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

第1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松苗立枯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76-1

松苗立枯病是苗圃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一类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东北和华北地区更为严重。各苗圃每年因该病的为害,使苗木生产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经调查,公主岭市桑树台林场苗圃樟子松发病率在20%左右,个别地块达40%以上。

松苗立枯病除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赤松、黑松、云杉、冷杉等多种针叶树外,还能为害黄波萝、水(花)曲柳等阔叶树,以及一些农作物等。

1 病害症状

松苗立枯病是为害根、茎、叶的局部病害,但往往引起全苗死亡。在不同的发病期,病害症状表现也不相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种芽腐烂型

播种后发芽前的种子和发芽后没出土的幼芽被病菌侵染后,组织腐烂以至死亡,苗床出现缺苗现象。该立枯型是在出苗前发生,肉眼无法直接看见。

1.2 猝倒型

幼苗出土后,1~2月以内,幼茎尚未完全木质化之前最为常见。幼茎基部组织受病菌侵染后,出现水渍状透明病斑,继而腐烂,上部退色萎蔫,幼苗随即倒伏。因倒伏过程发展迅速,使倒伏病苗的针叶往往保持绿色。由于病菌借土壤传播,幼苗集中,使幼苗病害蔓延极快,在苗床上出现斑状缺苗现象。

1.3 立枯型(根腐病)

发生在幼苗茎部木质化以后的时间内。根部皮层和幼根受病害侵染后,组织腐烂坏死,地上部分严重缺水,造成全苗迅速干枯死亡。由于茎基部已木质化,使枯死苗木直立不倒。拨出病苗时,根皮由于腐烂留在土里,俗称“脱裤子”。

1.4 茎叶腐烂型

幼苗出土后如被病菌侵染,并在空气湿度过大的情况下,在叶和茎部出现灰白蛛网状物,同时叶和茎部出现腐烂萎蔫病状,不久全苗即死,该类型多在高温的地区发生。

2 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内生活,并在里面过冬。春季土壤解冻后随即开始活动,与种苗接触后,使种苗发病死亡。病菌在死亡的种苗上继续生活繁殖,遇到健康种苗又可重复侵染。

3 发病规律

3.1 发病期

发病的早晚和气候条件及播种期等有关,当病菌得到一定温度及适合的寄主时就会发病。落叶松、樟子松等猝倒型立枯病,5月中旬苗木出土后就开始发生,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最重,至6月末基本停止发病。

3.2 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发病重。如发病期间遇到土壤含水量高或降雨次数多、雨量大的情况下,病害也重。

3.3 育苗技术与发病的关系

(1)种子处理与发病的关系:种子处理方法不同,发病情况不一。雪藏催芽,混沙催芽和混沙雪藏催芽发病轻,高温催芽和水侵浸芽发病重。此外,种子催芽程度与发病有关,种子处理太生或过熟发病重,处理适宜的发病轻。

(2)播种期与发病关系:秋播或春播时,适时早播发病较轻。

(3)施肥与发病的关系:使用没腐熟的堆肥、厩肥或过量施用氮肥时较重,使用隔年堆肥和厩肥发病较轻。

(4)遮阴与发病的关系:遮阴幼苗幼嫩易被病菌侵染,发病较重,全光育苗病害较轻。

4 防治方法

4.1 育苗技术防治措施

(1)圃地选择:选择圃地时,要选择平坦、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土壤,对育苗不利,尤其是低洼地不能育红松。如在粘土、积水地育苗时,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2)合理施肥:施用经过腐熟的基肥,最好用隔年肥,土壤中磷肥不足时立枯病较多,应适当施些磷肥。

(3)适量浇水:小粒种子每天浇水2~3次,红松一天浇1次,把水浇足,7月下旬开始不用浇水。

4.2 药剂防治措施

(1)种子消毒:在种子催芽之前,用以下药剂和用量进行种子消毒。硫酸铜:每50公斤用0.15~0.45公斤。高锰酸钾:每50公斤种子用0.15~0.25公斤。浸2~4小时后进行催芽。此外,每50公斤种子还可以用0.1公斤赛力散拌种。

(2)土壤消毒:土壤消毒主要有以下几种:A、翻地后将药粉撒在圃地,然后做床。B、做好床后将药液或药土撒在床面上。C、播种后将药液或药土撒在床面上。

土壤消毒可用的药剂和用量:硫酸亚铁10~30克/平方米,1%波尔多液1.5公斤/平方米加赛力散5~8克/平方米,代森锌4~6克/平方米,苏化九0.75公斤/1000平方米,稻脚青4~6克/平方米卡普顿4~6克/平方米,敌菌灵2~3克/平方米。

4.3 苗期喷药

第2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五味子;繁殖;技术

1 五味子生物学特性

①形态: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 ),落叶藤本,高可达8m,树皮褐色,小枝无毛,枝有棱。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缘疏生细齿,叶表有光泽,叶背淡绿色,叶柄及叶脉常显红色,网脉在叶表下凹,在叶背凸起。花单性异株,乳白色或带粉红色,芳香,径约1.5cm,雄蕊5枚。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聚合成下垂穗状。每果枝有3~5个果穗,每穗果实25粒左右,花期5~6月,果8~9月成熟。②分布: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省,朝鲜、日本、苏联等国家亦有分布。③习性:喜光,耐半荫,耐寒性强,喜适当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自然界常缠绕它树而生,多生于山之阴坡。

2 观赏性及园林用途

因果实成串,鲜红而美丽,故可作庭园观果树种。果肉甘酸,种子辛苦而略有咸味,五味俱全,故名“五味子”。果实可入药,治肺虚咳喘、泻痢、盗汗等疾病。

3 繁殖培育

用播种、压条或扦插法繁殖颇易生根,在我国北方多采用播种方法进行繁殖。

3.1 果实采摘与脱种

在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摘,采回的浆果放在平坦的水泥地面上,由人进行轻踏,不可使用重物进行碾压,以防将种子砸碎或碾碎。通过轻踏使浆果的果肉与种子分离,将种子与果肉分离的混合物全部装入桶内,用清水漂洗。通过漂洗将果肉与种子分离,漂去果肉,同时,捞出漂在水表面的瘪种粒和水底的成种。

3.2 沙藏与催芽

将种子和沙按1:3的比例均匀混合,沙子含水量一般为15%~20%为宜。将种、沙装入透气的编制袋内,存放于0~5℃的冷藏窖中贮藏,一直存放到翌年4月上旬。在沙藏催芽期间应经常检查沙子的湿度和温度,注意窖内温度并及时进行调整。播种前10~15天,将种沙取出,放入15~20℃的催芽棚内进行室内催芽,在催芽过程中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同时,要保证种子湿润,如发现种子干燥,要及时进行喷水保湿。在催芽过程中要勤翻动种子,使种子的温度、湿度保持一致。催芽大约10~15天,种子露白达50%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如大量播种育苗,处理的种子量大,也可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地。挖50~70cm深的坑,将种子埋入坑内,在种子上盖20~30cm厚的土,使盖土高于地面,以防积水渗入。要在窖顶中央插1束用稻草捆成的把束,以利于通风通氧,使种子能呼吸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选择地址时要注意选择不受鼠害的地方,在催芽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检查。在发现有50%的种子露白时(裂嘴),即可进行播种,如此时不到播种季节,应将种子及时出坑,放入低温下进行保存,通过低温控制种子发芽,在达到播种季节时进行播种。

3.3 选地

播种地要选择在交通便利,靠近公路、水源的地方,以便于物资运输及浇灌,同时,要选择靠近村庄的地方,便于解决劳力、电力等问题,也要考虑远离病虫害易发地及环境污染的区域。在选择圃地时要选择土壤疏松、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及保肥、保水、地势平坦的开阔地。坡度在0~3°的平地或缓坡地为宜,既适宜灌溉,又有利于排水,也便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北方多干旱寒冷,因此,应选择东南方向的土地最为适宜,容易积水的低洼地、重盐碱地,风害、病虫害容易发生地不宜选作苗圃地进行苗木培育。在选地时还要考虑到土壤质地,一般应选择石砾沙,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和透水性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或壤质土为宜。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颗粒直径小于0.05mm)应该介于15%~25%之间。土壤的酸碱度通常以中性或微酸土壤为宜,pH值在6.5~7.5之间。

3.4 整地

整地时间应在秋季作物收割后立即进行耕地,耕地深度要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结构、气候特点和苗木根系发育特性等条件而定,一般圃地的耕地深度最好在30~35cm。在播种前1年的秋季进行耕地,通过1个冬季的雨雪及日晒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通透性。通过耕地还可以将土壤中的病虫害的卵冻死,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率。

3.5 作床

作床前要对圃地土壤进行耙地,土壤消毒,耙地时间为春季顶凌时进行为最好时机。土壤黏重地耙地时应对土地晾晒,待土地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耙地,这时耙地可使土壤细碎,无大的土块及颗粒,有利于播种、覆土、保墒、保肥,有利于苗木出土、生根。耙地时刻结合土壤消毒同步进行,这样消毒可最大限度地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病菌,确保苗木安全出土,不易生病,保证苗木出土较齐,不出现缺苗、少苗的情况。

消毒方法可采用五氯硝基苯,每m2苗圃地用75%五氯硝基苯4g,代森锌5g 混合后,再与12kg细土拌匀。在耙地时均匀撒于苗圃地内,可防治土壤传播的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等,也可用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多菌灵可防治多种真菌病毒,对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效果较好。土壤消毒可用50%可湿性粉剂每m2拌1.5g,可防治根腐病、茎腐病、叶枯病、灰斑病,也可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能有效防治苗期病害。

圃地在经过耙地、消毒后就可进行作床,因北方为高寒地区,易发生冻害,因此,多采用高床,床面高出步道约为15~30cm,床面宽80~100cm。床与床之间设步道,便于行人及管理,步道宽40~50cm。苗床一般长为10~20m,苗床走向一般为东西方向。高床的优点是排水良好,不易积水易排涝,土壤通透性较好,土温较高,便于侧方灌溉,床面土壤不易板结。作床时要使床面保持相对水平、平整、土壤细碎,无石块及大的土块,便于苗木出土。

3.6 播种

第3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1.农业防治①及时清园、晒土及土壤消毒。通过日光暴晒消灭在土壤中越冬的虫卵。土壤消毒重点是苗床,可用电热消毒,即用电热线温床育苗时,播种前升温到55℃,处理2小时;使用甲醛、棉隆(必速灭)、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处理。大面积土壤消毒最好是在高温季节,棚室拉秧后利用日照消毒。②尽量选用抗病虫蔬菜品种。应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针对性的选用抗病虫品种,发挥抗病虫品种的作用。如番茄品种双抗2号可抗叶霉病,毛粉802可抗蚜虫,黄瓜品种中较抗白粉病的有津研2号、4号和6号,津春4号可兼抗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③搞好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方法有干热处理、温汤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等。如防治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纹病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退菌特6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捞出后用温水冲洗5~6次。④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如实行用地与养地的综合体系,合理轮作、间作、套作。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豌豆、大豆、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大蒜、小葱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⑤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采取的措施有:异地或客地育苗。护根育苗,可采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⑥推广嫁接防病技术。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如用黑子南瓜等做砧木嫁接,防治黄瓜枯萎病;用葫芦、超丰F1等做砧木嫁接西瓜,防治枯萎病;用云南野茄、山西野茄等做砧木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

2.生态防治合理调控设施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害的生长,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从而达到防病高产的目的。①保护地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湿度调控。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可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科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打药或少打药就可控制多种病害发生为害。如高温杀菌抑菌,黄瓜棚变温管理,可控制霜霉病蔓延等。②保护地内气体调控。保护地蔬菜有机肥不足时,可施二氧化碳肥。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应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③光照的调控。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

3.物理防治①利用温度如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如用50~55℃温水进行温烫浸种10~20分钟,可杀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②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用黄板诱杀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③人工捕杀。在田间农事操作时发现蔬菜上害虫所产的卵及刚孵化的幼虫应及时摘除。

4.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养殖释放天敌,从外地引种利用及施用生物制剂等。目前比较成功的生防技术较多,如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广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等害虫;用Bt乳剂、青虫菌等防治各类鳞翅目幼虫;用浏阳霉素防治各种害螨;阿维菌素防治各种害螨、斑潜蝇、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用农抗120防治各种蔬菜白粉病、炭疽病、西瓜枯萎病;用83增抗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等。

5.化学防治由于在保护地蔬菜上病虫害种类多、为害重,化学农药使用量大,如果用药不合理,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增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冬春季保护地使用化学农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常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的托布津和防治锈病、霜霉病和叶斑病的百菌清,整个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不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大于15天。用于防治害虫的敌百虫、辛硫磷和溴氰菊酯等农药,全生育期最多用药次数也不能超过3次,最后1次用药时间距采收应大于7天。

第4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 草莓;日光温室;高效益;栽培技术;辽宁东港

中图分类号 S668.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99-02

1 棚址选择

要求选择土层深厚、背风向阳、质地较好、地势平坦、pH值为弱酸性或中性的壤土或砂壤土,有良好的灌水条件,前茬未种植过茄科作物,最好未栽过草莓或经水旱轮作的田块,远离医院、垃圾堆、工厂、矿山、铁路及公路干道两旁,其空气质量、灌水条件和土壤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

2 品种及种苗选择

日光温室栽培草莓比较适宜的品种有日本品种(如红颜、章姬等)、欧美品种(如甜查理等)。种苗应选用组织培养的无病毒苗,其繁殖率高,抗病性好,长势强[1]。

3 假植育苗

一般分露地苗床假植和营养钵假植。生产上多采用苗床假植,假植苗圃应排灌水方便、平整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在温室定植前40~50 d(一般为7月末至8月初),将繁苗圃中母株的匍匐茎子苗挖出,按大小分类,移植到100~120 cm宽的假植圃中,株行距(12~15)cm×(12~15)cm,进行精心管理。

8月中旬开始至花芽分化前,减少氮肥的使用和适当控水,并于晴天覆盖50%~60%遮阳网于1.5 m处遮光防高温,有利于促使花芽分化[2]。

4 适期定植

一般在8月末至9月初定植;定植株、行距离:红颜、章姬等品种后期冠幅较大,株距15~17 cm;甜查理等品种,冠幅居中,株距应为12~13 cm。床面上栽双行,行距25~30 cm,1穴1株;定植深度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定植时秧苗弓背一侧向步道沟方向,花序向外侧抽生,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方便管理和采收果实。

栽苗后及时浇水,每天浇水1~2次,直到成活。浇水应浇透,不能浇“吊干”水。秧苗成活后,首要任务是松土。然后喷2~3次杀虫杀菌剂。及时清理老叶、枯叶,摘除匍匐茎,保留功能叶2~3片,减少营养消耗,促进花芽分化。适时进行蹲苗,蹲苗是日光温室栽培一项重要促花措施,对没有进行假植的秧苗,只有实行蹲苗才能为日后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所谓蹲苗,就是在扣棚布前尽量少施氮肥少浇水,控制旺长,进一步促进花芽分化。要是出现旺长势头,应采取断根措施,简单方法就是用铁锹或旧镰刀在草莓根下10 cm处插入土中,顺床横向将根系切断,减少氮肥和水分输送。对断根后植株发生的萎蔫现象,应及时浇水[3]。

5 扣棚布与覆膜

扣棚布和覆盖地膜因品种而异,红颜、章姬、甜查理等休眠较浅的品种应在10月上中旬扣棚布。可使不同品种草莓达到所需要的低温量,满足植株生殖生长需要,保证草莓按期正常开花结果。地膜覆盖应比扣棚布提前7 d,防止休眠程度加深。

6 温度与光照管理

能否调控好室温是日光温室生产成败的关键。室温过高,果实成熟早,果个小,产量低;室温低,果实成熟晚,上市时间延迟。各阶段适宜室温为:从扣棚布开始25 d内,白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28 ℃,晚上12 ℃左右;草莓现蕾至开花结果期,白天室温23~25 ℃,晚上8~10 ℃;果实膨大发白期,白天室温20 ℃左右,晚上不能低于8 ℃。进入3月后,晚上室温不能超过10 ℃,这个时期夜温过高,影响根系呼吸,导致果小变红。总之,在草莓整个保温期内,遇到高温应及时通风,低温要加强保温管理。

给草莓适当补光,可解决冬季光照不足,防止植株后期长势衰弱问题。补光方法:60 W灯泡离地面1.5 m,每约3 m挂1个。前期补光时间每天从傍晚盖帘开始至22:00止,开花后补光时间提前至20:00。补光时期从12月中旬(冬至前后)开始至2月末结束,高产品种如红颜、章姬、甜查理可延长至3月末[4]。

7 科学追肥

温室栽培的品种均属于高产品种,主要特点为吸肥力强,对肥料的需要量大,因此合理追肥能增强苗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追肥在叶色变浅时(表现脱肥)进行。追肥一般有根下追肥和叶面追肥2种方式。根下追肥,一般分4次进行:第1次追肥在顶花序即将现蕾时;第2次追肥顶果长到小拇指大时;第3次追肥在顶果已开始收获时;第4次追肥在顶果收获盛期。每次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 kg/hm2,追肥方法可随灌水施入,也可以在草莓根部扎孔干施。根下追肥,应本着薄肥勤施的原则,一次追肥不要过多,防止肥多烧根,产生肥害。特别要注意的是,施氮肥量过多果实易产生“青尖”,果质变差。叶面追肥,主要是营养液加一定比例水在叶上喷施,5~6 d即可见效。开花前喷施适量氮肥,有利于植株生长,开花后以钾肥为主,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增强果实硬度。叶面施肥每7~8 d 喷1次,共喷施3~4次即可。叶面追肥时应注意避开开花盛期[5]。

8 喷施赤霉素

温室草莓扣棚布时,植株一般处于半休眠状态,只有及时喷施赤霉素辅助打破休眠,才能促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赤霉素喷施量应根据植株长势和品种而确定,休眠浅的壮苗可不喷药,较弱苗喷1次药即可,休眠深或者弱苗需要喷2次药,用药量均为20 mg/kg,均匀喷心叶。喷药时期,第1次在扣棚布后5~6 d进行;第2次在花蕾出现30%时进行。宝交早生品种由于休眠期相对较长,需要喷2次药,第1次用药量15 mg/kg,才能使植株打破休眠,不矮化;第2次药量同其他品种一样。喷药应选择晴天,室温比平时提高1~2 ℃效果较好[6]。

喷药时期和浓度应从严掌握,否则药量浓度小会导致效果不理想,浓度大易发生果柄超长生长现象。

9 授粉与疏花疏果

养蜂授粉好,可提高坐果率,一般要求平均每株草莓1只蜂。蜜蜂对潮湿和各类农药非常敏感,室内湿度大,喷药均可造成蜜蜂死亡,蜂箱离开地面应50 cm以上,喷药时还应将蜂箱搬出[7]。

在显蕾期把高级次的小花摘除,在幼果青色期将病虫果和畸形果疏除,侧花序保留6~8个果,主花序一般留10~12个果。

10 土壤消毒

温室草莓栽植2~3年后,土壤有害病菌迅速增多,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导致产量下降。连作年限越长,产量越低。因此,为保证温室稳产、高产,应定期进行土壤消毒,是温室草莓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目前,土壤消毒主要有太阳能高温消毒、溴甲烷消毒、氯化苦消毒、垄鑫消毒技术[8]。

11 主要病虫害防治

温室草莓栽培应贯彻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平时应做到无病早防,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病和危害前期。

11.1 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北方温室草莓主要病害。染病明显特征是草莓植株叶片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 mm,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主要防治方法为选用抗病品种。在未种植草莓或土壤消毒过的田地育苗;栽植不宜过密,氮肥不宜过量,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扶壮株势,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病残物。可用克菌丹、敌菌灵或50%多菌灵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喷洒防治。

11.2 褐斑病(又称叶枯病)

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果梗、叶柄。受害叶片最初出现红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中央呈褐色圆斑,圆斑外缘依次为紫褐色和紫红色。几个叶斑连在一起时,可使叶组织大片枯死。主要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施足肥,使秧苗发育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苗期注意排水;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2~3次。

11.3 叶斑病(又称蛇眼病)

发病后,开始时在叶上发生淡红色不显眼的小斑点,以后扩大为直径5~6 mm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病斑周围呈浓紫褐色,中心为灰色,呈蛇眼状。叶斑病可常年发生,但在雨季或植株衰弱时发生严重。主要防治方法与褐斑病相同。

11.4 灰霉病

灰霉病是温室草莓的重要病害,主要发病在叶、花、果上。叶处发病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有时病部微具轮纹。在高温的条件下,叶背面出现乳白绒毛状菌丝团;果柄发病呈紫色,干燥后抽缩;果实发病,最初出现油渍状淡褐小斑点,进而斑点扩大,全果变软,产生灰色霉状物。主要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时通风;开花前用速可灵或早霜灵800倍液喷雾;花期可用15%速可灵烟剂薰治。

11.5 白粉病

白粉病为草莓常见病害,主要是侵染叶片,严重时也侵染叶柄、花、花梗及果实。被害叶片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叶缘萎缩、枯焦。主要防治方法:采用硫磺熏蒸,方法为在棚内每100 m2安装1台熏蒸器,熏蒸器内盛含量99%的硫磺粉20 g,在傍晚大棚盖帘后开始加热熏蒸。隔天1次,每次4 h,其间注意观察,硫磺粉不足时再补充。熏蒸器垂吊于大棚中间距地面1.5 m处,可在熏蒸器上方1 m处高设置1个伞状废膜用于保护大棚膜。但熏蒸器温度不可超过280 ℃,如果棚内夜间温度超过20 ℃时要酌减药量。及时通风,降低湿度;一旦发病,可选用腈菌唑、福星、仙生、粉锈宁、农丰灵、世高、乐必耕、萃贝、武夷菌素等药剂防治。

11.6 草莓蚜虫

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主要因土壤缺水和空气干燥诱发,多在幼叶、叶柄、叶背吸取营养液,使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最大的危害可以传播病毒。主要防治方法:适当灌水,提高空气湿度;苗期用速灭杀丁或来福灵2 500倍液、40%氧化乐果1 000~1 400倍液喷雾,并应交替使用农药。温室开花、结果期,应采用灭蚜烟雾剂薰治。

11.7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在叶背吸食叶液,主要因土壤缺水和空气干燥诱发,被害部位最初出现小白斑点,后期严重时叶片呈铁锈色,状似火烧,植株生长受抑,严重影响产量。主要防治方法:及时灌水,适当保持土壤内湿度;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虫(病)源;适时采用药剂防治,花前用20%灭特利3 000倍液、10%虫螨灵500~600倍液,或尼索郎2 0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温室开花期,用灭螨烟雾剂薰治,灭螨效果好,并且不污染果实,还可防止产生畸形果。

11.8 地下害虫

蛴螬(又称蛭虫)、蝼蛄、地老虎(又称截虫)、金针虫等4种虫害统称为地下害虫。蛴螬与蝼蛄主要为害草莓根系。地老虎、金针虫既为害根系,又为害叶梗及果实。主要防治方法:对地老虎、金针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交替喷杀。对繁苗期出现金龟子、草莓叶甲、毛毛虫等害虫,也可用上述农药喷杀。

11.9 芽线虫

芽线虫是草莓芽里寄生的一种线虫,身体微小,体长0.6~0.9 mm,体宽0.2 mm左右,肉眼几乎看不清。芽线虫主要侵害草莓幼芽,受害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扭曲畸形,

叶色光泽浓绿,受害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往往可见到所谓的草莓“红芽”病状,最后苗心腐烂,产生“空心”,导致绝收。主要防治方法:不在疫区引种苗;受害植株较少时,可及时拔掉并烧毁;采用高垄栽培,防止积水传播;实行轮作或土壤消毒;苗期可用40%氧化乐果2 000~4 000倍液、30%呋喃丹100~200倍液交替喷雾,每15 d喷1次,连喷2~3次。定植缓苗后可用90%敌百虫600倍液灌根3~4次,每次间隔7~10 d。

12 参考文献

[1] 石慧芹,李成,陈培民,等.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114,122.

[2] 韩庆瑞,王书先.草莓日光温室无公害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3(5):25-27.

[3] 潘玉忠,周峰,赵辉.日光温室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05-106.

[4] 张世英.大果草莓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7(3):23-24.

[5] 苗晓雨,刘海亮,王德亮.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9.

[6] 张慧英.红颜草莓日光温室无公害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82-83.

第5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草莓;目光温室;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顺应这种趋势临夏地区把做强做大草莓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重大举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因势利导,从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支撑、招商引资、加大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狠抓了草莓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草莓产业已成为临夏地区现代农业的新亮点,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1规范化种植

1.1土壤准备

1.1.1土壤消毒

草莓重茬病严重,温室连续种植时,需土壤消毒。一般用绿亨一号加敌百虫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1.2耕翻土壤

栽植草莓前要耕翻土壤,深度为30cm左右。结合翻地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9~10m3腐熟的农家肥,另加50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整地质量要求:无土块,要求沉实平整,以免栽植后灌水引起秧苗下陷,影响成活。

1.1.3起垄

将土地整平后,挖土做高垄,垄要平、无土块并踩实,垄沟上口宽40cm,沟深30cm,垄面宽40cm。高垄栽培优点:排灌方便,能保持土壤疏松,通风透光,果实着色好,质量高,果实不易被泥土污染。其缺点是易受风害和冻害,有时会出现水分供应不足。做好垄后,适当镇压,以使土壤沉实。

1.2品种选择

根据临夏州特殊的地理和气侯特点,应选择口感好、上市早、耐贮运的优良品种,如红颜、久香、章姬等。尤其是日本品种红颜,果大,果实整齐,呈短圆锥形,外表鲜红色,平均单果重24~28g,果实较硬,耐贮运,耐低温能力较强,非常适合临夏地区栽培。

1.3栽植方式

1.3.1栽植时期

8月下旬至9月初定植。最好选择阴雨天或晴天早晚栽植,能避免阳光暴晒。

1.3.2栽植密度

每条垄上定植两行,株行距15cm×30cm。

1.3.3栽植深度

应掌握“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的原则。

1.3.4栽植方向

“弓背”朝向垄外侧,双行三角形(梅花形)种植,花序从“弓背”出伸出。

1.3.5操作方法

先把土挖开,将根舒展置于穴内,然后填入细土,压实,并轻轻提一下,使根系与土紧密结合,栽后立即浇一次定植水(透水)。灌水后,如果出现露根或淤心的植株,以及不符合花序预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均应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栽。

2草莓管理技术

2.1缓苗期

栽后7~10d为缓苗期,缓苗后即可中耕,尊循“近根浅,远根深”的原则。3~5d可每天浇水一次,经过5d后,可改为2~3d灌1次小水,但也要防止过湿,造成通气不良,影响根系呼吸,导致沤根及烂苗,影响秧苗的成活和生长。定植成活后可适当晒苗,但刚成活的幼苗仍不耐干旱,还要注意适时灌水,促进生长。

2.2缓苗后管理

2.2.1湿度管理

日光温室内的湿度比室外高。在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室内的湿度,因为温室内湿度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影响草莓正常生长发育。当空气相对湿度为40%~50%时,草莓花粉发芽率最高;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花粉不能正常散开。因此在草莓开花期,温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覆盖地膜,于膜下灌水和近中午时通风换气,是降低温室内湿度的有效办法。

2.2.2光照管理

光照对于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非常重要,但冬季日照时间短,而揭放棉被进行保温更引起日光温室内日照时间的不足。光照不足一直是草莓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2.3辅助授粉

温室草莓栽植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高,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自花授粉结果不良,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采用放蜜蜂进行辅助授粉,对改善草莓品质,增加坐果率有很明显的提高,果实增产30%~50%。

3病虫害防治

随着草莓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及种植能年份的增加,病虫害的为害也相应增多,主要病虫有灰霉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及白粉虱等。防治方法:灰霉病在草莓生长旺盛期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或50%速克灵2000倍每半月左右喷一次。对蚜虫、红蜘蛛用残毒低的20%增效杀灭菊酯5000~8000倍液,喷两次,间隔5d。白粉病发生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或50%退菌特800倍喷雾进行防治,还可利用硫磺薰蒸器进行薰蒸,硫磺薰蒸对防治白粉病既简便实用又省工省力,而且还节省费用。白粉虱发生期黄板诱杀的同时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喷洒均有较好效果。也可用2.5%杀灭菊酯烟剂,效果也很好。

4采收

第6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1. 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北方温室蔬菜以黄瓜、西红柿居多,黄瓜、西红柿根结线虫主要靠土壤、灌水及种苗传播,为害须根或侧根,形成根结状肿瘤。地上部重病株矮小瘦弱,结实少,严重时提前枯死。

该病主要为害作物根部。发病初期,植株类似缺肥状。植株地上部体现为:发育不良、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结果很少且小,产量低,果实品质差。干旱时,感病植株易萎蔫,最后植株整株枯死。拔出根系,在植株侧根及须根上发现很多大小不等、近似瘤状的根结,使根部粗糙,形态不规则。剖开根结或肿大根体,在病体里可见乳白色或淡黄色雌虫体。

根结线虫大多分布在30cm深的土层内,其中以5~30cm深度内的耕作层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最多。一般地势高燥、疏松透气、盐分低土壤最适于线虫存活。防治温室大棚根结线虫病,首先应该以预防为主,减少初次侵染来源。其次要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农业防治措施

2.1选用无病土壤育苗 培育无病苗是丰产的基础。苗床是根结线虫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没有种植过蔬菜的新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注意种苗消毒,要挑选健壮且无病苗定植,这些操作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国内部分地区已采用无土育苗。苗床消毒可使用1.8%~2%阿维菌素乳油1~1.5mL/m2,稀释2000~3000倍全面均匀喷洒于土表,然后立刻耙入15~20cm土层,充分拌匀后播种。或使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适量同底肥拌匀消毒。苗床禁用灭线磷、硫线磷、涕灭威等高度、剧毒产品,此类药剂接触瓜菜幼苗根部易出现烧苗。

2.2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但部分抗病、耐病品种因其种子价格高、产量低等多方面原因推广面积一直不大。

2.3完全清除棚室病根残体 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病根残体,注意将病根晒干集中烧毁。

2.4深翻土壤 将表土翻至40cm以下的深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2.5轮作 重发病田可与抗线虫蔬菜如葱、蒜、韭菜轮作,它们对黄瓜线虫有较强的抗性,种植这些作物,可有效预防或减轻线虫病的发生,降低土壤中的线虫数量,从而减轻对后茬植物的为害。

2.6利用高温杀灭线虫 棚室可在休闲季节利用夏季高温,在盛夏挖沟起垄,沟内灌满水,然后覆盖地膜,密闭棚室,使30cm内土层温度达到50℃,保持15~20天,在高温厌氧淹水的条件下杀死线虫。一般来讲,覆盖时间越长,土壤消毒的效果就越好。以20cm深土层温度达到40℃,时间累积达到120小时,相当于30℃气温的晴天累积20天,就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农药防治措施

温室大棚由于生产周期短,在选用药物防治根结线虫时,注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最好是生物制剂。葫芦科作物选用农药时要十分慎重,一是要选对葫芦科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的品种(如阿维菌素)。二是某些杀线虫农药含有毒死蜱、拟除虫菊酯复配成分,对葫芦科作物根茎比较敏感,如选用易造成药害。三是涕灭威(铁灭克、神农丹)、克百威等颗粒剂属剧毒、高度农药,国家明令不得用于茶叶、水果、蔬菜、线虫防治上使用。

第7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红叶石楠;栽培管理;园林应用

红叶石楠,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新叶亮红色;花白色,花期初夏;浆果红色。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片植时如熊熊火焰,篱植时如条条火龙,极具生机与喜庆,孤植时更是画龙点睛、具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是景观设计中的良好绿化植物品种。

1.红叶石楠的生活习性

红叶石楠适应性强,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适应。须根少,直根较发达,种植时宜土层疏松肥沃,通气性良好,以园土最佳;生长时要求土壤湿润,排水良好。较强光和部分遮荫均能适应,对二氧化硫、氯气具有较强的抗性;生长速度快,萌发率高,枝多叶茂,极耐修剪。

2.主要品种

全世界约有红叶石楠60种,主要产于亚洲东南部、东部和北美洲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市场上普遍存在和工程常用的5个品种:红罗宾、红唇、强健、鲁宾斯、火艳。

3.红叶石楠的繁殖

3.1红叶石楠的扦插

3.1.1扦插设施和苗床。采用地拱大棚,盖上大棚薄膜,外加遮阳网。地面扦插苗床底部铺1层细沙,而后以50%的泥炭+50%的珍珠岩作为扦插介质,并用敌克松500倍液喷雾消毒。

3.1.2插穗的剪取。采用半木质化的嫩枝,剪成一叶一芽,长度约3~4cm,切口平滑。扦插前用1000倍液多菌灵或托布津基部浸泡枝条15~30s,对插穗进行杀菌处理。

3.1.3插穗的处理及扦插方法。扦插前用1.2g/L的吲哚丁酸浸泡插穗1~2min,提高扦插成活率。扦插深度控制在1~1.5cm之间时最易生根。为减少插穗失水,扦插最好在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

3.1.4插后管理。每天至少喷水2次,选择在11:00~13:00,或16:00~17:00,保证棚内湿度达到80%左右。

3.1.5练苗处理。当穗条全部发根且50%以上发叶后,逐步除去大棚的遮阳网和薄膜,开始炼苗。

3.2扦插苗上盆

扦插苗的根系木质化后即可移栽。注意避免伤害扦插苗根系,进行枝条和根系的修剪。上盆前苗木的根系要蘸上泥浆,同时泥浆可拌进生根粉,促进生根。

上盆后及时浇透水,并进行遮阳和喷雾。1周以后可进行叶面追肥,用磷酸二氢钾1000倍溶液,每隔3天喷1次,以早晨和傍晚为佳。

4.红叶石楠的栽培管理

4.1栽植前土壤消毒

地栽苗床整地时,667m2用1.5kg呋喃丹和稀释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防地老虎、蟋蟀、蝼蛄和病害。

4.2移苗

移苗要做到少伤根,最好选择阴天或是无风的天气进行,早晚作业效果会更好。一般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种苗移栽时,要除去包装物或脱去营养钵,保证土球完整,定点挖穴;用细土堆于根部,并使根系舒展,轻轻压实。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

4.3合理修剪

为了延长红叶石楠的观赏期,需进行多次修剪,1年内经过修剪可抽出新梢4~5次,每次新梢的观赏期可达1个月。

4.4肥水管理

红叶石楠生长快、枝叶多,需肥水充足。多次修剪,容易出现缺氮的现象,每次修剪后要及时给予氮素的补充,同时要注意磷钾的补给。

4.5病虫害的防治

叶斑病是红叶石楠常见病害,此病害由带有紫色晕圈蛾枯斑引起,严重时会导致树叶全部脱落,应定期喷药以防止病害的发生。虫害主要是以鳞翅目类的青虫和卷叶蛾为主,应及时喷药预防此类虫害的发生。

5.红叶石楠的园林应用

红叶石楠萌芽性强,耐修剪,可根据园林需要修剪成不同的形状,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

1~2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或与其它色叶植物组合成各种图案,红叶时期,色彩对比非常显著。

红叶石楠也可培育丛生大灌木,群植成大型绿篱或幕墙,在居住区、厂区绿地、街道或公路绿化隔离带应用,非常艳丽,极具生机。

此外还可培育成独干、球形树冠的乔木,在绿地中孤植,或作行道树。

第8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保护地;春番茄;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57

1培育壮苗

1.1确定播期

根据生产设施条件确定定植时间,再确定育苗播种时间,苗龄一般60~70天。

1.2种子消毒

温汤浸种:先将种子用凉水浸10分钟,捞出后浸于50℃水中不断搅动,随时补充热水使水温稳定保持50℃~52℃,15~30分钟,然后泡种4~5小时。

药剂消毒:磷酸三钠浸种主要预防病毒病;福尔马林浸种主要预防早疫病;高锰酸钾处理可减轻溃疡病和花叶病害。

1.3土壤消毒

有高温消毒和药物消毒等多种方法。

夏季在8、9月份,密闭大棚,高温(60℃以上)闷棚7~8天;

多菌灵粉剂与湿润细土拌匀,在均匀撒施基肥的同时,匀撒药土,同时用辛硫磷对水喷雾,然后进行深翻,既灭菌又灭地下害虫,辛硫磷易光解,可边翻边喷,不可一次喷完,以每亩用药0.5公斤为宜。苗床土壤消毒也很重要,比生产田用药量适当增加,在配制营养土时就要投入药物拌匀,排除病菌早期危害,以利于培育无病壮苗。

1.4水温管理

播前打透底水,在2~3叶期分苗。营养面积要达到10×10厘米 。苗期掌握好温湿度,防止幼苗徒长。徒长的原因主要是弱光、高温、水分过大等。浇水要三看:看天(晴天)、看地(干旱)、看苗(缺水)。

温度管理要坚持“三高三低一锻炼”的原则,即出苗前、移苗后、前半夜高,出苗后、缓苗后、后半夜低,定植前一周低温锻炼。

2 适时定植

2.1整地施肥

为提早种植,最好冬前整地。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8~10立方米,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

2.2定植的温度指标

10厘米土温稳定在10℃以上,最低气温稳定在8℃以上。

3 定植后田间管理

3.1温度管理

缓苗期白天25℃~30℃,夜间15℃~18℃。 缓苗后白天23℃~25℃,最高不超30℃,夜间13℃~15℃,短时间不低于8℃,白天超过30℃开始放风。从坐果到采收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最高不超超过32℃,夜间15℃~18℃。

3.2水肥管理

在定植后5~7天可浇一次缓苗水,然后蹲苗10~15天。当第一穗果的第一个果核桃大小时,进行第一次灌水追肥,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次水,在第二穗果和第三穗膨大时,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追肥,追肥一般用三元素复合肥或有机桶肥,到采收后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追肥(桶肥),延缓植株衰老。棚内防止出现高温高湿,土壤忌忽干忽湿。

3.3植株调整

目前多采用单干整枝,每株只留一个主干,主干留3~4穗果后摘心。单干整枝具有适宜密植栽培、早熟性好、技术简单等优点。要在晴天上午进行,以利伤口愈合。结果中后期植株底部的叶片衰老变黄,摘叶还能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但摘叶不能过早和过多。

3.4保花保果

保护地栽培要进行药剂保花处理,用2,4-D、番茄灵等药剂处理番茄花蕾。如坐果过多为使果实整齐、生长速度均匀,可适当进行疏花、疏果。每穗留4~5个大小相近、果形好的果实,疏去小果和畸形果,可以显著提高商品质量和产量。

3.5光照管理

盛果期要保持充足的光照, 保持棚膜清洁,早揭晚盖,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光照条件,促使果实正常着色。当第一穗果着色后,可摘除果穗下部的黄、老、病叶,以减少养分消耗和病害。

3.6催熟技术

为减轻果实自然成熟对植株体养分的消耗,提早上市,可用乙烯利对进入白果期的果实进行处理。

4 病害防治

番茄常见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灰霉病、病毒病。

4.1晚疫病

发病条件15℃~25℃,空气湿度75%以上。

防治技术:合理密植,增加透光,温室要勤通风,防止高湿;增施优质农家肥及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在苗期开始喷药预防,可用64%的杀毒矾500倍液、72.2%普力克800倍液;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4.2早疫病

流行条件20℃~25℃,空气湿度80%以上。土壤粘重、通风不良的地块易发生此病。

防治技术: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恶霉灵加40%灭菌丹(1∶1)1000倍交替使用。

4.3病毒病

由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主要有接触传染,高温干旱、缺水缺肥则发病重。

防治技术:选用无病种子和进行种子消毒,培育壮苗,增施农家肥及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高温干旱季节应加强肥水管理,防蚜虫。

4.4灰霉病

最适发病温度23℃(最低2℃,最高31℃),相对湿度90%以上。

第9篇:土壤消毒的最好方法范文

[关键词] 根结线虫;无公害防治;沼渣沼液

根结线虫病在葫芦科、茄果类及豆类蔬菜作物多年连作的棚室土壤中很容易发生。其主要危害作物根部,使根系发育不良,主根和侧根萎缩、畸形,上面形成大小不等呈白色串状的瘤状物,即虫瘿,剖开虫瘿,可见其中藏有很多黄白色卵圆形雌线虫。植株地上部生长缓慢,僵老直立,叶缘发黄或枯焦,严重的停止生长,后枯死。

一、土壤消毒处理

1.夏季高温消毒

根据根结线虫的致死温度55℃(10min)的特点,于盛夏高温时期,在棚内撒施麦秸草5cm,而后深翻土壤25cm-30cm,并大水灌透,覆盖地膜封闭,然后密闭大棚,使棚温高达70℃以上,土壤内10cm深温度高达60℃左右,闭棚15d-20d,可有效杀灭线虫和其他多种土传病害。

2.石灰氮消毒

一般于5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温室大棚闲置时期,于蔬菜定植前每亩耕层土壤中施入石灰氮75kg-100kg,麦草1000kg-2000kg,做畦后灌透水,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并把薄膜四周盖紧、盖严,让薄膜与土壤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以利于提高地温,增强杀菌灭虫效果。密闭温室或大棚达20d-30d。闷棚结束后,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开棚通风,然后疏松土壤,晾晒7d以上,即可栽培蔬菜。

3.棉隆消毒

每亩用98%棉隆微粒剂15kg-25kg,均匀撒施田间,翻耕20cm-25cm,覆盖厚度为0.06mm以上塑料薄膜。盖膜前适量浇水或洒水,使土壤湿度达到60%-70%。覆膜时,用棚外新土封好膜边。保持10cm土壤20℃以上,连续消毒15d 以上,后揭膜松土透气4d-6d。

4.熏线烯熏杀

播种或移栽前,按播种行开沟,每亩用92%熏线烯乳油15kg,加水稀释10倍后,浇于沟中,立即盖土,而后覆膜,密封熏蒸7d。揭去地膜后,划锄施药沟,松土散气7d。

5.淹水处理

在夏季棚室休闲期,将地面淹水,使其形成1层泥糊,在多水和缺氧情况下,可有效降低线虫虫口密度。

二、选用抗线虫品种

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一项重要农业措施。表现比较好的抗线虫番茄品种主要有:以色列引进的多米尼加(FA-593)、菲齐兹(R-1144F1);荷兰引进的新宝发012、玛瓦F1、凯莱;日本引进的大棚桃太郎、桃丽;国内的金棚百兴,及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培育的仙客1号、佳红6号、仙客5号、仙客6号等。

三、无土培育无线虫壮苗

采用无土育苗是避免根结线虫危害的一条重要措施。无土育苗可培育壮苗,避免早期受到根结线虫的危害,而移栽后,即使受到根结线虫的危害,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大。育苗基质要进行消毒,消毒的药剂有棉隆、威百亩和95%恶霜灵,方法是将基质集中,将棉隆或威百亩与基质充分拌匀后,盖上塑料布熏蒸。

四、轮作套种

葫芦科、茄科、豆科蔬菜较易感病,可与葱、蒜、韭菜、辣椒等感病轻的蔬菜轮作。发病重的地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最好。与抗耐根结线虫蔬菜(如芦笋、葱、韭、辣椒等)合理间套作,有助于减轻危害。经我们初步试验研究,在番茄行间套种葱,能有效降低根结线虫发病率,可降低发病70%以上。

五、采用嫁接技术

应选择生长势强,根系发达,对多种土传病害及根结线虫达到高抗甚至免疫程度的砧木。用黑籽南瓜和全能铁甲做砧木嫁接黄瓜,对根结线虫侵染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而在番茄生产中表现比较好的砧木有托鲁巴姆、CRP、水茄、超托鲁巴姆和托托斯加,其中托鲁巴姆苗期茎粗壮,嫁接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嫁接生产的番茄产量高、品质好,是较为理想的抗根结线虫砧木。

六、沼渣沼液趋避

沼液、沼渣既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也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长期施用还可以防治病虫害。沼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剌激素、B族维生素、某些抗生素等。其中有机酸中的丁酸和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吲哚乙酸以及维生素B12对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沼液中的氨和铵盐,某些抗生素对作物的虫害有着直接杀灭作用。其特殊的气味,对于土壤中的线虫有良好的趋避作用,使其潜入地下,避免在耕作层为害,长期施用可大大减轻线虫为害。沼渣可以基肥和追肥的方式施入土壤中。沼液可以通过浇灌、喷洒的方式使用,既可做追肥,也可做药用,浇灌对水比例1:1-3,喷洒对水1:3-5。

七、生物防治

目前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Bt菌剂、真菌、细菌等制剂。常用的生物杀线虫制剂有阿维菌素、“根线通”乳油、线虫毕克等。另外,通过转基因技术,从中筛选到产生物质活性强、产量高、遗传稳定且易于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然后做成生物农药,可以解决一般杀线虫剂的毒性和残留问题。

八、化学防治

在作物生长期间,发现线虫危害,及时采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防治,其优点是短期内可以迅速高效的控制线虫数量。常用的药剂有克线磷(又名力满库)、益舒宝(又名灭克磷)、米乐尔等。

九、其他防治措施

1.在黄瓜拉秧后,种一些易感蔬菜,如小白菜、芹菜、芫荽、生菜、菠菜、莴苣等,待感染后再全部挖出棚外,以带走大部分虫瘿后,在松动的地表进行喷药处理。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也可以。

2.移栽时发现病株及时剔除,生长期加强管理,适时浇水施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收获后及时清除和彻底处理病株残体。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抗线虫番茄新品种介绍.山东蔬菜,2011(3):48.

[2]谷希树,白义川,胡学雄,等.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天津农业科学,2003,(3):35-37.

[3]杨培利,王成,吕建明.大棚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农业知识,2009,32:17-18.

[4]张慎璞,王希娥,李平.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河南农业,2008(3):27.

[5]宫亚军,石宝才,路虹,等.3种杀线虫剂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研究.植物保护,2009,35(5):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