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智慧宿舍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一卡通;智慧校园;自助服务体系;信息化管理
一、校园卡应用的背景
校园卡是学校发行和管理的非接触式IC卡,集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餐卡、电子钱包等功能于一卡,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校园卡出现的前期对于后勤服务和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有着明显的成效,因此在信息化工作早期就在大部分大学校园里普及。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大学校园到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环境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卡的应用亦取得极大的拓展,门禁、考勤、自助缴费、水电管理、银行圈存等一大批新的业务出现在校园卡应用中,银行卡、手机卡等也频频绑定校园卡,因此,校园卡具有强烈的社会集成和应用创新需求。
二、国内高校校园卡技术应用现状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校园卡应用的社会集成和应用创新已经在国内高校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卡载体的多样化
CPU 校园卡是带有CPU处理器功能的IC卡,并已经应用广泛,手机校园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将通信业务和校园卡功能集成的一种新型校园卡一卡通类型,目前已不断扩张到电信、联通另外两家通信运营商的投资范围,就目前情况看,浙江省高校几乎都已开通手机校园一卡通,但应用和推广效果差强人意。
2.校园卡的社会集成
中山大学和深职院在校园卡的社会集成中做了应用尝试:
中山大学:该校的校园卡是首个实现城际消费的校园一卡通,与广州9所高校联盟推行“消费一卡通”的应用模式,对接城市市民交通功能,接轨城市建设发展。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校园卡在CPU校园卡的基础上,集成了银行业务,使得校园卡用户不但可以具备校内所有应用的刷卡业务,还具有银行卡的业务能力,通过银行圈存功能的实现,使得校园卡可以像银行卡一样在ATM机和POS终端机上进行刷卡消费,实现了校园卡的社会集成功能。
3.校园自助服务体系的应用
公共应用服务包括:校园新闻、漫游校园、一卡通公告、生活百事通、校园卡挂失等功能。个性化服务包括:校园卡管理、转账业务、自助查询、自助缴费等功能。国内大多高校校园自助服务一般都实现校企合作的运行方式,主要是由学校建设,企业投资的形式进行开展,有效改善了学校服务体系的高效性。
4.校园卡的数据挖掘功能
对校园卡每日进出账的数据挖掘结果,可获取校园卡用户(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途径、消费能力,对学校评估贫困学生实施补助进行参考作用;同时能根据食堂的消费流水记录挖掘工作后勤及食堂的饭菜质量价格等,更好的控制食堂收益情况。其中,山东大学就已经通过校园卡的数据挖掘作为决策一种来源,该校的校园卡通过分析对比学生日常消费情况数据,挖掘出学生海量的消费数据规律,经软件系统自动识别贫困指数作为评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与否的参考目的。
综上所述,校园卡一卡通是在校师生具有实名制的身份识别证件,包含大量的基础数据,通过校园卡包含的基础数据支撑作用可扩展至全校范围及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甚至起到社会集成作用。
三、智慧校园项目中校园卡的社会集成与创新
根据国内高校前期校园卡应用情况,智慧校园卡建设工程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创新应用:
1.校园卡银行业务的社会集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园卡的创新应用主要解决了校园卡与网银集成的以下问题:
(1)建立服务平台,并通过校园卡建设单位与银行签订网银支付功能。
(2)硬件上采用二层递归安全防护,一级防护指防火墙的IP过滤及操作系统的IP策略;二级防护指系统的一切通讯由指定端口进行加密传输,其余端口全部禁用。
(3)软件方面的安全将互联网充值平台设置校园一卡通前置服务器同校园卡服务器交换数据,设置系统通讯控制策略、安全监控策略、数据安全备份策略、系统IP策略等确保校园卡的数据安全。
2.集成RFID技术,创新校园食堂服务
学校食堂的就餐高峰售饭窗口都是人满为患,除了人员集中的因素外,窗口处理效率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设计一套集成RFID射频技术的餐具和餐饮结算系统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系统要求具有速度快、核算准、体验佳、无人值守等特点。系统的实现能节约用餐者的排队时间,提升教工餐厅膳食服务的整体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树立良好的终端形象以及给教职工带来极佳的消费体验。
3.智慧校园卡优化校园的人员管理模式
宿舍是学生校园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存在着外来人员有可能混入宿舍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运用物联网RFID技术整合校园一卡通应用,采用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结合红外侦测、智能卡技术、视频监控技术、门禁控制技术等,实现了宿舍的人性化、智能化、信息化出入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宿舍管理水平。同时融合RFID技术的校园卡还可以应用于学生上课情况考勤、教师会议考勤、校门口智能交通管制等方面,通过智慧校园项目校园卡工程建设已充分解决了传统校园卡应用局限性,实现人员管理的新局面。
针对我院智慧校园项目建设中校园卡系统应用的建设情况,结合校园卡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校园卡技术应用与社会集成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从用户的角度(即在校师生),要求进一步扩充校园卡的社会支付范围与形式;二是从学校管理层的角度分析,希望校园的后台数据流动方便维护、监察方便校园人员管理;三是从社会行业角度分析,如今校园卡已逐渐与企业合作,同城市建设应用接轨,因此要求更多的校园的社会创新与集成。因此,未来校园卡的技术发展无论从建设理念、建设模式和运行模式等方面都孕育着进一步集成和创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春雁、白雪.高校校园卡系统应用现状及趋势浅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梁裕,秦亮曦.一个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
[3]张永波.基于ZigBee技术的智慧校园设备防盗系统设计[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张永波.《RFID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1
[5]张丽丽.《数据挖掘技术在校园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
关键词: NFC; 智慧校园; 互联网+; 一卡通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53-03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Construction Based on NFC
WANG Xiao-q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Influenced by the fus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education, the universities launc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NFC Smart Campus Card. Through reviewing the functions of NFC mobile phone smart campus card, the multiple application scenes on campus are demonstrated and the advantages are indicated as multi-function, optimized user experienc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which improve the campus life of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 campus management after the renovation project have been completed.
Key words:Internet Plus; NFC; NFC mobile phone smart campus card; Intelligent Campus System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将深刻改变传统教育生态的结构与形态。十三五规划中,各大高校都在提倡“智慧化校园”的理念,以全面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一是完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供基于身份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开发移动客户端,逐步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移到移动端;三是推广NFC校园智慧卡工程,拓展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NFC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NFC手机校园智慧卡将校园卡的功能植入NFC手机,把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和扩展了原有传统校园卡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都推出支持NFC功能的手机(苹果手机具有NFC功能,但iOS最新版本还未向Apple Pay以外的应用开放NFC);根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支付预计将达到7210亿美元,拥有4.5亿个移动支付用户[1],其中NFC技术将于2016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据AC尼尔森调查统计,82%的市民愿意把公交卡、银行卡集成在手机使用,相信在这些趋势的利好下,NFC应用将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1 高校一卡通建设现状
1.1 系统功能与应用
目前高校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依托校园卡,不断丰富各类应用,基本上覆盖了校园餐厅与超市消费、银行卡圈存、浴室水控、宿舍电控购电、宿舍无障碍通道、图书借阅等应用场景。并通过校园卡,替代了各种证件和有价票证,实现了有效的身份识别和智能化电子钱包[2]。
1.2 应用现状与问题
高校的一卡通系统兴建始于几年前,大多数高校都已运行多年,相对于发展迅速的IT行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易用性已逐渐落后,软件系统也亟需升级换代,更需要与“十二五规划”中的校园信息化项目进行完美结合。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 设备老化故障率高
各类终端硬件设备是使用年限过长,部分硬件设备开始老化,维修率在逐年上升,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维修人员带来大量的工作量;部分开水水控和浴室淋浴水控采用的是较早的灌胶模式的水控。系统厂家设备早已停产,不再生产。水控器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原来水控的维护工作量很大,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由于设备的特殊性设备返修维修周期也比较长,给全校的师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利。
2) 原有平台和终端不支持新功能、系统扩展性不足
随着电信互联的快速发展,基于CPU卡片一卡通的应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但目前CPU卡片一卡通技术在部分高校现有的系统上实现存在很大的难度:无法兼容一卡通部分性能好、工作稳定的新产品,不支持一些新的自助服务终端,无法使用自助终端取代工作人员来处理各种业务,如自助现金充值机,自助补卡机等。无法实现一些基于CPU系统平台的新功能,如NFC空中充值,NFC空中发卡、NFC终端自助缴费等功能。如: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已经完成M1到CPU系统平台的升级。
3 )M1卡片安全性和卡片扩展空间受限
目前学校大部分持卡人员使用的M1卡(非接触式IC卡),其安全性和扩展性相对于CPU卡明显落后和不足,见下表对比:
从以上2个对标表格看出,M1 卡,也就是所说的逻辑加密卡,其采用加密方式是固定密码,而采用非接触CPU 卡智能卡采用的是动态密码,并且是一用一密,即同一张非接触CPU 卡智能卡,每刷一次卡的认证密码都不相同,这种智能化的认证方式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逻辑加密卡(M1)由于不具有运算能力,就不可能产生交易的验证码[6]。同时M1卡片空间限制也无法扩展到公交等外部系统的使用,包括基于CPU平台的新平台、新终端、新应用。
2 NFC手机校园智慧卡
2.1 NFC技术
NFC是一种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NFC技术的手机相当于把手机变成了支付终端,可以直接刷机支付。电信通过NFC技术打造一个支付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各种交易信息的传递。校园一卡通与电信手机NFC的结合,既可以作为银行卡实现POS机刷卡,也可以作为校园卡充值、消费、查询余额,还可以用作校园的门禁身份认证。这一切,都是NFC技术通过与SIM卡绑定实现的,而且安全有保证。结合NFC技术的优点,手机NFC充值消费已经开始在市政公交系统中开始应用,在校园生活系统中也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移动空圈力量。
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生活和校园管理。NFC校园智慧卡将通过高技术芯片嵌入到NFC手机的UIM卡中,实现手机门禁、课堂考勤、会议签到、迎新注册、缴费支取、手机钱包、图书借阅等各项功能,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全部应用的服务管理平台,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便的、高效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
NFC手机校园智慧卡系统满足“数字化生活”的两个条件:一是“一机”,即校园内每人一部手机,而不需要其它任何证件;二是“通”,即校园内所有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都可以一部手机的基础上实现通用,师生员工将因NFC校园智慧卡而更加简单便捷。
2.2 应用优势
1)多卡合一,丰富应用场景
NFC手机钱包为多卡合一的电子钱包,实现了普通钱包向NFC手机的迁移,进一步拓展了手机钱包的应用范围,为全校师生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更自由的消费、更贴心的服务。
2)多行业多应用融合,极致用户体验
NFC校园智慧卡用户在实现食堂就餐、超市购物、图书借阅、课堂考勤、无障碍通道、校内班车等基础应用的同时,也可实现电子钱包的各项功能,搭乘公交、地铁、散户等小额支付领域刷卡消费。
3)多种校园应用自主体验,即想即所用
学校通知通告、迎新报道、无障碍通道、消费、缴费等各应用集成在手机APP上展现,方便自主业务办理,既节省了业务办理时间,又提升了管理效能。
4)“三空”特色应用,让智慧贴近你我生活
无需到处找网点,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自助办理空中发卡、空中换卡和空中圈存的特色业务,给用户一种全新快捷的自主体验。
5)一查便知,随时随地在您身边
随时随地查询余额和使用记录,查阅校园通知公告、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等,便于自我管理。
2.3 业务功能
1)读卡器模式:NFC支持双向无线认证和通信,NFC手机可模拟读卡器进行读卡、写卡操作。通过相应手机APP,可以将NFC手机作为读卡器、消费机、充值机、考勤机、签到机、圈存机等使用。
2) 身份识别:实现个人NFC手机作为个人信息的载体,应用于各个需要身份识别的环境下,主要用于校门出入门禁、实验室门禁、宿舍无障碍通道、会议签到、课堂考勤等。
3)点对点交换:两个NFC手机相连接,可以点对点进行数据传输,如下载音乐、图片互传、互换通讯录、课件传送等。
4) 信息查询: NFC手机作为一部智能中断,可以通过APP随时随地查询余额和使用记录,查阅校园通知公告、课程安排、考试成绩、校内导航等。
5)移动支付:实现校园卡、公交卡和银行卡等多卡合一,将多个电子钱包整合到一部手机上。用户将NFC手机靠近相应的POS机进行支付,并确认消费。
6)“三空”操作:用户通过一键启动校园NFC手机校园智慧卡客户端APP,填写个人信息,后台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后将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直接下载至电信NFC-UIM卡上,即可完成开卡。换卡与圈存操作也是通过与后台系统连接,完成相应功能。
2.4 升级目标与意义
2.4.1 一卡多用
升级现有校园一卡通系统,使师生使用一张卡片,可以同时实现校园卡和公交卡、地铁卡、金融IC卡、工作证等功能、实现一张卡片,既可以在校园内支付、购物、借书,也可以乘坐城市公交、地铁等校外场所服务。满足校内外商场超市、公交地铁等多种支付应用,车票门票、门禁、考勤等多种身份识别应用,支持自助现金充值机和自助补卡机,节省一卡通管理人员的人力成本。为今后金融IC卡、NFC手机一卡通的扩展做铺垫,使高校一卡通系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新亮点。
2.4.2 业务覆盖
覆盖校园及周边商圈的O2O业务,打造优质的高校支付生态环境:利用校园卡快捷方便的线下支付能力,打造线下支付通道;结合校内在线支付平台、支付宝、快钱等第三方线上支付通道;校园卡走出校园,做校园周边商圈;提供针对学生群体的网上团购业务,保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资源服务;和学校、电商共同打造优质O2O高校支付生态环境。
2.4.3 数据挖掘、校情分析
整合学校现在各个系统平台资源,进行数据深度挖掘、可视化校情分析;依托一卡通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开展针对持卡用户的行为分析,掌握学生就餐、消费、图书借阅、上课、出入宿舍等活动规律;为各部门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依据,便于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7]。帮助学校提升后勤、教务、图书馆等多个部门的管理水平。例如:对于就餐次数正常,但是每餐消费金额过少的学生,可以为助学贷款发放的审查等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2.4.4 支持NFC扩展
将高校一卡通平台升至基于CPU系统的标准化系统,是系统后续支持NFC一卡通的基本要求。第一步,升级至NFC平台,可以使用NFC预置卡片,师生可使用NFC手机替换现有的学生卡,应用于校园门禁,食堂、超市消费等应用场景;第二步,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空中发卡、空中充值、空中圈存、缴纳水电费、消费充值记录查询、自助挂失等操作。使一卡通的使用更方便,更快捷。
3 结论
基于NFC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将更好的整合校内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提供更为便捷地服务,更好地将学生、生活、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随时随地连接学校的各项应用,同时又拓展到社会应用,改变和扩展了原有传统校园卡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进一步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快鲤鱼. NFC支付在海外陷入苦战面临硬件向软件过渡[J]. 金卡工程, 2013(12):25-26.
[2] 吴铭心. 大学校园一卡通的研究与实现[J].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6):69-72.
[3] 毕双龙. 智能卡操作系统通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 于安源, 关凤霞, 孙世杰,等. 单相载波预付费电子式电能表: CN, CN201819953 U[P]. 2011.
[5] 张康明, 周伟锋, 付根利,等. 采用商用密码的ic卡门禁终端及其操作方法: CN, CN101840592 B[P]. 2013.b
[6] 张长勇, 源 杨, 王小矿,等. 基于智能卡和动态密码的身份认证系统: CN, CN100492966 C[P]. 2009.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下,高校的管理工作需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应用。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维意识和价值观也逐渐被互联网信息所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进行改善和加强。“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途径,能够将一些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1“互联网+”视阈下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稳定
高校人员众多,其组成都是青年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有着很强的个性特点,除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之外,还会广泛参与到学校及社会的相关事务中,行为、思考都比较积极活跃。在网络信息传媒方式不断进步的环境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及社会活动都显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社会的相关活动和事务正逐渐深入到校园中,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正常的社会交流会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一些不良企业或人员会利用高校学生的某些弱势心理损害学生利益,对校园安全产生了危害。
1.2建设智慧校园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广泛普及,智慧校园的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高校教学工作将智慧校园作为重点内容,实现了初步的网络化和智能化规模,针对学生管理的安全监控类智慧应用系统也在逐步完善与实践中。校园安全管理除了要在硬件及服务系统上提升之外,还应该在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出人性化和专业化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校园的优化建设。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的安全稳定管理要体现出信息技术性,除了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水平之外,还要善于使用互联网思维,以人性化的理念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求。
1.3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互联网思维
从年龄上看,高校学生大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自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广泛接受网络环境的熏陶,形成了一定的网络思维。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广泛普及下,互联网信息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出现了一定转变,可以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
2“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2.1加强互联网系统的引入
目前,高校的互联网系统已经广泛用于教学管理当中。在教学中,通过互联网能够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以及网络远程授课,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在管理中,互联网系统主要应用于学生的自主选课、各种费用的缴纳以及其他相关的行政服务等。但高校的网络系统建设在安全监控设计与维护、学生宿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人身伤害时缺乏有效的现场视频记录,学生夜不归宿缺乏有效监管。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该主动掌握校园安全系统,以便更好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2.2建立完善的线上管理系统
高校既要通过完善的网络系统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也要通过合理方法实现人性化管理。可通过互联网学生管理系统对校园安全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化监督和约束,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作息习惯,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辅导员要通过互联网系统来掌握学生动态,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和处理。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将管理工作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和熟悉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
2.3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人口密集,校园突发事件频率较高。常见的校园突发事件主要有心理危机、宿舍火灾、食物中毒等。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下,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突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对所有学生的身体状态、行动轨迹进行监控,一些自动测温系统能够有效对出入宿舍、教室的学生进行温度测定,为做好防护工作提供了帮助。在学生面临停课隔离的局面下,可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能够不被突发事件影响学业。对于毕业年级而言,线上教学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为学生后期的就业及岗位选择提供参考。
2.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要积极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等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年级新生面临不同环境,在心理上无法进行有效调节,还有即将就业的学生,在当下及未来都会面临很大的生活压力。辅导员应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建设,组织开展轻松愉悦的学生文化活动,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唐山学院计算系科学与技术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目前很多的高等院校甚至中小学都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智慧校园是多媒体数字校园的新模式。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智慧校园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模式。该智慧校园可为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服务的平台。
关键词 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校园;智能感知
作者简介:王永强,男,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1智慧校园的现状
智慧校园是在多媒体数字校园之后提出的高校信息化全新概念,也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完善的产物。并且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
智慧校园的概念来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该概念最早由浙江大学正式提出。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大描绘了这样一个智慧校园的蓝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现在建设比较成熟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
2智慧校园支撑技术
物联网[2](IOT),是指通过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按照相应协议,将物品与物品之间通过互联网相连,从而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视频监控,流媒体共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智慧校园中的物联网技术,最明显的是使用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对校园环境、各种教学和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相关工作等进行科学统一管理。比如说基于RFID的校园交通管理、校园一卡通的管理、宿舍管理,教工管理;基于ZigBee的校园监控管理,基于WIFI的移动教学;基于二维码的图书管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更为高效、绿色、环保,智能的校园环境。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将会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影响到互联网的产业格局,被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3]。
对于硬件层,目前,各高校硬件环境有了十足发展,但存在利用低,管理复杂等缺点。使用云计算技术,可以通过云计算架构,整合学校的各种硬件资源,形成公共资源池,应用虚拟化操作,自动为各种任务分配资源。对于系统层,各高校使用着诸如学生管理、教工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大量系统,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各系统间通信困难,很难实现智慧校园。但可以使用云计算技术,将各管理系统整合成“云”,科学的为用户服务。所以云计算是智慧校园实现的关键技术支持。
3智慧校园总体设计
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依照确定的角色权限, 个性化地定制信息服务;各类应用系统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融合服务, 以支持单点接入的、安全的服务方式。[4]用户可以使用传统互联网设备,也可以使用物联网设备进行登录,登录后由云计算框架技术统一分配用户权限,来使用由云计算技术整合的系统。
3.1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框架结构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进行总体设计后的框架结构可以分为自顶向下模式的四层,包括综合云管理平台层,管理子系统层,云计算数据整合层,网络层。其中综合云管理平台层,是由云计算技术将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提供登录入口;云计算数据整合层,是由云计算技术将各类数据通过虚拟池形式科学存储;网络层,包含了传统的互联网技术,也引入了基于射频技术的物联网技术。
3.2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校园的“智慧”主要表现[5]在智慧环境感知、智慧管理、智慧教学过程、智慧生活、智慧就业推荐等方面。
智慧环境感知,是对教室、图书馆、办公室进行温湿度检测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并预警。智慧管理,是通过物联网对摄像头节点、红外节点、烟雾节点进行智能监控;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各管理子系统进行科学管理。智慧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智能组织教学资料,以及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智能推荐。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智能分析,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等。智慧生活,使用者各项身体体征的监测,购物、旅游的推荐,基于爱好兴趣等的智慧交友,社团活动的智慧组织等。智慧就业推荐,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用人单位所需人才情况,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智能分析推荐。
3.3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数据安全
使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里,对于终端用户,只需将银行卡、校园一卡通,手机卡集成到手机中。即使用射频识别卡,也俗称为“黑卡”,可以进行移动支付,比如食堂、开水房、超市等;也可以涉及门禁、图书借阅,考勤等。
由于物联网集成到智慧校园的各个方面,而且物联网由于分布发散、终端设备量大、通过无线射频技术进行传输等特殊原因,所以智慧校园数据及网络安全也是智慧校园亟待解决问题。可以通过,采用较为成熟和可靠地系统,加强网络服务器及终端设备监管,提升防御策略等保障智慧校园的数据安全。
4结束语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运转效率。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应用,是时代的必然趋势。尽管对智慧校园的研究实践探索刚刚起步,智慧校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但智慧校园是建设校园的目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会给我们生活带来质的变化,像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会迎来蓬勃发展的契机。
参考文献
[1]黄小卉,黄宇星.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1(11):38-39.
[2]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 IT. ITU Internet Reports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 2005: 1-28.
[3]张文川.云计算与智慧校园的建设[J].电子商务,2012(5):11-14.
[4]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
关键词:智慧校园;BIM技术;管理系统;大数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26
0 引言
“智慧校园”是校园大数据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智慧体现在智慧的学习环境、智慧的学生管理、智慧的生活方式等,体现在自动监控学校安全;智能的签到、考勤系统;无人监管的智能图书借阅系统;智能化管理办公设备、仪器。总之,就是开发一个智能化的校园运行、维护管理协作系统,有效的使校园可以智能、环保、稳定、安全等运行,并且共享校园大数据,实现更合理、更准确、更全面的只能校园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校园的各职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校园管理经济成本。以BIM应用技术为载体构建整体数据共享平台,能够进行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查询、应用,并充分结合在有机管理的校园建筑和结构系统的信息数据,实现快速查询,统筹管理,降低校园管理难点,降低管理的经济成本[2]。
1 BIM技术与智慧校园管理
根据智慧校园中建(构)筑物自身的管理规则,结合BIM应用技术,我们可以模拟现实的对象实现管理计划。智慧校园集成BIM技术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对每一个R到行有效管理,进而实现综合管理,科学分类,这样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管理方法,避免专业造成的碰撞、矛盾问题[3]。
2 智慧校园管理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是指以大数据下的物联网为根本的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科研与生活相结合,以各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集成所有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学习、安全管理与校园生活环境进行全面融为一体。实施步骤为将带有传感器的安装到学生教室、停车场、办公室等,形成共享的“物联网”,然后使用数据云计算和超级计算机的“物联网”和“软件共享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整合,从而将科研工作、学生管理、生活与学习等和校园的基础设施的有效统一。
3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开发模式
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以运营、维护管理为主要目的,结合BIM技术的优势,整合校园的数据实现共享,分析、统计、预测校园管理的数据及信息,进而为决策提供辅助管理依据,从而进行学校全面动态的管理。
3.1 系统设计、开发目标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智慧校园运营、维护管理系统以“智慧化”为核心,使用方便为宗旨,兼顾校园的所有管理、行政部门,将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目标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使学校大数据实现共享统一管理、应用,开发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
(2)建立三维空间数据服务与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微信、校内通等访问模式加大服务力度,增强三维现实服务种类,改变传统的学校综合管理的方式;
(3)建立智能监控网络,组建行动指令执行小分队,建立实时、快速反应高清视频监控设备;
(4)对学校供电设施、消防设施、运动设施等进行集中集成管理,形成高效、舒适的“智慧节能”系统;
(5)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生活设备等有效、科学的管理,开发一个功能齐全的校存资产、设备管理系统。
3.2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BIM技术校园主要基于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的维修管理系统,配置必要的设备联通局域网,开发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生态、地理空间数据生态、资产高效管理生态、安全信息互操作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创造信息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和集成数据共享环境;开发一个统一的、高标准化的安全体系、管理效率体制及有效的运行体质,保证运行、维护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
3.3 系统各项功能
(1)三维可视化漫游。通过开发的系统使用户能直观、真实快捷以可视化漫游的方式查看学校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浏览,提取用户的兴趣点,并且结合VR可视技术,使得用户对学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建筑信息查询。建筑信息查询的分类管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其他建筑等真实的呈现在三维视觉场景中。人们可以观看任何一个建(构)筑物的三维视觉场景,它可以展现出建(构)筑物的外观、材料、用途和其他相关信息,促进每个建筑实现可视化的应用、管理。
(3)资产管理查询。三维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带来资产管理的可视化,制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信息技术,通过系统集成技术的可以无缝集成的三维模型与业务流程,资产统计、管理部门可以把握整个资产购买、修理、更换直至彻底报废的全过程,采购、使用和维护,一个统一的跟踪,增加校园设备的使用周期与效率,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与维护经济成本。
(4)遮挡工程查询。BIM应用技术将学校内部所有的遮挡工程都会以三维可视化数据模型的保真的现实出来,进而复杂工作简单化,提高遮挡工程的管理效率,更能解决图纸看不懂的困局。在现有三维数据模型中,直接可以提取现有的管道线路信息,如管道使用的材料、使用年限等。
4 结论
BIM技术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智慧校园的发展的前提,也是研究的核心所在。通过分析及总结发现:运营、维护系统需要对学校建筑、教学、运行设备等状态进行实时的信息查询、管理,为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了管理的成本[4]。同时对系统开发提出了概念性的框架,展现了系统实现的三维可视化漫游、建筑信息的查询、资产管理以及遮挡工程的查询等功能。在智慧校园大数据下,建立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数据库,对办公文档、资产清单、档案材料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机管理,真正实现校园的“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基于BIM的校园运维管理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曹慧文.基于三维技术的电厂基建管理系统的开发[D].华化电力大学,2014.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原则 建议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活力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又是同学们走向独立人生的前奏,大学四年更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大学里,宿舍是同学们休息、娱乐、社交,以及课余学习的重要场所。据统计,平均每个学生每天1/2的生活时间、1/3的学习时间在这里度过。在这个小集体里,同学们开始了自己美好的大学生活,大家用自己的双手共同构建小小的“家”,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具有本宿舍特色的文化氛围――宿舍文化。这个小小的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大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今后的发展的好与坏。因此,能否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关系到学生能否愉快地度过大学生活,能否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同时也是能否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1?郾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概念及地位作用
要认识宿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弄清它的概念和性质。“宿舍文化”是指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包括宿舍的设施、宿舍的布置、宿舍管理条例、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精神风貌,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动静相融、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浓缩,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来说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对于大一新生,刚从高中的“题海”中脱离出来,迈进大学的校门时发现,大学课程安排不像中学那么“充实”,有自行安排的时间,于是很多同学都不由自主地松懈下来。与此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同学,对大学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并希望自己能在这四年当中学有所成,他们会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学习之后,把课余时间安排得非常充实,使课余生活变得非常有意义。那么,这些同学的表现就会在宿舍中形成榜样力量,促使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出现。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来说,这种氛围对他们有很好的督促作用。第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大学校园文化以人才与知识密集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宿舍文化”育人效能是学生自觉地进行辨别真伪和是非,求良从善,由“他律”上升为“自律”。在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要认识到自觉的道德行为必须有一个反复“操练”的过程。而建设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是达到这个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休闲状态时,其身心容易融入周围环境,在环境的同化作用下,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良好的文明风气和宿舍氛围是靠全体成员来营造和维护的,活动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修养,也即产生了同学间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
2?郾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2.1和谐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环境、家庭环境及学习环境,在语言、生活习惯,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同学之间难免产生摩擦,良好的宿舍文化会使他们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顺利渡过宿舍生活的“磨合期”,最终达到和谐。
2.2团结
舍友在学生的一生中有着极重的分量,在最渴望经历、最需要友情的年代,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青年因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在窄小的宿舍里,在简朴的架子床上,在这缘分的天空下,分享了这段最为美妙的成长时光。
2.3友爱
进入同一所大学,进入同一个班级,进入同一个宿舍,大家便是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对“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或者“住在我对面的姐妹”应该以礼相待。对于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没有了父母的悉心照顾,事事需要自己打理,而舍友的关心和帮助会给他们心里极大的安慰。
2.4文明
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宿舍文化中出现了灰色的潜流,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着每一名同学的良好风貌的形成和健康成长。有的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类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花里胡哨。有的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宿舍里的污言秽语与公共场合的高谈阔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5健康
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需要从同学们自身做起,一个宿舍环境的产生、发展、传播、变迁乃至最后的消逝始终是与大学生的生活紧紧相连的。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靠大家用双手去打扮和维护,团结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靠大家用心去建立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靠大家用美德和智慧去营造和发展。我们要坚持健康的思想性原则,促进其健康活动的开展。
2.6约束
大学生宿舍也是大家休息、娱乐的主要场所。因此,有组织地积极开展娱乐性活动,对于活跃宿舍文化,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陶冶个体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半成熟的状态,再加之宿舍环境的自由性,使有些学生在宿舍里常常做出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不文明行为。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约束性原则,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修养,注意自己的行为,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郾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建立健全大学生寝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寝室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寝室成员除了要认真贯彻执行校规校纪外,还应遵守寝室公约,消除不文明和不道德的行为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的言行举止。学校要把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列入学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内容,并认真实施,严格管理,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用制度、规范约束大学生大寝室中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在寝室正常地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做到定期检查,奖罚分明,调动大学生创“文明寝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是面对现在网络进入学生寝室的情况,高校管理者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规范管理。
3.2充分发挥学生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高校寝室文化建设,教师、寝室管理人员、政工队伍是核心,寝室的管理细则是重要的保证。但是还要进一步发挥大学生“三自功能”,充分依靠每一个人的主体作用。因此,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他们团结更多的同学,影响更多的同学,“以点带面”地使更多的同学都能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由于寝室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区,性格、兴趣爱好、思想水平都不同,因此很自然每个寝室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人物――寝室长。选好寝室长是寝室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寝室长不仅能及时掌握寝室里发生的各种事情,随时都能担当老师的一名通讯员,而且与寝室成员在思想上、感情上容易沟通。同时,因为他有较高的威信,能够把群体内更多的人吸引过来,所以一位优秀的寝室长必定是新时期寝室文化建设的最为基层的领导者、实践者和成果的受益者。
宿舍文化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首先应从和谐宿舍做起。我们必须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好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剑波,李克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景素奇.企业如何使就业大学生迅速实现增值[J].中国酿造,2004,(4).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机制保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72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1 高校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的区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智慧校园还有其他方面的延伸,虽然当前只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延伸的前提下,更多的智慧应将被逐步激发出来。数字校园是智慧校园的存在基础,数字化校园主要涉及的方面有:有线、无线网络建设、硬件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的数字化建设为基础,但在本质上要高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比如,在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使用校园卡进入到宿舍和机房等场地,这些应用就是校园数字化建设领域。如果通过一卡通系统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判断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甚至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警,就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范畴。
2 智慧校园的保障机制
2.1 建立组织保障机构
首先,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领导重视是建设的关键要素。学校主要领导对于智慧校园建设是否重视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自上而下的建立健全信息化领导体制,可以让各个部门加大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各个部门工作责任心,能将信息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的关键议题,这些都是推进智慧校园的核心动力。其次,为让智慧校园的建设更为高效,应成立专家指导小组,发挥专家技术优势,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由于专家指导组的成员有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他们能在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智慧校园建设协助组,该小组主要牵头是有校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的职责是要协调整个智慧校园的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与智慧校园的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好校园与各个部门间的内部协调和沟通,并将项目做好细节分解,这样便于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
2.2 建立专项经费的保障机制
持续的经费投入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有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为止没有相关的法律对信息化专项经费进行制度保障,导致高校智慧校园的经费还存在较大缺口。高校要建立良好的经费保障机制,不但要明确经费的来源和支配权利,更能让智慧校园的建设处于稳健发展态势。
当然,智慧校园的建设经费来源可以有多个途径。很多高校在经费保障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如,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一项“一卡通”子项目是与当地的银行进行合作,银行在建设初期进行158万元投资,校方40万元投资。在三年投资完成后,银行需要考虑项目评估标准并对项目状况进行综合考评,并认为该项投资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见效比较快,在综合测评后决定追加160万的投资,用以升级“一卡通”系统。
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为能充分地调动教职员工和学生参与智慧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学校需制定各类不同的形式的激励政策。除了对教师给予奖励,甚至可以对学生给予经费方面的支持,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需求,献计献策。这样才能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发挥作用。通常,激励制度可以划分为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学校制定的激励政策。学校为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制订奖励政策:①表彰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团体,然后通过精神奖励予以封号和表彰,并将这些评比成绩纳入到年终学校考核中,职工的晋升也应以此为标准;②将员工的业务能力以及信息化水平列入考察范围内,要求为员工搭建各类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将信息化培训纳入到员工年度工作重点内,通过短期的信息培训和研讨,提升信息岗位素养人员专业能力提升;③开展智慧校园的专项研究,通过鼓励教职员工探索和钻研智慧校园的建设作用,推进科研项目的发展,这样能倾斜校科研经费,并奖励其中比较优秀的科研成果。
3 结 语
保障机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各种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其覆盖面不断加大,执行能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将保障机制形成制度,直接运用到智慧校园的具体实践中。本文只讨论了部分保障机制,随着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障机制一定会日益完善,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一卡;WiFi技术;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242-02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不断推进,以及激动人心的“智慧校园”的提出。高校校园卡从最原始的打孔卡片到利用反光技术的光电卡,ID卡;从只能读取编号的ID卡系统,可读写、安全性较高的非接触式IC卡/M1卡,发展到CPU/M1卡、金融IC卡、手机等多载体系统;功能从应用比较单一、容易被复制的餐厅就餐卡,发展到安全性能较高的校园一卡通。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高校综合管理设计开发的,依附校@网,独立数据库和安全公钥等,实现校内消费、身份识别、日常信息管理,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随着WiFi技术、NFC技术和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校园一卡通系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校园卡的现状
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针对高校综合管理设计开发的,是校内身份证明,它依托于校园网,使得校内数字资源整合成为可能,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载体,是统一管理信息平台中大量基础数据的来源之一,为高校其他信息系统提供卡片应用信息的媒介,促进了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教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方便了师生生活,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校园一卡通系统既具有餐厅就餐、超市购物、图书馆超期罚金、机房上机、学生宿舍用电等消费功能,也具有学生公寓指纹考勤,教职工会议签到,教职工补助、学生勤工助学金发放等身份识别管理功能,同时与校内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机房上机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和繁琐的多重身份认证问题。
3.校园一卡通面临的挑战
校园一卡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随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WIFI技术和NFC技术的发展,校园一卡通支付方式和考勤管理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
3.1校园支付方式的变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以其快速、方便的特点被广大师生所喜爱。移动支付是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设备,依托移动通信网络或借助智能终端与支付受理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技术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近年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日趋成熟,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成熟,不仅推动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校园支付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现金支付,银行卡、校园卡支付转变到第三方移动支付。移动用户只需要在餐厅售饭窗口或者超市支付窗口,“扫一扫”商户提供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实现实时付款,校园卡支付已不再是唯一的支付方式。没有办理校园卡的校外用户也可以共享学校的资源,随时到学校就餐、超市购物,人们享受无卡支付便利的同时,商家提高了营业额。因此,无卡支付将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商家的青睐,这种消费支付方式对于校园一卡通提供的消费和金融管理功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2信息管理方式的变化
现有的高校学生指纹考勤系统依附于校园一卡通系统,新生入学时采集指纹信息保存到校园卡,晚上宿舍考勤时段,学生在指纹认证终端验证指纹,提取学生指纹并与校园卡内保存的指纹信息作比对,如果一致,则指纹比对成功,完成考勤,考勤结果上传到考勤数据库,并自动记录考勤时间。这是一种将指纹验证和校园卡验证结合,进行刷卡加指纹的双重验证考勤方式。随着移动电话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品牌竞争的加剧,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亲民;APP的面世且功能逐渐完善、性能不断提高;既具有传统电话的通话、短信功能,同时具有聊天、购物、上网、阅读、娱乐、办公等功能的移动电话越来越普及,优越性越来越明显;智能手机已离不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近年来WiFi技术、NFC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和室内WiFi定位系统相结合,位置误差范围可以控制在3米以内,基本能满足室内移动定位的需求,使得无卡考勤成为可能。另外,随着GPS定位精确度的逐步提高,通过智能手机的内置GPS芯片的定位功能,成功实现了移动电话客户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就可以轻松完成高校学生的定位、教职工会议签到等考勤工作。
4.校园一卡通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是相辅相成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勇于挑战,敢于挑战才会有机遇。各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逐步深入,一个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正向我们走来。“校园一卡通”是智慧校园的基础工程,为智慧校园提供平台,是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便捷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紧跟时代步伐,转变传统观念,以学校的师生群体消费作为客户资源,来吸引银行、移动运营商等对学校进行投资,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开启了高校和企业双赢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1)现阶段,支付宝/微信凭借广大的客户群,支付方式灵活,存取方便,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移动支付形式。但是,移动支付在用户数量扩大以后,其安全问题突显,因为这种支付方式安全维护时间频繁,用户数据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法律和法规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用户利益难免受损,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校园一卡通系统相对独立的网络环境和系统,支付宝与校园一卡通合作成功实现校园一卡通的网上支付宝充值业务-引。借助微信平台,实现银行卡到校园卡的转账,再加上已有的圈存机的转账功能,校园卡的充值方式不断增加,师生充值更加便捷,避免了充值排队等待现象,使用校园卡进行消费也越来越方便。
2)基于室内wiFi或手机GPS定位的考勤系统虽然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完成学生考勤工作,但无法完全避免代替考勤的情况。被考勤人员可以复制指纹膜,把移动电话交给他人代替考勤。考虑到同时复制指纹和人脸两种人体生物特征相对困难,可以将指纹和智能卡验证方式结合快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作为高校未来的考勤管理方式。另外,校园一卡通与OA对接后,通过智能化的刷卡终端设备和灵活性的管理软件结合,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推送,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考勤需求的自助设置与管理,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公寓社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学习型组织以团结、协调及和谐为基础,以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为核心,以学习、思考和创新为组织精神,以学习型系统思考为组织的关键特征,以团队学习为组织学习的基础。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学习型社区是为个体和群体提供正规和非正规学习机会的地区,目的是使社区成员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形成价值观,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社区的整合和凝聚力。
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活力的组织团体——高校,特别是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学方式改革的深化,高校学生公寓社区管理改革亦在紧张的进行中。从培养高等教育优秀人才的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管理,建设和谐发展校园,实现高校全面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型公寓的概念
学习型公寓应包括以下几项要素:
(一)建立共同愿望。愿望是可以凝聚宿舍成员的意志力,通过达成共识,建立共同愿望,大家努力的方向形成一致,个体也乐于付出、乐于奉献,为宿舍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二)改变思维模式。任何发展的障碍,多来自于个人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通过团队学习,以及标杆学习,才能改变心理思维模式,有所创新。
(三)团队学习。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平均值,通过团队学习的模式以促进正确决策的产生,通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个人弱点,强化宿舍向心力。
(四)自我超越。宿舍成员有意愿投入学习,个人与愿望之间有种“创造性的张力”,正是自我超越的源泉。五是系统思考:应透过资料搜集,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见树不见林,培养宿舍成员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学习是思想的正向转换,公寓中的每一个宿舍如果能够顺利转变为学习型组织,则有助于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宿舍成员的行为规范的养成,增强自身的约束功能;有助于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大学生和谐融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大学生培育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
认识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研究探讨学习型公寓社区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二、构建学习型公寓的意义
(一)学习型公寓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是除课堂之外学生开展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展示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相对于课堂而言,宿舍具有宽松、自由,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的特点。文明优雅、融洽和谐、团结友爱的宿舍氛围,其成员个体在心理、智力水平上发展相对均衡,学习和学术探讨能够更加轻松、自然地进行。这种同学间学习的相互探讨,一方面,强化了课堂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交流中增长见识,相互提高;另一方面,又能创造良好的宿舍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质。在加强高校、学院乃至班级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若能解决宿舍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问题,其班级、学院乃至整个高校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学习型公寓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大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人格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锻炼提升的重要阶段,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学习型公寓利于和谐的宿舍环境的形成,而和谐的宿舍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心态的平和、情绪的稳定和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加之年龄相仿,文化层次接近,容易产生心理互动。若宿舍氛围不和谐,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和谐的宿舍,对学生而言,是他们四年生活的“家”,在宿舍学生很容易找到情感依托。在情绪低落时,它能提供情感关怀,温暖和支持,在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它能提供情感补偿,并给予信心和力量。如果宿舍成员关系冷漠,彼此不和睦,那么宿舍成员在心理上就不会有归属感和关怀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就容易形成孤僻、自私、冷漠的个性。但也应该看到,宿舍风气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保护圈,容易使宿舍成员产生防备、排斥外界的心理,这样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学习型公寓有助于提升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型公寓容易促进和谐宿舍文化的形成,而和谐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提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大学阶段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和睦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以及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大学阶段也是学习沟通技巧、掌握沟通方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阶段。一个文明优雅、学风浓厚、融洽和谐、团结友爱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必然是非(下转第17页)(上接第15页)常和谐的,同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也是和谐班级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人际交往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修课,而宿舍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实践场所。和谐共处、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其形成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未来走上社会,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三、构建学习型公寓的途径
所谓学习型公寓,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公寓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柔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公寓组织。高校应积极探索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学生事务管理、党团组织建设、社团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学习型公寓建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学习型公寓社区的建设工作:
(一)重视高校公寓育人功能的发挥。传统的高校宿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缺乏对学生课后再教育、育人、学生成才的第二课堂的教育管理,忽视了高校公寓的育人功能。学生公寓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空间环境,更关键的是要为学生通过群体生活的锻炼,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开拓事业、感悟人生,培养遵守纪律、服从集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养成提供机会和良好平台。建设学习型公寓社区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公寓的这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学习型公寓社区的使命。
(二)完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建设。在公寓管理体制选择中,不应施行单一的管理模式,而应该采用一种学校行政行为、后勤服务行为、与学生自主行为相结合的、多维度、高效率、混合型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多维度管理体制,实现教师、公寓管理人员、学生三方共同作为管理者的公寓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科学顺畅才能为学习型公寓社区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公寓的成长激励机制、政策引导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引导、激励高校学生公寓成员积极参与终身学习,养成团队合作精神,鼓励教师、社会力量、学生、后勤服务人员提供学习资源并积极参与学习型公寓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