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制品和生物制剂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猪;疫苗;注射;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43-03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经工厂加工(培养、浓缩、脱毒、杀灭),使其失去原有的致病性而仍保留良好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一类生物制剂。目前在猪病防制中普遍使用的疫苗有活苗(弱毒苗)与死苗(灭活苗)两大类,又可细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基因缺失苗及亚单位疫苗等。
1 猪常用的疫苗
1.1 常用的细菌活疫苗
仔猪副伤寒活疫苗、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活疫苗、败血性链球菌病活疫苗、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猪布氏杆菌病活疫苗等。
1.2 常用的病毒弱毒疫苗
猪瘟活疫苗Ⅰ(俗称脾淋苗)、猪瘟活疫苗Ⅱ(俗称细胞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伪狂犬病活疫苗、日本乙型脑炎活疫苗、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等。
1.3 常用的细菌灭活疫苗
猪链球菌双价灭活疫苗、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猪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仔猪大肠杆菌病三价灭活疫苗等。
1.4 常用的病毒灭活疫苗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圆环病毒病灭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高效灭活疫苗、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等。
2 接种疫苗前的准备工作
2.1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前必须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从猪场实际生产出发,考虑本场当前疫病种类、发病特点、既往病史、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受威胁程度,结合猪群种类、用途、年龄、各种疫病的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性质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场需要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接种猪类别,疫苗名称,注射时间,注射剂量,接种途径(皮下、肌肉、口服、滴鼻、胸腔、穴位等),每种疫苗年接种次数,各疫苗接种顺序,间隔时间等。免疫程序一经制定应严格按要求执行,并随抗体检测结果及疫病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1-4]。免疫程序忌照搬照抄、忌一层不变、忌盲目频繁改动。
2.2 疫苗的选择
2.2.1 有针对性地选用疫苗 不能见病就注射疫苗,既浪费人力、财力,又增加猪只免疫系统负担,造成免疫麻痹。一般来讲,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及可通过药物保健进行防控的普通细菌性疾病皆可不注射疫苗。应将防控重点放在传播快、危害性大、难控制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上。如将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等纳入猪场的常规免疫。
2.2.2 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的选择 灭活苗与弱毒苗各有优缺点。本场没有该病,只是受周边疫病威胁,一般选择安全性好、不会散毒的灭活疫苗;若该病已存在,应选择免疫力强,保护持久的弱毒疫苗。
2.2.3 毒(菌)株的血清型选择 有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有多个血清型,如口蹄疫(7个不同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猪链球菌(1~9型为致病性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15个不同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很低,如果使用疫苗毒(菌)株的血清型与引起疾病病原的血清型不同,则免疫效果不佳,引起免疫失败。在选择疫苗时,应选择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在无法确定流行病原血清型的情况时,应选用多价疫苗。
2.3 疫苗的采购、运输和保存
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指定的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店购买,所购疫苗必须具备农业部核发的生物制品批准文号或《进口兽药注册证书》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选择性能稳定、价格适中、易操作、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厂家,不要一味追求新的、贵的、包装精美的及进口的疫苗。疫苗在整个流通环节中要完善冷链系统建设,冻干苗-15 ℃运输、保存,禁止反复冻融,灭活苗2~8 ℃运输、保存,防止冻结。同时避免光照和剧烈震动,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疫苗失效和效价降低。
2.4 针头、注射器具的准备
哺乳仔猪(0~25日龄)使用9×12(外径为0.9 mm、长度为12 mm,下同)规格针头,保育猪(25~70日龄)用12×25,肥育猪(71日龄至出栏)用12×38,种猪免疫用16×38,要求针孔无堵塞,针尖锋利无倒钩。注射器宜用10~20 mL规格,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注射器洗净后一起高压煮沸20 min,晾干备用。
2.5 猪群健康状况检查
疫苗注入猪体需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方能产生免疫应答。因此,接种前猪群的健康状态尤为重要,接种猪只必须健康、无疫病潜伏,对生病、体弱和营养不良猪只日后补充注射。同时,猪群在断奶、去势、运输、捕捉、采血、换料或天气突变等应激诱因下不利于抗体的产生,不宜实施免疫注射。接种疫苗前10 d饲料中不能添加任何抗菌药或抗病毒药物,可添加营养保健剂,如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以增强猪只体质,减少应激,提高猪群的免疫应答能力。
2.6 小范围试用
中途更换厂家的疫苗及新增设的疫苗,应选择一定数量的猪只先小范围试用,观察3~5 d,确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接种。
3 正确实施疫苗接种
3.1 仔细检查疫苗外包装
统计接种猪只数量,从冰箱内取出对应疫苗量。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并仔细检查疫苗名称、包装、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对破损、瓶塞松动、油乳剂破乳、失真空、变色、变质的疫苗严禁使用。
3.2 等温操作
为了防止温差引起的疫苗效价降低和猪只不适,从冰箱内取出的疫苗需放置一段时间,待恢复至常温才能稀释(活疫苗)或直接注射(灭活疫苗)。活疫苗应现用现稀释,一定要用厂家提供的专用稀释液等量稀释,在配制后1 h内为最佳注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3 h;灭活疫苗开封后限当日使用,未用完的应废弃。当环境温度超过20 ℃时,应将疫苗放入保温箱内,并放入冰块,保证疫苗操作期间的全程温度控制。
3.3 严格消毒
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进行疫苗注射,做到一猪一针,用过的针头和无菌针头区别存放,防止交叉感染。接种部位应避开脓肿、胞块,用3%的碘酊消毒之后,再用75%的酒精脱碘,待干燥后再注射,以免影响疫苗活性。用注射器吸取疫苗时,决不能用已给动物注射过的针头吸取,可用一个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裹以挤干的酒精棉花专供吸药用,吸出的药液不应再回注瓶内,可注入专用空瓶内进行消毒处理。
3.4 猪只保定和注射
注射时,应对猪只进行适度保定。小猪可一对一人工保定,保定人员身体微曲,双手握住两前肢,双膝夹紧小猪后躯即可,中猪、大猪可用栏板赶往墙角,缩小其活动范围。保定后不要急于进针,应轻声召唤猪只,轻抚猪体,待其消除紧张,恢复平静后方可消毒、注射。猪只免疫方式主要是颈部肌肉注射,0~25 kg仔猪为耳后2.5 cm,背线下2.5 cm,45°进针,深度12 mm左右;25~60 kg中猪为耳后5 cm,背线下5 cm,60°进针,深度25 mm左右;成年公、母猪为耳后10 cm,背线下10 cm,垂直进针,深度38 mm左右。操作时右手紧握注射器,进针要稳,拔针宜速,确保疫苗真正足量注射于肌肉内。
4 免疫结束后的后续工作
4.1 过敏反应
疫苗对猪只属于一种异物,个别猪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此,疫苗免疫后应仔细观察猪只精神、食欲、饮水、体温、大小便等,对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轻度过敏反应的不必用抗过敏药,一般1~2 d可自行恢复;对出现发抖、发绀、口吐泡沫、呕吐、呼吸困难、倒地痉挛、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注射液(0.1%)1 mL进行紧急抢救[5]。
4.2 防止散毒
注射完疫苗后,一切器械与用具都要严格消毒,剩余活疫苗及疫苗瓶要集中消毒处理,以免散毒污染猪场与环境,留下疫病发生的隐患。
4.3 做好免疫接种登记
每次做完免疫后,第一时间认真填写免疫记录,完善的接种记录包括:疫苗名称、疫苗性质、免疫日期、舍别、栏别、猪只年龄、免疫头数、免疫剂量、疫苗厂家、有效期、批号、接种人员等。完整详尽的规范性记录,可防止猪群免疫接种中可能出现的漏免和重复免疫,同时利于猪群免疫接种后的抗体检测和生产管理软件的数据录入工作。
4.4 加强饲养管理,禁用抗菌(毒)药物
注射疫苗后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喂营养均衡、无毒、无霉变高品质饲料,减少各种应激,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猪群抗病力和免疫应答能力,以利抗体的产生。免疫后10 d内要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应答的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氟苯尼考、喹乙醇、磺胺类药、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免疫期间发病尽量采用非抗生素治疗,如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待病猪康复后10 d补免。
4.5 抗体检测
根据免疫档案记录,21 d后对被免猪只按照一定比例采样抽血,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用群体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整齐度来评估疫苗的接种效果。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要及时补免,补免后仍不合格的应果断淘汰,以消除疫病隐患。同时抗体检测也可作为评价疫苗质量好坏和修正、完善免疫程序的重要依据。
5 小结
疫苗免疫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皆可导致整个免疫计划的失败。因此,一定要认真落实疫苗接种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各项工作,注重细节,方能使疫苗发挥真正的免疫保护作用。另外,疫苗注射不是万能的,不能说注射疫苗后就万事大吉,可高枕无忧了,还应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坚持自繁自养,严格隔离、防疫和检疫等各项生物安全措施,搞好综合防制。
参考文献:
[1] 郭 芳. 基层动物免疫接 种注意事项[J].中国动物保健,2013(7):51-52.
[2] 尹康玲,王友文,段兴梅,等. 生猪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J].养猪,2010(4):75-77.
[3] 胡 宇,王 英,熊 波,等.规模猪场免疫方案制订[J].四川畜牧兽医,2013(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