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呼吸道通畅的表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通畅的表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通畅的表现

第1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肺部感染;气管插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63-01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处坠落、楼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车、机动车辆的交通事故而受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都占全身部位损伤总数的20%,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却远远高于四肢骨折。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岁;GCS评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给予重症监护,给予氧气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单侧瞳孔散大42例,双侧瞳孔散大13例。头颅CT表现: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颅骨骨折。

2、护理体会

2.1 基础护理 ①室温18~20℃,湿度60%~70%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②: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坠。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护理,预防和减少口腔细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体被动运动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⑤超声雾化吸入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强尿管和会阴护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冲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换1次,留置尿管时间长者1~2周更换导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意识障碍者容易发生误咽、误吸,或因下颌松弛导致舌根后坠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须及时清理咽部的血块和呕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驱动雾化时,氧流量调至每分钟6~8L。舌根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气管插管的护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坠致呼吸道不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给予大流量氧气吸入(4~6 L/min),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可保证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及时行气管切开,以减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①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新鲜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卧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给氧,心电监护,吸痰。手术当日不宜过多的变换以免套管脱出;③对小儿、精神病及全麻者应约束双手,防止抓脱套管;④保持套管通畅,给予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内套管至少3次,套管内滴入1%的碘化钾稀释痰液,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⑤规察呼吸变化,如有烦躁不安,口唇发绀,应及时检查处理;⑥术后第二天调节套管系带松紧,以系带与皮肤间能插一指为宜;⑦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并发症,如伤口出血、皮下气肿、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堵管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可拔管。拔管后继续观察1-2天;⑨病人带管期间,拔管前后,应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备万一。

2.5 吸痰 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尽可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吸痰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试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吸痰方法:①确定通畅后关闭导管近端,使其消除负压,快速进入气管内,插入10~15 cm。松开导管近端,恢复负压,边旋转边退出。插入气管时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损伤气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 mmHg。需要进行多次吸痰者,两次间隔期间应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进行吸引。③为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低氧,吸痰前后应给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减轻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要注意痰液的性质和量,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6 吸氧及呼吸机应用 颅脑损伤患者必须保证有效供氧,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可采取面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管套管内给氧。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气流量,氧气导管要深置,以防止导管滑出影响氧疗效果。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保持呼吸机在正常工作状态,调整好各项参数。

第2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1 病因

1.1 呼吸道途径

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血行感染:常为败血症的一部分。医源性途径:由于医用器械如吸痰器、雾化器、供氧面罩、气管插管等消毒不严,或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或通过医务人员手传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

1.2 症状体征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少咳嗽,仅表现一般状况差,反应低下,口吐白沫,烦躁,哭声无力,不吃奶,体温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青等。产后感染性肺炎,表现为发热或体温不升、气促、鼻翼扇动、发绀、吐沫、三凹征(+)。肺部体征早期常不明显,病程中可出现双肺细湿罗音。

2 治疗

(1)呼吸道管理

雾化吸人,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供氧有低氧血症时可用鼻导管、面罩、头罩和鼻塞CPAP给氧,呼吸衰竭时可行机械通气,使动脉血Pa02维持在6.65~10.7kPa

(3)抗病原体治疗 细菌性肺炎者可参照败血症选用抗生素。

(4)支持疗法 纠正循环障碍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每日输液总量60~100mL/kg,输液速度应慢,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肿,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供给,酌情静脉输注血浆,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1)环境: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 ℃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2):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养: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吸氧: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唇周青紫者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 cm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

(5)吸痰: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故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吸痰时,采用口对口或大注射器连接导管吸痰,吸痰动作要轻,避免过分刺激。

(6)体温: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对发热患儿应进行降温,体温不升者应给予保暖,必要时置于暖箱内。皮肤温度保持在36.5℃(36-37℃)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55-65%)。

(7)应供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份,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如病情危重,需要静脉补液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输液量和速度。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40-60ml/(kg。d)计算。

第3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1病例

患者女54岁,主因四肢软瘫15 d住院,患者病前半月有受凉及上感史,病后主要表现为四肢自上而下进行性力弱乃至瘫痪,腰穿脑脊液符合本病的改变。入院后给与抗生素、能量、大量维生素、地塞米松和中药综和治疗,病情日见好转,肌力由0~1级转为1~2级,语音增大,呛水消失,但仍咳嗽无力,于病程24 d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增多粘稠,喉中痰鸣,突然口周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增大,三凹征(+),明显呼吸困难,急行胸片检查,诊断左侧肺炎合并肺不张。

2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上除抗感染外,护理是最重要一环,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以吸痰,鼓励患者主动咳嗽,解除痰阻。具体措施是勤翻身,多拍背,及时吸痰,,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吸出或咳出。每进行一次雾化,随之进行翻身、拍背,吸痰方法是:取健侧卧位,使指关节微曲,从肺底由外向内,自下向上轻拍与重拍相结合,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并同时进行吸痰,每次约30 min,如此处理后呼吸明显改善。其次是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勤检查更换,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给足够营养,少量多餐,并间断给与血浆、白蛋白加强支持疗法。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过以上精心护理治疗,5 d后肺不张消失,呼吸道炎性反应减轻,呼吸困难消失。胸片检查,心肺膈正常,可自行咳嗽,排痰。继续综合治疗护理,四肢肌力达4级,语言、进食接近正常。共住院32 d,呼吸道感染控制,肺不张痊愈,格林巴利综合症合并肺不张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未再合并类似之病,原发病已痊愈。

3讨论

一般认为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是一组原因未明的周围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脊髓前角及脑神经运动和图案均可发生变性,从而出现上述临床肌力改变等症状[2],当呼吸肌无力时则出现呼吸改变,咳嗽无力,影响排痰,严重者合并肺不张,本例即属此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是使患者病愈的可靠措施。作者体会到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力必须充分做到翻身,拍背,吸痰和稀释痰液,这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而且每次实施时方法要得当,力量要适当,时间要足够,否则难以奏效。

参考文献

第4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31-01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39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0岁。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按类型分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16例,硬膜下血肿的患者14例,脑内血肿的患者4例,迟发性颅内血的患者5例。

2 术前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外伤所致颅内血肿时患者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昏迷、呕吐,呕吐物、分泌物以及血块或者舌后坠常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不畅加重脑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关键措施[1],给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对于清醒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窒息,密切观察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止血、降压,脱水,减轻脑水肿治疗,对于颅脑损伤严重、或者出现昏迷的患者应给予20%甘露醇250ml全速静脉滴注,减低颅内压。

2.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可以通过语言功能、对疼痛的反应、吞咽及咳嗽反射来判断。硬膜外血肿的患者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的症状;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较为明显,昏迷时间长而且进行性加重;迟发病者多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常因当时无明显症状而被忽略,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应;脑内血肿则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的表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瞳孔是反映颅内病情变化的窗口,可较早地反映有无颅内血肿[2]。

2.4 术前准备 做好相应的检查,如头部CT、各种血化验、做学交错配血,准备充足的血源;遵医嘱做药物皮试,备皮等各项准备工作。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将床头摇高30度,由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以及瞳孔大小、形态、对光反射情况,每15-30min观察一次,做好详细的病情记录。保持术后的各引流管通畅,防止打折、受压,要将其妥善固定,以防止翻身时脱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做好24小时记录;观察伤口局部敷料有无渗血情况。

3.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要注意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气管内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加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给予人工气道进行加温加湿,保持气道足够的温度与湿度,不仅增加患者的舒适感,而且能够减少肺感染的发生率

3.3 高热的护理 颅内血肿的患者多出现高热,如不及时处理高热问题会影响患者病情。颅内血肿的患者术后均匀冰帽,主要降低脑代谢率和脑耗氧量,而且还可以降低体温;患者体温在39度以上事可以给予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将冰袋或者冰块包好放置患者的大动脉搏动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以及窝处等,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可以使用冰毯,使用冰毯时注意发生肺不张加重肺感染的发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冬眠药物,不仅可以抑制患者的躁动而且可以控制脑细胞代谢率和降低能量消耗。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4.1 消化道出血 由于外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可以出现应激性溃疡造成消化道出血,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物为咖啡样胃内容物、呕血、柏油样便等,出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必要时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禁食水,并做好大出血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

3.4.2 预防肺感染 颅内血肿的患者大多会出现呼吸道功能减弱,昏迷患者的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继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滞留等,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尽量将痰液排出。对于人工气道建立的患者,保持气道的通畅,观察患者出现分泌物增多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吸痰,保持气道的湿化加温,减少肺感染的发生率。注意患者,将患者床头摇高30°,按时给予翻身扣背。每日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情况2-5次/日。

4 小 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级交通事业的发达,造成外伤的患者日益增多,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车祸创伤、工地砸伤、摔伤、殴打伤等外力因素所致。颅内血肿的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而且死亡率高,因此加强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急救与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加快患者康复时间,减少致残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第5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麻醉 小儿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65-02

目前全身麻醉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的原理是利用物使患儿的中枢神经系产生抑制作用,为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现临床上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全身麻醉方式主要有氯胺酮静脉麻醉+神经阻滞。但是全麻结束后,对患儿的影响并未全部消除,一些保护性反射未恢复到正常,如:呼吸、循环、体温、吞咽反射等,很有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因此,全麻手术后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及护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室施行全麻手术的患儿77例,男46例,年龄(6±4.5)岁,体重(23.7±8.4)kg,女31例,年龄(5±3.7)岁,体重(20.3±4.9)kg。其中术后发生躁动3例,发生原因为麻醉用药后反应,呼吸道梗阻3例,发生原因为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低血压1例,发生原因为手术中出血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体温不升1例,发生原因为低温麻醉;呕吐2例,发生原因为术前未按要求的时间禁食禁饮。

1.2 治疗结果 手术后发生相关护理问题的患儿,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

2 观察

2.1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和循环的变化,通过观察患儿的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情况估计麻醉深度,监测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每30 min监测一次,直至患儿完全苏醒。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保证氧气的供给。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量、静脉通路是否通畅,特别要注意观察静脉点滴速度。

2.2 注意观察患儿手术部位情况,通过观察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来判断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渗液现象发生,若发现渗血渗液多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着重于手术前。于手术前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根据患儿的年龄及家属文化程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结合病情以温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与其疾病有关的基本医学知识、手术前注意事项,重点强调术前禁食禁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手术麻醉苏醒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取得患儿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和舒适感,以消除其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和将要实施手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让患儿及家属都能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当然术后也不能忽视,患儿在清醒后往往伴随哭闹、躁动、挣扎等表现,对于较小的患儿,护士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其情绪,用一些简单的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对较大的患儿,可采用激励的话语鼓励患儿,可以让家长陪伴身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术,而且要有娴熟的沟通技巧,才能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护理质量。

3.2 呼吸道护理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小儿生理状况还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肺泡发育不如成人完善,呼吸肌功能较弱,呼吸道腔径狭小,呼吸道的分泌物较多,易发生呼吸道梗阻,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及窒息的发生。术后需常规吸痰、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神志尚未清醒时采取平卧位,肩部可垫软垫,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高,尽量使口腔、咽、气管处于同一水平,以保证气道开放。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和节律,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床边应放置吸引器和急救包,一旦发生误吸,应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梗阻,再行人工呼吸,使用呼吸兴奋剂,甚至气管插管。另外,全麻术后患儿容易出现低氧血症,所以不论是否清醒,都应常规吸氧。患儿麻醉完全苏醒后可以去除肩垫,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舒适的卧位。

3.3 安全护理 患儿因生长发育特点与成人有异,氯胺酮选择性的兴奋和抑制作用,出现感觉与环境分离,情绪活动与意识消失不符,感觉虽仍能传入中枢,但不能识别等矛盾现象[3]。全麻苏醒前常出现躁动、意识不清、幻觉等表现,他们会无意识地拔掉留置在身上的各种管道,如氧气道管、胃管、静脉点滴、引流管、连接监护仪的导线等。因此要妥善固定连接监护仪的各条导线及各种引流管,同时还应对患儿采取防止坠床、自伤措施,必要时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由专人看护,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4 输液的护理 由于小儿水代谢较成人快,易脱水,因此正确掌握输液速度。对术后复苏非常重要。输液入量应计算术前禁食、禁饮散失热量、机体正常维持量、麻醉和手术所致的失液量。护士应根据麻醉记录单计算出相应的每小时补液量,再精确计算输液滴数,以利于药物代谢[2]。避免补液速度过慢导致患儿脱水,同时也应避免补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甚至发生肺水肿。

3.5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对高温低温的耐受性较差,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体温过高可导致耗氧量增加,机体水分蒸发可导致低血容量、抽搐等;体温过低可导致机体氧利用率下降,代谢缓慢,寒战可使脑的耗氧量增加,苏醒期延迟[3]。术中因暴露过久或低温麻醉等可使患儿术后发生寒战、体温不升、末梢循环差的表现,应注意保温,并逐步采取措施进行复温,同时注意体温的变化避免高热发生。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一些患儿麻醉后受药物的影响出现高热表现,应及时给予降温处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尤其注意头部降温(可采取头部置冰帽持续物理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3.6 饮食的护理 麻醉完全清醒前必须禁食禁饮,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患儿病情的具体情况决定:(1)允许进食的患儿可先饮少量温开水,观察15~30 min若无呛咳呕吐后方可进食,第一天宜少量、多次、进食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步恢复到正常饮食。进食时患儿应取半卧位或坐位,以防止呛咳情况发生。(2)病情需继续禁食禁饮的患儿,要特别关照患儿及家属,并向他们讲解还需继续禁食禁饮的原因,让他们明白这样做也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手段,有利于患儿手术后的康复。同时,加强对患儿肠道功能的观察,了解患儿肠道排气排便情况。当病情许可、医嘱可进食时,应及时告知患儿及家属,并向他们做饮食指导。

4 小结

氯胺酮复合麻醉,临床应用广泛,术后麻醉并发症也复杂,所以掌握其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手术质量。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全麻苏醒过程中护士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注意患儿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全麻苏醒后根据患儿疾病和手术后要求加强有针对性的观察及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这样可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使患儿顺利度过全麻围术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艳. 小儿全麻术后的观察和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24)

第6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61-02

肺炎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1],多发生于婴幼儿 ,这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 。目前认为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通、换气功能障碍或全身炎症反应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3]。重症肺炎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胸片改变、病原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变化。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重症肺炎患儿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5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发热,气促、咳痰、咳嗽、嗜睡等。肺部闻及 湿罗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血清冷凝集试验 IgM抗体阳性[4]。诊断指标[5]: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

2 循证护理措施

2.1 环境护理 环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将患儿安排在单人病房,室内安静、清洁、物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对流。每日早、中、晚各用消毒液拖地1次。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2 ℃,湿度保持在50%~60%。护理治疗工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睡眠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尽量使噪声强度在35 dB~40 dB。良好的休息,可减少患儿能量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畅通有利于呼吸道气体的交换和分泌物的排泄,从而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雾化吸入是呼吸道湿化的一种,它能直接、快速地排除支气管痉挛,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痰液粘稠时应配合应用。雾化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呼吸道梗阻,药物不能充分吸收,起不到治疗作用。雾吸时取头高或半卧位,头偏一侧,重症肺炎患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在10cm左右,过 近、过远都影响换气功能。雾量不宜过大,注意气雾的流速和温度,尽量使气流和缓,温度不低于25℃,从小到大,缓慢增加。雾化时间10~15min,一般不超过20min。压力不宜过大,以5.3~10.7kPa为宜 。雾化后用力均匀、自上而下 叩击数分钟。不可用力过猛。拍背后及时吸痰,特别是雾化后约10min吸痰,对缓解通气障碍有很大作用。吸痰时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10S)。重度患儿应吸氧2~3min然后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 病原治疗与护理:用药的原则是按不同病原体选择药物。如肺炎链球菌用青霉素G,流感嗜血杆菌用氨苄青霉素,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用万古霉素或头孢三嗪、头孢噻肟,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霉素等,大肠杆菌可用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霉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最近推荐使用羟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应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抗生素使用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d,病情严重时可适当短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缓解全身中毒症状。

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① 当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气喘加剧,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时,应想到心衰的可能,这主要是由于肺炎时因缺氧造成肺动脉高压加重心脏负担及细菌、病毒毒素使心肌细胞受损造成[6],应立即采取措施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必要时可给予强心剂纠正心衰;②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紫绀,呼吸节律不整,或深快,或浅慢,或有点头样及抽泣样呼吸,甚至出现抽搐及昏迷,提示可能已出现呼吸衰竭,及时采取措施,并使患者取平卧位,头偏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喘

憋明显者取半卧位,减轻腹内脏器压迫横膈,增加肺腔容量,减少回心血量[7-8];③ 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两眼凝视或上翻、前囟隆起、昏迷 、呼吸不规则、肌 张力增加,甚至惊厥,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或蛋白轻度增高外,这是中毒性脑病的典型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如镇静、止惊、吸氧及减轻脑水肿等;④ 腹胀也是重症肺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呕血、便血,多因微循环障碍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应即禁食并 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改善胃肠血流的药物等,晚期常出现中毒性肠麻痹而致胃肠功能衰竭使腹胀进一步加重。

参考文献:

[1] 崔 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4

[2] Rudan I, BoschiPinto C, Biloglav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childhood pneumonia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 86(5): 408~416.

[3] 袁 壮, 马沛然, 邓 力, 等. 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12): 881~908.

[4] 王慕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4.

[5] 徐爱芳,郑丽萍.298例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11C):3052.

[6] 董宗祈,袁壮 ,张梓荆、小儿重症肺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7):439.

第7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共收治84例患儿,其中男孩45人,占53%,女孩39人占47%;其中1~2月龄8例、3~4月龄9例、5~6月龄11例、7~8月龄13例、9~12月龄21例12月龄以上22例、住院最短时间7d、最长时间15d,平均11d。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儿均已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休息:发热的患儿应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

2.1肺炎的患儿易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惊厥、导致缺氧,增加心肺负担,因此病室要安静、整洁、经常通风,空气新鲜并保持室内湿度、温度,一般湿度为55%~60%;室温18℃~22℃,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刺激。

2.2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

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不易清除,要保持患儿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合并心衰的除外)帮助患儿取合适,抬高床头30°~60°,以利于呼吸运动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以促使分泌物易于排出,也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有利于咳出,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

2.2纠正缺氧由于小儿的心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肺泡体积小,肺间质发育旺盛,且血管丰富,造成肺组织含水量小而含血量多。此外婴幼儿的纵膈占胸腔的体积相对较大,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扩张进行充气和换气,因此患儿呼吸频率加快,以满足机体需要。当小儿肺部发生炎症时,其呼吸困难明显加重,造成机体缺氧更进一步加重,因此及时有效的氧气吸入十分重要。可给与鼻导管或面罩供氧。吸氧前保持鼻导管通畅,呼吸道通畅。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并应预先将湿化瓶加温至31℃~33℃以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和患儿舒适,定时观察患儿治疗效果,并作好记录。

2.3及时给予抗感染和补充液体量

根据医嘱给予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应宜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静脉给药时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严格防止药物外渗,由于小儿肾功能发育不健全,给予过量的水分及溶质时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出,在负荷过重的情况下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中毒,补液时应严格掌握24h液体出入量,并按计划控制单位时间内输入液体的速度,保持匀速滴入,一般滴入速度不超过15~20滴/min。

2.4严密观察患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憋气,呼吸困难加重的表现,若患儿口吐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率>180次/min时,可能为心衰和肺水肿的表现,应及时通告医生,减慢输液速度,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给患儿吸入经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患儿肺泡泡沫的表面张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泡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和肺水肿。

2.5降温和合理喂养

小儿肺炎高热时可给与药物或物理降温,最好物理降温可用温水擦浴或50%酒精擦浴体温过高可用头部湿毛巾冷敷或枕冰袋或冷盐水保留灌肠。在降温过程,注意降温速度不易过快,一般以高温降至中、低热即可,以防发生多汗虚脱现象。患儿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用热毛巾擦干汗液。注意合理喂养,及时供给患儿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防蛋白质和热量不足影响疾病的恢复,鼓励患儿多饮水,以防高温导致脱水,并保持呼吸道黏膜病变的修复,避免分泌物干结影响痰液的排出,母乳喂养时,应注意控制奶汁流量和速度,以防发生呛奶呛咳。肺炎小儿不宜食高糖高蛋白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不食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2.6出院指导

指导患儿家长加强患儿营养,进行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加强机体抵抗力,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抵抗力差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和气温骤变时外出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并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所远离患病人群,亲人感冒了接触孩子时应戴口罩给患儿提供一个洁净舒适的生存环境,利于身体健康。

第8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开胸手术 护理

        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PTPI)是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75%,死亡率可高达30%-50%[1]。开胸手术后患者呼吸道吞噬功能及净化机制术后受损而减弱,使各种病原菌容易进入并且存留于下呼吸道。同时,开胸手术后使原有的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下肺动度减小,通气方式呈持续低潮气量,缺乏自发性叹息样深吸气,有效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呼吸道内大量痰液阻塞,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8年3月-2010年10月共收治开胸手术后患者1216例,其中PTPI患者52例,对52例PTPI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52例,其中男44例,女 8例,年龄 53-84岁,平均年龄62岁。食管贲门癌术后23例,肺癌根治术后19例,纵隔肿瘤术后10例。

        1.2方法 对52例PTPI患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地咳嗽、排痰,加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

         1.3结果 本组49例患者经合理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后病情稳定,转出ICU。另3例患者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2  护理

        2.1呼吸状态的监测 呼吸频率和深度是最基本的指标,在呼吸功能发生异常时通常最早发生改变。患者表现为呼吸短促,鼻翼扇动,面色、口唇发绀,听诊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伴有干湿啰音,病员感胸闷、气紧,严重者发生昏迷、甚至心跳、呼吸骤停。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动态、面色、意识。SaO2应在95%以上,但它不能反映体内CO2代谢状况,应结合血气分析。 

第9篇:呼吸道通畅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儿童;肺炎;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湿音等症状[1]。小儿肺炎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小儿科患病首位,因此护士加强对肺炎患儿的观察,并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疾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120例中男64例,女56例,平均年龄2.1岁(10月~5岁);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喘憋、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四肢末梢发绀等。肺部闻及湿音、喘鸣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模糊或斑点状影等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采取隔离措施、改善治疗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合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症,预防窒息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2.1.1 环境 室内环境要安静、舒适、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2℃,相对湿度50%~60%为宜。检查或对每一位患儿进行操作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同时尽量将相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安置在同一病室,有条件的可以住单人间,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预防皮肤感染[2]。

2.1.2 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工作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护理治疗集中处理,不要反复搬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1.3 饮食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与黏膜病变的修复,并增加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以利痰液排出,因此应鼓励患儿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要多饮水[3]。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小婴儿应采取母乳喂养,以流食为主,大婴儿及幼儿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病情危重的患儿抢救期间要暂时禁食12~24 h,以鼻饲或滴管喂养,鼻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速度缓慢,保持导管通畅,要少量多次供给,切勿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对有气急、发绀患儿在喂食或服药时应抱起,以免吸入气管,发生窒息。

2.1.4 口腔护理指导 由于分泌物堵塞气道,常用口呼吸。为了减少口腔内继发感染,应注重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喂奶后或饭后应喂食少量白开水,较大患儿应漱口。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小儿肺炎病情变化急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巡视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气色、神志,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高热患儿要注意是否有呼之不醒、惊厥等情况发生;口唇紫绀、鼻翼扇动明显,说明患儿缺氧严重;反复出汗、皮肤湿冷、双眼无神、哭声无力等考虑是循环衰竭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师;若患儿出现深睡、躁动、肌张力增高、昏迷、呼吸障碍则提示中毒性脑炎;患儿呼吸深长、面色潮红、口唇发绀好转,可呈樱桃红色、肢体由冷变暖,但呼吸困难加重,昏迷等,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 及时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气道湿化非常重要,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2.3.2 经常变换和拍背,能够减轻肺部淤血,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可根据病情每2~4 h为患儿翻身一次。拍背应在患儿咳嗽时将其上身向下倾斜与地面呈45°~90°角自下向上,两侧分别进行,以空心掌反复拍10 min左右。

2.3.3 根据病变肺叶的位置采取相应的引流,如右(左)上肺炎时先取半卧位,然后左(右)侧前倾和后仰位;左(右)舌叶或中叶肺炎时,采取右(左)侧卧位;病变在两下肺基底部时,年长儿可直接置于床,抬高床尾15°~30°[4]。根据重力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引流。

2.3.4 肺炎时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常常较多,需要勤吸痰。年龄稍大患儿可指导并鼓励咳嗽使痰液排出。在引流或拍背后可给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应在喂奶、服药前,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给患儿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损伤其口鼻部黏膜。要先吸口腔内分泌物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再喘息和啼哭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每次吸痰不应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颜色、患儿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2.3.5 痰液较多时遵医嘱指导患儿使用祛痰药,而不用镇咳剂,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喘憋严重者应配合使用消炎解痉药,保持气道通畅。

2.4 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起到消炎、镇咳、祛痰、解痉的目的,有稀释、软化痰液的作用,而且此法局部用药、剂量小、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轻。雾化吸入时,应教会年龄较大患儿缓慢深呼吸,若患儿不能学会,可令其张大口呼吸,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患儿面色、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加剧、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分析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可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等有消炎解痉作用的药物。

2.5 氧疗 氧疗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肺炎患儿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紫绀时应及时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导管或口罩持续吸氧,氧流量分别为0.5~1 min和1~2 L/m,氧浓度不宜超过40%[5]。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思维意识不成熟,此时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要让家长了解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为患儿做各项操作前要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2.7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接触患儿如喂奶、服药、换尿布等各项操作时勤洗手。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不接触感冒患者。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增强免疫功能。

3 结果

经认真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及配合医生治疗,本组12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6.53 d。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冬春季多发。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部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或阻塞,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另外,肺炎病情进展快,由于严重缺氧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防治,以免发生意外。在小儿肺炎的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要强,要细致、全面、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

[2] 张晓敏.小儿肺炎的观察与监护.临床合理用药,2009,2(3):76.

[3] 孟宪斌.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山西中医,2005,2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