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科技创新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重要性

第1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创新管理;企业管理水平;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

1综述与进行科技创新的必然性

在现当代文化背景下,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管理与科技创新责任重大,要求将二者相结合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只有做好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但是,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理念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当代的经济与文化环境,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就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来实现,需要进行科技创新,进行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的融合,这是必然趋势。

2当前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组织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进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企业来讲,最关键即是资源、资源的优化与配置、效率、合理运用资金等,进而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形势。企业需要运用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来完成资本的优化与配置,达到资金的有效利用与确保企业经济行为的可持续发展等目标,这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前提。我国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盲目遵循过往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缺乏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理念与科技创新意识,由于无法及时认识到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又不注重创新和改革,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现状至使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其竞争力日益减弱,阻碍了企业积极应对逐步变化的市场环境与形成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科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效益,发展中的企业需要重视工商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市场上。如果一公司能够采用适合自身的销售模式,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模式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其最终可以实现自己在行业中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此过程中科技管理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商业管理方面,一方面,企业管理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不难理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占取制高点,必须根据市场特点、文化环境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创新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从创新管理入手,进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2)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量身打造出一适合企业发展的新路径,这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许多企业为了寻求发展而创新了经营管理模式,这都促使企业走上了成功之路。(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中的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得了大量的利润,这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科技创新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具有诸多方面的外延效应,首先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升级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然需要注重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建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4)塑造高素质企业管理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科技创新”理念,可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团队,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思维,为企业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4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1)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提高其国际地位,同时,它们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有必要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根据发展情况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为了促进国内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以国际化为发展方向,政府需要加强企业对现代观念和国际意识的认识。(2)注重创新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高新技术不断更新之时,作为企业管理者更应与时俱进,企业管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更好的迎合时代需要与当下形势。创新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被称作是影响企业管理与发展的主要方面,为了能够在企业发展中打造出高素质的工商管理队伍,其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也至关重要。

5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已述及。通过加强企业管理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科技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改革,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东,丁灿,徐武明,等.加快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为成都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动能[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1).

第2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70-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再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技术更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如此之大的推动作用。归根到底,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它体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上,实质上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产、市场、生存、发展,间接关联着企业所在地区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以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平衡。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出成果、出效益丰富经济,科技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及相互支持,是社会快速进步的必须也是必然。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才能立足行业,走向市场,谋求生存和发展。

一、科技创新的内涵

科技创新概念目前在国内引用频率极高,但对于科技创新的内涵大多没给出充分阐述,这就有必要从指导实践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进行界定。否则,容易导致“科技创新”的“泛化”,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创新资源趋于分散,导致真正的科技创新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支持。

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的内涵说法不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最核心的特性是科技创新者拥有科技知识产权;科技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同之处:(1)对科技创新的定位认知有差异。(2)对科技创新的主体认知有差异。(3)对科技创新的外延认知有差异。(4)对科技创新中“科技”的认识有差异。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与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密切相关,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首先要正确理解科技创新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其次要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技术发展水平现状和战略目标。再次要把握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产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及企业现有创新能力的不同。理解科技创新内涵,还要将科技创新与政府、企业各自的职能相联系。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衡量企业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是取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从政府层面或从国家层面看,科技创新最根本任务是国家竞争力的加强,其实质是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能力。无论是本国哪个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成功,只要这种创新增强了国家竞争力,就应当予以鼓励支持。

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企业的内在动力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益,科技创新往往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因此,利益驱使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最主要的内在动力。此外,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都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内心渴望追求新事物,进行革新。这些企业内部往往形成一种对创新不懈追求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2.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也会不断变化,消费者会更多的追求新产品、新功能和新服务。这就促使企业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发展企业的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引导作用,有责任通过科技创新来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此外,科技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挑战,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管理者重视科技创新,应对挑战。

4.自然资源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要求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经济的发展造成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不断上升,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这些都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压力,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及管理创新。

三、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企业及政府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主创新不足,技术转移多于技术创新,二次开发多于原始创新。由于我国企业总体来说在规模技术基础和力量上都相对薄弱,而且原始创新开发存在投入大、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市场难预测等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原始创新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以至于一些已经投入很大资金和精力的项目最终流产。因此相当多的企业都是采用二次开发的形式而不是原始创新,先由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小试技术或成果,再由企业建立中试装置进行二次开发进行中试放大或消化吸收,最终运用到企业的大生产中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2.自主创新质量不高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创新和工艺流程的创新。在我国企业的创新类型中,产品创新多于工艺创新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过程中的中国来说是正常的,特别是在体制改革中涌现出了大量的非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为了回避与实力相对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品市场的无效竞争和不必要的无序竞争,这些非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点一般是在新产品新市场的开发上。但是这些工业企业在注重产品创新时,过分忽略了工艺创新,而工艺创新的严重滞后将会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创新质量的保证,长期下去,可能不但会使得产业内的技术水平提高不多,而且还会使现有新产品也将失去竞争力,最后产品创新效益也将被工艺创新效益抵消,造成效益下滑。所以与产品创新相联的工艺创新也很重要,它能保证企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3.研发机构作用发挥不够,联合创新多于企业自主创新。独立进行自主开发应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经常化和持续化。

4.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投入强度是衡量产业技术密集度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的技术投入少,只有四分之一大中型企业科技支出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低,远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

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却不拥有高新技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高技术产业而无高新技术。尽管有些企业能够生产高科技产品,甚至掌握高新技术,但很多都是没有取得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样就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没法取得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和控制权。

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企业要不断发展,进行持续经营,必须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只有永不满足,锐意进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科技进步,通过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1.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树立百年树人,培训为本的思想。企业需要人才。正如基普所言:“雇员的发展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需”。然而,如何造就人才却不能仅看管理者的个人意愿,而应看企业的需要。国外发达企业在选人用人之前,都要作详细的需求分析,加强人才培养,构建人员培训系统工程,立体、多维地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渴求人才,决不能寄希望于偶然的“慧眼识英雄”,而要建立自己严整、完备、有序的人才培训体系,确立既定的人才标准,对人员分档次、分阶段、有计划地选拔、培训、改造和提高,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独特的人才队伍。

2.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并被所有人都认可与遵守的共同价值观、经营准则、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创新的企业文化即在企业文化融合创新的思想,将创新贯穿到企业家、科技人员等所有员工的思想中,使企业所有员工主动地去运用创新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任务,以此加强企业创新氛围。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努力积累,所以企业必须将根据企业自身的宗旨、任务和发展方向,将开放、用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创新态度融合到所有员工和领导的思想中,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育形成的开放价值观。

3.遵守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企业创新是一个漫长而高投入的过程,它在专门的人才培养、人才储备、实验室实验材料和开发装备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其中还要经过多次的实验,结果也有不可预知性,面临很大的失败风险。所以,自主创新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企业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不可盲目跟从。

4.加大企业科研资金的投入。由于目前,中国企业大多数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无力研究大型项目等特点,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兼并,不断提高企业科研项目的发展规模。首先,要积极组织高校科研结构等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加强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实现科研项目的共同开发和利用。其次,积极鼓励和组织同行企业间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

第3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39-02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首要任务,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1,2]。近年来,创新药物的研制日益受到重视,对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增长。为此,本校药学院将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药学基础研究与创新药物研究的研究型通用药学人才,实现本科教育向创新基础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院各学科都在不断探索培养创新药学人才的途径[4-6]。《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是本教学团队于2004年开设的本科药学专业选修课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融合多学科,涉及的知识广,包括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方法、流程、法规,以及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等。我们并不是通过安排更多学时数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是在18学时的小型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新药研发为主线,将知识介绍和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科研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为从事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生药、天然药化、药物分析、制剂和药事管理等。若详细讲述各方面的相关内容需要大量的学时数,可能会使学生重复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甚至会让有些学生感到课程繁重而却步。因此,我们在有限的18学时中,围绕中药新药研发,精心选择各研究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更注重介绍了解各领域的途径,提供各学科“接口”,便于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知识。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政策法规,研究内容与方法,中药的现状与发展等三大部分。中药新药研发的相关政策法规较多,且不时更新。在课堂上,我们重点介绍《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以及中药新药申报的基本流程,让学生了解中药新药的类型、申报资料和流程的基本框架;同时分析近年注册分类的变动内容及原因,让学生体会我国中药新药的研究方向。其他的诸多法规,在课上仅指引学生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询最新版法规,并强调在研发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法规的变动。中药新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本课程选择提纯工艺、制剂工艺、质量评价、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这几项重要的研发内容展开讲述。由于每一方面仅2学时,因此我们让学生在课上掌握核心环节,初步但较全面地了解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增加自学的内容,将各种方法、技术的具体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易于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拓展;介绍相关的参考书,并让学生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中药的现状与发展部分是让学生了解和思考我国中药新药的现状以及研究与开发中药的策略。这部分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研讨主题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全面,而是根据中药的发展以及社会热点问题适时调整,在促进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展中药新药的使命感。

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内容多样,且学生层次不一,高、低年级的学生都有,单一的方法很难适用于所有内容与学生,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法在国内教育界颇受认可,是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已逐步推广应用,但在具体课程中尚需摸索。我们根据这门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的设备,灵活运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该法是传统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学生可以直接、快速地掌握知识。我们主要应用该法介绍中药新药研发与申报的基本流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各研究领域的核心理论知识与重要方法,使学生,尤其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很快了解研发的概貌和重点。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穿插提示学生可拓展的自学内容并介绍相关的参考文献。这样,学生在短暂的课堂学习中能够了解主线和重点,课后可以有的放矢地根据兴趣自主学习。此外,讲授法还用于介绍新药研发的实际经验,因为经验很难从书本中获得,是教师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积累。

2.案例教学法。现代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教学效果良好,因而逐渐推广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7,8]。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提出案例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扮演的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我们在讲授基础知识之后,常引入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比如在介绍完提取工艺的各种方法之后,给出一个不完全合理的提取工艺实例。多数学生通过回顾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能够找出工艺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并设计出新路线;少数思维活跃的学生能联想到之前讲过的,甚至是课外获得的知识,延伸至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探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3.研讨教学法。该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经成为各国高校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9]。在这种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互相研讨,最后教师补充并总结。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案例教学法类似,案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问题,但研讨法中的问题更宽泛,不局限于案例。

关于研讨主题,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案例,这在上一点案例教学法中已介绍;第二类是较具体的问题,如新版中药注册分类与上一版的改动之处及变动原因。这种主题的范围较窄,目标明确,学生查阅和整理文献比较容易,刚开始的研讨通常设计这类主题,让学生体会研讨的过程,但又不会感到漫无目标、无所适从;第三类是宽泛的主题,学生可以自行拟定具体题目,如增强我国中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学生可以自拟题为提高质量是我国中药产品走向国际的关键。这类主题只是定方向,具体目标不太明确,学生需要广泛阅读文献,缜密思考,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难度相对较大。学生经过一两次前两类主题的研讨之后,我们设计这类主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创新药物的立题与设计至关重要。

学生研讨的形式也分为三种:一种是学生独立准备并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第二种是小组合作准备,然后各组推选代表发言;第三种是以所持的观点不同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形式研讨,学生从准备到课堂研讨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索、积极思维、相互学习,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四、不断更新参考资料

全课程采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授课。由于课程内容涉及生药、天然药物、药物分析、制剂和药事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而且需紧跟政策法规,所以参考资料不是固定的教材,而是不断更新的书籍、文献、法规等。我们除了建议学生参看一些书籍和最新的文献外,还教给学生查阅和获得文献的方法,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使可以吸收新鲜知识,课程结束之后能够自主摄取新信息。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兴趣都有重要影响。刚开课的几年,我们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学生靠死记硬背课堂知识就可以应付考试,使得部分学生对拓展课外知识的热情不高。为此,我们将考核方式改为课堂交流讨论的表现情况(占40%)与课程论文(占60%)相结合的模式。在课堂讨论占部分成绩的驱动下,一些原来对讨论热情不高或因不善言辞而不愿发言的学生,也认真投入课前准备与课堂交流。虽然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考核压力所启发出来的,但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他们逐步体会到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乐趣,逐渐增大胆量、敢于表达观点。全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研讨气氛活跃,迸发的观点更为全面、新颖。课程论文代替闭卷考试,可以综合展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创新思维的激发十分重要。

总之,本团队在10余年的课程教学中,以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为目的,在教学内容、方法、教材和考核方式上不断改革,不仅“授之予鱼”,更注重“授之予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研究与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在余.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药学教育,2007,23(2).

[2]李国强.以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叶德泳,朱依谆,侯爱君,毛华,常英.实施CHIPS教学探索培养创新药学人才新途径[J].药学教育,2009,25(6).

[4]张伟.从LBL到PBL:《药学文献检索》教学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5]卢懿,戚建平,汪亚勤,张奇志,方晓玲,吴伟.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研究型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6]李炜,叶德泳,仇缀百,鹿文博.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药物设计学课程建设[J].药学教育,2011,27(1).

[7]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

第4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92-02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资深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来的。法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来讲,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接受性教学相比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可以说,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对人类发展所带来的终身学习和开放性学习要求的必然结果。

一、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信、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理论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向前推动和发展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在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2.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研究生是社会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有更强的自我意识,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他们渴望由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事物,通过对问题的独立判断来体现主体价值。因此,在研究生中进行探究式教学,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书本理论的正确性或用理论来解释、说明甚至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相对与教师单纯外部灌输而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在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尤其强调学生的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①促使学生关注现实。如:通过对低碳经济、教育均衡、户籍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探究,增进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能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③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围绕既定主题,积极参与并亲自实践才能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实践,学生逐步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④增强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如要撰写某一专题的调查报告,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学生之间、指导教师之间、受访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增加,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⑥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探究式学习主要围绕社会经济、政治或文化发展的问题展开,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同时也更加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学术权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经验、知识积淀和教育智慧。因此,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对新时期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深厚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教学研究和探索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因此,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深入实践,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此外,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渐掌握必要的现代教学技术,灵活运用各种信息搜索途径,以顺应学生的学习习惯,顺利地指导并协助学生完成对预定主题的研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究式教学实践及效果

目前,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的学生数一般在100人左右,有的高校甚至300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讲解,加之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中学和大学都已接触过,因此在政治理论课上经常出现教师授课慷慨激昂,兴致盎然,而学生反应漠然的现象。虽然有一些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但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细则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结果也不尽人意。为提高大班条件下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时事性、实效性三原则。科学性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中遵循教学规律和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特点;时事性就是紧跟时展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实效性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树立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据以上三原则,我们在推进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指导学生进行研究课题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学生对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事件和相关内容也最为关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注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中央近期重要会议文件及精神并从中选题,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深化学生对一些重要改革方向的把握和相关政策的理解。

2.分组研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经过多年的政治理论课学习和熏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许多研究生自主意识较强,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愿意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关注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讨论汇报。一般是5~10人一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在班级进行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对该项活动非常积极,许多小组都写出了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班级汇报时绝大多数小组都做出了较好的汇报课件,有的还链接有相关视频,有的小组在汇报结束后赢得学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如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汇报题目有《从舌尖上的安全谈我国食品法规的完善和企业家道德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三中全会及其影响》等,机电专业学生汇报的题目有《从嫦娥奔月看我国太空技术的发展及创新》、《从我国不同时期的主流歌曲的社会影响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题目新颖,论点明确,论述充分,汇报时不仅语言流畅,有课件、相关视频,并且还设置了提问等互动环节,效果很好。课程结束时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98.7%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有的学生在调研问卷上写道: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3.改革考核方式。考试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好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真正考核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提高学生参与课题研讨的积极性,我们把学生平时参与小组研讨状况、小组代表在课堂上的课题研究汇报、提交论文的水平等与最终成绩挂钩,探究性学习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还是比较有效的,学生分工合作,精心设计调研问卷,搜集相关资料,认真撰写研究论文,深化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知、信、行的统一。

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研究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同时也需要校领导和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机配合。只有各方重视,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商管理;企业;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若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企业应对自身及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综合竞争力,其中,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出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抓好自身的工商管理水平,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制度,企业也要重视科技创新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营项目的产品科技及产品技术含量,为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实现产品技术提升,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同时改变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科技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由传统转向现代化的标志和体现,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来改变旧有的工商管理模式,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有部分企业已经将科技床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其他企业起到了借鉴的作用,为本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企业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实力。(三)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生存的目的就是盈利,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是企业转型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过程,从国内外各企业的失败中我们可以汲取很多经验,无法适应时展而转型的企业并将遭到市场经济的淘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在工商管理中的获益将会持续而长久的作用于日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二、企业在工商管理中加强科技创新的战略对策

(一)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更多企业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总结出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加强企业工行管理水平,企业只有改变旧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废除旧时代的生产及销售模式,才能有效的在工商管理中实现科技创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没有对科技创新有一个全新并且全面的认识,对此,企业高层领导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科技创新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力度,提升工商管理水平,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实现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专业化的工商管理队伍

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过:“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这句话指出工商管理者才是创新的发动者,所以,要推动企业的工商管理创新,这就要加大工商管理中人才队伍的建设。企业要有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工作,并根据所收集资料对企业员工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要提升员工的理论基础,还要加强员工的实践练习,只有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工商管理团队,才能实现企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目标及方向。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可以通过对工商管理中创新科技的提高,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发展中创造客观的经济利益。企业应从自身现状着手,汲取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经验,同时借鉴其不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将科技创新作为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战略对策,并加快建立专业化的工商管理队伍。企业要拥有适合自身的科技创新模式,二者相辅相成让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中,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林语.赵婧.陈雨菁.唐燕.准时制生产方式对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影响研究.时代经贸.2013.

第6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林业技术;林业建设;重要性

1现代林业发展中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1.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支持

林业技术发展是林业建设完善化的基础性支持,具体表现为林业建设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存在的不足之处较多,对林业建设的推动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对于林业建设的目标达成以及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体现都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林业技术发展能够逐渐缓解这一现象,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林业技术发展方向主要为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林业技术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参与度,增加管理力度以及保证建设的整体流程管理,能够全程了解林业建设进展。对于林业建设中出现的植物种类配置不合理,如相邻植株生长相互抑制、植株种植间距不合理,或者植株种植土壤类型不合适等,利用信息化的林业技术以及自动化的林业技术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改进方案,保证林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林业建设整体流程完善化、林业建设整体化以及林业建设质量保证化。同时,能够使林业建设达到预期水平,对环境的调节以及对生态保护发挥相对应的作用,切实缓解环境问题以及生态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促进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的优化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进行林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可以促进现代林业从业人员的优化。比如:在传统的林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量要求非常大、而进行林业生产往往凭借的是林业工人的技术经验。但是,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后运用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的林业生产技术设备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工人的工作量、还可以有效的保障劳动的效率与安全。

1.3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引入科学的管理模式,解决林业产品不易存活、花期受到损害、光合作用减少等缺点。科学、准确地调整林业产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光、水分、肥料等,也使得管理人员更加轻松地进行管理。同时,也推动林业产品可持续发展。新型技术包括生态环境重建、防沙漠化技术等,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环境友好相处。

2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展策略研究

2.1逐渐完善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首先,提高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加大在该领域的资金使用数额,与此同时,政府林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与企业之间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林业技术创新环节资金不足所导致的后续问题。其次,林业相关部门必须颁布降低税务的方针政策,因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实质是确保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所以通过减少林业发展的相关税务,能够为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带来便利,该环节也是完善我国林业技术创新体制的重要途径。我国林业领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全面贯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林业技术创新沟通活动来加以实现。政府需要规范与林业相关的企业的行为准则,并要求其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条规,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发挥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作用,使企业的先进技术与林业领域有效结合,进而推动林业的发展速度。

2.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为技术创新创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提供有效的政策。具体地说,政府和林业部门推动创新的关键是解决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增加科技和教育的投资,制定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中介机构的紧密联合,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改善创新条件,办好几个事关全局并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创新基地,加强林业系统职工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水平,等等。总之,要通过这些手段,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搞好创新资源的配置,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更好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2.3加大对林业科技技术创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够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主要指在以下几点:(1)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实际使用效率;(2)通过资源整合加强林业科技创新;(3)建立良性、和谐、开发的创新机制;(4)提高林业科技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效率。此外需要加强合作交流,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共同研发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完善的技术体系。

2.4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的重视

林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所以林业科技创新需要培养更多高知识、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为林业科技打下良好基础。林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素质教育,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结构上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为林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保障。

2.5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已经逐步出现了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其目的都是把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变成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林业系统、可循环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

结语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涉及到各个方面,只有充分了解林业创新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最终促进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17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参与立项的选题、查阅资料、论证思考、团队合作交流的过程,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一、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它检验了创新教育的成果,又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1]。

2.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查找各种资料、进行各种试验、进行多方面的社会调查及分析,这些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3.科技创新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组成团队、立项选题、评审答辩、研究过程、撰写结题报告等各个环节,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开展

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注重数量与质量、形式与内涵的协调发展,做到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效应。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专人负责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内容相对比较专业。因此,应成立一支多层次,范围广的专业工作队伍。由校领导、校团委、各院系团总支专人成立教师工作队伍。由各团总支、院系学生会相关组织、相关学生社团组成学生协调工作队伍。由此组成科技创新活动工作队伍体系。

2.建立、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度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规划决策方面。学校出台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为学校决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涉及项目申请、经费管理、实践调研、教师指导、成果鉴定等多方面,涉及教务处、团委、财务处、科研处等诸多部门。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主要是出台指导性意见,协调各有关部门,为具体开展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依据,进而确保工作的顺畅执行和可持续发展。

(2)实施执行方面。学校主要负责部门及各院系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实施细则》、《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鉴定、转化实施办法》等具体操作层面的制度。

(3)建立激励机制。为激发学校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化、规范化发展,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可以制定《教师指导学生科研活动工作量管理办法》、《关于鼓励学校教师学生进入科技园创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选拔优秀学生担任本科生科研班主任的指导意见》等[2],并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测评、班集体(团支部)评优相挂钩。这些从制度上为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

通过开设网上专题、下达书面通知、团支部负责人培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广泛宣传、普遍动员。宣传内容除了学校相关通知文件外,同时应把学校关于科技创新学分制度及保研等相关激励政策规定向同学们介绍,以此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4.调动多方资源,丰富活动载体,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

(1)搭建基础学术活动平台。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社会调研”等丰富的活动,在校园中营造优良的学术科研创新氛围,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染中逐渐养成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基础学术活动平台是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根基。基础学术活动平台是学生思维激烈碰撞的过程,是学生产生创新灵感的温床,为学生开阔视野、汲取知识,提供了高效率的学习途径。

(2)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在基础学术活动平台之上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正式的科研和创新训练的平台。通过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助理、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本科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项目研究,为广大学生提供参与科研和创新训练以及实践的机会。学生参与的过程本质上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3)充分利用学术科技竞赛平台。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科技竞赛。通过比赛和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知识。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自信心的增加、意志的磨炼、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提高,竞争意识的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等。

(4)积极引导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探索大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社团的专业性、优越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都是在课外进行,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科技社团起到了弥补作用,学校对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要予以积极的鼓励,在工作指导、资金划拨、活动审批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其成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形舞台。

5.优化资源,科学引导

将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与其自身的职业发展相联系,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组织同学们参加适合其自身职业发展的活动。一年级学生主要参与基础学术活动,感受学术氛围的熏陶,培养创新意识。二、三年级学生主要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和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强化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6.加强宣传,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吸引力

对在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学生、优秀团队及优秀科研成果,注意及时关注、重点挖掘,通过网络、电视、杂志、广播等宣传平台,通过优秀个人访谈、优秀成果展、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加大宣传,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增强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力。

三、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高认识,明确定位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因此,应该从关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应该明确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要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因为,对每一位学生个体而言,其个人纵向的进步就是其个人的创新,每一个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都会从中有所收获,有所突破。

2.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既要重点指导,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对学生个体素质培养而言,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更应重视过程,凡是参加过“挑战杯”等全国大型赛事的同学,往往让他们感触最深、收获最多的不是踏上领奖台那一瞬间,而是与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奋斗,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在相应评价机制中应该体现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3.与社会实践、社会需求相联系

根据目前的就业情况,最受用人单位欣赏的大学生,是能够将其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不必投入较大的培训成本,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就可在较短时间内为其产生工作效益。同样,这样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前认识社会、观察社会,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这样的学生在毕业时才能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

4.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象群体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应以跟、学、参与为主,可以努力在数量上达到全员参与。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应要求其能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作为科研助手,自己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5.处理好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教学的延伸,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时,要处理好与教学的关系。在教学计划、学分认定等制度上达成共识,在活动策划、专业指导、成果鉴定等具体操作环节上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专家教授的专业性。同时,要注意引导同学们处理好与专业学习的关系。既要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又要引导同学们做好自我规划和时间管理,不能影响自身的专业学习。

6.注意探索形成自主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

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模式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模式的动力划分,可分为学校推动型和学生自愿结合型;按模式的功能划分,可分为人才培养型和研究开发型;从主导模式的主体的角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学生主导型、教师主导型、学校主导型、社会环境主导型(企业主导型)[3]。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周俊,等.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网站,csic.wh.sdu.省略/class.jsp?classID=1314278607769516&page

第8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历史也无数次证明,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此,教师应用敏锐的眼光抓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萌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创造发明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的。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已成为社会习惯,加上目前对素质教育的评价,还有不完善之处,这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造成一些障碍,现总结如下。

一、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心目中已根深蒂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父母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学校,为他们增加荣耀。他们希望子女全天埋头学习,考出好成绩,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刊、搞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与升学考试“无关”的一切活动。虽然有些地方在中考与高考中有加分,但加分少,特别是加分的人数只占参与活动人数的千分之一,而搞科技创新活动肯定要花时间,这样家长总认为划不来,不如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好。

二、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素质教育还未建立起完整的评估体系,教育部门仍不能摆脱考试制度的影响。有些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以此来鞭策教师;有些学校领导,把“升学率”、“拔尖率”、学科成绩作为学校的“声誉”,并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与教师的奖金和政治地位挂钩,在职称评定中与教师业绩挂钩,而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即为升学率。社会评价也是看升学率。因为升学率最易评价,而其他方面难以量化,且短时间内无法评价,使教师不得不只抓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教师观念、教学“惯性”及自身素质的限制

教师习惯性地抱着课本、资料转,大部分时间用来讲习题,搞题海,讲解题技巧。把考试“分数”、竞赛名次当作自己的资本,教法上“满堂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前强化训练。这一整套模式在不少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种教学“惯性”。它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起着直接的阻碍作用。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打破学科本位,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要懂得各种研究方法、发明技法、科技实践活动辅导方法、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另外科技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搞小发明过程中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条件不足

搞小发明必须有制作室,制作室要配备大量的工具;绘制科幻画要有大量的颜料与纸张,学校要配画室;搞电脑制作,学校要配微机室,还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搞科技调查,要配摄像机,还要教师或家长配合,有时要爬山踄水。这些活动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加上学校目前主抓文化课教学,要花很多资金,用来搞科技创新教育的资金就显得“不足”。这就给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带来不便。

如何清除障碍,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策。

1.政府出面,由教育部门编制教材,使之成为一门学科

让整个社会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要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教育部门编写与年龄相对应的科技创新教育材料,并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制定出适应科技创新教育的多项教学评价方案,同时制定与科技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而不是现行的少数获大奖的学生采取的加分政策,而是使走进科技创新教育,真正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师和学生获得成功,让只搞题海大战的教师和学生事倍功半。

2.研究科技创新教法

目前我国在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不讲;‘教’都是为了不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应使每位教师体会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显然,目前教师会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只能适应课堂教学。对于科技创新教育或教学,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先研究,然后编制出“科技创新教学法”,使教师有“本”可依,有“法”可依,这样教师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特长,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与学科相关的技能,如书画、实验、钳工、木工、玻璃工、电工等。教师还应克服困难,自制实验器材,利用自己的“创新”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开展讲座,提供科技信息,报道科技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9篇:科技创新重要性范文

一、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具有了巨大的创新潜力。要想顺利实现在新世纪的头20年,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而在中国,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超过半数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0.5%,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另有资料显示,20__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一个福特汽车公司当年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半多。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不搞短期行为,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为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留下充分的资源、空间和条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是基础,经济持续增长是条件,社会持续进步是目的。为三大持续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我国的科技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鸿沟——科技研究与开发游离于企业: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远离企业和市场,研究的许多项目目标不明确,甚至不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研究开发机制。近20年,我国企业的进步非常大,但这个进步基本上是靠引进成果。引进是要受到限制的,靠引进推动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思想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例如,海信的生存与发展就得益于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是海信的技术观,以技术孵化产业是海信创新科技的特色。

二、科技创新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因此企业经营必然表现为不断地创新。

联合国人士间曾流传一个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的差距。”把这个论断演绎到企业界,同样可作这样的论断:“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也在于创造力的差距,即科技创新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史上,凡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企业,都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最大财富,时时处处致力于企业的科技创新。

日本的索尼公司在刚起家时,仅20名员工、500美元资本,但在经营决策上坚决走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在别的企业都大上普通电器时,索尼公司独家开发出的录音机;在晶体管刚刚诞生时,索尼公司又及时抓住机遇,迅速推出应用晶体管的袖珍收音机……这样,平均每年推出上千种新产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创新,终于缔造了一个“电器帝国”,在总结其成功的奥妙时,仅归结为四个字“科技创新”。

产品结构调整要注重科技创新来获得更新换代的效果。北京建筑五金实验厂原先只生产传统的老产品铸铁水龙头,由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乏力,企业陷于亏损;1993年通过转换产品创新机制,积极开发了换代产品陶瓷片水龙头,在性能上做到了使用60万次(约20年)不漏水,外形上更推出了铜镀铬、镀钛的流线型,企业立即取得了效益,走出了困境。实践证明,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而企业的最大财富技术创新是使产品摆脱疲软的根本手段。

三、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从企业内部看,任何企业都有三大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这三大系统之间,经营是企业的龙头,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及动力。我们必须强调,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不必多说。但是科技只是工具及动力,科技也不是目的。科技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要前进,就要拿出升级换代、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离开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这是办不到的。我们要搞电子商务,离开科技创新也办不到。管理要前进,这要搞iso9000贯标、iso14000贯标,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搞信息管理,离开科技创新也不行。经营管理的前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如果科技创新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

高层次的竞争,高在内心,高在创新。大家都很熟悉海尔,因为它是搞家用电器的,家用电器在价格上打的这么厉害,你看到过海尔降价吗?基本上没有。许多人要问,市场经济不就是价格竞争吗?应该说市场经济价格竞争是永恒的,尤其是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价格竞争档次并不高,比价格竞争档次高的是特色竞争、设计竞争、创新竞争。海尔不搞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搞高层次的特色竞争,设计竞争。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海尔不降价,海尔到处是老大。

我们看一下海尔的商品经营: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研发课题。20__年海尔在开国际经理人大会的时候,海尔的美国经理针对学生公寓对冰柜要求的信息提出,应该开发出一种抽屉式的冰柜。海尔总部一听,很有道理,马上下令开发抽屉式的冰柜。结果怎么样?经过十七个小时,居然拿出了两代经过改进的第二代抽屉式冰柜的样机,十七个小时拿出了两代抽屉式冰柜,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就送到了会场上,这样的快速反应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海尔的商品经营相当优秀。

至于“市场疲软”的观点,是思想僵化者自我束缚。其实,市场是棵常青树,市场是永远不会疲软的。市场是需求的反映,而人类的需求是不会终止的:许多需求都是永恒的,并且是发展的;数量需求会到质量需求;旧的需求会到新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会到高层次的需求,永无止境。至于中国的市场,这是有12亿人口支

撑的最大、最肥的市场,又是极不成熟的市场,更是不可能疲软的市场。那么多的外商企业,都在盯着中国的市场眼红,待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更是惊呼:中国的钱真好赚!不难发现,外商打入中国市场,,往往不选择高科技、高精尖的项目,而最愿意进入的,则是我们许多经营者口口声声在喊“疲软”的量大面广的低技术领域。然而他们的产品一旦打入我国市场,虽然总比我们的传统产品卖得贵得多,但市场却也立时不见“疲软”,让这些商品迅速取得了市场霸主的地位。他们都不喊“市场疲软”。例如最简单不过的牙刷,在质量与品牌的基础上,外资企业的商品在每一局部的形状,表面防滑诸方面精心设计,刷毛则更是加上了波浪型的形状设计,然后在电视广告上一演示:这样刷牙最干净。怪了,市场的大门马上为其敞开,卖得决不便宜,但马上成了市场上的“老大”。其实,真正的道理很简单,这是设计与策划的竞争,即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就是外资企业的财富,也是他们发展的动力。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既然技术创新是工具,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驾驭并保证科技创新使企业腾飞?

1、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企业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是干什么的?在市场竞争中打仗,并且必须打胜仗。要打仗,要打胜仗,没有秩序不行、没有纪律不行、没有积极性不行。管理创新就是解决企业的秩序、纪律和积极性的。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搞好企业离不开管理。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而科技创新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仍需经营管理创新作保障。

2、具体措施保证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加上市场才等于科技创新。我们的企业里也有科技人员,但是基本上只有科技工程师一类,科技工程师习惯于技术导向,不去研究市场,搞了半天还是技术进步,往往脱离市场,并非科技创新。我们企业里的科技力量之所以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市场导向、保证科技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