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

第1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 环境艺术;空间设计;修辞

一般而言,环境艺术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范畴,它的综合性相对较强,是指对环境艺术的空间规划,通过艺术构想方案的进行综合的计划,当然在这中间也包括了环境和设施的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的计划、材料与色彩的计划、采光与布光的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之环境艺术设计在空间里有着较强的表现力,我们做好环境艺术设计一定要注重对空间的修辞和表达,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将结合具体的环境艺术设计,来谈一谈空间的修辞法,以便更好的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效的把握。

1.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介绍

(1)创造相对真实的艺术空间。一般来说艺术设计都会追求一种逼真性或感染力,而且通过透视和不同的表现技巧,描绘了不同的视觉的空间,环境空间是可以让人接触的造型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建立在环境艺术中空间的真实性,环境艺术中的空间应该贴切使用者的主观因素,符合当地的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条件建立空间造型。

(2)综合性的环境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环境艺术设计是为实现人类生存居住环境的艺术化,科学化服务的以造型艺术为主导,以科学技术为互动力的系统整合艺术。

(3)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的稳定性。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

2.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修辞

2.1 空间的“虚”与“实”

(1)虚实空间的修辞表达。实景与虚景的空间关系,实景空间是有限的,而虚景空间是无限的。现实景观空间是物质空间,艺术想象空间则是审美想象空间。现实景观空间显实,属艺术创造范畴,艺术想象空间显虚,属艺术审美范畴。现实景观空间是确定不变的,比较理性,艺术想象空间是不确定的、变化的。园林中的“实景”与“虚景”的关系是互为存在条件的,没有实景,虚景失去了物质基础,没有虚景,实景就缺乏灵气。虚实空间上的对比变化遵循着“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规律,因地而异,变化多端。

(2)虚景空间的相关塑造。园林中若以建筑、植物和山石等代表实景的话,那么光影和声、香、云雾等则表现为虚景。光有日光和月光,影有投影和倒影之分。太阳是生命之源,光明的象征。苏州拙政园中的倒影楼和塔影亭都是以影来命名的景点,塔影亭建于池心,为橘红色八角亭,亭影倒映水中似塔。蔚蓝色的天空,明丽的日光,荡漾的绿波,鲜嫩的萍藻和红色的塔影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3)精致隔断,巧妙转换虚实空间。家居的装修设计应该注重空间的塑造,隔断恰恰是分割空间的高手,能够虚实结合。

2.2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动静修辞手法

寂静,无人打扰的空间,把人拉回自我的存在感,体会当下的存在刹那。但是,空间是需要平衡的,静极思动,单纯的空间,有了多元的热闹色彩呼应,表现一股奔放的热力,非洲原始魅惑,印度神秘面纱,经过混合文化的延伸,为室内美学添增民族风尚。

随着环保意识生活形态的启发,居家的空间调性也走向简洁的诉求,然而,沈淀的净空状态难免少了点人味,不如,把色彩艳丽的民族风尚,注入其中,搭配当代的空间表情,令生活也洋溢着缤纷色彩。色彩灵感来自日常常见的自然景致,棉、麻、丝质材,金纱、银粉的使用,呈现具光泽的金属质感;以印染手法、双层布料或手工质感外观,展现多元色彩融合的窗帘,点缀亮丽的空间质感。

2.3 强化空间意识

人类的活动本是在这物质的空间中进行的,所以建筑的实质是在于它所提供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是建筑的灵魂,这证明了强化空间意识的重要性。内部空间在视觉感知上是“无”。墙、天花、地面、家具、灯具、陈设等视觉感知为“有”,但在整体设计中此部分元素只是处于从属位置,它是为处于核心、灵魂位置的内部空间而存在的。

无论是楼宇还是园林,我们都不难体会到其借助种种手段,如墙、如廊、如栏杆,乃至于树木等,对空间所作的艺术化处理,换句话说,是对空间的分割与标识,只是后边的用词未免太简单化了点。因此,在建筑学中,对空间的处理是一门艺术,大至长城对塞北与关内的划分,小至室内装修中屏风或门扇的运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空间的艺术化,都是为人的生存,不是作为生物的生存,更在于人,诗意的栖居。

3.结语

二十一世纪新的城市化概念追求的是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结合的整体空间 内部和外部空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转换,相互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针对其专业要求,全面深入地认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加强空间意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务必突破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概念和习惯,从对传统造型艺术中的感性虚拟空间感悟,转变为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理性 的真实空间思索,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广泛吸纳各门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将立体真实空间意识注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以造型艺术为主体,树立全面 正确的空间意识,摒弃片面的空间概念。这就要求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时候,要重点培养具有空间想象力,思维清晰,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 具有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达的能力 对传统 现代风格的设计典型融会贯通,掌握室内空间造型。

参考文献:

[1] (意)布鲁诺,赛维. 建筑空间论[M]. 博远出版有限公司,2005.

第2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 键 词:环境艺术设计 空间 功能与形式 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中,发展历程较短,正处在蓬勃向上的成长期。我们应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院校的各自优势,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注重教学规律的探索与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范围广阔,专业结构上是由多种学科领域交叉构成的复合体,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综合化的“大知识组团”,而且有领域扩大化的趋势。对此各院校应结合本校资源结构特点,在环艺专业的内容设置上突出重点,抓中心领域的构成研究,或围绕中心领域开辟新的专业知识增长点,避免大而全的做法。但也不能将环艺专业的发展建设依附于某个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哪个学科的分支。应注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建设的研究,保持专业良性发展的趋势,共同努力,形成专业发展的合力,完善专业体系建设。在分析构成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要素时,应以视觉艺术要素为切入点,对涉及到艺术表现且与环境相关的领域和专业,进行重点研究,并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整合,使之更有针对性和连贯性,而不能只是将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简单相加。只有构成内容的合理配置,才能形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有机整体。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心要素,至少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等。对各中心要素内容的整合研究、学习,将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之一。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对人们所处的生活空间环境进行有序地规划与设计的过程,是使自然环境生态化、社会环境艺术化、人工环境和谐化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大环境”的改善和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人们的活动空间范围日趋扩大,建筑的概念不只局限于建造的房屋,应包括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因此正确地评价建筑应该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指出:“建筑空间是我们生活的场地、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舞台。”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两个发展迅速的方向。前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的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所进行的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后者是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因此,环艺专业的学生对建筑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一个艺术的接受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应以空间的概念理解建筑,应从建筑设计的学习中,升华对建筑艺术的认识。

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 建筑设计的初始学习,自然十分关键。小住宅建筑设计(或称别墅设计)是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初始的课题。针对环艺专业的特点,将其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使之成为环艺专业认知建筑空间与设计原理的主要起点课程。

首先,通过对小住宅建筑历史的回顾,以点带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建筑艺术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传承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要向大师学习,现代许多建筑大师都曾对小住宅(别墅)的设计情有独钟。感悟他们在小住宅设计中体现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可以从中解读世界现代建筑思潮和流派的演变、发展、兴盛与更迭的历史轨迹。如,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设计中体现了他倡导的现代建筑五原则,“建造出与以往的石砌结构形式的建筑彻底决裂的里程碑建筑”。(安滕忠雄语)同样、密斯·凡·德·罗在其设计的图根德哈特以及范斯沃斯等住宅中,也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并将钢和玻璃的组合提升到一种精神境界,对建筑细部的处理,更可以用完美来形容。“流水别墅”的设计在建筑史上留下了绝妙的一笔,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更是具有深远影响。如他所言:“我努力使住宅具有一种协调的感觉,一种结合的感觉,使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建筑史上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称为“后现代主义”时代。这其中的许多代表性人物也大多在小住宅设计中最先体现出各自对建筑空间建构、材料的表现性等建筑语言方面的探索与追求,也反映了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设计者对建筑人性化的关注和对建筑的时代性与建筑表达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留下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足迹,如设计CCTV新楼座的库哈斯,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的设计者矶崎新,自学成才的安滕忠雄,奥运会场“鸟巢”的设计者之一的德梅隆和多次来华讲学的文图里等,这使我们近距离、多方面体会名家的作品成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建筑设计课,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构成特点而设立的。目前环艺专业的学生以造型为专业基础,对形式的感受力强,但对空间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平面中所形成的三维虚拟的立体空间上,并且在设计时常有重形式、轻功能的问题。因此,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一、课题内容的确定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形态意识,并对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建筑的尺度、材料与色彩,建筑与环境等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同时,更需关注建筑与人文精神、与经济技术、与所服务的对象的关系这些建筑设计中的本质问题。

二、课题的定义和特点

小住宅建筑涵盖了别墅的定义,但小住宅不一定就是别墅。最大的不同在于别墅的用地有其特殊性,“往往指建在环境优美的地带,供人居住和休憩的独户住宅”。而小住宅可以身处闹市,环境条件并不一定优美,但它有别墅的特点,它不在于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不是用富丽堂皇来衡量,而是讲求独具特色,追求便利、舒适和美观。这种单独设计、个体建造的小住宅建筑反映了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征、品位和理念。

三、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1.小住宅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初始,通过学习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方式、方法,对建筑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2.一个好的小住宅设计应当解决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将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创造性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解决好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以人为本合理细化功能组织,使空间布局自由流畅、富于变化,同时各空间元素具有内在的有机衔接,且比例、尺度人性化。

4.学习掌握建筑形态构成的一般原理,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独特感应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将生活的感受、知识的积累通过艺术的知觉提炼,浓缩为抽象化和空间化的形态构成。

5.通过学习小住宅建筑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提高设计方案从概念至全面深化的能力。培养从平面草图至立体模型表现的设计能力,以及规范运用制图正确表述方案的能力,为日后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开端。

四、小住宅建筑设计的内容与主要步骤

一是由教师选定一个基地环境并设立功能任务书,如,在依山傍水之地设计建筑面积300平米左右的单层或多层小住宅建筑(别墅)。二是由学生自己选择模拟客户。根据要求选择基地环境,参照任务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和调研活动,然后写出调研报告,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小住宅建筑的形式、功能、景观、车流和人流等做出全面规划,并选择自己最为理想的构思创意方案,最终完成住宅的设计。

五、难点分析

1.在空间的认识问题上,应注重空间的功能性对人感知空间时的心理影响。“功能性”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满足实用需求,应强调居住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应(由视觉引起),唤起人们在空间中的情感与联想,所以设计时应始终关注实用与立意的结合,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目标。要创造首先能感动你自己的有意义的空间与形态,并且能将功能有机地贯穿组织起来,使空间兼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2.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初学建筑设计时,对潮流和时尚感觉敏锐,且有较好的形式感和表现力,欠缺的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设计初始,往往形成一个或多个构思,但只停留在对形式的直观感受层面,缺少系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时只形成一个概念性方案但深入不进去,使最终的方案得不到升华。应当注意的是,设计方案的构思立意明确以后,各环节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既定的程序模式,更不是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方案设计不是加工标准件的过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一个互动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应同时关注几个环节和环节的各个方面。这期间的反复推敲,“一步一停、一步二晃”,都在所难免,应把握立意这条主线,统筹兼顾,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的相互作用点,并进行整理归纳,在衔接中解决矛盾。

设计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课题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积累,并且有赖于教育者经常性的正确引导,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打破专业界限,培养起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参考文献

[1]《别墅建筑设计》,邹颖、卞洪滨编著,中国建筑出版社

第3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流动空间常常用于打开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封闭空间,但是近年来也被运用于室内环境艺术。如,在狭小的室内应用镜子能够增加空间的开阔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室内环境;在门廊处采用隔断将客厅与大门进行划分,形成主次架构,更好地释放了室内空间的特性;在墙体上运用暖色与冷色的过渡,能够通过暖冷色的对比区分房子的区域功能,打破整体空间的隔阂,将空间软性地分割出理想的区域。因此,流动空间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而对于室外的环境艺术设计,流动空间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整合上,通过对景别的设计、造景的摆放等方式,将建筑分割成单独的个体,又由于留有如画廊、石拱门、桥涵等人为设计空间,能够在保持封闭的同时打破空间的界限,让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空间对比

空间对比手法常被用在大型展厅或者园林中,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手法,通过空间与空间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丰富环境的艺术特色。如,在展厅中设立“回”字空间,就是大空间与小空间过渡的典型代表,一方面能够释放展厅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让人在大小空间的徘徊中体验曲径通幽的别样情怀。再如,复式楼层采用上下空间的对比,将一个整体空间划分成两个,一半是整体高度,一半是分层的二分之一高度,能够让人产生错落有致的感觉,并且能够进一步增强空间的实用性,也能增大空间的体积感,让空间形成新的特征。

三、空间的过渡与引导

前文提到的隔断和色彩的运用也属于空间的过渡与引导,这一手法常常体现在对大型空间的分割上,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运用得都比较多,主要是让空间连贯自然,同时增加环境的层次感,让环境更多元化。我国古代传统的房屋设计讲究风水和间隔,如卫生间的门不能与大门相对、进门必须有门廊等,其实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能够发现这样的设计采用了空间过渡的形式,让本来突兀的空间显得更为协调。再如,现代楼房的房檐已经被设计在楼顶,在古代,房檐不仅有排水的功能,同时起到了分割外界空间和室内空间的重要作用。

四、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常被运用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并不适用于普通设计。现代设计旨在营造一种安全和舒适的环境,空间序列显得过于严谨。当然,如果设计是针对庄严的建筑群体就另当别论,这种设计手法通过对空间的严谨分割排序体现出严肃的氛围。如北京紫禁城的设计风格就十分严谨,每一个空间都有对应的序列,观者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皇家气息,体会到无与伦比的空间力量。

五、空间分隔

第4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轻轨车站;空间环境;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22-01

在今天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人类的需求已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城市公共空间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再是单一的,轻轨车站在满足乘客乘车候车需要的同时,还要建立宜人的,富有感召力的艺术空间。轻轨车站内的公共艺术设计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公共艺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开始形成规模,80年代引入我国,具有一些社会功能的性质。在轻轨车站中公共艺术可以使用以下的形式:

一、壁画

壁画是一种直接画在墙壁上的艺术作品,是应用范围较广,也是很早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公共艺术上应用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轻轨车站中,壁画能够为来来往往的人们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使人产生联想,能够使人直观的感受城市文化。壁画艺术也是最接近大众的的艺术形式,人最易接受的传统艺术表达。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其表现手法和材料应用多样,技术纯熟。壁画形式可以复杂可以简单,可以为抽象的也可以为具象的;内容表达上可以是无主题的纯粹艺术表达,可以是有教育意义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石材、纤维等。

二、雕塑小品

雕塑具有很长的历史,他是最早的一种艺术表达,雕塑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为公众服务,说明它自身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这种具有三维空间的艺术,常作为建筑或环境的表意物而相伴发展。无论任何建筑或环境一旦与雕塑小品结合则倍增他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轻轨车站中设置雕塑小品首先要考虑雕塑小品的题材应与环境相符,反映车站的交通性质。两者之间互相衬托,相辅相成,避免将雕塑小品变成形单影孤的与环境毫不相关的摆设。

其次,要考虑三维空间的观察位置和距离。车站中,人们欣赏雕塑小品一般处在轻微的运动(如步行、小跑、游戏等)或者快速运行状态下(如运动的车厢内),和短暂的停顿状态下(等候),根据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作为运动状态人们往往会把视线落在较远的范围,这样才能看见相对静止的画面。而且观看时更多的注意整体,加之观看时间匆促,适宜采用简洁抽象的形式,切避免过分张扬,应自然地配置适当规模的雕塑小品。

三、广告牌与广告灯箱

无论在任何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我们都能看到形形的广告牌或者广告灯箱,这是广告自身的经济利益所致。广告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轻轨车站空间也不例外。作为使用频率极高的交通空间,各开发商都想展示自己的产品,向社会传达商业信息。然而,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很容易冲击人们的视线,如果不进行协调设计,就会使人感到景观环境的混乱、装饰风格的无序。要将这种商业物质转化为具有装饰作用的公共艺术,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组织设计。

其一,整体覆盖式。

这种方式是指用广告将车站墙面或柱面整体覆盖,这种方式对视觉冲击极大,结合灯光的设计,可以形成整体界面的装饰。例如南京地铁夫子庙站的墙体广告。是一个公益广告,为宣传夫子庙的历史文化而做,这个墙体用中国年画的形式展现了古代庙会的场景,让人还没有到夫子庙就感受到热闹的气氛。

其二,并列式。

并列式是指同一广告或不同广告全部采用相同规格和形式并列布置在车站空间界面上,达到统一有序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方式,能够使空间具有整体性,同时也能避免过多的广告内容给群众带来的视觉上的杂乱。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是一则广告的重复排列,也可以是多则广告的组合排列。

四、其他艺术形式

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处理,可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作为艺术品展示,例如蒙特利尔地铁站由红、橙、黄为主色调组合而成的壁面装饰及休息座椅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地铁站审美的需求,也有效地节约了空间,方便了人们休息使用。并且整体协调统一,秩序井然。

具有时间性的海报形式,这是及广告宣传为一体的公共艺术形式,他的时间性极强,更替快,这样使空间环境经常变化,总是给人全新的感觉。但这种形式的弊端是多个海报的并置是空间混乱,让行人感觉视觉疲劳和空间的烦躁感。对于这样的设计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避免混乱,可以使用重复和韵律的方法加以协调。

第5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构成形态 空间 创意思维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以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创意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各行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设计教育的重点。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尤为重要。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创意思维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统一,具有独创性。在各类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创意思维充分得到体现,它赋予作品本身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给人亲身体验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上的享受。无论是以时代和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还是从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来看,创意思维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已经获得共识。对环境艺术专业而言,创意思维能高度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在创意思维与设计理念之间形成一种价值体系。空间的想象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重点,因此空间思维训练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培训方向。

当前在国内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崇洋媚外,盲目抄袭”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这种以追求快速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行为势必会造成“千城一面”的局面。建筑设计在历史的长河中应当不断地博采各类艺术之精华,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实现自我突破发展,创意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表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如“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是对“古典主义”风格的颠覆和修正,这些尝试和突破离不开创意思维的主导,使建筑摆脱了古典风格如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固有的繁杂、奢华的装饰,回归到建筑的最原始的本质需求,即强调功能性设计,形式上则主张“少就是多”,色彩简洁醒目,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方整的建筑形体,这种内部空间布局的合理以及外在形式的简洁,无疑是对古典建筑至高无上的压迫感的一种颠覆。

二、空间思维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一)优化教学环节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众多的艺术门类,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刚进学校的新生而言,正处在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阶段,在空间认知的起始阶段,学生会有段不适应期,互动往往达不到预期规定的要求和效果,因此要培养和构建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基础设计理论,必须通过一系列基础课程来实现。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设置一门新的课程来衔接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空间美学感受及空间思维。在本课程中融入建筑美学、平面和立体构成、图纸识读、模型制作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主要强化空间思维训练的课程,此课程我们命名为“空间设计”,安排在绘画基础、制图、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环境艺术初步课程之后,专业设计课程之前。此课程作为设计构成基础到空间设计的过渡课程,对建筑空间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二维到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创新教学内容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虽然在前期的课程中已学过绘画基础、三大构成等设计基础知识,但进入到专业初步设计时仍会手足无措,把以前的基础设计知识抛得一干二净,出现前后课程之间的知识出现断层现象,因此新设置的空间设计课程就是将前面的基础课的知识加以巩固、学以致用。为达到此教学目标,课程内容选取的重点紧紧围绕构成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对空间形态的分析和理解、空间尺度观的建立等方面展开,把形式、空间和秩序的理论知识以建筑形体和空间为媒介来实现。

前期所学的三大构成课程主要注重形态、造型能力方面的训练,而我们新设置的空间设计课程,侧重于空间形态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面的训练,强调在对空间形态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前提下进行空间组合。在课程训练中尤其注重既把前面所学的构成理论在相应的空间设计中去运用,又将后面设计课程所需知识点提前灌输。让

生通过直接地对现有建筑空间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出其所运用的主要构成元素,这就与前面所学的三大构成课的知识取得联系,教学体系上形成理论到建筑空间载体再回到理论的教学顺序,使前面相关理论认识真正回归到本专业,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三、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构成基础与专业学习的衔接

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依然作为主要的设计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创意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课程。三大构成的内容紧密相连、互相渗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在后期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并没有将前面的构成课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其设计中去,因此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前面学习的构成基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出现断层,强化构成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的运用与转化,才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二者之间很好地过渡衔接,才能真正发挥出构成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适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要求。

空间实际就是一个个形状不同的盒子,把限定空间的要素称为界面。由于界面有形状、比例、尺度、材质和样式等的变化,从而造就了建筑内外的功能与风格的各异。空间创意设计就是将这些空间中的体块、界面等基本要素按照秩序进行组织,通过对形态元素进行轴线、对称、等级、基准、韵律等的空间秩序的编排,使其具有主次分明和空间节奏的设计整体。在实际教学中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所学的这些构成方法用到实际空间中去,这也是难点所在,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围绕建筑空间这个核心,理解空间的概念,分析空间之间相互的关系及限定手法,如空间组合关系的训练:线式组合、辐射式组合、组团式组合、网格式组合等,再如空间次序的训练:轴线、对称、等级、基准、韵律等,以模型制作的方式呈现和表达空间的关系,并能直观体会构成在实际空间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构成形态语言与空间设计之间架起一座互通之桥。  (二)课程的实施过程

空间设计课程的作业训练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快速、大量地做一些基本空间关系的训练,从单体构成、空间关系、空间组合、空间次序等几个方面强化训练前面构成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采用模型体块制作的方式呈现,这样会更加直观,便于观察和理解形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能理解构成规律在空间中的视觉感受,这个阶段的练习主要强化空间关系,并不要求引入功能的概念。第二阶段的训练是从自己身边熟悉的建筑空间中寻找构成要素,提取出该设计所运用的具体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组合的手法。通过自己亲手制作模型的方式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剖析,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对象之间的具体运用。第三阶段则要求运用空间构成的手法做一些尝试:首先自己制作一个二维形状,然后再用这个二维形状围合成一个三维体,最后将这个三维体按照一定的空间次序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形态,营造出具有构成规律和空间变化的开放型空间。这是一个从抽象二维形状到现实三维空间设计的过程,一方面提出运用空间构成要素的要求,要求学生结合空间想象,将形态构成原理融入设计形体;另一方面在空间尺度上做限定,规定最终空间体实物高度不超过6米,其通道、门洞等应满足人的通行尺度。通过以上阶段的训练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空间创新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空间创意的学习兴趣,在今后专业课程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高职的环境艺术教学过去片面强调绘制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空间设计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在空间创造性方面存在不足。空间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和纽带。通过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学生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感悟、理解来提高自身的空间造型及审美能力,通过分析优秀实际作品得到借鉴,把对空间认知从感性的直观感受变成理性的分析,为初学设计者树立对空间的正确分析方法及提高审美素养。

(注:本文系2011年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201115.)

参考文献:

[1]梁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的实践探索[j].大众文艺,2012(09).

[2]孙斌.谈环境艺术设计

中的创意思维[j].中外建筑,2007(01).

[3]邓宏.建筑专业构成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装饰,2009(03).

第6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模式;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的工人,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职业设计人员。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忽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完整性和人才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走“技能性”培养的捷径,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在尊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悄然兴起、快速发展。2012 年,全国 1200 多所高校成立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生的规模达 100 多万人,其中设计类专业基本都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各高职院校,看准了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近 10 年来新开设了大量的环艺专业。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对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从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需要技术性人才的数量最大,占 63.8%;其次是业务型人才,占 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 9.5%,其他的占 2.1%。虽然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培养方向、总体素质等问题,短期内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首先,由于高职设立环艺专业的时间不长,其课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蓝本,教学内容、计划缺乏社会需要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由于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环艺专业与室内设计专业没有区别、缺乏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强,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结构分析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要形成本专业特有结构体系。据统计,几乎所有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都是在不区分专业方向的统一模式下进行的。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设计专业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合高职院校在较短时间内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总学时按原课程设置 550 学时基本不变,在原有的 8 门课基础上可以增加“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大学语文”和“文献检索”三门课程。,以体现高职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口径不够宽的缺点,调整各课程的学分数和课时数。如:“高职英语”由 180 学时调整为 144 学时;“就业指导”由 40 学时调整为 18 学时。

其次,专业基础课设置一方面将专业基础课中的素描、色彩课程与构成课程融合,改变学生单纯描绘自然物象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意向表现和抽象解析能力,在保持原有的五门课基础上增加:“艺术概论”“设计史”“建筑概论”三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如:专业基础课由原来 360学时增加到 414 学时。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与学分,素描与色彩由120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学分也由 8 学分调为 6 学分。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速写三门课程由 60 学时调整为 54学时,学分由 4 学分调整为 3 学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工作室的典型项目实践学习标志着学生进入实践课程教学阶段。本阶段的教学侧重实践目标的执行,致力于解决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工作方向调研,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两大岗位群,涵盖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小品与雕塑设计等。依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我们总结了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及职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来构建了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

首先,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实践课教学手段,选择企业实践设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引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保持原设置的 6 门课程外,增加“设计程序”、“景观设计”两门课程,积极吸纳近几年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环艺专业研究最新成果,体现高职环艺专业学生高素质的要求。

其次,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典型工程项目展开。由原来的 9 门增加至 15 门,增幅达 60%,以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和兴趣。同时,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数量,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本文旨在向人们介绍现代环境艺术以及地域文化主要内涵,并对二者结合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为现代环境艺术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地域文化;结合

现代环境艺术属于环境艺术的一个分支,环境艺术是一个较大的艺术概念,是指对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计划,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通过本文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进一步归纳与分析,从而促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述

现代环境艺术是一种多学科、全方位、多元素的空间表现艺术。现代环境艺术的涵盖内容十分广泛,达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环境艺术设计,小到一个房屋、一个花园的环境艺术设计,都包含在它的内容之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其二是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外部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对建筑、雕塑、绿化地以及公园等地所进行的空间设计。内部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对室内构造、家具、装饰物等方面所进行的空间设计。我们身边的种种在一定程度上都涵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它属于人造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将科学、艺术与经济三者完美结合,它也将审美功能与使用价值进行了有机的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具体还包括空间形象设计、装修设计、室内物理设计、以及陈设设计四个方面:

1)空间形象设计:就是指在空间结构上对整体进行总体设计,包括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协调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2)装修设计:主要根据空间结构的设计,进行具体地实施,包括空间结构的墙面、地面、天花板、间隔等等;

3)室内物理设计:对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质量,包括空间结构的室内保温、通风、保暖等方面;

4)陈设设计:对空间结构的摆设进行设计,包括空间结构内的家具、灯具、装饰物、绿植等方面的设计。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结合

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可以划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地域文化是专指先秦时期各大地区不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各大地区不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一般是指某一特定区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进化,直到现今依旧具有作用的文化传统。是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生态、习俗、传统以及习惯等文化的体现。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和独特性。地域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方言文化:不同地区孕育着不同的方言,中国的方言种类多样,由于交通不便,南方方言普遍多于北方,中国方言存在不统一性。

2)饮食文化:饮食方面往往也存在着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使人们在饮食上逐渐趋于地域化,当地人民也会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选取食物。饮食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的人民就是坐在炕上吃饭的。

3)信仰文化:我国的宗教意识自古以来就很薄弱,但各个地的民间信仰往往都很强烈,人民信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比如,古代以海为生的福建地区人民就信奉海神妈祖,保护出海的渔民;江西信奉许真君,因为他能制服会带来山洪的蛟龙。

4)建筑文化:不同地域的民间建筑具有独特性,与当地人民居住环境相配合,福建的土楼,北京的四合院,都彰显着地方的建筑特色。

5)环境文化:受到自然、气候、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区域呈现着不同的文化环境,单凭自然条件就可以将我国区域分为多个部分,那么如果从其它方面考虑,答案可想而知。

6)移民影响:中国在历史上的有较多的流动人口,当到达某个区域时,要么被当地人民同化,要么改变当地人民。人口流动对某些区域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7)区划影响:西周采取分封制度,分为71个诸侯国,因为交通不便,中央也就无暇管理,所以被划分的诸侯国就会受到不同诸侯的管理,逐渐变得不同。

8)民族分布:我国共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呈现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不同民族又分布在我国各个地区,影响着所在区域的文化改变。地域文化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它体现着每个地区的不同特色,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往往也包含着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现代环境的艺术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适应。地域文化中的内容多种多样,在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时,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思熟虑,将地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环境艺术的考虑之中,不应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发挥现代环境艺术的重要作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同时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的环境艺术,它们的设计方法也是不同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研究重点,不能创造出不符合当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只有适应地域文化才能发挥真正的实力;地域文化需要在现代环境艺术中得以体现,促进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二者之间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和地域文化二者都是我国发展进程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协作创新,才能保证二者共同进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地位,彰显中国魅力。

参考文献

[1]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人文文化;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是融合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于一体的艺术设计形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融合当地的人文文化,需要借助人文文化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更好地促使环境艺术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精神方面的需要。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所面对的自然环境,还需要积极在作品中融入人文文化,能够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人文文化在与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的必要性

我们从现代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从表现手法上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与当下人文因素结合起来,需要融入文化内涵。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需要健康地体现出环境的优美造型,需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过程中,必须要融入人文文化,要考虑人们的现实需要,使创造的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应用人文文化,需要体现出以人为主的空间设计理念,需要将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追求,只有融入了人文文化的作品才是成功的,其艺术附加值才能更高。如果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忽略了作品的人文内涵,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作品必然是失败的作品,只有在环境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应用到人文文化,实现人文文化与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地传播人文文化内涵,才能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品味,提升其价值。

二、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人文文化,能够有效提高其价值,突出其精神内涵,如何充分使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得到有效应用,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和功效,促进环境艺术空间设计更好地发展,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需要,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效应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文化的人文价值。要能够结合当下人们的需要,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贯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人文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本质。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人与环境在空间方面的和谐性,能够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保障艺术设计作品在满足人们舒适度和适应性方面的功能需要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另外,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人们的需要,贯彻艺术满足人的需要的人文精神,在作品设计中能够地研究人们的人文需要,更好地研究当下文化,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实现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产品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2、根据人文价值需要不断调整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品,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要成功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要根据人文价值需要不断调整环境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在充分分析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共性和差异性,能够通过的方式,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创造,积极地根据人文价值需要调整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体现出人文性的特征。

三、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学科理念和价值体系都会对其造成影响。我们要注意区分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者是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不同影响,才能有效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的目标。比如,与人文文化交叉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都有影响,但这种学科与人文文化对环境设计的影响是有区别的,我们要认识到这种区别,需找更好地方式,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要能够在差异中不断深化人文文化及交叉学科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化发展。

2、要能够保持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相对对立的学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文文化对其的影响很大,但毕竟,这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方式,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其人文性,而忽略其独立性,要能够保持环境艺术设计独立发展的基本路径,根据相关原则结合有关理论,实现其价值的提升。要保障环境艺术设计在吸收众家之长的同时,保持其独立的个性,不断提高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积极与时代接轨,利用先进的技术,利用先进的理念,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

总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贯穿人文文化对提升其价值品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环境艺术设计者要积极使当下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能够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其作品的品味。要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成功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如何成功地实现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邢莉莉.人文主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和矛盾[J].参花(下).2013(09)

第9篇: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设计范文

一、?h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雕塑课程的必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

而雕塑不仅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人类生活及生存有着直接的联系,能够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形态、社会现状及发展趋势。总之一件优秀的雕塑艺术品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不但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能很好的启发人们对哲学、历史、文学及社会现状等方面的认知,从而影响并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文化发展。所以雕塑与国画、油画、壁画、装置等息息相关,同样被纳入艺术学科,并在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使雕塑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不管在经济方面,还是城市化建设方面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使教育事业得到进步,相应是教学机构也得到完善,人们对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只重视基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还不断通过教学来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最终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要求。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文化形式,得到大众的重视和关注,将雕塑教学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是必然的,实践于环境艺术设计更是重中之重,使雕塑艺术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教学功能的应用

(一)雕塑教学锻炼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空间思维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中很重要一种设计能力,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直接关系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也关系到该专业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的环境艺术设计品质,所以一直以来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老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传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授课教学相对偏向于理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鉴赏水平,但对于学生的设计方法、空间思维能力并没有起到较好的培养效果,不能满足当下对高综合能力、高空间思维能力及高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而雕塑教学课程的开设能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扩散性思维,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思维能力。

(二)雕塑教学学生潜能挖掘功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雕塑教学时,雕塑能够很直观的展现出艺术空间形态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想象力,通过雕塑联想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多种立体空间造型,如空间界面(室内外墙柱面、地面、顶棚、门窗等)的造型设计,还能够挖掘出学生的形态、色彩、自然光、人工照明、家具、饰物等设计潜能,使建筑物室内外空间环境呈现出独有的空间氛围及艺术设计风格,以满足人们功能使用和视觉审美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城市美化的作用。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雕塑教学实践分析

(一)加强雕塑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理论与技法教学力度

众所周知,雕塑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创新性,其中不仅有动手能力培养,还包括了造型能力及设计能力培养,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同时结合雕塑理论和技法教学,以拓展学生设计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增加雕塑实践性课程和雕塑实践课时,让学生在实际空间中进行雕塑设计与制作实践,并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开拓视野和提高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能力;第二,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雕塑技法训练,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应用技法及空间造型基础;第三,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像、文字及视频等功能,将重要的雕塑理论知识、雕塑案例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雕塑与环境艺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雕塑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思维能力。

(二)执行实训-理论-实训教学方案

第一,老师要在课前掌握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对雕塑在环境空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然后选择最具有针对性的雕塑教学内容作为实践课程教学的题材,并结合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题项目进行教学;第二,将课题实训与理论教学模式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环境雕塑艺术设计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以课程汇报展览的方式,展览自己完成有趣的雕塑作品。

(三)在“交流”中学习、总结

第一,可以邀请相关的雕塑家、公共艺术家、环境设计师等进行讲座式的教学和学术上的交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二,环境艺术设计包括环境景观、雕塑、建筑、公共艺术设计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其他学科交叉式的教学,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