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这样就会使得高中地理课堂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季风运动。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的展示出季风运动的情境,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2.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多媒体
在地理教学中并不是每框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处理好用还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问题,避免出现运用多媒体的“盲从”误区。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动画不一定就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运用板书板画,边讲边画,更能够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基本原理。又如我们自己有矿物、岩石实物标本时,观察实物标本更直观、有效,若再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其图片就是画蛇添足。因此要选择适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内容,科学、周密地设计课件。
3.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大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很多地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进行全面的认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进行讲解,让学生单靠语言去了解,这样很难让学生去明了地理知识。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高中地理知识会给学生一种很深奥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地理知识,包括图片、风土人情等,这些知识用图片展示胜过于教师的千言万语,即便是教师什么也不说,学生一看到多媒体的展示也会很明白教师所要讲解的知识。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4.解决好课件的播放速度与学生记笔记的关系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也完成了记笔记的过程。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很少板书,就可能出现学生记了笔记忘了听课,听了课又忘记了做笔记,课后又无机会“回放”。这种“过电影”式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对知识学得扎实。教师最好能事先把课件以讲义的形式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专心听课而不用再想着记笔记的事情了,或者尽量调节好演示课件的速度,留下学生思考与记录的时间,绝不要一味赶时间。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将地理知识通过静态图片和动态画片全方位的展示给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应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看图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形象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自然界水循环的动画, 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来讲解自然界中水是如何循环的。这样就让学生互动起来,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了学生了创新能力。
总之,多媒体运用于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而且在有效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全面地理素养及构建全新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冬云. 多媒体技术带来了地理教学的春天[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04)
[2] 杨佩芳.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 新课程(教师). 2010(01)
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理、地球、物理,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凡是与地理有关的知识都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将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地理研究新成果,融入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其中大都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教学是读图教学的突破点。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的重难点。但是,如果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挂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地呈现出来,学生就会有兴趣随光标闪动而去读图、析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中国34个省区行政图时,学生对各省行政区轮廓及空间分布十分难记,无头绪下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示中国行政区图,并采用不同颜色勾勒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标注省会、简称、全称。再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逐一随光标闪动呈现,把重点省级行政区凸现闪动,有些省区还可配上事物图像进行形象记忆。如,配大鹏展翅,陕西省配秦皇兵马俑,青海省配一只大白兔,广东省配一只象头等。这样的整合行政区图,使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色,由抽象变为具体,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特别能激起学困生的参与。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料和图片,能大容量再现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体现地理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许多世界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但大都只是简略介绍,一带而过。更多的内容和资料需在课堂活动中或课外活动中去搜集、查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网上下载,整合教学资源是最佳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整理出的更多资料和人文景观图片,能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去亲身感受。且这些资料容量大、跨越世界各地奇观,展现出经典人文地理。久而久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也会把查阅到的地理奇闻、景观在课堂上交流共享。
3.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学生学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语言型、视觉型、文字型、运动型等。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视觉型(即读图、看图分析)、文字叙述型,通过读、看、听、说来完成教学过程。由于读图的枯燥、抽象,久而久之,对于上课不会专心听讲的学生就坐不住,要么讲小话,要么睡觉,要么开小差。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思维活跃,属运动型,只是教师没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对电脑的操作都是一流的,所以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引领他们在电脑上查阅地图,查阅有关地理教学资料,他们绝不会亚于优等生。从中他们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成就感。所以说,多媒体教学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
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那种新技术、旧理念,呈现过量信息的“灌输课”,现代课堂教学并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维的提高是有限的。
2.要根据课程需要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节节课都用,以免造成喧宾夺主,或者走马观花。
一、一节网络课
在教“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的条件”(新教材人教版)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尝试了利用局域网络教学媒体开展教学。这堂课的基本流程是: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学生上网搜索获取相关信息——分组讨论——网络交流——学生产生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教者通过主机向学生机上提出如下一系列问题:
“在茫茫的总星系中,有多少个可能像地球这样的星系?”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什么?其他天体有没有这样的条件?”
“你认为,在茫茫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处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然后,学生被分成四组,每组就以上一个问题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学生再以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讨论。以组为单位把讨论结果或相关信息发表在论坛上,学生个人也可以互相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通过主机监控学生讨论的进度,并可作适当的指导。通过这种模式,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讨论信息的交流量,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二、一个案例
无独有偶,在一次“拟评审高级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课中,由于上课教师只提前半天知道上课内容,时间仓促来不及制作课件。供上课的教室里只提供实物投影仪,因此不可能用网络教学。有一位参评的地理教师,本应用45分钟上完的内容,只用20多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准确地说是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了。课后,这位教师一再解释,平时上地理课习惯于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似乎离开了这些条件就无法上课。
上述现象说明这位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依赖性和唯一性达到了极致,一旦离开了它们就无法正常上课,课堂上出现照本宣科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背景下的教学“照网宣科”现象所带来的悲哀。
三、“针、实”性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信息技术教育正在发生转变,逐步从单纯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进而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它的教育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讨,它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法制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因素
(一)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却庞杂繁多。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地理资料并能快速进行查询。
(二)《新课标》的实施赋予了地理学科教学新的内容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教师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
(三)地理教学同样担负着新的教育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更新,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地理学科教学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方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地理CAI教学课件的商业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学习探究过程。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可以是交互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它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地理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二)基于校园网等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要经常性的开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就必须善于积累地理电子教案、分类电子地图、地理CAI积件,构建自己的地理数字化素材库;就必须善于积累图像、声音处理经验、动画制作经验、课件的制作经验,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局域网,使之与相对成本较低的卫星电视互联,教师、学生既可以共享通过卫星电视互联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料,又可以通过校园网等局域网实现交互式教学,防止出现信息时代的不平等教育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地理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地理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地理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
四、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角色的多元转换
信息技术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地理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转换
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地理教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则,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灵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转换,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地理教学 正确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给传统的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它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能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地展示地理知识,提供最新地理信息,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望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如果能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恰当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必将令中学地理课堂焕然一新,极大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学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
1.能促进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地理教学中促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地理教学的一项职能。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颇显成效。地理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但传统教学手段常用的空间载体却是二维平面的地图。因此,学生在进行空间想象与空间思维活动时,需要在脑海中将平面的载体转化为三维空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效果一直不理想,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这部分的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
2.能提高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知。
基于中学教育的基本情况,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去参与野外考察和区域调研,可能性有限。此时可以借鉴影片、录像等视频教学资料,向学生展示各地风光、民俗文化等地理知识。利用网络,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文字、图片、影音资料),既可以简化课件制作,又可以大范围地获取所需资料。另外,有许多地理现象是很难通过野外考察来认识清楚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地质运动,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演示,能使学生比较全面清楚地了解全过程。
3.能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一一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培养地理思维、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历程是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的过程,不是教育与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功能上的成倍放大。任何技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更大效益。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虽然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却没有取得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再好的教学环境也将失去意义。教育技术改革与实践成功与否的标志,最终还应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强弱上。毋庸置疑,无论是流行已久的CAI课件辅助教学,还是近两年才兴起的网络化教学,计算机与地理教学的联姻是地理教学史上教学手段的一次空前的飞跃,对全面增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不少教师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对其他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全然不管是否适用,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有的甚至连黑板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大有非多媒体不上课之势,特别是课例评比,授课比赛等,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技巧的权重往往大于其他项目,许多课例甚至以多媒体及网络来作秀,其结果是课堂上轰轰烈烈,课下学生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我听过一节公开课,课件图文并茂,声像动画俱全,可谓丰富生动,但是下来以后多数同学要求老师按常规方法重上这节课,于是,出现了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问题。这也是广大中学一线教师目前最热衷探讨的一个极为现实、颇为棘手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重技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常有一种误区,课件制作为“课件”而“课件”,导致教师本来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却被迫花费大量时间在课件制作上。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是多媒体唱主角,教师和学生则是衔接者和看客。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学生只顾观看,无暇思考与练习,学生和老师都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那些一目了然,很快就能让学习者掌握的知识内容,大可不必费时、费力地制作成课件。
2.重美观,轻实效。
在课件制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教师为体现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采用绚丽的色彩背景、不适合的字体,制作出各种眼花缭乱的动态放映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导致喧宾夺主,冲淡教学主题,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把握恰当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在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关键时切入,保证教学过程简练,突出重难点。制作课件要避免“花哨”,应为教学主题服务,少而精,忌繁杂,求简练,不能被多媒体所左右。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重容量,轻难度。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适当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充实教学内容,有些教师因此盲目加大课容量,一味求多、求全,这样的“压缩饼干”不仅不利于学生消化,反而会让学生分不清主次,没有思索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容量与难度的关系,做到课堂容量适中,难度适宜,把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留给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放映员”,“满堂灌”。
现在有种说法,如今做地理老师比过去容易得多:不需要劳神费力设计板图、板画和板书,书写差点儿没关系,反正可以不用板书;语言表达水平不高也没关系,反正上课只简单解说课件就好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那也容易,课件做得生动、丰富就行了。事实上,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绝对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所想表达的意图和思想仍需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教师的讲授、适当的双边活动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仍然要遵循一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一个活动甚至包括必要的知识讲解,都通过图像、文字、声音显示出来,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老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一些利用网络教学的,为了体现自己反传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老师则整节课满堂转,充当一个网络管理员的角色,而学生似乎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更感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往往变成了自由散漫,无所事事,因为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又缺乏相应地理知识的积累,无从讨论与探究,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结果,往往是课堂上学生情绪激昂,轻松愉快,下了课大脑中要么一片空白,要么是一锅粥,杂乱无章的信息大量堆积,很快就仅剩一些残缺的记忆碎片,尚不妄谈能力的提高,连必要的知识积累都没有获得,仅仅应付考试都困难。
传统“满堂灌”的教法,是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这种新式“满堂灌”主要表现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过量的繁杂的信息:一幅接一幅的图片,一段再一段的文字,一个又一个的动画,甚至图文声像纷至沓来,一番狂轰滥炸,令学生目不暇接,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体现其学习的主体性,教育教学的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所以,我称其为新式“满堂灌”。
三、在地理教学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1.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那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述的、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模拟和表现,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辅的,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人,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对于有些内容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并不能完全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取代。
2.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现在许多中学地理教师设计课件时,更多的是考虑创设情境等方面的效果,而在启发思维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存在不足。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的操作技能的培训,而是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教育技术学科修养等,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使教师真正把计算机当作教学服务的工具,而不是依赖或摒弃。
3.讲求实效,切实做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