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

第1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现代畜牧业不断强化畜禽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主要内容是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为防止动物疫情泛滥,特别是重大动物疫情严重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体健康,需要大量的动物防疫员。畜禽防疫人才的培养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当前兽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本课程定位为培养与畜牧行业发展相适应,掌握畜禽防疫基础知识、法律规范和岗位技能,能从事畜禽防疫与岗位实践操作,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能按动物防疫法等法规要求兴办畜禽饲养场,开展饲养、卫生、防疫管理以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等,它需要以动物微生物、动物药理等课程为基础,也与禽病防治、猪病防治、牛羊病防治等后继课程学习有密切联系。

2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以及对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分析,确定畜禽防疫职业岗位包括动物防疫员岗和兽医技术员岗。畜禽防疫岗位的职业功能、工作任务、岗位技能、学习领域相关知识。

3教学内容设计

3.1教学内容安排

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依据畜禽防疫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畜禽防疫技术、兽医消毒技术、免疫接种技术、药物预防技术、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六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定岗位技能和相应知识点。3.2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畜禽防疫岗位各项职业技能的必要性和难易度,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畜禽防疫技术、兽医消毒技术、免疫接种技术、药物预防技术列为教学重点,将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理技术列为教学难点。

3.3课程学时安排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48学时,即畜禽防疫技术为10学时、兽医消毒技术为8学时、免疫接种技术为10学时、药物预防技术为6学时、畜禽疫病监测与净化为6学时、重大动物疫情处理为8学时,具体学时可根据教学周数及教学需要作适当调整。

4教学保障

4.1教材及课程资源库建设

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注意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培养和兼顾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资格鉴定的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此外还建设了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共享,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4.2师资和实践条件

专业课教师应具有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或顶岗实践的经历,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兼职教师应来自动物疫病防控或畜禽生产一线,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较为扎实的业务基础。依托校内的动物医院、实习牧场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校企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生的岗位实践、教学实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专业课教师得到了实践锻炼,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实践经验。

4.3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验性和参与性,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实践考核为主体,平时考核和理论考核相合。实践考核包含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技能考核,以及学生到企业参加教学实习期间的企业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平时学习态度、学习纪律、提问、作业或实训报告。

5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现行法规及行业标准同步。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必须依法防控、科学规范开展。本课程教学内容要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相符。二是专业技能与职业思想培养并重。本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样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教学实习中学习兽医职业道德和畜牧行业行为规范等,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三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依托“双师型”师资队伍,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实践效果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不断探索畜禽疫病防控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树立课程特色,极大地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近几年对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顶岗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追踪调查,用人企业反映大多实习生和毕业生能够胜任畜禽防疫员或兽医技术员岗位工作。

7小结

第2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整合教学法;动物普通病学;教学;整合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89-01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ve Pedagogy in Teaching of Animal General Diseases

SUN Zi-long NIU Rui-yan BAI Xi-yu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y Medicin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

Abstract Animal General Diseases is one of the courses which combines the theory with its application together during its teaching practice.Regarding to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this course,it is suggested to prompt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by creating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through the method of situation integ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both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ve pedagogy;animal general diseases;teaching;situation integration

动物普通病学是从临床实践角度研究动物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和防治措施的一门临床应用性学科[1],主要讲授和实践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和兽医产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1]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的教师在PBL教学模式和理实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本文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对动物普通病学的教学现状和整合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作交流。

1 动物普通病学教学现状

动物普通病学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是动植物检疫专业学生了解动物临床常见内科、外科、产科相关疾病概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预防的课程。由于是一门临床课程,因而要学好该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病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药理学专业课程为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进行诊治的实际技能,为将来开展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内容较多,涵盖了兽医内科学、外科学、外科手术学、产科学等诸多课程,由张乃生、李毓义主编的《动物普通病学》(第2版)列述了各种动物的普通病近750个,然而教学学时有限,如笔者所在学校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动物普通病学共48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时间短、任务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与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对于动植物检疫专业的学生,培养的重心着眼于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和检验、卫生监督、产品质量控制、评价、监控管理、动物疫病防控和染疫动物处理等方面。如何能既全面又重点地讲授相关知识点,既区别于动物医学专业的授课模式又借鉴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依据实际情况,针对动物普通病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开发出一套适合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2 整合教学法概述

20世纪80年代初,德克特勒(De Ketele)在比利时首次提出了“最终整合目标”(Object Terminal Integration,OTI)这个概念,这成为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比利时、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首先在大学教育、业培训中引入学业整合原则,创设整合活动或者专门的整合课程成为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和评估机制。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克特勒和罗日叶(Roegiers)创建的整合教学法除了在欧洲赢得青睐,同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将整合教学法应用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中小学教育中[3]。

整合教学法是一种基于能力的教学法。这种“能力”指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情境(情境族),以内化的方式调动一套被整合了的资源的可能性。情境(Situation)是指针对某一既定任务而需要联结起来的一整套背景化的信息,而情境族是多个既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复杂情境。整合教学法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处理各种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复杂情境中反复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将其牢固掌握,进而转化成能力[4]。

整合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构建整合活动。整合出现于如何使用某些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某一情境中结合其他资源调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时候。这些资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获取,如现在教学体系中经常使用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案例式教学法(C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 based learning,TBL)等,称之为局部性学习。接着,进入“整合时期”或“整合模块”,这个时期不再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体验整合情境,调动局部性学习资源以及学科内和跨学科的资源,来学习如何应对整合情境。之后,安排新的局部性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进入新的整合模块以提升能力,循环这一过程直至学期结束。

3 整合教学法在动物普通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动物普通病学的课程内容繁多,有限的课时数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有点有面,灵活应用”。首先让学生对普通动物病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哪些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哪些疾病之间需要鉴别诊断,哪些疾病需要快速治疗等;然后再依据课时对具体疾病做详略不同的讲解,或者几个相近的疾病作横向联系,或案例或问题导入,或分小组讨论学习等。“有点有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但课程本身的特点在于临床实践,如何把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才是教学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地方。

机体是一个完整、复杂、相互联系的系统,疾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系统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相互渗透交织着。如果在授课过程中缺乏“整合时期”,那学到的知识就是支离破碎的,无法具备处理复杂情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分系统、分部位的疾病完成后,会安排进行一次整合情境模拟。如消化系统疾病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瓣胃阻塞之间存在区别和联系,临床上往往是混合发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预后等,才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期间还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药理学、治疗学的课程内容。不同系统之间,如很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及造血器官系统的异常,如何区分原发病和继发病是处理复杂情境的关键。再如妊娠期疾病,从兽医内科学、外科学、外科手术学、产科学不同角度分析,涉及了皱胃变位、酮病、生产瘫痪、蹄病、流产、难产、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炎等多种疾病,如何将其有机地联系起来,需要多个整合情境,从而让学生反复多次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灵活应用”。

整合教学法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时可以通过设立整合情境,不同层次地回答给予不同的分数或者等级,让学生的“能力”再次得以提升。兽医教育的最终整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兽医,与实际脱节的大学教育最终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滑坡。课程考核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情境考核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不纠缠于某一个疾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建立系的、整体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授课之初就会告诉学生,动物普通病学的课程考核会有整合情境的设立,以便使整合教学法会在整个学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李荣权,赵立香.PBL教学模式在动物普通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3):172-173.

[2] 邢玉娟,陈玉库,刘运镇,等.动物普通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827-8829.

第3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动物繁殖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动物繁殖学(Animal Reproduction)是研究动物生殖活动及其调控规律和调控技术的科学,是动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繁殖学》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机制,掌握并运用这些现代化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的繁殖实践,克服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从而增加动物生产的经济效益[1]。近些年来,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其他关联课程的相互渗透为《动物繁殖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把相应的技术熟练应用到生产实践之中,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要难题。在《动物繁殖学》课程多年的任教过程中,精选动物繁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完善新型课程体系。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从教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本课程组成员多次修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力求现行的教学大纲、内容和方法符合相应的专业特色和要求。

1 课程设计

《动物繁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妊娠诊断技术等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强化理性认识。因此,本课程组在动物繁殖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动物繁殖学实验和实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动物繁殖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实践应用[2,3]。

针对上述要求,对课程中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做了相应的调整,课程的理论讲解重点是对动物繁殖过程的各个环节,如“发生”、“排卵”、“受精”、“妊娠与胚胎发育”、“分娩”、“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知识的传授,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实习,同时配以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繁殖基础知识。课程难点的讲解主要集中在技术的应用理论基础上,如对生殖激素知识的传授,在这个知识点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仅有理性认识,根本没有牢固掌握激素的特点,通过对一些实用技术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过程中的控制等实例加深学生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对和卵子发生、受精、冷冻原理的教学,由于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等其他的课程,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无法保证,目前通过多媒体的方法,利用动画、视频和图片对其中涉及的微观机制进行相应的演示。

在实验设计上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独立操作多项动物繁育,增强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4]。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是在正常实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如试剂的配制、实验方案的安排均由教师统一设定,由学生从溶液的配制、试验动物的准备及试验方案设计进行自己操作,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品质检测内容除包括常规的外观检查、密度检查外,还进行了中畸形和顶体完整率的检测等,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冷冻等。

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

在《动物繁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强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举例如下: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学习是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一目标,以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技术为重点,灵活运用提问、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思考题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讲授发生周期的时候,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环境因素对发生的影响要在一个周期之后(1.5~2个月)才能反应出来的道理。教学中将多媒体手段与普通教学手段相结合,将多媒体课件与生殖器官标本、胎盘结构的模式图、受精过程动画等有机地结合。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学真实、直观、形象生动,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积累中,对于实践性教学方面已具有良好的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条件,仪器设备比较先进齐全,可以满足学生课程实验与课外参与研究的需要。为满足学生课程实习的需要,积极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联系,建立了多个学生实验、实习基地。

3 教材的优化选择及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本课程十分注重教材建设,一直使用全国优秀统编教材。选取张忠诚主编的《动物繁殖学》(第4版),朱士恩主编的《动物繁殖学》以及杨利国主编的《动物繁殖学》作为主要参考教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进程,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余时间自学。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与文献应用,充分利用本院图书馆收藏的类刊物与文献资料,另外向学生介绍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动物繁殖网(http:///)、Springer-Link、NCBI等国内外文献检索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检索繁殖学专业期刊(如《黑龙江动物繁殖》、《J .REPRODUCTION FERTILITY》等),扩大学生对动物繁殖的认识,提高学生获得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或由学生自选有关动物繁殖方面的题材,进行课堂交流。在理论和实验知识的讲解中,由于课本知识内容的局限性,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尝试用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其中涉及的内容播放视频和动画并由教师进行同步讲解,同时组建相应的讨论群,用以讨论和测试相应的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5]。在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学习和师生的互动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

4 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是以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为依据,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考试方式会较多出现理论性过强的题目,现在则以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的实践型问题为侧重,考核的分数分配倾向于实验和实践操作,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讨论、小作业、学生讲述及课后小论文都作为考核目标,在注重个人能力的同时加入团队协作合作机制,尝试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分数段的选取,改变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团队合作精神[6]。

经过几年的课程教学,本课程形成了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辅以网络教育、实验室实验、开展第二课堂等多方位互动,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课程特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了“动物繁殖技术”课程群体系。针对动物繁殖技术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课程特点,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学研结合”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参与式与开放式教学方式探索,培养自主获取知识能力。

在未来的课程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认识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及调节机制,掌握并运用这些现代化繁殖技术指导动物的繁殖实践,克服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独立操作多项实用繁殖新技术的“厚基础、宽知识、重实践”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发挥实习基地和实验室的实习及科研资源优势,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及时在教材之中加入动物繁殖学研究的新成果,加深学生对动物繁殖原理的理解,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建立网站教学资源,结合最新版《动物繁殖学》教材内容和科研实践进一步优化多媒体课件,开展课程教学网络化试验,推进基于网络的师生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加强教研教改研究,进一步完善科研促教学的教学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忠诚.家畜繁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4).

[2] 王杏龙,李拥军,丁家桐.动物繁殖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2(03):131-132.

[3] 黄贺,滕小华, 张贵学.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03):260-261.

[4] 刘耘,杨利国,张淑君,等.动物繁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38-140.

[5] 孙燕,龙翔,伏彭辉,等.动物繁殖学的多媒体教学[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3):170-172.

第4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微课;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Q5-4;Q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290-01

1 “微课”的组成

“微课(MicroCourses)”一词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在我国,微课的概念首先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胡铁生提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 微课教学的主要作用

在生物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的形式比较常见.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为重要,不仅可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但是实际的实验教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包括授课时间,授课的各种仪器以及实验地点等等.为了打破这些因素的限制,教师会应用“微课”的形式来进行实验.通过观看视频了录像的形式来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同时还有真实的操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了解程度,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一些细微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比较典型的和常见的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探究细胞分裂这一章节.要进行实验的话,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难度也比较大,学生们不仅要做好实验之前的设计工作,还应该等待细胞分裂的过程.如果采用微课的形式来对这一实验进行探究,必然会在短时间之内了解到实验的宗旨,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对细胞分裂的进程进行了解.

3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微课”的特点

总起来说,微课具有以下特点:

3.1.1 容量小。一门微课程一般只聚焦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点。

3.1.2 时间短。讲解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1.3 自足性。包含一些必要的内容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能够在语意上表示其自身意义,而无需再参考其他信息来理解。

3.1.4 基元化。具有不可再分性,不能再进一步划分成更小的知识单元。

3.1.5 便于传播和学习。微课程来了,MOOC来了,翻转课堂来了……它们为教育教学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希望各位老师在此次培训中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2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这一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广泛、知识点零散、概念抽象复杂等特点,而与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相比更为重要的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具体结合。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本身基础知识储备和系统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较难掌握复杂的生物化学学科知识。加之学生实践机会较少,真正的临床工作想象模拟空间小、难度大。微课借助视频模式,有利于直观展示相关知识并帮助学生针对自身学习情况重点突破。

3.3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讲授一些复杂的生化过程和生命活动现象,例如从DNA的复制到蛋白质的合成,逆转录病毒的作用原理,原核生物的操纵子调控原理、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时,作者预先根据讲授内容制作好动画视频,并在每个重要的知识点或每个反应阶段处设置“过关问答”环节。微课上传至教学平台后,学生可根据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反复观看、揣摩,并将“过关问答”的答案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疑点,在课堂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而经过课外的预先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重点讲解,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消化、吸收这些知识难点。以讲解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为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作者是通过动画视频向学生演示反应过程,着重于学生对反应原理的掌握。通过微课教学,让学生预先自主学习动画视频并反馈信息后,作者发现,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难点和疑点不在于反应原理,而是对反应中提及的“模板”、“正义链”、“反义链”概念的正确理解。因此,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对这几个概念的辨析,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对于教材上简单提及、或是还没有来得及在教材中出版的学科新技术、新进展、新动向,作者按照不同专题制作成一系列微课,例如基因测序技术专题、蛋白质组学专题、RNA干扰技术专题、干细胞治疗技术专题、诺贝尔奖专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观看、学习,并通过教学平台与作者进行讨论、互动。这种学习形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课堂外生活,使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课堂,增进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3.4 微课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针对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洗刷玻璃器皿、称量固体药品、滴加液体试剂、酸碱滴定、过滤、萃取,以及一些常规仪器,如移液枪、离心机、电子天平、电子pH滴定仪、电泳仪等的使用,作者将它们的规范操作过程和正确使用方法分别录制成一系列演示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每堂实验课前,学生根据实验将要使用的仪器,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观看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培养他们严谨、规范的实验习惯。

4 应用微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应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方便的同时也有几点体会:

4.1 可以把所有课程中的重难点都制作成微课视频,有助于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重难点知识。

4.2 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讨论并解疑答惑,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解决问题,如何运用知识,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4.3 生物学属于一个庞大的体系,专业多,课程多,学科体系严谨,但是各专业各课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很多知识彼此关联,可以把不同课程的微课结合起来,即方便学生学习,又帮助老师扩大知识储备量。

结束语

在互网时代,网络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在这个“微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方便快捷,微课正是在“微时代”的潮流下产生的。作为高校教师,更应紧随时代潮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入专业课教学,与传统教学互补,促进现代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微课视频的录制思路及实践[J].王国珍.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06).

[2] “微课”与“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周俊萍,杨舒晗.知识经济.2016(05).

[3] 生物化学微课程的教学设计[J].李珊珊,王志刚,李波,邵淑丽,杨研.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7).

第5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解剖学基础;实践;教学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Map)是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巴赞于20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用图形发散思维、用图形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工具,主要作用是把信息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汇总,多维度展现知识构架,能很好地增强记忆力。思维导图通过人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把复杂繁多的知识体系加以理解运用,逐渐落实到图形层面,从而构建完整的逻辑体系结构,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效率很高。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学习内容,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与学的复杂性

(一)学生因素

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抱着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家长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是为了让孩子成长,顺便多一张中职文凭,对孩子的要求自然就低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不够严格,更谈不上刻苦勤奋。在2017级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是很高,本着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三年后你是冲刺本科还是专科?一男生自信不足,确立的目标是考专科,学习过程中也是尽自己所能,当然谈不上刻苦勤奋,结果考了个省内医学类的专科,确实是如愿以偿,但在填报考志愿时最终表现出的还是后悔,要是学习中再多一些刻苦努力,也许自己就是一名本科生了。没有长远思想,不考虑将来自己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如何开展工作,学习中怕动脑、怕吃苦,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上是负分。

(二)教师因素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现实中解决这种需求,基本上都是从普通教育教师过渡而来,最好的现状是来自生物专业的教师,对人体解剖学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与医药卫生类衔接不够,在知识的拓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与选择护理专业的中职学生的期望相差甚远,从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笔者就是这种类型,有一年寒假,一名学生在深夜打电话说,她邻居把肱动脉割断了,血流不止,咨询我怎么办。我只能告诉她在腋动脉或肱动脉损伤的上方扎紧止血,尽快送医院。很欣慰的是学生在紧要关头能想到老师,但是很遗憾,假如我能告诉她更专业的医学处理方案,一定能激发该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解剖学基础知识结构复杂,概念繁多

解剖学基础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细胞依据四大组织更复杂繁多,有扁平细胞、腺细胞、巨噬细胞、肌细胞、神经元等。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器官是在系统的分属之下,比如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这些器官又包括上下消化道的区分,大小肠区分;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的腺体。系统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受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教材据此分为十章。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要把这些系统和器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行使各自的功能。形态结构中最基本的是器官大体形态,如胆囊是梨形、十二指肠呈“C”形包绕胰头、空虚的膀胱呈三棱椎体形、肾形似蚕豆为红褐色、肝脏因为血管丰富呈暗红色等;器官的位置毗邻,比如阑尾位于右髂窝内,连于盲肠后内侧壁,末端游离,位置变化较大,根部恒定,盲肠的3条结肠带的汇集处是手术中寻找阑尾的依据,在肚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处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解剖学庞杂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虽说联系紧密,但彼此又有很大的差异性,比如食管的位置与结肠的关系并不大,膀胱的位置毗邻不能作为肾的位置毗邻知识背景,学习中需要把这些知识结构分别掌握,又要整体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建立这种知识构建,再加上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因素,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会混淆概念,把此器官的结构形态运用到彼器官上,导致学生记忆困难,这就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成为学生常常抱怨解剖学知识难学难记的理由,在教学如何消除这些困惑,是对解剖学教师的一大挑战。

(四)教学手段

解剖学基础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比较直观形象,教学中可以采用挂图、模型、教材中的模式图、黑板上绘图等形式,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直观认识人体器官结构,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把人体结构通过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一些理解能力强、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顺利掌握相关知识,而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参与较少,思维的拓展不够。思维导图可以在以上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参与到学习中,把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运用起来,从而节省课堂时间,课堂上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综合提炼。

三、思维导图在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第八章感觉器视器2教学对象:2017级护理2班教学目标:(1)掌握眼副器的组成。(2)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3)了解眼的血管的分布。教学重难点:(1)掌握眼副器的组成。(2)泪器的结构。(3)眼球外肌的名称和作用。教学内容及过程:(课前预习时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学生绘制结膜思维导图,第二组学生绘制泪腺思维导图。)依据课堂教学需求展示思维导图。1.眼睑俗称眼皮,可分为上睑和下睑,有保护眼球的作用。上、下睑缘近内眦处各有一针尖样小孔,称为泪点,是上、下泪小管的入口。眼睑的内、外侧角分别称为内眦和外眦。眼睑结构层次由外到内依次为:皮肤(薄)、皮下组织(疏松)、肌层(眼轮匝肌、上睑提肌)、睑板(睑板腺)、睑结膜。2.结膜结膜是覆盖于巩膜前部表面眼睑内面的一层薄而透明富有血管的粘膜。睑结膜:衬贴在眼睑内面的部分,形成结膜上穹。球结膜:衬贴在巩膜前面的部分,形成结膜上穹。(第一组学生绘制结膜思维导图展示,分发给三组同学讨论探究,修正,选出代表性优秀作品供大家借鉴学习。)3.泪器(此内容为甘肃省医药卫生类中职升学考试题)位置:位于哐上壁前外侧的泪腺窝内。功能:分泌泪液,冲洗结膜囊异物,角膜和抑制细菌生长。泪腺泪道: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泪腺分泌泪液→结膜上穹→结膜囊→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下鼻道(第二组绘制泪腺思维导图,分发给三组同学讨论探究,修正,选出代表性优秀作品大家借鉴学习。)4.眼球外肌眼球外肌共7块,配布在眼球周围,除1块上睑提肌提上睑外,其余6块均作用于眼球。上直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内上方,下直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内下方,内直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内侧,外直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外侧,上斜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外下方,下斜肌收缩使眼球转向外上方。眼球的正常运动是以上各肌协同作用的结果。(见文末图)(借助文末思维导图,依据教学目标讲授眼球外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把提前打印好的思维导图框架图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填写相应知识关键词,教师巡查指导。)5.眼的血管(1)动脉:主要是眼动脉,其中最重要的分支是视网膜中央动脉。(2)静脉:主要有眼上静脉和眼下静脉,其属支的收集范围与眼动脉的分布范围一致。(结合学生评选出的优质思维导图,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复结。)(作业:以文末眼球外肌的思维导图为例,运用发散思维绘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眼球外肌思维导图。)教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先在预习中通过思维导图熟悉教学内容,再在课堂上加深理解,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记好笔记,牢固掌握眼副器的重点和难点。

四、思维导图在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听得多,主动参与得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解剖学基础知识学生听到的名词概念多,而理解得少。也给学生一种错误思想,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交待的学习任务,遇上一个主观分析的问题,他们会说老师没讲。现如今的中职学生接收信息的途径广,在事物的认识上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认知到探究,再从熟知到运用。解剖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实施好、运用好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是在预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有的放矢,通过这一过程的参与和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业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一些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但他们希望别人发现自己、认可自己,一个在课堂交流中对人体结构知识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怎能不受到别人的关注?那种超越别人的意识促使他们学习着、参与着,学习的兴趣自然产生了。

(二)思维导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教的前提是备好课,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知识架构了然于胸,对教学方法运用恰当。思维导图在解剖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实施。从预习到作业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对优等生来说,通过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更精准、更轻松地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至少促使其参与了学习,通过预习明白这节课应掌握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在课堂交流讨论中,至少能与同学探究人体解剖的相关知识。

(三)思维导图在解剖学基础课堂教学的实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提升学习效率,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思维导图在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堂实施中,如何把课前预习中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是一大难题,但在课堂分组交流探讨中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组内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组内集体的努力,展示出一份优质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讨论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给学生适时适度的肯定会让学生的信心大增,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思考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把解剖学基础内容直观化、条理化,增强了学生记忆的效果

在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概念多而杂,如果让学生重复地、机械地去记忆这些概念,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减弱,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够很好地把解剖学复杂散乱的知识点清晰化、完整化、系统化,使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巩固了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席君,汤志利.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6).

[2]刘书蕃,周庆,刘佳.浅谈高职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细节管理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南北桥,2020(5).

[3]周晓燕.思维导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7,16(11):43-45.

[4]刘艳芳.思维导图在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23):44-45.

[5]杨爱连.多媒体在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1):74-75.

第6篇:畜牧兽医基础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情商教育;工商管理;本科;实践教学

目前许多本科高校都十分重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管理水平教育,但忽略了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或管理者,除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外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以高情商妥善安排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对学生进行以情商教育为导向的管理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

一、实施情商教育导向下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对学生个人而言,拥有高情商的人可以在进入公司后快速适应新环境,对公司的动向和变化有敏锐的感知,并迅速做出改变去适应;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合理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学会运用自己的情商去号召大家,在关键时刻做好决策;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会碰壁,但高情商的人懂得积极协调大家,做好管理调动工作;要想组织好集体工作,促进工作高效执行,不仅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还要进行良好的情商管理。可见,高情商培养对学生个人素质提升和工作发展而言都十分重要,高校必须重视以情商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活动。其次,对学校而言,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尤其是情商教育,对于高校建立完整的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探究出一套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教育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理应提高重视。另外,通过良好的管理学实践教育和学生情商培养,学校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学校赢得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教育实力。综合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以情商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有着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其必要性非常显著[1]。

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情况

(一)过多重视理论教育,实践教学课程较少管理学知识无论在任何职业中都要用到,与多个学科都有联系,而且是一门非常实用、需要多在实际企业中锻炼的学科。然而,长时间来,由于受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影响,多数本科高校往往过分专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只顾充实学生的理论涵养,没有走出传统教育方式的禁锢,开拓实践教学,现在真正实行实践教学的高校少之甚少,更别说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然而,学生今后若想取得事业成功,获得升迁机会,要靠的不仅是专业能力,更要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与领导、同事有一个好的相处方式,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这就既需要拥有丰富的工作阅历,还有高情商。而高校缺乏一定的管理学实践教学课程,尤其是情商培养,学生就无法真正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实践中验证,更不利于学生高情商的培养。因而,学校要多与企业合作、通过模拟企业管理工作等在实际中锻炼学生,让他们学会什么情况应如何应对,这也就提高了他们的情商和协调能力。(二)课堂缺乏实际案例分析,不益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知识讲得多,并没有给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生不知道所讲的知识到底如何应用,这样老师讲的这些也就没有体现出它的价值。经调查总结发现,大多数学生期望老师增加企业管理实际案例剖析,模拟现实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利用上课讲的知识去进行管理。现在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听,学生积极性差,只跟着老师走,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在企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具备专业基础是必须的,但也要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剖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组织调动、协调工作的能力,多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情商教育导向下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了解高校管理类专业进行以情商培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的重大意义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校教学体系,进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培养综合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工作。(一)将实践教学纳入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情商教育融于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不仅受益于老师的教导,还被学校的整体氛围影响,因此,首先学校高层领导要对此有新的、全面的认识,引起重视,达到思想上的统一。要想实现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情商培育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实行理论教育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实践成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管理能力、情商发展的重要形式。学校要对教课老师做好思想、工作培训,使教师逐渐摒弃以往只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就业率、塑造高情商学生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尤其是情商培育纳入教学体系。要意识到高情商对学生日后工作的重要作用,学生的情商可以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迅速得到提升,诸如产品销售、人才管理等工作经验均能帮助学生提高情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上课所学关于管理、情商的知识切切实实在实际中践行。现在许多高校学生情商高低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做事情,过分依靠老师讲解,缺乏自己独特的想法,没有自己的判断,遭遇困难时,容易情绪低落,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进入公司后一旦工作上不顺利,就很容易情绪化,不能与周围同事相处好,也无法高效地协调大家一起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影响了自己的升迁机会,因此将情商培养以实践教学的形式纳入高效教学体系十分重要。(二)在管理类实践教学课程中采取任课老师责任制模式在开展管理类实践教学课程时,可以采取老师责任制,将学生分成几组,在实习基地或企业请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指导,并且每一组都要安排一个理论课老师作为导员,导员负责组织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之后定期进行汇报,讲述自己在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中学到的新方法、为人处世有什么新感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带动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定期汇报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高校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三)教师应经常使用案例进行教学,锻炼学生实例分析能力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对管理学知识的吸收效果自然很差,授课起不到有效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实际案例教学与之不一样,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管理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原理、分析方法去解决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模式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选取什么类型的案例,第一,必须选择高质量的案例,这些一手案例和企业管理资料可通过实际调查、访谈等方式,教师可以提炼出案例的特点、问题,作为让学生探讨的题目;第二,要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和需求,以锻炼学生管理能力、培养学生高情商为目标,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综合案例进行讲授,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进行管理角色扮演和实际情形模拟,通过这种案例教学和模拟现实场景,可以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对问题的迅速判断力、遭遇瓶颈时的情绪掌控力,培养出一批管理专业能力强、情商素养高的学生[2]。(四)积极探索,将情商培养课程融入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中目前,本科学校管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商培养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模式,学校还需要不断探究,不断进行改革,不断尝试摸索,一步步将情商培养融于管理学实践教学工作中,在提高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情商培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情商培养计划。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要想将情商培养融于实践教学中,首先应把情商培育与管理专业授课结合在一起,例如,对于管理学本科生,可以在开设必要的管理专业课的同时,开设一些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情商的公共选修课,诸如情绪控制、心理学、人际交往技巧、工商管理基础礼仪等在职场中适用的情商培养课程,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带动学生进行情绪自我控制、自我培养,让学生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礼仪。其次,在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模块还没有情商教育,本科高校可根据管理专业的特点、合作企业情况,在实际案例讲解中穿插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个人情绪协调等的讲解,通过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工作体验等模块,让学生切身体会管理工作常遇到的情绪问题及如何处理,相信经过不断努力,可以使管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情商培育工作进行的越来越顺利。(五)定期组织各种讲座、管理专业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高情商除进行课堂基本理论讲解外,还要积极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课外学术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管理学专业能力,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无形中提升了情绪调控能力,培养了与人相处的高情商。鉴于工商管理专业操作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涉及重要知识点或重要概念原理时,可以邀请在这个领域了解颇深的国内外专业人士,尤其是世界优秀企业高层、创业成功人士等,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向学生们讲解实际管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技巧、失败教训、情绪困扰及如何解决。也可模拟企业管理情景,让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激发学生创造力、发现力,发挥主观情绪调控性,主动去想办法利用上课讲的管理学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接触到了许多企业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理论教学没有的东西,开阔了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学会把眼光放明朗些,处理好个人情绪。

四、结语

当前,本科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很强的管理专业素养,还要有能合理调控情绪的高情商,因此,高校开展以情商培育为导向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十分重要,也是必然要求,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的教学目标除了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因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除需具备强大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进行自我情绪调控、如何通过自己带动大家,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在需要作出决策时游刃有余,。对于高校来说,建立并完善融入情商培养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出一批专业过硬、高情商的人才,为学校赢得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不懈探索,可以实现以情商教育为导向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制成功改革,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转换。

作者:廖新媛 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