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软通动力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通动力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软通动力行业分析

第1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2013年9月,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主席在印尼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用电量普遍较低,电源项目设备老化、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电力投资具有刚性需求。此外,这些国家能源资源丰富,与我国先进的电源项目施工、电力装备制造、电厂运维能力可形成优势互补。201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重点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因此,无论是优势互补还是政策助推都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那么,中国电力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走出去”须做充分准备

我国电力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广大电力企业而言,尽管行业前景喜人,但“走出去”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

做好市场调研,避免盲目投资和带来不利的影响。尽管国际电力市场需求广阔,业务范围广泛,但无论是电力设备企业、发电供电企业,还是其它配套企业,不同于在国内经营,“走出去”将面临陌生的市场环境和国家法律法规。因此,企业“走出去”之前都要对所到国家或地区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环境分析,具体包括前期可行性调研,项目开展过程中要遵守当地的劳动法及风俗习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好自己当地员工的安全。此外还有项目可持续发展调研,主要是做好项目的交接工作,做好当地员工的培训,保证项目的后续运转。

积极推动装备、技术、标准、管理、服务等“走出去”。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积累了许多技术和经验,并形成了完善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理念。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对东道国进行投资,还要发挥我国电力行业的优势,加快推动电力装备和技术走出去,更应注重标准、管理、服务等软实力的走出去。

电力企业“走出去”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政府应该做好宏观指导,完善与电力行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资,为电力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政策保障,充分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的作用;建立行业对外投资协调机制,对电力企业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管理等进行协调管理,避免国内企业恶性竞争,组织协调国内发达企业、电网企业、电力建设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等“抱团出海”,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还要发挥中电联等行业协会的作用,为电力企业“走出去”提供沟通协作、咨询指导等服务。

电力企业自身要提高国际化水平。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力企业不应再以传统的思维和方式“走出去”,而是要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懂技术、管理等,还要熟知国际商业规则和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在东道国建立当地国际化合作模式和合作团队,通过整合国际资源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借东风”实现转型升级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变化。随着传统的比较优势的弱化,如何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拓展市场空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连云港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江苏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核心区和先导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连云港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地政府、企业也早有行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电力行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若以连云港为例,电力企业该如何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和分享区域发展红利?

优化电网布局,满足地区用电需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连云港经济将会进入更快的发展通道,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都将会明显加快,由此带来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建设结构与空间布局。在此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强,同时对电网的布局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供电部门在把握这一机遇的同时,应提前做好调研和规划,通过优化电网的布局来满足不同类型的用电需求。连云港当地的供电部门已提前行动,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包括积极对接国家特高压规划;加快布局区域主干电网,构建环网结构,实行分层分区供电,调整布局重点区域;推动电网全面升级,建设一流的配电网等。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同时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为了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和连云港当地市场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和提升内部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效率。首先,要改善管理的手段或方式,如实现企业管理全业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构建柔性信息平台适应企业管理的变革与需求等。其次,可引入“卓越管理”以强化管理过程,包括构建卓越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分包管理模式等。此外,要构建“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职责、流程、考核、风险控制、制度标准),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分散式多职能管理体系向基于流程的统一管理体系整合提升。推动公司管理由职能驱动型向流程驱动型转变,是适应“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快速响应新要求。

第2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1、电力经济营销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对于电力营销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电力企业的投资都不是很全面。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营销管理策略也没有形成,传统上的电力企业的经济营销策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现代性,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电力企业严重的缺乏经济营销管理意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在电力企业的相关部门保留着,电力产品的生产是主要的关注点,对于其他的方面是忽视的态度,对于现阶段的电力市场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没有认识清晰,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未能转变为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

2、营销管理体制的落后

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与电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己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电力市场发展和需求。而这种体制上的落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市场的敏感度,从而影响到对于电力市场的深层次解读和开发以及自身的准确市场定位,最终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阻碍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设备体系的不健全

设备体系对于技术水平起着承载和反馈的重要作用。因此,先进技术的实施离不开设备。而电力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因此,设备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总得来看,我国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系统在设计上还是存在着许多技术风险和技术欠缺的。这种情况下,信息化的经济营销模式就很难普及和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的有序进行。同时,也制约了电力企业经济营销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推进。

4、服务体系的缺陷

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消费者十分广泛,从普通的个人到一些企业,都是电力企业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而客户在消费时一方面是要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享受电力企业提供的优质服务。因此,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客户对于电力企业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转变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电力经济营销管理具有政策性强、业务面广、信息量大且变动频繁等特点。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以及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需要从传统的模式向更加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策略进行转变。

1、市场扩张策略

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和关注经济营销管王梓骜理,对于这一点最好的诠释就是市场扩张策略。电力企业的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不断的加强,我国原有电力市场的竞争局面必定会被打破,电力销售市场会被逐渐开放,新的营销体制也会建立,在加强扩张销售地域的同时也将扩张能源市场,基础建设受到重视,各地区间构建的电网也将完善。

2、加强技术推广策略

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电力企业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策略转变就是加强技术的推广。加强技术推广的方式有很多,具体表现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提升技术的水平,还有就是更新企业的人才库。对于技术的强化策略是卓越的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中不可缺少的,电力企业只有将安全的、便捷的和可靠的电力资源提供给用户。用户才会对这个电力企业给予充分的认可和信任。然而电力企业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先进的电力技术是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基础技术设备的建设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需要关注和注重的,经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也要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数据信息采集的及时性也要提升,对于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也要强化,从而使制定的电力营销策略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3、环保能源的品牌宣传策略

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是电力供需矛盾得到缓和。电力经济营销体制也在逐渐的转变,立足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保能源发展策略将是电力营销总体策略的定位。近年来人们对于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停留在保障电力产品的质量方面,而上升到节能环保的层面。所以电力企业要将这个关注点抓好,企业自身的环保能源品牌战略要积极的创建,并大力的宣传品牌特色。电力企业经济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的有效形式是加强环保能源品牌的宣传策略,电力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社会经济利益,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优化产品服务策略

目前,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的电力企业通过改进和强化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策略转变的措施是十分成功的。销售电力资源,安全性、便捷性和多样性等必须要要保障。这样一来,用户获得和使用电力资源是安全和方便快捷的,基于此用户对电力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就会极大的提高,进而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就会大幅度的提升,优化产品服务策略的另一个有效方式就是人工服务的完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方,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设定经济营销管理策略,业务流程也要不断的简化和完善、高质量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和用电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电力企业强化服务方面的目标就是优化产品的服务质量。

三、结语

第3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Abstract: China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nternal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the specialized talented person's demand began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In the new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core is the building good talent environment, 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 on the talent attraction. Therefore, tak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prosperity, is the ke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should set up the correct view, finally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search for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ough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C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力资源是具有推动作用的特殊资源,更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与效能都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电力更是涉及百姓民生的行业,更是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企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的新阶段。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格局被打破,电力市场化进程得以加快,这也使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起着保证作用。人力资源作为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开发利用尤其重要。因为我国电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所拥有的人才质量高低以及对人才的使用效率,即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由此,实施怎样的激励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成为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开发是电力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一是电力企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由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力,这就决定了它的性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运行和发展。做到安全可靠的供电,实现向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这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关系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这一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电力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都要求电力工业的员工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

二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和作用所决定。现代企业都很重视这一基础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的潜能得以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这种个人价值将堆积为企业价值,使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

三是现代企业的竞争机制所决定。企业要培养核心竞争力,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重在人力资源的开发。虽然现在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竞争机制终将引入电力行业。电力企业也就必须有效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打造自己的软实力,能面对竞争挑战的来临。

二、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作为国家垄断行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至深,这使得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带有强烈的计划控制性。无论是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还是在职工聘用和工资待遇等方面几乎没有主动权,特别是对员工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严重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当前,从电力企业的决策层、执行层再到作业层,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都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一)重视人才使用,忽视人才培养

教育和培训不仅是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方式,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我国电力企业受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偏重于对人才知识或技能的使用,而很少对其进行对口的专业技术在职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在作业层的电力工作者更是缺乏后续的技能培训。同时,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还不够完善。近些年来,电力单位引起了许多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员工,但对这部分员工的继续学习深造,还缺乏一定的激励培养机制。再则,对于现目前组织的人员培训工作,普遍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效果不佳等问题。各类培训班偏重于讲授或是讨论,缺乏必要的实验操作和技能锻炼,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重理论而轻实践。

(二)重视人才数量,忽视结构优化

近年来,由于电力高校和专业的逐年扩招,致使电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为提升原有人员学历层次,而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但常常却忽视了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就电力企业而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作业工作和干部队伍三者应是和谐发展,不可偏颇的。但有的电力企业仅把人才数量作为量化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而对人才层次的结构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造成一些岗位人员超编,而其它岗位人员不足;或是一些人才眼高手低,人不尽其能,才不尽其用的现象。这样的一种状况必然导致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电力企业人员结构、规模和效益的不和谐化发展。

第4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钻石理论;生物质发电;清洁能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0102

说起生物质能,人们并不陌生。生物质能,就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中的能力,具有环境污染小、可以再生利用的特点,并且分布特别广泛。几千前来,人类一直使用生物质能作为主要能源,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的能源使用方式才发生了改变。

上个世纪能源危机以后,生物质能又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利用生物质能源技术生成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现代能源。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高效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2006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并且颁布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装机容量增长率高达30%。根据发展规划,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将达到2%。

为了分析某一产业是否有竞争力,美国著名产业经济学家Micheal·Porter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的竞争优势》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这一模型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工具,被用来分析某一国家的某一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笔者旨在以生物质发电产业为例,从Porter钻石模型的视角分析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探讨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途径。

1生物质发电概述及重要意义

1.1生物质发电概述

人们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很多废弃物,城市居民在生活中也会产生生活垃圾,利用这些废弃物、动物粪便作为燃料,将这些物质直接燃烧,或者转化为可燃气体燃烧,利用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这种技术就叫做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发电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图1)。生物质发电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发电无间歇性、清洁环保、电能质量好等特点。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很注重环保,生物质发电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供热和发电方式。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生物质发电包括沼气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发电。

图1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链上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很多国家认识到单纯依靠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是有很大风险的。瑞典、芬兰、丹麦等北欧小国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秸秆等生物质发电技术。北欧小国在生物质发电技术方面的努力也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视,生物质发电因此获得了较快发展。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论坛,这次会议以后,生物质发电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

1.2重要意义

(1)缓解能源消耗的结构性矛盾。

在能源储量、能源供给方面,我国存在着很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很高。我国正大力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天然气和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这就影响我国的能源经济安全。发展生物质能发电,符合我国国情,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建设。

生物质发电,对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岗位,是有很大益处的。以秸秆发电为例,1台装机容量为12MW的机组年消耗生物质秸秆约20万吨,如果按180元/吨计算,则每年可给当地农民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此外,还可给农民提供大量的收购、运输等就业岗位。

2Micheal·Porter的钻石理论

产业为什么会具有竞争力呢?Porter教授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这四个方面是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Porter教授认为,这四个要素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并形成了钻石体系,这四个因素,也是评价这一产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把这套体系归纳为钻石模型,企业最有可能在钻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获得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

图2Porter的钻石模型2.1国内需求

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某一行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所生产的产品首先是用来满足国内需求。Porter教授认为,企业一般对距离最近的消费者的需求最为敏感。消费者需求可以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特点能直接影响国内产品的特征,促进公司产品的创新,并提高产品质量。如果国内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就会增加企业的压力,压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就会迫使公司不断满足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在产品生产上持续创新,这从中观层面讲可以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从宏观层面讲就增强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2.2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独木难成林,产业也是如此,一个国家国内成功的行业经常是由很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一个行业群,因为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对技术、教育这些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外的行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上下游产业对于国内某一个行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也是大有好处的。

2.3 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是有层次的,主要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高级生产要素和一般生产要素。一般生产要素就是指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这些基础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就是指掌握高技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科技设备和技术能力。Porter教授认为,对某一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高级生产要素,如果说一般生产要素是天然产生的,高级生产要素则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的结果。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而且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对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4 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从微观上讲,产业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谁也无法否认索尼对于日本电子、三星对于韩国电子产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国家而言,管理理念也是不同的,这些理念促使企业采取不一样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如果国内竞争很激烈,经过国内竞争环境的洗礼,也有利于公司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因为企业为了应对竞争,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创新力度,进而提高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产业竞争实力的建立是有原因的。国家的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情况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等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是否有竞争力。Porter教授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立并非易事,只有当产业集群拥有足够的资源来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所带来的损失,新进入的企业才能克服已存在的其他产业集群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而且,政府的政策对于钻石模型中的四要素会产生影响,如果政府对某一产业进行支持,就可以帮助帮助产业集群弥补最初进入某个市场的损失。

3从钻石理论视角看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作为电力行业的一个细分行业,生物质发电也是和其他生产要素息息相关的,这些生产要素决定了这一产业是否能健康发展。

3.1与生物质发电产业相关的要素禀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相当于煤炭年开采量的一半,约合6.56亿吨标准煤。每年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总量有50多亿吨,相当于20多亿吨油的当量,这一数字是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的3倍。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我国全部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为一亿公顷,每年农作物秸秆的生产总量大约有7亿吨,除部分地区作为造纸原料,部分偏远地区用作炊事燃料,家畜的饲料和部分的秸秆用于还田作为肥料之外,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的秸秆约为3.5亿吨,其燃烧值可折合成1.8亿吨标准煤,经过转化可以生产为1亿吨燃料酒精或5000万吨生物柴油。丰富的资源禀赋为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创造了条件。

3.2 电力需求状况

电力行业的下游用电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企业客户和城乡用电客户,居民用电量比较稳定,增速也很稳定,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产业,如有色化工、建材和钢铁等,这些都是周期大、投资大、产能易增不易减的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如果经济有所波动,将处于不利地位。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对这些行业的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开始限产,直接影响了电力用量。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调结构”的深入,高耗能产业将会受到限制,其用电量也会减少。

但如果从用电结构来看,生物质发电量的需求将会上升。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50%,并且非化石燃料所占的比重要不断提高,占到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在此背景下,生物质发电等符合环保要求的发电方式将成为重点。

3.3生物质发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

与生物质发电密切相关的两个产业是燃料收购和设备生产。在燃料收购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购难。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比较分散,一家一户的秸秆量比较少,农民出售秸秆的意识也并不强。秸秆的收购价格也并不会较高,往往达不到农民的期望价格,这就导致农民出售秸秆的积极性不高;再就是在农村,收购秸秆的力量不足,因为秸秆收购的最佳季节恰好是农忙季节,我国近几年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为了抢收抢种,较多地将秸秆就地焚烧。

在运输方面,生物质原料运输也不是特别方便。主要原因就是农作物的密度比较小,导致体积过大,这样运输量就特别大。一般来说,是采用公路运输。为了方便运输,也是为了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就必须对生物质燃料就行标准化打包,这样就要购买打包机,而且所打的包块必须符合电厂锅炉的生产要求。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村运输多采用拖拉机,对大型包块难以运输。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生物发电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整个电力设备市场而言,所占份额较小。在设备生产方面,中国多个大型生物质发电厂的技术和设备均来自丹麦BWE公司。国内主要生产商,如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武汉汽轮机厂、龙基电力集团、济南生建电机厂、济南锅炉厂等,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相对较弱,多是以引进国外技术、国内制造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质发电厂议价能力较弱,设备购置费通常占生物质电厂总投资额的30%—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基于旅游协同促进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No.12TABK003)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张春燕(1983-),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化旅游、区域旅游与经济发展。40%,构成了生物质发电企业主要投资成本之一。

3.4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情况

生物质发电规模最大的是国电集团和凯迪控股,2009年,这两大集团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7万千瓦,占全国的27%,五大电力集团的总装机容量为107.6万千瓦,占所有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的24%(详见表1),其中建成和成功并网发电的绝大多数还是五大电力集团。就我国的情况来说,电力行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竞争并不激烈,这对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是不利的。

表12009年主要生物质发电企业总装机

容量与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企业名称总装机容量

(万千瓦)市场份额

(%)国电73.317中电投6.31凯迪41.410华能31华电14.53江苏国信11.53大唐10.52中节能4.814结论及启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生物质发电行业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国产装备水平比较弱,原材料收储困难,等。本文对提升生物质发电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启示。

4.1加强研发,提升装备水平

电力装备是最能体现技术水平的环节,是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标志,而恰恰是在电力装备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的主要是气化发电技术,其他如直接燃烧技术还处于很初级的水平,尚不能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很多关键核心设备要从技术发达国家购买。

装备水平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生物质发电发展的瓶颈因素。加强自主研发,提升装备水平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

4.2竞争程度的提升,将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凡是经营发电业务的企业必须要有电监会颁发的发电业务经营许可证,而获得这一许可证的要求,比通常工业行业要严格得多。另外,在电力行业,尤其在项目审批环节,没有深厚的对政府公关能力,很难拿到项目开工许可。电力行业还是有比较强的进入壁垒的,这样就导致竞争不充分,不利于提升产业技术经济水平。

虽然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存在很强的进入壁垒,但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的开放也是大势所趋。面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良好前景和国家政策的激励,无论是来自境外的跨国能源集团,还是资金充裕的民营企业都有意投资这一产业。近年来,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它们具有很强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将对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也会逐渐进入这一产业,这一产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这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有利的。

4.3建立和完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确保燃料的持续供应

对生物质发电而言,燃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了很大比重,燃料成本是电厂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就是燃料供应要有稳定性,否则将影响电厂设备的运行。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燃料供应会有所波动,而工业生产具有连续性。在现阶段政府和生物质发电企业应共同建立完善的生物质燃料供应链,对燃料的收集、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保证生物质电厂拥有价格合理、持续供应的燃料。

参考文献

[1]谭力文,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5759.

[2]叶慧.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西南林院学报,2008,(28):1720.

[3]贾小黎,丁航,李晓真,等.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现状、问题和建议[J].太阳能,2007,(5):1013.

[4]王振江,庄会永,肖兵,等.用于发电的中国生物质能源可用性分析[J].华东电力,2006,(6):1619.

第5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我院在专业建设的初期就与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即我院与新龙公司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移动通信技术与谷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谷歌公司的“Android学术合作计划”,分享谷歌公司的优秀课程建设资源,参与谷歌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师资培养、大学生挑战赛、创新项目等。通过与谷歌公司合作,及时了解Android架构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师资队伍,锻炼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作为具有电力特色的专业,我院与电力公司人力资源与职工培训部门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指导专业的建设。我院定期派遣专职教师到供电公司下场锻炼,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岗位的职务需求,同时培养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队伍。学生顶岗实习与综合训练阶段,派遣学生到电力公司指定岗位顶岗实习。

二、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技能以适应生产世界的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本着课程不仅是教育还是培训的目的,我院针对培养方案,经过与合作企业技术部门和培训部门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六个阶段、四个方向(数据库、java开发、Android开发、电网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具有软件专业通用性,又具有我院的电力特色。在不同学期根据情况安排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引导与教育、课程项目全程贯穿引导、素质拓展、心理讲座、职业素养培养等,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

1.教学内容建设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依据通用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将整门课程设计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既考虑到实用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一些毫无关联的小程序来理解与掌握程序流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一筹莫展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就理解未来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概念和问题,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本着“必需,够用,切实可行”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目标。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主线,把理论、实践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把多种相关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强化案例式教学和知识的模块化。

2.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建设(1)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网络资源、电子平台和第二课堂等多种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学生和教师间均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利用一体化教室构建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环境,课上教师讲完理论部分,亲自动手做演示,带领学生动手完成本次课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源代码等资源对学生全部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手头的教材,及时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预习新的章节。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师生座谈会,由系部安排教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交流。除面对面的交流之外,电子邮件、BBS、E-mail和QQ、MSN等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和反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和进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2)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所有课程考核都是以能力为中心,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单元测试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和作业;实训项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理论考核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有效考察学生的项目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在专业课考试方式的改革上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首先,对传统笔试一考定终身难以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做了完善,加大了平时对学生考查的力度,设立了多处考查点,将平时上课的评价成绩纳入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而非考前突击。其次,上机考试方面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考试题目,且多是一次考试布置一道完整的项目题目,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再次,针对每学期末的项目实训,采取项目组答辩的方式,除了对项目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定之外,对每组的成员个体也要单独考查,从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到精神风貌、语言表达,都会有一个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考核模式,由企业出题并派监考教师来考核学生,试卷或者上机项目由他们来组织评审,这样一方面题目更贴近真实,更贴近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教考分离。

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选取教材上尽量选用面向工作过程思想编写的教材,使用任务驱动,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步骤,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教材中选用的任务和案例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选择了在程序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作为程序案例,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项目开发中能直接利用相似的程序功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积极选取企业教材,并按照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与就业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另外,每学期期末的实训项目均来自企业。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学时为1990个小时,占总课时的62%。所有实践课程都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分阶段,循序渐进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三种实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过程。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由我院与合作企业——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基本技能实训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但其中的课程项目贯穿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在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个或多个项目。专业技能实训以校内“双师型”教学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来共同承担。兼职教师主要是设计项目实训内容、提出项目实训要求,进行项目实训验收或答辩;日常实训过程的指导、辅导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岗位实训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方式来承担教学工作。校内教师主要参与方案的制定、实训过程的检查和实训结果的验收;企业兼职教师(软件研发工程师)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厂中校),按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带领学生完成至少2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实现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实践教学条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我院根据专业需要,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用实训室;二是班级综合实训室;三是专业特色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都由品牌机构成,并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首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有6个公用实训室,根据每个实训室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同,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也不同。其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成了4个班级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重功能。平时上课保证人手一机,课堂练习以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阶段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根据情况可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也可在公用专门实训室完成。班级综合实训室的建成,为学生充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以及承接一些软件开发项目,起到了保障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最后,专业还建有一个专业特色实训室。实训室除了配置有PC机外,还配置有企业捐资和自购的多种型号、品牌、类型的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学生参与到一些承接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来。

四、教学团队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和6名企业兼职教师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占教师总数的70%,主要负责教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理论相关课程;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由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主要承担职业素质拓展和企业实训等课程。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技能水平,对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从理论、实践操作到考核认证都必须达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水平。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从建设初期就注重鼓励教师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现场工作一年或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学习和锻炼。三年以来,专职教师下厂锻炼3人共计23个月,其中两名教师分别先后到合作公司软件开发部下厂锻炼半年,学习企业的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开发理念;一名教师到电力公司下厂11个月进行锻炼调研,了解电力系统的需求,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以便使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电力行业更加紧密的结合,为社会与电力行业提供服务。

五、结语

第6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FDI投资撤退隐形撤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随着跨国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现象也更加频繁。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撤退的数额和规模仍高居不下。

国际直接投资撤退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影响重大。因此,研究撤资所具有的重要性不亚于研究投资。

关于撤资的基本情况,如国别、成因、规律、影响等,国内外有关学者有过相应研究。但总体而言,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相对成熟的研究结论不多。本文拟就近年来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论证,用以丰富此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4月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外商投资企业的终止运营、资产折旧和撤资等因素,2003年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至2003年底,在累计批准设立的4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已终止或已停止运营的企业逾23万家,约占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50%,现存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约23万家。即:在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失败、中止、撤退的比例高达50%。这其中,由于跨国公司撤资引起的企业终止或停止运营占了一定的比重。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典型行业撤资原因分析

乳业。导致国际乳业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国际乳业跨国公司过高和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国奶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速度,短期内即形成消费市场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产品多走高价位路线,与中国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差甚远;中国的奶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尚未完全理顺。无序的多发的价格战、造假等,使外商无可适从;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选择、消费对象、消费特点等不甚清楚,经营理念未完全迎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缺失奶源优势及对奶源的控制权。大部分的国际乳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多把精力和资本都投放在奶品加工、奶品市场销售这两个环节上,对奶源往往掌握不了主动权,缺失奶源优势;管理成本过重,有人曾作过成本分析,认为外资的产品成本中的管理成本普遍高出中国国内企业的20-30%;公司选址和产品市场定位偏差;国际乳业跨国公司巨头,其中大部分在刚进入中国之时,落脚点都选择在中国的北部,而中国的北部恰恰是奶源的高度集中点和牛奶消费的冷点。

电力行业。导致电子行业撤资的原因主要有:超国民待遇的取消,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电力生产领域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大幅度开放。由于电力需求强劲,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和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电力工业领域,对投资发电行业的外资实行“三保”政策,即保电量,保电价,保回报,承诺高达15%到20%的固定回报率。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确定了竞价上网的基本方向,随着优惠政策的逐步取消,外资回报率明显下降。2004年下降到5%。

煤价上涨影响电力利润。从2003年开始,新一轮电力紧缺所导致的发电用煤供应紧张使外资发电厂面临更大的困境,众多的外资和民营电厂都只能到市场上去购买高价燃煤,由于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但电价由于管制而几乎未有变动,令外资发电企业损失惨重。

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缓慢。中国电力投资领域市场准入程序复杂,审批周期较长,而正处在改革过程中的电力市场却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即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走向不明,以及当前电力领域的低市场化程度和对未来电力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导致了外国电力资本撤离中国或止步不前。

电力投资政策变化频繁。电力投资大,回收期长,其间可以发生很多情况。在中国的现有体制下,其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常常不能正确预判,因而造成“政策多变”。外商普遍认为中国电力投资环境依然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

投资方母国电力市场诱人。自2003年8月美国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以来,民众要求政府增加电力投资的呼声日益高涨。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提议对电力行业结构进行重组改造,要求电力公司整修电网,对输电网升级改造。这对跨国企业的抽回资金形成了直接的影响。为了大规模参与美国电力建设新,筹集电网升级改造所需资金,出售海外非核心资产就成为许多美国电力企业的必然选择。

典型国别撤资原因分析

韩国。韩国与中国建交于1992年,当年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为1.19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至1997年达21.4亿美元。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连续三年出现下降,2000年后开始回升,2001年基本回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992年至2001年间,韩国对中国的总投资额为123.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FDI总额的3.32%。

导致韩国撤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包括韩国人的性格。韩国人的性格造成了韩国企业投资轻率,只是靠一时冲动,而不是仔细研究市场前景和当地消费水平。另外,由于中国在很多方面技术水平提升很快,韩国的技术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失去了收益的基础。

韩国经济的不景气则是直接原因。韩国2000年GDP增长率是8.8%,2001年的增长率只有4%,这使得韩国企业国内总公司遇到资金困难,周转不济,对外投资能力下降,收缩对外投资成难免之势。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受投资地域限制的影响较大。投资地大多集中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东北部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从数量上看,投资于该地区的数额占到了韩国对华投资总件数的83.2%,占到了总投资额的66。2%,从产业分布上看,则主要集中于纺织、服饰、玩具、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其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廉价劳动力的考虑,另外则是由于东北地区,特别是朝鲜族聚集区语言沟通便利。但对投资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投资环境考虑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韩资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难。

最后就是由于经营成本的逆转。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经济大受影响,韩国国内资本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各企业纷纷缩减对外投资。此外,金融危机后,韩国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降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再者,随着中国加入WTO,关税下调,部分韩国商品可自由进入中国,也进一步促使部分韩国国内产品的生产成本反低于在中国制造。

日本。日本经产省直属的日本贸易振兴会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日本三资企业6—7成为盈利,2成左右收支平衡,1成多为赤字或撤退。可见,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撤退比例是偏低的。以1995年为例,日本企业从中国撤资总数为8家,居日本海外撤资排序的第9位,占其当年全部撤资比例的3.1%。详细情况见表2。

尽管日本对华投资撤退的比例相对偏低,但从我国的角度分析,日本对华投资确实还存在相当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撤退资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可能还更为严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与欧美国家相比,项目平均规模偏小。尽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中的大中型项目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平均单项数额仍然偏小。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日本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仅相当于对世界投资平均规模的34%,而面向亚洲、北美洲、欧洲投资的平均规模分别相当于对世界平均水平的46%、152%和118%,这说明日商对中国市场尚存疑虑。另外,企业当地收益再投资比较多,来自日本本土的新项目投资增长并不明显。除此之外,投资企业在人才、零部件采购本地化和技术转移方面的进展落后于欧美企业。

中国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中的地位没有明显提高。按照日本财务省报告、申报额统计,2000-2004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只占同期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2%,其中2000年仅占2.0%,2004年才提高到12.8%,分别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中列第6、第3位。从整个情况看,2004年末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资产余额为202亿美元,只占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资产总额的6.0%,居对美国(1430亿美元、38.5%)、荷兰(365亿美元、9.8%)和英国(268亿美元、7.2%)的投资之后,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中列第4位。

日本垄断性产业的投资落后。如前所述,包括汽车、家用电器和计算机、手机等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在内,凡是日本与欧美各国激烈竞争的领域,日本企业都迅速扩大了对华投资。然而,在日本高度垄断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领域,日本企业仍继续实行扩大出口的战略,在当地生产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其典型是数码家电产业。

投资仍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根据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2004年7月的统计: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次是广东、北京、大连和青岛;2003年末,在华日资企业的42.8%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外商撤资所引发的思考

客观地分析中国区位优势

跨国公司“兵退”中国,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仍普遍较低,相应地,消费水平也不高。而且,就许多行业而言,虽然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但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尚需时日,短期内市场需求规模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作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和促销费用、税收等)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低;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都低于预期水平,也低于在其它亚洲国家的投资回报。这也是为什么欧美跨国公司在增加对华投资的同时,采取的态度越来越谨慎的原因。

冷静地审视引资政策

我国外商投资领域存在两大怪现象:独资企业比例增长的同时,合资企业逐渐减少;吸引新的外资的同时,已投项目大量流产。

目前,在国际上,外商投资的主流模式是并购,90%以上的投资采取的这种模式,但在我国目前这一比例还非常低。近两年来,外商独资企业的比例不断提高,以中外合资、合作形式投资的比例逐渐降低。这反映了大量的外商新增投资与我国现存的国有企业资产并未实现最有效的结合,外资没选择并购而是另起炉灶,致使规模巨大的国有资产闲置。多年来,我国对潜在投资者的挖掘过程中,忽视了对存量资产的盘活问题,更没有过多考虑新增外商投资与国有资产存量的结合问题。

另外一个怪现象是,在引资的同时,又丢掉了一些已经投资的大项目。根源在于,只重视前期招商的环节,忽视了后续服务工作的跟进,最终导致不断增加新项目,但已投资项目没有服务保障而流产。

对撤资的防范策略

对于跨国公司的撤资,既要冷静分析其深层原因,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确保我国引进外资目标的实现。

应进一步调整外资政策,保持外资流入、流出量的稳定性,使之成为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运转的较确定性的因素。同时,调整过度集中的外资来源国结构,避免资本流入量因为某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波动受到较大影响。

要进行必要的事前控制。由于东道国事后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遏制已经蔓延的撤资行为,因此,加强对外资流动的事前控制就成为我们防止跨国公司撤资以及由此带来突发的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

在管理方面要做好如下工作:为外商提供更完全、更真实的投资信息,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撤资;利用中国产业多层次并存的特点,采取明确的产业优惠政策,变外资撤退为外资在中国境内的产业转移;考虑到外资制度安排的国际竞争,中国在外资制度安排上要保持一定的国际区位比较优势,建立和巩固新的区位优势,防止外资撤退。

保持吸引外资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必须始终坚持积极吸引外资的基本方针。调查表明,尽管我国已经在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是诸如政策制定缺乏透明度、变动频繁,政策执行不尽统一、具有随意性,政府工作效率低、缺乏服务意识,市场监管不力、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乱收费严重等等外商关于“软”环境方面的批评依然强烈。

从现在起,我们应逐步形成一种不仅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基本格局,在市场准入和政策软环境方面下工夫,并通过大量工作使外资认知这一思路。只有这样,才可能进一步稳定外资的进入与留存。否则,过份依赖优惠政策的外资,一旦优惠政策取消或减少,更易形成撤资事件。

参考文献:

第7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力起重机械;应用

1 引言

电力起重机械有非常广的应用层面,例如在建筑施工、煤矿开采、运输物流等行业,作为这些行业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其应用量非常大。但是,低效率和高故障率的传统施工机械并不能满足电力行业迅猛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随着逻辑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使得用PLC对电力起重机械进行控制成为了可能,尤其在诸如汽车式起重机、塔式或龙门式起重机这类大型起重机械中,使用PLC对其进行控制的普及,起到了对大型机械的改造和完善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使用PLC并配合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还可以对电力机械的控制回路进行简化,在实现传统顺序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轻松实现执行逻辑功能,提高了回路调节的能力,完善了程控系统。并且由于应用PLC对系统进行控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可以替代传统的用继电器进行控制和操作的方法。因此,采用PLC实现对起重机械的自动化控制,除了编程不复杂、操作可靠等优点外,还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2 在汽车式起重机中的应用

2.1 应用基本原理

汽车式起重机的传统控制方法是利用低压直流继电器对电气回路进行控制,在这种控制方法中,回路中的继电器受电后各触点被制约,常闭触点处于吸合状态,常开触点处于断开状态,这类控制形式称为并行工作方式。其中利用继电器控制的部位主要包括:起重壁的伸缩开关、起升限位升降开关、回转限位开关等。但是,对于实现起重机复杂的动作、控制较为复杂的开关、完善机械操作系统、提高显示功能等,利用继电器变显得捉襟见肘,此时便需应用PLC进行编程。在PLC控制方法中,其多以梯形图控制形式实现,控制回路中各软继电器处在“待机”状态,即一直被循环扫描,等待接通。程序扫描的顺序确定了各继电器的动作的先后,这类控制形式称为并行工作方式串行工作方式。

2.2 基本应用情况及优点

西门子公司是最先开发并应用PLC控制的厂商,随后全球众多厂家也开始涉及这一领域,PLC产品中较为出色的是西门子s7-200系列和三菱FR系列,它们都是集CPU、电源、数字I/O于一体的优秀产品。使用PLC替代继电器实现回转停机控制动作,优点主要为:一是减少继电器反复开关动作,使故障率加大幅度降低。二是将复杂的开关控制改为编程控制,实现高度集成化,节省空间。三是接线方便,使用可插拔整机端子。四是使用编程控制具备记忆功能。

2.3 应用实例分析

以S7-200系列PLC控制为例,使汽车式起重机能够实现以下动作:向左回转200°,之后向右分别回转200°,再向左回转200°,最后限位动作使其停止自动回转。若利用继电器对此系列动作进行控制,主要是利用开关限位接触开关来控制继电器,其中各个继电器受的开关状态控制采用逻辑真值表对应。并且为实现此系列动作,其继电器电路中继电器数量最少需要5个,并且需要引入11个继电器辅助触点对线路实现控制,电路很复杂,虽然用继电器实现的方案能够完成动作,但是这一电路没有记忆功能,倘若在回转过程中失电,那么起重机停留的位置将被误认为初始位置,再次得电动作时会发生错误,想要对其进行纠正,需将起重机恢复到正确初始位置,可见断电情况下,这类方案的模拟逻辑回路的缺点是在停电的情况下不能限位停机。

若应用PLC控制实现上述一系列动作,在PLC逻辑控制方案中,首先应编写对应逻辑动作的程序,然后将程序导入PLC存储模块,再将输入端子分别连接对应的开关量,再将所对应的输出端子连接两个继电器,经过这些步骤后,开关量的动作将反映给PLC的处理器,经处理后通过输出端子直接控制继电器得失电。在此方案中,电路的结构较为简单,用到的继电器数量也相对较少,并且PLC中有自带内部电源,遇到突发断电情况,其编程控制具备记忆功能,可以准确的记录起重机断电时停留的位置的电平信号

2.4 其它辅助系统应用

在诸如汽车起重臂的仰角自动校正这类辅助系统中,应用PLC对其进行控制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起重臂多由电液比例伺服直动式多路换向阀和PCD线控比例控制系统,双卷扬配专用吊具进行作业,要求吊具仰角大于7度或小于5度时,自动控制卷扬机减速,可以通过信号传输,当比例信号大于4伏时,PLC输出高电平,判断为起升动作,反之同理,实现良好控制。

3 在塔式、龙门式起重机中的应用

3.1 应用基本原理

应用PLC对塔机、龙门式起重机进行控制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见,为使塔式、龙门式起重机能够完成多种复杂动作、具备回转启动功能,并且使其具备停机平滑调速功能,目前较为主流的方法是应用变频器配合PLC对控制回路进行操控,其动力来源不同于汽车式起重机的液压驱动方式,塔式、龙门式起重机的动力来源应该用380V直流电压驱动电动机获取。为了能够提升调速性能,其电动机多采用多速电机;为了消除电机工作时的冲击力,并降低噪声,需建立软连接缓冲,为此应在电机与控制回路之间加设液力耦合器。

为达到平滑无级调速,其基本方法是用SPWM正弦波去驱动异步电动机,正弦波的获取需要用将电压和频率均可变的交流电输入给微处理器,进行正弦脉宽调制。为此,首先应将工业电(380V、50Hz)的交流电利用整流器整流成为平滑的直流电,然后通过三相逆变器再将平滑的直流电转变为电压和频率均可变的交流电,其中三相逆变器由诸如IGBT、晶闸管和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所组成,以上步骤可以成为交流-直流-交流的变频方式。

在配置PLC的硬件方面,需要根据控制塔机具体需要的输入、输出量决定。常规情况下控制吊塔的旋转机构的电机正反转的接触器应连接输入端子,控制电磁制动器的接触器应连接输出端子。应各自配备一台异步电动机,通过控制其正传或反转,使动力作用于起重臂上的小车上或齿轮传动系,达到对吊塔的变幅机构和旋转机构动作的驱动。此外,需用一台可以用三种不同速度完成正反转的三速电机控制塔吊的起升机构,可以实现不同的提升或下降速度。操作人员通过向PLC中输入控制命令便可以控制起重机的一系列动作。此外,应用PLC控制还可以设置限位保护功能,如若出现故障,可以马上停止操作。

3.2 基本应用情况及优点

鼠笼式电机在启动时,其冲击电流很大,严重冲击起重机设备,且噪声较大,长期运行必然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性能。应用PLC配合变频器对塔机、龙门式起重机进行控制,可以有效解决电流冲击的问题,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以四川建筑机械厂生产的40吨塔吊(C7050B)为例,其系统包括一个操作台和对应的两个柜体,其中两台FR-A740变频器配合PLC共同构成了两个柜体的控制系统。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对变频器的控制,实现了电机软起动的功能,且可以以多段速运行。在PLC中加入限位,并将制动装置加设到变频器上,可以准确定位,使得在控制刹车时,即便电动机未以高速运行,也可以达到200%力矩输出制动转矩,当制动器故障时,重物也不会出现下滑事故,同时能够防止出现溜钩现象,大为提升塔吊、龙门起重机的制动性能。控制系统中使用了PLC,不但对其控制回路有大规模简化,还实现了逻辑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出现故障的几率大为减少。

综上,利用PLC并配合变频器对塔机、龙门式起重机进行变频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整机性能:例如可以使起升行走更加平滑、稳定,可以使被吊物件准确定位。上下、左右、前后整个立体面的操作都可以实现无级变速,适合各种工况要求。并且变频器具有限流作用,可以减少启动时对电网冲击,有利于同范围内内其它设备正常运行。

4 结语

目前,多数电力起重机械在其控制方面仍采用传统的用多个继电器对各个控制回路进行控制的分布式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可靠性差、效率低下,而且耗能严重。相比之下,采用PLC对电力起重机械进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并且利用PLC中的PID模块,可以将带有闭环控制的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起重机控制中,提高了机器的可调速性,进而达到减小能耗、提高节能效果、提高系统调节质量的目的,从而使起重机械能够经济可靠地运行。

参考文献:

第8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一、县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大多由八十年代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修配厂或为安置待业青年和富余人员的劳动服务公司起家,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在主业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十几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发展壮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已基本实现由安置型、福利型向规模效益型、生产经营型转变,特别是在“两网”改造期间,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是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多种经营这种繁荣表象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

县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从产业结构分布来看:从事电力建安、电力设备产品制造和电力物资经营企业的比重高达70~80%,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与产品比重很低,且大多无效益或效益很低,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将呈严重的弱势。再者多经企业一般是背靠主业且在高壁垒的保护下形成的,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摊小面广、没有规模效益,对主业和主管部门的依赖远大于对市场的依赖,总是千方百计地打主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主意,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向它们要优惠和照顾上,很少去研究市场,缺乏参与市场竞争和创新的意思。

2、经营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复合型人才。

虽然大多数县电力多经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了改制,但由于多经企业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人、财、物要素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无不延伸着电力行业的烙印,多经企业除了与主业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的依附外,还存在观念形态的依附与行政依附:多经企业的人员大多从主业分流过来或是安置的待业子女,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很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财务管理及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资本积累甚少。

为充分发挥积极性,多经企业在创业时一般都被授予很大的权力,但由于多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约束机制的相对滞后,造成企业的资本积累甚少,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一是居高不下的收入分配水平,成为多经企业的沉重负担。二是短期行为严重。有些企业经营者缺乏长远眼光,没有建立长远发展的积累机制,不论企业效益如何,大肆装修办公楼、配备高级轿车、高档办公家具等,使企业处于无发展动力和消极维持状态,企业的再生产根本无法正常组织,更谈不上扩大再生产;三是财务管理混乱,监督约束不到位。个别企业暴露出来的私设“小金库”、私自拆借资金、擅自处理固定资产、、挤占挪用、贪污腐化现象等等,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县电力企业多种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省电力公司将按照孙总提出了“三化一流”的工作思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以国家电力公司“以电力为主导,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全面进入市场,兼顾两个效益,实现协调发展”的多种经营36字方针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重点,抓住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产业。

1、更新观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主辅分开势成必然,多经企业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从一味紧紧盯住主业、围绕主业做文章的圈子里跳出来,让每一个多经企业的职工认清自己面临的形势,积极主动地进入市场,学会在市场“找饭吃”;同时积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规范改造多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好出资者和多经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提高企业的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2、严格管理,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变能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严格管理,只有外抓开拓市场,内抓严格管理,企业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单纯地靠人治不靠法制,凭热情、靠感觉处理事情,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竞争在市场,决胜在管理。许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

制度建设要切合实际:制度要公平、公开、公正,切不可“管、卡、压”,不可一级压一级,一级卡一级。因此既要把制度当作一种规范来加强建设,更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培养职工的自治能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使企业的要求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达到职工自治与企业控制之间的最佳平衡,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制度建设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制度建设需要随着形势、市场、规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是一种互动过程,需要不断的创新、调整、改进。真正实现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统一规范、制度人人知晓、制度严格执行和制度保障监督的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和基础管理。

3、深化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它要素均要通过人的作用才能创造价值,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与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力求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着眼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要深化县电力多经企业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内部潜力,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电力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早改早收益。一是要在多经企业推行人事制,实施岗位动态管理,营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新机制,要打破“大锅饭”、实行按贡献大小拉开档次的鼓励贡献的分配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上岗靠竞争、在岗有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二是要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一个好的企业领导可以搞活一个企业,一个无德无才的领导可以搞垮一个企业。要破除“官本位”,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层次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层次、高素质、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职工整体队伍素质,为多种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4、推进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健全财务管理及监督约束机制。

企业管理要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要以降低成本为中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要切实加强多经企业的财务管理,积极推进多经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帮助企业以最适宜的技术和质量,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成本取得满意的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部门每半年要对资金收支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年终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审计部门年终进行全面审计,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要加强对财务、劳资等重要部门的控制,实行集中管理;加强纪委、监察、审计的力量,实行项目效益评估制和经理离任审计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职工的民主监督。

5、实现经营创新,为企业多种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大多数的县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都是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产品品种少、服务范围窄、覆盖地域小(一个县左右)、而且极度分散(零星分布在本县的各个乡镇)、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多经企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企业要生存发展就不得不在现有的同行业基础和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种种有益的创新,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1)巩固传统的服务于主业的产业。电力多经企业是主业的“业”,它承担着电力售后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为主业提供信息、提供服务,是主业稳定运行、高效协作的基础保障。首先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声誉好、信誉高的优势,狠抓售后服务工作,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其次加大促销力度,确保产品销路畅通。

(2)发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在某一范围内能够为顾客创造独特的价值,才能长期生存发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县电力多经企业在牢固占有现有电力市场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熟悉的市场和有潜力的产品,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对于电力多经企业来说,除了与行业有关的设计、施工、材料制造、加工、工程监理等业务外,也可将一些业务合理地向整个社会延伸。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时效观念的转变和增强,对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方式依赖性越来越高,对于通信行业来说,国家大力扶持的联通公司其市场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可待挖掘,相应的通讯铁塔市场也极具弹性和吸引力,这样就为我们的线路器材厂提供了向外发展的可能,除了加工电力工程建设用的铁塔、金具等外,通过提高质量、服务、信誉、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竞争手段,而打入通信行业所用的通讯铁塔的加工行列,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9篇:软通动力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变频技术;井下架线;电机车;应用

前言

架线电机车是促进开采运输机械化的牵引电气设备之一,目前国内井下牵引电动机多为直流电动机,采取串电阻的调速方式。这样一来,换向器和电刷的存在会加大电动机的易损坏程度,增加了系统的维修量。因此,引入变频技术,使用交流牵引电动机和变频调速方式,有利于解决架线式电机车的弊端。

一、变频调速控制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正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变频调速凭借卓越的调速启动、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功效,广泛的适用领域等被公认为发展前途最为广阔的调速方式。20世纪变压器的出现使改变电压成为一件易事,电力行业由此壮大,长期以来固定的交流电频率得以改变,变频调速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频率的利用效率。为了使变频调速控制运行正常,需要开环和闭环两类系统控制。开环负责简便控制,能够达到特性较硬、调速范围较宽和较平滑的效果。当负载对调速精度和转矩控制要求较低时,转速开环控制即可满足,对于要求较高的情况则需使用闭环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仍然利用速度反馈,而简单的速度负反馈只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调速精度,无法对转矩进行控制;遇到急剧加速减速时,可能造成电动机系统不稳定,对动态控制的性能欠佳,因而很有必要采用较复杂的反馈控制。

二、变频技术在井下电机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直流串励电动机的缺陷

当前井下电机厂使用最多的牵引电动机为直流串励电动机,由于电机车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获得多种运行速度,必须靠司机操控牵引电动机的转速。直流串励电动机的机械软特性是指,转速n与负载的轻重呈负相关,当电动机的转动力矩大时,转速偏低;当转动力矩减小时,电动机的转速加快。空载的电动机,此时极小的转动力矩对应极高的转速,可能会出现“飞车”现象,不仅严重恶化了换向条件,而且会损害转子,甚至发生人身事故。可见,应对串励电动机进行最低负载的规定,避免在空载下运行。电机车采用串励式调速方式时,会形成较大的启动冲击,无法顺利达到软启动。电机车司机的控制器是带负荷切换装置,在触头形成的冲击电流较大,容易引起短路而损害触头,无形中增加了材料耗费;在调速过程中不易保持平稳,加大了电机车司机操作和检修的困难,无法完善电路的保护系统,安全性能较低。

(二)交流电动机的操作优势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正在日趋完善,越来越多地受到生产部门的应用。在开采活动中,交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相比,拥有更高的功率、效率,更低的维护成本,更方便的无电刷和换向器,交流电动机取代直流电动机在井下电机车的地位指日可待,是矿用电机车发展的新趋势。在井下架线式电机车中推广变频调速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电机车的调速性能,减轻设备磨损,降低备品备件的投资,保证控制力度精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井下轨道运输任务贡献力量。

三、变频调速的有效策略及应用

(一)交—直—交变频

井下架线式电机车应安装逆变设备,由此可直接获得电网上的直流电,并转化成可调控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这样一来,就可将用户较多的直流牵引电机车转变为基础性的交流电机车,并且在改造户后,改造者还能利用电源频率对工作的速度加以控制。

(二)变频调速的应用方法

首先将调速器固定,把换向和调速手柄处的设置调零,并手动关闭交流变频电机车开关,确保电流畅通。通电后,观察报警灯是否亮起,而后对准备灯进行观察,以两灯同时亮起作为开展其后一系列工作的标志。先转动换向手柄,调整到工作所需的方向,等待一段时间后,工作灯亮起机器即可开始工作,可将调速手柄调到机器某功能所需速度。由于运载量过大,超载现象时有发生,此时矿用电机形成短路,变频调速交流电机车的警示灯亮起,正在运行的工作自动停止,工作者可在排除相应隐患之后,通过“复位”实施恢复。

(三)变频技术在井下电机车的应用

三相异步变频调速电动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故障率低,鼠笼转子无换向铜头和线圈,增加了密闭性,也减少了因潮湿等原因对绝缘性能的损害。同时减少了碳刷的消耗,降低了维修量,运行费用少。在控制器的维护量方面,变频调速控制器换向调速的构成成分是簧管、电位器等,无触点,减少了维修量。在电力消耗方面,将架线式交流牵引变频调速电机车应用到同一牵引电网上,能够将牵引电网馈电功能作为上坡运行列车电能消耗的补偿,大幅提高节电率。在调速性能上,实现了无级调速,调速均匀。最后,交流牵引电动机通过直接转矩控制,在相同的粘着条件下产生更大的牵引力。

四、结语

总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技术深受工业用户欢迎,已经成为电动机调速的新方向。特别是在井下架线式电动车中,它的性能具备非常大的使用空间,在更加恶劣、耗电更大的生产环境中,应用和推广变频技术将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常爱军,张小明.矿用电机车牵引电动机故障原因及防范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