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说阅读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构建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
目前的中学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与发挥。而小说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部分,既是对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提高,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为了在中学生的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首先就是要构建一个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
1.创设课堂情境
对于构建一个提高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首先是要以语文小说阅读教材的内容为中心,创设一个课堂情境: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有能够有所感、所悟、所思,有自己深刻的体会,才能够提高小说阅读的水平与能力。因为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强,能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运用主动性去理解小说阅读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让中学生在课堂将阅读内容大声地表演出来。针对具体的小说的角色,教师可以让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角色进行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小说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提高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中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教学目标目标出发,适当地对学生的小说阅读方向进行引导,避免学生的表演离题过远而进一步影响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与课堂的效率。
2.设立考评模式
为了更好的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需要以小说阅读为关键点设立考评模式。在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考评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带着疑问主动地学习,从而了解更多的小说阅读中的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终而保证其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以设立几个考评点,对于小说中的内容进行设置,让学生回答文章内容中的主角是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何,情节在何种环境氛围中得以推动,等等。在阅读考评的过程中,应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
二、小说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能动性
1.指导阅读方法,在阅读能力中提高主体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因为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在学习上收放自如,这能大大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也就进一步达到了提高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目的。
2.指导质疑
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利用中学生这一个特点,对他们的阅读指导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提出疑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处理,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思考,这也就进一步在小说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导向性的处理学生质疑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自主研索与分析,独立的去解决问题与回答问题,这也是对学生主体能动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增强中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更好的在小说阅读中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文中写道“他爬将起来,又拍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一处时,许多学生肯定很不了解,为什么高中举人会把一个人给高兴疯掉。为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一个人因为中举而丧失心智。这时,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思考,之后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五花八门,此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往社会现实方面想,从而以此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
3.课外阅读的延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策略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持续深入,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实际应用,综合安排教学计划,倡导集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实践为一体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一、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处于由传统程式化教学向创新教学模式过渡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标教学体系的双重作用下,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而且还表现出许多问题。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创造力受到限制,无法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下,许多教师在组织英语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忽视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就阅读讲阅读,极力淡化词汇和语法教学,这种矫枉过正的教学思想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课的学习时只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面对生僻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长句缺乏正确的理解,不具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习惯性地将背诵能力和练习能力作为最终教学目标,通过大量重复背诵和课外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强调词汇记忆和习题讲解,缺少阅读策略的科学指导,使得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二、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分析
在保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获取有效信息和正确理解材料的阅读技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 以教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材编写者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实际需要精挑细选的范文,而且文章体裁多样,知识背景丰富。在开展阅读课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文材料,设计个性化的阅读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英语必修一中, Module 2 “My New Teachers”就是很好的阅读练习材料,在课文中已经设计了明确的阅读练习,通过回答课后问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2. 以练习为教学平台,夯实词汇、语法基础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词汇和语法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在阅读课教学中不仅不能舍弃或淡化,而且应有效融入于阅读教学,强化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在学生进行阅读练习时,教师应该深入讲解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提升阅读能力。
3.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指导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解读阅读材料,而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通过讲解阅读策略中略读、跳读、细读、猜读、概读等主要的阅读环节,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技巧如猜词、分解复杂长句、获取有效信息等。比如He picked me up on my way home. 中的“pick up”词组意思较多,根据上下文联系可以确定,此句中的“pick up”是“载我一程”的意思。
4.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外阅读教学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文化知识丰富的背景材料,不断拓宽学生阅读训练材料的题材和体裁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翻译。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问题的结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向学生推荐双语小说等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许多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对文章和小说进行翻译,并把内容反馈给老师进行阅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 总结
阅读课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开展阅读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宏伟.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法探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关键词:高考;语文;现代文;命题;教学大纲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依据分析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而现代文阅读一直都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既要能检测出考生所具备的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还要能检测出考生是否具备大学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以上目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试要紧扣语文教学大纲、语
文考试说明和语文教材。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与教学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共经历了九次比较大的变迁。在这些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要求虽然在不同年份中的表述上有所差别,但其主要精神却始终是一以贯之的,
即“注重学生的朗读、默读,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目的和要求的规定,框定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试的命题材料以及难度。
2.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与考试说明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是高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产物,它对考试内容以及试卷结构都做了详细说明。这就使广大语文教师对考试的目标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考生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点一般包括:
(1)理解语句
理解词语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2)把握文意
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3)分析文章
对内容作出阐释——能具体地加以概括,能抽象地加以阐发,能含蓄地加以解说;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在高考背景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道德修养,从而传承文化。因此,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1.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文章按照不同样式、体制划分出的类别就是体裁,它反映了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规律,不仅对于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非常重要,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及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趋势,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本:一类是文学类文本,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另一类是实用类文本,主要是社科文和科技文的阅读。
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熟知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及应对策略。
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熟知这些文体的特点,在阅读中紧紧抓住这些文体的基本要素,并以此作为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阅读小说时我们就要把握住文章的环境、人物、情节,思考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个情节。
2.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整体意识
从平时的阅读教学以及高考现代文阅读情况来看,学生的整体阅读效率和得分率普遍偏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阅读中缺乏整体意识。例如,有些学生在粗略快速地阅读全文后,就急于动笔答题,结果就容易出现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模棱两可的毛病;也有的学生在完成阅读题时,总是先看试题,然后按题索文找答案,结果往往是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现代文阅读中,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
文艺创作是讲究整体原则的,艺术家总是把“整体美”摆在首位。因此,在阅读文本时,只有从整体着眼,才能对作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应该提倡树立学生整体把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教学;教学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21-01
众所周知,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本文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着重介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找到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一、 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积累必要的语法知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基础阅读的提高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基础阅读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英语知识体系。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英语短句阅读到英语长句阅读的过渡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2“Let’s play sports”这一单元相关英语知识的时候,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简单的英语短句:My favorite sport is basketball.(我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当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英语短句的基础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之后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教师开始让学生阅读复杂的英语长句:Basketball is one of my favorite sports,and it can strong my body.(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它可以强健我的身体。)虽然两个英语句子的表达含义相同,但是后者相比于前者的语法要求更高。所以,学生通过这种有效的英语阅读过渡教学,能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的目的。
二、提倡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阅读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基础,同时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讨论的方式达到提优突破的目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读到的好书或者悟出的道理与他人分享,可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小组合作阅读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从而为他们今后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也有效改善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呆板的缺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Unit 4“A good read”这一单元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基本的英语词汇read(n.读物)、novel(n.小说)、writer(n.作者、作家)、continue(v.继续)等。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基础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相应的小组合作阅读,具体阅读材料可选取“the relationship with a good read and a great reading habit”(一本好书与良好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具体的阅读材料内容如下:Whether can read a good book depends on the reader's good reading habits. Good reading habits are divided into many kinds,such as reading notes,write a journal entry,etc.(是否能够读好一本书取决于读者自身的良好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分为很多种,比如做读书笔记与写读后感等。)
三、拓展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英语阅读视野
与语文阅读相似,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仅需要积极配合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新式教学策略,同时还要在课余时间内不断拓展自身的英语阅读视野,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综合英语水平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典名著的英文版,虽然他们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英语词汇与语法知识上的阻碍,但是他们通过自己查阅字典或者请教老师等方法就可以克服困难。同时,学生在观看完相关的经典英文名著之后,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从而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以下是一位学生在观看了英文版《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之后写出的感悟:Today I read a book named Gulliver's Travels,and I was attracted by the wonderful plots. Gulliver travels the Small-people country,Huge-people country,flying island and the Huiyan country.The author expressed the irony for the British ruler through the fairy tale of the narrative.(今天我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并且被其中有趣的情节所吸引。格列佛游览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S国。作者通过童话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统治者的讽刺。)
四、结束语
总之,想要学好任何一门语言,都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开始做起。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采用重视英语阅读基础、提倡小组合作阅读以及拓展英文阅读视野等多种具体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20世纪初以来,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对文学阅读的看法和见地存在很多纷争。正是这些纷争却促进了文学阅读低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指导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定步入正轨。“五四”对文学教学的促进。“五四”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梁启超、等教育家积极倡导文学教育。积极倡导美育,他曾高度评价了文学作品(戏剧)的美育作用,他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曾说“(戏剧)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冶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4]33-34梁启超先生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主张以政治小说启发国民。先生主张学习欧洲文学,从而开辟新文学的道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小说、戏剧这些文学样式,终于跻身于中国文学之列,改变了诗文一统文学天下的格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语文教育的“文道之争”。建国之初,语文“文以载道”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1955年7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初稿》出版,标志着中学汉语、文学分科试验的实施。文学教育受到空前的关注,语文“以道为主”思潮逐渐占了上风。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出了“文道并重”的思想。“”后,语文教学“科学化”、“效率化”追求对文学阅读的影响。语文教学推行讲求实效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但是文学教育“便顺理成章地掉进经验主义、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陷阱”[5]46。80至90年代的,语文教育科学与人文的论争。文学教育出现了“不包含文学性,相反,根本漠视它存在的意义”[6]12-13的现象。20世纪末,文学教育大讨论对文学教学影响。针对语文文学教育偏离文学性的现象,邹静之、王丽、薛毅等人对中小学语文教育进行批判,体现出对文学教育人文性的呼吁。薛毅认为“文学教育不是文学的教育,而是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6]12-13。文学教育回归人文性,引起广泛关注。综合考察20世纪文学教育的几次论争,我们认为文学阅读教学目标的争议从未真正停止过。其实这都反映出各个时代对文学阅读教学的不同的目标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对文学阅读的意见
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文学教育应该有其独立的目标、内容,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过程,其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今,我们的文学课去多半是“生理解剖”式和“信息处理”式。因而鼓励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生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变得难能可贵。钱理群先生在《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中推崇学生自己阅读作品反对将他人之言当成自己的见解、主张。方智范认为鉴赏文学作品是“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7]9-12。当文学知识(包括文体知识、表现手法和背景材料)指向在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是理性知识的运用。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知识”就与鉴赏活动无关而不言。孙绍振认为美的观念“只有超越了现实的真达到假定,才能进入想象境界,表达作家的精神世界”[8]97-103,才能得以实现。只有理清真实和假定的关系,才在读懂经典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因为文学艺术是作家对生活的浓缩体验。它既有生活基础,又有其艺术性。所以对文学作品,一定要会想象。发挥读者自己的想象,探究人类生存的社会,了解不一样的人生,让自己的思想在想象中遨游,探寻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体验从未有过的心灵悸动。这也就是文学阅读的魅力所在。
三、语文课程教学论教科书对文学阅读的表述
对比四种语文课程教学论教科书,我们发现它们对文学阅读教学的表述是各有侧重的。在倪文锦教授所编的《新编语文教学论》中,他主张要根据不同文体及不同的阅读目的来进行阅读活动,并将阅读活动根据难易划分层次。文学阅读教学也可由此划分为诸多层次,达成不一样的教学目的。根据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的文体特征制定不一样的阅读层次,针对不一样的学生,制定不一样的考量标准。王文彦、蔡明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张阅读教学常规过程应由引导研读运用三个环节组成。强调通过阅读这一过程应当使“作品和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真正的交流”[9]39。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朱绍禹、傅永安、刘淼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提出根据文体、风格、作家、时代等不同,品味语言运用的特点。如散文应注重品味语言的精练、优美、朴实、含蓄;小说要注重品味语言的极富个性化;戏剧要注重品味语言的动作化,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充满想象的意向。潘新和主编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提出不应拘泥于教学的固有环节,而应注意感知、理解,实践环节之间的融会贯通的观点。对于文言文教学建议使用评点法,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四种教材均注重培养学生在文学阅读中的独立性、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通过不同的阅读手段达到不一样的阅读目的;针对不一样的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而这些无一不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阅读的要求相契合。本文来自于《语文学刊》杂志。语文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四、其他语文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论述
一、围绕选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文学欣赏类课程
对于文学欣赏类课程,应该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掌握文体特点和鉴赏方法,重在审美,重作品情感与人物的把握,重体验与感悟,要诵、读、评、议相结合。如教学《短篇小说选读》,因为不同的学生往往对不同的小说作家、不同的小说风格感兴趣,对于学生不喜欢的小说作家读一两篇代表作即可,强扭的瓜 不甜;学生喜欢的小说作家可以以“追星”的方式去搜集资料,有的延及去读该作家所喜爱的作家的作品,进而扩展到去研读古今中外相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素养出发,深入浅出,或者干脆不深入,在学生能拥有的水平基线上共同探讨,给学生的思考留下时间和空间。教师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应该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小说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可以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感悟和理解小说,还可以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在课后练习设置上,可多为文章语言、精彩细节、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和评价,学生可以借助这一板块来巩固基础知识,提升理解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2.应用实践类课程
对于应用实践类课程,如“新闻通讯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文字应用”“语言规范与创新”“写作”等,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与方法,适当采取模拟现实情境、展开调查、实地活动、专题探讨、多种方式训练等方法,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对话、表演、写作等活动,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在体验、应用和实践中提高其语文素养。以选修教材《新闻通讯的阅读与写作》为例,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新闻听说。利用口头播报、说新闻故事、听广播复述等形式,述说及时新闻,培养敏锐的新闻感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话题。军训生活:第一个不眠之夜、最难忘的教官、最感人的一幕等;高中生活:美丽的校园、我的老师(同学)、精彩的校运会、艺术节等。
(2)新闻阅读。可以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相互讨论,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将即时性新闻作品和经典性新闻作品相结合,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的新闻作品。即时性新闻:包括重要的时事新闻等。经典性新闻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落日》《包身工》《哥德巴赫猜想》等。在学习经典性新闻作品时,要注重理解其基本内容,还要进一步了解其采写过程,深入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学习其捕捉重大新闻的敏锐力。还要求将新闻阅读与新闻写作相结合,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结构等。在阅读过程中,穿插讲解新闻特征、常见新闻种类、新闻基本结构以及阅读新闻的常用方法等。
(3)新闻采访。引导学生采用实地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查阅图书、上网检索等多种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把学生组成采访小组,围绕“军训生活”“校运会”“校艺术节”“校社团活动”“班级社区活动”“高中生活”等主题采访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也可以在校内采访来访嘉宾等。指导学生撰写采访提纲,学会查阅资料,了解相关背景,懂得与人交往的一般常识等。同时,教师也可以接受学生的采访,把指导采访与接受采访合二为一。
(4)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应从浅易入手,就学校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尝试习作,也可以从写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发展到写新闻综述评述等。要求学生做到:新闻体式正确;对所搜集的资料,能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加以甄别、筛选,选择最具典型性的材料;报道某种社会现象,能从现象入手深入进行原因分析。可以组织校园内的大型采写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
3.探究类课程
对于探究类课程,如文化论著研读,重点要放在论著内容、观点的解读与探究上,通过质疑问难、探查讨论、深入思考,在展示、汇报、交流、辩论的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不同的观点争鸣,以积累文化底蕴,开阔文化视野,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可较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深入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
二、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以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为例,教师可以针对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如下灵活的教学策略。
(1)自主阅读研讨式。教师可以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书籍、网站或提供相应的研究话题等,让学生广泛查阅、搜集资料,自行阅读、研讨,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王立群读〈史记〉》一书,并选择其中“秦始皇——荆轲刺秦王”“项羽”“刘邦”等篇目进行交流,建议学生阅读《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一书,针对其中“韩信被杀之谜”“韩信身世之谜”“韩信功过之谜”“韩信成败之谜”“高祖崛起之谜”“刘邦胜利之谜”“刘邦对手之谜”“高祖用人之谜”等篇目进行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史记》中重点人物的理解。还可以建议学生阅读梁启超先生归纳的“十大名篇”,对于《〈史记〉选读》中没有摘选的后四篇文章,建议学生自主阅读,拓展研究,深刻体会梁启超先生盛赞《史记》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的深刻意蕴。
(2)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协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课内三五个学生结合成一个小组讨论关心的问题,使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可以组织辩论会,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论辩,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因为《史记》中有些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史记》中的一些精彩片断改编成话剧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馈
新课标对七~九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然而现在初中学生阅读存在许多不足,情况令人担忧:
1.大部分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内容单一盲目,阅读量不达标。只是关注自我感兴趣的书籍,喜欢轻松有趣或幽默性阅读。
2.阅读速度慢,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关键信息筛选能
力差。
3.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懒动笔,无积累。
4.阅读目标性差,阅读中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关注不够,缺乏有益的思考与品味。
针对这样的现状,从师生双方入手提出以下四点,望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一、准确有效设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针对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现状,语文教师教学计划中应有学段长期教学目标、短期目标与课文教学目标。
短期目标可分为每学期的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阅读能力提升目标应包含以下几点:1.每个学期针对不同文体的几个相关单元具体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能力训练。2.每学期应达到的课外阅读总量和具体的阅读成果。3.在阅读教学后学生表达写作能力提升。单元教学目标是要把握单元课文在内容主题上的相关性,结合文体特点突出阅读方法的传授,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并能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味文中的情感。单元目标多体现文体特点和主题特色。在整个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只有做到胸中有全副沟壑,注重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延续性,才能在教学中按计划、有目标地让学生习得一片山川。
二、有效有序的阅读方法与能力的传授培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传授侧重对学生精读和略读文本能力的提升,对不同类型文章在兼顾学生朗读与思考能力培养的同时应突出一两种阅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如说明文应重在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侧重信息的筛选和辨析能力;小说类文本则应培养学生精读作品的能力,突出对文本情节的概括、人物的分析、主题的感悟等练上。而对叙事抒情类文本,如叙事类散文、现代诗歌,则应通过多朗读再精读,方能品味文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句文辞的雅致动人。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阅读训练重点也不一,如《社戏》虽是小说文本,但因为文句寓情、写景优美,非朗读不能表现少儿的淳朴机智,非诵读不能体味怀念之深情,所以此文精读应在多处经典片段的诵读之后进行。而《热爱生命》文幅较长,语言直白,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则适合让学生略读完选文相关情节后,再引导学生从几处描写突出之处进行精读赏析。
三、创设有益有趣的提升阅读能力的舞台
语文课程的理想学习步骤是一会读、二能想、三敢用,到了中学阶段,它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言语学习和实践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为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别文章的兴趣,可让学生收集、编写相关的手抄报、宣传画等,这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是否应该全力支持克隆人的技术、愚公移山之举是否真愚、杨修之死罪是否真在曹操,这样的讨论会全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的思考、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而对一些情节吸引力强、有想象空间的文本,如:《皇帝的新装》《小圣施威降大圣》,文言文《狼》,则可引导学生把文本编写成剧本,通过课堂剧的表演锻炼学生,这对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有指引、有方向、有反馈的课外阅读拓展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欲提升语文成绩和语文阅读水平,应让学生取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除新课标规定的必读书目外,每个学期初或单元教学中教师需给学生推荐有内容、有内涵的经典作品。如七年级时可推荐三毛、毕淑敏、龙应台等的叙事类短篇,八年级则推荐知识面广的文本,如《三体》《狼图腾》,到九年级要培养文化内涵和理性辩证思维,则可看林语堂、梁实秋、余秋雨等的文学作品。学生课外阅读要有范围、有数量、有计划,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书面作业,要有分学段的具体要求,如摘抄美文佳句、概括情节、评价人物、感悟体会等。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分享交流、阅读体会的机会,对学生的点滴之见要多多肯定鼓励,并经常分享自己阅读相同作品的所得与体会,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最重要时是要发挥教师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提高学习语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从学生学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就教学的组成部分而言,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他是整个教学的主人公。就有关人士对“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来看,小学高学段的学生40%能主动参与教学,学习兴趣较浓,中学段的学生34%的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学习兴趣次些,而小学低段的学生仅有21%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而学生学习兴趣是直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由此可见,要想提升学习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核心所在。
1.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阅读发展规律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指导学生阅读,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规律不重视。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试着转变以前的这种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自身阅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教学往往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初读、细读、精读、感悟读等等,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与文本、作品产生共鸣,关注学生感悟读训练
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而阅读教学是语文人文性的最直接呈现。而按照以往的教学步骤,通过教师提问,组织学生学习,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虽有自身的积极意义,但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学中没有与文体、作品产生共鸣,学科的人文性根本就没有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引导学生与文体产生共鸣,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1.加大指导力度,引导学生积极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没有学习课文之前,自主学习的最有效、最直接途径。面对新事物,新课文,学生总有一颗好奇的心,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阅读学习新知识。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仔细朗读课文,理解文章。
2.重视阅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阅读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生的过程中识字、写字。通过对阅读课文中的生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狠抓教材
一、 英语阅读教学对策
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探索过程, 而知识的传授和认知技能的培养则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 基础。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作了一些尝试。
1.合理利用标题, 预测中心思想, 设定阅读目标。在 初中英语教材中, 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 在以往的教学 中, 这些标题往往不受重视, 一带而过。事实上, 标题一 般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 对标题进行分析, 往往能预测课 文的内容,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从而加深对 文章内容的理解。
2.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 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 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近年来, 中考英语阅 读材料所选择的文章涉及记叙文、论说文和应用文等多种 文体。意味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内 容, 而且要注重阅读材料的体裁。
3.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初中英语 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 充分 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这一重要理念, 这也是近几 年高考试题所注重的一个方面。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 文化背景知识, 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就会造成一些困难。 因此, 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 景知识, 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4.把握好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浅层阅读是指从整体 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 往往采用泛读或略读(Extensive) reading) 的方式, 即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并通过标题和 主题句, 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倾 向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和大致的判断, 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文 章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 例如, 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 以检测阅读效果, 帮助学生捕获信息。
二、 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吃透课文, 精心准备。教师如果不熟悉或不理解教 材内容, 不事先吃透课文, 精心备课的话, 提高阅读教学 的效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每篇文章题材不同, 体裁各异,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教法。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材料 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 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 方法, 激发学生英语阅读材料的兴趣, 做好阅读前的心理 准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美国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和 美国乡村音乐的片段, 使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的欲望。兴趣 是阅读的原动力, 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 阅读效果 才会更佳。因此, 在教课之前,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 方法、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教好阅读课文的基础。
2.精读和泛读要紧密结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 量, 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 才能使阅读上一个台阶。目前, 单靠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 是远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力的。要给学生的阅读任务做定时定量的要求, 以每日 两篇文章为底线。在要求学生定时定量广泛阅读的同时, 还要注意阅读的质量。教师每周可挑选出1―2 篇较好的文 章, 对文章的句子结构、用词、习语、词语搭配等进行简 单的讲解, 以达到扩充学生语言知识的目的。对于特别精 彩的文章, 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
3.注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培养学生 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应采取循序渐进 有 的放矢的原则, 对每个年级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到心 中有数。例如, 初一年级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阅读英语 文章的兴趣上, 选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为主。同时, 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初二年级的重点, 则 是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阅读思维能力, 如对文章细节的理 解能力、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等。阅读范围可侧 重于地理、生物、天文等科普性文章。同时, 教师还应传 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 在继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的基 础上调整学生面对生词的心态。初三年级的重点放在培养 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上。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推理能力、 归纳能力等。在注意广泛选材的同时, 还应特别注意对学 生进行阅读技巧、解题方法的训练, 继续培养学生的猜词 能力和迎考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