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实践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 这一天,我去居委会劳动了一天…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星期天,我去居委会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儿,居委会的负责人让我去小区里面刮小广告。我高兴的应承了下来,心想,弄小广告有什么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于是信心满满的拿着负责人给我的铲子和水桶就走了,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我先找到一个贴在地上的小广告,貌似真的很难弄,拿铲子刮了半天也没有太大的结果。
本想放弃,然后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我想到,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呢,然后,我就在哪里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时候的情景了,被水冲过的地面上的小广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将小广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钟,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轻轻一撕,小广告就掉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呢?我以为,首先应加强师德教育,以每位教师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改革创新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下从几方面谈谈对此的粗浅认识。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有效发挥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如果我们能看到教育的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那么,教师就不仅是谋生的职业,而是在从事光辉而神圣的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师应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魄与气概。只有基于这样高品味精神境界的信念,教师才能支撑起乐业、敬业的精神。也只有是拥有这样的精神特质的教师,才可能把教师职业不仅看作是为国家尽道德义务的形式,而且看作是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形式,从而树立起“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师德观念,为教育立功、立德、立言,为自我的完善而自尊、、自豪。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创新,锐意改革,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社会发展而努力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二、敬业爱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要想有效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
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关注。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而今,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才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三、遵循教育规律,勤奋学习,探索创新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如今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信息手段的介入,使学生的接触面扩大,对知识的需求无论从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教师原有的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进修培训,不仅要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更要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同时还必须涉猎相关学科和前沿学科,努力学习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并应用到教学上,提高教学效果。
四、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全力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合力。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只有在获取共识的前提下的教育合力作用下,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五、严格“自律”,以德立教,以身立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教师处于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是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和与人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第二,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教师要善于继承、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善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体现中国特色,显示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势。教育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既要打好人文基础,又要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第三,教师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代和国情特色要求教师不但自身懂法,还应教育学生守法。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收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
综上所述,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此,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审视师德的内涵和价值,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铸造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二】
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孩子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依托多方式、多途径才不至于流于空谈,流于形式。我园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具体实施方面:
1、根据区教文体局要求,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十项惩戒》、《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认真做好记录,写出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2、学习师德标兵的优秀事迹,让每位教师把纲要、规范、师德模范作为一面镜子,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化师德教育。通过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规范从教行为,促进园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3、学术报告活动。2月23日上午聘请河南省心理学研究所、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资深讲师卢杰做“做睿智的幼儿园教师”专题学术报告,讲解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及途径与方式,使全体教师在师德教育中受到启发。
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当前教育形势,结合本园教育实际,确定下年度师德师风建设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三爱三争”教育活动,即:爱岗位,争做幼教改革的尖兵;爱学习,争做新时期教书育人的能手;爱幼儿,争做家长和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开展“修师德、铸师魂、树师表”活动。开展“三学”活动,即:学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规程(《规程》)。
5、加强监督,完善有效的考核机制。师德建设既要有自律又要有他律,自律和他律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机制。建立教师个人师德师风档案,建立内部师德考核机制,将教师敬业爱幼、为人师表等方面作为教师日常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评聘、工资晋升、评优评先等,都将良好师德列为第一条件。每学期末,填写《教师师德师风情况评估表》,对自己的师德师风状况写出“自查报告”进行小结,并通过教职工大会对其师德师风状况进行民主测评,划出等次,督促教师自查、自纠、自省。
6、广泛听取家长意见,对外公布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与准则,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信箱,向家长发放教师师德问卷调查表、征询表,公开幼儿园监督电话,鼓励家长对教师评头论足,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7、签订《师德承诺书》,并在家长会上庄严宣誓,邀请家长共同监督。
二、日常管理方面:
1、监控从早7:30——晚5:30上班时间全屏开放,并专机专用,由专人负责。
2、每天下午放学前将本天监控内容详细过滤一遍,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详细记录并马上整改。
3、领导多到班上巡视,监督师德师风的实施情况。
4、班上教师互相提醒、监督,每月通过民主投票和评议选出一名“师德模范”,并予以公布。5、开展“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活动,让家长在可控范围内参与我园的师德师风建设及部分管理工作。
三、理念落实方面:
1、热爱幼儿和谐发展。关心、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天职。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要以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为出发点,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对幼儿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孩子们愉快茁壮地成长。
2、注重小节修炼人格。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式人物”。所以,我要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孩子。
3、尊重家长服务家长。家长是我们搞好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在工作中,我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责、责备家长。并且在语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诚、用诚意使家长信任你。
4、廉洁从教,不谋私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对幼儿进行有偿补课和收取额外的报酬。与家长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总之,我园充分利用本次“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契机,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本着积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自查自纠、互相监督,积极探索师德师风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提升我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师师德师风观念、规范了执教行为、完善了师德师风管理制度,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推进我园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心得体会【三】
一直以来,我都被我们xx中学的老师们感动着:你们,埋首案头,笔耕不辍;你们,从早到晚,以校为家;你们,苦口婆心,春风化雨。你们,肩负着家长的期望,承载着孩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背负着学校的明天,你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书写着xx教育的辉煌篇章。
现在,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本人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师之根
大而言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以此为生,养家糊口,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张普芳老师,做过多次手术,现在依然要借助拐杖,但他没叫过苦,没叫过累,就这样默默的坚持在三尺讲台。张华老师拖着沉重的步子,穿梭在一个个班级。这样的老师,就在我身边,时刻感染着我。我唯有踏踏实实、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同样面临生活压力和世俗的诱惑,只要你不想“混饭吃”,就要透支脑力和体力,付出巨大的成本去做这“光荣的事业”。这次,三年级又增加了几节课,谁也没有问问待遇怎样。我相信,学生和家长会明白老师的付出,学校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社会会承认老师的奉献。
我们可以自己抱怨教师工资太少,埋怨教师地位低下,但我们绝不容许有谁污染教师这一职业。我们总有些话不说,总有些事不做,我们觉得那样不符合我们的身份。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师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如何理解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如何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遇到的,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必须有发展,才谈得上科学发展,同志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因此,不考虑如何实现发展,而大谈科学发展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是高校的发展,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说高校是发展了?我们应首先分析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现在大学排行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价高校发展无非是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但具体落实起来却是一些数字化指标,如,学位点的数量、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论文、课题经费数量等等,围绕这些数字化指标,各高校展开了竞争,谁达到了相关指标,就说明这所高校有了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指标可以从一定方面反应该高校或单位的发展情况,但一定就能说明该高校或单位确实发展了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应分为显形的发展和隐性的发展,所谓显性的发展,就是指标志该单位发展的一些显性的数字化指标,隐性的发展是指不能用数字和指标显示出来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应该是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的整合,应该是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和真实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评价一个教师或一个干部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他个人职称职务是否晋升、工资津贴是否提高、有无荣誉称号、有无获奖等等,这些在一定方面反应了他的发展情况,但决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有的并不名副其实,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是教授职称,但他的个人水平真的与教授相符吗,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真实水平与其职务相称吗?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海中的冰山,海平面上是显露的冰山,海平面以下则是未显露的冰山,要想知道这座冰山的全貌或真实大小,就要清楚海平面上下所有冰山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味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甚至把实现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的目的去追求,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就会造成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可否认,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从某些方面反应发展的程度,在实现真实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显示发展的一些外在数字、指标和荣誉是必须的,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使机会比黄金还重要,实现了显性的发展,争得别人的认可以和尊重以及取得相应的地位,就等于把握了机遇,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角度说,实现显性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真实发展的手段,而决不是目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手段的重要,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决不可保守和固步自封。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都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蔑视追求显性的发展,二是一味追求显性的发展。在当前,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把追求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忽视单位和个人真实的发展。所以,当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我们在追求外延扩张和显性发展时,一定更要重视内涵和真实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如何体现?现在形成共识的是大学培养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以人为本在大学实际上是围绕两个主体进行的,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做到两个“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教师发展主体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在当前,重要的和紧迫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满堂灌”。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学的理念、方法、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大学却还在固守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重在灌输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应该来一次大学的“新课程”改革。因此,要真正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下力气进行大学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有效落实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大学的本质或生存价值是培养人才,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不可偏废,但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三者不应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中心、是目的,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围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进行的,相对于前者,它们应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假设一个高校如果没有了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只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那么它就不能是高等学校,而只能是研究所或公司,而如果一个高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体现的不理想,但重视了如何培养人,那么,该高校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能说不是很理想的高校。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虽然理论上和口头上认识到了大学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强调了科研和如何服务社会,原因一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大学功能,二是大学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再作怪。评价大学的办学好坏,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更是显性和容易实现的,而大学培养学生的质量则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把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和评价作为目的。由此,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学以完成多少科研论文、课题数量、经费数量为最终目的,而很少思考如何把完成这些工作与培养学生对接,高校的教师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科研论文、申请课题数量和拿到多少经费为最终目的,很少考虑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如何把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大学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知识的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仅限于此,该机构就是一个科研院所,大学更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就需要把进行科研的方法、手段以及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过程中来,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内化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把为企业和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作为终极目的,否则的话,就与公司没有差异了。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科研和服务社会如何与培养学生对接进行研究和探讨,实现通过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如何使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现在大学热议的话题是大学的分类评价和管理,高质量的大学是一个模式吗?中国有几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应“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由于其功能有不同侧重,不应是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实际上针对每一所大学内部,也有一个教师分类和评价问题,高校中教师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有差异,个性、特长和兴趣有差异,职称有差异,发展条件有差异等等,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教学,有的擅长基础研究,有的擅长应用开发等等,要体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就要有“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应该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他们所能够成为的最出色的人,教师成功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单一的。当然,这里说的教师的分类评价与管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即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都应有所涉及,只是教师有所侧重,而不是只搞一方面,而不涉及其它方面,高校单纯搞某一方面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尽量突出教师的某一方面特长,同时要兼顾其它。另外,要有效落实教师发展的主体,还要转变观念,即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强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观念上要剔除教师的工具理性,树立教师的价值理性。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在高校有效落实?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和学院应有比较具体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应定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有计划培养。要统筹兼顾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筹兼顾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教师与学生。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
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关键词:情景教学;语言环境;互动参与
首先,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年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英语作为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种通用的交流工具在这个年代仍然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也不断涌现。为适应现有的中职生的特点,面对这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和谐的状况,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了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技能、树立“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教学重点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放弃自我陶醉式的灌输,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中有所侧重,主要培养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情景教学法能让学生最大化地感知英语,它是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良好的语言环境,创设了实现语言交际的情景,提供了语言实践的平台,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具有现实意义。
一、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1.采用直观教学手段
模拟企业招聘、商店购物、客房预定、餐厅进餐等真实的场景,故而称其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当然,除了情景的模拟以外,模拟还可以是人物的模拟,如模拟服务员、会计、售货员、招聘人员等。这种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英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知识。这就是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是创设情景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交际化。利用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使情景教学动态化。
2.使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局限性,许多教学内容无法通过实物来展示,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表、声音、影像等组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大容量地提供语料,创设语言环境。
3.增加互动游戏
根据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发挥游戏的辅助作用。还可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对话进行情景表演和替换练习。学生积极投入角色扮演中,表情丰富,语言流畅。
在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时,教师主要起“导演”作用,一个或多个学生作“演员”,扮演特定角色,其他学生作听众或观众。因此,这种教学法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实践性”、环境“模仿性”和条件“真实性”等主要特点。在教学中模拟商店购物和企业招聘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企业管理者和应聘者等角色,分组进行表演,然后逐组给予评价。
二、互动参与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法中,关键的是强调“参与”,即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即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因为只有在“动”中,学生的思维、操作、语言、观察等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提高。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
总之,教师可以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将教材中的每一单元的每一部分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在加强训练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例如,教师把“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部分的内容放在首要教学的位置,学生可以在这种形式和方式的反复训练中达到强化听说能力的目的。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再把其他几个部分逐一化解,这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材模块的简单化,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坚持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的原则
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教学的内容是很多的。所以,要想让课堂发挥成效,教师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是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因此,课堂要采用以练为主,精讲为辅的原则。首先,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先要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籍,掌握查找的技巧和方法,为自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掌握了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后,就可以帮助其进行课堂学习,而且可以节约课堂上大量词汇学习的时间。其次,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可以先试着听,然后再看录音文本。接着再反复听,反复看,直到听懂为止。在听的时候,要把没有听清的部分记录下来,以便在看文本时核对一下,以增加记忆率。在教学阅读理解时,要告诉学生先阅读问题,看懂后再看文章,带着问题去阅读,才能很好地理解其意。
2.坚持预习、复习、学习三效合一的原则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复习是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关键;学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核心。每节课开始前,教师要检查落实学生预习的情况,以便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好学生的预习工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采用启发式、答疑式、情景式等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抓好复习工作。复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恢复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戴帷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研究,2001(5).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2.
[3]王蔷.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英民.精彩课堂实施对话[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我们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就是要实践好“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否认真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程度,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深度,同时也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能否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是一块试金石,是检验我们的宗旨意识强不强,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不高,工作作风实不实的重要尺度。
群众小事系大事。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事情虽小,但事事牵动人心,件件关乎百姓,对于全局来说可能是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种观念:群众的一桩桩、一件件具体困难和问题,都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利益;群众的小利益就是党和国家的大利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领导干部认真解决群众的小事,就是在干大事,谋大利益。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观念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观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之魂,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彼此联系贯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2.高校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高校文化,是高校的精髓,是高校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主导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的根本。而高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被主导和主导的关系,那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主导高校文化建设也是应有之义。如果说高校文化是大树,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它的根基,离开它就没有健全和谐的高校文化了。与此同时,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有力地支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文化亦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离开这个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和弘扬便无从谈起。
3.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那么,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建设高校文化,即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活动密不可分,一所高校是否具有特色,校园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往往可以从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出来。高校学生干部作为高校文化活动最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氛围,更是延伸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满足广大学生多元化成长的需求。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着学生干部构成的特殊性、能力的特殊性以及工作属性的特殊性,正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带领引导、组织管理、革故鼎新和桥梁纽带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管理者的高校学生干部,往往都能成为大学生中的精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部分学生干部均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单位的骨干甚至走向领导岗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文化建设重心便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4.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校园环境已得到有效的改善,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保证。各个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逐渐培养出了一批工作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但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深刻变革、校园文化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各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均广泛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4.1 学生干部队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不够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及践行。根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和践行度较高,但在认同上具有非全方位性,认知方面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学生干部队伍虽然是大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和骨干力量,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思想教育与理论培训,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上应该均优于非学生干部,但在《高校学生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查》中也显示高校学生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能力与实践行为水平差异明显,说明部分学生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部分学生干部没有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烈意愿。
4.2 学生干部队伍的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有一个涉及学生干部选拨、培养以及考核的健全合理的机制。当前,高校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完善。首先,在学生干部选拔上,缺乏科学的选拔机制作为指导,选拔的标准相对片面,没有经过科学考察地任用学生干部,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工作的有效性。其次,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干部过于揠苗助长,更多的放在“使用”上,忽视了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自身能力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更何谈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最后,对学生干部缺乏科学健全的考核体系,无法将考核工作进行量化处理,更多依靠辅导员的主观臆断,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评判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标准机制。
4.3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影响不一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干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促进学生干部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更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今,我国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等方面均能做到细致认真、正面影响,但仍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高校辅导员原有专业不对口,大部分为非思想政治专业出身,在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二是目前辅导员队伍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大多面临着自身的婚姻问题、成家愿望且工作经验匮乏、进修学习机会有限,未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干部的工作。三是高校辅导员层次参差不齐,未能运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发挥自己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平台上的主导作用。
4.4 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学生干部队伍在构成、能力表现及工作属性上的特殊性,学生干部队伍自身的素质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学生干部队伍的自身素养仍存在着如下缺陷:一是当前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种种不良人格品质,过度自我、抗挫折能力差、孤傲偏执、功利性强、处事浮躁、弄虚作假、官本位思想作风等。二是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对自身能力的认识超出实际水平,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责任感弱化,有的甚至随便应付了事。三是部分学生干部淡化民族精神,摒弃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较为片面、形式单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是受当前功利实惠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影响,部分学生干部请客送礼、缺乏诚信,严重影响其在广大同学中的形象和威信。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对象。针对当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工作和学生干部自身发展的双赢,开创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新局面,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5.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
高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因此,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更要使其明白倡导的原因和践行的办法。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干部年级、专业、性别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教育。同时,要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强势地进行舆论宣传。最后,在加大教育力度和频度的同时,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寻找最优的教育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如主题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更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
5.2 完善机制,科学管理,建立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队伍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使学生干部的工作和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学生干部队伍工作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完善科学的选拔任命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生干部选拔任命的重要考核考查项目,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候选学生的相关资料并广泛听取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综合考虑。其次,辅导员应树立“不断培养”学生干部的观念,根据具体情况从思想政治、基本能力和具体工作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干部进行有重点、长效型的培养。最后,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老师、同学、自我等多方面的评定,对每个学生干部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考评,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处措施,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学生干部实现理性认识自我,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5.3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的言行对学生干部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针对由于专业不对口而导致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困难这一现象,高校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辅导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辅导员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高校应加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以及终身化的政策研究,形成老、中、青的合理梯队,为年轻辅导员多提供相关的进修学习机会。高校辅导员自身在工作中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增进与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对学生干部的指导作用,建立学生干部队伍教育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融入社会基层建设,做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建学校、学生干部与社会的互动平台。
5.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健康和谐的高校文化中所应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引领学生干部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知识结构、具有健全人格和富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要做到:首先,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学生干部的政治意识;其次,以共同的理想坚定信仰,切实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再次,以崇高的精神提升魅力,切实增强学生干部维护民族核心利益和创新意识;最后,以正确的荣辱观锻造品格,切实增强学生干部的道德意识。
6.结论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既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只有建设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模范性,在高校工作中不断开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精神之魂,全面主导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的根本。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进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才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心,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化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周玉清,王少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6-55.
[2]梁成山,孙玉瑷.浅谈学生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61-262.
[3]孟小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4]王昊.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论略[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4):131-134.
[5]朱志明,陈虹,朱百里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查及对策[J].大学生研究,2010,4:75-78.
[6]钟发亮.高校党员学生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100-103.
[7]姜海洋,曲长海.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研究[J].经济师,2011,1:143-163.
[8]林静华.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8-171.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完全打破了我没培训之前认为这是个很枯燥乏味的过程的那种想法,让原本对服务行业不感兴趣的我,渐渐对服务充满浓厚的兴趣,服务作为一个大众化消费群体,我个认为最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完善自我的的行业,而且与生活紧密相连。
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卖场的布局,商品的陈列,及在管理方面的根基,让我更加的了解超市是需要细心强和责任心强的员工。
如果在工作中我们失去了细心,那么在布局及陈列当中就不能很好的抓住顾客的购买欲。及顾客的购物动向,巨大磁石点也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失去应有的价值;另外货架的陈列要求我们了解:怎样的陈列才能利用好货架的每一层,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及效益;然而色彩的对比也能很大程度点亮顾客的眼睛,吸引并留住顾客的脚步。
公司的这一次培训,从培训的效果就可以看出公司对培训是非常着重的,老板及培训人员都做了很多准备,让我们在培训内充分感受到了公司对员工的负责的态度和良苦用心,让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端正心态,更加努力!更加自信!
接下来的培训,我想会更有趣、更专业,所以我会更认真听,理论与实践更加强化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也很热爱且珍惜这份工作!
学习能让人进步,工作能让人自信,相信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经验当中让我们把超市变得更加美好。
大一学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军人学习生活心得体会范本
2019年党校生活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大学学习生活心得体会样本
最新大一新生生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例文
拓展心得之体验式学习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2019年学习廉洁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教师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4月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
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
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
(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2、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因此,我想在一节课中,如果自始至终都采用多媒体,那就不能称是一节好课,至少说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是多变的。所以,教学上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了多少方法。
3、教学不要过于形式化,注意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能全面发展。只要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就是好课。在许多课上,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想得太多,因此使教学活动变得只有形式而没有了真正的内容,就像是一套好看的衣服,却没有一个相称的身材人去穿它,那么衣服的美又如何体现呢?衣服,我们知道只要穿得得体就会很好看。同样,我们教学模式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只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是去考虑用什么方法去体现新课程标准。
总之,如何达到一种“真正教师”的境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必读书心得体会例文
关于《哈佛医生这样做手术》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2019年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例
精选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6号教室的奇迹
关于《经济学是什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300字
2019年寒假读书心得体会
2019年体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19年寒假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生读书心得体会:《童年》
2019年暑假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